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3:第二单元第五课
历史-必修下-第二单元-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
夜间漫步于城中,弹奏乐器,载歌载舞。 ——旅行家利奥·阿非利加努斯
统一国家出现,农业发展,社会较为稳定
➢ 马里帝国设立了市场管理机构来调节市场秩序,规定合理汇率……盛
大的麦加朝圣,还将大量文人学者吸引到他(穆萨)的宫廷来,促进
了廷巴克图思想文化和宗教的繁荣……这里储备了大量的医生、法官、
教士和其他有学问的人,这种储备是靠国王慷慨地支付种种费用来维
11 世 纪 末 建 立 , 14—15 世 纪 进 入 鼎 石头城(巨石建筑群) 盛时期
二、古代美洲文明
1.古代美洲文明
(1)代表:玛雅、阿兹特克和印加文明。
(2)特征:以农业为主,文明发展具有独立性。
(3)贡献:独立培育出马铃薯、玉米、番茄和花生等农作物。
美洲印第安人是富于创造性的勤劳的人民,他们在漫 长的岁月中,驯化了多种野生动物,培育出大量的农作 物……当今世界广泛生产的玉米、马铃薯、番茄、可可、咖 啡、向日葵、辣椒、花生、烟草、橡胶等几十种农作物, 都来自美洲印第安人创造性的劳动。……美洲印第安人很早 就懂得了养蜂和驯化野生动物。他们培育出了火鸡、鸭、 鸽和鹅等家禽。此外还培育出了像愈疮木那样可以健身治 病的药草和植物1200多种,丰富了人类医药宝库。
——摘编自朱寰主编《世界上古中古史》
◎印第安人
二2.、玛古雅代文美明洲文明
(1)成果 ①经济:玛雅人发展了以种植玉米为主的农业,制造出精美的陶器。 平民从事农业和手工业。 ②政治:建立了众多城市国家;氏族首领、贵族和祭司构成了统治 阶级;一般氏族成员成为平民。
材 料玛雅从来不像中国、埃及等文明拥有一个统一的强大帝国,全盛期的玛雅 地区分成数以百计的城邦,然而玛雅各邦在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及习俗传统上 却属于同一个文化圈。4至10世纪期间,玛雅文明非常的繁荣,但随后便衰落下去, 其原因尚不清楚。
高中历史必修上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共18张)
二、东晋与南朝
3.东晋与南朝的交替
420年,出身低级士族的武将刘裕篡夺皇位,国号宋。此后170年间,南方先后经历了宋、齐、 梁、陈4个王朝,合称“南朝”。
4.江南开发
材料一 (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
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二、东晋与南朝
4.江南开发
(1)开发原因: ①为躲避战乱,大量北方人口迁至江南,为江南地区发展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②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社会秩序安定。 (2)开发成果:
灌
溉
陶 瓷 ( 白 瓷 )
(
冶
翻
金
车
(
)
灌
钢
法
)
三、十六国与北朝
1.十六国概况
虽然向汉族学习,民族差异缩小,但民族隔阂仍然存 在。各民族呈现逐渐交融的趋势。
4.北魏孝文帝改革
北
目的: 1、缓和日益尖锐的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巩固统治。
2、改变鲜卑族落后状态,促进北魏的社会发展。
魏 孝 文
帝
三、十六国与北朝
4.北魏孝文帝改革
说汉语
穿汉服
改汉姓
与汉族联姻
鲜卑姓 拓跋 贺楼
邱穆陵 步六孤
贺兰 独孤
汉姓 元 楼 穆 陆 贺 刘
孝文帝率先娶汉族大姓 卢、崔、郑、王4家女 儿为妃,把自己的女儿 嫁给汉族大姓,还为自 己的6个弟弟都娶了汉 族地主的女儿为妻。
一
宋齐梁陈
(2)局限性: 全面推行汉化,使鲜卑族丧失作为一个民族的独立性、主体性; 失去尚武的民族精神,削弱了军事力量。
课堂总结
2020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教案)第2单元 第5课 开辟新航路
第5课开辟新航路一、东方的诱惑1.原因(1)经济根源:15世纪前后,西欧国家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2)社会根源:欧洲人对黄金、白银的渴望日益强烈,《马可·波罗行纪》的广泛流传,使西欧人向往东方。
(3)直接原因:15世纪中叶,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商路。
2.条件(1)政治条件:葡萄牙和西班牙濒临海洋,统治者支持海外探险活动。
(2)精神动力:教会鼓励人们去东方传播天主教。
(3)技术条件:欧洲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的发展。
二、新航路的开辟时间航海家方向开辟的新航线支持国家1487年迪亚士向东第一次到达好望角葡萄牙1492年哥伦布向西发现美洲西班牙1497~1498年达·伽马向东绕非洲到达印度葡萄牙1519~1522年麦哲伦向西其船队完成了人类历史上首次环球航行西班牙三、走向会合的世界1.对欧洲的影响(1)葡萄牙和西班牙从海外获得大量财富,成为欧洲最富有的国家;荷兰、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也纷纷加入海外探险的行列。
(2)商业革命的出现: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商品种类日益增多;商业经营方式也发生变化,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纷纷出现;贸易中心也由原来的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3)价格革命的出现:黄金、白银大量流入欧洲,造成物价上涨,封建地主地位下降,资产阶级实力上升,这些都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对世界的影响(1)结束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开始会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2)地区性的贸易向世界性的贸易扩展,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轻巧识记] 新航路的开辟[易错提醒] 正确认识新航路开辟的原因(1)资产阶级的“黄金热”不是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贪婪,而是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进取,其目的是积累原始资本,发展资本主义,是一种推动社会进步的进取思想。
(2)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是欧洲内在的经济发展即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资产阶级要求获得高额的利润;次要原因是商业危机、传播天主教等。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5课《开辟新航路》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高一必修2历史素材
必修2第5课《开辟新航路》导与练[重点讲解]浅谈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条件及其过程十五、十六世纪之交,西欧各国经过一系列航海探险活动,开辟了通往印度和美洲等通往东方的新航线,通常被叫做。
而把发现新新航路。
西方史学界在欧洲中心论的影响下,一般都将这一过程称为“地理大发现〞航路的15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称为“扩X的时代〞、“发现的时代〞。
一、新航路开辟的必要性及其可能性新航路的开辟有着深刻的经济根源、社会根源,还有一定的思想根源和某某根源,商路不畅和转运本钱过高造成的贸易危机那么是一个直接原因,以上因素构成了新航路开辟的必要性;同时,欧洲生产力的发展、科技知识的进步、皇室的支持说明新航路开辟的主客观条件也已具备,远洋航行是可行的、有希望的,构成了新航路开辟的可能性。
1.必要性:新航路的开辟的原因〔1〕新航路的开辟有着深刻的经济根源和社会根源经济根源──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社会根源──黄金或寻金热。
15世纪欧洲各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导致自然经济日趋解体,作为普遍交换和支付手段的货币,不仅取代土地日益成为社会财富的主要象征,而且也日益成为衡量社会地位和权力的重要标志。
因此社会各阶层人士无不醉心于搜寻黄金和财富。
十五世纪转向金本位制以后,黄金成为国内外贸易的惟一支付手段,需求量急增,但是西欧贵金属产量本来就不高,它的很大一部分黄金是靠穿越撒哈拉沙漠的商队从非洲中部转运而来,这种传统的供给方式越来越不能满足商品经济发展的需求。
同时,与东方贸易中出现的巨额逆差又使某某大量外流,加剧了西欧市场货币的普遍短缺。
当时的欧洲人渴望看得到黄金,并由于《马可·波罗行纪》在欧洲广泛流传的影响而认定只有到中国等东方国家才可以实现他们梦寐以求的黄金梦,到东方往寻金成为一股社会高潮。
哥伦布就曾阅读过《马可?波罗行纪》,并在书中作了很多批注,可见深受其影响。
“黄金〞是咒语,是魔鬼,是驱使欧洲人不顾一切投向海洋的原动力,由此可见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动机并不纯。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课件--2022-2023学年高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北方的民族融合
➢①大部分由内迁少数民族建立。 ➢② 都 采 用 了 中 原 模 式 的 国 号 、 年 号 , 学 习 汉 族 的 典
章制度。 ➢③ 原 有 民 族 布 局 被 打 乱 , 各 族 之 间 频 繁 接 触 , 差 异
慢慢缩小,但民族隔阂仍然广泛存在。
前秦对北方的统一与失败
1.4世纪下半叶,氐族建立的前秦统一北方。 2.公元383年,淝水之战,被东晋击败之后迅速崩溃。
东晋
317年
宋 齐梁 陈朝
420年 479年 502年 557年
南朝
目录
一、崩溃——政权更迭 二、发展——区域开发 三、融合——民族交融
壹
崩溃——政权更迭
一、崩溃——政权更迭
(一)三国与西晋
1.东汉末年到三国鼎立(220-280年)
①199年-200年官渡之战基本上奠定了曹操统一北 方的基础
②西北军阀董卓火烧洛阳,废立 皇帝,此后各路诸侯拥兵自立, 后逐渐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九品中正制又称九品官人法,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 官吏选拔制度。它的主要内容是,在各州郡选择贤有 识见、有名望,善识别人才的官员任“中正”,查访 评定州郡人士,将他们分成上上、上中、上下、中上、 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等,作为吏部授官 的依据。司马懿当国于各州加置大中正,遂有大、小 中正之别。但是这种制度执行到后来就演变成只从名 门望族中选拔官吏,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 族”。隋朝时这种制度被废止。
③208年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一、崩溃——政权更迭
(一)三国与西晋 1.东汉末年到三国鼎立(220-280年)
政权 起止时间 建立者 都城
东 蜀魏
汉
吴
高中历史必修3人教版课件: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5课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高考导航(教师备用)
考查方向 人文思想的
来源
人文精神的 内涵
古中国思想 与古希腊思 想的对比
角度
考情分析
古代雅典人文思想根植于传统
文化。[2017·全国Ⅰ卷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32] (1)考查重点:人文
(1)梭伦思想体现的人文精神。 [2018·全国Ⅰ卷,32] (2)古希腊悲剧《被缚的普罗米 修斯》中渗透的人文精神。 [2016·全国Ⅲ卷,32]
[问题]据材料指出古希腊人文精神的特点。
[解析]材料一体现古希腊人文精神根植于传统文化。材料二体现古希 腊推崇人的价值,否定神的意志。 [结论]根植于传统文化;否定神的意志,强调人的价值。
探究主题3 东西方人文精神的对比
材料 苏格拉底与孔子比较,他们的共同之处都是以审美的方式不停地 追求人之为人的完美。他们的不同之处是,两人主要从不同的方向进行 思索。一个从人的“自我意识”,唤醒人的“反思”;一个从人的“群体 意识”,呼唤人们之间的“仁爱”……由此可见两人的精神指向不同,一 个深入人之心,一个游于国之间;一个“立”于自我之意识,一个“行” 于群体之意识。
解析:C 普罗泰格拉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人作为认识客观 事物的主体的意义,否定了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其消极影响是 过于强调个人的主观感受,容易导致主观随意性,故A、B、D三项正确, 不符合题意。C项为苏格拉底的哲学贡献。
2.(2018·湖北黄石调研)普罗泰格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 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下列评论不正确的 是( ) A.强调人作为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的意义 B.否定了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 C.是对人性本身的研究,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D.过于强调个人的主观感受,容易导致主观随意性
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必修上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一、教学理念本课主要设计思想是:以学生已有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知识为载体,引导学生分析史料、探究历史问题,在过程中提升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二、教学内容分析(一)课标要求(2017版)通过把握三国两晋南北朝分合更迭的历史脉络,认识这一时期民族交融、区域开发的历史意义。
(二)教材分析本课教材以史实叙述为主,所涉及的时间跨度很长,课程容量比较大,若按子目顺序讲解,会比较散,也不容易在一课时完成。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政权更迭频繁,民族冲突严重,但是社会经济在曲折中仍有进步,汉民族与内迁民族在频繁接触中,其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习惯等方面相互渗透和影响,逐步走向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基于课标要求和以上分析,我按本课标题对课程内容进行了整合,第一部分讲“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第二部分讲“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
三、学情分析学生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对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朝代更迭频繁、民族交融等阶段特征有基本认识,部分学生对于朝代更迭情况能简单叙述,但是初中没有选考历史的学生,对这段历史一片茫然。
学生对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的影响缺乏全面的认识,对于促进民族交融的途径,不能从宏观的角度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四、教学目标通过地图和教材内容,在概括三国与两晋、东晋与南朝、十六国与北朝等时期朝代更替的基本史实的基础上,能够运用示意图梳理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情况,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政权更迭频繁的时代特征;能够运用有关史料,分析当时民族矛盾尖锐、民族冲突严重的特点;在概括南方的开发、北魏孝文帝改革等基本史实的基础上,说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
能够运用有关史料,从当时的情境和历史的角度论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的重要影响;探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第5课《开辟新航路》 教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第5课《开辟新航路》教案第5课《开拓新航路》一、课标要求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拓新航路的史实,熟悉地理大发觉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本课教学的对象是高一同学,他们思想活跃,爱好广泛,擅长思量,理性思维能力已有较大提高。
但因为他们对学问的把握还没有形成体系,没有达到一定的广度;对历史现象的分析也没有升高到一定的高度;分析问题还缺乏深度。
因此,在教学中应用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同学自主探索的办法,既符合同学的心理进展特征,也利于培养和提高其历史思维能力。
三、教材分析新航路的开拓是影响人类历史进展进程的重事件件。
在此以前的世界基本上是彼此隔绝的。
因为新航路的开拓和“新大陆”的发觉,打破了世界各地之间相对隔绝的状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制造了重要条件,世界各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彼此联系、互相影响的人类历史。
因此,让同学充分了解这一历史大事具有重大的意义。
四、教学目标(一)学问与能力:新航路开拓的缘由和客观条件;达·伽马开拓直通印度的新航路;哥伦布开拓通往美洲的新航路;麦哲伦船队完成了第一次环球航行;新航路开拓对世界各地的影响。
(二)过程与办法:课堂教学中,老师应立足当今社会,密切联系现实,充分调动同学参加,举行研究式教学。
采纳情境设置、饰演角XXX、设题引思、探索互研、体验感触的模式。
引导同学分组研究、自主探索,由浅入深,由易而难,步步推动。
从广度、高度和深度上开辟同学的思维,也有助于同学形成完整的学问体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对新航路开拓的缘由和条件的分析,使同学熟悉新航路的开拓有深刻的经济根源、社会根源和客观条件。
尤其是中国的罗盘针广泛应用于欧洲航海,为航海家开拓新航路和远洋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
将爱国主义教导渗透于教学中,激发同学的民族骄傲感,激发同学奋勉图强、报效祖国、再铸辉煌的爱国主义情感。
②通过对新航路开拓过程的分析,使同学熟悉到勇于探究的航海家为世界大部分地区之间的联系做出了重要贡献,使人类开头走向整体世界。
2023新教材高中历史第2单元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第5课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
影响
工厂制度带来生产组织和管理形式的巨变,有利于 科学管理 、 提高生产效率,从而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3.近代中国的机器大生产和工厂制度 (1)19世纪中后期,清朝 洋务 派创办了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福州船 政局等一系列近代企业,引进了西方的工厂制度,进行机器大生产。 (2)张謇、范旭东等一批民族资本家主张 实业救国 ,开办工厂并借鉴西 方工厂的管理经验,中国民族工业初步发展起来。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思考探究]
(1)根据材料一,分析工业革命后英国城市化加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提炼早期工业化时期社会主义者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19世纪上半叶社会主义者对理想社会提出了哪些设想。 提示 :(1)原因:工业革命使得人口集中,形成新的城市工业中心;工厂吸引大 批农村人口迁入城市;城市的医疗和技术水平提高,城市居住舒适度提升。 (2)主张:认为贫富分化明显;声讨剥削制度的存在;强调社会全方面的平等。 设想:圣西门、傅立叶、欧文提出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 社会主义。
——E.罗伊斯顿·派克《被遗忘的苦难——英国工业革命的人文实录》
【材料二】 机器大工业在生产中占了绝对优势,从而使英国社会生产力有 了惊人的发展。不仅如此,使用机器生产的工厂中工人的生产率,也几倍甚 至几十倍于手工业工人,这使工厂生产的优势地位体现得更为明显。19世 纪中期英国取得了世界工业和世界贸易的垄断地位,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 资本主义工业国。所以,工厂制度的确立,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加速 了工业化和资本主义化。但更值得注意的是,工厂制度的确立,为社会阶级 的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直接造就产生了第一代的工业家。
2.工厂制度
背景
基本 特征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5课《开辟新航路》说课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5课《开辟新航路》说课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马可波罗行记》、寻金热、科技的发展;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迪亚士抵达好望角、达·伽马直通印度、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理大发现、世界市场、商业革命。
(2)让学生理解新航路开辟原因和条件,认识到“商业革命”促进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发展;(3)学会辩证地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能够比较并正确认识东西方航海史上的壮举。
(4)正确认识地理大发现既是偶然的也是必然的,使世界越来越紧密地联系成一个整体。
(5).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比较并正确认识新航路开辟对欧洲和亚、非、美洲所造成的不同结果,感受历史发展的对立统一性。
2、过程与方法:(1)运用表格比较新航路开辟的过程以及与中国郑和七次下西洋进行对比;(2)问题探究葡萄牙、西班牙为何走在开辟新航路最前列? 从几位航海家身上我们应学习什么精神?(3)通过模拟、辩论赛等方式,让学生模拟历史情景,体味历史过程。
(4).通过引导学生比较新航路开辟对欧洲和亚、非、美洲的两种不同结果,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新航路的开辟是由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各种综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2)感受和学习探险家们勇于进取的开拓精神。
(3)新航路的开辟是历史的进步,它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4)通过对新航路开辟的客观条件的分析,领会中国古代发明对推动世界历史前进的重大作用,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古代科技文明在推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重大作用,激发学生奋发图强、报效祖国、再铸辉煌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新航路开辟的经过和影响难点:地理大发现使世界日益联结成一个整体。
★教材分析本课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历史:东方的诱惑(即原因和条件),新航路的开辟(即经过),走向会合的世界(即影响)。
新教材-高中历史-必修上-第二单元-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课堂小结】
北朝(439-581)
三国
(220-280)
东魏 北齐
十六国
北 魏
西魏
灭
北周
隋
东
蜀魏
西
(前秦统一北方)
383年淝水之战
汉
吴
晋
(266-
东晋
南朝(420-589)
隋
灭
朝
统
316)
(317-420)
一
宋齐梁陈
高中历史 中外历史纲要(上)
课堂练习
1.三国时期,鱼豢著《魏略》记述“(氐族)衣服尚青绛,俗能织布,善田种,畜
★问题探究: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得到开发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一:(江南)地广野丰……会土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 膏腴上地,亩直①一自金然。环境:江南自然条件优越,具备良好的开发基础。
——《宋书》
材料二: (东晋)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区域之内,宴如(即安 定)也。 ②社会环境:江南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相对安定。
C.江南自然条件优越
D.政府重视经济发展
4.魏晋南北朝时期,北齐(鲜卑族建立)统治者祭祀孔子,兴郡国学校及国子学,西魏
(鲜卑族建立)的统治者参考《周礼》改定官制,崇尚儒术。这些做法说明( D )
A.民族矛盾逐渐消失 B.汉化改革是发展主流 C.鲜卑族完成封建化 D.文化认同观念的加强
高中历史 中外历史纲要(上)
——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促进了民族交融 缓解了民族矛盾
为隋唐的统一和 强盛奠定了基础
4.北朝及其结束
⑴6世纪前期,北魏发生动乱,分裂为东魏和西 魏,稍后又分别被北齐、北周取代。上述五个 王朝合称北朝。 ⑵北齐、北周东西对峙,北周内政修明,逐渐 占据优势,灭掉北齐。 ⑶不久,隋朝取代北周,统一全国,终于结束 了长达数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
新教材2023年高中历史第2单元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第5课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
③文 学 :诗 歌 集 《 万 叶集 》 和小 说 __《__源__氏__物__语__》___ 享誉世界 文 坛。
④建筑:法隆寺是日本古代建筑的代表。 ⑤绘画:大和绘和__浮__世__绘___都是极具特色的日本绘画艺术。 (2)特征:深受中华文化影响 ①文字:日本人先是直接使用汉字,后来根据日本语言的发音,借 用汉字的__楷__体__笔__画___和草体,分别创制了字母片假名和平假名。 ②其他:来自中国的制度、儒学、佛教等深刻影响了日本文化的发 展。
(3)玛雅人创造了独特的文字,发明了“__玛__雅__历___”。知道“零” 的概念,创造出20进制。
(4) 印 加 人 建 造 了 长 达 数 千 千 米 的 驿 道 和 宏 大 的 太 阳 庙 ; 会 使 用 __麻__醉__剂___,能进行人体解剖;制定了太阳历和太阴历。
(5)阿兹特克人采用天然铜锻造铜器,还会使用图画文字记录重要事 件。制作的__陶__器___、石雕、木刻和金银首饰都非常精美。
2.古代日本的文化 (1)古代日本的文化成就 ①古代日本人认为,太阳、海、河、树、山等都有神灵,应该加以
崇拜。神道逐渐发展起来。7世纪,天皇制度形成。天皇为巩固权力, 自称是__太__阳__神___的后裔。
②12世纪以后,随着武士阶层的崛起,神道融合了佛教等外来文 化,逐渐形成了__武__士__道___。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史料四 也许是整个地区的气候发生了不利于玛雅农业的骤变,杂 草疯长,达到难以控制的程度。丛林日益向城市逼近,像沙漠吞噬绿洲 一样,毁坏了玛雅人生存的基础;或者是疫病流行,导致人口锐减,损 伤了文化的元气,也逼迫幸存者尽快逃离危险的故园;再或者是外部的 威胁,如墨西哥中部居民侵犯,致使玛雅人逃难而去,听任自己繁荣的 城市中心倾颓;甚至可能直接由入侵者捣毁了玛雅宗教建筑,发生“犁 庭扫穴”的大灾变。
历史-选择性必修3-第二单元-第5课 南亚、东亚和美洲的文化
(二)古代日本
1.创造性发展的日本民族文化
(1)神道教和武士道
日 本 神道最初以自然崇拜为主, 约 5 世 纪 时 起源于本州 岛和四国岛本地的崇神传统,属于泛灵多神信仰(精灵 崇拜),视自然界各种动植物为神祇。7世纪,天皇制度 形成,天皇自称是太阳神(天照大神)的后裔,“万世 一系”。 12世纪以后,随着武士阶层的崛起,神道融合了佛教等 外来思想,逐渐形成了武士道。武士道在日本历史上产 生了重要影响。
2.古代朝鲜 类别
时间
成就
的文化成就 天文学
7世纪 庆州瞻星台
历史学 12世纪 朝鲜半岛现存最早的正史《三国史记》
15世纪 《高丽史》仿照中国史书的编写体例
文字
15世纪 朝鲜世宗创制朝鲜文字“谚文”
音乐舞蹈
— 源远流长,特色鲜明
3.中国对朝鲜的影响:
佛教、道教、儒学从中国传入朝鲜。 朝鲜的典章制度、文字、学术文化、风俗习惯等受中国影响。 学习中国汉字,创造本民族文字。 仿照中国的史书体例编写历史,如《高丽史》。
3.阿兹特克人
①锻造铜器:采用天然铜锻造铜器。 ②图画文字:使用图画文字记录重要事件。 ③手工业:制作的陶器、石雕、木刻和金银首饰都非常精美。
阿兹特克的图画文字
15世纪阿兹特克的太阳历雕刻
印第安文化遭遇浩劫
印第安文明衰亡的原因何 在?有何启示
1524年,西班牙殖民者佩德罗·德·阿尔瓦拉多用骑兵120名、战马173匹和步兵300名,征服了玛 雅人。 1521年,西班牙殖民者埃尔南·科尔特斯用600多名西班牙人征服阿兹特克,其中战士508名,马16 匹,火炮14门。 1532年,西班牙殖民者弗朗西斯科·皮萨罗率领180人出征印加帝国。其中战士共168人,马62匹。
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目录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第5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第6课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探究活动课“黑暗”的西欧中世纪一一历史素材阅读与研讨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第8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第9课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0课鸦片战争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第13课辛亥革命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第16课抗日战争第17课解放战争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附录一中外历史大事年表附录二重要词汇中英文对照表附录三历史学习推荐网站后记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发达的古代农业2古代手工业的进步3古代商业的发展4古代的经济政策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的市场的形成和发展5开辟新航路6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7第一次工业革命8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9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0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1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12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13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4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15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16大众传媒的变迁探究活动课中国民生百年变迁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17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8罗斯福新政19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20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21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第八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22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23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24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附录一中外历史大事年表附录二重要词汇中英文对照表附录三历史学习推荐网站后记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第3课宋明理学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第7课启蒙运动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第四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第11课物理学的重大进展第12课破解生命起源之谜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第17课毛泽东思想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第20课“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第八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第22课文学的繁荣第23课美术的辉煌第24课音乐与影视艺术附录一中外历史大事年表附录二重要词汇中英文对照表后记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1第一单元梭伦改革第1课雅典城邦的兴起第2课除旧布新的梭伦改革第3课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第1课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第3课富国强兵的秦国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第1课改革迫在眉睫第2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第3课促进民族大融合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第2课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第3课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探究活动课一历史上的改革与发展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第1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第2课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第3课宗教改革运动的扩展第六单元默罕默德阿里改革第1课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埃及第2课默罕默德阿里改革的主要内容第3课改革的后果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第1课19世纪中叶的俄国第2课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第3课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探究活动课二古老文化与现代文明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第1课从锁国走向开国的日本第2课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第3课明治维新第4课走向世界的日本第九单元戊戌变法第1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第2课维新运动的兴起第3课百日维新第4课戊戌政变探究活动课三改革成败的机遇与条件附录重要词汇中英文对照表后记人教版高三历史选修2第一单元专制理论与民主思想的冲突第1课西方专制主义理论第2课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想第二单元英国议会与国王的斗争第1课英国议会与王权矛盾的激化第2课民主与专制的反复较量第三单元向封建专制统治宣战的檄文第1课美国《独立宣言》第2课法国《人权宣言》第3课《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探究活动课一撰写历史短评——试评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四单元构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政治框架第1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第2课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形成第3课美国代议共和制度的建立第五单元法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第1课法国大革命的最初胜利第2课拿破仑帝国的建立与封建制度的复辟第3课法国资产阶级共和制度的最终确立第六单元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第1课西方民主思想对中国的冲击第2课中国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第3课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酝酿和爆发第4课反对复辟帝制、维护共和的斗争第七单元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民主的斗争第1课英国宪章运动第2课欧洲无产阶级争取民主的斗争第3课抗战胜利前中国人民争取民主的斗争第4课抗战胜利后的人民民主运动探究活动课二近代时期人们对民主的追求与斗争——学习编辑历史报纸附录重要词汇中英文对照表后t己人教版高三历史选修3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2旷日持久的战争3同盟国集团的瓦解4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第二单元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1巴黎和会2凡尔赛体系与国际联盟3 华盛顿会议4维护和平的尝试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1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2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3走向世界大战4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5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6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7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8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影响探究活动课一世界大战的启示一战争给人类带来了什么?第四单元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1两极格局的形成2冷战的开始3美苏争霸4两极格局的结束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1朝鲜战争2越南战争3中东问题的由来与发展4曲折的中东和平进程5南亚次大陆的冲突6两伊战争7海湾战争第六单元和平与发展1联合国的建立及其作用2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3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主题探究活动课二汲取历史经验教训,努力维护世界和平附录重要词汇中英文对照表后记人教版高三历史选修4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第1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第2课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第3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先哲第1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探究活动课一追寻孔子的足迹第2课西方哲学的代表柏拉图第3课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第三单元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第1课英国革命的领导者克伦威尔第2课美国国父华盛顿第3课一代雄狮拿破仑第四单元亚洲觉醒的先躯第1课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第2课圣雄甘地第3课新土耳其的缔造者凯末尔第五单元无产阶级革命家第1课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马克思第2课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恩格斯第3课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列宁第4课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第5课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探究活动课二春天的故事第六单元杰出的科学家第1课杰出的中医药学家李时珍第2课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第3课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第4课近代科学之父牛顿第5课20世纪的科学伟人爱因斯坦人教版高三历史选修5第一单元历史和历史的“重现”第1课历史是什么第2课历史学是什么第3课历史学怎样“重现”历史第4课历史学有什么社会功能探究活动课一我们身边的历史学第二单元人类起源之谜第1课人从哪里来第2课人类进化的历程第3课寻找人类的祖先第4课人类起源在何方第三单元米诺斯宫殿遗址与克里特文明第1课克里特岛的美丽传说第2课伊文思的惊人发现第3课克里特文明的“重现”第4课克里特文明的未解之谜第四单元二里头文化的探索第1课二里头遗址的发掘第2课二里头遗址的文化遗存第3课二里头文化与认识夏史第4课二里头文化中的疑难问题第五单元三星堆遗址——古蜀文明之谜第1课“一醒惊天下”的三星堆遗址第2课三星堆文化的丰富内涵第3课三星堆文化和古蜀文明第4课三星堆文化的未解之谜第六单元玛雅文明的消失第1课玛雅文明的发现第2课玛雅文明的历史第3课玛雅人的智慧第4课玛雅文明的假说第七单元大津巴布韦遗址与非洲文明探秘第1课穆塔帕王国与“黄金国”的传说第2课大津巴布韦遗址的发掘第3课大津巴布韦遗址的建筑与文物第4课谁创造了大津巴布韦文明探究活动课二走进历史博物馆附录一历史读物与网站推荐附录二重要词汇中英文对照表附录三大事年表后记人教版高三历史选修6第一单元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世界文化遗产1世界文化遗产的由来2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第二单元古代埃及的历史遗产1雄伟的金字塔群2阿布辛拜勒神庙的新生第三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历史遗迹1雅典卫城和奥林匹亚遗址2古罗马城的建筑艺术成就第四单元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1佛罗伦萨的文化遗产2 罗马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第五单元中国著名的历史遗迹1世界建筑的奇迹万里长城2秦始皇陵及深埋两千多年的兵马俑3世界屋脊上的布达拉宫第六单元明清的宫殿、皇家园林和陵墓1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典范——北京故宫2瑰丽的夏宫——颐和园3突显皇权的明孝陵4宏伟壮观的明十三陵第七单元多姿多彩的中国古城和古村落1古色古香的平遥古城2清新典雅的皖南古村落探究活动课本居住地区人文自然环境的考察和保护建议第八单元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昆曲1古雅的昆曲2昆曲的拯救和保护第九单元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1殖民罪恶的见证——戈雷岛2德国法西斯的杀人工厂——奥斯威辛集中营附录后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
3.明清小说繁荣的原因 (1)文化基础:宋元话本把中国小说发展推向 一个新阶段。 (2)政治因素: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度进入强化阶段,各种社会矛盾逐渐加深, 一些文人对社会不满,写出了批判现实的力 作。 (3)经济因素:明清时期,手工业、商业繁荣,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进一步扩大,
B.社会环境的变化
C.统治政策的调整 D.主流思想的演变 对于中国古代文学,学习时 要注意掌握不同文学体裁的代表成就及其体 现的时代特色。文学是社会的一面镜子,是
对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艺术反映。随着古
代城市经济逐渐繁荣,市民阶层队伍不断壮 大,出现了宋词、元曲、小说等适合市民阶
层情趣和口味的文 浒传》
塑造众多 北宋末年 元末 性格鲜明 宋江 _____农民 明初 的英雄形 起义 象 唐僧师徒 明朝 西天取经 中期 的故事 贾、王、 史、薛四 清朝 大封建家 族的兴衰 情节虚幻, 引人入胜 情节复杂, 脉络清晰, 人物鲜明, 语言生动 古 中国___ 典小说 _______ 的最高 成就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
条件
政治强盛,经济繁荣,文化昌隆 诗人 代表作 特点
唐诗
概况
气势磅礴,激昂 《蜀道难》 豪放,具有 李白 《梦游天姥 浪漫主义 __________色彩, 吟留别》 有“诗仙”之称 反映现实,思想 “三吏”“ 杜甫 深刻,被称为 三别” 诗史 “_______”
习俗。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决定把屈原列为
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你认为以这些方式纪念屈 原的主要理由是什么?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
【思路引领】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能
力。材料1史料选自《离骚》原文,材料反映
出作者的爱国情怀。屈原祠是为纪念屈原而 建,其原因是他忧国忧民的高尚品格,对社
《西 吴承恩 游记》
《红 曹雪芹 楼梦》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
2.其它
清朝时期的讽刺小说《__________》和短篇 儒林外史
小说集《聊斋志异》,也有很高的文学成就。 特别提醒:运用歌谣记忆法掌握与唐诗、宋
词、元曲和明清小说有关的知识。唐诗繁荣
李、杜、白,柳词婉转苏奔放;散曲、杂剧 合为曲,四大名著记心上。
人物
作品 《南吕· 一枝花· 不伏老》
《天净沙· 秋思》 《清江引》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
特别提醒:诗、词、曲的区别
诗(主要是指绝句和律诗):讲究严格的格律,
句式整齐,对仗工整,用韵规范。词:句子 长短参差,便于抒发感情和演唱。曲:可雅 可俗,更为生动活泼。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
虽好修姱以 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 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
——屈原《离骚》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
材料2:
屈原祠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
【综合探究】 (1)材料1所选诗句主要表达了屈原怎样的情怀? (2)许多人都喜欢用屈原《离骚》中的哪一句诗 来激励自己?这又表达了屈原怎样的精神? (3)我国有在端午节划龙舟、吃粽子纪念屈原的
A.专制主义强化 B.商品经济发展 C.拜金主义盛行 D.轻商思想淡化
解析:选B。本题考查明清小说繁荣的原因。
一定的思想文化是一定经济的反映。明清时 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扩大,
反映在文学领域方面出现关注世俗现实生活
的小说。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
图文探究
材料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
第二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
(1)经济因素:分析当时的经济是否繁荣。 (2)政治因素:分析当时的社会是否安定或者
相对安定;分析国家是否统一,政治是否清
明;分析统治者的文化政策是否有利于文化 的发展;分析各民族间和中外之间是否存在 有利于经济文化发展的因素等。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
栏目 导引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
要点探究轻巧突破
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繁 荣的历史原因
1.唐诗繁荣的原因 (1)政治开明:国家统一强盛、文化政策开明。 (2)经济发达:封建农工商业活跃,经济繁荣。 (3)科举制度的促进:唐朝科举考试中以“诗赋” 为主,促进了诗歌的繁荣。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
文学艺术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因此一定时期的文 化是该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经济的繁荣为 科技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由经济决 定的政治状况又为科技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相 应的社会环境,因此分析某个时期文化的繁 荣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栏目 导引
体裁
特点
地位与意义
句子参差不齐,形式 《离骚》是我 楚辞(骚 自由活泼;采用浪漫 国古代最长的 体) 主义的表现手法 一首抒情诗 汉赋 在楚辞基础上吸收散 在我国古代文 文成分,形成半诗半 学史上占有重 文的综合文体 要地位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
体裁 唐诗(以 安史之乱 为转折, 浪漫主义 向现实主 义过渡)
跟踪训练 有人认为:明清文学观念的演进,使世俗现 实生活日渐成为小说关注的焦点,以现实生 活为描写对象,通过家庭、爱情、婚姻的纠 葛变化、盛衰兴亡,来反映社会人际关系, 展现时代风尚面貌,提供生动完整细腻的社 会生活画卷。明清小说的这一特点出现的根 本原因是( )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
第二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
第五课
古代文学的辉煌成就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
新知初探思维启动
课程标准
1.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
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 2.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
一、从《诗经》到唐诗
春秋中期 收集了西周初期至__________的古 内容 代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现实主义 以四言为主,以__________精神真 《诗 特点 实反映当时的现实生活 经》 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为中国 地位 古典文学奠定了__________的基石 现实主义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
创造
楚辞
战国时期屈原
长短句相结合,形式自由,便于 抒发感情,倾诉心声,闪烁着 浪漫 ______色彩 《离骚》《九歌》《九章》《天 问》等 楚辞 在_______的基础上发展出的一种 新的文体 辞藻华丽,讲究对仗
特点
代表 产生
汉赋
特点 代表
__________的《子虚赋》,班固的 司马相如 《两都赋》,张衡的《二京赋》
为小说创作提供了丰富素材。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
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体裁 特点 地位与意义
独立、成 熟的诗歌
《诗经》是我国古代 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采用现实 中国成熟诗歌形成的 主义的表 重要标志;为中国古 现手法 典文学现实主义的优 良传统奠定了基础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
三、明清小说 1.四大名著 作者
生活 时期
内容
特点 战争场面 的描写、 人物性格 的刻画有 着很高的 成就
地位 历史 演义 小说 的典 范
东汉末 年和三 国时期 《三国 元末 罗贯中 ______ 错综复 演义》 明初 杂的政 治和军 事斗争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
作者
生活 时期
内容
特点
地位与意义
初唐:唐诗革新的 我国古代诗歌的 先驱。边塞诗:风 繁荣时代,在古 格豪放;山水诗: 代文学史上占有 清新自然;李白: 突出地位。各种 浪漫主义;杜甫: 诗体都臻于完备, 现实主义;白居易:作品内容丰富, 针砭时弊,通俗易懂 风格多样 词成为宋代文学 诗的另一种形式。 的主流形式,在 句子长短参差,更 我国古代文学史 便于抒发感情 上有着非常重要 的地位
会有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
【尝试答题】
(1)热爱祖国和人民,忠诚于祖
国和人民,关注祖国的安危和人民生活的艰难。 (2)“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诗 句表达了屈原在困境中不断探索,对理想执著 追求的精神(也可以引用屈原的其他诗句)。
(3)屈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他在文学上的贡献。
白居 针砭时弊,通俗 《卖炭翁》 易 易懂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
二、宋词和元曲
1.宋词 (1)条件:随着商业的繁荣、城市的发展,词 日益流行起来。 (2)代表
派别 人物 代表作 佳句 念奴娇· 《________ “大江东去,浪淘尽、 豪放 苏轼 赤壁怀古 _________》 千古风流人物。” 派 婉约 “寻寻觅觅,冷冷清 李清照 《声声慢》 ______ 清,凄凄惨惨戚戚。” 派
栏目 导引
宋词(长 短句)
第二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
体裁
特点
地位与意义
在中国古代文 形式通俗生动,抒情叙 元曲 学史和戏曲史 事兼长 上有特殊地位
数量繁多,体裁多样, 小说呈现出空 表现手法丰富,在反映 前繁荣的局面。 明清 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四大名著是中 小说 人物性格的塑造、细节 国文学的瑰宝, 的描绘、语言的运用等 也是世界文学 方面,都大大超越前代 宝库中的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