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桥材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总工程师:我们花两个亿,自己解决】2018年10月,港珠澳大桥正式落成开通,这座被英国媒体誉为是“现代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的跨海大桥,被称作是中国桥梁建筑史上技术最复杂、环保要求最高、建设标准最高的“超级工程”。岛隧工程项目总工程师林鸣回想起立项之初,中国在外海沉管领域还是一个空白,所以最初,中国一直希望能够找国际一流的公司,合作完成沉管隧道的建设。然而当团队找到欧洲顶级建筑公司商谈时,对方却开出了1.5亿欧元的天价咨询费,并不包括技术转让。无奈之下,林鸣只好亲自带领团队,决心只用两亿人民币,解决建设难题。
2、工程项目总投资额1269亿元2009年12月15日2018年10月24日修了9年
3、他曾感叹:“33节沉管,装上去,对接好,像连续33次考上清华,难度可能还要更高。”
4、2005年年底,林鸣第一次接触港珠澳大桥项目。这座连接珠海、澳门和香港三地的大桥,需全面考虑建设条件,必须在55公里的全长中,铺设6.7公里外海沉管隧道。
5、2006年,林鸣前往韩国釜山学习经验。虽然漂洋过海去了异国他乡,但韩国当地根本不给他接近工程现场的机会。林鸣只能坐着交通船在几百米外的地方转了转,连走马观花都谈不上。这件事深深刺痛着林鸣,不服输的他又开始将视线转移到欧洲国家。经过百般打听,林鸣找到一家世界顶级公司,但对方开出了远远超出工程预算的高价。这让林鸣再度陷入绝望。眼看时间在一天天流逝,任务却摆在那
里只增不减。于是,林鸣抱着“破釜沉舟”的心态,在这条没有中国人走过的道路上迈出了第一步。面对这条跨海通途的筑梦之路,林鸣对团队成员说:“即使我们的起步是0,我们往前走一步也会变成1。”
6、为技术攻关,他每年要带着团队开上千次大大小小的讨论会,没有成果绝不散会。在一次次的讨论中,神秘的世界级难题的解答思路日益优化、逐步成熟,项目自建设以来进行的百余项试验研究和实战演练实录、获得百余项专利的十几项自主研发的专用设备和系统成果,以及十余项外海沉管安装世界级工程难题攻克经验,汇集成一部代表世界顶级工程技术水平的《外海沉管隧道施工成套技术》,这项全世界最困难、最复杂的外海沉管建设难关在林鸣与团队的一次次讨论、实践中被攻破!
大桥支座是世界上最大尺寸,承载力约3000吨,能抗8级地震,抵御16级台风,30万吨巨轮撞击!
7、港珠澳大桥共开展140项试验,历经28次台风侵袭,遭遇过7次如河口羽、异常波等危机,最终化险为夷,拥有40项创新和540项专利。
施工期间,大桥避免大量施工人员、船舶和机器下海作业,减少对中华白海豚的伤害。
旅游观光、访亲谈友、寻找工作、投资机会……交通的便利化,不仅利于区域内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更好流动,而且有利于进一步深化区域经济的融合和协同发展。
港珠澳大桥的通车,更加便利三地民众的往来,形成1小时交通圈,拉近时空距离的同时,也拉近人心。以发挥港澳优势,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2]在没有国外成熟经验借鉴的情况下,林鸣和他的团队每一步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跨海大桥,海底隧道,交通环保,旅游,海豚
为技术攻关,他每年要带着团队开上千次大大小小的讨论会,没有成果绝不散会。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