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合集下载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原理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原理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原理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
是一种用于检测和定位靶标DNA序列的方法。

其原理是利用
荧光标记的DNA探针与靶标DNA特异性结合,通过荧光显
微镜观察细胞核内荧光信号的强度和位置,从而确定目标
DNA序列在细胞核中的位置和数量。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的步骤包括标记DNA探针、固定细胞样品、使细胞核开放透明化、探针与目标DNA杂交、洗涤去掉无特
异连接的探针、显微镜观察和分析。

在标记DNA探针的过程中,将目标DNA序列特异性引物和
荧光标记的核苷酸引物结合,通过聚合酶链反应使DNA探针
荧光标记。

标记DNA探针可以选择性地与目标DNA序列进
行互补结合。

固定细胞样品后,可以通过化学方法将细胞膜破裂并使细胞核透明化,使DNA探针能够更好地进入细胞核。

随后将标记好
的DNA探针加入样品中,在适当的温度下进行DNA杂交反应。

如果目标DNA序列在细胞核中存在,则DNA探针与目
标DNA序列结合,形成探针-目标DNA复合物。

在杂交反应后,需要进行洗涤步骤以去除无特异连接的DNA
探针。

这样可以提高荧光信号的特异性和强度。

最后,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样品中的荧光信号。

荧光探针与目标DNA序列结合后会发出特定颜色的荧光信号,可以通过观
察荧光信号的位置和强度来确定目标DNA序列在细胞核中的位置和数量。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可以应用于医学诊断、基因定位等领域,成为研究细胞遗传学和基因组学的重要工具。

荧光原位杂交(fish)

荧光原位杂交(fish)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简称FISH。

是利用荧光标记的特异核酸探针与细胞内相应的靶DNA分子或RNA分子杂交,通过在荧光显微镜或共聚焦激光扫描仪下观察荧光信号,来确定与特异探针杂交后被染色的细胞或细胞器的形态和分布,或者是结合了荧光探针的DNA区域或RNA分子在染色体或其他细胞器中的定位。

中文名fish外文名fluorescent in situ hybridization建立时间1986年发展历程1969年,Pardue和John等两个研究小组开始采用放射性标记DNA或28S RNA发明了原位杂交技术(ISH)。

尽管当时原位杂交技术已经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但鉴于放射性同位素自身特性的局限,如安全性、空间分辨率低、不稳定性等问题,这项技术仅限于实验室研究方面的应用。

1986年科研工作者开始利用异硫氰酸盐荧光素来标记探针,并在荧光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分析,建立了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

1989年,Delong首次使用荧光标记寡核苷酸探针检测单个微生物细胞。

由于FISH技术具有敏感度高、信号强、背景低、快速等优点,该方法在环境微生物的检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FISH探针标记物越来越多,不仅从单一荧光发展到多色荧光检测,而且应用范围也进一步扩大,不仅可以用于分裂相细胞而且可以用于间期细胞检测,为FISH技术的临床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操作步骤编辑播报(1)样品的固定;(2)样品的制备和预处理;(3)预杂交;(4)探针和样品变性;(5)用不同的探针杂交以检测不同的靶序列;(6)漂洗去除未结合的探针;(7)检测杂交信号,进行结果分析·荧光信号观察:将处理好的样品置于荧光显微镜下,选择分散较好的区域来观察。

三色(或者更多)荧光激发下,观察到不同颜色的荧光图像。

通常选用20X物镜来扫描样品杂交区域,40X或100X物镜下观察样品,从一定的方向进行计数,并对计数情况进行分析。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基因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基因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基因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是一种生物学技术,用于检测细胞和组织中的基因、染色体和蛋白质。

FISH技术是一种高分辨率的技术,能够针对单个基因分子或染色体进行检测,从而提高了基因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FISH技术的普及率越来越高,已经成为现代分子生物学领域中不可缺少的技术手段之一。

1. FISH技术的原理FISH技术是利用DNA分子的互补配对原理,将携带有荧光标记的探针与靶标DNA序列进行高度特异性的杂交反应,从而实现对靶标DNA序列的检测。

FISH技术的探针可以是DNA、RNA或蛋白质,根据探针的种类和用途不同,FISH技术也可分为基于DNA的FISH、基于RNA的FISH和基于蛋白质的FISH等多种类型。

基于DNA的FISH是最为常用的一种FISH技术,其原理是将DNA探针与靶标DNA杂交并检测荧光信号强度,以便确定目标DNA序列的分布情况、质量和数量。

2. FISH技术的应用FISH技术在基因检测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用于研究各种遗传疾病、染色体异常、癌症等疾病。

FISH技术还可以用于分子诊断、肿瘤学、遗传咨询和生殖医学等领域。

下面将介绍FISH技术在遗传病、染色体异常和癌症等方面的应用。

2.1 遗传病的FISH检测遗传病是由基因异常导致的疾病,FISH技术可以用于检测遗传病相关的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异常。

例如,FISH技术可以用于检测布氏菌和伤寒杆菌等病原微生物的存在,从而确定感染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FISH技术还可以用于分析多种遗传性疾病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缺陷,例如:唐氏综合症、先天性心脏病等。

2.2 染色体异常的FISH检测染色体异常是指染色体数量和结构异常,FISH技术可以用于检测染色体异常和定位染色体断点。

例如,FISH技术可以用于检测癌症细胞中的染色体缺失、重复和易位现象,从而确定癌症的类型、分级和预后。

在生殖医学中,FISH技术还可以用于检测染色体异常和筛查遗传病风险。

微生物荧光原位杂交实验技术

微生物荧光原位杂交实验技术

微生物荧光原位杂交实验技术背景微生物荧光原位杂交实验技术是在原位杂交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原位杂交技术最早应用于染色体分析,后来逐渐应用于微生物检测领域。

随着荧光标记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利用荧光标记探针进行原位杂交,从而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原理微生物荧光原位杂交实验技术的原理是利用特定的荧光标记探针与细胞中的微生物进行杂交,从而将微生物定性和定量地检测出来。

该技术的基本原理是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探针的序列与待测微生物的序列互补,从而形成稳定的杂交双链。

利用荧光检测仪器检测荧光信号,从而实现对微生物的定量和定位分析。

实验方法样品的制备:将待测样品进行处理,使微生物细胞分离并保持活性。

探针的制备:将特定的DNA或RNA片段进行标记,形成荧光探针。

杂交反应:将样品和探针在一定条件下进行杂交反应,形成杂交双链。

洗涤和干燥:去除未结合的探针和杂质,保持杂交信号的特异性。

荧光检测:利用荧光检测仪器检测样品的荧光信号,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实验结果通过微生物荧光原位杂交实验技术,我们可以得到样品的定性和定量数据。

实验的成功率较高,特异性较强,能够清晰地检测出目标微生物的存在和数量。

该技术的灵敏度较高,可以检测出低拷贝数的微生物基因,为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实验讨论微生物荧光原位杂交实验技术具有许多优势,如高特异性、高灵敏度和能够保持细胞结构的完整性等。

然而,该技术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探针制备过程较为繁琐、杂交反应条件要求较高以及荧光检测仪器价格昂贵等。

荧光探针的稳定性也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因此,在应用该技术时需要注意这些因素,并选择合适的探针和实验条件,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结论微生物荧光原位杂交实验技术在研究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除了在微生物检测方面的应用,该技术还可以应用于其他领域,如基因表达分析、细胞凋亡研究等。

虽然该技术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优化,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应用前景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和发现。

荧光原位杂交的原理及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荧光原位杂交的原理及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荧光原位杂交的原理及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是一种基于核酸互补配对原理的分子生物学技术,通过标记的探针与待测样品中的特定序列发生互补配对,从而实现对特定基因或染色体的定位和检测。

这项技术具有高分辨率、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的特点,因此在产前诊断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荧光原位杂交的原理是利用互补配对原则,即DNA的碱基对A与T之间形成两个氢键,而G与C之间形成三个氢键。

荧光原位杂交实验中,首先需要制备特异性的探针。

探针一般是由DNA片段或人工合成的寡核苷酸链构成,其中的核酸序列与待测样品中的目标序列互补配对。

探针的核酸链上标记有荧光染料,通过荧光信号可以检测到探针的靶向结合。

在荧光原位杂交实验中,首先需要对待测样品进行固定处理,使DNA在细胞或组织中得以保持原有的空间结构。

然后,将标记有荧光染料的探针与待测样品进行孵育,在适当的温度下让它们发生互补配对反应。

随后,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标记的探针是否与待测样品中的目标序列结合,并通过图像分析系统对荧光信号进行定量和定位分析。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产前诊断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产前诊断是指在胚胎发育早期对胚胎进行检测,以确定胚胎是否存在异常基因或染色体异常。

常见的产前诊断方法包括羊水穿刺、脐带血采样等,但这些方法对胚胎有一定的损伤风险。

相比之下,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具有无创伤、准确、快速等优势。

在产前诊断中,荧光原位杂交技术主要应用于染色体异常的检测。

例如,唐氏综合征是由于染色体21上三个同源染色体的非整倍体所导致的一种遗传病。

通过使用标记有荧光染料的探针与染色体21上的特定序列发生互补配对,可以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染色体21的异常数量和结构,从而诊断是否存在唐氏综合征。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还可用于检测其他染色体异常,如父源性染色体易位、染色体缺失或重复等。

通过选择特定的探针,可以针对不同的染色体异常进行检测和分析。

荧光原位杂交

荧光原位杂交

荧光原位杂交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是一种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用来检测DNA或RNA序列的存在、位置和数量。

该技术通常使用荧光染料标记DNA或RNA的探针来识别特定的序列。

在荧光原位杂交中,常常使用单链DNA或RNA的Oligonucleotide探针。

探针的序列与待检测样品中的特定DNA或RNA序列互相互补,使得探针和样品DNA或RNA序列可以杂交在一起。

探针可以被标记成许多不同的荧光染料,如荧光素、罗丹明等,以使得检测到的探针可根据颜色进行区分。

荧光原位杂交过程包括以下步骤:1. 选择合适的探针。

选择的探针实际上就是一个人工合成的核酸分子,其长度在20-200bp不等,可以与靶序列DNA或RNA中的任意位置相互匹配,检测的种类也包括基因、病毒、染色体等。

2. 标记探针。

标记探针是指把荧光染料等标记物与探针进行化学共价修饰,使之形成标记的探针,标记的探针使用单染色荧光或双染色荧光。

3. 处理样品。

把检测样品进行前处理、处理固定等。

4. 杂交。

把标记的探针打入处理好的样品中,如细胞、组织、染色体等,探针就会与相应的靶分子发生杂交,然后把样品用适当的盐洗。

5. 检测结果。

通过荧光显微镜进行探针的显示,可以看到细胞核内亮相区域,确定靶序列的定位和相应的染色体编号,并可以通过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信号强度,得到目标序列的数量和比例。

荧光原位杂交在基因检测、疾病诊断、癌症诊断和治疗中都有广泛应用。

在基因诊断中,荧光原位杂交可以检测微观缺失、染色体重排列和染色体数目异常等,具有高准确度、高敏感度、高特异性和可显性等特点。

在肿瘤诊断和治疗中,荧光原位杂交是一种高效而准确的技术,可以评估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预测预后。

因此,荧光原位杂交在生命科学研究和医学诊断中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非放射性标记法
直接法
荧光素(fluorescein)或其他荧光染料
间接法
地高辛(digoxigenin) 生物素(biotin)
1. 随机引物法 2. 缺口平移法 3. PCR法 4. 寡核苷酸末端标记法 5. 直接在探针3’或5’端合成
1. 0.5ml离心管中加入1ug探针DNA,加水置体系为16ul
原位杂交操作步骤
一、准备载玻片和固定材料 二、染色体标本制备和预处理 三、探针制备及标记 四、染色体标本变性 五、杂交 六、杂交后洗脱 七、免疫细胞化学检测 八、荧光显微镜观察及显微摄影
染色体标本制备
预处理
1、RNA酶处理
1) 每张玻片加100 μl 100 μg/ml RNase A (in 2x SSC) 37℃处理1小时
NaCl, 0.05% Tween 20] 37℃洗1x5min
免疫细胞化学检测
1பைடு நூலகம் TNT buffer冲洗 2. TNB buffer[100 mM Tris-HCl (pH 7.5), 150 mM
NaCl,0.5% blocking reagent] 3. Anti-DIG-荧光素(2 μg/ml, in TNB)37℃30min 4. TNT buffer冲洗3x5min 5. 乙醇系列脱水,气干 6. DAPI染色10min 7. 加Vectashield封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并照相
5种荧光素联合标记人类24条染色体
荧光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X Y
FITC ☆
☆☆ ☆
☆☆ ☆
☆☆☆ ☆
Cy3

荧光原位杂交法 pcr-荧光对比

荧光原位杂交法 pcr-荧光对比

荧光原位杂交法 pcr-荧光对比荧光原位杂交法(FISH)和PCR-荧光对比(PCR-FLP)都是分子生物学中常用的技术,可以用于基因定位、染色体结构和功能等方面的研究。

本文将分别介绍这两种技术的基本原理、应用场景和优缺点。

一、荧光原位杂交法1.基本原理荧光原位杂交法是一种基于DNA序列互补碱基配对原理的技术,利用荧光探针对染色体上的特定区域进行标记,以便于观察和分析。

该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制备探针:将已知序列的DNA片段与荧光标记分子连接,生成荧光标记的DNA探针。

(2)加热解离:将待检样品中的DNA加热,使其解离成两条单链DNA。

(4)荧光显色:利用显微镜观察染色体上的荧光标记,并确定标记位置及数目。

2.应用场景荧光原位杂交法可用于以下方面的研究:(1)核型分析:检测染色体数目、大小和形态等信息。

(2)染色体重排:观察染色体间的换位、倒位等结构改变。

(3)基因定位:确定特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4)肿瘤诊断:检测肿瘤细胞染色体的数目和结构变化。

3.优缺点(1)高灵敏度:能够检测到细胞核中的单个分子。

(2)高特异性:探针与目标序列可以实现完全互补。

(3)数据可视化:能够直观地呈现染色体结构及荧光信号大小。

而其缺点主要包括:(1)长时间实验:需要多个步骤和时间,且荧光信号非常容易被淬灭。

(2)需要DNA标记:需要荧光标记作为探针,费用较高。

二、PCR-荧光对比PCR-荧光对比(PCR-FLP)是一种应用荧光标记测量PCR产物数量的技术,能够在短时间内准确、可靠地检测和测量DNA的含量和变异。

具体操作过程如下:(1)样品制备:将待测DNA标记荧光标记,与另一非标记探针PCR反应。

(2)荧光PCR扩增:通过PCR反应增生DNA分子。

(3)荧光观察:利用荧光标记观察PCR产物。

(1)定量PCR:准确检测PCR反应中模板DNA的数目。

(2)基因表达:测量基因在不同实验条件下的表达水平。

(3)点突变检测:定性判断DNA中的单个碱基是否发生变异。

2024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血液肿瘤中的应用规范(全文)

2024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血液肿瘤中的应用规范(全文)

2024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血液肿瘤中的应用规范(全文)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是基于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利用荧光标记的核酸探针,对待测标本DNA序列进行定位、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技术,是遗传学异常的主要检测手段之一。

相较于核型分析,FISH技术具有快速、灵敏度高及特异性强的优势,是血液肿瘤诊断和预后判定的重要手段。

为进一步规范FISH技术在血液肿瘤中的应用,中国抗癌协会血液病转化医学专业委员会、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病理学分会及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组织国内血液学、病理学和检验学专家,制定了FISH 在血液肿瘤中的应用规范。

1 FISH在血液肿瘤诊疗中的应用价值1.1 诊断分型遗传学改变是血液肿瘤诊断分型的主要依据。

急性白血病(AL)、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伴嗜酸粒细胞增多和酪氨酸激酶基因融合的髓系/淋系肿瘤(MLN-TK)、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大B 细胞淋巴瘤、滤泡淋巴瘤(FL)、套细胞淋巴瘤(MCL)、伯基特淋巴瘤(BL)、边缘区淋巴瘤(MZL)、间变大细胞淋巴瘤(ALCL)、T幼淋巴细胞白血病(T-PLL)等均需要借助FISH检测关键的遗传学异常才能精准分型。

1.2 预后分层目前针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MDS、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多发性骨髓瘤(MM)等血液肿瘤,世界卫生组织(WHO)、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已提出了基于遗传学异常的预后分层/评分体系。

FISH检测在血液肿瘤的预后评估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3 指导治疗CML患者中费城染色体(Ph染色体)或BCR::ABL1融合基因的发现开启了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靶向治疗的新时代。

此外,针对PML::RARA融合基因或其他RARA重排的全反式维甲酸和砷剂、ABL信号通路(ABL1、ABL2、PDGFRA、PDGFRB重排)的TKI药物、JAK-STAT信号通路(CRLF2、JAK1/2/3重排)的JAK抑制剂、FLT3重排的FLT3抑制剂、ALK重排的ALK抑制剂等均已正式应用于临床治疗或处于临床试验阶段。

荧光原位杂交

荧光原位杂交

荧光原位杂交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InSituHybridization,FISH)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分子生物学技术,用于检测DNA或RNA位点特异性引物与目标序列的杂交,从而直接识别和定位某些具体的DNA序列或RNA序列。

它可以用于细胞内检测和定位指定片段的序列特异性,以及在细胞间,组织切片中检测特定的基因等。

FISH技术最初由美国科学家Edward T. Krick在1980年发展出来,之后又发展出多种改良的技术,如碱基特异性FISH(DNA-FISH)、RNA固定FISH(RNA-FISH)、组织芯片FISH(Tissue Chip FISH)、荧光原位杂交芯片技术(FISH Chip)及基于ROMA的荧光原位杂交(ROMA-FISH)等。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可以用于研究和检测多种特定的基因或序列,这些基因或序列可能具有调节多种生物过程的功能,如细胞分化、细胞扩增、细胞凋亡、表达特定基因、或影响基因组稳定性,如癌症和其他遗传性疾病等。

FISH技术主要用于检测和定位染色体位点、染色体重组、非特异性和特异性的序列变异,还可以用于诊断疾病、研究发育分化等生物学过程。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的基本原理是:荧光探针的核酸碱基特异性与目标序列中的碱基结合形成杂交结合物,然后荧光探针发出特定的荧光信号,从而识别和定位目标序列。

FISH技术可以用不同的荧光探针显示出各种不同的颜色,从而检测不同的特定序列。

由于它的高灵敏度和特异性,FISH技术在临床诊断、癌症研究、多基因组学研究和其他生物学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的具体实施方法包括:(1)设计荧光探针,将其碱基特异性的序列选择性地与目标序列结合;(2)改变荧光探针的位置,使其较为精确地和目标序列结合;(3)观察荧光探针和目标序列结合后所产生的特征荧光信号;(4)对荧光信号进行识别和定位,以及与荧光探针的结合强度等进行估计。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的应用已经扩展到更多领域,如Karyotyping、FACS Analysis、Flow Cytometry、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 (ChIP)、分子影像学(Molecular Imaging)和系统生物学(Systems Biology)等,它们都是用于研究疾病,以及有助于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的技术。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的基本原理和应用_理论说明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的基本原理和应用_理论说明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的基本原理和应用理论说明1. 引言1.1 概述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简称FISH)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技术。

它通过在细胞或组织水平上定位和检测特定DNA或RNA序列的分布情况,可以提供关于基因组结构、功能和表达的有价值信息。

该技术最早于20世纪80年代被开发出来,并且经过不断改进与扩展,如今已成为分子生物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首先介绍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的基本原理,包括DNA探针的选择与设计、杂交反应条件的优化以及检测与可视化方法。

然后,我们将深入探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生物医学研究领域、植物遗传研究领域和动物进化研究领域的应用实例。

接下来,我们将评述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的优势与局限性,包括其高灵敏度、高分辨率等优势以及对样本处理要求高、无法确定基因功能等局限性。

最后,我们将给出结论并展望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系统地介绍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以帮助读者深入了解这一重要技术。

通过阅读本文,读者将能够全面了解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生物学研究中的作用和意义,并对该技术的优势与局限性有所了解。

此外,本文也将探讨该技术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为读者提供展望与思考。

2.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基本原理:2.1 DNA探针的选择与设计: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是一种利用DNA或RNA分子作为探针,通过特异性互补配对识别和定位目标序列的方法。

在进行FISH实验时,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DNA探针。

DNA探针通常由由人工合成的寡聚核苷酸(oligonucleotide)或从天然来源提取得到的全长DNA片段构建而成。

选择DNA探针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首先是目标序列的特异性,即该序列在待检测样品中是否具有较高的丰度,并且只存在于感兴趣的目标区域中。

其次是探针长度和两个主要互补区域之间核苷酸序列的碱基组成比例。

荧光原位杂交-更新

荧光原位杂交-更新

荧光原位杂交-更新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是一种基于DNA分子杂交技术,可以用于研究细胞核内DNA序列的空间分布,基因表达与功能等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

相比于传统的DNA杂交方法,荧光原位杂交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度、高分辨率、无需PCR扩增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在形态学及遗传水平对真核生物的相关研究。

本文将介绍荧光原位杂交的原理、方法和应用。

一、原理荧光原位杂交的原理是利用标记有荧光染料(如荧光素、rhodamine等)的DNA探针与待检测样品(常为细胞核、染色体、tissue或者section等)中的目标DNA特异性结合,形成稳定的探针-靶DNA杂交物,通过检测荧光发射信号的方法来确定目标DNA序列的位置和数量。

探针的设计是荧光原位杂交成功的关键,因为它们必须具有真确的互补性,绑定到目标DNA的特定区域上。

如何选择探针的特异性,通常取决于所要研究的问题,例如检测某一基因的副本数,探测非编码RNA,或发现肿瘤细胞中的染色体异常等。

二、方法1. 获取样品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所需的样品通常以细胞核或组织切片的形式存在,依据所要研究的问题,通过相应方法处理,如:细胞核的分离、组织的固定剂的处理、剪切不同的组织块、制备Paraffin等经典样品处理方法。

2. 样品前处理对于切片和细胞各种杂质如化学物质、染料、蛋白质等的影响,靠的是样本的处理方法。

主要有以下几种:1) 催化游离的核酸:这一步的主要目的是去除待测样品中的核酸,包括double-stranded 的DNA和single-stranded的RNA。

当使用非常规杂交试剂或非常规探针(如bacterial artificial chromosome、cosmid probe)时,可能需要使用一些高效的去掉毛糙杂质的试剂。

2) 前处理(预处理):固定、脱水、变性、去除RNA、去除单链DNA(ssDNA)、吉姆萨染色、荧光染色、脱色剂去除等多项操作。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及其应用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及其应用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及其应用生物学研究中,了解基因表达情况是至关重要的。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是一种常用的细胞学技术,能够直接观察到特定DNA序列的位置和数量,从而研究基因组结构、功能和进化。

本文将介绍FISH技术的原理、方法和应用,并探讨该技术在生物学领域中的前景。

一、FISH技术原理FISH技术是一种基于亲和原理的细胞学技术,它利用荧光标记探针与特定DNA序列的互补配对,使其在细胞核中特异性结合。

探针可以是DNA分子或RNA分子,它们被标记上荧光染料,通过显微镜观察荧光信号来确定探针的结合位置和数量。

FISH技术的主要步骤包括:样品制备、探针标记、探针杂交、洗涤和显微镜观察。

样品制备包括细胞培养、细胞固定和染色。

探针标记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标记方法实现。

直接标记方法是将荧光染料直接连接到DNA或RNA分子上,而间接标记方法是通过荧光标记的抗体来识别已标记的DNA或RNA分子。

探针杂交是将标记的探针与细胞核DNA或RNA进行互补配对,通常需要在高温下进行。

洗涤步骤可以去除未结合的探针,从而提高探针的特异性。

显微镜观察则是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荧光信号,确定探针的结合位置和数量。

二、FISH技术应用FISH技术在生物学研究中有广泛的应用,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应用领域:1. 基因组结构研究FISH技术可以用于研究基因组的结构和变异。

例如,可以使用不同的探针标记染色体的不同区域,从而确定染色体的结构和数量。

此外,FISH技术还可以用于检测基因组的缺失、重复和重排等变异。

2. 基因表达研究FISH技术可以用于研究基因表达。

例如,可以使用探针标记mRNA 分子,从而确定m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和数量。

此外,FISH技术还可以用于研究基因转录和剪接等过程。

3. 染色体分析FISH技术可以用于染色体分析。

例如,可以使用探针标记人类性染色体的不同区域,从而确定性染色体的性别和结构。

此外,FISH 技术还可以用于研究染色体异常,如染色体重排、易位和缺失等。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在生物学研究中,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是一种常见的分子生物学方法。

通过荧光标记探针,该技术可以在细胞、组织、器官、甚至整个生物体上可视化特定的DNA、RNA序列。

这使得生物学家可以研究细胞内基因表达和基因组组织,这对研究生物学和人类健康问题非常重要。

一、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的概述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利用生物分子之间的互补性进行研究。

DNA和RNA是生命体系中最为重要的分子之一,它们内在的互补性使它们能够识别彼此。

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中,荧光标记的核酸探针与需要研究的特定序列互补杂交。

这使得荧光探针可以准确地在细胞或组织中可视化。

这种荧光信号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

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的种类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有两种主要的类型:核酸杂交和免疫荧光染色。

1. 核酸杂交核酸杂交是在无细胞和细胞水平上进行的。

在细胞水平上,荧光原位杂交技术通常用于识别和定位细胞中的mRNA分子。

通过将可靠的延伸探针标记附着到mRNA序列上来实现它。

可靠的延伸探针是通过逆转录、克隆和序列分析来获得的,它们是荧光标记的短DNA序列或RNA分子。

在无细胞级别上,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可用于检测细胞和组织中特定的DNA序列。

这是通过采用荧光标记的探针来实现的,这些探针可以杂交到要检测的DNA序列上并显示出荧光标记的颜色。

2. 免疫荧光染色免疫荧光染色是另一种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这种方法利用荧光标记抗体来识别和定位特定的蛋白质分子。

准确的荧光探针可以准确地将抗体与依靠特定抗原结构的细胞或组织相结合,显示出特定的荧光标记。

这种方法能够用于检测特定受体、细胞结构或定点蛋白质位置。

三、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的应用本节将介绍荧光原位杂交在生物学研究中的一些应用。

1. 基因表达和调控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是了解该基因在细胞中表达的位置、发展和分化状态所必需的,无论是在发育过程中还是在成人身体中。

例如,基因1在胚胎发育中的表达模式可以通过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来确定,并验证其在造血干细胞、软骨和骨中的表达模式。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对,结合成专一的核酸杂交分子,再经一定的检测手段将待测核酸在染色体、细 胞或组织上的位置显示出来的一项技术。
该技术最早是Pardue and Gall (1969)和John et al. (1969)分别独立建 立起来的。当时使用的放射性标记探针,利用放射自显影检测一些高度重复序列 DNA在染色体上的定位,此后原位杂交技术日益成为生物医学领域的一种十分 重要的技术手段。尽管放射性标记探针灵敏度很高,能够检测小至几百个碱基对 的DNA序列,但是由于同位素的安全问题、半衰期、信号统计等限制了此项技 术的广泛应用,后来逐渐发展出了非放射性标记探针原位杂交技术。
非放射性标记法
直接法
荧光素(fluorescein)或其他荧光染料
间接法
地高辛(digoxigenin) 生物素(biotin)
1. 随机引物法 2. 缺口平移法 3. PCR法 4. 寡核苷酸末端标记法 5. 直接在探针3’或5’端合成
1. 0.5ml离心管中加入1ug探针DNA,加水置体系为16ul
5种荧光素联合标记人类24条染色体
荧光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X Y
FITC ☆
☆☆ ☆
☆☆ ☆
☆☆☆ ☆
Cy3
△ △ △ △ △△


△△
Cy3.5

○○
○○ ○○
○○ ○ ○
Cy5
※※※※
※※
※※※※
4. 混匀离心,置于37℃温育1小时~20小时
5. 65 ℃处理10min终止反应
染色体标本变性
共变性
杂交液加到标本上封片,置80 ℃烘箱中10分钟

原位荧光杂交操作规程(3篇)

原位荧光杂交操作规程(3篇)

第1篇一、目的原位荧光杂交技术是一种在细胞或组织切片上进行DNA或RNA定位的方法,通过对特定序列的DNA或RNA进行标记,从而实现对特定基因或染色体的定位和定量分析。

本规程旨在规范原位荧光杂交操作,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所有原位荧光杂交实验,包括细胞原位杂交、组织切片原位杂交等。

三、材料与设备1. 材料:- 标本:细胞或组织切片- 探针:标记有荧光染料的DNA或RNA探针- 酶标抗体:针对探针标记的荧光染料- 洗涤液:如磷酸盐缓冲盐溶液(PBS)- 抗荧光抗体:用于检测酶标抗体- 封片剂:如甘油封片剂2. 设备:- 荧光显微镜- 原位杂交仪- 热循环仪- 高速离心机- 显微镜载物台- 离心管- 移液器四、操作步骤1. 标本制备:- 将细胞或组织切片固定在载玻片上,进行脱水和透明处理。

- 将载玻片放入烘箱中,进行烘烤,使切片紧密贴合在载玻片上。

2. 探针制备:- 将探针进行变性,使其单链化。

- 将变性后的探针与标记有荧光染料的探针混合,进行杂交反应。

3. 杂交反应:- 将杂交混合物滴加在载玻片上的标本上,用封片剂封口。

- 将载玻片放入原位杂交仪中,进行杂交反应。

4. 洗涤:- 将杂交后的载玻片放入洗涤液中,进行洗涤。

- 洗涤过程中,注意轻柔操作,避免破坏杂交结构。

5. 酶标抗体反应:- 将酶标抗体滴加在载玻片上的杂交结构上,进行抗体结合反应。

- 将载玻片放入原位杂交仪中,进行抗体结合反应。

6. 洗涤:- 将抗体结合后的载玻片放入洗涤液中,进行洗涤。

7. 抗荧光抗体反应:- 将抗荧光抗体滴加在载玻片上的杂交结构上,进行荧光抗体结合反应。

- 将载玻片放入原位杂交仪中,进行荧光抗体结合反应。

8. 洗涤:- 将荧光抗体结合后的载玻片放入洗涤液中,进行洗涤。

9. 封片:- 将封片剂滴加在载玻片上的杂交结构上,进行封片。

10. 观察与分析:- 将载玻片放入荧光显微镜中,进行观察和分析。

荧光原位杂交(FISH)_ppt课件

荧光原位杂交(FISH)_ppt课件

肽核苷酸(PNA)探 针 PNA寡聚物是一类 新分子,其结构与 DNA相似。但在PNA 中,没有核糖-磷酸基 骨架,其骨架是不带 电的肽链(聚酰胺)。
PNA与DNA杂交时也 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与DNA相比,PNA对热稳定、与DNA 的结合不依赖于离子强度,因此杂交 时,受探针变性温度和溶液PH的影响 较小,鉴于这些特点和优点,PNA有 望取代DNA或RNA作为FISH的探针。 但由于PNA探针只能通过化学方法进 行合成,而且合成费用高,因此迄今 所用的PNA探针还仅限于染色体的泛 着丝粒和泛端粒探针。
基本原理
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同源的DNA-DNA、 DNA-RNA和RNA-RNA两条单链在一定条 件下能结合成双链。用放射性或非放射性 物质标记的DNA、RNA或与mRNA互补的 cDNA作探针,与组织切片或细胞内待测核 酸(RNA或DNA)片段进行杂交,然后可用 放射自显影等方法予以显示,在光镜或电 镜下观察目的 mRNA或DAN 的存在与定位。
探针的制备
探针(probe)是指用于检测特定基 因或转录产物存在或表达的DNA、 RNA或寡核苷酸序列。
杂交实验所选择的核酸探针可以分 为三种:化学合成、克隆和PCR。
探针的分类
根据化学组成,可以将探针分为DNA、 RNA、PNA及寡核苷酸探针。 DNA探针 这类探针应用最广,可以通过化 学合成、克隆或PCR技术获得。 RNA探针 一般用RNA聚合酶体外转录克隆 的DNA序列获得。RNA-RNA杂交分子在所 有可能的杂交分子中最稳定,但RNA探针 容易被RNase降解。
FISH的基本原理
FISH基本原理是利用同源互补的待检染色 体与用生物素、地高辛标记过的核酸探针, 经变性- 退火- 复性,形成待检DNA与核酸探 针的杂交体。使探针与荧光素标记的特异亲 和素之间发生免疫化学反应,最后用荧光显 微镜对待测DNA进行定性、定量或相对定位 分析。

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ppt

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ppt

CEP 18 CEP X CEP Y
LSI 21 LSI 13
产前诊断异常核型
羊水标本,未培养,XY, +18。
CEP 18 CEP X CEP Y
LSI 21 LSI 13
24色染色体涂染
比较基因组杂交(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ation,CGH)
比较基因 组杂交 (CGH)
实验程序5 显微镜下观察
选择杂交最好的区域来观察结果 1. 用25X 的物镜扫描整个杂交区域 2. 选择分散较好的区域间期细胞重叠较少或
者分裂相较多的区域观察 3. 用40X 或者 100X物镜 开始从左到右从上到
下计数分析. 4. 计数50个细胞核。 5. 当出现10 – 60% 的嵌和体时,需要计数200
FISH杂交仪
荧光显微镜
光源
滤光片: 一定波长 的光能通 过,其余 波长的光 滤掉,保 证只有需 要的荧光 被激发。
实验程序
样品染色体DNA变性 探针变性 杂交过夜 洗涤复染 显微观察
实验程序1 样本 收集
__AneuVysion kit主要用于培养后的以及未经培养的羊水 __样本必须按照ACT手册的推荐的方法收集 __样本收集必须要保证最小程度的母体细胞污染 __羊水最小需要量为2-5ml,这个依赖与孕周龄 __从收集羊水细胞到培养之间的间隔尽量要短(最晚
__ 第二天丢弃洗液
3. 去处rubber cement以及盖玻片 4. 将第一张玻片放到0.4X SSC/ 0.3% NP-40,73±1oC,轻轻
摇动玻片3 secs. 重复剩下3张玻片,洗2 mins
__ 不要同时将4张玻片放入conplin缸中 __ 保证玻片在洗液的时间不要超过2min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是一种分子生物学技术,用于研究染
色体结构和功能、基因组描绘、肿瘤和遗传性疾病诊断及治疗等领域。

其原理是利用荧光探针与目标DNA碱基序列互补配对,使染色体或基因区域成为荧光标记物,从而实现对核酸序列的直接可视化和定量分析的一种分子探针技术。

1. FISH技术的发展历程
FISH技术首次应用于分子遗传学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

最初的技术主要是通过蛋白质标记方法,如辣根过
氧化酶结合(HRP)和碱性磷酸酶结合等,来识别DNA序列。

然而这种方法往往存在较大的检测误差和信号弱等问题。

随着荧光染料和显微镜方法的发展,荧光成为FISH技术中的关键
技术。

荧光标记FISH(Fluorescence-Labeled FISH,Fl-FISH)技术逐渐取代了传统的蛋白质标记方法,成为目前
FISH技术的主流。

2. FISH技术的原理
FISH技术的主要原理是利用荧光探针或荧光标记分子与
特定的目标DNA序列互补配对,使其可视化。

荧光探针主要包括含有荧光染料结构域和与目标DNA碱基序列相互作用结构域的寡核苷酸或单链DNA分子。

探针长度通常在15-30bp左右,越短的探针对于特异性检测越有利。

FISH技术的操作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标本制备,如组织切片、细胞准备等。

(2)脱氧核糖核酸(DNA)变性,使之成为单链状态,以方便荧光探针与目标DNA碱基序列的互补配对。

(3)探针杂交,将荧光标记探针与目标DNA碱基序列杂交,或者将探针标记在载体DNA上,通过载体DNA与目标DNA 互补配对实现探针的标记。

(4)洗涤,去除杂交与未杂交的探针,防止假阳性结果的产生。

(5)荧光染色,使探针与目标DNA形成的复合物发生荧光信号,从而能够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到。

3. FISH技术的应用
(1)研究染色体和基因组的结构和功能,如染色体结构异常、基因扩增和缺失等病理变化的检测和评价。

(2)肿瘤学的研究,如癌细胞的核型分析、癌基因和肿瘤抑制基因的检测和定位以及肿瘤标志物的诊断等。

(3)遗传性疾病的诊断和预防,如唐氏综合症、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等的检测。

(4)生殖医学的研究,如人类胚胎成熟度的评估、睾丸支持细胞的数量分析和染色体多样性的评价等。

(5)基因组学和细胞生物学的研究,如基因表达、基因定位和基因组描绘等。

4. FISH技术的局限性和未来发展
尽管FISH技术在定量和定位分子水平上表现出了许多良好的特性,但也存在许多限制。

其中一些主要问题包括:(1)非特异性杂交信号,其主要原因是某些探针会与非目标DNA区域结合,导致信号的干扰和误判。

(2)可视范围较小,通常只能对某个局部区域进行检测,无法实现全基因组范围内的检测。

(3)分辨率不够高,无法准确展现目标DNA序列的空间
结构和大小。

(4)信号强度存在差异,信号强度过低会导致假阴性,
过高则会导致信噪比低。

FISH技术的未来发展,主要会向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1)酶标记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以实现更高的检测灵敏
度和准确性。

(2)基于新型标记分子的技术的发展,如金纳米颗粒和
磁性纳米颗粒等,以取得更广泛的应用。

(3)基于更快速、更高分辨率的显微镜和成像技术的发展,以扩大FISH技术的应用范围。

(4)FISH技术与其他技术的综合应用,例如结合PCR技术、高通量测序技术等,以实现更深入的基因组分析和生物学研究。

综上所述,FISH技术作为一种定量分子探针技术只有不
断发展和完善,才能更好地促进基因组和肿瘤学等领域的研究,实现更加精准的诊断和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