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名师备课教案
2023最新-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优秀5篇
![2023最新-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优秀5篇](https://img.taocdn.com/s3/m/ef89933d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f8.png)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为您带来了5篇《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初中七年级语文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理解、积累“黛色磅礴主宰匍匐芊芊澹澹春华秋实闲情逸致”等词语;学习本文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理解文中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的作用。
2、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进入课文描写的情境,进入作者为我们营造的紧张、热烈、急促的夏天世界。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味作者所表达的对夏的钟爱以及流露出的对夏、对劳动者、对活力与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引导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通过语言的品味,感受字里行间对夏、对劳动者的赞美,并能表达自己的见解。
教学难点:从对夏的赞美,延伸到对活力、和生命的赞美,体会作者对自然、生活、生命的热爱之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二、设计理念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因此,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通过师生间、学生间动态的信息交流,开放地吸纳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成分及意料之外的体验,鼓励即兴创造,超越预定的目标要求,焕发课堂的生命活力,实现教与学的互动,达成共识,在教学生成中共同发展。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有效的学习者,并促使教学达到深刻理解的目的。
只有师生双方共同参与学习的课堂,才是有效的;只有获得师生双方情感认同的课堂,才是有效的;也只有师生双方都在情境中获得了情感体验的课堂,才是有效的。
三、教材分析《夏感》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十三课的课文,本文描写夏季的景象,表现夏季紧张、热烈、急促的特点。
全文共五段:第一段概述夏季总体特点,中间三段从夏季的自然景象、夏天的色彩、夏季农民劳作的景象,三个方面具体描述夏季的自然风光和夏季里农民劳作的景象,最后一段表达作者对夏季的热爱和赞美。
2023最新-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优秀9篇)
![2023最新-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优秀9篇)](https://img.taocdn.com/s3/m/aab077be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a1.png)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优秀9篇)作为一名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9篇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希望能为您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一创意说明:此设计突出文言文教学特点,用做知识积累卡的形式化老师的琐碎讲析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变老师灌输为学生能力训练,为零碎的文言知识搭建科学的知识体系。
教学步骤:一、从孔子入选世界文化名人开始说起,导入课文。
二、结合书下注释,介绍作家作品。
学生做知识要点分类积累卡一:作家作品: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山东省曲阜东南)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是儒家代表人物之一。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三、认读课文,落实字音。
1、朗读课文,标记需要注意的字音。
2、听读课文,校正字音。
做知识要点分类积累卡二:生字词:矣(yǐ)愠(yùn)弘(hóng) 柏(bǎi) 罔(wǎng) 殆(dài) 诲(huì)多音字:论(lún)语三省(xǐng)吾身不亦乐(lè)乎传(chuán)不习乎任重(zhòng)而道远曾(zēng)参(shēn)通假字:①不亦说乎“说”同“悦”,读yuè,愉快。
②由,诲女知之乎“女”同“汝”,读rǔ,你。
②是知也“知”通“智”,读zhì,聪明,智慧。
3、大声地、流利地朗读课文。
四、析读课文,落实词意句意。
1、对照书下注释,分“则”朗读课文,弄懂各则大意。
不懂的词句,同学间讨论解答。
2、做知识分类积累卡三:重点词意(参照课后练习一)难句翻译(根据自己理解的情况来定)成语: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温故知新不耻下问不亦乐乎任重道远死而后已择善而从三人行必有我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五、概括各则大意。
2023七年级语文上教案大全5篇
![2023七年级语文上教案大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742f05d6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0c.png)
2023七年级语文上教案大全5篇2023七年级语文上教案大全5篇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信息素养,使他们能够辨别和评估不同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和可信度。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3七年级语文上教案,供大家参考学习。
2023七年级语文上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积累“女娲、澄澈、幽光、灵敏、绵延、神通广大、莽莽榛榛”等词。
2.了解神话的特点。
3.了解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故事。
过程与方法:1.体会想像联想在神话创作中的作用。
通过比较,掌握想像的方法和思路。
2.激发学生探究关于人类起源、进化的科学知识的兴趣。
3.学习文章对原有故事的人性化的演绎与扩充,培养改写神话故事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体会文中女娲朴实感人的母亲形象。
教学重点激发和训练学生的想像力。
如引导学生对女娲造人的动机、方法等作另一种推测。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同学们,远古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知识贫乏,人们对于一些自然和社会现象,比如日月出没、电闪雷鸣、人类自身来源等,不能科学地解释,于是被困惑的原始人便通过幼稚的想像把自然力形象化、人格化,并且依照人类的英雄形象,创造了许多动人的神话故事。
一个被幻想加工过的神奇世界便产生了:山川日月风雨等自然事物都有一个专司其职的神灵;开天辟地后的盘古“头为四岳,目为日月,脂膏为江海,毛发为草木”,威武的太阳神每天乘坐羲和驾驶的车子绕天巡行。
人,到底从何而来?思索着的远古人们用他们丰富的想像创造了女娲抟土造人的神话,今天我们所要学的《女娲造人》(板书文题)就是袁珂根据中国古代神话而改写的。
二、文体解读投影:神话故事体裁简介:神话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像的故事。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说:“任何神话都是用想像和借助想像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
”神话的主要特点是:1.神话把自然加以形象化,进行了不自觉的艺术加工;2.神话创作的基础是现实生活,创作方法则是浪漫主义的;3.神话表现了远古人类征服自然的理想和信念。
2023最新-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优秀7篇】
![2023最新-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优秀7篇】](https://img.taocdn.com/s3/m/78e1c5d7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55.png)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优秀7篇】学生在语文课堂中,枯燥无味的教学会让学习效率低下,一份优秀的语文教学设计会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为您带来了7篇《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①了解诗词有关知识。
②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意境。
③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并熟练地背诵。
④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品味语言,体会意境,诵读并背诵。
三、课前准备唐宋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化的艺术瑰宝,多读多背必有好处。
课前让学生再搜集一些与之相关的诗词,以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增加积累。
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学习《观沧海》、《次北固山下》、《钱塘湖春行》。
二、教学设计观沧海曹操1、导入新课曹操,字孟德,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诗人当时正处在自己事业的最高峰。
他已削平了北方群雄,现在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消除了后患,统一了北方。
如果再以优势兵力去消灭南方割据势力,他就可以荡平宇内,一统天下了。
《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归途中经过碣石山时写的。
大战之前,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山,又当秋风萧瑟之际,他的心情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
他将自己宏伟的抱负、阔大的胸襟融会到诗歌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使这首诗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成为一篇流传至今的优秀作品。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生自由朗读,扫清文字障碍,教师正音。
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
[问题组]①全诗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②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诗句是想像的?③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学生四人小组交流学习,全班讨论明确:[明确]①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②全诗写了三层意思。
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直陈其声,非常质朴,“观”字领全篇。
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
2023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精选篇)
![2023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精选篇)](https://img.taocdn.com/s3/m/463b933d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e9.png)
2023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精选篇)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1、学问与实力整体感悟课文,品尝课文诙谐风趣的语言,提高审美情趣。
2、过程与方法训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培育关切动物、酷爱动物的情感;学习科学工作者专注、忘我的精神和极高的专业素养。
1、体会作者幽默的语言风格。
2、学习作者通过传神的细微环节描写来表现场景的方法,品尝课文幽默风趣的语言,感受文章的幽默效果。
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飞禽走兽,鸟兽虫鱼,无一不是大自然的精灵,无一不是大自然的杰作,无一不是与人类共同生存的挚友。
只有拥有一颗博爱之心,善待动物,师法自然,从动物身上吸取生存的才智,才能更好地相识四周的一切,更好地相识和完善人类。
今日,就让我们走进奥地利动物行为家康拉德劳伦兹的《动物笑谈》,学习动物和人类之间的趣事吧。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2、老师指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1)用一个词概括全文的感情基调。
明确:笑谈。
(2)简述文章内容。
明确:本文主要叙述了“我”在探讨高等动物的行为时发生的一些趣事:匍匐在草丛里学母水鸭的叫声,带着一群由人工孵卵器养出的小凫;在众目睽睽下“我”学大鹦鹉的叫声,把它从遥远的空中唤到自己身边;大鹦鹉“可可”咬扣子、缠毛线的恶作剧。
三、合作探究1、文章写了“我”在探讨动物行为时的一些趣事,谈谈文中让你印象最深的一件事。
学生自由畅谈,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2、读完课文,你是不是也觉得很好笑呢?探讨一下你对这篇文章内容的看法。
(1)作者专注于动物行为探讨,为了“探求真理”,不惜放下人类的“名贵身材”,与动物们打成一片,不明原委的人很简单把他的行为视为怪诞或发疯,由此产生喜剧的效果。
(2)可爱的动物们有时像捣乱的孩子一样搞恶作剧,让人生气之余也忍俊不禁。
四、重点赏析如何理解“在探讨高等动物的行为时,经常会发生一些趣事,不过逗笑的主角经常不是动物,而是视察者自己”这句话?明确:科学工作者专注于动物行为探讨,有时为了真理的探究,经常须要不顾自己的尊严,与动物们打成一片。
2023年最新-语文书七年级上册人教版教案优秀5篇
![2023年最新-语文书七年级上册人教版教案优秀5篇](https://img.taocdn.com/s3/m/853a018a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1e.png)
语文书七年级上册人教版教案优秀5篇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一复习导引(一)复习目标1、回顾基础知识,深化理解掌握。
2、掌握本单元的知识结构。
3、品位赏析文章中的精美语言,领悟课文的深长(☆)意味。
4、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学习课文的表达技巧(二)复习重点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学习课文的表达技巧。
2、品位赏析语言,领悟课文的深长意味。
(三)复习方法构建知识网络,梳理剖析主干知识;强化训练以实现理解,,互动探究以寻求规律。
第21课风筝1.在本单元的5篇课文中,《风筝》是意蕴最丰富的一篇,应该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宜从多种角度加以引导,拓展思维空间。
2.训练探究文意的能力。
这篇课文的难点较多,正是研究性学习的理想教材,要让学生预习时把不理解的地方划出来,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发问精神。
教师教学用书里提出并解答了的九个问题,基本上解答了全文的要点,可以一次性提出来;同时,在“有关资料”中精选部分有助于探究课文主题的材料,提供给学生。
让学生将问题整理一下,根据材料和课文,有步骤地研究。
3.课文研读要以难为乐,又要把握住“度”,不要求一下子理解透彻。
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一步就是收获,理解不透彻的地方将来可以慢慢感悟,不必追求讲深讲透,不必追求面面俱到。
4.感受鲁迅的人格、胸怀。
第22课羚羊木雕1.可以分角色朗读。
2.课文从孩子的眼光和心态看待——场家庭矛盾,叙事角度和叙事语气与学生很接近,据此,教师应设法引起学生的共鸣。
可以提问:女儿既然已经把羚羊木雕送给了万芳,你认为事情怎样处理才恰当?怎样才能避免这类不愉快的事发生?2.这场矛盾没有一个完满的结局,留下一个空白,正好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比如探讨人物语言后的许多删节符号所蕴涵的意味:比如指导学生分组,分别代表矛盾的三方,讨论这场矛盾的是非曲直。
3.分析矛盾发展变化的几个层次。
4.抓住人物内心变化发展的线索。
第23课散步1.先要求学生跳读课文,思考:“文章讲述的是什么事?表现哪个方面的话题?以此来整体把握课文。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教案设计及说明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教案设计及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0000ac11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2b.png)
《散文诗两首》一一让爱之花永远开放一、教学目标.诵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散文诗的语言美与意境美。
1.对比阅读,整体把握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引导学生感受母爱、亲情,让学生学会感恩。
二、教学重难点.投入真情,反复诵读;对比阅读,体会情感。
(重点)1.体会子爱母、母爱子的方式不同,本质不同。
(难点)三、教具幻灯片四、教学方法诵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五、教学过程1.课题导入设计意图:以散文诗这个文学体裁导入课文,消除学生疑虑。
在预习中,老师已经跟同学们讲解了散文诗是一种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文学体裁,像诗一样精粹凝练,但不像诗歌那样分行与押韵,而是以散文形式呈现。
今天我们也要学习两首跟母亲与孩子有关的散文诗,分别是泰戈尔的《金色花》、冰心的《荷叶・母亲》。
2.整体初感知设计意图:先从整体上让学生对两篇文章有个初步认识,明确子爱母、母爱子两个比较对象,加强两篇文章之间的联系。
师:这两首散文诗大家己经预习过了,如果只用一个字来概括其核心,同学们会用哪个字呢?明确:是“爱(板书:爱)师:爱的范围太广,含义太丰富。
具体来说,这两首散文诗主要表现的是谁和谁之间的爱?明确:母亲与孩子之间的爱。
(板书:子、母)师:但是两篇课文侧重又有不同,《金色花》主要表现谁对谁的爱?明确:孩子对母亲的爱。
《荷叶•母亲》则主要表现了母亲对孩子的爱。
(板书:箭头).子爱母,如何爱?设计意图:结合课文内容,细致探讨孩子是如何爱母亲的,得出孩子爱母亲是在想象中,子爱母具有纯洁、依恋的特点。
方便之后与《荷叶・母亲》中母亲爱孩子进行比较。
师:在《金色花》中,孩子爱母亲,他是如何表达这份爱意的?具体做了哪几件事情呢?同桌之间互相讨论,一个同学起来概括一件事。
想好了就举手。
1)我变成一朵金色花,看妈妈工作。
2)清晨,妈妈沐浴祷告,我散发香气陪伴她。
3)午后,妈妈窗前读书,我将花影投在书页上。
4)黄昏,妈妈执灯牛棚,我变回孩子,缠着要听故事。
师:孩子变成一朵金色花,开放花瓣,释放花香,投放花影,都是想象(板书)。
2023年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案
![2023年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ff45ac5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1d.png)
2023年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案老师要擅长用教案,借鉴、自编、改编一些题,作为补充题。
总之,仔细的探讨教案是钻研教材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对教学质量提高有着重要好处。
下面我给大家带来关于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案,便利大家学习。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案1《我的信念》一、教学目标①理解课文内容。
②了解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
③品尝平实而富于哲理的语言二、教学重点①梳理课文内容。
②归纳居里夫人的人格特点。
③品尝平实且富于哲理的语言三、课前打算①预习课文,疏通文意。
②搜集居里夫人的有关资料。
③老师打算居里夫人的挂图。
四、教学设计1、导入同学们,说起居里夫人,我们大都知道她发觉了放射性元素镭,推动了核科学的发展。
但关于她的人格,或许我们知道的并不多。
爱因斯坦曾说过:“在像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结束她的一生的时候,我们不要仅仅满意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已经做出的贡献。
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的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或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大。
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行的程度也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
”今日我们来学习居里夫人的自传体散文《我的信念》,或许对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2、范读课文3、疏通文意,品尝语言,识记字词。
4、梳理信息5、老师导学本文内容庞杂,头绪纷繁,重在梳理。
老师应引导学生首先按依次搜集、筛选信息,而后概括纲要,最终归纳整理。
这样,举一纲而万目张,就比较简单理解了。
①默读,搜集、筛选信息让学生独立默读、思索,试着让学生用四字短语归纳居里夫人的行为特点。
探讨归纳:坚忍不拔树立信念执著勤奋集中目标献身科学探讨真理生活简洁重大发觉保持安静不图财宝珍惜时间追求自由克制自己酷爱生活沉醉科学②概括纲要,归纳整理全班探讨,将有关信息分门别类,从而分析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
板书:探讨真理保持安静集中目标思想理念{不图财宝环境需求{追求自由工作看法{树立信念沉醉科学珍惜时间坚忍不拔执著勤奋6、重点研读①研读内容指导学生重点研读有关词语、句子、语段,品尝平实而富于哲理的语言。
2023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范例:课堂教学方案与备课指南
![2023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范例:课堂教学方案与备课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a9d5dd5a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d1.png)
2024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范例:课堂教学方案与备课指南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推广,语文教育也在不断创新,注重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和个性化,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提高教育水平。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份关于2024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范例:课堂教学方案与备课指南,以帮助各位语文老师更好地备课和开展课堂教学。
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古诗十九首》中的《登鹳雀楼》,欣赏其优美的语言、深远的思想,掌握诗歌的基本特征和表达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水平。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登鹳雀楼》的内容和形式,体验其艺术魅力,掌握诗歌的表达方式和技巧。
教学难点:分析和理解《登鹳雀楼》中的深层意义,掌握表达情感和意境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本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阅读教学、讲解解析、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和个人思考等。
1. 阅读教学:通过朗读诗歌和欣赏相关图片、视频等资源,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两个层面体验诗歌的美感和艺术性。
2. 讲解解析:结合教材的相关内容和背景知识,向学生解释诗歌中的难点和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关键词语和表达方式。
3. 课堂讨论:通过提出问题、互动交流等形式,引导学生分析和探讨诗歌的深层含义,增强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
4.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组,让他们共同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完成某个课堂任务或课外作业,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5. 个人思考:让学生通过思考、写作等方式表达自己对诗歌的认识和感受,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流程本节课共分为四个部分,包括引入、阅读教学、讨论和总结四个环节。
具体安排如下:1. 引入阶段(5分钟)教师通过介绍《登鹳雀楼》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自由发言,探讨他们对诗歌的期待和感受。
2. 阅读教学阶段(20分钟)教师开始通过课件或教材等形式,向学生介绍《登鹳雀楼》的内容和构成,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诗歌,品味其优美的音韵、博大的思想和深沉的情感。
2023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2023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8ccf7fe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ae.png)
教学目旳:
知识储备点:
1.感悟并珍视人生“第一次’’旳经验。
2.揣摩形象化旳语言。
能力培养点:
理解以小见大和夹叙夹议旳写法。
情感体验点:
1.理解行道树——无私奉献者旳形象
2.体验人生第一次旳真切感受。
教学重点:
理解两篇课文旳深刻内涵。
教学难点:
理解形象而又含蓄旳语言。
第4节,在内容上是怎样安排层次旳?第三、四句有什么深刻含义?
第5节,揣摩各句旳意思,理解树立远大理想旳重大意义。
提醒:a.理想使人积极乐观。b.理想使人斗志顽强。c.理想使人永远年青。d.理想使人充斥活力。
第6节,怎样理解“获得”与“牺牲”?你对诗歌所说旳“理想”与否有了更深刻旳认识?
第7节,“副产品”旳本体是什么?有理想旳人为何也会“酸辛”?
小组讨论上述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5.课堂发言
小组代表发言,处理上述问题,逐渐明确诗歌主旨及构造。
四、研讨与赏析(上)
①精读
逐段(1—7节)理解研讨,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悟诗歌深刻旳含义和精妙旳比方。
②课堂讨论
研讨诗歌旳思想内容及形象化语言:
第l节,在语言体现上有什么特点?它对于体现思想内容有什么作用?这一节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学法指导:
讨论点拨法。用于对重要意象、思想感情旳分析。
教具准备:
录音机、课文朗诵带、多媒体投影。
○课前准备 :
①搜集有关为理想而奋斗旳名人名言及其优秀事迹。
②预习课文,就自己疑难和感爱好旳问题,准备发言材料。
③教师准备录音磁带,有条件旳可制作课件。
教课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人教版】2023年秋季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顶级教学案
![【人教版】2023年秋季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顶级教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1c0bfbb0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51e4870.png)
【人教版】2023年秋季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顶级教学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本教学,让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瑰宝——《论语》提出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念,使学生有志学好语文,更好的了解中国文化中的好的传统,做一个有责任有担当有格调的人。
2. 增强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能熟练运用课文所学的语言知识,将课文中的语言点融入写作和口语表达中。
3. 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学生深度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理解《论语》中的人生哲理,掌握核心思想和实践方法,能够通过具体实例了解论语中的经典观念,提高人生阅读的能力。
2. 继承和发扬《论语》的思想精髓,运用其精神,关心他人,遵纪守法,反思自我,与并成长。
三、教学方法1. 以小组讨论为主,分小组研究总结课文内容;2. 以阅读、写作、探究为主要形式,运用情境互动、问答探究等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深度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 采用批判性思维训练,引导学生感受、思考课文背后的哲理与文化,理解其意义和价值,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第一课《荀子学说》一、教学目标1. 熟悉研究《荀子学说》这篇文章的背景以及重要意义;2. 能够准确归纳整理及表述出这篇文章的核心内容;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着重介绍《荀子学说》的背景意义,引导学生全面理解这篇文章;2. 帮助学生掌握荀子思想中人性、劳动、道德等方面的精髓,更深刻的理解中国古代文化;3. 引导学生能够通过研究课文了解一个人应该如何言行。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1. 分组阅读和理解文章,体会其中的观点体系,并对关键词用草图形式进行表达,分享到全班;2. 分享后,组织全班讨论并点拨讨论发言的有效性和语言表达方式;3. 向学生展示一个人的形象的海报悬挂于教室中央,课堂下半段学生以此为范本,通过小组互动、创作海报的方式,理解荀子思想并试图将个人的价值诉求融入到海报创作中。
2023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备课教案
![2023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备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3e59cad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1111c45.png)
2023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备课教案教案作为老师课前打算的过程,亦是老师提高学问水平和教学潜力、总结教学阅历的过程。
老师透过一次次的收集资料,一遍遍的处理教材、下面我给大家带来关于人教版七年级语文备课教案,便利大家学习。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备课教案1《一颗小桃树》教学目标:1、学问与实力:阅读分析实力;表达实力;辨析实力。
2、过程与方法:了解本文通过对一棵小桃树生长过程的描写来表现它的特点以及凭借小桃树的形象寄予感情志向的写法。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培育学生坚毅不屈,用于和困难作斗争的志气。
教学重点:1.了解本文通过对一棵小桃树生长过程的描写来表现它的特点以及凭借小桃树的形象寄予感情志向的写法。
2.培育学生坚毅不屈,用于和困难作斗争的志气。
教学难点:1.托物言志的写法和作者抒发的情感。
2.课文赞美小桃树坚韧的生命力寄寓着什么深刻含义。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课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作者图片:同学们,相识这个人吗?他叫贾平凹,凹这个字在一般话里念ao,如凹凸不平,但在北方方言和这位作家的名字里念wa。
来,一齐读他的名字。
我们曾经学过他写的《太阳路》。
今日再来我们学习他的另外一篇文章——我的小桃树。
二、夯实基础(一)字词过关伫(zhù)孱(càn)嵬(wéi)沮丧(ào)执着(zhuó)矜持(jīn)猥(wéi)琐(1)伫立:许久地站立。
(2)生灵:生命。
(3)孱头:懦弱无能的人。
(4)矜持:拘谨,拘束。
(5)春游:清明前后到郊外去游玩三步。
(6)垂垂暮老:形容像老人一样没有生气。
(7)楚楚:较弱优美。
(8)猥琐:(容貌、举动)庸俗不大方。
(9)祸不单行:表示不幸的事接连发生。
(10)灼灼:形容光明的样子。
这里用来形容桃花繁盛明丽的样子。
(二)作者简介贾平凹,1952年2月21日生于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棣花镇,当代作家。
1974年起先发表作品。
2023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案5篇
![2023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8b4bfee8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e9.png)
2023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案5篇2023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案4《羚羊木雕》教案教学目标:1、分角色朗读,体会课文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2、学会与父母、他人沟通,尊重他人的情感和人格,学会生活。
教学重点:1、分角色朗读,从整体上感悟课文。
2、揣摩体会描写手法对塑造人物形象和作用。
教学难点:学会正确看待友谊与礼物的关系,明辨是非,学会与父母他人沟通,获得有益启示。
教学设想:本文所写的家庭故事比较贴近生活,容易引起学生共鸣,激发学生的兴趣。
这一纠纷矛盾重重,悬念跌宕,情节曲折,引人入胜。
如果教师把更大的自由,发现的快乐留给学生,让学生痛快的朗读、自由的讨论就可以充分的展示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师的眼光不要局限在如何解决教材中的矛盾,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了解处理这些矛盾的某些必须坚持的原则,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是极为重要的。
所以,在教学方法上,力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1、朗读与讨论并举:走进文本,分角色朗读,才能更好的体会感情,体会多种描写的作用。
围绕文章主旨讨论,感悟文章的友情、亲情。
最后的大胆设想,改变结局,开拓学生的思维,走出文本。
2、阅读与写作并行:阅读中让学生体会和学习采用多种描写方式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以语言为主,采用拓展写作的方法,让学生摹仿学习。
这样力图体现出“新课标”倡导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并重的教学理念。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引导法课前准备:学生:课前自读课文,查字典疏通文字,了解文章的大意。
老师: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课型:讨论课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学习、生活中曾与父母、朋友发生过矛盾或是争执吗(生答)是啊,告别了天真无邪的童年,我们感觉自己好象已经悄悄长大了,对生活有了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那么,面对我们遇到的这许多是非,你有没有想过谁对、谁错(生答)今天我们就来读一篇这样的文章,深入思考一下这个问题,也帮文中的孩子想想解决的办法。
2023初一语文教案人教版
![2023初一语文教案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fb64ee39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86.png)
2023初一语文教案人教版1.2023初一语文教案人教版(篇1)教学目标1.朗读诗歌做到节奏分明,读准重音,读出感情,并能背诵。
2.了解联想和想象的概念,并能合理地运用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的情感。
3.通过复述,运用比较法揣摩语言,体会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背诵诗歌,运用比较法揣摩语言,体会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能合理地运用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过程:1.师生互动,创设宽松的教学氛围老师激情导入,设计动画片《聪明的一休》中的一休最喜欢做的一个动作——两手大母指按在太阳穴,闭上眼睛,静静地轻揉。
学生的心弦被扣动,有表现自己才智的欲望,营造了民主、宽松、愉快的教学氛围。
2.现在请一位同学有节奏、有感情的背诵李白的《静夜思》问:诗人看见了什么?(月光)诗人由月光联想到什么?(白霜、故乡) 李白思的是什么?(故乡、亲人);郭沫若的《静夜》与李白的《静夜思》都表达了一种在静谧的夜晚中的感情流露,那郭沫若的诗又表达了怎么样的情怀呢?请大家打开书,齐读课题。
3.放录音,整体感知低沉的音乐、轻柔、舒缓的节奏,把学生带进诗中所描绘的朦胧的宁静的静夜中,仿佛见到了模糊的天河岸边有鲛人对月流珠。
4.模仿声音,齐声朗读老师纠正字音、重音、节奏。
附板书:模糊(mó)(hu), 鲛(jiāo),怕会有/鲛人在岸5.学生自由朗读分组讨论,自由、合作、探究地学习,想想哪些是写实的诗句?哪些是想像的诗句?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师生讨论归纳,板书6.配乐范读,领悟旋律配以低沉的音乐,轻柔、舒缓的节奏,老师融情于景的激情范读。
问:①听了老师的朗诵,你们感悟到了什么旋律?(学生讨论、归纳:忧伤、迷惘、追寻……)②哪些诗句充满了忧伤?(学生讨论、归纳:月光淡淡、笼罩着村外的松林、白云团团、漏出了几点疏星)③请同学们用散文笔法叙说书中的静夜景,(学生讨论、归纳:淡淡的月光就是淡淡的忧愁,故乡的松林啊,依稀在梦中,点点落在笔下,可能身处他乡的缘故,仿佛看到了故乡的月光、松林、白云、疏星、勾起了诗人对故乡亲人的思念。
2023年初一上册语文备课教案
![2023年初一上册语文备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ffe034a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23.png)
2023年初一上册语文备课教案课程概述本学期的初一语文课程以《中华经典诵读》为蓝本,为学生打下扎实的汉语基础,提升学生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本教案将对初一上册语文课的整个教学过程进行详细的规划,包括学习目标、教学方式、教学重点和难点等方面的要求。
学习目标•学生能够流畅、准确地朗读古今文选篇目,并初步了解篇目背后的历史、文化、社会背景等,增加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
•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文言文,观察和解释古代汉语的语言特点,逐渐熟悉古代文学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以及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
•学生能够较好地练习现代汉语写作,提高自己的写作基本功,锻炼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窥探古今文化1.1 孟子说妈妈本单元讲述孟子和他的母亲之间及他对妈妈的表扬,让学生在了解这段古代故事的同时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美德、家庭观念等。
教学方式由教师先简单讲述孟子和他母亲之间的故事,带领学生进入情境,学生跟读古文,分组小组讨论分析孟子和他母亲的品质和行为。
最后写作练习,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孟子和他母亲的故事,同时表达自己的思考感受。
教学重点•学生对孟子和他母亲之间的关系和孟子的感悟做简单的整理,领悟文化内涵。
•学生通过朗读古文,理解句子的结构,逐渐熟悉文言文。
•学生通过写作练习,提高自己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1.2 明婉曲西江月本单元让学生欣赏一首美丽的古代诗歌,领略其中所蕴含的文化魅力,提高学生对古代文化的认知。
教学方式教师先进行简要介绍,然后播放音频,学生跟读全文,讲述文化背景,构成分组分析诗歌背后的意义,最后进行小组讨论,学生分组展示自己的分析,同时进行写作练习,要求学生仿写一首简单的古诗。
教学重点•学生通过了解古代诗歌的表现方式,提高自己阅读和理解古诗的能力。
•学生运用音韵学知识,领略古代汉语的语言美。
•学生通过诗歌的分析和仿写,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写作能力。
第二单元阅尽天下2.1 鲁迅朝花夕拾本单元讲述鲁迅在旅居日本和上海时的生活见闻和感悟,让学生了解作者在特定时空下的生活,在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和文化的同时提高阅读和理解能力。
2023初一语文人教版教案优秀5篇
![2023初一语文人教版教案优秀5篇](https://img.taocdn.com/s3/m/34060033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27.png)
2023初一语文人教版教案优秀5篇2023初一语文人教版教案篇1○教学目标①通过复述故事情节,理解本文联想与想像手法的运用,并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
②感受文中所表现的喜悦之情。
③初步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
○教学重点①大胆而新奇的想像。
②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
○课前准备学生:熟读课文,熟悉故事情节。
教师:投影仪。
○教学设计导入课文在奇幻的神话世界里,有隔河相望的牛郎织女,有对月流珠的在岸鲛人……那么,人,是从哪里来的?对这个有趣的话题,今天我们再看看远古时代的人们是如何理解的。
复述故事情节,理解本文联想与想像手法的运用。
①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熟悉情节。
②投影出示《风俗通》里的两则短文,然后让学生复述课文故事情节,其他学生边听边在课文中划出投影中的短文所没有的内容。
待复述完后,讨论整理归纳,看看课文中丰富了哪几个情节。
这个环节一要靠学生课前预习,熟悉课文内容。
二是锻炼学生上课专注地听别人说,学习筛选信息,并锻炼归纳、概括能力。
实施前要做好指导,学生讨论的结果可能不太理想,教师可提示补充。
如果复述的学生对课文情节有遗漏,也可提醒学生补充。
③讨论:a.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是真的吗?你怎样理解这种写法?b.你也发挥自己的想像,对女娲造人的动机、经过做另一种推测,说给大家听听。
女娲造人的情节显然是想像的,要通过对这个问题的讨论让学生明白,神话是在科学水平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产生的,那时的人们无法对人的诞生做出科学的准确的解释。
但是,人类又想要探求自身起源,所以,只好借助于想像来解决这个问题了,而这种大胆而奇特的想像恰恰就是神话故事中的亮点。
试想,没有了这种想像,还有神话故事的存在吗?这种想像体现了远古时代人们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
今天的社会科学技术高度发达,但仍有广阔的未知领域等待我们去探寻,去研究,所以,这种想像力、创造意识,都是我们今天仍迫切需要的。
而第2个讨论题,是让学生锻炼自己的想像力,合理即可。
可以先四人小组讨论,选出想像奇特、合理的在全班交流。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023年新编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023年新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6cf55dc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1b.png)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02X年新编教案做任何工作都应有高度的计划性,教学工作也不例外。
只有依照计划进行,才能克服教学工作中的盲目性,才能提高工作效率,不断改进教学工作和提高教学质量。
如果不认真书写教案,教学进程中必定目标模糊、心中无数、为所欲为,不可能获得好的教学成效。
下面作者给大家带来关于初中七年级语文教案。
初中七年级语文教案1《狼》〈一〉、教学目标、重难点。
1、熟读文章,疏通文意,掌控重点文言词语的说明。
2、知道课文内容,创造性复述故事3、正确认识人和动物的关系,多角度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教学进程本课的学习分2个课时完成。
程序一课前预习1、朗诵课文,做到通顺流利2、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自学课文,疏通文意。
程序二课堂教学一、情境导入二、作者作品简介三、自学成果展现学习文言文必须重视朗诵,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朗诵的积极性,针对初一学生的特点,朗诵比赛的情势成效较为显著。
1.朗诵①2分钟自由大声朗诵,准备小组流水读比赛;②小组流水读比赛,看哪个小组用最少的人数读完全文。
流水朗诵指的是各小组同学朗诵课文,要求学生注意语句通畅,不漏字,不添字,不读破句子,不读错字音,一旦有误,由下一个同学跟上连续读。
2、难词难句交换,学生翻译课文①交换自学时遇到的难词难句,讨论。
②解决不了的问题,全班讨论,教师进行指导。
③教师出示字词的有关投影片,进一步落实字词。
四、创造性复述故事1、概括故事内容。
这一问题,旨在帮助学生理清故事情节,为后面的环节做铺垫。
学生很快就可以概括出主要情节是遇狼――惧狼――御狼――杀狼。
以上讲的是从屠夫的角度来摸索问题,我又提供了另一个推敲角度即狼的角度来复述故事:“狼”眼看世界。
主要情节是遇屠――追屠――诱屠――被杀。
2、实践要求:用第一人称复述故事。
用第一人称,能使学生能设身处地地进入想象,更好揣摩语言的精妙,体会情节的起伏。
方法指导:为展开铺叙,可用对课文“添枝加叶”的方法来展开想象。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2023年新编)教案定稿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2023年新编)教案定稿](https://img.taocdn.com/s3/m/a4940a4a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cc.png)
2023年初中语文上学期教学设计散步6、散步(叙事散文)莫怀戚授课人:银彩红授课班级:七年级八班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准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亲情,体味浓重的情意。
2.过程和方法目标:揣摩词句含义,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的情感。
二、重难点:重点:把我全文的感情基调,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章主旨。
难点:领悟表现人物感情的方法,探究文章语言特点。
三、课时:一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播放有关亲情的公益视频(给妈妈洗脚)让学生观看,学生看完后回答你看完此视频有何感受?由此引入新课《散步》。
二、新授1、作者简介:莫怀戚,1951年出生,男,汉族。
笔名周平安、章大明。
当代作家。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重庆作协副主席,重庆人。
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
为重庆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新闻系副主任、教授。
1980年开始文学创作,其中篇小说《诗礼人家》曾获“四川文学”奖。
著有《莫怀戚中短篇小说选》、小说集《大律师现实录》等。
2、背景资料:1985年,作者从他的好友——美国汉学家柯尔特先生那里得知;在美国人眼里,中国人尊老爱幼、赡养父母是全世界做的最好的。
而这在美国是不可想象的。
作者听后感慨不已。
于是作者开始重新审视这一民族遗产,写作此文念头由此产生了。
3、字词积累:信服(xìn )嫩芽(nèn )分歧(qí)取决(jué)拆散(chāi )委屈(wěi )粼粼(lín )一霎时(shà)各得其所(dé)4、有感情的齐读课文,思考问题:(进行快速抢答)季节:初春地点:田野人物:我、我的母亲、妻子、儿子发生了什么:分歧结局如何:一家人在田野里温馨的散步。
通过上面的抢答,请同学们再次理清一下本文主要讲了什么事?写了初春一家祖孙三代到田野去散步,散步过程中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X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名师备课教案教案是教师课堂教学进程中的重要根据,是教学活动正常展开的重要保证。
课件,也称课时计划,教师经过备课,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具体教学方案,由于学科和教材的性质﹑教学目的和课的类型不同,教案不必有固定的情势。
下面作者给大家带来关于202X年人教版七年级上语文名师备课教案。
202X年人教版七年级上语文名师备课教案1《伤仲永》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了解“之”“于”“隶”“宾客”“称”等文言虚、实词的用法;能翻译全文,体会语言简洁、洗练的特点,明确仲永“泯然众人矣”的深层原因。
进程和方法目标:利用工具书,结合注释,初晓课文,反复朗诵,体会作者写作意图。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后天教育是成才的关键,成长中的青少年应掌控美好时光,刻苦学习,早日成才。
教学重点、难点:抓住本文借事说理的特点,弄清材料与观点的关系,知道作者的思想观点;注意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揣摩精当的语言。
教学方法:学生分组讨论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初步通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一.(整体感知)分析知道课文内容,领会课文主旨。
摸索: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经历了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课文是怎样叙述的?三个阶段:①童年时期,才思灵敏.天赋极高,如五岁时就“啼哭求之”。
“书诗为名”,“指物作诗立就”,“文理可观”等。
②少年时期,才思衰退,大不如前,“不能称前时之闻”。
③青年时期。
才思无能,与众无异,“泯然众人矣”。
摸索:方仲永由神童沦为无能之辈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是怎样看的?(原因是“其父利其然,不使学”,把仲永当做赚钱的工具。
荒废其学业,不能使其天赋用在学习上。
作者认为方仲永才能衰退的原因是“受于人者不至”。
即没有进行后天的学习和教育,并由此引发天赋不如仲永之人如果不重视后天教育,结果将更不可假想的感触。
)讨论:你同意作者的这种看法吗?(分组讨论)二、熟读全文,参照课后练习中的示例,注意句中的停顿。
202X年人教版七年级上语文名师备课教案2《狼》教学目标:1.通过使用工具书和课文注释能知道文章基本内容。
2.知道并掌控“苫蔽,顾,假寐,眈眈,洞,遂,黠,犬坐”等文言实词的含义,并了解古今异义以及词类活用的文言现象。
3.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多角度的阐释自己对文本寓意的知道与感受。
教学重点:2教学难点:3课时:一课时三教法,学法情形导入法,诵读教学法(学生自读,教师范读,听课文录音),小组探究法(我主要用在探究并阐明文本寓意)学法:小组合作法朗诵法提问法四教学进程(一)导入课堂开始时在PPT上播放狼的图片,边看边请学生回答对狼的印象如何?(奸诈,狡猾,团队合作,聪明,若有学生回答出聪明等词,教师可以引导说,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下狼这篇文章,看看究竟是狼聪明还是人聪明)(二)检查学生预习情形1.给下列汉字注音缀,窘,苫蔽,眈眈,瞑,尻尾,假寐,黠2,说明下列文言词的含义缀,并驱如故,顾野有麦场,苫蔽,弛担持刀,眈眈,犬坐,意暇甚,暴起,洞其中,隧入,尻,盖,黠,禽兽之变诈几何哉(重点在于说明词类活用的文言现象)(三)朗诵课文,整体感知要求:语音正确,节奏公道,有感情朗诵学生自读(每组派一个代表朗诵)教师课文评判并指导,然后老师范读,最后听录音。
(四)文本研习1.熟读课文,梳理故事情节在前面屡次朗诵课文的基础上请学生概括一下这个故事(要求语言简练,概括全面)遇狼---惧狼---御狼---杀狼在此基础上,请学生提问不懂的字词,让其他学生进行解答,发挥大家的积极性,遇到学生回答不出来的,教师再进行讲授。
2.深入摸索,进行探究问题一:默读课文,并划出文中写狼的句子,说说这些句子表现了这两只狼的哪些特点。
贪婪:“缀行甚远”、“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如故。
”狡猾: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一狼洞其中,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
问题二:文中除了写狼,还写了屠夫,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3,4自然段,摸索文章是通过什么来刻画屠夫的?请在课本中圈出屠夫与狼搏斗的动作,并分析,你看到了一个()的屠夫。
通过动作描写,第3段的“顾”,“弛”,“持”和第4段的“暴”,“劈”“毙”“转视”“断”等动词,“顾”,“弛”,“持”和第4段的“暴”“劈”“毙”表明屠夫的大胆和善于抓住时机,转视表明屠夫的谨慎、谨慎。
问题三:(1)两只狡猾贪婪的狼被屠夫“毙之”,作者对这件事有什么议论?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只增笑耳。
(2)这句话表现出作者什么样的态度?尽管狼很狡猾凶残,玩弄诡计,但在与人的斗争中,只会自作自受,由于人有着狼没有的智慧和气力。
(3)作者在这里只是嘲讽的狼吗?作者嘲讽的不仅仅是狼,而是狼所代表的黑暗的恶权势。
面对这样的恶权势,我们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获得胜利。
问题四:作为一个故事,文章在第四段就已经结束了,为何还要增加第五段,是否弄巧成拙?以前学过的哪篇文章在文章结构上(先叙述后议论)和本文类似?这可以说是一种体式,在《聊斋志异》里基本上每篇文章,在叙述后蒲松龄都会发表一下自己的评论了,上学期学过的《伤仲永》,和这这篇文章在结构上类似,都是先叙事后议论,不仅这些,在司马迁的《史记》中,文章后面就有“太史公曰”,这可以说是一种传统的格式,只不过蒲松龄做了一些调剂。
3.课外拓展浏览(1)浏览《聊斋志异》《狼三则》其中的其他两则(2)参看电影《狼图腾》,深入摸索从生态安稳的角度我们今天应当怎样对待狼,并写成一片很多于300字的短文。
(3)展开想象力,把本文改编成白话文;同时将两者进行对照,初步领会本文语言的简洁凝练之美。
202X年人教版七年级上语文名师备课教案3《皇帝的新装》教学目标:1、分析主要人物特点。
2、归纳课文思想内容。
教学重难点:1、领会作品的丰富内蕴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学环节:一、视频导入,激发爱好1、教师课前播放一段视频:〈卖火柴的小女孩〉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说出这个故事并且说出故事的作者--安徒生2、对作者进行简单的介绍:安徒生,19世纪丹麦杰出的童话作家,一生共写成了160多篇童话。
我们比较熟悉的有《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等。
3、介绍文体: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它通过丰富的想象、空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应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语言通俗易懂,情节曲折离奇,常常采取拟人的手法。
4、然后导入本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的另一篇童话故事--《皇帝的新装》,看看它告知了我们什么道理。
)5、请学生根据以前的积存把以下字词读准。
如:陛下头衔滑稽钦差称职夸耀骇人听闻御聘精致呈报二、学生速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带着刚才认识的词语用自己爱好的方式快速地浏览课文并摸索:课文以什么为线索?(新装)2、梳理文章脉络:请同学们找出文章的引子、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教师可进行适当的指导,如先说第一个引子:皇帝爱新装。
让学生根据老师的句式总结其余几个。
(开端--骗子做新装发展--君臣看新装高潮--皇帝穿新装结局--孩子揭新装)三、重点分析与训练:(一)教师播放视频让学生听读皇帝爱新装部分,回答问题:1、课文的哪些内容可以看出皇帝很爱新衣呀?从治装费用:不惜倾其所有从心思爱好:最爱夸耀新衣服从换衣次数:每一天每一点钟2、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突出他的昏庸无能、荒唐可笑、也写出皇帝上当受骗的缘由。
(二)学生听读做新装,回答:皇帝为何会决定让骗子做新装?能织出人间最美丽的布布的色彩和图案:分外美观布的特性:惊奇的特性(三)学生听读看新装部分,回答:请找出老大臣、官员、皇帝看新装时的心理、神态、和语言描写的句子。
心理:都怕别人知道自己看不见神态:装腔作势地看了又看语言:点头歌颂“真是美极了”(四)听读皇帝穿新装部分,回答:这一部分主要运用了那些描写手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请具体分析。
骗子加班:动作:取下衣料,裁了一阵,缝了一通。
语言:请看!新衣服缝好啦!骗子献衣:动作:各举起一只手。
语言:裤子、袍子、外衣、优点皇帝穿衣:转了转身子扭了扭腰大家吹捧:合身、好看、花纹、色彩、贵重(五)浏览小孩揭新装部分,回答:1、一个小孩最后说道:“皇帝什么衣服也没穿呀!”这表现了小孩怎样的性情特点?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表现孩子天真天真,无私无畏,敢说真话。
用意是警告人们应当保持天真纯洁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
2、后来,从小孩子到老百姓都说了真话了,为何皇帝和他的内臣们仍旧装腔作势把戏演下去?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由于皇帝虚荣、爱面子。
他想:我是皇帝,我不能就这么灰溜溜地回去,我得撑下去,我不能让国人明白自己的昏庸、笨拙乃至不够格做皇帝。
作者这样写更充分暴露出皇帝的怯弱衰弱。
四、品味句子,分析人物形象.以“一个的皇帝”、“一群的大臣”、“一个的孩子”、“一个的骗子为句式,在人物后填入一个修饰性词语,来说明本文的皇帝、大臣、小孩是个怎样的人。
皇帝----昏庸无能、喜欢虚荣、笨拙。
大臣----虚伪愚昧、阿谀阿谀。
骗子----狡猾伪善。
孩子----纯洁天真、无所顾忌。
五、课堂小结:1、根据以上内容的学习请同学们用一个字概括故事情节。
(骗)2、文中各种人物是怎样环绕“骗”字进行活动的?(用两个字加以概括)骗子行骗皇帝受骗官员助骗百姓传骗六、课外拓展:请同学们课后就下面设定的情境,展开大胆想像,对故事情节进行既在乎料之外、又在情理当中的公道增补,体会童话想像丰富、情节生动的特点。
(1)_大典后,皇帝回到宫中(想像他会怎么做)(2)假设孩子没有把真话说出来,事情会怎样发展?202X年人教版七年级上语文名师备课教案4《河中石兽》教学进程一、预习1.熟读课文,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圮(pǐ)募(mù) 棹(zhào)柿(fèi) 湮(yān) 啮(niè) 溯(sù) 欤(yù)2.查字典,看课文注释,试翻译课文。
二、导语:幻灯片出示(南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三、教学进程1.交换作家作品资料。
作者纪的,字晓岚。
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
学部渊博,曾任翰林院编修、侍读学士。
因获罪遗戍乌鲁木齐。
开释回京后,任《四库全书》总纂官,编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目录上学上奉献很大。
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等。
本文选自《阅微草堂笔》,是纪昀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题材料妖怪鬼狐为主,但于人事异闻、名物典故等也有记述,内容相当广泛。
2. 朗诵课文。
3. 就课文不知道的词语质疑。
现在小组内质疑小组不有解决的交全班讨论。
四、课堂小结1. 古今异义井:古义:一起二石兽并沉焉。
今义:并列阅:古义:代词这是非木柿今义:浏览是:古义:经历阅十余今义:判定词是盖:古义:发语词盖石性坚重今义:有遮挡作用的器物但:古义:只但矢其一今义:表转折但是,却2. 一词多义去:岂有为暴涨携之去离去西蜀之去南海距离为: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被必于石下迎水外啮沙为坎穴成为橘生于淮南则为橘是为其来也在3.词性活用棹名词用为动词划船4.汉字能假同“癫”,疯五、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知道与探究第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