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浅谈培养中学生健全人格的有效途径
![浅谈培养中学生健全人格的有效途径](https://img.taocdn.com/s3/m/d8649655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9d.png)
浅谈培养中学生健全人格的有效途径培养中学生健全人格是教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健全人格的培养既关乎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也关乎社会的和谐稳定。
下面将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浅谈培养中学生健全人格的有效途径。
家庭是培养中学生健全人格的第一环境。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基本单位,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
为了培养中学生健全人格,家庭应该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重视家庭教育。
家长要注重亲子关系的建立,多陪伴孩子,倾听孩子的心声,关心他们的生活和成长。
家长还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传承优秀的家庭传统,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和习惯。
家庭应该给予孩子适当的自由空间,让他们有机会独立思考、自主行动,从而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责任感。
学校是培养中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阵地。
学校作为中学生的第二个家庭,承担着许多教育职责。
为了培养中学生健全人格,学校应该加强道德教育。
通过开设道德课程、组织道德实践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学校还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自尊心和自律能力。
学校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团队精神。
社会是培养中学生健全人格的广阔舞台。
社会是中学生实践和成长的重要场所,也是他们形成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因素。
为了培养中学生健全人格,社会应该提供良好的学习和发展环境。
社会应该关注中学生的成长需求,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实践经验。
社会还应该加强道德建设,传递正确的价值观。
社会各界也应该关注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提供心理咨询和援助服务,帮助他们解决成长中的困惑和压力。
培养中学生健全人格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家庭要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学校要加强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社会要提供良好的学习和发展环境。
只有通过多方合作,才能有效地培养中学生的健全人格,为他们的成长和未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中学生健全人格教育的培养途径
![中学生健全人格教育的培养途径](https://img.taocdn.com/s3/m/a0b61a81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d1cef72.png)
中学生健全人格教育的培养途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受到重视。
中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栋梁,其人格的健全与否对其将来的成长和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中学生健全人格教育的培养途径成为了当前教育界和家长们关注的热点。
本文将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教育三个方面探讨中学生健全人格教育的培养途径。
一、家庭教育1.家庭环境的营造中学生的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培养最早起源于家庭。
家庭环境的营造对中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至关重要。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环境对中学生塑造健全人格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家长需要创造一个和谐、舒适的家庭氛围,给予孩子关爱和支持,尊重孩子的个性和发展空间,培养孩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念。
2.言传身教家长作为中学生的榜样,对其人格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父母的教育方式和言行举止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家长需要注重自身的修养和素质提升,做孩子的榜样,为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导向。
3.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家长需要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途径,倾听孩子的需求和想法,关心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尊重孩子的选择和决定。
父母要用心倾听孩子的心声,多与孩子进行心灵沟通,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二、学校教育1.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学校作为中学生成长的重要场所,对中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教育资源和发展空间,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特长培养。
2.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应该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和指导,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心理状态。
学校可以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生活方式。
3.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学校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公益活动的快乐和意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中学生健全人格教育的培养途径
![中学生健全人格教育的培养途径](https://img.taocdn.com/s3/m/84235d81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4e92441.png)
中学生健全人格教育的培养途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中学生的教育需求也越来越高,不仅仅是对于知识的传授,还包括对于人格品质的培养。
中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还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在这个过程中,中学生健全人格教育的培养途径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出发,总结中学生健全人格教育的培养途径,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学校教育1.开展德育课程学校是中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学生健全人格教育已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
在课程设置上,学校可以开设德育课程,通过课堂教学、讨论和实践活动,引导中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2.建立良好的班级文化班级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学校可以组织各种班级文化活动,构建积极向上、和谐有序的班级氛围,让学生在班级中感受到尊重、包容和互助,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观念。
3.加强师生互动教师是学生的楷模和引导者,学校应该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和谐的学习氛围中感受到师生之间的关怀和支持,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和健康的人际交往能力。
二、家庭教育1.父母示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启蒙老师,他们的行为举止往往会成为孩子行为习惯和人格养成的范本。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言传身教,教育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德修养。
2.倾听孩子意见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温床,父母应该倾听孩子的意见,尊重孩子的个性,让孩子在家庭中感受到平等和尊重,培养孩子的自我认知和自主意识。
3.与孩子共同成长父母应该与孩子一起共同成长,了解孩子的需求和成长的过程,主动和孩子沟通交流,培养孩子的综合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三、社会教育1.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社会是中学生成长的另一个重要环境,学校和社会可以联合开展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如社会实践、志愿者活动、社团组织等,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家庭教育:培养健全人格
![家庭教育:培养健全人格](https://img.taocdn.com/s3/m/6d58f0bc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85.png)
家庭教育:培养健全人格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个健全的人格,需要家庭教育的引导和塑造。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通过家庭教育培养健全人格。
一、注重道德教育道德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家长应该以身作则,成为孩子的榜样,言行一致,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同时,家长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让孩子明白自己的行为会对他人和社会产生影响,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是孩子成长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家长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习惯,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将对孩子的未来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多读书、多思考、多实践,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发现和成长。
同时,家长也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让孩子能够自主地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三、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习惯是孩子成长中另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家长应该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饮食、作息、卫生、安全等方面。
家长应该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作息规律,让孩子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同时,家长也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让孩子能够自主地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四、尊重和理解孩子尊重和理解孩子是家庭教育中最基本的原则之一。
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个性和差异,给予孩子充分的自由和空间,让孩子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同时,家长也应该注重与孩子的沟通交流,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帮助孩子解决成长中的问题和困惑。
家长应该倾听孩子的声音,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
五、培养良好的社交能力社交能力是孩子未来发展的重要能力之一。
家长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让孩子学会与人相处、沟通和合作。
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和社交活动,让孩子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不断成长和进步。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计划和方案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计划和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c22de677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1c.png)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计划和方案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计划和方案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知识,更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的人格。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制定有效的计划和方案来实现这一目标呢?一、提升师资队伍素质1. 建立道德品质和人格素质培养的目标要求,引导教师注重道德与人格的培养。
2. 组织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活动,加强对教师的教育和引导,提升教师的道德素养和人格魅力。
3. 建设道德师资库,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培训,提升教师的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
二、构建多元化的教育环境1. 创建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加强学校与家庭、社会的沟通与合作,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道德品质和人格素质的良好成长环境。
2. 利用多种教育手段,如课堂教学、社团活动等,培养学生的责任感、爱心、诚实守信等道德品质。
3. 注重学生个性特点的培养和发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三、注重德育课程的建设1. 制定多样化的德育课程,设置符合学生实际生活的案例,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行为规范。
2. 加强对道德课程的研究和应用,注重将德育融入到各个学科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和人格素养。
3. 建立评价机制,对学生道德品质和人格素质进行全面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干预。
以上就是我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计划和方案的一些个人观点和理解。
我相信,通过学校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我们一定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培养出更多道德品质高尚、人格健全的优秀人才。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除了前文提到的师资队伍素质、多元化的教育环境和德育课程的建设之外,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完善计划和方案。
加强家庭教育和家校合作。
浅谈培养中学生健全人格的有效途径
![浅谈培养中学生健全人格的有效途径](https://img.taocdn.com/s3/m/a69820f7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39.png)
浅谈培养中学生健全人格的有效途径培养中学生健全人格是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学校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
中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人格形成还不成熟,在这一阶段,培养中学生良好的人格是关乎他们整个人生发展的根本性问题。
那么,如何培养中学生健全人格呢?以下是几个有效的途径。
培养中学生的道德感。
道德是一个人的行为在社会中的评价标准,中学生正处于价值观、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加强道德教育尤为重要。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道德教育活动,如举办讲座、辩论赛,组织社会实践等,引导中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遇到问题时,能够用正确的道德标准来衡量和判断,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培养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中学阶段,学习是中学生最主要的任务,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中学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
学校可以通过教育改革的方式,给予中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如鼓励中学生参加研究性学习、课外活动等,培养中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和能力,使他们在学习中形成积极、主动的态度,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中学生的社交能力。
社交能力的培养对于一个人的人际关系和发展非常重要。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课外社团、组织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提供更多的社交交流机会,培养中学生与他人合作、沟通、交流的能力。
学校还应该加强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情商,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增强自信心,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培养中学生的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
中学生作为社会的一员,他们应该具备与社会相适应、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和能力。
学校可以通过加强社会实践教育,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等方式,培养中学生的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
学校还应该加强对中学生的职业教育,引导他们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观,提高他们在未来职业选择中的有意识性和主动性。
培养中学生健全人格是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是中学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
学校可以通过加强道德教育、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社交能力和培养责任感等方式来达到这一目标。
如何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如何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https://img.taocdn.com/s3/m/c65a6927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fc.png)
如何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是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学生的健全人格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个性特点、行为习惯、道德价值观、自我意识等。
下面将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个层面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首先,家庭教育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基础。
家庭是孩子学习最早和最重要的环境,对孩子人格的形成扮演重要角色。
家长应该成为孩子的榜样,以言传身教的方式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父母要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责任心和正直诚实,给予孩子必要的自由和支持,鼓励他们探索和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同时,家庭教育要予以更多的关注和关爱,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让孩子感到家庭是一个温暖、安全和支持的地方。
其次,学校教育也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学校是学生成长的另一个重要环境,学校教育对塑造学生人格具有重要影响。
学校应该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开设丰富多彩的课程和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学校应该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通过课程设置和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学生健康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此外,学校还可以利用社团活动、志愿服务等方式,提供学生发展特长和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担当社会责任的意识。
最后,社会教育也对学生的健全人格起到重要作用。
社会是学生人格发展的又一重要环境,各种社会教育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社会教育可以通过社会实践、实习等方式,让学生接触到真实的社会,了解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此外,社会教育还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让学生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善意,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参与意识。
总的来说,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家长要成为孩子的榜样,关注和关爱孩子的成长;学校要注重全面发展和思想品德教育;社会要提供多样化的教育机会,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中学生健全人格教育的培养途径
![中学生健全人格教育的培养途径](https://img.taocdn.com/s3/m/c531f080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05.png)
中学生健全人格教育的培养途径1. 教育家长和老师:家庭和学校是中学生最主要的成长环境,家长和老师对中学生的人格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们应该关注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注重培养中学生的道德品质、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并通过向中学生灌输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来引导他们的行为。
2. 建立良好的学校制度和管理机制:学校的制度和管理机制对中学生的人格培养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学校可以通过加强班级管理,建立健全的学生自律机制和奖惩制度,鼓励中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
3.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课外活动是培养中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学校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如学生会、社团活动、志愿者服务等,让中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中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领导才能和社会责任感。
4. 提供相应的人格教育课程:学校可以开设相关的人格教育课程,如道德与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公民教育等,通过系统地教授相关知识和技能,引导中学生正确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
5. 加强中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培养:中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和自我主导发展的阶段,他们应该学会自我管理,包括时间管理、情绪管理、压力管理等。
学校可以通过培养中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自我规划能力,引导他们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
6. 增强中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中学生应该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通过亲身经历和实践,锻炼中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和责任感,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7. 健康教育的开展:中学生健康是他们健全人格的重要基础。
学校可以加强健康教育,包括营养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性教育等,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中学生健全人格教育的培养途径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多方面的综合教育,中学生才能真正健全自己的人格,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
学生健全人格培养方案
![学生健全人格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ac4e2f8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38.png)
学生健全人格培养方案随着社会的变迁和经济的发展,学生的健全人格培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人格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的总和。
如何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本文将从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性、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区教育、课外活动、心理辅导、角色模范、社交与人际关系、情绪管理、自主学习、品德教育和总结等12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对于他们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健全的人格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增强适应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家庭教育是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的重要渠道之一。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品德和道德观念,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家务劳动,培养责任感和独立自主的能力。
家庭教育还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培养社会责任感。
学校教育也是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的重要环节。
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开设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提供良好的科学实验和实践平台,让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锻炼自己的思维和动手能力。
社区教育是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区应该积极组织各类公益活动,引导学生参与社区建设和志愿者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此外,社区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各类培训机会,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之一。
课外活动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拓展眼界,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学校应该积极组织各类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完善个人的人格品质。
心理辅导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学校应该注重心理辅导师队伍的建设,提供良好的心理咨询服务,为学生提供心理疏导和指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解决心理困扰,健康成长。
角色模范是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的重要参照。
论在小学品德课中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策略
![论在小学品德课中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b80faa25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ea.png)
论在小学品德课中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策略一、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首先需要通过课堂教学来灌输相关的知识和理论。
比如可以通过讲解故事、读经典名著、观看电影等方式,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
也要重视学生自身的实际经验和观察,引导他们从生活中去感受和体验真善美,培养他们对真善美的辨别能力。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和责任心自律意识和责任心是健全人格的基础。
可以通过设立规则和班规来引导学生自觉遵守规定,培养他们的自律意识。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心,教育他们懂得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懂得尊重他人的权益,懂得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
三、通过团体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集体意识团队活动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集体意识的重要途径。
可以通过组织班级活动、集体游戏、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合作的重要性,培养他们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让他们懂得珍惜集体,为集体的荣誉和利益而努力。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情绪管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方面。
可以通过教授情绪管理技巧,帮助学生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解决问题的能力。
也要教育学生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包容他人,培养他们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六、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心态自信心和积极心态对于学生的健全人格具有重要影响。
可以通过表扬和鼓励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相信自己的能力,敢于面对困难和挑战。
也要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心态,培养他们乐观向上的心态,面对困难不气馁,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在小学品德课中培养学生健全人格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觉参与。
教师应该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榜样,通过教育方式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思维独立性和价值观念,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社会观,让学生在课堂以外的环境中也能够主动运用所学的素养,形成健全的人格。
浅谈培养中学生健全人格的有效途径
![浅谈培养中学生健全人格的有效途径](https://img.taocdn.com/s3/m/5286ec09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42a9d4f.png)
浅谈培养中学生健全人格的有效途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而健全人格的培养更是教育的首要任务之一。
中学阶段是学生性格和人格塑造的关键时期,如何有效地培养中学生健全的人格,成为了教育界和家长们共同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就此话题探讨一下,探究培养中学生健全人格的有效途径。
一、增强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自我认知能力是一个人健全人格的基础。
中学教育需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情感、需求、价值观等进行深入思考和认识,帮助其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形成健康稳定的人格结构。
这可以通过学校课程设置、心理健康教育和个性发展指导等方式来进行。
学校可以开设相关课程,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情绪管理、良好的处世态度等,同时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省,自我调节,培养积极的心态和健全的人格。
二、倡导健康的人际关系学生的成长环境是塑造健全人格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人际关系作为学生成长环境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对学生的人格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
学校和家庭应该共同倡导和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际交往态度和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这可以通过学校开展团体活动、班级建设、师生关系等方面的工作,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和社会适应能力,从而培养健全人格。
三、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成败与价值观成长中的学生常常面临着各种挫折和困难,如何正确看待成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至关重要。
学校和家庭应该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成败,让学生明白失败是成长的一部分,并从中吸取教训,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去面对困难和挑战。
教育界也应该加强对学生的价值观引导,培养正直、诚信、责任感等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能够正确把握人生的发展方向,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追求健全的人格。
四、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中学生健全人格,同时也需要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个体发展和实现人格健全的必备素质之一。
学校应该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所领悟、有所成长,从而实现自身的自我完善和人格的健全发展。
中学生健全人格教育的培养途径
![中学生健全人格教育的培养途径](https://img.taocdn.com/s3/m/3c56db0f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87.png)
中学生健全人格教育的培养途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中学生的健全人格教育越来越重视。
中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健全人格教育对于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培养中学生的健全人格教育已经成为当前教育工作的重点之一。
那么,中学生健全人格教育的培养途径应该如何进行呢?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来探讨中学生健全人格教育的培养途径。
一、家庭教育是中学生健全人格教育的首要途径家庭教育是中学生健全人格教育的首要途径。
家庭是一个人一生中最早、最重要的社会环境,也是孩子最早的道德教育机构。
家庭教育对中学生的人格养成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家长应以身作则,做中学生健全人格的榜样。
父母的行为言传身教,直接影响着孩子的价值观念和人格品质的养成。
家庭应该重视与中学生的沟通。
沟通是培养中学生健全人格的基础,只有与中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才能促进他们的思想交流和情感建立。
家长要注重培养中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不要总是事事替孩子做主,而是要让孩子学会自己决策,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学校教育是中学生健全人格教育的重要支撑。
学校作为中学生的第二课堂,承担着对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责任。
学校应该加强班级管理,营造积极向上的班集体氛围。
班级是中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环境,通过良好的班级管理,可以营造积极向上的班集体氛围,推动中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学校教师要注重情感教育。
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的成长阶段,他们的情感需求日益增强,学校教师应该注重对中学生情感的引导和教育。
学校应该推动德育课程的改革。
优化和改进德育课程是培养中学生健全人格的必要手段,只有注重课程内容的实质性、操作性、可操作性,才能真正促进中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社会环境是中学生健全人格教育的重要影响。
社会是中学生成长的重要场所,社会的风气和氛围对中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直接的影响。
社会应该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
社会环境的良好与否,影响着中学生的道德水平和人格养成。
如何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如何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https://img.taocdn.com/s3/m/77b6bbc0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bc.png)
如何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一个健全的人格可以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领导能力,并培养他们成为有品德、有责任心和有社会意识的公民。
以下是一些关键策略,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健全的人格。
1.价值观教育教育是塑造人格的关键环节之一,教师首先要提供正确的示范,树立良好的榜样。
通过课堂教育和课外活动,教师可以向学生传授正确的价值观念,并引导他们分辨是非,正确判断和行动。
此外,学校应该制定并执行明确的价值观教育方案,在各个学科中体现价值观教育内容,如素质教育、道德教育和公民教育等。
2.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良好的社交能力是一个健全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需要学习如何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合作,如何正确处理冲突和解决问题。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团队合作、讨论和辩论等课程来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
此外,学校也可以组织社交活动和实践机会,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与他人进行沟通和合作。
3.强调品德教育品德教育是培养健全人格的关键。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品德教育课程、组织品德教育活动等方式来加强对学生的品德教育。
同时,学校还可以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学生干部的选拔和培训等途径来培养学生的品德。
学生在学校中经历的种种事情都是品德教育的机会,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追求正义、善良和公正。
4.注重自我管理和自我规划健全人格的培养还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自我管理和自我规划能力。
学校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安排时间和任务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一些实践活动和课外活动,让学生自己选择并规划自己的行动。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自控力、自信心和独立思考能力。
5.培养公民意识一个健全的人格不仅要关注个人的发展,还要关注社会和公共利益。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社会实践、志愿者活动和社会调查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社会问题,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共意识,培养他们成为积极的社会参与者。
如何在思想品德课上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如何在思想品德课上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https://img.taocdn.com/s3/m/4aa7d47a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42a9d61.png)
如何在思想品德课上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作为一门核心课程,思想品德课对于学生的健全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如何在思想品德课上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又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分析如何在思想品德课上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一、正确认识人格的本质和构成在思想品德课上,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格的本质和构成。
人格是一个人的品质、态度、价值观、行为方式等等因素的综合体。
在这个综合体中,品质是最为重要的一环,包括了诚实、正直、勇毅、毅力、公正、同情、宽容、礼貌、谦逊等等方面。
因此,在思想品德课上,我们要教育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品质,明确自己应该具备的品质,以及如何去培养这些品质。
二、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在现代社会中,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已经成为了追求成功的必要品质。
因此,在思想品德教育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家庭、学校、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
我们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社会实践等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社会的现实和问题,激发学生关心社会、关注他人的意识和行动。
三、引导学生塑造良好的情感情感是人格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在思想品德教育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塑造良好的情感,包括理性、善良、乐观、感恩等等方面。
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关注文化、艺术、音乐等等方面,让学生感受美好情感的同时,也增强学生的自信和自尊心。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故事、音乐、电影等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和感受文化多样性,增强学生的包容性和宽容性。
四、教育学生遵守规律,树立远大理想作为现代人,必须要遵守社会规律和法律法规。
思想品德教育中,我们应该教育学生遵守规律,认真对待学校的各项规定。
同时,我们也要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让学生根据自身特长和兴趣,树立远大理想和目标,为实现自我的伟大梦想而努力奋斗。
五、注重实践教育,让学生得到锻炼和成长对于学生的培养,纸上谈兵是不够的,实践是更为重要的部分。
因此,在思想品德教育中,我们要注重实践教育,让学生得到锻炼和成长。
浅谈培养中学生健全人格的有效途径
![浅谈培养中学生健全人格的有效途径](https://img.taocdn.com/s3/m/aea96f39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c2.png)
浅谈培养中学生健全人格的有效途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人格的培养,而中学生时期正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
那么,如何有效地培养中学生的健全人格呢?本文将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培养中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中学生时期,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在构建中,他们需要正确引导,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明白自己的人生价值所在。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各种主题班会、读书活动和社会实践等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后,学生就能够主动面对自己的人生,充满自信和勇气地迎接未来。
二、加强体育锻炼加强体育锻炼也是培养中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之一。
体育锻炼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够培养学生懂得团队协作、奋发拼搏的精神,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勇气。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各种体育比赛和运动会等活动,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成长和进步。
适当的体育锻炼,不仅能够磨练学生的意志和毅力,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还能够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远离各种不良习惯和行为。
三、注重人际交往注重人际交往也是培养中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之一。
学生的人格是在与他人交往中逐渐形成的,只有与他人良好地交往,才能够发展出良好的人格。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各种社团和俱乐部活动,让学生在团队中学会合作、理解和尊重他人,同时也能够增加学生的社交能力和交际技巧。
通过交往和沟通,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他人的想法和需求,培养共情能力和进步意识。
四、培养独立自主的人格培养独立自主的人格也是培养中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之一。
中学生时期,学生正处于渴望独立的阶段,他们需要通过个人日常生活的学习和锻炼,发展出独立自主的人格。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各种与个人生活有关的课程和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并掌握自己的个人生活常识和技能,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价值感。
通过个人生活的学习和锻炼,学生能够成长为自律、独立、勇敢和有责任心的人格,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和机会。
如何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如何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https://img.taocdn.com/s3/m/4c6779385a8102d276a22f09.png)
如何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积极的作用。
作为班主任,经过多年在教育一线的教学工作,在如何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方面努力探索和实践习得,在教学工作中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一、抓住时机,增进了解要想培养学生,必须先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经济状况,父母对孩子们的教育方式及思想理念,了解学生个人对学习和人生的态度和价值观,以及他们的健康状况,从而进一步展开一系列的教育活动,这样才能够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为了对同学们增进了解,我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和他们接触,在每次升旗、上课间操时,我坚持跟班,了解他们的情况;课余时间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在每次同学们进行班内、校内劳动时,我积极与同学们一起劳动,增加与他们每个人接触的机会;在每次学校举行大型活动时,班级工作与同学们共同协商等。
通过以上方法,我逐步了解了班内每一个学生,为做好班级辅助管理工作做好了准备。
二、尊重学生,以诚相待曾经有学生把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比作“猫和老鼠”的关系,也有一些班主任把学生对他的惧怕看作是“师道尊严”的体现。
在担任班主任期间,我在自己在同学中建立威信的基础上,与他们平等相处,建立起了和谐的师生关系。
我把学生当作一个平等的主体来对待,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彼此无高低、尊卑之分。
作为班主任更要有一种大度的气量,宽阔的胸怀,不要斤斤计较,要允许学生出现这样那样的差错,平等地对待学生,这样才能赢得越来越多的学生的信任。
三、赏识学生,适时表扬能使学生愉快地学习,健康地成长,顺利地完成学业,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是我们每一个教师的愿望和责任,也是我们的教育所希望达到的目标。
而把“赏识教育”运用到班级管理中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因此,我时刻注意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就是以教会学生学会做人为导向,以信任、尊重、理解为原则,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和懦弱心理,树立自信心。
这就要求教师要细心地观察每个学生,掌握他们的学习和思想状况,对他们进行有效的赏识教育。
中学生健全人格教育的培养途径
![中学生健全人格教育的培养途径](https://img.taocdn.com/s3/m/374accb6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88.png)
中学生健全人格教育的培养途径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中学生正处于人格形成的关键阶段,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认识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可以通过讲述一些正面榜样的故事,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激发他们对未来的动力。
2.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价值观是人格的核心,对中学生的塑造至关重要。
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如尊重他人、诚实守信、自律自立等。
可以通过课堂讨论、文化活动、社会实践等方式,让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和思考各种价值观,并从中获取正确的价值观。
3.注重情感教育:情感教育可以帮助中学生认识自己的情感,发展积极的情感态度。
要鼓励学生主动表达情感,培养他们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
可以通过班级活动、心理剧等方式,提供一个情感交流的平台,让学生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并得到支持和理解。
4.强调道德教育:道德教育是培养中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要引导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如正直、友善、勇敢等。
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道德讲座等方式,让学生学会辨别是非,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并在实际生活中积极践行。
5.加强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中学生人格培养的关键是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
要教育学生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识别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以通过制定个人计划、培养自我反思的习惯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自我管理的技巧,逐步成为自主、自律的人格。
6.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中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绪。
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心理讲座等方式,给予学生心理支持和指导,培养他们的心理抗压能力,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中学生健全人格教育的培养途径涉及多个方面,包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正确的价值观、注重情感教育、强调道德教育、加强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以及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等。
只有通过全方位的培养,才能帮助中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
论在小学品德课中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策略
![论在小学品德课中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4ffd4f13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30.png)
论在小学品德课中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策略在小学品德课中,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是教师和学校的重要任务之一。
下面是一些策略,帮助学生建立健全的人格。
1. 以身作则:老师是学生的楷模,他们会模仿老师的行为和品德。
老师应该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以积极正面的榜样影响学生。
2. 引导讨论与互动:开设讨论和互动的环境可以帮助学生思考和理解道德与品德的重要性。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分享他们的观点和思考。
3. 建立明确的规则和价值观:在课堂上建立明确的规则和价值观,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正确的行为和态度。
教师应该解释这些规则和价值观的原因,并鼓励学生遵守。
4. 让学生参与项目和活动:参与社区服务、义工活动等项目,可以帮助学生体验到帮助他人带来的快乐和满足感,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责任感。
5.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培养学生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同时学会尊重他人的意见。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情感管理的技巧和方法。
6. 给予学生适当的奖励和肯定:及时给予学生适当的奖励和肯定,鼓励他们坚持正确的行为和品德。
这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和积极性。
7. 组织教育游戏和角色扮演:教育游戏可以帮助学生在虚拟情境中学会处理道德和品德问题。
角色扮演可以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并体验不同的行为后果。
8. 培养学生的自律和责任感:教育学生建立自律意识和责任感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相应的任务和活动,让他们学会自我约束和承担责任。
9. 与家长合作:家庭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环境之一。
教师可以与家长进行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品德发展,并及时沟通学生的情况。
10. 评价和反思:定期评价学生的品德发展,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和不足之处。
也要鼓励学生进行反思,思考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正确的道德标准。
在小学品德课中,培养学生健全人格需要教师注重自身影响力,引导讨论与互动,建立明确的规则和价值观,让学生参与项目和活动,鼓励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给予肯定和奖励,组织教育游戏和角色扮演,培养自律和责任感,与家长合作,进行评价和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什么样的人格最适合个体与群体的发展,是人类十分关注的问题,也是长期以来一直在广泛探讨的国际尖端课题。
如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这也是我们基层工作者必须面对的任务,怎么样能够探索出一套符合学生自己个性特征和价值取向的培养方式,尤其班主任必须面对的首要问题。
这样才能够根据学生自己的情况,开展一系列的活动,给自己准确的人生定位,找到适合他个人的学习方法和手段,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养和技术素养,以便于适应将来能在社会上立足,为国家做更大的贡献。
下面就是我在教学工作中总结得出的一些列如何在班主任工作中,培养学生拥有健全人格方面的一些方法和思想与大家分享,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经过多年在教育一线的教学工作,不停地在如何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方面努力探索和实践习得,在教学工作中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一、抓住时机,增进了解要想培养学生,必须先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经济状况,父母对孩子们的教育方式及思想理念,了解学生个人对学习和人生的态度和价值观,以及他们的健康状况,从而进一步展开一系列的教育活动,这样才能够做到有的放矢,对阵下药。
为了对同学们增进了解,我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和他们接触,在每次升旗、上课间操时,我坚持跟班,了解他们的情况;课余时间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在每次同学们进行班内、校内劳动时,我积极与同学们一起劳动,增加与他们每个人接触的机会;在每次学校举行大型活动时,班级工作与同学们共同协商等。
通过以上方法,我逐步了解了班内每一个学生,为做好班级辅助管理工作做好了准备。
二、尊重学生,以诚相待曾经有学生把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比作“猫和老鼠”的关系,也有一些班主任把学生对他的惧怕看作是“师道尊严”的体现。
这样,使得班主任和学生处在一种对立的状态,不利于班级工作的开展,也不利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能力的培养。
在担任班主任期间,我利用青年教师这一年龄优势,在自己在同学中建立威信的基础上,与他们平等相处,建立起了和谐的师生关系。
我把学生当作一个平等的主体来对待,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彼此无高低、尊卑之分。
在出现问题时,我从未采用强制手段,高压政策来解决问题,而要通过讲事实、摆道理,使学生心悦诚服的接受。
当学生提出批评意见时,我虚心地接受,没有因为“我是老师,我接受学生的批评,这多丢面子”而拒绝接受。
比如,我校举行的第一届广播体操比赛中,那几天学校网站工作刚好也比较忙,学生们每天下午的训练时间我就没能长时间陪他们训练,我们班没有得到第一名,同学们都心灰意冷的,就有几位同学哭着给我说:“<?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张老师,这几天您就不管我们的训练才导致今天的表演成绩不高!对我们也太不负责任了吧!”。
这使我即高兴又有些愧疚。
高兴的是学生们承认了我作为助理班主任的工作,愧疚的是由于其他工作忽略了他们。
当时,我诚恳的向他们道歉,并说明了原因,而没有因为我是老师而采用居高临下的态度给予生硬的回答。
我认为,作为班主任更要有一种大度的气量,宽阔的胸怀,不要斤斤计较,要允许学生出现这样那样的差错,平等地对待学生,这样才能赢得越来越多的学生的信任。
三、相信学生,珍视成功美国教育家罗达·贝克梅斯特尔说:“如果我们希望自己的学生自信,我们就必须相信他们。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非常信赖学生,他说:“我加入儿童生活中,便发现小孩有力量,不但有力量,而且有创造力。
”因此,当学生自己动手干一些事,或根据老师的指令完成了力所能及的要求,老师所给予的肯定和鼓励,能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
适当的赞美言辞是滋润自信心的雨露。
比如说:因为有一次雒苗苗在竞选学生会上面没能参加竞选而产生了自卑情绪,平时活蹦乱跳的他一下子变得沉默寡言了,经过几天的观察,我发现了问题,这时我的第一个想法是向她解释学生会竞选贵在参与,并不是能力问题,后来我又转念一想,这样还是不妥,优胜劣汰是自然法则,要他面对现实,但是可以在其他方面给与她相信,在第二天跑完操后,我接着强调卫生情况的机会,给她在讲台上向大家大声的宣布卫生打扫的注意事项,刚开始还不敢说,我鼓励她:“你能信,我相信!”后来她还是信心十足的宣布了注意事项.从此他的自信心又重新建立起来了,这样我对她的能力给予了肯定和赞扬,这使她在交往中提高了自信心。
当学生向你提出某种意见,你倾听后说:“你的建议值得我接受,并且使我欣慰。
”学生从你的反应中体验到自己具有判断力。
相信学生,鼓励他们参与。
在学校,教师要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还可以委托他们做一些有一定难度的事。
例如,在我准备一次班会时,我把我的想法和班长张维维进行了沟通、讨论,并采纳了她的一些建议,使最后的班会更加贴近本班学生的实际,从而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对于学生的过份保护,过份操纵,不放心他们独立介入生活中的“难题”,自己一手操纵,这是对学生的力量估价过低的表现。
剥夺实践,不仅障碍了能力的形成,而且使学生丧失独立的生活态度和自信心。
聪明的老师是从不压抑学生跃跃欲试的愿望而鼓励他们独立学习的。
四、赏识学生,适时表扬能使学生愉快地学习,健康地成长,顺利地完成学业,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是我们每一个教师的愿望和责任,也是我们的教育所希望达到的目标。
而把“赏识教育”运用到班级管理中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因此,我在担任班主任时,时刻注意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就是以教会学生学会做人为导向,以信任、尊重、理解、激励、宽容、提醒为原则,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和懦弱心理,树立自信心。
这就要求教师要细心地观察每个学生,掌握他们的学习和思想状况,对他们进行有效的赏识教育——适时和适度。
赏识教育实效性的关键在于选择适当的时机及时表扬或赞赏,在最佳时机肯定学生上进的表现,能强化和巩固他们的上进愿望。
错过教育时机的赏识收效微小,甚至还会被学生误解为老师是为了表扬而表扬,学生就有可能变得消极。
因此,我在工作中尽量作到仔细观察和留意学生的任何进步和好的变化,及时恰当的对学生进行表扬或赞赏。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学生只有在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中,才能产生安全感,并能真实的表现自己,充分地表现自己的个性,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潜力。
”因此营造赏识的氛围,创设赏识的情境,是取得赏识教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
学生渴望受到赏识,但不只是渴望受到老师一个人的赏识,他们想到的是一个集体或一个群体的赏识。
如果仅仅依靠教师“孤军作战”去赏识,是不容易奏效的,也不可能长久。
这就需要以教师为主导,营造群体赏识的良好氛围,发挥班级的群体作用,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而作为群体赏识的这种氛围也是我在我的班里最受感动的一点。
本班无论是在计算机知识竞赛,还是在朗诵比赛等活动中,以及班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对于班级的参赛选手和普通学生,从老师到同学都能给予最大的支持和最及时的表扬。
这对于学生也许是最好的奖励。
因此,我班在许多老师的眼里都是一个班风优良,学风纯正,活动积极的优秀班级。
我想,这与我成功的赏识教育是分不开的。
五、制定严密的培养计划:班主任就像带兵打仗的将帅,遇事一定要有大将风度,一定要沉得住气,要稳住,千万不能慌。
怎样带好兵,怎样管好学生,要严字当头,爱在其中.不能软弱,不能懦弱,更不能纵容,溺爱,一定要严格,要有一套严明的铁的纪律。
当然,在具体管理的时候,出发点必须是爱护学生,气体是尊重学生,要维护学生的尊严和面子,目的是为了学生的成长和进步。
要想管好学生,要注意团结大多数,利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这就需要发扬民主,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千万不能和大多数学生搞对立。
宁犯天条,不触众怒。
一定要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室的布置要有一定的文化氛围和知识含量,教室要给人一种干净、整洁、清爽的感觉,让人感觉很舒服,这是人人都喜欢的。
讲桌经常保持整洁,物品摆放要整齐有条理,最好是一尘不染。
垃圾角(卫生角)更要注意打扫得干干净净,经常保持整洁。
垃圾桶里放好垃圾袋,墙上贴一个提示语:请把垃圾丢入垃圾桶里。
再注意强调引导,学生一定会做好。
正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做好这一点,我们就开始走向成功了!几十人编成一个班,并不能说这个班就是班级体。
只有具备了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强的领导核心,明确而共同的奋斗目标,自觉的纪律,正确的舆论导向等特征的班,才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班集体。
为了形成良好的班集体,主要做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选拔班干部,培养积极分子选拔好班干部,是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条件。
学生干部是班上的积极分子,是班主任的助手,能及时沟通班主任和学生这间的联系。
班主任的工作意图往往首先变成学生干部的具体行动,然后再去教育和影响全体学生。
学生干部在学生中具有特殊的号召力和影响作用。
只有选拔好班干部,形成班集体的领导核心,才能有力地带动全班去共同努力,团结奋斗。
因此,我从学生中选出品学兼优、作风正派、关心集体、有一定组织能力、在同学中有一定威信的学生担任班干部。
班干部选拔出来以后,我予以指导,大胆使用,严格要求,加强教育。
我平时留心观察发现和培养了一些积极分子,扩大了先进面,让新发现的积极分子参与班干部竞选,使班上的领导层不断更新,保持活力;使更多的优秀学生有担任班干部的机会,得到锻炼。
我这样做,一方面能使班集体愈加巩固,另一方面可以使更多的学生学会组织和管理的本领,为未来社会培养更多的有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的人才。
(二)、不断提出新的共同的奋斗目标,寻找鼓舞学生前进的力量班集体就是在一个接一个的目标的实现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
共同的奋斗目标是班集体不断奋的动力,它能激发起学生的共同感情,,激励和指导全班学生朝着共同的方向前进。
不断有新的奋斗目标,学生对自己的发展前景就充满信心,班集体就能朝气蓬勃,不断地奋发上进。
新学期开始,为了配合学校抓好清洁卫生,我在班里进行《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演讲比赛活动,以及组织学生学习《公民意识与臣民意识》一文,使学生认识到――学校是我家,精心爱护她――帮助学生树立主人翁意识,把保护校园清洁卫生变成一种自觉的行动。
(三).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培养优良班风集体舆论就是在集体强占优势的为鑫数人赞同的言论和意见。
它以议论、褒贬等形式肯定或否定集体的动向或集体成员的言行。
优良的班风是指在集体成员中普遍具有的符合社会主义道德标准的良好行为和习惯。
正确的集体舆论和良好的班风是良好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
它以无形的力量帮助班主任影响和教育学生,对个别学生的影响,往往比班主任个人的力量要有效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