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科术前访视制度

合集下载

麻醉术前访视与评估制度

麻醉术前访视与评估制度

麻醉术前访视与评估制度1. 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确保患者在接受麻醉前得到充分的访视和评估,以供应安全的麻醉服务,并降低麻醉风险,确保手术手段的成功进行。

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全部需接受麻醉的患者,无论进行全麻、局麻或表面麻醉等程序,均需进行麻醉术前访视与评估。

3. 访视与评估内容3.1 患者基本信息调查:包含患者姓名、年龄、性别、身份证号码、联系电话、住址等信息的录入。

3.2 病史询问:认真了解患者的病史情况,包含既往疾病、过敏史、手术史、家族病史等,并在记录表上进行认真记录。

3.3 身体检查: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包含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神经系统、心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的评估。

3.4 试验室检查: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必需的试验室检查,包含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凝功能等,以评估患者的身体情形和麻醉的安全性。

3.5 心理评估:通过与患者的沟通,了解其心理情形,包含焦虑程度、畏惧感等,并予以必需的心理支持和安顿。

3.6 术前准备: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确定所需的术前准备工作,包含禁食禁水的时间、服药调整、手术准备等,并向患者认真说明。

4. 麻醉术前访视与评估的流程4.1 预约与登记:患者在接受手术前需提前预约麻醉术前访视与评估,并到医院进行登记。

4.2 患者访视与评估:患者依照预约时间前往麻醉科,由专业的麻醉医生进行访视与评估。

4.3 记录与咨询:麻醉医生依据访视与评估的结果,将相关信息记录在患者的档案中,并向患者认真解释手术前的注意事项、禁忌症、并发症及麻醉的风险。

4.4 予以建议与引导:麻醉医生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予以适当的建议和引导,包含手术前的心理准备、术后的病愈护理等。

4.5 布置手术时间:依据患者的身体情形和手术布置,麻醉科与手术科协调,确定手术日期和时间,并事先通知患者。

4.6 随访与复诊:手术后麻醉医生定期追踪复诊患者的情况,进行术后的随访,并依据需要对患者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和引导。

麻醉前访视、告知、术后随访制度

麻醉前访视、告知、术后随访制度

麻醉前访视、告知、术后随访制度1.目的加强麻醉前访视、告知、术后随访,充分掌握麻醉前病人情况,对病人及其家属进行知情告知;对疑难病人讨论麻醉方案;及时发现麻醉后并发症,以提高麻醉质量。

2.依据《上海市综合医院管理评估标准》(SHAS-2007)3.适用范围麻醉科4.职责麻醉责任医生:负责麻醉前访视、告知,完成术后访视。

5.内容5.1 术前访视5.1.1 根据手术日程的安排,术前麻醉科医师必须到病房访视手术病人,仔细全面阅读病历。

5.1.2 了解手术方案和对麻醉的特殊要求,选定麻醉前用药和麻醉方法,拟订麻醉具体实施方案。

5.1.3 认真检查病人,有无麻醉禁忌证,对病情、诊断和手术麻醉风险有一个总体了解,认真填写麻醉前访视记录。

5.1.4 访视病人:全面询问病史,包括主述、手术原因、现病史、过去史、手术麻醉史、外伤史、个人史、家族史、家族麻醉史、用药史及过敏史;对与麻醉有关的各部位进行全面有序的体检,对心、肺、肝、肾等重要器官做出准确的评估;交代术前禁食、禁水和术前用药等注意事项。

5.1.5 对病人术前准备不足或内科情况尚未纠正的择期手术,应本着对病人负责的原则予调整手术实施时间,以确保病人医疗安全。

建议手术医师补做缺项检查,加强内科治疗。

5.2 术前告知5.2.1 向病人告知麻醉方法,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指出需要病人注意和配合的事项,解除病人思想顾虑,取得病人信任和合作,并要求病人或家属签字同意。

5.2.2 负责麻醉的医师完成与病人和家属的交谈工作,执行“麻醉知情告知同意书”、自费药品、耗材使用同意的签署手续。

5.3 术前讨论5.3.1 每天晨会进行病情汇报,必要时组织特殊“麻醉病例讨论会”。

5.3.2 访视医师负责向全科医师报告病例和麻醉方案,重点讨论麻醉方法的选择,可能发生的严重问题或意外,防范措施,紧急处理方法等。

5.3.3 对疑难危重病例的麻醉,应重点深入讨论,将讨论内容记录在册,必要时向医务处报告备案。

运用PDCA持续改进麻醉术前访视ppt课件

运用PDCA持续改进麻醉术前访视ppt课件
全科人员
2017.12.1-2017.12.31
麻醉科
患者不配合
1.麻醉医师去访视时,患者请假外出。 2.部分患者配合度不够。
对患者宣传术前访视的益处,以及术前访视的重要性。
全科人员
2017.12.1-2017.12.31
院内
查找患者困难
病区调整床位,查找困难。
积极和病区沟通联系,做好术前访视准备

4
麻醉医师与患者缺乏沟通,查看病历后,与患者无接触

5
麻醉医师去访视时,患者请假外出

6
部分患者配合度不够

7
病区调整床位,查找困难

二、现况把握
P(plan)计划阶段
*
P(plan)计划阶段
三、目标设定
82.95%
目标值=现况值+改善值 =现况值+(现况值*圈能力*改善重点) =82.95%+{(100%-82.95%)-(100%-82.95%)*80%*80%} =89.09%
心得体会
符合等级医院评审相关要求
*
*
P
现状调查
许裕杰
原因分析
陈文升
确定要因
林锦翰
拟定对策
邱晓涛
D
按对策实施
全体麻醉医生
C
效果检查
温俊杨
A
总结分析
许炎荣
持续改进
运用PDCA循环持续改进 麻醉科术前访视的管理
*
选题背景依据
根据科室日常工作检查,麻醉存在的问题 麻醉科质量控制小组抽查统计发现2017年11月份大手术室共405例手术,其中择期手术263例急诊手术142例,而术前访视病人374人,访视率为82.95%,过低的访视率术可能患者对病情评估产生不良,造成麻醉准备不足,引起不良后果。

麻醉科麻醉前访视与病情评估制度守则

麻醉科麻醉前访视与病情评估制度守则

麻醉前访视与病情评估制度一、依据卫生部及医院病情评估制度,结合麻醉科专业特点,制定科室麻醉前访视与病情评估制度。

二、麻醉前或临床诊疗前麻醉医师应亲自访视病人,同时对病人依据专业病情评估标准进行评估。

我科现阶段病情评估以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临床麻醉指南》、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疼痛诊疗技术规范》、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近年陆续公布的二六个临床麻醉诊疗指南和河北省麻醉质控专家委员会《临床麻醉质量控制标准》等专业标准或规范为基础,根据科室环境、设备、技术特点确定(详见:麻醉科病情评估技术标准)。

三、麻醉病情评估应当包括麻醉前、麻醉中和麻醉后三个环节。

麻醉前病情评估主要是病人合并症及其对麻醉诊疗活动医疗风险评估;麻醉中评估主要是对病情演变、麻醉诊疗操作及手术操作等对病人生理功能影响的评估;麻醉后评估主要是对麻醉诊疗效果与麻醉并发症风险的评估。

四、麻醉病情评估是以病人详细病史、系统查体和相关辅助检查资料为基础,以拟行手术、麻醉治疗操作、使用设备和自身技术水平为依据,对病人诊疗过程中病情演变、相关并发症等诱发病人生理功能改变且可能造成生理功能损害的风险及后果进行预测,所有预测结果及其防范措施应当记录于病历并有效地向病人或亲属(法定代理人)说明。

五、鉴于麻醉科临床工作特点,从病人安全与科室协调角度考虑,麻醉科医师在病情评估中缺乏必要的辅助检查资料应首先向主管医师说明,必要时可亲自下达医嘱补充相关资料。

若相关病情评估资料涉及病人安全应暂缓手术或诊疗操作,待评估资料齐全后方可进行手术麻醉或诊疗。

六、手术麻醉病人麻醉前病情评估以 ASA病情评估为标准,ASA皿级及其以上者应当按要求适时向上级医师汇报;科主任根据汇报情况,经与相关专业科室科主任沟通协商,确定麻醉前病历讨论或呈报医务部。

涉及公检法、新技术项目、临床教学和特殊危重手术或诊疗病人病情评估结果应当由科主任审核,必要时上报医务部和主管院长审核。

七、麻醉诊疗病人(包括无痛诊疗、危重病抢救和中心静脉置管术等)在实施诊疗操作前应当认真阅读主管医师完成病历资料,有效追述麻醉相关病史并重点查体;门诊患者则应当亲自病史询问与查体,完善相关辅助检查后有效评估患者心肺功能, 尤其是患者对麻醉诊疗耐受水平。

医院麻醉制度——麻醉访视、效果-、评估、分级授权管理-、转入、转出标准-、疼痛评估制度

医院麻醉制度——麻醉访视、效果-、评估、分级授权管理-、转入、转出标准-、疼痛评估制度

可编辑W O R D文档,欢迎下载医院制度大全——麻醉科、疼痛科工作制度制度目录1).麻醉访视制度2).麻醉效果评定规范3).麻醉风险评估制度4).麻醉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5).麻醉复苏室患者转入、转出标准6).疼痛评估制度麻醉访视制度一、麻醉前访视必须由有资质的麻醉医师完成。

(一)麻醉前全面了解患者的病史、查体及相关检查情况。

(二)了解手术对麻醉的特殊要求,与手术医师共同评估手术的麻醉风险。

(三)根据患者病情向手术医师提出进一步检查、治疗和会诊建议。

(四)与患方做好麻醉前沟通,并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

(五)认真填写麻醉前访视记录单。

(六)下级医师必须向上级医师沟通,汇报访视情况,上级医师应指导下级医师进一步完善麻醉前准备。

二、席醉后访视(一)一但术中或术后发生任何与麻醉有关的问题或病情不稳定或有特殊情况者必须随访。

(二)总在术后1-3天完成。

(三)由有资质的麻醉医师完成麻醉术后访视记录单的填写。

麻醉效果评定规范麻醉效果评定的规范:按照麻醉效果评级来评定麻醉效果。

一、全麻效果评级标准(一)气管插管全麻1.I 级:(1)麻醉诱导平稳、无躁动、无呛咳及血液动力学的变化,插管顺利无损伤。

(2)麻醉维持期深浅适度,既无明显的应急反应,又无呼吸循环的抑制,肌松良好,为手术提供良好的条件。

(3)麻醉结束,苏醒期平稳,既没有过早或过迟苏醒,呼吸和循环各项监测正常,肌松恢复良好,拔管恰当,无不良反应。

(4)无并发症。

2.II 级:(1)麻醉诱导时稍有呛咳和血液动力学的改变。

(2)麻醉维持期深度掌握不够熟练,血液动力学有改变,肌松尚可,配合手术欠理想。

(3)麻醉结束缝皮时病人略有躁动,血压和呼吸稍有不平稳。

(4)难以防止的轻度并发症。

3.III级:(1)麻醉诱导经过不平稳,插管有呛咳、躁动,血液动力学不稳定,应激反应强烈。

(2)麻醉维持期深浅掌握不熟练,致使应激反应激烈,呼吸和循环的抑制或很不稳定,肌松不良,配合手术勉强。

术前访视制度

术前访视制度

第三部分医疗管理第一章手术室内临床工作制度麻醉科实施主治医师负责制。

在临床工作中鼓励住院医师向主治医师提问和提出建议,但针对具体临床工作住院医师必须服从主治医师的领导。

主治医师对自己所管理的病人全面负责。

由于住院医师不服从主治医师的指挥,或擅自处理而导致的医疗差错和事故由住院医师承担全部责任。

第1节术前访视及麻醉同意书签写规定一、术前访视常规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应尽量争取同时访视术前病人。

时机不允许时也可分别对第二天手术病人常规访视。

探视病人时必须仪表端庄,衣着整洁,态度和蔼。

住院医师必须在访视中携带听诊器、麻醉同意书和麻醉前探视单依次进行下列工作:1、仔细全面阅读病历,包括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胸片、造影、同位素及检验科各项常规生化检查,对病情、诊断和手术麻醉风险有一个总体了解。

2、了解手术方案和对麻醉的特殊要求。

3、探视病人:1)首先向患者行自我介绍,建立密切和谐的医患关系。

2)与患者交谈,进一步了解病情及重要过去史。

3)按照一定的顺序全面询问病史:必须包括主诉、要求手术原因、现病史、过去史、手术麻醉史、外伤史、个人史、家族史、家族麻醉史、用药史及过敏史。

仔细逐项填写麻醉前探视单。

4)体格检查:应对与麻醉有关的各部位进行全面仔细的从头到脚的有顺序的体检并在麻醉前探视单做记录。

5)对患者进行亲切和蔼的安慰,消除其紧张与焦虑的情绪。

6)交代术前禁食、禁水,术前用药,更衣,小便等。

7)与患者说明麻醉的基本过程和入室后将要进行的各种操作,术后与麻醉相关的感觉和注意事项。

特别要强调具体麻醉方法由麻醉科医师根据病情和手术的要求决定,而且术中可能根据病情和手术变化而改变麻醉方法。

8)向患者解释麻醉科医师职责,鼓励病人提问并热情解答之。

9)向患者家属或/和患者讲述真实的病情,治疗、麻醉方案、可能的麻醉并发症、可能使用的麻醉方法。

讲明术后镇痛的必要性、优缺点、可能的价格,并说明镇痛装置未列入医保项目。

10)住院医师应请家属签署麻醉同意书,讲解所列内容的含义。

麻醉师术前访视制度

麻醉师术前访视制度

麻醉师术前访视制度术前访视是手术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通过与患者沟通,麻醉师可以了解患者的病史、过敏史、手术需求等情况,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麻醉方案。

同时,也可以帮助患者减轻手术的紧张情绪,增加患者对手术的信心。

制度的实施步骤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确定访视时间。

一般来说,术前访视应在手术前一天或当天进行。

这样可以确保麻醉师对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相关信息有一个较为准确的了解。

其次,了解患者的基本状况。

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身高、血压、心率等基本生理指标。

同时,还需要询问患者是否有慢性疾病、临床表现、手术前是否有过敏史等方面的信息。

然后,了解患者的麻醉史。

即患者是否曾经接受过麻醉,是否有不良反应等。

这对评估患者对麻醉的耐受性很有帮助。

接着,了解患者的药物史。

包括患者当前正在使用的药物,特别是对麻醉有潜在影响的药物,如抗凝药物、镇痛药物等。

这些信息有助于麻醉师确定麻醉药物的选择和用量。

此外,还要询问患者是否存在过敏史。

因为过敏反应对麻醉的安全性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必须事先了解患者是否对一些药物或物质存在过敏反应。

最后,麻醉师还需要与患者进行交流,告知患者麻醉的流程和风险,并与患者协商制定最佳的麻醉方案。

同时,需要告知患者手术前的禁食禁水时间,以免术中出现胃内容物反流等问题。

总的来说,术前访视是为了确保手术麻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减少手术风险,并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麻醉方案。

麻醉师应充分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病史等情况,并与患者进行沟通,最大限度地提供安全、高质量的麻醉服务。

通过术前访视制度的实施,可以提高麻醉的效果,减少麻醉风险,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麻醉科术前术后访视和讨论制度

麻醉科术前术后访视和讨论制度

麻醉科术前术后访视和讨论制度麻醉科术前术后访视和讨论制度是医疗机构中麻醉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安全和麻醉效果的满意度。

术前术后访视和讨论制度主要包括术前访视、术前讨论、术后访视和术后总结四个环节。

下面将从这四个环节入手,详细介绍麻醉科术前术后访视和讨论制度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方法。

一、术前访视术前访视是指麻醉医师在手术前一日对患者进行的一次全面评估和交流。

术前访视的主要目的是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病史、药物过敏史等,评估患者的心肺功能、神经系统状况等,解释麻醉方式及可能的风险,解答患者和家属的疑问,并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

术前访视的具体内容包括:1. 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如年龄、性别、体重、身高等。

2. 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既往疾病、手术史、药物过敏史等。

3. 评估患者的心肺功能,如心率、血压、呼吸等。

4. 评估患者的神经系统状况,如意识、肌力等。

5. 解释麻醉方式,包括全身麻醉、局部麻醉、椎管内麻醉等。

6. 告知患者和家属麻醉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和并发症。

7. 解答患者和家属的疑问,并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

二、术前讨论术前讨论是指麻醉医师与外科医师、护士等相关人员对患者进行的一次全面评估和交流。

术前讨论的主要目的是制定麻醉方案,确保手术过程中的安全和麻醉效果的满意度。

术前讨论的具体内容包括:1. 分析患者的病情,确定手术类型和麻醉方式。

2. 讨论患者的心肺功能、神经系统状况等,制定相应的麻醉方案。

3. 评估患者的药物过敏史,避免使用过敏药物。

4. 讨论患者手术过程中的可能风险和并发症,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5. 确定患者的术前准备和术后恢复方案。

6. 确保麻醉医师、外科医师、护士等相关人员熟悉患者的病情和麻醉方案。

三、术后访视术后访视是指麻醉医师在患者术后一定时间内对患者进行的一次全面评估和交流。

术后访视的主要目的是了解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评估麻醉效果,解答患者和家属的疑问,并提供相应的术后指导。

麻醉科麻醉前访视与病情评估制度

麻醉科麻醉前访视与病情评估制度

麻醉前访视与病情评估制度一、依据卫生部及医院病情评估制度,结合麻醉科专业特点,制定科室麻醉前访视与病情评估制度。

二、麻醉前或临床诊疗前麻醉医师应亲自访视病人,同时对病人依据专业病情评估标准进行评估。

我科现阶段病情评估以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临床麻醉指南》、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疼痛诊疗技术规范》、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近年陆续公布的二六个临床麻醉诊疗指南和河北省麻醉质控专家委员会《临床麻醉质量控制标准》等专业标准或规范为基础,根据科室环境、设备、技术特点确定(详见:麻醉科病情评估技术标准)。

三、麻醉病情评估应当包括麻醉前、麻醉中和麻醉后三个环节。

麻醉前病情评估主要是病人合并症及其对麻醉诊疗活动医疗风险评估;麻醉中评估主要是对病情演变、麻醉诊疗操作及手术操作等对病人生理功能影响的评估;麻醉后评估主要是对麻醉诊疗效果与麻醉并发症风险的评估。

四、麻醉病情评估是以病人详细病史、系统查体和相关辅助检查资料为基础,以拟行手术、麻醉治疗操作、使用设备和自身技术水平为依据,对病人诊疗过程中病情演变、相关并发症等诱发病人生理功能改变且可能造成生理功能损害的风险及后果进行预测,所有预测结果及其防范措施应当记录于病历并有效地向病人或亲属(法定代理人)说明。

五、鉴于麻醉科临床工作特点,从病人安全与科室协调角度考虑,麻醉科医师在病情评估中缺乏必要的辅助检查资料应首先向主管医师说明,必要时可亲自下达医嘱补充相关资料。

若相关病情评估资料涉及病人安全应暂缓手术或诊疗操作,待评估资料齐全后方可进行手术麻醉或诊疗。

六、手术麻醉病人麻醉前病情评估以ASA病情评估为标准,ASAⅢ级及其以上者应当按要求适时向上级医师汇报;科主任根据汇报情况,经与相关专业科室科主任沟通协商,确定麻醉前病历讨论或呈报医务部。

涉及公检法、新技术项目、临床教学和特殊危重手术或诊疗病人病情评估结果应当由科主任审核,必要时上报医务部和主管院长审核。

七、麻醉诊疗病人(包括无痛诊疗、危重病抢救和中心静脉置管术等)在实施诊疗操作前应当认真阅读主管医师完成病历资料,有效追述麻醉相关病史并重点查体;门诊患者则应当亲自病史询问与查体,完善相关辅助检查后有效评估患者心肺功能,尤其是患者对麻醉诊疗耐受水平。

麻醉前访视与病情评估制度

麻醉前访视与病情评估制度

麻醉前访视与病情评估制度一、对住院择期手术患者(对非住院手术患者,按各院现行规定办理,可参阅本规范),麻醉科医师在麻醉前须访视患者。

访视一般在术前1~2日进行,对一些病情复杂或新开展的手术则宜在术前数日进行会诊,以便有时间完善麻醉前必要的准备。

有条件的单位也可通过手术前麻醉门诊进行。

对急症手术也应尽可能在麻醉前抓紧时间访视患者。

二、麻醉科医师访视患者时应注意仪表端正、衣着整洁、态度和蔼、言行得体。

三、麻醉科医师访视患者时应明确麻醉前访视的目的。

(一)根据患者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特殊检查、患者精神状态、拟施手术等各种资料和情况,按照ASA(美国麻醉医师学会)患者基本状态分级标准对患者进行评估,分析麻醉和手术期间可能发生的问题和防止麻醉意外和并发症的方案,完善术前准备,提出麻醉前用药、选择麻醉方式、拟定合适的麻醉方案(包括术后镇痛方案)。

(二)指导患者配合麻醉,回答有关问题,解除患者的焦虑和恐惧,取得患者的同意和信任。

履行告知,详细地向患者或家属告知拟定的麻醉方法、监测方法、有创操作、术后镇痛方法、自费项目、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和意外,以及所采取的预防措施,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

签署的麻醉知情同意书存入病历。

(三)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就麻醉和手术的风险以及如何配合与手术医师取得共识(主要指危重患者,重大手术或新开展的手术)。

四、访视时进行下列工作。

(一)仔细全面阅读病历,获得对病情、诊断和手术麻醉风险的整体了解。

(二)了解手术方案和对麻醉的特殊要求,必要时应与手术医师沟通。

(三)对麻醉前准备不足者应作必要的调整与补充,对准备不当者应予纠正。

例如对漏检的必须检查的项目需补充进行检查;如因准备不足或复核时发现情况需取消预定的手术,需说明理由与术者取得共识,以减少风险从而维护患者的安全。

(四)下达术前用药医嘱。

对由术者开具处方者,麻醉科医师必须认真审阅,注意其品种和剂量,对不当者应予以纠正。

五、访视患者时应注意。

麻醉科术前访视制度

麻醉科术前访视制度

麻醉科术前访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1.为了确保患者在接受麻醉前获得全面的评估和访视,确保手术安全和手术后的恢复,订立本制度。

2.本制度依据《医务人员处方权管理方法》《医院管理方法》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订立。

第二条适用范围1.本制度适用于全部需要接受手术的患者。

2.本制度适用于麻醉科医务人员。

第二章术前访视的内容和流程第三条术前访视的内容1.麻醉科医务人员在术前访视过程中,必需全面了解患者的病史、用药情况、过敏史、家族病史等。

2.麻醉科医务人员应对患者进行身体检查,包含但不限于测量血压、心率、体温等生命体征指标。

3.麻醉科医务人员应与患者认真沟通,了解患者对手术的了解程度、担心和期望,解答患者的疑问。

4.麻醉科医务人员还需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发现患者的畏惧和焦虑,并进行相应的心理支持。

第四条术前访视的流程1.麻醉科医务人员应在手术日前与患者进行术前访视及相关沟通。

2.麻醉科医务人员应提前了解手术的性质、麻醉方式以及可能的风险,并与患者沟通解释。

3.麻醉科医务人员应向患者供应术前禁食、禁水的说明,并告知患者手术当天的饮食和用药注意事项。

4.麻醉科医务人员应与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并对手术及麻醉可能的风险进行认真解释。

第三章术前访视的目标和要求第五条术前访视的目标1.术前访视的重要目标是为了取得患者的认真信息,为麻醉方案的订立供应依据。

2.术前访视还可以评估患者的手术风险,订立相应的麻醉管理策略,保障患者的手术安全。

第六条术前访视的要求1.麻醉科医务人员应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能够独立进行术前访视和评估。

2.麻醉科医务人员在术前访视时应准备充分,确保访视的流程和步骤完整。

3.麻醉科医务人员应与其他科室医务人员紧密搭配,确保术前访视与手术计划的顺利进行。

第四章术前访视的记录和保密第七条术前访视的记录1.麻醉科医务人员应当将术前访视的内容和结果记录在患者的病历中,包含患者的病史、体检结果、心理评估等。

麻醉科术前会诊、讨论及术后访视制度

麻醉科术前会诊、讨论及术后访视制度

麻醉科术前会诊、讨论及术后访视制度
一、麻醉前一天由专人或实施麻醉者到病房访视病人。

二、详细了解病情,进行必要的体检。

如发现术前准备不足,应向手术医师建议或补充实验室检查或特殊检查项目,并商讨最佳手术时机。

三、估计病人对手术和麻醉的耐受力,进行ASA评级;选定麻醉方法和麻醉前用药;开具麻醉前医嘱。

四、向病人介绍麻醉方式及围手术期必须注意与配合的事项,解除病人思想顾虑,使之增强信心。

五、向病人或病人监护人介绍病情和与麻醉有关的情况,填写麻醉知情同意书,并办理患者本人(或患者委托人)、监护人签字手续。

六、认真填写术前会诊单。

七、手术当天早会由会诊者向全科报告会诊情况,决定麻醉方法,遇有疑难危重病人,应重点进行讨论,制订合适的麻醉实施方案,对麻醉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积极的防范对策。

八、麻醉前讨论应在麻醉科医师主持下认真进行,必要时向院办负责人汇报备案,载入病程录内并通知经管医师。

九、一般应在术后24h内对麻醉后病人进行首次随访,特殊病人特殊情况随时加强随访,以了解麻醉后医嘱执行、有关麻醉并发症等情况。

十、将随访结果详细记录在麻醉记录单上,必要时在病程录上记述。

十一、遇与麻醉有关的并发症,应会同经治医师共同处理或提出处理意见,随访至情况好转。

十二、对出现严重的麻醉并发症,必须在科内进行讨论,分析原因,提出对策,吸取教训,并向医院负责人报告。

麻醉术前访视制度

麻醉术前访视制度

麻醉术前访视制度
一、麻醉科接到手术通知单后,由总住院医师或相应负责医师根据手术种类,难易程度,病人状况,按麻醉医师技术水平予以安排。

二、麻醉科医师于术前一天访视病人,依病历资料,既往史,全面体检结果,评估病人对麻醉和手术的耐受力,评估其ASA分级,分析麻醉和手术期可能发生的问题和防治方法,提出麻醉前用药,麻醉选择,拟定麻醉方案。

三、术前访视如发现术前准备不充分或缺少重要检查项目应复查或补查,麻醉科医师应向手术医师提出需补充的术前准备。

为了病人的安全,麻醉科医师有责任共同决定最佳手术麻醉时机。

对确有违背麻醉原则而增加麻醉手术风险,增加并发症与病死率的手术,麻醉科医师向科主任汇报后,有权建议延期手术。

四、麻醉前讨论由访视医师汇报患者病情和麻醉方案,遇有疑难危重病人的麻醉,应作重点讨论,并将讨论情况记录在册,必要时向医务处报告、备案。

五、麻醉前讨论的重点是麻醉方案的选择和对可能发生的问题提出防范措施以及特殊病例的特殊处理
六.麻醉师应向病人家属实事求是地把拟定麻醉方法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和意外,以及所采取的预防措施予以详细说明。

征得病人或家属理解支持,填写麻醉知情同意书,并签字生效存档。

麻醉术前访视

麻醉术前访视
1-3个月 3-12个月 1-12岁
体重(kg)
3.3±0.4(男); 3.2±0.4(女)
初生婴儿体重+1~ 1.5 (月龄+9)/2
年龄×2+8
二、颈部
头颈部的检查的目的在于评估气管插管的难易程度及围麻醉期 保持呼吸道通畅的困难程度。应从张口大小(应大于3横指)、头颈活 动度(能自行将下颌触及胸部,能向后伸展,侧向旋转无疼痛或感觉 异常)、甲颏距离(颈部完全伸展时,从下颏突至甲状切迹的距离,应 大于3~4横指),喉部的活动度,有无甲状腺包块、气管有无移位等 方面评估。
四、腹部
腹胀程度、腹压大小、有无腹水,包块,腹壁静脉曲张。
五、脊柱四肢
脊柱有无畸形、感染,四肢肌肉有无萎缩、杵状指、紫绀及皮 肤感染等。
六、神经系统
意识状态、颅神经功能、认知能力及周围感觉运动功能。
实验室检查
一、常规化验检查
我国目前通用的观点为:择期手术术前一般应检查近期(一般为术前一周内) 的血常规、出凝血功能检查,对小儿、50岁以上的病人尤其应做此检查。
肺功能评估:对于肺功能差逊的病人,术前必须行肺功能的检查,但 一些简易的床边检查的作用也不宜忽视,常用的如下:
1.屏气试验:病人深吸气数次后,在深吸气后憋气,记录屏气时间。屏 气时间在30秒以上,提示心肺功能很好,短于20秒者提示肺功不全。
2.吹气试验:被测者尽力吸气后做最大呼气,能在3秒内全部呼出者, 示用力肺活量正常,若5秒以上才能完成呼气,提示有阻塞性通气功能 障碍。
LEMON O=Obstruction
判断有无上、下呼吸道的阻塞
LEMON – Neck Mobility
创伤 颈托 类风湿关节炎 退行性关节炎 颈椎手术史

麻醉科术前访视常规

麻醉科术前访视常规

麻醉科术前访视常规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第三篇麻醉科术前访视常规一、所有择期手术病人均应在术前一天访视,急诊病人亦尽可能在术前得到访视。

如若负责麻醉医生因故不能访视病人,则应委托其他医生代为访视,同时做好病人病情的交流工作。

二、术前访视的目的是了解病情、优化治疗、安慰病人、与病人家属交流等。

访视时应填妥各种必要的术前访视记录或 ( 和 ) 术前会诊记录。

三、下级医生访视病人后发现病人有潜在问题,应立即通知上级医生。

如:1.病人一般情况在ASA Ⅲ级以上2.潜在气管插管困难的病人3.重大手术4.术前准备不够充分的病人5.需要术后收住外科监护病房 ( SICU ) 的病人6.病人伴有罕见内科疾病,如内分泌疾病、神经肌肉疾病等7.本院医务工作者或其他医务工作者8.高干、外宾或其他VIP人物9.所有一切无法确定的情况四、术前医嘱必须准确无误,书写整洁清楚。

如:1.儿童术前禁食时间2.需要重复得术前检查3.术前补液的种类、剂量、开始时间或注射速度4.哮喘病人或COPD病人支气管扩张气雾剂的使用5.需要带入手术室的药物等五、不要任意延长术前禁食时间。

一般病人术前禁食时间(见附录一)。

六、任何术前用药必须记录清楚,应包括1.药物的名称和剂量2.给药途径3.给药时间七、因病人病情需要更改手术时间,如提早或推迟手术,均应汇报主治医生以上级别的麻醉医生,同时需要和外科主刀医生商量。

停手术一般需要汇报科主任或当天在班的年资最高的医生。

八、术前判断高危病人应有术前谈话记录,记录中应明确记载与别人家属交代的麻醉危险因素,征得病人家属的同意并签字。

九、凡因病人病情原因建议手术延期举行时,麻醉科医生应及时通知外科医生,同时在病史上记录延期的原因及对进一步治疗的建议。

术前访视内容一、术前访视病人的目的1.了解病人的外科情况和伴随的内科疾病;2.建立麻醉医生和病人之间的相互信任关系,解除病人的紧张和焦虑;3.完善术前准备。

医院麻醉接待流程

医院麻醉接待流程

医院麻醉接待流程
麻醉前访视:麻醉科医生会尽快去病区进行麻醉前访视、评估。

一旦患者的体格情况需要进一步评估、会诊或者延期手术,则需要进一步诊治。

制定麻醉方案:确定好手术日期后,麻醉科医生开始为患者制定麻醉方案。

在制定麻醉方案的过程中,假设患者病情复杂,麻醉科医生会邀请上级医生或者组长前来支援、给予指导。

实施麻醉:开放静脉通路后按照麻醉计划实施麻醉。

麻醉过程中,同一麻醉医师实施有创操作失败3次必须由上一级医师执行或更换其他方法。

术后观察:手术结束后,如果是全麻或者需要一定时间观察的,则会将患者送至麻醉后恢复室。

术后随访:当天晚些时候或者第二天,麻醉科医生要进行术后回访。

回访的主要目的,并不是嘘寒问暖,而是及时发现是否有麻醉并发症或者其他异常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麻醉科术前访视制度
按照科内的手术安排,担任麻醉的医师应于麻醉前一天访视病人。

访视的内容包括了解病情、提出麻醉前用药和评估麻醉前准备情况、初步拟定麻醉方案、与病人及家属的沟通、麻醉前谈话和签字。

(一)负责麻醉的医生应亲自去详细了解病情,包括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体格检查(特别与麻醉有关的脊柱、气道评分等情况)、辅助检查和手术步骤等,从而对病情作出评估。

(二)根据病情评估的情况,提出麻醉前用药方案和对术前准备作出评价。

如发现术前准备不足,麻醉科医师应向手术医师提出建议,完善术前准备和商讨手术时机。

必要时应延期手术,以保证病人的安全。

(三)根据麻醉前访视后评估的情况,初步拟定麻醉方案,包括麻醉方法、麻醉中注意事项、术后注意事项和术后镇痛方法等,并在《麻醉前会诊》中记录。

(四)在了解病情的同时,应与病人及其家属积极沟通,取得相互的信任,从而解除他们的疑虑和紧张心理。

(五)麻醉科医师应向病人及或家属解释麻醉方法、麻醉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和意外及其预防措施,经病人和 / 或家属同意后,在《麻醉同意书》上办理病人和 / 或家属签字手续。

签字
应与《手术同意书》一致。

(六)《麻醉同意书》应由病人自己签署,如病人无行为责任能力,才由监护人签署,必要时由医务科签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