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基本公式》(7125220)解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对于公式②③,使用时可以根据 x1,x2 的大小或者 y1,y2 的大小,把公式中的绝对值去掉,使公式形式变得简单,而 x1, x2 的大小由 A、B 谁在左边,谁在右边决定,y1,y2 的大小由 A、B 两点谁在上边,谁在下边决定.
课前探究学习 课堂讲练互动
3.坐标法及应用
(1)坐标法就是通过建立坐标系(直线坐标系或者是直角坐标 系),将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再通过一步步地计算来解决 问题的方法. (2)用解析法解决几何问题的基本步骤是:
课前探究学习
课堂讲练互动
b c 的坐标为2, 2.
课前探究学习
课堂讲练互动
由两点的距离公式,得 |BC|= |AM |= 0-b2+c-02=
b c 1 2 2 -0 + -0 = 2 2 2
b2+c2, b2+c2,
1 ∴AM=2BC.
课前探究学习
课堂讲练互动
①选择坐标系:坐标系选择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以后的
计算与论证是否简捷.原则是:选择坐标系要使得问题所涉及 的坐标中尽可能多地出现零.为此,常常有以下约定:a.将图形 一边所在的直线或定直线作为 x轴(或y轴);b.对称图形,则取对 称轴为x轴或y轴,若有直角,则取直角边所在直线为坐标轴;
c.可将图形的一个定点或两个定点连线的中点作为原点.
3 2 2 = x +x+1. 2
y=|PB |-|PA |. 由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任二边之差小于第三边.知 ||PB |- |PA ||<|AB |,且|AB |=1,∴|y|<1,即 y∈(-1,1),故函数的值域为(- 1,1)
课前探究学习
课堂讲练互动
规律方法
涉及到无理式 ax2+bx+c(a>0) 可联想到两点间
2 x2 1+y 1
.
课前探究学习
课堂讲练互动
想一想:通过自学,你知道两点间距离公式的作用吗?
提示
公式的作用:一是正用,求两点间的距离;二是逆
用,已知距离求坐标.如已知点 M(a,5) , N(0 ,- 10) 的距离是 17,求a的值.
解 由距离公式 d(M,N)= 0-a2+-10-52 =17,即 a2 +225=289,所以 a2=64,∴a=± 8.
的距离公式,用构造法结合平面几何知识求解证明.构造法的基 本思路是
课前探究学习
课堂讲练互动
【变式 2】 求函数 y= x2+9+ x2-8x+41的最小值.
解 联想到两点距离公式,由 x2+9= x-02+0+32, x2-8x+41= x-42+0-52, 知它们分别是 P(x,0)到 A(0,-3)、B(4,5)的距离. ∴y= |PA |+ |PB |≥ |AB |= 42+5+32=4 5,当且仅当 A、P、 B 三点共线时取“=”, ∴ymin=4 5.
课前探究学习
课堂讲练互动
(2)解
由(1)知△ABC 是等边三角形,
所以它的三条中线长相等. -a+a ∵AB 边的中点坐标是 x= 2 =0,y=0, ∴AB 的中点为坐标原点 O, 又点 C 的坐标为(0, 3a), ∴OC 是△ABC 的一条中线,它的长为|OC|= 3|a |, 故这个三角形的三条中线长均为 3|a |.
课前探究学习 课堂讲练互动
②标出图形上有关点的坐标,按已知条件用坐标表示等量
关系.
③通过以上两步,把几何问题等价转化为数式的运算,进 而得出结论.
课前探究学习
课堂讲练互动
题型一 两点间距离公式及中点坐标公式的应用 【例 1】 已知△ABC 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 A(-a,0), B(a,0), C(0, 3a). (1)求证:△ABC 是等边三角形; (2)求这个三角形的中线长.
课前探究学习 课堂讲练互动
∵|AB |2+ |AC|2= |BC|2, ∴△ABC 是以顶点 A 为直角顶点的直角三角形. (2)由于角 A 为直角,故 1 1 S△ABC=2|AB |· |AC|= 2×2 5× 5=5.
课前探究学习
课堂讲练互动
题型二 构造距离公式求函数的最值(或值域) 【例 2】 求函数 y= x2+x+1- x2-x+1的值域.
[规范解答] 以 BC 所在直线为 x 轴, BC 的垂直平分线为 y 轴, 建立直角坐标系如图. 则
A 0, a a 3 a,B-2,0,C2,0 2
(2 分) (4 分)
课前探究学习
课堂讲练互动
设 P(x,y),则 |PA |2+|PB |2+|PC|2 =x
2.1.2
【课标要求】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基本公式
1.通过数轴上两点的距离公式的探索,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 中两点的距离公式和中点公式. 2.通过对两点的距离公式的推导过程的探索,体会算法. 3 .进一步体会“坐标法”的基本思想,逐步学会用“坐标 法”解决有关问题.
课前探究学习
课堂讲练互动
【核心扫描】 1.用勾股定理和数轴上向量数量的计算公式推导平面上两点 间的距离公式和中点坐标公式(中点公式).(重点) 2.应用坐标方法,研讨几何问题.(难点)
2 (1)如果 B 为原点,即 x2=0,y2=0 时,|AB|= |OA|= x2 1+y 1;
① (2)如果 A、 B 两点在 x 轴上或在与 x 轴平行的直线上, y1=y2, 这时|AB |= |x1-x2|;② (3)如果 A、 B 两点在 y 轴上或在与 y 轴平行的直线上, x1=x2, 这时|AB |= |y1-y2|;③ (4)一般地,|AB|= x1-x22+y1-y22.④
课前探究学习
课堂讲练互动
自学导引 1.两点间距离公式 两 点 A(x1 , y1) , B(x2 , y2) 间的 距 离 公式 表 示为 d(A , B) =
x2-x12+y2-y12

当 AB 垂直于 y 轴时,d(A,B)= |x2-x1| ; 当 AB 垂直于 x 轴时,d(A,B)= |y2-y1| ; 当 B 为原点时,d(A,B)=
[思路探索] (1)计算三角形三边长,即可判断△ABC 的形状. (2)要求中线的长,只要求得中点的坐标即可由两点间距离公 式求出其长度.
课前探究学习
课堂讲练互动
(1)证明 由两点的距离公式得 |AB |= a+a2+0-02=2|a|, |BC|= 0-a2+ 3a-02=2|a|, |CA |= 0+a2+ 3a-02=2|a|. ∴|AB |=|BC|=|CA |, 故△ABC 是等边三角形.
[思路探索] 此函数的定义域为 R,如果从代数的角度考虑, 则将比较麻烦;须将被开方式配方,可化为两点的距离公式的形 式,转化为几何问题,则容易解决.
解 ∵y= 设
12 x+ + 2
3 2 - 2
12 x- + 2
3 2 . 2
翻译成几何关系.
课前探究学习
课堂讲练互动
3.中点坐标公式 已知 A(x1,y1),B(x2,y2),设点 M(x,y)是线段 AB 的中点,
x +x 2 y1+y2 1 则中点坐标公式为 . , 2 2
课前wk.baidu.com究学习
课堂讲练互动
名师点睛 1.平面上两点的距离公式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两点 A(x1,y1),B(x2,y2).
课前探究学习
课堂讲练互动
题型三 用坐标法研究平面几何问题 【例 3】 已知正三角形 ABC 的边长为 a, 在平面上求一 点 P, 使|PA |2+|PB |2+|PC|2 最小,并求此最小值.
审题指导 本题是平面几何最值问题,用平面几何法不易解 决,考虑坐标法来解决,建立恰当的坐标系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1 P(x,0),A 2,
1 3 3 , B - , 2 , 2 2
则|PA |=
12 x- + 2
3 2 2 = x -x+1, 2
课前探究学习 课堂讲练互动
|PB |=
12 x+ + 2
课前探究学习
课堂讲练互动
【变式 3】 已知△ABC 是直角三角形,斜边 BC 的中点为 M, 1 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证明:AM=2BC.
证明 如图所示,以 Rt△ABC 的直角边 AB 所在直线为 x 轴, AC 所在直线为 y 轴,建立直角坐标系,设 B、C 两点的坐标分别 为(b,0)、(0,c), ∵点 M 是 BC 的中点,故点 M
2
+ y-
a2 2 a2 2 3 2 + x+2 +y +x-2 +y a 2
2 5 a 3 2 2 2 2 2 2 =3x +3y - 3ay+ 4 =3x +3y- a + a ≥ a , (8 分) 6
[正解] |AB|= ab2-ac22+2abc-c2 = ab2+ac22=|a |(b2+c2),
2 2 ab +c ,a≥0, 或|AB |= 2 2 - a a + c ,a<0.
课前探究学习 课堂讲练互动
追本溯源 数量不是长度,它有正负,同时代表符号 AB 与 → |)也有区别,特别注意|AB |是非负数. |AB |(或|AB
3 当且仅当 x=0,y= a 时,等号成立, 6
P 0,
(10 分)
∴所求最小值为 a ,此时 P 点坐标为 的中心.
2
3a 是正△ABC 6 (12 分)
课前探究学习
课堂讲练互动
【题后反思】 (1)也可以 B 为原点,BC 所在直线为 x 轴建立 直角坐标系,计算也不复杂. (2)配方法求最值是重要方法,应掌握好. (3)选择恰当坐标系的原则是“避繁就简”.
课前探究学习
课堂讲练互动
【变式 1】 已知△ABC 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 A(1,-1), B(-1,3),C(3,0). (1)判断△ABC 的形状; (2)求△ABC 的面积. 解 求出每两点之间的距离,再进行判断,或利用三角形面
积计算公式. (1)由已知,d(A,B)= -1-12+3+12 = 20=2 5; d(A,C)= 3-12+0+12= 5, d(B,C)= 3+13+0-32= 25=5.
课前探究学习
课堂讲练互动
规律方法
(1) 因为本题中的非零实数 a 可能是正数,也可
能是负数,所以在应用两点的距离公式求得的结果中必须加上
绝对值. (2)此三角形顶点的坐标都是特殊点,点A、B在x轴上,点C 在y轴上,遇到这类题目要特别注意审题,画出草图,切忌盲目 计算.本题若取BC边的中点,计算BC边上中线的长,不仅增加 了计算量,而且易于出错.此题意图在于训练审题和计算技 巧.
课前探究学习
课堂讲练互动
2.坐标法
(1)定义:在解决一些平面上的几何问题时,经常在平面上
建立坐标系,以坐标系为桥梁,将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 通过代数运算研究几何图形的性质,这种方法称为坐标法.注 意在建立坐标系时,可以建立直线坐标系、直角坐标系等. (2)坐标法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如下: 第一步,根据题中条件,建立恰当的坐标系,用坐标表示 有关的量;第二步,进行有关代数运算;第三步,把代数结果
误区警示
因忽略 d(A,B)=|AB|是非负数而出错
【示例】 已知点 A(ab2,2abc),B(ac2,0),求|AB|.
[错解] |AB|= ab2-ac22+2abc-02 = ab2+ac22=a(b2+c2).
思维突破 忽略了|AB|≥0 是非负数,而 a 的值正负由条件不 能确定.
课前探究学习 课堂讲练互动
2.应用两点的距离公式时需注意的问题 (1)实际上公式①②③都是公式④的特殊情况.在④中令 x2= y2=0,即得到①;令 y1=y2,即得到②;令 x1=x2,即得到③.其 中②③两种情况把二维坐标平面上的两点的距离转化为了一维的 数轴或其他直线上两点的距离问题. (2)两点的距离与 A、B 的顺序无关,即|AB |=|BA|,这点从距 离公式中也可以得到证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