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界胶团浓度

合集下载

物理化学实验----表面活性剂临界胶团浓度CMC值的测定

物理化学实验----表面活性剂临界胶团浓度CMC值的测定

实验三表面活性剂临界胶团浓度CMC值的测定【实验目的】了解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物质临界胶团浓度(CMC)的测定方法。

【基本原理】在表面活性剂溶液中,当浓度增大到一定值时,表面活性剂离子或分子将会发生缔合,形成胶团,对于某表面活性剂,其溶液开始形成胶团的浓度称为该表面活性剂溶液的临界胶团浓度(Critocal Micelle Concentation缩写为CMC)。

由于表面活性剂溶液的许多物理化学性质随着胶团的形成而发生突变,故将CMC看作是表面活性剂溶液的表面活性的一种量度。

因此测定CMC,掌握影响CMC的因素,对于深入研究表面活性剂的物理化学性质是至关重要的。

在原则上,表面活性剂溶液随浓度变化的物理化学性质皆可用来测定CMC。

(1)表面张力法:表面活性剂溶液的表面张力随浓度的增长而降低,在CMC处发生转折。

因此,可用表面张力(γ)——对数浓度(logC)曲线的转折点确定CMC值。

该法不只对低表面活性剂溶液敏感,而且对不含杂质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也适用。

(2)染料吸附法:基于某些染料的生色有机离子吸附于胶团之上而颜色发生明显改变的事实。

用染料做指示剂。

测定最大吸附光谱的变化来确定CMC。

(3)增溶法:利用表面活性剂溶液对物质的增溶能力随浓度的变化来测定CMC 。

(4)电导法:利用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水溶液电导率随浓度的变化关系,从电导率(X)-浓度(c)曲线或当量电导(λ)——c 曲线上的转折点求出CMC 值。

此法仅对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适用。

而对CMC 值较大,表面活性低的表面活性剂,因转折点不明显而不灵敏,用哪种,则视具体体系而定。

本实验采用DDS-ⅡA 型电导率仪进行电导率测定而确定CMC 。

【测量原理】电导率仪的工作原理:把振荡器产生的一个交流电压源E 送到电导池R x 与量程电阻(分压电阻)R m 的串联回路中,电导池里的溶液电导愈大R x 愈小,R m 获得的电压E m 也就愈大。

将E m 送至交流放大器放大,再经过讯号整流,以获得推动表头的直流讯号输出,表头直读电导率。

临界胶束浓度综述

临界胶束浓度综述
2.1.2、方法特点
测量设备简单,准确度较高[4],应用广泛。适于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cmc的测定,无机离子的存在也不影响测定结果。然而,表面张力法不适合非水溶剂为溶媒的药物,因为此种药物表面张力很小,加入表面活性剂时,表面张力变化不大,故难以测定。
2.2、电导法[5]
2.2.1、测定原理
2.5.2、方法特点
该方法简单、准确而有效,可测定多种表面活性剂(特别是混合表面活性剂体系)的cmc值。由于该方法受盐类等杂质影响较小,因此,可以用于纯度不高的工业用混合表面活性剂CMC 值的测定[14-16]。
2.6、染料吸附法
2.6.1、测定原理
由于某些染料被胶团增溶时,其吸收光谱与未增溶时发生明显改变,故其颜色有明显差别,所以,只要在大于cmc的表面活性剂溶液中加入少量染料,然后定量加水稀释至颜色改变即可判定cmc值。采用滴定终点观察法或分光光度法均可完成测定。此法的关键是必须选择合适的染料:根据同性电荷相斥,异性电荷相吸的原理,选取与表面活性离子电荷相反的染料(一般为有机离子)。具体方法:先在确定浓度(>cmc)的表面活性剂溶液中加入少量染料,此时染料被溶液中的胶束吸附而使溶液呈现某种颜色。再用滴定法以水冲稀此溶液,直至溶液颜色发生显著变化。由被滴定溶液的总体积可方便求得cmc。
2.6.2、方法特点
因染料的加入影响测定的精确性,对cmc较小的表面活性剂影响更大。另外,当表面活性剂中含有无机盐及醇时,测定结果不甚准确,中药膏剂等药物溶液本身颜色较深,不适用此法。此外,该法用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测定效果也不甚理想,此时可考虑采用其他方法,如表面张力法,或对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cmc测定效果不理想时,也可改用碘代替染料,在紫外波长下观察光谱的变化,可提高灵敏度[17]。

临界胶束浓度的测定方法()

临界胶束浓度的测定方法()

临界胶束浓度的测定方法:1、表面张力用表面张力与浓度的对数作图,在表面吸附达到饱和时,曲线出现转折点,该点的浓度即为临界胶束浓度。

表面活性剂水溶液的表面张力开始时随溶液浓度增加而急剧下降,到达一定浓度(即cmc)后则变化缓慢或不再变化。

因此常用表面张力-浓度对数图确定cmc。

具体做法:测定一系列不同浓度表面活性剂溶液的表面张力,作出γ-lgc曲线,将曲线转折点两侧的直线部分外延,相交点的浓度即为此体系中表面活性剂的cmc。

这种方法可以同时求出表面活性剂的cmc和表面吸附等温线。

优点:简单方便;对各类表面活性剂普遍适用;灵敏度不受表面活性剂类型、活性高低、浓度高低、是否有无机盐等因素的影响.一般认为表面张力法是测定表面活性剂cmc的标准方法。

2、电导率(测定cmc的经典方法)用电导率与浓度的对数作图,在表面吸附达到饱和时,曲线出现转折点,该点的浓度即为临界胶束浓度。

优点:简便;局限性:只限于测定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确定cmc时可用电导率对浓度或摩尔电导率对浓度的平方根作图,转折点的浓度即为cmc。

3.染料法某些染料在水中和胶团中的颜色有明显差别的性质,采用滴定的方法测定cmc。

具体方法:先在较高浓度(>cmc)的表面活性剂溶液中加入少量染料,此染料加溶于胶团中,呈现某种颜色。

再用滴定的方法,用水将此溶液稀释,直至颜色发生显著变化,此时溶液的浓度即为cmc。

优点:只要找到合适的染料,此法非常简便。

但有时颜色变化不够明显,使cmc不易准确测定,此时可以采用光谱仪代替目测,以提高准确性。

4.浊度法非极性有机物如烃类在表面活性剂稀溶液(<cmc)中一般不溶解,体系为浑浊状。

当表面活性剂浓度超过cmc后,溶解度剧增,体系变清。

这是胶团形成后对烃起到了加溶作用的结果。

观测加入适量烃的表面活性剂溶液的浊度随表面活性剂浓度变化情况,浊度突变点的浓度即为表面活性剂的cmc。

实验时可以使用目测或浊度计判断终点。

临界胶团浓度名词解释

临界胶团浓度名词解释

临界胶团浓度(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简称CMC)是指表面活性剂溶液中形成胶团(micelle)所需的最低浓度。

表面活性剂是一类具有亲水头部和疏水尾部结构的分子,当其在溶液中达到一定浓度时,由于疏水尾部相互聚集,形成了稳定的球状结构,即胶团。

在低于临界胶团浓度的情况下,表面活性剂分子以单体形式存在,其疏水尾部朝向溶液中心,而亲水头部暴露在溶液表面。

当溶液中的表面活性剂浓度逐渐增加,达到临界胶团浓度时,表面活性剂分子开始形成胶团。

胶团的形成可以降低表面活性剂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能量,提高系统的热稳定性和溶解度。

临界胶团浓度通常被用来描述表面活性剂的胶束形成能力和胶束稳定性。

当浓度高于临界胶团浓度时,胶团的数量和大小会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直到达到平衡。

此时,溶液中的表面活性剂已经处于饱和状态,并形成了稳定的胶束结构。

临界胶团浓度在许多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例如在洗涤剂、乳化剂、药物传递系统等领域。

了解和控制临界胶团浓度可以帮助优化表面活性剂的应用性能和效果。

临界胶团浓度的测定实验报告

临界胶团浓度的测定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临界胶团浓度的测定实验报告篇一:实验七-临界胶团浓度测定实验报告课程名称物理化学实验实验名称临界胶团浓度测定姓名王强学号20XX08030128专业班级环境1001实验日期20XX年11月14日成绩指导教师一、实验目的1.测定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cmc值。

2.掌握电导法测定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cmc的方法。

3.了解表面活性剂的cmc测定的几种方法。

二、实验原理1.在表面活性剂溶液中,当溶液浓度增大到一定值时,表面活性剂分子或离子将会发生缔合,形成胶团。

对于某指定的表面活性剂,其溶液开始形成胶团的最小浓度称为该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团浓度。

2.电导法侧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溶液的电导率来确定cmc值,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大-1-1小由电导g衡量,g=1/R=K·A/LK-溶液电导率,s·m;A/L-电导电极常数,m3.恒温下:∧m=K/c.2-1-3∧m-电解质的摩尔电导率,s·mmol;c—电解质溶液的浓度mol·m∧m=∧-A·√c∧-无限稀释时溶液的摩尔电导率A-常数。

三、实验仪器与药品Dos-ⅡA型电导率仪DJs-Ⅰ型铂黑电导电极;78-Ⅰ型磁力加热搅拌器;烧杯(100ml)-3移液管(50ml)滴定管(25ml),十二烷基硫酸钠(0.020;0.010;0.002mol·dm);电导水。

四、实验步骤1.分别配置0.002mol/L、0.01mol/L十二烷基硫酸溶液各50ml.2.取50ml0.002mol/L的溶液于烧杯中,测其电导率。

再向其中分别加入1ml,4ml,5ml,5ml,5ml的0.02mol/L十二烷基硫酸溶液,分别测其电导率。

3.再取50ml0.01mol/L的溶液于烧杯中,测电导率,再向入分别加8ml,10ml,10ml,15ml的0.02mol/L十二烷基硫酸溶液,分别测其电导率。

临界胶团浓度

临界胶团浓度

临界胶团浓度临界胶团浓度是指在胶体溶液中,胶体颗粒形成连续的网络结构所需的最低浓度。

胶体是一种介于溶液和悬浮液之间的物质,由微观颗粒悬浮于连续介质中而形成。

胶体溶液的特点是具有较大的分散相颗粒和较小的分子间距离,这使得胶体溶液具有特殊的性质和应用。

在胶体溶液中,胶体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当溶液中的胶体颗粒浓度较低时,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小,难以构成稳定的网络结构。

当胶体颗粒浓度逐渐增加时,相互作用力逐渐增强,胶体颗粒之间开始形成网状结构,此时的胶体溶液达到临界胶团浓度。

临界胶团浓度的测定对于了解胶体溶液的稳定性和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它可以用来评估胶体溶液中颗粒的相互作用力强度,进而预测胶体溶液的稳定性。

当胶体溶液的浓度超过临界胶团浓度时,胶体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足够强,可以形成稳定的胶体网络结构,不易发生沉淀或分离。

临界胶团浓度的测定方法有很多,常用的方法包括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光散射实验等。

透射电子显微镜可以直接观察到胶体颗粒的形态和分布情况,从而得到临界胶团浓度。

光散射实验则通过测量胶体溶液中散射光的强度和角度,来推断胶体颗粒的浓度和相互作用力的强弱。

除了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临界胶团浓度还在许多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在药物输送系统中,了解临界胶团浓度可以帮助设计出更有效的载药纳米胶体。

在食品工业中,控制胶体溶液的临界胶团浓度可以改善产品的质地和稳定性。

此外,临界胶团浓度的研究也有助于理解生物体内的胶体现象,对于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有着潜在的价值。

总之,临界胶团浓度是研究胶体溶液中胶体颗粒相互作用力的重要参数。

通过测定临界胶团浓度,可以了解胶体溶液的稳定性和性质,为胶体科学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基础。

临界胶束浓度(CMC)的测定

临界胶束浓度(CMC)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1)掌握用电导法测定表面活性剂CMC的方法(2)掌握电导率仪的使用二、实验原理SAA溶液的许多物化性质随着胶束的形成而发生突变,因此临界胶束浓度(CMC)是SAA表面活性的重要量度之一。

测定CMC,掌握影响CMC的因素对于深入研究SAA的物理化学性质十分重要。

CMC是在一定温度下某SAA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

通常以mol/L或g/L表示之。

一般离子SAA的CMC大致在10-2-10-3mol/L之间,非离子SAA的CMC则在10-4mol/L以下,CMC是衡量SAA的表面活性和SAA应用中的一个重要物理量。

因为CMC越小,则表示此种SAA形成胶束所需浓度越低,因此改变表面性质,起到润湿,乳化,增溶,起泡等作用所需的浓度也越低。

右图表面一典型的SAA水溶液的物理化学性质随C变化的关系。

可明显看出:在所有物理性质的变化中皆有一转折点。

而此较转折点又都在一个不大的范围内;这就说明表面现象(表面张力与界面张力随浓度变化有转折点)。

与内部性质(如当量电导、渗透压、以与去污浊度等)有统一的内在联系。

离子型SAA是由亲水的无机离子和亲油的有机离子构成的离子化合物,如同典型的无机盐一样,其在稀水溶液中分别以正负离子形式存在。

因而在稀水溶液中,电导率随C上升,但到达一定浓度后,出现一转折点,直线逐渐变缓。

三、实验仪器、药品仪器:电导率仪烧杯(100ml、7个)温度计(2支)容量瓶(250ml,7只)药品:SAA(1631)、蒸馏水四、实验步骤1、分别配制1631 的水溶液浓度为:4.00X10-4、5.140X10-4、6.70X10-4、8.20X10-4、10.85X10-4、13.6X10-4、16.54X10-4mol/L的溶液各250ml 2、将其在25℃、30℃、35℃恒温→测定各溶液的电导率(由稀→浓)→取3次测量值的平均值3、作K-C曲线4、由K-C曲线求不同t下的CMC值五、药品常数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1631):是阳离子SAA、分子式:C16H33(CH3)3NBr分子量:364.446 熔点:250-237℃,水溶性:13g/L(20℃)性质:呈白色或浅黄色结晶至粉末状,易溶于异丙醇、可溶于水、振荡时产生大量泡沫,具有优良的渗透、柔化、抗静电、生物降解性与杀菌消毒等功能。

临界胶束浓度作用

临界胶束浓度作用

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溶剂中缔合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即为临界胶束浓度(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 cmc)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活性源于其分子的两亲结构,亲水基团使分子有进入水中的趋势,而憎水基团则竭力阻止其在水中溶解而从水的内部向外迁移,有逃逸水相的倾向。

这两种倾向平衡的结果使表面活性剂在水表富集,亲水基伸向水中,憎水基伸向空气,其结果是水表面好像被一层非极性的碳氢链所覆盖,从而导致水的表面张力下降。

表面活性剂在界面富集吸附一般的单分子层,当表面吸附达到饱和时,表面活性剂分子不能在表面继续富集,而憎水基的疏水作用仍竭力促使分子逃离水环境,于是表面活性剂分子则在溶液内部自聚,即疏水基聚集在一起形成内核,亲水基朝外与水接触形成外壳,组成最简单的胶团。

而开始形成胶团时的表面活性剂的浓度称之为临界胶束浓度,简称cmc。

当溶液达到临界胶束浓度时,溶液的表面张力降至最低值,此时再提高表面活性剂浓度,溶液表面张力不再降低而是大量形成胶团,此时溶液的表面张力就是该表面活性剂能达到的最小表面张力,用cmc表示。

表面活性剂分子浓度增加, 其结构会从单分子转变为球状、棒状和层状胶束. 通常认为形成球形胶束时的浓度为第一临界胶束浓度(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CMC), 球形胶束转变为棒状胶束时的浓度为第二临界胶束浓度. 在达到第一CMC的狭窄范围内, 表面活性剂的许多物理化学性质都会发生变化, 如表面张力、密度、折射率、粘度、渗透压和光散射强度等检测方法1、表面张力用表面张力与浓度的对数作图,在表面吸附达到饱和时,曲线出现转折点,该点的浓度即为临界胶束浓度。

表面活性剂水溶液的表面张力开始时随溶液浓度增加而急剧下降,到达一定浓度(即cmc)后则变化缓慢或不再变化。

因此常用表面张力-浓度对数图确定cmc。

具体做法:测定一系列不同浓度表面活性剂溶液的表面张力,作出γ-lgc曲线,将曲线转折点两侧的直线部分外延,相交点的浓度即为此体系中表面活性剂的cmc。

物理化学实验----表面活性剂临界胶团浓度CMC值的测定

物理化学实验----表面活性剂临界胶团浓度CMC值的测定

实验三表面活性剂临界胶团浓度CMC值的测定【实验目的】了解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物质临界胶团浓度(CMC)的测定方法。

【基本原理】在表面活性剂溶液中,当浓度增大到一定值时,表面活性剂离子或分子将会发生缔合,形成胶团,对于某表面活性剂,其溶液开始形成胶团的浓度称为该表面活性剂溶液的临界胶团浓度(Critocal Micelle Concentation缩写为CMC)。

由于表面活性剂溶液的许多物理化学性质随着胶团的形成而发生突变,故将CMC看作是表面活性剂溶液的表面活性的一种量度。

因此测定CMC,掌握影响CMC的因素,对于深入研究表面活性剂的物理化学性质是至关重要的。

在原则上,表面活性剂溶液随浓度变化的物理化学性质皆可用来测定CMC。

(1)表面张力法:表面活性剂溶液的表面张力随浓度的增长而降低,在CMC处发生转折。

因此,可用表面张力(γ)——对数浓度(logC)曲线的转折点确定CMC值。

该法不只对低表面活性剂溶液敏感,而且对不含杂质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也适用。

(2)染料吸附法:基于某些染料的生色有机离子吸附于胶团之上而颜色发生明显改变的事实。

用染料做指示剂。

测定最大吸附光谱的变化来确定CMC。

(3)增溶法:利用表面活性剂溶液对物质的增溶能力随浓度的变化来测定CMC 。

(4)电导法:利用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水溶液电导率随浓度的变化关系,从电导率(X)-浓度(c)曲线或当量电导(λ)——c 曲线上的转折点求出CMC 值。

此法仅对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适用。

而对CMC 值较大,表面活性低的表面活性剂,因转折点不明显而不灵敏,用哪种,则视具体体系而定。

本实验采用DDS-ⅡA 型电导率仪进行电导率测定而确定CMC 。

【测量原理】电导率仪的工作原理:把振荡器产生的一个交流电压源E 送到电导池R x 与量程电阻(分压电阻)R m 的串联回路中,电导池里的溶液电导愈大R x 愈小,R m 获得的电压E m 也就愈大。

将E m 送至交流放大器放大,再经过讯号整流,以获得推动表头的直流讯号输出,表头直读电导率。

药剂学成人电大试题及答案 (2)

药剂学成人电大试题及答案 (2)

药剂学复习题(课程代码392343)一、名词解释1、制剂2、临界胶团浓度3、注射剂4、热原5、乳剂6、胶囊剂7、药剂学8、临界相对湿度9、值14、昙点15、OTC缓释制剂10、混悬剂11、休止角12、润湿剂13、F参考答案:1、23457、89101113.F014.昙点:主要针对某些含聚氧乙烯基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如吐温类,其溶解度开始随温度上升而加大,到某一温度后,其溶解度急剧下降,使溶液变混浊,甚至产生分层,这种现象称为起昙。

出现起昙时的温度称昙点(又叫浊点)15.OTC即非处方药,是指不需要执业医师处方就可以购买和使用的药品。

二、单项选择题1、根据药典、药品标准或其他适当处方,将原料药物按某种剂型制成具有一定规格的药剂称为()A、制剂B、剂型C、成药D、调剂2、我国第一部兽药典是()A、1990年版B、1995年版C、2000年版D、2005年版3、制备液体制剂首选的溶剂是()A、蒸馏水B、乙醇C、PEGD、植物油4、生产上将磺胺嘧啶做成水溶性制剂利用的增溶原理是()A、助溶作用B、改变溶剂C、制成盐类D、加增溶剂9、将A、吐温-80B、月桂醇硫酸钠C、卵磷脂D、新洁尔灭12、增溶剂要求的最适HLB值位()A、8~18B、6~8C、15~18D、8~1013、山梨酸作为防腐剂主要适用于()A、酸性制剂B、碱性制剂C、中性制剂D、任何制剂14、主要用于杀菌和防腐的表面活性剂是()A、阴离子表面活性剂B、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D、非离子表面活性剂15、有关乳剂型药剂说法错误的是()A、由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组成B、药物可加在油相或水相中C、乳剂属于均相液体制剂D、乳剂为热力学不稳定体系16、要避免混悬剂的沉降,下列措施错误的是()A、减小粒径B、减小黏度C降低温度D、加助悬剂)—A、吸附了K+、Na+、Ca2+B、吸附了(HCO3)2-D、吸附了Cl-C、吸附了(SO426、注射剂生产安瓿的灭菌方法是()A、干热灭菌B、湿热灭菌C、气体灭菌D、紫外线灭菌27、注射剂处方中NaCl常用作()A、pH调节剂B、金属离子络合剂C、等渗调节剂D、抗氧剂28、临床疫苗常做成()A、溶液剂B、散剂C、冻干粉针D、颗粒剂29、注射液配置时的稀配法主要适用于()A、质量好的原料B、质量差的原料C、任何原料D、杂质多的原料30、冷冻干燥正确的工艺流程为()。

临界胶束浓度,亲水亲油平衡值

临界胶束浓度,亲水亲油平衡值

临界胶束浓度,亲水亲油平衡值1.引言1.1 概述胶体是由微小颗粒或分子在溶液中形成的系统,其中颗粒或分子的纳米级尺寸使其能够悬浮在介质中而不沉淀。

胶体系统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人造系统中,包括乳液、乳胶、泡沫、凝胶等。

在胶体化学中,临界胶束浓度(CMC) 是一个重要的参数。

CMC是指在胶束形成过程中,溶液中达到最低浓度的表面活性剂。

当表面活性剂浓度低于CMC时,溶液中的分子或颗粒以单体形式存在,而当浓度高于CMC时,表面活性剂分子或颗粒聚集成胶束结构。

临界胶束浓度的测定对于理解胶体系统的特性和性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CMC的确定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表面活性剂的聚集行为,诸如分子聚集态的稳定性、它们的作用机制以及它们在生物、医药和工业应用中的潜在性能等。

此外,CMC还可以用于评估表面活性剂的清洁性能,例如在清洗剂、洗涤剂和皮肤护理产品中的应用。

亲水亲油平衡值是另一个重要的概念,用于衡量某个物质对水和油的亲和能力。

它是油相中物质浓度与水相中物质浓度的比值。

当亲水亲油平衡值为1时,表示物质对水和油的亲和能力相等。

较高的亲水亲油平衡值意味着物质更亲油,而较低的亲水亲油平衡值则意味着物质更亲水。

测定亲水亲油平衡值对于理解物质的表面活性和润湿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它可以用于评估物质在油水界面的行为,如胶体稳定性、润湿能力和乳化性能。

在工业领域,亲水亲油平衡值的测定对于表面活性剂的开发、选择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重点介绍临界胶束浓度和亲水亲油平衡值的概念、测定方法以及其在相关领域的应用前景。

通过对这两个参数的深入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胶体系统的特性和表面活性剂的行为,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文章结构说明了整篇文章的章节和子章节的安排和组织方式,以及每个章节的主要内容。

这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整个文章的结构和逻辑。

以下是文章1.2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1.2 文章结构本文按照以下结构进行组织和阐述。

首先在引言部分概述了临界胶束浓度和亲水亲油平衡值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电导法测定临界胶团浓度

电导法测定临界胶团浓度

电导法测定临界胶团浓度电导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临界胶团浓度的实验方法。

临界胶团浓度(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CMC)是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水中形成胶团的最低浓度,是表面活性剂的重要物理化学性质之一。

通过电导法测定临界胶团浓度,可以了解表面活性剂在不同浓度下的性质变化,为表面科学、材料科学、生物学等领域的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电导法测定临界胶团浓度的基本原理是测量溶液电导率随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变化。

在低于CMC的浓度范围内,表面活性剂分子以单分子状态存在于水中,此时溶液的电导率主要受水的电导率影响。

当表面活性剂浓度增加并超过CMC时,表面活性剂分子开始聚集形成胶团,溶液的电导率会明显下降。

通过测量不同浓度表面活性剂溶液的电导率,可以找到电导率发生明显变化的点,从而确定临界胶团浓度。

实验步骤如下:1.准备所需的试剂和仪器。

所需试剂包括表面活性剂、蒸馏水、0.01M的NaCl溶液等。

仪器包括电导率计、恒温水浴、磁力搅拌器、移液管、滴定管等。

2.配制不同浓度的表面活性剂溶液。

分别用移液管向装有蒸馏水的烧杯中加入不同体积的表面活性剂溶液,得到一系列不同浓度的表面活性剂溶液。

3.测量不同浓度溶液的电导率。

将电导率计的电极放入每个烧杯中,稳定后记录各个浓度的电导率值。

4.绘制电导率与浓度的关系图。

将测量的电导率和对应的表面活性剂浓度绘制成图表,可以更直观地观察电导率随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变化趋势。

5.确定临界胶团浓度。

在绘制的图表中,可以找到电导率发生明显变化的点,这个点对应的浓度即为临界胶团浓度(CMC)。

注意事项:1.在实验过程中,要确保所有溶液混合均匀,避免影响测量的准确性。

2.在测量电导率时,要保证电极干净,避免污染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3.在绘制电导率与浓度的关系图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坐标轴比例,使图表能够直观地反映电导率随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变化趋势。

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可以用电导法测定出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团浓度。

临界胶束浓度的测定

临界胶束浓度的测定

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测定方法的研究应化1002班周伟10404600236 陈苏南10404600237 王达军104046002391实验摘要进人水中的表面活性剂分子随着其碳氢链逐渐增长,它在水中达到一定浓度时,溶液表面张力不再下降。

为了使整个溶液体系的能量趋于最低,在溶液内部的双亲分子会自动形成极性基向水碳氢链向内的合体,这种集合体称为胶束或胶团(Micelle),形成胶束所需的最低浓度称为临界胶束浓度(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fion,CMC)。

由于表面活性剂溶液的许多物理化学性质随着胶束的形成而发生突变, 如在乳液聚合、石油开采、去污、消除电影胶片的斑点及生理过程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增溶作用, 且增溶作用的大小与表面活性剂的cmc有关, 影晌cmc值的各种因素必然也影响到增溶作用。

因此, 测定cmc, 掌握影响cmc的因素, 对于深入研究表面活性剂的物理化学性质是至关重要的。

测定cmc的方法很多, 常用的有表面张力法、电导法、染料法、增溶法、渗透压法等等本文采用电导法、粘度法、表面张力法及密度法侧定25℃下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的cmc值。

本次实验使用的是最大泡压法测定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2 实验目的1、用最大泡压法测定十六烷基氯代吡啶水溶液的表面张力,求得它的临界胶束浓度2、熟悉表面特性测量的常用物理化学研究方法3 实验原理表面活性剂溶液的表面张力随浓度的变化在cmc处同样出现转折。

侧定液体表面张力的方法很多,本实验用最大气泡压力法。

这一方法是将毛细管刚好与待测溶液面接触, 在毛细管内加压, 管端将在液体内形成一气泡、压力大到一定值时管端气泡破裂吹出, 压力突然下降。

根据Laplace方程, 最大压力差△P与液体表面张力r及毛细管半径R有下述关系△P=2r/R。

用同一根毛细管, 毛细管半径R 值一定,△P与r成正比, 所以以最大压力(△P)对表面活性剂浓度的自然对数(㏑C)作图, 由曲线的转折点来确定cmc值。

吐温20临界胶束浓度

吐温20临界胶束浓度

吐温20临界胶束浓度"把握最佳状态,达到20临界胶束浓度的目的。

"20临界胶束浓度,在工业界具有重要意义,是很多化学制备过程和材料工艺研究中常用的一项测量指标。

意为溶液在20临界浓度(20CMC)时,溶解剂的粘度把溶液分成分散相和分散系的非稳定的沉淀阶段,具有重要的技术意义。

一、 20CMC的定义20CMC(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是指在某个溶解剂中某分子或者表面活性剂分子胶束化后,超出20CMC,继续增加有机成分浓度,溶解剂和有机物分子会迅速形成分子胶束,即形成微小的分子团簇,这种浓度就叫做临界胶束浓度。

二、 20CMC测定方法1、溶解能力:用标准溶液和样本溶液分别测出20CMC,比较两者的溶解能力,当两者溶解能力相同时,说明样本溶液的20CMC就是测定的20CMC值。

2、粘度变化:通过测量溶解剂的粘度变化曲线,可以求出20CMC的值,由图形可以看出,在20CMC时,溶液的粘度有一次明显的增加,粘度增加的部分就是20CMC。

3、分离压力:用某种特定条件可以对分子胶束进行分离测定,通过测定分子胶束的分离压力,可以计算出20CMC的值。

三、20CMC的重要性1、20CMC与溶液分割稳定性有关:20CMC表示分子胶束形成的有效浓度,拥有一定的稳定性,在一定温度、pH值、浓度条件下,溶液可以将分子胶束分解,低于此浓度,溶液的分割稳定性会降低,而高于此浓度,溶液的分割稳定性则会提高。

2、20CMC与材料的性能有关:20CMC是材料工艺研究中很重要的一项指标,有其重要意义,例如在复合材料中,20CMC表示复合物的活性点,即溶液可交联物质的有效浓度,超过此浓度,复合性能达到最佳的状态,这对材料的物理性能和服役寿命裕度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3、20CMC与化学制备过程有关:20CMC在化学制备过程中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表示溶液能够形成表面活性物质的有效浓度,比如湿法制备分散状态有机硅材料,测量出20CMC值,能够精确控制活性物质与溶解剂的配比,根据不同比例可以制备出具有不同性能的有机硅材料。

临界胶团浓度的测定实验报告

临界胶团浓度的测定实验报告

临界胶团浓度的测定实验报告篇一:电导法测定临界胶团浓度电导法测定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一、实验目的及要求1.用电导法测定十二烷基硫酸钠的临界胶束浓度。

2.了解表面活性剂的特性及胶束形成原理。

3.掌握电导率仪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具有明显”两亲”性质的分子,即含有亲油的足够长的(大于10-12个碳原子)烃基,又含有亲水的极性基团(通常是离子化的),由这一类分子组成的物质称为表面活性剂,如肥皂和各种合成洗涤剂等,表面活性剂分子都是由极性部分和非极性部分组成的,若按离子的类型分类,可分为三大类:①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如羧酸盐(肥皂),烷基硫酸盐(十二烷基硫酸钠),烷基磺酸盐(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等;②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主要是胺盐,如十二烷基二甲基叔胺和十二烷基二甲基氯化胺;③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如聚氧乙烯类。

表面活性剂进入水中,在低浓度时呈分子状态,并且三三两两地把亲油基团靠拢而分散在水中。

当溶液浓度加大到一定程度时,许多表面活性物质的分子立刻结合成很大的集团,形成”胶束”。

以胶束形式存在于水中的表面活性物质是比较稳定的。

表面活性物质在水中形成胶束所需的最低浓度称为临界胶束浓度(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简称CMC。

CMC可看作是表面活性对溶液的表面活性的一种量度。

因为CMC越小,则表示此种表面活性剂形成胶束所需浓度越低,达到表面饱和吸附的浓度越低。

也就是说只要很少的表面活性剂就可起到润湿、乳化、加溶、起泡等作用。

在CMC点上,由于溶液的结构改变导致其物理及化学性质(如表面张力,电导。

渗透压,浊度,光学性质等)同浓度的关系曲线出现明显的转折,如图1所示。

因此,通过测定溶液的某些物理性质的变化,可以测定CMC。

图1 十二烷基硫酸钠水溶液的物理性质和浓度的关系这个特征行为可用生成分子聚集体或胶束来说明,当表面活性剂溶于水中后,不但定向地吸附在溶液表面,而且达到一定浓度时还会在溶液中发生定向排列而形成胶束。

临界胶束浓度的测定

临界胶束浓度的测定

设计实验:表面活性剂‎溶液临界胶‎束浓度的测‎定姓名何闪闪班级 0902 学号 20091‎13010‎216 分数1 实验目的1.1 了解表面活‎性剂溶液临‎界胶束浓度‎(C MC)的定义及常‎用测定方法‎。

1.2 设定两种以‎上实验方法‎测定表面活‎性剂溶液的‎C M C。

2 实验原理凡能显著降‎低水的表面‎张力的物质‎都称为表面‎活性剂。

当表面活性‎剂溶入极性‎很强的水中‎时,在低浓度是‎成分散状态‎,并且三三两‎两地把亲油‎集团靠拢而‎分散在水中‎,部分分子定‎向排列于液‎体表面,产生表面吸‎附现象。

当溶液表面‎吸附达到饱‎和后,进一步增加‎浓度时,表面活性剂‎分子会立刻‎自相缔合,即疏水亲油‎的集团相互‎靠拢,而亲水的极‎性基团与水‎接触,这样形成的‎缔合体称为‎胶束。

以胶束形式‎存在与水中‎的表面活性‎物质是比较‎稳定的,表面活性物‎质在水中形‎成胶束所需‎的最低浓度‎称为临界胶‎束浓度(criti‎c al micel‎l e conce‎n trat‎i on,CMC)。

在CMC点‎上由于溶液‎的结构改变‎导致其物理‎及化学性质‎如表面张力‎,电导,渗透压,浊度,光学性质等‎与浓度的关‎系曲线出现‎明显的转折‎,这种现象是‎测定CMC‎的实验依据‎,也是表面活‎性剂的一个‎重要特征。

3. 仪器和试剂‎表面张力测‎定仪1套,数字式微压‎差计1台,超级恒温槽‎1台,250ml‎滴液漏斗1‎个,100ml‎锥形瓶8个‎,蒸馏水,BSD-A导电仪,光亮的铂电‎极,恒温水箱,大试管(100ml‎)12支,电导水,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4.实验方法4.1 最大气泡法‎及原理:在液体的内‎部任何分子‎周围的吸引‎力是平衡的‎。

可是在液体‎表面层的分‎子却不相同‎。

因为表面层‎的分子,一方面受到‎液体内层的‎邻近分子的‎吸引,另一方面受‎到液面外部‎气体分子的‎吸引,而且前者的‎作用要比后‎者大。

表面活性剂分析: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

表面活性剂分析: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

项目一 表面活性剂分析
精细化学品检验技术 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
表面张力法测定表面活性剂cmc (3)试验步骤
4)绘制曲线
项目一 表面活性剂分析
感谢观看
如表面张力法、电导法、折光指数法、染料增溶法、光散射法等。通常,采用 表面张力法、电导法进行测定。
精细化学品检验技术
临界胶团浓度(cmc)
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
项目一 表面活性剂分析
开始形成胶团时的表面活性剂的浓度称之为临界胶束浓度,简称cmc (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 )。cmc越小,越易形成胶束。
精细化学品检验技术
项目一 表面活性剂分析
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力仪。
2)温度计、低型烧杯、容量瓶、表面皿、移液管、测定杯、水浴锅。
3)无水乙醇。
精细化学品检验技术
项目一 表面活性剂分析
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
表面张力法测定表面活性剂cmc (3)试验步骤
精细化学品检验技术
项目一 表面活性剂分析
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
表面张力法测定表面活性剂cmc 本方法参照标准GB11278—1989,规定了一种用圆环测定表面张力的方法,来测
定在蒸馏水或其他水溶液体系中阴离子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
(1)方法原理
表面活性剂稀溶液随浓度增高,表面张力急剧降低,当达到cmc后,再增加浓度,表面 张力不再改变或改变很小。测定一系列不同浓度的阴离子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溶液的表面张 力,其浓度包括临界胶束浓度。绘制以表面张力作纵坐标,溶液浓度的对数作横坐标的曲线, 这曲线上的突变点即为临界胶束浓度。
1)试验溶液的配制:
按QB/T 1323-1991检验步骤中有关规定进行。配制10份不同浓度的溶液,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界胶团浓度
临界胶团浓度 (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CMC) 是一个重要的化学参数,用于描述胶团的形成过程。

胶团是一种聚集态物质,由胶体粒子组成,通常在溶液中呈现出均一、稳定的结构。

在液体中,胶体粒子通常以单体的形式存在,但是当液体中的某种因素 (如浓度、温度等) 达到特定值时,这些胶体粒子会聚集成一种称为胶团的结构。

胶团的结构是由许多胶体粒子组成的,这些粒子之间通过静电相互作用和范德华力相互吸引,从而形成一种稳定的聚集态。

CMC 是胶团形成的最低浓度。

当溶液的浓度达到 CMC 时,胶体
粒子开始聚集成胶团,并且随着浓度的增加,胶团的数量也会增加。

CMC 值对于许多工业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在 CMC 以下,胶体
粒子以单体形式存在,而在 CMC 以上,胶体粒子形成胶团,这种状
态下的胶体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如高粘度、高稳定性等。

CMC 值的测量方法有很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是扩散法和非扩散法。

扩散法是通过测量胶体粒子在溶液中的扩散速度来确定 CMC 值,而
非扩散法则是通过测量胶体粒子在溶液中的聚集态来确定 CMC 值。

CMC 是胶团形成的最低浓度,它对于许多工业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测量 CMC 值,可以了解胶体粒子的聚集状态和稳定性,从
而指导生产和实际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