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控制基础G
数控编程G代码
目录
• G代码基础 • G代码指令详解 • G代码编程实例 • G代码优化与注意事项 • G代码的发展趋势与未来展望
01
G代码基础
G代码的定义与特点
01
G代码(也称为G-code)是一种数控编程语言,用于控制 数控机床(CNC机床)的运动和加工过程。
02
G代码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通用性,可以在不同的数控机床上 使用,并且可以通过修改参数和程序来控制机床的各种运动和
G代码的编程原理要求程序员对机械加工、刀具、材料等有一定的了解,以确保加工过 程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G代码的编程步骤
确定加工工艺
根据工件图纸和加工要求,确定加工 工艺和参数,如刀具、切削参数、加 工顺序等。
监控与调整
在加工过程中,需要实时监控机床的 运动状态和加工结果,根据需要进行 调整和优化。
01
详细描述
使用G代码编程,可以方便地控制数控机床 的刀具路径,实现简单零件的加工。例如, 使用G00指令快速定位到起始点,使用G01 指令进行直线插补,使用G02和G03指令进 行圆弧插补等。
复杂零件的G代码编程
总结词
适用于复杂形状的零件,如曲面、异形件等。
详细描述
对于复杂零件,需要使用更高级的G代码编程技巧。例如,使用G28指令自动返回参考 点,使用G21和G20指令设置单位为毫米或英寸,使用G28指令自动返回参考点等。此
G04-定时延时
总结词
该指令使刀具在设定的时间内暂停移动 ,实现延时效果。
VS
详细描述
G04指令用于定时延时,使刀具在设定的 时间范围内暂停移动,常用于等待冷却液 冷却、工件加工完成等操作,以提高加工 质量和效率。
03
过程控制系统考试知识点总结
过程控制系统知识点总结 考试题型一、 判断题(共10分) 二、 单选(20分) 三、 填空(10分)四、 简答题(5小题,共20 分)五、 分析计算题(4小题,共40分,每题10分) 一、概论1、 过程控制概念:五大参数。
过程控制的定义:工业中的过程控制是指以 温度、压力、流量、液位和成分 等工艺参数作为被控变 量的自动控制。
2、 简单控制系统框图。
控制仪表的定义:接收检测仪表的测量信号,控制生产过程正常进行的仪表。
主要包括:控制器、 变送器、运算器、执行器等,以及新型控制仪表及装置。
控制仪表的作用:对检测仪表的信号进行运算、处理,发出控制信号,对生产过程进行控制。
3、能将控制流程图(工程图、工程设计图册)转化成控制系统框图第一个字母:参数类型T ----- 温度(Temperature )P 压力(Pressure ) L 物位(Level ) F ――流量(Flow )W ——重量(Weight ) 第二个字母:功能符号 T变送器(transmitter )C 控制器(Controller ) I 指示器(Indicator ) R 记录仪(Recorder ) A ――报警器(Alarm )4、 D DZ -川型仪表的电压信号制,电流信号制。
QDZ-IH 型仪表的信号制。
它们之间联用要采用电气转换 器。
5、 电信号的传输方式,各自特点。
电压传输特点:1) .某台仪表故障时基本不影响其它仪表; 2) .有公共接地点;3) .传输过程有电压损耗,故电压信号不适宜远传。
电流信号的特点:1) .某台仪表出故障时,影响其他仪表;2) .无公共地点。
若要实现仪表各自的接地点,则应在仪表输入、输出端采取直流隔离措施。
6、 变送器有四线制和二线制之分。
区别。
加热炉燃料1、四线制:电源与信号分别传送,对电流信号的零点及元件的功耗无严格要求。
电缆及安装费用,有利于防爆。
活零点,两条线既是信号线又是电源线。
《过程控制》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思考题与习题1.1 下列系统中哪些属于开环控制,哪些属于闭环控制?①家用电冰箱②家用空调器③家用洗衣机④抽水马桶⑤普通车床⑥电饭煲⑦多速电风扇⑧高楼水箱⑨调光台灯开环控制:③家用洗衣机⑤普通车床⑦多速电风扇⑨调光台灯闭环控制:①家用电冰箱②家用空调器④抽水马桶⑥电饭煲⑧高楼水箱1.2 图1-14所示为一压力自动控制系统,试分析该系统中的被控对象、被控变量、操纵变量和扰动变量是什么?画出该系统的框图。
图1-14 压力自动控制系统图1-15 加热炉温度自动控制系统被控对象:容器P被控变量:罐内压力操纵变量:物料输入流量扰动变量:出口流量系统框图如下:1.3 图1-15所示是一加热炉温度自动控制系统,试分析该系统中的被控对象、被控变量、操纵变量和扰动变量是什么?画出该系统的框图。
被控对象:加热炉被控变量:炉内温度操纵变量:燃料流量扰动变量:进料量系统框图如下:1.4 按设定值的不同情况,过程控制系统分为哪几类?过程控制系统分为三类:定值控制系统、随动控制系统和程序控制系统。
1.5 什么是过程控制系统的过渡过程?有哪几种基本形式?过程控制系统从一个平衡状态过渡到另一个平衡状态的过程称为过程控制系统的过渡过程。
控制系统过渡过程有五种基本形式:发散振荡、单调发散、等幅振荡、衰减振荡和单调衰减。
1.6 某换热器的温度控制系统在单位阶跃干扰作用下的过渡过程曲线如图1-16所示。
试分别求出最大偏差、余差、衰减比、振荡周期和调整时间(设定值为200℃)。
图1-16 题1.6图最大偏差:30℃余差:5℃衰减比:5:1振荡周期:15min调整时间:22min第二章思考题与习题2.1 求取图2-55所示电路的传递函数,图中物理量角标i代表输入,o代表输出。
a)b)图2-55 习题2.1图a)(由分压公式求取)上式中,,。
b)上式中,,2.2 惯性环节在什么条件下可近似为比例环节?又在什么条件下可近似为积分环节?惯性环节在T很小的时候可近似为比例环节;T很大的时候条可近似为积分环节。
过程控制复习资料
过程控制复习资料* 过程控制系统课后习题解答(不完全版注:红⾊为未作答题⽬)1.1过程控制系统中有哪些类型的被控量?答:被控量在⼯业⽣产过程中体现的物流性质和操作条件的信息。
如:温度、压⼒、流量、物位、液位、物性、成分。
1.2过程控制系统有哪些基本单元组成?与运动控制系统有⽆区别?答:被控过程或对象、⽤于⽣产过程参数检测的检测仪表和变送仪表、控制器、执⾏机构、报警保护盒连锁等其他部件构成。
过程控制系统中的被控对象是多样的,⽽运动控制系统是某个对象的具体控制。
1.3简述计算机过程控制系统的特点与发展。
答:特点:被控过程的多样性,控制⽅案的多样性,慢过程,参数控制以及定值控制是过程控制系统的主要特点。
发展:⼆⼗世纪六⼗年代中期,直接数字控制系统(DDC ),计算机监控系统(SCC );⼆⼗世纪七⼗年代中期,标准信号为4?20mA 的DDZ 川型仪表、DCS 、PLC ;⼋⼗年代以来,DCS 成为流⾏的过程控制系统。
1.4衰减⽐n 和衰减率①可以表征过程控制系统的什么性能?答:⼆者是衡量震荡过程控制系统的过程衰减程度的指标。
1.5最⼤动态偏差与超调量有何异同之处?答:最⼤动态偏差是指在阶跃响应中,被控参数偏离其最终稳态值的最⼤偏差量,⼀般表现在过渡过程开始的第⼀个波峰,最⼤动态偏差站被控量稳态值的百分⽐称为超调量,⼆者均可作为过程控制系统动态准确性的衡量指标。
2.2通常描述对象动态特性的⽅法有哪些?答:测定动态特性的时域⽅法;测定动态特性的频域⽅法;测定动态特性的统计相关⽅法。
2.4单容对象的放⼤系数 K 和时间常数T 各与哪些因素有关,试从物理概念上加以说明,并解释 K , T 的⼤⼩对动态特性的影响?答: T 反应对象响应速度的快慢,T 越⼤,对象响应速度越慢,动态特性越差。
K 是系统的稳态指标,K 越⼤,系统的灵敏度越⾼,动态特性越好。
2.5对象的纯滞后时间产⽣的原因是什么?答: 被控参数位置有⼀段距离,产⽣纯滞后时间。
过程控制
1.过程控制系统的组成:被控对象,用于生产过程参数检测的检测与变送仪表,控制器,执行机构,报警、保护和连锁等其他部件。
2.控制参数:K(放大系数)、T(时间常数)、τ(纯延迟时间)3.一阶惯性环节的传递函数:G(s)=k/(Ts+1)4.流量特性:指流体流过阀门的相对流量Qr和相对开度Lr之间的函数关系,即Qr=f(Lr)。
理想流量特性:指阀前后压差保持不变的特性。
主要有直线、对数、抛物线、快开四中。
工作流量特性:指在实际生产中,调节阀前后压差总是变化的时候的流量特性。
工作流量特性与管道系统阻力有关。
(串联管道和并联管道的工作流量特性)流量系数的定义:温度为5到10摄氏度的水,在10*5 Pa的压降下,每小时流过调节阀水量的立方米数,以符号Kv表示。
流量系数对于选定控制阀的口径和结构有着重要作用。
5.建模的方法:机理法建模和测试法建模。
机理法:根据生产过程中实际发生的变化机理,写出各种有关的平衡方程。
测试法:根据工业过程的输入和输出的实际数据进行某种数学处理后得到的模型。
6.PID中的P、I、D的作用:比例调节成比例的反映控制偏差,偏差一旦产生,比例调节就立即发挥作用,以减小偏差;积分调节主要用于消除余差;微分作用反映偏差的变化趋势,并能在偏差信号变得太大前,在系统中引入一个有效的早期修正,从而加快系统的动作速度,减少调节时间。
7.分程控制:在反馈系统中,一台控制器的输出可能同时的去控制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控制阀工作,这些控制阀在控制器的某个信号段内从全关到全开(或从全开到全关),因此需要将控制器输出信号分成若干个信号段,每一个信号段控制一个控制阀。
9.积分控制中积分饱和产生的原因:a.控制器具有积分作用b.控制器处于开环作用c.偏差信号长期存在抗积分饱和的措施:限幅法,外反馈法,积分切除法(限定PI调节器的输出,积分分离法,遇限削弱积分法)10.PID参数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a.比例度越大相当于加大调节系统的开环增益,导致系统激动振荡不稳定,反之比例越小越稳定b.控制系统的开环增益与积分时间成反比,积分时间越长系统越稳定c.微分调节作用总是力图抑制被调量的振荡,偏差变化越剧烈,由D调节器给出的作用就越大,从而及时的抑制偏差的增长,提高系统的稳定性.11.串级控制系统的作用及特点:a.串级控制系统对进入副回路的扰动有很强的克服作用;B.由于副回路的存在,减小了对象的时间常数,提高了系统的响应速度;c.提高系统的工作频率,改善了系统控制质量;D.串级系统有一定的自适应能力主副控制器的选择:A.主控制器必须具有积分作用,一般都采用PI控制器。
过程控制知识点
第一章过程控制定义:用数字或模拟控制方式对生产过程的某一或某些物理参数进行的自动控制称为过程控制。
过程控制特点:连续生产自动控制过程控制系统由过程检测控制仪表组成被近期过程是多种多样的、非电量的过程控制的控制过程多属慢过程而且多半参量控制定值控制是过程控制的一种常用形式。
过程控制组成:由测量元件、变送器、调节器、调节阀和被控过程等环节。
分类:结构特点:反馈控制系统、前馈控制系统、前馈-反馈控制系统。
定值信号特点:定值控制系统、程序控制系统、随动控制系统。
第二章2-22利用热电偶温度计测温时为什么要使用补偿导线及其对冷端温度进行补偿?利用热电阻温度计测温时,为什么要采用三线制接法?测量低温时通常为什么采用热电阻温度计,而不采用热电偶温度计?答:(1)由热电偶测温原理可知,只有当它的冷端温度不变时,热电动势是被测温度的单值函数,所以在测温过程中必须保持冷端温度恒定,为了使它的冷端温度恒定,采取补偿导线法为了消除冷端温度变化对测温精度的影响,采用冷端温度补偿(2)在使用热电阻测温时,为了提高精度,采用三线制接法(3)原因有两点:在中低温区热电偶输出的热电势很小对测量仪表放大器和抗干扰要求很高由于冷端温度化不易得到完全补偿在较低温度区内引起的相对误差就很突出2-27 DDF-3型温度变送器具有哪些主要功能?什么是变送器的零点、零点迁移和量程调节?为什么要进行零点迁移和量程调节?3型温度变送器是怎样进行零点迁移和量程调节的?答:1.DDz-3具有热电偶冷端温度补偿,零点调整、零点迁移。
量程调节以及线性化等重要功能。
2零点:输入为零点时输出为4mm的点,零点迁移:即把测量起始点由零迁移到某一正值或负值。
量程调节:相当于改变变送器的输入输出特性的斜率3零点迁移的目的是使其输出信号的下限Ymin与测量范围的下限值Xmin相对应。
零点迁移之后,其量程不变,即斜率不变,却可提高灵敏度。
量程调节的目的是变送器的输出信号的上限值Ymax与测量范围的上限值相对应4调零点调量程方法:RP1为调零电位器。
过程控制知识点
(一) 概述1.过程控制概念:采用数字或模拟控制方式对生产过程的某一或某些物理参数进行的自动控制。
2.学科定位:过程控制是控制理论、工艺知识、计算机技术和仪器仪表知识相结合而构成的一门应用学科。
3.过程控制的目标:安全性,稳定性,经济性。
4.过程控制主要是指连续过程工业的过程控制。
5. 过程控制系统基本框图:6. 过程控制系统的特点 :1) 被控过程的多样性2) 控制方案的多样性,包括系统硬件组成和控制算法以及软件设计的多样性。
3) 被控过程属慢过程且多属参数控制4) 定值控制是过程控制的主要形式5) 过程控制有多种分类方法。
过程控制系统阶跃应曲线:7. 衰减比η:衡量振荡过程衰减程度的指标,等于两个相邻同向波峰值之比。
即:8. 衰减率ϕ:指每经过一个周期以后,波动幅度衰减的百分数,即:衰减比常用 表示。
9. 最大动态偏差y1:被控参数偏离其最终稳态值的最大值。
衡量过程控制系统动态准确性的指标10. 超调量:最大动态偏差占稳态值的百分比。
11. 余差:衡量控制系统稳态准确性的性能指标。
12. 调节时间 :从过渡过程开始到结束的时间。
当被控量进入其稳态值的 范围内,过渡过程结束。
调节时间是过程控制系统快速性的指标。
13. 振荡频率 :振荡周期P 的倒数,即: 当 相同, 越大则 越短;当 相同时,则 越高, 越短。
因此,振荡频率也可衡量过程控制系统快速性。
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动态特性):过程在各输入量(包括控制量与扰动量)作用下,其相应输出量(被控量)变化函数关系的数学表达式。
14. 被控对象的动态特性的特点:1单调不振荡。
2具有延迟性和大的时间常数。
3具有纯时间滞后。
4具有自平衡和非平衡特性。
5非线性。
(二) 过程控制系统建模方法机理法建模:根据生产过程中实际发生的变化机理,写出各种有关方程式,从而得到所需的数学模型。
测试法建模:根据工业过程的输入、输出的实测数据进行某种数学处理后得到的模型。
统计过程控制标准
统计过程控制标准2007-08-30发布 2007-08-30实施统计过程控制标准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各冰箱工厂规范运用统计质量控制方法,分析、监控和改进关键工序能力,以达到对关键质量特性预警目的,控制过程质量水平。
本标准适用于工厂工作制造过程关键工序和关键特性的质量控制要求。
2引用标准GB/T4091-2001《常规控制图》3定义3.1 统计过程控制(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简称 SPC ,是指利用统计技术对过程中的各个阶段进行监控,从而达到保证产品质量的目的。
3.2过程能力:也称为工序能力,是指过程加工质量方面的能力,它是衡量过程加工内在一致性的,是稳态下的最小波动。
3.3过程(工序)能力指数:简称CPK ,是指运用统计方法计算得出,数值表示其工序稳定生产合格产品的能力,具体CPK计算方法见4.4.2。
3.4控制图(Control Chart):对过程质量特性记录评估,以监察过程是否处于受控状态的一种统计方法图,图上标有根据那个特性收集到的一些统计数据,如一条中心线,一条或两条控制限(分别用上控制限UCL和下控制限LCL表示)。
它有两个基本的用途:一是用来判定一个过程是否一直受统计控制;二是用来帮助过程保持受控状态。
3.5计量型数据:指某种量具、仪器测定的数据,这类数据可取某一区间内地的任一实数。
如轴的直径,电阻的阻值,材料的强度等,这类特性数据常服从正态分布,通常用两张图(推荐使用 Xbar-R 控制图)。
3.6 计数型数据:指通过数数的方法获得的。
常取 0 , 1 , 2 等非负整数。
如一批产品中的不合格品数,铸件上的气孔数等,这类特性数据只需要用一张控制图(推荐使用 P 控制图)。
3.7子组:用来分析过程能力的一个或多个事件或测量。
通常选用合理分组使得每个子组内的变差尽量小(代表普通原因的变差),同时使得各子组间过程能力的变化(即特殊原因变差)不一样。
合理子组一般由连续的零件组成,尽管有时采用随机抽样。
过程控制
第一章1、过程控制(Process control )是指连续生产过程的自动控制。
石油、化工、水利、电力、冶金、轻工、纺织、制药、建材、核能、环境工程等许多领域的自动控制系统,都属于过程控制系统。
连续生产过程的特征是: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流体,在连续(或间歇)的流动过程中进行着物理化学反应、物质能量的转换或传递。
2、过程控制系统的定义:为实现对某个工艺参数的自动控制,由相互联系、制约的一些仪表、装置及工艺对象、设备构成的 一个整体。
3、1.3.1过程控制系统的分类过程控制系统有多种分类方法。
常用的分类方法有两种:﹡按设定值的形式 ﹡按系统的结构1. 按设定值的形式分类1)定值控制系统—— 设定值恒定不变。
2)随动控制系统——设定值随时可能变化。
3)程序控制系统——设定值按预定的时间程序变化。
2. 按系统的结构特点分类1)反馈控制系统(闭环控制系统)将被控变量输入到控制器,形成闭环,具有被控变量负反馈的控制系统。
2)前馈控制系统(开环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没有被控变量负反馈,不将被控变量引入到控制器输入端。
3)复合控制系统前馈与反馈相结合,优势互补。
4、1.3.2过程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当被控对象受到干扰、被控变量发生变化时,控制系统抵制干扰、纠正被控变量的过程,反映了控制系统的优劣。
为此,要有评价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
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是根据工艺对控制的要求来制定的,概括为稳定性、准确性和快速性。
控制性能指标有单项指标和综合指标两类单项性能指标以控制系统被控参数过渡过程的单项特征量作为性能指标,而偏差积分性能指标则是一种综合性指标。
1. 系统阶跃响应的单项性能指标单项性能指标包含了对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准确性和快速性三方面的评价。
1)衰减比n 和衰减率ψ衰减比 n 和衰减率ψ 是表示系统稳定程度的指标。
n 大于1,则系统是稳定的。
随着n 的增大,过渡过程逐渐由衰减振荡趋向于单调过程。
试验证明:衰减比在 4: 1到10:1之间时,过渡过程的衰减程度合适,过渡过程较短。
过程控制基础第7章控制系统的误差分析与计算
(7-8) )
如果为非单位反馈系统,如图7-3所示。其偏差的 所示。 如果为非单位反馈系统,如图 所示 传递函数为 E (s) Y (s ) X (s ) G (s) +⊗ − E (s) 1 B (s ) = X ( s) 1 + G ( s) H ( s) H (s ) (7-9) ) 图7-3 非反馈控制系统
Kv = limsG(s)
s→ 0
K(τ1s +1)(τ2s +1)......(τms +1) = lims =K s→ 0 s(Ts +1)(T s +1)......(T s +1) 1 2 n
稳态误差: 稳态误差:
R εss = K
(3)Ⅱ型系统(N=2) (3)Ⅱ型系统( =2) 静态速度误差系数为: 静态速度误差系数为:
稳态误差 对式( )进行拉氏反变换, 对式(7-5)进行拉氏反变换,可求得系统的误差 ε(t) 。对于稳定的系统,在瞬态过程结束后,瞬 对于稳定的系统,在瞬态过程结束后, 态分量基本消失, 态分量基本消失,而ε(t)的稳态分量就是系统的 的稳态分量就是系统的 稳态误差。应用拉氏变换的终值定理, 稳态误差。应用拉氏变换的终值定理,很容易求 出稳态误差: 出稳态误差:
ε(s) = Y (s) −Y(s)
d
(7-2) )
由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知,当偏差 等于零时, 由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知,当偏差E(s)等于零时, 等于零时 系统将不进行调节。 系统将不进行调节。此时被控量的实际值与期望值 相等。于是由公式( )得被控量的期望值Y 为 相等。于是由公式(7-1)得被控量的期望值 d(s)为
静态位置误差系数为: 静态位置误差系数为:
Kp = limG(s)
控制过程的基本要素
控制过程的基本要素
控制过程是指通过监控、评估和调整来确保系统或过程达到预期目标的一系列活动。
以下是控制过程的基本要素:
1. 明确目标和标准:确定需要控制的过程或系统的目标和标准。
这些目标可以是质量、时间、成本、效率等方面的要求。
2. 测量和监测:使用适当的指标和工具来测量和监测过程的性能。
这可以包括收集数据、观察关键参数、检测异常情况等。
3. 分析和评估: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以确定过程是否偏离目标或存在问题。
可以使用统计分析、趋势分析、比较基准等方法。
4. 决策和调整:根据分析结果,做出相应的决策和调整。
这可能涉及改变操作方式、调整资源分配、改进流程等。
5. 反馈和沟通:将控制过程的结果和决策反馈给相关人员,并确保他们理解和参与到调整过程中。
沟通是至关重要的,以确保信息流通和协作。
6. 持续改进:控制过程是一个持续的循环过程,通过不断监测、调整和改进,以实现持续的改进和优化。
7. 文档和记录:记录控制过程中的数据、决策和行动,以便追踪和审查。
文档可以帮助识别问题的根本原因,提供参考,以及促进学习和改进。
这些基本要素相互关联,构成了一个有效的控制过程。
通过明确目标、监测性能、分析结果、做出决策、实施调整,并持续改进,可以确保过程的稳定性、可靠性和优化。
基本过程控制系统
t1/t2 0.684 0.699 0.712 0.724 0.734 0.748 0.751
基本过程控制系统
3.由阶跃响应确定非自衡过程近似传递函数
非自衡过程传递函数为:
e -τs 一阶积分环节的纯迟延过程 G(s) = Ts
一阶积分环节的多容过程
1 G(s) = Tas(Ts + 1)n
*当对象的阶数n<6时,一般多容过程传递函数描述
Y
Y∞
t
Y*´ Y*
1
t
若t1/t2>0.46 ,则为高阶对象 见表1-1(p.28)
τ
t1
t2
基本过程控制系统
G(s)=
1
Ts +1
n
t1 + t 2 nT 2.16
高阶对象中n与比值t1/t2的关系 n t1/t2 n 1 0.317 8 2 0.46 9 3 0.534 10 4 0.584 11 5 0.618 12 6 0.640 13 14 7 0.666
响应速度ε =
Κ Τ
(2)典型非自衡对象传递函数表达式
G(s) = 1 -τs e Ts
τ
T
响应速度ε =
1 T
基本过程控制系统
§1-3
过程数学模型及其建立方法
一、过程数学模型的表达形式与对模型的要求
二、建立数学模型的两个基本方法
机理建模法 测试建模法
三、阶跃响应确定传递函数
1 阶跃响应获取应注意的问题 2 确定自衡对象传递函数 3 确定非自衡对象传递函数
r + y
e(t) = y(t) - r(t)
正 -1 |PID| 1 u
反
设置正反作用开关的目的:使控制系统构成闭环负反馈系统
西安石油大学函授《过程控制设备基础》作业1-4全答案
2024年秋+过程控制设备基础+作业一1 / 30 单选题(5分)正确答案 BA自上而下B自下而上C循环流动D单相流动2 / 30 单选题(5分)正确答案 AA2B3C4D53 / 30 单选题(5分)正确答案 B( )类。
A1B2C3D44 / 30 单选题(5分)正确答案 B计量( )。
A转子流量计B椭圆齿轮流量计C靶式流量计D涡轮流量计5 / 30 单选题(5分)正确答案 BA大B小C相等D与外部条件有关6 / 30 单选题(5分)正确答案 AA交流供电方式B动态供电方式C间接供电方式D直接供电方式7 / 30 单选题(5分)正确答案 C,静压式液位测量读数需要正迁移修正。
下列哪个为正确的修正公式?( )AA. Δp = Hρg + hBΔp = Hρg-hCΔp =(H+h)ρgDΔp =(H-h)ρg8 / 30 单选题(5分)正确答案 D量,大多采用热电偶进行测量。
A100B200C300D5009 / 30 单选题(5分)正确答案 AAProportional Integral DerivativeBProportional Internal DivisionCProcess Input DisplayDProcess Instrumentation Device10 / 30 单选题(5分)正确答案 A用电子电位差计测热电偶温度,如果热端温度升高20℃,室温冷端下降20℃则仪表的指示( ) A升高20℃B下降20℃C不变D升高40℃11 / 30 多选题(3分)正确答案 BCD。
A检测误差B系统误差C随机误差D粗大误差12 / 30 多选题(3分)正确答案 ABCA现场类B控制室类C自动化类D电气类13 / 30 多选题(3分)正确答案 ABCA系统的构成B控制方式C控制规律D控制过程14 / 30 多选题(3分)正确答案 ABA接触电势B温差电势C霍尔电势D感应电势15 / 30 多选题(3分)正确答案 ABCDA高温辐射温度计B低温辐射温度计C光电温度计D力温度计16 / 30 多选题(3分)正确答案 ABCDA确定合理的控制方案B选择正确的参数检测方法C过程控制仪表的选型D调节器的参数整定17 / 30 多选题(3分)正确答案 ABCA被控过程B过程检测C控制仪表D控制对象18 / 30 多选题(3分)正确答案 ABCA液动B气动C电动D固动19 / 30 多选题(3分)正确答案 ABD点选择时,下列各项中的哪几项为正确的注意事项?( )A流动介质测量时,尽量选择安装在直管部分B流动介质测量时,尽量使取压点与流动方向垂直C气体压力测量时,取压点应在管道下方D导压管长度要尽量短20 / 30 多选题(3分)正确答案 BCEAS 型B直线型C等百分比Dx 型E快开型21 / 30 判断题(2分)系统。
过程控制-第一章
过程控制 二、建模的目的和要求
➢ 设计过程控制系统和整定调节器参数 ➢ 指导设计生产工艺设备 ➢ 进行仿真试验研究 ➢ 培训运行操纵人员 ,等等 要求: 准确可靠;但并不意味着愈准确愈好。 鲁棒性 实时性要求。往往需要做很多近似处理,比如线性化、 模型降阶处理等。
dh
A
R dt
hKuRu
令: A=C,容量系数 T=RC,时间常数 K=KuR,放大倍数
TdhhKu dt
对应的传递函数为:
G( s ) H( s ) K U( s ) Ts 1
过程控制
该对象对应的方框图:
过程控制
U(s)
Qi(s)
1
Ku
+-
Cs
Qo(s)
1
R
H(s)
G(s)H(s) KuC 1S KuR K U(s) 11 1 RCS1 Ts1 CSR
过程控制
Q1(s)
-
Q2(s)
H1(s)
1
1
c1s
R2
Q2(s)
1
- c2s
Q3(s)
1 R3
对象框图
过程控制
H2(s)111过程来自制G(s) H2(s)
C1s R2 C2s
Q1(s) 1 1 1 1 1 1 1 1 1
C1s R2 C2s R3 C1s R2 C2s R3
R3
C1R2s C2R3s C2R3s C1R2s 1
过程控制
1、 数学模型定义 被控过程的数学模型(动态特性),是指过程在各输入量 (包括控制量与扰动量)作用下,其相应输出量(被控量) 变化函数关系的数学表达式。
过程控制部分习题答案-完整版
第一章思考题与习题1-3 常用过程控制系统可分为哪几类?答:过程控制系统主要分为三类:1. 反馈控制系统:反馈控制系统是根据被控参数与给定值的偏差进行控制的,最终达到或消除或减小偏差的目的,偏差值是控制的依据。
它是最常用、最基本的过程控制系统。
2.前馈控制系统:前馈控制系统是根据扰动量的大小进行控制的,扰动是控制的依据。
由于没有被控量的反馈,所以是一种开环控制系统。
由于是开环系统,无法检查控制效果,故不能单独应用。
3. 前馈-反馈控制系统:前馈控制的主要优点是能够迅速及时的克服主要扰动对被控量的影响,而前馈—反馈控制利用反馈控制克服其他扰动,能够是被控量迅速而准确地稳定在给定值上,提高控制系统的控制质量。
3-4 过程控制系统过渡过程的质量指标包括哪些内容?它们的定义是什么?哪些是静态指标?哪些是动态质量指标?答:1. 余差(静态偏差)e :余差是指系统过渡过程结束以后,被控参数新的稳定值y(∞)与给定值c 之差。
它是一个静态指标,对定值控制系统。
希望余差越小越好。
2.衰减比n:衰减比是衡量过渡过程稳定性的一个动态质量指标,它等于振荡过程的第一个波的振幅与第二个波的振幅之比,即:n <1系统是不稳定的,是发散振荡;n=1,系统也是不稳定的,是等幅振荡;n >1,系统是稳定的,若n=4,系统为4:1的衰减振荡,是比较理想的。
衡量系统稳定性也可以用衰减率φ4.最大偏差A :对定值系统,最大偏差是指被控参数第一个波峰值与给定值C 之差,它衡量被控参数偏离给定值的程度。
5.过程过渡时间ts :过渡过程时间定义为从扰动开始到被控参数进入新的稳态值的±5%或±3%(根据系统要求)范围内所需要的时间。
它是反映系统过渡过程快慢的质量指标,t s 越小,过渡过程进行得越快。
6.峰值时间tp: 从扰动开始到过渡过程曲线到达第一个峰值所需要的时间,(根据系统要求)范围内所需要的时间。
称为峰值时间tp 。
过程控制知识点
PI: G ( s)
Y ( s) 1 Kp (1 ) 具有消除余差的能力,但存在调节速度慢和不及时的缺点 X ( s) T1S
Y ( s) Kp(1 TD S ) 瞬时响应性好,但对于恒定误差不起作用 X ( s)
kd 】2. 1 kc k0
干扰通道时间常数 Td 越大则干扰被控量影响越小控制质量越好 3.干扰作用在测定被控量环节进入系统, 被控量反应最灵敏,动态偏差最大,干扰作用远离测量环节则干扰对被控量影响最小 控制通道动态特性对控制质量影响: 1.纯滞后时间τ 0 对控制质量的影响:控制通道的纯滞后对控制质量是有害的,纯滞后越大,控制质量越 差,影响控制系统的稳定性。 2.时间常数对控制质量的影响:时间常数大,反应速度慢,需要较长的过度过程时间,控制量下降,但 过程平稳;时间常数小,控制作用强,克服干扰影响快,过渡过程时间缩短,但时间常数过小时,容易 引起过渡过程的多次振荡,被控量难以稳定下来,即系统稳定性受到影响,容易产生调和超调。
过程控制中对象动态特性: (1)被控参数的变化不是振荡的(2)被控参数在干扰发生的开始有滞后和 惯性(3)在阶跃响应曲线的最后阶段被控参数可能达到新的平衡也可能不断变化,不在平衡下来(4) 描写对象动态特性的参数有放大倍数 k、时间常数 T、滞后时间τ 实测时应注意: (1)扰动量应选择恰当,选大了影响生产,选小了可能受干扰信号影响失去作用( 2) 试验要进行到被控量接近稳定值,或者被控量变化速度达到最大值(3)试验要在额定负荷或平均负荷 下重复进行几次,至少要获得两次基本相同的响应曲线,排除偶然干扰的影响( 4)扰动要正反方向变 化,分别测量,以检验对象非线性。 (5)注意记录响应曲线起始部分,已获得对象的动态特性参数 矩形脉冲法:利用控制阀加一扰动后,待被测量上升或下降到将要超过生产上允许的最大偏差时,立即 清除扰动,让被控量回到起始值。优点:施加扰动时间短,扰动幅值可达 20%或 30%,测量响应时间 短,被控量变化不会超过生产允许值。 矩形脉冲响应:方法:将脉冲响应曲线转换成阶跃响应曲线: x(t ) x1 (t ) x2 (t )
数控技术编程基础知识G代码M代码汇总
数控技术编程基础知识G代码M代码汇总数控技术是一种利用计算机数控设备来控制机床进行加工操作的先进制造技术。
在数控编程中,G代码和M代码是非常重要的两个控制指令集。
本文将介绍数控技术编程中常见的G代码和M代码,以及它们的具体功能和应用。
G代码是数控编程中用于控制加工操作的指令集。
它通常用于控制刀具的运动、速度和位置等参数。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G代码及其功能:G00:快速定位,用于控制刀具在工件之间快速移动,不进行加工操作。
G01:直线插补,用于控制刀具按照指定的速度和方向进行直线插补运动。
G02:顺时针圆弧插补,用于控制刀具按照指定的半径和方向进行顺时针圆弧插补运动。
G03:逆时针圆弧插补,用于控制刀具按照指定的半径和方向进行逆时针圆弧插补运动。
G04:暂停,用于控制刀具在指定位置停止一段时间。
G17:选择XY平面,用于指定XY平面为加工平面。
G18:选择XZ平面,用于指定XZ平面为加工平面。
G19:选择YZ平面,用于指定YZ平面为加工平面。
M代码是数控编程中用于控制机床辅助功能的指令集。
它通常用于控制冷却液、机床辅助装置和主轴等。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M代码及其功能:M02:程序结束,用于结束整个加工程序。
M03:主轴正转,用于控制主轴以指定的转速正向旋转。
M04:主轴反转,用于控制主轴以指定的转速反向旋转。
M05:主轴停止,用于停止主轴的旋转。
M06:刀具更换,用于指示刀具更换操作。
M08:冷却液开启,用于开启冷却液的供应。
M09:冷却液关闭,用于关闭冷却液的供应。
除了上述常见的G代码和M代码外,还有一些其他的代码用于控制一些特殊的加工操作。
例如:G40:刀具半径补偿关闭,用于关闭刀具半径补偿。
G41:刀具半径补偿左方,用于指定刀具半径补偿在切削区左侧。
G42:刀具半径补偿右方,用于指定刀具半径补偿在切削区右侧。
G43:刀具长度补偿正方向,用于指定刀具长度补偿在切削区之外。
G44:刀具长度补偿负方向,用于指定刀具长度补偿在切削区之内。
过程控制基础知识.详解
图例 粗实线
名称
图例
0.9~1.2 mm 中粗线 0.5~0.7 mm
细实线 0.15~0.3 mm 电动信号线 气动信号线
管线宽度与其相接 的新管线宽度相同
电伴热 管道 夹套管 管道隔 热层 翅片管 柔性管 同心异 径管 喷淋管
3、仪表图形符号
直径为12mm(或10mm)的细实线圆圈。
仪表位号较多,圆圈内不能容纳时,可以断开。
4、被测变量和仪表功能的字母代号 两位及以上的字母。
第一位表示被测变量,后继字母表示仪表的功能。
温差记录控制器
字 母 A B C D E F
第一位字母
被测变量或初始变量
后继字母 修饰词 功
报警 供选用 控制 差 检测元件 比(分数)
字 母 N O P Q R S
第一位字母
被测变量或初始变量
后继字母 修饰词 功
一、图形符号
1、测量点
一般无特定的图形符号 若测量点位于设备中,
要标出测量点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置:
测量点
d=2㎜
2、连接线图形符号
仪表圆圈与过程测量点的连接引线,通用的仪表
信号线和能源线的符号是细实线。
通用的仪表信号线: 细实线 气压信号线: 电信号线: 或
名称 主要物料管道 其他物料管道 引线、设备、管 件、阀门、仪表 等图例 仪表管道 原有管线 伴热(冷)管道
气动阀门 进水
控制器 变送器
水池
图1-2 简单的水位自动控制系统
自动控制概念
在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用外加的设备或装置 (称控制装置),使机器、设备或生产过程(统称被控 对象)的某个工作状态或参数(即被控变量) 自动地 按照预定的规律运行。
过程控制原理
过程控制原理过程控制原理是指在工业生产过程中,通过对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参数进行监测和调节,以达到控制生产过程的目的。
过程控制原理是工业自动化领域的重要理论基础,它的应用范围涉及到化工、石油、电力、冶金、机械等各个行业。
在现代工业生产中,过程控制原理的应用已经成为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的重要手段。
过程控制原理的核心是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是由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和反馈装置组成的,它通过对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参数进行监测,再经过控制器的处理,通过执行器对生产过程进行调节,最终实现对生产过程的控制。
在控制系统中,传感器起着采集信息的作用,控制器是控制系统的大脑,执行器是控制系统的执行部分,反馈装置则是将执行结果反馈给控制器,使得控制系统能够不断地对生产过程进行调整。
在过程控制原理中,控制系统的稳定性是非常重要的。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是指在外部扰动作用下,控制系统能够保持稳定的工作状态。
为了保证控制系统的稳定性,需要对控制系统进行稳定性分析,找出控制系统中可能存在的不稳定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优化,以确保控制系统的稳定性。
此外,过程控制原理还涉及到控制策略的选择。
控制策略是指根据生产过程的特点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控制方法和控制参数,以达到最佳的控制效果。
常见的控制策略包括比例控制、积分控制、微分控制以及它们的组合控制。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控制策略,并对控制策略进行调整和优化,以满足生产过程的要求。
总的来说,过程控制原理是工业生产中的重要理论基础,它通过控制系统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测和调节,以实现对生产过程的控制。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重视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和控制策略的选择,以确保控制系统能够稳定地工作,并且达到最佳的控制效果。
通过对过程控制原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推动工业生产的发展和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程控制基础》实验指导书谢成祥徐绍芬编写适用专业: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江苏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学院2007.9前言本课程主要介绍工业过程中常见的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要求,控制系统结构组成、控制元件的选择何控制器参数的整定,包括单回路控制系统、串级控制系统、前馈控制系统、比值控制系统、均匀控制系统和分程控制系统,此外,还结合工业过程的典型单元设备如泵和锅炉的控制,介绍了这些控制系统类型的具体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各种典型控制系统的特点和应用场合,控制器参数的整定方法,并对具体的工业对象,定性分析对象特性,选择合适的被控参数和控制参数,设计合理的控制方案,整定出合适的控制器参数。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深刻地把握这些知识,并在此基础上,训练和培养学生将控制理论应用于过程控制领域中的技能,本课程设置了三个实验:单回路控制系统的参数整定、串级控制系统的参数整定和前馈—反馈控制系统的参数整定,其中前馈—反馈控制系统的参数整定是综合性实验。
实验一:单回路控制系统的参数整定主要了解控制系统的组成和方框图、被控参数和控制参数的选择、被控对象的特性测试以及控制器参数的工程整定方法,训练学生如何从实验数据中获得对象的数学模型,从模型中用经验方法获取控制器参数。
实验二:串级控制系统的参数整定主要了解串级控制系统的组成和方框图,副回路的设计原则以及控制器参数一部整定的方法,并比较串级控制系统和单回路控制系统的控制性能,培养学生在设计控制系统时如何更好地抑制干扰的能力。
实验三:前馈—反馈控制系统的参数整定主要了解前馈控制的作用,前馈—反馈控制系统的结构,掌握对象静态特性的定性分析方法和前馈控制作用投入运行时应当注意的事项,训练学生在设计控制系统时对主要干扰的处理能力。
本指导书首先介绍了控制对象的工艺流程,然后结合实验项目给出了在DCS上各种控制系统的组态画面以及组态画面中各部分的功能,详细给出了实验的操作步骤,同时提出了一些思考提供实验预习时参考。
目录实验一:单回路控制系统参数整定 (4)实验二:串级控制系统参数整定 (7)实验三:前馈—反馈控制系统参数整定 (10)附录:过程控制实验装置简介 (13)实验一:单回路控制系统参数整定实验学时:2实验类型:验证实验要求:必修一、实验目的:1、了解单回路控制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2、掌握单回路控制系统的调节器参数整定方法。
二、实验设备:1、过程控制对象统一套。
2、JX—300集散控制系统一套。
三、实验内容与方法内容:1、测取对象的阶跃响应曲线。
2、利用飞升曲线方法整定调节器参数。
方法:锅炉水位单回路控制,在实验系统中设置了两个控制回路,一是出水流量控制回路,一是水位控制,通过改变进水阀门的开度来达到控制水位的目的。
出水流量控制回路始终设置为手动方式,保持出水阀门开度不变。
四、实验组织运行以学生自主训练为主的模式集中组织实验教学。
每批分20组,每组1人。
学生必须完成所规定的实验内容,记录相应的实验数据,经教师认可后才视为完成实验。
五、实验步骤1.按图一流程图设置水路。
2.进入JX300组态软件,在输入组态文件名对话框中输入E:\dcsdata\单回路\电信过控实验\Run\电信过控实验.idx,然后点击确认。
编译下载。
3.开启计算机,在提示密码窗口键入:supcondcs。
4.在桌面上双击jx300监控快捷方式,在输入组态文件名对话框中输入E:\dcsdata\单回路\电信过控实验\Run\电信过控实验.idx,然后点击确认。
5.点击流程图按钮(左起第7个),出现流程图画面,在画面右下角点击试验一按钮,进入到本次实验的流程画面。
6.本实验中有两个回路:出水流量控制回路和液位单回路控制回路,其中出水流量控制回路始终保持位手动方式。
点击下面阀门(红色)上方MV2:后的白色区域,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键入40后回车,将出水阀门开度设为40%,关闭该对话框。
7.单击LIC_1方框中MV1:后的白色区域,在窗口中单击LIC_1按钮,则出现调整画面,在此画面中可进行参数设置和手动/自动方式的切换。
手形按钮按下表示是出于手动方式,否则处于自动方式。
8.令系统处于手动方式,改变阀门开度(MV1)使得液位稳定(此时,进水流量和出水流量近似相等)。
9.将进水阀门开度增加5%,记录改变时间;观察液位的变化过程,等到液位再次稳定时,通过历史趋势曲线从中读取相应的T0,τ和K。
10.根据T0,τ和K,采用PI或PID控制,用响应曲线法计算相应的比例度、积分时间和微分时间,并在调整画面中设置好参数,将系统投入自动运行。
11.改变系统的给定值(减少或增加50mm),观察系统的过渡过程曲线,衰减比是否满足要求,如不满足,适当改变PID参数,再次改变给定值,观察过渡过程曲线,直到衰减比满足要求。
12.对出水流量施加干扰,将出水阀门开度增大10%,并记录过渡过程曲线。
六、实验报告要求:1.分析PID参数的不同对系统动态响应的影响。
2.认真书写实验报告。
3.绘制实验曲线。
图一锅炉液位单回路控制流程图实验二:串级控制系统参数整定实验学时:3实验类型:验证实验要求:必修一、实验目的:1、了解串级控制的组成和结构。
2、掌握串级控制系统的整定方法。
二、实验设备:1、过程控制对象统一套。
2、JX—300控制系统一套。
三、实验内容一步法整定串级控制系统的调节器参数四、实验组织运行以学生自主训练为主的模式集中组织教学。
每批分20组,每组1人。
学生必须完成所规定的实验内容,记录相应的实验数据,经教师认可后才视为完成实验。
五、实验步骤:1.按图二流程图设置水路。
2.进入JX300组态软件,在输入组态文件名对话框中输入E:\dcsdata\串级\电信过控实验\Run\电信过控实验.idx,然后点击确认。
编译下载。
3.启计算机,在提示密码窗口键入:supcondcs。
4.在桌面上双击jx300监控快捷方式,在输入组态文件名对话框中输入E:\dcsdata\串级\电信过控实验\Run\电信过控实验.idx,然后点击确认。
5.点击流程图按钮(左起第7个),出现流程图画面,在画面右下角点击试验三按钮,进入到本次实验的流程画面。
6.本实验中有三个回路:FIC-1、LIC-1、FIC-2控制回路,其中LIC-1和FIC-1构成串级系统。
点击FIC-2框内MV:后的白色区域,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键入50后回车,将出水阀门开度设为50%,关闭该对话框。
7.单击FIC_1方框中MV:后的白色区域,在窗口中单击FIC_1按钮,则出现调整画面,在此画面中可进行参数设置和手动/自动/串级方式的切换。
手形按钮按下表示是出于手动方式,否则处于自动方式。
8.在画面中,置P=50,I=54.61,D=0手动运行方式,使液位达到100mm。
切换为自动。
9.进入LIC-1调整画面,置P=100,I=0.5,D=10切换至串级方式,设置给定值为100 mm,保持系统运行至稳定状态。
10.将LIC-1的SV改为150 mm时,观察系统的过渡过程曲线,若系统未达到4∶1衰减振荡的要求,此时应如何调整PID参数来实现这一要求?11.系统稳定时加入干扰,使进水流量发生变化(由教师实施),观察系统的过渡过程曲线,分析趋势曲线的变化规律,结合曲线说明串级控制的优点。
六、实验报告要求:1.分析串级系统如何提高主调节器的控制精度。
2.分析主、副回路克服扰动的能力。
3.分析加入扰动,对系统的影响。
图二串级控制系统流程图实验三:前馈—反馈控制系统参数整定实验学时:3实验类型:综合实验要求:必修一、实验目的:1、了解前馈控制的原理、组成和结构;2、掌握前馈控制器(静态前馈)的参数整定方法;3、根据实验结果,掌握前馈控制的优点与设计原则。
二、实验设备:1、过程控制对象统一套;2、JX—300控制系统一套;4、工业控制计算机(含组态软件)。
三、实验内容1、静态前馈增益的确定;2、静态偏置值的设置;3、前馈增益不匹配时系统的响应;5、在干扰情况下,有无前馈控制作用时系统性能的比较分析。
四、实验组织运行以学生自主训练为主的模式集中组织教学。
每批分20组,每组1人。
学生必须完成所规定的实验内容,记录相应的实验数据,经教师认可后才视为完成实验。
五、实验步骤:1.按图三流程图设置水路。
2.开启计算机,在提示密码窗口键入:supcondcs。
3.进入JX300组态软件,在输入组态文件名对话框中输入E:\dcsdata\前馈\电信过控实验\Run\电信过控实验.idx,然后点击确认。
编译下载。
4.在桌面上双击jx300监控快捷方式,在输入组态文件名对话框中输入E:\dcsdata\前馈\电信过控实验\Run\电信过控实验.idx,然后点击确认。
5.点击流程图按钮(左起第7个),出现流程图画面,在画面右下角点击试验二按钮,进入到本次实验的流程画面。
6.本实验中有两个回路:LIC-1、FIC-2控制回路,FCI-2置为手动,点击FIC-2框内MV:后的白色区域,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键入50后回车,将出水阀门开度设为50%,关闭该对话框。
7.单击LIC_1方框中MV:后的白色区域,在窗口中单击LIC_1按钮,则出现调整画面,在此画面中可进行参数设置。
手形按钮按下表示是出于手动方式,否则处于自动方式。
8.在画面中,置P=30,I=0.5,D=10手动运行方式,使液位达到150mm,不要前馈,切换至自动方式。
9.将FIC-2的MV值修改为70,观察系统的过渡过程曲线。
10.系统稳定时,置前馈增益为100,滞后时间、超前时间、纯滞后均置为0。
前馈偏置=-前馈信号×前馈增益/100,为什么?11.加入前馈(点击“要”选择按钮),待系统稳定后,将FIC-2的MV值修改为50,观察过渡曲线。
12.增大、减小前馈增益,待系统稳定后,改变出水阀门的开度,观察前馈增益对过渡过程的影响。
修改前馈增益时,回到原平衡点,(前馈阀位为0左右),先断开前馈,修改前馈增益同时修改前馈偏置,使前馈阀位约为0,然后再加入前馈。
13.比较分析有无前馈控制作用对系统过程的影响。
六、思考题1、如何设置前馈偏置值?2、前馈增益如何确定?3、前馈控制相对于反馈控制有哪些优点和不足?七、实验报告要求:1、分析前馈增益的变化对系统动态响应的影响。
2、绘制出本实验中的前馈—反馈控制系统的方框图。
2、认真书写实验报告。
3、绘制实验曲线。
图三前馈控制流程图附录:过程控制实验装置简介1、验装置简介本实验装置由过程控制对象及集散控制柜两部分组成,并与计算机实现通讯,构成多种形式的监控,实现过程控制自动化和过程管理现代化。
系统结构图如下:2、控制对象:控制对象由工艺设备和现场仪表、电气负载二部分组成。
2.1 工艺流程包括:2.1.1 内部4.5KW三相星形连接电热丝,21升的热水夹套锅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