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2(信用、利率)

合集下载

货币银行学第二章 信用 第一节 信用概述

货币银行学第二章 信用 第一节 信用概述
社会,直接融资和间接融 资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 所以说,虽然银行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 的局限性,但银行信用不能取代商业信用。 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互相补充,共同促进 经济的发展。

现代信用形式

3 、国家信用 :指国家作为参与者的借贷 活动,即国家作为债权人或债务人的信用。 国家信用主要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发行国家公债;发行国库券、专项债券; 向银行透支或借款等。
现代信用形式


2、 银行信用:它是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 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在银行信用 中,银行充当了信用的媒介。所以,银行 信用是“间接信用” ) 银行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银 行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在信用规模、信用 方向、信用期限上的局限性。)因此,银 行信用成为现代经济生活中占主导地位的 信用形式。
商业本票:是债务人向债权人发出的承诺在 一定时期内支付一定数额款项的债务凭证。 商业汇票 :是债权人通知债务人支付一定款 项给持票人(或第三人)的无条件支付命令书。

现代信用形式:商业信用

商业信用的局限性 1)、商业信用规模的局限性; 2)、商业信用的方向受到限制; 3)、商业信用的期限也有限制。 另外,商业信用也包含引发危机的可能性。 商业信用的发展,使每个企业都处在错综 复杂的债权债务关系的链条中。链条中的 一环出现问题, 链条中的所有企业都会受 到影响。
第二章 信用
第一节 信用、信用形式与信用工具

一 、信用的含义: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 单方面的价值转移。人类社会最早的信用 活动采取的是实物形态;但当货币出现以 后,绝大多数信用活动采取的是货币形态。
(注意:在信用过程中,货币执行支付手段 职能)

二、 信用的发展 1、高利贷信用 特点 : 利率极高 多用于生活消费 对生产的寄生性和破坏性 2、资本主义信用 特点:利率一般以平均利润率为上限。 所借款项主要用于生产消费

货币银行学试题及答案

货币银行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货币和货币制度四、名词解释1、信用货币:是以信用作为保证、通过一定信用程序发行、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形态,是货币发展中的现代形态。

2、表征货币:是指由足值货币的代表物,包括银行券、辅币等执行货币基本职能的货币形态。

3、本位币:亦称主币,是一个国家的基本通货和法定的计价结算货币。

1、辅币:是本位币以下的小额货币,主要提供小额零星交易和找零之用。

5、双本位制:是典型的金银复本位制,是指国家和法律规定金、银两种铸币的固定比价,两种铸币按国家比价流通,而不是随着金、银市场比价的变动而变动。

8、准货币:本身是潜在的货币而非现实的货币,一般由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外币存款以及各种短期信用工具等构成。

9、无限法偿:是指无限的法定支付能力,不管是用本位币偿还债务或其他支付,也不管每次支付的本位币的数额大小,债权人和受款人都不得拒绝接受,否则视为违法。

10、有限法偿:即每次支付辅币的数量不能超过规定的额度,否则债权人或受款人有权拒收。

13、格雷欣法则:即“劣币驱逐良币”规律,当两种铸币在同一市场上流通时,实际价值高于法定价值的“良币”会被逐出流通,即被熔化或输出国外,导致实际价值低于法定价值的“劣币”充斥市场的现象。

五、简答题1、什么是货币制度?其主要构成要素有哪些?答案要点:货币制度又称“币制”或“货币本位制”,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结构及其组织形式。

其构成要素有:(1)货币材料的确定。

(2)货币名称、货币单位和价格标准。

(3)本位币、辅币及其偿付能力。

(4)发行保证制度。

2、什么是信用货币?其基本特征是什么?答案要点:信用货币是以信用作为保证、通过一定信用程序发行、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形态,是货币发展中的现代形态。

基本特征有:(1)由中央银行发行的信用货币是由中央银行代表国家发行的纸制本位货币,它是一种价值符号,不具有十足的内在价值,黄金基础也已经消失(2)信用货币是债务货币。

货币银行学

货币银行学

第二章信用及利率习题第一部分信用一、判断1.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货币借贷逐渐取代实物借贷成为主要的借贷形式。

因此,在现代经济中,只存在货币借贷这一种借贷形式()二、填空2.信用是以____________单方面转移而形成的经济关系。

3.信用的基本形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商业信用是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以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形式提供的信用。

5.商业信用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受到限制。

6.商业信用规模与产业周转动态呈____________变动、银行信用规模与产业资金动态呈____________变动7.在旧中国农村,粮食借贷有“春借一斗秋还三斗”的说法,这种信用形式所采用的是____________方式,后来随着生产力的提高,逐渐发展成____________方式,并成为主要借贷形式。

三、选择题8.信用的基本特征是( )。

A.平等的价值交换B.无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让渡C.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转移D.无偿的赠予或援助9.以下不属于债务信用的是()A.银行的存贷款活动B.政府发行国债C. 居民购买股票D. 企业发行债券10.一年以内的短期政府债券称为( )A.货币债券B.公债券C. 政府货币债券D. 国库券11.现代信用活动的基础是()A. 信用货币在现代经济中的使用B. 经济中存在大量的资金需求C. 企业间的赊销活动D.现代经济中广泛存在着盈余或赤字单位12.以下不属于信用风险的是()A. 购货企业无法支付赊销商品的货款B. 消费者不能偿还住房贷款C. 企业不能支付银行贷款D. 物价上涨13.信用产生的原因是()(多选)A.利息的出现B.私有制的出现C.人们对利益的追求D.财富占有不均14.根据融资活动中当事人的法律关系和法律地位的不同,融资形式可以分为()(多选)A. 债权融资B. 股权融资C. 直接融资D. 间接融资15.在资本主义以前,信用主要以何种形式表现出来()A.生息资本 B.信贷资本 C.高利贷资本 D.借贷资本16.作为整个信用制度的基础且与商品生产和交换紧密联系的信用是()A.商业信用 B.银行信用 C.国家信用 D.消费信用17.在各种信用形式中,处于主导地位的信用是()A.商业信用 B.银行信用 C.国家信用 D.消费信用18.现代信用存在的基础是()A.市场经济的发展 B.行为主体资金余缺的存在C.现代银行的出现 D.高利贷信用的削弱19.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有()A.商业信用 B.银行信用 C.国家信用 D.消费信用20.银行向消费者提供的住房贷款属于()(以下均为多选)A.商业信用 B.银行信用 C.国家信用 D.消费信用21.国家信用的形式有()A.公债 B.国库券 C.国家税收 D.国家基本建设拨款22.以下表述正确的是()A.股票是所有权凭证,债券是债券凭证B.债券有固定还本期限,股票是永久性证券,可以转让流通或抵押,但不能退股C.债券利息固定,股票收入不固定D.公司债券和股票持有人均可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E. 任何公司都能发行股票,同时任何有还款能力的组织或机构都可以发行债券23.以下表述正确的是()A.优先股较普通股具有分红优先的权利 B.优先股较普通股具有优先清偿剩余财产的权利C.优先股较普通股具有优先分享公司剩余利润的权利 D.优先股较普通股风险大第二部分利率一、判断24.李某是某股份公司的普通股股东,他的股利收入取决于该公司的经济效益()25.当一国处于经济周期中的危机阶段时,利率会不断下跌,处于较低水平。

货币银行学重点(2)

货币银行学重点(2)
4、原始存款与派生存款:原始存款是指银行的客户以现金形式存入银行的直接存款;派生存款则是由银行的贷款、贴现和投资等
行为而引起的存款。
5、存款准备金:是商业银行在吸收存款后,以库存现金或在中央银行存款的形式保留的、用于应付存款人随时提现的那部分流动资产储备,它是银行所吸收的存款总量的一部分。
12、证券投资基金:是通过发行基金券将投资者分散的资金集中起来,由专业管理人员分散投资于股票、债券等金融资产,并将投资收益分配给基金持有者的一种集合证券投资方式。
13、金融衍生品:是指在传统
的金融产品基础上通过金融创新而出现的金融产品。
6、存款货币的多倍扩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商业银行通过贷款、贴现和投资等行为,引起成倍的派生存款的过程。
7、商业银行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商业银行资本最雄厚、业务范围最广、分支机构最多、对经济的影响最深刻,它在金融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它所具有的信用中介、支付中介、信用创造和服务等功能,决定了商业银行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一.发挥其信用中介功能,通过吸存、放贷、推销国债等,为国家、企业及个人等各类经济主体的资金融通提供服务,满足其需要,可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二.发挥其支付中介功能,通过资金结算、代收代付等业务,为社会生产和商品流通服务,可加速资金周转,节约流通费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三.由于商业银行是金融市场中的重要主体,且具有信用创造功能,使之成为国家金融宏观调控的重要环节,国家调控经济的许多政策措施要借助商业银行的活动来实施。四.商业银行发挥其服务功能,可为社会提供大量重要金融信息,作为国家制定政策、企业和个人融资、投资决策的参考;各种金融服务项目,可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许多便利。))
6、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基本原则:先外币,后本币;先农村,后城镇;先贷款,后存款;先大额,后小额,循序渐进。

货币银行学第二章 利率原理

货币银行学第二章 利率原理

6
(二)到期收益率( Yield to Maturity)
1、含义:使得一个债务工具未来收益的折现值等 于其当前价格的贴现率。

你现在投入的钱是多少? 债务工具的剩余偿还期是多长? 到期时拿回多少钱? 在到期之前你得到多少利息?
7
(二)到期收益率( Yield to Maturity)
17
六、利率的种类
5、按照金融交易的期限
短期利率(货币市场利率):借贷时间在1年 以内的利率
活期存款利率、同业拆借利率、回购利率、贴 现率、国库券利率等
中长期利率(资本市场利率):借贷时间在1 年以上的利率 国债利率、定期存款利率(一年以上)、企业 债券利率等
18
六、利率的种类
6、以利率是否带有优惠条件
46
五、对物价水平的影响 r Cd ,Id Ad P
Cd:消费需求; Id:投资需求; Ad:总需求 P: 物价水平 对需求拉上型通胀才能产生影响,对成本推动 型和输入型通胀不会有显著影响。 即使是需求拉上型通胀,也要取决于投资和消 费的利率弹性。
47
六、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利率调低,证券价格可能会上升。 原理: 居民金融资产结构调整,减少储蓄存款,对有 价证券的需求增加。 表明央行实施扩张的货币政策,银行流动性增 加,更多的银行资金会进入证券市场。
可贷资金的需求包括:同一时期总投资(I)和货 币需求的改变量(Md)。
二者的均衡条件为: S+ Ms=I +Md
27
图7 利率与可贷资金供求的关系
r re I +Md
Q Qe
28
S+ Ms
(四)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
1、平均利润率是利率水平的上限,利率只能在平 均利润率与零之间波动;

货币银行学2信用

货币银行学2信用

湖北大学商学院金融学系 吴秋实
19
单利 vs. 复利
单利(Simple Interest)
初始投资为A,以单利r计息,则n年之后该投 资的总价值V为:
V (1 rn)A
复利(Compound Interest)
上例中,以复利r计息,则:
V (1 r)n A
思考:复利计算的原因何在?
湖北大学商学院金融学系 吴秋实
年利率6%,10000元现金的5年后的终值为
FV 5 100001 6%5 13382.256
相关公式:
FVn PV 1 rn
PV
FVn
1 r n
湖北大学商学院金融学系 吴秋实
23
72法则:
现值翻一倍的年限大约等于72除以年利率:
翻倍的时间=
72 利息率
假如你在20岁时存入银行100美元,以8%的年 利率存45年,当你65岁时,账户中的钱会是多 少?如果利率为9%呢?
信用工具特性:
偿还性 可转让性 本金的安全性 收益性
湖北大学商学院金融学系 吴秋实
11
票据
定义:一个人开出的,约定由自己或他人在指定时间对
收款人或其指定人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的书面付款命令。
基本当事人:出票人、受票人、收款人 类别:
出票人=受票人→本票(promissory note); 出票人≠受票人→汇票(bill of exchange);
湖北大学商学院金融学系 吴秋实
13
信用工具的本质与信用工具创新
信用工具的本质:
确定权利束安排下未来现金流的索取权;
现金流图示:
现金流入
时间轴
现金流出
确定权利束:借贷双方约定的权利安排

货币银行学章节知识重点二带答案

货币银行学章节知识重点二带答案

四、计算1五、名词解释1、信用;2、资金流量分析;3、商业信用;4、国家信用;5、消费信用六、简答1、信用的形式有哪些?2、商业信用的作用及其局限性。

七、论述1、为什么说现代经济是信用经济?答案一、填空1、私有;2、极高的利率;3、债权、债务;4、需求者;5、政府部门,个人部门,工商企业部门,金融部门,国外部门;6、商业信用,银行信用;7、赊销;8、买卖行为,借贷行为;9、本票,汇票;10、国外商业性借贷,国外直接投资二、选择1、AD;2、C;3、AD;4、BC;5、AB;6、A;7、ABD;8、ABC;9、ACD;10、ABD三、判断1、×;2、×;3、×;4、×;5、×四、计算1、-11826亿五、名词解释1、信用:信用是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转移的借贷行为。

2、资金流量分析:把国民经济划分成几个部门,从货币收支的盈余或赤字的角度建立数学模型,并据以进行统计分析,称之为资金流量核算、资金流量分析。

3、商业信用:指工商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

其典型形式是由商品销售企业对商品购买企业以赊销方式提供的信用。

4、国家信用:指以国家为当事人一方的借贷活动。

现代经济活动中的国家信用主要表现在国家作为债务人而形成的负债。

5、消费信用:指对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用以满足其消费方面所需货币的信用。

六、简答1、答:(1)商业信用;(2)银行信用;(3)国家信用;(4)消费信用;(5)国际信用2、答:工商企业之间的联系离不开商业信用,通过这种可以分散决策的商业信用活动润滑着整个生产流通过程,促进经济发展。

局限性:有严格的方向性。

第三章金融一、填空1、金融一词与英文____Finance ____对应,但词义涵盖的范围因使用场合的变化而各不相同。

2、货币在以实物形态和铸币形态存在时,都不是信用的创造。

当贵金属货币退出流通,20世纪30年代始,进入____信用货币____流通时代,货币的流通与信用的活动,则变成了同一的过程。

货币银行学第2章信用与信用工具

货币银行学第2章信用与信用工具
银行信用的基本形式:存、取、贷、还
12
(二)银行信用的特点 1、间接信用
Letter of credit 信用证
A公司 存 款
银行
贷款
B公司
2、广泛的可接收性:L/C、银行承兑汇票 3、具有信用创造功能
信用创造是指商业银行通过吸收活期存款、发放贷款,从 而增加银行的资金来源、扩大社会货币供应量。
4、银行信用贷出的资本是以货币形态提供的。 5、银行信用与产业资本变动不一致
存款准备金率历次调整
调整前
调整后
12%
12.5%
11.5%
12%
11%
11.5%
10.5%
11%
10%
10.5%
9.5%
10%
9%
9.5%
8.5%
9%
8%
8.5%
7.5%
8%
7%
7.5%
6%
7%
8%
6%
13%
8%
12%
13%
调整幅度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1% -2% -5%
900000
存款的创造是整个银行系统的整体行为结果
16
△Dd= △R× 1
K= △Dd
rd
△R
K存款创造 货币乘数
△Dd:活期存款增加额 △R:初始可用资金 Rd: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例:假设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20%,企业甲在A银行存入
10000元活期存款,请计算通过银行存款创造后的最终存款增
加额?存款创造货币乘数?
以上四种信用的国际形式——国际信用
7
一、商业信用 (一)商业信用的概念

货币银行学 第2章第5节利率的决定及影响因素

货币银行学  第2章第5节利率的决定及影响因素
★西方经济学家的利率决定理论主要是从供求关系着眼的, 他们都认为利率是由供求均衡点所决定的。他们之间的主 要分歧在于是什么供求关系决定利率。
二、影响利率的主要因素
1.平均利润率 利息来源于利润,是利润的一部分。 利率受制于利润率。利润率有平均化的趋势。 利率受制于平均利润率。
2.银行成本 借贷资金的成本、经营的所有费用
(三)凯恩斯的利率决定理论
1、利息本质:所谓利息,乃是在一特定时期以内,放弃 周转灵活性之报酬。
2、利率的决定因素
货币供给(外生变量,
与利率无关)
i
货币需求(与利率负
相关),强调货币因
素对利率的决定作用
3、利率对产出的作用 MS i I GDP
Ms A
B
Md M
(三四)新古典学派的利率决定理论
主要观点:利率是由货币方面的因素与实物方面的因素共 同决定,即由可贷资金的供求所决定的。
实利息负担减少
4.中央银行政策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影响可贷资金供求
5.商业周期 利率的顺周期特征
6.借贷资金供求状况 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资金的价格——利率决定于
资金的供给与需求。 供大于求:利率下降 供不应求:利率上升
7.政府预算赤字 一种观点:预算赤字增加导致利率水平上升 另一种观点:对美国而言,资金供给是无穷大,预算赤 字对利率水平没有影响
第五节 利率的决定及影响因素
本节要点
马克思利率理论 古典学派利率理论 凯恩斯利率理论 可贷资金利率理论 影响利率水平的因素有哪些
一、利率理论 (一)马克思利率理论 利息本质: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 利率决定基本因素:平均利润率 利率影响因素:供求关系 利率受借贷资本供求影响在零与平均利
i

货币银行学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信用和利率

货币银行学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信用和利率

货币银行学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1、市场经济是一种交换经济市场经济产生的前提是社会分工社会分工的存在导致任何人都只能对一部分资源拥有所有权,要想获得别人拥有所有权的资源,必须遵循等价交换原则。

2、交换的两种形式:物物交换与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物物交换向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的演变物物交换存在的弊端1.需求的双重巧合2.交换系列的无限延长3.难以建立相互一致的交叉兑换比率4.缺少普遍接受的价值储存手段5.时间的双重巧合和地域的限制3、货币对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1.简化交换的方式,扩大交换的X围。

2.提高经济效率和挖掘生产潜力。

3.为整个经济结构的演变与经济X围的拓展奠定了基础。

4.促成商品跨时间的交换。

5.解决了需求上的双重巧合问题和时间上的双重巧合问题,拓展了交易的地域。

使购买力一般化,有利于资源的市场化配置:货币选票4、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并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

货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表现一切商品价值的材料,具有直接同所有商品相交换的能力。

货币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

商品生产者之间的交换关系,体现着产品归不同所有者占有,并通过等价交换来实现他们之间的社会联系。

5、货币的职能1. 价值尺度2.流通手段3.贮藏手段4.支付手段5.世界货币价值尺度:货币在表现和衡量商品的价值时,执行着价值尺度的职能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的货币。

价格标准:货币计量单位,包含一定金属重量的货币单位与其等分。

6、价值尺度与价格标准的关系:价格标准是为价值尺度职能服务的一种技术性的规定。

区别:前者代表一定数量的社会劳动,用来衡量其他商品的价值;后者代表一定的技术重量,用来衡量货币金属本身的量。

前者是在商品交换中自发形成的,后者是由国家用法律加以规定的。

前者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动而变动,后者一经规定就比较稳定。

7、流通手段:货币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时执行着流通手段职能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第二章信用和利息(货币银行学山西财经大学,苑改霞)

第二章信用和利息(货币银行学山西财经大学,苑改霞)
为五年。 • 特征:分摊购置;国债期限结构单一;
国债市场开放后,黑市买卖猖狂,国库 券的笼统遭到影响。
第二阶段:1989——1993年,国债 期限为三年。
• 特征:国债的市场化树立处于探求阶段; 二级市场开展缓慢;国债市场监管与清 算制度不完善。
• 第三阶段:1994年以后的国度信誉。 • 1994年,国库券的期限结构完成多样
商业信誉的存在。 • 3、以后,我国应有效应用和管理商业信誉
第一、树立商业票据市场。
• 第二、确立市场参与主体,增强企业资 信评级,按级划定企业运用票据的种类, 按级限定票据的流通范围。
• 第三、确定市场参与方式与运转机制。
二、银行信誉:
• 是指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方式向 企业、其他经济组织和团体提供的信誉。
• 3、可贷资金利率实际:是新古典学派 的利率实际,发生于20世纪30年代前期。
• 基本观念是:利率决议于可贷资金供应
该实际的特点:
• 〔1〕是临时的实践利率实际,强调实 践经济变量对利率的决议作用。
• 〔2〕它注重对某一时期货币供求流量 的剖析。
• 〔3〕统筹货币要素和实践要素,存量 剖析和流量剖析。
1、商业票据的种类:
• 商业票据按出票人的不同分为期票和汇 票。
• 2、商业票据的特点: • 笼统性;活动性;不可争辩性。 • 3、商业票据的贴现:是指票据一切者
在票据到期以前,为获取现款而向银行 贴付一定利息的票据转让。 • 计算公式为: • 客户所得现金=票据面额〔1—年贴现 利率x未到期天数/360天〕
债券 • 〔二〕国度信誉的作用 • 1、补偿财政赤字,筹集树立资金。 • 2、调理经济运转进程。 • 3、提高经济效益,培植后续财源。
〔三〕我国的国度信誉

《货币银行学》第二章__信用

《货币银行学》第二章__信用

(三)信用工具的分类 (1)按信用形式划分,可分为商业信 信用形式划分, 划分 用工具;银行信用工具; 用工具;银行信用工具;国家信用工 证券投资信用工具。 具;证券投资信用工具。 (2)按期限划分,可分为长期、短期 期限划分 可分为长期、 和不定期信用工具。 和不定期信用工具。 (3)按融资方式划分 ,可分为直接信 融资方式划分 用工具和间接信用工具。 用工具和间接信用工具。
3)承兑。是票据的付款人在票据上以文 承兑。 字表示“承认兑付” 字表示“承认兑付”,承诺票据到期付 款的行为。 款的行为。 4)贴现。是持票人为获得现款,持未到 贴现。是持票人为获得现款, 期的票据向银行兑取现款, 期的票据向银行兑取现款,银行扣除自 贴现日至到期日的利息买进该票据的行 贴现在形式上是票据买卖, 为。贴现在形式上是票据买卖,但实际 上是一种信用活动。 上是一种信用活动。
(二)信用工具的特征 1、偿还性。是指信用工具的债务人按期 偿还性。 还本付息的特征。 还本付息的特征。 2、流动性。 流动性。 3、收益性。是指信用工具定期或不定期 收益性。 给持有者带来收益。 给持有者带来收益。 4、风险性。是指投入的本金和预期收益 风险性。 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商业银行住房贷款增长概况
2003 2002 2001 2000 1997 0 190 2000 4000 6000 8000 10000 12000 14000 3377 5659 9164 12000
二、信用工具
(一)信用工具的含义 信用工具( 信用工具(credit instruments),也称 也称 ),就是 金融工具 (financial instruments),就是 以书面形式发行和流通, 以书面形式发行和流通,借以保证债权 债务双方权利和义务关系的具有法律效 力的凭证。 力的凭证。 信用工具是重要的金融资产,也是 信用工具是重要的金融资产, 金融市场上重要的交易对象。 金融市场上重要的交易对象。

课件:第2章第4节利率计量

课件:第2章第4节利率计量

ih
C Ps Pb Pb
利息购买资价本格利得100%
ih
C Pt1 Pt Pt
利息t期购前买后价期格价差100%
ih rc g
• 李先生买入了面额为100元(发行价),每年按 年率5%付息,每年付息1次,4年还本的债券。 两年后李先生以99元的价格卖出该债券,那么, 张先生的债券持有期收益率是多少 ?
到期收益率,则:
LR 1iFra bibliotekR (1 i)2
R (1 i)3
...
R (1 i)n
R i
1
1 (1 i)n
3、附息债券(coupon bond)的到期收益率
附息债券的现值相当于所有息票利息支付额的现值 总和再加上最终支付的债券面值的现值。
对于任何一笔附息债券,如果Pb代表债券的价格,
C代表每期支付的息票利息,F代表债券的面值,n代 表债券的期限,i代表附息债券的到期收益率,则:
• 2、贴现收益率(Yield on a Discount Basis) • (1)定义及公式 • 期限一年的贴现债
• 贴现收益率:
id
F
Pb F
• 到期收益率
im
F
Pb Pb
• (2)贴现收益率与到期收益率之间的关系 后者大于前者
• 期限不足一年的贴现债

贴现收益率:id
F Pb F
360 T
i F Pb Pb
贴现债的价格与到期收益率之间的关系:负相关
(二)当期收益率与贴现收益率
• •
1(、1当)期定收义益及率公id (式F FPCb urrent Yield)
• 是指债券的当期利息与当期价格之比
• 公式:

货币银行学第二章 信用

货币银行学第二章  信用

5.提供和创造信用流通工具 信用关系发生时,总要出具一定的证明,这些证明经过 一定的手续处理即可流通(指规范的信用而言),这些在流通 中的信用证明就是信用流通工具,如汇票、本票、支票等。 在各种信用活动中,以银行信用提供的信用流通工具为最多, 使用也最广泛。从大类上看,银行信用为商品流通提供两种 类型的流通工具,即一种是现金,一种是表现为各种银行存 款的非现金货币。这些货币都是由银行信用提供的,都是一 种信用货币,它反映一定的信用关系。现金表现为中央银行 (代表国家)对现金持有者(个人和单位)的负债,银行存款则表 现为银行对各存款者的负债
3.时间间隔(信用活动的特殊性)。无论何种信用, 在同一信用中从信用关系的发生到信用关系的终止,必然有 着或长或短的时间间隔,否则,就无所谓信用。信用实际上 是价值在不同时间的相向运动。
4.利息(形式上类似于商品交易的价格)。信用关系 是建立在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基础上的。因此, 任何一种信用通常都有利息这一经济范畴的发生,而计算支 付利息则必须要有一定的标准,这个标准便是利率。
4.调节宏观经济运行与微观经济运行 信用作为一个经济杠杆,不仅能够准确、及时地反映国
民经济的运行状况,还能够对国民经济的运行进行积极地干 预,对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进行适时、适度的调节。如在宏 观上,通过信用活动调节货币流通,在银根吃紧时放松信用, 在通货膨胀时则收缩信用;通过信用活动调整产业结构,对 国民经济发展中的瓶颈部门、短线行业和紧俏产品多供给资 金,对长线部门、衰退行业和滞销产品则少供应资金甚至收 回原已供应的资金,迫使其压缩生产或转产;通过信用活动 还可调整国民经济的重大比例关系。在微观上,通过信用的 供与不供、供多供少、供长供短、早供晚供、急供缓供等来 促进或限制某些企业或某些产品的生产与销售,扶植或阻止 某些企业的发展。

(完整word版)《货币银行学》各章复习思考题

(完整word版)《货币银行学》各章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一、名词解释货币信用货币货币制度复本位制平行本位制双本位制金本位制格雷欣法则法定平价布雷顿森林体系牙买加体系二、填空题1.纸币和—-—--—-均属于信用货币.2.货币形态的演进先后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3.法定平价加黄金运送费用,就是黄金—————点.法定平价减黄金运送费用,就是黄金---—-点。

4.在金属货币制度下,本位币具有-——-、—---—-—和—--—---特征。

三、选择题1.企业以现金采购原材料时,货币执行的是()职能。

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支付手段D、储藏手段2.信用产生于货币的()职能.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支付手段D、储藏手段3.辅币具有()特点。

A、自由铸造B、限制铸造C、有限法偿D、无限法偿4.“劣币驱良币"现象产生于( )。

A、银单本位制B、平行本位制C、双本位制D、金银复本位制5.信用货币的性质是()。

A、商品货币B、价值符号C、债务货币D、超物货币6。

最不可能作为货币的是().A、燕麦B、冰激凌C、香烟D、松香7. 对我国目前发行的1元硬币最准确的描述是()。

A、本位币B、金属货币C、实物货币D、辅币8. 在信用发达的国家,占货币供应量最大的是()。

A、纸币B、硬币C、存款货币D、外汇9. 如果金银的法定比价为1:13,而市场比价为1:15,这时充斥市场的将是().A、银币B、金币C、金币和银币D.都不是10.货币发展的具体形态有().A、实物货币B、金属货币C、兑现的银行券D、支票E、不兑现的银行券四、判断题1.企业用现金向职工发放工资时,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2.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3.在金属货币制度下,本位币的名义价值大于实际价值。

4.双本位制是金银两种本位币均按其实际价值流通,国家法律不规定金银币比价的货币制度.5.金币本位制是典型的金本位制,它是一种币值稳定的货币制度.6.在纸币本位制下,流通中的货币都是通过信用程序发行的.7.纸币之所以可以作为流通手段,是因为它本身具有内在价值。

货币银行学-利率

货币银行学-利率
第一年末:F1=P(1+in)=10(1+3%)=10.3万元 第二年末:F2=P(1+in)=10.3(1+3%)=10.6090万元 第三年末:F3=P(1+in)=10.609(1+3%)=10.9273万元 第四年末:F4=P(1+in)=10.927(1+3%)=11.2551万元 第五年末:F5=P(1+in)=11.255(1+3%)=11.5927万元
思考:10万元存款,存5年。 (1年期储蓄存款利率为3%;5年期为5%)
假设有三种选择: ①按单利直接存5年定期存款; ②按1年定期存款,将上年利息一并转为下年本金; ③按复利直接存5年定期存款。 分析三种选择的收益情况。
①按单利直接存5年定期存款;
F=P(1+in)
=10(1+5%·5)=12.5万元 ②按1年定期存款,将上年利息一并转为下年本金;
按性质不同,分为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 名义利率:不考虑通货膨胀的因素,银行挂牌执 行的存贷款利率。 实际利率:指名义利率扣除通货膨胀率后的利率。 (反映真实的筹资成本) 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实际利率越低,贷款人愿意贷出资金的动力越小, 借款人愿意借入资金的动力越大。
例如:如果在1年中,名义利率为8%,预期的通 货膨胀率为10%,实际利率是多少? 实际利率为-2%。 虽然在1年末现金数量增加了8%,但购买商品需 要多付10%,结果是,年末能购买的商品少了 2%,也就是说,以不变价来计算,损失2%。
小结: 现值的概念告诉我们:未来的1元不如现在的1元值钱,因为你
可以将这1元钱投资,从而赚取利息。具体来说,n年后收到的 1元钱仅仅相当于今天的1/(1+i)n元。 对于一种债务工具而言,一系列未来支付的现值应当=每次支 付款项的现值之和。 债务工具的到期收益率是使得未来支付款项的现值与债券当前 价值相等的利率。 到期收益率的计算是基于经济学原理,经济学家将其看做衡量 利率的最精确的指标。 债券现价与利率是负相关的:当利率上升时,债券价格下跌。

《货币银行学》试题及答案(二)

《货币银行学》试题及答案(二)

《货币银行学》试题及答案(一)1 信用是在私有制的基础上产生的。

√2 商业银行经营方针中安全性与盈利性是统一的。

×3 中国人民银行在1984年之后是复合式中央银行。

×4 国际收支是存量概念,货币供应量是流量概念。

×5 当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降低时,存款货币的派生将扩张。

√6 自1984年至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颁布之前,我国事实上一直奉行双重货币政策目标,即(稳定物价,经济增长)。

7 决定债券收益率的因素主要有(期限、利率、购买价格)8 货币制度的基本类型有(复本位,银本位,不兑现的信用货币,金本位)。

9 《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我国今后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有(信用总量、货币供应量,同业拆借利率,银行备付金率)10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的国际储备,一般可分为(外汇、黄金、特别提款权,在IMF的储备头寸)。

11 关于会计主体和法律主体的区别,描述正确的是(只要是一个法律主体,无论其规模多大----------)。

12 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企业,其记账本位币应为(两种方式均可)。

13 关于真实性原则的含义,下列不正确的是(在必要的情况下,真实性原则并非不可违背)。

14 会计核算所要反映和提供的会计信息必须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正确地做出经济决策,即会计信息必须满足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满足各有关方面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这是(相关性原则)的要求。

15 在会计核算中,一个会计期间内的各项收入与其相关联的成本费用应当在同一会计期间内进行确认、计量,是(配比性原则)的要求。

16 按照历史成本原则,企业对资产、负债等项目的计量应当基于经济业务的(实行交易价格)。

17 谨慎性原则要求(意味着企业可以设置秘密准备)。

18 关于重要性原则,理解正确的是(可以不用全面反映,充分披露重要的事项即可)。

19 下列哪个不属于会计要素(成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