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案.doc

合集下载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案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案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司马迁的生平及《史记》的成书背景。

2.掌握《史记》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3.理解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精神内涵。

4.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历史素养。

二、教学重点1.司马迁的生平及《史记》的成书背景。

2.《史记》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3.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精神内涵。

三、教学难点1.文言文的阅读理解。

2.历史事件的梳理与分析。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史记》原文及注释、司马迁生平介绍、教学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史记》相关篇章,了解司马迁生平。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司马迁的生平及《史记》的成书背景。

2.学生分享对司马迁和《史记》的了解。

(二)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司马迁的生平,重点介绍其受宫刑的经历。

2.教师讲解《史记》的成书背景,包括司马迁为什么要写《史记》、写作过程中的困难等。

(三)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司马迁在受宫刑后,为什么还要坚持写《史记》?(四)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史记》有哪些特点?(二)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史记》的基本内容,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等。

2.教师讲解《史记》的特点,如:文笔优美、史料丰富、人物形象鲜明等。

(三)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史记》中你最感兴趣的人物是谁?为什么?(四)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精神内涵是什么?(二)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精神内涵,包括:坚韧不拔、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等。

2.教师举例说明司马迁在写作过程中如何体现这些精神。

(三)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发扬司马迁的精神?(四)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史记》中的哪个篇章?(二)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史记》中的某个具体篇章,如《项羽本纪》。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语文教案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语文教案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决心和毅力。

1.3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深入探讨课文主题。

2.2学会通过人物描写,分析人物性格和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3.2教育学生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毅力,不怕困难,勇往直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司马迁的品质。

1.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2.教学难点2.1理解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内在动力。

2.2分析司马迁的品质和精神。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1.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史记》吗?这部伟大的历史著作是谁写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史记》作者司马迁的故事——《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2.初读课文2.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2.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3.学习生字词3.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3.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

4.理解课文内容4.1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概括故事大意。

4.2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5.分析人物性格5.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司马迁的性格特点。

6.课堂小结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1.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司马迁的品质和精神。

2.精读课文2.1学生精读课文,深入体会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决心和毅力。

2.2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分析司马迁的品质。

3.课堂讨论3.1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司马迁是如何克服困难,完成《史记》的。

4.读写结合4.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感悟。

4.2教师选取优秀作文进行展示和点评。

5.课堂小结6.课后作业6.1学生课后阅读《史记》,了解这部伟大著作的内容和意义。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案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案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如“发愤”、“史记”等。

(2)能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司马迁写《史记》的原因和经过。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认知能力。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整理信息的方法,深入了解司马迁及其作品《史记》。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司马迁写《史记》的原因和经过。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司马迁的发愤精神和对历史的认知。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课文及相关资料:《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课文、司马迁简介、史记简介等。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学生准备:1. 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 搜集关于司马迁和《史记》的相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司马迁画像,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引出本课主题。

2. 自主学习(1)司马迁为什么发愤写《史记》?(2)司马迁写《史记》的过程是怎样的?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问题:(1)你觉得司马迁具备哪些品质?(2)从司马迁写《史记》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到什么?4. 成果展示各小组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课内容,总结司马迁的发愤精神和对历史的认知。

五、课后作业1. 根据课堂所学,编写一篇关于司马迁的小短文。

2. 推荐一本关于历史人物的书籍,并简要介绍该书的内容及感悟。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环节的参与情况,以及他们在成果展示中的表现。

2. 学生作业:评估学生在课后作业中的表现,包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司马迁精神的把握以及写作能力。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教学过程和内容的反馈,以便进行教学调整。

七、教学反思1. 学生对教学目标的掌握情况如何?2. 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需求?3. 如何改进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八、拓展活动1. 组织一次关于《史记》的阅读分享会,让学生分享他们对《史记》的理解和感悟。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案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案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司马迁及其所著的《史记》;(2)掌握文中关键词语和句式的理解;(3)学会通过人物描写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提高文学素养;(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司马迁坚定的信念和顽强拼搏的精神;(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3)激发学生对历史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重点1. 司马迁及其所著的《史记》;2. 文中关键词语和句式的理解;3. 通过人物描写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三、教学难点1. 文中较为深刻的句子和表达方式的把握;2. 对司马迁精神品质的深入理解;3. 创新思维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司马迁及其所著的《史记》;(2)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2)鼓励学生提出疑问,互相讨论,解决难题。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2)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分享学习心得。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难点句子和表达方式;(2)深入剖析司马迁的精神品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5. 实践环节:(1)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写作练习;(2)鼓励学生发挥创新思维,创作有趣的作品。

6. 总结与拓展:(1)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2)推荐相关阅读材料,拓展学生的历史文化知识。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知识点;2. 完成课后练习题,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探讨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效果。

2. 作业评价:检查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心得体会评价:阅读学生的心得体会,了解学生对课文主题的思考和内化程度,以及对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认识。

小学语文课《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案

小学语文课《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案

小学语文优质课《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司马迁编写《史记》的背景和过程,掌握史记的基本知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司马迁坚持不懈、敢于创新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1. 司马迁编写《史记》的背景和过程。

2. 史记的基本知识。

三、教学难点:1. 司马迁坚持不懈、敢于创新的精神。

2. 学生对史记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为学生创造生动的学习情境。

2. 案例教学法:以司马迁编写《史记》为例,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史记的编写过程。

3. 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司马迁和《史记》,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司马迁编写《史记》的背景和过程。

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史记的特点和价值。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使学生掌握史记的基本知识。

5. 情感升华:引导学生学习司马迁坚持不懈、敢于创新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写作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包括沟通交流、协作解决问题等。

七、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用于创设学习情境。

2. 准备案例材料,以便进行案例教学。

3. 准备分组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讨。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史记博物馆,深入了解史记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2. 邀请史记研究专家进行专题讲座,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3. 开展史记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九、教学反思:2. 关注学生的反馈意见,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满意度。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案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这篇文章。

(2)了解司马迁的生平和写作《史记》的过程。

(3)掌握一些重要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敬佩之情。

(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3)培养学生勤奋学习、持之以恒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司马迁的生平和写作《史记》的过程。

2. 文中的一些重要文言文词汇和句式。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

2. 对司马迁精神品质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司马迁的生平、写作《史记》的过程、重要词汇和句式等。

2. 学生准备《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文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司马迁的生平。

(2)提问:你们对《史记》有什么了解?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2)学生标记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自主学习中的问题。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重点讲解:(1)教师讲解文中的一些重要文言文词汇和句式。

(2)学生做好笔记。

5. 情感共鸣:(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司马迁的精神品质。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

6. 课堂小结:7. 课后作业:(1)学生翻译文中的一些重要句子。

(2)学生写一篇关于司马迁精神品质的作文。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考虑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以及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七、评价建议: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学生考试成绩:通过考试或者测验,评估学生对《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这篇文章的理解程度。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案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案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司马迁写作《史记》的背景和意义,掌握与之相关的历史知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司马迁写作《史记》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司马迁的发愤精神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查阅相关资料,制作PPT,准备教学道具。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司马迁和《史记》的基本情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史记》吗?知道它的作者是谁吗?1.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史记》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历史学家司马迁所著,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 自主学习2.1 请同学们翻到课文第1-3自然段,自主学习司马迁写作《史记》的背景。

2.2 学生阅读课文,教师巡回指导。

3. 合作探讨a. 司马迁为什么发愤写《史记》?b. 《史记》在我国历史学史上地位如何?3.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讲解4.1 教师讲解司马迁的发愤精神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4.2 学生听讲,记录重点内容。

5. 课后作业5.1 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总结司马迁写作《史记》的意义。

5.2 完成课后练习题。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历史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六、教学内容拓展1. 请同学们了解司马迁生平的其他事迹,如他在汉武帝时期的经历,以及他受到的宫刑等。

2. 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回指导。

七、课堂互动环节1. 请同学们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司马迁生平事迹,以及对他发愤写《史记》的看法。

2. 学生互动交流,教师点评并总结。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案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案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司马迁的生平及其在历史学领域的贡献,掌握《史记》的基本情况,如成书背景、主要内容、历史价值等。
-剖析课文《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中的重点词语、句子,领悟司马迁的精神品质和坚定信念。
-联系实际生活,引导学生如何在学习、生活中发扬司马迁的发愤精神。
举例:
-通过讲解司马迁的生平事迹,使学生明白他在困境中如何坚持完成《史记》的伟大事业。
4.文本解读:分析课文《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中的重点词语、句子,理解司马迁的崇高品质和坚定信念。
5.课后思考: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思考如何在学习、生活中发扬司马迁的发愤精神。
二、核心素养目标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核心素养目标:
1.增强历史责任感:通过学习司马迁的精神品质,培养学生对国家、民族历史文化的尊重和责任感。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司马迁的发愤精神及其在《史记》中的体现。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司马迁发愤精神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体验在困境中坚持完成任务的感受。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尝试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这一章节。首先,我发现大家在导入环节对司马迁的故事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为后续的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然而,我也注意到在理论介绍和案例分析环节,部分学生对《史记》的历史价值和司马迁的发愤精神理解不够深入。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尽量用生动的语言和具体的事例来阐述司马迁在困境中坚持完成《史记》的伟大事业。但我也意识到,对于一些学生来说,这种精神品质可能还比较抽象,难以真正体会到。因此,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环节,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亲身体验司马迁发愤精神的力量。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案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司马迁发愤写《史记》学科领域:语文年级:五年级教学课时:2课时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中的一部分。

(2)了解司马迁写作《史记》的背景和原因。

(3)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访问等方式,了解历史人物和事件。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尊重历史、客观评价历史人物的态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司马迁写作《史记》的背景和原因,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难点:理解司马迁坚持不懈、勇于探索历史的精神。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司马迁和《史记》的相关背景。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司马迁是“发愤”写《史记》?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司马迁的精神品质。

(2)学生通过访问、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司马迁写作《史记》的背景和原因。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生代表分享小组讨论成果,回答导入环节的问题。

4.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司马迁的精神品质。

5. 巩固练习(1)教师设计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司马迁坚持不懈、勇于探索历史的精神。

五、课后作业1. 背诵课文中的一段。

2. 写一篇关于司马迁的小短文,可以从他的生平、成就、精神品质等方面入手。

六、教学延伸1. 活动名称:讲述历史人物的故事(1)学生选择一个历史人物,了解其生平事迹,准备讲述故事。

(2)在课堂上,学生依次讲述自己选择的历史人物的故事,其他学生倾听并给予评价。

2. 活动目的: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案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案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司马迁及其所著的《史记》;(2)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3)学会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历史人物和事件。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内容,理解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原因;(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2)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司马迁及其所著的《史记》;2. 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3.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历史人物和事件。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原因;2. 欣赏文学作品,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司马迁及其所著的《史记》;(2)学生分享课前查阅的关于司马迁和《史记》的资料。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3)学生合作探讨,分析课文内容,理解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原因。

3. 品析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4. 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选择一个历史人物或事件,进行查阅资料,了解其背后的故事;(2)学生汇报自己的成果,分享学习心得;(3)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5. 小结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知识点;2. 完成练习题,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3. 结合课后拓展,进一步了解司马迁和《史记》。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熟练回答关于司马迁和《史记》的问题;(2)学生能够正确使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3)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能力得到提高。

2. 过程与方法:(1)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中,能够有效分析课文内容;(2)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有所提升。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生对祖国历史文化有更深的了解和热爱;(2)学生能够理解并学习司马迁勇于面对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案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案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主要内容,了解司马迁其人及其写作《史记》的背景和意义。

2. 学生能够掌握一些重点词汇和句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能够体会司马迁坚持不懈、勇于探索的精神,激发对历史和文化的兴趣。

2. 学生能够认识到学习历史的重要性,培养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独立思考和合作能力。

2.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制作展示等方式,提高研究性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主要内容和相关知识点。

2. 司马迁的精神品质和对历史文化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一些重点词汇和句式的理解和运用。

2. 对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原因和意义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司马迁发愤写史记》及相关资料。

2.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司马迁和《史记》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式。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探讨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原因和意义。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补充,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

5. 应用拓展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制作展示等方式,了解《史记》在我国历史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6. 总结反思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7. 布置作业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理解课文内容,回答相关问题,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表现出对司马迁精神的尊重,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案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司马迁写作《史记》的背景和原因,掌握《史记》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司马迁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的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历史、崇尚文化的情感,激发学生勇于探究、坚持不懈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司马迁写作《史记》的背景和原因。

2. 《史记》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3. 司马迁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1. 《史记》的深刻内涵和独特风格。

2. 司马迁如何克服困难,完成《史记》的编纂。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司马迁和《史记》的相关知识。

2.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史记》选段,体会司马迁的精神。

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分析司马迁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的精神。

五、教学内容1. 导入:介绍司马迁和《史记》的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史记》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分析司马迁的精神。

3.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史记》选段,体会司马迁的精神。

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司马迁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的精神。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学习主题。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史记》选段,注意司马迁的写作风格和手法。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司马迁在写作《史记》过程中的坚持与创新。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点评,梳理司马迁的精神品质。

5.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司马迁和《史记》的基本知识掌握情况。

2. 学生对司马迁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的精神的理解和体会。

3.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如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安排是否合理,学生是否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反思课堂氛围是否融洽,学生是否能充分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教案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司马迁写作《史记》的背景和经历,掌握与之相关的历史知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认知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热爱,激发学生勇于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司马迁写作《史记》的背景、经历及其历史意义。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司马迁的发愤写《史记》的精神内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司马迁及其《史记》。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司马迁写作《史记》的背景和经历。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司马迁为何发愤写《史记》。

4. 讲解与展示:教师讲解司马迁的发愤精神,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四、课后作业:1. 请学生结合教材,概述司马迁写作《史记》的背景和经历。

2. 思考司马迁为何发愤写《史记》,并谈谈对自己的启示。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司马迁及其《史记》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司马迁发愤精神的认识和体会。

3. 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及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司马迁面对困境时的抉择,让学生理解其坚定的信念和决心。

2. 情感认同:引导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到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伟大意义。

3. 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扮演司马迁及其身边的人,模拟历史场景,增强课堂趣味性。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司马迁的人生经历和《史记》的创作背景。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司马迁发愤精神的理解和感悟。

3. 情境教学法: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司马迁的心路历程。

八、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1. 课时安排:本节课共45分钟。

2. 教学内容:第1-10分钟:介绍司马迁及其《史记》的背景。

第11-20分钟:讲解司马迁的发愤精神及其意义。

第21-3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司马迁发愤精神的理解和感悟。

第31-40分钟:案例分析,让学生从司马迁的经历中汲取启示。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案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案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案《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案(通用5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案(通用5篇),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案篇1一、谈话导入1、读题;2、时间的车轮在永不停息地滚滚向前,2000多年过去了,许多人、许多物、许多事都已经烟消云散,毫无踪迹,但是司马迁和他的《史记》却永载史册,被人们所传诵。

你知道,是司马迁的什么在永远感动并激励着中国人民吗?二、布置自学自由读课文,把你感动的地方用横线画出来,并多读一读,同时想一想,让你感动的是什么?三、交流汇报1、学生整体谈感动的地方和原因。

2、教师小结:3、根据学生汇报学习语段小时侯语段1、出示;2、指名读3、提供龙门资料;4、再指名读、齐读;5、此时,司马迁心里十分激动,他可能在激动地想些什么呢?过渡:他是这么想的,他又是怎么做的呢?引读┅┅父亲临终前的嘱托1、读父亲的话:自由读、指名读、再指名读;2、听了父亲的遗嘱:司马迁是怎么做的?出示语段,引读┅┅自由读,引导想象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受酷刑后1、出示语段;2、指名读;3、你知道这是怎样一场飞来横祸吗?(资料补充)4、听命运交响曲,浮想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5、指名读、齐读。

6、你有什么感受4、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司马迁写的《史记》吧!(有感情地朗读)四、总结延伸1、你有什么话要对司马迁和他的《史记》说吗?2、学了《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让我情不自禁地想到了┅┅(学生写)3、教师用诗歌.总结《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案篇2教材简介:《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是一篇历史人物故事。

讲汉代史官司马迁在遭到残酷的刑罚后,不忘父亲的嘱托,忍辱负重,耗费13年时间写成辉煌巨著《史记》的事。

由于内容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学生在阅读时难以产生主动的情感体验,加之文章要表达的中心非常明确,语言也较浅显,六年级的学生阅读基本无障碍,容易满足于对文章浅层的了解。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背景、过程及其伟大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司马迁身处困境,不屈不挠,为理想奋斗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原因、过程及其意义。

2.教学难点:司马迁身处困境,不屈不挠,为理想奋斗的精神。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介绍司马迁的生平及其成就。

(2)引导学生关注司马迁为何要发愤写《史记》。

2.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背景。

3.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司马迁在困境中不屈不挠,为理想奋斗的精神。

(2)每组选代表发言,教师点评。

4.案例分析(1)分析司马迁为何在困境中选择坚持写《史记》。

(2)讨论司马迁的精神品质对现代人的启示。

5.课堂小结(2)强调司马迁身处困境,不屈不挠,为理想奋斗的精神。

四、课后作业2.思考:司马迁的精神品质对现代人的启示。

五、教学反思1.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否积极参与,对司马迁的精神品质有深入了解。

2.学生能否将司马迁的精神品质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找到自己的奋斗方向。

一、导入新课1.介绍司马迁的生平及其成就(1)司马迁,字子长,西汉时期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2)司马迁曾任太史令,因直言进谏而被汉武帝罢官。

(3)司马迁在困境中发愤写《史记》,成为我国古代史学的奠基之作。

2.引导学生关注司马迁为何要发愤写《史记》(1)司马迁为何在困境中选择坚持写作?(2)司马迁的精神品质对现代人有什么启示?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背景(1)司马迁因直言进谏被罢官,陷入困境。

(2)司马迁在困境中,立志完成父亲遗愿,发愤写《史记》。

(1)学生分享对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认识。

三、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司马迁在困境中不屈不挠,为理想奋斗的精神(1)司马迁在困境中如何坚持写作?(2)司马迁的精神品质有哪些?2.每组选代表发言,教师点评(1)学生代表发言,分享对司马迁精神的见解。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范文语文教案.doc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范文语文教案.doc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范文语文教案《史记》共52万多字,记载了从黄帝至汉武帝约3000年间的史事。

它不仅是空前的历史巨著,而且也是哲学界的宝贵遗产。

被鲁迅先生喻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语文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案(一)】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

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

4、通过本课的学习,能有意识的关注《史记》,并收集其中以两个故事,在同学之间交流。

教学重、难点:1、感受司马迁把个人的荣辱置之度外,为完成父亲的遗愿,实现人生价值矢之不渝的精神。

2、理解司马迁受酷刑后悲愤交加的心情及为什么能忍辱负重、发愤著书。

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理清脉络。

初步了解司马迁及《史记》。

教学过程:一、成语导入,了解《史记》的辉煌:1、同学们,我们阅读过不少成语故事,了解了不少成语。

读读这些成语,看看有什么发现。

2、出示:(齐读)指鹿为马破釜沉舟卧薪尝胆毛遂自荐四面楚歌完璧归赵负荆请罪纸上谈兵一字千金图穷匕见3、指名说说自己的发现。

4、是的,这些成语都是出自历史故事,而且出自同一本著作《史记》。

5、板书:《史记》,知道《史记》吗?谁能来介绍一下。

△根据学生回答随机板书司马迁。

简介司马迁。

△简介史记:《史记》共52万多字,记载了从黄帝至汉武帝约3000年间的史事。

它不仅是空前的历史巨著,而且也是哲学界的宝贵遗产。

被鲁迅先生喻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6、今天这堂课,老师就要和大家一起走近司马迁,走近《史记》。

板书:发愤写《史记》7、齐读课题。

(指导读题:文章有文眼,标题有题眼。

这篇文章的题眼是———生答“发愤”。

什么叫“发愤”?凭你的直觉说。

(发愤就是很坚决。

很努力。

决心做好一件事情。

文中司马迁发愤一定要完成《史记》。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案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案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案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案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案1教材简介:《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汉代史官司马迁在遭受残酷的刑罚之后,不忘父亲嘱托,忍辱负重,耗费18年时间写成辉煌巨着《史记》的事。

由于内容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学生在阅读时难以产生主动的情感体验。

这篇文章要表达的中心非常明确,语言也较浅显,五年级的学生阅读基本无障碍,容易满足于对文章概意浅层的了解,而不去往更深处研读,体会文字文字背后深层次的含义。

目标预设: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

认识两个多音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在理解、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受司马迁牢记父亲嘱托、忍辱负重、发愤着书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领悟司马迁受宫刑后悲愤交加的心情。

在理解、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受司马迁牢记父亲嘱托、忍辱负重、发愤着书的精神。

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提出:阅读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一千个读者就是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就是阅读。

小学语文教育最终的目的是让童心回归生活,让生活陶冶人格,让人格升华内涵。

怎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在阅读中享受语文的美呢?我在设计《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时,尝试着让学生走进人物内心,入情入境,读出真感情,读出文字背后的含义。

设计思路:重视朗读,在多样的训练中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语感;有机融合听、说、读、写,扎实进行双基训练;在研读中借鉴作者的表达方式,注重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情境,引导学生入情入境。

针对学生对文本的质疑,抓住课文的重点段落,在一次一次的朗读中层层推进,达到感情的高潮。

教学过程:一、理解课题初步感知1、你知道司马迁吗?交流资料。

板书《史记》,你知道这是一部什么样的作品吗?交流资料。

板书:发愤。

课题中有一个词是“发愤”,课前有没有谁查过工具书“发愤”是什么意思(振作起来,努力地去做。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教案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教案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案1.1 背景介绍:让学员了解司马迁以及《史记》的概况。

1.1.1 司马迁是西汉时期的著名史学家、文学家,他的父亲司马谈是汉武帝时期的太史令。

1.1.2 《史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包括本纪、表、书、世家、列传等部分。

1.1.3 《史记》记载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之间的历史,其文笔优美,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二、知识点讲解2.1 《史记》的组成部分及其特点2.1.1 本纪:记载历代帝王的政绩和事迹。

2.1.2 表:以年表的形式,简略记载各个时期的重要事件。

2.1.3 书:记载古代的礼仪、乐律、天文、地理等方面的内容。

2.1.4 世家:记载诸侯王国及其后代的历史。

2.1.5 列传:记载各个时期的重要人物的生平和事迹。

三、教学内容3.1 篇章选择3.1.1 选择《史记》中的重要篇章,如《项羽本纪》、《孔子世家》等进行教学。

3.1.2 通过阅读这些篇章,让学员领略司马迁的史学和文学才华。

3.1.3 引导学员思考司马迁在记述历史时的客观态度和公正精神。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4.1.1 使学员了解司马迁及《史记》的概况。

4.1.2 使学员掌握《史记》的组成部分及其特点。

4.1.3 提高学员的文献阅读能力,能够独立阅读《史记》的部分篇章。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1 让学员了解司马迁及《史记》的概况。

5.1.2 使学员掌握《史记》的组成部分及其特点。

5.1.3 培养学员的文献阅读能力,能够独立阅读《史记》的部分篇章。

5.2.1 理解司马迁在记述历史时的客观态度和公正精神。

5.2.2 深入分析《史记》中的文学手法及其表现。

5.2.3 引导学员从《史记》中汲取智慧,提高自己的人生修养。

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1 投影仪:用于展示《史记》的篇章内容。

6.1.2 笔记本电脑:配合投影仪使用,用于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6.1.3 打印机:用于打印学员的作业和资料。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学设计.doc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学设计.doc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学设计-《史记》是我国历史上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它反映了从黄帝到汉武帝这2600年间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发展过程。

同时也是我国古典文学的优秀典范。

(板书:16、司马迁)2、介绍司马迁。

司马迁是汉代的史官,《史记》的作者。

3、司马迁为什么能写成《史记》这部辉煌著作呢?4、齐读课题。

二、自由读课文,理解字词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3)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检查自学效果(1)指名读词语。

(2)用钢笔描红。

(3)指名读课文,结合正音,理解词义。

讲述:把道理或事情讲出来。

记载:把事情写下来。

搜集:到处寻找并聚集一起。

研读:钻研并阅读。

飞来横祸:意外到来的祸患。

发愤:决心努力。

三、再读课文,划分段落1、默读课文,思考:(1)司马迁为什么要发愤写《史记?(2)他又是怎样发愤写作的?(3)他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发愤写作的?(4)结果怎样?2、对照上述四个问题,分别阅读课文的相关自然段,参照书后练习4中提供的样子,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1、2):父亲对司马迁的影响和临终时的嘱托。

第二段(3):讲一场飞来横祸降临到司马迁的头上。

第三段(4):写司马迁忍辱负重坚持写书。

第四段(5):讲司马迁用毕生的心血写成了辉煌巨著《史记》。

3、指名让学生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作业抄写词语、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一、讲读课文第一段1、指名读第一段,思考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2、司马迁主要受了父亲的什么影响?3、受了父亲的影响,司马迁是怎么做的?4、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5、父亲的影响在司马迁成长历程中起着很大的作用,特别是父亲临终时泪流满面的嘱托,更对司马迁完成《史记》的写作起着重大的作用。

6、指导朗读父亲的话。

二、讲读第二段1、轻声读课文第3自然段,思考:正当司马迁专心致志写作《史记》的时候,飞来了一场什么横祸?2、讨论横祸,理解酷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案教材分析这是一篇历史人物故事。

讲汉代史官司马迁在遭到残酷的刑法之后,不忘父亲的嘱托,忍辱负重,耗费13年时间,写成辉煌巨著《史记》的事。

一、扣"愤"体会愤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齐读),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关注"一字一词"。

"愤"字下加点,齐读。

联想到了哪些词语?(愤怒、愤慨、悲愤、气愤)——生板书。

师:这里的"愤"就包含了这些意思,齐读。

2.知道司马迁"愤"(指"愤")的原因是什么吗?指读。

3.了解"李陵事件",出示:李陵事件——汉武帝时,汉朝和北方的匈奴连年战争。

汉代名将李广的孙子——李陵将军率领着五千步兵担任汉朝军队的一翼。

战斗中,他深入敌方几千里,同其他部队失掉了联系,被匈奴八万骑兵包围了。

他大战十多天,杀了许多匈奴人,终因粮尽矢绝,伤亡惨重,被迫投降了匈奴。

汉武帝得知这个消息,大怒。

一天,武帝召见司马迁,问他对李陵这件事的看法。

司马迁坦率地说,根据李陵的为人和敌我双方实力对比的分析,李陵是有功劳的,他的投降一定是万不得已的,将来有机会,他仍会报效汉朝的。

武帝听了大怒,因为在他看来,司马迁赞扬李陵,就是贬低另一位,同时出征的将军李广利,而李广利是他很宠爱的李夫人的哥哥。

因此,就因为司马迁说了这么一句公道话,武帝盛怒之下,把司马迁关进了监狱,并且判处了死刑。

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话要说?(板书:飞来横祸)4.按照汉朝法律,犯死罪的人若想活命,办法有两个:第一个呢?是交50万钱,司马迁本来就不富裕,被判死罪之后,过去一些亲朋好友都纷纷疏远了他,他根本拿不出50万钱赎死。

还有一种活命的办法,那就是以宫刑免死。

什么叫宫刑呢?它是中国古代最惨无人道、最灭绝人性的刑罚,受了这种刑罚,就成了像太监一样的人,不男不女的,让你无脸见人,让你生不如死。

因此,在汉代,许多犯死罪的人宁愿只求一死,也不愿接受宫刑。

但是,同学们,司马迁自己做出了选择,他选择了最残酷的宫刑。

许多年之后,司马迁在给朋友的信中这样说:出示:遭到这样的祸事,深深地被邻里同乡所耻笑,以致先人蒙受污辱,还有什么颜面再为父母扫墓呢?即使再过一百代,也只是耻辱更甚而已!因此我心思重重,极为痛苦,在家时总是恍恍惚惚,好象丢失了什么,出外时又不知要到什么地方去。

每想到这桩奇耻大辱,没有一次不是汗流浃背,将衣服湿透。

你们能体会到司马迁心中的"愤"吗?二、扣"发愤"感悟发愤1."发愤"划线,齐读。

2.司马迁受了宫刑,当时有人这样评论:"宫刑这种刑罚不但是对肉体的无情摧残,更是人格上的奇耻大辱。

作为一身正气的司马迁应该以死抗争,一死了之。

而他居然选择没有尊严的活着。

这不是苟且偷生吗?"对于这样的评论,你赞成吗?说说你的看法?司马迁是怎么想的呢?在文中找出句子,划下来。

出示:他想"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

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2019--19教材分析这是一篇历史人物故事。

讲汉代史官司马迁在遭到残酷的刑法之后,不忘父亲的嘱托,忍辱负重,耗费13年时间,写成辉煌巨著《史记》的事。

一、扣"愤"体会愤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齐读),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关注"一字一词"。

"愤"字下加点,齐读。

联想到了哪些词语?(愤怒、愤慨、悲愤、气愤)——生板书。

师:这里的"愤"就包含了这些意思,齐读。

2.知道司马迁"愤"(指"愤")的原因是什么吗?指读。

3.了解"李陵事件",出示:李陵事件——汉武帝时,汉朝和北方的匈奴连年战争。

汉代名将李广的孙子——李陵将军率领着五千步兵担任汉朝军队的一翼。

战斗中,他深入敌方几千里,同其他部队失掉了联系,被匈奴八万骑兵包围了。

他大战十多天,杀了许多匈奴人,终因粮尽矢绝,伤亡惨重,被迫投降了匈奴。

汉武帝得知这个消息,大怒。

一天,武帝召见司马迁,问他对李陵这件事的看法。

司马迁坦率地说,根据李陵的为人和敌我双方实力对比的分析,李陵是有功劳的,他的投降一定是万不得已的,将来有机会,他仍会报效汉朝的。

武帝听了大怒,因为在他看来,司马迁赞扬李陵,就是贬低另一位,同时出征的将军李广利,而李广利是他很宠爱的李夫人的哥哥。

因此,就因为司马迁说了这么一句公道话,武帝盛怒之下,把司马迁关进了监狱,并且判处了死刑。

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话要说?(板书:飞来横祸)4.按照汉朝法律,犯死罪的人若想活命,办法有两个:第一个呢?是交50万钱,司马迁本来就不富裕,被判死罪之后,过去一些亲朋好友都纷纷疏远了他,他根本拿不出50万钱赎死。

还有一种活命的办法,那就是以宫刑免死。

什么叫宫刑呢?它是中国古代最惨无人道、最灭绝人性的刑罚,受了这种刑罚,就成了像太监一样的人,不男不女的,让你无脸见人,让你生不如死。

因此,在汉代,许多犯死罪的人宁愿只求一死,也不愿接受宫刑。

但是,同学们,司马迁自己做出了选择,他选择了最残酷的宫刑。

许多年之后,司马迁在给朋友的信中这样说:出示:遭到这样的祸事,深深地被邻里同乡所耻笑,以致先人蒙受污辱,还有什么颜面再为父母扫墓呢?即使再过一百代,也只是耻辱更甚而已!因此我心思重重,极为痛苦,在家时总是恍恍惚惚,好象丢失了什么,出外时又不知要到什么地方去。

每想到这桩奇耻大辱,没有一次不是汗流浃背,将衣服湿透。

你们能体会到司马迁心中的"愤"吗?二、扣"发愤"感悟发愤1."发愤"划线,齐读。

2.司马迁受了宫刑,当时有人这样评论:"宫刑这种刑罚不但是对肉体的无情摧残,更是人格上的奇耻大辱。

作为一身正气的司马迁应该以死抗争,一死了之。

而他居然选择没有尊严的活着。

这不是苟且偷生吗?"对于这样的评论,你赞成吗?说说你的看法?司马迁是怎么想的呢?在文中找出句子,划下来。

出示:他想"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

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2019--19教材分析这是一篇历史人物故事。

讲汉代史官司马迁在遭到残酷的刑法之后,不忘父亲的嘱托,忍辱负重,耗费13年时间,写成辉煌巨著《史记》的事。

一、扣"愤"体会愤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齐读),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关注"一字一词"。

"愤"字下加点,齐读。

联想到了哪些词语?(愤怒、愤慨、悲愤、气愤)——生板书。

师:这里的"愤"就包含了这些意思,齐读。

2.知道司马迁"愤"(指"愤")的原因是什么吗?指读。

3.了解"李陵事件",出示:李陵事件——汉武帝时,汉朝和北方的匈奴连年战争。

汉代名将李广的孙子——李陵将军率领着五千步兵担任汉朝军队的一翼。

战斗中,他深入敌方几千里,同其他部队失掉了联系,被匈奴八万骑兵包围了。

他大战十多天,杀了许多匈奴人,终因粮尽矢绝,伤亡惨重,被迫投降了匈奴。

汉武帝得知这个消息,大怒。

一天,武帝召见司马迁,问他对李陵这件事的看法。

司马迁坦率地说,根据李陵的为人和敌我双方实力对比的分析,李陵是有功劳的,他的投降一定是万不得已的,将来有机会,他仍会报效汉朝的。

武帝听了大怒,因为在他看来,司马迁赞扬李陵,就是贬低另一位,同时出征的将军李广利,而李广利是他很宠爱的李夫人的哥哥。

因此,就因为司马迁说了这么一句公道话,武帝盛怒之下,把司马迁关进了监狱,并且判处了死刑。

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话要说?(板书:飞来横祸)4.按照汉朝法律,犯死罪的人若想活命,办法有两个:第一个呢?是交50万钱,司马迁本来就不富裕,被判死罪之后,过去一些亲朋好友都纷纷疏远了他,他根本拿不出50万钱赎死。

还有一种活命的办法,那就是以宫刑免死。

什么叫宫刑呢?它是中国古代最惨无人道、最灭绝人性的刑罚,受了这种刑罚,就成了像太监一样的人,不男不女的,让你无脸见人,让你生不如死。

因此,在汉代,许多犯死罪的人宁愿只求一死,也不愿接受宫刑。

但是,同学们,司马迁自己做出了选择,他选择了最残酷的宫刑。

许多年之后,司马迁在给朋友的信中这样说:出示:遭到这样的祸事,深深地被邻里同乡所耻笑,以致先人蒙受污辱,还有什么颜面再为父母扫墓呢?即使再过一百代,也只是耻辱更甚而已!因此我心思重重,极为痛苦,在家时总是恍恍惚惚,好象丢失了什么,出外时又不知要到什么地方去。

每想到这桩奇耻大辱,没有一次不是汗流浃背,将衣服湿透。

你们能体会到司马迁心中的"愤"吗?二、扣"发愤"感悟发愤1."发愤"划线,齐读。

2.司马迁受了宫刑,当时有人这样评论:"宫刑这种刑罚不但是对肉体的无情摧残,更是人格上的奇耻大辱。

作为一身正气的司马迁应该以死抗争,一死了之。

而他居然选择没有尊严的活着。

这不是苟且偷生吗?"对于这样的评论,你赞成吗?说说你的看法?司马迁是怎么想的呢?在文中找出句子,划下来。

出示:他想"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

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2019--19教材分析这是一篇历史人物故事。

讲汉代史官司马迁在遭到残酷的刑法之后,不忘父亲的嘱托,忍辱负重,耗费13年时间,写成辉煌巨著《史记》的事。

一、扣"愤"体会愤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齐读),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关注"一字一词"。

"愤"字下加点,齐读。

联想到了哪些词语?(愤怒、愤慨、悲愤、气愤)——生板书。

师:这里的"愤"就包含了这些意思,齐读。

2.知道司马迁"愤"(指"愤")的原因是什么吗?指读。

3.了解"李陵事件",出示:李陵事件——汉武帝时,汉朝和北方的匈奴连年战争。

汉代名将李广的孙子——李陵将军率领着五千步兵担任汉朝军队的一翼。

战斗中,他深入敌方几千里,同其他部队失掉了联系,被匈奴八万骑兵包围了。

他大战十多天,杀了许多匈奴人,终因粮尽矢绝,伤亡惨重,被迫投降了匈奴。

汉武帝得知这个消息,大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