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行为与激励培训教材
心理咨询师社会心理学基础知识培训教材
![心理咨询师社会心理学基础知识培训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74a1be79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5c.png)
概述
心理咨询师社会心理学基础知识培训教材
第11页
社会化
社会化: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为社会人过程。
• 早期社会化(儿童及青少年期)&继续社会化(成人期) • 再社会化-再教化
内容
• 教诲社会组员掌握生活与生产基本知识和技能 • 教诲社会组员恪守社会规范 • 教诲社会组员明确生活目标,树立人生理想 • 培养社会角色
焦虑、嫉妒、羞耻、内疚 成份、维度、形成、转变、测量 概念、结构、功效、体语沟通 概念、特点、自我暴露、标准
亲和、喜欢、爱情
群体层面
群体凝聚力 社会影响
从众、社会促进、模仿、暗示
社会层面
风俗···
心理咨询师社会心理学基础知识培训教材
第5页
社会心理学定义
美国
英国
罗斯
麦独孤
出版《社会心理学导论》
标志着社会心理学诞生
社会化与自我概念
社会化
心理咨询师社会心理学基础知识培训教材
第13页
社会角色
社会角色
社会角色:个体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行为方式及对应心 理状态。(社会群体得以形成基础)
社会角色分类 • 先赋角色(父母) ↔成就角色(老师) • 要求性角色(公务员)↔开放性角色(老师) • 功利型角色(商人) ↔表现型角色(教授) • 自觉角色(演员) ↔不自觉角色(性别角色)
社会行为与社会心理
社会行为:人对社会原因引发并对社会产生影响反应和反应系 统。
社会心理学之父 B=f(P,E) B-行为,P-个体,E-个体所处情境
勒温
社会心理:社会刺激与社会行为之间中介过程,是由社会原因 引发并对社会行为含有引导作用心理活动。
马工程教材《组织行为学》课件 第二章动机与激励
![马工程教材《组织行为学》课件 第二章动机与激励](https://img.taocdn.com/s3/m/68356d71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801f055.png)
马工程教材《组织行为学》课件第二章动机与激励1. 动机的概念与作用动机是指人们在实现某个目标时内心产生的一种积极的力量或欲望,它对个体行为的方向、强度和持久性具有重要影响。
在组织行为学中,动机是指个体在组织环境下为了达到某种目标而采取的行为。
动机的产生可以激发个体的行动力和创造力,从而促进组织的发展和进步。
动机在组织行为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首先,动机可以影响个体的行为取向,帮助个体选择适合组织目标的行为方式。
其次,动机可以驱使个体付出一定的努力,从而提高工作绩效。
最后,动机还能够增强个体的承诺感和参与度,促进团队的协作和合作。
2. 动机理论2.1 霍桑实验室研究霍桑实验室研究是动机理论的起源之一。
在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霍桑电器公司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研究员发现,无论员工的工作条件如何变化,只要给予他们关心和关注,他们的工作绩效都会得到提高。
这一研究结果表明,组织对员工的关怀和激励对于提高员工的动机和工作表现具有重要的影响。
2.2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类的需求可以分成五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当一个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时,下一个层次的需求才会被激活。
根据这一理论,组织可以通过满足员工的不同层次需求来提高他们的动机和工作表现。
2.3 维罗斯的期望理论维罗斯的期望理论认为,个体的动机取决于他们对期望值和激励结果的看法。
个体会根据自己的期望值,评估完成某个任务所能获得的激励结果,并根据评估结果决定是否投入努力。
这一理论强调个体对于成功的期望值以及激励结果与努力之间的关系。
3. 动机与激励在组织中的应用在组织中,有效的动机与激励策略可以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工作表现和组织绩效。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动机与激励策略:•奖励制度:建立公平、有效的奖励制度,根据员工的贡献程度给予相应的奖励和认可,以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投入。
•职业发展机会:为员工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机会,包括培训、晋升和跨部门的机会,以满足员工对个人成长的需求,并增加他们的动机。
MBA课堂训练专用教材 管理学教学游戏之员工与激励
![MBA课堂训练专用教材 管理学教学游戏之员工与激励](https://img.taocdn.com/s3/m/1f8e1e1dc5da50e2524d7fde.png)
MBA课堂训练专用教材1.改变适应性2.避免“当局者迷”3.天才的猎取4.个人现场检查5.高高飞翔6.谁是听众7.小组成员的变动8.学习平衡的方法9.我们和我10.网上“名人录”1.改变适应性目的◇提高参与者对人们是何其快地对现状感到满意的,哪怕是很小的改变是如何使我们感到不舒服的以及个人改变适应性的认识。
程序1.让参与者收好他们的东西并坐到另一个位置上。
2.问以下问题:●当我建议换位置时谁赞同这个主意?●谁无所谓?●谁至少感到有一点点不适或反感?讨论这个简短的活动表明了什么?通常的回答:我们每个人对变化的反应不同。
我们很快适应了。
我们中的很多人实际上喜欢现状。
有时我们更易于接受大的改变而不是小变化。
我们对变化都会有不同的反应。
总结与评估此活动的环境可以是车间里或一场会议。
短短5分钟游戏将提高人们适应变化的能力。
2.避免“当局者迷”目的◇激励团队成员:(1)反省他们的个人风格。
(2)对增加对团队的个人贡献作出承诺。
程序1.给每个成员发参与者工作表《象别人那样看待我们自己》。
2.让团队成员两人一组按照说明完成两份工作表的第1页的内容。
3.大约给这些小组25分钟完成这些工作表及他们自己之间对它进行讨论。
(如果有一些特殊的事情可能要提出来进行讨论,那就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
)4.让每个团队成员分享一个他(她)和他(她)的合作伙伴认为是力量的特点,增加成长的一个机遇。
提示:让合作伙伴谈论另一方带给团队的力量,以及团队成员找出他(她)自己的个人成长的机遇,这一方法很有效。
讨论你认为的自己和别人眼中的你有没有不同呢?为什么?总结与评估当个人暂停下来反省一下他们的表现或行为,寻找成长的力量和机遇,以及对这些机遇付诸行动,他们就能获得成长。
这个游戏可以提高对个人风格和性格的认识,对团队成员也有很大的激励作用。
第1页,共2页避免“当局者迷”参与者工作表思考以下的性格,在最符合您的情况的那些描述旁边做一个X记号。
—合作的—见多识广的—有参与意识的—有组织性的—值得信任的—积极的(建设性地处理事务)—消极的(倾向于找问题,而不是解决方法)—坦率、诚实—敢作敢为—过于自信—天生的领导—易于相处—常常卷入冲突中—解决冲突者—注意别人的观点—愿意折衷解决—善于应付变化—对承诺的事坚持到底—与之相处有乐趣—客观地检查事件—反对变化—迅速判断—在工作/专业上有很强的技能—个人的高工作标准—可信赖的—难于改变自己的位置和观点—使别人自我感觉很好—灵活第2页,共2页考虑相同的这些性格,在最符合您的合作伙伴情况的那些描述旁边做一个X记号。
《组织行为学》教学教案(全)
![《组织行为学》教学教案(全)](https://img.taocdn.com/s3/m/faf5a695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be.png)
《组织行为学》教学教案(第一部分)一、教学目标:1. 理解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个体行为、群体行为和组织结构的基本原理。
3. 学习如何应用组织行为学的知识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1. 组织行为学的定义和重要性2. 个体行为的基本原理个性与行为动机与激励心理契约与员工满意度3. 群体行为的基本原理群体结构与动态群体决策与冲突群体沟通与影响力4. 组织结构的基本原理组织设计与管理组织文化与发展组织变革与创新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案例分析法:讨论和分析实际案例,加深对组织行为学应用的理解。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问题,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4. 角色扮演法:模拟实际工作场景,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材:选择一本合适的组织行为学教材作为主要教学资源。
2. 案例集:收集和组织行为学相关的实际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3. 多媒体教学材料:制作课件和教学视频,辅助讲解和展示。
五、教学评估:1. 平时成绩:评估学生的出勤、课堂参与和作业完成情况。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案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期末考试:设计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组织行为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组织行为学》教学教案(第二部分)六、教学目标:1. 掌握组织行为学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2. 学习如何应用组织行为学的知识解决人力资源管理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内容:1. 组织行为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招聘与选拔培训与发展绩效管理2. 组织行为学在领导管理中的应用领导风格与行为领导决策与影响力领导激励与沟通3. 组织行为学在组织变革与发展中的应用组织变革的原因与过程组织发展的战略与实施组织创新与文化塑造八、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组织行为学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2. 案例分析法:讨论和分析实际案例,加深对组织行为学应用的理解。
马工程教材《组织行为学》课件 第二章动机与激励
![马工程教材《组织行为学》课件 第二章动机与激励](https://img.taocdn.com/s3/m/b8d9e08b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3eacf70.png)
马工程教材《组织行为学》课件第二章动机与激励1. 引言动机与激励是组织行为学中的重要概念。
在组织中,了解员工的动机和激励因素对激发员工工作热情、提高工作绩效至关重要。
本章将介绍动机与激励的相关理论和实践,帮助学生了解如何在组织中激发员工的内在动机。
2. 动机理论动机是指个体为了达成某种目标而付出努力的内在驱动力。
理解动机理论有助于理解员工为何行为方式不同以及如何激发其工作热情。
本节将介绍几种经典的动机理论。
2.1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是经典的动机理论之一。
该理论认为人类有五种层次的需求,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以及自我实现需求。
这些需求按照层次结构排列,只有满足了较低层次的需求后,才会追求较高层次的需求。
在组织中,理解员工的需求并提供相应的激励措施能够激发其工作热情。
2.2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认为人类的动机有两个因素:满足因素和激励因素。
满足因素包括工资、工作条件、公司政策等等,而激励因素包括成就感、责任感、晋升机会等等。
赫茨伯格认为,满足因素可以避免员工产生不满意,而激励因素才能真正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
3. 激励措施实践了解动机理论只是第一步,如何将理论转化为实践才是更具挑战性的部分。
本节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激励措施实践,并提供案例分析。
3.1 绩效奖励制度绩效奖励制度是一种常见的激励措施,通过设定明确的绩效目标和相应的奖励机制,激励员工为了达成目标而付出努力。
然而,绩效奖励制度的设计也需要注意一些关键因素,避免出现奖励不公平和激励失效的问题。
3.2 提供职业发展机会员工渴望有发展空间和晋升机会。
为员工提供职业发展机会可以激励他们更加努力工作,追求个人和职业的成长。
组织可以通过培训、岗位轮岗、 Mentoring 等方式来提供职业发展机会。
3.3 赋予员工更大的自主权给予员工更大的自主权可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工作热情。
组织可以通过授权、设立自主决策小组等方式来赋予员工更大的自主权。
组织行为学课件(PPT 45张)
![组织行为学课件(PPT 45张)](https://img.taocdn.com/s3/m/2ba271c1551810a6f52486d2.png)
第三节 过程型激励理论
• 一、期望理论
• (2)感情调整 •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时间后,由于种种原因, 对目标失去了兴趣,同时难度又比原先想 象的要大,此时V值和E值都发生了变化, V→V’,E →E’,M →M’。新的M’如果小于 M,则△M=M’-M等于负值,称之为感情挫 折。 △M=M’-M等于正值,称之为感情增 值。
• 一、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
第二节 内容型激励理论
• 内容型激励理论:集中研究室什么因 素激起人们的行为?它着重于对激励的原 因和起激励作用因素的具体内容进行探讨。
需要层次理论是马斯洛从心理学的角 度研究了心理过程的诸多要素,认定需要 是引发行为的源泉。
• 一、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
第二节 内容型激励理论
•
3.激励因素是以工作为核心的,也就是说, 激励因素是在工作进行时发生的,由于工作本身 就有报酬,所以在进行工作时也就有可能调动内 在的积极因素。
第二节 内容型激励理论
• 三、麦克里兰的成就需要理论和奥德佛的 ERG理论
•
美国心理学家麦克里兰的的成就需要理论: 成就需要,权力需要和合群需要。成就需要的高 低对人的发展和成长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第三节 过程型激励理论
• 二、综合型激励理论 • 美国迪尔在1981年提出了以数学公式 表达的综合激励模式,弥补了期望理论之 不足。 • (一)理论要点 • 综合激励模式: • 工作激励水平=任务内在激励+任务完成 激励+任务结果激励
第三节 过程型激励理论
• 二、综合型激励理论
• (二)理论特色 • 1.任务内在激励是赫兹伯格所提出的与工作 本身有关的多样化.丰富性.成就.发展.责任 感……员工由工作任务中存在着这些内激因素而 感到欢乐,即乐在其中。 • 2.再以任务完成激励而言,它是努力导致的 第一级结果绩效,不通之处期望理论认为绩效只 是换取报酬的工具,而综合激励理论认为绩效本 身也有效价。 • 3.由报酬产生的外激励力量,它是以完成认 为前提。
第8章 个体行为和团体行为的基础
![第8章 个体行为和团体行为的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5133ff0a79563c1ec5da718d.png)
但是,如果她不能加入女生联谊会,她也许会说:“总之,我认为
女生联谊会生活并不像它所鼓吹的那么好。”
研究表明,人们寻求态度之间的一致性以及态度和行为之间的一致 性。个体试图协调不同态度并使态度和行为保持一致,从而使自己显得
理性和始终如一。当出现不一致时,个体就会采取措施来改变这种不一
致。他们改变态度或行为,或者为这种不一致找一个合理化理由,从而 改变不一致。
也就是说,并不一定会减少失调。如果造成失调的因素并不重要,如果
个体认为失调是外部施加的、根本无法控制,或者酬报十分诱人足以抵 消失调,个体就不会有太强的紧迫感来减少失调。
8.1.5
对态度的理解如何帮助管理者更加高效
我们知道员工都在试图减少失调。因此很显然,那些尽职的、满意 的员工的离职率和旷工率很低。
8.1.4
什么是认知失调理论
根据一致性原则,能否做出这样的假设:如果知道个体对某事的看 法,那么我们就能预测他的行为?遗憾的是,答案并不像说 “是” 或 “不是” 那样简单。 20世纪50年代后期,里昂 · 菲斯汀格提出了认知失调理论,试图解 释态度和行为之间的关系。
在这里,失调表示不一致。认知失调指的是个体可能感受到的自己
例如,公司成立保龄球队和存款互助会,举办野炊活动,从而使员 工快乐,但是这些举措对生产率究竟有无影响,仍然值得质疑。
事实上,大部分研究人员认为如果管理者把注意力主要放在帮助员
工提高生产率方面,则收效更佳。优异的工作表现会带来员工的成就感.
使员工得到加薪、晋升及其他奖赏。所有这些称心的结果又会让员工产 生工作满意感。然而,90年代早期的研究又为最初的 “快乐的员工是 高生产率员工” 这一假定提供了新的支持。但是,在这项最近的研究 中,收集的是整个组织的生产率及满意度数据,而并不是针对员工个体 的数据。员工满意度高的组织比员工满意度低的组织更有效率。
2024年教师职业行为规范和道德规范培训
![2024年教师职业行为规范和道德规范培训](https://img.taocdn.com/s3/m/9e91ae49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32.png)
02.教学反思能力
03.教学监控能力
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 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的成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
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 标,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
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 为意识作用的对象,不断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
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计划、检查、评价、反抗、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⑦ 修炼自己的脾气,让它招人喜爱 ⑧ 修炼自己的个性,让它鲜明唯美 ⑨ 修炼自己的心灵,让他平和美丽 ⑩ 修炼自己的气质,让他超凡脱俗 ⑪ 修炼自己的灵魂,让他崇高圣洁 ⑫ 修炼自己的人生,让它阳光幸福
教师职业素养 坦荡育人•身正为范
2024年教师职业行为规范和道德规范培训
角色与形象 基本素养 教学素养 素养的提升
教师职业素养 坦荡育人•身正为范
2024年教师职业行为规范和道德规范培训
角色与形象 基本素养 教学素养 素养的提升
目录
1 教师职业角色与形象 2 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3 教师应具备的教学素养 4 教师职业素养的提升
第一部分
教师职业角色与形象
2023年教师职业行为规范和道德规范培训
第 一 部 分 教师职业角色与形象
第 一 部 分 教师职业角色与形象
教师的道德形象
教师的道德形象是教师的最基本形象。乐于奉献、 坚持公正时代对教师职业的基本伦理道德要求。
教师的文化形象
教师的文化形象是教师形象的核心
教师的人格形象
教师的人格形象是学生亲近或疏远教师的首要因素
第二部分
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2023年教师职业行为规范和道德规范培训
09.创造能力
第 二 部 分 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三级心理咨询师辅导手册(培训教材)
![三级心理咨询师辅导手册(培训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74777e81227916888586d743.png)
三级辅导手册第一章基础心理学知识基础(普通)心理学既是心理学专业的“入门课”,也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研究正常成人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最一般的规律、心理学历史、发展趋势、理论体系、派别和研究方法等。
学习时要把握好基本概念的基本定义,相似概念之间的区分。
然后在基础心理学基础上学习其他学科,进行对照学习——社心、发心、变态、测验、咨询等。
第一节绪论第一单元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基础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学科。
研究内容如下图:第二单元人的心理的本质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应。
第三单元心理学发展简史科学心理学诞生标志:人们把冯特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看作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学派名称代表人物主要观点行为主义华生一种典型的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主张心理学要抛开意识,径直去研究行为。
机能主义詹姆士反对把意识分解为感觉、情感等元素,主张意识是一个连续的整体;反对把心理看作一种不起作用的副现象,强调心理的适应功能;反对把心理学只看作一门纯科学,重视心理学的实际应。
(3反对3主张)精神分析弗洛伊德潜意识、性本能人本主义心理学罗杰斯、马斯洛心理学家应该关系人的价值与尊严、是当代心(第三势力)理学研究的主要取向。
第二节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第一单元神经系统构造及功能神经元:组成神经系统的神经细胞叫做神经元,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神经元具有接受刺激(信息)、传递信息和整合信息的功能。
大脑皮质的不同区域有不同的机能。
颞叶以听觉功能为主,听觉中枢位于颞上回和颞中回;枕叶以视觉功能为主,视觉中枢位于枕叶的枕极;顶叶以躯体感觉的功能为主,中央后回是躯体感觉中枢;额叶以躯体运动功能为主,中央前回是躯体运动中枢。
第三单元高级神经活动的反射学说动力定型:巴浦洛夫把大脑皮层对刺激的定型系统所形成的反应定形系统叫做动力定型。
管理学基础教学大纲
![管理学基础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ec92ab1c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c1.png)
管理学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目标本课程主要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知识,培养学生的管理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管理的定义和特点- 管理者的角色和职责- 管理过程: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组织结构和权责关系2. 组织管理- 组织设计和变革- 工作分析与岗位设计- 人员招聘与选拔- 员工培训与发展- 绩效评估与激励3. 领导与团队管理- 领导者的特质与行为 - 领导风格与领导力开发 - 团队建设与管理- 冲突管理与协调4. 战略管理- 战略规划与目标设定 - 竞争分析与竞争优势 - 战略实施与执行- 战略评估与控制5. 决策与问题解决- 决策理论与模型- 决策方法与技巧- 创新与创业管理- 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工具6. 经济与财务管理基础- 宏观经济环境与管理 - 财务报表及其分析- 投资与资本预算- 成本与管理会计7. 组织行为学基础- 个体行为与动机- 团队与团队效能- 组织文化与价值观- 变革与组织发展三、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践操作等。
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管理思维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评估教学评估将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的综合评定。
平时成绩将考察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包括课堂讨论、小组项目和个人作业等。
期末考试将综合考查学生对整个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五、参考教材1. 李书田,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 Daft R.L. 等,管理学,机械工业出版社3. 蔡桥生,现代管理学,重庆出版社六、参考文献1. 魏书生,管理学的思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 Robbins S.P.,管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3. 霍爱东等,管理学研究方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七、教学安排本课程为每周2学时,共16周。
每周的课程安排如下:第1-2周: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第3-4周:组织管理第5-6周:领导与团队管理第7-8周:战略管理第9-10周:决策与问题解决第11-12周:经济与财务管理基础第13-14周:组织行为学基础第15-16周:复习与考试八、教学团队本课程由经验丰富的管理学教师承担,他们将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和辅导服务。
《好班长培训教材》课件
![《好班长培训教材》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d092f56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9a.png)
班级文化建设
04
班级文化定义与重要性
班级文化定义
班级文化是指班级成员共同遵循 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道德规 范,它体现了班级的特点和氛围 。
班级文化的重要性
良好的班级文化有助于提高学生 的学习积极性,增强班级凝聚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促 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班级文化建设的途径与方法
《好班长培训教材》 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班长的角色与职责 • 班级管理技巧 • 学生个体差异与应对策略 • 班级文化建设 • 班级突发事件处理 • 班长的自我管理与成长
班长的角色与职责
01
班长的定义与重要性
总结词
班长的定义、重要性及对班级的影响
详细描述
班长作为班级的核心人物,负责协调班级内部事务,促进班级整体发展。班长 的职责重大,对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领导型
这类学生具有领导才能,但有时过于自信。应对方法包括 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引导他们学会倾听和协作。
内向害羞型
这类学生较为敏感,需要更多的鼓励和肯定。应对方法包 括创造安全的学习环境,鼓励他们参与集体活动和表达自 己的观点。
完美主义型
这类学生追求完美,容易焦虑和沮丧。应对方法包括培养 积极心态,鼓励他们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提高抗挫能力。
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班级文化建设的评估与改进
定期评估
定期对班级文化建设进行评估,了解文化建设的 效果和存在的问题。
反馈与改进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和班干部,针对 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和调整。
激励与表彰
对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和班干部进 行激励和表彰,促进班级文化建设的持续发展。
《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https://img.taocdn.com/s3/m/dbf149de33d4b14e85246880.png)
个性差异与管理对策
性格特征 开朗直率 沉默寡言 气质类型 多血型 粘液型 行为表现 坦白直爽、兴趣广泛、爱发牢骚、 不拘小节、言行有时易被人误解 管理对策 表扬为主,防微杜 渐
倔强刚毅 心胸狭窄
粗暴急躁 自卑心理 傲慢自负 疲疲沓沓
胆汁型 忧郁型
胆汁型 各类型 多血型 各类型
能吃苦、办事有始有终,但缺乏灵 经常鼓励,多教方 活性,与领导意见不一致时不冷静, 法 容易产生抗拒情绪,求胜心切
气质差异管理:
1、正确认识人的气质类型 2、根据员工气质类型合理安排工作和选 拔人才 3、根据气质特征合理搭配群体成员 4、根据气质特征对员工进行教育和培训
五.性格
性格的概念: 指人对现实的态度及其行为方式中比较稳 定的、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性格和气质: 1、区别:先天与后天、可塑性 2、联系:气质影响性格形成,性格一定程 度上可以掩盖或改变气质。
二.态度
态度的概念: 个体对某一种现象所持有的评价和行为 倾向。 态度的结构: 认知成分/情感成分/意向成分 态度的特征: 对象性/内隐性/后天性和社会性/相对稳 定性
态度的功能: 适应、自我防御、价值表现、认识或理 解 态度与行为的关系: 1、态度影响行为:分离或一致 2、行为对态度的影响 影响态度和行为关系的因素: 态度结构方面的因素/行为反应方面的因 素/态度自身的因素
二、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 1、组织行为 可分为微观组织行为和宏观组织行为两大类。 (1)微观行为:个体行为、人际行为、群体行为、 群际行为。 (2)宏观行为:组织变革、组织发展、组织学习。 2、研究对象 个体心理和行为、群体心理和行为、领导心理和 行为、组织心理和行为、组织环境和组织文化。
2第二章 个体差异及行为
![2第二章 个体差异及行为](https://img.taocdn.com/s3/m/3833e92883c4bb4cf7ecd1bc.png)
充满热情、精力充沛、情绪发 张飞、李逵、 生快而强、言语动作急速且难 李白、巴普洛 以控制、脾气暴躁、易感情用 事、好冲动 活泼好动、反应迅速、热爱交 贾宝玉、王熙 际、表情丰富、情绪发生快而 凤 多变、但适应性较差、缺少耐 性、具有明显的外向倾向 沉着冷静、自制力强、情绪发 陈景润、牛顿、 生慢而弱、思维言语动作迟缓、 达尔文、爱迪 内心坚毅、冷漠、可塑性强、 生、爱因斯坦 适于从事程序化的学习、缺乏 生气、执拗 行为孤僻、不善交际、易多愁 林黛玉 善感、反应迟缓、情绪发生慢 而强、适应能力差、容易疲劳、 性格有明显的内倾性
组织行为学
主 编
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
第一篇 导论
第一章 组织行为学概述 第二篇 个体行为 第二章 个体差异及行为
第三章 知觉及行为
第四章 价值观、态度及工作满意度 第五章 激励与行为 第三篇 群体行为 第六章 群体行为概述 第七章 沟通与人际关系处理 第八章 领导力 第九章 团队建设 第四篇 组织行为 第十章 组织结构及设计 第十一章 组织文化建设
第一节 什么是个性
四、个性研究的意义
2.实现最佳管理
利用个性差异采用合理的激励手段,实现最佳管理。员工的个性决定了他们对各种环境因素的重视程度也 不同。管理者研究员工的个性,可以设置更有针对性的激励手段,如为安静型的员工设置更好的办公环境,为 兴奋型的员工设置宽松的工作环境和更加灵活的办公条件,为活泼型的员工设置更多的培训和交流活动,为抑 制型员工调整工作位置和工作内容,为员工设置更有效的激励措施有助于管理者从团队出发,组织和建设团队, 实现最佳管理。
第一节 什么是个性
一、个性的概念
个性包括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和自我意识三部分。 1.个性倾向性
组织行为学概述教学教材
![组织行为学概述教学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06ad31e4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9f.png)
2024/10/22
21
1
第一节 1
2
3
组织与组织行为
组织 组织行为 组织行为学
2024/10/22
22
一、组织
• 组织的概念很多,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以下四种定义。 • (1) 组织是对完成特定使命的人们的系统性安排。(斯蒂
芬·罗宾斯Stephen P. Robbins)
• (2) 组织是为了达到某一特定的共同目标,通过各部门劳 动和职务的分工合作和不同等级的权力和责任的制度化, 有计划地协调一群人的活动。(薛恩E. H. Schein)
3.学习组织行为学的意义
• 1.有利于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 创造性。
• 2.有助于达成员工个人的目标,提升组织 绩效。
• 3.有助于提高领导水平,改善领导者与被 领导者的关系。
• 4.有助于组织的变革和组织的发展。
2024/10/22
Page 41 of 39
案例分享
•
某地火车站售票处,一位女售票员正在忙碌
到不断的发展和成长——由能管理好自己,发展
到能管理好一个团队、管理好一个组织,进而能
够治国安邦、影响世界。
2024/10/22
Page 15 of 39
•
写给马云的一封信:
•
每次参观阿里巴巴总部,分部,总能感到一
个很亢奋的氛围,年轻人脸上洋溢着执着的笑容。
那些激动人心的标语总能让人感到莫名的激动。
典型案例:愉快的海底捞员工
Ⅱ. Why(原因)
南极帝王企鹅在冬 季有好几个月的时 间在零下40-70摄氏 度的低温中生活, 在黑暗中,没有食 物,唯一能做的就 是孵卵。
它们如何能熬过严寒?
Ⅱ. Why(原因)
《组织行为学》教学教案(全)
![《组织行为学》教学教案(全)](https://img.taocdn.com/s3/m/f2453186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f4.png)
《组织行为学》教学教案(第一部分)一、教学目标:1. 理解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
3. 分析组织中个体的行为和心理因素对组织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 组织行为学的定义和范围。
2. 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理论:包括人性假设理论、领导理论、组织文化理论等。
3.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等。
三、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引入现实生活中的组织行为学案例,引发学生对组织行为学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组织行为学的定义、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
3. 互动: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享对组织行为学的理解和经验。
4.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组织行为学案例,让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进行分析。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组织行为学理论的应用和分析能力。
3. 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的掌握程度。
1. 教材:推荐《组织行为学》教材,供学生参考。
2. 案例资料:提供相关的组织行为学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3. 网络资源:提供相关的学术文章和研究报告,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组织行为学》教学教案(第二部分)一、教学目标:1. 理解组织中个体的行为和心理因素对组织的影响。
2. 掌握个体行为的影响因素:包括个性、价值观、动机等。
3. 分析组织中的人际关系和团队行为。
二、教学内容:1. 个体行为的影响因素:个性特质、价值观和信念、动机和需要等。
2. 人际关系和团队行为:人际沟通、冲突管理、团队合作等。
3. 组织中的权力与政治:权力的来源和表现、政治行为在组织中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复习:回顾上一部分的内容,巩固学生对组织行为学的理解。
2. 讲解:详细讲解个体行为的影响因素、人际关系和团队行为、权力与政治。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运用理论知识进行分析。
4. 角色扮演: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组织中的情境,增强对理论的理解。
心理咨询师个人成长培训教材
![心理咨询师个人成长培训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26a1407f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ec.png)
心理咨询师个人成长培训教材心理学上对的定义大伙儿都差不多有所了解,假如换一个说法,用生活中的语言来说心理咨询〔治疗〕——确实是一个人的心灵成长与行为模式转变的过程。
而心理咨询师确实是促使人达到这种目标的专业人士。
关于心理咨询师,不同的人不同的角度就会有不同的看法。
从谋生的角度看,它能够只是一份职业,从社会定位看,它也能够是一种身份,从人一辈子态度看,它也能够是一种生活方式,而我那么把它看成是完善自我的一个渠道,是丰富人一辈子经历,促进个人成长的一种生命状态。
•大量的临床调查结果都说明:在咨询过程中,大部分的咨询逆境多多少少都与咨询师本身的因素有关。
有时候是咨询师的核心价值观受到了挑战;有时侯是咨询师的负性情绪被来访者激起;甚至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自己生命中未完成的事件也被重新唤起。
专门是关于一个新手来说,因为个人因素导致的逆境就更多了,你比如说:像对自己的咨询工作缺乏信心;对求助者故事的好奇多于对求助者的关怀;甚至在咨询的过程当中,急于扮演挽救者,急切的想看到求助者的改变;因咨询技术的生疏而导致的焦虑情绪;对求助者的非预期行为〔如有的求助者会对咨询师指手找脚,批判等〕这些都会让咨询师产生不知所措感;对求助者涉入过多的情感;咨询中产生的无力感等等。
咨询员的自我概念、价值观、未完成事件和情绪都会阻碍咨询过程以及来访者的成长。
而当一名咨询师面临这些逆境时,要怎如何样去做呢?都需要做好个人成长才能一一突破。
因此说咨询师的个人成长是助人成长的必要前提。
为了能更好地关心他人或者说为了能在心理咨询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好,咨询员也必须面对自我成长的问题。
•成长从字面意义来说明,是生物体向着成熟、完善方向的进展以及由此所达到的程度和状况。
人类个体的成长应该包括生理和心理方面.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兴起的人本主义心理治疗就将成长作为治疗的终极目标.依照以人为中心疗法的创始人罗杰斯的观点,他是这么认为的,所谓成长,是每个人都有的一个取向,那个取向是所有人一辈子来就有的、它是积极的、建设性的、朝向自我实现的本能倾向。
个体工商户培训计划方案
![个体工商户培训计划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5a57bcbc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623e558.png)
个体工商户培训计划方案一、培训计划目标本培训计划旨在帮助个体工商户提升经营管理能力,增强竞争力,提高盈利水平,推动个体工商户的健康发展。
具体包括以下目标:1. 帮助个体工商户了解并掌握最新的市场趋势和竞争态势;2. 提升个体工商户的财务管理能力,帮助其更好地进行成本控制和盈利提升;3. 增强个体工商户的市场营销能力,拓展客户群,提高销售额;4. 提升个体工商户的管理能力,规范经营行为,提高效率;5. 帮助个体工商户了解并掌握相关法律法规,防范经营风险。
二、培训内容1. 市场分析和竞争策略1) 市场调研与分析:帮助个体工商户了解所在行业的市场状况和趋势,掌握市场需求和竞争态势。
2) 竞争策略:帮助个体工商户制定有效的竞争策略,包括定位、差异化竞争和市场细分等方面。
2. 财务管理1) 资金管理:帮助个体工商户进行资金规划、预测和控制,降低资金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2) 成本管理:教会个体工商户通过成本控制和成本分析提高盈利能力,降低经营风险。
3. 市场营销1) 市场推广:传授各类营销技巧和方法,包括线上线下营销、促销活动等。
2) 客户管理:培养个体工商户的客户服务意识和管理能力,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4. 经营管理1) 经营规范:帮助个体工商户建立规范的经营管理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2) 人员管理:培训个体工商户进行员工招聘、激励和培训。
5. 法律法规1) 知识产权保护:介绍知识产权的基本知识和保护方法。
2) 经营风险防范:培养个体工商户的风险意识,帮助其依法合规经营,避免风险。
三、培训方式本培训计划将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包括课堂教学、实地考察、案例分析、互动讨论等,以满足个体工商户的不同学习需求。
1. 课堂教学:安排专业人士就各个专业领域进行系统的培训,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2. 实地考察:组织个体工商户参观各类企业、商场、市场等,让其了解行业最新发展动态;3. 案例分析:通过真实案例分析,帮助个体工商户深入理解并应用所学知识;4. 互动讨论:鼓励个体工商户与专业导师和同行互动,分享经验,解决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获得1000美元奖励,其后的10名员工可获得5天的
休假。在该措施实施了10个月后,缺勤率比往年
同期下降了21%。
马蝇效应
再懒惰的马,只要身上有马蝇叮咬, 它也会精神抖擞,飞快奔跑。
有正确的刺激,才会有正确的反应。
3、激励的实质 实质是处理三类变量 刺激变量----刺激条件 机体变量--- 个体特性 反映变量----行为变化
靠组 织帮 助解 决的 需要
靠同 志帮 助解 决的 需要
靠自 己努 力解 决的 需要
创造条 件逐步 解决并 做好解 释工作
采取 措施
予以 支持
不
不
正
现
当
实
的
的
需
需
要
要
教育引导
人的总需要综合分析
二、 ERG理论
由阿尔德弗(Alderfer)1969年提出,该理 论是对马斯洛理论的重要补充、修正和发展。
自然 社会环境 (内外诱因、目标) 性格 动机 (需要、动机)
激励过程的内容,不同制度下根本不同的---但是就形式而
言都符合人行为的一般模式。
(西柏坡:最后一碗粮送去做军粮,棉袄-担架、寸布-军装、好儿 郎-上战场)
支配行为的动机除了需要之外,
还有愿望、意志、情感、兴趣、价值观等
4、激励的作用 (1)促使企业管理职能完善 人的因素无法精确预测、计划和控制----建立 科学的激励机制
案例:使用抽彩法降低缺勤率
纽约人寿保险公司在每个季度结束时都把全
勤员工的姓名放在滚筒中。一般来说,公司的
7500名员工有4000人的名字放在滚筒中。然后开
始抽奖。首先抽出的10个名字可获200美元的奖励,
而后的20个名字可获100美元的奖励,再后的70个
名字可获得一天的休假。年终时,还对那些全年
全勤的员工再进行一次抽彩活动。前两名员工可
1、 ERG理论的基本内容 阿尔德弗认为,人的基本需要,可以合并三个
方面,即:
生理需要(Existence)—— 关系到有机体生 存的基本需求,如报酬、福利、安全条件等
关系需要(Relatedness)—— 指人与人之间建 立友谊、信任、尊重和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 需要
成长的需要(Growth)—— 指个人自我发展与 自我完善的需要
脑中的反映,它通常以缺乏感和丰富感被人体验。它具有
对象性、个体性、共同性和历史制约性的特点。
2、需要的产生:需要的产生有赖于个体当时的生理
状态、认知水平、社会情景等因素。刺激因素有 (1)内部
刺激 (2)外部刺激
3、需要的种类:
(1)按起源:自然性需要、社会性需要
(2)按对象:物质需要、精神需要
(3)按迫切程度:间接需要、直接需要
(2)实现高水平组织目标
吸引人才---美国的(IBM)待遇:养老金、保险、疗 养、培训
激励员工---发挥作用3-4倍;
提高工效---日本的参与:合理化建议奖
第二节 激励理论与实践
一、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1943年由美国学者马斯洛(Maslow) 提出 1、基本要点 人有五种基本需要。 1)生理需要—— 是人的饥、渴、性、生
育等基本生理机能 2)安全需要——泛指广义的安全。如职业、
劳动、心理、环境等方面的安全 3)社交需要—— 包括友谊(友好交往、
忠诚与爱等)与归属感 4)尊重需要—— 包括自我尊重(自信心、
自豪感和胜利感)与社会尊重(能力、成就 得到社会的认可)
5)自我实现需要——指人们发挥潜能、实
需要层次
生理需要
4、需要的特性: (1)客观性 (2)社会性 (3)层次性 (4)时间性 (5)相对性
心理测试自我需要
1、 写出你最想得到的5种事物,可以是: 现实的、想象的、眼前的、未来的、物质的、精神的---
由于条件所限要划去一个; 又由于---------
最后剩余的一个。 说说为什么划去以及划去的顺序。
点评: 可以看出来每个人需要的不同。 人的需要是由自己的人生价值观支配的。
四、激励 1、什么是激励 激励是指激发人的动机的过程。
激励的过程
刺激内 外诱因
个体 需要
动机 内驱力
行
目
为
标
人类行为模式图
2、激励的意义
绩效=F(能力·激励)
哈佛大学的威廉·詹姆斯在一次员工激励调 查研究中发现,按时计酬的员工只能发挥20% -30%的能力,如果给予激励,他认为他们能 力可以发挥到80%-90%。
二、动机
1、动机:心理学中,把激发人的行动,并引起
行动满足某种需要的欲望、愿望、理想、信念等主观
心理因素叫动机。பைடு நூலகம்
2、动机的产生条件(1)内在条件,即个体缺乏某
种东西而引起的需要(欲望);(2)外在条件,即个
体身外的刺激或诱因。
3、动机的分类
(1)生理性动机和社会行动机
(2)长远的、概括的动机和暂时的、具体的动机
管理心理学
主讲教师:常永吉
第四单元:个体行为与激励
第一节:需要、动机、行为与激励
一、行为的概念
1、广义的行为:客观刺激引起的内外反应。
2、狭义的行为: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
3、人行为的基本模式:
需要→心理紧张→动机→行为→需要满足心理紧 张消失→新的需要
4、人类行为的共同特征:自觉性与主动性、 因果性、持久性与连续性、稳定性与可塑性。
(3)高尚动机和低级动机
(4)主导行动机和辅助性动机
4、动机的功能 (1)始动功能 (2)指向功能 (3)强化功能 (4)调整功能 5、影响动机的因素 (1)兴趣与爱好 (2)价值观 (3)理想与信念 (4)抱负水平
三、需要
1、需要的概念
(1)需要:是维持个体和社会生存的必要的事物在人
5
安全需要
4
社交的需要
3
尊重的需要
2
自我实现的需要
1
2、关于需要层次理论的几点说明 A 五种需要层次并非并列关系,而
是一个逐级发展的过程
B 人的需求,不同时期和环境,有 所不同,需求具有一定的主导性
C 多数人的需求,符合上述序列层 次,但少数人也存在例外的特殊情况(7种)
3、简评 马斯洛是人本主义者,他认为人的各种
需要都处于利己的本能。这种理论在西方 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对马斯洛的理论应客 观的,一分为二的进行分析评价,为我所 用。
4、需要层次理论的应用 (1) 满足职工不同层次的需要 (2)满足职工各自不同的需要 (3)满足要有针对性
人们的总需要
合理的需要
不合理的需要
当前能解决的需要 一时解决不了的需要
2、三种关系及变化发展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