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利息与利率
第三章 利息与利率
![第三章 利息与利率](https://img.taocdn.com/s3/m/0a7af460ddccda38376baf5f.png)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3.5 我国利率体制与利率市场化
3.5.2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
1.我国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回顾 自1996年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正式启动以来,经过10余年 的发展,利率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并取得了积极进展。 (1) 1996年6月1日人民银行放开了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 1997年6月放开银行间债券回购利率。1998年8月,国家 开发银行在银行间债券市场首次进行了市场化发债。 (2) 1998年,人民银行改革了贴现利率生成机制,贴现利 率和转贴现利率在再贴现利率的基础上加点生成,在不超过 同期贷款利率(含浮动)的前提下由商业银行自定。
3.4 利率的杠杆作用
1.利率在宏观经济活动中的作用
1)利率能够调节社会资金供给 2)利率可以调节投资 3)利率可以调节社会总供求
2.利率在微观经济活动中的作用
1)对企业而言,利率能够促进企业加强经济核算,提高经济 效益 2)对个人而言,利率影响其经济行为
返回3.5 Biblioteka 国利率体制与利率市场化返回
上一页
返回
3.3 决定和影响利率变化的因素
3.3.1西方利率决定理论
1.古典学派的储蓄投资理论 以庞巴维克、费雪以及马歇尔为代表的西方古典经济学家认 为,利率决定于资本的供给与需求,这两种力量的均衡决定 了利率水平。资本的供给来源于储蓄,储蓄(s)是利率的增 函数,即利率上升,储蓄量会增加,反之则会减少。资本的 需求取决于资本的边际生产率与利率的比较,只有当资本的 边际生产率大于利率时,才能导致净投资。投资(I)是利率 (r)的减函数,即利率越高,投资越少,反之则越多。利率 的变化取决于投资流量与储蓄流量的均衡,如图3-2所示
货币银行学 第三章 利息与利息率
![货币银行学 第三章 利息与利息率](https://img.taocdn.com/s3/m/79692cba69dc5022aaea0098.png)
三、可贷资金利率理论(1)
该理论的产生:1937 年凯恩斯的学生罗伯逊 在古典利率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可贷资金利率理论, 因此是古典利率理论的延伸。 对凯恩斯利率理论的批评: 认为凯恩斯利率理论完全忽视储蓄、投资等 实际经济因素对利率的影响; 认为利率完全是一种货币现象的观点,与现 实经济现象不符。
三、可贷资金利率理论(2)
一、古典利率理论(4)
(二)均衡价格论(马歇尔) 基本观点:认为利息是资本需求与资本供给达到均 衡时的价格。 资本需求决定于资本的边际生产力; 资本的供给取决于抑制现在消费而对未来享受的 “等待”; 利息率由资本供求双方共同决定。
一、古典利率理论(5)
(三)古典学派关于利率与储蓄、投资间变动关系 的分析: 资本供给来源于储蓄,储蓄取决于“时间偏 好”、“节欲”、“等待”等因素。 当这些因素既定时,利率越高,储蓄的报酬 越多,储蓄增加,反之减少;储蓄是利率的增函 数。 当资本边际生产力一定时,利率越高,投资 越少,利率越低,投资越多;投资是利率的减函 数。
(一)利息 利息是资金所有者由于借出资金而取得的报酬, 它来自生产者使用该笔资金发挥营运职能而形成的 利润的一部分。 (二)利率 在借贷期内所形成的利息额与借贷资本金的比率 称为利息率,简称为利率。以公式表示: 利率=(利息/本金)×100%
二、利率的计算方法
(一)年利率、月利率、日利率 1、年利率:1% 如:年息 5 厘,指本金 100 元,每年利息 5 元。 2、月利率:0.1% 如:月息 5 厘,指本金 1000元,每月利息5 元。 3、日利率:0.01% 如:日息 5 厘,指本金 10 000元,每天利息 5元。 4、换算:月利率=年利率/12 日利率=月利率/30=年利率/365
第三章利息与利率《金融学概论》PPT课件
![第三章利息与利率《金融学概论》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74bb523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ac.png)
二、利率种类
1、存款利率与贷款利率
贷款利率-存款利率=存贷利差
1996年以来我国一年期存贷款利差的变动情况 单位:%
时间
存款利率
贷款利率
利差
调整前
10.98
12.06
1.08
1996.5.1
9.18
10.98
1.80
1996.8.23
7.47
10.08
2.61
1997.10.23
5.67
8.64
2.93
第三章利息与利息率
第一节利息与利息率概述
一、利息与利息率的概念 利息是借款者为取得货币资金的使用 权而支付给贷款者的一定代价,或者 说是货币所有者因暂时让渡货币资 金使用权而从借款者手中获得的一 定报酬。
利息率
利息率简称利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利息额与借 贷本金之间的比率。用公式表示为:
利率= 利息额 100% 借贷资本金额
贷款利率的下限管理与存款利率的上限管理。
2012 年6月8日和7月6日,中国人民银 行两次调整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浮动区 间。允许金融机构存款利率上浮,浮动 区间的上限由基准利率调整为基准利率 的1.1倍。放宽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 区间,6月8日,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下限 由基准利率的0.9倍调整为0.8倍;7月6 日,贷款利率下限继续调整为0.7倍。
固定利率是指在借贷期内不随借贷 供求状况而变动的利率。适用于短 期借贷。实行固定利率对于借贷双 方准确计算成本与收益十分方便, 同时也锁定了融资成本或风险。它 是一种较为传统的计息方式。
浮动利率是一种在借贷期内可定期调整的利 率。根据借贷双方的协定,由一方在规定的 时间依据市场利率进行调整,每3个月或6个 月调整一次。
第三章 利息和利率
![第三章 利息和利率](https://img.taocdn.com/s3/m/11213fdfd15abe23482f4dac.png)
利息和利率
本章内容
第一节 利息和利率概述
第二节 利率的决定 第三节 利率的结构
第四节 利率的作用
第一节 利息和利率概述
一、利息
(一)利息的含义 利息是信用的伴随物,是借款人支付给贷 款人的超过本金的那一部分金额。 利息是投资人让渡资金使用权而索要的补 偿,是机会成本和风险的补偿。 利息是借贷资本的价格。
在1988年,中国的通货膨胀率高达18.5%,而当时 银行存款的利率远远低于物价上涨率,所以在1988年的 前三个季度,居民在银行的储蓄不仅没给存款者带来收 入,就连本金的实际购买力也在日益下降。老百姓的反 应就是到银行排队取款,然后抢购,以保护自己的财产, 因此就发生了1988年夏天银行挤兑和抢购之风,银行存 款急剧减少。
S P (1 r )
复利的运用
复利反映利息的本质特征,是更符合生 活实际的计算利息的观念。 我国银行公布的官方利率以单利标示, 但是银行制定利率水平遵循复利原则:不 论以单利计算还是以复利计算,都应该是 期限越长的定期储蓄,利率越高;而且按 长期储蓄利率计算出来的利息必须高于按 短期储蓄利率用复利方法计算出来的利息。
5、按照计算方法划分
单利(simple interest):在计息时只按本 金计算利息,不将利息额加入本金一并计算。
利息(I)=本金(P)×利率(r)×期限(n) 本利和(S)=P(1+r×n) 复利(compound interest): 将按本金计算出 来的利息额再加入本金,一并计算出来的利息。 n
★ 预防动机(Precautionary motive)
★ 投机动机(Speculative motive)——
“流动性偏好”
“流动性陷阱” i L M0 M1
3(第三章)利息和利率
![3(第三章)利息和利率](https://img.taocdn.com/s3/m/9361f57a8e9951e79b89271a.png)
利息与利率导读:当利率上升时,债券价格会下降,股票市场也会下跌,为什么会如此?通过本章的学习,你会得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第一节利息与收益的一般形态(一)货币时间价值与利息1.货币时间价值:指同等金额的货币其现在的价值要大于其未来的价值。
(货币为什么具有时间价值?理论界解释:就现在消费与未来消费来说,人们更加偏好现在消费,如果货币的所有者要将其持有的货币进行投资或借予他人进行投资,他就必须牺牲现在消费,对此,他会要求对其现在消费的推迟给予一定的补偿,补偿金额的多少与现在消费推迟的时间成同向变动。
因此,货币时间价值来源于对现在消费推迟的时间补偿。
)马克思对利息来源的经典阐述:“贷出者和借入者都是把同一货币额作为资本支出的。
但它只有在后者手中才执行资本职能。
同一货币额作为资本对于两个人来说取得了双重的存在,这并不会使利润增加一倍。
他所以能对双方都作为资本执行职能,只是由于利润的分割。
其中贷出者的部分叫利息。
由此可见,利息来源于再生产过程是生产者借入资金发挥营运职能而形成的利润的一部分。
2.利息与收益的一般形态(1)利息转化为收益的一般形态利息通常被人们看作是收益的一般形态——利息是货币资金所有者理所当然的收入。
(2)收益的资本化将任何有收益的事物通过收益与利率的对比倒算出该事物相当于多大的资本金额,这便是收益的资本化。
C = P * r C(收益) 本金(P)利率(r)收益的资本化公式:P = C / r收益资本化作用的领域非常广泛,土地交易、证券买卖、人力资本的衡量等。
地价= 土地年收益/ 年利率人力资本价格= 年薪/ 年利率股票价格= 股票收益/ 市场利率第二节利率的计量和种类(一)计量1.单利与复利单利公式:C(利息) = P(本金)* r(利率)* n(年限)复利公式:S(本利和)=P(本金)*{(1+r)的n次方}C = P 【(1+r)的n次方– 1】2.现值与终值终值:按一定的利率水平计算出来其在未来某一点上的金额(即本利和)现值:与终值相对应,这笔货币资金德本金额被称为现值(即未来本利和的现在价值)公式:P = S / (1+r)的n次方3.到期收益率到期收益率:指投资人按照当前市场价格购买债券并且一直持有到债券期满时可以获得的年平均收益率。
《金融学》第3章 利息与利率
![《金融学》第3章 利息与利率](https://img.taocdn.com/s3/m/5f39931f227916888486d7e2.png)
二、利息的本质
3. 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利息本质理论
(1)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说”。 (2)希克斯的“不完全货币论”。 • 马克思对利息本质的看法 马克思从借贷资本运动过程来分析利息的来源并揭示 利息的本质。 马克思的利息本质理论认为:利息是利润的一部分, 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6
三、利息与收益的资本化
• 利息与收益的一般形态
在现实生活中,利息通常被人们看作是收益的一般形态。
• 收益的资本化 各种有收益的事物,不论它是否是一笔贷放出去的货币 金额,甚至也不论它是否是一笔资本,都可以通过收益与 利率的对比而倒过来算出它相当于多大的资本金额。这便 是收益的资本化。
7
第三章
利息与利率
3.2 利率与利息的计算
二、利率在微观经济中的作用
(一)利率能够促进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二)利率能够影响个人的经济行为
33
三、利率发挥作用的条件
(一)利率发挥作用的制约因素 1、利率管制。
2、授信限量。
3、市场开放程度。 4、利率弹性。
(二)利率发挥作用的条件
1、市场化的利率决定机制。 2、灵活的利率联动机制。 3、适当的利率水平。 4、合理的利率结构。
17
• 古典利率理论的特点: (1)古典利率理论的基本特点是从储蓄和投资等实 物因素来分析利率的决定。 (2)古典利率理论是实际利率理论。
(3)古典利率理论是一种局部均衡利率理论。
(4)古典利率理论使用的是流量分析方法。
18
三、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
• 理论观点: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是凯恩斯在1936 年发表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基本理论 之一。凯恩斯认为,利率属于货币经济范畴,而 不属于实物经济范畴,极力主张利率是由货币量 的供求关系决定的。
货币金融学 蒋先玲版 第三章 利息和利率
![货币金融学 蒋先玲版 第三章 利息和利率](https://img.taocdn.com/s3/m/586c041f79563c1ec5da71e8.png)
n
(二)到期收益率(Yield To Maturity,YTM)
1.概念 是指使某项投资或金融工具未来所有收益的现值等 于其当前价格的利率。 按单利计算的债券到期收益率,是指投资人购买债 券并且一直持有到期满时可以获得的年平均收益率 。计算公式为: 到期收益率 票面利息 本金损益/市场价格
2.利息的本质 威廉•配第:不便补偿说 庞巴维克:时差利息说
马克思:剩余价值利息说
威廉•配第:不便补偿说 Petty-《赋税论》:假如一个人在不论自己如何需要,
在到期之前也不得要求偿还的条件下,借出自己的货币,则他对 自己所受到的不方便可以索取补偿,这是不成问题的。这种补偿 ,我们通常叫做利息。
56元
(2)通过现值的计算,比较投资方案优劣。
[例] 现有一项工程需10年建成。有甲、乙两个投资 方案。甲方案第一年年初需投入5000万元,以后9年 每年年初再追加投资500万元,共需投资9500万元; 乙方案是每一年年初平均投入1000万元,共需投资1 亿元,现假设市场利率为10%。这样,分别计算两方 案的现值。
2.到期收益率的估算与应用
(1)息票债券的到期收益率
息票债券——是指定期支付定额利息,到期偿还本 金的债券。
息票债券的市场价格,就是它直至到期时能够带来的一系 列未来收益值的折现值.
C C C F P 2 n (1 r) (1 r) (1 r) (1 r)n
2.利息的本质
借钱要付利息,这合理吗?
是天经地义? 还是。。。?
伊期兰教对利息的否定态度 钱只是交易中介,不能由于借贷本身而获得利 息,任何利息都是不允许的。“禁止贷方从借贷获取 任何益处,如借用一下借方的农具,或到借方家吃顿 饭,甚至连站在借方屋檐下乘凉也被视为受益之列” --古代欧洲也对利息持否定态度
第三章-利息和利率
![第三章-利息和利率](https://img.taocdn.com/s3/m/459f9a93852458fb760b562d.png)
▪ 基准利率。 ▪ 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 ▪ 市场利率和官定利率。 ▪ 一般利率和优惠利率 ▪ 长期利率和短期利率 ▪ 实际利率和名义利率
贷关系中由债务人支付给债权人的报酬,是 在特定时期内使用借贷资本所支付的代价。
利息是在偿还借款时大于本金的那部分 金额。
2021/4/6
4
2.利息的来源
▪ 高利贷的利息来源是奴隶、农奴或小生产者所创造
的,体现了剥削关系。
▪ 资本主义制度下,利息是借贷资本运动的产物,本
质上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表现形式,是利润的一部分,
2021/4/6
14
(三)复利反映利息的本质特征
复利较之单利,复利更能反映利息的本质。理由很简单, 在一个国家只有单利存在时,债券人会通过计算而在单利与 复利方面做出选择。他可以尽量缩短货币贷放的时期,当贷 款结束时,他完全可以把当期的本息收入一并贷放给其他债 务人,而当下一个贷放期结束时,他又可以将这一期的本息 收入再重新贷放。这时,他所获得的利息就是复利利息,这 是任何人都无权干涉的。因而,利息的本质应该是复利的。 即便是执行单利政策的国家,在制定利率表时也必须遵循复 利原则:对同样金额来讲,在一定期限内,按单利方法计算 的定期存款利息必须大于按复利方法计算出来的活期储蓄利 息;按单利方法计算的长期定期存款利息必须大于按复利方 法计算的出来的期限较短的定期存款利息。不然,存款者在 选择存款期限时就会出现短期化现象。
体现借贷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共同剥削雇佣工人瓜
分剩余价值的关系。
▪ 在社会主义社会,利息是调节经济生活的重要经济
杠杆之一,是纯收入再分配的一种方式。
2021/4/6
5
3.利息的本质-马克思的利息理论
▪ 利息从本质上说是利润的一部分,是剩余价值的 转化形式。
利息与利率
![利息与利率](https://img.taocdn.com/s3/m/986b2a1fa76e58fafab00391.png)
经济与管理学院
利息是与信用相伴相生的一个概念。在借贷关系中,借者不 仅要按期归还本金,还要对贷者支付一个增加额——利息。 所以利息是借者使用本金所花的代价,它来源于借者使用该 笔资金发挥生产职能而形成的利润的一部分。如果把“资金” 也看成一种特殊“商品”的话,利息就可看成是“资金的价 格”,它比一般商品的价格要复杂得多,也重要得多。 尽管利息作为经济范畴,至今在有关利息来源及其性质等理 论问题上仍有许多争论,但在这里主要是把利率当作一种经 济杠杆、政策工具来研究,我们关心的是利率与物价、利率 与经济增长等其他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怎样,利率调控 经济的效果如何,如何用好利率工具等现实问题。
马克思关于利息的本质: 马克思关于利息的本质:是剩余价值的一种 特殊表现形式, 特殊表现形式,是利润的一部分体现了借贷 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共同剥削工人、 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共同剥削工人、瓜分剩 余价值的关系。 余价值的关系。
思考:严格地说,把利息视为借贷 资本的价格合不合理?
利息转化为收益的一般形态
利息是资金所有者由于贷出资金而取得的报酬,它来自于 生产者使用该笔资金发挥生产职能而形成的利润的一部分。 显然,没有借贷,便没有利息。 但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利息的概念已经扩大,并转化为收 益的一般形态:作为资金的所有者,无论贷出资金与否, 利息都被看成是其理所当然的收入;作为生产经营者,无 论借入资金与否,利息都被看成是其理所当然的支出,并 且在会计制度中列入成本。于是其经营利润就很自然地分 为两块:利息与企业主收入。 这样在经营者的观念中,只有扣除利息后的余额才是真正 的经营所得;因而利息率就成为测量其经营状况的尺度, 并进一步演变为投资者是否进行投资的标准。
再比如,一个管理技术人员的年薪10万元,那么这 人的价格就可看成是取得10万元收益的资本金额, 其价格=10÷0.06=166.67万元。 西方经济学的“人力资本”的概念正是收益资本化 规律的体现。它不仅承认劳动是生产要素中的一个 重要因素,而且强调它是一种资本,工资性货币收 入被看成是人力资本的所得,而人力资本则是由为 增进一个人的知识、技能、健康状况所进行的投资 而形成的。 收益资本化作用最显著的领域就是在资本市场有价 证券价格的形成方面。
第3章利息与利率
![第3章利息与利率](https://img.taocdn.com/s3/m/b59edd270722192e4536f68f.png)
例题:零存整取的复利计算
存款者每月存入100元,连续存10年,零存 整取的利率为月1‰,10年后此人共取得本 息为多少? 复利计算法?
2、现值与终值
(1)单个现金流的现值与终值 1 PV FV n (1 r )
其中,PV代表现值,即贴现额; r代表利率,即贴现率; FV代表终值,即票据金额。
(2)复利
i.复利的特点是除了本金要计息外, 前期的利息也要计利息。 ii.复利的计算公式:
S P(1 r ) n
I S P
其中:I表示利息额,P表示本金 r表示利率,n表示计息周期数
例如,老王的存款帐户上有100 元,现在的年利为 2.25%,按复利计算,第一年末,帐户上的钱是:
例如,某人打算从现在起每年年初等额存入银行一笔 钱以便5年后偿还债务。若银行存款利率为10%,每年 存入银行100元钱,问5年后一共能存多少钱?
解: S = 100+100(1+10%) 1+100(1+10%)2+……
+100(1+10%)5-1
= 100×[(1+10%)5-1]/1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610.51
S1 = 100×(1+2.25%)1 = 102.25
第二年末,帐户上的钱应该是:
S2 = 100 × (1+2.25%)2 = 104.55
以次类推,第n年年末的存款帐户总额为:
Sn = 100×(1+2.25%)n
复利的计算
某人投资1000元购买3年期的企业债券。该 债券年利率为10%。每年计息一次,按复利 计算,3年后可获得利息多少元? 某人用10000元投资一项为期5年的项目, 年利率为10%,试求: (1) 按一年复利一次,到第5年末的终值 是多少元? (2) 按一月复利一次,到第5年末的终值 是多少元?
第三章利息与利率
![第三章利息与利率](https://img.taocdn.com/s3/m/d9c71f5f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74.png)
第三章利息与利率第三章利息与利率【学习要求】理解利息的含义与本质了解各种利率类型的概念掌握利息和收益率的计算以及现值与终值的运⽤把握利率决定理论和影响利率变化的因素掌握利率的宏观和微观调节作⽤了解利率市场化的改⾰进程⼀、利息的含义与本质(⼀)利息含义利息抽象上是指货币资⾦在向实体经济部门注⼊并回流时所带来的增值额。
具体来说是指在信⽤关系中借款⼈(债务⼈)因使⽤了借⼊货币或资本⽽⽀付给贷款⼈(债权⼈)的报酬。
因此,利息是借贷资本的增值额或使⽤借贷资本的代价,对于货币所有者来说,利息是其让渡资⾦使⽤权⽽应该获得的报酬;对于货币借⼊者来说,利息则是其取得资⾦使⽤权⽽应当付出的代价。
(⼆)马克思利息本质观⾸先,马克思认为利息的本质决定于利息的来源,⽽利息直接来源于利润。
强调利息只是借⼊者所产出利润的⼀部分⽽不是全部。
由于利润和剩余价值实质上同属⼀物,所以利息只是对剩余价值的分割,是在⽣产过程中创造的归产业资本家占有的剩余价值的⼀部分,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这种分割和转化既是社会再⽣产的结果,⼜是社会再⽣产的前提条件。
利息表现为资本的所有权派⽣出的资本价值创造,其创造的过程可表现为G-G‘,即⼀定量的货币⽣出更多的货币。
其次,马克思认为利息可以看作是借贷资本这种特殊商品的价格,所以,利息的⾼低应该由借贷资本的供求关系决定。
⼆、利率类型(⼀)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按照反映的实际收益⽔平,利率可分为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
名义利率,即不考虑物价上涨对利息收⼊影响时的利率。
实际利率是根据物价⽔平(或通货膨胀)的预期变动进⾏相应调整的利率,实际利率更为准确的反映了真实借款成本。
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之间的关系体现在费雪⽅程中。
费雪⽅程表明名义利率i等于实际利率i r与预期通货膨胀率πe之和i=i r+πe我们也可以说实际利率等于名义利率减去预期通货膨胀率:i r=i-πe(⼆)基准利率与⼀般利率按作⽤的⼤⼩与地位的不同,利率可分为基准利率与⼀般利率。
货币金融学第三章 利息与利率
![货币金融学第三章 利息与利率](https://img.taocdn.com/s3/m/30c279348762caaedd33d4f8.png)
LM
E1
r1
E2
r2
L2
L22 L21 O L12 L11
Y1
Y2
Y
V
L1 L1(Y )
L1
均衡利率与均衡收入的决定
r LM
r0
IS
y0
y
r
IS
LM
r1
A
E
re
r2
B
Y
y1
ye y2
3.4 利率的决定
根据IS-LM模型可知: 利率高低取决于投资需求函数、储 蓄函数、货币需求函数、货币供给 量。
古典学派的利率理论
认为利率决定于储蓄和 投资的相互作用
凯恩斯学派的利率理论
认为利率是由货币的供求 关系决定的
新古典学派 的可贷资金理论
同时考虑了货币因 素和实质因素
一方面肯定古典学派考 虑储蓄与投资对于利率 的决定作用。
另一方面肯定凯恩斯学 派关于货币因素对利率 的影响作用的论述。
3.4 利率的决定
单、复利比较:
单利计算简便,适用于短期借贷。复 利因充分地考虑了货币的时间价值, 更适合于长期借贷。
3.2 利率及利息的计算
二、终值与现值 终值是指现在的货币随时间增值后 将来的价值,现值则是指将来的货 币扣除货币时间价值相当于多少现 在的货币。
3.2 利率及利息的计算
(1)复利终值计算公式: F=P(1+r)n
(2)该理论是一种局部均衡理论,即认为储蓄数量和 投资数量都是利率的函数,而与收入无关。储蓄与投 资的均等决定均衡利率。利率的功能仅仅是促使储蓄 与投资达到均衡,而不影响其他变量。
3.4 利率的决定
(3)古典利率理论是实际利率理论,认为利 率与货币因素无关,利率不受任何货币政策的 影响,因此古典利率理论又称为非货币性的利 率理论。
第三章利息与利率
![第三章利息与利率](https://img.taocdn.com/s3/m/44983f14bed5b9f3f90f1c93.png)
按单利计算:
I=100*10%*5=50万元 S=100(1+10%*5)=150万元
按复利计算:
I 100[(1 10%)] 5 1] 61.051万元
S 100(1 10%) 5 161.051万元
四、复利法的应用
1、复利法下实际利率的计算
2、现值与终值 3、现值应用的案例
5.贷款利率与存款利率
对银行等金融机构来说,存款利率是借入货币 资金的价格,贷款利率是贷出货币资金的价格。
贷款利率与存款利率之差即为存贷利差,这是 银行收益的主要来源。 存贷款利率之间应保持一定的差距,以保证金 融业有利可图。否则,金融业就失去了生存发展的 基础。
6.短期利率与长期利率
短期利率:一般是指借贷期限在一年以内(包括
IS-LM 分析的利率理论:利率由货币市场和商品市 场的总均衡所决定。
i E LM
io
IS O Yo Y
图5-4 IS-LM框架下均衡利率的决定
特点:利率决定取决于储蓄供给、投资需求、 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这四个因素,并与收入水平同时 决定。
五、利率的风险结构理论
前面建立的利率决定理论是针对一种利率而言 的。但现实中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利率,比如贷款利 率、短期政府债券利率、长期政府债券利率、公司 债券利率,这些利率不尽相同。那么这些不同利率 之间的关系如何?为什么会出现利率差异?回答这 些问题正是利率风险结构理论和利率期限结构理论 的任务。 利率的风险结构理论考察相同期限的证券出现 利率差异的原因,利率的期限结构理论考察具有相 同风险及流动性的证券,其利率随到期日的时间长 短出现差异的原因。
合计
方
50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9500
货币银行学 第三章 利息与利率
![货币银行学 第三章 利息与利率](https://img.taocdn.com/s3/m/2cecbe43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33.png)
六、利率决定理论
均衡利率决定理论是利率理论的核心,它研究 的是利率总水平的变动由什么因素决定。最具 影响力的理论有:马克思的利率理论、实际利 率理论、流动偏好利率理论、借贷资金理论以 及IS——LM模型中的利率决定理论。
(一)马克思利率理论:理论的核心是平均利 润率决定利率。
(二)古典学派利率理论——储蓄投资理论 (三)凯恩斯利率理论——流动偏好利率理论 利率由货币的供求关系决定,M=L1(Y)+L2
求可按不同的需求动机分为两个组成部分, 即L=L1+L2,L1是满足交易动机和预防动 机的货币需求,又是收入的增函数,即L1 (Y);而L2是满足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 它是利率的反函数,即L2(i)。
IS—LM曲线
i
LMΒιβλιοθήκη ieEO Ye
IS Y
S
O
Y
i B'
A' IS
O
Y
S
I=S
O i
i1
i2
I
IS
一、利率自由化(市场化)的涵义 二、金融自由化与利率自由化理论 三、国外利率自由化实践的经验教训 目前我国的存款利率是由央行设定基准利率,
各银行只能在此基础上至多上浮10%。各期限 利率高低,根本上还是由央行说了算。所谓利 率市场化,就是要取消各期限存款利率的央行 基准利率,由市场自行决定。比如在美国,除 了隔夜利率由美联储议息决定外,其余期限利 率均通过债券市场等市场价格来决定。
返回
二、金融自由化与利率自由化理论
(一)金融抑制论与金融深化论 1、金融抑制论是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罗
纳德.I.麦金农提出的——基本特征是低的 实际利率水平和有选择的信贷分配。 2、金融深化论是美国教授爱德华.肖提出 的 (二)理论的缺陷
[经济学]第三章 利息和利率_OK
![[经济学]第三章 利息和利率_OK](https://img.taocdn.com/s3/m/2e2805f3b52acfc788ebc9e6.png)
•
=1 045 506.25元
• 1 045 506.25,较之1 048 600,少3 093.75元。 14
• ——买两年期国债,其所以可多得3 093.75元,那 就是因为放弃了在第二年期间对第一年本利和1 022 500元的自由处置权。这就意味着,较大的效益 是产生于第二年。
• ——如果说,第一年应取2.25%的利率,那么第二 年的利率则是
• 3. 由于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绝对无风险的投资,所以也 无绝对无风险利率;市场经济中,只有国债利率可用以 代表无风险利率。
• 4. 有的中央银行规定对金融机构的存、贷利率,也称基 准利率。其中,如中国人民银行直取基准利率字眼,并 必须执行;有的不用基准利率字眼,其意义在于诱导市 场利率的形成。
10
• (2). 收益率实质就是利率。 • 作为理论研究,这两者无实质性区别。 • 至于在实际生活中两者使用的差别,取决于
习惯。
17
到期收益率
• 1. 到期收益率相当于投资人按照当前市场价格购买债 券并且一直持有到期满时可以获得的年平均收益率。
• 2. 基本思路:设当前债券的市场价格与“债券现金流的当 前价值”相等,即决定当前实际起作用的利率。
国债无差别;从道理分析,如按一年期国债利率 计息;在一年期末,其本利和应是
•
1 000 000×(1+0.0225)
•
=1 022 500元
• ——如果买的就是一年期国债,这时就可自由处 理其本利和。假如无其他适当选择,把本利和再 买进一年期国债,到第二年末得本利和
•
1 022 500×(1+0.0225)
本的代价。 (阿弗里德·马歇尔 )
2
利息来源于资本的边际生产力(约翰·克拉克 ) 利息是未来财富对现在财富的时间贴水(庞巴维克 ) 利息是放弃货币流动性偏好的报酬(凯恩斯 )
第三章利息与利率
![第三章利息与利率](https://img.taocdn.com/s3/m/406bd1b576eeaeaad1f330f9.png)
官定利率与市场利率
➢官定(法定)利率是指一国金融管理当局或中央银行确 定的利率。它是国家调节宏观经济的重要经济杠杆。 ➢官定利率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等 金融机构的再融资利率,包括再贴现利率和再贷款利率; 另一类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利率进 行直接管制和对金融市场上债券利率的直接管制 ➢市场利率是由货币资金的供求关系所决定的利率,是借 贷资金供求状况的“指示器”,如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 ➢资金供大于求(供小于求)时,市场利率下跌(上升) ➢官定利率对市场利率起着导向作用,其升降通常会使市 场利率随之升降
文,决定从1999年9月21日起调整个人住房公 文,决定从1999年9月21日起调整个人住房贷
积金贷款利率水平。其中:五年以下(含五年) 款利率水平。其中:五年以下(含五年)按
按4.14%执行;五年以上按4.59%执行。
5.31%执行;五年以上按5.58%执行。
优惠贷款利率
项
目
第一类
中国进出口银行出口卖方信贷
中国央行再贷款和再贴现利率两年来首次上调 体现紧缩意图
* 一年期再贷款利率升0.52个百分点至3.85% * 再贴现利率由1.80%上调至2.25% * 实质影响不大,体现紧缩意图 * 26日起实施,与今年第二次加息同步
路透北京12月29日电---中国人民银行公告,自26日(周日)起上调 对金融机构贷款(再贷款)利率,其中一年期升0.52个百分点至3.85%; 同时,央行还上调了再贴现利率,由1.80%上调至2.25%.两者均为两 年来首次调整.
6.66
5.94
7.2
6.03
7.56
6.21
在再贴现利率基础上,按不超过同期贷款利率
(含浮动)加点
第三章-利息与利率ppt课件(全)
![第三章-利息与利率ppt课件(全)](https://img.taocdn.com/s3/m/c588000b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fc.png)
S=P×(1+R×N)
例如:一笔为期3年,年利率为7%的10万元 贷款,利息总额为:
I=P×R×N =100000元×7% ×3 =21000(元) 本利和为:
S= P×(1+RN) =100000× (1+7%×3) =121000(元)
(二)复利计息法
复利计息法就是指本金每期的生息数在 期末加入本金并在以后各期滚入本金再计利息, 即不仅本金要计算利息,而且利息也要生息, 即所谓的“利滚利”。
(三)对企业经营的约束和激励的作用
对企业而言,利息始终是其利润的抵减 因素,企业要增加收益就必须少付息。
(四)调节国民收入的分配
调节国民收入的分配,是利率的基本作 用。
(五)调节资金供求的作用
资金供求关系影响着利息率的确定,而 利息率一旦确定后又会对资金供求发挥积极 的调节作用。
(六)调节货币流通和稳定物价的作用 利息与利率从两个方面影响货币流通: ①影响储蓄者对货币的需求。 ②影响银行对货币的供给。提高利率是一种紧
(一)利率的概念
利息水平高低是用利率来表示的。所谓利 率是指借贷期内所形成的利息额与借贷本金的 比率。用公式表现为:
利息率=利息额/本金 例如:甲从乙手中借得10万元钱投入生产过程, 一年后获得利润4万元,甲把其中1.5万元作为 利息付给乙,则这笔借款的年利率为:
15000/100000 × 100% = 15%
缩措施,降低利率是一种扩张措施。 利率对稳定物价的作用是通过以下途径实现的: (1)货币供应量 (2)调节需求总量和结构 (3)增加有效供给
(七)调节国际收支平衡的作用 开放经济中,利率与汇率作为货币的对内对外
价格有着密切的关系。
第三章 利息与利率
![第三章 利息与利率](https://img.taocdn.com/s3/m/724421dbda38376baf1fae39.png)
利率中用于补偿机会成本的部分往往是由无风险利率表
示,在这一基础上,风险的大小不同,风险溢价的程度 也千差万别。相对于千差万别的风险溢价,无风险利率 也就成了基准利率。
•大多数国家的基准利率为中央银行 再贴现率,即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 等金融机构办理票据贴现所收取的 利息率 * 基准利率决定了市场利率
贴现计算的例题:
--如果从现在算起一年后我们要买1100元的东西,现 在的利率为10%,那么我们需要把多少钱存入银行, 一年后才能取出1100元钱呢?
PV=F/( 1 + i )=1100/(1+10%)=1000
--以此类推,两年后要取出1100元,则现在需存入银 行:
PV=F/( 1 + r )2=1100/(1+10%)2=909 ......
(6)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
存款利率是指客户在银行或其他金融机 构存款时所取得的利息与存款额的比率。 贷款利率是指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发放 贷款时所收取的利息与借贷本金的比率。 利差:贷款利率与存款利率之间 的利率差
(7)市场平均利率与基准利率 •基准利率是带动和影响其它利率的利率, 也叫中心利率。 •它是指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 用的利率,即这种利率发生变动,其他利 率也会相应变动。 •它是各国利率体系的核心,货币政策的手 段之一。
第三章 利息和利率
本章教学目标:
1.理解不同学派对利息的本质的看法; 2.明确利率种类;掌握利率的计算方法; 3.重点掌握利率的决定理论;能够分析均衡 利率决定的主要影响因素; 4.理解影响利率的宏观因素;利率的作用及 利率发挥作用的环境与条件。理解我国利率 市场化进程。
3.1 利息的含义及实质
的代价。(阿弗里德· 马歇尔 ) 利息来源于资本的边际生产力(约翰· 克拉克 ) 利息是未来财富对现在财富的时间贴水(庞巴维克- “时差 论” ) 利息是提前享用或预先投资的价,跟任何价一样,是在 市场竞争下决定的。这个价是因为时间有先后而起。 (费 雪) 利息不是收入的局部,而是收入的全部(费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利率
• (1)固定利率是指在整个借贷期限内,利息按 借贷双方事先确定的利率计算,利率不随市场上 货币资金供求状况或其他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固 定利率便于计算成本,但它有一定的风险。 • (2)浮动利率是指在整个借贷期限内,借贷双 方共同约定,利息根据市场变化情况进行相应调 整的利率。浮动利率可以减少市场风险,但不便 于计算成本。较长期的借贷和国际金融市场多用 浮动利率。
3、马克思认为,利润率决定利息率,从而使利率在 决定过程中具有以下特点: • (1)随着技术发展和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平均利润率 有下降趋势,但由于存在如社会财富及收入相对于社会 资金需求的增长速度、信用制度的发达程度等等,可能 会加速或抵消这种变化趋势;
• (2)平均利润率虽有下降趋势,但这是一个非常缓慢 的过程,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二)马克思对利息本质的看法
• 1、利息直接来源于利润。借贷资本家把货币作 为资本贷出去后,由职能资本家使用并生产出利 润。生产或流通过程结束后,职能资本家归还所 借资本,并把利润的一部分支付给借贷资本家, 作为使用借贷资本的报酬。 • 2、利息只是利润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贷出者 和借入者双方都是把同一货币额作为资本支付, 但它只有在后者手中才执行资本的职能。同一货 币额作为资本对双方来说取得了双重的存在,这 不不会使利润增加一倍。它只所以能对双方都作 为资本来执行职能,只是由于利润的分割。
564.47
513.16 466.51 424.10 6759.02
甲乙两方案的现值比较结论:
从上分析可以看出:
乙方案较甲方案,投资成本可以节约 (7879.51-6759.02=1120.49元。
所以,如果其他条件不变,采用乙方案就 比较科学、合理。
• •
•
•
第三节 利率的决定 一、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 1、马克思认为,利息是贷出资本的资本家从借入 资本的资本家那里分割出来的一部分剩余价值, 而利润是剩余价值转化形式。利率的变化范围在 零与平均利润率之间,平均利润率构成了利率的 最高极限。 2、马克思认为,在零与平均利润率之间,利率的 高低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平均利润率与利率之 间正比关系; 二是总利润在贷款人和借款人之间进行分配的比 例。
• 庞巴维克:利息是未来财富对现 在财富的时间贴水。 • • 柏姆-巴维克(Eugen Böhm-Bawerk,18511914),亦译庞巴维克。奥地利 经济学家。奥地利学派经济学说 的全面发展者,著作有《资本与 利息论》
• 欧文.费雪:利息是由供给方自愿延迟 的消费倾向和投资机会或资本的边际 生产率两因素共同决定的。 • 欧文· 费雪:美国经济学家、数学家, 经济计量学的先驱者之一,美国第一 位数理经济学家,耶鲁大学教授,主 要贡献:货币理论原则 • 1930年出版了代表作《利息理论》, 在1932年出版了《繁荣与萧条》,在 1933年出版了《大萧条的债务通货紧 缩理论》,在1935年出版了《百分之 百的货币》。
三年利率 14 12 10 8 6 4 2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16 14 12 10 8 6 4 2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
“流动性陷阱”: 当利率下降到某一水平时,市场就会产生未来
•
利率上升的预期,这样,货币的投机需求就会达到无 穷大,这时,无论中央银行供应多少货币,都会被相 应的投机需求所吸收,从而使利率不能继续下降而
• (3)由于利率的高低取决于两类资本家对利润分割的 结果,因而使利率的决定具有很大的偶然性,无法由任 何规律决定。相反,传统习惯、法律规定、竞争等因素, 在利率的确定上都可以直接或间接起作用。
二、西方经济学者的利率决定理论 • 西方的利率决定理论全部着眼于利率变动 取决于供求对比关系。由于分析问题的角 度不同,观点也有所不同。 • 其演变过程:
本利之和 本金 1 利率) (
n
三、终值和现值
– 通过利息率我们可以算出现在的一笔资金在未来是多 少钱,也可以算出未来的一笔资金等于今天多少钱。 这就是终值和现值。一般用复利计算。 – 现值和终值有很广泛的运用领域。银行贷款、保险 精算、财务管理、工程预算等等。
(一)终值 终值:指任何一笔货币金额,都可以根据利率计 算出在未来某一时点上的某一个金额(即本利 和)。 单利终值S=P(1+nr) 复利终值S=P(1+r)n (二)现值 现值:指在未来某一时点的一定货币金额,按利率 计算出相当于现在的多少金额。 • 单利现值P=S/(1+nr) 复利现值P=S/(1+r)n
• 威廉-配第(William Petty,1623-1687) 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人,著作主 要有《赋税论》,1649年获牛津大学医 学博士学位 ,是“政治经济学之父”。
• 约翰.洛克:利息是因贷款人承担了风险而获得 的报酬。 • 达德利.承诺思:利息不过是资本的租金。 • 约瑟夫.马西:利息是借者为获得资本使用价值 而付出的代价。
• (3)官方利率是指国家政府或货币管理当局
(通常为中央银行)所决定的利率; • (4)市场利率是指借贷双方在金融市场上通过 竞争所形成的利率。
二、利息的计算
(1)单利:不论期限长短,只按本金计算利息,利 息不再计入本金重新计算利息。 利息=本金×利率×期限 本利之和=本金(1+利率×期限)
(2)复利:计算利息时按照一定的期限将利息加入 本金,再计算利息,逐期滚算,统称“利滚利”。 利息=本利之和-本金
一是利息从何而来;
二是利息体现什么样的生产关系。
二、利息的本质 利息的本质问题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利息从何而来; 二是利息体现什么样的生产关系。
利息的本质
通 胀 补 偿
违 约 风 险 补 偿
流 动 性 补 偿
时 间 补 偿
(一)西方经济学者对利息本质的看法
• 威廉.配第:利息是因暂时放弃货币的 使用权而获得的报酬。
• 凯恩斯:利息是放弃流动性偏好的报酬。
• 1936年其代表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 • 像许多伟大的金融家一样,凯恩斯在大事上十分大 胆,敢于冒险使用大量资金以支持一个论点。但小 事上,他非常保守。一次,凯恩斯和一个朋友在阿 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度假,他们让一群当地小孩 为他们擦皮鞋。凯恩斯付的钱太少,气得小孩们向 他们扔石头。他的朋友建议他多给点钱了事,而凯 恩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经济学家,回答道: “我不会贬抑货币的价值。”
• 于是,利率就成为一个尺度:如果投资回报率低 于利率,则不需要投资;如果扣除利息后的利润 与投资的比甚低,则经营效益不高。
• (二)收益的资本化:是商品经济的规律 • 任何有收益的事物,都可以通过收益与利率的对 比倒过来算出多大的资本金额。
收益=本金×利率
本金=收益/利率
土地价格的计算案例
第二节
投资方案比较的应用
• 例如;现有一项工程需10年建成。有甲、乙两方 案:甲---第一年初需投入5000万,以后9年每年 年初追加投资500万元,共需投资9500万元;乙 ---每年年初平均投入1000万元,共需1亿元。
• 从投资总额看,甲少于乙
• 从投资资金占用时间看,就比较模糊:第1年的 投入甲大于乙,但第2年以后的投入乙又大于甲。 到底哪种更好? • 如用现值的观念则可帮助解决此疑问。
4
5 6
500
500 500
375.66
341.51 310.46
4
5 6
1000
1000 1000
751.31
683.01 620.92
7
8 9 10 合计
500
500 500 500 9500
282.24
256.58 233.25 212.04 7879.51
7
8 9 10 合计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0
IS理论图表分析: I表示投资;S表示储蓄
(二)凯恩斯的利率决定理论 • 凯恩斯认为,货币供给(Ms)是外生变量,由 中央银行直接控制。因此,货币供给独立于利率 的变动。 • 货币需求(L)则是内生变量,取决于公众的流 动性偏好。公众的流动性偏好的动机包括交易动 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其中,交易动机和预 防动机形成的交易需求与收入成正比,与利率无 关。投机动机形成的投机需求与利率成反比(见 下图)
IS理论
新古典利率 理论 凯恩斯的利率决定理论 IS-LM分析方法
古 典 利 率 理
流动性偏好利 率理论
可贷资金模型
• (一)IS理论:古典学派的储蓄投资理论: • 古典的利率理论认为,利率决定于投资与 储蓄的均衡点。 投资是利率的递减函数;储蓄是利率的 递增函数。投资函数与储蓄函数共同决定 了一个均衡的利率水平。 当储蓄大于投资时,促使利率下降;当 储蓄小于投资时,促使利率上升。只有储 蓄者愿意提供的资金与投资者愿意借入的 资金相等时,利率才会达到均衡水平。
3、利润不过是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态。 利润和剩余价值在实质上是同一物;所不 同的是,剩余价值相对于可变资本而言, 利润相对于全部预付资本而言。剩余价值 是利润的本质,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表现形 式。利息对利润的分割就是对剩余价值的 分割。
三、利息的收益性
• (一)利息被看作是收益的一般形态
利息 报酬 利润的一部分 利息 企业收入
第四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利息与利息率
利息 利息与利率的计算 利率的决定 利率的作用
第一节 一、利息的概念 利息:
利
息
在信用关系中债务人支付给债权人(或 债权人向债务人收取)的报酬。 可以理解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