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发展趋势
摘要我国的水利资源开发,往往伴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变,国家经济的发展,对水利行业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本文针对南水北调等跨流域大范围调水工程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水利工程的发展现状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探讨水利工程今后的发展趋势,扩大有利影响,尽量规避或减轻不利影响,寻找具体、完善的解决措施,使综合效益达到最大化,充分利用水资源。
关键词水利工程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生态平衡
兴修大型水利工程项目,如南水北调工程、引黄入晋工程等,对气候环境、水文地质、人口迁移等各方面的潜在影响是巨大和复杂的,其中不乏积极的影响,如在防洪、发电、灌溉、航运等多方面发挥了卓越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应,对促进两岸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有许多消极影响,打破原有的生态系统平衡,使生物多样性受到影响,改变河流两岸动物的迁徙和生活习性。因此,兴修水利工程的利弊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不仅局限于施工阶段和工程技术的合理应用,还要从长远的角度分析其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人文效益。
1 水利工程的发展现状
水利工程是关乎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的产业,时至今日,人们已经意识到只有更加科学的,综合的利用水资源,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才能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国家已将水利工程建设提到重要的地位,鼓励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形成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良好风气,引导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而提高用水效率,多渠道开源。随着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推进,水利工程进入了空前的发展阶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国当前水利建设仍然存在着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部分工程在应用科技手段方面还比较落后,不能满足农业生产发展的需求,农业生产仍然摆脱不了靠天吃饭的现状。
第二,水利工程多数属于财政投资的公益性建设工程,由于水利投资不足,目前水利建设的步伐远远跟不上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第三,由于工业生产的飞速发展,全国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多,造成河流两岸水资源污染和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水体修复和河道治理任重而道
远。
2 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2.1 对局部气候的影响
水利工程建设和调水工程都会对所在地区的小气候产生影响,包括气温、风速、湿度、降水等。水库在不同的季节对温度的影响不同,综合表现为年平均气温略有升高,年平均水温略显高于附近地区的地面温度,冬季平均气温呈现上升趋势,极端最低气温、最冷月平均气温都有所提升。大型水库形成广阔的水域,蒸发量也相比于建库前明显增大,如南水北调工程竣工后,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北方的降雨量,解决局部地区缺水的问题。
2.2 对水质的影响
水利工程建设多在天然河道上实施,这样做会改变河流的自然形态和地下水水温,对水质产生影响,而水质优劣与动植物的活动息息相关。例如,大面积水体流速低、大量蓄水,降低了水体与空气界面的交换速率和水体稀释扩散能力,使溶解氧含量降低,削弱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同时,溶解氧含量对于水生生物的繁殖也是一个重要的水质参数。一旦工程建成,这些改变是很难逆转的,只能通过科学的分析和论证,选择最合理的方案把影响降到最低。
2.3 对泥沙的影响
河流的流通挟带大量的悬浮物,如粗沙、细沙、淤泥和粘土等,库区蓄水后,上游水位抬高,水流速度减缓,挟沙能力减弱,这些悬浮物经过长距离的输移沉积于大坝所形成的水库内,以颗粒沉降速率逐渐沉积下来,并且随着水挟带的泥沙沿河床的推移,逐渐向水库中心进一步移动,使水库的有效库容减少,降低水库的运行效益。同时,水利工程的截流蓄水工程,扰乱了河流的泥沙运动规律,改变了原有天然河道内的生态平衡和水文情况,,进而引发整条河流上下游的生物个体和群落发生改变,这是建坝带来的最大生态问题之一,应该引起重视。2.4 对河流周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所有生物物种及其变异的生态系统。大规模水利工程建设在短期内使当地环境产生剧烈变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局部地区地形地貌和气候环境,大大影响了一些动植物的生活习性。
2.4.1对陆生生物的影响
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往往会破坏大量的森林、草丛、农田等植被资源,土地被淹没,改变了原有的土地结构系统,野生动植物生长环境遭到破坏,打破了水源区动植物原有的自然生态平衡。这种改变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施工期间大量毁林挖田,施工产生大量的工程废水废渣和生活污水,恶化河道两岸动物的生存环境,施工产生的噪声,废气等,造成滨河植物种类减少,鸟类死亡,微生物多样性降低。同时,对淹没区和植被的破坏是永久性不可恢复的。另一方面,局部气温,水文条件及人口迁徙所带来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因此,需要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进一步加以探讨和分析,采取必要的措施消除不良影响。2.4.2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水库建成后,对水生生物和生态系统的影响是最为直接和明显的,库区水流流速较缓,水体透明度较大,有利于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加上周围农田、森林和草原的营养物质随降雨径流进入水体,因此,容易出现藻类大量生长而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还降低了水、气界面的交换速率,削弱水体自净能力。水体成分的变化会对鱼类的交配和排卵产生一定影响,同时,坝区的截流工程会影响水生动物的迁徙路线,鱼类不能顺利完成其生活周期,有些珍稀物种甚至因此灭绝,不利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 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的建设往往都是以牺牲该地区的土地资源、森林、城镇、工厂甚至文物古迹等为代价,给该区域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施工过程中大规模的开垦林地,致使地表大面积裸露,而土壤本身凝固力较弱,极易造成水土流失。施工过程往往伴随着空气污染、水污染等等,给疾病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河道两岸有大批移民需要动迁,移民安置需要修建新的专项设施,开垦大量新土地进行规划建设,致使周边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下降。库区满水后,将淹没部分原有的生态景
观、人文景观,文物古迹的保护和安置也是一项重大的考验。此外,还会对其他行业造成影响,如交通运输业,煤矿产业,农业、航运等等。因此,我们在大力推进水利工程建设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它所带来的消极影响,正确处理工程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建设新城镇时,应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有关法规和标准进行;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也要处处以保护环境为主,本着和谐发展的理念,为动植物生长和栖息创造条件。过程建成后,可以利用库区水资源开展旅游业、养殖业等增加创收。
4 生态环境的保护对策
虽然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无论是从长期性的深远影响或是施工过程中来说均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们在大力推进水利工程建设的同时,只要充分认识并了解水利工程建设对于生态环境的诸多影响因素,重视环境保护,正确处理工程建设与环境二者间的关系,规避不利影响,发扬有利影响,就可以促使二者和谐发展。
4.1 增强环保意识
在水利工程建设全过程中都应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尽可能的减少对现有自然资源的破坏,尤其是对湿地、沼泽、雨林等珍贵资源,更应充分认识对其保护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规划设计阶段,应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现状,尊重客观规律进行综合考量,脚踏实地的调查走访,在取得工程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不能忽视环境效益。另一方面,加强对环境保护的宣传,提高大众环保意识,推广环境保护的各项法规,引导设计、施工人员形成积极正确的环保观念。
4.2 建立科学的环境保护体系
现阶段,虽然我们已经形成了初步的环保体系,但是随着水利工程建设进程的推进和规模的扩大,工程涉及的方面也越来越多,因此,应制定更细化、更量化的标准和规范,查缺补漏并及时更新各项指标文献,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现有的环境保护机制。在涉及生物、水文、地理等多方学科的问题上,应建立跨专业的技术合作体系,及时做好沟通工作并着力提拔综合性人才。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应征求各专业的意见,通过充分沟通和交流实现科技创新,从而突破瓶颈,减轻或规避不利影响,争取获得综合效益最大化。
4.3 加强舆论监督
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针对移民问题应做好沟通和宣传工作,并广泛听取公众和利益相关者的意见,接受舆论的监督,通过公开渠道时时公布开发进程以提高工程透明度,特别是规划和设计阶段,更应从长远角度考虑,着力协调好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并兼顾经济效益。同时,对于提出有效建议和举报不良行为的个人给予特别奖励,曝光和严惩违法乱纪的行为,争取获得群众的配合和支持,保证工程建设的顺利、健康发展。
5 水利工程的发展趋势
水利工程建设的目的是在保障社会需求与生态环境和谐统一的基础上,疏通河道,合理控制社会用水量,对有限的水资源统一管理配置,以满足各行业对水资源的总体需求。如今,随着我国人口数量的逐年增加,水资源短缺的状况亟待解决,因此,在未来的工程建设规划中,开工建设一批大型的水利项目势在必行,应不断增加项目数量,扩大项目规模和影响力,合理分配水资源,解决干旱地区饮水困难的突出问题,持续推动水利工程项目的供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