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镜成像说课稿

合集下载

平面镜成像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

平面镜成像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

平面镜成像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平面镜成像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平面镜成像说课稿1一、教材1、地位和作用从教材编排看:本节是在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与光的反射的基础上,学习认识平面镜成像,它是前两节课知识的应用;另外本节课学生将首次较完整的研究“像”这个概念,本节课的一些研究方法和思路,为后面一章研究凸透镜成像奠定了基础,所以,本节具有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

因此《平面镜成像》是这一章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整个几何光学中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本节教材主要安排了一个《平面镜成像》的探究实验,这是培养学生重视实验和归纳,提高学习能力的好素材。

为今后做光学实验作了必要的准备。

2、目标课标对本节的要求是: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对教材的理解。

我将此课教学目标定为:1、能说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知道平面镜成的是虚像3、通过探究物、像和镜面三者之间的关系,领略平面镜成像中的简洁对称之美,体会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喜悦,增进学生探索自然奥妙的好奇和欲望。

3、重点和难点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课的重点是:探究并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难点有两个:知识方面虚像概念是一个难点,因为“虚像”比较抽象,本身“看得见,摸不着”,这构成了本节的一个难点;而在探究活动中由于学生缺乏经验,思维能力不强,预计对于采用两个相同的物体,并且用玻璃板替代平面镜的研究方法感到不易理解,这就构成了本节课的探究设计中的难点。

二、学情分析平面镜成像是学生在生活中接触非常多,也是他们容易发生兴趣的现象。

加之学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时期,对身边的事物存在着好奇心,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这使本节课探究活动的实施具有了很好的基础。

另一方面学生对平面镜成像虽然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他们往往容易受生活经验的主观影响,得出一些错误的认识,例如:他们会认为物体离平面镜越近,物体的像就越大,这是教师在授课时要注意的。

《平面镜成像》说课稿

《平面镜成像》说课稿

《平面镜成像》说课稿凤阳县武店初级中学王荣方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第四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现就教材、教法、学情、学法和教学过程说说对这节课的一些设想。

一、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的重要应用,又是这一章的重点内容之一。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初步建立“像”的概念,为学习凸透镜成像奠定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这节课也是整个几何光学的重要内容。

2、教学目标⑴知识和技能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归纳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了解平面镜成虚像和改变光路的作用;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⑵过程与方法组织学生通过探究活动,来揭示平面镜成像规律;通过用对称法完成平面镜成像作图,训练学生运用几何知识和物理规律研究简单光学问题的能力。

⑶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对平面镜、球面镜的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重点和难点重点:探究并知道平面镜成像特点难点:⑴如何组织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⑵虚像的概念二、学情分析:学生对平面镜很熟悉,是他们容易发生兴趣的现象。

八年级学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时期,对身边的事物存在着好奇心,具有强烈的操作欲望,为这节课探究活动顺利展开打下基础。

但学生对平面镜成像虽然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他们受生活经验的主观影响,容易得出一些错误的结论,例如:他们会认为物体离平面镜越近,像就越大,这是在授课时要注意的。

又由于长期受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学”的影响,在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方面还没有形成良好的习惯,这就需要老师想方设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顺利完成探究性学习。

三、教学方法我主要采用教师引导发现,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方法,真正实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通过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使每个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全身心投入到满堂学的课堂氛围之中,获取了知识,发展了能力。

平面镜成像说课稿

平面镜成像说课稿

《平面镜成像》说课稿乳源民族实验学校陈丽燕一﹑教材分析:(一)教材旳地位和作用。

“平面镜成像”是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重点内容之一,是在学习了“光旳直线传播”和“光旳反射”旳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结识平面镜成像旳特点、原理和应用。

平面镜既与生活联系紧密,又是学生初次接触“像”概念,为“凸透镜成像”作了铺垫。

因此,它起着承上启下旳作用。

(二)教学目旳:根据课程原则旳规定和对教材旳理解,结合学生旳实际,拟定本课旳三维目旳如下:1、知识与技能:(1)理解平面镜成像旳特点。

(2)理解平面镜能成虚像,理解虚像是如何形成旳。

(3)理解平面镜在实际中旳应用。

(4)初步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

2、过程与措施:(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旳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旳记录。

(2)观测实验现象,感知虚像旳含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旳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旳喜悦。

(2)培养实事求是旳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探究平面镜成像旳特点,感受探究旳各个环节。

(2)难点:平面镜成像旳原理、虚像旳概念。

课程原则提出了科学探究旳一般过程和环节,而八年级旳学生物理探究能力比较弱,因此让学生经历探究旳过程是本课旳重点。

虚像旳概念比较抽象,初中学生旳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因此,拟定为本课旳难点。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光旳直线传播和光旳反射定律,已经具有前提知识。

在平常生活中常见平面镜成像现象,但不知其物理原理,物理探究爱好比较高。

三、教法学法分析:新旳课程理念觉得:在注重知识技能旳同步更应注意过程与措施。

教给学生措施比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

根据新旳课程理念,本课采用“科学探究”旳措施,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方案——实验探究——分析论证——交流评估——应用拓展等程序,使学生在自主探究旳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

具体旳措施:教师引导探究法,学生自主探究法,讨论法等.四、教学程序设计: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平面镜成像》说课稿

《平面镜成像》说课稿

7 《平面镜成像》说课一、说教材(一)课标要求一级主题:运动和相互作用二级主题:声和光三级主题: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

“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是新课标中规定的20个必做实验之一。

(二)教材分析《平面镜成像》是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多彩的光》第二节内容,本课题安排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应用”两个方面的内容,按照“现象→规律→应用”的程序来编排的,内容与生活、生产、科技联系紧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本课题既延续了光的直线传播,又巩固了光的反射。

另外,本节课第一次较完整的提出“像”的概念,研究像的特点;其中一些探究技能(如测量物距、像距,判断像的虚实等)为后续研究凸透镜成像奠定了基础。

(三)学情分析1、学生认知水平(参考范文1)2、学生的知识经验学生对平面镜成像有丰富的感性认识,学生已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定律,具备了从成像原理上来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这些都为本节课的探究学习奠定了基础。

但由于受视觉影响,认识中也存在错误,如:认为物体离平面镜越近,像就越大;另外虚像是教材中第一次出现,这些都需要本节课的深入学习。

(四)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知识与技能:1、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会用光屏判断像的虚实。

3、了解平面镜成像特点在生活、生产和科技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微课”学习,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2、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会用替代法研究物理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略平面镜成像的对称之美;通过了解平面镜引起的光污染,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

重点及确定依据:探究并得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它是知识上与能力上的共同要求。

难点及突破策略:虚像“看得见”,却“摸不着”,因此,虚像的形成是教学中一个难点,利用微课自主学习予以突破;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是探究活动中的一个难点,采用“替代法”予以解决。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说课稿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说课稿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说教材1、教材分析本节《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三节。

本节的主要内容实验探究平面镜的成像的特点,并运用其特点分析解释问题。

2、教学目标(1)能描述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提高学生的观察、操作、交流的能力。

(3)能通过对平面镜的了解,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的喜悦。

3、教学重难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4、教学用具课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器、蜡烛、火柴。

说教法1、观察猜想培养学生观察想象的能力,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在平面镜的像,联想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关系,发展概括能力。

2、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鼓励学生大胆阐述自己的观点。

3、操作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采用操作法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要求。

4、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及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说学法教学过程是师生互相交流的动态过程,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充分发挥主体性作用。

从学生的认知特点来看,这一阶段的学生爱问好动、求知欲强,想象力丰富,对实际操作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对直观的事物感知较强,是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逐步过渡的阶段,他们希望得到充分的展示和表现,因此,在学习方法上,应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采取让学生自己观察、大胆猜想、亲自动手操作、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师生共同归纳总结,体验学习的过程。

由于远程教育平台制作的课件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因此在教学时鼓励学生利用课件自主探索等方式,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

真正将课堂变为展示自我的舞台,感受成功。

说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图片欣赏2、照镜子二、新课学习(一)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教师:同学们,我们经常使用平面镜,对平面镜成像问题有许多感性的认识,同学们能不能说一说平面镜成像有哪些特点呢?(教师不做任何暗示,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

说课稿——平面镜成像

说课稿——平面镜成像

【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确定本课的三维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1)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2)了解平面镜虚像的形成原因。

(3)了解日常生活中的平面镜成像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过程,进一步学习实验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平面镜的物与像对称的讨论,领略平面镜中的简洁对称之美。

(2)使学生在“探究”中体会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成功的喜悦。

(3)通过利用平面镜的小发明、小制作,认识平面镜在科学技术、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平面镜成像”是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重点内容之一,是在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认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和应用。

平面镜既与生活联系紧密,又是学生首次接触“像”概念,为“凸透镜成像”作了铺垫。

所以,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重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感受探究的各个环节。

教学难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虚像的概念。

【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在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定律,已经具有前提知识。

在日常生活中常见平面镜成像现象,但不知其物理原理,物理探究兴趣比较高。

【教学方法】课程标准提出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步骤,而八年级的学生物理探究能力比较弱,所以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即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方案——实验探究——分析论证——交流评估——应用拓展等程序,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

具体的方法:教师引导探究法,学生自主探究法,讨论法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展现猴子捞月亮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问:猴子为什么没有捞上月亮?学情预设:学生相互讨论,可能说‘湖里的月亮不是真的’、‘水里的月亮只是倒影’等,教师可适时拿出平面镜,叫同学去抓取镜子里面的东西,学生住不到,借机引出课题‘平面镜成像’。

二、新课学习1.向学生阅读课文中的探究并说明探究活动的目的和做法。

平面镜成像说课稿(通用6篇)

平面镜成像说课稿(通用6篇)

平面镜成像说课稿平面镜成像说课稿(通用6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

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平面镜成像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平面镜成像说课稿篇1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新教材初二物理第三章光现象第四节平面镜,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等八方面来说一说我这堂课的教学设想。

一、教材分析“平面镜”是本章《光现象》中的关键内容,是光传播过程中的普遍现象,是“光的传播”内容的延伸。

平面镜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学生以具备这方面的感性知识。

定性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过程,是下一节定量探索“光的反射”规律的基础,有铺垫作用。

教材这样编排,符合认识过程的发展规律。

正确处理好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探究过程是学好本节乃至本章知识的关键。

二、学生情况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学习物理,对物理知识的积累和对物理问题研究的方法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本节课的知识是平面镜的有关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应该使学生经历基本的探索过程,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领略物理教学的特点与魅力,学生的收获不仅仅是学到了书本的知识和方法,更重要的是通过知识的学习和方法的掌握,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各种能力得到培养,多元智力得到充分发展。

根据以上两点的情况分析,特制定如下目标及教学的重点、难点。

三、教学目标1、知识探究点及其教学要求通过平面镜成像的边学边实验,指导学生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理解平面镜中像的主要特点,知道实像与虚像之间的区别,了解平面镜在实际中的应用。

2、能力训练点及其要求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过程,提高通过观察提出假设,制定探究计划,动手操作,收集证据和分析概括等多方面的研究能力。

3、德育渗透点及其要求在探究实验的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分享探究成果,领略平面镜成像中的简洁对称之美,感受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喜悦。

结合平面镜在日常生活、生产、科研方面的广泛应用,在教学中渗透热爱科学、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教育,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资料大全-平面镜成像说课稿 精品

资料大全-平面镜成像说课稿 精品

平面镜成像说课稿平面镜成像说课稿一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我叫,来自市中学。

今天,我说课题目是《平面镜成像》。

以下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分析、教学过程设计四大方面来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平面镜成像"是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重点内容之一,是在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认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和应用。

既与生活联系紧密,又是学生首次接触"像"这个新概念,后面又将学到凸透镜成像,所以,本节课既是对光的反射规律的一个延续,又为以下的知识埋下了伏笔,真正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确定本课的三维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能成虚像。

3理解平面镜在实际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通过对平面镜的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水平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感受探究过程的各个环节。

2难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以及成虚像的初步概念。

课程标准提出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步骤,而八年级的学生物理探究能力比较弱,所以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是本课的重点。

虚像的概念比较抽象,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因此,确定为本课的难点。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定律,已经具有前提知识。

在日常生活中常见平面镜成像现象,但不知其物理原理,因此物理探究兴趣比较高。

三、教法学法分析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平面镜》说课稿范文(通用3篇)

《平面镜》说课稿范文(通用3篇)

《平面镜》说课稿范文(通用3篇)《平面镜》说课稿1各位专家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的第三节《平面镜成像》。

下面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主要有三个内容:1、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2、虚像的概念;3、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它在光的直线传播与光的反射定律之后,学习、认识平面镜的成像,是前两节所学知识的应用;另外,学生将首次较完整的研究“像”这个新概念,为进一步学习凸透镜成像奠定基础。

同时,通过平面镜成像的探究活动,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增强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本节课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是这一章的重点内容之一。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重视过程与方法、重视科学探究的要求,结合教材的内容以及学生认知发展的水平,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能说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有用信息的记录;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探究过程中,领略平面镜成像现象中的对称之美,体会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喜悦。

3、重点和难点科学探究活动,有利于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学习、体验科学方法,因此,“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本节课的重点。

由于“虚像”比较抽象,“看得见”,却“摸不着”,因此,虚像的概念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由于学生缺乏经验,思维能力不强,很难提出确定虚像位置的方法,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是探究活动中的又一个难点。

二、说教法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对身边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

同时,学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平面镜,容易使他们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

根据学生这些心理特征,结合教材内容的编排,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为教师引导发现,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另一方面,学生虽然对平面镜成像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由于思维定势的影响,往往得出一些错误的结论,例如:他们会认为“物体离平面镜越近,所成的像就越大”;把“像”与“影”混淆等,这些先入为主的错误观念,对本节课的学习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八年级物理上第四章光现象第3节平面镜成像说课稿

八年级物理上第四章光现象第3节平面镜成像说课稿
八年级物理上第四章光现象第3节平面镜成像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选自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第3节平面镜成像。在这一章中,我们主要研究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现象。平面镜成像是本章的重点内容,它不仅涉及到光的反射原理,还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密切相关。本节课主要围绕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和应用展开,为后续学习凸透镜成像打下基础。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面向的是八年级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具有一定的探究精神。他们的认知水平逐渐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兴趣方面,学生对物理实验和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有较高的兴趣,但可能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感到枯燥。此外,学生的学习习惯逐渐形成,但自觉性和自律性仍有待提高。
(2)学会运用平面镜成像的原理,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2)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体会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2.思考讨论:针对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生活实例分析:让学生举例说明平面镜成像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解释其原理。
4.小组竞赛:开展小组间的平面镜成像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4.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给予及时的指导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5.课后布置与生活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生的学习成就感。

《平面镜成像》说课稿

《平面镜成像》说课稿

《平面镜成像》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的内容结构本节教学内容包含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成像的原理和平面镜的应用,以实验为主体,通过真实情景再现,让学生感知平面镜成像特点,得出实验结论。

2.教材的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过程(2)教学难点:平面镜成虚像、像与物等大的认识二、说教学目标对《平面镜成像》教学内容的研究分析,以及《课程标准》确立以下教学目标:1.了解平面镜成像特点2.了解平面镜成像虚像、虚像是怎样形成的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三、说教学方法本节课平面镜成像采用的教学方式为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并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探究、分析与论证的探究式教学模式。

四、说学法指导平面镜成像的学习内容,在日常生活中学生非常熟悉,但是存在一些错误的认知,因此在学习中,让学生亲历实验过程,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得出成像规律和特点,在实验探索中得出正确的结论。

五、说教学过程教学板块一: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平面镜在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那么实际成像有什么特点呢?(引发思考与讨论)2、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根据学生的讨论,列出待解决的问题,并制定实验计划设计实验方案,在讨论中确定以下的问题:(1)确定物体位置的平面镜,应该选用什么样的物体作为平面镜,玻璃板和平面镜对实验效果更好?(2)选用玻璃板作为平面镜,应该处于何种环境便于观察实验现象?(3)如何确定平面镜成像的像的虚实?3.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给出实验器材供同学们选用:同样大小(长短、粗细)的蜡烛两只,小蜡烛一只、大蜡烛一只,平面镜一面,平板玻璃一块,支架一幅,方格纸一张,同样大小的三角板一对、刻度尺一把4. 分析与论证实验结束,进行分析与论证探究结果是否正确,讲解探究结论中有哪些内容与猜想相符,有哪些不符。

(1)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2)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和物体的大小有什么关系?(3)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有什么关系?(4)当物体远离或靠近平面镜时物体的像的移动情况、像的大小、形状的变化情况是什么?5.评估与交流得出实验结论,总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学板块二:平面镜成像原理利用图像分析平面镜成像的原理,边板画边讲解,这样既巩固了光的反射定律,又培养了学生研究新问题的能力。

平面镜成像说课稿3篇

平面镜成像说课稿3篇

平面镜成像说课稿3篇平面镜成像说课稿3篇平面镜成像说课稿(一)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我叫xx,来自xx市xx中学。

今天,我说课题目是《平面镜成像》。

以下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分析、教学过程设计四大方面来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平面镜成像"是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重点内容之一,是在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认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和应用。

既与生活联系紧密,又是学生首次接触"像"这个新概念,后面又将学到凸透镜成像,所以,本节课既是对光的反射规律的一个延续,又为以下的知识埋下了伏笔,真正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确定本课的三维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能成虚像。

(3)理解平面镜在实际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通过对平面镜的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水平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感受探究过程的各个环节。

(2)难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以及成虚像的初步概念。

课程标准提出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步骤,而八年级的学生物理探究能力比较弱,所以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是本课的重点。

虚像的概念比较抽象,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因此,确定为本课的难点。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定律,已经具有前提知识。

在日常生活中常见平面镜成像现象,但不知其物理原理,因此物理探究兴趣比较高。

《平面镜成像》说课稿(全国实验说课大赛获奖案例)

《平面镜成像》说课稿(全国实验说课大赛获奖案例)
《平面镜成像》说课稿
一.使用的教材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3节
二.实验器材
魔术杯、钥匙扣、ipad、模拟“全息投影”装置、全息视频源、深渊灯、牙齿模型、牙镜、救护车模型、电子蜡烛、亚克力板、坐标纸、彩色纸带、丝巾,平面镜、矿泉水瓶、纸盒。
三.实验创新点
1.利用平面镜和全息视频源,模拟全息投影,呈现一个360°的立体影像。
(四)布置作业
给学生布置一个趣味作业,如图16所示,这是一个空纸箱,现在把手机放进去,但是并没有看到箱子里有手机如图17所示,这是为什么呢?让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空箱藏物”的魔术原理,并动手制作一个魔术箱,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客精神。
七.实验效果评价
这节课体现了新方法、新技术和新材料与实验教学的融合,利用有趣的魔术和创新实验组织教学,结合创客教育理念,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在有趣创新的实验教学中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隐身术”
利用平面镜成像还可以制作隐身装置,如图11所示,观察者可以从前方直接看到矿泉水瓶,感觉中间是透明的玻璃,但其实,这中间并不透明,换一个视角,如图12所示,发现这中间甚至还有一个不透明的纸盒,纸盒竟然被隐身了,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这也利用了平面镜成像,矿泉水瓶通过几个平面镜多次次成像,观察者看到的其实是平面镜所成的虚像,并不是真实的矿泉水瓶。
2.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知道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3.了解平面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探究,分析总结得出规律。
2.培养学生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分析评估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获得成功的喜悦。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精选5篇)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精选5篇)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精选5篇)《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篇1目标:1.学问和技能(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4)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

2.过程与方法(1)经受“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试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2)观看试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

(3)通过观看感知球面镜对光线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会物理现象的奇妙与和谐,获得“发觉”胜利的喜悦。

(2)培育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通过对平面镜、球面镜的应用的了解,初步熟悉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设计思想:1、通过探究,使同学经受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进展初步的科学探究力量,领会物理课教学的特点和魅力。

2、本课的重点是:在“探究”和“设计”的过程上:“如何探究像与物是否等大”(试验目的)→怎样比较虚像与物的大小→找一个跟物体完全相等的物体(替代物)与像比较大小→怎样才能同时观看到像与替身物→把平面镜改为白玻璃(试验基本思想方法),从而有意识、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训练和提高同学思维的敏捷性和技巧性,开拓同学思路,对同学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和方向性进行训练,培育其发散思维力量。

教学过程设计:一、新课引入1、提出问题:照镜子,平面镜能成像(从生活中发觉问题),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呢?二、新课教学2、提出猜想: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呢?(老师不做任何示意,让同学充分想象)[同学争论、归纳]可能有下列猜想:(允许有不正确猜想)(1)、像与物等大;(2)、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3)、像与物左右相反;3、制定方案与设计试验:如何来探究像与物的大小是否相等呢?[明确探究目的][老师给同学思索空间,同学:思索、分析、争论、归纳]我们采纳什么方法来验证像与物是否相等呢?[设疑]——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明确探究方法]——找一个跟镜前物体完全相同的物体[替身物体]与像比较。

《平面镜成像》教案设计【优秀3篇】

《平面镜成像》教案设计【优秀3篇】

《平面镜成像》教案设计【优秀3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平面镜成像》教案设计【优秀3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能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方案。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讨论,养成分析、概括的能力,设计实验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知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能从日常生活中提炼出物理现象。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实验方案的设计。

【难点】器材的选用和方案的选择。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问题导入】首先我会让学生思考:我们照镜子时,我和镜子里的“我”有什么区别?由于学生自身的经验,学生很快答出:一样。

那么我和镜子里的“我”到底有哪些地方相同呢?导入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解决这个问题。

环节二:建立规律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根据日常生活的感知,介绍与平面镜成像中光的几个术语:物:平面镜之外的物体。

像:平面镜里可以观察到的物体【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时,物和像有什么特点?【作出猜想】(1)物比像大。

(2)物与像等大。

(3)物比像小。

【设计实验】(1)实验器材:两只相同的蜡烛,刻度尺,玻璃板,白纸。

(2)实验方案:在桌面上放白纸,纸上竖着放一块平面镜,在玻璃板前点燃一支蜡烛,可看到镜中的像。

拿未点燃的相同蜡烛,在玻璃板后移动,直到蜡烛和像完全相同。

用刻度尺测量像和物的位置关系。

改变点燃蜡烛的位置,多测量几次。

【记录数据】环节三:巩固提高为什么在实验中只点燃一支蜡烛?答:一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二是便于观察。

环节四:小结作业四、板书设计五、教学反思《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篇二预习目标:1、观察自己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猜想平面镜成的像有哪些特点。

2、尝试设计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面镜成像》说课稿
乳源民族实验学校陈丽燕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平面镜成像”是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重点内容之一,是在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认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和应用。

平面镜既与生活联系紧密,又是学生首次接触“像”概念,为“凸透镜成像”作了铺垫。

所以,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确定本课的三维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能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3)理解平面镜在实际中的应用。

:
(4)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感受探究的各个环节。

(2)难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虚像的概念。

<
课程标准提出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步骤,而八年级的学生物理探究能力比较弱,所以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是本课的重点。

虚像的概念比较抽象,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因此,确定为本课的难点。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定律,已经具有前提知识。

在日常生活中常见平面镜成像现象,但不知其物理原理,物理探究兴趣比较高。

三、教法学法分析:
新的课程理念认为:在注重知识技能的同时更应注意过程与方法。

教给学生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

根据新的课程理念,本课采用“科学探究”的方法,通过创设情境——提出
问题——猜想假设——设计方案——实验探究——分析论证——交流评估——应用拓展等程序,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

具体的方法:教师引导探究法,学生自主探究法,讨论法等.
教学程序教学内容设计意图及依据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
1.小魔术:空箱变物。

2.揭密魔术,引出平面镜。

通过魔术表演,将学生带到创设
的问题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

,
二、平


>


1.提出问题
学生利用课桌上的平面镜自我观察,观察
后提出与平面镜有关的问题。

可能的问题:
平面镜成像的像和物有什么关系

教学理论认为:问题是思维的动因,
是探究的起点,人们只有发现和提
出问题,才能积极思考和寻求解决
方法。

同时符合把学生的个人知识
和直接经验作为课程资源的理念。

2.猜想假设
鼓励学生根据生活中的切身实际大胆进行
猜想,说出猜想的依据。

可能的猜想:
1.像和物的大小相同。

2.像和物的距离相等。

3.像、物左右相反。

4.像远小近大。

………
3.设计实验
1.根据准备好的器材,让学生完成实验:平
面玻璃(贴有玻璃膜)、两个形状相同的电
池、方格纸、刻度尺等。

2.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
(1)如何选用器材
(2)如何确定像和物的大小关系
(3)如何确定像的位置
(4)如何比较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
……
3.设计完毕,个别组展示设计方案,鼓励
学生展开实验。

/
4.设计表格:(要求学生如实记录实验数据)
培养学生设计方案,有利于发挥
学生的实验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
精神和创新能力。

|
实验探究
物距像距
像、物的
大小关系
第一次
|
第二次
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进行实验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实验探究,强调分工
合作,相互交流。

重点指导能力较弱的小组,
体现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锻炼学生的实验能力,培养学生
分工合作能力。

5.分析论证
1.小组展示实验并在课堂上交流探究结
果。

此环节由学生自己总结,教师做适当引
导,然后师生共同整理探究结果:
(1)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2)像和物的大小相同。


让学生自己总结实验结论,一方
面学生总结可以不受限制,可能会
提出与结论不一致的问题;另一方
面学生在互相质疑中能引起学生的
兴趣,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培养学
生归纳问题的能力。

6.交流评估
各组之间交流在实验中遇到的困难,解决
的方法,提供自己的成功经验,找出实验的
不足。

三.虚像
1.教师用白纸承接多媒体投影的像,问学
生能不能用白纸承接平面镜所成的像。

2.利用多媒体从理论上分析平面镜成虚像。

通过让学生感受虚像,然后利用现
代化教学手段从理论上分析,突破
教学难点,符合从感性到理性的认
识规律。

四.应用拓展
1.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列举平面镜的应用,
多媒体播放平面镜应用例子,说明平面镜可
以成像和改变光路。

2.阅读:课本P44“科学世界”--凸面镜和
凹面镜,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
使物理与科学、技术、社会充分
联系,体现了从物理走向社会。

s:
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