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 观潮教案与反思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观潮》教案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观潮》教案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观潮》教案一. 教材分析《观潮》这篇课文描绘了我国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通过作者细致入微的描写,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这篇课文不仅语言优美,而且富含丰富的想象力和情感,是四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优秀教材。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伟大。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并理解简单的文章。

但是,对于描绘自然景观的课文,可能还需要一定的引导和帮助,以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

此外,学生可能对潮汐现象有一定的好奇心,可以借此机会进行科普教育。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学会欣赏大自然的壮观景象,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伟大,培养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

2.对课文描绘的景象的想象和欣赏。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问答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和欣赏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观潮》全文。

2.多媒体教学设备。

3.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引导学生产生兴趣,激发学习欲望。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感受课文语言的优美。

然后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答,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例如:“课文描绘了钱塘江大潮的哪些特点?”“作者是如何描写大潮的?”等。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总结课文中的生字词,并学会正确运用。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难题。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自己见过的最美丽的自然景观。

学生相互交流,分享自己的感受。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观潮教学设计(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观潮教学设计(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观潮教学设计(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观潮教学设计第1篇】《观潮》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把握文章写作顺序;(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二、重难点理解生字新词;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钱塘江大潮录像,看完有怎样的感受,一起来看看作者笔下的大潮是什么样的,又是怎样描写的。

(二)新课教学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同桌对读生字词。

2.抽读生字卡,师正音。

2.导读课文,理解字词。

(1)学习第3自然段,结合句子理解字词“人声鼎沸”,并指导朗读。

(2)用同样的方法学习4.5自然段中的生字新词(3)学生找出难写或易写错的字,大家分析,老师在黑板上板书示范,学生练习。

3.精读课文,理解感悟(1)带着生字词齐读全文,读完后,思考:a.你喜欢文中的那一句,为什么?你能把你喜欢的这句话读的让你们组内的同学也喜欢上它吗?(2)前后四人为一组,讨论以上问题,5分钟后小组代表回答(3)互相点评,教师小结(4)朗读文中描述大潮的句子; 课件展示描述的情景,然后有感情地朗读。

4.再读课文,拓展提高(1)听老师读这段话(出示),看谁本事大,能听清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把这四处的描写给连接起来的。

待会儿,请你把听到的词语写下来。

(2)感悟发现:作者是按从远到进顺序来描写潮水的;抓住了大潮的声音和大潮的变化描述出了大潮的雄伟壮观。

(3)齐读课文,感受壮观。

5.思路引导,背诵壮观(1)出示思路提示句子(2)出示音乐、画面,激发背诵兴趣(3)评价:背诵得多有感情啊!我们仿佛站在钱塘江畔,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来越近,声音(越来越响),浪头(越来越高),气势(越来越大)。

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我们为之自豪,为之(骄傲)!(三)巩固提高1.创设情境,运用语句2.积累词汇,并运用词汇(四)小结作业1.咱们来自我检验一下,我这儿有一段话,可是不完整,你们能不能在括号中用上今天学到的词语,使这段话表达得清楚通顺呢?师出示一段话:今天,我去海宁观潮。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观潮》说课稿及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观潮》说课稿及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观潮》说课稿及反思一. 教材分析《观潮》这篇课文是我国著名作家朱自清所写,描绘了钱塘江大潮的壮丽景象。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形象生动,充满了诗意,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伟大。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可以进一步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欣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对于大自然的景象有着浓厚的兴趣。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通过阅读、思考、讨论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同时,学生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表达能力等还需要进一步的培养和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字词,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学会从关键词句中感受和体会作者的情感,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敬畏自然的情感,激发他们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四. 说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

2.体会作者的情感,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3.将课文中的景象和情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法、朗读法等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同时,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钱塘江大潮的景象,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课文中的描述。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钱塘江大潮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对大自然的感受,引出课文《观潮》。

2.自读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理解课文大意。

3.学习生字词:学生交流生字词的学习情况,教师重点讲解生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4.理解课文: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5.欣赏课文: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韵律美,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6.写作练习: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发挥想象,写一写自己观察到的自然景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观潮》教学设计及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观潮》教学设计及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观潮》教学设计及反思一. 教材分析《观潮》这篇课文描写了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壮观的潮汐景象。

课文以作者的视角,生动地描绘了潮汐的奇特、雄伟和变化多端,展示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学生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增强对自然现象的探究兴趣,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对于生动形象的描绘和具体的场景有较强的感知力。

但部分学生对潮汐现象可能较为陌生,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必要的讲解。

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想象和表达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潮汐现象,认识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学会从景物、声音、动作等方面进行细致观察,提高观察和表达能力;学会合作学习,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学会珍惜和保护自然环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潮汐现象,认识生字词。

2.难点:学会从景物、声音、动作等方面进行细致观察,提高观察和表达能力;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潮汐景象,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媒体资料,为学生营造身临其境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互动交流,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音频、视频等。

2.生字词卡片:用于学生认读和复习生字词。

3.学习任务单:为学生提供学习任务,引导他们有目的地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潮汐景象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于潮汐的了解。

教师简要讲解潮汐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中描绘的潮汐景象。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教学反思一、教学背景《观潮》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描述了小男孩观察海潮时的种种感受。

该课文旨在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培养学生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二、教学目标1.了解海潮的成因和特点。

2.理解课文中小男孩的情感变化。

3.尝试用语言描绘大自然的美丽。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可通过展示海潮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海潮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2. 阅读课文学生课前阅读《观潮》,然后在课堂上通过轮流朗读、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情感。

3. 分析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小男孩的情绪变化,并就小男孩在观潮时的感受展开讨论。

4. 创作活动学生可以通过写作、绘画等形式來表达自己对海潮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5. 归纳整理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让学生对海潮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四、教学反思1. 优点•通过小男孩的视角来感受大自然,使学生更能融入课文情境。

•激发了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培养了学生的感知能力和想象力。

2. 不足之处•课堂时间有限,可能无法充分展开学生的创作活动。

•部分学生对海潮的成因和特点理解不深入,需要加强相关知识的教学。

五、改进策略1.增加教学时间,给予学生更多的写作和绘画时间,拓展学生的情感表达。

2.针对学生对海潮知识的不足,可以增加相关专题讲解或课外阅读,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

六、总结通过教学《观潮》这篇课文,学生不仅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还能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使学生在感知世界的同时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教学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教学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教学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教学反思第【1】篇〗本课教学成功之处:1、在第1课时的教学中,我考虑到学生刚从三年级升到四年级,这是学生进入四年级的第1课,所以我安排了字词教学,这样有利于向学生逐步渗入课文,消除对语文学习的恐惧感,从而提高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2、在第2课时的教学中,由学生画出有关句子,交流感受,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教学。

3、通过看到的、听到的,对句子的分析理解,从而感受了大自然的美妙与神奇。

不足之处:由于时间有限,朗读时间不多,未能很好地在读中领悟钱塘江的雄奇壮观。

改进方法:1、将生字词的认读作为检查学生预习的内容,这样可以节省时间。

2、理解课题,比较"观潮"中的"观"和"天下奇观"中的"观"后,直接进入课文学习:"观"了哪些景象,为什么是"奇观”。

组织阅读讨论,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更浓些。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教学反思第【2】篇〗在对本节课的教学实践与效果进行回忆对比后,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探索与反思:1、《观潮》一文是以写景为主的散文,语言优美,词汇丰富,把钱塘江潮描绘得有声有色,让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为了让学生更能入情入境,课前要求学生搜集有关材料,并用录像引入课文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2、“潮来之时”的景象是全文的精华。

教学时我采用变序教学方法,直奔重点,突破难点。

为了加深对一部分精彩语言的理解和记忆,我帮助学生在理解和辩析重点词句的基础上,深入体会潮来时的声间和气势,注重朗读,做到读中悟,悟中读。

3、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着眼点。

本节课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合作探索“潮水从远处涌来的形态和声音是怎样变化”这个问题,并要求学生画一画,读一读,在不明白的地方打问号等,学生在合作中体现了组内合作,组外竞争的探讨氛围,拓展了学生学习的空间。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观潮》教案5篇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观潮》教案5篇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观潮》教案5篇1.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观潮》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过程:一、引入谈话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

我们盼望着能亲眼看到这一奇景。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观潮》。

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了什么?(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阅读课文,展开想像的翅膀,来感受大自然创造的奇异景象。

二、通过预习,我们读懂了什么?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

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潮来前,作者介绍了什么?(板书:笼罩白雾风平浪静)指导朗读。

2、潮来了,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从哪感受到的?默读读课文,进行画批。

3、小组合作学习。

(1)交流感受,品读佳句。

(2)作者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3)分工进行有语气地朗读。

4、反馈交流,教师及时引导、点拨。

抓住以下要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谈自己对词句独特的感悟。

注意品读结合:(1)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板书:远近)(2)远:抓住潮的声、形来写潮刚来时的景象:隆隆响声,像闷雷滚动;水天相接处一条白线。

潮虽远,但气势已现。

(板书:声如闷雷远处白线)读读描写潮的句子。

(3)近:抓住潮的形、声、色写出了潮的气势之宏伟:白线很快移来,加长、变宽、横贯江,写出了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

(看图片)“白浪翻滚”、“白色城墙”写出了潮水的浪头之高,气势越来越大:形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声如山崩地裂。

(看图片)(板书:白浪翻滚山崩地裂)(看录像片断)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读出潮的气势: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练读,再进行赛读,最后安排齐读。

(读整段时注意读出潮水形声的变化,气势由小到大。

)(4)指导学生背诵:背自己喜欢的句子。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反思(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反思第【1】篇〗《观潮》这篇课文里,描述潮来时的雄伟壮观的景象这一部分资料是课文的重点。

而抓住重点词句来品味钱塘江大潮的壮观之美是难点。

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我思考运用边读书边想象画面,播放课件联系上下文,并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的教法比较恰当。

在教学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以生为本,让学生听范读、自由读,边读边体会,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形式让学生相互评议、补充,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得到提高。

因此,我重视读。

学生自由朗读潮来时这一部分,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地方读,在阅读教学中以读为本,把时间和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读中自学,读中自悟,读中自得。

让学生能够充分发展自己的见解,允许有不同意见,并鼓励创新,围绕哪些景象最吸引你,说说体会,并把体会到的读出来这一问题,全班交流,大家各抒己见。

并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的直观教学优势,如读到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时,播放大潮视频,使学生看到真实的情景,感受到了大潮涌动的速度。

透过朗读课文,再观看钱塘江大潮的视频,更进一步使学生验证了自己的感受,体验钱塘江大潮声音、气势的变化。

学完全文后,我再次让学生读自己最喜欢的地方,并给予时间让学生展示,这样既巩固了学生的感受,又进一步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

文中作者按照时间顺序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来写,又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壮观景象。

我把重点放在了“为什么说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这一个问题上,让学生去读书,孩子们首先找到的是描写潮来时雄伟壮观的句子。

我们通过找到关键词“午后一点左右、再近些、越来越近、过一会儿、霎时”熟读的基础上,掌握记叙顺序。

然后我读学生们闭着眼睛听,想象画面。

大家交流哪一句让你感受到什么,仿佛听到什么,看到什么。

此处比较精彩,学生们都能畅所欲言。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观潮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观潮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观潮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观潮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要求:1.知识与技能(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词语,以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学习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4)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上下文理解“若隐若现、齐头并进、漫天卷地”等重点词语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拼读、练习、组词等达到掌握本课生字与新词的目的。

(2)通过多读、有感情朗读,达到熟读课文的目的。

(3)通过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4)通过学习,学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教学,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象,感觉大自然之壮美。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描写。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引导学生从中学习怎样积累材料。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文章的内容给课文分段,并能简单说说段落大意。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或从电影、电影中可能看到过海潮,但是,你们看到过江潮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观看江潮的课文《观潮》。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提醒学生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提出要求:轻声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边读边想象“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景象,尝试给课文分段。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三、学习生字、新词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

2、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同桌合作识字。

3、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教师针对学生容易读错和认错的字作适当指导。

4、认读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四、检查交流。

1、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2、哪部分是写潮来前的景象?哪部分写潮过后的景象?3、因此,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几段?为什么这样分?五、朗读课文1、轮读2、自由练读3、同桌互读六、小结1.初读课文,说说本课主要在写什么?2.教师指出需要注意的重点字词及拼音。

《观潮》教案及反思(通用13篇)

《观潮》教案及反思(通用13篇)

《观潮》教案及反思《观潮》教案及反思(通用13篇)在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的今天,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所谓反思就是能够迅速从一个场景和事态中抽身出来,看自己在前一个场景和事态中自己的表现。

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观潮》教案及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观潮》教案及反思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疏通文意,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我国南宋时期钱塘江潮的盛景和观潮的盛况。

3、体会作品的语言特色,提高审美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内容大意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文描写了钱塘江潮的雄伟壮丽,展示了自然的不凡魅力;通过描写弄潮的民俗,展示了弄潮儿的不凡风采。

学习它,可以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赞美自然的豪情,争做时代弄潮儿。

【教学重点】精彩的场面描写,精巧的结构安排。

【教学难点】抓住景物特点,多角度摹状的写景方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流程】一、激情导入诗仙李白在《将进酒》中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中国有句俗语叫“水到东海不回头”。

可钱塘江的水则不然,每年八月要趁良辰美景从东海回趟娘家,她回来时,气势非凡,可谓是“天下第一奇观”,从皇帝到庶民,都要先睹为快。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宋代周密的《观潮》。

“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词语中都有一个“观”字,这两个“观”字意思一样吗“观潮”的“观”是“看”的意思。

“天下奇观”的“观”是景象的意思。

二、介绍作者和背景1. 周密( 1232—约1298)南宋文学家。

家公谨,号草窗、四水潜夫等,原籍济南,后为吴兴(今属浙江湖州)人。

宋末曾任义乌令等职,宋亡不仕,以歌咏著述自娱。

其词讲求格律,与吴文英(梦窗)并称“二窗”。

他工诗能文,亦善书画。

著有《草窗韵语》、《草窗词》、《武林旧事》、《癸辛杂识》等。

此篇选自《武林旧事》。

《武林旧事》一书写于宋亡之后,书中缅怀先朝旧事,感慨世事盛衰无常,记载南宋岁时风俗、市井娱乐与游观之盛。

语文部编版四年级上册1 观潮 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语文部编版四年级上册1 观潮 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1 观潮【教学目标】1.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受到自然美的熏陶。

2.认识“盐、屹”等生字,会写“潮、据”等生字,能够正确读写词语。

3.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并能与他人交流感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学生感受钱塘江大潮的神奇壮观。

难点:体会课文中的重点语句,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的景象。

【教学准备】1.钱塘江大潮录像带。

2.词语卡片。

3.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趣味引入,揭示课题。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每个看过钱塘江大潮的人,都对钱塘江的秋潮大为赞叹,钱塘江大潮真的有那么壮观吗?看课题《观潮》,你能想到什么问题。

读文章的第一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些什么。

(观潮的地点、时间、简单概括当时的情形)二、学习生字词。

1.出示生字,请学生说说自己已经学会了哪些生字。

(读准字音、记住字形)2.重点交流的几个字:“据”注意右边的“居”是“尸”字头,不是“户”字头;“滚”是左右结构,字形较复杂,书写时注意间架均匀;“顿”注意左半部分最后一笔是竖提,不是竖弯钩;“犹”的偏旁是“犭”,不是“扌”,右边是“尤”,不是“尢”;“震”是上下结构,下面部分是“辰”;3.看看文中有没有自己不理解的词,提出来集体交流。

4.用上课文中的一个或几个词语说话。

三、了解文章结构。

1.再读课文,自由找伙伴分工朗读课文。

集体评议哪种分工方法好。

可能的几种情况:(1)四人小组朗读,每一个自然段,对此种读法加以肯定。

(2)三个小组朗读,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分工,对此方法要表扬,是真正的读懂了课文。

2.老师点拨,这篇文章就是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时间顺序写的。

四、学习第一、二自然段(潮来前)。

1.明确钱塘江大潮的时间是农历八月十八;最佳的观潮地点是在海宁市盐官镇;这潮被称为“天下奇观”。

2.潮来前的情形是怎样的,作者从两方面进行描写。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观潮》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观潮》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观潮》教案一、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了解观潮的意义和重要性;2.了解观潮的规律和特点;3.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观潮;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观潮的规律和特点;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观潮。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好奇心。

•教学内容:基础知识:观潮潮汐规律、观潮的意义与价值;基本技能:观察与描述。

二、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如果学生们尚未有关于观潮的任何经验,可以向学生们介绍观潮的意义和价值,让学生们明白为什么要去观察潮汐。

•引导学生们想一想,如果他们要去观察潮汐,应该注意什么,需要准备哪些东西。

可以让学生们自由地讨论和提问。

2. 了解观潮潮汐规律•引导学生们观察身边的咸水湖、海洋等水体,观察它们的水位变化;•给学生们介绍潮汐规律,让学生们掌握潮汐高潮和低潮交替的规律;•引导学生们思考,潮汐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提问:“为什么潮汐会出现?”“太阳和月亮对潮汐有什么影响?”等问题,激发学生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3. 观看视频•选择一些在不同地点拍摄的观潮视频,给学生们展示潮汐的变化过程;•让学生们观看视频,仔细观察潮汐的变化过程,了解不同地区、不同时间的潮汐特点和规律。

4. 带领学生们观潮•带领学生们到海边或其他合适的观潮地点,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浪涛的起伏变化,指导学生们了解分析潮汐规律,观察高潮、低潮时的水位,为接下来进行语言运用做准备。

•让学生们在观潮的过程中体验大自然的美妙、广博、神奇,引发学生们的浓厚情感。

5.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观潮•引导学生们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观察到的潮汐变化,自由组合成语言言简意赅的、生动有趣的语言,表达对自然的赞叹和思考。

6. 总结课程•通过本次观潮活动,逐渐培养学生们的观察力和好奇心,增强了他们对大自然的认识。

•引导学生们思考,我们应该如何保护海洋和生态环境,如何让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

三、教学评估•课堂上操作与观察——观察潮汐规律和变化;•语言表达能力——描述观察到的潮汐;•思维与创新——思考保护海洋和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法。

《观潮》教学反思(通用15篇)

《观潮》教学反思(通用15篇)

《观潮》教学反思(通用15篇)《观潮》教学反思1部编版四班级上册的语文开篇之作《观潮》,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顺序特点时,学生在总结“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不是特别的精确。

当学生只说到时间顺序时,我马上继续发问:从哪儿看出来是时间顺序的?学生说到:有表示时间的词语“早上”“午后一点”“过了好久”。

“早上的时候潮来了吗?”“没有来。

”“那我们可以把这个时间点发生的事情总结为什么?三个字概括一下。

”“潮没来?”“潮还没来,那我们可以称为叫潮来什么?”同学们有点晕乎乎的了,我马上反问到:早上你准备来上学,但是还没有到学校,那段时间可以称为叫上学前,对吧?”“潮来前?”这样递进式的发问,使学生的思维紧跟课堂的节奏,看着他们一个个求真的眼神儿,感觉这样的课堂才是有生成的课堂。

突然想起徐文祥老师执教《少年闰土》一课时的不断发问,学生紧跟步伐,丝毫没有时间松懈。

《观潮》教学反思2《观潮》是语文S版四班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二篇课文。

这是一篇写景的课文。

记叙的是一次观潮的盛况,写的是耳闻目睹的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描述了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描绘出江潮由平静到奔腾咆哮再到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

文章语言优美,词语丰富,句子变化错落有致,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异常是“潮来时”一段,把钱塘江潮描绘得有声有色,令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将教学重点放在朗读训练上,以读为主,以读为本。

经过反复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置身其中,感受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一、抓重点段,领悟钱塘江大潮的“奇”。

在教学中,我紧紧扣住“天下奇观”这个词语做文章,经过抓住课文重点句段,引导学生体会:抓住描述大潮的声音和形态的变化的词语,写出了潮的气势之宏伟,从而引导学生层层深化地领悟钱塘江大潮的“奇”。

二、指导朗读,感受雄伟壮观的景象。

以读为本,熟读成诵,是中国传统语文教学的宝贵阅历。

在课堂教学中我尽量抓住机会,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多读。

2024年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观潮》教案

2024年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观潮》教案

2024年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观潮》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观潮》。

教学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生字词学习,句子解析,课文结构分析。

具体章节为:《观潮》第一、二自然段。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培养观察自然的兴趣。

2. 学会本课生字词,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句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课文第二自然段中潮汐现象的描述。

重点:生字词的学习,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大自然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阅读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

3. 学习生字词:讲解本课生字词,引导学生正确书写和运用。

4. 例题讲解:针对课文第二自然段,分析潮汐现象的成因,解释重点句子。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课文《观潮》。

2. 列出生字词,标注重点句子。

3. 用简图表示潮汐现象的成因。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观察大自然的日记。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氛围较好。

但在讲解潮汐现象时,部分学生理解困难,需要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关注大自然,观察生活中的潮汐现象,提高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设计。

3. 板书设计。

4. 作业设计。

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教学难点为课文第二自然段中潮汐现象的描述。

这一部分涉及到自然科学的常识,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上可能存在一定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教具,如多媒体课件展示潮汐变化的动画,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潮汐现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观潮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观潮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观潮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观潮教案与反思第1篇】《观潮》教案文本分析本文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散文,语言细腻生动,捕捉的画面视野开阔,气势雄浑。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作者正是围绕这一点,按照潮来前、潮来时和潮头过后的顺序,抓住大潮声、形由远及近的变化,介绍了钱塘江大潮气势磅礴的景象,使人读后不禁发出“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的感叹。

学习这篇课文,不但要使学生增长见识,学习作者观察及表达的方法,受到语文能力的训练;还要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

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通过品味重点词句,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

文中还有许多优美的词句,可边学边积累,充实学生的词汇宝库。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盐、屹、昂”等12个生字,会写“潮、据、堤”等15个生字,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3、4自然段。

3.学习作者按照顺序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4.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

2.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受到自然美的熏陶。

教学难点1.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想象文中所描绘的钱塘江大潮的景象。

2.能够借鉴课文的写法,描绘一处印象深刻的景观。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本课“盐、屹、昂”等12个生字,会写“潮、据、堤”等1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背诵第3、4自然段。

3.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词语的含义,并学会运用词语描绘画面。

要点把握1.积累生字新词,并学会运用;把握理解词语意思的多种方法。

2.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层次。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播放钱塘江大潮的视频资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导语:同学们,你们知道潮汐这种现象吗?由于月球和太阳的引力作用,水面会发生定时涨落的现象,这就是潮汐。

2023最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教案(优秀5篇)

2023最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教案(优秀5篇)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整理的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教案(优秀5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观潮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3个生字。

正确读写“观潮、据说、笼罩、薄雾、闷雷、水天相接、沸腾、犹如、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霎时、余波、风号浪吼、恢复”等词语。

2.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3.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按照观潮顺序记叙景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课时第一课时课前准备:学生朗读课文,将视频传送至班级微信群,布置学生观看钱塘江大潮视频。

【媒体应用说明:本环节教师通过微信收集课前相关的资料,学生通过观看视频的方式参与到教学中来,使教学环节提前到课前,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江山如画、风光秀丽,你一定去过许多旅游胜地、大山名川,今天,我们一起去钱塘江追逐一场水的盛宴。

板书:观潮(指导书写“潮”)(齐读课题。

)【运用希沃中的汉字功能学习“潮”。

】二、预习入手,了解学情1、昨天回家都预习了吗?读课文了吗?老师把检查的权力交给大家:出示学生预习时的朗读视频,引导学生认真听,运用班级优化大师进行点评。

检查生字读音情况:课文读过了,生字词语一定难不倒大家。

课件依次出示词语:依旧笼罩薄雾蒙蒙霎时横贯恢复(3)检查多音字情况【运用希沃动画功能,色差功能检查生字词。

】(4)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吗?相机出示思维导图: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5)游戏:找出描写声音的词语。

【运用希沃课堂活动中的超级游戏,进行辨认。

】三、朗读感悟、发展语言1.课文中哪些自然段描写了潮来时的壮观景象呢?2.自由练读三、四自然段,找出描写潮水的句子,边读边思考,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把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教学反思5篇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教学反思5篇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教学反思5篇1.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教学反思篇一《观潮》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通过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引导学生从中学习怎样积累材料。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

播放大潮的实况录象,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并且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了文中的重点词句,尤其是描写大潮声音和颜色的那几个句子:“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

好象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飞奔而来。

”等等,学生理解透彻,记忆深刻,激发了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在学习过程中,还重视了对描写顺序的引导学习,从课文词句中感受学习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与写作方法。

受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教学反思篇二《观潮》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记叙文。

作者通过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景象,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赞美了这一“天下奇观”,表达了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将教学重点放在朗读训练上,因为我们班上读得好的学生很少,多数学生朗读不够到位,唱读现象严重,这是我今后教学中要加强的。

我觉得在语文课上,就应该读节奏,读出情感,以读为主,以读为本。

一、激发兴趣。

兴趣是的老师,课堂上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提前搜集课文相关的音频,图片资料,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眼前,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充分感悟。

在学生充分理解了课文的内容,体会到了钱江潮的雄伟气势后,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增加对钱塘江大潮的感性认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同时在熟读的基础上,让学生闭上眼睛,脑中浮现画面。

然后让学生复述情景,尽量用上课文中的生动词语。

从中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

三、随文识字。

在理解生字、词语的时候,注意引导学生随文识字,结合一定的语境,理解词语,感受表达的意思。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教学反思5篇_1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教学反思5篇_1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教学反思5篇《观潮》是一篇文质兼优的写景文章。

以下是我为大家细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1.部编版四班级上册语文观潮教学反思随着统编教材的全面实施,四班级上册第一课《观潮》已经授完,上午对比新教材,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教后反思。

《观潮》属于一篇文质兼美的经典佳作,以前S版的四班级教材也有这一课,由此可见这一课在学校语文教材中的地位。

教授之前,我确定教学重点为在反复诵读中感受大自然的奇妙,运用联想和想象,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宏伟壮丽,并在电脑上下载了相关的PPT,盼望通过生动直观的视频感受大潮的声音和外形。

我的教学设计也是围绕“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绽开的:养成上课仔细倾听的习惯,能正确听写出课后词语;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能娴熟娴熟复述课文;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体会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宏伟,课文学完后赏读《浪淘沙》进一步感受文本;总结课文之后教给同学观看挨次和写作方法,鼓舞同学在作文中真实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并会用上恰当的修辞手法。

用了三个课时最终教授完《观潮》这一课,可是总觉得遗漏了什么,重新研读新教材,反问自己双线训练做到位没。

这个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感受自然之美,人文要素是推举一个好地方并写清晰推举的理由。

反思今日自己的教学,发觉人文主题落实的不够到位,只有在教学环节中始终渗透同学对大自然的赞美喜爱之情才能激发同学推举一个好地方的欲望,看来统编教材的双线训练真是相辅相成,缺一不行。

因此在下午的课堂上,我又花了非常钟的时间再次捋顺课文的思路揭示文章主题引起同学共鸣,引导同学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多留意观看身边的漂亮景物,以此为本单元的写作之旅埋下伏笔。

新教材双线并进的单元结构,呈现了确定的语文课程,实现了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转身。

很明显,这节课,我以语文要素为主,走进了“跟着课文的思想内容跑”的误区,掉进了“教学问”的陷阱。

而这正是以前教学惯性使然。

用好教材的关键在于从核心素养动身,精确定位语文教学目标。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观潮》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观潮》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观潮》教案一、教学内容《观潮》选自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一课,详细内容涉及课文阅读、生字词学习、课文结构分析及主题思想领悟。

具体章节为第一章节,通过描述作者观看钱塘江大潮的过程,展现了自然界的壮观景象。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掌握课文中生字词的正确读音和书写,理解课文大意,了解钱塘江大潮的自然现象。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通过阅读描绘景象,发挥想象,感受作者情感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他们积极向上,勇于探索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课文中的生僻字词和长句子理解,对景象描绘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分析课文结构,领悟作者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钱塘江大潮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大自然的壮观景象,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标记生字词,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3. 课堂讲解:教师详细讲解生字词,对长句子进行解析,指导学生正确朗读。

4. 情境体验: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再现课文中的观潮场景,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结构,讲解作者描绘景象的方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

6. 随堂练习:学生仿写一段描绘景象的句子,教师进行点评指导。

7. 主题领悟:讨论课文表达的自然与人文情怀,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

六、板书设计1. 课文《观潮》2. 生字词:潮、涌、澎湃、浩渺等。

3. 课文结构:观潮前、观潮时、观潮后。

4. 主题:热爱大自然,勇于探索。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课文中学到的描绘景象的方法,写一段关于你所见过的自然景象的作文。

2. 答案:例文:题目《秋日黄昏》秋日的黄昏,夕阳如金,洒满大地。

树叶在夕阳的映照下,闪烁着金黄色的光芒。

远处,青山如黛,与天边的云霞相映成趣。

此刻的我,仿佛置身于一幅美丽的画卷之中,心旷神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观潮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战国策·赵策》圣哲学校蔡雨欣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说说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想想自己读课文时,头脑中浮现出怎样的画面,选择印象最深的展开交流。

4.阅读教材习题中的刘禹锡《浪淘沙(其七)》一诗,读懂诗意并从课文中找出与诗句内容相关的句子。

过程与方法1.安排学生预习课文,掌握字词,把课文读通顺,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2.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视频呈现钱塘江大潮,引导学生了解和感受这一自然景观;结合教材“资料袋”的相关知识讲解,明白钱塘潮大潮形成的原因。

3.指导学生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时间顺序理清课文的结构层次,以“天下奇观”为出发点,边读边想象文中描绘的景象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奇伟、壮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文,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奇特、雄伟和壮观,体会作者对这一自然奇观的由衷赞美之情。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课文是以“天下奇观”为出发点,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时间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文中描绘的景象画面,从中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奇伟、壮观和作者的赞美之情。

2.读懂刘禹锡的《浪淘沙(其七)》,理解诗意,并从课文中找出与诗句内容相关的句子。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课件出示展现钱塘潮大潮的视频资料)钱塘八月潮水壮,八方宾客翘首望。

古往今来,奇伟、壮观的钱塘江大潮令无数游客和文人倾倒。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这是宋代文豪苏东坡赞赏钱塘潮的名句。

它告诉我们,每年农历的八月十八,正是一年一度观赏钱塘江大潮的最佳时日。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的描绘,去一览这“天下奇观”吧!(板书课题)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1.教师范读生字。

重点指导生字中的翘舌音“潮、逐、震、霎”、前鼻音“盐、顿、盼”和后鼻音“昂、鼎、崩”。

2.学生在文中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学生字新词。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

学习“潮、鼎、沸、堤、阔”等字时,可以结合图片或实物;学习“昂、震、逐、渐、盼、犹、余”等字时,可以用动作表演的方法;学习“潮、据、堤、盼、余”等字时,可以用形近字对比的方法;学习“滚”字时,还可以用猜字谜的方法。

字谜示例:一个阿公,藏在衣中,遇见流水,翻转运动。

(谜底:滚)形近字对比识字示例:潮(海潮)—朝(朝代)—嘲(嘲笑)余(剩余)—涂(涂抹)—途(旅途)堤(大堤)—是(是非)—提(提升)盼(期盼)—粉(粉丝)—纷(纷飞)(2)对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潮”左中右三部分均要写得窄而瘦;左边和中间部分写在靠竖中线稍右一点的位置,中部起笔略高于三点水;右部起笔最低,与中间首横齐平。

“据”左窄右宽,右部竖撇起笔低于提手旁,向左下长伸,写在竖中线上;“古”横起笔于田字格中心,向右伸出,超过“尸”。

“震”的雨字头要写得扁而宽,下部“辰”的横画均短小而向右上略倾,竖撇和捺画向左右伸展。

易错提示:“阔”是字框,不要写成同字框;里面是“活”,不要少写一撇成了“沽”。

“顿”左部末笔是竖提,不要写成竖折;右部“页”的末笔长点,不要写成撇。

(3)归类识字。

归类示例:氵—潮(浪潮)—滚(翻滚)—渐(逐渐)—沸(沸腾)—浩(浩荡)—浴(沐浴)—污(污水)(4)多音字。

薄⎩⎨⎧ b ó:薄雾 如履薄冰 b áo :薄饼 薄被 b ò:薄荷闷⎩⎨⎧ m èn :闷雷 闷闷不乐m ēn :闷热 闷声闷气号⎩⎨⎧ h áo :号叫 号啕大哭 h ào :号码 发号施令(5)重点词语释义。

奇观: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或出奇少见的事情。

笼罩:像笼子似的罩在上面。

沸腾:形容喧嚣嘈杂横贯:(山脉、河流、道路等)横着通过去。

恢复:变成原来的样子。

若隐若现(成语):形容隐隐约约。

人山人海(成语):形容聚集的人极多。

人声鼎沸(成语):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形容人声嘈杂喧闹。

齐头并进(成语):不分先后地一齐前进或同时进行。

浩浩荡荡(成语):原形容水势广阔浩大。

后多形容声势雄壮,规模宏大。

山崩地裂(成语):山岳倒塌,地面裂缝。

形容巨大的声响。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1.全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明确:全文可以分成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总写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第二部分(2):写潮来前,钱塘江上的景象及观潮人的心情。

第三部分(3、4):由远及近地描写了潮来时的壮观景象。

第四部分(5):简要描写了潮头过后的景象。

2.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钱塘江大潮的?明确:以“天下奇观”为出发点,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时间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

3.教师简要介绍钱塘江大潮之所以壮观无比的地理原因。

明确:钱塘江的秋潮比其他地方的秋潮更壮观,这是和当地的特殊地形有关。

钱塘江入海的地方叫杭州湾。

杭州湾外宽内窄,呈喇叭形,东面的湾口宽达100千米,而西面的海宁市盐官镇附近,却只有3千米。

涨潮时,潮水从湾口涌入,向西奔来,受逐渐狭窄的江面的约束,潮越来越高,形成了汹涌澎湃的壮观景象。

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通过了解钱塘江大潮形成的地理原因和观看视频,同学们能否用几个词语来形容一下钱塘江大潮的特点?(指名让学生回答)有同学用“奇特、雄伟、壮观”这三个词语来形容,大家觉得准不准确?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再读课文,看看自己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感受。

五、练习设计,巩固提升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听写词语:潮水根据堤岸宽阔盼望滚动顿时逐渐一堵墙犹豫天崩地裂地震霎时剩余2.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了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钱塘江大潮的?钱塘江大潮有怎样的特征?(指名让学生回答)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的。

二、课文研读,突破重难1.阅读第1自然段,回答问题:本段这句话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明确:本段只有一句话,而这句话却是全文的中心句。

“自古以来”说明“天下奇观”这一称号由来已久,突出了钱塘江大潮的“古”和“奇”。

2.阅读第2自然段,回答问题。

(1)“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句中“横卧”一词有何表达效果?明确:“横卧”一词形象地写出了钱塘江的宽阔及潮来前江面平静的特点。

(2)怎样理解“江面很平静……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这句话?明确:“江面很平静”反衬出下文“潮来时”的猛烈、壮观。

“越往东越宽”简略地介绍了钱塘江口的地形特征,说明这特殊的地形对钱塘江大潮的形成起了决定性作用。

(3)“江潮还没有来……等着,盼着”两句运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明确:这两句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

“人山人海”说明观潮人数众多,“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说明观潮人热情高涨。

从侧面烘托了钱塘江大潮之奇。

3.阅读第3、4自然段,回答问题。

(1)第3自然段描写了什么内容?明确:写大潮从远处奔来时的声响、形态及观潮人的兴奋之情。

(2)第3自然段的第一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什么?明确: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用“闷雷滚动”形容大潮从远处而来时的声音,暗示钱塘江大潮的气势宏大无比。

(3)怎样理解第3自然段中“顿时人声鼎沸……看不出有什么变化”两句?明确:“人声鼎沸”“踮着脚”“往东望去”等词语写出了观潮人心情的迫切及迎接大潮时的兴奋之举,从而衬托出钱塘江大潮的壮观及其巨大的吸引力。

(4)第4自然段第一句中的“横贯”一词有何特点?与前文哪个词形成了对照?明确:“横贯”一词写出了潮来时的动态变化,与第2自然段中的“横卧”形成动与静的对照,表现出钱塘江大潮的气势。

(5)说说第4自然段中运用的各种修辞手法,并简析其表达效果。

明确:①“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水浪比作“水墙”,从视觉上形象地表现出江潮浪头之高,范围之宽。

②“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浪潮向前涌动比作“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说明后浪推前浪,水势很猛,速度极快,从视觉的角度突出其势不可当之感。

③“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用“山崩地裂”“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极言钱塘江大潮的声音震耳欲聋,从听觉的角度凸显其气势非凡。

(6)说说在这两段中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描写观潮过程的。

明确:作者是按照由远及近的方位顺序来描写观潮过程的。

①声音由远而近: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响声越来越大——如同山崩地裂;②大潮的形态变化:一条白线——逐渐拉长,变粗——两丈多高的水墙——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③其他表示方位的词语:远处——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再近些——越来越近。

4.阅读第5自然段,回答问题。

(1)本段第一句描写表现了什么?明确:潮头过后,余波还能“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作者通过描写潮头过后余波汹涌的景象,再次突出了钱塘江大潮的气势宏大。

(2)“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表现了什么?明确:写出江潮的水量之大,其作用仍旧在于突出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5.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江潮的变化,说说钱塘江大潮之“奇”表现在哪些方面。

明确:①大潮的声音“奇”:从“隆隆的响声”“闷雷滚动”“山崩地裂”“颤动”“风号浪吼”等词语中可以感受到江潮的声威。

②大潮的形态变化“奇”:通过“宽阔”“横卧”“横贯江面”“白浪翻滚”“浩浩荡荡”“奔腾西去”“漫天卷地”等词语可以体会到江潮的形态和气势。

6.读课后刘禹锡《浪淘沙(其七)》一诗,从课文中找出与诗句内容相关的句子。

明确:①“八月涛声吼地来”——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②“头高数丈触山回”——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③“须臾却入海门去”——霎时,潮头奔腾西去。

④“卷起沙堆似雪堆”——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三、课堂小结,效果强化本文通过描写作者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由衷地赞美了钱塘江大潮的奇特、雄伟和壮观。

生动优美的语言,极具画面感,也极富感染力。

作者把钱塘江大潮描绘得有声有色,气势非凡,使我们眼前仿佛也浮现出大潮奔涌的景象。

赞叹、陶醉之余,我们也不禁为祖国拥有如此壮美的自然景观而感到自豪。

四、练习设计,巩固提升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