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内部圈层ppt
合集下载
地球的圈层结构(30张PPT)
下图中甲、乙、丙、丁表示地球圈层。读图,完成10~12题。
① ③
蒸 腾
①
②
乙
10.B 11.B 12.C解析:10.植物蒸腾水汽到大气中,故丁是生物圈,甲是大气圈;水资源会下渗到地下,故可知丙是岩石圈,乙是水圈,B 项正确。11.大气圈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A项错误。大自然的水通过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 下径流等环节,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中进行连续运动的过程,形成水循环。 据此可以得出,水圈联系了四大圈层,B 项正确。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 圈和岩石圈的上层,C 项错误。岩石圈是地球内部的圈层,D 项错误。12.大气圈、 水圈和生物圈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C 项正确。水圈的各种水体是相互联系 且不断运动的,A 项错误。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B 项错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包含岩石圈,D 项错误。
成5~7题。5.此次火山喷发的岩浆最有可能来自( )A .① B.② C.③ D.④6.在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变化最快的地方是( )A.① 与②交界处 B.②层内部C.② 与③交界处 D.③与④交界处7喷发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 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① 是地壳,②是地幔,③是地核B.在①层中的地震波波速随深度增加而增快C.甲波由①层进入②层时波速急剧上升D. 乙波无法通过地幔4.图中的X 处 为 ( )A. 莫霍面 B. 古登堡面C. 岩石圈与软流层交界 D. 内地核与外地核交界
解析:(1)地幔上部存在着一个由塑性物质组成的软流层,被认为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材料中所说的地热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熔岩释放的能量,而熔岩物质主要分布在软流层,软流层位于上地幔。(2)据上题分析可知,熔岩位于上地幔,上地幔与 地壳的界面是莫霍面。该界面处横波和纵波波速都明显加快。该界面的地下深度陆地上 比海洋上大。答 案 : ( 1 )B (2)C
① ③
蒸 腾
①
②
乙
10.B 11.B 12.C解析:10.植物蒸腾水汽到大气中,故丁是生物圈,甲是大气圈;水资源会下渗到地下,故可知丙是岩石圈,乙是水圈,B 项正确。11.大气圈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A项错误。大自然的水通过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 下径流等环节,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中进行连续运动的过程,形成水循环。 据此可以得出,水圈联系了四大圈层,B 项正确。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 圈和岩石圈的上层,C 项错误。岩石圈是地球内部的圈层,D 项错误。12.大气圈、 水圈和生物圈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C 项正确。水圈的各种水体是相互联系 且不断运动的,A 项错误。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B 项错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包含岩石圈,D 项错误。
成5~7题。5.此次火山喷发的岩浆最有可能来自( )A .① B.② C.③ D.④6.在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变化最快的地方是( )A.① 与②交界处 B.②层内部C.② 与③交界处 D.③与④交界处7喷发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 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① 是地壳,②是地幔,③是地核B.在①层中的地震波波速随深度增加而增快C.甲波由①层进入②层时波速急剧上升D. 乙波无法通过地幔4.图中的X 处 为 ( )A. 莫霍面 B. 古登堡面C. 岩石圈与软流层交界 D. 内地核与外地核交界
解析:(1)地幔上部存在着一个由塑性物质组成的软流层,被认为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材料中所说的地热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熔岩释放的能量,而熔岩物质主要分布在软流层,软流层位于上地幔。(2)据上题分析可知,熔岩位于上地幔,上地幔与 地壳的界面是莫霍面。该界面处横波和纵波波速都明显加快。该界面的地下深度陆地上 比海洋上大。答 案 : ( 1 )B (2)C
1.4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共32张PPT)
D 、从震源发生的地震波,纵波比横波先到达地面
2、在莫霍界面以下( ))
A、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都增加
B、纵波传播速度下降,横波传播速度增加 C、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都下降
D、纵波传播速度增加,横波传播速度下降
3、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是( )
A
A.地震波速度的变化 B.温度的垂直变化
C.内部压力的变化 D.物质密度的变化
连
续
古登堡界面:地下
面
约2900千米处,纵
波的速度突然下降,
横波完全消失。
不连续面附近波速变化特点及说明的问题
速度(千
米/秒3)3
2900
地震波的传播 速度
P21思考1:在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 地震波波速的突然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说明所通过物质状态(组成和密度) 可能发生了变化。
2、推测地幔和地核的物质状态可能是 什么?
阅读课文P21第一、二、三自然段,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 什么是地震波? 2、地震波分为几类?它们各自的传播特点? 3、利用地球内部地震波与地球内部圈层构造图,准确说
出什么叫做不连续面? 4、地球内部有几个不连续面?在它们附近地震波的传播
速度有什么明显变化? 5、在不连续面附近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发生了明显变化,
地幔物质是固态(P波和S波都能传 播);地核的物质状态可能是液体或 气体,因为在古登堡界面附近横波完 全消失,说明横波不能继续传播,而 纵波虽然波速忽然下降,但仍可以继 续向下传播。
不连续面 莫霍界面
地下深度
地下(大陆部分 )33千米处
古登堡界面 地下2900千米处
波速变化特点 该界面下,P、S波速都明显增加。 在该界面附近,P波速忽然下降,S波完全消失。
地球的内部圈层和地表形态
三、地壳的物质循环
• 地壳有什么物质? • 怎么循环? 1、按照成因划分
侵入岩 1)岩浆岩
喷出岩
地球的内部圈层和地表形态(精品系 列PPT)
地球的内部圈层和地表形态(精品系 列PPT) 地球的内部圈层和地表形态(精品系 列PPT)
花岗岩
地球的内部圈层和地表形态(精品系 列PPT) 地球的内部圈层和地表形态(精品系 列PPT)
内力 作用
地地 壳质 变作 动用
地壳运动
方向——升降、水平
“痕迹”——地质构造 快速——地震 全球性——板块构造
褶皱 断层
岩浆活动——火山、地热(温泉)、岩浆岩
变质作用——变质岩
地球的内部圈层和地表形态(精品系 列PPT)
外力 作用
风化
侵蚀
搬运
固结成岩
相互 作用
地表 形态
沉积
地球的内部圈层和地表形态(精品系 列PPT)
地球的内部圈层和地表形态(精品系 列PPT) 地球的内部圈层和地表形态(精品系 列PPT)
地球的内部圈层和地表形态(精品系 列PPT)
三、地壳的物质循环
• 地壳有什么物质? • 怎么循环? 1、按照成因划分
侵入岩——花岗岩 1)岩浆岩
喷出岩——玄武岩
金属矿产
地球的内部圈层和地表形态(精品系 列PPT)
地球的内部圈层和地表形态(精品系 列PPT)
大理石
地球的内部圈层和地表形态(精品系 列PPT)
板岩
地球的内部圈层和地表形态(精品系 列PPT)
2)沉积岩
3)变质岩
石灰岩 砂岩 页岩 大理石(汉白玉)
层理结构 化石、矿产
煤 石油 天然气
板岩
铁矿
地球的内部圈层和地表形态(精品系 列PPT)
• 地壳有什么物质? • 怎么循环? 1、按照成因划分
侵入岩 1)岩浆岩
喷出岩
地球的内部圈层和地表形态(精品系 列PPT)
地球的内部圈层和地表形态(精品系 列PPT) 地球的内部圈层和地表形态(精品系 列PPT)
花岗岩
地球的内部圈层和地表形态(精品系 列PPT) 地球的内部圈层和地表形态(精品系 列PPT)
内力 作用
地地 壳质 变作 动用
地壳运动
方向——升降、水平
“痕迹”——地质构造 快速——地震 全球性——板块构造
褶皱 断层
岩浆活动——火山、地热(温泉)、岩浆岩
变质作用——变质岩
地球的内部圈层和地表形态(精品系 列PPT)
外力 作用
风化
侵蚀
搬运
固结成岩
相互 作用
地表 形态
沉积
地球的内部圈层和地表形态(精品系 列PPT)
地球的内部圈层和地表形态(精品系 列PPT) 地球的内部圈层和地表形态(精品系 列PPT)
地球的内部圈层和地表形态(精品系 列PPT)
三、地壳的物质循环
• 地壳有什么物质? • 怎么循环? 1、按照成因划分
侵入岩——花岗岩 1)岩浆岩
喷出岩——玄武岩
金属矿产
地球的内部圈层和地表形态(精品系 列PPT)
地球的内部圈层和地表形态(精品系 列PPT)
大理石
地球的内部圈层和地表形态(精品系 列PPT)
板岩
地球的内部圈层和地表形态(精品系 列PPT)
2)沉积岩
3)变质岩
石灰岩 砂岩 页岩 大理石(汉白玉)
层理结构 化石、矿产
煤 石油 天然气
板岩
铁矿
地球的内部圈层和地表形态(精品系 列PPT)
地球的内部圈层(课件)
2.图中代码①、②、③、④分别代表 A.横波、纵波、莫霍面、古登堡面 B.古登堡面、纵波、莫霍面、横波 C.纵波、横波、古登堡面、莫霍面 D.莫霍面、古登堡面、横波、纵波 3.在地球的内部圈层中,厚度最小的是 A.地壳 B.地幔 C.内核 D.外核
A
D
谢谢大家!
1、完成学案,整理笔记; 2、预习地球的外部圈层。
课后作业
地幔
02
海洋(7km)
03
陆地(35km)
04
平均17km
05
2900km
06
33km
07
莫霍界面
08
古登堡界面
09
地核
地幔
1000km
上地幔
下地幔
软流层
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
岩石圈: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的部分。
岩石圈
岩浆的发源地
地幔
地壳
莫霍界面
温度、压力和密度都很大
古登堡界面
软流层
圈层名称
学前准备
2、
上天容易,入地无门
这两位同学能直接看到地球内部的结构吗,为什么?
01
思考、探究:
01
那可以通过什么办法了解地球内部的结构呢? 地球内部的使者—— 地震波
01
一、地震波
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
一、地震波
纵波(P波) 横波(S波) 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的波 引起地面上下颠簸振动 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的波 引起地面水平晃动振动 可在固态、液态、气态中传播 只可在固态中传播
(1)某日,你在平静湖面的船只上钓鱼,此时突然发生了地震,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2)横波和纵波哪个对地表的破坏程度大?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圈层的划分: 地震波的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速度{千米/秒)
33
上地幔
900
地壳
莫霍面
下地幔
地幔
2900 古登堡面
外核
5100
地核
内核
不连续面 深度(千米) 莫霍面
地震波波速变化
33km处(大 横波、纵波速度都突 陆部分) 然增加 横波突然消失, 纵波速度突然下降
古登堡面 2900km处
莫 霍 面
地幔 。 F+E+D+C是________ 岩石圈 。 (2)A+B+C合称________ 软流 层, (3)被认为是岩浆发源地的圈层是________ 在图中用字母________ 表示。 D 铁镁的硅酸盐类 (4)C层中的主要物质成分是________,G层的 铁镍 为主。 物质成分以________ (5)莫霍面是字母________ B、C 表示的两层之间的界 F、G 表示的两层之间 面,古登堡面是字母________ 的界面。
总结
1.4.1地球的内部圈层
一、划分依据——对地震波的研究地震波特点 纵波(P波):传播速度较快,可通过固、液、气传播 横波(S波):传播速度较慢,只通过固体传播 二、地球内部圈层结构
地壳
上 地 幔
岩石圈 软流层
地 幔
下 地 幔
外 核
地 核
内 核
古登堡面
Page 5
地球内部圈层的特点
陆地 海洋
上 地 幔 下 地 幔
地壳 地幔
顶部
上部
下部
软流层
地核
外 核 内 核
地壳
大陆地壳 : 大 洋 地 壳 : 双层 单层 地 上层: 硅铝层
壳
下层:硅镁层
莫霍界面
地幔
地壳 结构
上层: 硅铝层(较轻)一般只分布在大陆部分,高 山、高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区厚度大,平原地区厚度小;在大洋地壳中 很薄,甚至缺失 下层:硅镁层(较重)普遍存在(连续分布) 厚度不均 硅铝层不连续分布
1.4.1 地球的内部圈层
1、划分内部圈层的依据是什么?
地震波
地震波
传播速度 可通过介质 产生效应 固体、液体、 纵波(p波) 较快 上下震动 气体 横波(s波) 左右摇晃 较慢 固体
思考: 发生地震时,在陆地上人的感觉咋样? 在海轮上的感觉又咋样?为什么?
陆地上:先上下震动再左右摇晃。 海洋上:只有上下震动没有左右摇晃。
地壳结构 特征:
■地壳的 厚度 规律:地表大 范围海拔越高,地地 壳越厚;海拔越 壳 低,地壳越薄。全 球平均17千米
■组成元素
大陆地壳: 大 洋 地 壳 : 双层 单层 上层: 硅铝层 下层:硅镁层 莫霍界面
地幔
地壳:氧、硅、铝、铁、钙、钠、钾、镁
地幔:铁、镁等硅酸盐类矿物
地核:铁镍
读“地壳与地幔结构示意图”,回 答下列问题: 上地幔顶部 地壳 (1)A+B是________ ,C是________ , 软流层 ,E+D+C是________ 上地幔, D是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