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知识点总结及例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1.质点的概念及物体可以看作质点的条件

(1)概念:没有大小和形状,只有质量的点。质点是一个理想模型,实际不存在。

(2)物体可以看作质点的条件: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并不取决于这个物体的大小和轻重,而是看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的问题中是否可以忽略。

例题1:关于下列情况中的物体可否看作质点,判断正确的是( )

A .研究一列火车通过南京长江大桥的时间,火车可视为质点

B .分析高射炮弹的轨迹长度,炮弹可视为质点

C .研究地球的自转,地球可视为质点

D .分析跳高运动员的过杆技术,运动员可视为质点

2. 速度与加速度的理解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a=t

v ∆ =t v v 0- 例题2:关于速度和加速度,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速度表示物体位置变化的大小和方向

B .物体的加速度增大,物体的速度可能减小

C .物体的速度改变量Δv 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

D .加速度表示物体速度变化的大小和方向

3.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例题3:下列说法中指平均速度的是( )

A .汽车的速度计显示速度为90km/h

B .子弹以800m/s 的速度从枪口射出

C .小球在前3s 内的速度是5m/s

D .某城区道路汽车限速40km/h

4.s-t 与v-t 图像的理解

s-t 图像斜率表示速度v

v-t 图像斜率表示加速度a ,面积表示位移s

S 一t 图 v 一t 图

①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②表示物体静止 ③表示物体向反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④交点的纵坐标表示三个运动质点相遇时的位移 ①表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②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③表示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④交点的纵坐标表示三个运动质点的共同速度 ⑤t 1时刻物体速度为v 1(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①质点

在O ~t 1时间内的位移) 例题4: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下图中正确描述物体t =0从静止开始作匀加速中途匀速一段时间后再匀减速至静止的v —t 图象是( )

例题5:一质点的位移—时间图像(x -t 图象)如图所示,能正确表示该质点的速度—时间图像(v -t 的图象)的是( )

例题6:两物体A 、B 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沿同一直线运动,

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在0~6s 内( )

A. 它们分别在2s 和6s 时相遇

B. 4s 末A 、B 相距最远

C. 0~6s 内A 平均速度大于B 平均速度

D. A 先向前运动2s ,然后向后运动4s

5.DIS 实验系统

由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计算机构成,传感器由发射器和接收器组成,目前学过的传感器有位移传感器、光电门传感器。

6.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应用

v t =v 0+at s= v 0t+at 2/2 v t 2-v 02=2as V

平=(V 0+V t )/2 △

s=at 2 例题7:汽车以54km/h 的速度行驶30m 后突然刹车。设刹车过程中做匀变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4m/s 2 ,求:(1)刹车后的前4s 内汽车前进的距离;(2)汽车停止运行前的最

O A O B O C O D

v v

v v

后1s内汽车前进的距离;(3)从开始刹车到停止所用的时间。

7.追击问题

两物体的速度相等常是追上、追不上及两者距离有极值的临界条件。

分析追及问题,其实质就是分析两物体在相同时间内是否到达同一位置。一般根据两物体的运动情况,画出运动物体的v-t图像,然后根据它们的运动关系解题。

例题8:甲车以加速度2m/s2由静止开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乙车落后1s在同一地点由

静止开始,以加速度4m/s2作匀加速直线运动,两车的运动方向相同,求:

(1)在乙车追上甲车之前,两车距离的最大值是多少?此时甲车运动了多少时间?(2)乙车出发后经多长时间可追上甲车?此时它们离开出发点多远?

8.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基本比例

①第1秒末、第2秒末、……、第n秒末的速度之比

②前1秒内、前2秒内、……、前n秒内的位移之比

③第1个t内、第2个t内、……、第n个t内(相同时间内)的位移之比

④通过前1s、前2s、前3s……、前ns的位移所需时间之比

9.自由落体运动

竖直方向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a=g=10m/s2

第二章

1.力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是受力物体的同时也是施力物体(如书受到桌面的支持力的同

2.弹力

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产生形变(判断是否形变用“假设法”,假设接触面不存在看物

体状态是否改变,有改变则有形变)

分析物体所受弹力:

① 看有几个接触点和接触面 ②分析是否有弹力 ③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指向受力物体 弹簧弹力的大小:F=k ·△x (k 为弹簧的劲度系数;△x 为形变量(伸长或缩短))

3.摩擦力

产生条件:①接触面粗糙 ②接触的物体间有弹力 ③两物体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静摩擦力:由二力平衡f=F 外, 当F 外增大,f 增大,当物体刚运动的瞬间,达到f max. 范围:0<f ≤f max

滑动摩擦力大小:①相对运动为匀速时:f= F 外 ②f=μN (μ动摩擦因数,N 正压力)

4.力的合成

力的合成定则:平行四边形法则

合力与分力大小关系:|F 1-F 2|≤F 合≤F 1+F 2 当F 1=F 2,夹角为120°时,F 合=F 1=F 2 例题9:对下列各种情况下的物体A 、B 进行受力分析(各接触面均不光滑)

例题10:现有大小分别为5N 、6N 、7N 的三个共点力,则这三个力的合力的最大值

_________N ,最小值为_________N 。

例题11:现有大小分别为2N 、4N 、7N 的三个共点力,则这三个力的合力的最大值

_________N ,最小值为_________N 。

例题12:下列“画阴影”的物体受力分析正确的是( )

A .两接触面均光滑

B .光滑斜面,挂物体的绳子处于竖直状态

C .物体以初速v 依惯性冲上粗糙斜面

F (1)A 静止在竖直

A v (2)A 沿竖直墙面下滑 A (4)静止在竖直墙面轻上的物体A F

A

(5)A 、

B 同时同速向右行使向

B A F F B A (6)A 、B 同时同速向右行使向 (3)静止在竖直墙面轻上的物体A F

A (7)A 、

B 静止

F A B

α B A (8)均静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