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数学比和比的应用知识点.doc

合集下载

小学六年级比和比例知识点

小学六年级比和比例知识点

八.比和比例239.“比”和“比值”这两个概念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在除法中,两个数相除时,就叫做两个数的比。

一般分为两种情况:(1)比较同类量的倍数关系,表示其中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或几分之几。

例如:红光小学有女教师40人,男教师12人。

表示女教师与男教师人数的比是40∶12(或化简为10∶3),这也表示女教师人数是男教师人数(2)两个不同类量相比,是表示一个新的量。

例如:总价∶数量,表示单价。

路程∶时间,表示速度。

总产量∶亩数,表示亩产量。

“比”是由前项∶后项组成的,而“比值”是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

如:由此可以看出:“比”和“比值”这两个概念是有区别的。

但两者之间也是有联系的,因为没有前面的“比”,就不会有后面的“比值”。

就一般而言,“比”和“比值”都是一个完整比的组成部分。

除此之外,还要看到“比”和“比值”也有着一致性。

从广义上解释,两个数的比是两个数的商,这个商也是比值。

如:由于比中的比号相当于分数中的分数线,所以用比的形式表示,就是7∶240.比、除法、分数这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在小学数学教材中,从除法到分数,又到比,这不仅是一个发展过程,三者之间也存在着内在的必然联系。

在比的教与学中,揭示它们之间的联系,是极其必要的。

比的前项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数中的他子;后项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分数中的分母;比号柑当于除法中的除号,分数中的分数线;比值相当于除法中的商,分数的分数值。

例如:在比中,前项÷后项=比值 a∶b=c在除法中,被除数÷除数=商 a÷b=c如上所述,比、除法、分数三者之间有着如此密切的联系,目的在于:有关比的运算,可以转化为除法运算或分数形式,而又需要重新建立比的运算法则。

它们之间的区别,从意义上区分有:“比”是表示两个数的倍数;“除法”表示的是一种运算;“分数”则是一个数。

241.“求比值”和“化简比”有区别吗?在比和比例中,求比值是常用的,但也需要把较复杂的整数比(不包括含有分数、小数的比),化成简单的整数比,这两者是有区别的。

小学六年级知识点比例问题

小学六年级知识点比例问题

小学六年级知识点比例问题在小学六年级的数学学习中,比例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出现。

理解和解决比例问题不仅能帮助我们提高计算能力,还能提升我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一、什么是比例?比例是指两个或多个相关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

比例的表示通常是用“:”或“/”来表示。

例如,1:2或者1/2都是比例。

在比例中,我们常用两种方式来表示:1. 比例的简单表示法:例如,1:2表示第一个数是第二个数的一半。

2. 比例的百分数表示法:例如,50%表示一半。

二、比例的应用1. 比例在图形中的应用:在地图上,我们常常看到比例尺。

比例尺告诉我们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的关系。

例如,如果比例尺是1:10000,那么地图上1厘米的距离就表示实际距离中的10000厘米。

2. 比例在计算中的应用:比例在实际计算中也非常常见。

例如,如果一辆车以每小时60公里的速度行驶,那么它行驶1小时就能行驶60公里,行驶2小时就能行驶120公里,以此类推。

三、比例问题的解决方法1. 比例问题的基本解决方法:当我们遇到一个比例问题时,可以使用以下步骤来解决:(1)理解问题:仔细阅读问题,确保理解问题的要求。

(2)建立比例:根据问题建立比例,明确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

(3)扩大或缩小比例:根据问题需求,根据比例关系进行适当的扩大或缩小。

(4)计算结果:利用已知的比例关系计算出所需的结果。

2. 比例问题的应用解决方法:在实际问题中,比例问题可能会涉及到多种数量关系,我们可以通过建立方程或利用已知条件来解决问题。

(1)建立方程:将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转化为数学方程,然后求解方程得到结果。

(2)利用已知条件:根据已知条件和比例关系,解决问题。

四、小学六年级比例问题练习现在我们来进行一些小学六年级比例问题的练习,加强对比例问题的理解和应用。

1. 农田里小麦和玉米的比例是2:3,如果农田里有8 acres的小麦,那么玉米有多少acres?解:根据题目可知,小麦和玉米的比例是2:3,而小麦有8 acres,我们设玉米的数量为x acres。

【完整版】求比值、化简比与比的应用(含知识点、练习与答案)

【完整版】求比值、化简比与比的应用(含知识点、练习与答案)

4.2 求比值、化简比与比的应用(小考复习精编专项练习)六年级数学小升初复习系列:第四章 比和比例(含知识点、练习与答案)一、求比值和化简比1、求比值:求两个数的比值,用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得数是一个数值,该数值就是比值。

这个数值可以是整数、小数或分数。

【典型例题】求下列各组比的比值。

(1)4.8:0.6=(2)45: 1625=【解答】(1)4.8:0.6=48÷6=8(2)45: 1625 =45× 2516 =1.252、化简比:把两个数的比化成最简的整数比。

(1)化简整数比:整数比的化简需先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然后同时用这个公因数分别去除“比的前项和比的后项”即可,与分数的约分类同。

【典型例题】28:49=(28÷7)∶(49÷7)=4:7(2)化简小数比:首先把比的前项和后项的小数点同时向右移动相同的位数(即扩大相同的倍数),变成整数比;然后,再按照化简整数比的方法进行化简。

【典型例题】0.36:1.2=36:120=(36÷12)∶(120÷12)=3:10(3)化简分数比:就是减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它们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变成整数比;然后进行化简。

也可以按照分数除法的形式去计算。

可将“∶”号变成“÷”号,将比式变成除式进行计算,从而化简分数比,但结果需要写成比的形式。

【典型例题】7 10:45=方法一:7 10:45=(710×10):(45×10)=7:8 方法二:=65÷910=65×109=43=4∶3二、比的实际应用如果已知一个总量的各部分的比,同时也清楚其中某一部分的数量,要求出其他几个部分的数量或者全部的数量。

那么,可以先把已知的比看作已分配的份数,先求出每一份的数量;然后,再转化成要求的份数乘以每一份的数量来解决此类问题。

【典型例题】杨伯伯要配置一种农药给果园除草,已知水和药粉的比是11∶3,现在有一共要配置的农药7000克,那么需要多少克的药粉?【解题分析】根据题意,把一共要配置农药的质量看作11+3=14份,则药粉占了其中的3份。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知识点讲解总结练习解析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知识点讲解总结练习解析

比的应用知识精讲1.按比分配在生产和生活中,常常需要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

这种分配方法通常叫按比分配。

2.比的应用比的应用主要是指按比分配。

3.平均分平均分是按比1∶1来分配,是按比分配的特例。

名师点睛1.按比分配的标准形式是:已知总量(即各分量的和)和分量的比,求各分量。

例:140个橘子,按3∶2分给大、小两个班,每个班各分多少个?这里140个是总量(大、小两个班所分橘子的总数),3∶2是分量之比(大班分到橘子的个数与小班分到橘子的个数之比),要求两个班各分多少个就是要求各分量。

标准解法有两种:解法一:3+2=5。

140÷5=28(个)。

——求出每份的个数(此解法的关键)大班:28×3=84(个);——注明分量名称,不易出错小班:28×2=56(个)或140-84=56(个)。

解法二:3+2=5。

大班:140×35= 84(个)。

——明确各分量占总量的几分之几(此解法的关键)小班:140×25= 56(个)或140-84 = 56(个)。

解题思想主要有两个:一是求出每份的个数;二是找到各分量占总量的几分之几。

2.按比分配应用问题的标准形式可以演变出以下几种形式。

①已知分量和的倍数与分量比,求各分量。

只要将分量和的倍数÷倍数,得到分量和,就转化为标准形式了。

例:长方形的周长÷2 =长+宽;长方体的棱长和÷4 =长+宽+高。

②已知分量的平均数与分量比,求各分量。

先由分量的平均数算出分量和,然后转化为按比分配的标准形式。

③已知分量差与分量比,求各分量。

根据分量比,先用减法算出分量份数的差,再用分量差÷分量的份数差,得到一份的数量,各分量就好求了。

④已知一个分量和分量比,求另一分量。

此时用:已知分量÷对应份数,求出一份的数量,后面就好求了。

3.多个分量的按比分配,方法与两个分量的按比分配相同。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讲义第四章 比例 人教新课标版(含解析)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讲义第四章 比例 人教新课标版(含解析)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同步复习与测试讲义第四章比例【知识点归纳总结】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比例的意义,注意判断能否组成比例可以用求比值的方法,求出比值,比值相等两个比就能组成比例.例2:在比例3:4=9:12中,若第一个比的后项加上8,要使比例仍然成立,则第二个比的后项应加上()A、8B、12C、24D、36分析:在比例3:4=9:12中,若第一个比的后项加上8,由4变成12,这样两内项的积就成了108,根据比例的性质,两外项的积也得是108,再用108除以前一个比的前项3即得后一个比的后项,进而求出第二个比的后项应加上几即可.解:比例3:4=9:12中,第一个比的后项加上8,由4变成12,则两内项的积:12×9=108,两外项的积也得是108,第二个比的后项应是:108÷3=36,第二个比的后项应加上:36-12=24;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内项的积等于两外项的积.点评:此题属于辨识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就看这两种量是对应的比值一定,还是对应的乘积一定,再做出判断.例2:长方形的面积一定,长和宽()A、成正比例B、成反比例C、不成比例分析:根据正比例的意义x:y=k(一定)和反比例的意义xy=k(一定),因为长×宽=长方形的面积(一定),符合反比例的意义.解: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长×宽=长方形的面积(一定),符合反比例的意义xy=k(一定),所以长方形的面积一定,长和宽成反比例.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正、反比例的意义,以及长方形的面积公式.3. 解比例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一般来说,求比例的未知项有以下两种情况:例2:如果比例的两个外项互为倒数,那么比例的两个内项()A、成反比例B、成正比例C、不成比例分析:根据互为倒数的定义和比例的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可得比例的两个内项之积等于1,再根据成反比例的定义即可求解.解:因为比例的两个外项互为倒数,那么比例的两个内项之积=1(为恒指),则比例的两个内项成反比例.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倒数的定义和成反比例的条件,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4. 比例的应用根据问题中的不变量找出两种相关联的量,并判断这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根据正、5. 比的应用1.按比例分配问题的解题方法:(1)把比看作分得的份数,用先求出每一份的方法来解答.解题步骤:a.求出总份数;b.求出每一份是多少;c.求出各部分相应的具体数量.(2)转化成份数乘法来解答.解题步骤:a.先根据比求出总份数;b.再求出各部分量占总量的几分之几;c.求出各部分的数量.2.按比例分配问题常用解题方法的应用:(1)已知一个数量的各部分的比和其中某一部分的量,求另外几个部分量;(2)已知两个量或几个量的比和其中两个量的差,求总量.【经典例题】例1:一个三角形与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底部都相等,这个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高的比是()A、2:1B、1:2C、1:1D、3:1分析:根据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可得:三角形的高=面积×2÷底;平行四边形的高=面积÷底,由此即可进行比较,解答问题.解:三角形的高=面积×2÷底,平行四边形的高=面积÷底,当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底分别相等时,三角形的高是平行四边形的高的2倍.所以这个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高的比是2:1.故选:A.点评: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解题的关键是知道底相等、面积也相等的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中三角形的高是平行四边形的高的2倍.例2:甲、乙两人各走一段路,他们的速度比是3:4,路程比是8:3,那么他们所需时间比是()答:甲乙所需的时间比是32:9.故选:B.点评:关键是把速度和路程设出来,然后根据时间=路程÷速度,先求得各自用的时间,再写出所用的时间比并化简比.6.辨识成正比例的量与成反比例的量1.成正比例的量:(1)“变化方向”相同,一种量扩大或缩小,另一种量也扩大或缩小.2.成反比例的量:(1)“变化方向”相反,一种量扩大或缩小,另一种量反而缩小或扩大.(2)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乘积一定.(3)关系式:xy=k(一定).3.判断方法:关键是看着两种相关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是商一定还是积一定,如果商一定,所以xy=1,是乘积一定,x和y成反比例;故选:D.点评:此题属于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辨识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反比例,就看这两种量是否是对应的乘积一定,再做出选择.【同步测试】单元同步测试题一.选择题(共8小题)1.当:4=x:5时,x的值是()A.B.C.D.2.根据6×7=2×21,写出下面的比例中正确的一组是()A.6:7=2:24B.6:2=7:21C.6:2=21:7 3.如表,如果x和y成反比例,那么“?”处应填()x3?y56A.2B.3.6C.2.5D.104.语文书和数学书共40本,语文书的本数和数学书的本数的比可能是()A.4:3B.4:5C.5:3D.无法确定5.煤的总量一定,每天烧煤量和烧煤的天数()关系.A.成正比例B.成反比例C.不成比例D.无法判断6.A=,如果B一定,A和C这两种量成()关系.A.正比例B.反比例C.不成比例D.按比例分配7.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的比是1:3:4,这个三角形是()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8.一个长4cm,宽2cm的长方形按4:1放大,得到的图形的面积是()cm2.A.32B.72C.128二.填空题(共8小题)9.甲数与乙数的比例为5:3,甲数为60,乙数为.10.解比例:3.5:x=0.5:20%则x=11.表中x和y是两个成反比例的量,请将表格填写完整.x36120.18y10154012.一个最简分数的分母减去一个数,分子加上同一个数,所得的新分数可以约简为,这个数是.13.按照如图的配方,做5人份炒面,需要购买克面.14.利用正比例图象解决问题时,想找出已知量所在的数轴及位置,然后在另一数轴上找出已知量相的数值.15.一个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是1,其中一个外项是1.25,另一个外项是.16.在3,15,12,5,9,30,20中,把可以组成的比例写出两组、.三.判断题(共5小题)17.比例2:a=b:3,那么a与b的积是6.(判断对错)18.甲数的与乙数的相等,且甲、乙均不为零,则甲数大于乙数..(判断对错)19.a:b=2:4,则b是a的2倍.(判断对错)20.小明上学,已经走的路程与剩下的路程,是两个相关联的量.(判断对错)21.如果小华与小红体重的比是7:8,那么小华就比小红轻.(判断对错)四.计算题(共1小题)22.解比例.=4:2.4x:=15:五.应用题(共6小题)23.一种酒精溶液,水和酒精的比是4:1.如果要调3.2升的酒精溶液,水和酒精分别需要多少毫升?24.学校体育组购进12根大绳,准备按年级学生人数分配给参加“蓓蕾计划”的一、二、三年级学生.一年级45人,二年级75人,三年级60人,二年级能分到多少根大绳?25.修路队修一段铁路,修了一天后,已修路程和未修路程的比是1:4,第二天修了3600米,正好修完这条铁路的一半,这段铁路长多少米?26.甜甜学习做面包,她搜索得知,做面包需要的面粉、全麦、黄油可以按10:4:1配制.如果三样食材配成后共重3000克,其中含有全麦多少克?如果这三样食材各有200克制作这种面包,当面粉全部用完时,黄油还剩多少克?27.六年级一、二、三3个班献爱心捐书,一班捐的本数是三个班总数的,二、三两个班捐的本数比是4:3.已知三个班捐书总数为700本.求三班捐了多少本?28.解决问题.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8小题)1.【分析】根据比例的性质,把比例先改写成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的形式,再进一步求出比例中的未知项,再进行选择.【解答】解::4=x:5,4x=×5,4x=3,x=.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比例性质的运用即解比例.2.【分析】根据比例的性质:两内项的积等于两外项的积,据此逐项写出等式,与等式6×7=2×21比较得解.【解答】解:A、因为6:7=2:24,6×24不等于7×2,所以选项A不正确.B、因为6:2=7:21,6×21不等于7×2,所以选项B不正确.C、因为6:2=21:7,所以6×7=2×21,所以选项C正确.由此得出C是正确的.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比例性质的灵活运用,即:两内项的积等于两外项的积.3.【分析】如果x和y成反比例,则x和y的乘积一定,由此列出比例解答即可.【解答】解:6x=3×56x=15x=2.5答:如果x和y成反比例,那么“?”处填2.5.故选:C.【点评】此题属于根据反比例的意义解题,如果两种相关联的量成反比例,则对应的乘积一定;再根据乘积一定列出比例,求得未知数的数值即可.4.【分析】要求这两种书的本数比是几比几,因为数的本数应该为整数,所以只要40能整除比的前项和后项份数的和即可.【解答】解:A、因为4+3=7,7不能整除40,所以这两种书的本数比不可能是4:3;B、因为4+5=9,9不能整除40,所以这两种书的本数比不可能是4:5;C、5+3=8,40能被8整除,所以这两种书的本数比可能是5:3;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学生对比的应用以及分析判断的能力.5.【分析】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成什么比例,就看这两个量是对应的比值一定,还是对应的乘积一定;如果是比值一定,就成正比例;如果是乘积一定,则成反比例.【解答】解:因为:每天烧煤量×烧煤天数=煤的总量(一定),是乘积一定,所以每天烧煤量和烧煤天数成反比例;故选:B.【点评】此题属于辨识成正、反比例的量,就看这两个量是对应的比值一定,还是对应的乘积一定,再做判断.6.【分析】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成什么比例,就看这两个量是对应的比值一定,还是对应的乘积一定;如果是比值一定,就成正比例;如果是乘积一定,则成反比例.【解答】解:A=,如果B一定,即AC=B(一定),是乘积一定,则A和C成反比例;故选:B.【点评】此题属于辨识成正、反比例的量,就看这两个量是对应的比值一定,还是对应的乘积一定,再做判断.7.【分析】根据题意可得: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占三角形内角和的、和,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分别求出三个角,进而进行判断即可.【解答】解:1+3+4=8180°×=22.5°180°×=67.5°180°×=90°所以该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故选:B.【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分别求出三个角,进而根据三角形的分类,判断即可.8.【分析】先根据按4:1放大,放大后长和宽是原来的4倍,求出放大后的长和宽,再求出面积.【解答】解:放大后的长:4×4=16(厘米);放大后的宽:2×4=8(厘米);面积:16×8=128(平方厘米);故选:C.【点评】先根据比例求出放大后的长和宽,再求出面积.二.填空题(共8小题)9.【分析】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即可求解,即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解答】解:设乙数为x,则5:3=60:x,5x=180,x=36.故答案为:36.【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比例的基本性质.10.【分析】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原式化成0.5x=3.5×20%,再依据等式的性质,方程两边同时除以0.5求解.【解答】解:3.5:x=0.5:20%0.5x=3.5×20%0.5x÷0.5=0.7÷0.5x=1.4;故答案为:1.4.【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依据等式的性质以及比例基本性质解方程的能力,解方程时注意对齐等号.11.【分析】根据x和y两个量成反比例关系,可知x和y这两个量对应的乘积一定,进而根据乘积一定得解.【解答】解:12×15=180180÷36=5180÷10=18180÷0.18=1000180÷40=4.5如图:x36180120.18 4.5y51015100040故答案为:5,180,1000,4.5.【点评】此题属于考查正、反比例的意义,如果两种相关联的量成反比例关系,那么它们对应的乘积一定相等.12.【分析】若设这个数为x,则的分母减去一个数,分子加上同一个数后,新分数的分子与分母的比是,据此就可以列比例求解.【解答】解:设这个数为x,则=,5×(13+x)=3×(27﹣x),65+5x=81﹣3x,8x=16,x=2;答:这个数是2.故答案为:2.【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白的分母减去一个数,分子加上同一个数后,新分数与成比例,从而问题得解.13.【分析】通过观察配方表可知,2人份炒面需要600克面粉,由此可以求出1人份炒面需要面粉多少克,再根据乘法的意义,用乘法解答即可.【解答】解:600÷2×5=300×5=1500(克)答:需要购买1500克面粉.故答案为:1500.【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与除法之间的联系及应用.14.【分析】根据正比例的定义,以及函数图象的对应关系即可求解.【解答】解:利用正比例图象解决问题时,想找出已知量所在的数轴及位置,然后在另一数轴上找出已知量相对应的数值.故答案为:对应.【点评】考查了正比例图象,关键是熟练掌握正比例的定义,以及利用正比例图象解决问题.15.【分析】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已知两个内项的积是1,则两个外项的积也是1;用1除以1.25,即为另一个外项.【解答】解:因为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所以另一个外项是:1÷1.25=0.8.故答案为:0.8.【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比例基本性质的应用.16.【分析】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两外项的积等于两内项的积”,只要找出四个数中任意两个数的积等于另外两个数的积,就说明这四个数能组成比例.据此解答.【解答】解:在3,15,12,5,9,30,20中3×20=12×5所以可以组成比例:3:12=5:20、3:5=12:20.故答案为:3:12=5:20、3:5=12:20.【点评】此题考查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性质的运用:验证所给的四个数能否组成比例,可以根据比例的性质:两外项的积等于两内项的积;也可以用求比值的方法,任意两个数的比值和另外两个数的比值相等,就能组成比例,否则就不能组成比例.三.判断题(共5小题)17.【分析】根据比例的性质,两个内项之积等于两个外项之积,进行判断即可.【解答】解:2:a=b:3,ab=2×3=6;所以原题计算正确;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比例性质的运用.18.【分析】利用比例的性质,将两个内项积等于两个外项积先改写成比例,再进一步化简比得解.【解答】解:甲数×=乙数×,则甲数:乙数=:=24:25,因为24份的数<25份的数,所以甲数<乙数.故答案为:错误.【点评】此题考查比例的运用,关键是把两个内项积等于两个外项积先改写成比例的形式.19.【分析】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据此先把a:b=2:4改写成2b=4a,再根据等式的性质,两边同除以2得到b=2a,即b是a的2倍;据此判断即可.【解答】解:a:b=2:4,即2b=4a,则b=2a,即b是a的2倍;所以原题说法正确.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了比例的基本性质和等式性质的运用.20.【分析】已经走的路程与剩下的路程相加是总路程,它们是加数、加数与和的关系,所以已经走的路程与剩下的路程是两个相关联的量,据此判断.【解答】解:已经走的路程与剩下的路程相加是总路程,所以已经走的路程与剩下的路程是两个相关联的量.原题说法正确.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了两种相关联的量,成正比例、反比例,不成比例,有三种情况.21.【分析】如果小华与小红体重的比是7:8,把小华的体重看作7份数,把小红体重看作8份数,据此解答.【解答】解:小华与小红体重的比是7:8,把小华的体重看作7份数,把小红体重看作8份数,7<8,所以小华就比小红轻;原题说法正确.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了比的运用,把比看作份数比来理解.四.计算题(共1小题)22.【分析】(1)根据比例的性质,两外项之积等于两内项之积,把比例转化成一般方程4x=0.2×2.4,再根据等式的性质,方程两边都除以4即可得到原比例的解.(2)根据比例的性质,两外项之积等于两内项之积,把比例转化成一般方程x=×15,再根据等式的性质,方程两边都除以即可得到原比例的解.【解答】解:(1)=4:2.44x=0.2×2.44x÷4=0.2×2.4÷4x=0.12(2)x:=15:x=×15x÷=×15÷x=8【点评】解比例时,先根据比例的性质,两外项之积等于两内项之积,把比例转化成一般方程,然后再根据解方程的方法解答.五.应用题(共6小题)23.【分析】先求出总份数,即4+1=5份,然后分别求出水和酒精各占3.2升的几分之几,最后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解答即可.【解答】解:4+1=53.2×=2.56(升)3.2×=0.64(升)答:水需要2.56毫升;酒精需要0.64毫升.【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点:已知两个数的比(三个数的比),两个数的和(三个数的和),求这两个数(三个数),用按比例分配解答.24.【分析】把大绳的根数看作单位“1”,先求出总人数,再求出二年级学生人数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然后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用乘法解答.【解答】解:45+75+60=180(人)12×=5(根)答:二年级能分到5根大绳.【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及解答规律.即先求出总份数,再求出各部分占总数的几分之几,然后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解答.25.【分析】把这段铁路的总长度看作单位“1”,修了1天后,已修的占总长度的,第二天修3600米,已修的占总长度的,则3600的对应分率是(﹣),用对应量除以对应分率,就是这段铁路的总长度.【解答】解:3600÷(﹣)=3600÷=12000(米)答:这段铁路长12000米.【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求出3600的对应分率,用对应量除以对应分率,就是这条段路的总长度.26.【分析】已知一种面包需要的面粉、全麦、黄油可以按10:4:1配制.又知三样食材配成后共重3000克,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克,进而求出含有全麦多少克;如果这三样食材各有200克制作这种面包,先求出面粉200克对应的黄油克数,再用200克减去对应的黄油克数即可求解.【解答】解:3000×=3000×=800(克)200﹣200÷10×1=200﹣20=180(克)答:其中含有全麦800克,黄油还剩180克.【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解答规律,此题关键是求出一份是多少千克.进而求出缺少和剩余的各是多少千克.27.【分析】把六年级三个班捐书的总数看作单位“1”,一班捐的本数是三个班总数的,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用乘法即可得出一班捐的本数,用总数减去一班捐的本数就是二班和三班共捐书多少本,已知二、三两个班捐的本数比是4:3,也就是三班捐书的本数占二、三班捐书本数的,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用乘法即可求得三班捐了多少本.【解答】解:700×=280(本)(700﹣280)×=420×=180(本)答:三班捐书180本.【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比的意义及应用,以及比与分数之间的联系及应用.28.【分析】根据高年级和低年级所分的本数比,求出各占剩余本数的几分之几,进而根据分数乘法解决问题.【解答】解:640×=400(本)640×=240(本)答:高年级分得400本图书,低年级分得240本图书.【点评】本题考查了分数问题和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按比例分配的方法求出两个年级的本数,是比较难的问题.。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第三单元 比的认识和应用知识点及典型题例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第三单元 比的认识和应用知识点及典型题例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比的认识和应用知识点及典型题例
知识点
1、两个数相除,也叫两个数的比。

一个比,分为比的前项、比号和比的后项,比的后项不能为0。

写作:比的前项:比的后项=比值比可以写作分数形式。

3、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乘或同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它的比值不变。

4、比值为同一个数的比有无数个,但化简成最简整数比只有一个。

典型题例
1、要配制一种农药药水400克,药和水按3:7的比例配制,需要药多少克?
2、一个长方形操场,周长为300米,它的长和宽的比是3:2,这个操场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用48米长的铁丝做一个长方体的框架,长、宽、高的比是3:2:1,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
4、一个面积是24平方厘米的长方形,它的长、宽之比是3:2,它的周长是多少?
5、在3:5中,如果前项加上6,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乘多少?
6、在含糖25%的糖水中,糖与水的比是多少?
7、小刚有280枚邮票,小英有70枚邮票,小刚给小英多少张邮票后,小刚与小英的邮票数之比为5:2?
8、一个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比为3:2:1,这是一个什么三角形?
9、小强家果园去年收桃子7.2吨。

桃子和梨的比是5:4,小强家果园去年收梨多少吨?
10、学校购回一批图书共1000本,其中20%分给教师,剩下的书按3:2:2:1分给六、五、四、三年级,每个年级分别能分到多少本图书?。

小学六年级比的应用应用题题型解析

小学六年级比的应用应用题题型解析

小学六年级比的应用应用题题型解析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比的应用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尤其是在六年级,我们经常会遇到与比相关的应用题。

本文将对这些题型进行解析,希望能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比的应用。

一、定义和概念我们需要理解什么是比。

比是指两个量之间的关系,通常用冒号或斜线表示。

例如,A与B的比是3:2,或者A是B的1.5倍。

二、常见的题型解析1、比例分配问题比例分配问题是比的应用中最常见的一种题型。

例如,有10个苹果,分给A、B、C三个人,要求他们之间的分配比例是2:3:5。

我们需要找出每个人应该得到多少个苹果。

解决这种问题的方法是先找出各个部分占总量的比例,然后按照比例分配。

以这个例子为例,A、B、C三人分别得到的苹果数为:10×(2/(2+3+5))、10×(3/(2+3+5))、10×(5/(2+3+5))。

2、倍数问题倍数问题是比的应用中另一种常见的题型。

例如,A的年龄是B的1.5倍,B的年龄是C的2倍,求A、B、C的年龄关系。

解决这种问题的方法是通过设未知数来找出数量关系。

以这个例子为例,我们可以设A的年龄为x,那么B的年龄就是1.5x,C的年龄就是1.5x/2=0.75x。

这样就可以清楚地看出他们之间的年龄关系。

3、比率问题比率问题是比的应用中另一种常见的题型。

例如,在生产过程中,某产品的合格率是90%,求合格品与不合格品的数量比。

解决这种问题的方法是利用数量关系来计算。

以这个例子为例,假设总产量为100件,那么合格品数量为90件,不合格品数量为10件。

所以合格品与不合格品的数量比为9:1。

三、解题思路和步骤在解决比的应用问题时,我们通常需要遵循以下步骤:1、读懂题目:首先需要认真阅读题目,理解题目中给出的信息和要求。

2、确定关系: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比例或倍数关系,确定各个量之间的关系。

3、设未知数:如果需要,可以设未知数来帮助解决问题。

4、建立方程:根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建立方程。

小学六年级数学比知识点

小学六年级数学比知识点

《小学六年级数学“比”的深度探索》引言:在小学六年级的数学学习中,“比”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它不仅在数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还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从比较两个数量的关系到解决实际问题,比都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那么,究竟什么是比?它又有哪些特点和应用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小学六年级数学“比”的世界,深入探索这个充满魅力的知识点。

一、比的定义与表示方法1. 比的定义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例如,6÷4 可以写成 6:4 的形式,其中“6”是前项,“4”是后项,“:”是比号。

比表示的是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

2. 比的表示方法比可以用分数的形式表示,如 6:4 也可以写成\(\frac{6}{4}\)。

同时,比也可以用小数的形式表示,例如 6:4 = 1.5。

二、比的基本性质1.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 除外),比值不变。

例如,6:4 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 2,得到 12:8,比值仍然是1.5。

2. 利用比的基本性质可以化简比。

化简比的方法是将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例如,12:18,12 和 18 的最大公因数是 6,将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 6,得到 2:3。

三、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1. 比与除法的关系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后项相当于除数,比号相当于除号,比值相当于商。

例如,6:4 = 6÷4 = 1.5。

2. 比与分数的关系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号相当于分数线,比值相当于分数值。

例如,6:4 = \(\frac{6}{4}\) = 1.5。

四、比的应用1. 按比例分配问题按比例分配问题是指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

例如,有一个果园,苹果树和梨树的比是 3:2,总共有 50 棵树,那么苹果树和梨树各有多少棵?首先,求出总份数:3 + 2 = 5。

然后,计算每份的数量:50÷5 = 10(棵)。

最后,求出苹果树的数量:10×3 = 30(棵),梨树的数量:10×2 = 20(棵)。

数学讲义-比和比例的应用

数学讲义-比和比例的应用

比和比例一、重要知识点比和比值: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比的大小叫比值。

比的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按比例分配:把一个量按一定比例分为几份,叫做按比例分配。

比例及其性质: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a :b=c :d 或b a = dc ,则ad=bc 。

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叫做比例尺。

正比例:①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②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值的比值(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正比例关系。

[字母表示:x/y=к(一定)]反比例:①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②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值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反比例关系。

[字母表示:ху=к(一定)]二、经典例题知识点1、比和比的应用例1:王军行走的路程比陈晨多41,而陈晨行走的时间却比王军多101,求王军与陈晨的速度比。

学生自测:甲、乙两个长方形的周长相等,甲的长与宽的比是3:2,乙的长与宽的比是7:5,它们的面积的比是多少? ②甲仓有粮100吨,乙仓有粮80吨,从甲仓取出多少吨给乙仓,使甲、乙两仓粮食的吨数比是2:3?③A 、B 两地相距320千米,甲、乙两车分别从A 、B 两地同时相向而行,2小时相遇,已知甲乙速度比是3:5,乙每小时行多少千米?④有一块铜锌合金,其中铜和锌的比是2:3,现在加入锌6克,共得新合金36克。

求新合金中铜与锌的比。

知识点2、比与比例的基本性质例.甲商品的价钱是乙商品价格的7/3,如果这两种商品的价格分别上涨70元,那么它们的价格比就是7:4,这两种商品原来的价钱各是多少元?学生自测:①小明和小强原有的图纸之比是4:3,小明又买来15张,小强用掉了8张,他们现有的图纸之比是5:2,原来两人各有多少张图画纸?②学校原有跳绳36根,其中短跳绳根数与长跳绳根数比为7:2,又买进一批短跳绳后,短跳绳根数与长跳绳根数比是23:4,现在学校一共有跳绳多少根?③分数47/97,分子、分母分别加上、减去同一个数以后,约分后的最简分数为 3/5,求分子加上、分母减去的这个数。

最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 第4单元 比《比的应用》优质课件

最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 第4单元 比《比的应用》优质课件

积的
1 1+4

1∶4
浓缩液

浓缩液有:
500×
1 1+4
=100(mL)
水有:500× ( 4 )=(400)(mL) (1+4 )
回顾与反思
浓缩液体积∶水的体积 =( 100 )∶( 400 ) =( 1 )∶( 4 )
要看清楚1∶4 到底是哪两个 量之间的比。
答:浓缩液有 100 mL,水有400 mL。
2.可以用 1 份蜂蜜和 9 份水来冲兑蜂蜜水。一个杯 子的容积是 200 mL,冲兑一满杯这样的蜂蜜水, 需要蜂蜜和水各多少毫升?
蜂蜜:
200×
1 1+9
=20(毫升)
水:Leabharlann 200×9 1+9
=180(毫升)
答:需要蜂蜜20毫升,水180 毫升。
(教材P53 练习十二T3)
3. 一个旅游团坐橡皮艇漂流。每个橡皮艇上有 1 名救 生员和 7 名游客,一共有 56 人。其中有多少名游客? 多少名救生员?
分析与解答
500mL稀释液
浓缩液

1份
4份
1∶4表示在500mL的稀释液中,浓缩液占1份, 水占4份,一共是5份。
方法一:
我把总体积平 均分成5份。
1∶4
浓缩液

每份是:500÷(1+4)=100(mL) 浓缩液有:100×1=100(mL) 水有:100×4=400(mL)
方法二:
浓缩液占总体
救生员:
56×
1 1+7
=7(名)
游客:
56×
7 1+7
=49(名)
答:其中有49名游客,7名救生员。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 第四单元比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  第四单元比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第六讲第四单元比知识点归纳与总结一、比的意义1、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是比号,读作“比”。

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

比的后项不能是零。

例如21:7 其中21是前项,7是后项。

2、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有时也可能是整数。

【求几个数的连比方法】求几个数的连比的方法,如:甲∶乙=5∶6,乙∶丙=4∶3,因为[6,4]=12,所以5∶ 6=10∶ 12, 4∶3=12∶9,得到甲∶乙∶丙=10∶12∶9。

3、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比同除法比较: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后项相当于除数,比值相当于商。

比同分数相比较: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值。

二、比的基本性质1、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

2、比的前项和后项是互质数的比,叫做最简单的整数比。

把两个数的比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叫做化简比,也叫做比的化简。

3、整数比的化简方法:把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例如:180:120=(180÷60):(120÷60)=3:24、分数比的化简方法: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它们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变成整数比,再进行化简:例如:5、小数比的化简方法:把比的前项和后项的小数点同时向右移动相同的位数,变成整数比,再化简。

例如:0.75:0.2=(0.75×100):(0.2×100)=75:20=15:46、一个比中,既有小数,又有分数,可以把小数化成分数,按照化简分数比的方法进行化简;也可以把分数化成小数,按照化简小数比的方法进行化简。

例如:三、求比值和化简比的比较1.目的不同。

求比值就是求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而化简比是把两个数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也就是化简后的比要符合两个条件,一是比的前、后项都应是整数;二是前、后项的两个数要互质。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认识知识点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认识知识点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认识知识点(一)比的基本概念1、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2、比值通常用分数、小数和整数表示。

3、比的后项不能为0。

4、同除法比较,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后项相当于除数,比值相当于商;5、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比的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的值。

6.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者同时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二)求比值求比值:用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三)化简比化简比:用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求出分数的比值后,在把分数比值改成比。

(四)比的应用1、比的第一种应用:已知两个或几个数量的和,这两个或几个数量的比,求这两个或这几个数量是多少?例如:六年级有60人,男女生的人数比是5:7,男女生各有多少人?题目解析:60人就是男女生人数的和。

解题思路:第一步求每份:60÷(5+7)=5人第二步求男女生:男生:5×5=25人女生:5×7=35人。

2、比的第二种应用:已知一个数量是多少,两个或几个数的比,求另外几个数量是多少?例如:六年级有男生25人,男女生的比是5:7,求女生有多少人?全班共有多少人?题目解析:“男生25人”就是其中的一个数量。

解题思路:第一步求每份:25÷5=5人第二步求女生:女生:5×7=35人。

全班:25+35=60人3、比的第三种应用:已知两个数量的差,两个或几个数的比,求这两个或这几个数量是多少?例如:六年级的男生比女生多20人(或女生比男生少20人),男女生的比是7:5,男女生各有多少人?全班共有多少人?【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认识知识点】。

小学数学比例知识点总结

小学数学比例知识点总结

小学数学比例知识点总结在小学数学中,比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在解决实际问题和数学运算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地总结一下小学数学比例的相关知识点。

一、比例的定义比例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

例如,2:3 = 4:6,这里 2:3 和 4:6就是两个相等的比,它们组成了一个比例。

在比例中,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

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比如在上面的比例 2:3 = 4:6 中,2 和 6 是外项,3 和 4 是内项。

二、比例的基本性质比例的基本性质是: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这是解决比例问题的重要依据。

例如,对于比例 2:3 = 4:6,因为 2×6 = 12,3×4 = 12,所以 2×6= 3×4,符合比例的基本性质。

我们可以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比例。

比如,已知比例 3:x = 6:8,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得 6x = 3×8,即 6x = 24,解得 x = 4。

三、正比例1、定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例如,汽车行驶的速度一定,行驶的路程和时间就是成正比例的量。

因为路程÷时间=速度(一定)。

2、正比例关系的图像正比例关系的图像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

3、如何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首先要看这两个量是不是相关联的量,其次看它们相对应的数的比值是否一定。

如果这两个条件都满足,那么这两个量就成正比例。

四、反比例1、定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乘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比如,长方形的面积一定,长和宽就是成反比例的量。

因为长×宽=面积(一定)。

2、反比例关系的图像反比例关系的图像是一条曲线。

六年级数学第四章比的知识点

六年级数学第四章比的知识点

数学六年级第四章主要涉及比的知识点,包括比的表达、比的意义、比的大小关系、比与分数的关系等。

以下是对这些知识点的详细解释:一、比的表达:1.按照顺序比较大小:比如比较两个数a和b的大小,可以用a<b表示a小于b,a>b表示a大于b。

2.按照相等关系比较:如果两个数a和b相等,可以用a=b表示。

二、比的意义:比的意义是指用来比较大小的关系。

在比较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比的大小关系来判断哪个数较大或较小。

三、比的大小关系:1.比的大小关系是指通过比的表达来判断两个数的大小,可以应用于整数、分数、百分数等多种数的比较。

2.当比较整数时,可以通过比较个位数、十位数、百位数等的大小,来判断整数的大小关系。

3.当比较分数时,可以通过分子和分母的大小关系,来判断分数的大小。

4.当比较百分数时,可以通过百分数的大小关系,来判断百分数的大小。

四、比与分数的关系:1.比可以与分数互相转化。

比如一个比1:2可以转化为分数1/22.当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可以将它们转化为分数形式,然后比较分数的大小关系。

五、综合运用:在实际问题中,可以运用比的知识点来解决一些数学问题,如:1.比例问题:在一些比例问题中,可以运用比的知识点来判断或计算未知数的值。

2.分数应用问题:在一些分数应用问题中,可以将比转化为分数来计算。

3.百分数问题:在一些百分数问题中,可以通过比的知识点来判断不同百分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六、例题分析:以下是几个典型例题,通过解题分析来进一步理解比的知识点:例题1:比较0.25和0.3的大小。

解题思路:将0.25转化为分数1/4,将0.3转化为分数3/10,然后比较1/4和3/10的大小关系。

例题2:在一份调查报告中,男生人数占总人数的3/10,女生人数占总人数的7/10,问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哪个多?解题思路:将男生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3/10与女生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7/10相比较,通过比的大小关系可以得知哪个人数多。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知识点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知识点
4.算:两个量的倍数。
5.解:列式解答。
6.查:检查计算结果是否符合题意。
提高性公民素养
策略性知识
认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借助表格进行尝试与猜测。
2.借助几何直观,画图分析问题。
创新性知识
知新组





多种方法解决按比分配的问题。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知识点
类别
知 识 要 点
基础性公民素养
陈述性知识






1.解决按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
2.已知一个部分量和两个部分量间的比,求另一个量。
3.已知一个部分量和两个部分量间的比,求总量。
程序性知识








1.读:读懂题意。
2.想:比表示的意义。
3.画:列表或画图表示数量关系。

小学六年级比例知识点

小学六年级比例知识点

小学六年级比例知识点一、比例的概念比例是指两个比(分数)之间的相等关系。

在数学中,比例通常用冒号表示,例如a:b = c:d,这里a与b的比等于c与d的比。

二、比例的基本性质1. 反比例关系:当两个量的乘积为常数时,这两个量成反比例关系。

2. 直接比例关系:当两个量的比值为常数时,这两个量成正比例关系。

3. 比例的性质:如果a:b = c:d,那么ad = bc。

三、比例的应用1. 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价格与数量的关系等。

2. 比例在几何图形中的应用:如相似三角形、相似多边形等。

四、比例的计算1. 比例的求解:根据已知的比例关系,求解未知项。

2. 比例的简化:将比例化为最简形式,即比例的前后项为互质数。

3. 比例的转换:将比例转换为分数形式进行计算。

五、比例的类型1. 直接比例:两个量之间的比值保持不变。

2. 反比例:两个量的乘积保持不变。

3. 合比例:多个量之间的比例关系。

六、比例的例题解析1. 例题:小明有5个苹果,小红有3个苹果。

他们想要平均分配苹果,每个人应该得到多少个苹果?解析:首先计算比例5:3,然后根据比例分配苹果。

2. 例题:一个班级有40名学生,其中男生和女生的比例是3:2。

求男生和女生各有多少人?解析:根据比例3:2,可以计算出班级中男生和女生的人数。

七、比例的拓展1. 百分数与比例:百分数是比例的一种特殊形式,表示为百分之几。

2. 利率与比例:利率是本金与利息之间的比例关系。

八、比例的实践1. 实践练习: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比例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2. 比例游戏:通过游戏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比例知识。

九、总结比例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在日常生活和学术研究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掌握比例的基本知识和计算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请注意,以上内容是一个简化的知识点总结,实际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教学大纲进行调整和补充。

小学六年级数学比知识点

小学六年级数学比知识点

小学六年级数学比知识点比是由一个前项和一个后项组成的除法算式,只不过把“÷”(除号)改成了“:”(比号)而已,是除法另一种表现方式。

但除法算式表示的是一种运算,而比则表示两个数的关系。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六年级数学比知识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六年级数学比知识点比:两个数相除也叫两个数的比1、比式中,比号(∶)前面的数叫前项,比号后面的项叫做后项,比号相当于除号,比的前项除以后项的商叫做比值。

连比,如:3:4:5读作:3比4比5。

2、比表示的是两个数的关系,可以用分数表示,写成分数的形式,读作几比几。

例:12∶20=12÷20=0.612∶20读作:12比20。

区分比和比值:比值是一个数,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是整数、小数。

比是一个式子,表示两个数的关系,可以写成比,也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

3、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4、化简比:化简之后结果还是一个比,不是一个数。

(1)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

(2)两个分数的比,用前项后项同时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再按化简整数比的方法来化简。

也可以求出比值再写成比的形式。

(3)两个小数的比,向右移动小数点的位置,也是先化成整数比。

5、求比值:把比号写成除号再计算,结果是一个数(或分数),相当于商,不是比。

6、比和除法、分数的区别:除法:被除数除号(÷) 除数(不能为0) 商不变性质除法是一种运算。

分数:分子分数线(—)分母(不能为0)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是一个数。

比:前项比号(∶) 后项(不能为0) 比的基本性质比表示两个数的关系。

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分数除法和比的应用1、已知单位“1”的量用乘法。

2、未知单位“1”的量用除法。

3、分数应用题基本数量关系(把分数看成比)(1)甲是乙的几分之几?甲=乙×几分之几乙=甲÷几分之几几分之几=甲÷乙(2)甲比乙多(少)几分之几?4、按比例分配:把一个量按一定的比分配的方法叫做按比例分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六年级数学比和比的应用知识点
小学六年级数学比和比的应用知识点为大家整理如下:
(一)、比的意义
1、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2、在两个数的比中,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

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或整数)
3、比可以表示两个相同量的关系,即倍数关系。

也可以表示两个不同量的比,得到一个新量。

例:路程∶时间=速度。

连比如:3∶4∶5读作:3比4比5(∶不是除号)
4、区分比和比值比:表示两个数的关系,可以写成比的形式,也可以用分数表示。

比值:相当于商,是一个数,可以是整数,分数,也可以是小数。

5、比和除法、分数的联系:
比前项比号:后项比值一种关系
除法被除数除号divide; 除数商一种运算
分数分子分数线分母分数值一个数
6、根据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可以理解比的后项不能为0。

(除数、分母也是)体育比赛中出现两队得分是2∶0等,这只是一种记分形式,不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

(二)、比的基本性质
1、根据比、除法、分数的关系:
商不变的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时(0除外),分数值不变。

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2、最简整数比: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并且是互质数,这样的比就是最简整数比。

3、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4.化简比:
(2)用求比值的方法。

注意:最后结果要写成比的形式。

如:15∶10 = 15divide;10 = 3/2 = 3∶2
5.按比例分配: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

这种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

前项+后项=总共的份数路程一定,速度比和时间比成反比。

(如:路程相同,速度比是4∶5,时间比则为5∶4) 工作总量一定,工作效率比和工作时间比成反比。

(如:工作总量相同,工作时间比是3∶2,工作效率比则是2∶3)
以上是为大家提供的小学六年级数学比和比的应用知识点,更多内容请关注小学六年级数学栏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