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实验实验二、交换机组网实验1

合集下载

计算机网络实验2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2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2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计算机网络实验 2 的主要目的是深入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中的相关技术和概念,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分析,提高对计算机网络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在学校的计算机实验室进行,使用的操作系统为 Windows 10,实验中所用到的软件和工具包括 Wireshark 网络协议分析工具、Packet Tracer 网络模拟软件等。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一)网络拓扑结构的搭建使用 Packet Tracer 软件搭建了一个简单的星型网络拓扑结构,包括一台交换机、四台计算机和一台服务器。

为每台设备配置了相应的 IP 地址、子网掩码和网关等网络参数。

(二)网络协议分析1、启动 Wireshark 工具,选择对应的网络接口进行抓包。

2、在网络中进行文件传输、网页浏览等操作,观察 Wireshark 捕获到的数据包。

3、对捕获到的数据包进行分析,包括数据包的源地址、目的地址、协议类型、数据长度等信息。

(三)网络性能测试1、使用 Ping 命令测试网络中不同设备之间的连通性和延迟。

2、通过发送大量数据包,测试网络的带宽和吞吐量。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一)网络拓扑结构搭建结果成功搭建了星型网络拓扑结构,各设备之间能够正常通信,IP 地址配置正确,网络连接稳定。

(二)网络协议分析结果1、在文件传输过程中,观察到使用的主要协议为 TCP 协议,数据包有序且可靠地传输。

2、网页浏览时,发现涉及到 HTTP 协议的请求和响应,包括获取网页内容、图片等资源。

(三)网络性能测试结果1、 Ping 命令测试结果显示,网络中设备之间的延迟较低,均在可接受范围内,表明网络连通性良好。

2、带宽和吞吐量测试结果表明,网络能够满足一般的数据传输需求,但在大量数据并发传输时,可能会出现一定的拥塞现象。

五、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一)IP 地址配置错误在配置设备的 IP 地址时,出现了部分设备 IP 地址冲突的问题,导致网络通信异常。

最新网络实验二组网实验实验报告

最新网络实验二组网实验实验报告

最新网络实验二组网实验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1. 掌握网络实验中二组网的基本原理和配置方法。

2. 学习如何通过实验环境搭建和优化网络性能。

3. 理解网络故障诊断的基本流程和处理方法。

实验环境:
1. 硬件设备:交换机、路由器、计算机、网络测试仪器。

2. 软件工具:网络协议分析软件、虚拟局域网(VLAN)配置工具、网络模拟软件。

实验步骤:
1. 设计网络拓扑结构,明确各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

2. 配置交换机和路由器,包括VLAN划分、路由协议配置等。

3. 在计算机上设置IP地址和子网掩码,确保设备间可以通信。

4. 使用网络测试工具进行连通性测试,记录测试结果。

5. 分析网络性能,如传输速率、延迟等,并尝试进行优化。

6. 模拟网络故障,进行故障诊断和恢复操作。

实验结果:
1. 成功搭建了二组网环境,各设备间通信正常。

2. VLAN配置正确,不同VLAN间的隔离效果符合预期。

3. 路由协议配置有效,网络中的路由选择正确。

4. 网络性能测试显示,传输速率和延迟均在可接受范围内。

5. 通过调整配置参数,优化了部分网络性能。

6. 故障模拟和恢复操作顺利,加深了对网络故障处理的理解。

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二组网的搭建、配置和优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同时,我们也学习到了如何进行网络故障的诊断和处理,这将对我们
未来在网络管理和维护方面的工作大有裨益。

《计算机网络》 实验二 CISCO交换机的基本操作 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 实验二 CISCO交换机的基本操作 实验报告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计算机网络》实验二 CISCO交换机的基本操作实验报告计算机网络》实验二 CISCO交换机的基本操作实验报告摘要:计算机网络的使用已经变得日常化,而交换机作为网络中常见的设备,对网络的稳定运行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CISCO交换机的基本操作进行实践,加深对交换机工作原理的理解,掌握交换机的基本配置和网络故障排除等技能。

本文将详细介绍实验过程及结果,并对实验中所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进行讨论。

一、引言计算机网络是现代社会中信息传输的基础设施,其中交换机作为实现计算机之间进行数据传输和通信的关键设备,对网络的稳定运行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实验通过对CISCO交换机的基本操作进行实践,旨在加深对交换机工作原理的理解,并掌握交换机的基本配置和故障排除等技能。

二、实验目的1. 掌握CISCO交换机的基本使用方法和操作步骤;2. 理解交换机的工作原理和基本配置;3. 能够进行交换机的基本配置和故障排除。

三、实验步骤及结果1. 实验环境准备(1) 操作系统:Windows 10;(2) 软件:PuTTY、CISCO交换机模拟器。

第1页/共3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 实验步骤(1) 打开PuTTY,通过SSH协议连接到CISCO交换机模拟器;(2) 输入用户名和密码以登录交换机;(3) 配置交换机的基本信息,如主机名、IP地址、子网掩码等;(4) 配置交换机的端口 VLAN 和端口模式;(5) 配置交换机的端口速率和双工模式;(6) 进行网络连通性测试,检查配置是否成功。

3. 实验结果及分析经过实验操作,成功登录CISCO交换机,并按照实验指导书要求进行了基本配置。

通过网络连通性测试,确认配置生效,并能正常进行数据传输和通信。

实验结果表明,基本操作步骤能够顺利实现,并取得了预期的实验效果。

四、问题与解决1. 问题1:无法连接到CISCO交换机。

解决方法:检查网络连接是否正常,重新配置PuTTY连接参数。

计算机网络实验

计算机网络实验
(2)拓扑图如下
(3)配置PC0和PC1的IP地址和默认网关
PC0:192.168.1.2 255.255.255.0 192.168.1.1
PC1:192.168.2.2 255.255.255.0 192.168.2.1
(4)配置交换机VLAN
(5)测试两台主机间的连通性
PC0与PC1连通性(不通)
网络设备
接口
IP地址
子网掩码
默认网关
PC0
FastEthernet
192.168.1.2
255.255.255.0
192.168.1.1
PC1
FastEthernet
192.168.2.2
255.255.255.0
192.168.2.1
PC2
FastEthernet
192.168.3.2
255.255.255.0
实验一以太网组网实验
3、模拟组网实验
构建如图
设置PC机的IP
PC1:192.168.1.10
PC2:192.168.1.20
PC3:192.168.1.30
PC1如图:
测试PC之间的连通性:
实验二交换机配置实验
1、交换机的基本配置
(1)通过交换机的Console端口管理交换机
拓扑图如下:
PC机的“Terminal”如下图:
添加静态路由:
路由表:
(7)测试PC0与PC2的连通性
PC0与PC2的连通性(通)
(8)在router1和router2中各添加一条静态路由,实现PC1与PC2的连通。
PC1与PC2的连通性(通)
(9)Router1和router2的路由表:
(10)测试PC1与PC0的连通性

计算机网络实验一、二

计算机网络实验一、二

计算机网络实验班级序号姓名成绩中国矿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自动化教学与实验部二○一四年五月实验内容安排与相关说明1.实验内容安排:(1)实验一至二,2学时(2)实验三至五,2学时(3)实验六至八,2学时(4)实验九至式,2学时(5)实验十一,2学时说明:(4)与(5)安排到一起,合计4学时,(4)有课下完成的条件,为综合设计实验留够时间。

2.实验相关说明:(1)课上的理论与具体实验实现有较大不同,实验对同学有较高的自主学习要求。

(2)所有的实验都要求课前预习。

(3)预习时需要查阅相关设备文档,并在Packet Tracer仿真软件中测试实现。

(4)实验课前预习报告老师签字。

(5)一个班的同学需要先前分成六大组,每组选出组长一名。

整个课程实验过程中,分组不再改变。

(6)为了防止设备前人员过多而拥挤。

实验时,同一组的同学分成二小组,由组长协调。

一小组在Packet Tracer仿真软件上实现并演示实验内容,一小组在实际设备上操作演示。

而后对换。

大家注意协调分工。

实验一网线的制作1.实验目的:(1)了解常用网线的种类。

(2)掌握双绞线的制作方法;(3)学会使用双绞线测试仪/同轴电缆测的使用方法2.实验原理:网线常用的有: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等。

双绞线可按其是否外加金属网丝套的屏蔽层而区分为屏蔽双绞线(STP)和非屏蔽双绞线(UTP)。

从性价比和可维护性出发,大多数局域网使用非屏蔽双绞线(UTP -Unshielded Twisted pair )作为布线的传输介质来组网。

2.1 双绞网线(1)制作的双绞线用于组建星型局域网。

(2)制作双绞网线使用的是8芯的双绞线,如图1-1所示。

使用的连接头是8根插脚(金属片)的RJ—45水晶头,如图1-2所示。

图1-1:双绞线图1-2:水晶头(3)对于10Base局域网,选用3类非屏蔽双绞线;对于100Base局域网,选用5类非屏蔽双绞线。

(4)如果将RJ—45水晶头朝外,有卡榫的一端朝下,带金属片的一端朝上,那么各插脚的编号从左到右依次就是1到8,各插脚的用途见表1-1,其中8根芯线只使用了4根。

交换机组建局域网实验

交换机组建局域网实验

交换机组建局域⽹实验实验⼆交换机组建局域⽹实验⼀、实验⽬的●了解局域⽹各组成部分。

●掌握⽹络设备类型选择、软硬件设置⽅法。

●掌握基本的⽹络故障的判断、解决⽅法。

●进⼀步熟悉⽹络上常⽤的测试命令。

⼆、实验设备●计算机4台(带⽹卡)。

●交换机2个。

●直通⽹线4根。

●交叉⽹线1根。

三、实验内容●⽤⼀个交换机组建⼀个局域⽹。

●⽤2个交换机组建⼀个局域⽹。

四、实验原理1.局域⽹概述局域⽹是⼀种⼩型⽹,通常布置在⼀个公司(或组织)的办公区域内。

确切地说,局域⽹只是与⼴域⽹相对应的⼀个词,并没有严格的定义,凡是⼩范围内的有限个通信设备互联在⼀起的通信⽹都可以称为局域⽹。

这⾥的通信设备可以包括微型计算机、终端、外部设备、电话机、传真机等。

按照这种说法,专⽤⼩型交换机PBX(Private Branch eXchange)也是⼀种局域⽹。

⽽我们通常所说的都是计算机局部⽹络,简称为局域⽹,可以由办公室内的两台计算机组成,也可以由⼀个公司内的上千台计算机组成。

根据数据传输速率可把局域⽹分为局域⽹和⾼速局域⽹。

⾼速局域⽹通常指的是在计算机机房内将主机与⼀些⾼速外设或另外的主机相连,其传输速率⼀般都在50Mbps以上。

也可以按⽹络拓扑结构进⾏分类,常见的局域⽹的拓扑结构有总线型、星型、环型和树型。

局域⽹的种类很多,但不管是哪⼀种局域⽹都具有以下特点:1)有限的地理范围(⼀般在1⽶到5公⾥之内);2)通常多个站共享⼀个传输介质(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纤);3)具有较⾼的数据传播速率,通常为1Mbps―20Mbps,⾼速局城⽹可达100Mbps;4)具有较低的时延;5)具有较低的误码串(⼀般在千万分之⼀到百亿分之⼀间);6)有限的站点。

2.局域⽹的IP地址⼀个IP地址的32位数据被分成2段,通常把前⾯段当作⽹络部分,被称为⽹络号或者⽹络地址,后⾯段当作主机部分,被称为主机号或主机地址。

主机与具有相同的⽹络地址的设备可以直接通信,与不具有相同⽹络地址的设备只能间接通信,需要通过路由器来中转数据,实现不同⽹络的主机互通。

实验报告-计算机

实验报告-计算机

实验报告—实验一:对等网组建:实验目的:(1)掌握对等网组网技术,学会组建对等网;(2)掌握对等网环境下数据共享方法;拓扑图:实验环境:三台交换机,四台PC机,三台交换机用交叉线连接,用直通线连接交换机和客户机;实验步骤:一:配置每台PC的IP地址与子网掩码:1:192.168.2.11 255.255.255.02:192.168.2.12 255.255.255.03:192.168.2.1:3 255.255.255.04:192.168.2.14 255.255.255.0二:测试各PC间的连通性:在PC1上“ping”:Ping 192.168.2.12Ping 192.168.2.13Ping 192.168.2.14三:查看结果。

四:为本次实验做总结。

实验二:交换机的基本配置T elnet:实验地点:专业机房:(1)掌握对交换机的基本配置及Telnet的登录设置;(2)熟练掌握远程登录交换机的配置,及学会配置。

拓扑图:实验环境:一台交换机、一台pc机、一根控制线。

一根直通线;分别连接它们。

实验步骤:1:配置pc机的ip地址及子网掩码:192.168.1.2255.255.255.02:配置交换机:en (进入交换机特权模式)conf t (进入交换机的全局配置模式)enable password 123 (配置交换机登录密码)enable secret 1234 (配置交换机特权模式密码)line vty 0 4loginpassword 12345 (配置交换机远程登录密码)end (结束)实验结果:测试“Telnet”远程登录:实验总结实验三:单交换机vlan通信:实验目的:(1)掌握单交换机的vlan划分与添加,实现vlan间的通信;(2)学会自己熟练配置交换机vlan的划分与添加,实现单交换机间的vlan通信。

拓扑图:实验环境:一台交换机,四台pc机,四根直通线;将pc机和交换机相连。

实验一:使用交换机组建局域网

实验一:使用交换机组建局域网

《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指导实验一:使用交换机组建局域网一、实验目的1、掌握局域网建设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局域网的基本特征;2、掌握局域网内IP地址的划分方法,熟悉Windows系统内IP地址配置的基本方法;3、理解双绞线的基本结构,并掌握双绞线的制作方法和测试方法;4、掌握使用双绞线建设对等网的基本方法;5、掌握使用交换机建设小型局域网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环境1、Windows XP/Windows 7操作系统;2、每个小组配备:双绞线三根(1.5米),水晶头7个,压线钳1把,测线仪1台;3、每个小组配备:二层交换机1台。

三、实验要求1、完成双绞线的制作和测试;2、完成双机直连局域网和小型局域网的拓扑设计和IP地址设计;3、完成双机直连局域网的建设,并实现连通性测试;4、完成通过交换机的小型局域网的建设,并实现连通性测试。

四、实验原理1、局域网的基本原理;2、双绞线的基本结构和线缆标准的基本知识,以及双绞线制作的方法;3、交换机的基本原理;4、网络连通性测试的基本工具的使用方法;5、测线仪的基本使用方法和工作原理。

五、实验步骤1、双机直连局域网和小型局域网的设计(1)双机直连局域网的结构双机直连局域网是由两台主机通过传输介质直接相连,构成局域网。

如图1-1所示。

(2)小型局域网的结构小型局域网是使用交换机为中心,多台主机直接和交换机相连通,构成局域网。

如图1-2所示。

(3)IP地址的规划对于双机直连的局域网,每个子网内只有两台计算机进行通信,需要4个IP地址即可。

小型局域网的IP子网的划分,根据接入网络的主机数不同,IP子网的划分也不同。

现有IP地址为172.16.100.0/24的网络地址,请根据下表的要求,将地址划分为六个部分,供六个局域网使用。

2、双绞线的制作(1)认识双绞线UTP按照性能与质量的不同可以分为七类:一类线缆(CAT 1)、二类线缆(CAT 2)、三类线缆(CAT 3)、四类线缆(CAT 4)、五类线缆(CAT 5)、超五类线缆(CAT 5E)、六类线缆(CAT 6)。

计算机网络实验二:交换机的基本配置

计算机网络实验二:交换机的基本配置

实验二交换机的配置一、实验类型:设计性二、实验目的:1、掌握交换机常用端口的配置方法;2、掌握交换机的常用配置命令;3、掌握配置VLAN、TRUNK、VTP、局域网中PC网卡与交换机接口、交换机IP地址配置的方法。

三、实验内容:1、交换机与Windows 网卡配置;2、VLAN配置;3、交换机的IP地址配置;4、TRUNK端口的配置。

5、VTP客户模式配置四、要求:必开五、每组人数:2六、主要仪器设备及配套数:交换机 15台,PC机45台,其他常规仪器。

七、主要步骤(一)Windows网卡配置图2-1实验组网图1.配置机器的IP地址网络中的每一台计算机必须具有一个IP地址,这样网络中的其他计算机才能够访问本台计算机。

计算机的IP地址可以通过手工配置,也可以通过网络中的DHCP 服务器自动获得。

DHCP服务器获取IP地址的详细方法请参考DHCP测试文档,本部分只是介绍手工配置计算机的IP地址。

1.1网络连接对话框在桌面上找到网上邻居图标,右键点击,弹出快捷菜单(如下图)图 2.2在上图中点击属性,弹出网络连接对话框(如下图)图 2.31.2打开本地连接属性对话框在上图中右键点击本地连接图标(如下图)图 2.4在上图中通过点击弹出的快捷菜单中的属性,(或者通过左键双击图2.101中的本地连接图标也可以通过点击图2.102中快捷菜单中的状态属性,得到本地连接状态图2.103,然后通过点击图2.104中的属性),弹出本地连接属性对话框图 2.5图 2.6 1.3 打开Internet协议(TCP/IP)属性对话框对图2.104可以通过左键双击Internet协议(TCP/IP)或者通过左键选中,然后左键点击属性(R)按钮,进入Internet协议(TCP/IP)属性对话框(图2.105)。

图 2.7在上图中选中单选按钮(使用下面的IP地址(S))就可以配置计算机的IP地址(I),子网掩码(U),和默认网关(D)了。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2)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2)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2)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报告学号:姓名:提交日期:2017-10-17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实验编号】 1【实验名称】计算机网络基础【实验内容】熟悉网络硬件设备;熟悉常用网络测试命令的语法功能;掌握常用的网络故障分析及排除的方法;4?掌握模拟软件的使用方法。

【实验步骤】实验一认识并熟悉计算机网络的硬件组成一、实验目的认识PC硬件设备,网卡,网线,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二、实验内容1、对PC机的认识。

本实验用机处理器主频 2.93GHz,内存2G,硬盘200G。

2、认识网卡,了解网卡的基本构造,网卡与网线的连接,网卡的参数设置,各种网卡的数据传输率。

3、认识网线(主要是双绞线)。

双绞线是将一对或一对以上的双绞线封装在一个绝缘外套中而形成的一种传输介质,是目前局域网最常用的一种布线材料。

4、认识HUB。

集线器(HUB)应用很广泛,它不仅使用于局域网、企业网、校园网,还可以使用于广域网。

5、认识交换机。

交换机也叫交换式集线器,是局域网中的一种重要设备。

它可将用户收到的数据包根据目的地址转发到相应的端口。

6、路由器的认识。

路由器(Router)是一种多端口的网络设备,它能够连接多个不同网络或网段,并能将不同网络或网段之间的数据信息进行传输,从而构成一个更大的网络。

三、熟悉常用网络命令1、Ping.exe,验证与远程计算机的连接。

该命令只有在安装了T CP/IP协议后才可以使用。

2、Netstat.exe,显示协议统计和当前的TCP/IP网络连接。

3、Telnet.exe远程登陆。

4、Tracert.exe,包含不同生存时间(TTL)值的In ternet控制消息协议(ICMP)回显数据包发送到目标,以决定到达目标采用的路由。

5、Winipcfg.exe,win98操作系统用,显示用户所在主机内部的IP协议的配置信息。

6、Arp.exe,显示和修改IP地址与物理地址之间的转换表。

计算机网络实验HUB交换机组网实验报告范文格式

计算机网络实验HUB交换机组网实验报告范文格式

计算机网络实验HUB交换机组网实验报告范文格式昆明理工大学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学生实验报告(2022—2022学年第1学期)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开课实验室:23152022年12月15日一、实验目的及内容熟悉华为中低端交换机的基本配置;了解交换机工作的基本原理;了解VLAN的原理和配置;二、实验原理及基本技术路线图(方框原理图或程序流程图)通过交换机的基本配置和VLAN配置,理解交换机的工作原理,理解VLAN的原理。

下图请根据具体联线情况自行标注。

三、所用仪器、材料(设备名称、型号、规格等或使用软件)2台PC,两台智能交换机;双绞线若干四、实验方法、步骤(或:程序代码或操作过程1.硬件连接,完成PC到交换机的网络连接,交换机到交换机的连接以及PC机到交换机的控制线的连接;记录交换机的端口的使用情况。

要求每组同学实验前必须更换交换机上使用的端口。

2.清除交换机现有的配置,重新启动交换机。

要求记录输入的命令和输出(截屏或文本复制)。

3.为PC1和PC2设置同一个网段的IP地址,并使用Ping命令进行连接测试。

要求给出每台IP地址的配置并记录其MAC地址,记录Ping命令的测试结果。

如果Ping不通请自行排查故障。

4.使用ynam命令为交换机命名。

要求记录输入的命令和输出(截屏或文本复制)。

5.使用diplayinterfac查看接口状态。

要求记录输入的命令和输出(截屏或文本复制)。

6.使用diplaymac-addre查看交换机的转发表。

要求记录输入的命令和输出(截屏或文本复制)。

7.将两台交换机的级联端口配置为trunk模式。

要求记录输入的命令和输出(截屏或文本复制)。

8.在PC1所使用的交换机上创建VLAN2,并将PC1所使用的交换机的端口划分到VLAN2中。

要求记录输入的命令和输出(截屏或文本复制)。

9.使用Ping命令进行测试2台PC的连通性要求记录输入的命令和输出(截屏或文本复制)。

10.在PC2所使用的交换机上创建VLAN2,并将PC2所使用的交换机的端口划分到VLAN2中。

计算机网络实验二

计算机网络实验二

某学院有1900台个人计算机,50台服务器,其中办公用计算机60台,教学用计算机60台,科研用计算机120台,研究生计算机200台,其余为学生实验电脑,路由器若干。

设计校园网。

分配的IP地址为:服务器:172.16.1.1—172.16.1.61/26网关为:172.16.1.62/26个人计算机:192.168.0.0—192.168.7.2551.网络拓扑图:分析:在本网络拓扑图中,共使用了三个路由器,两个服务器,六个普通交换机,七台主机,交换机与主机之间使用直通线相连,交换机与路由器之间也使用直通线相连,路由器与路由器之间使用串口线。

具体图如下:办公计算机研究生计算机学生实验电脑1学生实验电脑2教学计算机科研计算机2.具体的IP地址规划:3.规划学院网站:本网站主要有如下功能模块:简单介绍:模块一:学生常用软件的上传下载。

模块二:教师上传作业、常用课件、习题等。

模块三:负责学生意见反馈等;模块四:更新学院最新消息等;模块五:可以链接到外网;4为服务器网段创建DNS服务器:DNS的配置过程:(1)DNS的安装:单击“开始”菜单,选择“管理工具”---“管理您的服务器”,然后选择“添加或删除角色”等服务器检测完所有的网络参数之后,选择“DNS 服务器”,系统开始安装DNS服务。

安装完成之后,可以通过“管理您的服务器角色”中看到“DNS服务器”的选项。

然后单击右边的“管理此DNS服务器”进入DNS服务器的设置界面。

(2)创建DNS正向解析区域开始->程序->管理工具-〉选择DNS,打开DNS控制器-〉右击“正向搜索区域”-〉选择“新建搜索区域”-〉选择“标准主要区域”->输入域名“”->输入要保存的区域的文件名“.dns”->按完程,创建成功。

结果如图:。

计算机网络综合实习02-交换机的配置

计算机网络综合实习02-交换机的配置

计算机网络综合实习二:交换机配置掌握交换机等设备的命令行配置方法实验2.1:交换机的基本配置一、实验目的1、掌握交换机基本配置的步骤和方法。

2、掌握查看和测试交换机基本配置的步骤和方法。

二、实验任务配置交换机的基本参数,检查交换机的基本参数配置。

三、实验设备交换机Catalyst WS 2950-24一台,工作站PC一台,控制台电缆一条。

四、实验环境实验环境如图3-1所示,说明:只需要利用控制台电缆将两台设备连接(蓝色线),不用管黑色线。

图3-1 交换机基本配置实验环境五、实验步骤1、运行Cisco Packet Tracer软件,在逻辑工作区放入一台交换机和一台工作站PC,用控制台电缆(Console)连接交换机和工作站PC,交换机端接Console口,PC端接RS232口。

2、点击工作站PC,进入其配置窗口,选择桌面(Desktop)项,选择运行超级终端(Terminal),弹出超级终端设置(Terminal Configuration)对话框,点击OK按钮确定。

3、弹出超级终端运行界面,显示交换机的启动信息,出现“Press RETURN to get started!”提示,按“回车”键直到出现用户模式提示符Switch>4、按表3-1内容对交换机进行基本配置。

SwitchA#show interfaces5、练习交换机上下文帮助的用法(1)命令缩写(2)Tab键补全命令(3)?号的使用(4)错误输入提示(5)历史命令实验2.2 VLAN基本配置一、实验目的掌握交换机上创建VLAN、分配静态VLAN成员的方法。

二、实验任务1、配置两个VLAN:VLAN 2和VLAN 3并为其分配静态成员。

2、测试VLAN分配结果。

三、实验设备Cisco交换机一台,工作站PC四台,直连网线四条,控制台电缆一条。

四、实验环境实验环境如图4-1所示。

图4-1 “VLAN配置”实验环境五、实验步骤1、运行Cisco Packet Tracer软件,在逻辑工作区放入一台交换机和四台工作站PC,按图4-1用直连线(CopperStraight-Through)连接交换机和工作站PC。

2-交换机基本组网实验

2-交换机基本组网实验

交换机基本组网实验【实验目的】1.掌握交换机的基本组网方法;2.观察交换机的工作原理;3.掌握VLAN的配置方法;4.观察VLAN的工作原理【实验拓扑】【实验步骤】1.用1台Cisco交换设备和4台PC组成一个小型局域网a)每个PC机都连接到交换机的不同端口b)观察每个交换机的端口状态指示,确认PC机都连接到了交换机的端口;c)通过控制台输入命令,查看当前哪些端口已连接,哪些端口未连接,连接的速率和模式,收/发的数据包;d)输入命令查看当前设置了哪些VLAN,缺省所有的端口都属于同一个VLAN 1,如果有端口属于非默认VLAN,输入命令取消该VLAN(Cisco命令:no vlanID);e)每个PC机互相测试连通性,验证局域网已经建立;f)输入命令关闭某个端口,查看端口关闭后的效果g)给交换机配置一个IP地址h)在交换机上用Ping命令测试连通性i)在PC机上通过telnet连接交换机,进行远程配置2.设置交换机的镜像端口a)在交换机上设置镜像端口,把所有其他端口的数据复制到该端口。

Cisco交换机设置镜像端口的命令为(端口E0/8为端口E0/1, E0/2的镜像端口):Switch(config)# no monitorSwitch(config)# monitor session 1 source interface Ethernet 0/1Switch(config)# monitor session 1 source interface Ethernet 0/2Switch(config)# monitor session 1 destination interface Ethernet 0/8Huawei-3Com交换机的命令为:[Quidway] port mirror Ethernet 0/1[Quidway] port mirror Ethernet 0/2[Quidway] monitor-port Ethernet 0/8b)将PC机连到镜像端口,通过包捕获软件验证是否能收到被镜像的端口数据。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2_2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2_2

实验二网络基本配置及网络连通性测试实验目的掌握如何进行网络的基本配置及网络连通性测试, 理解、验证网络命令的原理和功能, 合理使用相关命令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实验环境安装了Windows 2000/2003/XP操作系统的计算机;本地局域网环境(交换机、多根直通线)实验内容首先查看管理网卡的TCP/IP配置情况, 配置实验网卡的TCP/IP属性(包括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DNS);PING 127.0.0.1.PING 本机IP、PING 邻机IP, 注意观察实际情况;分别将相邻的2台PC机设置为同一子网、不同子网或相同的IP, 再用PING命令进行测试, 注意观察并记录, 最后进行分析。

一些常用命令。

实验步骤1.先将“管理”网卡的IP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等参数记录并保留起来, 实验完成后恢复。

2、ping 127.0.0.1, 记录情况;ping 本机IP, 记录情况;● 3.IP地址与网络掩码设置( 不能更改管理网卡)● 3.IP地址冲突●修改相邻两台计算机A.B的其中A的IP设置为B计算机的IP设置, (即让A与B的IP地址发生冲突), 观察并记录A.B上的错误消息报告情况;●在另外一台计算机C(IP地址与A/B不同)上向该IP地址发PING检测报文(pingIP -n 10), 观察PING检测报文的返回情况;●进入DOS窗口, 用nbtstat –A IP 查看此时该IP地址对应的主机名称是计算机A还是计算机B;●让B与A的IP地址发生冲突, 重复上述步骤;●让A与B的IP地址没有冲突, 重复上述步骤;●将上述三种情况对比的结果进行对比。

4. 恢复“管理”网卡的IP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等参数。

注: 在进行ping命令之前关闭目的主机的windows下的防火墙5. 一些常用命令Ipconfig: TCP/IP设置ARP查看同一物理网络上特定IP地址对应的网卡地址。

Arp –a命令的输出显示本机缓存中存放的IP地址和网卡地址对应表项。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以太网组建,交换机配置)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以太网组建,交换机配置)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报告学生学号:学生姓名:专业年级:开课学期:指导教师:实验一一.实验名称以太网组建二.实验目的1.了解组建局域网的软硬件。

2.了解局域网的相关协议。

3.掌握小型局域网的架设方法。

4.掌握局域网内资源共享的方法。

三.实验任务1.使用交换机完成局域网的组建。

2.实现基于TCP/IP协议的局域网资源的共享。

3.实现基于NetBIOS的局域网资源的共享。

四.实验环境及工具1.安装Windows Server 2003操作系统的服务器一台。

2.安装Windows XP操作系统的客户机若干台。

3.交换机一台。

4.带水晶头的双绞线若干。

BIOS协议安装文件(Windows XP系统光盘)。

五.实验记录(1)实验任务1实验时间实验内容实验地点实验人使用交换机完成局域网的组建实验步骤 1.硬件的连接用直通双绞线把Windows Server 2003与交换机以及各台Windows XP客户机连接起来,查看各个端口的指示灯是否为绿色,确保硬件正常连接。

2.IP地址的设置分别为服务器和每台计算机手动配置静态IP地址。

客户端IP地址可设置在192.168.1.2到192.168.1.254之间的任一个未被其他计算机占用的地址。

实验现象按要求连接主机,客户机与交换机,指示灯已亮,IP地址设计完成。

客户端IP:192.168.1.46服务器IP:192.168.1.47截图:(2)实验任务2实验时间实验内容实验地点实验人实现基于TCP/IP协议的局域网资源的共享实验步骤 1.设置文件共享在服务器192.168.1.1的计算机上分别设置文件共享。

实现效果。

2.通过TCP/IP协议访问共享资源(1).在其他任意一台计算机上访问所设置的共享资源。

在任意文件夹或者浏览器窗口的地址栏中输入“\\192.168.1.100”,单击“转到”或者按下Enter键,打开共享文件夹。

(2).通过相应计算机的计算机名称来访问共享资源。

计算机网络交换机配置实验

计算机网络交换机配置实验

实验三交换机配置实验2一、实验目的:熟悉华为路由模拟器的使用;熟悉交换机的基本配置及命令;通过实验验证vlan相关知识,掌握交换机vlan的配置方法;二、实验设备实验机房,计算机安装的是 Windows 2000 或 XP 操作系统三、背景知识略四、实验内容和要求1.练习使用华为路由模拟器按要求创建网络,并进行简单配置;2.在交换机上配置vlan,同时将端口分配到不同的vlan;3.交换机端口及端口聚合的配置。

五、实验步骤:5.1 VLAN基本配置在华为路由模拟器中添加一个交换机和4个主机,连线如图一修改IP配置如下:PCA: 192.168.1.2 255.255.255.0PCB: 192.168.1.3 255.255.255.0PCC: 192.168.1.4 255.255.255.0PCD: 192.168.1.5 255.255.255.0(1)使用ping命令分别从HostA 、HostB、HostC、HostD ping其他主机,观察ping命令返回结果:4packets transmitted, 4 received, 0% loss, time 2000ms原因描述:子网掩码都为255.255.255.0,表示IP地址前三位为网络号,PCA、PCB、PCC、PCD的IP地址前三位都一致,即在一个局域网内,所以执行ping命令后丢包率为0%。

(2)使用交换机配置命令vlan 在交换机Switch A上新增vlan2,vlan3,同时将端口1-3加入vlan2,端口4-6加入vlan3,配置命令:[Quidway]sysname 123[123]vlan 2[123-vlan2]port e0/1[123-vlan2]port e0/2 to e0/3[123-vlan2]quit[123]vlan 3[123-vlan3]port e0/4[123-vlan3]port e0/5 to e0/6然后使用ping命令分别从HostA 、HostC ping 其他主机,并观察分析返回结果:HostA ping HostB 4packets transmitted, 4 received, 0% loss, time 2000msHostC ping HostD 4packets transmitted, 4 received, 0% loss, time 2000ms原因描述:子网掩码都为255.255.255.0,表示IP地址前三位为网络号,PCA和PCB的IP 地址前三位都一致,即在一个局域网内,且都在vlan2,所以执行ping命令后丢包率为0%;PCC和PCD情况和上述一致。

实训1:组建小型局域网

实训1:组建小型局域网

实训1:组建小型局域网一、实验场景描述(也可以自行设计场景,具体请咨询辅导教师)利用一台型号为2960的交换机将2台PC机互联组建一个小型的局域网,分别设置PC 机的IP地址。

验证PC机之间可以互通。

二、实训内容掌握交换机的基本信息的配置与管理。

掌握交换机的带内管理与带外管理的方式。

通过交换机的Console端口管理交换机属于带外管理;这种管理方式不占交换机的网络端口,第一次配置交换机必须利用Console端口进行配置。

通过远程telnet,拨号等方式属于带内管理。

三、实训要求1.熟悉交换机的基本设置方法2.进行交换机全局配置和命名3.设置主机IP4.验证网络连通性实训2-交换机的基本配置与管理一、实训场景描述(也可以自行设计场景,具体请咨询辅导教师)某公司新进一批交换机,在投入网络以后要紧系初始配置与管理,作为网络管理员,对交换机进行基本的配置与管理。

二、实训内容掌握交换机的基本信息的配置与管理。

掌握交换机的带内管理与带外管理的方式。

通过交换机的Console端口管理交换机属于带外管理;这种管理方式不占交换机的网络端口,第一次配置交换机必须利用Console端口进行配置。

通过远程telnet,拨号等方式属于带内管理。

三、实训要求1.熟悉交换机的基本设置方法2.熟悉交换机配置的步骤与常用命令及各参数选项的含义3.配置交换机口令访问4.配置交换机远程访问接口5.保存交换机配置文件6.测试验证任务目标四、实训命令参考进入特权模式(enable)进入全局配置模式(configrue terminal)进入交换机端口视图模式(interface FastEthernet0/1)返回上一级模式(exit)直接返回到特权模式(end)帮助信息(?)命令简写(conf t)命令自动补齐(tab)快捷键(ctrl+c crtl+z)Reload重启修改交换机名称(hostname XXX)配置交换机端口参数(Speed duplex)查看交换机版本信息(show version)查看新生成效的配置信息(show run)实训3-交换机的Telnet远程配置一、实训场景描述(也可以自行设计场景,具体请咨询辅导教师)在办公室对机房交换机设备进行远程配置管理。

实验二 二层交换机组网实验

实验二   二层交换机组网实验

实验二 二层交换机组网实验(家庭作业)【实验目的】1. 了解局域网各组成部分。

2. 掌握网络设备类型选择、软硬件设置方法。

3. 掌握基本的网络故障的判断、解决方法。

【实验环境】Cisco 2950交换机、具备Windows 操作系统的PC 机、直通双绞线、交叉双绞线。

【实验重点及难点】重点:学习网络设备的连接与设置方法。

难点:网络故障的判断及解决方法【实验目标】总体要求,某企业需要60台电脑联网,如下图所示。

网络连接示意图1、本实验选择Cisco 2950-24作为二层网络连接设备。

Cisco 2950是Cisco 最低端可网管交换机。

Catalyst 2950 系列包括Catalyst 2950T-24、2950-、2950-12 和2950C-24 交换机。

Catalyst 2950-24 交换机有24 个10/100 端口;2950-12 有12 个10/100 端口;2950T-24 有24个10/100 端口和2 个固定10/100/1000 BaseT 上行链路端口; 2950C-24 有24 个10/100 端口和2 个固定100 BaseFX 上行链路端口。

2、请在仿真软件中实现上述网络组网,并测试设备的连通性。

(拷屏)3、交换机配置管理假设 PC 机作为控制终端使用,用RS-232线连接PC 机的串口与交换机的console 口如图:Console 口连接图console 口com1口 192.168.0.4192.168.0.1 192.168.0.2 192.168.0.3 Cisco 2950 Cisco 2950 交叉线 直通线1)开始”菜单“程序”→“附件”→“通信”→“超级终端”打开超级终端。

2)新建连接,选择PC机使用的串口(本实验为COM1),并将该串口设置为波特率9600波特、数据位8位、奇偶校验位无、停止位1位、数据流控制无。

或者直接点击“还原为默认值”即可;com1属性对话框3)进入超级终端程序后,单击“回车”键,系统将收到交换机的回送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二:交换机组网实验一、实验目的:1.熟悉计算机网络的IP寻址和子网划分2.生成树路由配置实验3.配置VLAN实验二、实验内容:1.IP寻址和子网划分1)理解网络上的一些术语,例如网络、IP地址、主机地址、网络地址、广播地址、子网、子网掩码、IP地址的分类等等2)了解IP地址对网络中的计算机的相互连通的影响3)解答IP寻址和子网划分问题2.生成树路由配置实验1)配置交换机观察生成树路由的情况2)改变交换机、端口的优先级观察生成树路由的变化情况3)禁止某些端口或者转发成本对于生成树路由的影响3.配置VLAN实验1)在一台交换机上配置VLAN,理解VLAN对物理网络的分割作用2)在多台交换机上配置VLAN,理解VLAN跨越交换机的工作方式3)修改主机的IP地址,进一步理解网络中机器互通的条件三、预备知识:1.IP寻址和子网划分:表2-1 IP寻址术语1)IP地址分组的概念网络中的计算机往往是分组的,而如果其地址也能相应分组,也就是说某一类地址都能集中在一个地方,则无疑将能更好地进行路由选择(只要发现是这类地址那么路由就一样,这点将在后面的路由器实验中讲到)。

这就象我们在信封上写地址时往往先写城市,再写具体地址是一样的道理,这样发信的邮局可以不管具体地址先将信送到适当的城市的邮局,然后再由该城市的邮局去处理具体地址。

当然现在往往邮政编码起到了代替城市名称的作用。

IP地址是分配计算机接口的,而不是整个计算机,所以一台计算机(或者更普遍地说一个网络设备,比如路由器)可以拥有多个IP,这样IP地址分组的概念可以理解为:在同一个组中的IP地址不能被路由器分隔开,路由器分隔开的IP地址必须在不同的组中。

而同一台计算机或者网络设备可以拥有多个IP,甚至可以以不同接口连接到不同网络中。

正是因为这种连接,才使得许多独立的网络可以互相通信,从而组合成一个最大的网络——Internet。

2)分类网址RFC 790定义了IP协议,其中包括三种不同类别的网络。

详细规定如下:IP地址是32位二进制数。

它可以分成两个部分,前面的一部分是网络部分,相当于城市,而后面的一部分是主机部分,相当于具体地址。

例如1100000,10101000,00000001,00000001就是一个IP地址(用逗号分隔只是为了清晰),我们方便,我们也常常将IP地址写成如下形式的十进制数:192.168.1.1。

大家可以自行验证它正好是将每八位二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的结果,其中的.也仅仅是分隔符。

在同一网络中,不同的主机拥有相同的网络部分和不同的主机部分。

例如A的IP地址为8.1.0.3,B的IP地址为8.2.0.5,其中网络部分为8,主机部分分别为1.0.3和2.0.5,所以两台机器属于同一个网络。

但如果网络部分是16位,则显然上述两台机器就不属于同一网络了,那么如何确定网络部分和主机部分的大小呢?表2-2 无子网划分时的IP地址中网络与主机部分的大小值得注意的是地址数的减2,一是网络地址,二是广播地址。

就是说比如8.0.0.0 是一个A类网络地址,它不可以分配给计算机接口,8.255.255.255为该网络的广播地址(代表该网络的所有主机的地址),它同样不可分配。

那么我们怎么知道8.0.0.0是一个A类网络地址呢?这也是由RFC规定的,如表2-3所示:表2-3 所有有效网络的列表要注意到有几个保留情况,网络0.0.0.0用于广播地址,127.0.0.0用于回环地址,128.0.0.0、191.255.0.0、192.0.0.0、223.255.255.0都被保留了。

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网络号的前八位来判断该网属于什么类型了。

3)子网划分:如果只使用缺省类型的网络,A类、B类和C类IP地址早就会被耗尽。

子网划分是第一个节省地址空间的重要方法。

子网划分通过对三种网络的进一步细分创建了包括少量IP地址的大量网络,在A、B或者C类网上形成更多的地址互相不重叠的小网络,从而可以更充分地使用IP地址。

使用子网划分时的地址结构如表2-4所示:注意如果采用子网划分,则全0子网和全1子网分别是两个保留子网,从前是不可以用的,但现在许多设备已经支持它们。

例如B类网的缺省掩码为255.255.0.0,现在如果子网掩码为255.255.224.0,则对于原来166.111网络,将被划分成如下八个子网:166.111.0.0、166.111.32.0、166.111.64.0、166.111.96.0、166.111.128.0、166.111.160.0、166.111.192.0、166.111.224.0。

但有时你必须保留166.111.0.0和166.111.224.0不用,也就是只有6个子网可用。

2.生成树路由:生成树路由用在网桥路由中,就是说它用在没有路由器分割的一部分网络中。

这是的网络设备很可能是以充当网桥的交换机为主。

在这部分网络中,因为没有路由器负责路由管理,所以如果没有STP(Spanning Tree Protocol),存在物理冗余链路的网络中迟早会发生帧的循环发送导致的帧的风暴最终必然使整个系统完全失败。

STP则通过阻塞交换机的某些端口来确保任两个局域网间只有一条通路来消除可能的帧的循环发送。

其优点在于确保了系统能够正常工作,其缺点在于不可充分利用冗余的物理路径和有时会因某些端口阻塞使用长得多的传输路径。

不过总的来说,其优点是主要的。

1)那么生成树都做什么呢?它的主要功能就是根据用户的一些设定和环境的变化,不断计算和更新生成树。

a)首先STP选出一个根网桥,其中所有端口都处于转发状态:选择的原则一般是按交换机的优先级数小者为根,如果一样比较两交换机的地址池中的MAC地址,小者为根。

因为MAC地址是唯一的,所以总能得出根网桥。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选择过程实际上就是允许我们通过设置交换机的优先级选择根网桥。

b)一个非根网桥选出一个根接口,将其设置为转发状态:选择根接口的原则是到根网桥管理成本(Administrative cost)最小的接口作为根接口。

其中管理成本有我们设定,其含义是从一个网桥向另一个网点桥发送一个数据包的成本度量。

成本包括网桥成本和端口成本。

c)每个局域网的指定端口,将其设置为转发状态。

当一个局域网中有多个网桥时,每个网桥会把自己到根网桥的成本通告出去,那个刚好使该网桥到根可以达到这个成本的向它发送BPDU(网桥协议数据单元)其它网桥的接口被设置为转发状态。

2)选举过程具体的过程是通过hello数据包(hello BPDU)来完成的,hello数据包是包含网桥优先级、网桥MAC地址和管理成本的:a)选举根网桥:首先,所有网桥都在所有的端口发送自己的优先级和MAC地址的hello数据抱到其它网桥并声称自己为根。

其次,所有网桥都将自己的优先级和收到的相邻网桥的信息互相比较。

如果相邻网桥比自己更有资格作为根网桥,就在下一次发送那个相邻网桥的信息。

显然经过若干次反复后,所有网桥都一致公认一个最合适的网桥作为根网桥。

b)选择根接口和局域网中的其它转发接口:其它网桥要选择根接口,其方法时接收来自其它网桥的hello BPDU,然后将成本加上接收端口的成本,如果接收到多个BPDU(就是说多条路径都能到根网桥),则只取最小的成本,最后再在所有其它端口(包括收到BPDU的其它端口)发送出去。

这个过程反复进行,最后的结果必然可以在网络中形成一棵成本最低的树。

将所有接收端口设置为转发状态,这就是其它网桥的根接口,向这些接口发送信息的相关局域网接口也被设置为转发状态。

3)网络中发生变化的反应STP拓扑一旦设置,将不再变化,除非网络拓扑变化。

根网桥缺省情况下每2秒向所有相邻接网桥发送一个hello BPDU,每个网桥在接收后,加上自己的接收成本在转发端口转发出去。

如果某网桥连续多次(默认是10次)没有接收到hello BPDU,则认为网络有故障,开始发生变化。

过程如下:1)根网桥将一个成本为0的hello BPDU从所有接口发送出去2)邻接网桥接收到该BPDU以后,加上自己的接收成本,从所有其它非根转发接口转发出去3)当接收到hello数据包时网络中的所有网桥都重复步骤24)根网桥每一个hello时间后都重复步骤1。

5)如果一个网桥在最大允许时间内(默认是10次hello时间)都没有收到hello 数据包,网桥将改变生成树来作出反应。

它要么声明自己为根,要么相信一个比自己更好的网桥为根,重新开始生成生成树,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调整往往是局部的,就是说当特定接口的连接出故障后,往往是受影响的部分网桥(是一棵子树)发生改变。

3.VLAN:1)VLAN概述VLAN(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即虚拟局域网,是一种通过将局域网内的设备逻辑地而不是物理地划分成一个个网段从而实现虚拟工作组的新兴技术。

一方面,VLAN建立在局域网交换机的基础之上;另一方面,VLAN是局域交换网的灵魂。

这是因为通过VLAN用户能方便地在网络中移动和快捷地组建宽带网络,而无需改变任何硬件和通信线路。

这样,网络管理员就能从逻辑上对用户和网络资源进行分配,而无需考虑物理连接方式。

VLAN充分体现了现代网络技术的重要特征:高速、灵活、管理简便和扩展容易。

是否具有VLAN功能是衡量局域网交换机的一项重要指标。

网络的虚拟化是未来网络发展的潮流。

IEEE也适应需求,于1999年颁布了用以标准化VLAN实现方案的802.1Q协议标准草案。

VLAN技术允许网络管理者将一个物理的LAN逻辑地划分成不同的广播域(或称虚拟LAN,即VLAN),每一个VLAN都包含一组有着相同需求的计算机工作站,与物理上形成的LAN有着相同的属性。

但由于它是逻辑地而不是物理地划分,所以同一个VLAN内的各个工作站无须被放置在同一个物理空间里,即这些工作站不一定属于同一个物理LAN网段。

一个VLAN内部的广播和单播流量都不会转发到其他VLAN中,从而有助于控制流量、减少设备投资、简化网络管理、提高网络的安全性。

VLAN是为解决以太网的广播问题和安全性而提出的一种协议,它在以太网帧的基础上增加了VLAN头,用VLAN ID把用户划分为更小的工作组,限制不同工作组间的用户二层互访,每个工作组就是一个虚拟局域网。

VLAN与普通局域网从原理上讲没有什么不同,但从用户使用和网络管理的角度来看,VLAN与普通局域网最基本的差异体现在:VLAN并不局限于某一网络或物理范围,VLAN中的用户可以位于一个园区的任意位置,甚至位于不同的国家。

2)VLAN的优点控制网络的广播风暴处于同一个网络的所有设备,位于同一个广播域。

也就是说,所有的广播信息会播发到网络的每一个端口,即使交换机也不能阻止广播信息的传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