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屈光学

合集下载

眼屈光学

眼屈光学

近视的五大学说与控制
一、调节学说:
眼睛在看5米以外的物体时处于无调节状态。 根据D=1/F公式计算。(D为调节屈光度,F为焦距) 看近三联动:人的眼睛在看近时调清近处目标,睫状肌 收缩、悬韧带松弛、晶状体增厚,把眼球后的焦点拉近至 视网膜上——此为调节。
镜不能使平行光线形成焦点,后三者统称为散光
透镜。
球面透镜
定义:指前后表面均为球面,或者一面为球面、 一面为平面(平面可看作为半径无穷大的球面)
的透镜。
球面透镜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两种。
透镜及成像
凸透镜和凹透镜统称为球镜 凸透镜:有会聚作用。又叫 正透镜,“+”表示
凹透镜:有会聚作用。又叫 负透镜,“—”表示
近视的五大学说与控制
二、眼肌牵拉学说:
黄斑部是眼球壁最薄弱处,眼睛看近时,内直肌, 上斜肌收缩牵拉,眼球向内,向下旋转,导致后 巩膜窿起,长时间引起近视。 可使眼球向外旋转,如果学习桌斜面或斜面看书 效果更好。 通过眼球运动,减轻调节肌,辐辏肌长时间看近 的超负荷发挥。
近视的五大学说与控制
力,使近距离物体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 的像,这种为看清近物体 而改变眼的屈 光力的功能称为眼的调节。 调节——晶状体的弹性和睫状肌的肌力。
调节与集合
平时睫状肌松弛使悬韧带保持一定紧
张度,晶状体被牵拉而扁平,屈光力最小,
有利于远视。近视时环形睫状肌收缩→放
松晶体悬韧带→晶体凭本身的弹性和晶体
囊的张力前凸→在结点前移和曲率变大两 种作用下增加屈光力。
眼用棱镜
球面透镜中 凹透镜可看作由顶对顶的三棱镜组成 凸透镜可看作由底对底的三棱镜组成
视力定义及表示方法
视力:眼分辨二维物体形状和位置的能力。 记录法: 小数记录法 五分记录法 小数记录法与五分记录法的对应关系: 0.1 0.12 0.15 0.2 0.25 0.3 0.4 1.5 4.0 0.5 2.0 4.1 4.2 4.3 4.4 4.5 0.6 0.8 1.0 1.2

《眼屈光学》课程讲义

《眼屈光学》课程讲义
人的眼睛(视觉器官)是将我们和外界环境密切联系起来的人体中非常重要的器官。
视觉器官主要由以下三大部分组成:
1、眼球 2、视神经 3、眼附属器
二、视觉器官的解剖
视觉器官解剖结构主要有:
眼球、视神经、下斜肌、下直肌、上直肌、上睑提肌、上眼睑、下眼睑、眉毛、睫毛、眼眶骨、脂肪等。
视觉器官的纵断面解剖图如图1-1。
房水的作用除了维持眼的光学恒定性的同时,还供给角膜与晶状体所需要的营养,还负责排除眼内废物。
房水的折射率约为1.336,容量大约在0.15~0.45ml之间。
7、玻璃体
玻璃体位于眼球内晶状体之后,充满眼球后内腔的大部分空间,并保持一定压力使眼球呈球形。
玻璃体所需要的营养来自视网膜,更主要是来自脉胳膜,它获得营养的同时还要将营养供给晶状体。
相比较而言,睫状突肌力量不如布吕克肌力量发达。
5、脉络膜
在眼球组织中,脉络膜位于巩膜和视网膜之间的夹层,脉络膜的血管最丰富,它不仅供给视网膜色素上皮及视细胞营养,还供给玻璃体营养,所以当脉络膜发炎时,玻璃体将变混浊,也会引起视网膜发生病变。
6、房水
房水是贮藏于前房和后房中的一种无色透明液体,它具有一定的容量和眼内压。
a、17部分——象彩电中的摄像装置和播送装置那样,如17区部分受到伤害,眼睛就会瞎(即视觉皮质盲)。
b、18、19部分
与直接视觉无关,它们只能进行如认识、记忆、理解、视觉映像等那样的高度综合功能。
c、如18、19部分发生障碍,即使是能看清楚东西也不会记忆及认识(即所谓的精神盲)。
六、眼球屈光系统的光学参数
眼的屈光要素有:
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等。
三、眼球的光学基点
眼球的光学基点构成如图1-3。

基础眼屈光学屈光不正课件

基础眼屈光学屈光不正课件

治疗方案
01
框架眼镜:适用于轻度近视、远视和散光 患者
02
隐形眼镜:适用于中度近视、远视和散光 患者
03
激光手术:适用于高度近视、远视和散光 患者
04
晶体植入手术:适用于高度近视、远视和 散光患者,特别是角膜厚度不足的患者
屈光不正的常见 问题与解答
屈光不正的常见问题
01
什么是屈光不 正?
02
屈光不正有哪 些类型?
视力检查:通过视力表检查 患者的视力情况
屈光度检查:通过屈光度仪 测量患者的屈光度
眼轴长度测量:通过眼轴长 度测量仪测量患者的眼轴长

角膜地形图检查:通过角膜 地形图仪测量患者的角膜地 形图,了解角膜的曲率情况
眼底检查:通过眼底镜检查 患者的眼底情况,了解眼底
病变情况
眼压检查:通过眼压仪测量 患者的眼压,了解眼压情况
屈光不正的治疗方法
01
框架眼镜:通过镜 片矫正视力,适用 于大多数屈光不正
患者
02
隐形眼镜:直接戴 在角膜上,适用于 框架眼镜无法矫正
的患者
03
激光手术:通过激 光改变角膜形状, 适用于高度近视、
远视、散光患者
04
晶体植入手术:将 人工晶体植入眼内, 适用于高度近视、
远视、散光患者
屈光不正的预防措施
4
远视是由于眼轴过短或 角膜曲率过小,导致光 线聚焦在视网膜后方
5
散光是由于角膜曲率不 均匀,导致光线聚焦在 视网膜不同位置
屈光不正的分类
近视:远视力 下降,近视力
正常 1
老花眼:随着 4
年龄增长,视 力逐渐下降
远视:远视力
2
正常,近视力 下降

眼屈光学.ppt

眼屈光学.ppt
真性近视
是否 有动态屈光参与 分类
假性近视
混合性近视
第2节近视眼的分类
病理性近视
轴性
单纯性近视
屈光成分
曲率性近视
屈光性
屈光指数性近视
第3节近视眼的发病原因
近视眼的病因 ——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 环境因素: 长时间的视近、照明、营养、坐姿 握笔不正确 微量元素、有机磷农药的影响。 遗传因素: 种族因素(中国和日本发病率高黑 种人近视眼发病率就低)
第5节圆锥角膜的处理方法
角膜接触镜 尤其硬性高透氧接触镜,为角膜圆锥的治疗的最
佳方案
第5节散光眼临床表现
视力疲劳
散 光 眼 的 临 床 表 现
视觉降低
其他症状
第5节散光眼临床表现
视觉疲劳:散光眼由于在视网膜上
并无清晰完整的物象存在,患者会不 断的调整调节功能,试图得到清晰的 视物因此势必会造成视觉疲劳。
金冠眼镜
眼屈光学
眼屈光学
一、正视眼
二、非正视眼 ①近视 ②远视 ③散光 ④屈光参差 ⑤两眼像不等
三、老视
正视眼
非正视眼
屈光性 老视 轴性 复合性
近视
远视
散光
正视眼和非正视眼
正视眼:是指当眼调节静止时,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曲
折,在视网膜上会聚成像的眼睛。
正视眼和非正视眼
非正视眼是指点眼睛调节静止时,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
什么是远视眼?
远视眼是指当眼调节静止时,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屈折, 在视网膜后会聚成像的眼睛。
第2节远视眼的屈光情况
从无限远处发出的平行光在视网膜的后方形成焦点,而在视网 膜上形成模糊不清的像。
第3节远视眼分类
成因分类

基础1-2眼屈光学-调节与集合

基础1-2眼屈光学-调节与集合
2. +2.00D远视眼,近点为10cm, 调节幅度A=10.00+(+2.00)=12.00(D)。 【例2】设40岁时调节幅度5.00D,则: 正视眼: 调节近点距离=1/5=20(cm) -1.00D近视眼: P=A-(±R)= 5.0- (-1.0)=6.0(D) 调节近点距离=1/P=1/6≈17(cm) +1.00D远视眼:调节近点距离=1/(5 -1)=25(cm)
3 米角 4 5
以棱镜度表示集合角
15
(1)正视眼:调节量与集合量一致,同步联动,两者关系 协调。 (2)屈光不正:调节与集合两者处于不协调状态。 近视:调节量小于集合量,调节与集合联动关系失调。 远视:调节量大于集合量,调节与集合联动关系失调
16
(1)集合功能不全:主要见于屈光不正者,如近视眼、高 度远视眼、屈光参差等。
17
(3)散开功能不全:多为身体疲劳引起的功能性障碍,一 般为功能性。 临床症状:远距离作业时,常出现眼部疲劳、头疼和间歇 性同侧性复视等,当一天工作完毕身体困乏时,上述症状 尤为突出。 (4)散开功能过度:是视远时两眼视轴过度散开,视近时 可恢复至正常。 除具有一般视疲劳症状外,患者在向远处眺望、向外侧方 注视时,会出现交叉性复视,形成视觉干扰。 在太阳光下,常将一眼闭上,待身体倦乏时,视干扰更为 严重。

临床症状:由远距注视变为近距注视时视力变模糊、无法 长时间阅读、眼酸、眼疼、交叉性复视、疲劳。 另外,观察运动物体有困难,如坐高速火车看外面迅速闪 过的景物即会头昏不适,这点常被疑为耳科前庭功能障碍 所致的“晕车”。

(2)集合功能过度:易发生在未矫正的远视眼或近视眼戴 镜初期。

临床症状:常出现阅读困难,短时间阅读后即有眼部不适、 头疼、视力模糊,如集合过强成为痉挛状态,会引起复视。

(完整版)眼屈光学

(完整版)眼屈光学

区分推进法测调节近点、集合近点
推进法(push up)测量调节幅度是以不能通过提高调节来保持清晰, 以“模糊”为测量终点。集合近点(NPC)的检查终点不能集合保持双眼 视、融像打破,以“破裂”(不能保持仅看到一个视标)为测量终点。
近点距离
1 屈光不正度 调节幅度
p(m)
1 F(D) Amp(D)
人眼的屈光状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遗传因 素和环境因素。
第二节 眼球光学
当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不同折射率的介质时,光 线将在界面发生偏折现象,该现象在眼球光学中称为 屈光(refraction)。光线在界面的偏折程度,可用屈光 力来表达。
在眼球光学中,应用屈光度(diopter,D)作为屈光力的 单位。屈光度为焦距的倒数,即D=1/f。
2.硬镜(RGP) 基本参数:直径、基弧(镜片后表面曲率 半径)、度数
3.角膜塑形镜(OK镜) 球面、非球面(≤-6.00DS,≤-1.50DC) Toric RGP、圆锥角膜片、不规则 镜…
三.屈光手术(surgery) 1.角膜屈光手术:PRK, LASIK, LASEK, 飞秒,
SMILE飞秒…
轴性近视 :眼轴长度超出正常范围,角膜和晶状体曲率 在正常范围。
视网膜成像区别: 轴性屈光不正眼轴长度改变,未矫正的轴性近视眼视网膜像大于轴
性远视眼;屈光性屈光不正眼轴长度相等,未矫正的屈光性近视、远 视眼和正视眼的视网膜像均相等。
按近视度数(degree of myopia ):轻度近视 ≤ -3.00 D 中度近视 -3.25 ~ -6.00D 高度近视 > -6.00D
2)中度 +3.25~+5.00D 3)高度 > +5.00D 能被调节所代偿的那一部分远视,称为隐性远视,在未行 睫状肌麻痹眼光时难以发现。随年龄增长,调节能力下降, 被调节所代偿的隐性远视则逐渐暴露出来。

眼屈光学

眼屈光学

3- 视力检查 :一般检查距离为3-5米
检查方法
注意事项: 先右眼后 注意事项:A.先右眼后 左眼、 左眼、不要眯眼 B·自上而下、 自上而下、 自上而下 注视时间3秒以内 注视时间 秒以内 2. 一般要求:A.照明环境与 一般要求: 照明环境与 视力表相同或稍暗 B.高度:1.0行 高度: 行 高度 视标与检查眼水平 3. 记录方法:1.0认错 个, 记录方法: 认错2个 认错 -2 记录为1.0 记录为 1.
单纯远视散光:一条焦线在视网膜上 单纯远视散光:一条焦线在视网膜上, 另一条焦线在视网膜后 另一条焦线在视网膜后。
依二焦线与视网膜位置分类
复性近视散光:两条焦线均在视网膜前 复性近视散光:两条焦线均在视网膜前 。
依二焦线与视网膜位置分类
复性远视散光:两条焦线均在视网膜后 复性远视散光:两条焦线均在视网膜后 。
• 远视采用正镜矫正
远视眼分类(按屈光成分) 远视眼分类(按屈光成分)
(1)轴性远视:眼轴过短,最常见。实际上短 )轴性远视:眼轴过短,最常见。 眼球是人类正常发育过程中一个阶段, 眼球是人类正常发育过程中一个阶段 , 若发育不 眼轴每缩短1mm,约有 全,眼轴每缩短 ,约有+3D屈折力之减弱即 屈折力之减弱即 +3D远视 远视 (2)曲率性远视:眼轴长度正常,但角膜、晶 )曲率性远视:眼轴长度正常,但角膜、 状体弯曲度减弱所致。 状体弯曲度减弱所致。 • (3) 指数性远视:房水或玻璃体,屈光指数偏 ) 指数性远视:房水或玻璃体, 低所致
• • • • • •
根据焦线与视网膜的相对位置: 1)单纯近视散光 2) 单纯远视散光 3) 复性近视散光 4) 复性远视散光 5) 混合散光
依二焦线与视网膜位置分类

眼屈光学

眼屈光学
眼屈光学
第一章 总 论
课程的性质、内容和要求 眼屈光学及发展简史 眼的屈光系统
第一节 概述
课程的性质
《眼屈光学》这门课阐述了视生理光学的基本 理论,并从生理光学深度介绍了各种眼屈光不正 和双眼视异常、弱视的临床症候,检查方法及其 矫治,为学习验光配镜学奠定基础。
该课程是视光学类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是学 生考取“眼镜定配工”和“眼镜验光员”国家职 业资格证书“直通车”的主干课程。
第二节 眼屈光学及发展简史
谈古——经典的几何光学 《考工论》
——春秋末年,齐国的工业技术官书 《考工论》,是我国古代研究科学技术的最 早文献。其中就有用凹球面镜取火的记载。 《淮南子》
——西汉时的《淮南子》对用凹球面镜 取火的记载更详细。
第二节 眼屈光学及发展简史
谈古——经典的几何光学 《博物志》
第二节 眼屈光学及发展简史
谈古——经典的几何光学 《梦澳笔谈》
——沈括指出,鸟在空中飞行时,投到地面的影 子是正的,并跟着鸟的飞行方向移动。但如果光先 照鸟,再穿过窗上的小孔,所成的影子是倒的,看 起来鸟的影子也是倒着运动的。
画图
第二节 眼屈光学及发展简史
谈古——经典的几何光学 《梦澳笔谈》
集合储备的测定 1 眼位检查 1 双眼视功能的图表绘制 1 双眼视功能病例的分析 1
视力表的绘制 1
第一节 概述
教 材
理论教材 《眼科屈光学》 编 著 徐广第 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出版社出版
实验教材 《屈光学实验》 编 著 宋慧琴 天津职业大学校内讲义
参考书
第一节 概述
❖ 《眼镜定配工职业资格培训教程(中级)》 海洋出版社出版
第一节 概述
课程的要求
了解与屈光不正分布有关的因素,熟悉正视眼的屈 光状态及非正视眼的屈光状态,掌握远视眼的定义、 分类、光学情况、远眼与调节;掌握近视眼的定义、 分类、光学情况、近视眼的矫正;掌握散光的定义、 分类、光学情况;掌握屈光参差的类别、成因及临 床矫正原则。

眼科屈光学

眼科屈光学

24
集合的表示法
• 集合的单位:表示集合的单位为米角。 • 米角:当注视距离为1米时,集合为1米 角(ma)。 • 集合=1/注视距离 • 例1:注视距离为1m时,集合程度为1ma; 注视距离为2m时,集合程度为1/2ma; 注视距离为0.5m时,集合程度为2ma
25
近反射的三联动
• 近反射的三联动:调节、集合、缩瞳。 • 在动眼神经支配下,看近时常会同时发 生调节、集合和缩瞳。 • 调节的目的:改变像的前后位置,使像 成在视网膜上。 • 集合的目的:改变视网膜的成像部位, 使两眼的像分别成在各自的中心凹。 • 缩瞳的目的:减小像差,提高像的质量。
26
四、眼的屈光状态
• 正视眼 • 屈光不正 • 球面屈光不正1——远视眼 • 球面屈光不正2——近视眼 • 散光 • 老花眼
27
正视眼
• 正视眼:在无调节时,平行光经眼的屈 光系统折射后,焦点恰好落在视网膜上, 这样的眼称为正视眼。
28
屈光不正
• 屈光不正(非正视眼):在无调节时, 平行光经眼的屈光系统折射后,形成的 焦点不能落在视网膜上,或者根本不能 形成焦点,这样的眼称为非正视眼(屈 光不正或屈光异常)。
32
远视眼(四)
• 总合远视(全远视):可以用麻醉睫状 肌的验光方法检查,显性远视可以用主 观验光法检查,并且主观验光法能够分 别检查出能胜远视和绝对远视。用总合 远视减去显性远视即可得到隐性远视。 • 例题:一位25岁的远视患者,裸眼时, 远视力=0.8,近视力=0.4,检查该眼的各 种远视。
33
17
例题(一)
• 近点在角膜前10cm处的正视眼(远点在 无限远处),其调节范围和调节幅度各 为多少?

远点在无限远处

眼屈光学

眼屈光学

我们可以看见他们的眼睛,确保他们配合检 查。
远/近距垂直聚散力的测定
与水平聚散力的测量原理相பைடு நூலகம்,只不过由于
人眼的垂直融像力较弱,因此我们虽然在双 眼前加棱镜(棱镜的初始刻度位于0,且位于 水平位),但只改变一眼的棱镜度数就足够 了,另外,在增加棱镜时,由于调节并不改 变,因此只需检查破裂点和恢复点。
(1)、完全矫正屈光不正
(2)、投射单一独立的视标于6m处,此视标为
患者视力较差眼最好矫正视力的上一行 (3)、放置旋转棱镜于双眼前,棱镜度刻度初 始设置为0,并位于垂直位.
检查水平聚散力旋转棱镜的初始位置
(4)、嘱患者注视6m处视标,同时以每秒1△的
速度匀速增加基底向内的棱镜度数 (5)、令患者出现模糊点时报告,记录此时双 眼棱镜总量,例如出现模糊点时右眼4△,左 眼3△,则模糊点为7△;继续增加棱镜度数; 患者报告破裂点时,记录此时双眼棱镜总量
总 结
实际测量时应注意的问题 外隐斜 内隐斜
眼屈光学
集合功能的测试
教学任务:互相测量远距离和近距离的水平
及垂直的聚散力。 教学目的:加深对集合的理解,掌握具体的 测量方法。 仪器设备:综合验光仪
远距离水平聚散力的测定
通过棱镜的引入使双眼视网膜物像分离,促
使患者运用水平聚散力来补偿物象分离,维 持双眼视,籍此,我们可以了解患者的集合 功能。
(8)、结果记录: 远距聚散力: 基底向内(BI):模糊点/破裂点/恢复点; 基底向外(BO):模糊点/破裂点/恢复点, 无模糊点时的记录标记为*; 近距聚散力: 基底向内(BI):模糊点/破裂点/恢复点; 基底向外(BO):模糊点/破裂点/恢复点, 无模糊点时的记录标记为*

眼屈光学

眼屈光学

湖北视佳医眼视光集团视光学校眼视光基础知识培训教程眼屈光学湖北视佳医视光集团视光学校眼视光基础知识眼屈光学学习目标理解学习眼屈光学的目的意义理解眼屈光不正的定义、分类、矫正方法理解老视的形成、矫正方法一、眼的光学系统眼球的构造眼球的前后径大约为24毫米,水平径约为23.5毫米,垂直径约为23毫米,眼屈光组的总屈光约为58屈光度。

眼球是一个完整而精细的光学构造,它包括三个系统:屈光系统:包括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

遮光系统:包括瞳孔、虹膜、睫状体、脉胳膜和巩膜。

感光系统:视网膜和视神经。

三个系统在大脑中枢神经的指挥下和相互密切的配合下,完成整个眼球的视觉功能。

眼球的功能和照相机的功能几乎完全是相似:眼睑—快门、巩膜—像机壳、角膜—物镜、晶状体—调焦镜组脉络膜—暗箱、虹膜——光圈、视网膜—胶卷人眼的视觉过程为:物体发出\反射光线,经眼屈光系统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缩小的倒像,视网膜光刺激转变为电冲动,经视路神经的传导,到达大脑视中枢,经过生理性回转,主觉上又成为正像,而形成视觉。

眼睛要能看清楚外界的物体必须具备下面的三个基本条件:1、眼的屈光系统是完全透明的,外界进入眼的光,从角膜到视网膜这个径路中没有任何障碍。

2、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恰好落在视网膜的中心凹.其成像应清晰且需足够大。

3、整个视觉分析器,也就是从视网膜、视神经、视索、视放射到大脑皮层的整个视路中的相应部分,必须完整并具有正常功能。

二、屈光不正1、正视眼在调节完全静止的情况下,平行光线能在视网膜上聚焦的眼,称为正视眼。

目前认为-0.25 D~+0.50 D为人眼正视眼临床标准。

平行光线通过不用调节的眼屈光组的屈折后,不能成焦点于视网膜上,这就叫做非正视眼。

屈光不正可分为:近视、远视、散光三大类。

2、近视眼眼无调节状态时,平行光经眼的屈光系统后,成焦在视网膜之前,称为近视眼。

近视眼的病因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体质因素、离焦学说在视近时,视网膜黄斑部获得清晰影像,周边部却是朦像状态,调节作用越强,周边视野分辨率就越低,使周边视野发生相对形觉剥夺,使玻璃体腔伸长,巩膜扩张,从而导致近视的发展。

眼屈光学

眼屈光学

• 病因:目前还不清楚,还在研究中 有几个学说: 1.遗传学说:认为近视是属于常染色体 隐 性遗传,高度近视的遗传基因在常染色体的长链 上。近视是有家族遗传和种族遗传因素的。 2. 环境因素学说:学校近视:学生中学习不当, 用眼过多,且随着年级升高近视患病率升高,长 期近距离作业。
光线照明不合理;早产儿; 全身消耗性疾病;其它不良影响: 农药、有机磷中毒、工业废气污染、 微量元素摄入不足。
具体方法
• 能看清的最佳辨认行:0.1-2.0 • 走近能看清的最佳辨认行:0.02-0.08 V=0.1× d /D 如:V = 0.1× 3 /5 =0.06 • 1米仍不能看清0.1者,用指数:指数/距离 • 5cm不能看清手指数者,用手动 • 手动不能看清者,用光感-光定位
标准近视力表和对数视力表的互换
眼屈光病
正视:当眼调作静止时,外界的平行光线 (来自5米外)经眼的屈光系统后刚好在视 网膜黄斑中心聚焦,这种状态称谓正视。 屈光不正(非正视眼):当眼调作静止时, 外界的平行光线(来自5米外)经眼的屈光 系统后不能在视网膜黄斑中心聚焦,不能 产生清晰像,这种状态称谓非正视眼。
分类:
• 近视 • 远视 • 散光
标 准 对 数
0.1 0.2 0.4 0.6 0.8 1.0 1.2 1.5 2.0 4.0 4.1 4.6 4.8 4.9 5.0 5.1 5.2 5.3
近视力的检查
近视力可以在30cm左右用标 准近视力表检查,然后记录距调作放松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 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前,称为近视 眼。
视力
• 概念:视锐度,反映黄斑锥细胞的功能 • 分类:远视力 裸眼视力 近视力 矫正视力 • 标准:1.0 正常 0.3 0.05 低视力 (矫正视力) 盲 (矫正视力)

眼屈光学屈光检查

眼屈光学屈光检查

下直肌
上直肌
上斜肌
下斜肌
下斜肌
上斜肌
水平运动
五条肌肉收缩
垂直运动
四条肌肉收缩
斜方向运动
三条肌肉
水平运动
外直肌接受神经冲动,内直肌受到抑制.其他肌
肉均同时接受神经冲动,上下直肌,上下斜肌 均同时收缩并互相平衡,并互相平衡。
双眼运动中眼外肌的合作与拮抗关系
配偶肌
两眼有相同作用而且相互合作的眼外肌有六
眼屈光学
第四章 屈光检查
第四章 屈光检查
第四节 眼的运动
第四节
眼的运动
共轭运动 分离运动 稳态注视过程中的运动
内转
上转
内旋
外转
下转
外旋
共轭运动
双眼同时以相同方向运动,从而不致产生复视 分类

扫视运动 平稳追踪运动
扫视运动
自由的看周围环境时,视线很快的从一个注视点 移向另一个注视点, 振幅可以从几分(微扫视)几度,扫视的 持续时 间在10-80ms间,在两次扫视之间有持续150300ms的注视期,较大的扫视往往辅以头的运动

单眼运动中的主动肌,合作肌与拮抗肌
眼外肌的合作与拮抗关系
眼球的每一运动都是几条眼外肌的主要与次
要作用的共同效果 主动肌(agost)起主导作用的肌肉 合作肌(synergist)起辅助作用 拮抗肌(amtagoist)与上述作用相反的肌肉 主动肌、合作肌、拮抗肌都是指对单眼而言
下直肌
上斜肌
下斜肌
眼球在第一眼位时眼外肌之拮抗关系
肌肉 外直肌 内直肌 上直肌 作用 外转 内转 上转 内转 内旋 下转 内转 外旋 内旋 下转 外转 外旋 上转 外转 主要 内直肌 外直肌 下直肌 拮抗肌 次要 上直肌下直肌 上斜肌下斜肌 上斜肌 上斜肌外直肌下斜肌 下直肌 下斜肌 下斜肌 上斜肌外直肌下斜肌 上直肌 上斜肌 下直肌 上直肌 下斜肌 上直肌内直肌下直肌 上直肌 下直肌 上斜肌 上直肌内直肌下直肌

基础1-2眼屈光学-调节与集合

基础1-2眼屈光学-调节与集合
在正视眼或轻度远视眼呈现调节痉挛时即为“假性近视”。
(3)调节麻痹者:多呈散瞳、羞明等。 (4)调节反应不良(调节灵活度不良):是指调节聚焦能 力下降,无论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都不能立刻看清物体。
9

随年龄增长,眼调节能力逐渐下降,而致视近困难的
现象。

是一种生理现象,不是病理状态,更不属于屈光不正。
3 米角 4 5
以棱镜度表示集合角
15
(1)正视眼:调节量与集合量一致,同步联动,两者关系 协调。 (2)屈光不正:调节与集合两者处于不协调状态。 近视:调节量小于集合量,调节与集合联动关系失调。 远视:调节量大于集合量,调节与集合联动关系失调
16
(1)集合功能不全:主要见于屈光不正者,如近视眼、高 度远视眼、屈光参差等。
3、近反射三联运动:调节、集合和瞳孔缩小是一联动过程。
2
(1)调节远点:调节静止时,自远点发出的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 远点距离:调节远点至眼物侧主点距离。
静态屈光度:远点距离的倒数。
(2)调节近点:调节最强时自该近点发出的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 近点距离:调节近点与眼物侧主点距离,以近点至角膜顶点距离。
动态屈光度:近点距离的倒数。
(3)调节范围:调节远点与调节近点的任何距离均能运用调节达到 明视的线性范围。 (4)调节力:调节作用时,因晶状体变化而产生的折光力。 以屈光度(D)为单位来表示。 调节力(D)=1 / 调节距离(m)
3
(5)调节幅度:人眼所能产生的最大调节力,为注视远点时与注
视近点时的屈光力之差。



本例从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双光镜常有中间距离视觉的模糊。
7

如果年龄相同
不论其静态屈光状态

眼屈光学 临床视觉光学 眼屈光不正总论

眼屈光学 临床视觉光学 眼屈光不正总论
分布为多少? ❖形成屈光不正的因素有哪些?
❖根据引起屈光不正的原因分类如下-屈光成分的偏斜
晶状体位置偏斜 视不正的原因分类如下:
屈光系统中组成成分的位置关系 屈光体表面不正常 屈光成分的偏斜 屈光成分的屈光率不正常
屈光成分缺失
第一节 眼屈光不正总论
❖根据引起屈光不正的原因分类如下-屈光成分的屈光率不正常
由于外面进入眼的光不能集合在一点,即 不能形成简单的光学焦点.而是由前后两 条焦线所组成的史氏光学圆锥,这种情况 称散光眼,所以散光眼也称无焦点眼。
第一节 眼屈光不正总论
❖根据引起屈光不正的原因分类如下:
屈光系统中组成成分的位置关系 屈光体表面不正常 屈光成分的偏斜 屈光成分的屈光率不正常 屈光成分缺失
在眼屈光变化中,眼轴长短的变化是决定因素, 角膜和晶状体是随着眼轴的增长而改变。
第一节 眼屈光不正总论
❖ 屈光不正的原因分类 眼的屈光状态取决于眼屈光
系统中屈光介质的屈光力,更为 重要的还在于屈光力与眼球前后 轴长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一节 眼屈光不正总论
❖ 屈光不正的原因分类
由于眼的屈光作用使外面进入的光线成为 焦点,但这个焦点不和正视眼那样恰好落 在视网膜上。根据焦点与视网膜的位置关 系,焦点落在视网膜之后者称为远视眼; 焦点落在视网膜之前者称为近视眼。
1 在0.00D~1.00D之间存在一个细 长的尖峰 2近视和远视两边的曲线是不对称 的 3 –4.0D A~ +4.0D 之间的超过了 98 % ,人群中高度屈光不正所 占的比例是很小的
第一节 眼屈光不正总论
❖ 不同的屈光状态
第一节 眼屈光不正总论
❖ 眼屈光不正与年龄 的关系
人类从出生到眼球发 育成熟,眼轴的长度约增 长 8mm 。人眼在发育过 程中随着眼球的前后轴逐 渐增长,晶状体和角膜的 弯曲度逐渐变扁平,因而 降低了眼的屈光力量,防 止了高度近视的普遍发生

眼科屈光学和眼镜光学

眼科屈光学和眼镜光学

眼科屈光学和眼镜光学第一章眼科屈光学第一节:眼睛的屈光状态一.屈光系统的组成: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四种屈光介质组成。

二.眼屈光参数:1.眼轴长度24.387mm 眼睛静止时总屈光力+58.64D2.角膜折射率1.376 屈光力为+43.05D,3.晶状体屈光力为+17D三.眼轴定义:通过角膜表面中央部(前极部)的垂直线,与巩膜后面相交点(后极部),前后极的距离即为眼轴的长度。

四.视力检查1.定义:眼睛分辨外界物体精细结构的能力。

数值上等于视角的倒数。

2.视力的记录方法:小数记录法,对数记录法,分数记录3.视力检查原则:a。

先右后左不咪眼。

b。

自上而下c。

注视时间不超过3秒。

d。

标准,0.1-0.5行不能错,0.6-0.9可错一个,1.0以上可错2个。

五.眼的屈光过程:从外界无限远处物体发出的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后,在视网膜上形成焦点,从而看清远处物体。

看近时,人眼通过改变晶状体曲率以增加眼的屈光力使近距离物体能成像与视网膜上,而看清近处物体,这种机制叫调节。

六.屈光不正1. 屈光不正的定义:从外界无限远处物体发出的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后,不能在视网膜上形成焦点,视物不清的状态。

2.屈光不正包括:近视,远视,散光,屈光参差。

(一)3.远视眼:调节静止时,从外界无限远处物体发出的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后,在视网膜后聚焦,从而不能形成清晰的物像。

这种状态。

4.远视眼的分类:a。

轴性远视,眼轴过短,每缩短1mm,远视+3.00度。

b.曲率性远视:眼轴长度正常,但角膜,晶状体弯曲度减弱所致。

C.指数性远视,角膜晶体屈光指数偏低。

5.远视眼的临床表现:1).视力减退,度数越高视力越差2)视疲劳感明显,因为远视眼无论看远看近都需要调节3)容易出现内斜视,调节过多,内直肌过于兴奋。

(二)6.近视眼:定义:调节静止时,从外界无限远处物体发出的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后,在视网膜前聚焦,不能形成清晰的物像。

第四节眼屈光学知识

第四节眼屈光学知识

第四节眼屈光学知识外界物体本身发出的或反射出的光线,通过眼的屈光系统折射和调节后,在视网膜上结成清晰缩小的倒像。

视网膜视觉细胞受到不同程度的光刺激,转变成神经冲动,通过视神经传导至大脑皮层视觉中枢,遂产生视觉。

一、眼屈光系统(一)眼屈光系统的组成眼屈光系统是由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四种屈光介质所组成。

其与空气的境界及各屈光介质相互间之境界面大约均为球面,因此眼的屈光系统可以看作是数个透镜所组合成的共轴球面系统,故也具有三对基点:一对焦点、一对主点、一对结点(图1-4-1)。

其数值如下:前焦点(距第一主点位置)-17.05mm后焦点(距第二主点位置)+ 22.78mm第一主点: 1. 348 mm第二主点:1.602 mm第一结点:7.078 mm第二结点:7.332 mm上述两主点和两结点位置均极为接近,故可分别视为一个主点及一个结点,即下文述及的简化眼状态。

其中结点是整个屈光系统的光学中心,任何光线通过此点不被屈折。

(二)眼屈光系统的光学常数眼轴长度 24. 387mm;眼总屈光力(静止时)+ 58.64D。

——(三)简化眼(简略眼,简约眼)眼睛是一个复杂的光学系统,依上述眼的光学常数所模拟的人眼屈光模型称模型眼。

但为便于理解和实用,乃依光学原理将其进一步简化:眼球的各屈光单位以一个曲率半径为5.73mm的单一折射球面代替,(图1-4-2),该球面位于角膜后1.35mm,其一侧为空气,另一侧为n二1.336的屈光介质,结点或光学中心即该球面曲率中心,位于角膜前表面后方7.08mm处;前焦距一 17.05mm,后焦距十 22.78mm,总屈光力为十 58.64D。

简化后的模型服即称简化眼。

(④)眼球的轴及角(图l-4-3)1.光轴(眼轴):通过角膜表面中央部(前极)的垂直线,眼的结点、回旋点均在光轴上。

该轴于巩膜后面相交点为眼球后极。

前后极的距离即眼轴长度。

2.视轴:眼外注视点通过结点与黄斑的连线。

眼屈光学

眼屈光学

正视眼的远点在无限远
调节
调节是由于睫状肌收缩,晶 体悬韧带松弛晶体依靠自 身的可塑性和弹力向前凸 出,增强屈光力所致 视远 不需要调节,视近需要调 节
屈光不正
平行光线经眼屈折后,不能准确地在视 网膜上结成焦点,称为非正视眼或屈 光不正。 近视 屈光不正 远视 散光
近视
定义
无限远的平 行光线通过不
– 正视眼所见
散光眼所见
老视
定义
• 随着年龄增长,晶状体逐渐硬化,弹性减 弱,睫状肌的功能逐渐减低,从而引起眼 的调节能力逐渐下降。大约40-45岁开始, 出现看近困难,这种这种情况称为老视, 俗称老花。
• 老视是一种生理现象,不论屈光状态如何, 每个人都会发生老视。但原有的屈光状态 将影响老视症状出现的时间,未行矫正的 远视者较早发生老视,近视者发生较晚或 不发生。
按病因分
• ⑴轴性近视:眼球的前后径明显延长的一 类近视,见于大多数单纯性近视和病理性 近视。⑵ 曲率性近视:某一屈光体的表面 曲度增强、曲率半径变小而使屈光力增强 所引起的近视,如圆锥角膜、球形晶体 等。 (3)屈光指数性近视:由于房水、晶 状体、玻璃体的屈光指数增高而使屈光力 增强所引起的近视,如糖尿病所致晶状体 改变、核性白内障等。
近视眼的矫正示意图
临床表现
• 近视眼是眼球的前后轴过长,或眼的屈光 力量过强而引起的屈光力大于眼球轴长的 一类屈光不正。其光学焦点落在视网膜之 前,远点近移,因此近视眼最突出的症状 是看远不清。
正视眼所见
近视眼所见
远视
定义
是眼在调节松弛的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的屈
光系统的折射后焦点落在视网膜之后,在视 网膜上形成一个弥散环,不能形成清晰的 物象
散光眼的临床表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眼屈光学眼屈光学简介唐凯1/ 28第一节概述眼是以光作为适宜刺激的视觉器官因此从光学角度可将眼看作一种光学器具,即一种复合光学系统。

---------------------------------------------------------------最新资料推荐------------------------------------------------------ 眼球光学系统的主要成分由外向内依次为: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

3/ 28? 外界所要注视的物体,通过眼的光学系统折射后聚焦在视网膜上,是人们获得清晰视觉的前提。

若在眼调节放松的状态下,无穷远处物体所成的像没有准确聚焦在视网膜上,即称为“屈光不正”;而此时若正好聚焦在视网膜上,则称为“正视”。

? 人眼的屈光状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

---------------------------------------------------------------最新资料推荐------------------------------------------------------ 第二节眼球光学? 当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不同折射率的介质时,光线将在界面发生偏折现象,该现象在眼球光学中称为屈光(refraction)。

光线在界面的偏折程度,可用屈光力来表达。

? 在眼球光学中,应用屈光度(diopter,D)作为屈光力的单位。

屈光度为焦距的倒数,即D=1/f。

如一透镜的焦距为0.5m,则该透镜的屈光力为: 1/0.5=2.00D。

5/ 28为了便于分析眼的成像和计算,人们常用Gullstrand精密模型眼和Gullstrand简易模型眼分析眼的屈光问题,后者将眼球复杂的多个光学界面简化,其特点是将角膜简化为单一球面和晶状体简化为前后两个面。

---------------------------------------------------------------最新资料推荐------------------------------------------------------7/ 28眼的调节与集合 ? 调节:为看清近处目标,需增加晶状体的曲率,从而增强眼的屈光力,使近距物体在视网膜上清晰成像,这种为看清近距物而改变眼的屈光力的功能称为调节(accommodation)。

---------------------------------------------------------------最新资料推荐------------------------------------------------------ 调节主要是晶状体前表面的曲率增加而使眼屈光力增强。

9/ 28? 眼所能产生的最大调节称为调节幅度,与年龄密切相关。

青少年调节力强,随着年龄增长,调节力将逐渐减退而出现老视。

? 临床上比较常应用Hoffstetter调节幅度公式来表达调节力与年龄的关系:最大调节幅度= 25- 0.4 ×年龄平均调节幅度= 18- 0.3 ×年龄最小调节幅度= 15-0.25 ×年龄---------------------------------------------------------------最新资料推荐------------------------------------------------------ ? 调节范围(accommodative range) 眼在调节放松状态下所能看清的最远一点称为远点。

眼在极度调节时所能看清的最近一点称为近点。

远点和近点之间的距离为调节范围。

? 调节、集合与瞳孔反应产生调节的同时引起双眼内转,该现象称为集合。

调节越大集合也越大,调节和集合是一个联动过程,两者保持协同关系。

表达集合程度常用棱镜度。

调节时还将发生瞳孔缩小。

“调节、集合、瞳孔收缩”为眼的三联动现象。

11/ 28? 屈光与调节及集合的关系 1.正视眼,调节与集合相一致。

2.近视眼,调节与集合不一致,表现为所用调节比注视相同目标的正视眼少。

3.远视眼,调节与集合不一致,表现为所用调节比注视相同目标的正视眼多。

? 区分推进法测调节近点、集合近点推进法(push up)测量调节幅度是以不能通过提高调节来保持清晰,以“模糊”为测量终点。

集合近点(NPC)的检查终点不能集合保持双眼视、融像打破,以“破裂”(不能保持仅看到一个视标)为测量终点。

近点距离 ? 1 屈光不正度 ? 调节幅度p(m) ?1 F(D) ? Am p (D)---------------------------------------------------------------最新资料推荐------------------------------------------------------ 第三节正视、屈光不正与老视一、正视当眼调节静止时,外界的平行光线(一般认为来自5m以外)经眼的屈光系统恰好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聚焦,这种屈光状态称为正视(emmetropia)。

若不能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聚焦,将不能产生清晰像,称为屈光不正(refractive error)。

13/ 28? 二、近视(myopia) ? 在调节放松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

近视眼的远点在眼前某一点。

调节力(D) ? 屈光不正度( D) 1 注视距离(m)---------------------------------------------------------------最新资料推荐------------------------------------------------------ ? 近视分类(classification of myopia) : ? 按屈光成分:屈光性近视:主要由于角膜或晶状体曲率过大,屈光力超出正常范围,而眼轴长度在正常范围。

轴性近视 :眼轴长度超出正常范围,角膜和晶状体曲率在正常范围。

视网膜成像区别:轴性屈光不正眼轴长度改变,未矫正的轴性近视眼视网膜像大于轴性远视眼;屈光性屈光不正眼轴长度相等,未矫正的屈光性近视、远视眼和正视眼的视网膜像均相等。

? 按近视度数(degree of myopia ):轻度近视≤ -3.00 D 中度近视 -3.25 ~ -6.00D 高度近视 > -6.00D15/ 28? 临床表现(Clinical findings):远距视物模糊,近距视力好。

由于看近时不用或少用调节,所以集合功能减弱,易引起外隐斜或外斜视。

? 高度近视眼底改变:豹纹状眼底,视盘颞侧弧形斑,黄斑部出血或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膜,色素沉着斑(Fuchs斑),视网膜周边部格子状变性,囊样变性,玻璃体液化,混浊和玻璃体后脱离,后巩膜葡萄肿。

? 矫治:凹透镜角膜接触镜屈光手术---------------------------------------------------------------最新资料推荐------------------------------------------------------ ? 三、远视(hyperopia) ? 当调节放松时,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后。

远视眼的远点在眼后,为虚焦点.17/ 28? 分类(Classification) :? 按屈光成分:轴性远视:新生儿眼球小眼轴短均远视眼→正式化不充分屈光性远视:曲率性、屈光指数性、晶状体后脱位或无晶状体眼? 按度数:1)低度≤ +3.00D2)中度 +3.25~+5.00D 3)高度 > +5.00D ? 能被调节所代偿的那一部分远视,称为隐性远视,在未行睫状肌麻痹眼光时难以发现。

随年龄增长,调节能力下降,被调节所代偿的隐性远视则逐渐暴露出来。

---------------------------------------------------------------最新资料推荐------------------------------------------------------ ? 与远视有关的几个常见问题 1. 屈光性弱视:一般发生在高度远视且在6岁前未给予适当矫正的儿童,通过检查及早发现并完全矫正,同时行适当的弱视训练可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2. 内斜:远视者未进行屈光矫正,在远距工作时就开始使用调节,近距工作时使用更多的调节,产生内隐斜或内斜。

如果内斜持续存在,就会出现斜视性弱视。

3. 假性视盘炎:远视眼常伴有小眼球、浅前房,因此远视者散瞳前要特别注意检查前房角。

另外,远视眼的眼底常可见小视乳头,色红,边缘略不清,稍隆起,类似视乳头炎或水肿,但矫正视力正常。

4. 远视眼用凸透镜矫正。

19/ 28? 四、散光 ? 眼球在不同子午线上屈光力不同,平行光线经过屈光系统后不能形成一个焦点。

散光可由角膜或晶状体产生。

---------------------------------------------------------------最新资料推荐------------------------------------------------------ ? 类型: ? 按两条主子午线相互位置关系 1.规则散光:最大和最小屈光力主子午线相互垂直者。

又分:(1)顺规散光:最大屈光力主子午线在90?±30? 位置(2)逆规散光:最大屈光力主子午线在180?±30? 位置(3)斜向散光:其余方向的散光。

2. 不规则散光:最大和最小屈光力主子午线不相互垂直。

21/ 28? 按两条主子午线聚焦与视网膜的位置关系---------------------------------------------------------------最新资料推荐------------------------------------------------------ ? 散光度数越高对视力影响越大 ? 斜轴散光对视力影响较大 ? 逆规散光对视力的影响比顺规散光大。

? 散光矫治:柱镜片高度散光或不规则散光可试用RGP 屈光手术23/ 28? 五、屈光参差? 双眼屈光度数不等者称为屈光参差。

? 当双眼屈光差异大于1.00D时,在非矫正或双眼矫正状态下可能出现各种视觉问题: 1.视疲劳和双眼视力降低:低度屈光参差为保持融合双眼调节矛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