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 正确使用词语专题复习教案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教案5篇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教案5篇第一篇:正确使用词语(实词)教案正确使用词语(实词)学案教学要点:巩固近义词的辨析教学方法:练习为主,讲授为辅教学内容及步骤:一、【温故知新】五“看”1、看相异语素2、看使用对象(区分范围大小区分谦辞与敬辞))3、看词义轻重4、看词语色彩(感情色彩语体色彩)5、看语法功能(对应搭配区分词性区分个体与集体)二、【拓展延伸】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在西藏高原的雪山中也有热带这风光,也长着香蕉和菠萝,这实在是一件令人啧啧的事。
②中国文物信息网日前公布了已入围2005年度全国考古手大新发现的24个项目名单。
适当“新发现” 了石器时代至宋元时期的文化遗存。
③这里不光生长有益的植物,还有一些的植物,其中有一种一人多高的小树,树干细细的,叶子像叶,一年开一次花,果实像豌豆,它的花和叶子都有毒。
④那时,北大的学生好幸运生的借书证,可以借十元钱装书。
A.称道涵盖有害竟然 B.称奇囊括有毒居然 C.称奇涵盖有害居然 D.称道囊括有毒竟然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井冈山、遵义、延安和西柏坡,是中国革命的几处。
②“开发西部战略”的目标之一就是我国东西部的差距。
③几项调控房价措施相继出台、说明政府房价增长过快的态度相当坚定。
A.胜地缩小控制 B.圣地减少控制C.圣地缩小抑制 D.胜地减小抑制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 海外华侨华人纷纷发表声明或谈话,坚决拥护《反分裂国家法》。
② 在灿烂的灯光中,由24名聋哑演员表演的“千手观音”精妙绝伦,_人心。
③ 控制人口和实行计划生育,使我国13亿人口日的到来___了4年。
A.制定振奋推迟 B.制定震撼推迟 C.制订振奋延迟 D.制订震撼延迟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根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中医通过望、闻、问、切等方法来了解_____,作出诊断。
②孩子过多玩网络游戏,父母应适当加以_____。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专题复习教案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实词、虚词的概念及其在句子中的作用。
2. 能够正确辨别和使用实词、虚词,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3. 通过复习,加深对实词、虚词用法的理解,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实词、虚词的概念及其在句子中的运用。
2. 教学难点:辨别和正确使用实词、虚词。
三、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例句讲解实词、虚词的用法。
2. 运用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实际运用能力。
3. 采用练习法,通过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内容1. 实词、虚词的概念及其分类。
2. 实词、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
3. 常见实词、虚词的用法举例。
4. 实词、虚词的辨析与运用。
5. 课后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复习实词、虚词的概念及其分类。
2. 讲解:结合具体例句讲解实词、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分析常见实词、虚词的用法。
3. 互动:引导学生举例说明实词、虚词的用法,组织讨论,加深理解。
4. 练习:布置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课后练习:1. 请举例说明下列实词、虚词的用法,并分析其在句子中的作用。
a. 动词b. 形容词c. 副词d. 介词e. 连词f. 助词2. 请辨别下列句子中实词、虚词的使用是否正确,并对错误之处进行修改。
a. 他很努力学习。
b. 我和她一起去商场买东西。
c. 这个问题很难解决。
d. 他们两个人很相似。
3. 请用所学实词、虚词造句,要求句子意思完整、通顺。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检查学生对实词、虚词概念的理解及运用能力。
2. 评价方法:课后练习、课堂讨论、提问回答。
3. 评价内容:实词、虚词的概念记忆、用法辨析、句子构造。
4. 评价时间:课后、课堂。
七、教学拓展1. 实词、虚词在古汉语中的应用。
2. 对比分析现代汉语与古汉语中实词、虚词的差异。
3. 引导学生阅读古代文献,加深对实词、虚词用法的理解。
八、教学资源1. 教案、课件。
高考专题复习词语的使用教案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正确使用词语(成语、熟语)一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高考成语题的解题方法,通过适量练习,让学生学会运用。
二教学重点:①了解易设误的成语的几种类型;②辨析容易混淆的成语;③有的放矢,加强积累。
三教学课时5课时四教学过程:一、知识准备1.了解成语的有关知识(1)成语的语法结构关系①并列式:披坚执锐防微杜渐②承接式:先斩后奏见异思迁③目的式:削足适履越祖代扈④因果式:水滴石穿水落石出⑤主谓式:杞人忧天夜郎自大⑥动宾式:不见经传拒人千里⑦动补式:退避三舍无动于衷⑧连动式:画蛇添足刻舟求剑⑨兼语式:请君人瓮引狼人室⑩偏正式:衣冠禽兽扶摇直上(2)成语的感情色彩①褒义:风起云涌殚精竭虑②贬义:处心积虑满城风雨③中性:今非昔比风雨交加(3)成语的出处①古代寓言故事:望洋兴叹与虎谋皮②历史故事:煮豆燃萁闻鸡起舞洛阳纸贵③古代典籍作品:祸起萧墙举一反三昭然若揭二.、纵观成语题的题型特点,审视其命题规律,我们发现,该类题的设误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1.曲解词语,望文生义成语的意蕴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都有一定的典故,加之有些成语中的语素还含有生僻的古义,这就造成了成语理解上的难度。
如果不仔细辨析,一瞥而过,就容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
如例1: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1997年高考题第4题D项)例2:今年初上海鲜牛奶市场燃起竞相降价的烽火,销售价格甚至低于成本,这对消费者来说倒正好可以火中取栗。
(1998年高考题第5题C项)[以上两句,命题者故意曲解成语词义,以便考查考生的识辨运用能力。
第一句中的“空巷”,是指街巷的居民都出来了,句子表达的意思却是:人们都在家里看电视,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曲解的词义与所要表达之意正好相反。
第二句中的“火中取栗”,语出法国寓言《猴子和猫》,比喻受人利用,冒了风险,吃了苦头,却没有捞到好处。
而本句句意是指消费者利用厂家竞相降价的机会得到实惠。
【文档】高考复习正确使用词语教学设计8通用
正确使用词语学习目标1、依照教课纲领,认识《考试说明》对此项考察的要求。
2、经过剖析高考试题,追求规律,掌握考察的重点。
3、增强备考方法的指导,增强基础训练。
二次备课学习重难点增强备考方法的指导,增强基础训练学习方法讲练联合,着重累积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教课时数四课时第一课时教课重点:正确使用实词教课过程:一、复习导入:词语是构成语言、文章的基本资料,正确地使用词语,是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
词语包含一般实词、虚词和成语。
正确使用词语,包含(1)正确理解词语在详细语境中的意义,(2)能依据语境正确使用。
此中不单有词语使用能否正确的问题,还有能否使用得好的问题。
历年高考试题表示,在“正确使用词语(包含成语)”的考点中,近义词的运用、成语的运用是必考点,虚词的运用是常考点。
这一部分的内容比许多,我们分三节来学习。
二、正确使用实词(一)指导学生自习:认识一般实词的特色(《南方凤凰台》P27)(二)看“课前热身”,掌握命题趋向,并增补一例解说:(2002年春天高考题)挨次填入下边一段话横线处的词语,最适合的一组是(D)八股文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在封建时代用于科举考试。
它一定“代贤人立言”,在形式上也一定恪守一些呆板的。
1905年,清政府宣告取消科举考试制度,八股文随之失掉它的实质功效;新文化运动盛行时,它作为封建旧文化的象征之一,遇到严苛;跟着时间的推移,自然成了无人肯说的话题。
A、限制抨击冷僻B、限制责备冷僻C、限制责备冷清D、限制抨击冷清分析:“限制”是指在数目、范围等方面的规定,而“限制”或指规定范围,不准超出、拘束等动词性短语,或专指一种规定的范围,从语境上看“八股文”既波及范围,也波及数量的规定,所以应用“限制”。
“抨击”是指用议论来攻击(某人或某种言论、行动),联合语境,新文化运动对八股文的责备形式更应用“抨击”,而“责备”指对弊端和错误提出意见,较为平常。
“冷清”和“冷僻”都指“不常有的”,前者着重于“名称、典故、书本”等,后者更重于词语、文字,联合语境,“八股文”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存在,绝不可以不过理解为简单的字词了。
最新《专题复习之正确使用词语》教案
第一轮复习
课题
《正确使用词语》教案
教学目标
1.把握病句类型。
2.了解江苏高考对病句考点的考查情况,把握规律,有效应试。
3.例题训练。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000的平方=100*100*100打一成语千方百计
赵景深的一封成语缩脚信
一九三四年,赵景深先生翻译的一部四册《格林童话集》在北新书局出版了。书局里有一位青年名叫高培基,勤奋好学,深得赵先生赏识。一次,赵先生去书局时发现小高正捧着《成语词典》研读,于是主动指点。事后第三天,小高收到赵先生的一封信:劳苦功 一马当 自力更 :
2.核准成语中的关键字词,特别是成语中某些字的古义。如“屡试不爽”的“爽”
【易“望文生义”的成语】
空谷足音三人成虎下里巴人醍醐灌顶望其项背捉襟见肘噤若寒蝉
火中取栗不赞一词涣然冰释马革裹尸罪不容诛差强人意空穴来风
不刊之论天荒地老百试不爽如坐春风耳提面命
(二)忽略语境,语义重复
导语:有一些成语,由于没有准确而全面地掌握它的意义,在使用过程当中与句子其他部分表达的语意相重复。
答案:B:打成一片:合为一个整体,多指思想感情融洽。A见危授命:在危亡关头勇于献出生命。C无可厚非:虽有缺点,但尚可原谅。根据语境应用“无可非议”。D置之度外:不把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
2、(2010年江苏卷)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司机张师傅冒着生命危险解救乘客的事迹,一经新闻媒体报道,就被传得满城风雨,感动了无数市民。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3、(2009年江苏卷)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为了不让下一代输在起跑线上,年轻的父母纷纷送孩子去练钢琴,学围棋,上英语兴趣班,真是费尽心思,无所不为。
高考基础知识教案――正确使用成语
高考基础知识教案——正确使用成语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成语的定义和特点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3. 提高学生对成语误用的辨识能力二、教学内容1. 成语的定义和特点2. 成语的来源和分类3. 成语的正确使用方法4. 成语的误用情况及辨识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成语的定义和特点2. 成语的正确使用方法3. 成语的误用情况及辨识方法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成语的定义、特点、来源和分类2. 案例分析法:分析成语的正确使用方法和误用情况3. 互动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成语使用心得4. 练习法: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五、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介绍成语的概念,引导学生关注成语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2. 讲解成语的定义和特点:详细讲解成语的含义、结构、来源和分类3. 分析成语的正确使用方法:举例说明成语在句子中的正确运用,强调成语的语义、感情色彩和搭配关系4. 分析成语的误用情况:列举常见的成语误用类型,如望文生义、褒贬失当、搭配不当等,并解释误用的原因5. 训练学生辨识成语误用: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判断句子中的成语使用是否正确6. 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成语及其使用心得,互相交流学习7.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正确使用成语的重要性8. 布置作业: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教学评价:通过课后作业、课堂练习和分组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对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和辨识能力。
在评价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鼓励他们主动发现和纠正错误。
六、教学活动设计1. 课堂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含有成语的短视频,激发学生对成语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成语在日常沟通中的重要性。
2. 成语接龙游戏:组织学生进行成语接龙游戏,要求每个学生至少说出一个成语,下一个学生需要接上一个成语的一个字,以此类推。
这个活动有助于学生记忆成语并提高反应能力。
3. 成语故事分享: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熟悉的成语故事,通过故事的形式帮助其他学生理解和记忆成语的含义和使用场景。
高考复习正确使用词语教案
高考复习正确使用词语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高考语文考试大纲中规定的常用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2. 提高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中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词语的含义和用法: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等。
2. 词语的搭配:动词与名词、形容词与名词、副词与动词等。
3. 词语的辨析:同义词、反义词、近义词等。
三、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并讲解词语的正确使用方法。
2.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词语使用的心得体会。
3. 练习法:设置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正确使用词语。
2. 讲解与分析:讲解词语的含义、用法和搭配,分析案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正确使用词语的方法。
3. 课堂练习:设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巩固记忆。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词语使用的心得体会,互相学习,提高能力。
5.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正确使用词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积极运用。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的词语及其用法。
2. 积累并整理常见的近义词、反义词、同义词,提高词汇量。
3. 选做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观察日常生活中他人的语言表达,注意正确使用词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六、教学目标:1. 学会正确辨别和运用成语,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2. 提高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中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质。
七、教学内容:1. 成语的含义和用法:成语的结构、成语的来源和分类。
2. 成语的搭配:成语与成语的搭配、成语与词语的搭配。
3. 成语的辨析:成语的同义词、反义词、近义词等。
八、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并讲解成语的正确使用方法。
2.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成语使用的心得体会。
高考语文全面复习精讲教案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高考语文全面复习精讲教案——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高考语文考试中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2. 通过对典型例题的分析,使学生能够辨别并正确运用各种词语(包括熟语)。
3. 提高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掌握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方法和技巧。
2. 难点:在具体语境中正确运用词语(包括熟语),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得体性。
三、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结合高考真题,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重要性。
2. 运用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课堂氛围。
3.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能力。
四、教学内容1.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基本原则。
2. 常见词语(包括熟语)的误用类型及原因分析。
3. 典型例题分析:辨别并正确运用词语(包括熟语)。
4. 如何在实际语境中正确运用词语(包括熟语)。
5. 课堂练习:根据语境,正确选用词语(包括熟语)。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高考语文考试中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解析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3. 分析:分析常见词语(包括熟语)的误用类型及原因。
4. 示例:展示典型例题,引导学生分析并解答。
5. 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战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课堂所学。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理解程度。
2. 练习反馈:收集学生练习答案,分析其错误类型,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3. 课后访谈:了解学生在课堂外的语文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词语(包括熟语)积累活动,如制作词语卡片、进行词语接龙等。
2. 推荐相关阅读材料,让学生加深对词语(包括熟语)的理解和运用。
高考复习正确使用词语教案
高考复习正确使用词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高考常见词语的用法和搭配。
2. 提高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中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词语运用的敏感度,提高语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高考常见词语的用法和搭配。
2. 词语辨析和运用的技巧。
3. 典型例题解析。
三、教学过程1. 讲解高考常见词语的用法和搭配。
2. 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3. 分析词语辨析和运用的技巧。
4. 讲解典型例题,让学生熟悉解题思路。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让学生掌握词语的用法和搭配。
2.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实践巩固所学内容。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词语辨析和运用的技巧。
五、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检验对词语用法的掌握情况。
2. 课堂练习:通过即时提问和讨论,了解学生对词语辨析和运用的掌握情况。
3. 长期跟踪:观察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中正确使用词语的情况,评估教学效果。
教学资源:1. 教学PPT:展示教学内容和例题。
2. 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的练习题。
3. 参考资料:提供相关词语的用法和搭配信息。
教学时长:1. 讲解词语用法和搭配:2课时2. 练习和例题解析:1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讲解词语用法和搭配1. 引入:介绍高考词语题的考查重点。
2. 讲解:分析高考常见词语的用法和搭配。
3. 练习:让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
第二课时:练习和例题解析1. 复习:回顾上节课讲解的词语用法和搭配。
2. 练习:让学生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3. 例题解析:讲解典型例题,让学生熟悉解题思路。
六、教学案例分析1. 通过具体例句分析词语的用法和搭配,让学生更加清晰地理解。
2. 提供一些常见的错误案例,让学生识别并改正。
七、词语辨析技巧1. 介绍词语辨析的方法和技巧,如从词义、词性、词义轻重、感情色彩等方面进行辨析。
2. 通过练习题让学生运用辨析技巧,提高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八、练习与反馈1. 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内容。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专题复习教案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专题复习教案【教学要点】1、依据教学大纲,了解《考试说明》对此项考查的要求。
2、通过分析高考试题,寻求规律,掌握考查的重点。
3、加强备考方法的指导,强化基础训练。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注重积累。
【教学时间】三教时【教学过程】:一、近义词的辨析与选用:(一)题型及解题示例:[试题1].(2005年高考北京卷)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那天夜晚,他抱着吉他即兴演唱了几支歌,脸上是的表情,像孩子那样快乐,像农夫那样淳朴。
我一次感受到,好的男子汉本质上都是农夫,朴实,宁静,沉湎于自己的园地,那是音乐、绘画书籍。
A.迷醉不止不管还是B.陶醉不只不管还是C.迷醉不只如果或者D.陶醉不止如果或者【答案】A【解析】“迷醉”与“陶醉”:两个词的词义极为接近,但很显然,“迷醉”的程度要比“陶醉”深,它是指“沉迷,陶醉”。
原句中用这两个词语都可以,但后文中“像孩子那样快乐,像农夫那样纯朴”的描写,显示出“他”在音乐中的那种沉迷的状态,选用“迷醉”更好。
“不止”和“不只”:这两个词的词义较难区分,一定要仔细辨析。
“不止”表示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强调“数目多”;“不止一次感受到”,表明“感受”了很多次。
“不只”是“不但,不仅”之意,不能与“一次”相搭配。
最后两个词语的区别较好辨析。
“不管……还是……”是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表明“音乐”“绘画”“书籍”都能成为“好的男子汉”的“园地”。
而“如果”与“或者”不搭配。
最后这两个空可以成为考生解答这道题的突破口,但也同时说明这道题迷惑项的设置过于简单。
[试题2](2005年高考辽宁卷)依次填入下面语段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这个成语的含义通常不很好。
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文学借文字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情感还没有凝练。
A.所以必须表现透彻B.虽然必需表示精确C.虽然必须表现精确D.所以必需表示透彻【答案】A【解析】这道题考查考生结合语境选用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的能力。
高考语文 正确使用词语专题复习教案
4.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备考必读【考点明示】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A【考点解读】高考《大纲》将“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中的“成语”改为“熟语”,从而扩大了词语考查的范围。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一般是在“动态”的语言环境中来考查词语、熟语的语境义;另外,还包括准确把握和调配词的感情色彩。
正确使用词语,在高考中包括这样几点:(1) 辨析同义词。
(2) 正确使用虚词。
(3) 辨析成语(熟语)的使用情况。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需要掌握以下基础知识:关于词义、词性、词的感情色彩、语体色彩、词义的轻重、词的使用范围、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等知识;关于成语(熟语)的意义、特点、结构、出处等知识;此外,还应该了解虚词及短语(熟语)的有关知识。
正确使用词语的考查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结合语境辨析选择同义词、近义词;结合语境辨析选择正确或错误的选项;用填空题的形式考查解释词语语境义;在病句修改题中修改用错了的词语等。
【考情分析】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在前些年中,基本上是近义词辨析与成语并行考查,“缺一不可”,但随着新课程的推进和高考试卷结构的变化,近义词辨析(以虚词、实词为主)的考查渐渐处于次要地位,特别是近一两年来,近义词辨析的比重逐渐降低,而成语(包括熟语)的考查依然是“必考”的内容,几乎所有的试卷中都有涉及。
【复习指津】一、实词的使用正确使用的前提是正确理解。
理解包括两个内容:一是词语本身的意义,即词义;二是辨析近义词。
(一) 词义词是语言交际的基础。
对词义如果没有正确的理解,就不能进行交际、阅读和写作,所以掌握词义很重要。
1. 了解词义和字义的关系。
词义以语素意义为基础,但不等于字义。
在合成词里,字义只是理解词义的基础与线索,有些词是语素义的相加,而有些词则不可照字面意义机械理解,望文生义。
2. 了解多义词的不同义项。
词义不是一成不变的。
一个词最初的时候只有一个意思,叫本义。
高考复习正确使用词语教案
高考复习正确使用词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高考常见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3. 通过对词语的复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词语的含义和用法2. 词语的辨析与运用3. 常见错误类型及修改方法4. 练习题及解答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高考常见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2. 难点:正确运用词语,避免常见错误。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例子分析词语的正确使用。
2. 练习法: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3.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参与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高考词语题的考查特点和重要性。
2. 讲解:分析词语的含义和用法,举例说明。
3. 辨析:引导学生辨别词语的正确与错误用法。
4.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5. 解答:讲解练习题,分析错误原因,总结经验。
6. 总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内容(续)4. 词语的语境适应性解释词语在特定语境中的正确使用,强调有些词语虽然意思相近,但在不同语境下适用性不同。
5. 词语的固定搭配介绍常见的词语搭配,如成语、惯用语等,强调搭配的正确性对意义表达的重要性。
七、常见错误类型及修改方法1. 误用成语举例说明常见误用成语的错误类型,如望文生义、对象误用、语境不符等,并教授修改方法。
2. 词语搭配错误分析常见的词语搭配错误,如动词与名词、形容词与名词等搭配不当,教授正确的搭配方式。
3. 词语重复或矛盾讲解如何识别和修改文章中的词语重复或矛盾现象,如意义的重复或意义的矛盾。
八、练习题与解答1. 练习题设计设计针对本节课内容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改错题等,以巩固所学知识。
2. 解答与分析提供详细的练习题解答,分析错误选项的原因,强调正确选项的合理性。
九、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讨论、练习中的参与程度,鼓励积极发言。
教案高考正确使用成语
高考正确使用成语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高考成语题的解题技巧和策略。
2. 提高学生对成语的正确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汉语成语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 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2. 成语的来源和演变。
3. 高考成语题的常见题型和解题方法。
4. 成语在实际语言运用中的正确使用。
三、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讲述成语故事或成语接龙游戏,激发学生对成语的兴趣。
2. 讲解:讲解成语的含义、用法和来源,举例说明成语的演变过程。
3. 练习:提供高考成语题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题。
4. 讨论:分组讨论成语的正确使用场合和语境,分享学习心得和经验。
5. 总结:总结成语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强调成语在实际语言运用中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讲解、练习和讨论中的参与情况和积极性。
2. 练习答题正确率:评估学生在高考成语题中的答题正确率。
五、教学资源1. 成语故事书籍或视频资料。
2. 高考成语题练习册和参考答案。
3. 成语接龙游戏道具或应用程序。
4. 汉语成语文化相关背景资料。
六、教学活动设计活动1:成语接龙游戏目的:激发学生对成语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步骤: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成语接龙游戏。
每个小组轮流说出一个成语,下一个小组需要接上上一个成语的一个字,说出一个新的成语。
如果某个小组无法在规定时间内接出成语,则其他小组得分。
活动2:成语猜谜游戏目的:帮助学生加深对成语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步骤:教师准备一些成语谜语,挂在教室的不同位置。
学生需要分组寻找谜语,并猜出成语。
猜对的小组获得相应分数。
公布答案并总结。
七、教学策略策略1:案例分析法目的:通过分析典型的高考成语题案例,让学生掌握解题技巧和策略。
步骤:教师挑选一些典型的高考成语题案例,让学生分组进行分析。
每组需要找出案例中的关键信息,总结解题思路和方法。
各组分享成果并进行讨论。
策略2:情境教学法目的:帮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理解和运用成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53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专题复习正确使用词语.doc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附参考答案)专题复习: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把脉高考】高考近义词考查分值为3分。
题目特点:近年均是出一项单项选择题,要考生对容易混淆的近义词的细微差别进行比较、辨析,能根据上下文的语言环境,正确使用词语。
考查形式多是在动态的语境中考查词语(包括成语)的使用。
从考试能力层级上讲,正确使用词语属于“表达运用”,要求较高。
对虚词的考查集中在关联词(连词、部分副词及部分介词)的使用上;对实词的考查,则主要集中在辨析含有相同语素的同义近义词;“成语”将专辟一节讲解,这里不再赘述。
在备考中,重点要做到三个方面的落实:一、落实词义的认读,注重多角度的辨析;二、强化语境意识,坚持“词不离句”的原则;三、重视语言实践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言感悟能力【备考策略】1、正确使用实词实词的考查以同义近义词辨析为主。
要掌握和运用好同义近义词,关键在于能辨析同义近义词的意义和用法。
一般说来,可从下面三个方面入手:辨析近义词是为了使思想感情表达得更精确、更细腻,语言表达效果更加鲜明生动。
辨析同义词,辨异是重点,但要辨异首先要求同。
所谓求同就是要找到一组同义词共同的基本义,然后在这个共同的基本义之内,辨析其差异。
辨析的角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从词语的色彩方面进行辨析色彩是指词义附带的某种倾向、情调。
有的表现为感情上的,叫感情色彩;有的表现为使用场合的不同,叫语体色彩。
感情色彩可分为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三类。
例:褒义词:具有肯定或赞许的感情。
如:鼓励、成果、抵御、果断、聪明、节俭、维护贬义词:具有否定或贬斥的感情。
如:煽动、后果、抗拒、武断、狡猾、吝啬、庇护中义词:不表示褒贬。
如:鼓动、结果、抵抗词语除感情色彩之外,还有庄重和诙谐、谦敬和讽刺、委婉和直露以及文白、雅俗等色彩,虽然意义相同或相近,但各适用于不同场合。
我们称之为语体色彩。
主要表现为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别。
对话、文艺作品多用口语,口语具有通俗朴实生动的风格。
高考复习正确使用词语教案
一、高考复习正确使用词语教案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常用词语的意义和用法;2. 提高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中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内容:1. 词语的分类和意义;2. 词语的用法和搭配;3. 词语的辨析和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举例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词语用法,激发学生对正确使用词语的兴趣;2. 讲解:讲解词语的分类、意义和用法,强调重点和难点;3. 练习:提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词语进行填空、改写等操作,巩固所学知识;4. 讨论:分组讨论学生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解决问题;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3. 观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词语用法,进行记录和思考。
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批改: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能否在实际中正确运用所学知识;2. 课堂练习:评估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表现,了解其对词语用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3. 期中期末考试:设置相关试题,检验学生对词语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水平。
七、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病例,使学生了解错误使用词语的常见类型及产生的后果;2. 互动教学: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其对词语使用的敏感度和辨识能力;3. 对比分析:将正确与错误的词语用法进行对比,帮助学生清晰识别并正确使用。
八、教学资源:1. 教材:选择适合高中生的词语教程,作为主要教学资源;2.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词语用法案例和练习题;3. 参考书籍:推荐学生阅读相关参考书籍,扩大词汇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九、教学建议:1. 强化基础:加强对基础词语的学习,为学生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2. 学以致用: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运用所学词语,提高实际应用能力;3. 培养语感:多阅读优秀作品,增强对词语使用的直觉判断能力。
十、教学反思:1. 定期回顾教学内容,检查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2.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3. 不断提高自身语言表达能力,以更好地指导学生。
高考语文复习计划正确使用词语专题通用教案
正确使用词语【考向解读】要想在考场上正确解答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这一类试题,考生必须勤于积累词语,掌握辨析词语的技巧。
从解题思路和方法上来看,考生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辨析词义范围大小不同的词语,词义涵盖的范围大小也不同,比方“边疆〞和“边境〞,二者均为名词,均含有“远离内地靠近国境的地区〞。
但是,“边疆〞表示靠近国界的一片领土,范围比较大;“边境〞那么表示紧靠边界的地区,范围比较小。
二、分析词义程度轻重近义词有着细微的差异,有的程度浅、性质轻;有的程度深、性质重。
比方“恳求〞和“请求〞,根本意义一样,但“恳求〞的词义程度要比“请求〞重。
同样,“涟漪〞和“漩涡〞相比,“涟漪〞是水面上的微波,或者是心理细微的波动,或者很小的事情造成的影响;而“漩涡〞的词义那么重得多。
三、分析词语的色彩.注意感情色彩。
词语感情色彩分为褒义词、中性词和贬义词。
有时,通过词语的感情色彩就能准确答题。
比方“大肆〞和“大事〞,前者指无所顾忌地做坏事,是贬义词;后者指大力从事,是中性词。
.注意语体色彩。
词语语体色彩分为口语和书面语、谦辞和敬辞。
通过语境,了解句子的语言特点,答题时就会事半功倍。
比方“生日〞与“诞辰〞,前者口语色彩较浓,后者书面语色彩较浓。
再比方“惠赠〞与“敬赠〞,前者是敬辞,用于感谢对对方赠送自己礼品;后者是谦辞,表示自己有礼貌地送给对方礼品。
四、辨析词语功用有的近义词词性不同,它们在句子中的功能就不同。
善于抓住这个因素,做题时就无形中降低了难度。
如“必须〞与“必需〞,前者是副词,修饰动词;后者是动词,可作谓语、定语。
即使是词性相同的同义词,也有搭配习惯的差异,比方“交换〞和“交流〞,二者均为动词,都是“双方互相把自己的东西给予对方〞的意思。
但是词义搭配的对象不同,“交换〞经常与礼物、资料、产品等一类具体名词搭配;“交流〞经常与思想、经验、文化等一类抽象名词搭配。
五、在语境中理解词义语境对语言表达起着限制的作用。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专题复习教案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实词、虚词的概念及分类。
2. 掌握实词、虚词的基本用法和搭配。
3. 能够正确辨别和使用实词、虚词,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度。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实词、虚词的分类和基本用法。
2. 难点:实词、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正确运用。
三、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练习巩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实词、虚词的案例及练习题。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重点知识和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实词、虚词的概念及分类,引导学生关注实词、虚词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性。
2. 知识梳理:讲解实词、虚词的基本用法和搭配,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加深对实词、虚词用法的理解。
3. 练习巩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辨别和运用实词、虚词。
教师批改练习题,及时给予反馈和讲解。
4. 课堂讨论:选取典型例句,引导学生分析实词、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正确运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5.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强调实词、虚词在写作和口语表达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注意积累和运用。
6.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实词、虚词的知识,提高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六、教学案例分析1. 案例选取:挑选一些常见的实词、虚词误用例子,如“他的成绩非常的好”、“我昨天吃了一碗大大的米饭”。
2. 分析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错误,并提出修改建议。
3. 总结规律: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词、虚词的正确用法,提醒学生在日常写作和口语表达中注意避免类似错误。
七、实词、虚词辨析练习1. 练习设计:编写一些实词、虚词辨析的练习题,如“辨析下列词语的用法:好好、美好、好好地”。
2. 练习解答: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批改后给予讲解和反馈。
3. 错题分析:针对学生常犯的错误,进行错题分析,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04正确使用词语教学案
专题04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辨析主要是同义词、近义词辨析。
要求根据具体语言环境,利用近义词之间细微差异来认识不同词语表达效果,它考察是词语“动态〞。
正确使用虚词是近几年高考考察一个能力点,一是辨析句中虚词使用正误,二是选择恰当关联词填空,又以近义虚词为主。
本节介绍实词与虚词使用。
从近几年高考试题看,实词与虚词考察有以下特点:1.题型丰富多样。
从近几年高考命题来看,以客观题为主,也有主观题。
其中客观题设问一般是较为固定两种形式:一是大局部省市区试题都采用“依次填入以下各句横线处词语,最恰当一组〞形式;二是“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一句〞形式。
2.考察综合性强。
从近几年高考命题看,有时单独考察实词与虚词;有时也把二者结合在一起考察;或把正确使用实虚词与熟语结合起来考察。
3.考察重点固定。
从近几年命题来看,本考点侧重考察实词。
实词又侧重对词义轻重、大小、褒贬色彩等差异考察,词语适用对象、范围、搭配对象等方面也是考察重点。
虚词考察相对较少,有时与实词结合命题。
虚词考察主要侧重对句子构造与句间关系理解,其中关联词、介词、副词是主要考察重点。
4.考察题型多样。
高考对熟语考察以客观题为主,但也有主观题。
有下面四种常见题型:一是判断辨析型选择题,这是大局部省市采用主要题目形式;二是填充辨析型选择题,这种题型是实虚词结合考察时常用题型;三是替换辨析型选择题,替换或比拟对象可以是成语,也可以是俗语、谚语、歇后语,如2021年浙江卷;四是填充式主观题,如2021年高考天津卷第23题。
5.考察重点明确。
从近年考察情况看,熟语中成语是考察重点。
大局部试题命题点主要是成语,但也有些省市会涉及一些常见俗语、谚语、歇后语等。
6.考察综合程度较高。
熟语既可单独设题考察,也可结合实虚词、古诗句等其他考点综合设题考察。
一、实词与虚词汉语词语十分丰富,从语形式看,有单音词、多音词;从词构成看,有单纯词与合成词,从词意义看,有单义词与多义词;还有同义词与反义词;从语汇包含成分看,有通用词语、文言词语、方言词语与外来词语等。
湖南省新田一中高考语文复习 正确使用词语 教案
第三章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新田一中高三语文备课组【考纲内容】正确使用词语,能力层级:D级(表达运用)高考语文试题词语部分,往往实词、虚词、成语各设一道题,足见词语这个知识点在能力型试卷中的重要性。
考查形式多是在动态的语境中考查词语(包括成语)的使用。
从考试能力层级上讲,正确使用词语属于“表达运用”,要求较高。
实词的考查重点是辨析和使用近义词。
高考考查的近义实词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同音近义词。
如“熟悉”和“熟习”,“审定”和“审订”等。
另一种是双音近义词,如“妨碍”和“妨害”,“干涉”和“干预”等。
从近五年高考命题趋向看,近义词的辨析和使用是一个着重点。
有些近义词之间的差别相当细微,这就需要具备相应的辨析能力。
考查的近义词大多以动词为主,也有名词性近义词,如“发源地”与“发祥地”的区别。
【课时安排】 6课时(包括《优化方案》和《课时作业本》上相关内容的讲解)一、考点分布(1)近义实词辨析。
主要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六类。
(2)近义虚词辨析。
主要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几类。
二、考点分析1.正确使用实词一般来说,考生在词语使用题上出现的失误原因有以下四个方面:①不能全面准确地理解词语的内涵。
高考侧重考查的词语一般是那些似曾相识,但又常常用错的词语,如果只凭对该词语的感性认识,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仔细揣摩与辨析其意义和用法,就难免牵强附会,失之偏颇。
②不能正确理解词语的外延。
汉语的词语多义性强,色彩丰富,同一个词语,使用的场合或对象不同,其表达效果就会迥异。
如果不能仔细审查词语的使用对象、色彩、程度以及语法功能等,就容易把词语用错。
③词汇贫乏,只凭语感答题。
有些考生平时重理轻文,懒于读书,或者即使读书,也是心不在焉,不注重丰富词汇,充实词语仓库,其结果,在解答主观题时,心里想到了,就是没有恰当的词语来表达;在做词语使用题时,无章可循,只能“跟着感觉走”。
④临场习惯不好,心态不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备考必读【考点明示】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A【考点解读】高考《大纲》将“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中的“成语”改为“熟语”,从而扩大了词语考查的范围。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一般是在“动态”的语言环境中来考查词语、熟语的语境义;另外,还包括准确把握和调配词的感情色彩。
正确使用词语,在高考中包括这样几点:(1) 辨析同义词。
(2) 正确使用虚词。
(3) 辨析成语(熟语)的使用情况。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需要掌握以下基础知识:关于词义、词性、词的感情色彩、语体色彩、词义的轻重、词的使用范围、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等知识;关于成语(熟语)的意义、特点、结构、出处等知识;此外,还应该了解虚词及短语(熟语)的有关知识。
正确使用词语的考查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结合语境辨析选择同义词、近义词;结合语境辨析选择正确或错误的选项;用填空题的形式考查解释词语语境义;在病句修改题中修改用错了的词语等。
【考情分析】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在前些年中,基本上是近义词辨析与成语并行考查,“缺一不可”,但随着新课程的推进和高考试卷结构的变化,近义词辨析(以虚词、实词为主)的考查渐渐处于次要地位,特别是近一两年来,近义词辨析的比重逐渐降低,而成语(包括熟语)的考查依然是“必考”的内容,几乎所有的试卷中都有涉及。
【复习指津】一、实词的使用正确使用的前提是正确理解。
理解包括两个内容:一是词语本身的意义,即词义;二是辨析近义词。
(一) 词义词是语言交际的基础。
对词义如果没有正确的理解,就不能进行交际、阅读和写作,所以掌握词义很重要。
1. 了解词义和字义的关系。
词义以语素意义为基础,但不等于字义。
在合成词里,字义只是理解词义的基础与线索,有些词是语素义的相加,而有些词则不可照字面意义机械理解,望文生义。
2. 了解多义词的不同义项。
词义不是一成不变的。
一个词最初的时候只有一个意思,叫本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词语使用范围的扩大,会派生出一些新意,使词有了多义性。
现代汉语里,除了专有名词、科技术语、法律用语外大部分都是多义词,有本义,还有转义,包括引申义、比喻义。
(二) 近义词辨析近义词的细微差别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 词义方面:①范围不同,②轻重不同,③侧重不同,④个体与集体不同。
2. 用法方面:①适用对象不同,②搭配关系不同,③词性和句法功能不同。
3. 色彩风格方面:①感情色彩不同,②语体风格不同。
二、虚词的使用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等。
表示词语之间、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更细致的辅助意义。
(一) 正确使用介词1. 要求介宾搭配恰当。
介词不单独运用,一般组成介宾短语,大多作状语。
注意不要用错介词。
2. 要求介宾短语完整,不要残缺介词。
3. 要求语言简洁顺畅,不滥用介词,避免全句无主语。
(二) 正确使用连词1. 正确表达词语概念之间、上下句子之间的关系。
2. 抓住关联词语成对成套的特点,不要违背它们的搭配习惯。
3. 注意语序,关联词语的摆放不要错位。
(三) 正确使用副词1. 区别时间副词和时间名词,注意不要混用。
2. 区别意义相近的副词和形容词。
3. 注意时态,正确运用表示已然、未然的副词。
(四) 正确使用助词1. 正确使用结构助词“的”“所”“似的”。
注意它们的固定结构和习惯位置。
2. 正确使用动态助词“着”“了”“过”。
三、正确使用熟语(一) 理解熟语的意义1. 抓牢熟语的构成特点,理解熟语的意义。
其中以成语为主。
成语是人们在长期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固定词组。
它主要来源于四个方面:一是古代的神话寓言,如拔苗助长、刻舟求剑;二是历史故事,如破釜沉舟、四面楚歌;三是古代诗文中的语句,如学而不厌、闻过则喜;四是民间的口头俗语,如半斤八两、鸡犬升天、青黄不接、不管三七二十一等。
成语具有古语性、定型性、完整性的特点。
古语性:有的成语中保留了古语词,有的成语构成中含有古汉语中特殊语法现象、语法结构,在成语中也存在古汉语的一词多义现象,掌握这一点,有助于对成语的正确理解。
定型性:成语作为一种固定词组,它的结构不能随意变动,也不能随意更换或增减字。
但另外要说明的是,有些成语,在不变更基本结构和原来意义的前提下,个别字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变换次序或是换成别的字。
完整性:成语的各个组成部分合起来表示一个统一的完整意思,不能把它割裂开来。
理解熟语意义,在明确各个语素义的基础上,必须对成语有整体的把握和理解。
2. 抓牢熟语多义现象,突出对熟语引申意义的理解。
熟语是在长期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形成的,经历一定的演变,因此我们在理解时不能只从字面上附会,不可望文生义。
很多熟语的感情色彩、用法、意义等与其本义有很大不同。
知能演练【能力提升】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穿过月亮门,眼前是一座_____的小花园。
这里绿树婆娑,鸟语蜂鸣,流水淙淙,真是一个读书、休憩的好去处。
②有效“两抢”等重特大刑事案件的发生,近年来成为公安工作的重中之重。
③王强虽然学习基础较差,但在第一阶段复习中,由于他扎扎实实、刻苦努力,成绩有明显进步,为后阶段的综合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A.幽雅遏制从而 B.优雅遏止进而C.幽雅遏止进而 D.优雅遏制从而解析:幽雅:幽静而雅致,一般指环境;优雅:优美雅致、优美高雅。
遏止:用力阻止;遏制:制止,控制。
从而:表承接;进而:表递进。
答案:A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元旦晚会上,老师和同学们再三邀请她登台表演,而她嗓子不好,怎么也不肯唱。
②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节目播出后,众多专家的精彩演讲,使广大电视观众进一步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③据说黄鹤楼是登高远眺的最佳去处,我们登上五层的回廊,见得天光水色辽阔无边,心胸也宽广起来。
A.推托领略果然/居然B.推脱领悟果然/居然C.推脱领略居然/果然D.推托领悟居然/果然解析:“推托”指借故拒绝,侧重拒绝的行为。
“推脱”指推卸责任,侧重推的结果。
“领略”指了解事物的情况,进而认识它的意义。
“领悟”指领会理解。
②处用“领略”更确切。
“果然”是副词,表示实际情况与预测的相同;“居然”是副词,表示出乎意料。
答案:A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人们意识到,用一种发展模式、一种政治主张来多彩世界的做法是行不通的。
②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制定的“十一五”规划,为我国经济的繁荣出更加美好的发展远景③人,可以抛舍许多,却绝不可抛舍养育自己的土地。
失却了对它的,便也失却了良知。
④打着民主旗号搞“台独”的分裂活动是对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13亿中国人民的严重挑衅,是对台海地区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构成的巨大威胁。
A. 制约勾画眷念更/和B. 制约勾勒眷恋更/乃至C. 规范勾勒眷恋也/乃至D. 规范勾画眷念也/和解析:规范:使合乎约定俗成或明文规定的标准。
制约:甲事物本身的存在和变化以乙事物的存在和变化为条件,则甲为乙所制约。
勾画:勾勒描绘;用简短的文字描写。
勾勒:用简单的笔墨描写事物的大致情况。
眷恋:(对自己喜爱的人或地方)深切地留恋。
眷念:想念。
更:表示程度上又加深了一层或数量上进一步增加或减少。
也:表示并列:和:连词,意为“跟”、“与”;乃至;甚至,表示更进一层。
答案:C4. 填入下面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符合文意的一组是()⑴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
⑵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又时常多雨而少风。
⑶略略交谈几句,就知道了道士的。
⑷好,是洋唐僧,那就取走吧,王道士爽快地打开了门。
A. 简直并且品位既然B. 而且并且品味虽然C. 简直而且品味既然D. 而且而且品位诚然解析:品位:文学作品达到的水平或一个人的修养程度;品味:仔细体会或尝试滋味的意思。
答案:A5.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①谭盾自感艺无止境,于是他转而向民间学习,从而了音乐创作的境界。
②在高三紧张的复习阶段,我们也不能熬夜,因为充足的睡眠是健康的。
③一个人如果一味得过且过,不思进取,甚至好逸恶劳,那么一事无成。
④讲好普通话是每个老师必须具备的技能,是语文老师,就更不必说了。
A.开创保证往往何况 B.开创保障往往况且C.开拓保障必然况且 D.开拓保证必然何况解析:开创:侧重于从无到有的创新;开拓:侧重于在原有的基础上拓展、提升。
保证:起担保作用的事物或条件,可指大的方面,也可指日常生活中小的方面;保障:指起保护作用的事物,多指大的方面。
往往:表示多数情况下是这样;必然:假设的前提和结论之间没有例外的可能。
何况:表示意思进一层,带有前后对比、衬托的意思;况且:表示进一步追加说明理由。
答案:D6.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各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①近期,中国观众有幸目睹了来自意大利庞贝古城的遗珍,它们清晰地再现了古城被埋没前后的情景。
②在休斯敦火箭队的姚明,出席“护鲨行动从我做起”的活动时说:“今后,本人在任何情况下都拒绝食用鱼翅。
”③书的封面设计于书籍出版发行的整体规划,同时必须结合书的内容特点和读者对象进行构思。
A.时间效劳从属B.瞬间效力从属C.瞬间效劳归属D.时间效力归属解析:三组词语分别侧重考查辨析词语含义、语气色彩、使用习惯。
“时间”是概念的总称,也可以表示一段或某一点时间,“瞬间”指极短的时间,从“被埋没前最后”可以看出,此处应是“极短的一段时间”,故为“瞬间”。
“效劳”含有自谦语气,语句是以第三人称陈述客观事实,应为“效力”。
“归属”一般不能与“于”连用,故此处应为“从属”。
B项为本题正确选项。
答案:B7.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当年的的嘉祥武氏乃钟鸣鼎食、诗书翰墨之族,而今却见不到雕梁画栋,听不到丝竹管弦,这里曾有的繁华与尊荣都在历史的尘埃中,只有那些断碑废垣上的石刻还残存着对历史的记忆。
②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认为,与其怨天忧人,不如恭身自省,如果我们真的能做到把握分寸,谨言慎行,礼行天下,修身养性,我们会少很多烦恼,自然就会懂得为人之道。
③中国的管理高层以如果希望股市向成熟和健康方向发展,必须要让人寿这样的代表国家经济的龙头投稳步上扬,带动大盘整体上涨,这是大盘之趋势也是中国之趋势。
A.湮没处世既而 B.淹没处世从而C.湮没处事从而 D.淹没处事既而解析:淹没:大水漫过、盖过;湮没:埋没。
处世:在社会上活动,跟人往来相处;处事:处理事务。
既而:用在全文或下半句的头上,表示上文所说的情况或动作发生之后不久;从而: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
答案:A8.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开放性网络给人们交流思想提供了较大的便利,但同时也应看到,一些_______于网络的“情绪性言论”,有时产生的负面影响也很大,需要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