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三期中试题与答案解析
2024年人教版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学试卷与参考答案

2024年人教版生物学高三上学期期中复习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题干: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以下哪个阶段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两倍?A. 间期B. 前期C. 中期D. 后期2、题干:关于生物膜的结构,以下哪种描述是正确的?A. 生物膜是由磷脂双层和蛋白质组成的静态结构B. 生物膜是由磷脂双层和蛋白质组成的动态结构C. 生物膜是由蛋白质和糖类组成的静态结构D. 生物膜是由糖类和脂质组成的动态结构3、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酶是一种蛋白质,具有催化功能B、酶的催化作用不受温度影响C、酶的催化效率在低温下较高,在高温下会失活D、酶在催化反应中自身不被消耗4、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A、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是生物体能量代谢的重要途径B、有氧呼吸主要发生在细胞的线粒体中,无氧呼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C、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能产生ATPD、有氧呼吸的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或酒精5、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理论的描述,正确的是:A、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唯一因素B、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唯一原因C、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但不一定是物种形成的原因D、生物进化是一个无序的过程,不受自然规律制约6、关于基因表达调控,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基因表达调控可以发生在转录水平B、基因表达调控可以发生在翻译水平C、基因表达调控可以发生在翻译后修饰水平D、基因表达调控不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7、在以下关于细胞呼吸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 细胞呼吸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形式。
B. 有氧呼吸的最终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
C. 无氧呼吸的最终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
D. 细胞呼吸过程会产生能量,用于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
8、以下哪种细胞器在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中都存在?A. 线粒体B. 叶绿体C. 高尔基体D. 细胞核9、在植物细胞中,以下哪种物质能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进入细胞?A. 氧气B. 二氧化碳C. 氨基酸D. 葡萄糖 10、关于基因的表达,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A. 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阶段B. 转录过程需要RNA聚合酶C. 翻译过程需要tRNA和核糖体D. 基因表达只发生在真核生物中11、题干:在以下关于DNA分子结构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 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组成的B. DNA分子中碱基之间的连接是通过氢键形成的C. DNA分子中,碱基A总是与碱基C配对,碱基G总是与碱基T配对D. DNA分子中,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12、题干:以下关于基因表达过程的描述,错误的是()A. 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阶段B. 转录过程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C. 翻译过程是在核糖体上,将mRNA上的遗传信息转化为蛋白质的过程D. 基因表达过程中,RNA聚合酶和核糖体分别参与转录和翻译过程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1、以下关于细胞膜结构的描述,正确的是()A、细胞膜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组成B、细胞膜是细胞内外环境分隔的边界C、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可以控制物质的进出D、细胞膜上没有能量转换的功能E、细胞膜具有流动性2、下列关于基因表达调控的描述,正确的是()A、基因表达调控发生在转录和翻译两个阶段B、转录因子在基因表达调控中起关键作用C、mRNA剪接是基因表达调控的一种机制D、基因表达调控可以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E、所有基因的表达都受到严格的调控3、以下哪些选项属于生物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试卷中可能出现的生物分子?A. 蛋白质B. 核酸C. 脂质D. 糖类E. 水分子4、以下关于细胞呼吸的描述,正确的是:A. 细胞呼吸是生物体将有机物转化为能量的过程。
2021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检测:第2章 1反射与反射弧 兴奋的产生与传导 Word版含答案

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第1课时反射与反射弧兴奋的产生与传导测控导航表知识点题号1,2,3,4,5,10,156,7,8,9,11,12,13,14A级| 根底练1.(2021山东济南期中)反射和反射弧的关系是( B )B.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实现解析:反射是神经调节的根本方式,是动物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变化产生的适应性反响 .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根底 .反射弧的完整性是完成反射的前提条件 .2.以下关于反射弧的理解,错误的选项是( D )A.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局部组成B.感受器接受刺激后,能产生兴奋解析:效应器是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 . 3.如图为一个反射弧模式图,以下有关分析中正确的选项是( A )①s是感受器,m是效应器②s是效应器,m是感受器③a是传入神经,c是传出神经④a是传出神经,c是传入神经⑤兴奋的传导方向是:s→a→b→c→m ⑥兴奋的传导方向是:m→c→b→a→s ⑦兴奋的传导方向是:s→a→b→c→m或m→c→b→a→s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③⑦D.②④⑦解析:根据神经节的位置,可判断出s是感受器,m是效应器,a是传入神经,c是传出神经,兴奋的传导方向是:s→a→b→c→m .4. "小儿麻痹症〞是由于病毒侵染了位于脊髓的传出神经元的细胞体,而传入神经元及神经中枢未受到侵染,所以严重的小儿麻痹症患者会表现出下肢( B )A.能运动,对刺激有感觉B.运动障碍,对刺激有感觉C.不能运动,对刺激无感觉D.运动障碍,对刺激无感觉解析:传出神经元的细胞体受损,那么对相应的刺激不能产生相应的运动,但是因为传入神经元及神经中枢未受到侵染,所以对刺激还是有感觉的 .5.给某人踝关节处注入局部麻醉药,此处暂时失去了痛觉,但还能运动,该局部麻醉药作用的结构是( C )A.神经中枢解析:注入麻醉药之后,失去了痛觉,说明感受器或传入神经受影响,还能够运动,说明神经中枢和传出神经及效应器是正常的 .6.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变化是( A )①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②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③膜外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④膜内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③解析:静息时膜电位为内负外正,兴奋时变为内正外负 .7.静息时,大多数神经细胞的细胞膜( C )A.对阴离子的通透性比拟大,Cl -大量流出膜外B.对阳离子的通透性比拟大,Na +大量流出膜外+的通透性比拟小,对K +的通透性比拟大+的通透性比拟大,对K +的通透性比拟小解析:静息电位是K +外流形成的 .8.(2021江苏南京期末)神经细胞膜两侧离子分布不平衡是一种常态现象,细胞不受刺激时,膜外有较多的正电荷,而膜内那么相反,如下图 .如果在电极a的左侧给一适当刺激,此时膜内外会产生相关的电流,那么膜外与膜内电流方向为( A )→a;膜内a→→a;膜内b→a→b;膜内a→→b;膜内b→a解析:受刺激后,刺激部位电荷为外负内正,与相邻部位形成电位差,膜外电流为b→a,膜内电流为a→b .9.离体的枪乌贼(海洋动物)巨大轴突受到适当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会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 .图一所示为该部位受刺激后,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 .请答复:(1)图中造成bc段电位变化的原因是某种离子的跨膜运输,该段这种离子的跨膜运输(填 "需要〞或 "不需要〞)耗能;假设适当降低该轴突细胞膜外的Na +浓度,那么c点将(填 "上升〞 "不变〞或 "下降〞) .(2)某同学用该离体轴突做了以下实验(如图二):取一灵敏电流计,在上述受刺激部位左侧1.0 cm处的膜外连接一个电极,在其右侧1.5 cm 处的膜外连接另一电极,在该部位给予适当的刺激,可观察到电流计的指针会发生次方向(填 "相同〞或 "相反〞)的偏转,这个实验可证明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的 .解析: (1)bc段是动作电位的产生过程,该过程中Na +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内流,不需要消耗能量 .假设降低细胞膜外Na +浓度,那么其与细胞内Na +的浓度差减少,动作电位峰值(即c点)下降 .(2)该刺激首|先到达左侧电极处,该部位膜外侧电位变为负,而右侧电极处膜外电位仍为正,指针发生一次偏转;一段时间后,刺激传递到右侧电极处,该处膜外电位变为负,而左侧电极处膜外电位已转为正,此时指针发生一次偏转,偏转方向与上次相反;这个实验可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具有双向性 .答案:(1)不需要下降(2)2 相反双向(或同时向两个方向进行)B级| 能力练10.将记录仪(R)的两个电极置于某一条结构和功能完好的神经外表,如图,给该神经一个适宜的刺激使其产生兴奋,可在R上记录到电位的变化 .能正确反映从刺激开始到兴奋完成这段过程中电位变化的曲线是( D )解析:将电极均置于细胞膜外,此时为静息电位,当兴奋传至|电流表的左侧电极时,两个电极之间就有电位变化,会形成电流;当兴奋传至|电流表的右侧电极时,两个电极之间也会形成电流,两种情况下的电流方向相反 .11.神经细胞在静息时具有静息电位,受到适宜刺激时可迅速产生能传导的动作电位,这两种电位可通过仪器测量 .A、B、C、D均为测量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示意图(假设指针的偏转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同),正确的选项是( C )解析:在未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为静息电位,所以要测量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电流表的两个电极要分别接在神经纤维的膜外和膜内,且电流必定是从膜外流向膜内 .当电流表的两个电极均接在膜外或膜内时,由于两电极间无电位差存在,指针不偏转 .+浓度不同的两种海水中受到刺激后的膜电位变化情况 .以下描述错误的选项是( C )+海水中神经纤维静息时,膜内Na +浓度高于膜外D.正常海水中神经纤维受刺激时,膜外Na +浓度高于膜内解析:依图示,未受刺激时,两种海水中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相同,B正确 .在两种海水中,均是膜外的Na+浓度高于膜内,C错误,D正确 .在受到刺激后,由于正常海水中膜外和膜内的Na+浓度差较大,所以Na+迅速内流引发较大的动作电位,对应于曲线a,A正确 .13.蛙的神经元内、外的Na +浓度分别是15 mmol/L和120 mmol/L .在膜电位由内负外正转变为内正外负的过程中有Na +流入细胞,膜电位恢复过程中有Na +排出细胞 .以下判断正确的选项是( A )+流入是被动运输,排出是主动运输+流入是主动运输,排出是被动运输+流入和排出都是被动运输+流入和排出都是主动运输解析:动作电位的产生原因是Na+内流,此时的Na+由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属于协助扩散;当动作电位恢复到静息电位时,Na +由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此时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A正确 .14.以下图甲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a、b分别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元和骨骼肌上的电极,用于刺激神经和骨骼肌;c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元上的电表,用于记录神经兴奋电位变化 .请分析答复以下问题:(1)用a刺激神经,产生的兴奋传到骨骼肌引起的收缩(填 "属于〞或 "不属于〞)反射 .(2)用a刺激神经,c测到的电位变化如乙图 .膜电位从③到④变化时,膜上翻开的离子通道是 .(3)正常时,分别用a、b刺激神经和骨骼肌,会引起骨骼肌收缩 .某同学用a刺激神经,发现骨骼肌不收缩,是传出神经元受损、d部位受损还是骨骼肌受损导致骨骼肌不收缩?为探究骨骼肌不收缩的原因,该同学利用图甲中的反射弧,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请根据该实验步骤预测现象及结论 .(注:只考虑一个部位受损)第|一步:用a刺激神经,观察c的电位变化和骨骼肌是否收缩 .如果,那么说明传出神经元受损;如果,那么要继续往下做实验 .第二步:用b刺激骨骼肌,观察骨骼肌是否收缩 .如果,那么说明部位d受损;如果,那么说明骨骼肌受损 .解析:(1)刺激传出神经引起效应器收缩不属于反射,反射必须有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 .(2)图乙中①→③是动作电位的产生过程,即兴奋过程,③→④是兴奋后的恢复过程,此时K +外流 .(3)假设传出神经受损,那么刺激a处,c处不能测得电位变化;假设骨骼肌受损,那么刺激b处,骨骼肌不收缩 .答案:(1)不属于(2)钾通道(3)在c处不能记录到电位变化,骨骼肌不收缩在c处记录到电位变化,骨骼肌不收缩骨骼肌收缩骨骼肌不收缩C级| 拓展练15.以下图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请答复:(1)图中,刺激结构④时,会产生具体效应的结构是[ ] ,该结构在组成上包括. 假设抑制该细胞的细胞呼吸,发现神经纤维在一次兴奋后,其细胞膜不能再恢复到静息状态,说明带电离子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2)在用脊蛙(去除脑保存脊髓)进行屈腿反射实验时,刺激蛙左腿,左腿收缩;刺激右腿,右腿收缩,说明左右屈腿反射弧在结构上是相对独立的 .但当刺激较强时,刺激蛙左腿,左腿收缩时,右腿也会收缩,说明左右反射弧的中枢存在某种联系 .在一次制作脊蛙的过程中,实验员不小心伤到了蛙大腿上的神经,但不知是传入神经还是传出神经 .于是老师为实验员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加以验证 .①刺激蛙左腿,假设左腿不收缩而右腿收缩,说明伤及的是神经 .②刺激蛙左腿,假设,那么可初步判断伤及的是传入神经 .但不知传出神经是否也同时受到伤害,那么可用刺激,观察的方法加以验证 .解析:(1)⑤为效应器,刺激结构④传出神经时⑤会产生具体效应 .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 .假设抑制细胞呼吸,细胞中ATP量缺乏,那么神经纤维在一次兴奋后,其细胞膜不能再恢复到内负外正的状态,说明离开了ATP,带电离子就不能通过细胞膜,所以带电离子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2)假设伤及传入神经,那么刺激后两腿均不会发生反响;假设伤及传出神经,那么刺激后,传出神经完好的腿会发生收缩反响 .答案:(1)⑤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主动运输(2)①传出②左、右腿均不收缩右腿左腿是否收缩。
高中生物必修三期中考试题及其答案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学段BCD 层次生物试题(高一备用)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在正常情况下,下列哪种蛋白质存在于内环境中A.淀粉酶B.脂肪酶C.溶酶体D.抗体2.下列属于哺乳动物和人体的内环境的是A.肺泡腔内的气体B.小肠腔内的消化液C.心室腔内的血浆D.膀胱腔内的尿液3.内环境主要是由血浆、淋巴和组织液组成,从理论上分析,氧气含量最高的是A.血浆B.淋巴C.组织液D.无法确定4.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的途径是A.外界食物→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内环境→细胞B.外界食物→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内环境→细胞C. 外界食物→内环境→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细胞D. 外界食物→循环系统→内环境→消化系统→细胞5.毛细血管壁和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分别是①血液和组织液②血浆和组织液③淋巴和血浆④淋巴和组织液A. ①④B. ②③C. ②④D. ①③6.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A.O2、CO2、血红蛋白、H+B.过氧化氢酶、抗体、激素、H2OC.纤维蛋白原、Ca2+、载体D.Na+、HPO42+、葡萄糖、氨基酸7.剧烈活动后,血浆PH会因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而A.大于7.35—7.45B.小于7.35—7.45C. 维持在7.35—7.45D.稳定在3—48.毛细淋巴管阻塞,会引起①组织发生水肿②组织发生脱水③组织液中高分子物质数量增加④组织液中高分子物质数量降低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9.小肠严重吸收不良的病人,采用静脉输入全营养液的方式提供营养,全营养液的成分不能含有A.蛋白质B.葡萄糖C.无机盐和维生素D.氨基酸10.淋巴的成分类似于血浆的成分,关于淋巴液正确的描述是A.淋巴液中缺少蛋白质B.淋巴液中的蛋白质比血浆中的多C.差别在于钠离子的含量D.淋巴液中的蛋白质比血浆中的少11.只存在于体液而不属于内环境的液体是A.细胞内液B.血浆C.淋巴D. 组织液12.能与肾上腺素在不同的条件下分别发生协同作用的激素是①胰岛素②胰高血糖素③甲状腺激素④抗利尿激素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13.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下列正确的是①可参与血糖平衡的调节②有凋节躯体运动的高级中枢③可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④垂体通过下丘脑控制性腺的生长发育⑤甲状腺激素可反馈调节下丘脑中激素的合成和分泌A.①②③ B.③⑤ C.③④⑤ D.①③⑤14.将甲品系小鼠和乙品系小鼠的皮肤同时移植于a小鼠身上。
高中生物必修三期中考试题-及其答案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学段BCD 层次生物试题(高一备用)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在正常情况下,下列哪种蛋白质存在于内环境中A.淀粉酶B.脂肪酶C.溶酶体D.抗体2.下列属于哺乳动物和人体的内环境的是A.肺泡腔内的气体B.小肠腔内的消化液C.心室腔内的血浆D.膀胱腔内的尿液3.内环境主要是由血浆、淋巴和组织液组成,从理论上分析,氧气含量最高的是A.血浆B.淋巴C.组织液D.无法确定4.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的途径是A.外界食物→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内环境→细胞B.外界食物→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内环境→细胞C. 外界食物→内环境→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细胞D. 外界食物→循环系统→内环境→消化系统→细胞5.毛细血管壁和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分别是①血液和组织液②血浆和组织液③淋巴和血浆④淋巴和组织液A. ①④B. ②③C. ②④D. ①③6.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A.O2、CO2、血红蛋白、H+B.过氧化氢酶、抗体、激素、H2OC.纤维蛋白原、Ca2+、载体D.Na+、HPO42+、葡萄糖、氨基酸7.剧烈活动后,血浆PH会因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而A.大于7.35—7.45B.小于7.35—7.45C. 维持在7.35—7.45D.稳定在3—48.毛细淋巴管阻塞,会引起①组织发生水肿②组织发生脱水③组织液中高分子物质数量增加④组织液中高分子物质数量降低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9.小肠严重吸收不良的病人,采用静脉输入全营养液的方式提供营养,全营养液的成分不能含有A.蛋白质B.葡萄糖C.无机盐和维生素D.氨基酸10.淋巴的成分类似于血浆的成分,关于淋巴液正确的描述是 A.淋巴液中缺少蛋白质 B.淋巴液中的蛋白质比血浆中的多C.差别在于钠离子的含量D.淋巴液中的蛋白质比血浆中的少11.只存在于体液而不属于内环境的液体是A.细胞内液B.血浆C.淋巴D. 组织液12.能与肾上腺素在不同的条件下分别发生协同作用的激素是①胰岛素②胰高血糖素③甲状腺激素④抗利尿激素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13.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下列正确的是①可参与血糖平衡的调节②有凋节躯体运动的高级中枢③可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④垂体通过下丘脑控制性腺的生长发育⑤甲状腺激素可反馈调节下丘脑中激素的合成和分泌A.①②③ B.③⑤ C.③④⑤ D.①③⑤14.将甲品系小鼠和乙品系小鼠的皮肤同时移植于a小鼠身上。
高中生物必修三期中试题及答案(修改版).

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期中测试卷高二生物试卷(考试范围:生物必修3,第一~三章)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下列有关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B.人体内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C.人体内的所有液体统称细胞外液D.人体内的细胞通过细胞外液与周围环境交换物质2.下图表示人体皮下的组织,b、c、d表示细胞外液。
下面罗列的诸多因素中,可能引起病人组织水肿的是()①c周围的管壁破损②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③淋巴管阻塞④花粉等过敏原引起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⑤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A.只有①②③B.只有②③④C.只有①③⑤D.①②③④⑤3.人剧烈运动后,释放大量乳酸,但pH变化不大,主要原因是()A.乳酸在血浆中很快被分解生成CO2和H2O,并排出CO2B.NaHCO3与乳酸反应,调节pHC.H2CO3抑制乳酸的酸性,并通过呼吸系统排出CO2D.乳酸酸性弱,不易引起酸中毒4.在正常情况下,动物组织细胞从组织液中吸收O2的数量,主要取决于()A.组织液中O2的浓度B.细胞膜上O2载体的数量C.细胞液中CO2的浓度D.细胞中产生ATP的数量5.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葡萄糖氧化分解不可能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B.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恒定不变C.pH和温度的稳定,给酶正常发挥催化作用创造了条件D.免疫系统既是机体的防御系统,也是维持稳态的调节系统6.下图表示神经元联系的一种形式,与此相关的表述正确的是:( )A.刺激a处,会导致b处连续兴奋或抑制,c处也发生电位变化B.刺激b处,不会引起a和c处发生电位变化C.刺激c处,a和b处都会产生兴奋D.刺激a处,b、c同时产生兴奋或抑制7.下图为反射弧的部分结构,刺激a点,则除b点外,c、d、e点均可检测到神经冲动。
下列推论错误的是( )A.神经冲动在同一神经元上是单向传导B.神经冲动由d传导到e需要组织液作为传导媒介C.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中的传导速度受突触限制D.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是单向传递的8.科研人员分别给三只大白鼠注射了a、b、c三种激素后,观察到的相应反应如下表,据此判断激素a、b、c的化学名称依次是()A.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生长激素B.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C.胰岛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D.生长激素、胰岛素、甲状腺激素9.如图是突触的亚显微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部位的膜对Na+通透性减小B.②处的液体为组织液,③一定是下一个神经元的轴突膜C.在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要能量D.当兴奋沿b神经元传导时,其膜内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10.下列膜电位变化的图中,能正确表示神经纤维由静息状态转变为兴奋状态的是:( )11.以下最能反映健康人餐后6小时内血糖浓度变化趋势的曲线是()12.下图为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激素①作用的靶器官为垂体和甲状腺B.图中④表示负反馈调节C.缺碘时激素①和②浓度都高于正常水平D.激素③的靶细胞几乎是全身的细胞13.如图是人体某项生命活动调节过程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图可以表示体液调节或神经调节的过程B.如果细胞1是垂体细胞,细胞2可以表示甲状腺细胞C.如果细胞1是胰岛B细胞,则细胞2只能表示肝细胞D.细胞1的分泌物只能是蛋白质类物质14.下列有关人体水分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大量饮水,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B.渴觉中枢兴奋,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C.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则尿量增加D.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加强15.能够在机体内识别“非己”成分功能的细胞是( )①吞噬细胞②T细胞③B细胞④记忆细胞⑤浆细胞⑥效应T细胞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③⑤⑥C.②③④⑥ D.①②③④⑥16.下列物质或细胞属于细胞免疫过程所特有的是()A.抗原B.抗体C.浆细胞D.效应T细胞17.下列关于人体健康的叙述,正确的是()A.过敏反应是机体初次接触过敏原时发生的反应B.糖尿病形成的原因是病人的胰岛A细胞受损C.艾滋病和类风湿性关节炎都属于免疫系统疾病D.人体的免疫功能越强身体越健康18.下图为体液免疫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B.⑤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C.浆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并产生抗体D.切除胸腺的个体无法完成体液免疫过程19.乙肝疫苗进入人体后将会()A.刺激吞噬细胞产生抗体B.刺激机体产生记忆细胞C.侵入宿主细胞并大量增殖D.与乙肝病毒特异性结合20.下图所示对燕麦胚芽鞘进行的各种处理(图中锡箔套、锡箔帽不透光,云母片不透水),其中能产生向光性弯曲生长的是( )A.甲和乙B.乙和丙C.丙和丁D.甲和丁21.给未受粉的番茄雌蕊柱头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可获得无子番茄。
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期中测试(附答案)

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期中测试注意事项:请将所有答案填写到答题卡上!一、单选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1. 红细胞和肝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分别是A.组织液、血浆 B.血浆、组织液 C.血浆、组织液 D.血液、组织液2.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 C.神经—体液调节 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3.下列不是免疫系统组成成分的是A.骨髓、 T淋巴细胞、抗体B.脾脏、 B 淋巴细胞、细胞因子C.扁桃体、巨噬细胞、补体 D.脊髓、造血干细胞、生长因子4.正常情况下,以下物质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①血红蛋白②葡萄糖③无机盐④激素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②5.下列关于血糖调节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血糖就是血浆中的葡萄糖 B. 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的C.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等激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共同调节血糖的平衡D.糖尿病患者多饮、多食、多尿并且体重增加6.下列有关人体水分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大量饮水,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B.渴觉中枢兴奋,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C.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则尿量增加D.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加强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艾滋病能导致人体免疫功能后天性缺陷B.系统性红斑狼疮是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而引发的过敏反应C.自身免疫疾病也是一种超敏反应 D.引起超敏反应的抗原称为过敏原8. 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
下图表示刺激时的膜内外电位变化和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横向箭头表示传导方向)。
其中正确的是9.右图中的X代表的细胞是A.效应T细胞 B.效应B细胞C.吞噬细胞 D.癌细胞10.下列有关突触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突触前膜与后膜之间有间隙B.兴奋的电信号转为成化学信号,再转变成电信号C.兴奋在突触处只能由前膜传向后膜D.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步的11.下图所示表示三个通过突触连接的神经元。
(新)高中生物必修三期中试题及答案(修改版)

13.如图是人体某项生命活动调节过程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图可以表示体液调节或神经调节的过程
B.如果细胞1是垂体细胞,细胞2可以表示甲状腺细胞
C.如果细胞1是胰岛B细胞,则细胞2只能表示肝细胞
D.细胞1的分泌物只能是蛋白质类物质
(1)图中A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 ]_______________,红细胞中的氧进入细胞被利用的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该过程至少穿过_________层磷脂双分子层。
(2)日常生活中,如果饮水过少或吃的食物偏咸,
会导致内环境的渗透压_____,但机体能通过体液
A.脱落酸抑制种子萌发
B.喷洒细胞分裂素溶液,有利于种子保藏
C.脱落酸与赤霉素是拮抗关系
D.赤霉素与细胞分裂素是协同关系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31.(7分)健康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与人体健康有密切的关系。下面是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在“[ ]”中写字母,在“_______”上写名称。)
(4)能够同时促进根、茎、芽生长的浓度范围是_______mol.L-1。
高二生物试卷参考答案
1C2D3B4A5B6A7A8C9C10D11B12A13B14D15D
16D17C18A19B20B 21C 22A 23C 24D 25B
31、(1)[B]组织液C→B→A 6(2)升高神经(3)维持相对稳定(4)C
C.只有生长素浓度高于c点浓度时,
生长素才会抑制胚芽鞘的生长
D.由图二可知生长素对于胚芽鞘的
生长作用具有两重性
23.摘除植物的顶芽后,侧芽将会因生长素( )
高中生物必修三期中考试试题(附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三期中考试试题(附答案) 高二生物期中考试试卷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1.人体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组成是什么?A。
淋巴B。
淋巴和组织液C。
血浆和组织液D。
血浆和淋巴2.剧烈活动后,一段时间内血浆的pH会怎样变化?A。
大于7.35-7.45B。
远小于7.35-7.45C。
维持在7.35-7.45D。
稳定在3-43.右图表示正常人肝组织细胞的结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的液体成分。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肝细胞中含有胰岛素基因和血红蛋白基因B。
液体①中含有胰岛素和血红蛋白C。
胰岛素能促进肝细胞中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D。
图中①②③④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4.吊针(静脉注射)时,药液进入人体后到发挥作用经过的一般途径是什么?A。
血浆→组织液→淋巴→靶细胞B。
淋巴→血浆→组织液→血浆→靶细胞C。
血浆→组织液→靶细胞D。
组织液→血浆→组织液→靶细胞5.下列图示中,正确表示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关系的是:A。
血浆组织液淋巴B。
血浆组织液淋巴C。
血浆组织液淋巴D。
血浆组织液淋巴6.下列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B。
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C。
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增强D。
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7.下列属于人在炎热环境中的身体变化是什么?A。
①皮肤血管收缩④汗液几乎不分泌⑤代谢活动增强B。
①②⑤C。
④⑤D。
②③8.给严重缺氧的病人输氧时,要在纯氧中混入5%的二氧化碳气体,以维持呼吸中枢的兴奋,二氧化碳参与的这种调节属于什么?A。
神经调节B。
体液调节C。
激素调节D。
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9.镇痛药并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却能在一段时间内阻断神经冲动向感觉中枢的传导,它的作用部位在哪里?A。
细胞体B。
轴突C。
突触间隙D。
树突10.在一起交通事故中,某人大脑受伤,不能说话但能听懂别人的话,那么受损的部位是哪里?A。
运动语言中枢B。
躯体运动中枢C。
高中生物必修三期中试题及答案修改版

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期中测试卷高二生物试卷(考试范围:生物必修3,第一~三章)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下列有关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B.人体内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C.人体内的所有液体统称细胞外液D.人体内的细胞通过细胞外液与周围环境交换物质2.下图表示人体皮下的组织,b、c、d表示细胞外液。
下面罗列的诸多因素中,可能引起病人组织水肿的是()①c周围的管壁破损②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③淋巴管阻塞④花粉等过敏原引起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⑤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A.只有①②③B.只有②③④C.只有①③⑤D.①②③④⑤3.人剧烈运动后,释放大量乳酸,但pH变化不大,主要原因是()A.乳酸在血浆中很快被分解生成CO2和H2O,并排出CO2B.NaHCO3与乳酸反应,调节pHC.H2CO3抑制乳酸的酸性,并通过呼吸系统排出CO2D.乳酸酸性弱,不易引起酸中毒4.在正常情况下,动物组织细胞从组织液中吸收O2的数量,主要取决于()A.组织液中O2的浓度B.细胞膜上O2载体的数量C.细胞液中CO2的浓度D.细胞中产生ATP的数量5.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葡萄糖氧化分解不可能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B.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恒定不变C.pH和温度的稳定,给酶正常发挥催化作用创造了条件D.免疫系统既是机体的防御系统,也是维持稳态的调节系统6.下图表示神经元联系的一种形式,与此相关的表述正确的是:( )A.刺激a处,会导致b处连续兴奋或抑制,c处也发生电位变化B.刺激b处,不会引起a和c处发生电位变化C.刺激c处,a和b处都会产生兴奋D.刺激a处,b、c同时产生兴奋或抑制7.下图为反射弧的部分结构,刺激a点,则除b点外,c、d、e点均可检测到神经冲动。
下列推论错误的是( )A.神经冲动在同一神经元上是单向传导B.神经冲动由d传导到e需要组织液作为传导媒介C.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中的传导速度受突触限制D.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是单向传递的8.科研人员分别给三只大白鼠注射了a、b、c三种激素后,观察到的相应反应如下表,据此判断激素a、b、c的化学名称依次是()A.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生长激素B.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C.胰岛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D.生长激素、胰岛素、甲状腺激素9.如图是突触的亚显微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部位的膜对Na+通透性减小B.②处的液体为组织液,③一定是下一个神经元的轴突膜C.在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要能量D.当兴奋沿b神经元传导时,其膜内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10.下列膜电位变化的图中,能正确表示神经纤维由静息状态转变为兴奋状态的是:( )11.以下最能反映健康人餐后6小时内血糖浓度变化趋势的曲线是()12.下图为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激素①作用的靶器官为垂体和甲状腺B.图中④表示负反馈调节C.缺碘时激素①和②浓度都高于正常水平D.激素③的靶细胞几乎是全身的细胞13.如图是人体某项生命活动调节过程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图可以表示体液调节或神经调节的过程B.如果细胞1是垂体细胞,细胞2可以表示甲状腺细胞C.如果细胞1是胰岛B细胞,则细胞2只能表示肝细胞D.细胞1的分泌物只能是蛋白质类物质14.下列有关人体水分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大量饮水,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B.渴觉中枢兴奋,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C.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则尿量增加D.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加强15.能够在机体内识别“非己”成分功能的细胞是( )①吞噬细胞②T细胞③B细胞④记忆细胞⑤浆细胞⑥效应T细胞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③⑤⑥C.②③④⑥ D.①②③④⑥16.下列物质或细胞属于细胞免疫过程所特有的是()A.抗原B.抗体C.浆细胞D.效应T细胞17.下列关于人体健康的叙述,正确的是()A.过敏反应是机体初次接触过敏原时发生的反应B.糖尿病形成的原因是病人的胰岛A细胞受损C.艾滋病和类风湿性关节炎都属于免疫系统疾病D.人体的免疫功能越强身体越健康18.下图为体液免疫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B.⑤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C.浆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并产生抗体D.切除胸腺的个体无法完成体液免疫过程19.乙肝疫苗进入人体后将会()A.刺激吞噬细胞产生抗体B.刺激机体产生记忆细胞C.侵入宿主细胞并大量增殖D.与乙肝病毒特异性结合20.下图所示对燕麦胚芽鞘进行的各种处理(图中锡箔套、锡箔帽不透光,云母片不透水),其中能产生向光性弯曲生长的是( )A.甲和乙B.乙和丙C.丙和丁D.甲和丁21.给未受粉的番茄雌蕊柱头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可获得无子番茄。
高中生物必修三期中考试试题(附答案).

高二生物期中考试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1.人体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组成是()A.淋巴 B.淋巴和组织液 C.血浆和组织液 D.血浆和淋巴2.人剧烈活动后,隔一段时间血浆的pH会()A.大于7.35~7.45 B.远小于7.35~7.45C.维持在7.35~7.45 D.稳定在3~43.右图表示正常人肝组织细胞的结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的液体成分。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肝细胞中含有胰岛素基因和血红蛋白基因B.液体①中含有胰岛素和血红蛋白C.胰岛素能促进肝细胞中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D.图中①②③④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4.吊针(静脉注射)时,药液进入人体后到发挥作用经过的一般途径是()A.血浆→组织液→淋巴→靶细胞 B.淋巴→血浆→组织液→血浆→靶细胞C.血浆→组织液→靶细胞 D.组织液→血浆→组织液→靶细胞5.下列图示中,正确表示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关系的是()A .血浆组织液淋巴 B.血浆组织液淋巴C.血浆组织液淋巴 D.血浆组织液淋巴6.下列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 B.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C.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增强 D.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7.下列属于人在炎热环境中的身体变化是()①皮肤血管收缩②增加皮肤的血流量③汗腺分泌增多④汗液几乎不分泌⑤代谢活动增强A.①④⑤ B.①②⑤ C.④⑤ D.②③8.给严重缺氧的病人输氧时,要在纯氧中混入5%的二氧化碳气体,以维持呼吸中枢的兴奋,二氧化碳参与的这种调节属于()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激素调节 D.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9. 镇痛药并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却能在一段时间内阻断神经冲动向感觉中枢的传导,它的作用部位在()A.细胞体 B.轴突C.突触间隙 D.树突10.在一起交通事故中,某人大脑受伤,不能说话但能听懂别人的话,那么受损的部位是()A.运动语言中枢 B.躯体运动中枢 C.听觉语言中枢 D.视觉语言中枢11.右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由ABCDE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B.图中②的结构决定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只能是单向的C.若从①处剪断神经纤维,刺激③处,效应器仍能产生反应D.若从③处剪断神经纤维,刺激①处,效应器仍能产生反应12.公鸡具有健壮体格,发达鸡冠,艳丽尾羽,高亢啼鸣,激发这些性状的激素是()A.甲状腺激素 B.雌激素 C.雄激素 D.生长激素13.关于记忆细胞形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只由部分B细胞形成 B.B细胞和T细胞都不能形成C.只由部分T细胞形成 D.B细胞和T细胞都能形成14.大面积烧伤护理不当时,易发生感染而引起严重后果,这主要是由于()A.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 B.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C.体液大量损失 D.营养物质得不到及时补充15在制备抗蛇毒毒素血清时,需将减毒的蛇毒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这一反应和所利用的蛇毒分别是()A.非特异性免疫,抗原 B.特异性免疫,抗体C.非特异性免疫,抗体 D.特异性免疫,抗原16.关于体液免疫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抗体是由T淋巴细胞分泌的B.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淋巴细胞C.抗体一般可以直接杀死入侵的细胞D.记忆B细胞经迅速增殖分化,可以形成大量的效应T细胞17.抗原进入人体以后,被体液中相应抗体消灭的过程是( )①大多数抗原经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②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B细胞,再由B细胞呈递给T细胞③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作用于B细胞④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⑤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并产生抗体A.①②④⑤ B.①②⑤④ C.①③⑤④ D.①③④⑤18.关于过敏原和抗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过敏原第二次进入机体才能引起过敏反应,抗原第一次进入就引起免疫反应B.过敏原第一次进入机体就引起过敏反应,抗原第二次进入才能引起免疫反应C.过敏原和抗原都是第一次进入机体就能引起反应D.过敏原和抗原都是第二次进入机体才能引起反应19.通过人工方法获得无籽果实的措施是()A.在受粉后的雌蕊柱头上涂上生长素溶液B.在未受粉的雌蕊柱头上涂上生长素溶液C.在未受粉的雌蕊柱头上涂上高浓度的生长素溶液D.在未受粉的雌蕊柱头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20.树上没有成熟的梨被虫蛀了,结果这个梨长不大。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3期中检测卷含答案

期中检测卷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时间:45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葡萄酒自然发酵的叙述,正确的是()A.发酵容器应加满葡萄汁,以免容器中存留的氧气影响发酵B.发酵过程有气体产生,需要定期打开瓶盖或者设置排气口C.发酵后期,发酵液pH下降和CO2溶解到发酵液中有关D.若发酵液逐渐变红,应及时加热杀死酵母菌,停止发酵【答案】C【解析】葡萄汁装入瓶中时要留出大约1/3的空间,有利于酵母菌有氧呼吸,为大量繁殖提供能量,A错误;发酵过程有气体产生,需要定期拧松瓶盖或者设置排气口,放掉发酵产生的大量气体,防止爆瓶,B错误;发酵过程有CO2产生,溶解到发酵液中,导致发酵液pH下降,C正确;发酵液逐渐变红是红葡萄皮的色素进入发酵液,可继续发酵,D错误。
2.下列有关果醋制作原理的说法,错误的是()A.果醋制作利用的是醋酸菌,它是一种能进行有氧呼吸的原核生物B.当糖源不足时,醋酸菌先将乙醇转化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乙酸C.当氧气和糖源充足时,醋酸菌可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乙酸D.实验表明,醋酸菌对氧气的含量不是很敏感,可以短时间内中断通气【答案】D【解析】果醋制作利用的是醋酸菌,它是一种能进行有氧呼吸的原核生物,A正确;当糖源不足时,醋酸菌先将乙醇转化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乙酸,B正确;当氧气和糖源充足时,醋酸菌可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乙酸,C正确;实验表明,醋酸菌对氧气的含量特别敏感,当进行深层发酵时,即使只是短时间中断通入氧气,也会引起醋酸菌死亡,D错误。
3.下列有关微生物培养基种类及配制原则的表述,正确的是()A.任何培养基都必须含有碳源、氮源、水、无机盐及生长因子B.液体培养基可用于观察菌落,固体培养基可用于工业生产C.微生物的生长除受营养因素影响外,还受到pH、O2、渗透压等的影响D.培养霉菌时需将培养基pH调至中性或弱碱性【答案】C【解析】培养基一般都含有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等,有的微生物还需要生长因子;一般固体培养基可用于观察菌落,液体培养基可用于工业生产;微生物的培养过程中除受营养因素影响外,还受到pH、O2、渗透压的影响;培养霉菌时需将培养基pH调至酸性。
2021届昆明三中高三生物期中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1届昆明三中高三生物期中试卷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与细胞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T2噬菌体不含有膜包被的细胞核,因此属于原核细胞B.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均为DNAC.细胞学说揭示了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区别D.心肌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其细胞膜不具有流动性2.如图为高等动物的一组细胞分裂图象,图中的A、a、B、b、C分别表示染色体。
下列分析判断正确的是()A. 丙细胞一定是次级精母细胞B.a和B染色体上的基因可能会发生交叉互换C. 甲、乙、丙三个细胞中均含有两个染色体组,但只有丙中不含同源染色体D. 丙细胞产生子细胞的过程中发生了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3.已知小麦抗病对感病为显性,无芒对有芒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
用纯合的抗病无芒与感病有芒杂交,F1自交,播种所有的F2,假定所有的F2植珠都能成活,在F2植株开花前,拔掉所有的有芒植株,并对剩余植株套袋。
假定剩余的每株F2收获的种子数量相等,且F3的表现型符合遗传定律。
从理论上讲F3中表现感病植株的比例为A. 1/8B. 3/8C. 1/16D. 3/164.假设在某岛屿上多年来总是存在一个约由m只狼组成的狼群、一个约由n只狼组成的狼群和若干只单独生活的狼。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该岛上的狼依据猎物留下的气味追捕猎物,“气味”属于化学信息B. 狼从猎物获得的能量大于猎物从生产者获得的能量C. 岛上狼的总数可能已接近该岛允许狼生存的最大数量D. 从岛上狼的数量相对稳定可推测岛上环境条件相对稳定5.下面是关于脂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 磷脂由C、H、O三种元素组成,是构成膜的主要成分B. 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对维持生物体的生殖过程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C. 脂肪只存在于动物的脂肪细胞中,而其他部位和植物细胞中没有D. 企鹅体内的脂肪有减少热量散失、维持体温恒定的作用6.DNA聚合酶不能从头合成DNA,只能从3'端延伸DNA链,因此在复制过程中需要RNA引物,下图表示DNA 复制过程。
2021届昆明三中高三生物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1届昆明三中高三生物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下列关于A TP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内A 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体现了生物界的统一性B.吸能反应往往伴随着ATP合成,放能反应往往伴随着ATP水解C.ATP分子由腺嘌岭、脱氧核糖和磷酸组成D.线粒体、叶绿体合成的ATP均可用于物质跨膜运输2. 棉花植株长到一定高度时,棉农常对其进行摘心(即去除顶芽)处理,以提高棉花产量。
这是因为摘心能够A.去掉一些枝叶,减少对营养的消耗B.减少部分叶片,增加下层的透光度C.防止植株过高,避免水分供应不足D.解除顶端优势,以促进侧芽的发育3. 下列叙述不能说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一项是()A.叶绿体内类囊体膜堆叠使膜面积增大,利于光能充分利用B.低等植物细胞中心体的存在,利于其有丝分裂的正常进行C.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对血红蛋白携带氧不利D.线粒体内膜向内突起形成嵴,有利于附着更多的有氧呼吸酶4. 植物激素是由植物自身代谢产生的一类有机物质,并从产生部位移动到作用部位,在极低浓度下就有明显生理效应的微量物质,也被称为植物天然激素或植物内源激素。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对植物的生长具有调节作用的有机物都是植物天然激素B. 棉花表现出的顶端优势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有关C. 植物激素都从产生部位并经导管或筛管运输至作用部位的D. 在豌豆开花期,喷洒低浓度的生长素将不利于豌豆种子的形成5. 番茄果实的红色(A)对黄色(a)为显性,两室(B)对一室(b)为显性,这2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
育种者用纯合的具有这2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2中重组类型个体数所占的比例为()A.7/8或5/8B.9/16或5/16C.3/8或5/8D.3/86. 下列有关酶的正确叙述是()①酶是由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产生的①酶对底物有严格的选择性①酶是活细胞产生的①酶在发挥作用后立即被分解①有的酶不是蛋白质①酶的活性与温度呈正相关①在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中起调控作用①酶只是起催化作用A. ①①①①B. ①①①①C. ①①①①D. ①①①①7. 下图为研究渗透作用的实验装置,漏斗内溶液(S1)和漏斗外溶液(S2)为两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水分子可以透过半透膜,而蔗糖分子则不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期中考试高二生物试卷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1.人体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组成是()A.淋巴 B.淋巴和组织液 C.血浆和组织液 D.血浆和淋巴2.人剧烈活动后,隔一段时间血浆的pH会()A.大于7.35~7.45 B.远小于7.35~7.45C.维持在7.35~7.45 D.稳定在3~43.右图表示正常人肝组织细胞的结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的液体成分。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肝细胞中含有胰岛素基因和血红蛋白基因B.液体①中含有胰岛素和血红蛋白C.胰岛素能促进肝细胞中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D.图中①②③④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4.吊针(静脉注射)时,药液进入人体后到发挥作用经过的一般途径是()A.血浆→组织液→淋巴→靶细胞 B.淋巴→血浆→组织液→血浆→靶细胞C.血浆→组织液→靶细胞 D.组织液→血浆→组织液→靶细胞5.下列图示中,正确表示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关系的是()A.血浆组织液淋巴 B.血浆组织液淋巴C.血浆组织液淋巴 D.血浆组织液淋巴6.下列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 B.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C.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增强 D.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7.下列属于人在炎热环境中的身体变化是()①皮肤血管收缩②增加皮肤的血流量③汗腺分泌增多④汗液几乎不分泌⑤代谢活动增强A.①④⑤ B.①②⑤ C.④⑤ D.②③8.给严重缺氧的病人输氧时,要在纯氧中混入5%的二氧化碳气体,以维持呼吸中枢的兴奋,二氧化碳参与的这种调节属于()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激素调节 D.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9. 镇痛药并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却能在一段时间内阻断神经冲动向感觉中枢的传导,它的作用部位在()A.细胞体 B.轴突C.突触间隙 D.树突10.在一起交通事故中,某人大脑受伤,不能说话但能听懂别人的话,那么受损的部位是()A.运动语言中枢 B.躯体运动中枢 C.听觉语言中枢 D.视觉语言中枢11.右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由ABCDE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B.图中②的结构决定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只能是单向的C.若从①处剪断神经纤维,刺激③处,效应器仍能产生反应D.若从③处剪断神经纤维,刺激①处,效应器仍能产生反应12.公鸡具有健壮体格,发达鸡冠,艳丽尾羽,高亢啼鸣,激发这些性状的激素是()A.甲状腺激素 B.雌激素 C.雄激素 D.生长激素13.关于记忆细胞形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只由部分B细胞形成 B.B细胞和T细胞都不能形成C.只由部分T细胞形成 D.B细胞和T细胞都能形成14.大面积烧伤护理不当时,易发生感染而引起严重后果,这主要是由于()A.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 B.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C.体液大量损失 D.营养物质得不到及时补充15在制备抗蛇毒毒素血清时,需将减毒的蛇毒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这一反应和所利用的蛇毒分别是()A.非特异性免疫,抗原 B.特异性免疫,抗体C.非特异性免疫,抗体 D.特异性免疫,抗原16.关于体液免疫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抗体是由T淋巴细胞分泌的B.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淋巴细胞C.抗体一般可以直接杀死入侵的细胞D.记忆B细胞经迅速增殖分化,可以形成大量的效应T细胞17.抗原进入人体以后,被体液中相应抗体消灭的过程是( )①大多数抗原经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②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B细胞,再由B细胞呈递给T细胞③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作用于B细胞④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⑤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并产生抗体A.①②④⑤ B.①②⑤④ C.①③⑤④ D.①③④⑤18.关于过敏原和抗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过敏原第二次进入机体才能引起过敏反应,抗原第一次进入就引起免疫反应B.过敏原第一次进入机体就引起过敏反应,抗原第二次进入才能引起免疫反应C.过敏原和抗原都是第一次进入机体就能引起反应D.过敏原和抗原都是第二次进入机体才能引起反应19.通过人工方法获得无籽果实的措施是()A.在受粉后的雌蕊柱头上涂上生长素溶液B.在未受粉的雌蕊柱头上涂上生长素溶液C.在未受粉的雌蕊柱头上涂上高浓度的生长素溶液D.在未受粉的雌蕊柱头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20.树上没有成熟的梨被虫蛀了,结果这个梨长不大。
分析被蛀部位最可能是正在形成的( )A.果皮 B.果柄 C.果肉 D.种子21.吲哚乙酸是( )A.植物生长素B.垂体生长素 C.性激素 D.脑激素22.校园里种植的杉树,主干粗壮,生长旺盛,而侧枝很细弱,主要原因是由于( ) A.侧芽缺乏生长素B.侧芽产生的生长素过少C.侧芽产生的生长素过多D.侧芽积累的生长素过多23.下图表示根和茎对生长素浓度的不同反应,其中正确的是( )24.乙烯和生长素都是重要的植物激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生长素是植物体内合成的天然化合物,乙烯是体外合成的外源激素B.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分布广泛,乙烯仅存在于果实中C.生长素有多种生理作用,乙烯的作用只是促进果实的成熟D.生长素有促进果实发育的作用,乙烯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25.把未成熟的青香蕉和一只成熟的黄香蕉同放于一只封口的塑料袋内,发现青香蕉不久会变黄。
该过程中起作用的激素是()A.乙烯 B.脱落酸 C.赤霉素 D.生长素26.如图是燕麦胚芽鞘受到单侧光照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长素由④向③移动 B.生长素由②向①移动C.生长素由①向③移动 D.③处生长比④处快27.关于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A.不是受单一激素的调节 B.各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节C.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D.乙烯能促进果实的发育28.将一株正在生长的植物水平放入在太空中飞行的航天飞机的暗室内,暗室朝向地心的一侧开一个小孔,小孔附近放一光源(如图),一段时间后,该植物茎的生长方向是()A.背地(心)生长 B.水平方向生长C.向光生长 D.无法确定29.园林工人为使灌木围成绿篦长得茂密、整齐,需要对绿篦定期修剪,目的是() A.抑制侧芽生长 B.抑制其开花结果 C.抑制向光性 D.促进侧芽生长30.如图把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小块,分别放在甲、乙、丙三株幼苗切面端的不同位置上,然后从左侧给予光照。
此实验的结果不会()A.甲向右侧弯曲生长B.乙直立生长C.丙向左侧弯曲生长D.甲、乙、丙都弯向光源生长31.下列关于生长素和生长激素联系的叙述,错误的是()A.都是有机物 B.在生物体内含量都很少C.都是活细胞产生的 D.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32.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
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
下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成个体数)。
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A.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季节更替而变化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33.将大小两种草履虫分开培养,都能正常生长。
若将两者放在一起培养16天,其中一种生长正常,而另一种则全部死亡。
此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A.互利共生 B.寄生 C.竞争 D.捕食34.下图表示种群的年龄结构,其中为增长型的是()35.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1990年紫茎泽兰侵入我国四川凉山地区后,泛滥成灾,其增长曲线近似于“J”型B.对农作物合理密植时,其数量不应大于K值C.一个呈“S”型增长的种群,数量在K/2左右时增长率最大D.一个物种引入新的地区后,一定呈“J”型增长36.右图中A表示的一种鹰在一个群落中的情况,那么B可能代表()A.该种鹰的天敌的种群B.与鹰有互利共生关系的一个种群C.群落中生产者数量变化情况D.是被鹰捕食的一个种群37.演替过程中灌木逐渐取代了草本植物,其主要原因是()A.灌木繁殖能力较强 B.草本植物寿命较短C.草本植物较为低等 D.灌木较为高大,能获得更多的阳光38.下列有关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影响的表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要远远超过其他所有自然因素的影响B.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往往是破坏性的C.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演替D.人类活动可以任意对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加以控制39.在调查一块方圆2 hm2的农田中田鼠的数量时,放置15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54只,将捕获的田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
数日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48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8只,则该农田中田鼠的种群数量最接近()A.54只 B.48只 C.120只 D.144只40.大多数生物群落在空间上有垂直分层现象,称为群落的垂直结构。
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分别是()A.温度、食物 B. 温度、光照 C.温度、温度 D. 光照、食物41.下列有关人体水分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大量饮水,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B.渴觉中枢兴奋,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C.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则尿量增加D.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加强42.右图为某患者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试判断注射的药品最可能是()A.胰岛素 B.胰高血糖素 C.醛固酮 D.抗利尿激素43.丘脑下部具有感受血液中溶质浓度的感受器,一旦浓度升高,这些感受器便刺激垂体后叶释放抗利尿激素(ADH),其作用是增加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大量喝水可以增加ADH的释放B.体内ADH过少的人,会产生过多的尿C.细胞外液中溶质浓度的降低,会使垂体受到的刺激减弱D.能使尿量增加的药物可能是通过抑制ADH的分泌而起作用44.某植物种子成熟后需经低温贮藏才能萌发,为探究其原因,检测了该种子中的两种植物激素在低温贮藏过程中的含量变化,结果如图。
根据激素的作用特点,推测图中a、b依次为()A.赤霉素、脱落酸 B.细胞分裂素、生长素C.脱落酸、细胞分裂素 D.赤霉素、乙烯45.丝瓜为雌雄同株的异花植物,某同学将刚萌发的丝瓜种子分别泡在下表列出的5种溶液中24 h,种植后长成植株。
一段时间后比较最初开出的雌花与雄花的平均数,求出性别比。
实验结果如下表:溶液雄花雌花比值(雄花:雌花)水(对照) 21.1 3.8 5.6赤霉素(100 mg/L) 4.7 4.7 1.0CP(100 mg/L)6.2 6.8 0.9(一种生长调节剂)乙烯利(1000 mg/L) 19.6 3.7 5.3整形素(10 mg/L) 33.1 1.2 27.6下列有关实验结果的叙述,不恰当的是()A.花的性别分化是各种激素和内外环境因子对基因表达调控的结果B.乙烯利对丝瓜性别分化影响不大,对其他植物的性别分化也影响不大C.可能因为人为添加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或激素打破了自身激素的正常比例,而影响了雌雄花的性别分化D.赤霉素(100 mg/L)、CP(100 mg/L)有利丝瓜雌花的形成,整形素(10 mg/L)有利丝瓜雄花的形成46.将一盆栽植物横放于地,则其水平方向的主根近地一侧生长素浓度变化的曲线为(图中虚线表示对根生长既不促进也不抑制的生长素浓度)()47.下图中A、B为两插条扦插一段时间后的生长情况示意图,其主要原因是( ) A.芽能发育成枝条B.芽能进行光合作用C.芽能产生生长素促进生根D. 芽能产生生长素促进生长48.如下图所示,若茎的a侧生长素浓度在B点以下的浓度范围内,下列对b侧生长素浓度范围的描述较为准确的一项是( )A.在BD范围内B.在OA范围内C.在BC范围内D.在BA范围内49.取生长状态一致的燕麦胚芽鞘,分为a、b、c、d四组,将a、b两组胚芽鞘尖端下方的一段切除,再从c、d 两组胚芽鞘相同位置分别切除等长的一段,并按图中所示分别接入a、b两组被切除的位置,得到a′、b′两组胚芽鞘,然后用单侧光照射,发现a′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b′组胚芽鞘无弯曲生长,原因是()A.c组尖端能产生生长素,d组尖端不能B.a′胚芽尖端能合成生长素,b′组尖端不能C.c组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d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D.a′胚芽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b′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50.下列与水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细胞有氧呼吸过程的第三阶段,既有水的生成,又有水的分解B.人体由于花粉过敏会使毛细血管壁通透性降低,水分大量积累在细胞间隙,导致组织水肿C.苹果树不宜在热带地区栽种的主要限制因素是水D.人体内水分的动态平衡是靠水分的摄入和排出来实现的,其感受器位于下丘脑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51. (8分) 右图为血糖的来源和去路示意图,请填写下列内容:(1)图中①过程是___________,⑤过程进行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