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流动力监测各指标及临床意义
血流动力监测各指标及临床意义
![血流动力监测各指标及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7b19e3c2dd3383c4bb4cd2ed.png)
流动力监测各指标及临床意义血流动力学监测的每个参数都有他的临床意义,怎样结合其它参数或临床等等都是我们应该掌握和思考的,而且只有在临床中不断运用、思考才能真正理解这些参数。
本文介绍了直接测量所得指标动脉血压、心率、中心静脉压、右心房压、右心室压、肺动脉压、肺毛细血管嵌顿压、心输出量。
测量指标所派生的指标:心脏排血指数、心脏搏出量、肺血管阻力、心室做功指数和PICCO参数:主要监测指标1~Hg)低于75mmHg2心率(HR)[3 3中心静脉压(CVP) 正常值:0.49~1.18kPa(5~12cmH20)。
体循环血容量改变、右心室射血功能静脉回流障碍均可使CVP发生变化,胸腔、腹腔内压变化亦可影响CVP测定结果。
在无条件测定PC CVP对血容量的估计及输液的监测有一定价值。
一般CVP增高见于右心衰,严重三尖瓣返流,心包CVP低反映血容量不足,但补液时需考虑左心功能(LVEDP)[4]。
4右心房压(RAP) 正常值:0~1.07kPa(0~8mmHg)。
反映循环容量负荷或右心室前负荷变化,比C 准确。
心包积液及右心衰竭时可造成相对性右室前负荷增加,右室流入道狭窄(如三尖瓣狭窄)时右能完全代表右室前负荷。
??超过10mmHg升高,升高见于右心衰竭(包括右心室梗死)、三尖瓣狭窄闭不全,缩窄性心包炎、心包积液、心肌病、肺动脉高压或肺动脉口狭窄。
当血容量不足时,降低5右心室压(RVP) 正常值:收缩压2.00~3.33kPa(15~25mmHg),舒张压0~1.07kPa(0~8mmHg)。
收缩压>30mmHg压意义同RAP6肺动脉压~14mmHg 压1.33~肺动脉狭窄或瓣下狭窄,7LVEDP。
容量不足时,则降低。
监测的目的在于,给左心室以一个最适宜的前负荷,使之保持在不足以引起的范围内,同时又要根据原理,用足够的前负荷使心肌纤维适当的伸长以达到最大的心排血量。
临心脏病病人,一般以PCWP略高(即14~18mmHg)为正常值,这样可充分发挥Frank—Starling定律机制,维持心输出量的要求,又不至于发生肺郁血。
无创血液动力学参数意义
![无创血液动力学参数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ca4a4ee2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9f.png)
附件一:BioZ提供的主要参数及临床意义(一)主要参数1、心率(HR)HeartRate2、平均动脉压(MAP)MeanArterialPressure3、心输出量/心脏指数(CO/CI)CardiacOutput/Index4、每搏输出量/每搏指数(SV/SI)StrokeVolume/Index5、外周血管阻力/阻力指数(SVR/SVRI)SystemicVascularResistance/Index6、心肌收缩指数速度指数(VI)VelocityIndex加速指数(ACI)AccelerationIndex7、胸腔液体量(TFC)ThoracicFluidContent8、左室射血时间(LVET)LeftVentricularEjectionTime9、预射血期(PEP)Pre-ejectionPeriod10、收缩时间比率(STR)SystolicTimeRatio11、左室做功/做功指数(LCW/LCWI)LeftCardiacWork/Index12、每搏变异率(SVV)StrokeVolumeVariation(二)临床意义1、心率2、血压1)概念: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收缩压:血液由左室到主动脉最高时的压力100-140mmHg舒张压:血液由主动脉到外周血管时的最低压力70-90mmHg 2)临床意义影响因素:A、左室射血量以左室舒张末期容积衡量(LVEDV)―-前负荷B、左室射血时间HR、前负荷C、主动脉顺应性血液在主动脉内流动,进入一主动脉扩张,流出一主动脉回缩Windkessel效应(年龄,疾病影响)D、SVR主动脉顺应性+SVR二后负荷3、心输出量/心脏指数1)概念:CO每分钟心脏泵血量4-8L/minCI按体表面积计算的心输出量2.5-4.2L/min/m22)影响因素:基础代谢率(年龄,姿势,运动,体质,体温,性别,环境温度、湿度,危重病人、术后病人,疾病,心理)3)临床意义:A、同血压相比,心输出量的变化能够提供机体功能或基础代谢率需求发生重大变化时的最早期报警。
血流动力学
![血流动力学](https://img.taocdn.com/s3/m/25b0a304763231126edb118f.png)
中心静脉压
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是指血液流经右心房 及上、下腔静脉胸腔段压力。 正常值为5cmH2O-12cmH2O
中心静脉压的组成
右心室充盈压
静脉内血容量
静脉收缩压和张力压
静脉毛细血管压力
测量CVP的目的
判断血管容量状态 评估心脏的前负荷
容量缺乏 更为严重
根据临床表现判断容量状态
容量状态评价
静态指标
动态指标
脱水表现 皮肤充盈下降 口渴 口干 腋窝干燥 高血钠 高蛋白血症 高血红蛋白 高血球压积
低容量表现 心动过速 低血压(严重者) 高乳酸(严重者) 肢端温度降低
肾脏灌注减少 浓缩尿 (低尿钠, 高尿渗) BUN升高 (与肌酐升高不 成比例) 持续性代谢性 酸中毒
CVP不能预测扩容反应
12 10
RAP (mmHg)
Responders Non-responders 7 5 5
11 10 9 8 7 9 9
8 6 4 2 0 Calvin
方法
经肘部静脉插管法:贵要静脉、正中静 脉或头静脉,静脉切开后,插管深度, 自切口到右侧第二肋间隙胸骨旁。 经大隐静脉插管法:在腹股沟韧带下方 3cm,股动脉内侧1cm 经颈内静脉插管法 经颈外静脉插管法 经锁骨下静脉
危重病液体治疗常见错误
– CVP高时应当限制输液 – 胸片显示肺水肿时应当限制输液 – 短期内已经大量输液后应当限制 输液 – 心动过速由液体缺乏引起,此时 应当加快速度
肺动脉压PAP
正常值:收缩压15-25mmHg 舒张压8-14mmHg 平均压10-20mmHg 意义:反映右心室后负荷及肺血管阻力的大 小,肺动脉平均压超过25mmHg时称肺动脉 高压症; 在肺实质及肺血管无病变情况下,它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左心室前负荷。 方法:超声检查测量三尖瓣返流速度,压差加 10,就是肺动脉收缩压
血流动力学的监测和临床意义
![血流动力学的监测和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590e0791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9d.png)
• 禁忌证
凝血功能障碍——锁骨下静脉穿刺 局部皮肤感染 血气胸患者——颈内及锁骨下静脉穿刺
• 插管途径
前路
颈内静脉
中路
后路
锁骨下静脉
颈外静脉
其他静脉:大隐静脉、股静脉等
颈内静脉途径(中路)
• 插管技术
体位 暴露穿刺部位 消毒 拟定穿刺点 进针 连接导管
颈内静脉途径(中路)穿刺点
锁骨下静脉
锁骨下静脉途径
中心静脉压变化意义
• CVP压力波形变化
•
窦性心动过速——a.c波融合
•
心房纤颤——v波消失
•
右心房排空受阻——a波
•
三尖瓣返流——v波
•
右心室顺应性下降——a.v波
•
急性心包填塞——x波陡峭,y波平坦
中心静脉压压力变化
正常值:4-12cmH20
中心静 脉压
低 低
高
高
正常
动脉压 原因
低
血容量不足
中心静脉压变化意义
• CVP压力波形构成:a,c,x,v,y
影响中心静脉压旳原因
• 导管位置:13-15cm • 原则零点:腋中线第4肋间 • 胸内压 • 测定系统旳通畅度
动脉压波形
肺动脉导管压力波形变化
血流动力学监测意义
• 正常值 • 异常值 • 意义
血流动力学监测意义
血流动力学监测意义
(NIBP) • 自动化连续测压法
血流动力学旳创伤性监测
• 有创性操作:
•
测定中心静脉压
•
测定周围动脉压
•
自深静脉插管入肺动脉
测定中心静脉压
• 适应证
休克、脱水、血容量不足 颅内较大、较复杂手术 术中需大量输血、血液稀释旳患者 控制性降压、低温 心血管功能不全、手术可引起血流动力学明显变化 脑血管舒缩功能障碍
血流动力学监测及临床意义
![血流动力学监测及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be3226a0dd3383c4bb4cd25a.png)
标准零点
• 采用换能器测压时,换能器固定的 高度应与心脏在同一水平,当病人 体位改变时应随时调整高度
导管管口方向
血压是侧压强
采用插管测压比较正确的测法应该是管口方 向与血流方向垂直,但临床上常难以实现
通常测定动脉压的导管口是迎向血流方向, 因此测出的压力是血管内侧压强与血液流动的 动压强之和
不过当血流速度不大时,管口方向的影响可 以忽略
• 在全过程中,动脉血管壁的搏动将使袖带内的气体产 生振荡,这种振荡与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压存 在确定的对应关系
• 因此通过测量、记录和分析放气过程中袖带内的压力 振动波即可获得被测部位的收缩压、平均压和舒张压
振动法测量血压的优缺点
• 优点
– 消除了人为因素,其测量更具客观性和可重复性, 如果保持相同的测量条件,也有很高的一致性
有创压力监测
生理
传
信
输
信息
感
号
出
器
处
显
件
理
示
有创压力监测图解
有创压力监测的基本装置
压力管道系统
• 动脉置管(A-Line) • 测压导管:特制,管壁硬,长度<100cm,尽量少的
三通
冲洗装置
• 肝素盐水(5u/1cc),压力袋(保持压力在300mmHg) 以维持2-4ml/h的冲洗
有创压力监测的基本装置
有创性动脉压监测
• 创伤性动脉压(IBP)监测的适应征:
各类危重病人、循环功能不全的病人 严重低血压、休克和需反复测量血压的病人 血流动力学波动大,病人需用血管收缩药或扩张药治疗 时,连续监测动脉内压力,不但可保证测压的准确性, 且可及早发现使用上述药物引起的血压突然变化,如嗜 铬细胞瘤病例 需进行血液稀释、控制性降压的病人 需反复采取动脉血样作血气分析和pH测量的病人
血流动力学监测
![血流动力学监测](https://img.taocdn.com/s3/m/659fe281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8d.png)
05
PAWP=PADP=LVEDP
肺动脉嵌压(PAWP)
心排血量(CO)
每分钟心脏(左室)泵出的血量 正常值:4-8L/分 CO=HR×SV(每搏输出量) 意义: 取决于 心脏前负荷, 后负荷,心 肌收缩力, 判断心脏泵 功能。
每平方米体表面积每分钟心脏泵出的血量
小儿 SBP=80+年龄×2
<1岁 SBP=68+(月龄×2)
各年龄组血压正常值(mmHg)
目 录
O1
无创:
O2
心率与心律的监测
O3
无创袖带血压监测
O4
指氧饱和度监测
O5
有创:
O6
动脉血压监测
无创动脉血压(NIBP)
各类休克
心脏大血管手术
大量出血病人手术(脑膜瘤,肝脏)
低温麻醉和控制性降压
临床意义:
SBP:主要代表心肌收缩力和心排血量,其重要性在于维持脏器血流供应。SBP<70mmHg,脏器血流减少,SBP<50mmHg,易发生心跳骤停。
DBP:其重要性是维持冠状动脉的血流。
脉压:正常值30—40 mmHg,代表每搏量和血容量。
MAP:概念与正常值,1/3收缩压+2/3舒张压。
与心输出量和体循环阻力有关。
穿刺前行Allen试验
严防动脉内血栓形成
防止远端肢体缺血
保持测压管道通畅
防止感染
防止气栓发生
防止局部出血、血肿
监护要点及并发症预防
定义: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是指是指血液流经右心房及上、下腔静脉胸腔段的压力。
01
正常值: 5~12cmH2O
02
血流动力监测各指标及临床意义
![血流动力监测各指标及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851995dcc77da26924c5b047.png)
血流动力监测各指标及临床意义血流动力学监测的每个参数都有他的临床意义,怎样结合其它参数或临床等等都是我们应该掌握和经常思考的,而且只有在临床中不断运用、思考才能真正理解这些参数。
本文介绍了直接测量所得指标:上肢动脉血压、心率、中心静脉压、右心房压、右心室压、肺动脉压、肺毛细血管嵌顿压、心输出量。
由直接测量指标所派生的指标:心脏排血指数、心脏搏出量、肺血管阻力、心室做功指数和PICCO参数:血管外肺水、胸血容量。
介绍了临床应用于判断左心功能、疾病的鉴别、心功能状态的治疗原则、指导疾病的治疗等。
供大家参考。
1、主要监测指标1.1直接测量所得指标1.1.1上肢动脉血压(AP) 正常值:收缩压12.0~18.7kPa(90~140mmHg),舒压8.0~12.0kPa(60~90mmHg)。
心排量、全身血管阻力、大动脉壁弹性、循环容量及血液粘度等均可影响动脉血压。
一般用袖带血压计测量。
在休克或体循环直视心脏手术时,应以桡动脉穿刺直接测量为准[1]。
血压是反应心排量水平和保证器官有效灌注的基础,过高时增大左室后负荷和心肌耗氧,过低不能保证重要器官有效灌注。
当MAP低于75mmHg 时,心肌供血曲线变陡下降,因此,MAP75~80mmHg,是保证心肌供血大致正常的最低限度[2]。
对原有高血压病人,合理的MAP应略高于此。
1.1.2心率(HR)正常值:60~100次/min。
反映心泵对代改变、应激反应、容量改变、心功能改变的代偿能力。
心率适当加快有助于心输出量的增加,<50次/min或>160次/min,心输出量会明显下降[3]。
1.1.3中心静脉压(CVP)正常值:0.49~1.18kPa(5~12cmH20)。
体循环血容量改变、右心室射血功能异常或静脉回流障碍均可使CVP发生变化,胸腔、腹腔压变化亦可影响CVP测定结果。
在无条件测定PCWP时,CVP对血容量的估计及输液的监测有一定价值。
一般CVP增高见于右心衰,严重三尖瓣返流,心包填塞。
血流动力学的监测与临床意义
![血流动力学的监测与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113684fb3186bceb18e8bb25.png)
• 防 治:
自动出现楔压则立即拔管2—3CM;测定 楔压时间缩短,完成后放松气囊。
肺动脉破裂和出血 • 原 因:
导管尖端位于肺动脉小分支,肺动脉 高压
临床表现:
咳嗽、大量咯鲜红色血液
防 治:
注意导管深度、充气速度、X线胸片
导管打结
• 表现:
导管深度增加15CM,但压力波形无变化
• 防 治:
退管重行插入、小心拔管
心脏功能监测
• 后负荷
MAP——小动脉阻力
SVR 室壁张力或应力——心肌耗氧量
心脏功能监测
• 心肌收缩力
• 每搏量 • 心输出量 Swan-Gans导管 • EF:EF<40% 提示 心肌收缩功能受损 • 心功能曲线 • 室壁运动 (TEE)
Frank-Starling定律
有创性血液动力学监测的并发症
锁骨下静脉路径
中心静脉压变化意义
• CVP压力波形组成:a,c,x,v,y
影响中心静脉压的因素
• 导管位置:13-15cm
• 标准零点:腋中线第4肋间
• 胸内压
• 测定系统的通畅度
动脉压波形
肺动脉导管压力波形变化
血流动力学监测意义
• 正常值
• 异常值
• 意义
血流动力学监测意义
血流动力学监测意义
• 防 治:
中止静脉输液,降低输液容器高度,心包穿 刺减压。
• 预 防:
选用适当硬度的导管,确定并固定导管深员 度,经常检查导管,X线检查
气
胸
• 原 因:
穿刺操作损伤肺尖
• 临床表现:
呼吸困难、同侧呼吸音低等
• 防 治:
胸片、闭式胸腔引流
血胸、水胸
血流动力学监测的原理与临床应用
![血流动力学监测的原理与临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a2a04bf1fad6195f302ba646.png)
指脉SpO2监测
3.指脉波是反应交感神经兴奋性的良好指标.如气管插管和切 皮时,指脉波振幅迅速变小,表明存在血管收缩。随着刺激 的结束,波形逐渐恢复。有助于判断麻醉的深浅.
4.指脉波可反映外周灌注和肾灌注.波形宽大,振幅高,表明灌 注良好,反之则差.这点在体外循环中间有明显的表现.
5.指脉波可反映心肌收缩力,其上升支倾斜表明收缩力降低.对 心衰病人的病情判断有一定价值.
Frank和Starling确定了心肌纤维长度和收缩程度之间的 关系: 在不超过生理极限的情况下,舒张期容量越大,或舒张 末期心肌纤维越长,心肌的收缩性越强。
肌原纤维长度的增加(增加到约微米的极限) 继发增加了心肌纤维在收缩时的缩短
当心肌纤维伸展超过微米的长度后,进一步 增加心室充盈不能进一步增加每搏量
• 动脉血氧分压(PaO2) • 经皮脉搏氧饱和度监测SpO2
正常值:96%~100% • 通过SpO2监测,间接了解病人动脉血氧分压
的高低,以便了解组织的情况,有助于及时发 现危重症患者的低氧血症,可以指导临床机 械通气模式和吸氧浓度的调整
指脉SpO2监测
指脉SpO2监测是一项常规监测,除了SpO2数值,反 映末梢氧情况以外,我们还可以得到更多的信息.
5-15mmHg
Swan-Ganz导管可测得的压力图形
Swan-Ganz导管可测得的参数
• 右房压(RAP):
正常右房平均压力2-6mmHg 超过10mmHg 升高 深吸气时可降至-7 mmHg 深呼气时可升至+8 mmHg 影响因素:血容量
静脉血管张力 右室功能 限制性心包心肌疾病 注:1:a波,2:c波,3:v波
心功能不全的处理
• 强心、正性肌力药:直接改善心泵功能 加强心肌收缩
血流动力学的监测及护理
![血流动力学的监测及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42ff6087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39.png)
心脏射血能力
静脉回心血量
1cmH2O=0.737mmHg
*
CVP的影响因素
血容量 血管容量 肺动脉压 胸腔内压 心脏顺应性
测定结果的解释
影响因素:
血容量、静脉张力、右心功能、测定时零点的标定、药物、神经体液、CVC位置
CVP升高:
高血容量、血管收缩、心功能降低、心包填塞、IPPV、PEEP、CVC插管过浅、使用血管收缩药物
动脉轮廓分析法得到的连续性参数 连续心输出量 PCCO 动脉压 AP 心率 HR 每搏量 SV 每搏量变异 SVV 脉压变异 PPV 系统血管阻力 SVR 左心室收缩力指数 dPmx*
血液动力学和容量进行监护管理
+两部分参数
PiCCO
PiCCO是一种技术, 是一种简便、微创、 高效费比的,对重症病人 主要血流动力学参数 进行监测的工具。
[s]
0
1
0
2
0
3
0
4
0
5
0
0
,
0
0
,
2
0
,
4
0
,
6
[
°
C
]
-
D
T
注射
热稀释测量曲线
Tb = 血流温度 Ti = 注射指示剂温度 Vi = 注射指示剂容积 ∫ ∆ Tb . dt = 热稀释曲线下面积 K = 校正系数
*
0 10s 20s
0 10s 20s
0 10s 20s
120
100
80
mmHg
收缩压 心室收缩(中期)时动脉压达到的 最高值。正常值 (100-120mmHg)
舒张压 心室舒张(末期)时动脉压降到的 最低值。正常值 (60-80mmHg)
血流动力监测各指标与临床意义
![血流动力监测各指标与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faa491f6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98.png)
血流动力监测各指标与临床意义血流动力监测是一种重要的医学检测方法,用于评估人体血液循环的各项指标。
通过监测这些指标,医生可以了解患者血液的流动情况以及相关疾病的临床意义。
本文将介绍血流动力监测的各项指标以及它们与临床意义之间的关系。
首先,血流速度是血流动力监测中最常见的指标之一。
医生通过探测血液在动脉或静脉中的流速来评估血液循环是否正常。
正常情况下,血流速度应该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过高或过低都可能与疾病有关。
例如,如果血流速度异常高,可能是由于动脉硬化导致的血管狭窄,这可能会增加患者出现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因此,血流速度的监测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发现和诊断相关疾病。
其次,血压是血流动力监测中非常重要的指标之一。
正常的血压范围对于人体的正常代谢和器官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
如果血压偏高或偏低,都可能会给人体带来一系列健康问题。
例如,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如果长期处于高血压状态下,可能会增加心脏病、脑卒中等疾病发生的风险。
而低血压也可能导致血液供应不足,引发头晕、恶心等症状。
通过血流动力监测,医生可以及时了解患者的血压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从而保证患者的健康。
除了血流速度和血压,血流阻力也是血流动力监测中常用的指标之一。
血流阻力表示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所受到的阻力大小。
血流阻力的改变可能与血管狭窄、血液黏稠度增加等疾病有关。
例如,动脉硬化会导致血管内膜增厚,从而增加血流阻力,这可能会导致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生。
通过监测血流阻力,医生可以了解患者血液循环的畅通程度,及时发现和治疗血管疾病。
此外,心率也是血流动力监测中常用的指标之一。
心率指的是每分钟心脏跳动的次数。
正常情况下,成年人的心率一般在60-100次/分钟之间。
如果心率过快或过慢,都可能与心血管疾病相关。
例如,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患者的心率会明显加快,这可能会增加心脏负荷,导致心衰等严重后果。
通过监测心率,医生可以及时掌握患者的心跳情况,做出相应的诊断和治疗。
血流动力学监测及其临床意义
![血流动力学监测及其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0434d0fc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80d8e79.png)
肺动脉压和肺动脉楔压
肺动脉
上腔静脉 右心房
肺循环
支气管 肺泡
PAPd
PCWP
肺动脉瓣 主动脉瓣
肺静脉 主动脉 左心房
LAP
三尖瓣 下腔静脉
右心室 左心室 LVEDP
二尖瓣
体循环
(39)
肺动脉压和肺动脉楔压
• 临床意义
– PAP = RVP (20~30mmHg) – PAPD 可反应LVEDP (8~12mmHg)
血流动力学不稳病人
• 嗜铬细胞瘤 • 大出血 • 大手术
频繁监测动脉血气
创伤性血压监测
优点: 反应每一心动周期内旳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压; 经过波形能初步判断心脏功能; 定时屡次测定血气分析,电解质变化; 心电图有交流电干扰时,可经过动脉波形旳描记
了解心脏情况,判断是否有心律失常; 无创措施不能测到血压时,经过动脉穿刺直接连
• 临床意义
– 心衰、休克,SVR↑↑
外周血管阻力和肺血管阻力
• 肺循环阻力(PVR)
– 右心室后负荷 – PVR=(MPAP-LAP)x80
CO
– PVR =(MPAP-PAWP)x80 CO
– 正常值:(20~130)250ynes/sec/cm2
• 临床意义
– 升高时有可逆和不可逆旳情况存在
续监测动脉压。
创伤性血压监测
预防桡动脉血栓形成旳措施
做Allen’s试验; 注意无菌操作; 降低动脉损伤; 经常肝素盐水冲洗; 导管针不宜太粗; 末梢循环欠佳时,拔除动脉导管。
无创伤性血压监测
手动测压法:听诊法,触诊法。 震荡技术 Penaz技术 动脉张力测定仪
血流动力监测各指标及临床意义文件.doc
![血流动力监测各指标及临床意义文件.doc](https://img.taocdn.com/s3/m/d970e544ed630b1c58eeb500.png)
血流动力监测各指标及临床意义血流动力学监测的每个参数都有他的临床意义,怎样结合其它参数或临床等等都是我们应该掌握和经常思考的,而且只有在临床中不断运用、思考才能真正理解这些参数。
本文介绍了直接测量所得指标:上肢动脉血压、心率、中心静脉压、右心房压、右心室压、肺动脉压、肺毛细血管嵌顿压、心输出量。
由直接测量指标所派生的指标:心脏排血指数、心脏搏出量、肺血管阻力、心室做功指数和PICCO 参数:血管外肺水、胸内血容量。
介绍了临床应用于判断左心功能、疾病的鉴别、心功能状态的治疗原则、指导疾病的治疗等。
供大家参考。
1、主要监测指标1.1 直接测量所得指标1.1.1 上肢动脉血压(AP) 正常值:收缩压12.0~18.7kPa(90~140mmHg),舒张压8.0~12.0kPa(60~90mmHg)。
心排量、全身血管阻力、大动脉壁弹性、循环容量及血液粘度等均可影响动脉血压。
一般用袖带血压计测量。
在休克或体循环直视心脏手术时,应以桡动脉穿刺直接测量为准[1] 。
血压是反应心排量水平和保证器官有效灌注的基础,过高时增大左室后负荷和心肌耗氧,过低不能保证重要器官有效灌注。
当MAP 低于75mmHg 时,心肌供血曲线变陡下降,因此,MAP75~80mmHg ,是保证心肌供血大致正常的最低限度[2] 。
对原有高血压病人,合理的MAP 应略高于此。
1.1.2 心率(HR) 正常值:60~100 次/min。
反映心泵对代谢改变、应激反应、容量改变、心功能改变的代偿能力。
心率适当加快有助于心输出量的增加,<50 次/min 或>160 次/min,心输出量会明显下降[3] 。
1.1.3 中心静脉压(CVP) 正常值:0.49~1.18kPa(5~12cmH20)。
体循环血容量改变、右心室射血功能异常或静脉回流障碍均可使CVP 发生变化,胸腔、腹腔内压变化亦可影响CVP 测定结果。
在无条件测定PCWP 时,CVP 对血容量的估计及输液的监测有一定价值。
血流动力监测各指标与临床意义
![血流动力监测各指标与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0a26a881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05a0166.png)
血流动力监测各指标与临床意义血流动力监测是一种重要的临床监测手段,它通过对患者体内血液循环系统的各项指标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血流状态和心血管功能,为临床诊治提供有力的依据。
本文将探讨血流动力监测的各项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一、心率心率是指心脏每分钟搏动的次数,通常用“次/分钟”表示。
心率是血流动力学监测中最基础和最常见的指标之一,它反映了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以及自律性。
正常情况下,成人的心率范围为60-100次/分钟,但在疾病状态下,心率可能会出现异常变化。
心率的增加可能提示心脏负荷过重、心肌缺血或心律失常,而心率的降低则可能与心脏传导阻滞、药物反应或神经系统失调等相关。
二、血压血压是指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它由收缩压和舒张压两个数字组成,通常以“毫米汞柱”(mmHg)表示。
血压被普遍认为是血流动力学监测中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它反映了心脏泵血能力、血管阻力以及循环容量等各个方面的信息。
正常情况下,成人的血压范围为收缩压120-140 mmHg和舒张压80-90 mmHg之间。
血压异常变化可能提示存在高血压、低血压、失血、休克等情况。
三、心输出量心输出量是指心脏每分钟向体循环中泵出的血液量,通常用“升/分钟”表示。
心输出量是评价心脏泵血能力和血液灌注状态的重要指标之一。
正常情况下,成人的心输出量范围为4-8升/分钟。
心输出量的增加可能与体循环负荷过重或代偿机制激活有关,而心输出量的降低可能与心脏收缩力减退、泵血功能不全等问题相关。
四、全身血管阻力全身血管阻力是指血液在体循环中通过血管所遇到的阻力大小,通常用“帕斯卡秒/升”表示。
全身血管阻力与体循环灌注和心脏负荷密切相关,它反映了血管收缩状态以及血液黏稠度等因素对血液流动的影响。
正常情况下,成人的全身血管阻力范围为900-1500帕斯卡秒/升。
全身血管阻力的增加可能与血管收缩、血液黏稠度增加等因素有关,而全身血管阻力的降低可能与血管扩张、血液黏稠度减小等因素相关。
血流动力监测各指标及临床意义
![血流动力监测各指标及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bc8097ca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b0.png)
血流动力监测各指标及临床意义血流动力学监测的每个参数都有他的临床意义,怎样结合其它参数或临床等等都是我们应该掌握和经常思考的,而且只有在临床中不断运用、思考才能真正理解这些参数;本文介绍了直接测量所得指标:上肢动脉血压、心率、中心静脉压、右心房压、右心室压、肺动脉压、肺毛细血管嵌顿压、心输出量;由直接测量指标所派生的指标:心脏排血指数、心脏搏出量、肺血管阻力、心室做功指数和PICCO参数:血管外肺水、胸内血容量;介绍了临床应用于判断左心功能、疾病的鉴别、心功能状态的治疗原则、指导疾病的治疗等;供大家参考;1、主要监测指标直接测量所得指标1.1.1上肢动脉血压AP 正常值:收缩压~90~140mmHg,舒张压~60~90mmHg;心排量、全身血管阻力、大动脉壁弹性、循环容量及血液粘度等均可影响动脉血压;一般用袖带血压计测量;在休克或体循环直视心脏手术时,应以桡动脉穿刺直接测量为准1;血压是反应心排量水平和保证器官有效灌注的基础,过高时增大左室后负荷和心肌耗氧,过低不能保证重要器官有效灌注;当MAP低于75mmHg时,心肌供血曲线变陡下降,因此,MAP75~80mmHg,是保证心肌供血大致正常的最低限度2;对原有高血压病人,合理的MAP应略高于此;1.1.2心率HR 正常值:60~100次/min;反映心泵对代谢改变、应激反应、容量改变、心功能改变的代偿能力;心率适当加快有助于心输出量的增加,<50次/min或>160次/min,心输出量会明显下降3;1.1.3中心静脉压CVP 正常值:~5~12cmH20;体循环血容量改变、右心室射血功能异常或静脉回流障碍均可使CVP发生变化,胸腔、腹腔内压变化亦可影响CVP测定结果;在无条件测定PCWP时,CVP对血容量的估计及输液的监测有一定价值;一般CVP增高见于右心衰,严重三尖瓣返流,心包填塞;CVP低反映血容量不足,但补液时需考虑左心功能LVEDP4;1.1.4右心房压RAP 正常值:0~0~8mmHg;反映循环容量负荷或右心室前负荷变化,比CVP更为准确;心包积液及右心衰竭时可造成相对性右室前负荷增加,右室流入道狭窄如三尖瓣狭窄时右房压不能完全代表右室前负荷;超过10mmHg 升高,升高见于右心衰竭包括右心室梗死、三尖瓣狭窄或关闭不全,缩窄性心包炎、心包积液、心肌病、肺动脉高压或肺动脉口狭窄;当血容量不足时,降低;1.1.5右心室压RVP 正常值:收缩压~15~25mmHg,舒张压0~0~8mmHg;异常: 收缩压>30mmHg,舒张压>10mmHg;收缩压一般反映肺血管阻力及右心室后负荷、右室心肌收缩状态,舒张压意义同RAP;1.1.6肺动脉压PAP 正常值:收缩压~15~25mmHg,舒张压~8~14mmHg,平均压~10~20mmHg;异常:收缩压>30mmHg,舒张压>20mmHg;反映右心室后负荷及肺血管阻力的大小,肺动脉平均压超过时称肺动脉高压症;在肺实质及肺血管无病变情况下,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左心室前负荷;在左心衰竭、二尖瓣狭窄或关闭不全、肺心病、肺栓塞、限制型心肌病、左向右分流得先天性心脏病和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症时,增高;肺动脉收缩压降低见于:低血容量,肺动脉狭窄,瓣上或瓣下狭窄,Ebstein畸形,三尖瓣狭窄,三尖瓣闭锁;1.1.7肺毛细血管嵌顿压PCWP 正常值:~6~12mmHg;反映肺静脉压状况,一般情况下肺循环毛细血管床阻力较低,故PCWP能较准确地反映左室舒张末期压力LVEDP,从而反映了左心室前负荷大小;要注意在下列情况下PCWP 可能高于LVEDP5:①二尖瓣狭窄或左心房粘液瘤梗阻左室流入道;②肺静脉阻塞;③肺泡内压增高如持续正压通气;在左心室壁病变僵硬时,PCWP可能低于LVEDP;PCWP升高见于左心衰竭、心源性休克、二尖瓣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左心室顺应性下降和血容量过多时;当血容量不足时,则降低;监测的目的在于,给左心室以一个最适宜的前负荷,使之保持在不足以引起肺充血的范围内,同时又要根据原理,用足够的前负荷使心肌纤维适当的伸长以达到最大的心排血量;临床上对心脏病病人,一般以PCWP略高即14~18mmHg为正常值,这样可充分发挥Frank—Starling定律的代偿机制,维持心输出量的要求,又不至于发生肺郁血;急性心肌梗死时,监测尤为重要,因为能反映左心室收缩功能受损的程度、射血功能及左心室壁心肌的顺应性;研究证明6,急性心肌梗死时,心室长度-张力曲线的顶峰发生在范围内;若大于此值,心功能极少改善,甚至有害;不同程度升高于肺充血、肺水肿;发生关系如下7:<18mmHg无肺充血现象:在18-24mmHg开始出现肺充血,肺片可见肺门血管阴影扩大;在25-30mmHg呈轻度至中度肺充血,胸片可见肺周围模糊和腺泡周围呈花瓣状阴影的融合;>30mmHg可发生急性肺水肿,胸片呈“蝴蝶状”肺泡性肺水肿的表现;1.1.8心输出量CO CO正常值:4~6L/min;用温度稀释法所得的结果实际上是右室输出量;输出量大小受心肌收缩力、心脏的前负荷、后负荷及心率等4个因素影响;表示为:CO=SV心室每搏量×HR心率;由直接测量指标所派生的指标1.2.1心脏排血指数 CI正常值:~4.0L/min/ m2;CI低于2.50l/min/m2时可出现心衰,低于1.8l/min/m2并伴有微循环障碍时为心源性休克8;1.2.2心脏搏出量SV 正常值:60~90ml;SV反映心脏每搏泵血能力,影响因素有:心肌收缩力、前负荷、后负荷,一些作用于心肌细胞膜内β-受体及能改变心肌浆网钙离子释放的药物能明显增加SV;在一定范围内,增加心脏的前负荷或后负荷亦可适当增加SV,但在心肌有严重损伤时心肌耗氧量会增加;1.2.3肺血管阻力PVR及肺血管阻力指数PVRI PVR正常值:100~250 dyn·s·cm-5;PVRI 220~320 dyn·s·m2·cm-5;反映右心室后负荷大小,肺血管及肺实质病变时亦可影响结果;1.2.4全身血管阻力SVR及全身血管阻力指数SVRI SVR正常值:600~112 dyn·s·cm-5;SVRI2000~2400 dyn·s·m2·cm-5;反映左心室后负荷大小;体循环中小动脉病变,或因神经体液等因素所致的血管收缩与舒张状态,均可影响结果;体循环总阻力增加,见于高血压及休克伴有小动脉痉挛低排高阻型;但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亦可引起体循环阻力的增加或降低9;1.2.5左心室做功指数LVSWI 正常值:40~60 Kg/min. m2;反映左心室肌收缩能力,如果LVSWI低于正常,说明左室收缩无力,高于正常则反映左室收缩力加强,但此时心肌耗氧量亦增加;1.2.6右心室做功指数RVSWl 正常值:5~10 Kg/min. m2;反映右心室肌收缩能力;参数1.3.1血管外肺水extravascular lung water-EVLW 总的肺水量=肺血含水量+血管外肺水量EVLW-分布于血管外的液体;任何原因引起的肺毛细血管滤出过多或液体排除受阻都会导致EVLW增加,>2倍的EVLW影响气体弥散和肺的功能;正常EVLW<500ml;意义为反映肺渗透性损伤的定量指标,帮助了解肺循环的生理及病理生理改变及气体弥散功能10;指导肺水肿的液体治疗,判断利尿疗效11;预示疾病严重程度12;评价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消炎以及机械通气对其影响13;1.3.2胸内血容量intrathoracic blood volume-ITBVTBV-反映心脏前负荷的敏感指标,优于中心静脉压及肺动脉嵌顿压,不受机械通气及通气时相的影响14;2.临床应用判断左心功能15:描绘左心功能曲线是衡量心泵功能的适用指标,对判断预后及指导治疗均有意义;以测得的肺小动脉楔嵌压与左心室舒张末压大致相同为横坐标,其对应的心脏指数或每博作功指数为纵坐标来描绘;正常左心室功能曲线很陡,左心功能受损害时曲线变平坦;有两种情况:2.1.1PCWP<14mmHg,可用增加血容量办法如短时间内快速补液使PCWP升至20mmHg,在左心功能座标图上描出前后两点,可连一线图3有三种情况:连线向上,示心功能好;连线平坦,示心功能较差;连线向下,示心功能差;2.1.2如PCWP>20mmHg,可交替结扎四肢或快速利尿来减少回心血量和降低前负荷,然后测出PCWP下降值,亦取前后两点连一线图4;若原来CI>2.5L/min/M2,而且PCWP下降后连线向下A,为心功能好;若原来CI<2.5L/min/M2,而且PCWP下降后连线平坦B,为心功能差;疾病的鉴别2.2.1右心室梗死16:血流动力学表现为右心室舒张末压升高,而肺小动脉楔嵌压代表左心室舒张末压正常;室间隔穿孔:血流动力学表现为右心室压力明显升高、右心室血氧增高,以及出现高大波;心源性与非心源性肺水肿的鉴别,在排除影响PCWP因素后,可用PCWP指标来鉴别,PCWP>18mmHg时心源性可能性大,>25mmHg时则心源性水肿可以肯定,<14mmHg则基本排除心源性肺水肿;2.2.3急性肺栓塞临床表现类似心源性休克,血流动力学均可表现为PAP、PVR升高,MAP、CI降低,但前者PCWP偏低,后者PCWP偏高17;2.2.4急性心脏压塞与缩窄性心包炎时均可出现SV、CI、MAP下降,RAP与PCWP升高值相近,但后者RAP监测波形呈“平方根号”样特征性改变;2.2.5血流动力学监测对区别不同类型休克亦有鉴别意义18;心源性休克常出现CI下降、心脏前负荷增加;低血容量休克表现为心脏前负荷下降、CI降低、SVRI增加;过敏性休克时全身血管扩张而阻力降低、心脏前负荷下降、CI减少;感染性休克按血流动力学可分为高心排低阻力型和低心排高阻力型休克;不同心功能状态的治疗原则19危重病人血流动力学监测的目的是确定输液量、血管活性药物应用的种类和剂量、以及利尿药的应用,以便维持有效的血液灌注,保证充足的氧供,同时又不过多增加心脏负担和心肌氧耗量,故应根据监测指标综合分析,及时解决主要矛盾;1.一般型 CI>2.5 l/min/m2,PCWP<,本组病人无需特殊处理,当HR>100次/分,动脉收缩压>140mmHg,可考虑应用镇静剂或小剂量B阻滞剂;2.肺瘀血型 CI>2.5 l/min/m2,PCWP>15mmHg,治疗目标为降低PCWP,可应用利尿剂、静脉扩张药;3.低血容量型 CI<2.5 l/min/m2,PCWP<15mmHg,治疗目标为适当静脉输液,增加心脏前负荷,提高心排量;4.左心功能不全型 CI<2.5L l/min/m2,PCWP>15mmHg,治疗目标为提高CI、降低PCWP,使用血管扩张剂、利尿剂,必要时加用正性肌力药物;5.心源性休克型 CI<1.8 l/min/m2,PCWP>30mmHg,治疗目标为提高CI、降低PCWP,以正性肌力药及血管扩张药为主,同时可采用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治疗;6.右心室梗死型 CI<2.5 l/min/m2,CVP或RAP升高,PCWP下降;血流动力学分型表1 不同心功能状态的治疗原则CI PCWP治疗原则Ⅰ——需要治疗Ⅱ—↑荷利尿、扩静脉药Ⅲ↓↓容量及正性肌力药Ⅳ↓—荷及正性肌力药Ⅴ↓↑施Ⅱ+Ⅳ右室心肌梗死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及治疗参数变化:RA平均压>10mmHg,RA/PAWP>,右心房压力曲线呈“W”或“M”型,右心室压力曲线呈“平方根号”改变,如合并左室梗死,PAWP亦可增加;治疗:PAWP<15mmHg时应扩容;PAWP>18mmHg时应用正性肌力药物、血管扩张剂;心衰合并血容量不足20PAWP=18mmHg.严密监测下扩容,如PAWP上升达18-20mmHg,CI上升,则维持补液,根据PAWP调整;如补液后CI无升高或出现肺淤血征象,则停止补液.血流动力学指导血管活性药物应用21血管扩张剂对血压影响随CO变化:如果周围循环阻力降低,CO上升,BP上升,PAWP下降不明显在15-18MMHG,则允许;如果血压下降,PAWP明显下降,则加用血管收缩剂如多巴胺;低血压状态CI<, PAWP<12处理步骤及治疗选择22首先给予容量负荷250ML,然后分三种情况:2.7.1CI<, PAWP<12,则重复容量负荷.2.7.2CI>, 12<PAWP<18,则继续补液,观察CI和PAWP变化.2.7.3PAWP>18时,如CI<,则为心原性,则用利尿剂和正性肌力药;如CI>则用利尿剂和硝酸盐.了解肺换气功能及全身氧动力学状况:根据动脉和混合静脉血血气结果、吸入氧浓度等,可经有关公式计算出肺的换气功能和全身氧动力学指标,从而指导临床诊治23;Svo2数值正常60-80%:反应氧供等于氧需,等于89-95%时为氧耗小或氧释放大,体温过低,麻醉,高氧血症,左向右分流;小于60%时为寒战,高热,焦虑;低灌注,贫血,低氧血症;参考文献1.刘大为. 血流动力学监测常用参数的临床应用.中华医学杂志,4:2862.沈洪.急危重症中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护的临床应用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6,153:190-192.3.崔乃杰,刘兵主编.实用危重病急救医学.天津:天津科技盘仪出版公司.1993,168-1903.4.钱学贤主编.现代冠心病监护治疗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3,240-2455.崔巍,王艳冰,血流动力学监测的临床应用及意义.中国医药指南杂志,2004,9:7306.张文武主编.急诊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87-12917.邵孝主编.现代急诊医学下册.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7,1831-1839,1922-19288.管向东,吴健锋. Swan-Ganz肺动脉导管在重症加强治疗病房中常规应用是必要的.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6,186:259、9.陆国平,张灵恩.感染性休克的血流动力学监测.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7, 228:56810.曾元英,宋建平. 血管外肺水在鉴别心源性和非心源性呼吸困难的临床价值.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5,152:37511.车晋伟.血管外肺水量能反映脓毒症时肺损伤严重程度.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6,186:32612.杨从山,邱海波,刘松桥.血管外肺水指数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评价.中华内科杂志,2006 ,453:19213.徐向辉,常业恬. PICCO与Swan-Ganz导管监测的比较与思考.医学与哲学,2007,284:5214.刘松桥,邱海波,杨毅. 每搏输出量变异度和胸腔内血容量指数对失血性休克犬容量状态的评价.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17:121615.卢中秋,吴斌,邱俏檬.漂浮导管术在急诊血流动力学监测中的应用.世界急危重病医学杂志, 2006, 34:137016.宋青,尹明. 外科危重症患者术后血流动力学监测新进展. 解放军保健医学杂志,2006, 84:20417.卢中秋,吴斌,邱俏檬.漂浮导管术在急诊血流动力学监测中的应用.世界急危重病医学杂志, 2006, 34:137018.秦桂玺,阎明.急危重症病与急救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2005:1086—1089.19.苏鸿熙主编.重病加强监护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228-24120.刘大为.高级医师案头从书:危重病医学.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70-96.21.蒋健主编.现代急诊内科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201-20622.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第十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74—278.23.王忠勇,赵宏胜,缪爱风等.动脉血和混合静脉血的氧监测在心脏术后中的应用J.中国急救医学,2005,251:28—29.。
血流动力学监测的临床应用及意义
![血流动力学监测的临床应用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cbefe5ee5ef7ba0d4a733b78.png)
血流动力学监测的临床应用及意义赤峰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崔巍所谓血流动力学,就是血液在心血管系统内流动的力学,主要是研究血压、血流阻力、血流量与血流速度,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随着临床监测技术的不断进步,血流动力学监测已成为抢救心脏病及危重病人不可缺少的监测指标,通过血流动力学监测,可以对病人病情、疗效和预后作出迅速、准确的判断。
用于指导治疗过程达到满意效果。
一.循环系统功能循环系统是由心脏、血管系统、血容量组成,其功能是为组织灌流,提供能量移走代谢产物。
这三者在循环系统中各自发挥作用,又相互影响,相互协调、代偿,共同完成组织灌流任务,这三者中一个或两个出现功能异常,另外两个或一个则不能有效代偿,引起循环衰竭。
心脏在循环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自动、有节律地收缩,把血液不停地输送到主动脉及肺动脉以至全身。
但心脏功能又有赖于心肌、瓣膜和传导系统功能的正常,也与血容量的质和量、血管系统的舒缩功能、神经—内分泌系统调节密切相关。
循环系统功能包括心功能,心功能有别与循环功能。
血容量不足或血管功能异常(过敏性休克)发生的循环衰竭,心功能可完全正常。
二.血流动力学监测指标的生理基础及临床意义心脏是循环的动力,在血液循环过程中,起到一种“泵”的作用,临床工作常以心输出量表示(CO)。
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有:前负荷、后负荷、心肌收缩力、心率。
CO=SV×HS(SV为每搏心输出量,HS为心率)正常时心输出量(CO)为4~8L/min。
心肌功能损害后,由于每搏心输出量(SV)下降,心输出量(CO)也降低。
一定范围内心率(HR)增加可代偿CO的降低,但如果HR过快,回心血量较少,心室得不到有效充盈,可使CO更加下降。
(一)前负荷是指心脏舒张末期回流到左或右心室内的血容量。
换句话说,就是指心室舒张末期心肌纤维的长度,取决于心室舒张末期容量(LVEDV)和心室舒张末压力(LVEDP)。
因此,流入心室的血容量(LVEDV)越大,心肌收缩力越强,心输出量(CO)越高;但当心肌纤维被过度拉伸(如扩张性心肌病,长期高血压,体外循环后过渡充盈),其收缩力反而下降,当前负荷过高,超过一定范围,心肌收缩力下降,每搏心输出量(SV)下降,CO下降。
血流动力监测各指标与临床意义
![血流动力监测各指标与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905ef07e0722192e4536f6a6.png)
血流动力监测各指标及临床意义血流动力学监测的每个参数都有他的临床意义,怎样结合其它参数或临床等等都是我们应该掌握和经常思考的,而且只有在临床中不断运用、思考才能真正理解这些参数。
本文介绍了直接测量所得指标:上肢动脉血压、心率、中心静脉压、右心房压、右心室压、肺动脉压、肺毛细血管嵌顿压、心输出量。
由直接测量指标所派生的指标:心脏排血指数、心脏搏出量、肺血管阻力、心室做功指数和PICCO参数:血管外肺水、胸内血容量。
介绍了临床应用于判断左心功能、疾病的鉴别、心功能状态的治疗原则、指导疾病的治疗等。
供大家参考。
1、主要监测指标1.1直接测量所得指标1.1.1上肢动脉血压(AP) 正常值:收缩压12.0~18.7kPa(90~140mmHg),舒张压8.0~12.0kPa(60~90mmHg)。
心排量、全身血管阻力、大动脉壁弹性、循环容量及血液粘度等均可影响动脉血压。
一般用袖带血压计测量。
在休克或体循环直视心脏手术时,应以桡动脉穿刺直接测量为准[1]。
血压是反应心排量水平和保证器官有效灌注的基础,过高时增大左室后负荷和心肌耗氧,过低不能保证重要器官有效灌注。
当MAP低于75mmHg时,心肌供血曲线变陡下降,因此,MAP75~80mmHg,是保证心肌供血大致正常的最低限度[2]。
对原有高血压病人,合理的MAP应略高于此。
1.1.2心率(HR) 正常值:60~100次/min。
反映心泵对代谢改变、应激反应、容量改变、心功能改变的代偿能力。
心率适当加快有助于心输出量的增加,<50次/min 或>160次/min,心输出量会明显下降[3]。
1.1.3中心静脉压(CVP) 正常值:0.49~1.18kPa(5~12cmH20)。
体循环血容量改变、右心室射血功能异常或静脉回流障碍均可使CVP发生变化,胸腔、腹腔内压变化亦可影响CVP测定结果。
在无条件测定PCWP时,CVP对血容量的估计及输液的监测有一定价值。
血流动力学正常指标范围
![血流动力学正常指标范围](https://img.taocdn.com/s3/m/7ec82e3b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ef94e5c.png)
血流动力学正常指标范围【实用版】目录1.血流动力学概述2.血流动力学正常指标范围的具体内容3.各项指标在血流动力学中的作用4.血流动力学正常指标范围的临床意义5.结论正文一、血流动力学概述血流动力学是研究血液在循环系统中运动规律的学科,它涉及到心脏、血管和血液本身的生理特性。
血流动力学对于了解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和疾病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血流动力学中,一系列的指标被用来评估心脏和血管的功能状态。
二、血流动力学正常指标范围的具体内容1.心排血量(CO):正常值男性约为 4.5-6.0L/min,女性约为3.5-5.0L/min。
心排血量是评价心脏收缩功能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了心脏每分钟向全身供应的血液量。
2.心率(HR):正常值范围为 60-100 次/分。
心率过快或过慢都可能提示心脏功能异常。
3.血压(BP):正常值范围为收缩压 90-140mmHg,舒张压 60-90mmHg。
血压是反映心脏射血和外周阻力之间平衡关系的指标。
4.脉搏波传播速度(PWV):正常值范围为 1200-1600cm/s。
脉搏波传播速度反映了动脉的弹性和僵硬程度,对评估心血管系统功能有重要意义。
5.毛细血管压(PCAP):正常值范围为 6-12mmHg。
毛细血管压是反映微循环功能的指标,对评估组织灌注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三、各项指标在血流动力学中的作用各项指标在血流动力学中相互影响,共同维持心血管系统的稳定。
心排血量受到心脏收缩力和外周阻力的影响;心率受到自主神经和体液因素的调节;血压受到心排血量和外周阻力的调节;脉搏波传播速度受到大动脉弹性和僵硬程度的影响;毛细血管压受到全身血压和微循环阻力的影响。
四、血流动力学正常指标范围的临床意义了解血流动力学正常指标范围有助于诊断和治疗心血管疾病。
当某一项或多项指标超出正常范围时,可能提示心脏或血管功能异常,需要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
同时,血流动力学指标也可以用来评估治疗效果,监测病情变化。
血流动力学监测及其临床意义
![血流动力学监测及其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396fa546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b1.png)
血流动力学监测及其临床意义血流动力学监测是指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对患者的血液循环系统进行实时、连续地监测和评估。
它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血流状态,包括心脏泵血功能、血压、血液容积和组织灌注等指标,从而指导临床医生进行治疗干预和调整治疗方案。
血流动力学监测在重症监护室、手术室和急诊科等环境中得到广泛应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血流动力学监测可以提供重要的生理参数,例如心率、心律、心输出量和心肌收缩力等指标。
这些参数对于评估患者的心脏功能和循环代谢状态非常关键。
通过监测心输出量,可以了解心脏泵血功能是否正常,评估组织器官的灌注情况。
另外,对于一些心血管疾病患者,监测心律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心电图异常和心律不齐等情况,及时进行干预治疗。
血压监测也是血流动力学监测中的重要内容。
通过血压监测,可以了解患者的血压变化趋势和水平,评估血管阻力和容量状态。
这对于高血压、低血压和休克等情况的患者非常重要。
通过监测血压,可以及时调整药物治疗,维持患者的血压稳定,避免高血压和低血压对心脑等重要器官的损害。
血液容积监测是指监测患者的血容量情况,包括血红蛋白浓度、血细胞比容和中心静脉压等指标。
这些指标能够反映患者的血液循环状态和循环血容量。
对于严重失血、感染和体液失衡等情况的患者,血液容积监测可以及时评估患者的循环血量,并根据监测结果调整输液和血液制品的使用量,避免血液循环不稳定和器官灌注不足的发生。
组织灌注监测是指通过不同的技术手段监测患者器官组织的灌注情况。
这是评估患者循环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常用的组织灌注监测技术包括局部组织氧分压、皮肤温度、尿量和中心静脉氧饱和度等指标。
这些指标能够反映患者的氧供需平衡情况,评估组织灌注是否充足。
通过监测组织灌注,可以及早发现和干预组织缺血缺氧的情况,避免器官功能受损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
总之,血流动力学监测在重症监护、手术和急诊等临床环境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监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可以评估患者的心脏功能、血压、血液容积和组织灌注等指标,并根据监测结果做出相应的治疗干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流动力监测各指标及临床意义血流动力学监测的每个参数都有他的临床意义,怎样结合其它参数或临床等等都是我们应该掌握和经常思考的,而且只有在临床中不断运用、思考才能真正理解这些参数。
本文介绍了直接测量所得指标:上肢动脉血压、心率、中心静脉压、右心房压、右心室压、肺动脉压、肺毛细血管嵌顿压、心输出量。
由直接测量指标所派生的指标:心脏排血指数、心脏搏出量、肺血管阻力、心室做功指数和PICCO参数:血管外肺水、胸内血容量。
介绍了临床应用于判断左心功能、疾病的鉴别、心功能状态的治疗原则、指导疾病的治疗等。
供大家参考。
1、主要监测指标1.1直接测量所得指标1.1.1上肢动脉血压(AP)正常值:收缩压12.0~18.7kPa(90~140mmHg),舒X压8.0~12.0kPa(60~90mmHg)。
心排量、全身血管阻力、大动脉壁弹性、循环容量及血液粘度等均可影响动脉血压。
一般用袖带血压计测量。
在休克或体循环直视心脏手术时,应以桡动脉穿刺直接测量为准[1]。
血压是反应心排量水平和保证器官有效灌注的基础,过高时增大左室后负荷和心肌耗氧,过低不能保证重要器官有效灌注。
当MAP低于75mmHg 时,心肌供血曲线变陡下降,因此,MAP75~80mmHg,是保证心肌供血大致正常的最低限度[2]。
对原有高血压病人,合理的MAP应略高于此。
1.1.2心率(HR) 正常值:60~100次/min。
反映心泵对代谢改变、应激反应、容量改变、心功能改变的代偿能力。
心率适当加快有助于心输出量的增加,<50次/min或>160次/min,心输出量会明显下降[3]。
1.1.3中心静脉压(CVP) 正常值:0.49~1.18kPa(5~12cmH20)。
体循环血容量改变、右心室射血功能异常或静脉回流障碍均可使CVP发生变化,胸腔、腹腔内压变化亦可影响CVP测定结果。
在无条件测定PCWP时,CVP对血容量的估计及输液的监测有一定价值。
一般CVP增高见于右心衰,严重三尖瓣返流,心包填塞。
CVP低反映血容量不足,但补液时需考虑左心功能(LVEDP)[4]。
1.1.4右心房压(RAP) 正常值:0~1.07kPa(0~8mmHg)。
反映循环容量负荷或右心室前负荷变化,比CVP更为准确。
心包积液及右心衰竭时可造成相对性右室前负荷增加,右室流入道狭窄(如三尖瓣狭窄)时右房压不能完全代表右室前负荷。
超过10mmHg 升高,升高见于右心衰竭(包括右心室梗死)、三尖瓣狭窄或关闭不全,缩窄性心包炎、心包积液、心肌病、肺动脉高压或肺动脉口狭窄。
当血容量不足时,降低。
1.1.5右心室压(RVP) 正常值:收缩压2.00~3.33kPa(15~25mmHg),舒X压0~1.07kPa(0~8mmHg)。
异常: 收缩压>30mmHg,舒X压>10mmHg。
收缩压一般反映肺血管阻力及右心室后负荷、右室心肌收缩状态,舒X压意义同RAP。
1.1.6肺动脉压(PAP) 正常值:收缩压2.00~3.33kPa(15~25mmHg),舒X压1.07~1.87kPa(8~14mmHg),平均压1.33~2.67kPa(10~20mmHg)。
异常:收缩压>30mmHg,舒X压>20mmHg。
反映右心室后负荷及肺血管阻力的大小,肺动脉平均压超过3.33kPa时称肺动脉高压症;在肺实质及肺血管无病变情况下,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左心室前负荷。
在左心衰竭、二尖瓣狭窄或关闭不全、肺心病、肺栓塞、限制型心肌病、左向右分流得先天性心脏病和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症时,增高。
肺动脉收缩压降低见于:低血容量,肺动脉狭窄,瓣上或瓣下狭窄,Ebstein畸形,三尖瓣狭窄,三尖瓣闭锁。
1.1.7肺毛细血管嵌顿压(PCWP)正常值:0.80~1.60kPa(6~12mmHg)。
反映肺静脉压状况,一般情况下肺循环毛细血管床阻力较低,故PCWP能较准确地反映左室舒X末期压力(LVEDP),从而反映了左心室前负荷大小。
要注意在下列情况下PCWP可能高于LVEDP[5]:①二尖瓣狭窄或左心房粘液瘤梗阻左室流入道。
②肺静脉阻塞。
③肺泡内压增高(如持续正压通气)。
在左心室壁病变僵硬时,PCWP可能低于LVEDP。
PCWP升高见于左心衰竭、心源性休克、二尖瓣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左心室顺应性下降和血容量过多时;当血容量不足时,则降低。
监测的目的在于,给左心室以一个最适宜的前负荷,使之保持在不足以引起肺充血的范围内,同时又要根据原理,用足够的前负荷使心肌纤维适当的伸长以达到最大的心排血量。
临床上对心脏病病人,一般以PCWP略高(即14~18mmHg)为正常值,这样可充分发挥Frank—Starling定律的代偿机制,维持心输出量的要求,又不至于发生肺郁血。
急性心肌梗死时,监测尤为重要,因为能反映左心室收缩功能受损的程度、射血功能及左心室壁心肌的顺应性。
研究证明[6],急性心肌梗死时,心室长度-X力曲线的顶峰发生在范围内。
若大于此值,心功能极少改善,甚至有害。
不同程度升高于肺充血、肺水肿。
发生关系如下[7]:<18mmHg无肺充血现象:在18-24mmHg开始出现肺充血,肺片可见肺门血管阴影扩大;在25-30mmHg 呈轻度至中度肺充血,胸片可见肺周围模糊和腺泡周围呈花瓣状阴影的融合;>30mmHg 可发生急性肺水肿,胸片呈“蝴蝶状”肺泡性肺水肿的表现。
1.1.8心输出量(CO)CO正常值:4~6L/min。
用温度稀释法所得的结果实际上是右室输出量。
输出量大小受心肌收缩力、心脏的前负荷、后负荷及心率等4个因素影响。
表示为:CO=SV(心室每搏量)×HR(心率)。
1.2由直接测量指标所派生的指标1.2.1心脏排血指数CI正常值:2.6~4.0L/min/ m2。
CI低于2.50l/min/m2时可出现心衰,低于1.8l/min/m2并伴有微循环障碍时为心源性休克[8]。
1.2.2心脏搏出量(SV)正常值:60~90ml。
SV反映心脏每搏泵血能力,影响因素有:心肌收缩力、前负荷、后负荷,一些作用于心肌细胞膜内β-受体及能改变心肌浆网钙离子释放的药物能明显增加SV;在一定范围内,增加心脏的前负荷或后负荷亦可适当增加SV,但在心肌有严重损伤时心肌耗氧量会增加。
1.2.3肺血管阻力(PVR)及肺血管阻力指数(PVRI ) PVR正常值:100~250 dyn·s·cm-5。
PVRI 220~320 dyn·s·m2·cm-5。
反映右心室后负荷大小,肺血管及肺实质病变时亦可影响结果。
1.2.4全身血管阻力(SVR)及全身血管阻力指数(SVRI) SVR正常值:600~112 dyn·s·cm-5。
SVRI2000~2400 dyn·s·m2·cm-5。
反映左心室后负荷大小;体循环中小动脉病变,或因神经体液等因素所致的血管收缩与舒X状态,均可影响结果。
体循环总阻力增加,见于高血压及休克伴有小动脉痉挛(低排高阻型)。
但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亦可引起体循环阻力的增加或降低[9]。
1.2.5左心室做功指数(LVSWI) 正常值:40~60Kg/min. m2。
反映左心室肌收缩能力,如果LVSWI低于正常,说明左室收缩无力,高于正常则反映左室收缩力加强,但此时心肌耗氧量亦增加。
1.2.6右心室做功指数(RVSWl) 正常值:5~10 Kg/min. m2。
反映右心室肌收缩能力。
1.3PICCO参数1.3.1血管外肺水(extravascular lung water-EVLW) 总的肺水量=肺血含水量+血管外肺水量EVLW-分布于血管外的液体。
任何原因引起的肺毛细血管滤出过多或液体排除受阻都会导致EVLW增加,>2倍的EVLW影响气体弥散和肺的功能。
正常EVLW<500ml。
意义为反映肺渗透性损伤的定量指标,帮助了解肺循环的生理及病理生理改变及气体弥散功能[10];指导肺水肿的液体治疗,判断利尿疗效[11];预示疾病严重程度[12];评价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消炎以及机械通气对其影响[13]。
1.3.2胸内血容量(intrathoracic blood volume-ITBV)TBV-反映心脏前负荷的敏感指标,优于中心静脉压及肺动脉嵌顿压,不受机械通气及通气时相的影响[14]。
2.临床应用2.1判断左心功能[15]:描绘左心功能曲线是衡量心泵功能的适用指标,对判断预后及指导治疗均有意义。
以测得的肺小动脉楔嵌压(与左心室舒X末压大致相同)为横坐标,其对应的心脏指数或每博作功指数为纵坐标来描绘。
正常左心室功能曲线很陡,左心功能受损害时曲线变平坦。
有两种情况:2.1.1PCWP<14mmHg,可用增加血容量办法(如短时间内快速补液)使PCWP升至20mmHg,在左心功能座标图上描出前后两点,可连一线(图3)有三种情况:连线向上,示心功能好;连线平坦,示心功能较差;连线向下,示心功能差。
2.1.2如PCWP>20mmHg,可交替结扎四肢或快速利尿来减少回心血量和降低前负荷,然后测出PCWP下降值,亦取前后两点连一线(图4)。
若原来CI>2.5L/min/M2,而且PCWP下降后连线向下(A),为心功能好。
若原来CI<2.5L/min/M2,而且PCWP下降后连线平坦(B),为心功能差。
2.2疾病的鉴别2.2.1右心室梗死[16]:血流动力学表现为右心室舒X末压升高,而肺小动脉楔嵌压代表左心室舒X末压正常。
室间隔穿孔:血流动力学表现为右心室压力明显升高、右心室血氧增高,以及出现高大波。
2.2.2心源性与非心源性肺水肿的鉴别,在排除影响PCWP因素后,可用PCWP指标来鉴别,PCWP>2.4kPa(18mmHg)时心源性可能性大,>3.3kPa(25mmHg)时则心源性水肿可以肯定,<1.9kPa(14mmHg)则基本排除心源性肺水肿。
2.2.3急性肺栓塞临床表现类似心源性休克,血流动力学均可表现为PAP、PVR升高,MAP、CI降低,但前者PCWP偏低,后者PCWP偏高[17]。
2.2.4急性心脏压塞与缩窄性心包炎时均可出现SV、CI、MAP下降,RAP与PCWP升高值相近,但后者RAP监测波形呈“平方根号”样特征性改变。
2.2.5血流动力学监测对区别不同类型休克亦有鉴别意义[18]。
心源性休克常出现CI下降、心脏前负荷增加;低血容量休克表现为心脏前负荷下降、CI降低、SVRI增加;过敏性休克时全身血管扩X而阻力降低、心脏前负荷下降、CI减少;感染性休克按血流动力学可分为高心排低阻力型和低心排高阻力型休克。
2.3不同心功能状态的治疗原则[19]危重病人血流动力学监测的目的是确定输液量、血管活性药物应用的种类和剂量、以及利尿药的应用,以便维持有效的血液灌注,保证充足的氧供,同时又不过多增加心脏负担和心肌氧耗量,故应根据监测指标综合分析,及时解决主要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