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考语文高考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课件
合集下载
高考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教学课件

• 答题格式:使对象具有……情感,抒发作 者……感情。
• 排比
• ——强烈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增强气势、 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突出强调。议论文 往往增加语势,起到了强化论证观点的作 用。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 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淋漓尽 致。
•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 夸张
பைடு நூலகம்
• 比喻
• ——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 明的印象;化无形为有形。使深奥的道理 浅显化,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具体形象生 动地突出本体的什么特点,从而增强文章 的趣味性、生动性。
•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对象+特性, 把对象……
• 拟人
• ——使物具有某种情感,便于抒发某种感 情。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 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比拟: 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如果在 人称上将物说成“你”等,不仅具有使物 具有人的某种情感,便于抒发某种感情, 而且有显得亲切自然的表达效果。
• 5、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 为什么?
•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 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 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 互换。
• 对比:使形象鲜明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同 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 较。
• 突出作者对这一事物或者道理的某种感情。 运用对比,或使对立事物的矛盾鲜明突出, 揭示本质,给人深刻启示。或使对比事物 的两个方面互相映衬,相得益彰,给人深 刻印象,使形象更鲜明,特点更显著,道 理更深刻,矛盾更尖锐。和衬托相比,对 比没有主次。
•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注意和 思考
• 排比
• ——强烈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增强气势、 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突出强调。议论文 往往增加语势,起到了强化论证观点的作 用。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 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淋漓尽 致。
•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 夸张
பைடு நூலகம்
• 比喻
• ——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 明的印象;化无形为有形。使深奥的道理 浅显化,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具体形象生 动地突出本体的什么特点,从而增强文章 的趣味性、生动性。
•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对象+特性, 把对象……
• 拟人
• ——使物具有某种情感,便于抒发某种感 情。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 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比拟: 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如果在 人称上将物说成“你”等,不仅具有使物 具有人的某种情感,便于抒发某种感情, 而且有显得亲切自然的表达效果。
• 5、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 为什么?
•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 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 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 互换。
• 对比:使形象鲜明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同 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 较。
• 突出作者对这一事物或者道理的某种感情。 运用对比,或使对立事物的矛盾鲜明突出, 揭示本质,给人深刻启示。或使对比事物 的两个方面互相映衬,相得益彰,给人深 刻印象,使形象更鲜明,特点更显著,道 理更深刻,矛盾更尖锐。和衬托相比,对 比没有主次。
•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注意和 思考
高考复习现代文阅读技巧归纳PPT[优秀课件资料]
![高考复习现代文阅读技巧归纳PPT[优秀课件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44150274e45c3b3567ec8bbc.png)
怎样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和感情?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1、分析文章的题目。 2、分析文章的开头 。 3、分析文章的结尾 。 4、分析文章的抒情议 论段落 。 5、分析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
写作手法及作用?
(1)拟人手法 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 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 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夸张手法 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 印象。 (4)象征手法 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 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4、艺术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动静 结合的手法、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5、散文经常运用:想象(无中生有)、联想 (由此及彼,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象征 (托义于物)、衬托(以他体陪衬本体的方 法)、对比。
表现手法(写作方法)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动静结合的手法、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 、以小见大、铺垫、烘托、衬托、对比、 象征、人称,虚实结合、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卒章显志、联想、想象、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直 接抒情、间接抒情、照应、巧设悬念、夸张、比喻、 拟人、叙述、描写、抒情、讽刺等等。
但赋分却很高,不仅要揣摩得分点的分配,而且要对应 题旨,这样才能准确表达,拿全分数。
②不能遗漏对应材料的要点。 4、由于本考题有三题为简答题,所以动笔之前一定要 组织好语言,如字数要求等,应在草稿纸上斟酌好后再 往试卷上抄写。
现代文阅读:解题方法归类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 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 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 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 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高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ppt课件完美版共54页文档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高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ppt 课件完美版
•
46、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 留。
•
47、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48、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பைடு நூலகம்
49、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 有所长 。
•
50、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 ,箪瓢 屡空, 晏如也 。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高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ppt 课件完美版
•
46、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 留。
•
47、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48、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பைடு நூலகம்
49、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 有所长 。
•
50、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 ,箪瓢 屡空, 晏如也 。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高考复习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PPT1 (共9张PPT)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1、知技并重,德行为先。 32、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 张闻天 33、贫不足羞,可羞是贫而无志。 —— 吕坤 34、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35、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 36、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 —— 列夫· 托尔斯泰 37、生活只有在平淡无味的人看来才是空虚而平淡无味的。 —— 车尔尼雪夫斯基 38、先相信你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 —— 屠格涅夫 39、谁给我一滴水,我便回报他整个大海。 —— 华 梅 40、对人不尊敬,首先就是对自己的不尊敬。 —— 惠特曼 41、一个人的真正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渺小。 —— 保 罗 42、自我控制是最强者的本能。 —— 萧伯纳 4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 刘备 44、要使别人喜欢你,首先你得改变对人的态度,把精神放得轻松一点,表情自然,笑容可掬,这样别人就会对你产生喜爱的感觉了。 —— 卡耐基 45、有谦和、愉快、诚恳的态度,而同时又加上忍耐精神的人,是非常幸运的。 —— 塞涅卡 46、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47、我们应该注意自己不用语言去伤害别的同志,但是,当别人用语言来伤害自己的时候,也应该受得起。 —— 刘少奇 48、人生犹如一本书,愚蠢者草草翻过,聪明人细细阅读。为何如此. 因为他们只能读它一次。 —— 保 罗 49、无论你怎样地表示愤怒,都不要做出任何无法挽回的事来。 —— 培 根 50、人生就象弈棋,一步失误, 全盘皆输,这是令人悲哀之事;而且人生还不如弈棋,不可能再来一局,也不能悔棋。 —— 弗洛伊德 51、在你发怒的时候,要紧闭你的嘴,免得增加你的怒气。 —— 苏格拉底 52、 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53、 最本质的人生价值就是人的独立性。 —— 布迪曼 54、 谁若想在困厄时得到援助,就应在平日待人以宽。 —— 萨迪 55、 人世间没有比互相竭尽全心、互相尽力照料更加快乐的了。 —— 西塞罗 56、 不良的习惯会随时阻碍你走向成名、获利和享乐的路上去。 —— 莎士比亚 57、 容易发怒,是品格上最为显著的弱点。 —— 但 丁 58、 对一个尚未成熟的少年来讲,坏的伙伴比好的老师起的作用要大得多。 —— 伊 索 59、 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的,只是一瞬之间。 —— 歌德 60、 生气的时候,开口前先数到十,如果非常愤怒,先数到一百。 —— 杰弗逊
高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完美版 PPT课件 图文

【答题公式】①人物 + 原因 + 事件 ②起因 + 经过 + 结果
【答题格式】1.××人在××时间××地点做××事,有××结果 (××人做××事)
2.文章通过写××内容,表现了××人物的××品质 (性格或精神),抒发了人物(作者) ××的情感。
理情文章的脉络
• 3、关于“找线索”的题目。 • (1)标题; • (2)开头; • (3)文章反复出现的短语或句子; • (4)或以时间为线;或以人物活动为线;
• 答案示例:最令我感动的人是民工兄弟,因为他乐于助人,是个在同伴遇 到难处会毫不犹豫帮一把的好心人,是个懂得疼老婆、对孩子负责的好男 人。(2分)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伸出援助之手,帮助身边有困难的人, 人人都献出一份爱,我们的世界会更美好。(2分)
• 1.简要概括文中围绕“怀念火柴”写的两个场景。
,使文章有
• 反问:加强语气,增强语势,表达了 感),使文章有起伏。
(的情
• 模式: (1).点明何种表现手法 (2). 表现了什么内容(3).表 达了怎样的感情?
• 此句运用了……从而生动形象表现了……表达了……
四、表品达味方词语式
【常见考题】判断选文属于哪种描写方式, 并分析其作用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 明 1、抒情: 【答题公式】情感 + 感染力 + 共鸣 【答题格式】抒发人物的××情感,使文章 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
• 【具体方法】 • 1、没有运用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的字词 • 例《刀爱》:说说下列句中划线的词好在哪里? • 他们虔诚地砍着,仿佛在精雕细刻着一幅幅令人沉醉的作品。 • ①[答题公式]文中意思 + 写作对象特点 + 强调突出内容 • 【答题格式】××词在文中是××的意思,生动形象地写出(表
高考语文高考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ppt课件

23
需要补充的是,有时候词语本身不含修辞,要从
词语的特殊用法的角度去思考。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在本文里的特定含义。
①连电视对面的沙发上也常常堆满了书,于是吾家有电
而无视久矣。
答:“有电而无视”将“电视”一词分拆开(特殊用法)
来使用,表现了家里虽有电视却常常不能看(解释语句
含义)的尴尬(情感)。
②东西已经被我变乱了“东西”,他找不到,便自嘲道:
只在人民掌握政权以后,海南岛才别是一番新天地。兴隆农场 是归国华侨经营的一个大农场。以前这里没有的若干热带作物, 如今都从千万里外来这里安家立业了。正像这里的工作人员,他 们的祖辈或父辈万里投荒,为人作嫁,现在他们回到祖国的这个 南海大岛安家立业,却不是“道旁石”,而是真正的补天手了!
15.怎样理解“道旁石”“补天手”在文中的含义。(4分
的四个动作的秘密”一句的含义,完成下面的题目。
( (1)四个动作分别指:
①友好地伸手;②恶意地握拳;③微笑;④伸出舌头做鬼脸。
(2)“秘密”是指平:面生活和立体生活的对立。
18
3.关注修辞 语言的使用是十分灵活的,一个词除了有词
典义,还有在语境中临时获得的特殊含义,特别 是因使用修辞手法而产生的种种修辞义,如比喻 义、比拟义、双关义、象征义、反语义等。遇到 这样的情况,要在把握词语固有含义的基础之上, 弄清其因修辞含义、作用与效果,如比喻义要弄 清比喻的本体和相似点,比拟义要分清是拟人还 是拟物及其作用,双关义要注意是它所指的另一 意思,象征义要弄清象征的对象是什么,反语义 要找出其反面的意思,等等。
•
(07浙江《泰山之思》)
• ②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 例4:本文是怎样谋篇布局的,结合原文简答。
需要补充的是,有时候词语本身不含修辞,要从
词语的特殊用法的角度去思考。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在本文里的特定含义。
①连电视对面的沙发上也常常堆满了书,于是吾家有电
而无视久矣。
答:“有电而无视”将“电视”一词分拆开(特殊用法)
来使用,表现了家里虽有电视却常常不能看(解释语句
含义)的尴尬(情感)。
②东西已经被我变乱了“东西”,他找不到,便自嘲道:
只在人民掌握政权以后,海南岛才别是一番新天地。兴隆农场 是归国华侨经营的一个大农场。以前这里没有的若干热带作物, 如今都从千万里外来这里安家立业了。正像这里的工作人员,他 们的祖辈或父辈万里投荒,为人作嫁,现在他们回到祖国的这个 南海大岛安家立业,却不是“道旁石”,而是真正的补天手了!
15.怎样理解“道旁石”“补天手”在文中的含义。(4分
的四个动作的秘密”一句的含义,完成下面的题目。
( (1)四个动作分别指:
①友好地伸手;②恶意地握拳;③微笑;④伸出舌头做鬼脸。
(2)“秘密”是指平:面生活和立体生活的对立。
18
3.关注修辞 语言的使用是十分灵活的,一个词除了有词
典义,还有在语境中临时获得的特殊含义,特别 是因使用修辞手法而产生的种种修辞义,如比喻 义、比拟义、双关义、象征义、反语义等。遇到 这样的情况,要在把握词语固有含义的基础之上, 弄清其因修辞含义、作用与效果,如比喻义要弄 清比喻的本体和相似点,比拟义要分清是拟人还 是拟物及其作用,双关义要注意是它所指的另一 意思,象征义要弄清象征的对象是什么,反语义 要找出其反面的意思,等等。
•
(07浙江《泰山之思》)
• ②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 例4:本文是怎样谋篇布局的,结合原文简答。
高考语文复习阅读答题技巧课件

② 破立结合。批驳他人认为报告文学灭亡的理由的 同时,也说明报告文学立足的根据。
③ 用辩证思维阐明问题本质。“伤害”换一种角度 看,其实是“周全”
5、叙述上的特色
(1)叙述人称视角 (2)叙述方式 ① 顺叙 ② 倒叙:设悬念,吸引读者 ③ 插叙:故事情节更加完整,人物形象更加丰富 ④ 补叙:主题更加深刻 (3)叙述技能:线索、伏笔、XXX、悬念、对照…… (4)叙事安排:对话与心理;历史与现实交错;真实和幻觉交错; 空间的转换;时间的推移
• “圆形人物”和“扁平人物”并不存在孰优孰劣的问题,他们对于小 说都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圆形人物”的复杂多变使小说更加真 实,也使小说的内涵更加丰富;而“扁平人物”则具有高度的浓缩概 括性,往往能让人过目不忘,同时也可以从侧面推动“圆形人物”形 象的呈现。一部本来就很复杂的小说,常常既需要圆形人物,也需要 扁平人物。
13、现代文阅读之小说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
➢ 作用
• 圆形人物更加真实、立体、饱满——帮助我们认识自己 和他人。
圆形人物内涵更丰富,性情中的矛盾会产生足够的张力; 更能揭示人性的复杂性,反应生活的本来面目,更真实, 更能打动人,更具有审美价值;让故事情节随人物而产生 起伏变化,使读者在阅读中充满惊奇,充满期待;圆形人 物性情的复杂多变,也让小说更真实,让小说的内涵更加 丰富,艺术性也更强。当然,圆形人物也常常让我们揣摩 不透、难以概括。
① 对照衬托。如:汪曾祺将文嫂和金先生对照,深刻批评 金先生所代表的少数缺少良知的文化人的自私与虚伪;
② 漫画式夸张。如:汪曾祺描写金昌焕“每天穿好衬衫, 打好领带;又加一件衬衫,再打一条领带”写其怪诞;
③ 细节描写。如:汪曾祺描写金先生“从不买纸”,每天 晚上带着一把剪刀,把校园里各种通告、启事的空白处 剪下以展现其吝啬贪婪。
③ 用辩证思维阐明问题本质。“伤害”换一种角度 看,其实是“周全”
5、叙述上的特色
(1)叙述人称视角 (2)叙述方式 ① 顺叙 ② 倒叙:设悬念,吸引读者 ③ 插叙:故事情节更加完整,人物形象更加丰富 ④ 补叙:主题更加深刻 (3)叙述技能:线索、伏笔、XXX、悬念、对照…… (4)叙事安排:对话与心理;历史与现实交错;真实和幻觉交错; 空间的转换;时间的推移
• “圆形人物”和“扁平人物”并不存在孰优孰劣的问题,他们对于小 说都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圆形人物”的复杂多变使小说更加真 实,也使小说的内涵更加丰富;而“扁平人物”则具有高度的浓缩概 括性,往往能让人过目不忘,同时也可以从侧面推动“圆形人物”形 象的呈现。一部本来就很复杂的小说,常常既需要圆形人物,也需要 扁平人物。
13、现代文阅读之小说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
➢ 作用
• 圆形人物更加真实、立体、饱满——帮助我们认识自己 和他人。
圆形人物内涵更丰富,性情中的矛盾会产生足够的张力; 更能揭示人性的复杂性,反应生活的本来面目,更真实, 更能打动人,更具有审美价值;让故事情节随人物而产生 起伏变化,使读者在阅读中充满惊奇,充满期待;圆形人 物性情的复杂多变,也让小说更真实,让小说的内涵更加 丰富,艺术性也更强。当然,圆形人物也常常让我们揣摩 不透、难以概括。
① 对照衬托。如:汪曾祺将文嫂和金先生对照,深刻批评 金先生所代表的少数缺少良知的文化人的自私与虚伪;
② 漫画式夸张。如:汪曾祺描写金昌焕“每天穿好衬衫, 打好领带;又加一件衬衫,再打一条领带”写其怪诞;
③ 细节描写。如:汪曾祺描写金先生“从不买纸”,每天 晚上带着一把剪刀,把校园里各种通告、启事的空白处 剪下以展现其吝啬贪婪。
高考语文备考专题讲座之现代文阅读及答题技巧ppt课件

【温馨提示】
❖ “驼爷”的思想品质,是在与“狗娃”的矛 盾冲突中得到体现和刻画的,主要运用了语 言、行为、神态和心理描写等手法,分析时 结合这些具体描写的语句,读出其中隐含的 信息。例如“‘狗娃不是人?狗娃一点人味 也没有?我不信!’说罢,驼爷又哑哑地笑, 竟一脸的灿烂”,表明了他的坦荡、自信。 应注意的是,每一神态、动作或语言的描写 要与所表现出的优秀的品质一一对应,不作品的表达技巧是丰富多彩的,其作用 也是异彩纷呈的,对常见的技巧必须要熟悉 它的常规性作用。例如,类比的作用:以浅 寓深,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象征的作用: 使抽象事物具体化,激发联想,感染力强; 衬托的作用:突出事物特征,强化思想感情。
❖ 回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用了什么表 现手法,其次要回答这种表现手法在文句中 表现了什么内容,最后回答这种表现手法有 何作用、好处或效果,并结合语境加以说明。
【答题方略】
❖ 怎样分析人物形象呢?首先,可以从作者对 人物的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 理描写等方面入手,了解人物的语言、外貌、 行动、心理等。其次,揣摩人物形象,分析 人物描写中揭示的内涵,即个性特征及形象 的意义。再次,体悟作者的创作意图,从作 者所揭示的作品主题和情感倾向中去分析人 物。
3.从分析表达技巧的作用入手来理清思路。 “思路”体现在文章的结构及照应、穿插、虚实 结合欲扬先抑等写作技巧的运用中。
借助“关键句”
中心句 抒情句 议论句 过渡句 修辞句
一:关注“标 题二”:理清“思
} 路”
三:找“关键句”
四:归纳“主 旨”
写什么 怎样写 为何写
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聚”,局部 服从整体,主旨弄清楚了,局部就明 白了。思路理清了,才知道每一段、 每一句话在整体文章中的地位和作用 以及相互间的关系。
高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完美版PPT 精品优选公开课件

,使文章有
• 反问:加强语气,增强语势,表达了 感),使文章有起伏。
(的情
• 模式: (1).点明何种表现手法 (2). 表现了什么内容(3).表 达了怎样的感情?
• 此句运用了……从而生动形象表现了……表达了……
四、表品达味方词语式
【常见考题】判断选文属于哪种描写方式, 并分析其作用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 明 1、抒情: 【答题公式】情感 + 感染力 + 共鸣 【答题格式】抒发人物的××情感,使文章 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
或以情感为线;或以事物为线;
记叙的顺序
• 1.顺叙 •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 • 2.倒叙 •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 • 3.插叙 • 作用:补充衬托,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 1.含义:
• (1)表层含义
• (2)深层含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
• 2.作用:
• (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作为线索
【答题公式】修辞 + 修辞作用 + 具体内容 + 情感 【答题格式】××词在文中是××的意思,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 (表现)××(人物或事物××
三、品味句子
• 答题技巧: • 1、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层含义和特殊作用。 • 解题方法: • (1)联系文章的主旨、作者的意图来思考。
• 答案示例:最令我感动的人是民工兄弟,因为他乐于助人,是个在同伴遇 到难处会毫不犹豫帮一把的好心人,是个懂得疼老婆、对孩子负责的好男 人。(2分)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伸出援助之手,帮助身边有困难的人, 人人都献出一份爱,我们的世界会更美好。(2分)
• 1.简要概括文中围绕“怀念火柴”写的两个场景。
高考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23页PPT

40、人类法律,事物有规律,这是不 容忽视 的。— —爱献 生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高考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36、如果我们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 神灵, 而不是 殚精竭 虑将神 灵揉进 宪法, 总体上 来说, 法律就 会更好 。—— 马克·吐 温 37、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 是丝毫 没有力 量的。 ——菲 力普斯 39、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 迅速累 聚,进 而变成 法律。 ——朱 尼厄斯
拉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高考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36、如果我们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 神灵, 而不是 殚精竭 虑将神 灵揉进 宪法, 总体上 来说, 法律就 会更好 。—— 马克·吐 温 37、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 是丝毫 没有力 量的。 ——菲 力普斯 39、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 迅速累 聚,进 而变成 法律。 ——朱 尼厄斯
拉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师大附中 欧云兰
一、了解考纲
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
1.理解B 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例1: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1)走一趟大西北,长不大的孩子会长大。
2)南方的天地太玲珑剔透了,太经不起摔打了。
(07全国卷一《总想为你唱支歌》)
例2: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
(07湖北《日月行色》)
广西师大附中 欧云兰
• 2.分析综合C • ④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 17.文章写到“不朽”的“时间”“会在我们不
知不觉间,引领着我们一直走到地老天荒” 。 请根据文意简要分析作者对“人”和“时间”关 系的观点和态度。(6分).(08重庆《时间怎样 地行走》 ) • ⑤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像 • 第一、三段都出现了“荒野无灯”,分别指出它 们在文中的具体含义广西。师大附(中 欧0云7兰山东《灯火的温情》)
范的材料总会经过出题人有意识的修改,以符 合规范要求。
广西师大附中 欧云兰
• 例1(06全国卷一《阳光的香味》 ) • 14.在“细心地想着植物突破土地,在阳光下
成长的声音”一句中,作者为什么要用“想 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 15.根据你的体会,分析“由于阳光的照射, 稻埕闪耀着金色的光泽,农夫的皮肤染了一种 强悍的铜色”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 16.为什么农夫说夜来香和昙花的香“是一种 阴香,没有壮怀”?请联系他在家乡务农的选 择,分析这句话的含意。 • 17.联系全文,概广括西师写大附出中 欧本云兰 文的主旨。
广西师大附中 欧云兰
品鉴字词题
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
一般情况下,高考试题中测试的词语含义往往不是 词典义(09年湖南卷《云南看云》“俨然”一词考 的却恰恰是其字典义)而是在所给语境中的具体含义。 这里的“具体”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指示代词的含义和文中临时有指代作用的词语在文 中指代的具体内容。 ②能辨析同义词、近义词的差别。 ③能够把握词语在本文的特定语境中临时具有的含义。 ④能够理解词语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关于高考语文高考 现代文阅读答题技
巧
一、了解考纲
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 品。
1.理解B ①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例1:请仔细体会第三段结属画线的一句话:“它 来得是那么神速,将我那模糊的季节感惊醒了。”
• 2)作者使用了“惊醒”一词,好在哪里? (08北京《碧云寺的秋色》)
例2:结合“湿”字在文章中的特定含义,说说为什 么沈从文认为“值得回忆的哀乐人事常是湿的”? (07北京《湿湿的想念》)
标题;文后注释;开头句、结尾句、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 独立成段的句子、修辞句(如比喻句、排比句、拟人句等)、抒 情议论句,即体现文章层次、表现文章艺术特色、反映文章深层 次内容、反映作者立场观点广西的师句大附子中 欧。云兰
(二)如何答题 1.细读题干,准确全面把握题干要求,按要求答 题。特别要注意答题的角度,忌答非所问。 2.答案往往来自文章,但往往需要进行必要的提 炼、重组、改写。忌不加分析,机械抄录。 3.要用简洁、准确、直接的阐述性语言。忌啰 嗦、忌感性化,忌用反问等修辞手法作答。 4.答案要文从字顺,忌出现病句、错别字,忌大 涂大改、卷面不整洁。 5.按顺序做题。
1)就好像突然闯进了绿色的海洋。
2)好像这凄冷的阳关古城也有几分暖意了。
3)这些走过生死之劫的将军和士兵,便成了哲学家与诗
人。
(08全广西国师大卷附中一欧云《兰阳关古道苍凉美 》 )
• 2.分析综合C
• ①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 14.根据文意,说说古阳关为什么闻名遐迩。
•
(08全国一《阳关古道苍凉美 》)
三、答题原则
(一)如何阅读文章 1.先读文章,再做题。 ⑴符合人的阅读心理规律。 ⑵能较快地进入作品情境,为做题打下良好基础。 2.整体理解,以文解文,词、句、段、篇互释。 3.精读全文至少一遍。在此过程中力求有意识地完成以下任务: ⑴理解句意,体会句间关系,进而把握段落的中心句。 ⑵把握段意; ⑶分析段间关系,进而把握文章的结构和思路; ⑷注意以下细节:
广西师大附中 欧云兰
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 1、关注内部信息
关注内部信息即关注句子内部语境,所谓内部语境, 是指词语本身所在的句子,它对词语的含义起着限制或 解释作用。 具体操作往往表现为找一个更符合原句语 法习惯的词语来代替要你赏析的词语。这个词语就是语 境义,同原词语有优劣之别(当然,原词语更为准确、
• 例8: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不是“怀旧”,为什 么?(07辽宁《炉广西师火大附》中 欧云)兰
二、命题原则
• 高考命题人拟定阅读题时大体会遵循以下原则: • (1)尽量使考生能够利用文中语句作为答题的
基本材料。 • (2)尽量照顾考生阅读和思考的先后顺序。 • (3)努力体现由语义理解到综合分析的过程。 • (4)努力组成内容由浅到深的系列。 • (5)高考所给的文章都是规范文体,原本不规
广西师大附中 欧云兰
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 解答这类题目时,“在文中”即语境是关键
所在,词不离句是理解词语的基本原则。找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含义一定要代入语境中进行检验。
具体来说要做到四关注: 1、关注内部信息 2、关注外部信息 3、关注修辞 (有时是词语的特殊用法) 4、关注情感 注:对情感的关注往往渗透在各类题型、各个环节 本节课不作单独讲解。
• 作者认为说“在我的心中,泰山早已成为一个巍峨博 大的文化符号”?请从文中找出“早已成为”的依据。
•
(07浙江《泰山之思》)
• ②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 例4:本文是怎样谋篇布局的,结合原文简答。
•
(07四川《焰火的变奏》)
• ③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 例5:简要概括本文女主人公的形象特点与文章主旨。
• 3.鉴赏评价E •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例7:文中刻画的“左公柳”和“民勤人”两个
形象具有哪些相同的特点?作者描写这两个形象 的用意是什么?(07全国一《总想为你唱支歌》) • 文章第五段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描写枯死的胡 杨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全国卷一)
• 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一、了解考纲
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
1.理解B 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例1: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1)走一趟大西北,长不大的孩子会长大。
2)南方的天地太玲珑剔透了,太经不起摔打了。
(07全国卷一《总想为你唱支歌》)
例2: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
(07湖北《日月行色》)
广西师大附中 欧云兰
• 2.分析综合C • ④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 17.文章写到“不朽”的“时间”“会在我们不
知不觉间,引领着我们一直走到地老天荒” 。 请根据文意简要分析作者对“人”和“时间”关 系的观点和态度。(6分).(08重庆《时间怎样 地行走》 ) • ⑤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像 • 第一、三段都出现了“荒野无灯”,分别指出它 们在文中的具体含义广西。师大附(中 欧0云7兰山东《灯火的温情》)
范的材料总会经过出题人有意识的修改,以符 合规范要求。
广西师大附中 欧云兰
• 例1(06全国卷一《阳光的香味》 ) • 14.在“细心地想着植物突破土地,在阳光下
成长的声音”一句中,作者为什么要用“想 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 15.根据你的体会,分析“由于阳光的照射, 稻埕闪耀着金色的光泽,农夫的皮肤染了一种 强悍的铜色”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 16.为什么农夫说夜来香和昙花的香“是一种 阴香,没有壮怀”?请联系他在家乡务农的选 择,分析这句话的含意。 • 17.联系全文,概广括西师写大附出中 欧本云兰 文的主旨。
广西师大附中 欧云兰
品鉴字词题
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
一般情况下,高考试题中测试的词语含义往往不是 词典义(09年湖南卷《云南看云》“俨然”一词考 的却恰恰是其字典义)而是在所给语境中的具体含义。 这里的“具体”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指示代词的含义和文中临时有指代作用的词语在文 中指代的具体内容。 ②能辨析同义词、近义词的差别。 ③能够把握词语在本文的特定语境中临时具有的含义。 ④能够理解词语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关于高考语文高考 现代文阅读答题技
巧
一、了解考纲
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 品。
1.理解B ①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例1:请仔细体会第三段结属画线的一句话:“它 来得是那么神速,将我那模糊的季节感惊醒了。”
• 2)作者使用了“惊醒”一词,好在哪里? (08北京《碧云寺的秋色》)
例2:结合“湿”字在文章中的特定含义,说说为什 么沈从文认为“值得回忆的哀乐人事常是湿的”? (07北京《湿湿的想念》)
标题;文后注释;开头句、结尾句、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 独立成段的句子、修辞句(如比喻句、排比句、拟人句等)、抒 情议论句,即体现文章层次、表现文章艺术特色、反映文章深层 次内容、反映作者立场观点广西的师句大附子中 欧。云兰
(二)如何答题 1.细读题干,准确全面把握题干要求,按要求答 题。特别要注意答题的角度,忌答非所问。 2.答案往往来自文章,但往往需要进行必要的提 炼、重组、改写。忌不加分析,机械抄录。 3.要用简洁、准确、直接的阐述性语言。忌啰 嗦、忌感性化,忌用反问等修辞手法作答。 4.答案要文从字顺,忌出现病句、错别字,忌大 涂大改、卷面不整洁。 5.按顺序做题。
1)就好像突然闯进了绿色的海洋。
2)好像这凄冷的阳关古城也有几分暖意了。
3)这些走过生死之劫的将军和士兵,便成了哲学家与诗
人。
(08全广西国师大卷附中一欧云《兰阳关古道苍凉美 》 )
• 2.分析综合C
• ①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 14.根据文意,说说古阳关为什么闻名遐迩。
•
(08全国一《阳关古道苍凉美 》)
三、答题原则
(一)如何阅读文章 1.先读文章,再做题。 ⑴符合人的阅读心理规律。 ⑵能较快地进入作品情境,为做题打下良好基础。 2.整体理解,以文解文,词、句、段、篇互释。 3.精读全文至少一遍。在此过程中力求有意识地完成以下任务: ⑴理解句意,体会句间关系,进而把握段落的中心句。 ⑵把握段意; ⑶分析段间关系,进而把握文章的结构和思路; ⑷注意以下细节:
广西师大附中 欧云兰
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 1、关注内部信息
关注内部信息即关注句子内部语境,所谓内部语境, 是指词语本身所在的句子,它对词语的含义起着限制或 解释作用。 具体操作往往表现为找一个更符合原句语 法习惯的词语来代替要你赏析的词语。这个词语就是语 境义,同原词语有优劣之别(当然,原词语更为准确、
• 例8: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不是“怀旧”,为什 么?(07辽宁《炉广西师火大附》中 欧云)兰
二、命题原则
• 高考命题人拟定阅读题时大体会遵循以下原则: • (1)尽量使考生能够利用文中语句作为答题的
基本材料。 • (2)尽量照顾考生阅读和思考的先后顺序。 • (3)努力体现由语义理解到综合分析的过程。 • (4)努力组成内容由浅到深的系列。 • (5)高考所给的文章都是规范文体,原本不规
广西师大附中 欧云兰
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 解答这类题目时,“在文中”即语境是关键
所在,词不离句是理解词语的基本原则。找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含义一定要代入语境中进行检验。
具体来说要做到四关注: 1、关注内部信息 2、关注外部信息 3、关注修辞 (有时是词语的特殊用法) 4、关注情感 注:对情感的关注往往渗透在各类题型、各个环节 本节课不作单独讲解。
• 作者认为说“在我的心中,泰山早已成为一个巍峨博 大的文化符号”?请从文中找出“早已成为”的依据。
•
(07浙江《泰山之思》)
• ②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 例4:本文是怎样谋篇布局的,结合原文简答。
•
(07四川《焰火的变奏》)
• ③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 例5:简要概括本文女主人公的形象特点与文章主旨。
• 3.鉴赏评价E •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例7:文中刻画的“左公柳”和“民勤人”两个
形象具有哪些相同的特点?作者描写这两个形象 的用意是什么?(07全国一《总想为你唱支歌》) • 文章第五段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描写枯死的胡 杨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全国卷一)
• 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