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审计基础内容教学内容

绩效审计基础内容教学内容
绩效审计基础内容教学内容

绩效审计基础内容

一.概述

1.1引言

《审计署2008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指出:要把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作为审计工作总体目标的重要内容,通过推进政府绩效审计增强审计在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中的“免疫系统”作用。全面推进绩效审计,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财政资金和公共资源的配置、使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促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建立健全政府绩效管理制度,促进提高政府绩效管理水平和建立健全政府机关责任追究机制。到2012年,每年所有的审计项目都开展绩效审计。这标志着我国的审计工作由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与效益审计并重,提升到全面推进绩效审计的层次。

1.2绩效审计的含义

审计体系按内容可分为财务审计和效益审计两大类。绩效审计和效益审计是同一概念,两者没有本质的区别。“绩效审计”是源于西方发达国家提出的现代新型审计概念,虽然各方对“绩效审计”的定义不尽相同,在审计实践中也各有侧重,但所指向的主要内容是一致的,都是围绕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公平性、环保性展开的,其目的也都是为特定时期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绩效审计和效益审计也无本质区别。《审计法》第二条“国家实行审计监督制度。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设立审计机关。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

府及其各部门的财政收支,国有的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以及其他依照本法规定应当接受审计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依照本法规定接受审计监督。审计机关对前款所列财政收支或者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依法进行审计监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第六条第四款“效益性是指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实现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安徽省审计监督条例》第十二条“审计机关应当逐步对本级各部门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进行效益审计。第五十条本条例所称效益审计,是指审计机关在对本级各部门财政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审计的基础上,审查其使用财政资金所达到的效益和效率程度,并进行分析、评价和提出改进意见的专项审计活动”。

总之,政府绩效审计包含五个方面的内容:经济性审计、效率性审计、效果性审计、公平性审计和环保性审计,其中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审计是政府绩效审计的核心内容。这五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在一定程度上,效率性包含了经济性,追求经济性可能会影响效率性,经济性和效率性是效果性的前提条件,效果性是统筹效率性和经济性的发展方向,环保性和公平性是效果性的补充,是效果性非经济领域的体现。

1.3绩效审计目标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准则》第六条“审计机关的主要工作目标是通过监督被审计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推进民主法治,促进廉政

建设,保障国家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绩效审计的具体目标是在审计过程中对经济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公平性和环保性进行监督和评价。

1.4审计环境

与审计有关的外部因素的总和构成审计环境,主要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

审计环境制约审计的发展,审计也对所处的环境有反作用。当时审计能够适应其环境需要时,就可以起到改善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作用,反之,则会起到阻碍作用,并失去自身发展的条件。审计环境的发展产生效益审计,审计是受托经济的产物,效益审计是受托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1.5审计假设

审计假设定义:为开展审计实践,进行审计理论研究所设立的前提条件或先决条件。它是根据已有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所作出的合理的、但仍需证明的命题。依据这些审计假设,才能确定审计的范围与内容,审计的过程与方法,审计承担的责任范围等。它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

目前提出的审计假设:

(一)前提类假设

1、受托经济中包含有效益责任的内容

2、被审计单位提供的管理陈述和数据是完全真实可靠、值得信赖的,不存在有意欺骗和篡改的行为

3、被审计单位无重大违法行为

4、管理的任何方面均不是尽善尽美的,有持续改进的余地

5、被审计单位没有故意的浪费、低效、破坏和营私舞弊等行为,也不存在明显可以改进而没有人去改进的现象

(二)审计行为假设

1、被审计单位效益是可以验证计量的

2、被审计单位现存令人满意的管理控制系统和良好的审计环境排除了舞弊和低效和基本可能性

3、由于被审计单位一贯地认知和遵守“合理效益标志”,被审计单位管理系统能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

(三)审计人员责任类假设

1、如果不存在确凿的相反证据,过去对被审计单位所作出的关于效益因素的结论仍然被认为是值得信赖的

2、所有的效益审计人员都会尽职尽责地开展审计工作,他们所应负的责任同他们的职业地位和形象是相称的

1.6效益审计对象

审计对象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外延上的审计实体,即被审计单位是谁;其二是审计内容或审计内容在范围上的限定,即审计什么。

1.7效益审计标准

效益审计标准即评价审计对象效益状况的判断尺度。包括效果性标准、经济性标准、效率性标准、良好行为标准、良好制度标志。

1.8我国效益审计模式

根据审计署五年发展规划,在现阶段,我国的效益审计模式,应紧紧抓住资金流程这个主线,重点查处和反映由于决策失误、管理不善造成的严重损失浪费问题。也就是说,我国目前的效益审计还应以揭露问题为主,而不是进行全面的效益评估。当前,在有限的审计资源条件下,为了有效地实现效益审计目标,我们必须对效益审计的内容适当加以限定。根据目前审计工作发展实际,从查处损失浪费入手,容易取得成果,实现突破。从一些发达国家开展绩效审计的情况看,也都将严重铺张浪费和效益低下作为审计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建设及其他领域的损失浪费较为严重,开展效益审计,着重查处严重损失浪费问题,可以为国家节约大量投资,及时堵塞漏洞,其效果必然比一般的财务审计要好得多。

二.效益审计程序

效益审计实施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

2.1审前准备

●确定项目

●成立审计组

●审前调查掌握项目基本情况,收集相关基础资料,初步检

查内部控制系统,评估审计风险,分析影响效益的潜在因素,

判断审计范围和重点,编制审计实施方案大纲。

●制定方案确定审计目标、重点、内容及审计方法,拟定审

计标准及指标,安排审计组成员及时间计划等。

注:效益审计实施方案的编制和一般的财务审计实施方案类似

审计实施方案是审计组为了完成审计项目任务,从发送审计通知书到处理审计报告全部过程的工作安排。编制审计实施方案应当遵循《审计机关审计方案准则》、《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试行)》的有关规定。

?审计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

(一)编制的依据;

(二)被审计单位的名称和基本情况;

(三)审计目标;

(四)重要性水平的确定和审计风险的评估;

(五)审计的范围、内容、重点以及对审计目标有重要影响的审计事项的审计步骤和方法;

(六)预定的审计工作起止时间;

(七)审计组组长、审计组成员及其分工;

(八)编制的日期;

(九)其他有关内容。

?确定审计目标时,应当考虑下列因素:

(一)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及相关政策;

(二)政府、审计机关、有关部门对审计项目的要求;

(三)被审计单位的有关情况;

(四)审计组成员的业务能力、审计经验;

(五)审计的时间和经费预算;

(六)其他需要考虑的因素。

审计方案必须固定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背景

——为什么现在开展这一效益审计项目?

——我们已经开展过哪些工作?

——审计主要研究哪些问题?

——审计将会有哪些发现?

——审计中将收集哪些证据?

——如何保证审计项目成功?

此外,审计方案按规定还必须详细附录以下内容:在方案编制过程中与哪些人员研究过相关审计问题、审计事项解析过程、审计方法、沟通方案、地域情况、时间进度计划、审计组人员配备、审计任务分配(到人)、审计经费预算、风险分析等等,还应根据《效益审计手册》关于审计质量控制的规定,逐一回答是否已经准备好实施现场审计工作的各个问题。

●送达通知书审计机关进行专项审计调查,应当在实施调查三

日前,向被调查单位送达专项审计调查通知书。专项审计调查

通知书送达后,应当取得送达回执。

2.2审计实施

●全面调查实施全面调查,收集证据。

●编制审计工作底稿

●综合分析对取得的数据和发现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

注:审计证明材料的编制

审计证据,是指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获取的用以说明审计事项真相,形成审计结论基础的证明材料。审计证明材料实际是一种汇总的审计证据,从具体实务操作来看,其形式并不统一。

审计人员应当按照审计实施方案确定的具体审计事项,在实施审计过程中收集审计证据。对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以及对审计结论有重要影响的审计事项,应当在审计工作底稿后附有审计证据支持。

审计人员应当对取得的审计证据进行分析、判断和归纳。按照审计事项分类,按照审计证据与审计事项相关程度排序;对审计证据进行比较判断,决定取舍,剔除与审计事项无关、无效、重复、冗余的证据;对审计证据进行汇总和分析,确定审计事项的审计证据是否足以支持审计结论。经过分析、判断和归纳的审计证据,即这里讲的审计证明材料,应当编制索引号排序,附在相应的审计工作底稿之后。

注: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

审计工作底稿,是指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过程中形成的与审计事项有关的工作记录。审计工作底稿应当真实、完整地反映审计人员实施审计的全部过程,并记录与审计结论或者审计查出问题有关的所有事项,以及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及其依据。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应当遵循《审计机关审计工作底稿准则》、《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试行)》的有关规定。

审计证据是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底稿中反映审计结论或者审计查出问题的客观依据;审计工作底稿应当附有审计工作底稿反映的审

计结论或者审计查出问题的证据。

2.3报告阶段

●撰写审计报告包括发现的问题、结论、原因分析、评价意见和建议等。

●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与被审计单位充分交换意见,并对报告进行必要的修改。

注:审计报告的编制

审计报告是审计机关实施审计后,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发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书。编制审计报告应当遵循《审计机关审计报告编审准则》、《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试行)》的有关规定。

审计报告的内容包括:

(一)审计依据

(二)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

(三)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责任

(四)实施审计的基本情况(审计范围、审计方式及审计实施的起止时间)

(五)审计评价意见, 即对被审计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真实、合法和效益情况发表评价意见

(六)审计查出的被审计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的事实和定性、处理处罚决定以及法律、法规、规章依据(七)对被审计单位提出改进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管理的意见

和建议

2.4后续审计调查

●落实审计建议检查审计发现的问题是否得到纠正,督促落实审计建议,并及时改进不切实际的建议。

●衡量审计效果评价效益审计的执行效果,测算效益审计在提高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等方面取得的成果。

效益审计目的是促进被审单位提高经济效益。效益审计结束后,要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作出评价,提出切实可行的审计建议。但是,审计报告的完成,审计建议的提出,并没有达到审计的最终目的。效益审计的最终目的,是被审计单位积极落实审计建议,并付诸实施,真正发挥促进提高经济效益的作用。

根据现行的审计法律法规,审计建议并不具备强制执行的特性。因此,效益审计应进行后续审计调查,以便检查审计建议和增效措施的落实情况;同时检查审计建议是否切实可行,及时纠正和改进不切实际的审计建议;测算被审计单位在效益审计后提高效益方面取得的成果,从而最终达到促进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后续审计调查在效益审计中具有比其他审计更为重要的意义。

2.5需要注意的地方

我国当前是在真实性、合法性问题都仍比较多的情况下开展效益审计。考虑我国实际情况,我们必须采用效益审计和财务收支审计结合进行的方法。首先从财务收支审计入手,在保证有关审计事项真实性与合法性的基础上,依据财务资料和其它资料,进而实施效益审计。

离开了财务收支审计,效益审计就好比无本之木,就很难对项目的效益作出正确的评价。效益审计与财务收支审计结合,主要指审计内容和组织方式两个方面的结合。效益审计与财务收支审计内容相结合。将常规财务收支审计的内容与“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结合在一起,如将招投标、概算执行、工程结算情况与“经济性”结合在一起;将建设资金筹集、使用的合理合规性与“经济性”结合在一起;将建设过程中各种原因造成的损失浪费与“效率性”结合在一起;将建设规模、建设标准的执行情况及资产利用情况与“效率性”和“效果性”结合在一起;将项目决策的合理、合规性与“效果性”结合在一起。效益审计与财务收支审计内容的有机结合,关键在于变换视角,对常规财务收支审计发现的问题,要从效益的角度去审视和进一步剖析。例如,检查项目建设资金来源一直是常规财务收支审计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建设资金是否及时、足额到位,建设资金结构是否合理又毫无疑问直接影响着项目投资的多少。因此,应将资金筹集的合理、合规性与投资的“经济性”结合在一起。效益审计与财务审计组织方式相结合。就是所谓的分工不分家。为了实现项目财务收支审计与效益审计内容上的结合,我们将财务收支审计与效益审计的组织方式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具体做法是,将审计人员分为财务收支审计和效益审计两个小组,两个小组的审计人员按照审计任务的划分情况,工作各有侧重;同时,两个审计小组之间又结成一对一或一对几的“对子”,及时、对口交流审计情况,做到相互关联,相互渗透。这种组织方式上的结合,避免了审计内容的交叉、重复,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三.效益审计方法

效益审计包含范围很广,在审计过程中,需灵活运用多种审计方法:

3.1结果导向分析

所谓结果导向分析,是依据事先确定的效益审计指标和标准,将审计实际结果与之对比,检查项目既定的目标和要求是否达到,进而作出审计评价。采用这种方法旨在量化实际与标准之间的偏差,以便进行客观评价。采用结果导向分析,关键在于建立一套客观、合理、可操作性强的效益审计指标和标准。

3.2调查问卷

效益审计需要获取多方面的大量资料,而不仅仅局限于财务资料。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可有效获取与审计事项密切相关的资料,为审计分析和评价提供大量基础数据;同时,审计人员还可能从中发现新的问题和线索。(例如:“在长乐机场审计中,我们共设计了11套24张调查表,如业务收入对比表、经营成本预测表、闲置设备情况调查表、人员情况调查表等等。提出了涉及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项目建设实施过程,项目投入运营后的经营管理三个方面共30个问题的调查问卷,如确定机场吞吐量和建设规模是否考虑区域内交通方式多样化的影响?机场吞吐量预测的样本量的确定?立项决策过程中的机场选址如何论证?运营后航线的分布与开辟等等。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富有成效。”)

3.3询问座谈

审计理论与实务-第十章绩效审计知识点

审计理论与方法——第十章绩效审计 目录 01考情分析 02内容介绍 03内容讲解 【考情分析】 绩效审计是主要在国家审计和内部审计领域越来越普遍开展的审计业务类型。考生需要注意与财务报表审计的区别。本章与其他章节联系不大,属于非重点章节,分值3分左右。 初级资格考试与中级题型区别不大。 内容介绍 第一节绩效审计概述 第二节绩效审计程序 第三节绩效审计方法 第一节绩效审计概述 一、绩效审计的含义 绩效审计是指对被审计单位(或审计项目)资源管理和使用的有效性进行检查和评价的活动。 这里的“有效性”主要包括下列四个方面: 1.经济性,投入是否节约。 2.效率性,支出是否讲究效率。 3.效果性,是否达到目标。 4.合规性,是指对法律法规的遵循情况,例如项目的运作是否存在违反法律、法规、合同或者协议的行为。 【例题1·多选题】(2011年)我国绩效(效益)审计是对被审计单位资源管理和使用的有效性进行检查和评价的活动,其中“有效性”的含义包括: A.经济性

B.效率性 C.效果性 D.合规性 E.充分性 『正确答案』ABCD 『答案解析』参见绩效审计定义。 二、绩效审计的特点 将绩效审计、财政财务审计、财经法纪审计进行对比。 【例题2·多选题】绩效审计与财政财务审计和财经法纪审计的差异主要体现在: A.审计目标 B.审计方法 C.评价标准 D.审计质量控制要素

E.审计独立性要求 『正确答案』ABC 『答案解析』绩效审计与财政财务审计和财经法纪审计相比,其差异和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审计目标、审计范围和方向、评价标准和审计方法。 第二节绩效审计程序 绩效审计的过程主要包括审计立项、审计准备、审计实施和审计报告与后续跟踪四个阶段。(主要关注在前两项) 一、审计立项阶段 1.选择绩效审计项目应考虑的因素(会判断) (1)预计的审计效果。预计的审计效果越大,被选择作为审计项目的机会越大。(2)资金规模。一般来说,资金规模越大,财务的重要性越大,被选择作为绩效审计项目的机会越大。 (3)管理风险。管理风险越大,开展绩效审计后能够给被审计单位(或项目)带来的改进越大,因此,被选中作为绩效审计项目的机会越大。 (4)影响力。影响力强的审计项目容易被选中作为绩效审计项目。 (5)审计成本和可操作性。审计成本和可操作性强的绩效审计项目,容易被选中作为绩效审计项目。 【例题3·单选题】下列有关选择和确定绩效审计项目的提法中,错误的是: A.资金规模越大,被选中作为绩效审计项目的机会越大 B.管理风险越小,被选中作为绩效审计项目的机会越大 C.对社会经济的影响越大,被选中作为绩效审计项目的机会越大 D.审计的可操作性越强,被选中作为绩效审计项目的机会越大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选项B,管理风险越小,被选中作为绩效审计项目的机会越小。 二、审计准备阶段 就单个绩效审计项目而言,审计准备阶段需要做的主要工作有:初步调查了解审计事项;确定审计目标和范围、重点;确定审计评价标准;设计审计方法体系;编制审计方案。

信息技术教学质量分析

信息技术教学质量分析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信息技术教学质量分析 一、学科、学生状况的分析: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本学期,我担任五、六年级的教学任务,共有4个班级,由于个别班级学生人数太多,而微机室的电脑室不能保证人手一机,所以将几个人编排成一个小组,保证了学生的正常上课。学生对待信息的敏感度和处理能力亟待加强。课堂上,我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让学生们在一个个的任务中学习到操作的技能和方法。学生的评价采取平时的作业评定,记录每一次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给每个学生划分评价的等级,获得某个等级的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锻炼机会,以此来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存在的问题 硬件设施的亟待改善;学生信息素养的亟待提高;学生使用电脑的良好习惯还未形成;老师的专业技能有待提高等等。 三、改进的措施和努力方向 1、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加强课内外的融合。不局限课堂教学,要注重知识的拓展和延伸,注重知识的运用,让学生在生活中去学,去用,使学生的个性能真正得以发展。 2、作为信息技术教学,教师应以信息处理为主线,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的获取、处理、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4、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要贯彻从生活中选取实例,再回到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原则。重视信息运用能力的培养,即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利用计算机这一信息技术的主要工具,能进行信息的收集、利用、交换、共享、制作和发送。

教育信息化应用优秀案例-(1)教学文案

教育信息化应用优秀 案例-(1)

教育信息化应用创新案例 完善教育信息化建设,打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崇信县城区第二小学章海龙 一、实施背景 崇信县城区第二小学现有23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200多名,教职工56名。学校信息化建设在城区学校是比较好的,教师平时上课使用多媒体设备已经成为习惯,这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课堂容量,提高了效率。学校还建立了QQ 群、微信群,实现了及时、快捷联络,为工作提供便利;各班级也建立了QQ群、微信群,教师及时把信息发布到平台上,让家长及时了解学校和学生的情况。 为加快学校信息化,提升教学现代化、信息化,我校将教育信息化作为学校工作的一个重点,其主要思路来源以下两方面: (一)政策推动 为深入贯彻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精神,切实提高学校信息化建设、管理与应用水平,努力以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为指导,以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为关键,以网络和其他信息化基础设施为基础,以信息技术

与课程整合的形式和方法的研究为突破口,密切结合我校的教育教学实际,不断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和教育管理过程中的应用水平,促进我校的素质教育,促进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这是政策上的推动。 (二)现实需要 崇信县城区第二小学经过多年的努力,学校办学条件已初具规模,特别是近年来,为了推进教育的均衡发展,学校办学踏上了更高的平台。学校要发展,教育信息化是提升学校综合实力的必要条件,信息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因此学校非常重视校园信息化的建设。 二、主要目标 全面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发展,逐步实现校园信息化,扎实实施学校教育现代化,促进学校教育观念、教育管理、教育模式的现代化。 三、预期成果 (一)资源网建设目标 1.在校园内部实现教育资源的高度共享,为教学、教研提供服务和各类信息。 2.提高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进程,为学校教师备课、辅助教学等活动提供网络环境。

浅谈教学目标的确定与教学内容的选择

浅谈教学目标的确定与教学内容的选择 四川省营山县星火晶宝实验小学罗春燕 大家知道,教学目标是教学的依据,是一篇课文教学的起点和归宿,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和灵魂,因为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内容的确定与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教学效果的高低与优劣,优秀教师都是根据教学目标来组织和推进教学进程的。所以,在教学准备过程中,教学目标的确立,必须建立在准确把握课程标准之上,建立在学生的学习需要之上,建立在深入解读文本之上,做到明确、具体,可操作,可检测。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1.学段目标。我以为,在确定具体的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之前,教师要对课程标准非常熟悉,尤其是对学段目标了如指掌,否则,就会造成教学目标确定的失当。 2.单元重点。语文教材中的每一个单元都有导语,它很明确地告诉我们该单元的教学重点与编写意图,而这正是我们确定教学目标的第二个凭借。我们说,一篇文章,其内涵固然丰厚,语言固然精妙,涉及的语文知识点固然很多,但哪些是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哪些是这一课时要解决的,要训练的,应根据单元重点与编者意图来定。我们如果承认不可能通过一篇课文的教学解决语文上的所有问题这个事实的话,那么,我们也就不应该无视单元重点与编者意图随意地确定教学目标,而应依凭单元重点与编者意图而定。 3.课后练习。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我们还要特别注意课文特征与课后练习。一篇篇课文如同一个个人,其特点是十分鲜明的,每一篇课文所承载的教学目标都应该带有该文本特有的标记。教师要深入解读文本,充分把握文本特点,找出在语言表达上具有某种规律性、可迁移、可概括类化的语言现象作为教学目标与内容。再说一篇课文的内容是极为庞杂的,我们要选择那些最能体现课文特征的内容来教;而课后练习是语文课程内容建设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语文课“教什么”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课后练习或明或暗指示给教师的。

如何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

如何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 长安乡中心学校李敏 王荣生教授在他的《语文教学内容的重构》中谈到:语文教学内容主要面对两个问题:一是针对具体情境中的这一班学生乃至这一组这一个学生,为使他们更有效地达成既定的课程目标,“实际上需要教什么”;二是为使具体情境中的这一班乃至这一组这一个能更好地掌握既定的课程内容,“实际上最好用什么去教”。可见,确定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多么的重要啊。教学内容这是教师施教的主要凭借,新课程的开放性为教师自主选择阅读教学内容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众所周知,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必须选择有效的内容。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内容是有效的呢?我认为有效的内容应该是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发展的需要,能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能很好地进行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并有利于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的那些内容,并且要精当。 一、找准一节课教学内容的兴奋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的热情。 兴奋点即兴趣点,扣准了学生的兴奋点,就把握住了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和参与度。教师要在学情分析中寻找学生与学习材料之间的情感纽带,清楚学生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最不感兴趣的是什么。确定语文教学内容时“寻趣而教”,才能较好地调控学生的积极学习情绪,促使学生因为对教学内容的兴趣进而对教学过程投入。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教材中推荐阅读的一本书,教材中呈现的教学内容为故事梗概和精彩片段两部分。作为名著导读,除强调阅读方法指导外,更侧重于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汤姆·索亚历险记》是一本历险小说,故事围绕主人公的五次

有惊无险的历险经历展开,情节一波三折,惊险刺激,很适合采用预测情节来激发学生兴趣。预测阅读是导读激趣的有效途径,影响预测法运用效果的关键在于能否找到适宜预测展开的内容。我发现教材中的故事梗概部分对五次历险介绍得过于完整,加上在教材中直接呈现,难以制造悬念。于是,我反复阅读原著,寻找自己最感兴趣的故事情节。结果发现汤姆·索亚被罚刷墙部分,非常有趣,读到这儿总会让人忍俊不禁,“惩罚变成欢乐”这个题目就会给人留下很大的悬念,这应该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兴奋点。于是,除了“封面预测”、“目录预测”之外,我把“刷墙”部分确定为主要教学内容之一。通过讲述波莉姨妈决定惩罚汤姆的前因,逐步让学生猜测:姨妈会怎么惩罚汤姆呢?汤姆会怎么将惩罚变成欢乐呢?由于故事的结果出人意料,课堂上,学生被吊足胃口的情况下,参与情节猜测的积极性不言而喻。无论最终有没有猜中,通过这样的教学内容的安排,的确成功地激发了学生对全书一睹为快的阅读热情。 不同类型教材的教学内容,学生表现出的兴趣点往往不同。即使是同一种文体的文章,也客观存在着作家语言风格、表现手法、写作背景等方面的差异,学生阅读的兴趣点肯定也不一致。因此教师在把握学生兴奋点时,需要将学情分析和教材特点紧密结合,全盘考虑,这是合理、科学确定教学内容,实施课堂有效教学的基本保证。 二、联系生活实际,联系已有知识结构,着眼于知识拓展整合教学内容。 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其实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所以我们很多时候的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一定要注意学生的生活化,与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并运用自己所得到的知识更好地运用他们。

绩效审计基础内容

绩效审计基础内容 一.概述 1.1引言 《审计署2008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指出:要把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作为审计工作总体目标的重要内容,通过推进政府绩效审计增强审计在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中的“免疫系统”作用。全面推进绩效审计,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财政资金和公共资源的配置、使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促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建立健全政府绩效管理制度,促进提高政府绩效管理水平和建立健全政府机关责任追究机制。到2012年,每年所有的审计项目都开展绩效审计。这标志着我国的审计工作由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与效益审计并重,提升到全面推进绩效审计的层次。 1.2绩效审计的含义 审计体系按内容可分为财务审计和效益审计两大类。绩效审计和效益审计是同一概念,两者没有本质的区别。“绩效审计”是源于西方发达国家提出的现代新型审计概念,虽然各方对“绩效审计”的定义不尽相同,在审计实践中也各有侧重,但所指向的主要内容是一致的,都是围绕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公平性、环保性展开的,其目的也都是为特定时期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绩效审计和效益审计也无本质区别。《审计法》第二条“国家实行审计监督制度。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设立审计机关。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

府及其各部门的财政收支,国有的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以及其他依照本法规定应当接受审计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依照本法规定接受审计监督。审计机关对前款所列财政收支或者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依法进行审计监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第六条第四款“效益性是指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实现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安徽省审计监督条例》第十二条“审计机关应当逐步对本级各部门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进行效益审计。第五十条本条例所称效益审计,是指审计机关在对本级各部门财政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审计的基础上,审查其使用财政资金所达到的效益和效率程度,并进行分析、评价和提出改进意见的专项审计活动”。 总之,政府绩效审计包含五个方面的内容:经济性审计、效率性审计、效果性审计、公平性审计和环保性审计,其中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审计是政府绩效审计的核心内容。这五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在一定程度上,效率性包含了经济性,追求经济性可能会影响效率性,经济性和效率性是效果性的前提条件,效果性是统筹效率性和经济性的发展方向,环保性和公平性是效果性的补充,是效果性非经济领域的体现。 1.3绩效审计目标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准则》第六条“审计机关的主要工作目标是通过监督被审计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推进民主法治,促进廉政

信息化课堂教学典型案例

信息化课堂教学典型案例 信息化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到组织和推动的作用。要请教师创设1个能够培养学生高级思惟能力、感知学习内容、取得更强成绩感的学习环境。现以中职德育课《职业道德与法律》为例,选取“劳动合同的审核与签订”这1主题,探讨信息化课堂实践。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中职学校艺术设计专业广告设计1年级的学生,本节课之前已学习了民事法律关系的基本内容,掌握了依法保护权益的方式,了解了合同的基本知识,具有了学习本节课内容的基础知识。 1、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领求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对教材进行了处理,肯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劳动合同的霸王条款,了解常见的劳动合同风险。 (2)能力目标:基本具有辨认霸王条款能力,规避劳动合同中的风险。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坚持权利与义务的统1,增强劳动者的维权意识。 教学重点为:劳动合同中的权利义务不对等的无效条款。 教学难点为:劳动合同中的竞业协议条款和押金条款中的常见风险。 2、教学策略在教学中,我采取情境和案例教学法,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学生在课前学习知识,课上内化知识,课后拓展知识。 本课是《求职大作战》的最后1个环节,学生依照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分为4个求职小分队,每组内有两名求职者和两名企业方代表。本课摹拟的是学生完成求职、面试以后劳动合同的签订进程。 在教学进程中教师应用案例分析、任务驱动创设情境,以闯

关游戏、动画视频、贯穿课堂,激起学生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借助信息化手段,自主探究、提高效力。 课前根据平台构成的历史数据及同学个人能力偏好进行智 能分组,小组同学自主学习微课,尝试初拟劳动合同,并将初拟合同上传平台,等待专家点评。课中使用助学平台、互动投票、拖拽游戏、随机选人、头脑风暴、小组讨论、电子白板等信息化手段让学生全方位自主地参与到课堂中,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后根据学生构成的辨认无效条款小贴士,布置求职公益广告的作业,促使学生将专业课知识应用到普法学法进程中,实现学习效果的升华。 3、教学流程 1. 课前学生登录教学平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1)自学微课——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2)拟订合同——在微课学习的基础上,分4组拟定劳动合同(淘宝美工组、商场宣扬组、广告公司组、公众号运营组),并将之上传到平台等待律师点评。 2. 课上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合同的初拟情况,通过这个的环节不但检验了学生课前微课的自学情况,也使学生对前导知识——合同的订立进行了回顾。 教师展现专业律师对4组同学课前所拟劳动合同的打分,并指出存在的问题:在劳动者的权利义务、试用期、竞业协议、押金缴纳、工作内容方面存在无效条款,明确本课教学任务——找出初拟合同中的无效条款并进行修订。4105分钟的课堂被分为3个模块,具体安排以下。 模块1:识霸王——权利义务不对等的无效条款教师播放视频《装修工人受伤后》,提出模棱两可的问题:双方都同意的合同条款1定有效吗?学生通过平台中的投票功能展现自己观点,接着教师约请双方不同观点的同学进行辩论。教师在平台上事前为学生选取

浅谈政府绩效审计的中国模式

浅谈政府绩效审计的中国模式 何滨(江苏省扬州市审计局) 2009年03月17日 <摘要>我国在开展政府绩效审计工作上已取得一定的成绩,我国政府绩效审计有其独特的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本文通过回顾政府绩效审计在我国的发展状况,着重分析在我国开展政府绩效审计的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如何完善我国政府绩效审计模式,并提出八点对策,以更好为我国政府绩效审计服务。 <关键词> 政府绩效审计制约因素模式 一、政府绩效审计在我国发展 (一)绩效审计的定义 世界审计组织的审计准则将绩效审计定义为对被审计单位在履行职责时利用资源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的审计。绩效审计(performance audit)又称3E审计,是经济审计、效率审计和效果审计的合称。 (二)政府绩效审计在我国的发展状况 政府绩效审计对我国完全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绩效审计这个概念随着审计署的诞生被引进我国,前后发展不过二十余年,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民主意识的增强,人民不仅要求一切取之于民,必须用之于民,而且要求必须经济有效的用之于民,否则政府仍要负责,同时为了促进经济一体化和自由化,解决各种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国家公共支出成倍增加,公营部门大批涌现,促使人们要求提高公营部门支出的效益和明确支出的经济责任,所以,政府绩效审计在我国的发展异常迅速,这二十多年以来,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已经取得了以下成就:在专项资金投资项目的审计方面逐步注入了绩效审计的内容,在外资投资领域,明确提出其审计目标是提高外资的使用效率,同时积极推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 二、制约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发展的因素 (一)传统观念的制约 我国的审计事务是从计划经济体制下开始建设的,不可避免的带有传统观念的影响,绩效审计是近些年才被逐渐被人们提起的一个新兴的概念,这种认为只有物质资料生产领域才会产生经济效益,而政府等非盈利性组织则没有效益可言,因而也就没必要进行绩效审计的传统观念深深制约着我国绩效审计的发展。我们知道,如果没有政府职能部门等行政事业机构,经济建设就无人来协调,国民经济就不可能得以高效、健康地发展。事实上,政府职能部门等行政事业机构的活动就体现了资金使用效率和管理水平的高低。

有效分析学习起点,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有效分析学习起点,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摘要:阅读教学低效甚至无效往往源自教学内容选择不当,教学内容选择不当又往往和学习起点分析直接关联。结合实例,重点论述了有效学习起点分析的三个策略:从学情视角去解读文本,结合文本核心价值整合学生的阅读期待,根据文本特征选择恰当的分析方法,进而做到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关键词:学习起点;教学内容;文本特征 “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学为中心”的教学视角已成为当前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共识与共同愿景,但是从教学实践来看,目前很多语文课堂离这样的美好期待还相距甚远。其中的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很多老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起点分析不够有效。 何谓学习起点?就是指语文教师在教学设计阶段对将要任教的班级学生“学情状况”的一种描述,包括学生对本堂课的学习需要、学习基础、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的差异等情况分析。因材施教,自然是教学中非常理想的境界。但从学习起点的角度来讲,就是教师要对自己施教的学生有一个透彻的了解,对学情的把握要充分有效。很多教师以为自己“教”的与学生实际“学”的是一致的,但实际情况往往不

是这样的。阅读教学中,即使是同一个文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也会因学生的差异,生成的教学内容有较大的差别。如果不能科学地分析学习起点,不能从学情的视角去审视和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那么,“以生为本,以学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就会被架空,因材施教也就成了一句空话。当然也有相当一部分老师认识到关注学习起点的重要性,但是对学习起点的分析却是基于主观经验,缺乏有效的分析策略。基于这样低效不可靠的学习起点分析策略建构起来的教学内容就可能存在很大的问题。在课堂教学实际中,集中地表现为教师仍然习惯于以“教”为中心,重在“教”的展示与表演,具有挑战性的有效学习活动难以发生。 事实上,如何从学生的“学”来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一直是语文教学特别是阅读教学讨论的焦点。但是,从相关研究文献综述和语文课堂教学现状调查来看,这个问题至今未能得到较好的解决。面对这样的尴尬,我们认为只有基于有效“学习起点”的分析,才能选择和确立合理的教学内容。 那么,在阅读教学实践中,如何有效分析学生的学习起点,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合理的教学内容呢? 一、从学情视角来解读文本 阅读教学的第一步是文本解读,文本解读要做到有效,就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情视角来充分考虑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学习的期待。

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分析

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分析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发展任务与目标: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信息技术教育的核心任务。 初中阶段课程目标是: 1)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2)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和学会文字、图形、数据的处理技能,初步掌握信息获取处理的基本方法。 3)树立正确的知识产权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高密市现行初中信息技术教材教学内容安排: 教材版本:经山东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的青岛出版社发行版本 教材简析: 现行初中信息技术教材为初中三年制教材,共分三个级部,每年级分上下二册共六册。教材内容共分七个模块,分七个单元进行学习: 第一册(一年级上册)包括两个单元:第一单元:信息处理与电子计算机;第二单元:窗口图形操作系统简介。 第二册(一年级下册)包括一个单元:第三单元:用计算机制作板报。 第三册(二年级上册)一个单元:第四单元:网络基础及其应用 第四册(二年级下册)一个单元:第五单元:网页制作 第五册(三年级上册)一个单元:第六单元:用计算机处理数据 第六册(三年级下册)一个单元:第七单元:用计算机处理多媒体信息。 教材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 一年级上学期学习一年上册内容,共分两个单元,总课时数:22课时。

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人教版

篇一: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设计模板 信息化教学设计模板 篇二:小学五年级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 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 篇三:中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设计模板 信息化教学设计模板 附:表格内容说明 一、学习目标与任务的确定 1.学习目标描述 用可观察行为动词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描述 2.学习内容与学习任务说明 包括学习内容的选择、学习形式的确定、学习结果的描述、学习重点及难点的分析 3.问题设计 精心设计的问题要能激发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思考所学的内容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说明学生的一般特征、入门技能、学习风格等。三、学习环境选择与学习资源设计 1.学习环境的选择学习环境包括:简易多媒体教室、交互式电子白板、多媒体网络教室、移动学习环境等。 2.学习资源的应用 学习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并能在线阅读,实现共享的多媒体学习材料。 (1)学习资源的类型包括: 网络课件:适用于知识点的辅助教学网络课程:整门课程的教学 专题学习网站:某一专题的学习和研讨案例库:典型个案的分析 题库:单元或课程的练习测试等等。(2)学习资源内容要点及来源 简要说明每个学习资源的名称、网址及主要内容。(3)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 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 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 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 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 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 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 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 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 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 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 k.自定义。 (4)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 a.设疑—播放—讲解; b.设疑—播放—讨论; c.讲解—播放—概括; d.讲解—播放—举例; e.播放—提问—讲解; f.播放—讨论—总结; g.边播放、边讲解; h. 边播放、边议论; i.学习者自己操作媒体进行学习; j.自定义。 四、学习情境的创设 1.学习情境的类型 情境的类型包括真实性情境、问题性情境和虚拟性情境或其他。 2.学习情境的设计 情境创设是指创设有利于对主题意义理解的情境。情境创设必须反映出新旧知识的联系;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联想;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重组和改造;能够帮助学生知识的同化和顺应。此处要对所选择的某一情境类型做一简要描述 五、学习活动的组织 学习活动的组织包括自主学习的设计、协作学习的设计和教学结构流程的设计等内容。 1.自主学习的设计:支架式学习、抛锚式学习和随机进入式学习 支架式学习:是指围绕事先确定的学习主题,建立一个概念框架,框架的建立应遵循维 果斯基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且要因人而异,通过概念框架把学生的智力发展从一个水平引到一个更高水平,就像沿着脚手架那样一步步向上攀升。 抛锚式学习:指根据学习主题在相关的实际情境中选定某个典型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对给定问题进行假设,通过查询各种信息资料和逻辑推理对假设进行论证,根据论证的结果制

信息技术教材分析

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分析 初中信息技术七、八年级下册各有两章。七年级下册是文字处理和和网海漫游;八年级下册是制作多媒体作品和QBASIC编程乐园。“文字处理”和“制作多媒体作品”教学方式基本一样,都是先拟定创作方案――采集素材――制作作品。“QBASIC编程乐园”,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给学生讲。根据七八年级教材的内容,本期我们以七年级下册为例进行教材分析如下: 一、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任务 根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的要求,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是:一是为初中生升入高中做准备;二是通过学习,增强学生寻找信息、处理信息、使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动手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三是让学生初步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学会使用相关的工具和软件;学会应用多媒体工具、相关设备和技术资源支持其它课程的学习;能够与他人协作或独立解决与课程相关的问题;能在他人帮助下学会评价和识别电子信息来源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树立使用信息的安全观念;四是树立正确的知识产权意识,能够遵照法律和道德行为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二、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 1、初中的信息技术课程不受重视。可以说,学校的多数领导对信息技术课程处在不懂、不闻、不问的状态,而班主任、主科教师虽然没抢占信息技术课,但是态度很明了,课想怎么上就怎么上,只要把学生看好就行,至于学生学到了什么,大多数教师认为:上这种课不就是玩吗?甚至,到了考试前一周,学习好的学生自然会被教师留在班级学习,而这一科不参加考试,没什么好学的!我们希望在教育中体现信息技术课程的价值,并通过它体现教师自身的价值。我们应如何提高自身的价值呢? 2、教学设备落后,教学工作难于开展 经调查发现,大部分学校的机房设备普遍落后。学校对这块基本上不投资。设备的落后,必然也影响学生对信息技术科目的兴趣,同时也加大了信息技术老师维护机房的工作量。由于设备的落后和学校的不支持,信息技术教学基本处于不上或者随便上的状态。 3、从小学到初中,课程教学缺乏衔接性。初中信息技术课所学内容大部分在小学都学过,所以大部分课都觉得很无聊,自己做自己的。不少学生反映现在的信息技术课枯燥、无聊而且过于公式化,提不起他们学习的兴趣。解决方法:适当的对课本的知识进行扩展,一定要在小学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拓展和延伸,尤其应该注意的是:要把握住目前硬件、软件的发展状况等。这样才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 三、教材对教师的要求 1、通读教材 要很好的把握教材内容必须把各册教材都通读一遍,了解教材的体系结构、了解各册教材所要求的知识点,把握各个章节的学习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等等。 2、教师要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 新教材所涉及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很广泛,对任课教师专业知识要求较高,所以一定要注意自身专业知识的学习。有条件的教师可以进行比较系统的学习,没有条件的教师需要通过自学补课,否

最新完整版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A

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 一、学习目标与任务的确定 1 .学习目标描述用可观察行为动词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描述。 2 .学习内容与学习任务说明包括学习内容的选择、学习形式的确定、学习结果的描述、学习重点及难点的分析。 3 .问题设计精心设计的问题要能激发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思考所学的内容。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说明学生的一般特征、入门技能、学习风格等。 三、学习环境选择与学习资源设计 1 .学习环境的选择学习环境包括:简易多媒体教室、交互式电子白板、多媒体网络教室、移动学习环境等。 2 .学习资源的应用学习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并能在线阅读,实现共享的多媒体学习材料。 ( 1 )学习资源的类型包括:网络课件:适用于知识点的辅助教学网络课程:整门课程的教学专题学习网站:某一专题的学习和研讨案例库:典型个案的分析题库:单元或课程的练习测试等等。 ( 2 )学习资源内容要点及来源简要说明每个学习资源的名称、网址及主要内容。 ( 3 )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 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

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 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 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 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 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 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 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 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 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 自定义。 ( 4 )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 设疑—播放—讲解;b. 设疑—播放—讨论;c. 讲解—播放—概括;d. 讲解—播放—举例;e . 播放—提问—讲解;f. 播放—讨论—总结;g. 边播放、边讲解;h. 边播放、边议论;i. 学习者自己操作媒体进行学习;j. 自定义。 四、学习情境的创设 1 .学习情境的类型情境的类型包括真实性情境、问题性情境和虚拟性情境或其他。 2 .学习情境的设计情境创设是指创设有利于对主题意义理解的情境。情境创设必须反映出新旧知识的联系;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联想;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重组和改造;能够帮助学生知识的同化和顺应。此处要对所选择的某一情境类型做一简要描述。 五、学习活动的组织 学习活动的组织包括自主学习的设计、协作学习的设计和教学结构流程的设计等内容。 1 .自主学习的设计:支架式学习、抛锚式学习和随机进入式学习支架式学习:是指围绕事先确定的学习主题,建立一个概念框架,框架的建立应遵循维果斯基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且要因人而异,通过概念框架把学生的智力发展从一个水平引到一个更高水平,就像

绩效审计思路和方法

绩效审计的思路和方法 绩效审计是经济、政治发展的产物,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建立“务实、高效、公正、廉洁”政府的需要,是光明而宽阔的审计领域,准确理解和推行政府绩效审计,对优化资源配置,推进政府效能建设,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绩效和政府绩效的概念 (一)绩效是“执行、履行、表现、成绩”的意思。从字面上看,绩效就是业绩与效率;从管理学角度看,绩效是组织期望的结果;从经济学的角度看,绩效是投入与产出的比较;从社会学角度看,绩效是社会成员按社会分工所承担的职责。绩效分个人绩效、部门绩效、组织绩效三个层次;有多因性、多维性、动态性三个特征。实践中,对绩效的认识是发展变化的,不同的理解,就有不同的管理的重点和思路,有关绩效的理解有结果绩效观、行为绩效观、战略绩效观和能力绩效观;结果绩效观认为绩效是组织期望的结果,行为绩效观认为绩效是有助于组织目标实现的行为,战略绩效观认为,对绩效的评价,要关注实际收益和预期收益两个方面。 (二)政府绩效是评判政府治理水平和运作效率的依据之一,是政府扣除成本后的透支或盈余,其原则是公共、公正、公平, 政府绩效不单纯是一个政绩层的概念,还包括政府成本、政府效

率、政治稳定、社会进步、发展预期;就框架而言,分经济绩效,社会绩效和政治绩效,考察经济绩效利用的是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财政收入、信贷规模、经济增长率、就业率等经济指标;社会绩效是经济发展基础上的社会全面进步,包括人们生活水平和质量,幸福指数,基尼系数等;政治绩效经常表现为制度安排和制度创新,由国情决定,一般通过党和国家意志来体现,是政府绩效的中枢和核心,依法行政是政治绩效对政府的要求,且要求各部门、单位能将党和国家的政策贯彻好、执行好;地方政府绩效是对公共责任和公众满意度等进行的分析和评价,是部门绩效的汇总,讲发展,就是要完成财政预算收入,争取项目资金。 二、绩效指标的设定原则 (一) 政府绩效指标体系的基本要素包括指标本身的提取和指标目标值的设置。在一定的发展国策下,它源自地方政府在一定时期内的发展目标和规划,指标设计应有层次性,其设计要与发展导向相一致,使发展目标可同时满足社会,组织、个人;更要符合实际,从决策相关性和可靠性角度看,有人曾提出了一个盈利性指标的设计框架,这一框架的核心是将指标相关于决策的九个作用(包括评估、检查、识别、最大化、最优化、改善、定量、监督、评价)与决策过程相联系,以确定指标内容,当然,这里理论的成分是多了些;总之,政府绩效指标的设计,要有利于全面考核、系统评价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依法履行职责时所占有和

教学内容的设计讲课稿

教学内容的设计

第三编教学技能——教学内容的设计 对教学内容的研究与分析,是对教学目标确定所要达成的教学活动的终点目标、学生在学习开始时的起点能力转化为终点能力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比较详细的剖析过程。具体来说,完成研究与分析教学内容任务的过程,也就是教师认真分析教材,合理地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科学地设计和安排教学内容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表达或呈现的过程。 对教材中的知识内容和知识结构,必须经过教师的再选择、再组织、再加工,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核心工作是激活和活化教材的知识,通过这个激活和活化的过程,使教材中表面上看是死的知识变成教学过程中生动的、活泼的知识,这个激活和活化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师对教材知识的内化过程,即把教材的知识内化成为教师自己的知识,这应该是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完成研究与分析教材任务的灵魂。 一、学习对象分析 学生是教授的对象,学习的主体。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学习兴趣、学习中思想和情绪、现有知识水平,预测学生学习时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问题。 (一)学习对象分析的目的 学习过程是学习者主动认识的过程,学习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学所确立的目标能否实现,关键在于学习内容是否完全针对学习者的特征。作为学习活动主体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以自己的特点来进行学习的。分析学习者的目的在于为学习者提供合适的教学内容和选择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这对教育者来说,可以做到因材施教;对学生来说,可以做到有准备的学习。 (二)学习对象分析的内容 学习对象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学习需要分析、起点能力分析、学习者背景知识的分析、一般特征分析以及认知风格分析。 1.学习需要分析 新课程强调“教”服务于“学”,把学生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教师必须研究学生的需要,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与情感,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认知水平进行分层教学,从而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学整体效果。 学习需要是指学生目前的学习状况与期望他们达到的学习状态之间的差距。只要分别了解期望学生达到的学习状况和他们目前的学习状况,就可得出二者的差距,而这个差距就是学习需要,这个分析过程就是学习需要分析。

小说的类型和小说教学的内容

小说的类型和小说教学的内容 !马雅玲 一、小说的分类及特征 根据有关研究,小说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1.情节小说。情节小说是以情节为中心,小说中的各种描写、人物性格的发展都是为情节的发展服务,它们是情节发展的基础与铺垫。情节小说讲究情节的完整性与整体性。当读者读完小说之后,留给读者印象最深的是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这一完整、曲折,甚至带有离奇特征的过程。如《麦琪的礼物》的故事情节可以这样复述:圣诞节快到了,一对恩爱的小夫妻想互赠礼物。但是拮据的经济条件使他们捉襟见肘,只能卖掉自己心爱的东西来为对方买礼物。结果妻子卖掉了美丽的长发,给丈夫买了白金表链;而丈夫却卖掉了祖传的金表,给 妻子买来了她向往已久的发梳。这 样两份珍贵的礼物均变成了无用的 东西。整个故事情节非常清楚、透 彻,在清楚、透彻中又有一点出人意 料。读者读了之后对这种曲折和出 人意料的情节印象比较深刻,也能 够比较完整地复述出来。 2.人物小说。不是说这样的小 说没有情节,而是说它是以人物为 中心的,而情节的设置是为塑造人 物形象服务的。为塑造人物形象的 需要,小说家可以不讲究故事情节 的完整性,也可以不局限于小说情 节的发生、发展、高潮与结局这一 套路。对读者来说,印象最深的就 是作品中有鲜明个性特征的人物 角色。在这类小说中,如果有故事 情节的存在,故事情节的发展往往 是一个又一个并列的大小不等的 事件,事件之间可以没有必然的联 系和因果关系。故事事件的描述只 是展示人物性格的场景。如《边城》 中,沈从文先生“不追求扣人心弦 的悬念,不追求惊心动魄的氛围, 也不讲究波澜曲折的情节”,而把 主要笔墨放在展示主人公性格特 征的宁静、幽深、静谧而又稍带凄 美的湘西风景的描写中,放在出色 的人物角色心理描写中。读者读完 这篇小说之后,印象最深的,是这 样一位带有一些任性、娇气且对天 保兄弟带有少女的羞涩与青春幻 想的少女翠翠,还有阅尽人事、饱 经风霜、淳朴善良的祖父,对情节 的发展过程不一定留有深刻的印 主持人的话:为什么会提出“小说教学应该教什么”这样一个问题呢?这不是无 的放矢,更不是故弄玄虚。第一,目前中小学小说教学内容严重老化。不管是国外还是国内,关于小说的研究早就超越了“主题、人物、结构、描写”这样的老套子,许多新的研究成果完全可以引入中小学小说教学。第二,小说应该是青年学生最喜爱的文学作品,但学生对教材上的小说几乎没有表现出什么热情。原因是什么呢?过去我们总以为是我们的教学方法有问题,其实真正的原因是教学内容:我们教的这些东西既不是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也不是我们平时阅读小说时会关注的东西。我们教了一些没有用的东西。第三,实际上,小说有许多类型,不同类型的小说其特点是不同的,其“可教点”也是不同的。但现在我们基本没有“小说类型”这个观念,即使有,也没有把它与小说的教学内容连在一起来思考。总之,“小说教什么”是个问题,我们应该把它作为一个问题来讨论。我以为,这是当前中小学小说教学的一个当务之要。当然这个问题很复杂。本期刊发两篇文章,意在引起大家的注意。其中马雅玲的文章直接提出了“小说的类型”与“小说的教学内容”问题,而吴含荃和钟峰华的文章,则从“叙事学”这个角度具体开发了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值得大家借鉴。 欢迎大家积极参加热点栏目的讨论。第2期话题是:“人文”与“语文”到底是什么关系?第3期话题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文体教学”不需要了吗?第4期话题是:作文教学有没有一个体系?应该是一个什么体系? 2006.1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热点 小说教学应该教什么?

绩效审计内容、种类和方法研究

绩效审计内容、种类和方法研究 2005-10-31 9:10审计研究【大中小】【打印】【我要纠错】 审计一、绩效审计内容 审计国外审计界大都认为绩效审计的内容主要是“3E”,如英国的货币价值审计、美国和澳大利亚的绩效审计、加拿大的综合审计等都强调“3E”。只是其侧重点有时有所不同,如德国的绩效审计(有时称为“横向审计”)除了强调效果性以外,还重视预算事项的事前分析;日本的绩效审计主要是效果性审计;瑞典的侧重点是业务活动的效果性、效率性和组织、管理制度的健全性和合理性;印度强调经营事项、计划或项目进行过程中的“3E”。 审计我国的绩效审计应涵盖哪些内容,目前还存在着争议,但较具代表性的有“二分法”与“三分法”。如李敦嘉(1996)认为,政府绩效审计可以分为行政事业单位的绩效审计和公共工程的效益审计;陈守德(2000)等认为,绩效审计应包括两部分,即盈利性支出部分(基建投资、重点建设项目投资及国有企业使用效果审计等)和非盈利性支出部分(行政收支、公共工程收支和各种基金的收支);赵玉华等(2000)认为,绩效审计应包括管理审计和项目审计(或称投资审计、效果审计)两个方面;还有的认为绩效审计可以划分为两个部分,其一是政府财政收支中的行政收支、公共工程收支和各种基金的收支,其二是政府财政收支中的有关收益性投资部分;石爱中等(2002)认为,“3E…?审计表明了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内涵和内容,其他均应视为”3E“审计的具体表现形式。我们也基本赞同或持有这种主张。 审计二、绩效审计种类 审计对于绩效审计的种类,国内主要有三种观点(《中国会计研究文献摘编1979—1999-审计卷》,2002):其一是将绩效审计分为四种类型,如汤云为认为有“企业式、行业式、地区式经济效益审计、国家大型项目的审计”;其二是将绩效审计分为三种类型,如朱庆林等认为按审计目的的差异不同,绩效审计可分为经济性审计、效率性审计和效果性审计,大部分学者都持这种主张;其三是将绩效审计分为两种类型,如娄尔行认为绩效审计可分为业务经营审计和管理审计。在国外,也有多种观点:如R.E.布朗(1992)认为,绩效审计包括“管理经营审计和效果审计”;巴基斯坦审计长公署认为(刑俊芳,2001),绩效审计可以分为财务与遵纪审计、管理审计(经济与效率审计)、项目审计(效益方面)三部分;美国会计总署认为(刑俊芳,2001),绩效审计包括经济性、效率和项目审计。我们认为把绩效审计归纳为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三种比较简单明晰,较为合理实用。 审计三、绩效审计方法 审计绝大多数学者认为,除了常规的财务审计方法对绩效审计同样适用外,绩效审计有时还采用一些独特的方法。对此,主要有三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绩效审计的方法包括三个部分。如竹德操等(1997)认为,其方法体系包括审计方法基础(含哲学基础、理论基础和数学基础)、一般方法或绩效审计模式(即“收集审计证据,对照审计标准,作出审计评价,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审计技术方法(有审阅法等传统审计方法、因素分析法等经济活动分析法、网络图法等图表审计方法、回归分析法等数学分析方法、量本利分析法等现代管理方法、其他技术方法等)。另一种观点认为绩效审计的方法包括四大类。如李敦嘉(1996)认为,绩效审计方法包括四类:第一类是核实的方法,如审阅法;第二类是对比的方法,包括实绩与计划比;第三类是分析的方法,包括因素分析法等;第四类是评价的方法,包括现值法等。也有人认为绩效审计的方法由四个部分组成,包括审计工作组织方法、审计查证方法、审计分析方法及审计评价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