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心理学课件-02新闻动机
新闻心理学整理资料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新闻心理学的对象(认识主体、媒介世界、现实世界、认识规律)母学科:新闻学、心理学。
对象:认识主体在新闻活动中心理现象的产生和发展规律。
认识主体在新闻媒介沟通和人际沟通并存环境中,在心理上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特点和规律。
认识主体心理活动的生理和心理机制。
第三节新闻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专门方法论原则(哲学层面)(一)客观性原则:指在新闻心理学的研究中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贯彻客观性原则,切忌主观臆想。
(二)整体性原则:把新闻活动中的传受双方的各种心理活动视为一个整体结构进行研究。
优点是全方位、多角度。
把心理活动本身又视为不同水平的自动调节系统,注重在主客体相互联系中进行分析。
(三)发展性原则:随着时代变迁,受众需求、兴趣、审美观、价值观、求知欲和心理承受力等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变化,这也是其研究课题。
(四)扬弃的原则:新闻学和心理学在我国都是舶来品,由于国情不同,人的心理特点的殊异,再借鉴时必须采取扬弃的态度。
二、具体研究方法(定性研究、定量研究)定量研究(实证研究):1、实验法2、调查法{访谈、小组讨论、问卷(发放对象、年龄段、覆盖面、个人资料、行为资料、态度信息)、网上} 3、观察法(自然观察、实验观察),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被试在一定条件下言行的变化。
4、内容分析,是传播材料本身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
5、个案研究法,是对典型的个体惊醒研究,通过分析个体的不同特点,探寻与同类对象的异同之处及成因。
个案可以是一个人、一个媒体或一个社区等。
6、以问题为中心的研究法,根据具体研究目的、研究内容采取相应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我国新闻心理学研究概览第一节我国新闻心理学的研究历史对新闻心理现象的研究可以追溯岛上十几二十年代。
《循环时报》主编王韬(我国最早研究心理学的是做报系统的),《京报》创始人邵飘萍在1923年出版的《实际应用新闻学》中指出‘所谓有价值的新闻,第一在多数人爱读而已”——默察多数国民之心理。
新闻心理学
心理素质及其构成
心理素质:指人们为了适应变化的环境和顺 利完成任务而在心理方面应具备的品质。就 记者而言,就是指记者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应 具备的心向、心态、知识、能力和行为等方 面具备的要素。
心理素质的结构
1、最内层的心向系统。性格、气质、直觉、 智力、意志等。 2、次内层的心态系统。动机、兴趣、信念、 喜好、态度、欲望等。 3、次外层的能力系统。智力、知识、经验、 反应等。 4、最外层的行为系统。习惯、方法、技巧、 风格等。
相关名词
智力:智力是人的各种能力的综合,它包括 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和实际操 作能力。是保证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最基 本的心理条件。 非智力因素:是人们进行各种活动除智力和 能力以外的所有因素的总和,它是由动机、 信念、兴趣、情感、意志、气质、性格等心 理要素组成的。
直觉:直觉是一种无意识思维,不像逻辑思 维是有意识的按照推理规则进行的,能够认 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直觉也可以说是思 维德洞察力。 注意: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 和集中,即人们在某个时候,将心理活动有 选择性的指向和集中于某个对象,而离开其 它的活动对象。
张骏德、刘海贵《新闻心理学》 刘京林《新闻心理学概论》 汪新源《新闻心理学》
记者的心理
在传媒界,记者首先是一个信息的采集、加 工和生产者。当记者的都知道这么一句行话: “七分采访三分写”,说的是采访在整个采 编流程中的重要性。 记者既要了解采访对象的心理,也要正确认 识本身的一般心理状态
心理学课件(完整版)
思维与想象
思维的概念与类型
想象与创造力的培养
阐述思维的基本概念和类型,如概念 、判断、推理等,探讨不同思维类型 的特点和作用。
探讨想象和创造力的含义及其关系, 提出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方法和途 径。
问题解决的策略与方法
分析问题解决的基本策略和方法,如 算法式、启发式等,并通过实例加以 说明。
心理特征的分类
心理特征可以分为认知特 征、情感特征、意志特征 和行为特征等多个方面。
心理特征的评估
心理特征的评估可以通过 心理测验、观察、访谈等 多种方法进行。
个性与心理特征的关系
个性对心理特征的影响
个性可以影响一个人的认知方式、情感表达、行为方式等心理特 征。
心理特征对个性的塑造
心理特征可以反映一个人的个性特点,同时也可以影响个性的形成 和发展。
情感与动机的关系
情感对动机的影响
动机对情感的影响
情感可以激发或抑制人的动机,从而 影响人的行为。积极的情感可以激发 人的动机,使人产生积极向上的行为 ;而消极的情感则会抑制人的动机, 使人产生消极退缩的行为。
动机也可以影响人的情感。当人的某 种需要得到满足时,会产生积极的情 感;而当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则会产 生消极的情感。同时,不同的动机会 引发不同的情感体验。例如,追求成 功的动机会带来积极的情感体验,而 避免失败的动机则会引发消极的情感 体验。
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相互促进
心理健康的提升有助于个体更好地进行心理咨询,而心理咨询的效 果也会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
THANKS
感谢观看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
通过对被观察者的行为 、言语、表情等进行系 统观察,以了解其心理
现象的方法。
新闻心理学 重点
新闻心理学重点一、名词解释1、新闻心理学:新闻心理学属于新闻学和心理学相交叉的边缘学科,是研究新闻传播者、采访对象和新闻受众的心理现象的产生、开展及其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2、新闻活动认识主体:新闻活动认识主体,指参与新闻活动的各类人,包括新闻的采制者、传播者〔新闻传者和采访对象〕、新闻的接收者〔新闻受众〕。
3、新闻传播者:在我国一般称之为新闻工作者,国际新闻界大多称之为新闻从业人员,主要是指记者、编辑、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制作和传播新闻的其他工作人员。
4、采访对象:是新闻素材的主要来源,是记者在采访活动中索取情况的对象,包括被报道对象、当事人、目击者、知情人等等。
5、新闻受众:是新闻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包括报刊读者、播送听众、电视观众等。
6、新闻传播活动:是围绕着人类信息传播活动中有关新闻信息的制作、传播、接收时开展的活动。
7、新闻心理:作为新闻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它是指是新闻现象或新闻活动在新闻活动主体头脑中的主观能动的反映。
8、新闻信息:新闻信息是新闻传播的内容,是影响受众心理的主要刺激物,新闻传播活动是人类进行信息传递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
9、客观性原那么:在新闻心理学的研究中坚持实事求是的原那么,切忌主观臆想。
10、整体性原那么:又称系统性原那么,是指把新闻活动中传、受双方的各种心理活动视为一个整体结构进行研究,揭示新闻心理开展的总体规律。
11、开展性原那么:就是用开展的眼光研究新闻心理现象。
12、现场观察法:是指亲临新闻活动现场,通过观察新闻活动的传受双方在新闻活动重大行为表现去了解其心理的方法。
如参与采访、写作、收听、收看新闻等活动,观察、记录或拍摄他们的言行。
13、访问调查法:是指通过开座谈会或访谈或问卷等方法直接获得新闻传播者或新闻受众双方的自我陈述,从而到达认知其在新闻活中的行为表现及心理活动的方法。
14、档案分析法:又叫个案分析法,是根据对新闻工作者或采访对象的档案、新闻作品、日记、传记等文字或录音〔录像〕材料了解他们的行为表现及心理活动的方法,如对名记者、名编辑、名主持人心理品质的分析。
新闻心理学名词解释(五篇)
新闻心理学名词解释(五篇)第一篇:新闻心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1:简述新闻工作者非智力因素的构成要素。
答:非智力因素是指人们进行各种活动除智力和能力因素以外的全部因素的总称。
非智力因素由动机、信念、兴趣、情感、意志、气质、性格等心理要素组成的。
2:简述新闻工作者智力因素的构成要素。
答:新闻工作者智力因素归纳起来不外有:写作能力、应变能力、社交能力、心理承受能力、观察力、预测力、新闻敏感等,并能熟练操作各种现代媒体,如电脑、数码相机,以及驾驶现代交通工具等能力。
3:简述分析动机、情感、意志、性格这四种非智力因素在新闻工作者智力活动中所起的作用。
答:1)动机对新闻工作者智力活动的激发与导向作用;2)情绪情感对新闻工作者智力活动的激发、选择和调节作用:情感情绪是激发新闻工作者智力活动的催化剂;情绪情感在新闻工作者的智力活动中的选择功能;情绪情感对新闻工作者智力活动的调节作用;3)意志对新闻工作者智力活动的强化作用;性格对新闻工作者智力活动的制约作用;4:简述记者理想的向性类型。
答:1向性,属于非智力因素,是心理学家对性格类型的一种分类方法,其包括内向(内倾)型和外向(外倾)型。
2作为比较成熟的记者,在向性特征上不宜处于两个极端,过于外向的人有注意力不稳定、不拘小节等弱点,而过于内向的人又不善于交际,中间型者则易在活动中“左右逢源”。
3优化向性构成对适应记者职业是十分有益的,但这种优化不等于对自己原有个性的彻底改造,而是增大其向性的可塑性,使其能随环境的变化展示其个性的不同侧面。
5:简述记者在采访中怎样能在言语中达到更好的效果。
答:1在采访的言语互动中,为了保证有好的采访效果:记者与采访对象都要争做合格的对话者;2)双方要会提出与回答问题;3)对不同性质的采访活动要运用不同的言语表达方式;6:简述晕轮效应在新闻采访的影响。
答:1晕轮效应——当记者对某个人有好印象或是过去曾了解过这个人时,那么对他说的话就会深信不疑,对他所做的事就总是向好的方向理解。
新闻心理学_受众心理
第四章 受众态度的形成与改变
受众态度的概述
影响受众态度改变的因素
受众态度的概述
受众态度的内涵 受众态度的功能 受众态度的形成与改变
受众态度的内涵
受众主体对新闻客体较为稳定的由认识 、情绪情感和行为意向这三种成份组成 的内在心理倾向。 受众主体包括受众个体和受众群体 新闻客体是受众态度指向的特定对象 受众态度的心理结构
第三章 受众的群体心理
媒介差异与受众心理 接受暗示心理 受众的群体心理效应 受众的逆反心理 受众的心理承受力
媒介差异与受众心理
读者与报纸文字 听众与广播声音 观众与电视的声音和画面 网络和网民心理 制约受众认知效果的变量
广播要注意谐音
《施氏石狮史》, 石室诗士施氏,嗜狮,誓食十狮。氏 时 时 适 市 视 狮,十 时,适 十 狮 适市,是时,适施氏适市,施氏视是十 狮 , 拭 矢 试 , 使 是 十 狮 逝 世, 适石室,石室湿,氏使侍拭石室,石室 拭,始食是十狮尸,实十石狮尸,试释 是事。
新闻受众的因素
受众对新闻信息的选择 心理免疫 人格变量(智力水平、性格特征、气质 类型和自我防卫程度)
情境因素
分心:受众因受外界噪音的干扰处于精 神涣散的状态时易接受传者的观点 压抑:传者有意制造某种令人感到压抑 的气氛,易使受众改变态度。
新闻动机与选择性理解
具有不同心理特征、文化倾向和社会成 员关系的人们会以不同的方式解释媒介 内容,从而产生不同的动机
新闻动机与选择性记忆
受众往往只记忆对自己有利、符合自己 兴趣或与自己意见一致的新闻传播内容。 受众对新闻信息的取舍是由受众的选择 心理决定的。
新闻心理学课件PPT3新闻心理学理论综合
纽科姆理论则是将海德理论 运用于两人或更多人之间的 传播,设想,要求恢复平衡 的力量会导致传播活动发生, 即传播是在恢复平衡的动机 下发生的,或者说传播是恢 复人际间感觉的平衡手段。 模式假定:如果条件许可, 要求态度和关系一致的压力 将刺激传播。
[纽科姆十分重视人际间的传播和互动。他认为, 当人们彼此有了了解,往往会选择与自己相似 的人做朋友,即相似的人往往也相互喜欢,不 相似的人也成不了朋友,所谓“人以群分,物 以类聚”。他的均衡论是讲一个人怎样靠拢别 人,即怎样做“趋向均衡的努力”。(与海德 的平衡论不一样,海德是讲一个人怎样看待别 人,即怎样“趋向于认识平衡。”)]
需 要 满 足 论
意 见 领 袖 论
创知 新识 扩沟 散理 论论
条件效果论
分层效果论
认知一致论●纽科姆的ABX模式
(认知一致论包括平衡论、均衡论和奥斯 古德的和谐论。)
纽科姆在1953年提出ABX模式,扩充了 1946年海德的认知平衡理论(POX模型)。
海德理论关注对人的知觉,研究人们如何 知觉行为的原因以致影响我们对别人的反 应,即知觉双方各自内部的认知过程。认 为人的认知结构中一旦出现不平衡、不和 谐,就会产生一种紧张和恢复平衡的力量 去重新恢复认知系统的平衡状态。
与场依存性相对的是场独立性。场独立性者 不易受暗示的影响,比之一般人,更加独立. 自信,不顺从。
方向恒常性指不论网像方向如何而觉察客体 实际方向的能力。是一种无意识推理过程。
学习卡片
◎4
知觉中的前注意加工——人们的感觉因素只 有在进入注意阶段后,才被综合成为一个连 续的有意义的整体。但在人们的认识序列过 程中,有一个最初的前注意阶段,一个纯感 觉的阶段,会自动地无意识地发生以记录现 时刺激状态。
创新心理学课件
创新治理模式
创新人格和创新动机的结合可以激发个体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使其在各个领域中取得卓越的成就。
通过提供多样化的学习环境和经验,可以帮助个体培养好奇心和开放心态,激发其内在的创新动机。
提供多样化的学习环境和经验
鼓励个体尝试新事物和冒险,可以帮助其培养冒险精神和自信心,从而提升创新人格和创新动机。
鼓励尝试和冒险
建立评价体系
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对创新实践和创新教育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不断完善和优化教育方式和方法。
05
CHAPTER
创新心理学的应用
创新教育理念
创新课程设计
创新学习方式
创新能力评估
01
02
03
04
培养教师的创新教育理念,引导学生发挥创造潜能。
运用创新心理学原理,设计富有创意和启发性的课程。
鼓励学生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创新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果。
运用创新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科学评估。
Hale Waihona Puke 运用创新心理学原理,制定鼓励创新、支持创新的政策。
创新政策制定
通过社区资源的整合、优化,打造具有创新活力的社区。
创新社区建设
运用创新思维和方法,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创新公共服务
总结词
03
CHAPTER
创新人格与创新动机
定义
创新人格是指个体在思维、情感和行为上表现出独特的、与众不同的特质,这种特质使其在面对挑战和变化时能够灵活应对,勇于尝试新事物和探索未知领域。
特点
创新人格通常包括好奇心、冒险精神、开放心态、自信、坚韧不拔等特质。这些特质使得个体能够保持对新鲜事物的兴趣和热情,勇于面对挑战和失败,不断追求自我成长和创新。
传媒.新闻心理学课程(传媒)
一、编写说明(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新闻心理学》是对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学生开设的专业选修课程,它属于心理学的应用学科,主要研究新闻传播领域中的心理问题。
本课程的开设,可以让学生系统掌握新闻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寻求发现、判断、实现新闻价值和导向价值的共同规律,并通过对传者的新闻动机、新闻态度、新闻情感以及新闻角色的定位和健康人格的培养等问题的研究,更好地服务于以后的新闻实践。
(二)本大纲制定的依据根据本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即能够适应广播电视传播事业发展的需要,并结合本课程的教学性质和特点而制定的。
《新闻心理学》课程的设置主要面向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学生(非师范专业),属专业选修课程,于第七学期开设,每周3课时,开设18周,共54课时,占3学分。
(三)大纲内容选编原则与要求一是理论性的原则:本大纲的内容立足于心理学的知识构架,重点探究传受者在新闻传播过程中的心理问题,整个教学过程都强调了理论的支撑。
二是探究性的原则:本学科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很多问题都在探讨之中,因此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以教材为主要参考,同时也要借鉴其它论著,以形成必要的补充,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
三是互动与创新原则: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讲授内容,广泛开展讨论、实践练习等活动,形成良性的师生互动,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习效率。
(四)教学时数分配表(五)考核方法与要求1.平时成绩:包括出勤、课堂提问、讨论情况和平时作业(平时作业不少于两次),占总成绩的20%。
2.期中考试或期中考查成绩:占总成绩的20%。
(考试采取试卷形式,考察采取一篇作业形式)3.期末考试成绩:试题库正在建设中,目前暂用教研室命题试卷。
占总成绩的60%。
4.综合成绩:平时成绩+期中成绩+期末成绩(六)教材与主要参考书(带*的为课程教材)*1.《新闻心理学原理》刘京林主编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年6月2.《新闻心理学》虞达文著新华出版社2001年12月3.《新闻心理学》刘海贵张骏德著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11月4.《大众传播心理学》刘京林著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年5月5.《社会心理学》沙莲香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4月6.《传播学教程》郭庆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11月一、教学内容纲要第一章新闻心理学概述一、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学习新闻心理学的意义2.掌握新闻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和研究对象二、教学内容第一节学习、研究新闻心理学的意义1.理论意义△2.实践意义第二节新闻心理学的对象1.新闻心理学的对象△2.新闻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与研究领域第二章新闻心理学的方法一、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新闻心理学的研究取向2.掌握新闻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新闻心理学的研究取向1.心理学的研究取向△2.新闻心理学的研究取向第二节新闻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新闻心理学的定量(量化)研究△2.新闻心理学质的(质化)研究3.新闻心理学的定性研究4.以问题为中心的研究方法第三章新闻动机一、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新闻动机的涵义和内容2.掌握新闻动机的功能3.掌握新闻动机与新闻工作效率的关系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新闻动机的一般概念1.新闻动机的涵义2.新闻动机的内容第二节新闻动机的功能△1.新闻动机具有激发新闻传播和接收行为的功能△2.新闻动机具有指向和定向新闻传播目标的功能△〇3.新闻动机具有维持和调解新闻传播行为的功能第三节新闻动机与新闻工作效率1.新闻动机与新闻行为△2.新闻动机与新闻工作效率第四章新闻态度一、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新闻态度的内涵及其特征2.掌握新闻态度对新闻活动的影响3.掌握受者新闻态度的形成和改变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新闻态度是新闻活动重要的动力因素1.新闻态度的内涵及其特征△2.新闻态度是新闻活动重要的动力因素△〇3.新闻态度影响新闻重构第二节受者新闻态度的形成和改变△1.新闻信息对受众新闻态度形成与改变的影响2.传者对受者新闻态度形成与改变的影响△3.传播方式与受众态度的形成与改变〇4.受众逆反心理的形成与克服第五章新闻互动一、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新闻传播与新闻环境的互动2.掌握传受者与媒介的互动3.掌握新闻传受者的心理互动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新闻传播与新闻环境的互动1.新闻媒介与环境的互动2.新闻传者与环境的互动3.新闻受者与环境的互动第二节传受者与媒介的互动△1.传者与媒介的互动△2.新闻受众与新闻媒介的互动第三节新闻传受者的心理互动△1.新闻传者与新闻受者的心理互动2.新闻传者之间的竞争与合作〇3.受众之间的心理互动第六章新闻认知一、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新闻传受者认知结构的内涵和功能2.掌握思维定势对新闻传者和受众的影响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新闻传受者认知结构的一般概念1.新闻传受者认知结构的内涵△2.传受者认知结构的功能第二节思维定势1.传受者的思维定势△2.思维定势影响新闻传者的认知活动△3.思维定势影响受众对信息的认知活动第七章新闻情感一、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新闻传受者情感的内涵与功能2.熟练掌握新闻沟通中的情感互动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新闻传受者情感的一般概念△1.新闻传受者情感的内涵△2.新闻传受者情感的功能3.新闻传受者情感体验的个体差异性第二节新闻沟通中的情感互动1.情感互动的内涵△2.移情——采访活动中的情感互动3.在新闻制作过程中的情感互动△4.在新闻接受中的情感互动第八章新闻角色一、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新闻角色的定义及其基本特征2.掌握社会角色理论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的应用3.熟练掌握新闻传者的角色定位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新闻角色的一般概念1.新闻角色的定义及其基本特征△2.社会角色理论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的应用第二节新闻传者的角色定位△1.新闻传者的角色定位〇2.新闻传者的角色特征的多重性3.新闻领导者的角色扮演△4.新闻受众对新闻传者的角色期待第三节新闻传者的角色误区1.新闻传者的角色误区的表现△〇2.新闻传者的角色误区分析与对策第九章新闻人格一、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新闻人格的内涵及特性2.掌握如何塑造新闻传者的健康人格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新闻人格的一般概念1.新闻人格的内涵及特性2.新闻人格的结构新闻传者的性格1.新闻传者性格的内涵和结构2.新闻传者性格的类型△3。
传播心理学教学课件-第一章传播心理学概述
以哲学、社会学为主导
中期 2
心理学方法开始应用
现代 3
跨学科研究不断深化 目前,传播心理学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为人们理解传播现象和制定有效传播策略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传播心理学的学科特点
交叉学科
传播心理学融合了心理学、传 播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知 识,形成了独特的学科特点。
应用性强
传播心理学概述
传播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际传播现象的心理学分支学科,它探讨了人类在传播 过程中如何接收、理解、加工和传递信息的心理机制。
传播心理学涉及范围广泛,涵盖了各种传播形式,如人际传播、大众传播、组 织传播等。
hd by h d
什么是传播心理学?
心理过程
传播心理学着眼于个体在传播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包括感知、注意、记忆、理解、态度等。
跨文化传播心理学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传播现象和 规律,语言和文化差异对传播 效果的影响。
人机传播心理学
人类与计算机等媒介之间的互 动,数字技术对传播的影响。
组织传播心理学
组织内部的沟通和信息传递, 团队合作和领导力等因素的影 响。
媒介传播心理学
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机制,信 息传播的受众心理分析。
传播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传播心理学的发展前景
跨学科融合
传播心理学将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例如人工 智能、大数据分析和神经科学。
应用领域扩展
传播心理学将应用于更多领域,例如网络营销 、舆情管理和文化传播。
国际化交流
传播心理学研究将更加重视跨文化交流,促进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传播研究。
理论创新
传播心理学将不断发展新的理论模型和研究方 法,推动学科的进步。
从众
人们往往会受到群体压力影响,即使自己的观点与群体不一致,也 可能为了融入群体而改变自己的行为或观点。
第五讲 动机(共26张PPT)
血容量减少
c 兴趣的四大品质
c 性(sex) 激发有机体产生某种活动
1、动机的定义
人与动物共有的强有力的动机或内驱力 动机维持某种活动并调节活动强度和持续时间
三、动机冲突与目标确立
指人们具有某种支配和影响他人以及周围环境
异性恋;同性恋 可分为快速动眼阶段和非快速动眼阶段
求指向一个目标的同时又受威胁而需要
A. 按性质和内容
原则性动机冲突 非原则性动机冲突
三、动机冲突与目标确立
2、动机冲突的种类
双趋动机冲突
B. 按表现形式
双避动机冲突
趋避动机冲突
三、动机冲突与目标确立
☆双趋冲突 指两种对个体都具吸引力的 需要目标同时出现,而由于条件限制, 个体无法同时采取两种行动所表现出的 动机冲突。
A(+)
个体
☆趋避冲突 指个体的动机为满足某一需
集中 无所谓 三、动机冲突与目标确立
5、什么是动机冲突、双趋动机冲突、双避动机冲突、趋避动机冲突。 体内水分不足而引起的生理不平衡状态 ☆双避冲突 指个体回避一个威胁性目标
单独
合群行为的 强度
需要和动机是构成行为动力的两个最基本的要素。
为什么要从事某种活动?Why?
1、动机起源
生理性动机
社会性动机
2、动机对象的性质
物质性动机
精神性动机
3、动机影响范围和持续时间
近景性动机
远景性动机
4、动机内容的意识程度
无意识动机
有意识动机
5、动机在活动中的地位
主导性动机
辅助性动机
二、动机的分类
(一)生理性动机 以生物需要为基础的动机。 饥饿(hunger)
体内缺乏营养
普通心理学课件ppt 动机
❖如“渴”,是一种生理不平衡状态,由血液中水分的 缺乏引起,产生对水的需要,这种不平衡状态推动个体去 寻找水源。
❖如“孤独”,是一种心理不平衡状态,由于缺乏朋友 引起,产生对朋友的需要,这种不平衡状态推动个体去交 友。
❖2、需要的种类 ❖(1)按起源分为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
自然需要(生物需要):饮食、运动、休息、睡眠、排泄 等。反映了人类的生物自然方面的要求。 ❖社会需要:劳动需要,交往需要,成就需要等。反映了人 类 社会的要求。
普通心理学
荆承红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博士)
第九章 动机
主要内容
第一节:动机的一般概念 第二节:动机的理论 第三节:动机的种类 第四节:意志行动
第一节 动机的一般概念
❖一、动机的涵义及其功能 ❖(一)动机的涵义 ❖动机是由一种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 持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活动过程或内部动力 。
▪1.动机是内部心理过程,不能被直接观察, 但 可以通过外在行为表现出来
▪ 2.动机必须有目标; ▪ 3.动机要求生理的和心理的活动。
❖(二)动机的功能 ❖1、激活功能 ❖动机能推动个体产生某种活动,使个体由静止状 态转为活动状态,体现了个体的能动性。
❖ 2、指向功能 ❖ 动机能使个体的行为指向某个特定目标。 ❖ 3、维持和调整功能
坚持性、调整自己的行为
❖ 动机是怎么产生的呢? ❖ 动机是由需要产生的,当某种需要每月得到满足
与人交往是我们的需要
18世纪末叶欧洲探险家史金克在一个荒岛上独居了 4 年,在这4年中,他可以自如地应付自然界的残酷,满 足自 己生存所需要的一切,但却无法忍受孤独的感觉。
为此,史金克学着《鲁滨逊漂流记》中的鲁滨逊, 养了一条狗、一只鹦鹉,以及几头野兽为伴,每天和这些 动物们进行长谈。
传播心理学课件
传播心理学课件大众传播心理学传播心理学第一章传播心理学的对象和现状一(大众传播心理学的学科定位大众传播心理学是由大众传播学与心理学构成的多级交叉学科,它既属于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又可归入传播学中的大众传播理论的一个次级学科。
二(大众传播心理学的对象研究对象有两种视域: 一是传播渠道二是认知主体(一)内向传播是传播心理学的一个重要领域内向传播即自我传播,是人类传播的一种渠道,其他渠道还有大众传播、人际传播和组织传播。
1、大众传播心理学把传受者在内向传播过程中心理活动的特点和规律作为本学科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
大众传播学与大众传播心理学在研究对象上的区别很大程度反映它们是否把内向传播归入自己的研究领域。
2、大众传播学与传播心理学在研究人的问题上有相通之处,但是他们研究的不是同一层面的问题,前者更注重宏观角度研究人类通过大众媒介进行信息传播活动,在传者与受者之间传递的是信息流,属于社会层面的活动;而后者从微观视角研究传播活动中人么的心理和行为规律,在传者和受者之间传递的是心里流,术语心理层面活动。
(二)研究传受者心理和行为的特点和规律大众传播心理学的对象具体讲就是研究因大众传播诸因素引起的传受者显在或者潜在的心理和行为的形成、发展、互动等特点和规律及传受者的生理和心理机制的科学。
(人的心理现象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
)(三)新闻心理是主要研究对象(四)“传受者”是传播心理学的一个新概念A引入传受者概念的理由:从传者和受者是“人”的角度来理解;从传者和受者角色互换的角度来理解;从发展的角度来理解。
B这个新概念主要是对传者和受者作心理层面的界定,同时也是对在某些情况下传者和受者作二合为一的理解。
三、传播心理学现状(一)学科构建的可能性:A在“研究人”的问题上大众传播学与心理学有交叉之处;B从心理学家在传播学先驱中的构成比例看,这两门学科源远流长;C马莱茨克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是这两门学科彼此渗透的证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青年报》还增发了新华社转发的法新社的军事形势图,详细标 明了围困伊拉克的美军重兵部署图。
反应潜能(SER)=内驱力(D)×诱因(K) ×习惯强度(sHR) 即:sER=D×K×sHR 如果D=0或K=0,则sER也等于零而不发生反应。同时,不论驱力水平有多高, 在未形成习惯的情况下也是没有行为反应的。相反,不论习惯强度多高,驱 力水平低,反应潜能也低。由此,可以看出,赫尔的动机理论主要有两点: (1)有机体的活动在于降低或消除内驱力。(2)内驱力降低的同时,活动 受到强化,因而是促使提高学习概率的基本条件。赫尔的动机理论也称为内 驱力降低理论。
维持和调节功能,当活动产生以后,动机维持着这种活动针对一定 的目标,并调节着活动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如果活动达到了目标, 动机促使有机体终止这种活动;如果活动尚未达到目标,动机将驱 使有机体维持(或加强)这种活动,或转换活动方向以达到某种目 标。
案例:1俄罗斯媒体对待库尔斯克号事件
第一节 新闻动机
激 动
新闻传播活动
维 持
传播者
内驱力
第一节 新闻动机
激 动
新闻传播活动
维 持
受众
内驱力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赫尔(C.L.Hull,1884-1952)是内驱力理论的主要代表。他 认为,机体的需要产生内驱力。内驱力激起有机体的行为。
内驱力是一种中间变量,其力量大小可以根据剥夺时间的长短或引起行为的 强度或能量消耗,从经验上加以确定。
但政府这样做是不对的,因为俄罗斯宪法规定人民有知道事情
真相的权利,现在政府所做的正在使新闻枯燥化,这只能使人民对
政府的新闻来源与新闻动机产生信任危机,当然新闻的来源是越多
越好。
问:这次媒体对库尔斯克号的报道与次媒体对库尔斯克号的报道完全不同于上两次车臣战争的报 道,这次政府在新闻中心与新闻社里就已把新闻的发布全部控制住 了。在第二次车臣战争中,车臣匪徒有绑架及枪杀记者的行为,基 本上算是与记者对立,因此只有《自由电台》的记者巴比斯基通过 私人关系在匪徒内部进行报道,当然这次媒体所掌握的事实远远少 于车臣战争。
在赫尔的理论中,内驱力主要有两种:原始性内驱力和继发性内驱力。原始 性内驱力同生物性需要状态相伴随,并与有机体的生存有密切的联系。这些 内驱力产生于机体组织的需要状态,如饥、渴、空气、体温调节、大小便、 睡眠、活动、性交、回避痛苦等。继发性内驱力是指情境(或环境中的其他 刺激)而言,这种情境伴随着原始性内驱力的降低,结果就成了一种内驱力。
需要的种类 :生物性需要、社会性需要
马斯洛的需要理论 生理需要 安全需要 归属和爱的需要 自尊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
需要的变化规律
案例:2国内媒体对伊拉克战争的报道 第一节 新闻动机
《人民日报》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它对这一事件的版面处理,实际 上是中央态度的体现。作为全球关注的这一事件,《人民日报》当然 要作为一版的重要新闻来处理,从报眼往下以并列头条的位置发了一 组稿件,基本上与“9·11”事件的处理方式相同,不同的是多了一张巴 格达市区遭轰炸的现场照片。同时在外交部发表声明的消息中以副题 明确表达了我国政府的态度:强烈呼吁有关国家停止军事行动,重新 回到政治解决伊拉克问题的正确道路上来。
问:现在俄罗斯新闻媒体只能从俄罗斯国家电视台获得有限的现场 救援画面,请问这是否会影响俄罗斯新闻自由?是否有违反俄罗斯 新闻法?
答:当然这次事故发生在海里,绝大部分的记者不能到事故现场, 而且军队本身也有一定数量的记者。现在只有国家电视台(RTR)是 救援消息的唯一来源,别的电视台如独立电视台、中心电视台只能 被迫使用国外电视台的新闻,与国家电视台的新闻作对比,国外电 视台所发表的新闻无论对或不对都是对政府新闻的补充。
第二章 新闻动机
第一节 新闻动机
第一节 新闻动机的一般概念
一、新闻动机的涵义 新闻动机 激发和维持传受者进行新闻传播活动, 导致该活动朝向某一新闻目标的心理倾向和
动力。 是新闻传受双方的新闻需要与满足新闻需求
的目标相结合的产物, 是激发和维持新闻传受双方传播、接受新闻
的内驱力。
作为活动的一种动力,动机具有三种功能:
第一节 新闻动机
激发功能,动机能激发起机体产生某种活动。有动机的机体对某些 刺激,特别是当这些刺激和当前的动机有关时,其反应更易受激发。 例如,饥饿者对食物有关的刺激、干渴者对水有关的刺激反应特别 敏感,易激起寻觅活动。
指向功能,动机使机体的活动针对一定的目标或对象。例如,在为 国家多作贡献的动机支配下,农民向国家平价出售粮食而不到市场 上卖高价;在成就动机的支配下,知识分子放弃舒适的生活条件而 到艰苦的地方去工作。动机不同,活动的方向和它所追求的目标也 不同。
《科技日报》在一版的版面处理上,还有一点是值得注意的,在头条 位置以竖通栏的篇幅刊发了新华社电讯稿: 《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拥护我国政府立场 表示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建设 环境 做好本职工作把中国自己的事情办好》。这一电稿在当天也有几 家报在一版采用,但这样的处理在当天的报纸中可说是唯一的。
第一节 新闻动机 《科技日报》的战争爆发消息的标题也是很有特色的: 北京时间 20日 10时 35分 伊拉克战争最终爆发 布什:对伊拉克军事打击已经开始 萨达姆:呼吁国民“拔出军刀”顽强抵抗 安南:感到失望和震惊 普京:这是一个“极大的政治错误” 希拉克:深表遗憾,其后果都是非常严重的 施罗德:这是一种单边主义行径 阿盟秘书长:“今天对所有阿拉伯人来说成为悲哀的一天”
第一节 新闻动机
(一)新闻需要 新闻需要 传受者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
它表现在传受者对内部信息条件或外 部信息环境的一种稳定的要求;
成为传受者活动的源泉.
心理学对需要的诠释
第一节 新闻动机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它 表现出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对于客观条件的依赖 性,是有机体活动的积极性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