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语文作文预测题目:同一种语言,同一个根

合集下载

2021年山东省高考语文作文预测题及范文分析

2021年山东省高考语文作文预测题及范文分析

2021年山东省高考语文作文预测题及范文按要求写作。

江城子苏轼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阅读上面一首宋词,通过联想、想象,将其扩写成一篇记叙文。

要求:(1)以第一人称角度,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2)结构布局严谨缜密,字数不少于800。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本次作文要求对苏轼的《江城子》进行扩写,写成一篇记叙文。

扩写作文就是根据提供的材料,展开丰富的想象,合乎情理地把事情写完整、写具体。

要写好扩写文章,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审清材料。

扩写文章所提供的材料有限,因此,每个字都显得十分重要,要认真阅读,分析原文,深刻领悟原文的思想内容。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是宋代文学家苏轼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写的一首悼亡词,表现了绵绵不尽的哀伤和思念,所以在扩写文章时,要抓住中心思想即“思念亡妻”来展开想象。

诗歌与题目文体一致,都为第一人称。

原诗翻译为:你我夫妻诀别已经整整十年,强忍不去思念可终究难相忘。

千里之外那座遥远的孤坟啊,竟无处向你倾诉满腹的悲凉。

纵然夫妻相逢你也认不出我,我已经是灰尘满面、两鬓如霜。

昨夜我在梦中又回到了家乡,在小屋窗口你正在打扮梳妆。

你我二人默默相对惨然不语,只有流出淋漓热泪洒下千行。

料想得到我当年想她的地方,就在明月的夜晚矮松的山冈。

2.充分挖掘材料,抓中重点画面进行扩写,尽管提供的材料有限,但其中有一些线索,突出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必须围绕原文的要点由此及彼,由小到大,由少到多进行广泛的想象和联想。

因此,写的时候要展开想象的翅膀。

可抓住“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来设想两人相见,对“我”的面貌进行描写。

并把“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第1页共3页。

2020高考作文热点模拟“同一种语言,同一个根”原题及解析范文

2020高考作文热点模拟“同一种语言,同一个根”原题及解析范文

2020高考作文热点模拟“同一种语言,同一个根”原题及解析范文【作文原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文字是一个文明璀璨文化的重要表现。

楔形文字是大约公元前3200年左右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刻在石头或泥版(泥砖)上的文字,是我们已知最早的文字。

楔形文字在西亚流行的时间长达3000年,大约公元前75年开始,楔形文字再也无人知晓。

埃及象形文字(圣书体),是古代埃及的文字,它发源于5200年前的青铜时代早期,圣书体一直使用到公元5世纪,随后消亡。

甲骨文,主要指我国商朝晚期(约公元前1300年)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

它上承原始刻绘,下启西周文字,我们现代使用的文字就是由它渐渐演变而来。

玛雅文字是中美洲玛雅文明文字系统,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这个文字于西班牙人在公元16-17世纪入侵玛雅后消亡。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感想,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明确文体特征,诗歌除外;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1.限制性(1)真实情境的限制。

题目提供了四则材料作为引发写作的情境,四则材料构成对比关系,材料是考生思考的重点,目的在于引导考生认识和思考中华文明与文字持久旺盛的生命力。

“上述材料”是表达感想的基点,脱离材料即为偏题或跑题。

(2)典型任务的限制。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感想,请写一篇文章”,引导语要求考生综合材料的内容及含意拓展、挖掘材料背后的深刻含义,体现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行文中切忌抛开其他三则材料,只根据材料大谈中华文明,而应在材料的对比中进行延伸论证。

(3)价值判断的限制。

考生应认识到中华文明与汉字强大而持久的生命力。

材料提及的其他几种文字均伴随着其文明的衰落而消亡,隐含着对中华文明韧性的赞美与传承中华文明的暗示,离开了对这一主要内容的阐发,文章便难以准确把握主旨,也难以表现其深刻的思想性。

2.开放性(1)立意角度的选取是自由的。

2021高考语文作文预测题目及范文: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2021高考语文作文预测题目及范文: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2021⾼考语⽂作⽂预测题⽬及范⽂:⾏⾼于⼈,众必⾮之 为了让⼤家可以更⾼效的备战明年的⾼考,下⾯由店铺⼩编为你准备了“2021⾼考语⽂作⽂预测题⽬及范⽂:⾏⾼于⼈,众必⾮之”,仅供参考,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内容资讯!2021⾼考语⽂作⽂预测题⽬及范⽂:⾏⾼于⼈,众必⾮之 题⽬ 阅读下⾯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三国时期⽂学家李康在《运命论》中說:“⾏⾼于⼈,众必⾮之。

”意思是“德⾏⾼于众⼈,众⼈必定会对他加以诽谤”。

然⽽,汉代儒家学者郑⽞却认为⼈们对“有⾼德者则仰慕之,有明⾏者则⽽⾏之”,意为⼈们“看见品德⾼尚之⼈就会仰慕他,看见⾏为光明正⼤之⼈就会效仿他”。

某中学拟以“⾏⾼于⼈,众必⾮之”(正⽅)和“⾏⾼于⼈,众必仰之”(反⽅)为题举⾏⼀场辩论赛,请你选择其中⼀⽅的观点写⼀篇辩论词,以⼀辩的⾝份进⾏开篇陈词。

要求:选好⾓度,确定⽴意,明确⽂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信息;不少于800字。

[⽂题解析] 这是⼀道很好的辩题,“⾏⾼于⼈,众必⾮之”直指⼈性中阴暗灰⾊的⼀⾯,⽽“⾏⾼于⼈,众必仰之”则直指⼈性中积极阳光的⼀⾯。

要写好这篇辩论词,必须关注⽣活,观照社会,体验⼈情,洞察⼈性。

⾃古就有“⼈之初,性本善”与“⼈之初,性本恶”之辩,⽽这道辩题⽆疑是其延伸版。

辩论是要以理服⼈的,有理不在声⾼,为此,在动笔之前必须把事理理清、捋顺、揣透。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道辩题也是暗扣时代主旋律的,它昭⽰着弘扬社会主义核⼼价值观、传递正能量的必要性、急迫性。

其实,⽆论是感动中国⼈物,还是时代楷模、道德模范,⽆⼀不是“⾏⾼于⼈”的杰出代表。

这是⼀个需要英雄也产⽣了英雄的时代,也是⼀个需要崇尚英雄、敬仰英雄的时代。

狄更斯说:“这是⼀个的时代,也是⼀个最坏的时代。

”只有“⾏⾼于⼈,众必仰之”,才可能将这个时代推向⼀个的时代;⽽“⾏⾼于⼈,众必⾮之”,则必然将这个时代推向⼀个最坏的时代。

前者催⼈砥砺前⾏,⽽后者则带给⼈警醒反思。

2024年语文作文押题预测题目及范文6篇

2024年语文作文押题预测题目及范文6篇

2024年语文作文押题预测题目及范文6篇1.按要求作文习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寄语广大青年,“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

在我们的追梦路上,虽有坎坷,但脚踏实地;虽经历风雨,仍不懈追求;一路上的成长与收获,是时光给予我们的最好馈赠。

请以“梦想因而闪耀”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思想健康,内容充实,语言流畅,书写清晰;(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梦想因坚持而闪耀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梦想,这个梦想或许是遥不可及的,或许是触手可及的。

但是,无论梦想多么遥远,只要我们肯坚持,梦想就会因我们的坚持而闪耀。

记得那是一个炎热的下午,太阳高挂在天空中,炙烤着大地上的每一寸土地。

而我,正站在学校的操场上,面对着眼前那条直通终点的赛道,心中充满了紧张和期待。

那天,是学校的运动会,我即将参加1500米长跑比赛。

这个数字,对于很多人来说,或许并不是一个很大的数字,但对于我来说,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我从小体质就不太好,跑步一直是我的弱项。

但是,我却总是梦想着有一天能在赛场上奔跑,展现出自己的风米。

比赛开始前,我站在起跑线上,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试图平复自己紧张的心情。

当我听到发令枪声响起时,我立刻像脱缰的野马一样冲了出去。

一开始,我的速度还算可以,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体力逐渐消耗殆尽,速度也慢了下来。

当我跑到第三圈时,我已经感到筋疲力尽,每一步都像是在脚上绑了铅球一样沉重。

我看到身边的选手们一个个超过了我,心中不禁感到绝望。

这时,我听到看台上传来同学们的加油声:“加油,你可以的!坚持就是胜利!”听到这些鼓励的话语,我心中涌起了一股力量,我告诉自己,我不能放弃,我要坚持下去。

于是,我咬紧牙关,加快了脚步。

虽然我的速度仍然比不上身边的选手们,但我却没有再停下来。

我一步一步地向前跑着,每跑一步,都让我感到无比的艰难。

但是,我没有放弃,我坚持着,坚持着……当我终于跑到终点时,我已经累得喘不过气来。

2024届高考模拟作文“汉字“根”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导写及范文

2024届高考模拟作文“汉字“根”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导写及范文

2024届高考模拟作文“汉字“根”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导写及范文【原题呈现】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现代文阅读I《一个字就是一部文化史》中提到,每一个汉字,都是中国文化鲜活的存在,彰显着其生命力和影响力。

譬如“根”《说文》云:“根,木株也。

从木,艮声。

”可知“根”的本义是植物长在土中或水中的部分,即草木之根,如“根壮叶茂”;因根的位置在下,故又引申指物体的基部,如“根深蒂固”;又引申指事物的本源,如“追根溯源”……其实,在同学们的学习生活中,也有很多关于“根”的经典语句,内涵丰富,启迪人生。

作为新时代青年学子,汉字“根”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作文题由三部分组成,分别为材料、引导语和写作要求。

写作核心概念为“根”材料第一段以现代文阅读《一个字就是一部文化史》作为引子,引出话题。

材料第二段可分为两层:省略号前为第一层,主要是对“根”的含义进行阐释,这里可以引发诸多联想和思考。

可由草木之“根”进行联想,写人生之“根”、民族之“根”、国家之“根”、文化之“根”等。

可由“根”为草木之本,事物之基,“根壮”才有“叶茂”之盛。

“根深”才有“蒂固”之势思考,写人生要学会厚植其根,努力扎根向下,打牢根基,才能为未来赋能,于青年而言,要学会做一个扎根向下的“根系青年”;可由“根”为事物的本源。

“追根溯源”,寻根问土,不忘来处思考。

人生路上,无论飞得多高多远,都要铭记自己的“根”在哪里,不忘初心,学会感恩等。

材料第二段省略号后为第二层。

此句进一步帮助学生发散思维,引导学生联系学习生活中写“根”的经典语句,以此更好地理解“根”的丰富内涵和价值意义,以此展开写作。

如教材里《谏太宗十思蔬》中有“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曹植的《七步诗》中有“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郑板桥《竹石》中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等等。

2021年高考语文作文题目预测及范文 哪怕世界在历史三峡中漂流,你我有彼此在素材

2021年高考语文作文题目预测及范文 哪怕世界在历史三峡中漂流,你我有彼此在素材

2021年高考语文作文题目预测及范文哪怕世界在历史三峡中漂流,你我有彼此在素材年级:姓名:2021年高考作文题目预测及范文:哪怕世界在历史三峡中漂流,你我有彼此在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每年岁末,《南方周末》的新年献词都会成为无数人企盼的心灵盛宴。

还记得,《南方周末》在2020的新年献词中这样写道:过去的一年,大到世界、中到国家、小到个人,都在承受巨大的考验,仿佛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我们一次次看到,无论笑与哭,总藏着你的勇气与韧劲。

你是谁?你就是你所经历的一切……凡是过往,皆为序章。

每一粒熬过冬天的种子,都有一个关于春天的梦想。

愿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彼此约定,相互温暖,相依前行。

现在的你我又一次站在了新年的门前,回首2020,梦想是否实现?展望2021,道路伸向何方?请你以《南方周末》编辑的身份为即将到来的2021写下新年献词,表达你对过往一年的思考和对新的一年的展望。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1、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的作文材料。

本题给出的是《南方周末》中2020新年献词的一段话。

围绕这段话梳理其中含义,该段落共有五句话。

第一句话提到“大到世界、中到国家、小到个人,都逃脱不了天地间的巨大考验”这话可理解为人生总要面临这样那样的不如意,或是种种挫折。

第二句话“无论是笑还是哭,其背后总藏着勇气和坚韧”。

意思是需要“勇气和坚韧”的精神品质去面对挫折,迎难而上。

第三句话“熬过冬天的种子都有一个关于春天的梦想”也就是在埋头奋斗的同时,别忘记展望未来,梦想始终是我们前行的动力。

最后一句话“祝愿在新的一年当中,彼此约定,相互温暖,相依前行”。

这话十分暖心,注意句中的关键词“相互相依”,在新的一年中畅想我们能够相依相存,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你有我们在,我们有你在,你我有彼此在”这是对广大奋斗者最美的祝愿。

另外,注意理解2020年献词中的几个关键词,如“勇气与坚韧”“春天的梦想”“经受考验,淬炼真金”“彼此约定,相依前行”这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展望202 1年做出的铺垫,暗含了行文话题的意指。

2021年高考作文新高考乙卷同题作文

2021年高考作文新高考乙卷同题作文

2021年高考作文新高考乙卷同题作文:心怀志向,与时代同频共振全国乙卷【适用省份:安徽河南山西江西甘肃陕西黑龙江吉林宁夏新疆青海内蒙古】试题内容: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古人常以比喻说明对理想的追求,涉及基础、方法、路径、目标及其关系等。

如汉代扬雄就曾以射箭为喻,他说:“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必中矣。

”大意是,只要不断加强修养,端正思想,并将“义”作为确定的目标,再付诸行动,就能实现理想。

上述材料能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同题作文】:心怀志向,与时代同频共振亲爱的同学们:你可还记得小时候拍着胸脯立志做科学家时的骄傲与坚定;又是否曾和朋友一道诉说自己的梦想而彼此争执不下?儿时的稚嫩常被家长津津乐道,可儿时的梦想如今怎么说不出口了呢?我们青年一代,是乳虎是朝阳,是春前之草,是长江初发源。

生机和希望从我们身边散发,未来的动向有待我们奋斗。

国家领导人曾说,青年人应立鸿鹄之志,做奋斗者,这正是当下新生的中国对青年人的要求与期待。

可我们之中迷茫动摇的心态不在少数,模糊的理想与规划如何托起青年肩上的重任?随着教育的发展,封闭式学习的漏洞逐渐扩大,除了成绩单上下滑的排名,你们还能被什么刺痛?社会与国家的转变和发展是否被视而不见;环境污染、资源短缺,逆全球化思想的沉渣泛起,这些时代的问题怎能被我们置之不理?在时代潮流的裹挟下,我们青年应当志存高远,与时代同频共振。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

志向引领的信念,是遇到困难时的定心丸。

古有司马迁奉献二十年终成史家绝唱的辉煌,今有科学家们隐姓埋名奋战于艰险之中换取了中国科技的卓越飞跃。

这其间漫长的煎熬,身心的疲惫,若无坚定志向的指引,哪一个不是沉重的打击。

正是信念让我们“与苦相伴,苦中作乐”。

2021年辽宁省高考语文作文预测题及范文

2021年辽宁省高考语文作文预测题及范文

2021年辽宁省高考语文作文预测题及范文作文。

人生就是行走在天地间,告别了懵懂青涩的少年时代,作为高中生的我们正张开双臂拥抱五色斑斓的青春。

一路走来,是谁在用心呵护照顾着我们,是谁用理解的目光默默地注视关注着我们,又是什么时候在感动和激励着我们,抑或常常有一些琐碎小事困扰迷惑着我们,是亲人的关爱,老师的鼓励,同学们的帮助,还是知识的指引,美丽的憧憬,或者是……在成功的路上,风雨兼程,一路有你。

一路有你,我的心中有春天,一路有你,我的天空有阳光。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分析】本题考查材料作文写作。

首先要归纳概括材料的中心意思:一路走来,有“你”呵护、关注、激励我,让我的天空有阳光,心中有春天。

这里的“一路”“你”是审题立意的关键词。

“一路”,并非指具体实在的“一路”,而是指一种被喻化了的人生历程,所以,本题的写作,必须扣住“一路”的象征意义加以演绎。

“一路”,可以是自我精神成长的一份履历,可以是自我人格提升的一段过程,可以是自我学业进步的一串日子……“你”,可实指也可虚指,既可指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实实在在的个性鲜明的“人”,这个“人”,可以是对自己倾情奉献的父亲母亲爷爷奶奶等亲人,可以是给自己友情力量的同学朋友,可以是教给自己学业、让自己远离愚昧和平庸的老师,可以是倾心给予自己帮助、让阳光照耀自己生活的陌生人……;也可指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具体的“物”,如伴随自己走过无忧的童年生活的书籍,放飞思绪、记载心情、见证长大的心爱的日记,寄托自己情感、勾起美好回忆的文具……;还可指精神生活中抽象的概念,如引领自己到达成功彼岸的理想和信念,鼓舞自己跨越人生坎坷的勇气和信念,支撑自己战胜困难的意志和毅力……写作对象的丰富性,决定了本文选择的写作题材的丰富性。

文章最好写成记叙文,当然写成散文也可以。

2021高考预测作文:《历尽千帆,归来仍少年》

2021高考预测作文:《历尽千帆,归来仍少年》

2021高考预测作文:《历尽千帆,归来仍少年》高中语文学习助手高考作文试卷复习资料高考志愿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少年感”,是网络流行词。

对于什么是“少年感”,网上也有很多看法。

有人说“少年感”不仅仅是少年清澈的眼神和阳光的笑脸,也是历经人世沧桑的中年人、老年人依然拥有的珍贵特质。

有人说所谓“少年感”,不是无知而无畏,而是有知而无畏。

有人说“少年感”就是一直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心。

还有人说,“少年感”很难保持,因为人生难免陷入困境,陷入困境之时人们可能会选择屈服,而从屈服了的那一刻起,“少年感”便消失了,所以面对变化万千的世界,保持永不放弃的心,这也是一种“少年感”。

作为复兴中学“校友大讲堂”邀请到的优秀校友,你将给高三的学弟学妹做一次以“ 少年感”为主题的演讲,请结合上述材料与他们分享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世殊事异,少年不移》一考试(标题对仗工整,也揭示了本文的主旨。

)亲爱的学弟学妹们:(符合演讲稿格式,契合任务要求)大家早上好!曾几何时,我也如你们一样,如新露,如朝阳,怀惴着青春梦想,拥有着清澈目光。

(首段即运用比喻手法,体现“少年感”)时序流转,我已不再年轻。

但看着你们,我仿佛还是可以看见自己。

我想,岁月无法抹去,我与你们共享的少年气质。

(作者身份隐藏其中,现场感明显。

)少年感,不只是年龄其表,更在于气质其里。

少年感,是一份有知而无畏的气概,是一颗不愿随波逐流的心,是一种永不放弃的信念。

(采用阐释法引出三个分论点,总领下文。

)少年感,鲜活于“有知而无畏”。

常人言“初生牛犊不怕虎”,但一份“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气慨更有如划破暗夜的流星,照亮人类精神长空。

哪怕预知结果,仍保持少年无畏。

在中华民族面临庚续危机之时,正是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以血肉之躯献身革命,才激发千万国人奋发进步。

2021年根高中作文

2021年根高中作文

2021年根高中作文2021年根高中作文1像划过天边凄凉的悲鸣,所有的悲楚最终化成一滴泪从天空中缓缓坠落。

树——生生不息的生命之源终于弯下了它骄傲坚韧的脊梁。

——题记树的根被现代机械设备连根拔起,连它仅剩在泥土里的根脉也被人类清理得无影无踪。

它看着远处自己已经生活了千百年之久的土地最终被钢筋水泥所取代,所有的不舍、无奈与悲愤也在嘈杂咆哮的机械声中陨没吞噬。

树看着自己的根脉渐渐脱离土地,腾空,然后被极其不温柔地扔到卡车上,它甚至连疼都还没感觉到,就看见自己的树根被粗重的绳子一圈一圈地绕起来。

隆隆作响的挖掘声仍在不远处传来,树抬头,含着愤怒又无奈的眼神,看着不远处的同伴遭受着它刚才所经历的痛苦。

它恨啊,恨人类忘恩负义,它与同伴在这块土地上默默奉献,为人类遮风挡雨,呼吸着污浊的空气,现在却换来如此的下场!它悲啊,悲叹人类若不及早反思,及时停手,将来人类自己,甚至整个地球都会被葬送掉!树长声叹息,深深地望着自己的土地,直到那些装有大树的车队从这座小村庄驶入城市。

树好奇地打量着城市周围的一切,这与它曾经居住在农村的环境截然不同——天空那一抹蔚蓝早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雾笼罩着的黑暗。

汽车拥挤地堵在高速公路上,像巨龙般望不见源头。

周围则是像小山般的大厦,一座一座连绵不断。

树想,这和乡下的山差不多高咧!它听着耳畔传来一声沉重的声音:“快把这棵树移到那个坑里去!快!明天市里绿化检查!动作麻利点……小心,小心!这可是百年老树啊……”接着是隆隆作响的机械声,它感觉自己身体轻飘飘的,又重重地被按在一块狭小的土地里,随后,它的根才被埋进土地里。

它被人类折腾得筋疲力尽,休息之际,又缓缓将根伸进泥土里想汲取点水分。

可是刚接触的那一刹那它又后悔了——根,它的根吸收的居然是不远处排放的工业废水!黄昏发出的微弱光芒打在树的脸上,树看着不远处正在隆隆作响的工地,长长地叹了口气。

2021年根高中作文2如果说,鸟儿在天空中自由自在的飞翔是自由的。

2020年高考模拟作文:同一种语言,同一个根——博大精深、历久弥新的汉字与中华文化

2020年高考模拟作文:同一种语言,同一个根——博大精深、历久弥新的汉字与中华文化

2020年高考模拟作文:同一种语言,同一个根——博大精深、历久弥新的汉字与中华文化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文字是一个文明璀璨文化的重要表现。

①楔形文字是大约公元前3200年左右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刻在石头或泥版(泥砖)上的文字,是我们已知最早的文字。

楔形文字在西亚流行的时间长达3000年,大约公元前75年开始,楔形文字再也无人知晓。

②埃及象形文字(圣书体),是古代埃及的文字,它发源于5200年前的青铜时代早期,圣书体一直使用到公元5世纪,随后消亡。

③甲骨文,主要指我国商朝晚期(约公元前1300年)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

它上承原始刻绘,下启西周文字,我们现代使用的文字就是由它渐渐演变而来。

④玛雅文字是中美洲玛雅文明文字系统,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这个文字于西班牙人在公元16-17世纪入侵玛雅后消亡。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感想,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明确文体特征,诗歌除外;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命题方向实践创新:问题解决人文底蕴:人文积淀科学精神:理性思维、勇于探究责任担当:国家认同、社会责任审题限制性1.真实情境的限制。

题目提供了四则材料作为引发写作的情境,四则材料构成对比关系,材料③是考生思考的重点,目的在于引导考生认识和思考中华文明与文字持久旺盛的生命力。

“上述材料”是表达感想的基点,脱离材料即为偏题或跑题。

2.典型任务的限制。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感想,请写一篇文章”,引导语要求考生综合材料的内容及含意拓展、挖掘材料背后的深刻含义,体现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行文中切忌抛开其他三则材料,只根据材料③大谈中华文明,而应在材料的对比中进行延伸论证。

3.价值判断的限制。

考生应认识到中华文明与汉字强大而持久的生命力。

材料提及的其他几种文字均伴随着其文明的衰落而消亡,隐含着对中华文明韧性的赞美与传承中华文明的暗示,离开了对这一主要内容的阐发,文章便难以准确把握主旨,也难以表现其深刻的思想性。

2021年云南省高考语文作文预测题及范文

2021年云南省高考语文作文预测题及范文

2021年云南省高考语文作文预测题及范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在谈判中不要轻易说“不”,因为“不”意味着你关上了达成协议的所有可能的大门;也不要轻易说“是”,因为只要尚未做出承诺,每个人就都愿意谈判,甚至愿意被说服。

在生活中,如何说“不”,如何说“是”是一种人生智慧。

对此,你有何感悟和思考?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分析】本题考查材料作文写作。

1.材料指向:“不要轻易说‘不’,也不要轻易说‘是’”讨论重点在于“不轻易”,即说“是”与“不”要谨慎,要深思熟虑,不该说的时候注意不轻下结论。

由此可思考出材料另一面是指向是:在该说的时候要大胆说,勇敢说……2.命题指向:“在生活中,如何说‘不’,如何说‘是’是一种人生智慧。

对此,你有何感悟和思考?”中的“此”重点指代内容应为前文的“如何说”,即一种方式问题。

那方式上可以是:直接地、委婉地、含蓄地、勇敢地、轻易地、深思熟虑地……进一步说,方式的差异可以因对象、场合、情境、具体事项的差异而不同。

3.立论角度:①直接从材料角度出发否定立意,可立论为“谨言‘是非’,保留可能”等。

②从材料反面角度出发正面立意,可立论为“原则立天下,模棱不人生”之类。

③综合正面与反面辩证立意,突出思辨性,可立论为“辩证灵活言‘是非’”等。

三个角度对考生而言,最易入手的应该是第二角度,生活及教材中的素材支撑较多;最见语文素养与功底的应该是第三角度,充满理性思辨的光辉;而最难的要数第一角度,一是素材支撑较少,二是写作中容易被素材带偏,故在审题选取时应格外谨慎。

参考立意:(1)谨言慎行是一种人生智慧;(2)人生当以原则立身于天下;(3)是非面前不能留余地。

【解答】第1页共3页。

2021年云南省高考语文作文考前预测题及范文

2021年云南省高考语文作文考前预测题及范文

2021年云南省高考语文作文考前预测题及范文写作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不少于700字有人说:格局反映的是人对事物的认知程度。

有人说:格局体现的是一个人的气度与胸怀。

有人说:格局有大有小,有新有旧,可葆有亦可突破。

请以“格局”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

题目自拟。

【分析】这是一道话题作文,在写作的时候要准确细致把握话题的主要内容,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首先我们要理解这道题的话题“格局”的主要内容,根据材料可知,三个人对格局不同认识就是本篇文章的一个主要突破口,材料中“反映的是人对事物的认知程度”“体现的是一个人的气度与胸怀”“格局有大有小,有新有旧,可葆有亦可突破”,根据这些语句可以准确进行立意,写作时注意语言表达要通顺,内容要具体,同时题目要求写一篇议论文,要尤其注意文体意识。

【范文】生命的格局一只蚂蚁拖着一穗麦芒,它发现无法拽进窝里,就把麦芒拖到一边,为其他蚂蚁让路。

这,就是一个生命的格局。

格局是一种气度,是一种情怀,是心灵里山高水阔,是精神深处天地澄明。

有大格局,才会成就人生的大气象,大意境,大趣味。

但无论多大的格局,首先要有一种容纳,一种尊重,胸怀里要盛有世界,心底里能装下他人。

也基于此,太自私的人,没有格局。

太无情的人,也不会有格局。

中国人在建筑上是讲究大格局的。

门楣要高,屋宇要广,庭院要深,然后,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其实,这也是每一个人喜欢的人心的格局。

襟怀要大,气象要大,三千里驿站与亭台,八千里疏云和淡月,在国人看来,格局一大,内心就会宏阔,精神就会逍遥,灵魂就会奔逸自由。

跟有大格局的人交往,有通透的快感。

那感觉,仿佛你走在幽暗里,突然间,整个世界的窗户,为你一扇一扇打开,然后,阳光匝地,风烟俱静。

大格局,说到底,是大眼界,大智慧,大涵养,大气度。

也因此,小肚鸡肠的人,睚眦必报的人,锱铢必较第1页共2页。

2021年高考作文题目预测及范文:文明在交流中发展

2021年高考作文题目预测及范文:文明在交流中发展

【导语】对于同学们来说,想要写⼀篇⾼质量的作⽂,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更多的时候,⼤家的作⽂不是语句不通、不会表达、词不达意、⽆话可说、就是句型篇章错乱,那么如何克服这些困难,写出⼀篇⾼分作⽂呢?今天给⼤家整理了2021年⾼考作⽂题⽬预测及范⽂,同学们快开启背诵模式吧。

作家萧伯纳说过:“如果你有⼀个苹果,我有⼀个苹果,彼此交换,那么每⼈只有⼀个苹果。

如果你有⼀种思想,我有⼀种思想,彼此交往,我们每个⼈就有了两种思想,甚⾄多于两种思想。

” 2019年5⽉15⽈,在亚洲⽂明对话⼤会上,中国发表《深化⽂明交流互鉴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指出:“⽂明因多样⽽交流,因交流⽽互鉴,因互鉴⽽发展。

”“各种⽂明本没有冲突,只是要有欣赏所有⽂明之美的眼睛。

” 请依据对上⾯两则材料的理解,⾃选话题,写⼀篇⽂章。

要求:⾃拟标题,⾃选⾓度,确定⽴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信息;不少于800字。

【⽂题解析】:本题共两则材料,第⼀则材料讲的是思想的交流是⼀加⼀⼤于⼆的增值交流;第⼆则材料讲的是不同⽂明的交流可以促进世界的发展。

把两则材料放在⼀起来看,可以提炼出关键词“交流”,进⽽得出本题的话题是“交流的好处”。

据此,我们可以从为什么提倡交流、怎样看待交流、怎样进⾏交流等层⾯进⾏⽴意,但值得注意的是,依据材料提⽰和题⽬要求,“交流”应限定在⽂化、思想等意识形态领域。

【篇⼀】2021年⾼考作⽂题⽬预测及范⽂ 世界上有很多民族,也有很多的国家,这就意味着有很多种⽂明、很多种⽂化,这些⽂明与⽂化的交流,让这个美好的世界充满了⽣命⼒。

作家萧伯纳说过:“如果你有⼀个苹果,我有⼀个苹果,彼此交换,那么每⼈只有⼀个苹果。

如果你有⼀种思想,我有⼀种思想,彼此交往,我们每个⼈就有了两种思想,甚⾄多于两种思想。

”⽂明也是如此,如果两种⽂明彼此对抗,最后的结果必然是两败俱伤,如果两种⽂明互相交流,互相借鉴,便能共同提⾼,共同发展。

2021年全国新高考一卷作文矛盾是相互的2021年江苏高考作文矛盾是相互的

2021年全国新高考一卷作文矛盾是相互的2021年江苏高考作文矛盾是相互的

2021年全国新高考一卷作文矛盾是相互的2021年江苏高考作文矛盾是相互的全国新高考Ⅰ卷试题内容: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17年4月,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论及“体育之效”时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

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

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

因此,“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

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1年全国新高考一卷作文矛盾是相互的(篇一)每天都似乎过着同一种生活,一如既往的。

现在的我是学生,我面对许许多多的压力,只让我有点承受不起,成绩的起起伏伏决定着我的情绪,可是青春期的我,又有太多不敢说的情感,例如爱情。

现在的我们是叛逆期,有都坏事都做的出来,在我看来我做的坏事就是我竟然有喜欢人的念头,我似乎不该这样,因为我可是好孩子。

但是情绪不如我控制,我就是喜欢那个他,他。

这件事发生在一次学校的会议上,那时是因为学校上头有人来检查,学校领导就找了一些成绩好又会说话的人去参加咯,我对他是一见钟情,因为他人很好,长得帅,又有点腼腆,但又不缺乏口才,这一切的一切就这样发生了,在那之后我知道他姓伍,在我看来已经很高兴了,我对他并没有别的所求,我只希望我能一直暗恋着他就很好了,在一年之中我们连连续续参加了3次会议,让我对他又有了别的认识,他还很乐于助人,还很幽默,这又让我对他更有了好感了。

虽然在30天之后他们就要毕业了,我还是在心里默默的想着他,还是喜欢着他,这已经成了我心里感情的寄托了。

我觉得就这样就挺好的了。

还有一个就是已经在拍拖的男生,他也长得很帅,也很体贴,是我喜欢的类型,我又开始暗恋他了,。

2021年云南省高考语文作文押题及范文

2021年云南省高考语文作文押题及范文

2021年云南省高考语文作文押题及范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读书,就是一场场美丽的遇见。

我们曾遇见站在橘子洲头“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少年毛泽东;遇见行走在乡野间“喜看稻菽千重浪”的袁隆平;遇见屹立在高原上“立心天地厚”的钟扬。

我们还穿越千年与屈原、司马迁、曹操、陶渊明、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诗意地相逢。

这一次次的相遇,必会激起情感的浪花,或同情他们的遭遇,或羡慕他们的生活,或崇敬他们的精神……请以“假如我与鲁迅生活一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从材料中自选一位人物,写在标题中,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得套作。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命题作文的写作能力。

命题作文,审题非常关键,拿到作文题目,要解决三方面问题:①确定文章体裁;②划定取材范围;③掌握写作重点。

本题属于材料加命题式的命题作文,主要由两部分内容组成,即作文材料和作文命题。

审题的时候,需要考生对“材料”和“命题”双管齐下,分析“材料”和“命题”之间的关系,切忌抛开材料或片面理解材料去行文。

“材料”和“命题”有如下几种关系,如导入关系,即命题人通过材料的指向,一步步引出命题本身;解说关系,即命题人通过材料对命题加以必要的阐释说明,一般是借助材料来阐释命题所包括的内涵或命题所涉及的范围;限制关系,即命题人通过材料对命题的内涵或外延适当加以限制,以避免命题过大或过宽泛。

本题的材料和命题之间属于导入关系,即命题“假如我与____生活一天”由材料引出,然后结合材料分析标题进行立意作文即可。

材料主要讲“读书,就是一场场美丽的遇见”。

进入高中以后,在书本上遇到了很多伟大的人物,如“毛泽东”“袁隆平”“张秉贵”“钟扬”“曹操”“杜甫”等。

表明重逢的价值。

我们读这些名人,或同情他们的遭遇,或羡慕他们的生活,或崇敬他们的精神,必会激起情感的浪花,有所收获。

要求以“假如我与____生活一天”为题,需要注意抓住关键词“我”“生活一天”,需要明确选取的对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高考语文作文预测题目:同一种语言,同一个根
2021高考语文作文预测题目:同一种语言,同一个根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文字是一个文明璀璨文化的重要表现。

楔形文字是大约公元前3200年左右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刻在石头或泥版泥砖上的文字,是我们已知最早的文字。

楔形文字在西亚流行的时间长达3000年,大约公元前75年开始,楔形文字再也无人知晓。

埃及象形文字圣书体,是古代埃及的文字,它发源于5200年前的青铜时代早期,圣书体一直使用到公元5世纪,随后消亡。

甲骨文,主要指我国商朝晚期约公元前1300年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

它上承原始刻绘,下启西周文字,我们现代使用的文字就是由它渐渐演变而来。

玛雅文字是中美洲玛雅文明文字系统,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这个文字于西班牙人在公元16-17世纪入侵玛雅后消亡。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感想,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明确文体特征,诗歌除外;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1.限制性
1真实情境的限制。

题目提供了四则材料作为引发写作的情境,四则材料构成对比关系,材料是考生思考的重点,目的在于引导考生认识和思考中华文明与文字持久旺盛的生命力。

“上述材料”是表达感想的基点,脱离材料即为偏题或跑题。

2典型任务的限制。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感想,请写一篇文章”,引导语要求考生综合材料的内容及含意拓展、挖掘材料背后的深刻含义,体现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行文中切忌抛开其他三则材料,只根据材料大谈中华文明,而应在材料的对比中进行延伸论证。

3价值判断的限制。

考生应认识到中华文明与汉字强大而持久的生命力。

材料提及的其他几种文字均伴随着其文明的衰落而消亡,隐含着对中华文明韧性的赞美与传承中华文明的暗示,离开了对这一主要内容的阐发,文章便难以准确把握主旨,也难以表现其深刻的思想性。

2.开放性
1立意角度的选取是自由的。

可在四则材料的对比中认识中华文明的韧性,可以就材
料的整体谈自己对于文明传承与文字学习重要性的认识,还可以表达自己对中华文明源远
流长的自豪感。

题目给了考生展示自己的较大空间。

2联想和思考是自由的。

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异彩纷呈的文
学艺术,充满智慧的中国哲学,完备而深刻的道德伦理等,共同组成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基于材料的内容和文章的立意,考生可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援引事例,自由选材,只
要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感想即可。

3文体的选择是自由的。

可以写成议论文,也可写成记叙文,但就思维的深度来说,
写成议论文比较好。

无论选择何种文章,都要明确文体特征。

这是一道多则材料任务驱动型作文题,四则材料都和“文明”“文字”有关,第一、
二和第四则材料具有高度相似性,分别谈了古老的楔形文字、埃及象形文字和玛雅文字伴
随着自己的文明而消亡的历史,与第三则材料形成对比,第三则材料显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生生不息,这是中华文明的韧性。

新时代的我们应该如何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的文明,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议题。

材料有很强的倾向性,它暗示我们要珍视中华文明的宝贵财富,努力挖掘中华文化的精髓,学好汉字,继承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丰富、滋养我们的
精神,从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本题对考生的思辨力、表达力有较高要求,
既考查考生的国家认同、文化认同等价值观,又考查其理性思维能力。

3.切题立意:
1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历久弥新。

2领略汉字之美,传承中华文明,实现复兴梦想。

3中华文字古老而年轻,中华文明历久而弥新。

4龙的传人,在文明传承中腾飞。

4.偏题立意:
1中西方文明与文字。

缺少对材料整体意思的提炼与准确把握
2楔形文字、埃及象形文字和玛雅文字的衰落。

审题不清,丢掉中华文明等主要信息
3古老而年轻的汉字。

审题不严谨,忽视“文明”等相关信息4文明衰亡史。

立意宽泛,大而无当,难以把握
(佳作赏析)同一种语言,同一个根
中国殷墟发现的甲骨文、古埃及象形文字及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是举世公认的世界三
大古老文字。

但其他文明的文字早已消失,只有甲骨文是一种传承至今的具有文化意义的
成熟文字。

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载体,忠实地记录了中华文明的光辉历程,照亮了中华文明前行
的道路。

数千年来,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得以传承与复兴,靠的正是汉字的记录与传承。

汉字
作为中华文明之光,不但使中华文明璀璨无比,更使中华文明历久弥新、生生不息。

同一
种语言,同一个根。

汉字让中国人凝聚在一起,将各个民族融汇其中。

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却依然生生不息,演绎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
厚重。

泱泱大国,礼仪之邦,汉字承载着璀璨的文明,诉说着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精髓。

孔子倡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仁义精神,强调“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
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致力于把道德教化普及天下,终成至圣先师;老子提出“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的主张,他的学说对后人产生深远的影响;王阳明开创“心学”,提出“致良知”,把中国思想提升到新的境界,成为经世致用的典范;于谦一生为
官清廉,在国家危亡关头,击退敌人,实现了他“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
志愿。

就连满清的皇帝都痴迷于中原优秀文化,他们在借鉴和吸收中不断完善治国方略,
涵养民族精神。

千百年来,中华儿女用心传承、丰富着东方智慧,演绎着动人的东方故事,让汉字和中华文明不断丰富、绵延不绝。

如今,“汉语热”在全球掀起风潮,古老而年轻的中华文明焕发出新的活力。

已有162个国家地区建立550所孔子学院和1172个中小学孔子课堂,汉语必将重放
光芒,肩负撒播中华文明种子的重任,传播东方古老的智慧,发出独特的中国声音。

在日
新月异的时代变化中,我们的文明依然保有强大的生命力,并孕育出新的内涵——在文化
上包容,在体制上完善,在技术上赶超,在很多领域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我们的中国智慧,要靠汉语的传播来发扬光大。

古老的汉字,历久弥新,描绘着长河落日、大漠孤烟,诉说着炎黄子孙的家国情怀。

汉字肩负传承中华文明的重任,汉语的繁荣必将伴随着中华文明以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一道向我们走来。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