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第1、2课知识框架

合集下载

《文化生活》第2课课件

《文化生活》第2课课件

• 答案示例一:①人创造文化,文化潜移默化地影 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文化塑造人生。②坚持喝 倡导勤俭节约的先进文化,批判铺张浪费的落后 文化。③在日常生活中要坚持勤俭节约和抵制铺 张浪费的生活方式和行为。 • 答案示例二:①人创造文化,文化影响人。②文 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在 日常生活中要坚持勤俭节约和抵制铺张浪费的生 活方式和行为。③文化对人能产生潜移默化、深 渊持久的影响,文化塑造人生。树立勤俭节约的 先进文化理念,在全社会形成反对铺张浪费的文 化氛围。
• 如图,一张纸上画了一只鸡、一头牛和一片草地,要求把 这三样东西分成两组,你会怎么分呢?实验表明,美国孩 子喜欢把鸡和牛分在一组,中国孩子则倾向于把牛和草地 分在一组。心理学家认为,美国人善于分析不同物体各自 的特征,牛和鸡都属动物,因此把牛和鸡分在一组;中国 人则把不同物体之间的联系看得更重,牛吃草,所以把牛 和草地分在一组。这说明( ) • A.文化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的交往方式 • B.文化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的价值选择 • C.文化的差异带来生活方式的差异 • D.文化的差异带来思维方式的差异
“三观” 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素质和 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要重视“三观”的培养。
• 众多学子对优秀文化作品的感受并不是完 全相同的,有的学生会萌生进一步触摸传 统文艺、提高自身文化素养的愿望,有的 学生激发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个别学生 兴趣并不太高,这是因为( ) • A.文化影响人是深远持久的 • B.文化影响人是潜移默化的 • C.文化影响人是主动感悟的 • D.文化影响人是形式各异的
增强精神力 量
震憾人心
历久不衰持 续推动
物质力量
3.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文化生活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易混易错知识辨析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文化生活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易混易错知识辨析

2021届高三政治文化生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易混易错知识辨析判断并改错!改错!!改错!!!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高考热度★★★)1.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2.民族节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3.各民族文化无论优劣,一律平等。

4.文化传承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5.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认同其他民族文化。

6.举行大型庆祝活动可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7.开展文化申遗能够拓展民族文化的基本内涵。

8.中法两国的红色文化是推动两国文化发展的主导因素。

9.革命文化的内涵是在交流中确定的。

10.《超级中国》在韩国热播显示当代中国文化得到韩国民众的广泛认同。

11.保护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保持世界文化的一致性。

12.革命文化通过大众传媒的传播而具有价值。

13.新传媒的出现,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

14.文化交流是文化多样性的前提。

15.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16.科技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17.大众传媒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强大功能。

18.不同文化在借鉴吸收中逐渐趋同。

19.文化交流消融了文化多样性。

20.保护文化遗产是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

21.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关键。

22.文化交流的目的,就在于文化传播。

23.文化的价值取决于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

24.保护文化遗产是文化传承发展的根本动力。

25.中法开展文化遗产修复和保护合作旨在赋予中法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

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高考热度★★★)26.文化遗产被称为凝固的艺术,中国文化遗产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27.文化多样性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28.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要求我们对传统文化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29.传统文化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30.传统文化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

高2015级17、20班生活与哲学第1课第1框课件

高2015级17、20班生活与哲学第1课第1框课件

(一)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人 类
认识世界





活 动:
改造世界
生 产 实
变 革 社
践会

科系
学的
实实
验践
哲 学 上
自然界
物质世界 人类社会
客观 世界


整 个 精神世界 思维和意识等

主观 世界

这与我们说的通常意义上的世界是有所不同的。
1、哲学的产生
【名人名言理解】
“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 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恩格斯
合作与探究2、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 活动,那么人类的实践活动, 能自发地产
生哲学吗? 你在抬头望天空时,你都思考了 哪些问题?为什么?
杞人忧天
春秋时,杞国有个人一天到 晚都在担心天会突然塌下来,地 会突然陷下去,这样自己会无处 安身。为此,他睡不着觉、吃不 下饭。当人们告诉他天是由大气 组成,不可能掉下来时,他又担 心起太阳、月亮、星星是否会落 下来,砸破自己的头。
(1)哲学智慧不是从人们的头脑中凭空产 生的,哲学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的的。
(2)哲学智慧就在我们思考问题、 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的,也就 是说,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 践活动——哲学的来源。
哲学的来源。
随堂练习1、恩格斯的名言:“人在怎样 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
【课前预习】
1、哲学的来源是什么? 见课本P4-5 2、哲学的本义、功能、任务各是什么? 见 课本P6 3、怎样理解 “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 的艺术”? 见课本P5-6 4、生活实践与哲学的关系如何? 见课本P4-6

文化生活第一课第一框

文化生活第一课第一框
培养兴趣爱好
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文化活动,如书法、绘画、 摄影等。
拓展社交圈
通过参加文化活动,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拓展自己的社交圈。
创新文化产品
支持原创作品
01
鼓励和支持原创的文化产品,如小说、音乐、电影等,促进文
化创新。
发挥创意
0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发挥自己的创意和想象力,创作出具有个性和特色的文化产品。
详细描述
文化是一个广泛的概念,涵盖了一个群体或社会在历史发展 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精神和物质财富。它包括语言、文学、 艺术、信仰、道德、法律、风俗习惯以及各种相关的物质财 富。
文化与生活的关系
总结词
文化与生活紧密相连,文化影响和塑造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
详细描述
文化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影响着人们的思考方式、行为习惯和生 活方式。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会有不同的价值观、信仰和习俗,这些都会影 响人们对生活的理解和态度。
发展,在发展中创新。
03
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尊
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
必然要求。
对未来的展望
1 2 3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应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文化生活第一课第一框
目录
• 引言 • 文化与生活 • 文化生活的重要性 • 文化生活的现状与问题 • 如何提升文化生活品质 • 结论
01
引言
主题介绍
文化与文化生活
介绍文化的定义、内涵及其在人们生活中的表现形式,强调文化对个人和社会 的重要性。

文化生活第一课.教学讲义

文化生活第一课.教学讲义

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合理利用和继续传承。
THANKS
感谢观看
文化传承与创新
课程将探讨如何传承和发 扬传统文化,以及如何在 新时代背景下进行文化创 新。
课程目标
理解文化生活的基本 概念和特点,提高对 文化多样性的认识和 尊重。
培养学生对文化生活 的兴趣和热情,提高 其文化素养和审美能 力。
掌握文化传承与创新 的方法和途径,培养 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02
文化生活的重要性
发展的重要手段。
国际文化交流有助于推动不同文 化之间的相互借鉴和融合,同时 也有助于提高人们对多元文化的
认知和理解。
国际文化交流需要注重平等、尊 重和包容的原则,同时也要注重 保护本国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
04
提升文化生活质量的途径
参与文化活动,丰富个人体验
01
参加音乐会、戏剧、艺 术展览等文化活动,感 受艺术魅力,丰富个人 体验。
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为文化体验提供了新的 形式,人们可以更加沉浸地感受文化的魅力。
文化创意产业的崛起和发展
创意产业的经济贡献
文化创意产业在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对经济增长和就业创 造具有显著贡献。
创意产业与科技创新的融合
科技创新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新的发展动力,推动了产业升级和 创新。
创意产业的人才培养
推动经济发展
文化产业的发展可以创造 就业化氛围有助于凝 聚社会共识,减少社会矛 盾和冲突。
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作用
传承与弘扬民族文化
全球化背景下,民族文化面临着外来 文化的冲击,因此需要加强传承和弘 扬。
推动跨文化交流
应对文化霸权
全球化也可能带来文化霸权和文化同 质化的问题,需要警惕并努力维护文 化的多样性和独立性。

高二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优秀教案

高二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优秀教案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感受文化的力量,从而懂得文化建设,发展先进文化的意义。 2、参加积极向上的文化运动,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
【教学重点】文化的内涵与力量 【教学难点】文化的内涵与特征 【教学方法】尝试“学案”导学,用好《第二教材》,引导学习先自学,做填空题,然后有重
点地讲解,夯实基础的同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归纳总结,并当堂演练、点评,切记“先 学后教”,“授之以渔”,打造高效课堂。
式;法国为了保卫法兰西文化,非常重视在世界上传播法兰西文化;日本在 20 世纪 80 年代
提出“建立文化发达国家”的战略构想,意图成为亚洲乃至世界的文化基地。
问: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得出结论)
结论:
(1)国内民主政治方面: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
7
更高的文化素养。 (2)国际政治斗争方面: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 内
中,我国 75%的人是初中和小学水平,而美国 86%的人是高中和高中以上水平。
材料二:美国的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20 年前还居于第 12 位,现已上升到第
4 位,美国的影视业,已成为全美居于前列的创汇产业,与其航天航空业和现代电子业并驾
齐驱。在美国 400 家实力最强的公司中,有 1/4 是文化企业。
化现象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不同性质的文化对政治、经济的作用不同,我们要自觉掌握先进健康的文化,抵制
落后、腐朽的文化。 2、懂得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努力学习,为增强综合国力贡献自己的
力量。 3、树立反对文化霸权主义、保护中华民族文化的意识。
【教学重点】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联系,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

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知识点 思维导图

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知识点 思维导图

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大一统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1课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国家【内容提要】文明的起源实质上就是国家的起源。

工具的使用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标志,原始农业的出现奠定了文明的基础。

随着剩余财富的出现,社会分工(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发展、阶层分化(尤其是贫富分化)加剧,文明走向产生。

传说中的五帝时代与夏朝,或许正是中华文明的产生时期。

商周时期,中华文明得到初步发展。

【框架线索】【知识体系】一.文明和文明的起源1.文明(1)文明是人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新阶段。

(2)国家是文明社会的概括。

(3)进入文明社会的最根本标志是国家的出现。

2.文明的起源(1)文明起源最根本的标志是社会开始出现贵贱、贫富的分化和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 出现了脱离劳动、专门从事管理职能的阶层。

(2)剩余产品的积累是文明起源的物质基础,工具的使用是人类和其他动物最大的不同点,也是文明起源的历史前提。

二.追溯文明起源的方法1.信史时代:以传世文献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考古研究。

2.传说时代:以考古研究为主,辅之以必要的历史传说。

三.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发展1.中华先民的出现——旧石器时代的到来(1)工具的使用是人类和其他动物最大的不同点。

(2)人类最早使用的工具是石器,一般分为旧石器和新石器两个时代。

(3)我国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有数百处①典型文化遗址:距今170万年的元谋人、距今70-20万年的北京人②物质生产水平:使用打制石器;从事渔猎采集;已经学会用火。

③社会发展程度:过着群居生活;晚期发展到母系氏族社会。

2.中华文明的奠基——新石器前期的发展(1)新石器时代是指以打磨结合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从公元前1万年开始。

(2)所谓新石器革命,就是农业革命。

(3)新石器早期(距今1万年-7000年前)——我国原始农业出现,早期先民走向定居。

①全国文化遗存:1万多处,分布广泛②物质生产水平:石器打磨结合;大量使用陶器;原始农业出现,开始饲养家畜。

民俗课程框架设计方案模板

民俗课程框架设计方案模板

一、课程概述课程名称:民俗文化课程课程性质:通识教育课程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民俗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提高文化素养;2. 帮助学生了解我国民俗文化的内涵、特点和传承方式;3.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4. 培养学生运用民俗文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模块一:民俗文化基础知识1. 民俗文化的定义、分类和特点;2. 民俗文化的起源与发展;3. 民俗文化的地域差异与民族特色。

模块二:传统节日与习俗1. 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和意义;2. 地方特色节日的介绍;3. 传统习俗的传承与创新。

模块三:民间艺术与技艺1. 民间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形式的介绍;2. 传统手工艺、民间绘画等技艺的传承与发展;3. 民间艺术与现代文化的融合。

模块四:民间信仰与民间传说1. 民间信仰的起源、内容和表现形式;2. 民间传说的故事、寓意和影响;3. 民间信仰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

模块五:民俗文化与现代社会1. 民俗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2. 民俗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的融合;3. 民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民俗文化的基本知识和理论;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民俗文化的内涵;3. 讨论法:组织学生围绕民俗文化话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4. 观察法:组织学生参观民俗文化遗址、博物馆等,亲身感受民俗文化的魅力;5. 实践法:鼓励学生参与民俗文化活动,亲身体验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四、课程评价1. 课堂表现:学生出勤、课堂讨论、作业完成情况等;2. 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民俗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3. 实践项目:学生参与民俗文化活动的成果展示;4. 课后作业:撰写民俗文化小论文、设计民俗文化相关课程等。

五、课程资源1. 教材:《民俗文化教程》;2. 教学课件:民俗文化相关图片、视频等;3. 实践基地:民俗文化遗址、博物馆、民俗村等;4. 网络资源:民俗文化网站、博客、论坛等。

高二《文化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学案1

高二《文化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学案1

4、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就是文化。

△考点3:文化的社会作用(一)、自我学习考点:△6、文化作为一种,能够在人们、的过程中转化为。

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而且表现在。

(二)、易错点分析:5、文化是物质力量。

6、文化对社会产生深刻影响,促进社会发展。

(三)选择题训练:6、开发原生态文化资源、发展旅游经济的成功经验表明:()①原生态文化具普遍的积极价值②原生态文化具有传播和发展的价值③文化的价值就在于能否创造经济价值④原生态文化能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A.① B.② C.②④ D.①②③④7、自2008年4月起,南京博物院免费对公众开放。

博物馆作为人类遗产的保护和传播机构,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播和展示其文明成就和发展水平的重要窗口,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阵地。

材料表明()①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②优秀文化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③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④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第二框文化与经济、政治△考点4.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一)、自我学习考点: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1)经济是,政治是经济的,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

(2)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政治经济。

一定的文化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的影响,促进社会的发展,阻碍社会的发展。

(3)文化有其自身的和相对的。

文化并不是始终与经济发展亦步亦趋的。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1)文化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越来越重要;文化产业、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2)文化与相互交融: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二)、易错点分析:1、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促进经济、政治。

2、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

开学第一课知识点梳理与整合

开学第一课知识点梳理与整合

开学第一课知识点梳理与整合一、预备知识:学习的态度与方法在开学之初,我们需要明确学习的态度与方法。

学习是一种主动的过程,需要我们积极参与和努力。

拥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如积极乐观、自信自律等,对于我们在学业上的表现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此外,合理的学习方法也是必不可少的,如做好学习计划、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善于总结归纳等,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高效地学习和消化所学知识。

二、学科知识点梳理:语文1. 语文素养的培养语文是我们与世界沟通的重要工具,培养语文素养是学好语文的关键。

语文素养包括识字、阅读、听说、写作能力等。

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积累词汇,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理解能力。

同时,我们也要注重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训练,使自己的语文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2. 古代诗词与文言文的学习古代诗词与文言文是语文学科的重要部分。

通过学习古代诗词与文言文,我们可以了解中国文化的底蕴,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

学习古代诗词还可以培养我们的情感,提高我们的情商。

在学习古代诗词与文言文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理解诗词的内涵,学会鉴赏古代文化的魅力。

三、学科知识点梳理:数学1. 知识的系统学习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需要我们对各个知识点进行系统学习。

数学的学习过程不仅仅是记忆公式,还需要弄清楚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逻辑关系。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逐步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2.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数学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应试,更重要的是培养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我们可以通过学习数学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培养问题解决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让数学真正为我们所用。

四、学科知识点梳理:英语1. 基础知识的巩固与运用英语是一门基础学科,需要我们巩固和运用基础知识。

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词汇和语法的积累,掌握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

掌握好英语的基础知识是我们学习英语的基石,也是我们进一步提高英语水平的基础。

高中人教版文化生活校本教材(导学案)第一课文化与生活

高中人教版文化生活校本教材(导学案)第一课文化与生活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单元概述第一单元主要引导学生了解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感受文化的力量,认识文化对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所具有的重要作用,自觉参与积极的文化生活,提高文化素养,学会用文化的眼光观察生活。

本单元作为全书的起点,在《文化生活》中起着探究引导作用,后面三个单元的知识都是在此基础上开展并深入的,因此本单元在本书中处于基础性地位。

本单元共设两课,即“文化与社会”“文化对人的影响”。

第一课主要引导学生了解文化的概念、作用,明确文化与经济、政治之间的内在关系,形成对文化的基本认识。

第二课主要帮助学生感悟文化对人的影响及其特点,明确文化在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第一单元按照“从社会发展看文化”和“从人的发展看文化”两条主线,呈现相关教学内容。

第一课文化与生活3.1.1体味文化一、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文化的内涵;2、理解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二)能力目标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全面的、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重视自身文化素质的意识。

2、理解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培养为增强综合国力贡献力量的意识。

二、学习重点难点文化的涵义、特点【课前预习案】(20分钟)一、阅读与思考:二、归纳与总结:根据你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概括本框知识体系:【课堂探究案】(25分钟)探究一:文化及其特点材料一:近年来,一些城市开展城市精神的讨论与提炼,如重庆市经过多次研究提炼后将“登高涉远、负重自强”这八个字确定为城市精神的表述语;青岛将市民精神提炼为:“诚信、博大、和谐、卓越”;济南市城市精神为:“诚信、创新、和谐”……这些城市精神既富有时代特色,又展示了城市自身的文化内涵。

材料二:同经典为友,与圣贤为伴,与时代相融。

“诵中华经典,做美德少年”的活动在山东德州开展得有声有色。

广大青少年到图书馆、阅览室借阅各类优秀图书,在诵读经典中汲取营养,全市涌现出一大批“中华经典诵读示范学校”和“美德少年”。

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各课知识点梳理

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各课知识点梳理

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各课知识点梳理一、概述四年级语文上册的第一单元,是中国义务教育阶段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一系列知识点,对学生掌握语文知识至关重要。

这一单元涉及课文多样,内容丰富多彩,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我们将对第一单元各课的知识点进行详细的梳理和解析。

从整个单元的内容来看,这一单元课文以古诗文和现代经典作品为主,包括了不同体裁和题材的文章。

这些课文不仅包含了丰富的文学元素,如人物塑造、情节构建、环境描写等,还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能够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在这一单元中,学生们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主要包括生字新词、文学常识、课文内容理解、语言运用等方面。

生字新词方面,学生需要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了解其含义和用法;文学常识方面,学生需要了解课文的背景、作者介绍等;课文内容理解方面,学生需要理解课文的主旨、情节、人物形象等;语言运用方面,学生需要学习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和口语表达。

通过对第一单元各课知识点的梳理,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需要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以便更好地掌握和运用语文知识。

1. 介绍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整体内容。

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是学生学习生涯中的又一重要阶段。

这一单元整体内容丰富多彩,涵盖了各类文体,旨在通过不同文章风格与题材,培养学生多方面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课文的选择注重思想性、文学性和适宜性,既包含了经典名篇的节选,也有贴近学生生活的现代文。

这一单元的主题聚焦于自然与生活的美好。

通过描绘四季更迭、自然风光以及生活中的小故事,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妙和生活的温馨。

课文以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四季的特色和风景的美丽,使学生们在阅读中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

单元内的课文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016-2017届文化生活总复习课件

2016-2017届文化生活总复习课件

《文化生活》知识体系 „„„„„„„„„„„„„„„„„„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 一、文化与社会 „„„„„„„„„„„„„„„„„„„„ 二、文化对人的影响 „„„„„„„„„„„„„„„„„„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 „„„„„„„„„„„„„„„„ 三、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 四、文化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 五、文化创新 „„„„„„„„„„„„„„„„„„„„„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 六、我们的中华文化 „„„„„„„„„„„„„„„„„„ 七、我们的民族精神 „„„„„„„„„„„„„„„„„„ 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 八、走进文化生活 „„„„„„„„„„„„„„„„„„„ 九、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 十、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 总结:高考文综政治《文化生活》重要知识组块 „„„„„„„
(1)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2)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3)优秀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 提 示:如何全面认识文化的作用?掌握五点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在实践中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 (总的概括)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关系 (对社会的影响) ③文化竞争力,提高文化软实力,增强综合国力 (对综合国力的影响) ④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和特点 (对人的影响) ⑤优秀文化塑造人生 (对人生影响)

A.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B.文化制约着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D.文化改变人们的道德修养,塑造完美人格
5.2012年2月BBC制作杭州宣传片投放欧美市场。在美国投放的 宣传片名为《心中的神秘》,由多个片段组成,其中有采茶的茶 农、在老街嬉戏的儿童,最后以西湖镜头收尾。从BBC制作的宣 传片也可以看出欧美人的偏好,他们喜爱西湖这样的自然风光, 但更喜欢看到这个城市和西湖的结合。这说明 ( ) A.文化对经济具有决定作用 B.世界人民对中华文化具有认同感和归属感 C.不同的文化环境、知识素养、价值观念,都会影响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 D.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领域占统治地位 6.中国人待客时“聊备薄酒”的自谦,可能会被外国人误解为 “慢待客人”;西方人聚餐时实行AA制,可能会被东方人视为吝 啬小气。东西方用语习惯的不同可能会导致误解, 闹出笑话。 这反映了 ( ) A.文化差异体现民族的优劣 B.文化差异是不同社会意识形态的反映 C.文化差异是人际交往不可逾越的障碍 D.文化差异影响人们之间的交往方式

高中政治必修一至四知识点总结(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生活)

高中政治必修一至四知识点总结(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生活)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商品①含义②必须具备的条件:③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2、①货币产生②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本质)是商品。

原因:产生:它本身是一种商品,作用:它同一般等价物一样,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③货币的职能:4、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的①通货膨胀②通货紧缩①实质:供小于求,表现:物价上涨,纸币贬值。

影响: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生活水平下降,商品销售困难,经济秩序混乱。

②实质:供大于求,表现:物价下降,纸币升值。

影响;物价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民有好处,但长时间大范围下降会影响企业生产与投资积极性,使经济萧条,影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导致市场消费不振,对经济长远发展,人民长远利益不利。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一)影响价格的因素:1、影响价格的因素:①影响价格的因素:2、供求影响价格。

①供不应求,价格升高。

A、卖方市场:含义,由卖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由于供不应求,卖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即使提高价格,也能把商品卖出。

②供过于求,价格降低。

A、买方市场,是由买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由于供过于求,买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价格通常趋于下降。

3、价值决定价格:(1)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①A、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B、商品价格的高低,因为它们所含价值量不同。

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商品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

①价值量的决定因素:不能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的需时间。

B、个别劳动时间即商品生产者个人生产某种商品所用的时间。

②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商品耗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多,其价值量越大,反之越小。

广东省佛山市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课件 文化生活第2课文化对人的影响(共18张PPT)

广东省佛山市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课件 文化生活第2课文化对人的影响(共18张PPT)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材料未涉及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审美素养,B、D与题意不符;只有优秀文化才能增强人的 精神力量,C观点错误;许多来华的外国人从中国文化中找到 了“归属感”,体现了文化影响人的认识活动,A正确切题, 入选。
[训练1] (2015·浙江高考)吸毒严重损害健康,危害社会,但在 某些小圈子里却被认为是一种时尚,够酷够嗨。个别“偶像”级 演员也身陷其中,聚众吸毒,令众多粉丝失望不已,自己锒铛入 狱追悔莫及。这告诉我们(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答案 C
• 解析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 发展的基础,①错误;文化有先进与落后 之分,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 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 的发展,④错误;②③均正确切题,故选C。
• 3.文化塑造人生
• 【例题3】 (2015·重庆高考)古人削桐为琴,纳天地万物 之声。琴音松沉旷远,能让人雪躁静心;琴乐洁净精微, 能让人感发心志,升华心灵意境。古琴名曲《流水》表现 了生命与自然的和谐,被录入特制唱片,搭乘美国太空飞 船,向茫茫宇宙传达人类智慧和文明。古琴音乐( )
[训练3] 书是河水,我们的心就是个装满煤炭的篮 子。我们每次用篮子去捞水时,什么也捞不起来, 但是篮子会越来越干净。书读多了,虽然很难记得 全部,但是我们的心灵就会慢慢变得纯净,想问题 就更懂得开动脑筋。这表明( )
①优秀文化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②优秀文化可 以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③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 影响 ④文化对人的心灵具有净化作用
第二部分 考点突破
• 1.区分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 • 【例题1】 (2018·江苏高考)有调查显示,许多来华的外
国人都喜欢上了中国。当被问及原因时,他们表示,不仅 在于中国的“生活便利”和“人民友好”还在于从中国文 化中找到了“归属感”。有两位外国歌手还根据自己行走 中国的体验,创作了歌曲《I'm going to China》并走红网 络。由此可见( ) • A.文化影响人的认识活动 • B.优秀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 C.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 D.优秀文化提高人的审美素养

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设计

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设计

篇一: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永定县城关中学吴凤英一、教学内容(一)课题: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政治第三册《文化生活》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二课时——“文化与经济、政治”(二)主要学习内容:1、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1)在经济基础上相互影响:文化由经济、政治决定,并反作用于经济、政治,不同文化的作用,影响是不同的。

?(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2)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相互相交融:??(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的地位和作用?(1)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3、文化与综合国力的竞争:?,增强综合国力?(2)发展先进文化二、学生分析:在高一思想政治课的两个模块中,学生分别了解了经济、政治的基础内需,并在前一框题中懂得了文化的含义,对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三者的关系的理性认识基本上是空白。

三、设计思想(一)教学理念:教学内容生活化,让学生觉得“政治课内容就在我身边”教学过程活动化,让学生能在课堂上体验所学的内容(二)教学原则: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自主学习(三)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四、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2、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二)能力目标: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全面的、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重视自身文化素质的意识2、理解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培养为增强综合国力贡献力量的意识- 1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2 -- 3 -- 4 -- 5 -篇二: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 (1)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杨秀莲专题一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的内涵及基本要素1.教学设计是指依据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进行分析、计划并作出具体安排的过程。

(完整版)知识整理的常用方法

(完整版)知识整理的常用方法

知识整理的常用方法知识整理的重要性:一、提高能力,二、提高效率,巩固知识。

知识整理的方法一.图表式整理:以图表的形式对课本某一知识点进行整理。

·优点:直观形象,提高记忆效率,巩固记忆效果·缺点:可能会影响表达的条理性·适用范围:对某一具体知识点的识记、理解·举例:“实践”的含义:人 类 客观世界 改造 有目的、有意识 自然 社会 (主体) (主观能动性) (对象) (社会性)二.对比式整理:采取“对比”的形式,分清容易混淆的知识点的关系(区别与联系)。

·优点:强化理解,避免误区·缺点:应用频率较低·适用范围:相关性强、相似程度高的知识点理解·举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关系三.要点式整理:提炼课本中的“观点性”语言,按课本既定框架作“去粗存精”式的整理.·优点:容易操作,方便记忆·缺点:知识点的系统性、条理性不强·适用情况:框题知识点的及时掌握·举例:《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基础知识要点整理》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基础知识要点整理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第一框题:体味文化1.文化“万花筒”(1)历史上,文化现象无时不在;生活中,文化现象无处不在.(2)无论身处何地,人人都有自己的异彩纷呈的文化生活。

2.文化是什么(1)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3)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4)文化通过物质载体,在历史上和现实中得到传承和发展。

3.文化的力量(1)文化有非常丰富的形式,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2)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个人和国家民族都产生深刻的影响。

2014届高三第一轮复习课件_文化生活_第一单元1-2课

2014届高三第一轮复习课件_文化生活_第一单元1-2课
种精神力量,本身并不能转化为物质力量,只有通过 人的实践活动,作用于客观的物质世界,才能转化为 物质力量。
考点二、文化的社会作用
注意以下几个误区
误区二:文化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唯一力量。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 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 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 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辨题看到了文化的重 要力量有一定的道理。 (2)不同的文化,对经济、社会的影响不同,对社会 发展的作用也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 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所以 只有先进、健康的文化才会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3)文化是重要的力量,生产力、科技等也是重要的 力量。所以,辨题中把文化说成是唯一力量是不对的。
①是一种精神现象②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③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 是后天逐步培养出来的。④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 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形式(略)
总的说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 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文化 与经济政治 决定,反作用,影响,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文化作用 或影响
②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交融:p10, p11
对社会
文化 突出。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 与综合国力 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p11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
应对:软实力,方向保证,精神动力,智力支持
对人
•文化影响的来源(途径) •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 •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 •优秀文化对人的影响
2014届 高中政治 必修三 《文化生活》一轮复习

9年级历史1——16课知识框架

9年级历史1——16课知识框架

知识点默写一、拉美独立运动的时间1、原因:①;②;2、特点:;3、评价玻利瓦尔?4、意义:①②③二、印度民族大起义的时间(同期中国太平天国运动)1、原因:2、特点:3、评价章西女王?4、意义:①②三、彼得一世改革(时间)1、原因:①②2、目标:3、内容:①②③④⑤4、影响:①②③四、俄国农奴制改革(时间年、人物)1、原因:①② .2、目的:3、性质:。

4、内容:①②。

5、影响:积极①②消极6、性质:五、美国内战1861年——1865年、人物:林肯(北方)1、原因:2、导火线:3、转折点:4、性质:5、意义:①②6、《解放黑人奴隶宣言》(1862年发表)(1)内容(2)意义7、评价林肯?六、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1、原因:①②;2、目的:3、①②;③④;4、特点;5、性质:;6、影响:①②③7、1868年明治维新和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相同之处①原因相同②性质相同③影响相同8、对比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的异同(1)同①特点相同:②;(2)异:①②③七、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六七十年代——20世纪初)——人类进入“电气时代”1、前提条件: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主要发明(要求写出人物国籍成就)(1)______成为新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史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内燃机和发明和使用①____国_________制造内燃机驱动的汽车;② ______国________发明飞机。

(3)现代化学工业的产生①1867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标志现代塑料工业诞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开辟新的纺织生产领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新能源:_____________5、新动力:____________6、新材料:____________7、新工业部门:;8、影响: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有益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害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九、近代科学与文化(科学、文学、艺术各举一例,要求写出人物的国籍、成就、影响)1、科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艺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近代科学与文化发展的原因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十、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7月——1918年11月)1、原因: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本原因)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导火线/直接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开始的标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转折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德法)5、战场战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文化与综合国力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 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 争的重要因素。
.
3
第二课 文化对人的影响 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 3、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
.
2
三、文化与经济、政治
1、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一定文化,文化又反作用于一 定的经济和政治。(反作用包括促进 或阻碍社会发发 展)
2、文化具有自身的传承性、相对独立性。
3、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 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4、文推行文化霸权主义)
文化生活 第一课 一、文化的内涵 1、文化是相对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
活动及其产品。 2、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人类社
会实践的产物。 3、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而是后天培养出来。 4、人们是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
离不开物质载体。
.
1
二、文化的作用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 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 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此课件供参考!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
维方式。 4、文化影响人的特点 A、潜移默化、深远持久
.
4
• 文化塑造人生
• 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 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
5
总的概括
文 对社 会作
化用 的 作 用
对人 的作 用
经济
政治
综合综合国力
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各种形式的文化活 动。 表现1、 2、 特点 潜移默化、深远持久 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增强人的精神. 力量,促进人的的全面发展。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