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侵蚀地貌
河流的侵蚀地貌教案
![河流的侵蚀地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519fdee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27.png)
4.3 河流的侵蚀地貌教学设计◆课程题目: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人教版高中地理第一册上第77页——81页)◆课标解读课标要求: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课标分析:该标准的行为条件是“结合”,对学生达到要求所采用的方法进行了限定,即要通过实际例子来实现;该标准的行为动词是“分析”,属于理解层面的要求,即要求学生能够理解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各种外力因素。
教材相关的教学要求:以河流地貌为例,分析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认识河流侵蚀地貌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与其相应的地表形态。
教学时要注意与本地地质、地貌、水文相结合,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并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并能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教材简单介绍了河流侵蚀作用与其类型,然后较为详细的阐述了河谷地貌的发育,随后设计的“活动”,目的是让学生运用学过的河流侵蚀地貌的知识,对张家界的河谷形成过程进行简单的分析,让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东西用到实践中去,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这也是地理学以致用的一个体现。
◆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具备基本的读图能力以与从地图上提取、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但是由于知识面还不够宽等原因,对某些知识如河流侵蚀的三种方式在理解时还有一定的困难,分析较深层次问题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列举出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并说明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 说出河谷地貌的发育过程过程与其特点。
过程与方法:1.通过老师在黑板上的版图与其讲解让学生了解流水侵蚀的三种形式以与分别对地表形态形成的影响;2.通过阅读河谷的演变过程示意图,分析不同河段侵蚀作用与河道特征的差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物质是运动的,事物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2.进一步形成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河谷的演变过程与其特征◆教学难点:河谷的演变过程与其特征◆教学方法:课件辅助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用时:15-20◆教学过程:师:河流流经弯道时,水质点做曲线运动产生离心力。
河流侵蚀地貌
![河流侵蚀地貌](https://img.taocdn.com/s3/m/2075bcc1a1c7aa00b52acb1c.png)
向两岸侵蚀
拓宽
形状
V形
U形
河流把河道两岸的岩石冲走。 侧蚀使河谷 展宽。
河流把河床上的岩石沖走。 下蚀使河谷 加深 。
类型 侵 蚀 作 用 的 形 式
溯源 侵蚀
方向
向河流 源头 垂直于 地面 垂直于 两侧河岸
对河谷 的影响
向源头方向伸长
下蚀
向纵深方向发展 (河床加深) 向横向发展 (谷底展宽, 谷坡后退) Nhomakorabea侧蚀
河谷地貌形成过程
初期
沟 V 谷 地下水 字 加 形 侧 深 蚀 河 补给 和 谷 延 长 成熟期
沟 降水、 沟 冰雪 谷 下蚀 融水 流 溯源 谷 汇聚 水 侵蚀
出 槽 现 侵蚀 形 河 堆积 河 湾 谷
河流的侵蚀地貌—----河谷 阶段 初期 上游 中期 中游 后期 下游
图例 侵 蚀 方 向 、 影 响
向下、源头侵蚀 向两岸侵蚀 凹岸侵蚀、 加深和延长 凸岸堆积 拓宽
河口冲积岛
河流的堆积地貌
河流的侵蚀地貌
1.形成:
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破坏并掀 起地表的物质,形成侵蚀地貌。
2.形式:
河流侵蚀地貌是由溯源侵蚀、下 蚀、侧蚀共同作用形成的。
河流侵蚀作用的三个方向
溯源侵蚀 下蚀 侧蚀
河源背后的松散岩石被 冲走。 河源向 后退(后退/前进) 河谷的长度 增加。
河流袭夺形成的地貌特征
![河流袭夺形成的地貌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a0ddf1df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22dc458.png)
河流袭夺形成的地貌特征一、引言河流是地球表面最重要的自然力量之一,它们在地球表面形成了许多独特的地貌特征。
其中,河流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特征是最为显著的。
本文将主要探讨河流侵蚀作用所形成的地貌特征。
二、河流侵蚀作用河流侵蚀作用是指水流通过撞击、冲击、磨蚀等方式对岩石和土壤进行剥蚀,从而改变了地表形态。
这种作用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垂直侵蚀和横向侵蚀。
1. 垂直侵蚀垂直侵蚀是指水流通过撞击、冲击等方式对岩石进行剥离和破碎,从而使得河床不断下降。
这种作用在山区尤其明显,因为山区地势陡峭,水流冲刷力强。
随着时间的推移,垂直侵蚀会逐渐形成以下几种地貌特征:(1)V字谷:V字谷是指由于水流不断削减山谷底部而形成的一种狭长的、V形的沟谷。
这种地貌特征在山区尤其常见。
(2)峡谷:峡谷是指由于水流不断侵蚀而形成的一种深而窄的沟谷。
这种地貌特征在山区尤其常见,有时候会形成非常壮观的景象。
(3)峰林:峰林是指由于水流不断侵蚀而形成的一种尖锐、陡峭的山脉。
这种地貌特征在高山地区尤其常见。
2. 横向侵蚀横向侵蚀是指水流通过磨蚀和冲击等方式对岩石进行削减和移动,从而改变了河道宽度和深度。
这种作用在平原地区尤其明显,因为平原地区土壤松软,水流冲刷力强。
随着时间的推移,横向侵蚀会逐渐形成以下几种地貌特征:(1)河床平原:河床平原是指由于水流不断削减河岸而形成的一片平坦开阔的土地。
这种地貌特征在平原地区尤其常见。
(2)河漫滩:河漫滩是指由于水流不断冲击和沉积而形成的一片宽阔的土地。
这种地貌特征在平原地区尤其常见。
(3)冲积扇:冲积扇是指由于水流不断冲刷和沉积而形成的一片三角形的土地。
这种地貌特征在山区和平原地区均可见到。
三、结论综上所述,河流侵蚀作用所形成的地貌特征非常丰富多样,其中最为显著的是V字谷、峡谷、峰林、河床平原、河漫滩和冲积扇等。
这些特征不仅美丽壮观,而且对人类社会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科学研究意义。
因此,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并保护好这些宝贵的自然资源。
高中地理:河流地貌的几大类型
![高中地理:河流地貌的几大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e4b77c3a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fc.png)
高中地理:河流地貌的几大类型按河流作用划分,分为河流侵蚀地貌和河流堆积地貌两类。
河流侵蚀地貌主要包括河床侵蚀地貌、侵蚀阶地、谷坡等,河流堆积地貌主要包括河床堆积地貌、河漫滩、堆积阶地、冲积平原、三角洲,以及大多数河口地貌。
按河流作用划分,分为河流侵蚀地貌和河流堆积地貌两类。
河流侵蚀地貌主要包括河床侵蚀地貌、侵蚀阶地、谷坡等,河流堆积地貌主要包括河床堆积地貌、河漫滩、堆积阶地、冲积平原、三角洲,以及大多数河口地貌。
山区聚落多分布在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或分布于山前,或沿河流开展〕,多呈带状。
平原地区聚落分布最为密集,或沿河开展,或沿海岸开展。
河网较密的平原地区,聚落多沿河流呈带状分布,如我国南方聚落分布;河流
较少的平原开阔地区,聚落多呈团块状分布,如我国北方聚落分布。
流水流的作用。
河流水流是线状水流,从时间上分为常年性水流和暂时性水流;从水流构造上那么分为层流〔流动的水质点彼此平行,并保持恒定的速率和方向〕和紊流(流动的水质点呈不规那么运动,其速率和方向不断变化),以及环流〔水质点在横向上构成一个个环状向前的水流〕和旋涡流〔水质点围绕一个公共轴呈螺旋状水流〕。
无论哪种水流均能进展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4.3河流侵蚀地貌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4.3河流侵蚀地貌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9158628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95.png)
6.总结与反思:对本章节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河流侵蚀地貌的重要性。
7.课后作业:布置与河流侵蚀地貌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实践活动、课后作业等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学情分析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采用情境创设法,通过展示我国著名河流侵蚀地貌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河流侵蚀地貌的壮观景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展示长江三峡、黄河壶口瀑布等河流侵蚀地貌的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河流侵蚀地貌的形态特点。
2.播放关于河流侵蚀地貌形成的科普视频,引导学生思考河流侵蚀地貌是如何形成的。
2.学生在空间思维和分析能力方面发展不均衡,部分学生对地图、遥感影像等资料的阅读和解读能力较弱。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这部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3.学生在团队合作和沟通表达能力方面有待提高。教学中,通过小组讨论、实践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4.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能力水平,教师应采用分层教学策略,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3.分析河流侵蚀地貌的特点,如动态变化、地域差异等,以及河流侵蚀地貌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结合实例,讲解人类活动对河流侵蚀地貌的影响,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组织学生针对课堂所学内容展开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取一个河流侵蚀地貌案例进行分析。
4.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使学生具备严谨、客观、求实的学术态度。
河流地貌的发育PPT课件
![河流地貌的发育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7f1d98a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b9.png)
形成洪积~冲积平原
由粗到细
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水下堆积体 漫滩→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 形成河漫滩平原
河 连接 地势平坦、宽广
多呈三角形,地势 人 海 处 水 下 坡 度 平 缓 , 河 水 流 速 减 慢 平坦,河网稠密, 泥沙堆积→三角洲→相连形成三角洲平原 河道由分汊顶点向
海洋方向呈放射状
二、河流地貌对聚落的影响
__
(4) 河流的下游常常造成什么堆积地形 ? _冲__积__平__原__、_河__口__三__角__洲_____ 其成因和特征如何 ?
_它_们__是__河__流_带__来__的__泥__沙__, _在_流__速__减__缓__的__情__况_下__以__及__海__潮_的__顶__托__下_泥__沙__沉__积__形_成__的__,______ _其_地__形__特__征_是__地__势__低__平__, _河_汉__纵横交错
侵蚀类型 下蚀
溯源侵蚀 侧蚀
概念
对河流的影响
垂直地面的侵蚀 向河流源头方向的侵蚀 垂直于两侧河岸的侵蚀
使河床加深,河谷 向纵的方向发展
使河谷不断向 源头方向伸长
河谷展宽,谷坡后退, 河流向河谷向发展。
(2)对河流的影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河谷的演变
①初期: 降水、冰 沟谷 雪融水汇聚
下蚀
沟谷流水 溯源侵蚀
沟谷加深和延长 地下水补给
(3)小岛 D 因泥沙不断堆积而扩大 , 最终将与河流的哪岸相连 ?与__北__岸_相__连______
为什么 ?____因_为__该__河__位__于_北__半__球__,_河__水__在_流__动__过__程_ 中 , 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 ___
向右偏转 ; 因而南岸侵蚀 , 北岸则泥沙堆积
河流地貌 知识点 高三
![河流地貌 知识点 高三](https://img.taocdn.com/s3/m/7f8ee6ef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ef.png)
河流地貌知识点高三高三河流地貌知识点【引言】河流地貌是地球表面的一种自然景观,是由水流的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的。
高三地理课程中,学生需要了解河流地貌的形成过程、特征以及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展开,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河流地貌知识点。
【一、河流地貌的形成过程】河流地貌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侵蚀和沉积两个阶段。
1. 侵蚀阶段:河流在山地或高原上发源,水流受重力作用向低处流动,通过对地表岩石的侵蚀,逐渐形成河谷。
河流的侵蚀作用主要包括冲刷、切割和溶蚀。
冲刷是指河水冲击地表岩石,使其破碎和移动;切割是指河水通过冲刷作用,将河床不断切割深化;溶蚀是指河水溶解地表岩石中的溶解性矿物质,使其消失。
2. 沉积阶段:河流在下游平原地区速度减慢,携带的物质开始沉积。
河流的沉积作用主要包括物质沉积和地貌沉积。
物质沉积是指河水携带的沉积物在河床中沉积,形成河床沉积物;地貌沉积是指河流在平原地区形成河漫滩和三角洲等地貌。
【二、河流地貌的特征】河流地貌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 河谷:河流侵蚀形成的河谷呈V字形,两岸陡峭。
河谷的特征包括谷底、谷壁和谷缘。
谷底是指河床,通常为岩石或沉积物覆盖;谷壁是指河谷两侧的陡峭岩壁;谷缘是指河谷两侧平坦的地形。
2. 河流曲折:河流在流动过程中,由于地质构造和地貌条件的影响,会出现弯曲、回流等现象,形成曲折的河道。
河流曲折的程度与地质构造、河流流量等因素相关。
3. 河口:河流注入海洋或湖泊时,形成的开口处称为河口。
河口的特征包括宽阔平缓、水势平稳、沉积物丰富等。
4. 河漫滩:河流在平原地区沉积物沉积形成的广阔平原称为河漫滩。
河漫滩的特征包括平坦、肥沃、水源丰富等。
【三、河流地貌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河流地貌对人类活动具有重要的影响。
1. 农业利用:河漫滩的平坦和肥沃特征使其成为农业生产的理想区域。
许多农田都分布在河流附近,利用河流的水源进行灌溉,提高农作物产量。
2. 水资源利用:河流是人类生活和工业生产的重要水源。
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 的形成原理
![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 的形成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cbbcbc2d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f800772.png)
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的形成原理河流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的形成原理如下:
1.河流侵蚀地貌:在河流的流动过程中,会破坏和搬运地表物质,从而形成侵蚀地貌。
这种侵蚀作用是由溯源侵蚀、下蚀和侧蚀共同作用形成的。
溯源侵蚀是指河水从上游向下游流动过程中,由于河水的冲刷作用,使得河床逐渐降低,进而侵蚀河岸,使河流向上游源头延伸。
下蚀是指河水对河床底部的冲刷作用,使河床逐渐降低,加深河流的纵剖面。
侧蚀则是指河水对河岸的冲刷作用,使河岸逐渐崩塌后退,拓宽河流的横剖面。
这些侵蚀作用在不同河段、不同时期的过程有明显差异,从而形成了各种侵蚀地貌,如河谷等。
2.河流堆积地貌: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减弱的情况下,会沉积下来,形成堆积地貌。
这些堆积地貌主要包括冲积扇、河漫滩和三角洲。
冲积扇通常出现在河流出山口处,由于河流流速减缓,携带的泥沙沉积形成扇形地貌。
河漫滩则出现在河流中下游地区,由于河流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加强,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在枯水期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
三角洲则出现在河流入
海口的海滨地区,由于河流流速极缓,携带的泥沙堆积在河口前方,加上海水顶托作用,形成三角洲。
总的来说,河流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的形成原理与河流的侵蚀和堆积作用密切相关。
这些地貌的形成过程不仅受到河流自身特性的影响,还受到地质、气候、植被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
河流冲刷地貌的演变规律
![河流冲刷地貌的演变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e13b463c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97.png)
河流冲刷地貌的演变规律河流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地貌,其形成与河流冲刷地貌的演变密切相关。
河流的冲刷地貌是指河流在长期的冲刷侵蚀作用下,形成的具有一定规律的地形地貌。
河流冲刷地貌的演变规律主要包括下切、深削、侵蚀和沉积等四个阶段。
首先是下切阶段。
当河流开始形成时,河道处于上升期,河水不断向下切削地表,使得河道逐渐加深。
河床的下切作用导致河道两侧的支撑地层逐渐失去支撑,使得河岸坍塌,形成峡谷或峡谷沟地貌。
此时的河流流速较快,河水呈现溶蚀或冲刷状,对岩石和土壤的物理侵蚀较为明显。
接下来是深削阶段。
当河床下切至一定程度后,河流速度逐渐减缓,开始进行深削作用。
河流在流经地貌不均匀的区域时,会形成Whirlpool现象,即漩涡,使得河道局部地带的冲刷作用加强,形成深槽或深槽沟地貌。
此阶段的河水侵蚀能力较强,易对地层进行侵蚀并产生抛光现象。
而后是侵蚀阶段。
这个阶段是河流冲刷地貌演变中的高峰阶段。
在此阶段,河流沿着自己侵蚀的方向不断推进,形成V型河谷和悬谷地貌。
河流的冲刷作用不断侵蚀河道两侧的地层,使得河谷不断变宽,河道越来越深。
在侵蚀阶段,河水的冲刷能力达到顶峰,可对岩石进行化学侵蚀和物理侵蚀,形成多种侵蚀地貌,如瀑布、峭壁等。
最后是沉积阶段。
当河床下切作用减弱时,河流开始进入沉积阶段。
这个阶段是河流演变的最后阶段,也是河流与地貌的动态平衡阶段。
由于冲刷能力减弱,河流无法将所有的冲刷物质带走,开始进行沉积作用,使得河床逐渐增高。
同时,由于流速减缓,河水开始漫过河床,形成洪泛平原。
此时的河流已经发展成为一条较为平缓的河流,周围的地形地貌也相对稳定。
总的来说,河流冲刷地貌的演变规律是一个连续而复杂的过程。
河流通过下切、深削、侵蚀和沉积等阶段,不断改变着地貌的形态和特征。
河流的冲刷地貌演变不仅是自然界中的一种自然现象,也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因此,了解和研究河流冲刷地貌的演变规律对于人类合理利用和保护河流资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河流侵蚀作用对地貌的影响
![河流侵蚀作用对地貌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30c06548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ef.png)
河流侵蚀作用对地貌的影响河流是自然界中最为常见也最为重要的地貌形成力量之一。
它们如同一双淘尽了世间污垢的魔手,几乎没有一块土地可以幸免于它们的侵蚀。
河流的侵蚀作用一方面能够创造壮丽的峡谷和峰峦起伏的山脉,另一方面也能改变地形,进而影响土地的利用和人类的生存。
首先,河流侵蚀作用对地貌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造山过程中。
河流侵蚀能够加速地壳的垂直抬升,形成褶皱和断层,进而使得山脉地形变得更加陡峭和壮观。
例如,长江扬子洲附近的巴山峨山,在江水的冲刷下形成了壮美的三峡,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另外,河流的侵蚀作用还可以加速土石的搬运,从而切割地壳表面并推动岩石质量的下移。
这种作用导致了大量矿物质的沉积,进而形成富集的矿产资源。
例如,美国科罗拉多河的侵蚀作用导致了大量砂石的堆积,形成了丰富的金矿产资源。
其次,河流侵蚀作用能够改变地表的形态。
长时间的冲刷和剥蚀会使得地表平坦的土地变得凹凸不平。
这种土地形态的变化对土地的利用带来了巨大影响。
一方面,河流侵蚀作用造成的地表凹凸不平会降低土地的可利用度,限制了土地的农业生产和城市建设。
另一方面,河流沉积作用带来的土地平坦和肥沃的特点,使得这些土地成为农业和人口聚集的理想选择。
例如,黄河冲积平原具有肥沃的土壤和众多的河谷,是中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区之一。
除了对地貌造成的直接影响外,河流的侵蚀作用还与生态系统息息相关。
河流承载着泥沙和营养物质,将其带到下游地区。
这种物质的输送不仅为下游地区提供养分,也为河口和海洋的生物提供了一个丰富的食物来源。
例如,尼罗河的河口富含养分的底泥为红海的珊瑚礁生态系统提供了充足的养分,滋养了红海上的丰富生物多样性。
然而,河流侵蚀作用也存在一些负面的影响。
河流侵蚀作用可能导致严重的泥石流和洪水。
随着大量土壤被剥蚀,剩下的岩石和河床极易崩塌,从而形成泥石流。
洪水则是由于河流侵蚀导致的河道淤积和河床变浅,阻碍了洪水的顺畅流动。
总之,河流侵蚀作用是地貌演变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河流地貌的发育知识讲解
![河流地貌的发育知识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33f783a9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0b.png)
河流地貌的发育知识讲解要点一:河流侵蚀地貌1.河流侵蚀作用的主要形式比较河流侵蚀地貌是由溯源侵蚀、下蚀和侧蚀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2.区分河流侵蚀的三种形式的方法河流侵蚀的三种形式主要是在侵蚀方向上存在明显差别。
溯源侵蚀是指向河流源头方向的侵蚀,其侵蚀方向为水平方向,指向河流上游;下蚀是指垂直于地面的侵蚀,其侵蚀方向为垂直方向;侧蚀是指垂直于两侧河岸的侵蚀,其侵蚀方向为水平方向,与河流流向大致垂直。
河流的侵蚀一般都包含上述三种侵蚀形式,但在不同河段和不同时期,其侵蚀作用形式有明显差异。
案例分析:以瀑布为例分析河流侵蚀的三种形式。
瀑布是河流侵蚀作用强烈的表现之一。
瀑布主要是河流对软硬不同的岩石产生的差异侵蚀而形成的。
瀑布发育的地区,上部较坚硬的岩石,不容易遭受侵蚀,下部较松软的岩石容易遭受侵蚀,在河流下蚀作用下,瀑布逐渐形成,瀑布形成后,由于溯源侵蚀,瀑布逐渐向河流源头退缩,由于侧蚀,瀑布逐渐加宽。
3.河谷的形成与图解河流侵蚀地貌是由溯源侵蚀、下蚀和侧蚀共同作用形成的。
溯源侵蚀使河谷不断向源头伸长,下蚀使河谷不断加深,侧蚀使河谷不断展宽。
在河谷发育的不同阶段,三种侵蚀作用同时进行,但所起的作用大小是不同的。
在河谷发育初期,以下蚀和溯源侵蚀为主,河谷横剖面呈“V”型;在河谷发育中后期,以侧蚀为主,河谷比较宽,横剖面呈“U”型。
如下图所示:【典型例题】图中的三幅小图为某自西向东流的河流上、中、下游三个不同河段处的河床剖面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判断三处河床剖面所处的位置:A位于________游;B位于________游;C位于________游。
(2)该河位于________半球,判断理由________。
(3)若在该河干流建一水电站,位置比较合理的坝址应选在A、B、C三处的________处。
理由________。
解析:(1)河流在上中游一般以流水侵蚀为主,地貌上多形成“V”型河谷;而在下游多以流水沉积和侧蚀为主,地貌上多表现为河道较宽、且河床较浅;据此可判断上中下游。
河流侵蚀作用
![河流侵蚀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94f9c787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26.png)
河流侵蚀作用河流侵蚀是指河流流经地表时,对地表岩石和土壤进行磨蚀、冲刷和破坏的地貌现象。
河流侵蚀对地质地貌的形成和演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河流侵蚀是地貌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河流在地表流动时,以河底为基准,通过磨蚀和冲刷的作用,不断改变地表的形态。
例如,河流侵蚀会使得地表出现河谷、河床、河滩等地貌特征。
这些地貌特征经过漫长的时间积累,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地貌景观,如深峡谷、宽阔的河口,给人们带来了美丽的风景。
其次,河流侵蚀还会对土壤和岩石进行磨蚀和破坏,从而促进了土壤的形成和岩石的风化。
河流侵蚀会通过将岩石颗粒搬运到其他地方,使得地表的岩石受到不断的冲刷和磨蚀,这种作用被称为机械侵蚀。
另外,河流内的水流也会通过化学反应对岩石进行风化,即化学侵蚀。
这些侵蚀作用不仅能够将岩石颗粒搬运到其他地方,还能够分解岩石,形成土壤。
因此,河流侵蚀是土壤形成的一种重要方式。
最后,河流侵蚀还对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产生着重要影响。
河流在流经地表时,通过持续的侵蚀和磨蚀作用,将地壳中的水资源排放到地表。
这些河流水资源不仅能够滋养河谷中的植被和动物,还可以作为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水源。
此外,河流侵蚀还会形成河床的河砂,这些河砂在建筑、农业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利用价值。
总的来说,河流侵蚀是地貌形成和演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它通过磨蚀、冲刷和破坏地表的岩石和土壤,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地貌景观。
同时,它还促进了土壤的形成和岩石的风化,对土壤的肥沃和植被的生长具有重要作用。
此外,河流侵蚀还对地下水的分布和利用产生了重要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注意保护河流生态环境,维护河流的健康发展,以保护我们的环境和资源。
河流侵蚀对河流地貌演化的影响
![河流侵蚀对河流地貌演化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5e392361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fa.png)
河流侵蚀对河流地貌演化的影响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而河流则是水的重要承载者。
河流的诞生、发展和消亡,离不开侵蚀这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河流侵蚀是指水流对岩石和土壤的破坏和剥蚀作用。
它是河流地貌演化过程中最主要的力量。
本文将探讨河流侵蚀对河流地貌演化的影响。
首先,河流侵蚀是河流地貌演化的主要驱动力。
河流侵蚀可以改变河床的形状、深度和分布。
通过长期侵蚀作用,河流可以形成不同类型的河谷,如V型河谷、U 型河谷等。
河流的侵蚀作用还可以形成一些特殊的地貌景观,如峡谷、峡湾等。
通过侵蚀,河流不断深化河床,改变地形,形成丰富多样的地貌类型。
其次,河流侵蚀对河流地貌的速度和规模具有显著影响。
不同地区的河流具有不同的侵蚀能力。
大部分河流通过侵蚀会不断削减地表高度,形成地势起伏的地貌。
而一些强烈侵蚀的河流则会形成较为陡峭和深刻的地貌特征。
例如,中国的长江是一个强烈侵蚀的河流,不断切割河道,形成了壮丽的三峡地貌景观。
此外,河流侵蚀还与河流水质和水生态有密切关系。
河流侵蚀可以改善水质,清除底泥中的污染物和有机物质,提供更为清澈的水源。
河流侵蚀还有助于维持水流的平衡,并提供适宜的生物栖息环境。
河流地貌的演化过程对河流水质和水生态的发展和改善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河流侵蚀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首先,河流侵蚀会增加土地的沉积速率,导致土地的流失和退化。
河流侵蚀还会导致下游地区的冲积,阻塞河道,增加洪水风险。
同时,河流侵蚀还会破坏河岸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因此,应当综合考虑侵蚀带来的利弊,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河流侵蚀的管理和保护,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河流侵蚀对河流地貌演化有着重要的影响。
河流侵蚀改变了河流的形状、深度和分布,驱动着河流地貌的演化。
河流侵蚀还与水质、水生态和土地的变化等方面密切相关。
我们需要深入了解河流侵蚀的作用机制,积极采取措施保护和管理河流侵蚀,以实现河流地貌的可持续发展。
只有保护好河流,才能保护好我们宝贵的水资源,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在位置
一万年后
情境2:经过了两天的航行,游船进入了长江的中游河段(图 中B处)。小明向前方望去,只见长江此时犹如一条弯曲的巨 龙。
A B
C
A
B
思考讨论:图中A、B两点哪个地方更适合建货运码头,并
请说明理由。
情境3:不知不觉间就到了下游(图中C处)。小明向河岸望去, 只见一片开阔平坦的景象,还可以看到远处几乎消失在地面的 轮船,不禁让人想起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的诗句。 思考:在长江下游地区河床横断面的形态应该与下列哪幅图 相适应?
√
B.①—b,②—a,③—c
D.①—c,②—a,③—b
)
拓展训练:
以小组为单位,收集风力、冰川以及海浪作用下形成的
地貌景观图片或其它形式材料,并分析其特点及简单说明 其形成过程,在下一节课中进行汇报和讨论。
思维导图:
河 流 的 侵 蚀 地 貌
河段 侵蚀
作用
上游
(下蚀、
C
甲 乙
√
丙
A
B
达标检测:
读图,比较图中河流a,b,c三处的位置与三幅断面图,回答问题。
小题1:河流位置与断面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①—a,②—b,③—c
)
C.①—c,②—b,③—a
√
小题2:与河流位置a,b,c对应的外力作用分别是( A.侵蚀,搬运,沉积 C.沉积,搬运,侵蚀 B.侵蚀,沉积,搬运 D.搬运,沉积,侵蚀
外力作用图片欣赏
第三节 河流侵蚀地貌
学习目标:
1.学生能说出河流侵蚀的主要类型;
2.学生能结合实例,理解在河流的不同阶段和不同河段,河
谷受到的侵蚀作用及河谷形态特征的差异;
一、自主学习篇
读图4.17河谷的演变,归纳河流的侵蚀类型及河谷的发育特点。
发育阶段 外力作用 河谷形态
初期(图a)
下蚀和溯源侵蚀 下蚀减弱,
C
A
B
思考:
1.虎跳峡这种地貌形成与什么外力作用有关? 流水的侵蚀作用 2.在这种外力作用下,虎跳峡的河床应该会呈现什么形态?
甲
√
乙
丙
正当小明被虎跳峡的雄伟风光所迷住时,小明的爸爸王 教授在一旁说:“经历数万年的时间后,虎跳峡可能不再 位于目前的位置了。”
思考讨论:3.你认为 虎跳峡会向哪个方向移动?并说明
V型河谷
中期(图b)
河谷拓宽
侧蚀加强
后期(图c)
侧蚀
槽型河谷
二、合作探究篇
王教授是一个地理学家,去年暑假,王教授带他的儿子小明利 用假期对长江进行全程游览活动。他们从长江上游往下游沿江 游览。
C
A
B
情境 1: 在长江的上游,他们来到了虎跳峡(图中 A处),小 明为虎跳峡的汹涌的流水和磅礴的地势所吸引。
(侧蚀)
形态
V形谷
河床 拓宽
槽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