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
重庆城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
中图 分 类 号 : 17 文 献标 识 码 : F2 A
、.1
P( ) X;=1
i= l
则该事物 的信息熵 为:
Hx一∑P o ( ) ( ) ()g X X lP i
重 庆 作为 中国最 年轻 的直 辖 市 ,O 1 年来 经 济 得 以快 速发 展 ,人 均 G P 自 D
.
3O . 6 41 . 4 4l . 0 39 . 7
是综合 反映一个城 市土地可 持续利用 现
状 及 其 发 展 能力 的指 标 集 合 。 而 指 标 体 因 系 的 设 定 上 要 综 合 考 虑 土 地 利 用 的 生 态 效 益 、 济 效 益 和 社 会 效 益 , 价 的 目的 经 评
19 9 8年 以 来增 长 了 3倍 , 同 时城 市化 水
表 1 重庆市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 目标层 子 目 标层 基本指标层 原指标层 环境质量 ( 1%) 95 . 生态效益
(0 6 (1 3 . %) 2 8
.
单位 % m/ 2 人 % %
重庆城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
口文 /郭效法
提要
表 ) 本文采用熵值法,选取土地 具体化 。( 1
二、 熵值法的基本原理及步骤
在土地利用系统中 , 土地 的利用方式
决定 系 统 的 功 能 , 同利 用 方 式 就 会 产 生 不
利 用 的 生 态 、经 济 和社 会 效 益 三 个 层 面 2 指 标 , 价 2 0 ~2 0 重 庆 的 土 5个 评 00 0 7年
.
和 内容上要体现生态 合理性、 经济可行性
和 社 会 的可 接 受 性 。 鉴于 此 , 文 建 立 一 本 个 四 层 次 的土 地 可 持 续 利 用 评 价 指标 体 系 , 目标 层 、 目标 层 、 本 指 标 层 和 原 即 子 基 指标层 , 目标 层 反 映 的 是 重 庆 城 市 总 体 的
GIS技术支持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度评价
GIS技术支持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度评价GIS技术是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度评价的重要工具之一。
使用GIS技术,可以将土地资源的不同属性信息集成到一个系统中,通过空间分析、模型构建等方法,对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程度进行评价和预测,为土地资源的规划、管理、开发和保护提供科学的支持。
首先,GIS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构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度评价的空间分析模型。
我们可以把土地资源的不同属性作为评价指标,通过分析土地的空间分布特征,建立空间决策支持系统,自动生成土地利用度分布图,进而为土地可持续利用度的评价提供科学的依据。
其次,GIS技术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土地资源的空间数据分析。
通过GIS技术,可以将大量的遥感数据、地理数据等实时数据集成在一起,快速获得土地利用类型、土地覆盖范围、土地底质等多维数据,为土地资源的数字化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持。
此外,GIS技术还可以为土地资源的差异化利用提供支持。
针对不同的土地类型、不同的土地覆盖范围、不同的生态环境条件,我们可以通过GIS技术进行模拟模型的构建和运算,以评价土壤生产能力、土地水文循环和植被更新等不同维度,以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度。
最后,GIS技术还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土地资源的监测和预警。
通过建立土地资源的动态监测系统,以及引入机器学习算法等技术,我们可以实现土地资源的快速识别、预警和数据分析,以及全面评估地区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并为土地资源的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总之,GIS技术的应用可以更好地提高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水平,促进土地资源的规划和管理,推动土地资源的科学开发和可持续利用。
通过有效的GIS技术支持,我们可以更好地开展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度评价工作,建立科学的土地资源管理体系,确保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在进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度评价时,需要收集并分析相关的数据。
以下是可能涉及的数据及分析:1. 土地利用类型数据 - 通过获取卫星遥感数据、航空影像、地面观测等方式,收集不同时间段内的土地利用变化数据集,分析该区域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趋势,以确认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度和评估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
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与方法
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与方法近年来,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土地资源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地评价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性显得尤为重要。
在实际评价过程中,我们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指标体系和方法来进行综合评价。
一、评价指标体系1. 自然资源利用指标在评价土地可持续利用性时,首先需要考虑的是土地的自然资源利用情况。
这包括土地的水资源、气候资源、土壤资源等自然条件的利用情况。
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土地的地形地貌、水资源供给情况、气候适宜度以及土壤肥力等指标来进行评价。
2. 生态环境保护指标评价土地可持续利用性还需要考虑土地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土地利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生物多样性的维持情况、土地利用对环境质量的影响等指标来进行评价。
3. 社会经济效益指标除了自然资源利用及生态环境保护指标外,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还需要考虑土地利用对社会经济效益的影响。
这包括土地利用对周边居民生活的影响、土地利用对当地经济发展的促进程度以及土地利用对社会稳定的影响等指标。
二、评价方法1. 定性评价方法定性评价方法是通过对土地利用的现状进行描述和解释,以及土地利用对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效益的影响进行分析,从而综合评价土地可持续利用性。
这种评价方法注重对土地利用的整体把握和综合分析,能够全面了解土地利用的影响。
2. 定量评价方法定量评价方法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或指标体系,对土地利用的影响进行定量化分析和评价。
这种评价方法能够通过具体的数据和指标来量化土地利用的影响程度,更加客观地评价土地可持续利用性。
个人观点和理解:土地资源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其可持续利用性关乎到人类社会的长远发展。
在评价土地可持续利用性时,我们需要充分考虑自然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效益等方面,建立一套完善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只有这样,才能更加科学、合理地评价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性,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撑。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可持续能力评价方法的运用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可持续能力评价方法的运用【摘要】利用可持续能力评价法,建立了基于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土地可持续利用多指标体系,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多指标体系降维,修正多指标体系,并利用相关系数矩阵确定各指标权重,最终计算得出土地利用可持续度。
并利用曲线回归对主要年份土地利用可持续度进行预测,与规划方案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对规划方案可行性进行评价。
【关键词】可持续环境评价土地利用土地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land use planning overall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luopea)指在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区域生态环境现状认真研究的基础上,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识别、分析、预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预防和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及措施。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属于战略环境影响评价(strategical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sea),位于区域环境影响评价(regional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rea)之上。
评价重点在于土地总体利用规划目标、方针和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的变化可能引起的生态和环境的变化,如石漠化和水土流失的防治等。
由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宏观性、复杂性和广泛性等因素,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并没有一个普遍适用和成熟的方法,基本没有成功先例可以借鉴,土地利用总体环境影响评价可借鉴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各类方法和战略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以及其他学科的分析评价方法(如统计分析方法等),对评价的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或者将其综合运用,以达到科学、准确的评价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的目的,为规划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目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主要采用加权比较法、对比评价法、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法、费用效益分析法等。
除开上述的评价方法外,还可借鉴其他一些相关的评价方法,如系统论、协同学、最优规划法、逼近理想状态法、层次分析法、专家经验法、gis空间分析法、环境经济学、景观生态学等。
8、第八章-土地利用可持续性评价
第八章土地利用可持续性评价一、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1、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1)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的概念1土地利用:指农业、林业、牧业和城市发展等人类对与土地有关的自然资源的利用活动。
土地覆被:耕地、林地、草地、公路、建筑及土壤、冰雪和水体等地表物质组成。
土地覆被包含两个含义:①土地覆被是陆地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土地覆被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植被,但也包含土壤和陆地表面的水体。
1)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的概念2土地利用是人类根据土地的特点,按一定的经济与社会目的,采取一系列生物和技术手段,对土地进行的长期性或周期性的经营活动。
它是一个把土地的自然生态系统变为人工生态系统的过程。
土地覆盖是指自然营造物和人工建筑物所覆盖的地表诸要素的综合体,包括地表植被、土壤、冰川、湖泊、沼泽湿地及各种建筑物如道路等,具有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属性,其形态和状态可在多种时空尺度上变化。
土地利用侧重于土地的社会经济属性,土地覆盖侧重于土地的自然属性。
土地利用变化包括一种利用方式向另一种利用方式的转变以及利用范围、强度的改变。
土地覆盖变化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转化(Conversion),另一是改变(Modification),前者是土地从一种土地覆盖类型向另一种类型的转化,后者是一种土地覆盖类型内部条件(结构和功能)的变化。
当然,转化和改变之间的界限并不总是很明确的,长期的、经常性的改变最终会导致完全的转变。
土地利用变化与土地覆被变化的关系:单一的土地利用形式往往与某一种土地覆盖类型相对应(放牧-草地)。
一种土地覆盖类型可能支持多种利用方式,如森林可用于木材开采、采伐或火烧后用于耕作、狩猎和采集、燃料木收集、娱乐活动、野生生物保护、水土保持等。
一个单一的土地利用系统可能包含不同的土地覆盖类型共同存在,如一个农业系统兼有耕地、林地、已开发的牧场、村落(居民地)。
1)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的概念3土地利用是指人类根据土地的自然属性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有目的地长期改造、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的活动,如农业用地、工业用地、交通用地、居住用地等。
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与可持续利用
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与可持续利用土地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的快速增长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土地资源的承载力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因此,评价土地资源的承载力并进行可持续利用成为当务之急。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土地资源承载力的含义。
土地资源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土地所能提供各类生态系统服务和社会经济服务的能力。
这包括农田的耕作能力、城市用地的开发潜力、森林的生态功能等。
评价土地资源的承载力是为了更好地利用这些资源,保障人民的生活需求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评价土地资源的承载力必须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土地资源的养分含量、土壤肥力、水资源、气候条件、地形地貌、生物多样性等都是评价土地资源承载力的重要指标。
例如,在农业领域,评价土地资源的承载力需要考虑土壤的肥力和水源的可利用性,以确定合理的农作物种植结构和耕作方式。
在城市用地规划中,需要评估土地的地形地貌和地质条件,以确定合适的建筑区位和土地利用方式。
只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才能确保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此外,评价土地资源承载力还需要考虑人口的需求和经济的发展。
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导致了人口的快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这对土地资源的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评价土地资源的承载力必须考虑人口数量和质量的变化,以确定适当的土地利用方式和资源配置。
同时,评价土地资源的承载力还需要考虑经济的发展需求。
不同行业的发展对土地的需求是不同的,评价土地资源的承载力需要充分考虑各个行业的需求,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可持续利用。
最后,评价土地资源的承载力还需要考虑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必须遵循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原则。
评价土地资源的承载力需要考虑土地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
只有通过科学评价和合理规划,才能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综上所述,评价土地资源的承载力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工作。
只有通过全面、科学的评价,才能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土地资源及其利用现状分析与评价
土地资源及其利用现状分析与评价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素之一,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和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土地资源的利用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
本文将对土地资源及其利用现状进行分析与评价。
一、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它不仅提供农田用地,支持粮食和经济作物的种植,还提供居住和工业用地,支持城市化进程。
此外,土地资源还涉及到生态环境的保护,维护生态平衡。
二、土地利用现状分析1. 农业用地:农业占据了全球土地利用的大部分,但由于粮食需求的增长和大规模工业化农业的兴起,耕地面积逐渐减少,耕地质量也受到威胁。
此外,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也对农业产出造成了不确定性的影响。
2. 城市用地:城市化的加速进程导致城市用地需求的急剧增加,大规模的工业、商业和住宅区扩张不可避免地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
这导致了城市扩张的不断加剧,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的合理性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3. 工业用地:工业用地是支持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
然而,由于工业化进程的迅猛增长,以及对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污染,工业用地的供给与需求之间出现了巨大的差距。
这需要加强土地资源的保护与管理,确保其可持续利用。
4. 生态用地:生态用地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手段。
然而,在经济发展的压力下,大量的生态用地被开发和破坏,导致生态环境的退化,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受到威胁。
因此,保护生态用地,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三、土地利用现状评价1. 建立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加强土地资源的管理与保护,是确保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关键。
政府要加强对土地利用的引导和监管,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以及激励政策,推动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2. 加强土地资源的综合评价和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运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手段,实现土地资源的监测和动态更新,为决策者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摘要:建立一套比较成熟的评价方法,将一个概念转换成可操作的管理模式是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
分析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内涵,提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概念,从不同的数量尺、空间比例尺、空间维、不同国家发展程度、不同价值观等角度来对土地资源的可持续性来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
分析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标准,从土地利用系统的角度构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
目前,我国在这一方面还没有形成一套比较成熟的评价方法,仍处于探索阶段。
关键词: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评价体系;指标体系中图分类号:f3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4-00-01当前,人类社会发展的主题是可持续发展,意义是不以破坏未来资源为代价进行发展,强调合理利用资源。
土地资源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托,是人类发展和生存的物质基础,是创造财富的基本源泉。
因此,可持续利用的土地资源是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
近年来,由于人类的过分和不合理运用土地资源,带来了诸如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等诸多全球性的土地资源问题,对环境的持续发展和人类的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因此,引起了国际社会对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的高度重视。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发展战略一旦开始实施,那么就必须落实到区域内部进行操作,全球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前提和基础就是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一、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标准目前,对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理解,不同学科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很难形成一个统一的观点。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标准是指,在综合考虑环境资产和土地资源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土地的承载能力和生产力。
一方面从整合科学、土地的合理保护和土地的开发利用,实现土地合理利用与经济、社会和环境系统进行协调发展,不断满足当代人和可预见未来人类发展的生存需求,建立最佳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评价方法研究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评价方法研究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资源之一,它的可持续利用对于保障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方法的研究,是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维护生态环境的必要措施。
一、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意义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是通过对土地资源的分析,评估土地资源利用的效益、影响和潜力等方面的指标,全面评价土地资源的利用状况。
评价结果可以为政府和企业决策提供参考,有利于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首先,土地资源的评价可以为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评价结果可以给出土地资源在不同利用方式下的效益,为政府合理安排不同区域的土地资源开发提供参考,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全面利用。
其次,土地资源的评价对于保障生态环境、防止生态破坏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污染会造成破坏生态平衡,影响人类健康和生命质量。
通过评价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可以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的效益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效果,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和谐共存。
最后,土地资源的评价还可以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指导。
通过评价不同土地资源利用方式的效益和潜力,可以为企业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生产决策,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方法1.指标体系的构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核心在于指标体系的构建,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是保证评价结果准确的基础。
建立指标体系的过程需要充分考虑土地资源的特征和利用方式,科学合理地选择评价指标,从而保证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通常对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进行评估需要选择的指标包括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利用效益、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社会价值、永续价值等。
2.指标权重的确定评价指标构建后,还需要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权重的确定关系到评价结果的准确性。
权重的确定需要依据不同专业领域的权威专家,采用层次分析法、灰色系统分析法等数学方法。
四川省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基于德尔菲法
其他省土地资源可 持续利用综合评 价标准 。 对 四川 I 省 的 土 地 的
可 持 续 利 用 进 行 判 断 ,得 出 目前 四 川 I 省土地 可持续利用状 况 ,
关信息 , 熟悉评估过程 , 具 有 丰 富 的实 践 经 验 。 本 研 究 选 取 了 8 位专 家进行意 见征询 . 来 源为 : 四川 农 业 大 学 经 济 管 理 学 院 土
可行性 、 社 会 可 接 受 性 。 再 分 别 从 四川 省 2 0 0 7 — 2 0 1 1 年 统 计 年 鉴 和 社会 经 济 数 据 中 确 定 对 应 的 指 标 层 和 具 体 数 据 。
积4 8 . 8 9万 k m 2 , 其 中耕 地 占 1 3 . 0 8 %, 林地 占 3 8 . 3 4 %, 牧 草地 占
本文采用德尔菲法 , 对 影 响 四 川 省 土地 可 持 续 发展 的 因 素
进行分析 , 计 算 各 层 级 的权 重 , 再得 出各层级 的指标水平 , 结 合
方 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 因此 得 到 的结 论 是具 有 可 信 度 的 。
专 家 的 选 择 标 准是 : 了解 四川 I 省 土 地 可 持 续 发 展 利 用 的 相
的问题。
3 四川 省土地 可 持续 利用水 平 评价
3 . 1 研 究 方 法概 述
本文研究 采用德尔菲法 . 即 通 过 多 轮 次 调 查 专 家 对 问 卷 所 提 问题 的看法 , 反 复征询 、 归纳 、 修改, 最 后 汇 总 成 专 家 基 本 一 致 的看法 , 作 为 预 测 的 结 果 。其 理 论 基 础 是 回 归 分 析 和 交 叉 影 响的分析 , 在对专家 反馈意 见进行 处理 时 , 运 用 定 量 统 计 分 析
土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评价
土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评价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土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评价至关重要。
可持续性评价是指对土地资源利用的综合性评估,旨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保护生态环境,提升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能力。
首先,评价土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需要考虑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必须在自然环境的条件下进行,超出承载能力的利用将给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影响。
因此,评价可持续性时应综合考虑土地利用方式对空气、水资源、生物多样性等自然要素的影响。
例如,农业的可持续性评价就需要考虑作物品种的多样性、农用化学品的使用量、灌溉水量等对水资源和土壤的影响,以及农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其次,评价土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还需考虑社会经济效益。
土地是生产、交流和居住的重要基础,决定着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可持续性评价要考虑土地利用方式对社会经济效益的贡献。
例如,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利用评价就包括对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需求、土地利用效率和土地价格等因素的综合评估,以确定土地利用是否符合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
此外,评价土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还需要考虑文化和社区影响。
土地资源的利用往往伴随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习惯的改变,评价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不仅要考虑资源利用的效益,还要考虑其对当地文化和社区的影响。
例如,评价旅游业的土地资源利用可持续性时要考虑旅游活动对当地社区生活方式、传统文化和历史遗产的影响,以确保土地利用与当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相协调。
最后,评价土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还需考虑政策和管理措施的支持。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需要政策和管理措施的支持。
评价可持续性时要考虑地方政府对土地利用的规划和管理措施的完善程度,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
例如,评价农业的土地资源可持续性时要考虑农业政策的配套性和执行情况,以及农村土地承包和流转政策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综上所述,土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评价是一个综合性的评估过程,需要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效益、文化和社区影响,以及政策和管理措施等多个角度进行综合评估。
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与方法
1土地可持续利用系统分析
1 . 1土地利用系统分析 土地利用系统是一个综合了生态、经济 、社会三个方面 的复合系统 。土地 可持续利用要求保证生态合理性、达 到经 济有效性与社会可接受性 。 因此 , 土地可持续利用可从生态、 经 济 、 社 会 这 三 个 方 面 来进 行评 价 。 自然一 生物子系统 、社会一 经济子 系统相互联系与作用 , 构成 了土地利用系统 的核心,而土地利用系统又可分成 不同 的层次 。在 较低 的层次上 ,由 自然 一 生态 因素起决定性 的作 用 ,在较 高的层 次上 ,社会一 经济 因素作 用较大 。一定 的土 地单元和土地利用方式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土地 利用系统,因 此在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当中,应当针对 特定的土 地利 用方 式 ,从 生 态 、社 会 、 经 济 三 个 方 面 ,对 土地 单 元 进 行 评 价 。
3土地可持续利 用评 价的过程 与方法 3 . i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内容
3 . 1 . 1 生态 评 价 土地可 持续利 用 的生 态评价 是评价 土地单 元 的某 一土 地利用 方式在 一定 时间里对于 土地 的基 本属性 和生态 过程 的影响 。生态可持续性与物质能量 的循环息息相关,一般始 于研究水分循环、养分循环、能量流动和生物多样性 的生态 过程,往往强调 的是过程而非现状 。我们说生态评价是土地 可持续利用评价 的基础 ,因为只有 当土地利用在生态上能够 保持持续性,才 能保 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的可持续 。
强调土地利用对生态过程 的影响 。虽然 目前各生态要素并无 明显恶化 ,但经过长时间的掩体 ,生态要素的变化会影响土 地 利 用 的持 续 性 和 稳 定 性 。 2 . 2 . 2 经 济 指 标 。 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 的经济指标主要包括经济资源、经 济环境和综合效益三方面 。经济评价指标往往可 以给出定量 的预测 结果 ,评价某一土地利 用方式的经济 效益 。但随着时 间推移 ,人类活动产生的生态和社会影响会对经济发展过程 产 生重 大影 。所 以在土地 持续利用评价时还 需要进行生态和 社会评价 。 。 2 . 2 . 3 社会 指标 社会影 响评价 因子一般利 用专业判断法 、调查评价法 。 分析评 价土地利用 与社会环境之 间的影响关系 、社会因素与 土地可 持续利用之 间的影 响关系 。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以三峡库区忠县为例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以三峡库区忠县为例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以三峡库区忠县为例引言:土地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和支撑,对于保障人民生存和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土地资源利用面临着许多挑战。
为了保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评价土地资源的状况和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本研究将以中国三峡库区忠县为例,探讨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
一、地理背景:三峡库区忠县三峡库区忠县位于中国重庆市东北部,地处瞿塘峡上半段,总面积为1693.67平方公里。
忠县地势起伏,地形多山丘,是一个典型的丘陵地区。
该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7.8℃,年平均降水量为1036.6毫米。
二、土地资源现状分析1.农用地资源:忠县土地以耕地为主,农田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80%以上。
由于地形复杂,忠县土地资源利用率较低,农业生产受到一定限制。
2.建设用地资源:忠县重点开发了城镇建设用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建设用地需求不断增加,给土地资源利用带来压力。
3.森林资源:忠县森林覆盖率较高,但森林资源利用存在浪费和不合理利用现象。
4.水资源:三峡库区以水资源丰富著称,忠县地处库区上游,水资源利用是当地的优势。
三、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1.土地利用类型与结构指标:包括耕地、建设用地、林地等各类土地的面积和比例。
2.土地利用效益指标:反映土地利用带来的经济效益。
3.土地资源保护指标:评估土地的保护状况,包括土壤水分保持和保持地表稳定的能力。
4.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指标:反映土地利用的效率和可持续性。
5.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综合评价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程度。
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结果与对策建议1.土地资源评价结果:通过对土地资源的评价,发现忠县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程度较低,存在利用不合理、浪费严重等问题。
2.加强耕地保护与农业现代化:加大耕地保护力度,提高土地利用效益,促进农业现代化。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与管理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与管理(正文开始)一、引言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
然而,由于人口增长、城市化进程以及不合理的土地开发利用等因素,土地资源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
为了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评价和管理土地资源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以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与管理为题,探讨该领域的相关方法和应用。
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2.1 自然因素评价自然因素评价是评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对土壤质量、水资源、气候条件等自然要素进行评价,可以了解土地资源的适宜用途和潜力。
例如,农业用地评价可以考虑土壤肥力、水资源丰度等因素,以确定最佳农作物种植模式。
2.2 经济因素评价经济因素评价是评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考量。
该方法通过分析土地的经济潜力、市场需求等因素,为土地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例如,在城市规划中,可以通过评估土地的地理位置、交通便利度等经济因素,来确定土地的开发和利用方向。
2.3 社会因素评价社会因素评价考虑了土地资源利用对社会发展和民生的影响。
这包括社会环境、文化传承等因素。
例如,在土地规划中,需要考虑土地利用对当地社区文化的影响,以确保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和社会接受度。
三、土地资源可持续管理3.1 规划管理规划管理是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础。
通过科学规划,制定土地利用目标,合理布局和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以实现土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可持续发展。
该管理方法需要综合考虑自然、经济和社会等因素,确保土地利用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3.2 保护管理保护管理是保障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手段。
通过采取措施保护耕地、湿地、森林等自然生态系统,减少土地的生态破坏和资源消耗。
这包括合理推行耕地保护政策、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等措施。
3.3 利用管理利用管理是指在保护土地资源的前提下,推动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增值。
通过优化土地利用方式、加强土地用途管制等手段,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益,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内江市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
b c m eyi ot tI i p p r rsuc sa d e v o m n, c n mi a ds c l s e t o reb i r e in u t n beln s e o ev r mp r n. nt s a e, eo re n n i n e t e o o c n i p c f he u t o N i a gs s ia l a d ue a h r o aa s t lf j a e au t n ss m fr e i g ss ia l u eo ra n 0 8 c n u t o pe e s ee au t n o es u t n a d u igga v la o yt ia u t n be s f b nl d i 2 0 o d c d ac m rh ni v a o f h i a o , n s ry i e oN jn a u a n e v l i t t i n
国 土 与 自 然 资 源 研 究
2
一
N互 . _ o ……… ……
…
曼
鱼 N A l
L _
§
一 一… 一 一 … 二 … 3 ~
文献0 3 0 1 0 — 8 32 1 )2 0 0 — 1
了适 合 内 江 市土 地 可 持 续 利 用 的 评 价 指 标 体 系 . 内江 市 2 0 对 0 8年 城 市 土 地 可 持 续 利 用 状 况 进行 了综 合 评 价 , 运 用 灰 色 系统 预 测 模 并 型 GM ( .) 内江 市 未 来三 年 土地 可持 续 利 用进 行 预 测 。 对 内 江 市土 地 利 用 目前仍 处 于基 本 可持 续利 用阶 段 的评 价 结 果 , 内江 市 11 对 针 对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估模型研究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估模型研究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重要支撑,土地的可持续利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为了合理评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水平,许多学者和专家们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积极进行了模型研究。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估模型,并对其优缺点进行分析。
一、能值评估模型能值评估模型是评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常用模型之一。
该模型主要通过分析土地资源的能量输入和产出来评估其可持续利用水平。
它主要包括人均能值、作物产量能值和耕地投入产出能值等指标。
能值评估模型的优点是简单、易于理解和操作,能够直观地反映出土地资源利用效益的高低。
然而,该模型忽视了土地资源生态功能和社会效益,不能全面评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情况。
二、经济评估模型经济评估模型是评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另一种重要方法。
该模型主要通过分析土地资源利用的经济效益来评估其可持续性。
经济评估模型通常涉及到土地的生产价值、市场价格、土地租金等指标。
该模型能够综合考虑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对资源的利用效益进行定量分析。
然而,经济评估模型忽视了土地资源的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无法全面评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情况。
三、生态评估模型生态评估模型是评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一种综合性模型。
该模型主要通过分析土地资源的生态效益、生态风险和生态承载力来评估其可持续性。
生态评估模型通常包括生物多样性指数、生态脆弱性指数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等指标。
该模型能够综合考虑土地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对资源的生态效益进行评估。
然而,生态评估模型在评估土地的经济效益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四、综合评估模型综合评估模型是评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一种综合性方法。
该模型主要通过综合考虑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来评估其可持续性。
综合评估模型通常包括土地资源综合效益指数、可持续发展绩效指数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数等指标。
该模型能够全面评估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益和可持续性,是目前较为完善的评估方法之一。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可持续性评估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可持续性评估引言城市土地利用规划是一个综合性的规划过程,旨在合理利用城市土地资源,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性评估是对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环节,通过评估规划方案的可持续性,可以为城市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探讨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可持续性评估方法和影响因素,并分析其重要性和挑战。
一、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可持续性评估方法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可持续性评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可持续性评估方法:1. 生态环境评估:通过对土地利用规划方案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估,包括对植被覆盖率、水资源利用、土壤质量等方面的评估,以确定规划方案对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影响。
2. 社会经济评估:考虑规划方案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包括对就业、收入、居民生活质量等方面的评估,以确定规划方案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贡献。
3. 城市交通评估:评估规划方案对城市交通系统的影响,包括交通流量、交通拥堵、交通安全等方面的评估,以确定规划方案对城市交通的可持续性影响。
4. 土地利用效率评估:评估规划方案对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包括土地利用强度、土地利用效益等方面的评估,以确定规划方案对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程度。
以上评估方法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相互关联、相互影响,需要综合考虑,形成一个全面的评估指标体系。
二、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可持续性评估影响因素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可持续性评估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以下是几个重要的因素:1. 自然环境条件:城市所处的自然环境条件对其土地利用规划的可持续性评估有着重要影响。
例如,地形地貌、气候条件、水资源等因素会影响土地的适宜利用程度,从而影响规划方案的可持续性。
2. 经济发展水平: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对土地利用规划的可持续性评估有着重要影响。
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城市通常能够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3. 社会需求和人口增长:城市的社会需求和人口增长对土地利用规划的可持续性评估也有着重要影响。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然而,由于人口持续增长和经济发展的需求,土地资源的利用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严重的压力。
因此,评价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性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
本文旨在探讨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的要素与方法。
一、土地利用的要素土地是人类的有限资源,因此,在评价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性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要素。
1. 土地面积和分布土地面积是评价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基础。
不同地区的土地面积和分布情况对于资源利用的多样性和灵活性起着决定性作用。
同时,对于不同地区的土地资源如何合理配置也需要进行评价。
2. 土地质量土地质量是决定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好的土地质量意味着能够提供丰富的农业产出和生态服务。
评价土地质量需要考虑土壤种类、肥力、排水情况等因素。
3. 土地利用方式土地利用方式是评价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性的核心。
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对于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效率有着重要影响。
要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需要合理规划土地利用方式,包括农业、城市建设、生态保护等多个方面。
4. 土地利用效益土地利用效益是评价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高效的土地利用意味着能够最大化地满足人们的需求,并且不会破坏土地资源的可持续性。
评价土地利用效益需要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等多个方面。
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方法评价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性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因此,需要采用多种方法来进行评价。
1. 人工调查和采样法人工调查可以通过现场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取相关数据和信息。
例如,可以通过农田现场考察和农户调查来评价土地农业利用和农业效益。
同时,还可以通过对土壤采样和实验室测试等方法获得土地质量和土地肥力等数据。
2. 社会贡献评估法社会贡献评估法通过评估土地利用方式对于社会经济和环境的贡献程度来评价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性。
例如,可以采用生态足迹和碳排放等指标评估城市建设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
摘要土地持续利用评价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土地评价领域的体现。
本文着重阐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的发展历程及研究的主要内容。
从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上进行了
分析和论述,
关键词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内容评价方法
1 引言
土地资源作为人地系统这一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开放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有效合理地开发利用,是保障一个地区社会、经济、生态三者有效统一的主要途径,也是保持土地可持续利用、实现土地生产力的持续增长和稳定性的有效方式。
我国在经济不断增长的同时,对土地的利用无论是从广度上还是从深度上,都有了巨大的发展,但仍然存在着土地资源利用不充分或不合理的现象。
科学合理地定量评价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水平,进而达到预测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发展动向的目的,这对实现土地资源利用的科学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概述
土地资源的有限性、不可再生性和区域性要求人们在开发利用土地中必须选择可持续性发展的道路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2.1土地可持续利用特点
土地可持续利用就是实现土地生产力的持续增长和稳定性,保证土地资源潜力和防止土地退化,并且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土地利用持续性是土地适宜性在时间上的扩展。
土地适宜性是指对于一定的土地单元,评价其是否适合于某种利用方式及其适宜程度,在较大程度上是一种现状的评价。
而土地利用的持续性是评价一块土地在更长时期内是否适合于某种土地利用方式。
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只要在未来可预见的较长时期内,未引起明显的或永久性的土地退化,通常认为这种土地利用方式是可持续的。
2.2影响土地可持续利用因子
影响土地适宜性评价和持续性评价的环境因子基本相同,但土地利用的持续性评价要求对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对各种环境因子和生态过程的变化趋势做出预测,其目的是维持土地利用系统的持续发展。
土地利用系统是一个自然一经济一社会复合系统,所以土地持续利用与生态、经济、社会三个方面的许多因子密切相关,因此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包括生态评价、经济评价和社会评价三方面.其中生态评价在土地持续利用中起着重要作用,只有土地利用在生态上的持续性才能保证土地利用的经济、社会的可持续性。
当今全球性的土地退化是影响土地持续利用最主要因子之一。
这表明,片面追求土地的经济效益,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是无法保证土地的持续利用的。
3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内容、方法及过程
3.1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内容
3.1.1生态评价
土地持续利用中的生态评价是评价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在目前及其较长时期内对土地的基本属性和生态过程的影响。
一般认为,生态可持续性与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循环相关,如水分和养分循环、能量交换、物种丰度、多样性在生物种群动态变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通常我们从研究这4种生态过程(水分循环、养分循环、能量流动和生物多样性)开始。
强调过程,而不是现状。
正因为如此,使得对生态因子边界的确定更加困难。
相对来说,分析一种
典型的土地利用方式是产生了正的经济效益还是负的经济效益比较简单,然而,研究它对水分和养分循环、生物多样性方面产生的影响则相当复杂。
生态评价在土地持续利用中起着重要作用,只有土地利用在生态上的持续性才能保证土地利用的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性,因而生态评价是土地持续利用评价的基础。
表一影响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生态指标
3.1.2 经济评价
经济评价是评价一种土地利用方式所产生的经济效益的大小。
通常认为定量指标利润、成本、产量和商品率是土地经济评价的指标,而对各种评价指标的重视程度取决于具体决策者的认识态度。
而定性指标、可行性和可接受性强调了土地利用的另一侧面。
在实际决策中,并非所有的决策制定均符合于经济规律,如果一种新的土地利用方式在生态上和社会上被认为是不可接受的,即使其满足了所有的经济指标,但依旧需要调整,否则将被放弃。
目前.全球土地退化是影响土地持续利用的最主要因子之一。
土地退化的现状表明,追求土地的经济效益而忽视其生态特征无法保证土地的持续利用。
其原因主要在于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对自然生态系统复杂性认识不够。
当一个地区居民收入的增长长期低于其对生产活动投入的增长时,土地利用始终受到较大压力,希望在有限的投入条件下,从土地上获取更多的产品,此时往往会对土地进行过度开发,导致土地退化过程的加速发展。
表二影响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经济指标
3. 1.3社会评价
社会评价是评价一种土地利用方式是否符合社会的文化观、价值观和能否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土地不仅是一种可利用的资源,而且是一种自然一经济一社会复合生态系统。
社会对土地利用的期望一直被经济学家作为土地利用优化模式的依据。
但许多经济学家认为,土地利用的优化模式并非仅由经济学家可以决定,因为它是社会、经济、生态以及美学的综合体现。
市场经济未能有效保护土地资源,防止土地退化,是固为它将土地视为人类可利用的一种资源,而不是将土地利用看作自然一经济一社会复台生态系统的有机组成,在人类利用土地资源的同时,往往忽略了土地属性的变化和对人类社会的反馈作用。
土地持续利用中的社会评价通常表现为社会对土地利用方式的干预。
当一个地区选择了一些社会公认的具有生态持续性的土地利用方式时,社会必须在土地征税或税率上,以及其它与土地生产无直接关系的生产消耗上给予减免,或对这种生态保护措施给予资金补偿和技术支持。
对于那些满足了经济指标,而不一定满足生态指标和社会指标的土地利用方式,社会应进行必要的干预,以确保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表三影响士地可持续和用评价的社会指标
3.2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方法
对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方法的研究目前也取得了较大进展,生态足迹法、系统动力学法、景观生态学法、灰色理论、神经网络等不少方法都应用在了实际评价中。
以下简述几种国内发展较为成熟、具有较强代表性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方法。
3.2.1 生态足迹法。
生态足迹理论是1992年由加拿大生态经济学家Wiliam提出并完善的一种定量测量可持续发展程度的评价方法。
通过生态足迹需求与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力(亦称生态足迹供给) 进行比较即可以定量的判断某一国家或地区目前可持续发展的状态,以便对未来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科学规划和建议。
3.2.2系统动力学法。
该方法强调从整体出发,综合研究各种因素,能把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密切结合,因此在国内应用较广。
赵小敏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得出了适应各种社会经济条件的土地利用决策方案;周玉刚等利用系统动力学模型提出了大庆地区的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
3.2.3景观生态学法。
该方法是以景观为研究对象,从整体综合观点研究其结构、功能、演变规律及其与人类社会的相互作用。
彭建等提出景观生态学与土地、土地利用研究联系密切,是实施可持续土地利用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白金丹探讨了景观生态学的景观结构与功能理论、生态整体性与空间异质性理论、等级尺度理论、景观变化与稳定性理论等对土地可持续利用内涵的诠释。
3.2.4灰色理论法。
该方法利用变化的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对土地利用变化的趋势进行预测,可为今后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提供一种新的研究思路。
薛小荣等利用该方法对2009—201 1年西安土地利用进行了预测,得到耕地林地将不断减少、建设用地将迅速增加的结论。
3.2.5神经网络法。
由于神经网络法可弱化在各层次权重确定上的主观性,具有较强的客观性。
袁俊等利用该方法以武汉市为例,构建了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反向误差传播(BP)模型,结果证明该方法具有很强的实际应用价值;李红礼等运用BP神经网络模型对河南省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进行定量评价,得到了河南省土地利用处于中等可持续水平的结论。
3.3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过程
在全面考虑生态、经济和社会因素的基础上,不同的空间尺度上强调不同的因子,这是决策过程中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相结合的原则。
首先针对区域的土地利用方式,在景观尺度上进行生态评价,主要从水分、养分、能量和生物多样性4个方面评价。
评价得出每一土地单元的土地自然适宜性,以及从生态过程和物质能量交换、循环等方面提出的流域(景观)内的土地利用配置。
生态评价亦可进行多宜性评价,供经济和社会评价选择。
在此基础上,在景观以下的农场水平上进行经济评价,从利润、成本、产量和商品率4个方面诊断每一土地单元自然适宜性在经济上的可行性。
若经济上可行,在整个区域尺度上进行社会评价,评价土地利用大类是否符合区域的社会经济政策(如基本农田保护、商品粮棉基地等)、文化传统和美学价值,使其达到社会可接受性,只有满足生态合理性、经济可行性和社会可接受性,才能保证区域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
这一评价过程将生态、经济和社会评价结合在一起,既突出了综合性,又强调了不同层次中的主导因子,具有可操作性。
表四区域土地持续利用的评价过程
4结语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系统是由经济、社会、生态组成的复合开放系统,衡量一个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程度、水平、存在的问题发展趋势,根据各地的不同特点选择评价方法对当地目前的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进行评价,了解当地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水平并对影响可持续利用水平有反作用的影响因子,采用系统的分析方法,分析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制约因子及其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联系,从而增强其对实际工作的指导性、可操作性以及区域横向和纵向对比性,采取合理有效的政策措施,“对症下药”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