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振动
高中物理振动和波公式总结
![高中物理振动和波公式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210736126fff705cc170ae7.png)
高中物理振动和波公式总结高中物理振动和波公式1.简谐振动F=-kx {F:回复力,k:比例系数,x:位移,负号表示F的方向与x始终反向}2.单摆周期T=2π(l/g)1/2 {l:摆长(m),g:当地重力加速度值,成立条件:摆角θ<100;l>>r}3.受迫振动频率特点:f=f驱动力4.发生共振条件:f驱动力=f固,A=max,共振的防止和应用5.机械波、横波、纵波:波就是振动的传播,通过介质传播。
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振动的传播是匀速直线运动,这种运动,用波速V表征。
对于匀速直线运动,波速V不变(大小不变,方向不变),所以波速V是一个不变的量。
介质分子并没有随着波的传播而迁移,介质分子的永不停息的无规则的运动,是热运动,其平均速度为零。
6.波速v=s/t=λf=λ/T{波传播过程中,一个周期向前传播一个波长;波速大小由介质本身所决定}7.声波的波速(在空气中)0℃332m/s;20℃:344m/s;30℃:349m/s;(声波是纵波)8.波发生明显衍射(波绕过障碍物或孔继续传播)条件: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者相差不大9.波的干涉条件:两列波频率相同(相差恒定、振幅相页 1 第近、振动方向相同)10.多普勒效应:由于波源与观测者间的相互运动,导致波源发射频率与接收频率不同{相互接近,接收频率增大,反之,减小}高中物理振动和波知识点1.简谐运动(1)定义:物体在跟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大小成正比,并且总是指向平衡位置的回复力的作用下的振动,叫做简谐运动.(2)简谐运动的特征:回复力F=-kx,加速度a=-kx/m,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反,总指向平衡位置.简谐运动是一种变加速运动,在平衡位置时,速度最大,加速度为零;在最大位移处,速度为零,加速度最大.(3)描述简谐运动的物理量①位移x:由平衡位置指向振动质点所在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其最大值等于振幅.②振幅A: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是标量,表示振动的强弱.③周期T和频率f:表示振动快慢的物理量,二者互为倒数关系,即T=1/f.(4)简谐运动的图像①意义:表示振动物体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注意振页2 第动图像不是质点的运动轨迹.②特点:简谐运动的图像是正弦(或余弦)曲线.③应用:可直观地读取振幅A、周期T以及各时刻的位移x,判定回复力、加速度方向,判定某段时间内位移、回复力、加速度、速度、动能、势能的变化情况.2.弹簧振子:周期和频率只取决于弹簧的劲度系数和振子的质量,与其放置的环境和放置的方式无任何关系.如某一弹簧振子做简谐运动时的周期为T,不管把它放在地球上、月球上还是卫星中;是水平放置、倾斜放置还是竖直放置;振幅是大还是小,它的周期就都是T.3.单摆:摆线的质量不计且不可伸长,摆球的直径比摆线的长度小得多,摆球可视为质点.单摆是一种理想化模型.(1)单摆的振动可看作简谐运动的条件是:最大摆角α<5°.(2)单摆的回复力是重力沿圆弧切线方向并且指向平衡位置的分力.(3)作简谐运动的单摆的周期公式为:①在振幅很小的条件下,单摆的振动周期跟振幅无关.②单摆的振动周期跟摆球的质量无关,只与摆长L和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有关.③摆长L是指悬点到摆球重心间的距离,在某些变形单摆中,摆长L应理解为等效摆长,重力加速度应理解为等效页3 第重力加速度(一般情况下,等效重力加速度g'等于摆球静止在平衡位置时摆线的张力与摆球质量的比值).4.受迫振动(1)受迫振动:振动系统在周期性驱动力作用下的振动叫受迫振动.(2)受迫振动的特点:受迫振动稳定时,系统振动的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跟系统的固有频率无关.(3)共振:当驱动力的频率等于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时,振动物体的振幅最大,这种现象叫做共振.共振的条件:驱动力的频率等于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 .5.机械波: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形成机械波.(1)机械波产生的条件:①波源;②介质(2)机械波的分类①横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的波叫横波.横波有凸部(波峰)和凹部(波谷).②纵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上的波叫纵波.纵波有密部和疏部.[注意]气体、液体、固体都能传播纵波,但气体、液体不能传播横波.(3)机械波的特点①机械波传播的是振动形式和能量.质点只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并不随波迁移.页 4 第②介质中各质点的振动周期和频率都与波源的振动周期和频率相同.③离波源近的质点带动离波源远的质点依次振动.6.波长、波速和频率及其关系(1)波长:两个相邻的且在振动过程中对平衡位置的位移总是相等的质点间的距离叫波长.振动在一个周期里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等于一个波长.(2)波速:波的传播速率.机械波的传播速率由介质决定,与波源无关.(3)频率:波的频率始终等于波源的振动频率,与介质无关.(4)三者关系:v=λf7. ★波动图像:表示波的传播方向上,介质中的各个质点在同一时刻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当波源作简谐运动时,它在介质中形成简谐波,其波动图像为正弦或余弦曲线.由波的图像可获取的信息①从图像可以直接读出振幅(注意单位)②从图像可以直接读出波长(注意单位).③可求任一点在该时刻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包括大小和方向)④在波速方向已知(或已知波源方位)时可确定各质点在该时刻的振动方向.页 5 第⑤可以确定各质点振动的加速度方向(加速度总是指向平衡位置)高中物理学习方法听得懂高中生要积极主动地去听讲,把老师所说的每一句话都用心来听,熟记高中物理概念定义,这是“知其然”,老师讲解的过程就是“知其所以然”,听懂,才会运用。
高中物理弹簧振动实验
![高中物理弹簧振动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0677c424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f0.png)
高中物理弹簧振动实验引言:弹簧振动是高中物理实验中常见的一个实验,通过实验可以深入了解弹簧的性质和振动的特点。
本文将介绍弹簧振动实验的原理、实验步骤以及实验结果的分析。
一、实验原理弹簧振动是指当弹簧受到外力作用后,会发生振动的现象。
弹簧振动的特点是周期性和简谐性。
实验中,我们通常使用弹簧振子进行实验,弹簧振子由一根弹簧和一块质量较小的物体组成。
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后,会发生振动。
二、实验步骤1. 实验器材准备:弹簧振子、支架、计时器等。
2. 实验前准备:将弹簧振子悬挂在支架上,并调整弹簧的长度,使其处于自然长度状态。
3. 实验测量:将弹簧振子拉开一定距离,然后释放,开始记录振动的时间。
4. 实验重复:重复实验多次,取平均值,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5. 实验数据记录: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包括振动的时间、振动的次数等。
6. 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弹簧振子的周期、频率等参数。
三、实验结果分析1. 弹簧振子的周期:通过实验数据计算得到弹簧振子的周期,可以使用公式:T = 2π√(m/k),其中T为周期,m为物体的质量,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
2. 弹簧振子的频率:频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可以使用公式:f = 1/T,其中f为频率。
3. 弹簧振子的振幅:振幅是指振动物体从平衡位置最大偏离的距离,可以通过实验测量得到。
四、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弹簧振子受力过大导致弹簧断裂或物体脱落等情况。
2. 实验数据要准确记录,尽量避免误差的产生。
3. 实验过程中要保持实验环境的稳定,避免外部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五、实验应用弹簧振动实验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弹簧的性质和振动的特点,还可以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例如,弹簧振动的原理可以用于制作钟摆、弹簧秤等仪器,还可以应用于工程领域中的振动控制等方面。
六、实验延伸1. 弹簧振动实验可以进一步扩展为弹簧的振动频率与质量、劲度系数之间的关系的实验。
高中物理 振动
![高中物理 振动](https://img.taocdn.com/s3/m/ddd0323b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a1.png)
高中物理振动振动是高中物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是许多自然现象和科学原理的基础。
振动在我们周围随处可见,比如钟摆的摆动、弹簧的震动、声音的传播等都与振动有关。
本文将从振动的定义、特点、分类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振动的定义振动是指物体围绕平衡位置周期性地作往复运动,即物体由平衡位置向一个方向运动,再返回原来的平衡位置,如此反复。
在振动过程中,物体的能量在弹性介质中传播,经历一系列周期性的变化。
二、振动的特点1.周期性:振动是指物体围绕平衡位置做周期性的运动。
这一周期性运动可以很规律,也可以呈现出复杂的特征。
2.振幅:振幅是指振动物体偏离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它决定了振动的幅度大小。
3.频率:频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通常用赫兹(Hz)作为单位,不同的振动系统有不同的频率。
4.波长:波长是指相邻两个振动周期之间的距离,它与频率和振动速度有关。
三、振动的分类根据振动的性质和特点,振动可以分为机械振动和电磁振动两种。
1.机械振动:机械振动是指由机械系统产生的振动,比如弹簧振子、声音波动等都属于机械振动。
2.电磁振动:电磁振动是指由电磁系统产生的振动,比如光波的传播、无线电波的发射等都属于电磁振动。
四、振动在生活中的应用振动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不仅在物理学领域有着重要意义,还在其他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医学领域:超声波成像技术利用声波的振动原理,可以用于医学诊断和治疗。
2.工程领域:震动台可以模拟地震等自然灾害,用于建筑物的抗震设计和测试。
3.交通领域:振动感应器可以用于检测车辆的振动状态,保障交通安全和车辆性能。
4.通信领域:光纤通信系统利用光的电磁振动实现信号的传输,具有高速和稳定的优势。
综上所述,振动是一种周期性的运动形式,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通过学习振动的原理和特点,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自然界中的现象,还可以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活的改善提供基础支持。
希望本文对读者有所帮助,让大家对振动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高中物理振动和波公式总结
![高中物理振动和波公式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808b17104a1b0717ed5dd71.png)
高中物理振动和波公式总结高中物理振动和波公式1.简谐振动F=-kx {F:回复力,k:比例系数,x:位移,负号表示F的方向与x始终反向}2.单摆周期T=2π(l/g)1/2 {l:摆长(m),g:当地重力加速度值,成立条件:摆角θ<100;l>>r}3.受迫振动频率特点:f=f驱动力4.发生共振条件:f驱动力=f固,A=max,共振的防止和应用5.机械波、横波、纵波:波就是振动的传播,通过介质传播。
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振动的传播是匀速直线运动,这种运动,用波速V表征。
对于匀速直线运动,波速V不变(大小不变,方向不变),所以波速V是一个不变的量。
介质分子并没有随着波的传播而迁移,介质分子的永不停息的无规则的运动,是热运动,其平均速度为零。
6.波速v=s/t=λf=λ/T{波传播过程中,一个周期向前传播一个波长;波速大小由介质本身所决定}7.声波的波速(在空气中)0℃332m/s;20℃:344m/s;30℃:349m/s;(声波是纵波)8.波发生明显衍射(波绕过障碍物或孔继续传播)条件: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者相差不大9.波的干涉条件:两列波频率相同(相差恒定、振幅相近、振动方向相同)10.多普勒效应:由于波源与观测者间的相互运动,导致波源发射频率与接收频率不同{相互接近,接收频率增大,反之,减小}高中物理振动和波知识点1.简谐运动(1)定义:物体在跟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大小成正比,并且总是指向平衡位置的回复力的作用下的振动,叫做简谐运动.(2)简谐运动的特征:回复力F=-kx,加速度a=-kx/m,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反,总指向平衡位置.简谐运动是一种变加速运动,在平衡位置时,速度最大,加速度为零;在最大位移处,速度为零,加速度最大.(3)描述简谐运动的物理量①位移x:由平衡位置指向振动质点所在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其最大值等于振幅.②振幅A: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是标量,表示振动的强弱.③周期T和频率f:表示振动快慢的物理量,二者互为倒数关系,即T=1/f.(4)简谐运动的图像①意义:表示振动物体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注意振动图像不是质点的运动轨迹.②特点:简谐运动的图像是正弦(或余弦)曲线.③应用:可直观地读取振幅A、周期T以及各时刻的位移x,判定回复力、加速度方向,判定某段时间内位移、回复力、加速度、速度、动能、势能的变化情况.2.弹簧振子:周期和频率只取决于弹簧的劲度系数和振子的质量,与其放置的环境和放置的方式无任何关系.如某一弹簧振子做简谐运动时的周期为T,不管把它放在地球上、月球上还是卫星中;是水平放置、倾斜放置还是竖直放置;振幅是大还是小,它的周期就都是T.3.单摆:摆线的质量不计且不可伸长,摆球的直径比摆线的长度小得多,摆球可视为质点.单摆是一种理想化模型.(1)单摆的振动可看作简谐运动的条件是:最大摆角α<5°.(2)单摆的回复力是重力沿圆弧切线方向并且指向平衡位置的分力.(3)作简谐运动的单摆的周期公式为:①在振幅很小的条件下,单摆的振动周期跟振幅无关.②单摆的振动周期跟摆球的质量无关,只与摆长L和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有关.③摆长L是指悬点到摆球重心间的距离,在某些变形单摆中,摆长L应理解为等效摆长,重力加速度应理解为等效重力加速度(一般情况下,等效重力加速度g'等于摆球静止在平衡位置时摆线的张力与摆球质量的比值).4.受迫振动(1)受迫振动:振动系统在周期性驱动力作用下的振动叫受迫振动.(2)受迫振动的特点:受迫振动稳定时,系统振动的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跟系统的固有频率无关.(3)共振:当驱动力的频率等于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时,振动物体的振幅最大,这种现象叫做共振.共振的条件:驱动力的频率等于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 .5.机械波: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形成机械波.(1)机械波产生的条件:①波源;②介质(2)机械波的分类①横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的波叫横波.横波有凸部(波峰)和凹部(波谷).②纵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上的波叫纵波.纵波有密部和疏部.[注意]气体、液体、固体都能传播纵波,但气体、液体不能传播横波.(3)机械波的特点①机械波传播的是振动形式和能量.质点只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并不随波迁移.②介质中各质点的振动周期和频率都与波源的振动周期和频率相同.③离波源近的质点带动离波源远的质点依次振动.6.波长、波速和频率及其关系(1)波长:两个相邻的且在振动过程中对平衡位置的位移总是相等的质点间的距离叫波长.振动在一个周期里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等于一个波长.(2)波速:波的传播速率.机械波的传播速率由介质决定,与波源无关.(3)频率:波的频率始终等于波源的振动频率,与介质无关.(4)三者关系:v=λf7. ★波动图像:表示波的传播方向上,介质中的各个质点在同一时刻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当波源作简谐运动时,它在介质中形成简谐波,其波动图像为正弦或余弦曲线.由波的图像可获取的信息①从图像可以直接读出振幅(注意单位)②从图像可以直接读出波长(注意单位).③可求任一点在该时刻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包括大小和方向)④在波速方向已知(或已知波源方位)时可确定各质点在该时刻的振动方向.⑤可以确定各质点振动的加速度方向(加速度总是指向平衡位置)高中物理学习方法听得懂高中生要积极主动地去听讲,把老师所说的每一句话都用心来听,熟记高中物理概念定义,这是“知其然”,老师讲解的过程就是“知其所以然”,听懂,才会运用。
高中振动和波物理公式
![高中振动和波物理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31917c46c5da50e2534d7f1a.png)
高中振动和波物理公式高中振动和波物理公式物理公式1.简谐振动F=-kx{F:回复力,k:比例系数,x:位移,负号表示F的方向与x始终反向}单摆周期T=2π(l/g)1/2{l:摆长(m),g:当地重力加速度值,成立条件:摆角θ<100;l>>r}受迫振动频率特点:f=f驱动力发生共振条件:f驱动力=f固,A=max,共振的防止和应用机械波、横波、纵波加速度a=(Vt-V0)/t(以V0为正方向,a与V0同向(加速)a>0;a与V0反向(减速)则a<0)实验用推论Δs=aT2(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0):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a=(Vt-V o)/t只是测量式,不是决定式;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s--t 图、v--t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
质点的运动----曲线运动、万有引力平抛运动竖直方向位移:y=gt2/2运动时间t=(2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合速度Vt=(Vx2+Vy2)1/2=[V02+(gt)2]1/2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tgβ=V y/Vx=gt/V0合位移:s=(x2+y2)1/2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tgα=y/x=gt/2V0水平方向加速度:ax=0;竖直方向加速度:ay=g注: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θ与β的关系为tgβ=2tgα;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是解题关键;(5)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向心力F心=mV2/r=mω2r=mr(2π/T)2=mωv=F合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ωr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ω=2πn(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弧长(s):(m);角度(Φ):弧度(rad);频率(f);赫(Hz);周期(T):秒(s);转速(n);r/s;半径(r):米(m);线速度(V):m/s;角速度(ω):rad/s;向心加速度:m/s2。
2022-2023高中物理--机械振动--第六节:外力作用下的振动
![2022-2023高中物理--机械振动--第六节:外力作用下的振动](https://img.taocdn.com/s3/m/271dcebe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ab.png)
外力作用下的振动一、知识点梳理1.固有频率如果振动系统不受外力作用,此时的振动叫固有振动,其振动频率称为固有频率. 2.阻尼振动(减幅振动(1)定义:振动物体克服摩擦和其他阻力做功,自己的能量逐渐减小,振幅也随着变小,振幅逐渐减小的振动叫阻尼振动.(2)对阻尼振动的理解:①同一简谐运动能量的大小由振幅大小确定.②阻尼振动振幅减小的快慢跟所受阻尼的大小有关,阻尼越大,振幅减小得越快.③物体做阻尼振动时,振幅虽不断减小,但振动的频率仍由自身结构特点所决定,并不会随振幅的减小而变化. 用力敲锣,由于锣受到空气的阻尼作用,振幅越来越小,锣声减弱,但音调不变④阻尼振动若在一段不太长的时间内振幅没有明显的减小,可以把它当做简谐运动来处理.(3)从振幅有无变化来分,振动可分为阻尼振动和无阻尼振动.例1.(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阻尼振动必定有机械能损失B.物体做阻尼振动时,由于振幅减小,频率也随着减小C.物体做阻尼振动时,振幅虽然减小,但是频率不变D.做阻尼振动的物体,振动频率仍由自身结构特点决定例2.(多选)单摆在空气中振动,振幅逐渐减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机械能逐渐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B.后一时刻的动能一定小于前一时刻的动能C.后一时刻的势能一定小于前一时刻的势能D.后一时刻的机械能一定小于前一时刻的机械能3.受迫振动(1)驱动力:加在振动系统上的周期性外力,叫做驱动力(2)受迫振动:系统在驱动力作用下的振动(3)受迫振动的周期和频率物体做受迫振动时,振动稳定后的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跟物体的固有频率无关4.自由振动像弹簧振子和单摆那样,物体偏离平衡位置后,它们就在自己的弹力或重力作用下振动起来,而不需要其他外力的推动,这种振动叫做自由振动.5.共振(1)共振:驱动力频率驱f 等于系统的固有频率固f 时,受迫振动的振幅最大,这种现象叫做共振(2)共振的条件: 驱f 固f ,即驱动力的频率与物体的固有频率相等(3)共振曲线如图所示,共振曲线的横坐标为驱动力的频率,纵坐标为受迫振动物体的振幅,共振曲线直观地反映出驱动力的频率对受迫振动物体振幅的影响,由共振曲线可知,当驱动力的频率与物体的固有频率相等时,受迫振动的振幅最大. (4)共振的利用与防止①利用:由共振的条件知,要利用共振,就应尽量使驱动力的频率与物体的固有频率一致,如:共振筛、荡秋千、共振转速计共鸣箱,核磁共振仪等.②防止:由共振曲线可知,在需要防止共振危害时,要尽量使驱动力的频率和固有频率不相等,而且相差越多越好,如:部队过桥应便步走.例3.(多选)如图所示,两个质量分别为M 和m 的小球,悬挂在同一根水平细线上,当M 在垂直于水平细线的平面内摆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两摆的振动周期是相同的B .当两摆的摆长相等时,m 摆的振幅最大C .悬挂M 的竖直细线长度变化时,m 的振幅不变D .m 摆的振幅可能超过M 摆的振幅例4.(多选)如图所示,一根绷紧的水平绳上挂五个摆,其中A 、E 摆长均为l ,先让A 摆振动起来,其他各摆随后也跟着振动起来则( ) A .其他各摆振动周期跟A 摆相同 B .其他各摆振动的振幅大小相等C .其他各摆振动的振幅大小不同,E 摆的振幅最大D .B 、C 、D 三摆振动的振幅大小不同,B 摆的振幅最小二、技巧总结2.对共振现象的两点说明(1)从受力角度来看:振动物体所受驱动力的方向跟它的运动方向相同时,驱动力对它起加速作用,使它的振幅增大,驱动力的频率跟物体的固有频率越接近,使物体振幅增大的力的作用次数就越多,当驱动力的频率等于物体的固有频率时,它的每一次作用都使物体的振幅增加,从而振幅达到最大.(2)从功能关系来看:当驱动力的频率越接近物体的固有频率时,驱动力与物体运动一致的次数越多,驱动力对物体做正功越多振幅就越大.当驱动力的频率等于物体的固有频率时,驱动力始终对物体做正功,使振动能量不断增加,振幅不断增大,直到增加的能量等于克服阻尼作用损耗的能量,振幅才不再增加.3.微波炉原理微波炉的微波频率与水分子振动的固有频率2500MHz非常接近,因此,当微波照射到食物时,微波施加的驱动力使食物中的水分子做受迫振动,并且处于共振状态而剧烈振动,使食物的温度迅速升高,由于这种“加热”方式是从里到外同时发生的,所以比其他煮熟食物的方式更快捷.4.减振原理思路一是给被保护的物体加一层减振的阻尼材料(如泡沫塑料等),使冲击过程的机械能尽可能多地转化为阻尼材料的内能,减轻被保护物体受到的冲击作用. 思路二是在物体与外界冲击作用之间安装一个“质量一弹簧”系统,如果该系统的固有周期比外界冲击力的周期大很多,它不会及时地把该冲击力传递给物体,这种延缓的过程实际上对冲击力起到了平均的作用。
最新高中物理振动和波公式总结
![最新高中物理振动和波公式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df9c070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80f7262.png)
最新高中物理振动和波公式总结振动和波是物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涉及到了许多不同的现象和现象的描述。
在高中物理学习中,我们学习了很多与振动和波相关的内容,同时也掌握了一些重要的公式和关系。
本文将对最新的高中物理振动和波公式进行总结。
一、振动1.简谐振动:简谐振动是指一个物体围绕平衡位置作往复运动。
简谐振动的重要公式包括:(1)周期:T=2π/ω,其中T表示振动的周期,ω表示角频率。
(2)频率:f=1/T,其中f表示振动的频率。
(3)角频率:ω=2πf,其中ω表示角频率,f表示振动的频率。
(4)角速度:ω=√(k/m),其中k表示弹性系数,m表示振动物体的质量。
2.复合振动:复合振动是指由多个简谐振动相叠加而成的振动。
复合振动的重要公式包括:(1)叠加原理:对于具有相同方向的简谐振动,位移可以简单地进行叠加。
(2)谐波:谐波是指频率相同、振幅相等的简谐振动的叠加。
(3)相位差:相位差是指两个振动之间的位移差或时间差。
3.阻尼振动:阻尼振动是指在受到摩擦力或空气阻力的作用下,振动逐渐减弱并停止的振动。
阻尼振动的重要公式包括:(1)减震系数:c=2√(km),其中c表示减震系数,k表示弹性系数,m表示振动物体的质量。
(2)阻尼时间常数:τ=1/c,其中τ表示阻尼时间常数。
二、波1.机械波:机械波是指通过介质传播的波动,介质中的粒子在垂直于传播方向上有往复运动的波动。
机械波的重要公式包括:(1)波长:λ=v/f,其中λ表示波长,v表示波速,f表示波的频率。
(2)频率:f=1/T,其中f表示波的频率,T表示波的周期。
(3)周期:T=1/f,其中T表示波的周期,f表示波的频率。
(4)波速:v=λf,其中v表示波速,λ表示波长,f表示波的频率。
2.光的波动性:光同时具有粒子性和波动性,光的波动性可以通过一系列公式来描述:(1)光速:c=λf,其中c表示光速,λ表示波长,f表示频率。
(2)相位差:相位差是两个波峰或波谷之间的差距。
高中物理-机械振动
![高中物理-机械振动](https://img.taocdn.com/s3/m/def205c1852458fb770b56b3.png)
的整数倍。
C若△t=T,则在t时刻和(t+△t)时刻振
子运动的加速度一定相等
D若△t=T/2,则在t时刻和(t+△t)时刻
弹簧的长度一定相等
练习6、如图所示,一弹簧振子在振 动过程中,经a、b两点的速度相同, 若它从a到b历时0.2s,从b再回到a 的最短时间为0.4s,则该振子的振 动频率B为( )
全振动:振动物体往复运动一周 后,一切运动量(速度、位移、加 速度、动量等)及回复力的大小和 方向、动能、势能等都跟开始时的 完全一样,这就算是振动物体做了 一次全振动。
例1.如图弹簧振子在BC间作简谐运动, O为平衡位置,BC间距离是10 cm ,从 B到C运动时间是1s,则( D ) A.从O→C→O振子完成一个全振动
点评:一般说来,弹簧振子在振动过程中的振幅的求 法均是先找出其平衡位置,然后找出当振子速度为零 时的位置,这两个位置间的距离就是振幅.本题侧重 在弹簧振子运动的对称性.解答本题还可以通过求D 物运动过程中的最大加速度,它在最高点具有向下的 最大加速度,说明了这个系统有部分失重,从而确定 木箱对地面的压力
化,变化周期为振动周期T。
例2.一弹簧振子周期为2s, 当它从平衡位置向右运动了1.8 s时,其运动情况是( B )
A.向右减速 B.向右加速 C.向左减速 D.向左加速
练习1.一质点做简谐运动,在
t1和t2两个时刻加速度相同,则
在这两个时刻,下列物理量一
定相同的是;
()
A、AD 位移 B、 速度
答: f (M m)
k
Mm
kM
练习4.一个质点在平衡位置附近做 简谐振动,在图的4个函数图像中,正 确表达加速度a与对平衡位置的位移
高中物理振动和波公式总结
![高中物理振动和波公式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7a7982a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f4.png)
高中物理振动和波公式总结振动和波是高中物理教科书中的重要内容,在物理考试中常常出现。
为了帮助同学掌握相关公式,下面店铺给大家带来高中物理振动和波公式,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物理振动和波公式1.简谐振动F=-kx {F:回复力,k:比例系数,x:位移,负号表示F的方向与x始终反向}2.单摆周期T=2π(l/g)1/2 {l:摆长(m),g:当地重力加速度值,成立条件:摆角θ<100;l>>r}3.受迫振动频率特点:f=f驱动力4.发生共振条件:f驱动力=f固,A=max,共振的防止和应用5.机械波、横波、纵波:波就是振动的传播,通过介质传播。
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振动的传播是匀速直线运动,这种运动,用波速V 表征。
对于匀速直线运动,波速V不变(大小不变,方向不变),所以波速V是一个不变的量。
介质分子并没有随着波的传播而迁移,介质分子的永不停息的无规则的运动,是热运动,其平均速度为零。
6.波速v=s/t=λf=λ/T{波传播过程中,一个周期向前传播一个波长;波速大小由介质本身所决定}7.声波的波速(在空气中)0℃332m/s;20℃:344m/s;30℃:349m/s;(声波是纵波)8.波发生明显衍射(波绕过障碍物或孔继续传播)条件: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者相差不大9.波的干涉条件:两列波频率相同(相差恒定、振幅相近、振动方向相同)10.多普勒效应:由于波源与观测者间的相互运动,导致波源发射频率与接收频率不同{相互接近,接收频率增大,反之,减小}高中物理振动和波知识点1.简谐运动(1)定义:物体在跟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大小成正比,并且总是指向平衡位置的回复力的作用下的振动,叫做简谐运动.(2)简谐运动的特征:回复力F=-kx,加速度a=-kx/m,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反,总指向平衡位置.简谐运动是一种变加速运动,在平衡位置时,速度最大,加速度为零;在最大位移处,速度为零,加速度最大.(3)描述简谐运动的物理量①位移x:由平衡位置指向振动质点所在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其最大值等于振幅.②振幅A: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是标量,表示振动的强弱.③周期T和频率f:表示振动快慢的物理量,二者互为倒数关系,即T=1/f.(4)简谐运动的图像①意义:表示振动物体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注意振动图像不是质点的运动轨迹.②特点:简谐运动的图像是正弦(或余弦)曲线.③应用:可直观地读取振幅A、周期T以及各时刻的位移x,判定回复力、加速度方向,判定某段时间内位移、回复力、加速度、速度、动能、势能的变化情况.2.弹簧振子:周期和频率只取决于弹簧的劲度系数和振子的质量,与其放置的环境和放置的方式无任何关系.如某一弹簧振子做简谐运动时的周期为T,不管把它放在地球上、月球上还是卫星中;是水平放置、倾斜放置还是竖直放置;振幅是大还是小,它的周期就都是T.3.单摆:摆线的质量不计且不可伸长,摆球的直径比摆线的长度小得多,摆球可视为质点.单摆是一种理想化模型.(1)单摆的振动可看作简谐运动的条件是:最大摆角α<5°.(2)单摆的回复力是重力沿圆弧切线方向并且指向平衡位置的分力.(3)作简谐运动的单摆的周期公式为:①在振幅很小的条件下,单摆的振动周期跟振幅无关.②单摆的振动周期跟摆球的质量无关,只与摆长L和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有关.③摆长L是指悬点到摆球重心间的距离,在某些变形单摆中,摆长L应理解为等效摆长,重力加速度应理解为等效重力加速度(一般情况下,等效重力加速度g'等于摆球静止在平衡位置时摆线的张力与摆球质量的比值).4.受迫振动(1)受迫振动:振动系统在周期性驱动力作用下的振动叫受迫振动.(2)受迫振动的特点:受迫振动稳定时,系统振动的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跟系统的固有频率无关.(3)共振:当驱动力的频率等于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时,振动物体的振幅最大,这种现象叫做共振.共振的条件:驱动力的频率等于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 .5.机械波: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形成机械波.(1)机械波产生的条件:①波源;②介质(2)机械波的分类①横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的波叫横波.横波有凸部(波峰)和凹部(波谷).②纵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上的波叫纵波.纵波有密部和疏部.[注意]气体、液体、固体都能传播纵波,但气体、液体不能传播横波.(3)机械波的特点①机械波传播的是振动形式和能量.质点只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并不随波迁移.②介质中各质点的振动周期和频率都与波源的振动周期和频率相同.③离波源近的质点带动离波源远的质点依次振动.6.波长、波速和频率及其关系(1)波长:两个相邻的且在振动过程中对平衡位置的位移总是相等的质点间的距离叫波长.振动在一个周期里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等于一个波长.(2)波速:波的传播速率.机械波的传播速率由介质决定,与波源无关.(3)频率:波的频率始终等于波源的振动频率,与介质无关.(4)三者关系:v=λf7. 波动图像:表示波的传播方向上,介质中的各个质点在同一时刻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当波源作简谐运动时,它在介质中形成简谐波,其波动图像为正弦或余弦曲线.由波的图像可获取的信息①从图像可以直接读出振幅(注意单位)②从图像可以直接读出波长(注意单位).③可求任一点在该时刻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包括大小和方向)④在波速方向已知(或已知波源方位)时可确定各质点在该时刻的振动方向.⑤可以确定各质点振动的加速度方向(加速度总是指向平衡位置)高中物理学习方法听得懂高中生要积极主动地去听讲,把老师所说的每一句话都用心来听,熟记高中物理概念定义,这是“知其然”,老师讲解的过程就是“知其所以然”,听懂,才会运用。
高中物理机械振动和机械波
![高中物理机械振动和机械波](https://img.taocdn.com/s3/m/d11f43b133d4b14e852468ff.png)
3.受迫振动
(1)驱动力:作用于振动系统的周期性外力。
(2)受迫振动:物体在外界驱动力作用下的振动。 思考: 物体做受迫振动时,振动稳定后的频率与什么 有关?
视频
(3)受迫振动的特点
物体做受迫振动时,振动稳定后的频 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跟物体的固有频率 无关。
4.共振
(1)定义:驱动力的频率f等于物体的固有频 率f0时,受迫振动的振幅最大,这种现象叫 做共振。 (2)共振曲线
摆角 1º 2º 3º 4º 5º 6º 7º 8º 9º 10º 11º 12º 13º 14º 15º 20º 30º 45º 60º 90º
正弦值 0.01754 0.03490 0.05234 0.06976 0.08716 0.10453 0.12187 0.13917 0.15643 0.17365 0.19081 0.20791 0.22495 0.24192 0.25882 0.34202 0.50000 0.70711 0.86603 1.00000
(2)图象法:由单摆周期公式不难推出:l=4gπ2T2,因此,分别测 出一系列摆长 l 对应的周期 T,作 l-T2 的图象,图象应是一条通过 原点的直线,求出图线的斜率 k=ΔΔTl2,即可利用 g=4π2k=4ΔπT2Δ2l求得 重力加速度值,如图所示.
练习
某同学在正确操作和测量的情况下,测得多组摆长 L 和对应的周 期 T,画出 L-T2 图线,如图所示.出现这一结果最可能的原因是: 摆 球 重 心 不 在 球 心 处 , 而 是 在 球 心 的 正 ____ 方 ( 选 填 “ 上 ” 或 “下”).为了使得到的实验结果不受摆球重心位置无法准确确定的 影响,他采用恰当的数据处理方法:在图线上选 取 A、B 两个点,找出两点相应的横纵坐标,如 图所示.用表达式 g=________计算重力加速度, 此结果即与摆球重心就在球心处的情况一样。
高中物理-机械振动-简谐振动-弹簧振子
![高中物理-机械振动-简谐振动-弹簧振子](https://img.taocdn.com/s3/m/7e47de6584254b35eefd34f8.png)
机械振动-简谐振动-弹簧振子机械振动的定义机械振动是指物体或质点在其平衡位置附近所作有规律的往复性运动。
老式的钟表,下面都有一个钟摆,钟摆的左右摆动,就是一种机械振动。
另外,单摆也是一种典型的机械振动。
常用来描述机械振动的物理量是位移、速度、加速度、力、周期、频率。
机械振动典型案例高中物理选修3-4教材中主要讨论了两个机械振动的模型,其一是弹簧振子,其二是单摆。
这两种振动模式都属于简谐振动(简谐振动定义在文章下方)。
下面分别对这两种机械振动模式进行简要介绍。
1.弹簧振子弹簧振子是一个不考虑摩擦阻力,不考虑弹簧的质量,不考虑振子的大小和形状的理想化的物理模型。
如下图所示,不考虑小球与桌面的摩擦以及弹簧的质量,初始时刻小球在弹簧原长位置获得一定速度,则小球会在弹簧弹力的作用下,以O点为中心往复运动。
这就是弹簧振子模型。
2.单摆单摆是一种理想的物理模型,它由理想化的摆球和摆线组成。
如下图所示,不计摆线的伸缩和空气摩擦,当把小球拉离到某一位置(摆线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要求θ小于5°),则小球会周而复始的做往复运动。
这就是单摆模型。
单摆的周期与摆线长度和当地重力加速度有关,我们可以利用单摆来测定当地重力加速度。
机械振动分类从高中物理考题来看,机械振动分类可分为:简谐振动与非简谐振动。
简谐振动指的是满足,物体所受的力跟位移成正比,并且力总是指向平衡位置。
我们把物体所受到的力称之为回复力。
如果用F表示物体受到的回复力,用x表示小球对于平衡位置的位移,根据胡克定律,F和x成正比,它们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式来表示:F=-kx;请注意,这里的负号指的是方向,因为回复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运动的位移方向相反。
简谐振动是一种没有能量损失的振动模式,在没有外界干扰下,将永远运动下去。
非简谐振动也可称之为阻尼振动,指的是由外在阻力作用,这种机械振动模式早晚会停下来。
简谐振动简谐振动指的是满足,物体所受的力跟位移成正比(F=-kx),并且力总是指向平衡位置。
高中物理第11章机械振动单摆
![高中物理第11章机械振动单摆](https://img.taocdn.com/s3/m/57cfb365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43a5669.png)
VS
特性描述
非线性振动可能产生跳跃、滞后、分岔等 复杂现象,其频率和振幅可能随时间变化 。
混沌现象在机械振动中表现
混沌现象定义
在确定性系统中出现的类似随机的、不可预测的长期行为。
在机械振动中的表现
混沌现象可能导致机械系统的振动变得无规律、难以预测,如某些非线性机械系统在特定条件下的振动行为。
THANKS
质点所受重力远大于其他力(如空气阻 力等),可忽略其他力的影响。
细线质量可忽略不计,不考虑其对摆动 的影响。
条件
细线长度远大于质点大小,可忽略质点 对细线形状的影响。
单摆运动方程推导
01
02
03
受力分析
对单摆进行受力分析,质 点受重力和细线拉力作用 。
运动方程建立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简谐 振动的动力学方程,建立 单摆的运动方程。
振幅、周期与频率关系
振幅
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叫 做振动的振幅,用A表示。
周期
频率
单位时间内完成全振动的次数叫做振 动的频率,用f表示。频率是周期的倒 数,即f=1/T。
振动物体完成一次全振动所需的时间 叫做振动的周期,用T表示。
02
单摆模型建立与运动规律
单摆模型构成及条件
构成:单摆由一根不可伸长的细线和一 个质点组成,细线一端固定,另一端悬 挂质点。
在单摆运动中,如果空气阻力和摩擦力等耗散力可以忽略不计,那么单摆的机械能 就是守恒的。
利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可以解决单摆的摆动周期、最大速度、最大高度等问题。
阻尼振动与非线性振动简介
阻尼振动是指振幅逐渐减小的振动,由于阻力的存在,振动系统的机械能不断减少。
非线性振动是指振动的恢复力与位移不成正比的振动,这种振动不能用简单的简谐振动公式 来描述。
高中物理机械振动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机械振动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339efc3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46a2764.png)
高中物理机械振动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机械振动的知识点总结如下:
1. 机械振动的概念和特点:机械振动是物体围绕平衡位置做周期性的来回振动运动,具有周期性、周期、频率、振幅等特点。
2. 动力学模型:机械振动可以用质点振动和弹簧振子来进行模拟,质点振动模型是研究单自由度振动的基本模型,弹簧振子模型是研究多自由度振动的基本模型。
3. 平衡位置和平衡力:平衡位置是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处于的位置,平衡力是指物体在平衡位置附近的力,可以分为恢复力和阻尼力。
4. 振动方程:振动方程描述了物体在振动过程中的运动规律,可以用一阶微分方程或二阶微分方程表示,具体形式根据不同的振动模型而定。
5. 振动的能量:机械振动存在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换。
在简谐振动中,能量以振幅的平方的形式表示。
6. 简谐振动:简谐振动是指物体在恢复力作用下,在平衡位置附近做频率恒定、振幅不变、沿直线轨迹的振动。
简谐振动的特点包括周期性、频率、振幅、相位等。
7. 强迫振动和共振:强迫振动是指物体在外部周期性力的驱动下进行的振动,共振是指当外部周期性力与物体的固有频率相等或接近时,物体振幅达到最大的现象。
8. 阻尼振动:阻尼振动是指在受到阻尼力的作用下,物体振幅
逐渐减小并最终停止振动的现象。
阻尼振动可以分为欠阻尼、临界阻尼和过阻尼三种情况。
9. 波动方程:波动方程描述了波在传播过程中的运动规律,可以用一维或二维波动方程表示。
10. 波的传播:波的传播可以分为机械波和电磁波两种类型,机械波需要介质传播,而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以上是高中物理机械振动的主要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物理振动加强点判断
![高中物理振动加强点判断](https://img.taocdn.com/s3/m/5cf6e957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62.png)
高中物理中,振动加强点的判断方法有两种:
•条件判断法:频率相同、振动情况完全相同的两个波源产生了波叠加式。
如果某点到两个波源的距离之差是波长的整数倍,这个点就是加强点。
当两个波源之间的距离之差为半波长的奇数倍时,这个点就是减弱点。
如果两个波源的震动步调相反,那么上述的结论也要相反。
•现象判断法:某处的质点总是处在波峰与波峰或波谷与波谷相遇,那么该点就是加强点。
如果总是波峰与波谷相遇,那么该点就是减弱点。
如果某点总是出现在平衡位置,则让这两列波再传播四分之一的周期,看该点是波峰和波峰相遇还是波峰与波谷相遇,从而判断该点是加强点还是减弱点。
高中物理振动与波动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振动与波动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89e4670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525184d.png)
高中物理振动与波动知识点总结
哇塞,同学们!今天咱来好好唠唠高中物理的振动与波动知识点!你想想啊,振动就像是一个小精灵在那蹦跶,而波动呢,就像是一群小精灵排着队往前跑!
先说振动吧!就像你荡秋千,秋千来回晃,这就是振动啊!振动有啥特点呢?有振幅呀,那就是秋千晃的幅度大小,幅度大那摆动得就厉害呗!还有周期,你荡一次秋千用的时间就是周期喽!来,再想想那个钟摆,滴答滴答地晃,这也是振动呀!
说到波动,就好比是水面上的涟漪,一圈一圈往外扩。
波动有波长,就像涟漪一个圈到下一个圈的距离。
频率呢,就是涟漪产生的快慢喽!声音不也是一种波动嘛,高音低音就是频率不一样导致的呀!
咱再说说振动和波动的联系,就好像两个好朋友。
振动可以引起波动呢!你敲一下鼓,鼓面振动了,声音就以波动的形式传出去啦!
“诶呀,那这些知识点到底有啥用啊?”你可能会这么问。
用处可大了去啦!以后你学好多东西都得靠它们呀!比如理解声波、光波,甚至无线电波!你不想知道手机信号是咋传的?可不就是靠波动嘛!
总之呀,高中物理的振动与波动知识点就像是一把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超级重要的!咱可别小瞧它们,得好好学,才能在物理的世界里畅游无阻呀!同学们,加油吧!让我们把这些知识点都拿下!。
高中物理振动和波公式总结
![高中物理振动和波公式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9cf12490b4c2e3f56276355.png)
高中物理振动和波公式总结高中物理振动和波公式1.简谐振动F=-kx {F:回复力,k:比例系数,x:位移,负号表示F的方向与x始终反向}2.单摆周期T=2π(l/g)1/2 {l:摆长(m),g:当地重力加速度值,成立条件:摆角θ<100;l>>r}3.受迫振动频率特点:f=f驱动力4.发生共振条件:f驱动力=f固,A=max,共振的防止和应用5.机械波、横波、纵波:波就是振动的传播,通过介质传播。
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振动的传播是匀速直线运动,这种运动,用波速V 表征。
对于匀速直线运动,波速V不变(大小不变,方向不变),所以波速V是一个不变的量。
介质分子并没有随着波的传播而迁移,介质分子的永不停息的无规则的运动,是热运动,其平均速度为零。
6.波速v=s/t=λf=λ/T{波传播过程中,一个周期向前传播一个波长;波速大小由介质本身所决定}7.声波的波速(在空气中)0℃332m/s;20℃:344m/s;30℃:349m/s;(声波是纵波)8.波发生明显衍射(波绕过障碍物或孔继续传播)条件: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者相差不大9.波的干涉条件:两列波频率相同(相差恒定、振幅相近、振动方向相同)10.多普勒效应:由于波源与观测者间的相互运动,导致波源发射频率与接收频率不同{相互接近,接收频率增大,反之,减小}高中物理振动和波知识点1.简谐运动(1)定义:物体在跟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大小成正比,并且总是指向平衡位置的回复力的作用下的振动,叫做简谐运动.(2)简谐运动的特征:回复力F=-kx,加速度a=-kx/m,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反,总指向平衡位置.简谐运动是一种变加速运动,在平衡位置时,速度最大,加速度为零;在最大位移处,速度为零,加速度最大.(3)描述简谐运动的物理量①位移x:由平衡位置指向振动质点所在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其最大值等于振幅.②振幅A: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是标量,表示振动的强弱.③周期T和频率f:表示振动快慢的物理量,二者互为倒数关系,即T=1/f.(4)简谐运动的图像①意义:表示振动物体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注意振动图像不是质点的运动轨迹.②特点:简谐运动的图像是正弦(或余弦)曲线.③应用:可直观地读取振幅A、周期T以及各时刻的位移x,判定回复力、加速度方向,判定某段时间内位移、回复力、加速度、速度、动能、势能的变化情况.2.弹簧振子:周期和频率只取决于弹簧的劲度系数和振子的质量,与其放置的环境和放置的方式无任何关系.如某一弹簧振子做简谐运动时的周期为T,不管把它放在地球上、月球上还是卫星中;是水平放置、倾斜放置还是竖直放置;振幅是大还是小,它的周期就都是T.3.单摆:摆线的质量不计且不可伸长,摆球的直径比摆线的长度小得多,摆球可视为质点.单摆是一种理想化模型.(1)单摆的振动可看作简谐运动的条件是:最大摆角α<5°.(2)单摆的回复力是重力沿圆弧切线方向并且指向平衡位置的分力.(3)作简谐运动的单摆的周期公式为:①在振幅很小的条件下,单摆的振动周期跟振幅无关.②单摆的振动周期跟摆球的质量无关,只与摆长L和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有关.③摆长L是指悬点到摆球重心间的距离,在某些变形单摆中,摆长L应理解为等效摆长,重力加速度应理解为等效重力加速度(一般情况下,等效重力加速度g’等于摆球静止在平衡位置时摆线的张力与摆球质量的比值).4.受迫振动(1)受迫振动:振动系统在周期性驱动力作用下的振动叫受迫振动.(2)受迫振动的特点:受迫振动稳定时,系统振动的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跟系统的固有频率无关.(3)共振:当驱动力的频率等于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时,振动物体的振幅最大,这种现象叫做共振.共振的条件:驱动力的频率等于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 .5.机械波: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形成机械波.(1)机械波产生的条件:①波源;②介质(2)机械波的分类①横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的波叫横波.横波有凸部(波峰)和凹部(波谷).②纵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上的波叫纵波.纵波有密部和疏部.[注意]气体、液体、固体都能传播纵波,但气体、液体不能传播横波.(3)机械波的特点①机械波传播的是振动形式和能量.质点只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并不随波迁移.②介质中各质点的振动周期和频率都与波源的振动周期和频率相同.③离波源近的质点带动离波源远的质点依次振动.6.波长、波速和频率及其关系(1)波长:两个相邻的且在振动过程中对平衡位置的位移总是相等的质点间的距离叫波长.振动在一个周期里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等于一个波长.(2)波速:波的传播速率.机械波的传播速率由介质决定,与波源无关.(3)频率:波的频率始终等于波源的振动频率,与介质无关.(4)三者关系:v=λf7. ★波动图像:表示波的传播方向上,介质中的各个质点在同一时刻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当波源作简谐运动时,它在介质中形成简谐波,其波动图像为正弦或余弦曲线.由波的图像可获取的信息①从图像可以直接读出振幅(注意单位)②从图像可以直接读出波长(注意单位).③可求任一点在该时刻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包括大小和方向)④在波速方向已知(或已知波源方位)时可确定各质点在该时刻的振动方向.⑤可以确定各质点振动的加速度方向(加速度总是指向平衡位置)高中物理学习方法听得懂高中生要积极主动地去听讲,把老师所说的每一句话都用心来听,熟记高中物理概念定义,这是“知其然”,老师讲解的过程就是“知其所以然”,听懂,才会运用。
高中物理机械振动知识点详解和答案
![高中物理机械振动知识点详解和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7a337e7ddccda38366baf02.png)
九、机械振动一、知识网络二、画龙点睛概念1、机械振动(1)平衡位置:物体振动时的中心位置,振动物体未开始振动时相对于参考系静止的位置,或沿振动方向所受合力等于零时所处的位置叫平衡位置。
(2)机械振动:物体在平衡位置附近所做的往复运动,叫做机械振动,通常简称为振动。
(3)振动特点:振动是一种往复运动,具有周期性和重复性2、简谐运动(1)弹簧振子:一个轻质弹簧联接一个质点,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就构成了一个弹簧振子。
(2)振动形成的原因①回复力:振动物体受到的总能使振动物体回到平衡位置,且始终指向平衡位置的力,叫回复力。
振动物体的平衡位置也可说成是振动物体振动时受到的回复力为零的位置。
②形成原因:振子离开平衡位置后,回复力的作用使振了回到平衡位置,振子的惯性使振子离开平衡位置;系统的阻力足够小。
(3)振动过程分析振子的运动A→O O→A′A′→O O→A对O点位移的方向向右向左向左向右(4)简谐运动的力学特征①简谐运动:物体在跟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大小成正比,并且总指向平衡位置的回复力的作用下的振动,叫做简谐运动。
②动力学特征:回复力F与位移x之间的关系为F=-kx式中F为回复力,x为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k是常数。
简谐运动的动力学特征是判断物体是否为简谐运动的依据。
③简谐运动的运动学特征a=-k m x加速度的大小与振动物体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成正比,方向始终与位移方向相反,总指向平衡位置。
简谐运动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在变化,是一种变加速运动。
简谐运动的运动学特征也可用来判断物体是否为简谐运动。
例题:试证明在竖直方向的弹簧振子做的也是简谐振运动。
证明:设O为振子的平衡位置,向下方向为正方向,此时弹簧形变量为x0,根据胡克定律得x0=mg/k当振子向下偏离平衡位置x时,回复力为F=mg-k(x+x0)则F=-kx所以此振动为简谐运动。
3、振幅、周期和频率⑴振幅①物理意义:振幅是描述振动强弱的物理量。
②定义: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叫做振动的振幅。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振动和波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振动和波](https://img.taocdn.com/s3/m/47a6e67acaaedd3383c4d33c.png)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振动和波
振动和波(机械振动与机械振动的传播)
1.简谐振动F=-kx {F:回复力,k:比例系数,x:位移,负号表示F的方向与x始终反向}
2.单摆周期T=2π(l/g)1/2 {l:摆长(m),g:当地重力加速度值,成立条件:摆角θ<100;l>>r}
3.受迫振动频率特点:f=f驱动力
4.发生共振条件:f驱动力=f固,A=max,共振的防止和应用〔见第一册P175〕
5.机械波、横波、纵波〔见第二册P2〕
6.波速v=s/t=λf=λ/T{波传播过程中,一个周期向前传播一个波长;波速大小由介质本身所决定}
7.声波的波速(在空气中)0℃:332m/s;20℃:344m/s;30℃:349m/s;(声波是纵波)
8.波发生明显衍射(波绕过障碍物或孔继续传播)条件: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者相差不大
9.波的干涉条件:两列波频率相同(相差恒定、振幅相近、振动方向相同)
10.多普勒效应:由于波源与观测者间的相互运动,导致波源发射频率与接收频率不同{相互接近,接收频率增大,反之,减小〔见第二册P21〕}
注:
(1)物体的固有频率与振幅、驱动力频率无关,取决于振动系统本身;
(2)加强区是波峰与波峰或波谷与波谷相遇处,减弱区则是波峰与波谷相遇处;
(3)波只是传播了振动,介质本身不随波发生迁移,是传递能量的一种方式;
(4)干涉与衍射是波特有的;
(5)振动图象与波动图象;
(6)其它相关内容:超声波及其应用〔见第二册P22〕/振动中的能量转化〔见第一册P 17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如何催生学生高层次思维
●“共振现象”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最初关注的只是知识
和技能的教学目标,所以才出现了40分钟9种课程资源
使用的“大容量”的课堂教学。
●这种“大容量”多体现在知识的重复、变换角度的操练
上,看上去教学节奏很快,内容很充实,但学生没有形 成一个正确的分析和研究共振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只能 就事论事,还容易造成思维疲劳。
(杨浦高级中学常生龙等)
思考:从这个案例中你读出了……
课例研究的目的 课例研究的方法 课例研究的形式 课例研究的过程
课例研究的条件
课例研究的关键 课例研究的成果
出不是学生自己得到的,没有体现出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理 念。
第三次设计与教学:
为了解决第二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研组
的老师和瞿老师一起进行研究。张老师和瞿老师 一道分析上课的录像,章老师自告奋勇地根据瞿 老师的教学设计上了一节课,请瞿老师在听课中 感受问题……
综合大家的意见,瞿老师再次对自己的教学
设计进行了调整,
教师张老师以及区里其他一些学校的老师一起听了瞿老师的 第二次教学。
大家普遍认为,这次新课导入部分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效 果比第一次有了明显的改进,从塔柯姆大桥的录像到桥梁模 型过渡自然,通过建模,给学生提供了将现实生活问题转化 为物理问题加以研究的思路和方法,符合“从社会、生活到 物理,再从物理回归到社会、生活”的教学指导思想。 存在的问题是,从大桥的模型到受迫振动、共振概念的提
整节课的教学气氛是很活跃的,但当翟老师让学生用本
节课所学习知识来解释新课引入时三个事例时,学生不能进 行有效的描述并得出结论,无奈之下,教师自己只好代劳。
反馈会议:
赞同的说:这节课较好地完成了教材上规定的教学内容, 教学安排紧凑;自己研制的几个实验很有新意,调动了学生 学习的积极性;将新疆伽什地震的有关资料及时充实到教学 之中,注意和日常生活、社会问题的联系,丰富了教育资 源”…… 反对的说:这样的教学安排就是在教教材,是胡子眉毛
从图示前方用电扇给上述模型施加一个风力,桥身向 一侧发生侧移并产生微小的振动,将电扇的风速调节到最 大档,桥身的侧移有所增大,但是振动的幅度依然很小。 用书挡在桥身和电扇之间,快速地上下晃动书,发现桥身 的振动幅度不大,非常缓慢的晃动,振动幅度也不大,当 有节奏地晃动,并且频率适中时,桥身开始大幅度地振动。 这一模型十分生动地再现了塔柯姆大桥因风吹倒的过程。
一、从一个例子开始说起
实例:从教到学
——高一物理“共振现象”的教学探究
课改实验教材在基地学校开始实验之后,教师
能否在现代教育理念之下实施教学,构建以学生自
主发展为目的、催生高层次思维活动形成的课堂教
学方式?我校物理教研组为此进行了一系列的课堂
教学研究活动,“共振现象”就是其中的一节研究
课。
教材介绍:课改实验教材高一物理第六章 “共振
这次的教学设计只安排了4次学生实验,基本上
每个教学环节一个,给学生的思维活动留出了一定
的空间。 在新课导入部分,学生看了塔柯姆大桥被风吹 倒的录像之后,瞿老师请学生描述看到的场景,并 猜测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大桥倒塌。
一个学生提出了如下的猜测:“这座桥可能是豆腐渣工 程”。他的猜测引起了大家的一阵笑声。老师也笑着说: “你的猜测合乎情理,不过据了解,桥梁倒塌的事故原因中 没有提到豆腐渣工程的问题。” 其他的同学也陆续提出了一些猜测,如“风力太大,直接
幅振动的模型,也引起了学生很大的兴趣。接下来是声音振
碎玻璃杯的图片展示和介绍。
介绍了上述三个事例之后,翟老师说:“上述的三个事 例都和振动有关,但是什么样的振动能产生这样的效果呢?
通过下面的学习我们就会知道。”
接下来,他开始按照教材的顺序,向学生介绍固有振动、 阻尼振动以及受迫振动、共振等概念。
翟老师十分忠实教材,凡是教材上提到的知识,他都一 一进行讲解或者组织学生学习,为了调动学生,在40分钟的 时间内,大大小小的实验和录像就出现了9次,平均4.4分钟 一次。
现象”一课,分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新课导入。介绍了美国塔柯姆大桥因 大风引起的振动而塌毁、法国里昂士兵齐步走过桥引 起桥梁坍塌以及声音振碎玻璃杯三个事例。 第二部分:概念和规律。通过观察弹簧振子的实 际振动,引入阻尼振动、受迫振动、共振等概念。并 通过的实验装置探索驱动力频率与弹簧振子固有频率 的关系,发现共振产生的条件。
渡到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活动中去。
教研组老师们的感悟——
1. 课堂教学中情境引入的作用
● 课堂教学中为什么要情境引入,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认识 ● 塔柯姆大桥的情境也是如此,单就教材上的图片讲解一
下是一种,找到录像给学生放映是一种,从录像出发抽象
出桥的模型再过渡到共振现象的研究之中也是一种应用, 让学生根据这一模型展开猜想和探究又是一种应用。如何 更好地发挥好情境的作用,应该引起科学教师的深入思考。 情境不是外衣,重在促进理解
在学生理解大桥是周期性的风力吹塌之后,教师提出 这样一个问题:
“我们前面学习的弹簧振子的振动和今天这座大桥在
周期性风力作用下的振动有哪些不同?” 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比较: “弹簧振子的振动的幅度逐渐减小,大桥振动的幅度 可能很大”;“弹簧振子的振动的能量只在开始的时候由
外界提供,振动过程中总是消耗能量,所以振动幅度越来
越小;大桥振动时风不断地给它提供能量,因此它的幅度 可以很大”……
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适时地给出如下的定义: “只在振动开始时由外界提供能量的振动叫固有振动,
在振动过程中持续不断地获得外界能量的振动叫受迫振
动。” 教师接着说:“我们在前面的讨论中知道,固有振动 的物体,无论振动的幅度大还是小,振动的周期是不会发 生变化的,我们将其称之为固有周期。那么物体做受迫振
把桥身吹翻了起来”、“因为风太大,作用在桥身上的风力 过大,超过了桥能承受的限度,所以造成的倒塌”……
哪些猜测有道理呢?教师出示了自己设计制作的大桥模型, 通过对学生猜测的不同情况的演示,学生逐渐明确了,周期 性的风力是大桥倒塌的主要原因。 接着,瞿老师开始介绍受迫振动和共振。
第二次反馈会议:
为了使我们的教学研究更有收获,我们邀请了一位特级
大家的讨论集中到新课导入部分,大家也提了很多
看法。比如是不是三个事例都要用上?介绍事例的目的 是什么?事例介绍如何和后面的概念学习加以衔接等等。
王老师还向翟老师介绍了自己安排新课导入这部分内容的设想:只 介绍塔柯姆大桥一个事例,然后如图所示,将树枝(在树支下挂一个弹 簧振子)两端固定在铁架台上表示桥,用手指敲击树枝表示有风力作用。
⑴用较大的持续“风力”压“桥”,看一看“桥”会不会倒塌?
⑵用间断的且不一定大的力敲击“桥”,看一看“桥”会断吗? 引导学生分析:桥倒塌的原因可能是风力周期性地作用所引起。当然也 会与桥自身的因素(即其自身振动的固有周期)有关系。
第二次设计与教学:
在新课导入部分,他采纳了大家的建议,决定只讲一个 事例,其余的留给学生课后讨论。考虑到塔柯姆大桥录像所 产生的震撼人心的效果,他选定了这个事例。 怎样从塔柯姆大桥自然过渡到有关共振概念的讨论中去? 翟老师感觉到王老师给出的建议很好,但是和塔柯姆大桥还 有有些距离,学生不一定能理解。他苦思冥想了一个晚上, 终于构思出了一个模型。
一把抓;实验太多,学生来不及思考和消化,整个感觉就象 是走马观花;各个部分之间的过渡不够自然,学生的思维不 是连续的,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
翟老师自己也感觉到这节课上的不理想。“教学的 素材比较多,总想着要完成这些教学内容,所以上课时 关心学生少了,注意力放在如何控制好时间以及如何完 成教学计划上来,学生的思维没有真正调动起来。”
第三部分:自主活动。通过音叉实验、带有偏心
轮的可调速电机以不同速度转动时,长度不同的塑料 片振动情况不同等实验,让学生体会共振产生的条件。 第四部分:知识拓展。通过微波炉加热原理、音
响设备、各种乐器的音腔、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激
光的产生、核磁共振等的介绍,理解共振现象存在于 物理学几乎所有的领域,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第一次设计与教学:
老师先是播放了1940年美国塔柯姆大桥被风吹倒的实况 录像,看着全长860米的大桥在风力的作用下开始晃动、扭曲、 倒塌,学生们感到无比的震撼,不由自主地发出了惊呼。 之后老师又给学生介绍上世纪中叶,法国里昂市附近一
座长102米的桥,因一队士兵在桥上齐步走,引起桥梁坍塌,
死亡226人的故事,当了解学生以前看到或者听说过该故事之 后,老师又特地展示了实验员制作的士兵过桥,引起桥梁大
动时,它的周期是不是也是固定不变的?”
学生猜测:各种说法都有。
教师:“这有一个装置,怎样可以使弹簧振子做固有振动? 怎样又可以使它做受迫振动呢?” 学生很方便地回答了出来。
教师:“这个装置显然比大桥的模型还要 简单一些。我们就从这个装置出发进行探究。首先,受迫振动 物体的周期会不会改变?如果会改变,接下来探究受迫振动物 体的周期由谁来决定?什么情况下它的振幅会很大?” 显然,这段教学内容注意到了前后知识的比较,在比较中 很自然地引出了固有振动、受迫振动等概念,并由此巧妙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