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合集下载

学科德育渗透心得体会【三篇】

学科德育渗透心得体会【三篇】

【导语】教材是寓德的载体,依据教材挖掘德育因素是课堂寓德的前提。

因此,德育教育必须依托教材,离开了教材就成为⽆本之⽊、⽆源之⽔。

以下是⼼得体会频道整理的学科德育渗透⼼得体会【三篇】,欢迎参考。

【篇⼀】 在语⽂教学活动中,要进⾏德育渗透,让德育与知识、技能有机地结合在⼀起,使学⽣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得到思想品德熏陶,促使青少年学⽣在学习中,不断提⾼⾃⾝素质。

⼀、在语⽂教学中,坚持⽂道结合的原则,让学⽣获得思想品德教育能更具体、形象。

各个学科的知识都在⼀定程度上反映了⼈们的思想观点,思想形成了学科知识的内在属性,它们互相融合,互相渗透,脱离了教材,谈品德,德育是空洞的说教;反之,没有德育的教学,智育也是苍⽩的。

因此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落实教学⽬标,德育智育结合,⽂道结合是必要的,对于具有丰富⽽⽣动德育教材学科的语⽂学科⽽⾔,这⼀点更是关键,在教学中,我通过介绍写作背景,指导朗读,引导学⽣欣赏,归纳总结等⽅式,让学⽣理解课⽂内容,掌握⼀定写作技巧的同时,让学⽣感受诗⼈形象,体会诗⼈宽阔的胸怀,宏⼤的⽓魄,坚定地信⼼,从⽽树⽴远⼤的抱负,以饱满的⽣命⼒投⾝到学习知识的⼤潮中去,将来回报祖国。

成长,也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要勇敢的⾯对困难,⽽不是躲避困难。

如果坚持下去,最终赢得胜利,就会有⼀种⾃豪感。

这样,学⽣在语⽂学习中,不单掌握⼀定的语⽂学习技能,⽽且在潜移默化中,逐渐确⽴正确的世界观、⼈⽣观。

⼆、在语⽂教学中,注意激发,培养学⽣真挚情感,使之成为学⽣积极向上的动⼒。

在德育过程中,动之以情,既是晓之以理的继续,更是持之以恒导之以⾏的基础,因⽽使受教育者获得真挚情感,仍是教育成功的关键,是提⾼德育渗透效果的保证。

语⽂学科那些⽂质兼美的⽂学作品,就是⼀块块的情感天地,我通过富有情感的教学,巧妙的教学⼿段,激发培养学⽣真挚情感,使学⽣能更深刻地感受⽂章蕴含的真、善、美,从⽽充分利⽤教材的情感因素,积极对学⽣进⾏情感教育,激发培养学⽣爱祖国、爱⾃然、爱⽣活的真挚情感,使学⽣在学习中不单掌握⼀定的语⽂知识技能,⽽且得到思想品德熏陶,不断提⾼⾃⼰的道德情操。

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品德和道德意识,使他们能够成为有责任感、爱心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公民。

以下是一些方法和策略,可用于实现这种目标。

首先,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榜样。

教师自己应该展示出积极的道德属性,以身作则,发展高尚的道德品质。

只有通过自己真实的行为表达,才能真正影响学生。

教师应该尽量做到公正、真诚和尊重每个学生,使学生感受到良好的道德榜样。

其次,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一些道德和伦理问题。

例如,在讨论历史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并评价历史人物的行为,让学生了解伦理和道德的重要性,并培养他们的判断力和道德责任感。

第三,教师可以在学科内容中融入一些道德教育元素。

例如,在语文课上,可以选择一些有启发意义的文学作品,教授学生品味美好的文学情感,培养情感的调控能力。

在科学课上,可以从事例中选取一些道德议题,让学生思考科技发展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培养应对科技进步的道德担当。

第四,教师还可以通过学生参与校内外活动来培养其道德耐力和责任感。

学生参与义工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可以切身体验到尊重他人、助人为乐等道德价值,通过实践得到深刻的理解。

最后,学校和教师们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学生自治组织,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领导才能。

学生自治组织可以给学生提供一定的责任感和经验,在参与组织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公正公平的原则、忍让和社交技巧等。

总之,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需要教师的榜样力量、教学内容的融入和教学方法的创新。

通过这些努力,学生将能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做到知行合一,将德育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态度,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学科德育渗透方案

学科德育渗透方案

学科德育渗透方案一、引言学科德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学科教学的内容和过程,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

学科德育渗透方案是指通过对学科教学内容的有意引导和设计,将德育元素融入学科教学中,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思想品质。

本文将介绍学科德育渗透的重要性,阐述渗透的原则和方法,并提出一套可行的学科德育渗透方案。

二、学科德育渗透的重要性学科德育渗透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学科德育渗透可以促进学科教学的全面发展。

学科教学应该注重知识与能力的培养,但单纯的知识传授无法满足学生的全面发展需求。

通过学科德育的引导,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使学生在学科学习中获得综合素质的提升。

其次,学科德育渗透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德育渗透不仅仅停留在理论与道德规范的教育,更应该通过学科实践活动,使学生深入参与其中,实践道德积累和价值观的形成。

这种实践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

最后,学科德育渗透可以提高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终身学习是现代教育的核心要求,学科德育渗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学科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

通过学科德育的引导,学生将懂得如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

三、学科德育渗透的原则学科德育渗透应遵循以下原则:1. 整合性原则:学科德育渗透不应是学科教学与德育教育的分离,而是二者的有机整合。

教师应当将学科教学与德育元素融为一体,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培养道德情感和价值观念。

2. 渐进性原则:学科德育渗透应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分阶段渗透。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逐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意识和品德习惯。

3. 实践性原则:学科德育渗透应强调实际操作。

教师应通过实际学科学习活动,让学生参与实践,锻炼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学科德育渗透的方法学科德育渗透可以采用多种方法,以下是其中几种常用的方法:1. 实例教学法:通过讲述或分析真实的案例,使学生了解道德问题的产生和解决方法,引导学生思考道德问题的背后的价值观和原则。

如何在小学科学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如何在小学科学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如何在小学科学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小学科学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重要途径之一、小学阶段是个体人格和道德品质发展的关键时期,通过科学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可以增强学生的道德意识、情感素养和道德行为。

首先,在小学科学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教师可以通过以身作则的方式来引导学生。

教师应当成为学生道德修养的榜样,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教学风格、态度等,塑造道德榜样形象,激发学生对科学学科的兴趣与热爱。

同时,在科学学科教学中融入相关的德育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道德的内涵和重要性。

例如,当教授生物学中的生态环保时,可以让学生从道德的角度去思考为什么要保护环境,以及每个人应该怎样履行环保的责任。

其次,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和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品德。

在科学课堂中,可以通过讲述和讨论一些现实生活中的科学道德问题,激发学生对道德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例如,讨论科学家应当遵守的伦理规范、科学实验中的道德问题、遗传科学中的伦理问题等等。

同时,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情境任务,让学生通过合作与交流来解决道德问题。

例如,在学习动物保护时,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动物园、野生动物保护区、参与救助流浪动物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到保护动物的重要性和乐趣,培养学生关心、爱护动物的情感。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小学科学学科教学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科学道德。

科学是客观、合理、严谨的,要做到客观,就要遵循科学的方法和原则,不带有主观偏见。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科学思维、实验设计和观察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学会用科学的眼光看待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道德。

同时,要强调科学实验中的安全和诚信意识。

教师可以通过开展科学实验和观察活动,引导学生严格遵守实验的操作规范和安全要求,同时要鼓励学生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不抄袭、不欺骗等诚信行为。

最后,通过学习小学科学学科中的科学发展历程和科学家的伦理道德问题,教师可以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尊重和敬佩之情,并引导学生学习科学家的品质和精神。

学科渗透德育工作计划【11篇】

学科渗透德育工作计划【11篇】

学科渗透德育工作计划【11篇】学科渗透德育工作计划(精选11篇)学科渗透德育工作计划篇1一、指导思想:努力从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两方面入手,系统地学习语文课程标准等教育教学理论,按要求上好每一堂课,不断探究符合学生实际而又能推动其长远开展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不断充实自己的教学思想,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培养目标: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续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天生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针对学生的德育根底,结合学生的实际开展德育教育。

因此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有责任也应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培养,以期能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品性,不断标准自己的行为。

三、具体措施:(一)识字与写字方面。

通过各种形式,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学习爱好,引导学生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学会使用字典、词典,锻炼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同时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标准、端正、整洁。

(二)阅读方面。

结合学校的“文化阅读”活动,发动学生多些朗读,标准学生发音,使学生能用一般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同时引导学生初步学会默读,独立思考,学会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存,理解生词的意义。

引导学生诵读优秀诗文,留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

(三)习作方面。

引导学生留心四周事物,乐于书面表达,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留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常积存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奇感的词句;依据表达的需要,使用正确的标点符号,能够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并且情愿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欢乐,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如何理解学科中的德育渗透

如何理解学科中的德育渗透

如何理解学科中的德育渗透所谓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就是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进行科学文化知识传授和讨论的同时,充分挖掘学科知识中所蕴含的思想、道德因素,并通过与教学内容的自然交织引起学生内心的体验,激发学生心理结构上的变化,引导学生实现人文知识的内化和道德情操的升华。

新课改针对教学管理和课程教材等全方面的改革增强了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可行性。

(1)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2)课堂教学面广、量大、时间长(3)课堂教学有切实保证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科学性原则(2)因地制宜原则(3)灵活性原则(4)长期性原则教师树立长期渗透思想,做到长年累月,持之以恒,做到基本内容反复渗透,行为习惯反复训。

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必须全面了解教材内容全面吃透教材、准确把握教育点结合德育要点挖掘德育要素。

所谓的德育内化,是指德育对象在内外因的交互作用下,认同、接受外在教育内容,并以此矫正原有道德标准、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偏差,不断完善和健全个体思想品德、人格,实现自我教育。

这一过程必须吻合德育对象的身心发展规律。

初中生生理发育处于旺盛期,身体形态、机能迅速发展,精力特别旺盛。

身体的发育,环境的变化,认知的发展等种种因素的作用,使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迅速发展。

思维从过去的具体思维为主导发展到抽象思维占主导地位。

独立思考能力增强,使他们具有较强的思维分辨力和批判力,但这种批判是不成熟的,容易产生片面性,容易受到个人感情因素的影响。

在这一阶段,学生的情绪容易激动、多变。

常因小事,显现出振奋、激动或动怒,甚至出现过激言行。

在学生个性迅速发展时,通常会表现出强烈的独立愿望,并逐步形成对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标准,往往以自己的是非观作为根据。

这些身心发展特点,要求德育内容的选择、内化途径的创设、内化过程的引导,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成就意识。

就选择的内容而言,既要有具体形象的支持,又要有让学生理性思辨的抽象概念;既要遵循正面激励为主的原则,又要善于选取反面警戒的事例。

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心得体会5篇

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心得体会5篇

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心得体会5篇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心得体会(精选篇1)今天读了朱永新老师著的《致教师》一书,很有启发。

这本书全部都是别人向朱老师的来信的提问以及朱老师对每一位的提问老师的回答,通过朱老师深入全面地思考,给提问者,也是给所有走进这本书的读者高屋建领地坦诚解答。

没有抽象深奥的名词术语,没有枯燥乏味的空洞说教论,读这本书就像在听故事,就像在同笔者对面相互聊天谈心,又总能获得许多思想的哲学的享受,让我又重新对一些概念有了新的认识,在这里我就简单说一下。

我们之前“差生”之称谓是落后的教育理念的表现,是典型的“应试教育”思想的产物。

在这种教育观念支配下,教育者对这类学生的情感是贬斥厌恶的,其评价标准是简单孤立的“一元论”、“唯分数论”。

在这种教育观念支配下,教育者对“差生”的教育和管理往往采取放弃的态度:课上不提问,课下不关心,甚至连作业批改也睁只眼闭只眼,不做作业不督促,作业帮得潦草就不分对错地打个大红叉或大笔一挥道“太马虎!”在这种态度下,“差生”则越来越“差”,厌学弃学情绪随之产生,教师不仅不挽留,甚至有“扫地出门”、甩包袱给社会的念头。

在这种观念支配下,大量学生缀学。

虽然国家有关部门采取了一些措施,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学生流失仍然很高,特别是农村学校。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也是困绕众多教师的一个大问题,经过自己阅读了《致教师》一书后有了新的认识。

首先,要在教室里建立起一个孩子们相互之间彼此信任、彼此关爱的温暖场域,不要一直支劝这个孩子与其他孩子进一步走近,而是让孩子间彼此理解、信任、支持。

在这个时候,甚至要更多去发挥孩子们的力量,让其他孩子懂得这个孩子,从而主动谅解、积极关爱这个孩子。

其次,作为教师,应该走进孩子的家庭,通过家访了解这个孩子,了解他的母亲和父亲对他的影响,尽可能地帮助他建立起积极的亲子关系。

当老师本身给予孩子特别的时候,孩子也会产生移情,这份来自老师的受,也会在相当程度上弥补孩子对父爱母爱的渴求。

学年语文学科德育渗透总结(2篇)

学年语文学科德育渗透总结(2篇)

学年语文学科德育渗透总结引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

语文作为学科,不仅可以传授语言知识,还可以通过文学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情感、品德和思想等方面的素养。

在学年中,我们通过语文学科德育渗透的方式,不仅加强了学生的道德教育,还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下面将对学年语文学科德育渗透的情况进行总结。

一、德育渗透的具体做法1、开展德育主题班会在学年中,我们每周都会组织班会,通过开展德育主题班会,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比如,在世界读书日这一天,我们就组织了一次读书主题班会,让学生了解阅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书籍的热爱和欣赏的能力。

在班会上,我们会邀请一些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书籍,并表达自己的读后感。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增加了对书籍的理解,还培养了自己的品德素养。

2、设置德育课程为了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我们还设置了德育课程。

这门课程主要通过学习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比如,在学年中,我们学习了《红楼梦》这部经典文学作品。

通过学习《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学生可以了解到人性的复杂性,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在课堂上,我们会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讨论他们的品德和行为,并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作品中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3、组织德育活动为了增强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综合素质,我们还组织了一系列的德育活动。

比如,在学年中,我们组织了一次“尊师重教”主题活动。

活动中,我们引导学生了解师生关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尊重师长、珍惜学习机会的意识。

在活动中,学生可以自由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并通过写信、制作卡片等形式,向老师表达自己的谢意。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增强了对老师的尊重,也增加了对学习的热爱和对学校的归属感。

二、德育渗透的效果评价通过上述的德育渗透做法,我们取得了一系列的效果评价。

学科德育渗透教学案例

学科德育渗透教学案例

学科德育渗透教学案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学科德育是教育中的重要方面,通过学科德育渗透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道德素养,使他们成为品学兼优的人才。

本文将以三个案例来说明学科德育如何渗透教学,并在教育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

第一个案例是数学课堂上的学科德育渗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生活化的数学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品德修养。

通过讲述数学家的故事,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同时传递数学家的勤奋、刻苦的品质。

又如,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公平地分配资源,如何合理规划时间等,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培养公平、负责的品德。

第二个案例是语文课堂上的学科德育渗透。

语文是传承文化的学科,通过语文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情感修养。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经典文学作品,引导学生学习优秀的品德模范,如岳飞的忠义、杜甫的仁爱等。

在诗歌赏析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现情感、表达感悟,让学生在感受美的同时培养敬畏、感恩的情感。

第三个案例是科学课堂上的学科德育渗透。

科学是理性思维的学科,通过科学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

教师可以通过科学实验、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探索科学道德,如遵守实验规则、尊重科学成果等。

在科学探究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勇于探索、勇于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以上三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学科德育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实践意义。

学科德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道德素养,还可以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科德育的渗透,通过生动的教学案例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品格和能力,为学生成长成才创造条件。

【2000字】第二篇示例:学科德育渗透是指在学科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设计和实施,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价值观念和品德修养。

学科德育渗透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学科德育渗透的途径和原则

学科德育渗透的途径和原则

学科德育渗透的途径和原则一、德育渗透的途径1. 课程内容设计:学科德育应融入到各个学科的课程内容设计中,通过学习各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价值观念。

比如,在语文课上,可以通过阅读优秀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感受人文关怀和社会正义;在数学课上,可以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责任感。

2. 教师的言传身教: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和引路人,他们的言行举止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教师应注重自身修养和道德修养,通过言传身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引导,使学生能够在学科学习中培养出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念。

3. 学科实践活动:学科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学科德育的重要渠道。

通过开展各种学科实践活动,如实验、调研、实地考察等,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学科的魅力,激发他们对知识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4. 学科评价体系:学科评价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科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科评价应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除了对学科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外,还要关注学生的品德和道德修养。

可以通过班级评议、自评互评等方式,对学生的道德表现进行评价和奖励,激励学生积极向上。

二、德育渗透的原则1. 个性化原则:学科德育应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发展特点,因材施教,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自主学习能力。

不同学生有不同的德育需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形成个性化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2. 综合性原则:学科德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学科教学,全面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美感、情感和道德等方面。

德育不应与学科教学相割裂,而是要与学科教学相结合,相互渗透,实现德育和学科教学的有机融合。

3. 实践性原则:学科德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科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实际操作,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合作意识。

学科德育渗透教学案例

学科德育渗透教学案例

学科德育渗透教学案例
学科德育渗透教学案例:数学中的德育教育
一、案例背景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不仅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也可以作为德育教育的载体。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挖掘数学知识的德育价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案例描述
在讲解“比例与比例尺”这一章节时,除了让学生掌握比例和比例尺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德育渗透:
1. 引入中国传统文化:通过介绍中国古代建筑中的比例关系,如故宫、颐和园等建筑群的比例布局,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

2. 强调团队合作:在小组活动中,让学生合作完成比例尺的计算任务。

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和协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协调能力。

3. 强调实事求是的态度: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实事求是的态度。

要求学生严格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计算,不得随意更改数据或结果,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

4. 培养环保意识:结合比例尺的应用,让学生了解地球资源的有限性,以及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通过计算不同比例尺下地球表面的面积,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案例反思
通过这一章节的教学,不仅让学生掌握了数学知识和技能,还成功地进行了德育渗透。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更加注重挖掘数学学科中的德育元素,发挥数学在德育教育中的独特作用。

同时,需要不断反思和总结教学经验,不断完善和优化教学方法,提高德育教育的效果。

科学学科德育渗透总结

科学学科德育渗透总结

科学学科德育渗透总结1. 引言科学学科德育渗透是指在科学学科教学过程中融入德育教育内容,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德育品质。

本文将总结科学学科德育渗透的重要性和实施策略。

2. 科学学科德育渗透的重要性科学学科德育渗透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品德修养。

通过在科学学科教学中强调道德价值观和科学道德规范,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惯。

科学学科德育渗透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责任感,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科学学科德育渗透的实施策略为了有效实施科学学科德育渗透,以下策略可以被采用:- 系统规划:制定科学学科德育渗透的整体规划,明确目标和指标,并与学校的教育目标相契合。

- 渐进推进:德育渗透的实施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从简单到复杂,从表面到深入,逐步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

- 整合资源:整合学校和社会资源,提供丰富的科学学科德育渗透教育资源,包括教材、学术活动和社会实践等。

- 创学: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和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主动性。

- 评估改进:定期进行科学学科德育渗透的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改进和调整,确保教育效果。

4. 结论科学学科德育渗透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和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通过系统规划、渐进推进、整合资源、创学和评估改进等策略的实施,可以提高科学学科德育渗透的效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做出贡献。

以上是关于科学学科德育渗透总结的要点,希望对您有帮助。

参考文献:- 张明亮. (2008). 科学学科德育渗透问题研究. 实验科学与技术, 6, 119-120.- 李晓飞. (2014). 科学学科中的德育渗透策略. 高中化学, 6, 61-64.。

浅谈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浅谈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浅谈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1. 引言在现代社会中,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学科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如何将德育教育融入学科教学中,成为了教育界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在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和策略。

2. 渗透德育教育的必要性德育教育和学科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与传统的分科教育相比,渗透德育教育能够更加全面地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和品德修养,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必要性:2.1 培养学生的人文关心学科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而德育教育那么关注学生成为一个有责任感和同理心的公民。

渗透德育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人文关心,使他们更加关注社会和他人,提升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2.2 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学科教育强调的是专业知识的传授,而德育教育那么要求学生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念。

通过渗透德育教育,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塑造积极向上的人格,使学生具备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

2.3 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学科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在现实社会中,学生需要具备更多的社会能力。

渗透德育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和社会需求。

3. 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和策略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需要教师灵巧运用各种方法和策略,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方法和策略:3.1 教师言传身教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应该成为学生的典范,通过自身的言行和形象影响学生,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3.2 融入学科内容教师可以通过选择有关道德伦理的案例或者引用相关名言佳句等方式,将德育教育与学科知识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学科的过程中也能够了解和思考有关道德的问题。

3.3 运用故事教育故事教育是一种很有效的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教师可以运用相关的故事或者小说来引导学生思考伦理道德问题,激发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思维能力。

3.4 进行德育主题讨论在学科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立一些德育主题讨论的环节,让学生自由发表观点、展开辩论,增强他们的思辨能力和自我表达能力。

学科德育渗透总结(9篇)

学科德育渗透总结(9篇)

学科德育渗透总结(9篇)学科德育渗透总结(通用9篇)学科德育渗透总结篇1一、我校德育渗透的途径的情况(一)学科中有些内容在德育意义上很有代表性,有些内容本身就是介很好的德育教材。

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内容向学生传输道德文化知识。

学科教学渗透德育是教学工作客观规律的反映,是由教学具有教育性这一特点决定的。

1、教学过程具有教育性。

教学过程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认识能力,逐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道德品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培养认识能力的同时,必将影响学生思想、品质、意志、性格的发展。

在学校教育中,学科教学所占时间最多、最长,对学生影响也就最大,教师在引导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培养着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观点和态度,影响着学生思想品德和世界观的形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智育人,才能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以德育人,才能适应我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人才提出的要求。

2、教师形象具有教育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学生学什么,怎样学都有赖于教师的指导。

而这种指导成功与否又与教师自身形象即教师本身的职业道德形象和智能结构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教师自身形象的直接体现就是教学中的“讲台形象”。

教师教学中的“讲台形象”本身就具有教育性,是教师素质的综合体现,是教师学识、才干、教学技巧和品德修养等多方面素质的集中表现。

因此,在教学中,如果教师在学识、思想、仪表、操行等方面都能显示出较为完美的讲台形象,不仅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强化非语言行为的作用,顺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且能在本科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外,以教师的整体形象对学生产生整体的实际影响。

3、教材内容具有教育性根据我国的教育方针和中、小学教育的目的、任务所编写的学科教材内容是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尝观点和方法选择、组织的,注意了教材的思想、政治倾向,使教学大纲和教科书里的有关知识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现实和长远目标联系起来。

学科德育渗透教学设计

学科德育渗透教学设计

学科德育渗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能力目标:培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学科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学科中的德育元素。

3. 德育与学科的结合点。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如何将德育元素自然地融入学科教学中。

2. 重点:通过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方式,使学生深刻体会德育的重要性。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 黑板、粉笔等传统教具。

2. 投影仪、电脑等多媒体设备。

3. 相关软件和网络资源。

五、教学方法1. 激活学生的前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对学科和德育的认识。

2. 教学策略: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策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3. 学生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加深对德育的理解。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故事、新闻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主题。

2. 讲授新课:讲解学科知识,同时穿插德育元素。

3. 巩固练习:布置相关练习,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4. 归纳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强调德育的重要性。

七、评价与反馈1. 设计评价策略: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考试、观察、口头表达等。

2. 为学生提供反馈: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具体的指导和建议。

3. 鼓励和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和反思,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八、作业布置1. 学科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德育作业:安排实践活动,如社区服务、义务劳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方式研究

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方式研究

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方式研究
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式研究是一个涉及到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交叉研究课题。

在学科教学中,德育是指通过教育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品德、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和引导,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潜能的发挥。

德育渗透是指在学科教学中,将德育的内容和要求有机地融合在学科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学科教学的手段和方式来实现德育的目的。

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式有很多,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1. 学科知识传授中的德育渗透。

在学科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教
师可以通过讲解知识的背景、发展历史和应用实例等方式,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品德修养和价值观的培养。

2. 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渗透。

在学科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
过情感的表达和引导、案例的讲解和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 学科教学活动中的德育渗透。

在学科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
通过设计德育主题的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等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和感悟,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

4. 学科教学评价中的德育渗透。

在学科教学评价中,教师可以
通过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思维能力、行为习惯和品质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品德修养和价值观的引导。

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式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和认知特点,以及学科特点和教学目标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和设计。

教师需要
在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德育素养和教学能力,充分发挥学科教学在德育方面的作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潜能的发挥做出积极的贡献。

在学科教育中渗透德育

在学科教育中渗透德育

在学科教育中渗透德育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品德、道德和价值观。

传统上,德育往往被视为独立于学科教育的一部分,但随着教育理念的发展和变革,学科教育中渗透德育的观念也逐渐得到重视。

学科教育中渗透德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科知识水平,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精神,使他们成为有良好道德修养的公民。

学科教育中的德育渗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课堂教学: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渗透道德教育内容。

在语文课上,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有关道德伦理的文章,让他们了解和思考什么是正确的行为标准;在数学课上,可以教导学生正确处理学习中的困难和挑战,培养他们的毅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二、课外活动:学科教育中的德育渗透并不仅限于课堂教学,还可以通过课外活动来实现。

学校可以组织各类社团和俱乐部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在活动中促进学生的交流和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责任感。

在科学实验室中,学生可以通过合作完成实验,学会尊重他人的意见,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三、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学科教育中德育渗透的重要环节。

教师要起到榜样的作用,用自己的行为和言行去影响学生。

教师要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和需要,通过独特的教育方式去引导他们,培养他们的道德修养。

四、评价方式:学科教育中的德育渗透还包括评价方式的改革。

传统的评价方式以考试成绩为主要标准,忽视了学生的品德和道德素养。

现在的评价方式应该更加多元化,不仅要考察学生的学科知识掌握情况,还要考察他们的道德行为和品德修养。

可以通过课堂观察、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价学生在学科教育中的德育表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
学校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而要“全面育人”就必须把“德育”放在首位。

因此,“教书育人”、“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始终是我们的指导思想。

我们应本着“以人为本,关爱学生”精神,努力地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奠定思想品德和人文素养的基础。

一、学校德育的原则
在抓好德育方面,我们应坚持“全员参与、面向全体、贯穿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原则和“加强针对性、注重实效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的原则。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坚持教学目标制定的全面性,要求有意识地渗透德育。

目前,在新课程评价标准中,把有无“德育”、“觉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作为评价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指标,德育目标已成为重要的不可缺少的教学目标之一。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特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新的课程改革的要求,是落实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的重要举措和行动。

二、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特点
许多革命前辈由于在课堂上学了鲁迅、巴金的作品,于是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景润也正是在课堂上听了老师讲的哥德巴赫猜想,才产生了摘取皇冠上明珠的强烈愿望,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最终成为了享誉世界的大数学家。

多少人正是通过具体学科的学
习,吸取了丰富的德育营养,才树立了崇高的理想,坚定了奋斗信念,确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念,懂得了爱与憎,明辨了是与非,养成了高尚的道德情操、审美情趣。

不难看出学科教学中的德育因素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难以估量的影响。

1、教学容具有丰富的德育资源
从各学科教材中不难发现,它们不仅包含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法制、理想信念的容,还包含有哲学原理、道德标准、行为规的容;不仅包含有我们祖国的历史、文化、叱咤风云的人物、惊心动魄的事件,还包含有各国的山川风貌、世界的风云变幻的容;不仅包含有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还包含有呈现在教材中的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行为美的容。

丰富的德育容为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提供了广泛的资源。

2、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具有经常性
学生在校的时间大部分是在课堂中度过的,小学平均每天上三四门课,中学平均每天上七八门课,如果能自觉做到教学渗透德育,那么,学生可以说天天,甚至时时能受到不同容的教育和熏。

课堂教学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渠道,通过主渠道渗透德育可以做到经常。

3、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具有有效性
教学渗透德育有别于单纯进行的德育教育活动,它不是外加的说教,不是贴标签,而是根据教材容和学生实际,点点滴滴、实实在在的渗透,这样就易于学生接受。

学科教学渗透德育,应当是如春风化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可以达到单纯说教达不到的效果。

不难理解,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是落实“教书育人”这一根本宗旨的重要途径。

而增强自觉性是做好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前提。

在重视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同时,我们同样重视提高课堂效率,因此,怎样处理好德育渗透与提高课堂效率的关系,也是我们关注的课题,老师们在课堂教学实践中都体会到:学生的兴趣、意志、心理、习惯等因素,对其学习能产生重大影响。

同时,高效的课堂教学,也能极推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发展,促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三、如何在教学中做好渗透德育的工作
创设学生主动参与和感受的教育环境,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做到“以理育人、以事育人、以人育人、以美育人、以情育人”是落实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主要方法,具体应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创设学生主动参与和感受的教育环境;二是要认真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三是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及时引导启发,进行德育渗透,特别是要求教师在方方面面做学生的表率,率先垂,做到师德引领。

这里重要的是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例如,语文、思品、历史等人文学科,教学容本身就蕴涵着丰富的思想教育容,要充分利用学科固有的德育因素,积极开展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基本国情、民族团结、中华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教育为核心的德育,使学生广泛了解中外历史与文化,感受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数学、科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要根据各学科特点,进行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教育;进行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防安全隐患的教育。

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要结合学科特点,注重对学生进行祖国传统文化的熏,冶学生情操,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美化生活的情感,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综合实践课程,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团队精神,更要突出网络道德教育,帮助学生抵制不良信息,提高网络免疫力。

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是做好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工作关键,因为我们所说的德育渗透不是外加的教育容,不是离开教材的单搞一套,不是一种说教,而是要根据教材所蕴含的容,在教学中“以理育人、以事育人、以人育人、以美育人、以情育人”。

以理育人——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人们对自然界、社会和人类自身规律的认识,蕴含着丰富的生活哲理,引导学生掌握这些规律性的认识和生活哲理,并运用这些道理分析解释现实中的问题和现象,学生就会受到教育。

比如,上容为“按客观规律办事”的政治课,老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懂得“为什么必须要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且还要引导学生明白“如何才能做到要按客观规律办事”,让学生结合实际讨论“尊重哪些规律才能使我们的生活和社会更加美好?”学生由于明白了道理,又结合了实际,从中会受到很深的教育。

过去政治课有时变成了单纯的知识课,我们现在要把政治课变成学生真正的思想品德课。

以事育人——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有关古今中外社会变革的历史事件、科学进步的故事、文化艺术发展的实例,紧紧抓住这
些事例,让学生去了解、感受、思考,学生就会受到教育。

比如,上容为“五四运动”历史课,本身就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老师不仅要引导学生不仅了解历史史实,更重要的是要讨论“如何弘扬‘五四’爱国精神?”学生无疑会从中受到教育。

上的英语课“急救”,老师要创设情境,渗透“关注他人,帮助他人”的德育容。

以人育人——教材中既有古代的志士仁人,也有现代的英雄模;既有文化名人,也有科学巨匠;既有实实在在的历史人物,也有文艺作品中的艺术典型。

这些对学生具有极强的感化作用。

一位老师在引导学生了解了鲁迅先生“三改其学,志在救国”的故事后,不少学生深受震动,一位学生在周记中写道:“鲁迅先生三改其学,志在报国,而我平时想的全是自己,面对鲁迅先生,我感到惭愧!”楷模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以美育人——教材中既有展现文化艺术方面的美,也有数理化生方面蕴含的美。

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表现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行为美的容。

音乐美术课中的名曲名作、语文课中诗歌的意境、地理课中的山川风貌、化学课中神奇莫测的实验无疑都蕴含着美,就是看来只有数字和线条的数学也蕴含着美。

一些老师在讲“对称”的时候就展现了自然界中动植物、人体、建筑等对称的图形,鲜艳的色彩、美丽的图形,使学生们亲身感受到了数学背后蕴含的美。

以情育人——这里的“情”,既指教材中饱含情感的容,也指教师充满感情地引导学生感受教材中所蕴含的美。

有人说:一堂好课或者一位好老师的“真正贡献不仅是让学生获得一种知识,还要让学生拥有一种精神、一种立场、一种态度、一种不懈的追求。

这才是一堂好课的真正价值所在”。

如何做好“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工作,我认为,首先是要树立自觉的意识,这是根本的前提;其次是要认真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恰如其分地确定渗透的容;第三是在渗透过程中要顺其自然,避免说教,要做到润物细无声。

我相信我们的老师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都能智慧地创新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都能成为教书育人的名师。

朱木林
2016.4.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