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试题:3-2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第 2 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课后强化演练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随着均田制的实行,与之相适应的政治制度也建立起来,这里指的是( )

A •废除宗主督护制,改行三长制

B .整顿吏治,制定俸禄制度

C.废除宗主督护制,实行俸禄制

D •改行三长制,迁都洛阳

解析:均田制把土地分给了农民,谁负责清理户口和田亩、征发徭役和兵役,就成了必须解决的问题。为此,北魏废除宗主督护制,设邻长、里长、党长,负责上述工作,使许多农户成为国家直接掌握的编户,使北魏的地方政权真正掌握在国家手中。整顿吏治,制定俸禄制度,迁都洛阳等,虽然也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但和均田制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排除B、C、D 三项,故选A 项。

答案:A

2•史书曾称颂孝文帝时代“肃明纲纪,赏罚必行,肇革旧轨,时多奉法”(《魏书良吏传序》)。这种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整顿吏治,实行俸禄制

B•移风易俗

C.推行均田制和新租调制

D .迁都洛阳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信息的能力。从材料可以得出,整顿纲纪,赏罚严明,改革旧制,官吏多遵纪守法,也就是吏治有所好转,所以符合题意的是 A 项。

答案:A

3•北魏实行均田制,其中的“均田”是指()

A .没收地主多占的土地,平均分给无地农民

B •将国家掌握的土地有限度地授予无地农民

C.将荒地收归国有,招募流民垦种

D •将全国土地按人口进行平均分配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理解能力,考查均田制内容。均田制是一种封建的土地国有制度,是将政府掌握的土地授予无地或少地的农民,以发展农业生产,稳定社会秩序,增加政府收入。所以答案为 B 项。

答案:B

4•北魏均田制实行后,文献中出现了“庄园” 一词,指被圈占的成片土地。唐代均田

制实行后,“庄园”一词的使用更普遍。这反映了均田制实施后()

A •井田制得以恢复

B .不存在土地私有现象

C.仍存在土地集中现象

D .庄园由中央直接管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材料解析和迁移能力。题干中庄园’一词,指被圈占的成片土

地”,说明在均田制实施后仍存在土地集中和土地兼并现象。所以答案选C项。

答案:C

5. 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后,出现了一批“冬则居南,夏则居北”的候鸟般的“雁臣”,

这种现象说明()

①部分鲜卑贵族对迁都存在对立情绪②鲜卑族人与故乡的联系难以彻底割断③孝文帝通过局部的让步来保证全局④迁都因为多数人的反对最终宣告失败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①③④ D .②③④

解析:解题的突破口在④,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决心并未因保守贵族的反对而动摇,最终取得成功,因此④表述有误,包含④的予以排除。

答案:A

6. “州郡之民,或因年俭流移,弃卖田宅,漂居异乡,事涉数世。”孝文帝改革中改

变了这一状况的措施有()

①均田制②三长制③整顿吏治④改穿汉服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①③④ D .①②④

解析:①②③属于北魏孝文帝经济政治方面改革的内容,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④属于北魏孝文帝汉化方面的内容。

答案:A

7. 下图描述的是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情景,孝文帝排除万难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

()

A .促进民族融合

B .为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C.解决平城经济落后,粮食供应不足

D •巩固统治,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解析:孝文帝迁都主要是加强统治的需要。A项是迁都的影响,B、C两项是迁都的原

因。

答案:D

&孝文帝在位期间曾经把女儿嫁给范阳卢氏,这一做法最主要的意义是()

A. 改鲜卑人为汉人

B. 消灭鲜卑陋习

C. 加速汉化过程

D .变鲜卑贵族为汉族地主

解析:孝文帝通过婚姻的改变,把两族利益联系在一起,加速封建化进程以巩固统治。

答案: C 9.孝文帝改革就其深度、广度和影响而言,可与商鞅变法相媲美。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东方文化较高诸邦……以受古代文化之积染既深,种种因袭牵制,改革非易••… 秦人在文化上之历史,较之东方诸国,亦远为落后,故转得为种种之创新。其实商鞅变法之

重要内容,在东方各国,本已早为推行,商鞅不过携带东方之新空气,使西方人迎头赶上一步。而结果则后来居上,新制度之创建,惟秦为最有功焉。

——马非百《秦集史》材料二: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

……民族根柢, 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孝文以仰慕中国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其于制度,亦多所厘定。

——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

材料三:北魏在中原建立以后,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即如何处理这一广大地区的民族关系,其中包含

如何对待汉族的先进生产方式、汉族的文化问题。是继续保存拓跋氏旧的社会制度和旧有的文化习惯,还是捐弃旧俗,接受先进的文化,在新的历史环境中获得新生,北魏的统治者必须作出抉择。

——白寿彝《中国通史》请回答:

(1) 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有利条件。这些条件使秦国变法呈现怎样的特点?

(2) 据材料二,归纳孝文帝“迁都”对改革的作用。从材料看,孝文帝“改革之心”坚定的原因是什么?

(3) 据材料三,与商鞅变法相比,孝文帝改革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影响改革效果的基本因素。

解析:第(1)题,结合材料一“秦人在文化上之历史,较之东方诸国,亦远为落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