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李清照阅读答案
【古诗文阅读】李清照《渔家傲》《清平乐》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古诗文阅读】李清照《渔家傲》《清平乐》阅读答案对比赏析渔家傲李清照雪里未知春信至,寒梅装饰琼枝芥末。
茶脸半开柠檬碧海,当庭际,玉人风情万种新妆洗脸。
天道可能将略偏急于,故叫做明月妩媚地。
共赏金尊沉绿蚁①,莫辞醉,此花掉不与鲜花比。
清平乐李清照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按②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
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备注]①绿蚁:一种美酒。
②按:搓揉。
(1)两首词中的“梅”这一意象有什么不同?两首词都写到了“醉”,所表达的感情是否相同?试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5分)(2)两首词都写下了梅花,通过梅花写下人,创设的意境却全然相同。
先行详细分析各就是怎样的意境。
(5分后)参考答案(1)①《渔家傲》中的“梅”:上开在雪中但春意初现,存有明月照亮,妩媚半开,妩媚清爽,像是一个风情万种美人。
《清平乐》中的“梅”:上开在雪中受到狂风蹂躏,零落好看。
②所抒发的感情相同。
《渔家傲》中的“醉酒”:梅花的娇艳姿色并使人观赏,雪绣琼枝、月照曝光梅花的清爽意境并使人痴迷,力劝人饮醉,抒发的就是憧憬梅花、惊讶春信的陶醉欢欣的感情。
《清平乐》中的“醉酒”:年年都醉酒,但是伤心泪,就是伤感自己天涯海角飘泊不定,伤感世事动荡不安变化、岁月流逝,而人生新陈代谢。
(2)①《渔家傲》的意境:淡雅、清新、宁静、玲珑、优美;②《清平乐》的意境:冷落、萧索、沉郁、凄伤。
二1、两首词中的“梅”意象有什么不同?两首词都写到“醉”,表达感情是否相同?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5分)2、两首词都写下梅花,通过梅花写下人,创设的意境却全然相同。
先行详细分析各就是怎样意境以及意境相同的原因。
(6分后)参考答案1、前词中“梅”:妩媚半开,妩媚清爽,像是风情万种美人。
后词中“梅”:受到狂风蹂躏,零落好看。
(2分后)前“醉酒”:梅花的娇艳姿色使人观赏,力劝人饮醉,抒发憧憬梅花、惊讶春信的陶醉喜悦之情。
(1分后)后“醉酒”:年年都醉酒,就是伤心泪,就是伤感天涯海角飘泊不定,世事动荡不安变化、岁月流逝,人生新陈代谢。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5课《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练习(word含答案)
人教版语文八上《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练习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学号_____一、基础知识1.《渔家傲》是______(朝代)的词人__________写的一首诗,该作者号_____________,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2.理解型默写。
(1)借用想象创造了一个似梦似幻、美妙神奇、富有浪漫色彩的境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传达出词人对日暮途远的叹息、对现实不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展示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传达出与命运抗争的决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诗歌鉴赏(一)阅读下面诗词,完成3-5题。
渔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3.下列关于这首词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延续了李清照清新活泼的词风,有一种柔婉之美、B.“路长日暮”用来比喻人生少年,反映了词人早年孤独无依的痛苦经历、C.词末三句话的意思是大鹏鸟正乘飞向九万里的高空。
风突然停住了,我这艘蓬草一样轻的小船该如何吹去三座神山。
D.这首词写出了词人空有才华,不能为世人所用,加之长期漂泊,年老力衰,更感到彷徨无计,唯有通过幻想,向天帝倾诉,才能尽情地抒发胸中的愤懑。
4.阅读画线诗句,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这两句诗在你脑海中呈现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中“嗟”“谩”二字值得品味,请根据这两个字的意蕴,说说这两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李清照《渔家傲》阅读答案
李清照《渔家傲》阅读答案李清照《渔家傲》阅读答案现如今,我们很多时候都不得不用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可以有效帮助我们巩固所学知识。
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李清照《渔家傲》阅读答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李清照《渔家傲》阅读答案1(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3~14题。
(4分)渔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正举风住,蓬舟吹取三山去!13、古代文人写诗赋词十分讲究炼字,诗中“舞”字用得巧妙,请简要分析(2分)14、这首词的作者借梦境中与天帝的对话,表现了作者对自身才华命运的哪些认识?(2分)答案:13.(2分)“舞”字化静为动,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因海上刮起了大风,无数舟船在风浪中飞舞前进的画面,也将词人在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传达出来,既有生活的真实感,也有梦境的虚幻性,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基础。
14.(2分)表现出对自己空有一身文学才华却屡遭丧乱,甚至连个人的安定幸福都无法保障的不满。
李清照《渔家傲》阅读答案2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①。
仿佛梦境归帝所②。
闻天语③,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④日暮,学诗谩有⑤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⑥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⑦!【注释】①星河:银河。
星河欲转:点出时间已近拂晓。
千帆舞:指大风吹动帆船在河中颠仆。
②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
③天语:天帝的话语。
④嗟,慨叹。
⑤谩有:徒有,空有。
⑥鹏: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大鸟。
⑦蓬舟:像蓬蒿被风吹转的船。
古人以蓬根被风吹飞,喻飞动。
吹取:吹得。
三山:传说中海上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
阅读答案1.从第三句中的“梦‘字可以看出这首词描写梦境。
开头两句描绘拂晓海上乘船的情景,景象:_____;感觉:________;气势:__________。
2.第三句至第七句写诗人与天帝的问答。
李清照《渔家傲》阅读练习及答案
李清照《渔家傲》阅读练习及答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试题资料、作文大全、语文资料、公文资料、素材资料、古诗文、教案大全、近义词、反义词、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test questions,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Chinese materials, official documents, material materials, ancient poetry, teaching plan encyclopedia, synonyms, antonym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李清照《渔家傲》阅读练习及答案李清照《渔家傲》阅读练习及答案李清照《渔家傲》阅读练习及答案1四、古诗词鉴赏(共4分,每小题2分)1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小题。
李清照《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鉴赏阅读试题答案解析赏析
李清照《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鉴赏阅读试题答案解析赏析渔家傲李清照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
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
共赏金尊沉绿蚁①,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注】①绿蚁:本来指古代酿酒时上面浮的碎的屑沫子,也叫浮蚁,后来衍为酒的代称。
22.请赏析“玉人浴出新妆洗”一句的妙处。
(4分)23.作者上片写梅与下片写梅,手法各有侧重,请简要分析。
(4分)22.此句以人喻梅(1分),用玉人浴出形容梅的玉洁冰清,明艳出群(1分)。
亦花亦人,形神宛肖,浑然一体。
(1分)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喜爱、赞赏之情。
(1分)23.上片主要运用直接描写的手法,用“寒梅点缀”“香脸半开”“玉人浴出”直接描绘寒梅初放的明艳娇媚。
下片则转用侧面烘托,则以月色玲珑、金樽绿蚁、群花来衬托梅的雅洁不俗。
(手法各1分,分析各1分,共4分。
下片答对比可得1分。
)补充资料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
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
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易安,每当夜晚来临时,每当思绪万千时,总能想起你,那个淡淡有如轻愁的嫣然女子,那个才华横溢、惊醒古今文坛的旷世才女,总也放不下对你的那份难舍情怀。
喜欢你的柔情百转,喜欢你的满腹才华,喜欢陶醉在你的《声声慢》《一剪梅》《武陵春》《醉花阴》里不知归期……脑海中,总有一轮素月,总有一叶孤舟,衬着一个孤零零的倩影,随着历史的长河漂流。
你可是那个惊起一滩鸥鹭的小舟上走来的嫣然女子?或是那个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出生在官宦人家快乐的小女子?你是那个饱览父亲所有藏书,用历史文化风韵将自己浇灌得外美如花、内秀如竹的女子吗?你一生钟爱梅花。
你写梅花的词也最多,时间跨度从少女时代到终老之年,爱梅之情长达一生。
对梅花最初的迷恋,似乎是从少女时代这首格调明朗、清新的《渔家傲》开始的。
据山西古籍出版社的《李清照集》年谱,此词作于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那年她十八岁。
《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 阅读鉴赏题 考题汇总 理解性默写(带答案)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阅读鉴赏题考题汇总理解性默写
(带答案)
《渔家傲》[宋]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彷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译文
水天相接,晨雾蒙蒙笼云涛。
银河转动,像无数的船只在舞动风帆。
梦魂仿佛回天庭,听见天帝在对我说话。
他热情而又有诚意的问我要到哪里去。
我回报天帝路途还很漫长,现在已是黄昏却还未到达。
即使我学诗能写出惊人的句子,又有什么用呢?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
风啊!千万别停息,将我这一叶轻舟,直送往蓬莱三仙岛。
【诗歌主旨】
本词通过对梦境的描述,抒写了词人对现实的不满,表达了词人烦闷的心情,充分表现了她对自由的渴望、对光明的追求。
【重点问题整理】
1.试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上阕一二两句所写的梦境。
清晨,茫茫的大海上,云雾弥漫,波涛汹涌。
海风呼啸,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转动一般;而无数的船帆在风浪中飞舞前进。
“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云涛、弥漫的大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展现出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描绘出一种瑰奇雄伟的境界。
2.下阕哪一句是对“殷勤问我归何处”的回答?该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表达了词人晚年在现实生活
1。
李清照《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鉴赏答案及译文
李清照《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鉴赏答案及译文《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是由李清照所创作的,这是一首咏梅词。
上阕写寒梅初放,表现梅花的光润明艳,玉洁冰清;下阕写月下赏梅,侧面烘托梅花的美丽高洁。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的译文及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宋代:李清照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
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
共赏金尊沈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译文大地一片银装素裹,一树报春的红梅点缀其间,梅枝犹如天工雕出的琼枝,别在枝头的梅花,丰润姣洁。
梅花含苞初绽,娇美可怜,芳气袭人,就像庭院里刚刚出浴,换了新妆的美人。
上天可能也对梅花有所偏爱,所以让月色皎洁清澈,玲珑剔透。
让我们举起金盏畅饮,一道来欣赏这月色里的梅花吧,请不要推辞酒量不胜。
要知道,群花竞艳,谁也逊色于梅花呀。
《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注释渔家傲:词牌名。
《词谱》卷十四云:“此调始自晏殊,因词有‘神仙一曲渔家傲’句,取以为名。
”双调六十二字。
春信:春天的消息。
琼枝:此指覆雪悬冰的梅枝。
梅枝著雪,白如玉枝,故称。
点缀:稍加装饰衬托,使事物更加美好。
琼枝:像美玉制成的枝条。
腻:这里形容清瘦的梅枝着雪后变得粗肥光洁。
香脸:指女人敷着胭脂散发香味的面颊。
此处用以比拟半开着的散发芳香的梅花。
旖旎(yǐ nǐ):柔美貌。
玉人:美人。
此处用以比梅花。
造化:天地,大自然。
玲珑:明亮貌。
金尊:珍贵的酒杯。
尊:同“樽”。
沈:同“沉”。
绿蚁:本来指古代酿酒时上面浮的碎的屑沫子,也叫浮蚁,后来衍为酒的代称。
《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赏析这是一首咏梅词。
上阕写寒梅初放,表现梅花的光润明艳,玉洁冰清;下阕写月下赏梅,侧面烘托梅花的美丽高洁。
写梅即写人,赏梅亦自赏。
全词抓住寒梅主要特征,由月光、酒樽、梅花织成了一幅如梦如幻、空灵优美的图画,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刻画梅花形象,赞颂梅花超尘绝俗的洁美素质和不畏霜雪、秀拔独立的坚强品格。
李清照《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阅读答案
李清照《渔家傲雪⾥已知春信⾄》阅读答案李清照《渔家傲雪⾥已知春信⾄》阅读答案李清照《渔家傲雪⾥已知春信⾄》阅读答案渔家傲李清照雪⾥已知春信⾄,寒梅点缀琼枝腻。
⾹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浴出新妆洗。
造化①可能偏有意,故教明⽉玲珑地。
共赏⾦尊②沉绿蚁③,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
注释:①造化:指⼤⾃然;②⾦尊:珍贵的酒杯;③绿蚁:美酒的代称。
这⾸词描写对象是什么?上阕写出了这⼀对象哪些特点?请概括说明。
这⾸词的下阕巧妙运⽤了侧⾯烘托的⼿法,请就此结合具体的诗句赏析。
参考答案:中⼩学作⽂答案⽹整理这⾸词的描写对象是梅花。
上阕写出了梅花凌寒开放、芬芳柔美、清新脱俗的特点。
这⾸词的下阕运⽤侧⾯烘托的⼿法来写梅花。
前两句通过写⼤⾃然的偏爱、明⽉的陪衬,侧⾯表现梅花之美;后三句通过写诗⼈花下酣饮美酒,表达爱梅之情,烘托梅花之超凡脱俗。
20XX—019学年度第⼀学期⽣物教研组⼯作计划指导思想以新⼀轮课程改⾰为抓⼿,更新教育理念,积极推进教学改⾰。
努⼒实现教学创新,改⾰教学和学习⽅式,提⾼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校的内涵性发展。
同时,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加⼤教研、教改⼒度,深化教学⽅法和学习⽅式的研究。
正确处理改⾰与发展、创新与质量的关系,积极探索符合新课程理念的⽣物教学⾃如化教学⽅法和⾃主化学习⽅式。
主要⼯作⼀、教研组建设⽅⾯:、深⼊学习课改理论,积极实施课改实践。
、以七年级新教材为“切⼊点”,强化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
、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把先进理念学习和教学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到以学促研,以研促教,真正实现教学质量的全⾯提升。
、强化教学过程管理,转变学⽣的学习⽅式,提⾼课堂效益,规范教学常规管理,抓好“五关”。
()备课关。
要求教龄五年以下的教师备详案,提倡其他教师备详案。
要求教师的教案能体现课改理念。
()上课关。
()作业关。
⾸先要控制学⽣作业的量,本着切实减轻学⽣负担的精神,要在作业批改上狠下⼯夫。
李清照《渔家傲记梦》原文、注释、翻译、在线朗读与赏析
李清照《渔家傲记梦》原文、注释、翻译、在线朗读与赏析赏析篇一李清照是一位可以代表婉约派的女作家,她的《声声慢》、《醉花阴》等是大家熟悉的名作。
这些词多半写闺情幽怨,它的风格是含蓄、委婉的。
但是在她的词作中也有一首风格特殊的《渔家傲》,这是一首豪放的词,她用《离骚》、《远游》的感情来写小令,不但是五代词中所没有的,就是北宋词中也很少见。
一位婉约派的女词人,而能写出这样有气魄的作品,确实值得注意。
整首词都是描写梦境。
开头两句写拂晓时候海上的景象。
在李清照以前还没有人在词里描写过大海。
“天接云涛”两句用“接”、“转”、“舞”三个动词,来写海天动宕的境界。
“星河欲转”,点出时间已近拂晓。
“千帆舞”写大风,这不是江河中的景象。
可能因为李清照是山东人,对海的见闻比较多,所以写得出这样的境界。
上片第三句“仿佛梦魂归帝所”,意思是说:我原来就是天帝那儿来的人,现在又回到了天帝处所。
这和苏轼《水调歌头》中秋词:“我欲乘风归去”之“归”字意义相同。
“归何处”句,着“殷勤”二字,写出天帝的好意,引起下片换头“我报路长嗟日暮”二句的感慨。
《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这就是李清照“路长日暮”句的出处。
这句子的意思是说人世间不自由,尤其是封建时代的妇女,纵使学诗有惊人之句(“谩有”是“空有”的意思),也依然是“路长日暮”,找不到她理解的境界。
末了几句说:看大鹏已经高翔于九万里风之上;大风呵,不住地吹吧,把我的帆船吹送到蓬莱三岛去吧(“九万里风”句用《庄子?逍遥游》,说大鹏“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扶摇,旋风,九是虚数)!李清照是婉约派的女作家,何以能写出这样豪放的作品呢?在封建社会中,女子生活于种种束缚之下,即使象李清照那样有高度修养和才华的女作家也不能摆脱这种命运,这无疑会使她感到烦闷和窒息。
她作了两首《临江仙》词,都用欧阳修的成语“庭院深深深几许”作为起句,这很可能是借它表达她的烦闷的心情。
李清照《渔家傲》阅读答案
李清照《渔家傲》阅读答案第一篇:李清照《渔家傲》阅读答案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词人坐在船上在风浪颠簸中赶路,仰望着天亮前云雾弥漫、繁星摇动的天空,迷糊之中梦见自己来到天帝的住地,听到天帝情意恳切的问候。
B.作者自认为是有惊人句的成功女词人,但她并未就此满足,她还有新的更大的人生追求,那就是传说中三座仙山上的幸福生活。
C.尽管人生之路留下痛苦的叹息,但词人并未放弃对幸福的追求,她还要像大鹏那样展翅高飞,她还要风把她所乘坐的小船送到美好的仙境。
D.这首词借助奇妙的景象,通过与天帝的一问一答,抒发了词人对沧桑流离人生的感叹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第二篇:李清照渔家傲渔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
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
蓬舟吹取三山去。
宋代婉约女词人李清照的《渔家傲》这首词一反她的清丽婉转风格,以豪放的笔触,奇伟的想象,对云涛星河之梦作浪漫的描绘,抒发了封建社会中女子渴望摆脱种种束缚的愿望。
此词又一题为“记梦”,而梦境是现实生活在作家头脑中的折射。
丈夫病卒,避金兵之难,流落江南,处于前途暗淡的环境里,词多为愁苦之音。
而此词则另辟蹊径,幻想出一条精神上可以寄托的道路,表现出一种超然的气概。
整首词完整地叙述了一个梦境故事。
词一开头,便展现出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的图卷。
开头两句写拂晓时海上的景象,天、云涛、晓雾、星河、千帆,景象极为壮丽,其间又准确地嵌入了“接”“连”“转”“舞”这四个动词,“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
“转”、“舞”两字,写出词人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飞梦天河,在星斗斑斓的银河中扬帆疾驶,意境壮阔,气势磅礴。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原卷版)
专题14《渔家傲》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知识储备】一、导入宋词是中国几千年古典文化的珍贵遗产和积淀,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老师今天为大家带来一首宋词,不过要请大家根据画面内容猜一猜。
(展示图画)请大家告诉老师画面展示了哪一首词的哪几句内容?没错,这幅画面所展示的就是《如梦令》“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的词意。
(展示课件)它的作者是我们的“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
(展示课件)《如梦令》是易安居士的一首婉约词,而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她唯一的一首豪放词《渔家傲》。
二、目标目标:1、了解有关李清照的文学常识;体会作者在词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2、反复诵读,进而感悟词作主旨;结合内容赏析阅读。
3、品味本词豪放的艺术风格,感受词人对自由的渴望,对光明的追求。
重点:感受浪漫的意境;探究词人思想情感;感受豪放的词风。
难点:抓住词中意象,发挥想象,感受浪漫的意境。
三、原文渔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四、注释《渔家傲》选自《李清照集笺注》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渔家傲:词牌名。
这首词是记梦之作。
云涛:如波涛翻滚的云。
一说指海涛。
星河欲转:银河流转,指天快亮了。
星河:银河。
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
殷勤:情意恳切。
天语:天帝的话语。
报:回答。
嗟:叹息,慨叹。
我报路长嗟日暮:路长,隐含屈原《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之意。
日暮,隐含屈原《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之意。
谩:同“漫”,空、徒然。
鹏: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大鸟。
蓬舟:像蓬蒿被风吹转的船。
古人以蓬根被风吹飞,喻飞动。
吹取:吹得。
举:高飞。
三山:神话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海上仙山。
五、词意水天相接,晨雾蒙蒙笼云涛。
银河转动,像无数的船只在舞动风帆。
梦魂仿佛回天庭,听见天帝在对我说话,他热情而又有诚意的问我要到哪里去。
李清照《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李清照《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本文是关于李清照《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感谢您的阅读!李清照《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原文】:渔家傲李清照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
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
共赏金尊沈①绿蚁②,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注释】:①沈:同“沉。
②绿蚁:绿蚁:本来指古代酿酒时上面浮的碎的屑沫子,也叫浮蚁,后来衍为酒的代称。
【翻译】:白雪皑皑,满眼银色世界。
就在这银色的世界里,一树寒梅点缀其间。
那覆雪悬冰的梅枝,晶莹剔透,别在枝头的梅花,丰润姣洁。
就是从这傲雪而放的梅花,人们才知道了春天就要到来的消息。
梅花含苞初绽,娇美可怜,芳气袭人,就像庭院里刚刚出浴,换了新妆的美人。
大自然可能也有偏爱,她怜爱这娇艳的梅花,作为陪衬,才让月光这样皎洁清澈,玲珑剔透,洒满大地。
让我们举杯开怀畅饮吧,值此花好月圆雪白的良宵,品酒赏梅,一醉方休。
要知道,群花竞艳,谁也逊色于梅花呀。
【赏析】:《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创作的一首词。
此诗吟咏寒梅。
上阙写寒梅初放,表现梅花的光润明艳,玉洁冰清;下阙写月下赏梅,侧面烘托梅花的美丽高洁。
写梅即写人,赏梅亦自赏。
全词由月光、酒樽、梅花织成了一幅如梦如幻、空灵优美的图画,赞颂了梅花超尘绝俗的洁美素质和不畏霜雪、秀拔独立的坚强品格。
这首词,银色的月光,金色的酒樽,淡绿的酒,晶莹的梅织成了一幅画,写得如梦如幻,空灵优美。
与前人的咏梅诗词相比,此词艺术上有所创新。
词人抓住寒梅主要特征,用比喻、拟人、想象等多种手法,从正面刻画梅花形象。
在对寒梅作了总体勾勒之后,又以生花妙笔点染其形象美和神态美。
同时,此时做到了移情于物,以景传情,意中有景,景中寄意,体现了李词的特色。
【阅读训练】:1.请简要分析这首词中梅花的形象。
32《渔家傲》李清照阅读练习与答案
32《渔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开篇为读者展现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卷,景象壮丽,境界开阔的词句。
选景大气,用词准确,既富于生活的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虚虚实实,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基调的词句。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写词人梦中见到天帝的词句。
“梦魂”二字,是全词的关键。
词人经过海上航行,一缕梦魂仿佛升入天国,见慈祥的天帝。
幻想的境界中,词人塑造了一个态度温和、关心民生疾苦的天帝。
“殷勤问我归何处”,虽然只是一句异常简洁的问话,却饱含着深厚的感情,寄寓着美好的理想。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写词人在天帝面前倾诉自己空有才华而遭逢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
反映了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经历。
流露出词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在现实中知音难遇,欲诉无门,唯有通过幻想的形式,才能尽情抒发胸中愤懑的词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作者联想到《庄子*逍遥游》的“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的语句,进一步对大风烘托,由实到虚,形象愈益壮伟、境界愈益恢宏的词句。
/词人翻旧典出新意,敢借鹏抟九天的风力,吹到三山,胆气之豪,境界之高,词中罕见。
上片写天帝询问词人归于何处,此处交代海中仙山为词人的归宿。
前后呼应,结构缜密。
1.本词被评家誉为“无一毫粉钗气”,请结合词中写景的语句,简析本词意境和风格上的特色。
开头两句写天、云涛、晓雾、星河、千帆,景象极为壮丽;“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云涛、弥漫的大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展现出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描绘出一种瑰奇雄伟的境界。
下阕的“九万里风鹏正举”三句虚实结合,形象愈益壮伟,境界愈益恢弘。
词作中对于开阔壮美的境界富于浪漫主义的想象,表现出作者内心一种刚健昂扬的气概,词风豪放。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渔家傲》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渔家傲》含答案古诗文阅读课,围绕“问天”这一主题,老师选取了下面三篇诗文,请完成下面小题。
【甲】渔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选自《李清照集笺注》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乙】《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节选自《庄子集释》中华书局1961年版)【丙】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谓汝多知.乎?”(节选自《列子集注·汤问篇》中华书局2018年版)24.下列对甲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上阕主要写实景,开头写天、云、雾、星河、千帆,展现出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卷。
境界开阔,气势磅礴。
B.“路长嗟日暮”化用《离骚》诗意,感叹人生之路漫长修远,但是自己已至暮年。
表达词人珍惜学习时光的紧迫感。
C.“九万里风鹏正举”借用庄子《逍遥游》中大鹏的形象,希望大鹏送自己去往海上仙山,体现词人消极避世的思想。
D.全词以人神对话为内容,将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有机结合起来,充分显示了词人性情中豪放不羁的一面。
2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志.怪者也(2)去.以六月息者也(3)孔子不能决.也(4)孰谓汝多知.乎26.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2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李清照《渔家傲》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中考题)
李清照《渔家傲》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广西北部湾经济
区中考题)
李清照《渔家傲》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中考题)
(一)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8.下面对词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开头两句精用“接”“连”“转”“舞”四个动词,开篇即宏阔大气,画面感强,意象鮮明,意蕴朦胧,想象奇特,境界浪漫。
B.
“殷勤问我归何处”,天语问“归”,殷勤殷切,随后词人嗟叹,却道诗文何用,语藏艰辛苦闷,看似答非所问,实则意脉承接连贯。
C.
“九万里风鹏正举”用了《庄子》寓言中大鹏扶摇而上九万里的典故,词人想象自己乘着大鹏飞到三山,以大鹏翱翔表露雄阔胸襟。
D.这首词以豪迈清空的意境,雄健矫拔的笔力,刻画了李清照的精神世界;梁启超曾评论说“此绝似苏辛派”,指出了此词豪放的特色。
答案:
(一)8.C
出处2020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中考题资料
1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2
积累运用(2020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中考题)3
李清照《渔家傲》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中考题)4
《马说》《上令封德彝举贤》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中考题)5 《中国陶瓷史上最重要的一页:釉陶的开始》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中考题)6 汪曾祺《我的家乡》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中考题)7 综合题(2020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中考题)8 2020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中考作文题目。
【诗词阅读及答案】李清照《渔家傲 雪里已知春信至》鉴赏阅读试题答案解析赏析
【诗词阅读及答案】李清照《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鉴赏阅读试题答案解析赏析【诗词阅读及答案】李清照《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鉴赏阅读试题答案解析赏析渔夫的骄傲李清照人们在雪中知道春天即将到来,梅花上点缀着琼枝。
那张芬芳的脸半张半开,很迷人。
在法庭上,玉人用新化妆品洗澡。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
共赏金尊沉绿蚁①,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注]① 绿蚁:最初指古代酿酒时浮在顶部的破泡沫,也称为浮蚁,后来成为葡萄酒的替代品。
22.请赏析“玉人浴出新妆洗”一句的妙处。
(4分)23.作者在上一部电影和下一部电影中以不同的侧重点写了李子。
请简要分析一下。
(4分)22.此句以人喻梅(1分),用玉人浴出形容梅的玉洁冰清,明艳出群(1分)。
亦花亦人,形神宛肖,浑然一体。
(1分)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喜爱、赞赏之情。
(1分)23.前一部电影主要采用直接描写的手法,用“韩梅点缀”、“香脸半开”、“玉人沐浴”等手法直接描写韩梅一开始的光彩夺目的容貌。
下一部电影在侧面展开,用精致的月光、金瓶绿的蚂蚁和花朵衬托出梅的优雅。
(每项技术得1分,每项分析得1分,总共得4分。
通过在下一部电影中比较答案可以得到1分。
)补充资料人们在雪中知道春天即将到来,梅花上点缀着琼枝。
那张芬芳的脸半张半开,很迷人。
在法庭上,玉人用新化妆品洗澡。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
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易安,每当夜幕降临,思绪纷飞,我总能想起你。
一个微笑的女人,一个像悲伤一样轻盈的女人,一个唤醒古今文坛的才华横溢的女人,一个无法释怀对你的感情的女人。
我喜欢你的温柔和才华,我喜欢陶醉于你的“慢声”、“剪梅”、“武陵春”和“醉花吟”。
我不知道返回的日期脑海中,总有一轮素月,总有一叶孤舟,衬着一个孤零零的倩影,随着历史的长河漂流。
你可是那个惊起一滩鸥鹭的小舟上走来的嫣然女子?或是那个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出生在官宦人家快乐的小女子?你是那个饱览父亲所有藏书,用历史文化风韵将自己浇灌得外美如花、内秀如竹的女子吗?你一生都爱梅花。
李清照《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李清照《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原文】:渔家傲李清照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
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
共赏金尊沈①绿蚁②,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注释】:①沈:同“沉。
②绿蚁:绿蚁:本来指古代酿酒时上面浮的碎的屑沫子,也叫浮蚁,后来衍为酒的代称。
【翻译】:白雪皑皑,满眼银色世界。
就在这银色的世界里,一树寒梅点缀其间。
那覆雪悬冰的梅枝,晶莹剔透,别在枝头的梅花,丰润姣洁。
就是从这傲雪而放的梅花,人们才知道了春天就要到来的消息。
梅花含苞初绽,娇美可怜,芳气袭人,就像庭院里刚刚出浴,换了新妆的美人。
大自然可能也有偏爱,她怜爱这娇艳的梅花,作为陪衬,才让月光这样皎洁清澈,玲珑剔透,洒满大地。
让我们举杯开怀畅饮吧,值此花好月圆雪白的良宵,品酒赏梅,一醉方休。
要知道,群花竞艳,谁也逊色于梅花呀。
【赏析】:《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创作的一首词。
此诗吟咏寒梅。
上阙写寒梅初放,表现梅花的光润明艳,玉洁冰清;下阙写月下赏梅,侧面烘托梅花的美丽高洁。
写梅即写人,赏梅亦自赏。
全词由月光、酒樽、梅花织成了一幅如梦如幻、空灵优美的图画,赞颂了梅花超尘绝俗的洁美素质和不畏霜雪、秀拔独立的坚强品格。
这首词,银色的月光,金色的酒樽,淡绿的酒,晶莹的梅织成了一幅画,写得如梦如幻,空灵优美。
与前人的咏梅诗词相比,此词艺术上有所创新。
词人抓住寒梅主要特征,用比喻、拟人、想象等多种手法,从正面刻画梅花形象。
在对寒梅作了总体勾勒之后,又以生花妙笔点染其形象美和神态美。
同时,此时做到了移情于物,以景传情,意中有景,景中寄意,体现了李词的特色。
【阅读训练】: 1.请简要分析这首词中梅花的形象。
(4分) 2.这首词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
(4分) 3、这首词中词人着意刻画出梅花的什么特点?(2分) 4、词人为塑造形象运用了很多手法,你对其中哪一种手法的运用感受最深?请结合词句作简要分析。
李清照《渔家傲》《满庭芳》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词,完成15~16题。
渔家傲李清照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
香脸半开娇旖旎。
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
共赏金尊沈①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满庭芳李清照小阁藏春,闲窗锁昼,画堂无限深幽。
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
手种江梅更好,又何必、临水登楼。
无人到,寂寥浑似,何逊②在扬州。
从来知韵胜,难堪雨藉,不耐风柔③。
更谁家横笛④,吹动浓愁。
莫恨香消雪减,须信道、扫迹情留。
难言处、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
[注]①沈:同“沉”。
②何逊:南朝梁代诗人,有咏梅诗,句云“应知早飘落,故逐上春来”。
③柔,同“揉”。
④横笛:此处指用笛子吹奏古曲《梅花落》。
15.下列对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渔家傲》上片“香脸半开娇旖旎”“玉人浴出新妆洗”二句用拟人、想象等多种手法,抓住寒梅的主要特征,正面刻画寒梅的形象。
B.《渔家傲》下片以“偏有意”和“故教”埋下伏笔,使月下赏梅饮酒、殷勤劝酒等描写有了依傍,虽未着“梅”字,但梅仍是核心。
C.《满庭芳》开篇“小阁藏春,闲窗锁昼,画堂无限深幽”句运用互文手法,写出画堂环境的异常冷清寂寞,也暗示词人生活不如意。
D.《满庭芳》使用了“又何必”“从来”“尚”等虚词,转折达意,呼应传神,将深切的情感写得豪情万丈,产生跌宕多姿的审美效果。
16.两首词皆咏梅,《渔家傲》创作于李清照新婚前后,《满庭芳》创作于南渡之后,所表达的情感各有侧重,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15.D16.《渔家傲》表达了对梅花的喜爱和赞美。
“琼枝腻”传神地写出雪中红梅的明艳出群,表达出词人的喜爱之情。
“此花不与群花比”写出词人对梅花不畏严寒,高洁不群的品格的赞美。
(2分)《满庭芳》①表达了对残梅的怜惜。
“难堪雨藉,不耐风柔”,写出词人对不堪风雨而飘落的梅花的怜惜。
②抒发自己的孤独寂寥之情。
上片结尾用何逊在扬州寂寞苦闷时赏梅解怀的典故,写出词人的孤独寂寞之感。
《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试卷及答案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个词在诗句“天接云涛连晓雾”中意为“波涛”?A. 云涛B. 天接C. 晓雾D. 连2. 在诗句“星河欲转千帆舞”中,“欲转”表达的是:A. 星河真的在转动B. 星河看起来像是在转动C. 星河不愿意转动D. 星河被迫转动3. “仿佛梦魂归帝所”中的“梦魂”指的是:A. 真实的灵魂B. 梦中的灵魂C. 梦境D. 神话中的魂魄4. “我报路长嗟日暮”中的“嗟”字的意思是:A. 叹息B. 嘲笑C. 欢呼D. 怒斥5. “九万里风鹏正举”中的“鹏”指的是:A. 大雁B. 鹰C. 鲲鹏D. 鸽子二、解释字词(每题3分,共15分)1. 请解释“天接云涛连晓雾”中的“接”字。
2. 请解释“星河欲转千帆舞”中的“帆”字。
3. 请解释“仿佛梦魂归帝所”中的“仿佛”一词。
4. 请解释“我报路长嗟日暮”中的“报”字。
5. 请解释“九万里风鹏正举”中的“举”字。
三、句子翻译(每题5分,共25分)1. 请将“天接云涛连晓雾”翻译成现代汉语。
2. 请将“星河欲转千帆舞”翻译成现代汉语。
3. 请将“仿佛梦魂归帝所”翻译成现代汉语。
4. 请将“我报路长嗟日暮”翻译成现代汉语。
5. 请将“九万里风鹏正举”翻译成现代汉语。
四、默写填空(每题2分,共10分)1. 天接云涛连______,星河欲转千帆舞。
2. 仿佛梦魂归______,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3. 我报路长______,学诗谩有惊人句。
4. 九万里风鹏正______,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五、内容理解概括(10分)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这首词的主题和情感。
六、描写手法(15分)请分析词中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并举例说明。
七、句子赏析(15分)请任选一句词句进行赏析,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效果等方面。
八、人物环境情感分析(15分)请分析词中的人物形象、环境描写以及所表达的情感。
[题目]古诗鉴赏渔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
【题⽬】古诗鉴赏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暮,学诗谩有惊⼈句。
九万⾥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吹取三⼭去!
注释:①星河:银河。
②谩有,空有。
③三⼭,指传说中的蓬莱、⽅丈、瀛洲三座仙⼭。
【1】《渔家傲》是⼀⾸记梦之作,词⼈在梦中都看到了什么?
【2】“九万⾥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吹取三⼭去”这⼀句表达了词⼈怎样的情感?
【答案】
【1】看到了⼀幅辽阔、壮美的海天⼀⾊图,看到了天帝,看到了⾃⼰对天帝的回答。
【2】表达了词⼈决⼼要像⼤鹏⼀样乘风⾼飞远去,奔向飘渺的神⼭寻求幸福。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对诗词内容的理解。
此词写梦中海天溟蒙的景象及与天帝的问答,隐寓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与失望,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
本题作答可结合词的上⽚“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来概括作答。
【2】试题分析:考查对作者情感的理解。
词句“九万⾥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吹取三⼭去”的意思是:长空九万⾥,⼤鹏冲天飞正⾼。
风啊!请千万别停息,将这⼀叶轻⾈,载着我直送往蓬莱三仙岛。
其中“九万⾥风鹏正举”⼀句借《逍遥游》中⼤鹏鸟的典故,表达了⾃⼰也要像这只鹏鸟⼀样,扶摇直上,脱离⾃⼰困顿的⽣活,到达“蓬⾈吹取三⼭去”的理想的⽣活状态。
表达了词⼈对美好⽣活的追求和向往。
据此理解作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渔家傲李清照阅读答案
【参考答案】
1.海天相接船摇帆舞,星河欲转磅礴豪迈
2.怀才不遇的感慨
3.殷勤问我归何处?海上仙山是自己的归宿追求自由光明的渴望
4.婉约豪放
5.词人借梦境把天上和人间作了一个鲜明的对照,充分表现了她
对现实的不满及人生际遇坎坷的感怀.词人还借虚幻梦境表达对自由
的渴望,对理想人生的追求,其非凡才能和美好愿望在现实生活中不
可能实现,因此只有把它寄托于梦中仙境,在这梦境中寻求出路.
6.浪漫或豪放的艺术风格,该词意境阔大,想象丰富,天上人间,摇曳多姿,给人应接不暇之感,梦幻现实辉映对照,那船摇帆舞,星河欲转,既富于生活的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虚虚实实,为全篇的
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利清照晚年虽身处困境,想象的翅膀却飞进了
另一个世界,幻想出一条能使精神有所寄托的道路,显示了“九万里
风鹏正举”的豪迈气概,使这首词显示出来浪漫的情调,豪放的风格.
7.开头两句写天、云涛、晓雾、星河、千帆,景象极为壮丽;“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云涛、弥漫的大雾自然地
组合在一起,展现出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描绘出一种
瑰奇雄伟的境界.下阕的“九万里风鹏正举”三句虚实结合,形象愈
益壮伟,境界愈益恢弘.词作中对于开阔壮美的境界富于浪漫主义的
想象,表现出作者内心一种刚健昂扬的气概,词风豪放.【意境(壮美)1分、风格(豪放)1分,结合写景分析(一两处即可,不必面面俱到)2分,意思对即可,酌情给分】
8.“嗟”字生动地写出了词人彷徨忧虑的神态,表明自己在人生
道路上日暮途远,茫然不知所措的叹惋.“谩”字流露出心中的哀怨
惆怅:一是空有诗情诗才,因知音(丈夫)早逝,而无人能会意;二是
慨叹自己身逢乱世,有着对现实无能为力的苦闷和怀才不遇的愤懑.(“嗟”“谩”二字的神态各1分,伤时、怀己两方面的感情各1分)
9.比拟(拟人).(1分)由写梦引出(过渡到)下阕词人抒情.(1分)
10.“谩”,空空、徒然;词人慨叹有才无用、怀才不遇;表达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含蓄交代自己向往“三山”的缘由.(4分.每点1分)
11.此词充满了苏辛词豪放之气.(2分)此词气度恢宏,格调雄奇,一扫《漱玉集》婉约风格.(2分)
渔家傲【宋】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①.仿佛梦境归帝所②.闻天语③,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④日暮,学诗谩有⑤惊人句.九万里风鹏⑥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⑦!
【注释】
①星河:银河.星河欲转:点出时间已近拂晓.千帆舞:指大风吹动
帆船在河中颠仆.
②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
③天语:天帝的话语.
④嗟,慨叹.
⑤谩有:徒有,空有.
⑥鹏: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大鸟.
⑦蓬舟:像蓬蒿被风吹转的船.古人以蓬根被风吹飞,喻飞动.吹取:吹得.三山:传说中海上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
【参考译文】
佛晓时大风狂舞,天空连接着那象波浪一样翻滚的云霞,这些云霞又是和晨雾连在一起.银河中波涛汹涌,像要使整条河翻转过来似的.
河中许许多多帆船在滚滚的大浪中颠扑.我仿佛梦中回到了天地那儿,听到天帝好意地问我要到哪里去.我告诉天帝,我所走的路程还很远,
可现在已到了黄昏,我学诗空有惊人的句子.大鹏已经高翔在九万里
风之上,大风啊不要停下,把我的帆船吹送到海上的三座仙山去吧!
【文学常识】
①李清照(1084~1151):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今山东章丘)人.宋朝最富盛名的女词人.以诗言志,以词抒情,婉约俊秀,娟秀纯真,自成一体.
②婉约派与豪放派:宋词风格的两个流派.婉约派的词风婉约绚丽,含蓄蕴藉,代表词人有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姜夔、吴文英、张炎等.豪放派的词风气象恢宏,豪放飘逸,代表词人有范仲淹、苏轼、辛弃疾、黄庭坚、晁补之、陆游、陈亮、刘过、刘克庄、刘晨翁等.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赏析: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此词写
梦中海天溟蒙的景象及与天帝的问答,隐寓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与失望,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作者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以浪漫
主义的艺术构思,梦游的方式,奇妙的设想,倾述隐衷,寄托情思.全词
打破了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或情景交错的惯常格局,以故事性情节为主干,以人神对话为内容,实现了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的有机结合,
用典巧妙,景象壮阔,气势磅礴,音调豪迈,充分显示了作者性情中豪
放不羁的一面.
这首词气势磅礴、音调豪迈,是婉约派词宗李清照的另类作品,具有明显的豪放派风格,是李词中仅见的浪漫主义名篇.
词一开头,便展现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卷.这样的境界开阔大气,为唐五代以及两宋词所少见.写天、云、雾、星河、千帆,景
象已极壮丽,其中又准确地嵌入了几个动词,则绘景如活,动态俨
然.“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
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而“转”、“舞”两
字,则将词人在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读者.所谓“星河欲转”,是写词人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在转动一般.“千帆舞”,则写海上刮起了大风,无数的舟船在风浪中飞舞前进.船摇帆舞,星河欲转,既富于生活的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虚
虚实实,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
因为这首词写的是“梦境”,所以接下来有“仿佛”三句.这三句写词人在梦中见到天帝.“梦魂”二字,是全词的关键.词人经过海上航行,一缕梦魂仿佛升入天国,见慈祥的天帝.在幻想的境界中,词人
塑造了一个态度温和、关心民瘼的天帝.“殷勤问我归何处”,虽然
只是一句异常简洁的问话,却饱含着深厚的感情,寄寓着美好的理想.
在一般双叠词中,通常是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并自成起结.过片处,或宕开一笔,或径承上片意脉,笔断而意不断,然而又有相对的独立性.此词则上下两片之间,一气呵成,联系紧密.上片末二句是写天帝的问话,过片二句是写词人的对答.问答之间,语气衔接,毫不停顿.可称之为“跨片格”.“我报路长嗟日暮”句中的“报”字与上片的“问”字,便是跨越两片的桥梁.“路长日暮”,反映了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经历,然亦有所本.词人结合自己身世,把屈原在《离骚》中所表达的不惮长途远征,只求日长不暮,以便寻觅天帝,不辞“上下求索”的情怀隐括入律,只用“路长”、“日暮”四字,便概括了“上下求索”的意念与过程,语言简净自然,浑化无迹.其意与“学诗谩有惊人句”相连,是词人在天帝面前倾诉自己空有才华而遭逢不幸,奋力挣
扎的苦闷.着一“谩”字,流露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词人在现实中知音难遇,欲诉无门,唯有通过这种幻想的形式,才能尽情地抒发胸中的愤懑,怀才不遇是中国传统文人的命运.李清照虽为女流,但作为一位生不逢时的杰出文学家,她也有类似的感慨.
“九万里风鹏正举”,从对话中宕开,然仍不离主线.说“鹏正举”,是进一步对大风的烘托,由实到虚,形象愈益壮伟,境界愈益恢宏.在大鹏正在高举的时刻,词人忽又大喝一声:“风休住,蓬舟吹取
三山去!”气势磅礴,一往无前,堪称大手笔.“蓬舟”,谓轻如蓬草
的小舟,极言所乘之舟的轻快.“三山”,指渤海中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相传为仙人所居,可望而见,但乘船前去,临近时即被风引开,终于无人能到.词人翻旧典出新意敢借鹏抟九天的风力,吹到三山,
胆气之豪,境界之高,词中罕见.上片写天帝询问词人归于何处,此处
交代海中仙山为词人的归宿.前后呼应,结构缜密.
这首词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把屈原《离骚》、庄子《逍遥游》以至神话传说谱入宫商,使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融为一体,构成气度恢宏、格调雄奇的意境,充分显示了作者性情中豪放不羁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