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地理教学论文模式创新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地理教学论文模式创新论文
摘要: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去学,积极去思考,充分给予学生以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的空间,使课堂教学不仅成为传授知识的过程,而且成为产生疑问、辨别正误、探究科学、发展思维的过程。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生实际采用“发现法”“、问题研究法”,“范例教学法”等多样方法灵活教学,让多种教学方式对学生的思维多向启导,在思维活化区推陈出新,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
一、激发学生好奇心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地理教学活动应该要激发学生兴趣和好奇心,让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潜意识的能量释放出来。首先,好奇心是创新信念形成的重要起点,地理知识最容易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因此,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利用神秘的地理知识使学生产生好奇心。比如:宇宙中的物质有哪些?人类是怎样起源的?有无外星人等,让学生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观念,产生好奇,促使创新信念的形成。
利用丰富多彩的地理事物,使学生产生联想,激发学生探索兴趣。地理联想就是用某些地理事物联想到与之相关的、并具有内在联系的地理事物,地理联想并不是将地理知识简单的机械组合,而是体现出地理知识的整体性和联系性。例如:学生对地外文明都非常感兴趣,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地球处于一个比较稳定和安静的宇宙环境和自身具备了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温度、大气、水等生物生存基本条件去推测
和寻找地球以外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和热情。
二、地理创新教学的策略
建立新颖融洽的师生关系。无论是什么学科,新颖融洽的师生关系始终是实施创新教学的一大前提。在课堂内外,师生之间不再是上下级的关系,老师的话也不一定全是真理,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有一种友好平等的交流氛围。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才有可能摆脱心理上的紧张,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在轻松甚至像是玩乐的环境下创造性思考并解决问题。同时老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要让学生感到老师对他们的关怀。
如果学生发挥了一“技”之长,教师就应当及时加以鼓励和指导,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赞许的眼神,就能让学生知道他们的想法会被老师接受,老师正注视并期待着他们的创新。
优化课堂教学。前面已经提到过,创新教学意味着“老师创造性地教,学生创造性地学”,为此我们教师必须优化课堂教学,围绕“创新”开展教学。坚决抛弃一讲到底的陈旧模式,切实让学生当上课堂的主角。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精心安排创造性思维的教学环节与过程,适当增加探究力度,努力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从新的角度去探讨,让学生的思维从“定势”转为“发散”。同时鼓励学生积极独立地思考问题,敢于打破常规思维,通过自己独特的思维获取独特的见解。
因材施教。因材施教不仅是一种教育原则,也是实施创新教学的
一种策略。人的智力、遗传素质和脑的活动方式,是有差异的,研究表明IQ与创新能力并不相关,也就是说,智力一般的人,也可能有较强的创新能力,而非常聪明的人,他的创新能力也可能就非常的一般。地理科学既要求善于形象的空间思维,也要求善于理性的抽象思维,因材施教式的创新教学,既可培养“种子选手”,以点带面,又可让各层次的人都能发展,从而整体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唤起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新课程提倡以弘扬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等个性为宗旨的自主性学习。根据这一理念,我们采用“分组合作自主学习”模式,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有目标、有计划地互相讨论、合作探究。由于学生性格、爱好、情趣、知识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我们在提醒学生适当注意成绩的前提下,允许学生自由组合,组建成学习小组。每次活动前,推选一名学生来主持。实践证明,让学生“自组”有利于合作探讨,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培养团队精神,更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课堂教学一开始,教师就把课程目标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再让学生自由阅读,规定每组至少提一个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地理问题。这样,既纠正了过去教师霸占课堂的现象,又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课堂上注意保证学生的探讨时间,使其围绕地理问题,展开讨论、争辩;教师要适时给予点拨、指导。通过“自议”,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加强,潜能得到开发,能力得到培养。学生感到探究有收获,合作有好处。教师应尽量给学生创造说话的机会,鼓励质疑,重视学生
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渗透环境教育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发展观和绿色GDP等相继提出,环境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一定的环境科学素养正成为新时期公民必备的素质之一。而随着新课标的颁布和地理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环境教育已成为地理教育的重要环节也必将为地理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因此而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增强公民的环境意识,培养公民的环保素养的重要性越来越突显。中学生作为未来改变中国社会的主力军,培养其环境意识、良好的环保行为及环境道德观念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因此,在中学地理教育中渗透环境教育也将是对地理教学模式的创新。在中学地理教育中渗透环境教育,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因素,加强理论联系实际,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多样的地理活动。教师采取多形式、多渠道的环境教学方式,课内课外两手抓,对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养成良好的环保行为有重要的作用。
总之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去学,积极去思考,充分给予学生以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的空间,使课堂教学不仅成为传授知识的过程,而且成为产生疑问、辨别正误、探究科学、发展思维的过程。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生实际采用“发现法”“、问题研究法”,“范例教学法”等多样方法灵活教学,让多种教学方式对学生的思维多向启导,在思维活化区推陈出新,从而激发学生学习
地理的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