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熟悉的物品分析
第2课 熟悉的物品-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第2课熟悉的物品-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根据自然物品感受并表现其形态、颜色、纹理和光影等特点;2.能够在简笔画的基础上掌握色彩的运用,表现物品的质感和立体感;3.培养学生发现身边生活中平凡的物品平凡之美的能力;4.提升学生绘画的观察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对物品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1.掌握物品形态、颜色、纹理和光影等特点的观察和表现方法;2.掌握色彩的运用,表现物品的质感和立体感;3.培养学生发现身边生活中平凡的物品平凡之美的能力。
教学过程1. 观察物品1.1 课前活动带一个小布袋让学生摸不同的自然物品(如树叶、树皮、石头、果实等),感受其形态、纹理、颜色和光影等特点,了解其各自的性质。
1.2 观察指导学生将自己带来的物品拿出来,放在课桌上,老师引导学生观察物品的形态、纹理、颜色和光影等特点,并提问引导:•物品的形状是什么样的?•物品表面的纹理有哪些特点?•物品的颜色是什么颜色?有哪些颜色的变化?•物品在不同光线下会有什么变化?2. 简笔画练习2.1 教学方式老师现场示范简笔画的基本形态,鼓励学生自己观察物品并进行简笔画练习。
2.2 简笔画要求•着重表现物品的形态;•尽量简化物品的细节;•保持笔触流畅。
3. 学习色彩运用3.1 色彩应用老师在黑板上演示使用颜料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不同颜色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掌握色彩的运用,进一步表现物品的质感和立体感。
3.2 练习学生在简笔画的基础上,尝试使用颜料进行描绘,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 作品展示学生将自己所画的作品展示给其他同学,相互欣赏和交流,体验到绘画所带来的乐趣。
教学评价教学实施后,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教学评价:1.学生的作品是最直观的评价方式,评价时要着重考虑其形态、颜色、质感等方面的表现;2.课堂讨论和互动的情况,考虑学生的观察和表现能力;3.感性评价,询问学生对于自己所画作品的感受以及所获取到的知识和技能。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切实感受到身边自然物品的美感并表现出来,能够掌握色彩的运用,进一步表现物品的质感和立体感,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第2课熟悉的物品 课件(共51张ppt) 苏少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
Shu xi de wu ping
学 习 目 标
了解静物和素描的定义 了解构图的基本法则和构图形式 学习用明暗关系来表达物体的体积感(实践)
静物
静止的绘画。一般指水果、 花草、器物等生活中熟悉的 物品被当作绘画对象时,被 称为静物。
新石器时代的舞蹈纹彩陶盆
从古至今许多画家都把描绘身边的物品作 为记录生活的一部分,尝试用各种不同的方法 来表现他们,并借助这些静物的表现来抒发自 己的内心情感。
主体物往往是 放在中间点的位置, 前面的点往往是第 一次要物体的摆放 位置,最后面的点 是帮助你加强画面 的空间层次的推移。
我当小老师
请同学帮我点评一
下以下作业中常见的
太小
构图问题。
1
太大
3
2
太散
不同的笔
Bu tong de bi
感受不同的笔带来的不同效果、不同的情感。
欢
安
快
静
钢笔
笔
铅笔
炭笔
木炭条
作画步骤
(起稿、找结构)
绘画的过程
(铺大色调)
(深入刻画)
绘画的过程
(调整完成)
绘画的过程
素描作画步骤:
• 起稿——定型(形体比例) • 找结构——定线(明暗交界线、投影线) • 铺大色调——定面(黑白灰三大面) • 深入刻画——加强体积感
45
练习直线(长横线、长竖线不同) 平涂(一条线挨着一条线、成块)
水平式、四边形、S形、三角形等
构图的基本法则
均衡与和谐
1 3
2
构
图
的
基
本 形
图 三
式
根据构图需要,物品摆放要 有一定的变化。
第2课熟悉的物品
第2课熟悉的物品第一篇:第2课熟悉的物品(苏教版)中学美术七年级上册总第3-4课时第二课熟悉的物品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单元,通过大量图片向我们展示了描绘静物的基本技法。
本课围绕着静物画,启示我们要改变常态的观察角度和观察方法,从描绘静物工具的多种选择、构图的角度变化到表达方法的多元展开,均可以更宽广的视角面对,形成全新的绘画意识。
同时本课也传递着另一个概念:静物是有生命的,描绘它们的同时也在表达着自己的情感。
一、教学思路欣赏——欣赏不同艺术家的经典作品,体会静物画中多样的构图美,感受静物画的线条之美和意境之美,发现用画笔记录身边物品的乐趣。
学习——要确定一幅静物画的构图,首先要决定一个主题,然后选择一些合适的补充物来组成和谐的视觉结构,这种布置的整体结构能够加强主题,传递思想和营造气氛。
学习构图的基本法则:变化与统一,均衡与和谐。
尝试——不同粗细、不同质地的笔可以画出不同的笔触。
尝试用不同的笔表达不同物品的质感和自己的情感。
尝试用各种熟悉的物品进行组合练习,体会不同的构图意境。
研究——描绘静物有多种手法,可以是用线的描绘也可以加一些明暗增加物体的体积感。
(苏教版)中学美术七年级上册总第3-4课时实践——选择合适的工具,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创作表现一幅以线为主的素描作品。
二、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为线造型的静物的学习,第二课时为素描静物作品的学习。
教学内容一、教学目标认知目标:了解构图的基本法则和构图形式,掌握静物画的不同表现方法,体验构图的不同角度、不同工具呈现的不同趣味,感受静物画的艺术美。
技能目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创作一幅以线为主的素描作品。
学习用明暗关系来表达物体的质感、体积和空间感,了解静物画的构图要求。
情感目标:感受静物画的美,体验线造型多样的艺术魅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意识,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
引导学生关注、热爱生活。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静物画的构图形式和法则,多种表现方法,并能从多种视角进行观察。
苏少版七年级上册美术《第2课 熟悉的物品》教案
苏少版七年级上册美术《第2课熟悉的物品》教案一、教材分析:《第2课熟悉的物品》是苏少版七(上)中华博览绘画教材的一部分。
本课主要介绍了静物画的构图形式和法则,以及多种表现方法。
学生通过观察和创作,培养艺术美的眼光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静物画的构图形式和法则,如平面构图、对角线构图、中心构图等。
2. 掌握多种表现方法,如线描、阴影、明暗对比等。
3. 培养学生用观察力和创造力捕捉物品的美感。
4. 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创作表现一幅以线为主的素描作品。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是静物画的构图形式和法则,以及多种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是培养学生用灵活的、善于发现艺术美的眼光观察和捕捉物品,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创作表现一幅以线为主的素描作品。
四、学情分析:学生是七年级的学生,艺术素养和创作能力不同。
他们对艺术有一定的兴趣,但缺乏系统的绘画知识和技巧。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注重启发学生的艺术感知和表达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五、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第2课熟悉的物品》中的静物画。
先让我们来看一些静物画的图片,你们对这些画作有什么感觉呢?学生1:这些画作很美,色彩搭配得很好。
学生2:我觉得每个画作都有自己独特的构图,看起来很有层次感。
老师:很好,你们对静物画的构图和色彩有很敏锐的观察力。
今天我们就要学习如何构图和表现静物画的方法。
步骤二:教学讲解老师: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静物画的构图形式和法则。
平面构图是一种常见的构图方式,可以将物品放在画布上的不同位置,形成平面感。
对角线构图则是利用对角线将画面分割成两部分,增加画面的动感。
还有中心构图,将物品放在画面的中心位置,突出主题。
你们可以看一下这些画作中使用了哪种构图方式。
学生3:我觉得这幅画使用了对角线构图,因为画面中的物品形成了一个斜线。
老师:很好,你观察得很仔细。
除了构图方式外,我们还可以通过线描、阴影和明暗对比等方法来表现静物画。
《熟悉的物品》说课稿
《熟悉的物品》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今天我上课的内容是《熟悉的物品》,我将围绕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重点难点、说教法学法、教学反思这七个方面来汇报我的教学内容。
一、说教材
《熟悉的物品》这一课它归属于线造型表现领域。
为下一课《情感记录》更高要求的造型表现做了铺垫。
二、说教学目标
这节课是《熟悉的物品》的第二课时,继上堂课构图和不同工具的表现效果,这节课重点要教会学生掌握形体的几种基本透视变化规律,包括平行透视、成角透视、圆柱体透视和圆球体透视,还有明暗透视变化规律。
这是画好明暗素描的基础,不管是画单体还是组合物体,这一课的意义非常大。
三、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教会学生掌握透视变化规律。
难点:学生对形体透视规律的掌握和空间思维能力,以及手上的表现能力。
四、教法学法
教法:通过课件展示以及教师的示范法,激发学生兴趣,实践指导法,通过训练教会学生掌握线造型形体透视规律,唯有训练才能够更好地掌握,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学法:读图、互动、训练
五、说教学反思
因为第一次到昭关中学,对学生的情况不是十分了解,只能是按照我的准备来上。
这些内容虽然课本上没有,但是十分重要,到初二上学期的《空间与层次》一课中会进一步谈到空间的透视规律,那是对整个环境的空间透视的理解,而这里我教给学生的是立方体、圆柱体和圆球体的形体透视规律,对学生画好静物素描相当有帮助。
通过训练,让学生真正掌握。
学生的课堂反应相当积极,课堂气氛也比较好。
以上是我说课的内容,请各位领导和同仁指正!。
苏少版美术七上第2课熟悉的物品
目•课程导入•物品的观察与表现•物品的创意设计•学生作品展示与评价01课程导入02030104如笔、纸、书等。
如锅、碗、瓢等。
如桌子、椅子、床等。
如毛巾、牙刷、洗发水等。
家居用品学习用品卫生用品厨房用品如桌子、椅子等。
如锅、瓢等。
如牙刷、洗发水瓶等。
提供生活便利,提高生活质量。
烹饪食物,满足饮食需求。
辅助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02物品的观察与表现结构分析了解物品的结构组成,探究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和功能。
细节观察仔细观察物品的形状、颜色、纹理等细节特征,捕捉其独特之处。
使用体验亲自使用物品,感受其使用过程中的特点与感受,理解其设计意图。
背景调查了解物品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文化背景,从更广阔的角度理解其意义。
观察方法写实表现抽象表现对比与强调空间与透视表现技巧通过对比和强调手法,突出物品的主要特征,增强视觉冲击力。
运用空间透视原理,表现物品的立体感和远近关系。
通过细腻的笔触和色彩,真实再现物品的外观和质感。
提炼物品的典型特征,运用简练的线条和色块表现其内在精神。
选取典型物品确定主题构思布局创作实践选择具有代表性或具有特殊意义的物品作为创作对象。
根据物品的特点和自己的感受,确定作品的主题和情感基调。
考虑如何安排物品在画面中的位置、大小、角度等因素,以实现最佳的视觉效果。
在画布上运用观察和表现技巧,逐步完成作品,并不断调整和完善。
01020304创作思路03物品的创意设计设计应具有创新性,打破传统思维,提出新的解决方案。
设计应考虑到人的需求和习惯,使物品更符合人的使用习惯和心理预期。
设计应考虑环保和可持续性,使用可再生或可回收材料,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废弃物。
材质功能色彩形状01020304选择合适的材质,考虑其质感、耐用性和环保性等因素。
物品的功能应满足用户需求,同时考虑功能的实用性和易用性。
物品的形状应符合设计理念,同时考虑生产工艺和使用的便捷性。
色彩的选择应符合设计风格,同时考虑色彩心理学和品牌形象等因素。
熟悉的物品第2课时教案
熟悉的物品(2)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练习,巩固上一节课的知识点,熟练掌握画静物的技巧。
(二)过程与方法: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以及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静物画的美,体验色彩的魅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画出一组合格的静物组合,体现出明暗关系,构图合理。
难点:自主设计有个性、表现情感的创意背景。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将作业要点评的作业分为“优秀组”和“潜力组”两组,两组分别抽出四五张点评。
1.优秀组:将优秀组的作业分别展示出来,结合知识点总结出优点,供其他同学借鉴。
2.潜力组:将潜力组的作业分别展示出来,让该幅画的作品的作者先站起来说自己的画哪里有待提高,最后教师总结,并提出指导建议。
3.点赞:课前,在优秀组的每一个作品上画一个赞,在本节课上当众说明已点赞;当潜力组的同学发现自己的问题或态度良好时,当众在他的作品的右下角画一个赞。
4.补充说明:教师在发作业的时候补充:“这节课的成绩,我将在有赞的作品上额外加分,这节课努力,下节课每个同学都有得到赞的机会!”(二)知识讲解通过一对一错的两张素描画和两张彩铅画为同学们讲解知识点。
1.为同学们展示两张素描画,一张有共性问题,引导同学们思考问题出在哪。
另一张是正确的画,通过分析这张画,总结出正确画法。
2.为同学们展示两张彩铅画,一张有共性问题,引导同学们思考问题出在哪。
另一张是正确的画,通过分析这张画,总结出正确画法。
3.通过上面展示的两组作品的对比,为同学们提出课堂练习的相关要求。
(三)优秀作品展示将优秀的静物作品图片展示自己大屏幕,此张PPT将一直停留,供学生们参考。
(四)课堂练习教师组织课堂练习,做出针对性指导,并讲解共性问题。
四.课后作业总结这两个课时的知识点。
第2课 熟悉的物品(第一课时)
第2课熟悉的物品(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本课是《熟悉的物品》第一课时,属“造型表现”的学习领域。
本课通过认识与理解线条、形状、等基本造型要素,尝试描绘物体的立体感,提高学生对身边物体的关注,并能运用多种工具材料去记录身边的物品,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欲望。
理解用不同的工具表现不同的物体都可以表达自己的感情。
本课把熟悉的物品当作有生命的物质来对待,注重学生的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和合作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个性。
在内容的选择上以贴近学生生活的书籍、瓶花、水果、书包等物品为主,教育学生于平凡之中见神奇,在表现形式上主要以线造型为主。
在教法设计上,以互联网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为,结合实物图片欣赏等直观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以自己独特方式去观察、探究与表现。
二、教学目标:①通过对静物画的欣赏,练习,去感悟物质的生命存在。
②初步了解静物画的构图组合方法,并能尝试运用各种工具,从多种角度表现物品,初步表达自己的情感。
③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创造能力,表现能力,及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
提高艺术即生活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了解静物画的多种表现方法,重点了解线造型、明暗造型的基本表现方法。
四、教学难点在静物造型表现过程中如何体现个性和情感。
五、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师:开学初,我们共同欣赏了《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大师笔下的动物植物栩栩如生,美轮美奂,给人以深刻的美妙感受,这节课我们把目光从古代收过来,回到我们身边熟悉的物品上来。
请同学们打开书翻到第八页。
我们共同学习第二课《熟悉的物品》。
(板书课题)(二)欣赏与发现:1、静物概念:出示现代静物(水粉画)和舞蹈纹盆图片学生比较二者外形,质地,纹饰有何不同?这种不同说明了什么?学生分小组讨论回答。
师生共同总结:前者形状简洁,质感粗糙,纹饰原始,后者造型丰富,质感细腻柔滑,纹饰华丽。
物品的变化表明了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促进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熟悉的物品第二课时教案
熟悉的物品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①通过对静物画的欣赏、练习,去感悟物质的生命存在,能够理解艺术家通过静物画的创作,表达一定的主题,倾诉自己的情感。
②通过让学生合作摆一组静物,了解静物画的构图组合方法,并能尝试运用各种工具,从多种角度表现物品,掌握一定的绘画表现方法。
③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发展有个性的表现能力,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①了解静物画的多种表现方法,重点了解线造型、明暗造型的基本表现方法。
②了解静物画的构图、静物的选择与搭配关系,尝试用多种视觉角度来观察和表现物体。
三、教学难点:在静物素描表现过程中如何体现个性和情感。
4.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各种不同表现风格的静物范画)、水果、文具等四、教学过程:1.引导阶段:多媒体出示各种物品,让学生选择出几组最适合摆在一起的物品,并说出理由。
引出本节课学习内容――静物画的构图、静物的选择与搭配。
2.体验阶段:(1)请每组学生根据自己所带的物品,以合作的方式来进行组合摆放。
(2)根据每组摆放的情况,请学生代表先作点评,教师再作分析总结,如何根据主题选物;如何摆放;如何构图等。
然后再由小组共同作适当调整。
(3)每组学生根据调整好的静物组合,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自己喜欢的角度进行表现。
表现工具不限,表现形式主要以线造型为主,可适当添加一些明暗。
3.总结归纳阶段: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各自的作品,重点是如何采用不同构图,不同观察角度和不同工具去表现物体的,作品反映了怎样的个性。
4.实践阶段:(1)每班分组是,可分成4-6人一组,摆放的物品不宜太复杂,否则会降低学生表现的欲望和积极性。
(2)学生根据自我的能力大小,由选择地表现对象。
5.展示评价(1)学生能否通过欣赏和思考,表达出自己对静物作品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2)学生能否借助线来表现自己对身边的观察和理解。
(3)学生能否较完整地把握物品的前后、大小、高低、构图等关系。
第二课人类的朋友第二课时
1、静物构图的含义 静物构图是作者围绕绘画意图 按构图原则组织画面元素的过程。
2、构图注意原则
• 静物构图的原则是对组合物的摆 放要处理好聚散、前后、遮挡、 高低等关系。
3、构图的基本规则
• 构图的基本规则:1)完整 2)变化与 统一 • “完整”的原则,要求画面饱满、舒 适,形象完整、主题突出。 • “变化统一”是构图的手段,构图的 美学原则主要是既要有对比和变化, 又要能和谐统一,最忌呆板、平均、 完全对称及无对比关系的画面。
• 步骤三、逐步深入塑造
• 步骤四、整体完成
第二课熟悉的物品
学习目标:
了解静物、写生、构图的 定义,掌握常见的构图形式。 能用自己喜欢的构图形式绘制 一幅素描作品。
静物:
生活中的物品被当作绘 画的对象时,被称为静物。
写生:
写生就是直接对照实物、实 景进行客观描绘的一种表现形式。 素描写生是用单色工具在“二维” 的平面画纸上,摹写客观物体 “三维”空间的绘画方法。
常见的构图问题:
• 太大 • 太满 • 太空 • 太散 • 太板 • 太偏 • 太下
构图判断
过小
过于集中
构图偏上
过大过满
正确构图
过散
构图偏下
4、构图的基本形式
• 构图的样式分为两 大类:对称式构图 和均衡式构图。 • 对称式构图:主 形置于面面中心, 非主形置于主形两 边,起平衡作用, 底形被均匀分割。
• 均衡式构图:主 形置于一边,非 主形置于另一边, 起平衡作用,底 形分割不均匀, 均衡式构图一般 表达动态内容。
5、常见的几种构图样式
• 三角形构图
• S 形图
6、三角形构图的静物作画步骤
照片
观察分析
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第2课熟悉的物品-
熟悉的物品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苏少版七年级美术“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重要内容。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有意图地运用形、色、肌理、空间和明暗等美术语言,选择恰当的工具、材料,以绘画和雕塑等形式,探索不同的创作方法,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本课通过认识与理解线条、形状、色彩、空间、明暗、质感等基本造型要素,尝试描绘物体的立体感,提高学生对身边物体的关注,并能运用多种工具材料去记录身边的物品,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欲望。
理解用不同的工具表现任何物体都可以表达自己的感情。
该课与单纯的素描技法教学有明显不同,以往大多画石膏几何图形,明暗更强调同一表现方法,同一种工具,同一角度。
而本课最大的不同则将物品当作有生命的物质。
工具材料只是用来表达自己对物品情感的一种手段,同时也是表现自己个性的手段,它更注重学生的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和合作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更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
二、学生分析:七年级学生正值情感丰富个性凸显的青春期,在事物的感觉上有自己独特的主张,但手上的技能表现能力较差,对技能表现方面容易丧失兴趣,在本课的教学上如何利用学生的性格特点抓住学生的兴趣点传授本课知识是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要解决好的难点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理解线条、形状、色彩、空间、明暗、质感等基本造型要素,并能尝试运用各种工具,从多种角度表现物品,掌握一定的绘画表现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绘画作品的赏析比较,感悟基本造型要素,并运用多种工具材料运用结合线条和明暗去记录身边的物品,体验不同的工具不同的手法的表现,表达自己的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了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学生崇尚美好、热爱生活、尊重创造和热爱艺术的品质。
四、教学重点了解静物画的多种表现方法,重点了解线条与明暗的基本表现方法。
五、教学难点在描绘物品表现过程中如何体现个性和情感。
初中美术熟悉的物品说课稿
熟悉的物品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熟悉的物品》(板书)。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谈一谈我对本课的理解。
一、教材分析《熟悉的物品》是选自美术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熟悉的物品》这一课它归属于造型表现领域。
既承接了上一课《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的欣赏,进而更深一步的对绘画进行感知、学习与领悟,了解一些简单物品的造型表现手段,同时又为下一课《情感记录》更高要求的造型表现做了铺垫。
在教材中它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对教材的全面分析,对本课的自我探索与思考以及对《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造型表现领域目标的理解,我明确了以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初步了解静物画的用笔和能够通过用笔的轻重疏密表现简单物品的体积感与空间感。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和教师示范的教学方法学习体会知识点,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标精神。
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在学习表现身边物品的教学过程中获得对熟悉物品的观察能力,鼓励学生大胆绘画积极创造,从而树立学生艺术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的理念。
教学重难点,即:重点是解决一些素描绘画的技巧,了解简单的绘画用笔。
难点是如何运用不同的单色线条表现物品的体积感和空间感。
我打算安排两个课时来完成本课的全部教学。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小学与中学的转换期,在身理和心理上既存在孩子的天真烂漫,又存在少许青少年的理性和大胆,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求和对未知的好奇,在对美术课程的掌握程度上还不是很系统,对一些简单的素描绘画手法也不是很了解,在造型结构上也比较欠缺,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做到由简到繁,以小见大,层层深入、渐渐启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教学。
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二、教法学法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曾经讲过:“教师不替学生说学生自己能说的话,不替学生做学生自己能做的事,学生能讲明白的知识尽可能让学生讲。
”并且综合以上两大点我确定了我讲授本课的教法学法,通过实物展示法,激发学生兴趣,实践指导法,让学生直观的感受绘画艺术的魅力,自主学习探索。
第2课 熟悉的物品(第二课时)
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各自的作品,重点是如何采用不同构图,不同观察角度和不同工具去表现物体的,作品反映了怎样的个性。
4.实践阶段:
(1)分组表现,可分成4-6人一组,摆放的物品不宜太复杂,否则会降低学生表现的欲望和积极性。
要求:(1)学生能否通过欣赏和思考,表达出自己对静物作品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学生代表先作点评从主题、选物;到如何摆放;如何构图等
共同作适当调整
学生根据调整好的静物组合,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自己喜欢的角度进行表现
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各自的作品。
学生根据自我的能力大小,有选择地表现对象。
学生分组讨论
自评、互相点评
确定主要物体
注意物体的大小
注意选物体的种类如同一种类的物体或有关联的物体
作业
选择身边熟悉的物品写生
授课
过程
得与
失
第2课熟悉的物品(第二课时)
正阳中学七年级美术学科教案
课题
熟悉的物品(第二课时)
主备人
骆凤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让学生合作摆一组静物,了解静物画的构图组合方法,并能尝试运用各种工具,从多种角度表现物品,掌握一定的绘画表现方法。
过程与方法
赏析、讨论、体验、评价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如何根据主题选物;如何摆放;如何构图如何搭配等。
作品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对点评进行补充
课堂
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静物画的构图、静物的选择与搭配关系并能尝试运用各种工具,从多种角度表现物品,掌握一定的绘画表现方法,以后要多练习,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
第2课 熟悉的物品 课件 苏少版美术七年级上册
童年的记忆
米奇、毛绒玩具这些熟悉的物品随着年龄的增长开始 变成我们的童年记忆。
筛匾、玉米、苦瓜、茄子、鸡蛋,散发出浓浓的乡情。
返回
静物的选择和摆放 找一找
物品在画面中的组合注意了哪些变化?
均衡
大小
试试将原来的静物组ຫໍສະໝຸດ 重新调整一下吧!构图的基本形式 三角形构图
返回
构图的基本形式
构图的基本形式中,三角形构图是静 物画中常见的式样,但不是唯一的式样, 你能说出你看到的静物画中还有哪些不同 的式样?
学生作业
熟悉的物品(二) ——静物写 生
一、静物的选择和摆放
1. 根据主题选择合适的物品。 2. 物品摆放要有一定的变化。
想一想
1. 选择的物品是否合适? 2. 摆放的位置是否合适?
试一试
选择几件学习用品来摆放一下,完成 一组静物的组合。
二、 构
图
构图指绘画时根据题材、主题思想和 形式美感的要求,把表现的形象适当地组 织起来,构成一个协调完整的画面。它对 绘画作品的成败起到决定作用。
斜线
垂直线
线条的轻重虚实变化
物品间的前后疏密安排
静物钢笔 法国 马蒂斯
画一画我们选择 摆放的静物
要求:
• 1、 构图合理,协调完整,有形式美感,用 线造型或明暗、色彩表现均可。
• 2、注意线条的美感,不要用圆规和直尺来 作画。
•
回家摆放一些其他系列的组合,尝 试用不同的画笔来表现,看看哪一种更 能表达你的情感?
苏少版中学美术配套教学课件 七年级上 册
熟悉的物品(二) —静
物写生
知识回顾
• 1、静物画的表现方式有哪些?
• 2、表现静物有哪些不同画笔、组合、角 度?
《熟悉的物品》精讲
不同的画笔可以表现不同的粗细、不同质地的笔触,便于表达不同的情 感。你不妨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那一种笔试试。
铅笔
炭笔
钢笔
木炭条
好好观察一下!
线造型:表现物体的形体结构。。
(光影的关系 光影的变化 )
线的表现 可以帮助 我们捕捉 对象的形 体结构, 而加一些 明暗能增 强静物的 体积感! 明暗造型 怎么来进 行表现呢?
欢快
洒脱
线条的轻重 虚实变化,近实远虚
线条的的疏密组合
马蒂斯画了他喜爱的波 斯风格的瓶子及蔬菜水 果。每件物品都十分饱 满,圆润,线条间疏密 结合,使得物品前后秩 序分明。
• 小卡片
素描是绘画的表现形态之一,一般指 用单色完成的画作。 素描工具:铅笔,钢笔,炭笔,木炭 条等
工具箱 将柳条,葡萄藤或细树枝放在密封的容器中,经过适当 的燃烧就制成炭条。
线在绘画中的广泛运用
线在东西方绘画中的运用十分广泛.线是既古老 又现代的艺术表现形式.无论是原始的人类还是每个 人的童年,都选择线作为造型的基本手段.东西方画家 都十分注重用线造型. 线条 :1、可以概括物品的外形轮廓 、特征动态! 2、线可以表现对象的内在结构! 3、线可以通过粗、细、虚实、刚、柔、深浅等变 化,表现物品的质感、透视、空间关系等!
让我们来练习吧!
课后作业:
• 选择自己喜欢的笔(如:铅笔,钢笔等), 画一幅对自己来说最熟悉,最有纪念意义 的物品图
谢谢观赏
熟悉的物品
生活中是不是常常能见到这些东西呢
用画笔来描绘身边的物品 • 随时记录下生活中的一些细节,能 够让我们体验到美的愉悦 • 而生活中的物品被当做绘画对象时, 我们通常称它为“静物”
中 国 画
静 物 油 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熟悉的物品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单元,通过大量图片向我们展示了描绘静物的基本技法。
本课围绕着静物画,启示我们要改变常态的观察角度和观察方法,从描绘静物工具的多种选择、构图的角度变化到表达方法的多元展开,均可以更宽广的视角面对,形成全新的绘画意识。
同时本课也传递着另一个概念:静物是有生命的,描绘它们的同时也在表达着自己的情感。
一、教学路径
欣赏——欣赏不同艺术家的经典作品,体会静物画中多样的构图美,感受静物画的线条之美和意境之美,发现用画笔记录身边物品的乐趣。
学习——要确定一幅静物画的构图,首先要决定一个主题,然后选择一些合适的补充物来组成和谐的视觉结构,这种布置的整体结构能够加强主题,传递思想和营造气氛。
学习构图的基本法则:变化与统一,均衡与和谐。
尝试——不同粗细、不同质地的笔可以画出不同的笔触。
尝试用不同的笔表达不同物品的质感和自己的情感。
尝试用各种熟悉的物品进行组合练习,体会不同的构图意境。
研究——描绘静物有多种手法,可以是用线的描绘也可以加一些明暗增加物体的体积感。
实践——选择合适的工具,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创作表现一幅以线为主的素描作品。
二、课时建议
两课时,一课时为线造型的静物的学习,另一课时为素描静物作品的学习。
教学内容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构图的基本法则和构图形式,掌握静物画的不同表现方法,
体验构图的不同角度、不同工具呈现的不同趣味,感受静物画的艺术美。
技能目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创作一幅以线为主的素描作品。
学习用明暗关系来表达物体的质感、体积和空间感,了解静物画的构图要求。
情感目标:感受静物画的美,体验线造型多样的艺术魅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意识,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
引导学生关注、热爱生活。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静物画的构图形式和法则,多种表现方法,并能从多种视角进行观察。
教学难点:能用灵活的、善于发现艺术美的眼光去观察、捕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创作表现一幅以线为主的素描作品。
三、教学准备
素描静物作品、线造型静物作品、笔、课件、资料。
四、教学内容要点
静物:生活中的物品被当作绘画对象时,被称为静物。
写生:写生是直接对照实物、实景进行客观描绘的一种表现形式。
素描写生是用单色工具在“二维”的平面画纸上,摹写客观物体“三维”空间的绘画方
法。
构图:构图就是一幅画的结构。
绘画要给人以美感,需要运用多种形式因素,使之组合成优美的构图。
变化与统一,均衡与和谐是构图中最重要的基本法则。
常见的构图形式:水平式(安定有力)、垂直式(严肃端庄)、三角形(正三角过稳,锐角刺激)、S形(优雅有变化)、长方形(有较强和谐感)、圆形(饱和有张力)、辐射(有纵深感)、中心式(主体明确,效果强烈)、渐次式(有韵律感)、散点式(有受边框约束,自由可向外发展)。
素描:素描是绘画的表现形态之一,一般指用单色完成的画作。
明暗调子的基本规律: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呈现出一定的明暗关系。
三大面:亮面——受光面;中间面——侧面受一部分光;暗面——背光面。
五调子:亮部——是物体受到光线直射的地方,调子淡;半明部——又叫中间调子,是物体受光侧射的部分,调子变化复杂而微妙;明暗交界线——是明部和暗部的分水岭,调子最深;反光部——它是侧面环境光影的结果;投影——它是由物体阻挡了正面光源而产生。
亮部和半明部属于亮面,明暗交界线、反光部和投影属于暗面,它们构成明和暗两大系统。
教学过程与方法
从学生熟悉的物品入手,以小组为单位自由摆放。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改变单一的观察角度和观察方法,使学生能有全新的绘画意识,这是教材带给我们的很重要的思想之一,同时也要注意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感觉融进作品。
一、课前准备
以小组为单位寻找身边易得的物品,进行组合游戏的准备。
二、欣赏与发现
师生带着问题一起走进大师的静物画世界,领略线条的魅力。
当带着问题进行欣赏时,就能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欣赏,这样才能有更多的发现与收获。
而问题的设置要注意宽泛性和针对性的结合,使不同基础程度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身条件特点的发展方向。
引起大家的思考。
设置的问题:
1. 画家描绘的对象是什么?
2. 这些静物是如何组合的?
3. 画家以什么样的方式记录静物的?
4. 作品都向我们传达了怎样的意境?
5. 透过画面,我们能看到画家是怎样的作画状态和情绪变化?
三、尝试与交流
不同的画笔可以画出不同粗细、不同质地的笔触,可以表达出不同的物品的质感传递给我们的情感。
选择钢笔、铅笔、炭笔、木炭条、毛笔或自制的笔进行尝试,并交流各自的心得体会。
通过实践让学生获得直观的感受,同时直接的线条造型经验也为学生更好的理解大师的作品架桥铺路,生成更多的对话。
四、分析与研究
1. 以一组摆好的静物为例,小组讨论如何取景、如何构图,以何种方式表达。
分析构图的基本法则:变化与统一,均衡与和谐。
研究构图的一些基本形式:水平式、垂直式、S型、三角型等等。
2. 以《静物》为例分析。
通过师生的研究发现:改变单一的观察角度,从
任何一个局部入画都可以形成有意趣的构图。
打破一贯的思维方式,形成多变的画面感觉。
3. 以作品为例,师生进一步讨论以什么样的表达方式可以让画面更有感染力。
描绘静物的方法很多,可以用简洁的方法,也可用复杂的方法,线的描绘便于我们捕捉物品的形体结构,加一些明暗则能够增强物体的体积感。
4. 用笔的轻重和疏密,是素描写生中重要的表现手段。
研究明暗造型的基本规律。
研究素描写生的方法。
五、实践与创作
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身边的物品摆放成一组静物,从不同角度观察寻找自己感兴趣的构图,完成一幅以线为主的静物画。
教学评价建议
将作品进行班级展示,交流对静物画的体验及感悟。
师生评价应该从描绘静物时观察的角度、表现手法和构图的创意进行全程点评。
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
教学过程
一、实践导入
1. 以小组为单位将各自课前准备的日常物品进行自由组合搭配,并在几分钟的时间内用最擅长的手法以绘画的方式记录。
2. 交流各自的心得,分享描绘熟悉的日常用品时的愉悦心情,并且发现日常物品也能成为绘画对象。
当对它们进行艺术性的描绘时,就成为了“静物画”。
二、欣赏与发现
1. 在自我实践的基础上,师生一起走进大师的静物画世界,领略线条的魅力。
欣赏时关注:a.画家描绘的对象是什么?b.这些物品是怎么组合的?c.画家用什么样的方式记录的?d.画面是如何突出主次的?e.你最喜欢哪幅静物画,画面传达出什么样的情绪?
2. 对比欣赏毕加索的《瓶花》与马蒂斯的《静物》,感受不同的记录方式和不同的意境。
马蒂斯画了他喜爱的波斯风格的瓶子及蔬菜、水果。
每件物品都画得十分饱满、圆润,线条间的疏密组合,使得物体前后秩序分明。
画家用笔的舒缓,使我们看到了优雅的作画状态。
和马蒂斯相比,毕加索的静物画则是另一种感受,结实有力的线条,充满了张力的画面,大色块的背景,一下子让我们看到了装满花朵的瓶子、花和画家恣意的激情。
同样的物品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感受。
三、研究与分析
研究一:不同粗细、不同质地的笔触,便于表达不同物品的质地和情感,让我们一起尝试不同的工具带来的不同发现,交流各自对不同工具体验的发现。
研究二:书籍、帽子、茶杯——这些熟悉的物品应该进行怎样的组合,研究构图的法则和形式,讨论选择哪个角度,选取哪一部分入画。
研究三:描绘静物的方法有很多,可以用简洁的方法,也可用复杂的方法。
线的描绘便于我们捕捉物品的物体结构,加一些明暗则能够增加物品的体积感,研究素描写生的技巧。
只要用心去画,在静物画中就会有我们的真情实感流露。
四、讨论与创作
1. 用前面所学,把之前摆放的静物进行重新组合,并讨论改变观察角度所带来的变化。
2 . 选择一个特别的观察角度和自己感兴趣的构图,以线造型的方式进行描绘,可以只用线表达形体,也可以加明暗增加体积感,画面要注意主次,并试着融进自己的真情实感。
五、展评与分享
在全班开个作品发布会。
交流各自的发现。
六、延伸与拓展
关注静物画,关注生活中的各种静物。
相关链接
莫兰迪:选择极其有限而简单的生活用具,以杯子、盘子、瓶子、盒子、罐子以及普通的生活场景作为自己的创作对象。
把瓶子置入极其单纯的素描之中,以单纯、简洁的方式营造最和谐的气氛,平中见奇,以小见大。
在立体派和印象
派之间,他以形和色的巧妙关系,找到了自己独特的画风。
通过捕捉那些简单事物的精髓,捕捉那些熟悉的风景,使自己的作品流溢出一种单纯、高雅、清新、美妙、令人感到亲近的真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