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类环境影响评价审查要点1全解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审查要点生态类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审查要点生态类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审查是一项重要的监管措施,旨在评估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并确保其符合相关环保要求。
在针对生态类建设项目进行审查时,需要特别关注以下几个要点。
一、生态系统保护生态系统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也是动植物的栖息地。
在生态类建设项目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必须考虑如何最大限度地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
具体而言,需要确保项目对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最小化,并采取措施降低其对生物多样性、水资源、土壤质量等方面的影响。
例如,在湿地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等生态敏感区域内,禁止进行建设项目;在其他区域内,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例如建立生态保护区、植树造林、进行水资源保护等。
二、废物排放管控在建设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大量建筑垃圾、污水等废物。
这些废物对周围环境的污染程度与数量需要受到管控。
建设项目方需根据相关法规规定,对产生的废物进行妥善处理,非法排放、倾倒等行为需得到杜绝。
例如,建设项目方应当利用可再生资源做到资源化利用,确保危险废物和一般工业废物的分类、储存、运输和处置符合相关法律法规,保证建筑垃圾不乱倒乱堆,严防造成二次污染。
三、环境监测及排放标准针对生态类建设项目,环境监测是必不可少的。
建设项目方需要规定好环境监测方案,确保监测结果可靠、准确。
建设项目方也需要确保生态类建设项目的污染物排放符合规定,例如VOCs排放的控制等。
同时,污染物的日常监测也是非常重要的。
四、环保设施配套建设环保设施建设是生态类建设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设项目方需要针对不同的生态类建设项目,在相应的场所设置合适的环保设施。
例如,在矿区建设项目中,需要建设集中深度处理废水处理厂,采矿场所也需建立分类填埋场。
生态类建设项目需要制订合理的环保设施设计方案,对环保设施的投资、建设、维护、更新提供充分的经费支持。
五、环境风险评估环境风险评估是生态类建设项目审查的重要环节。
在建设项目的前期,需要通过科学方法评估生态类建设项目对环境的风险,如建设项目对水体、大气等环境的影响等。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工作评估要点课件
评价要求:评价因子选择正确。 评估要点: (1)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应选择不同的评价因子和方法; (2)不同生态层次的评价,应选择相应的评价因子; (3)生态资源影响评价,采用资源部门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指 标; (4)生态环境问题的评价,采用相应管理部门的部颁规范; (5)敏感目标的评价、按性质、规划目标、功能分区等确定 评价因子; (6)生态环境功能评价,按相关内容选择评价因子,按经济 评价指标进行价值衡量; (7)评价因子的选择随评价方法而异,评估基准亦因之不同。
灾害清楚; ❖ (5)敏感目标或主要保护目标明确; ❖ (6)地域特点鲜明。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3.内容全面性 ❖ 环评要求:内容全面。 ❖ 评估要点: ❖ (1)所有影响因素活动(开发建设活动)的时、
空和内容纳入分析; ❖ (2)所有影响受体(生态系统与因子、资源、敏
❖ 评估要点:
❖ (1)范围大小:按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考察影响 范围;
❖ (2)影响性质:按生态环境功能可否恢复考察影 响可逆与否,不可逆的影响应取高级别评价;考 察是否累积性影响,若是,亦应详细评价;
❖ (3)环境敏感性:影响到敏感保护目标,要提升 评价等级;
❖ (4)影响程度:生态系统重要性受影响人群多少, 环境经济损失,资源影响大小。
❖ (3)是否置于环境风险地段;勿置于崩塌、滑坡、泥石流 处,勿置于洪道、风道等环境不稳定处;
❖ (4)是否影响环境敏感目标:不要影响敏感目标;
❖ (5)是否易于恢复利用:景观恢复、植被恢复、土地恢复 利用等;
❖ (6)运输通道是否穿越不宜穿越地区,如城区、集中居民 区、学校等。
环境生态部工作人员的环境影响评价与审核技术指南
环境生态部工作人员的环境影响评价与审核技术指南一、概述近年来,随着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环境影响评价与审核成为了环境管理的重要环节。
为了确保环境影响评价与审核工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环境生态部特制定了本技术指南,旨在为工作人员提供操作指引和标准。
二、环境影响评价1. 评价范围环境影响评价应包括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从前期可行性研究、选址、设计、建设、运营及拆除等各个阶段进行全面评估。
2. 评价内容环境影响评价应涵盖以下方面:- 生态环境影响:评估项目对周边生态环境(包括水、土地、空气等)的影响程度。
- 社会经济影响:评估项目对周边社会与经济环境的影响程度,包括就业、收入、交通等方面。
- 健康影响:评估项目对周边居民健康的潜在影响。
- 文化遗产影响:评估项目对文化遗产保护的影响程度。
3. 评价方法环境影响评价应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包括实地调查、采样分析、模型模拟等手段。
同时,需要运用专业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风险评估。
4. 评价报告编制评价报告应按照规定格式编制,包括项目概况、评价方法、评估结果等内容,并详细说明各项评估指标的达标情况及可能的环境风险。
三、环境审核1. 审核程序环境审核应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包括审核前的准备、审核实施、审核记录和报告撰写等环节。
2. 审核内容环境审核内容应涵盖以下方面:-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编制是否符合规定标准。
- 项目建设、运营过程是否符合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中的要求。
- 相关环境管理制度是否得到有效落实。
3. 审核要点在审核过程中,需重点关注以下方面:- 项目是否存在重大环境风险,如泄漏、污染等。
- 环境管理责任是否明确,责任人与相应制度是否健全。
- 是否存在超标排放、违法违规行为等。
四、技术指南应用1. 培训与指导环境生态部应组织相关培训,确保工作人员熟悉并掌握本技术指南的具体要求和操作方法。
同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2. 规范执行各级环境生态部门应依据本指南要求,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与审核工作,确保工作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环评报告审核评估要点
环评报告审核评估要点环评报告审核评估要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报告内容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审核人员需要验证环评报告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审核要求,是否包含了所有必要的内容和附件。
同时,还需要核实报告中的数据、数据来源和计算方法是否准确可信,以及是否对可能存在的环境影响进行了全面评估。
2. 项目描述和规划的合理性:审核人员需要评估环评报告中对项目的描述和规划是否合理,并综合考虑项目的地理位置、地质环境、气象条件、社会经济环境等因素,来确定项目对环境的潜在影响。
3. 环境影响评价的科学性和全面性:审核人员需要评估报告中的环境影响评价是否符合科学原理和方法,并是否考虑了对生态系统、水资源、大气质量、土地利用等各个方面可能产生的影响。
同时还需要评估报告中的评价结论和结论的依据是否合理。
4. 环境管理措施和环境保护对策的可行性:审核人员需要评估报告中提出的环境管理措施和环境保护对策是否可行,是否具备可操作性,并且是否能够实现对环境影响的最小化和可持续性发展。
5. 公众参与和社会影响评价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审核人员需要评估报告中是否充分考虑了公众参与和社会影响评价的过程和结果,以及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并且还需要评估报告对公众意见和建议的回应是否充分、确实和合理。
6. 报告的格式和语言表达的规范性:审核人员需要对报告的格式和语言表达进行评估,确保报告的文字和图表清晰简明、条理清晰,符合规范要求,能够准确传达报告的内容。
在环评报告审核评估过程中,审核人员还可以根据具体项目的特点和环境背景,对一些特殊因素进行重点评估,如对敏感生态系统的影响评价、对水资源保护的措施和对策、对环境风险的评估等。
总之,环评报告审核评估要点是确保环评报告内容的完整性、准确性和科学性,评估项目的合理性和环境影响的全面性,检查环境管理措施和保护对策的可行性,评估公众参与和社会影响评价的合法性和有效性,以及检查报告的格式和语言表达的规范性。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和要点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和要点一、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设项目日益增多,对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我国政府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详细阐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和要点。
二、理论部分1.1 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概念环境影响评价,简称环评,是指在建设项目实施前、实施过程中和实施后,对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预测、分析和评估,以便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的活动。
环评的目的是确保建设项目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1.2 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程序环境影响评价主要包括前期筹备、项目申报、环评文件编制、专家评审、审批、实施监测和验收等环节。
其中,前期筹备阶段主要是为了明确环评的目标、任务和工作内容;项目申报阶段主要是为了让有意愿进行环评的项目单位向有关部门提交环评申请;环评文件编制阶段是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制定环评方案和技术导则;专家评审阶段是对环评文件进行技术审查和论证;审批阶段是对通过评审的环评文件进行批准或不予批准的决定;实施监测阶段是对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环境影响进行实时监测;验收阶段是对项目建设完成后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
1.3 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方法和技术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和技术主要包括:项目概况调查、环境影响因素分析、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环境保护措施设计、环境风险评价等。
这些方法和技术旨在全面、客观地评价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
三、实践部分2.1 环境影响评价的实际操作流程在实际操作中,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流程通常如下:由建设单位或其委托的环评机构进行项目概况调查,了解项目的基本信息、地理位置、周边环境等情况;进行环境影响因素分析,识别项目可能产生的各种环境影响因素,如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噪声污染、生态破坏等;然后,根据环境影响因素分析结果,采用相应的方法和技术进行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确定项目对环境的具体影响程度和范围;接着,结合国家和地方的环保政策、法规要求,设计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以减轻项目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对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风险进行评价,为决策者提供风险防范的建议;形成环评报告,报送有关部门审批。
生态环境保护审查要点
通过政府投入、社会捐赠、生态补偿基金 等多种渠道筹集生态补偿资金,并确保资 金使用公开透明。
加大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补偿 力度
针对重点生态功能区,制定更加优惠的补 偿政策,确保这些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有 效保护。
加强生态补偿效果的评估和监 督
对生态补偿实施情况进行定期评估和监督 ,确保补偿方案的实际效果和生态环境的 持续改善。
资源利用
生态恢复
审查项目是否合理利用资源,是否存在浪 费现象。
审查项目是否采取了必要的生态恢复措施 ,是否能够保证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恢复。
03
审查方法和程序
方法
收集资料 通过收集相关文献、数据和信息 ,了解生态环境保护的现状、问 题和挑战。
综合分析 将收集到的数据、信息和分析结 果进行综合,评估生态环境保护 的整体状况,提出存在的问题和 改进建议。
专家评审
邀请环保专家参与评估,利用专业知识和经 验对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深入分析。
社会公示
将评估结果进行公示,收集公众意见和建议 ,提高评估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评估结论
明确建设项目对生态 环境的影响范围和程 度。
为项目决策提供科学 依据,同时提高公众 对环境保护的认知和 意识。
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 措施和对策建议。
编写报告
根据审查结果编写生态环境保护审查 报告,提出存在的问题、改进建议和
未来发展方向。
实施审查
按照计划,开展现场调查、收集资料 、风险评估和综合分析等工作。
公示与反馈
将审查报告向社会公示,收集公众意 见和建议,并将反馈意见纳入下一次 审查的考虑范围。
04
生态环境影响评估
评估内容
建设项目概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审查规范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审查规范环境影响评估(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简称EIA)是指在建设项目计划及实施过程中,对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综合评价,科学决策的过程。
它在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和促进社会经济均衡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而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审查规范是对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进行审核的指导和要求的总称,下面将从报告编制、技术要求、审查流程等方面论述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审查规范。
一、报告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是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成果之一,对于评估项目的环境影响程度、风险及采取的环保措施提供了详细说明。
在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时,应按照国家环境保护部颁布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相关要求进行,结合具体项目的特点,进行细致全面的调查和分析。
二、技术要求1.调查与研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应包括项目区域的自然、人文环境状况的详细分析与调查,重点描述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及可能引起的环境问题,并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
2.预测与评价:对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科学的预测与评价,应采用先进的评估方法和模型,准确评估影响的范围、强度、持续时间及可能的危害。
3.排放与控制:报告应详细描述项目中可能产生的各种污染物排放情况,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以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4.环境效益与环保措施:评估项目对环境的综合效益,以及采取的环保措施是否符合相关法规要求,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5.风险评估:对项目可能引起的重大环境风险进行评估,提出相应的应急预案和风险控制措施。
三、审查流程1.初审: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编制单位应按照规定提交报告,并经过初审,初审主要针对报告是否齐全、完整、合规进行审核。
2.专家评审:组织有关专家对报告进行评审,针对报告的科学性、可行性、合理性以及所提环保措施的可行性进行评判。
3.公众参与: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组织公众对报告进行审查和提出意见,充分保障公众知情权和参与权。
第十一章生态类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要点
(7)人类建立的各种具有生态保护 意义的对象。
如植物园、动物园、珍稀濒危生物保护繁殖基 地、种子基地、森林公园、城市公园与绿地、 生态示范区、天然林保护区等。
第十一章生态类建设项目环境影响 评价要点
(8)环境质量急剧退化的区域。
题及中下游发生的河道断流、水文变化以及上 下游盐渍化、潜育化、湿地化、两岸地形地貌 变化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 钉螺转移问题…进行重点评价。
第十一章生态类建设项目环境影响 评价要点
2、跨流域调水
跨流域调水或跨省份调水一般均属于一级项目
2.1评价范围(跨流域调水)
要分别对调出区、调入区和连接区三个部分中, 凡是由于水文条件改变而引发的生态影响进行 评价。
第十一章生态类建设项目环境影响 评价要点
3、评价重点
(1)陆上线路类 包括线路施工和建成后使 区域土地利用格局和地表土壤使用现状的改 变,及其因此而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线路 对动、植物物种迁移和阻断影响及其由此而 引发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问题等。
第十一章生态类建设项目环境影响 评价要点
3、评价重点
二是,预测由于人员设备进驻和水文条件的改 变,调出区、调入区和连接区区域生态环境的 变化,以及随着宏观环境的变化给动植物和人 类生活带来的影响;
三是,对受益区及调出区长期的生态影响进行 评价。
第十一章生态类建设项目环境影响 评价要点
三、生态类环境影评价若 干问题的探讨
第十一章生态类建设项目环境影响 评价要点
1 线路长度或淹没面积
2 占地面积与土地性质 永久占地面积、临时占地面积、耕地面积、基本农 田面积等
3 与城镇规划的协调性 与城镇规划的协调性
环境影响评价中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关注内容
环境影响评价中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关注内容一、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应关注的重点1、生态问题2、是否存在珍稀濒危受保护的物种3、景观二、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基本原则1、符合项目特点和环境特征①项目特点:占地、生态平衡、污染排放;②环境特征:平原、荒漠、山区、丘陵、湿地、生态问题。
2、保护自然资源和区域可持续发展①耕地资源;②水资源3、遵循生态学和生态保护基本原理4、贯彻国家环境政策、实行法制管理5、综合考虑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①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②规划与建设项目三、累积影响的专业术语1、整个区域生境的铸件丧失和破碎化;2、在景观尺度上生境的多样性减少;3、不可逆转的生物多样性丢失;4、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破坏。
四、生态环境现状调查内容生态现状调查公式:生态系统+植被+动物+敏感+非生物+生态问题1、生态系统:类型、结构、功能、变化、演替;2、植被:种类(建群种)、分布、面积、覆盖率;生物量、生产力、生物多样性;生活习性、生活特征、生境;3、动物:种类、分布、种群数量、生产力、生物多样性;生活习性、生态学特征、生境、生理特征;4、敏感:珍稀濒危受保护对象、现状;保护区规划、保护级别;保护要求、保护现状、红线;5、非生物因素:气候、土壤、地形地貌、水文、水文地质;6、生态问题:水土流失、沙漠化、荒漠化、石漠化、植被退化、盐渍化、盐碱化、生物入侵、土壤侵蚀、潜育化、沼泽化、自然灾害(洪水、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土壤污染、水污染。
五、生态调查公式生态调查=生态现状调查(6项)+关系关系:永久、临时、淹没占地,相对位置(方位、距离、上下游、占用)。
六、生态影响公式生态影响=源+目标(6+景观)+落脚点即:***(行为)对***(目标)造成了***影响。
1、源:占地、施工方式、运行方式、环境风险;2、目标:①生态系统;②动物;③植物;④敏感因素;⑤非生物因素;⑥生态问题;⑦景观3、落脚点:①类型、结构、功能、稳定性、完整性发生变化;②③种类、分布、数量、覆盖率、生物量、生产力、生境的降低、破坏;④保护区结构、功能;保护目标生长、繁殖、生存、物种多样性发生变化;⑤对非生物因素的直接影响,间接导致动植物***;⑥生态问题发展变化趋势⑦万金油七、生态保护措施公式措施=工程设施+管理措施+生态监测八、答题技巧1、给出污染治理措施①明确污染因子②针对性给出专业措施2、提出适宜的治理措施/污染治理措施合理性①明确污染因子(要素);②抄题干,处理总结污染物特点、工程特征;③提出相应的环保措施,分析是否合理;④稳定达标/不达标排放。
环境影响评价 审查要点
环境影响评价审查要点学习环境影响评价这么久,今天来说说关键要点。
首先我理解啊,项目概况这一块绝对是重点中的重点。
就好比你要了解一个人,得先知道他基本情况一样。
对于一个项目,它的名称、地点、规模这些都要搞得明明白白。
比如说要建一个大型工厂,那这个工厂在哪个市哪个区具体哪块地,是要占地50亩还是100亩,生产产品的规模是年产10万件还是20万件等等。
这里我之前就犯过糊涂,老是混淆规模和范围的概念,后来我就给自己总结了个小窍门,规模就是数量方面的一个量化,范围可能更多侧重于地理或者内容涵盖的广度,这么一来就清晰多了。
还有工程分析也是个大头。
这部分呢得搞清楚项目是怎么运作的,它的工艺流程是什么样的。
这就像了解一辆汽车,得知道它发动机咋工作、油路怎么循环一样。
比如说有个造纸厂的环境影响评价,那造纸要先把木材变成木浆,这个过程要用到化学药品啊,废水怎么排呀,废气里有什么有害物质啊。
这里我总结出一种记忆方法,就是按照生产顺序,一步一步来捋,这样不会乱。
环境现状调查我觉得也特别关键。
像你要知道一个地方的空气情况,那肯定得检测很多数据啊。
我理解现状调查就是给这个项目所在区域拍个“环境快照”。
比如评价一个靠近山区的开发项目,那山上有没有珍稀动植物,河流的水质是不是会受到影响,这里也有些困惑的,就是调查数据的准确性问题。
因为有些地方很大呀,不可能每个角落都检测到,我就想是不是可以参考附近区域的一些历史数据或者同类环境的数据呢?这只是我的一点思考。
评价标准也是不能忽视的要点。
这是判断一个项目环境影响是不是达标的一个度量衡。
不同类型的项目,不同的地区,可能标准都不一样。
我理解就好像不同的比赛有不同的规则一样。
要是一个水污染比较严重的地区的项目,它对废水排放的标准肯定比水资源比较好的地区要严格。
这里可以找《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等这些官方参考资料来深入研究。
对了还有个要点,那就是环境影响预测。
这部分要像个预言家一样,根据项目情况预估对环境的各种影响。
生态类环境影响评价审查要点1全解
生态类环境影响评价审查要点1全解前言近年来,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环境保护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
环境影响评价是一项关键性的工作,可以对环境问题进行有效的预测和评估,为环保决策提供依据。
本文将围绕生态类环境影响评价审查要点1进行详细解读,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生态类环境影响评价审查要点1生态类环境影响评价审查要点1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项目选址与规模2.自然生态条件3.生态环境保护措施4.生态补偿措施5.环境应急预案下面将对以上五个要点进行详细解读。
项目选址与规模项目选址与规模是生态类环境影响评价审查的首要内容,也是关系到环保问题的核心问题。
项目选址应根据区域环境条件和生态承载力进行合理选址,同时要根据环评报告的预测结果,考虑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项目规模应合理控制,避免超过生态承载能力,从而保证环保的前提。
自然生态条件自然生态条件主要涉及水体、土地、植被等方面的问题。
要对当地的水环境、土地条件和植被覆盖率进行详细的研究和评估,同时要考虑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和风险。
基于此,可以对生态问题提出科学的对策和措施,从而达到环保的目的。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是限制或消除生态环境负面影响的关键。
这些措施可以有多种方式,如绿化、生态修复、水土保持等。
具体的措施应该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规划,对环保问题进行强有力的应对。
生态补偿措施生态补偿措施是为了减轻或消除生态影响而采取的一种方式,包括物质和非物质两种类型。
生态补偿的范围不仅仅是对生态环境问题的补偿,也包括对生态环境资源的补偿,以及对社会经济产业的补偿。
补偿的具体方式应该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环境应急预案环境应急预案是一种预防和控制环境应急事件的综合性计划。
它可以对环境的损害进行纠正和惩罚,从而达到环保的效果。
环境应急预案应该综合考虑某些环境因素的特性,如气候、土壤、水源等,以及可能发生的灾害因素,如火灾、爆炸等。
结束语生态类环境影响评价审查要点1涉及到环保的多个方面,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至关重要。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核要点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核要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核要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是指在建设项目进行前期策划、设计、施工和投产运营等各个阶段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评价的文件。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核是建设项目环境监督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其核心是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各项内容的审查和审核,以确保该文件符合环境保护法规和国家标准,具有可行性和科学性,有效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保护生态环境。
本文就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核所需注意的要点进行了归纳总结。
一、审查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法律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涉及到众多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因此,在审查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时,应当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的要求进行相应的审查。
其中包括《环境影响评价法》,《环评技术导则》等。
二、审查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基本要素1.环境保护政策、法律法规和标准的执行情况环境保护政策、法律法规和标准是环境管理的基本依据,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必须遵循的基本要素。
因此,审核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第一步应当是审查项目所在地的环境保护政策、法律法规和标准的执行情况,从而能够全面了解环境保护政策、法律法规和标准对本项目所产生的影响。
2.项目背景和目标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必须全面准确地描述项目的背景和目标,以便加深对项目的理解和评价。
当审查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时,必须对项目背景和目标进行详细的审查,包括项目目的、项目规划、项目定位、项目影响等方面。
3.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和技术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和技术标准是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了环境影响评价的可信度和可靠性。
在审核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时,必须仔细研究和审查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和技术标准,尤其要注意采用的技术指标是否符合国家标准,评价结论是否符合客观事实,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和可重复性。
4.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和监测计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和监测计划是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审查文件时,必须仔细研究和评估环境评价报告的科学性、完整性和可行性,并审查监测计划是否完整、实用、合理、真实、准确和可行。
环境影响评价与环评报告审核指南
环境影响评价与环评报告审核指南环境影响评价(以下简称“环评”)是对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预测、评估、防控和监测的过程,旨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环评报告审核是对环评报告进行审查、评定和批复的过程,验证环评工作的科学性和合规性。
本文将就环评与环评报告审核的相关内容进行阐述,并提供指导和建议。
一、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原则1.1 公众参与原则环境影响的评价和决策应充分尊重公众参与权益,真实反映和尊重公众的意见和期望,使公众的环境利益得到保护。
1.2 综合协调原则环境影响评价需要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和生态等方面的因素,确保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各方面的利益得到平衡。
1.3 预防为主原则环境影响评价应注重事前的预防,通过科学规划和技术手段,减少不良环境影响的发生。
1.4 按程序原则环境影响评价的实施应按照环保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的要求进行,确保评价结果的合法性和可靠性。
二、环评报告的撰写要求2.1 项目基本情况的介绍环评报告应详细描述项目的基本情况,包括项目名称、规模、性质、位置、建设内容、工期等信息,以便审核人员对项目的背景有全面的了解。
2.2 环境影响评价内容环评报告中应包含对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预测、评估和控制的内容。
这些内容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土壤污染、生态破坏等方面的评价,以及相应的防治措施和环境保护措施。
2.3 监测与评价方案环评报告应明确监测与评价方案,包括监测的内容、监测方法、监测频次和监测责任等,以便确保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价。
2.4 环境风险评估内容环评报告应对项目可能带来的环境风险进行评估和防控,包括对环境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措施的规划等。
三、环评报告审核的程序与要点3.1 审核程序环评报告审核一般按照以下程序进行:受理、初审、现场核查、评估、意见征询、复核、批复等。
审核程序要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确保环评工作的合规性和科学性。
3.2 审核要点环评报告审核应重点关注以下方面:环境影响评价的科学性、数据的真实性、数据处理和评价方法的合理性、环境影响的防治措施的有效性、公众参与的过程和结果等。
生态环境保护审查要点
生态环境保护审查要点作者:乔晓阳来源:《经营管理者·中旬刊》2017年第12期摘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落实省委“四个转变”要求,促进公路发展转型升级,建设以资源节约、生态环保、节能高效、服务提升为主要特征的绿色公路,实现公路建设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环境审查要点一、路线方案1.公路选址选线应当符合沿线的城市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环境功能区划、生态环保和建设规划、交通规划、旅游规划等相关规划,不应对既有的规划产生影响、干扰既有规划的实施。
2.设计审查时,应将土地占用,特别是耕地占用情况作为审查的一项重要内容,做好建设占地的源头控制。
不符合《公路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要求或不合理占用农田的不得通过审查。
3.公路通过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重要湿地、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基本农田、基本草原、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文物保护单位及Ⅰ级、Ⅱ级保护林地等生态敏感区时,路线应尽可能予以绕避。
二、路基路面工程1.路基工程的主体是土方,土方数量的大小直接关系着对自然的改造大小、对环境的破坏大小,故审查中将统计的土方总量、每公里土方数量,与同地区、同类项目进行对比,指标偏高的应提请设计单位进一步优化。
2.审查应注意大填大挖路段,着重研究有无进一步优化的余地,对于技术经济比选后必须采用大挖大填的路段应重点审查其防护、排水设施是否完善,尤其是边坡恢复措施是否得力。
3.土质边坡挖方高度大于20m或岩质边坡挖方高度大于30m的路堑应遵循“一坡一设计”原则,形成灵活自然,因地制宜、顺势而为的边坡。
4.对于取土、弃土方案。
4.1弃土(渣)场选址应符合下列规定:不得影响周边公共设施、工业企业、居民点等的安全;涉及河道的,应符合河道规划及防洪行洪的规定,不得在河道、湖泊管理范围内设置弃土(石、渣)场;禁止在重要基础设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及行洪安全有重大影响的区域布设弃土(石、渣)场;不宜布设在流量较大的沟道,否则应进行防洪论证;在山丘区宜选择荒沟、凹地、支毛沟,平原区宜选择凹地、荒地,风沙区应避开风口和易产生风蚀的地方。
生态环境保护审查要点
环境保护措施
03
针对项目或计划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和方案。
审查标准与指标体系
制定审查标准
根据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政策、法规和标准,制定审查标准和指标 体系。
符合性审查
对项目或计划是否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环保政策、法规和标准进行 审查。
合理性评估
从环保角度对项目或计划的合理性进行评估,包括对环保措施的 落实情况、环境风险的可控性等方面的评估。
环境风险评估应分析建设项目在建设和运 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环境风险和危害,提 出相应的风险防控措施和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要求, 具有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环保设施建设和运行
建设项目应按照环境保护设施设计要求建设和运 行,确保污染物排放符合国家或地方排放标准。
环保设施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应采取有效的环境保 护措施,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资源利用合理 性分析
主要分析建设项目对各种 资源的需求和利用情况, 包括土地、水、能源等资 源的利用方式和效率。
生态保护及修 复措施
主要评价建设项目是否会 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并 提出相应的生态保护和修 复措施,确保项目建设和 运营过程中不会对生态环 境造成重大影响。
02
审查方法和标准
审查方法
1 2 3
环境公益诉讼与公众监督
支持环境公益诉讼
鼓励和引导公众、社会组织和其他机构提起环境公益诉讼, 通过法律手段解决环境问题。
加强公众监督
通过媒体、社会组织和公众舆论等多种渠道,加强对环境保 护的监督,推动环保工作的有效开展。
06
典型案例分析
火电厂建设项目环评审查案例
环评报告应全面
应详细了解建设项目的基本情况、建设地点、工艺流程、污染物 排放情况等,并对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评估。
环境影响报告书评估审核要求内容
环境影响报告书评估审核要求环评文件(报告书、表)是为项目审批提供技术依据,应符合六条审批原则、符合国家及地方的相关法律法规;不要产生后遗症(厂群纠纷、环境污染事故等)。
在报告书评估审核中应关注以下问题:一、项目概况及产业政策相符性1、了解项目的名称、组成、生产规模、产品产量、投资额、占地等,技改项目要了解技改前后的变化。
判别是否与国家产业政策相符、与相关规划相符。
可能存在的问题:项目内容与经济部门的文件不符、项目组成不明确(配套工程,如码头、铁路专用线、秸秆运输路线等)、生产装置不配套、项目性质不明确等。
2、产业政策除了对照国家、省、市相关的“指导目录”外,还要关注:水泥、焦化、钢铁、平板玻璃等行业准入条件----对生产规模、选址、等量淘汰、配套矿山(生态)等相关规定要求。
资源再生项目:属综合利用,应属鼓励类,但要符合危废管理相关要求、废电池污染控制技术、焚烧储存设施建设规范、医疗废物处置运输路线等;二、规划相符性重点应是与用地规划、环保规划相符性。
1.用地规划工业项目明确是否属规划的工业用地?非工业项目也应符合用地规划要求。
位于开发区或工业集中区的还应明确产业定位是否相符?此问题也较为突出,应予以关注,否则有失区域环评的目的。
2.环保规划:集中供热、污水集中处理、固废集中处理等规划。
可能存在的问题:A、基础设施建设现状没有阐述清楚,只是抄录规划环评的,不写建设状况,实施集中供热、污水集中处理的可行性不明确。
B、自建锅炉、废水自行处理的理由不充分。
C、过渡期不明确。
3.其它规定:通榆河、望虞河、苏北的京杭运河等清水通道保护条例,各类保护区(区域供水水源保护区、太湖一二级保护区、湿地保护区、盐城珍禽保护区等),长江岸线利用规划;交通规划等。
要明确是否相符;不相符但又要建的、或规划做调整的,是否有合理说明。
为此:报告书应对这些相关规划阐述清楚,特别是开发区的环保基础设施规划及建设现状阐述清楚;相关的规划图件要清楚,环保基础设施要醒目标出,必要时要标出管网分布;各类保护区的边界要画出;开发区做过环评的要给出环评批复意见。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和审查关注点及注意问题 共70页
二、环评文件编制和审查关注点及注意问题
解决方案:含有上述重金属的有色金属选矿废水 全部回用;电镀线路板项目尽量采取线上回用工 艺,同时对含汞、镉、六价铬重金属废水经处理 达标后优先回用。
二、环评文件编制和审查关注点及注意问题
案例: 韶关某铁多金属矿开发
建设项目矿区一半位于 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评估过程,建设单位 调整矿区建设方案(并 办理相关手续)。
二、环评文件编制和技术审查重点及注意问题
4、清洁生产。 要求:建设项目能耗、物耗、单位产品的污染物
产生和排放等方面与国家清洁生产标准、国内外 同类型先进生产工艺比较,达到国内先进清洁生 产水平要求。
要求:距离方位明确、清楚,存在问题得到妥善 解决(依法需要征得有关机关同意的,建设单位 应当事先取得该机关同意)。
二、环评文件编制和审查关注点及注意问题
案例: 潮惠高速公路以隧道形式
穿越惠东县白马山县级自 然保护区。不符合《中华 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 例》第三十二条规定,评 估过程要求解决建设单位 合法性,惠东县政府行文 调整自然保护区。
一、近两年环评文件技术评估情况及存在问题
按照2019年8月26日原省环保局《转发 环境保护部关于加强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及从 业人员管理的通知》(粤环〔2019〕89号) 进行考核管理,将对部分环评单位产生较大 影响。
一、近两年环评文件技术评估情况及存在问题
(二)主要存在问题 1、审批权限不属于省环保厅;
评审和评估核定工作量。
二、环评文件编制和审查关注点及注意问题
(一)环评文件编制和审查关注点 1、项目与相关产业政策的相符性。 (1)《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国
生态类环境影响评价审查要点1全解
采掘类建设工程环评审查要点一、采掘类工程特点(1)既有生态破坏,又有环境污染,还有环境风险危害等。
(2)评价时段:施工前期〔勘察期〕、施工期、生产营运期、闭矿期〔退役期〕。
二、采掘类分类及环评包含内容采矿业指对固体〔如煤和矿物〕、液体〔如原油〕或气体〔如自然气〕等自然产生的矿物的采掘。
包括地下或地上采掘、矿井的运行,以及一般在矿址或矿址四周从事的旨在加工原材料的全部关心性工作,例如碾磨、选矿和处理,均属本类活动。
还包括使原料得以销售所需的预备工作。
但不包括水的蓄集、净化和安排,以及地质勘查、建筑工程活动。
环评包括:地质勘查类;黑色金属采选〔含单独尾矿库〕,有色金属采选〔含单独尾矿库〕,石油开采,自然气、页岩气开采〔含净化〕,煤层气开采,煤炭开采,土砂石开采,化学矿采选,采盐,石棉及其他非金属矿采选;地下水开采工程。
三、审查要点〔依据报告书内容〕〔一〕环评治理审查要点1、报告审批权限是否相符?2、报告使用资质证书范围是否相符?3、报告书、报告表等级是否相符?4、环评单位、企业的承诺书等支撑文件是否具备?5、报告登记、受理程序是否符合标准要求?〔二〕报告书编制质量审查要点1、前言总论章节(1)编制依据:除常规法律法规、技术导则外,还应包括:矿产资源规划,不同矿产品国家和地方准入条件,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宜昌市环境总规〔3 条红线〕,大气十条〔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打算〕、水十条〔水污染防治行动打算〕、土壤十条〔土壤污染防治行动打算〕,矿产资源储量报告及批复,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土地复垦方案报告,水土保持方案,煤矿瓦斯鉴定证书,煤尘爆炸性检验报告,煤自燃倾向性鉴定报告等。
(2)评价因子、评价标准、评价等级和评价范围评价因子:气、地表水、地下水、噪声、固废、土壤、放射性等评价因子是否全面?〔特征污染物:硫化物、砷、总磷、伴生金属如铅等〕评价标准:评价标准是否准确?是不是最标准?评价等级:环境空气、地表水、地下水〔一级和二级评价〕、噪声评价等级是否准确?最好有具体的判定依据分析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采掘类建设项目环评审查要点一、采掘类项目特点(1)既有生态破坏,又有环境污染,还有环境风险危害等。
(2)评价时段:施工前期(勘察期)、施工期、生产营运期、闭矿期(退役期)。
二、采掘类分类及环评包含内容采矿业指对固体(如煤和矿物)、液体(如原油)或气体(如天然气)等自然产生的矿物的采掘。
包括地下或地上采掘、矿井的运行,以及一般在矿址或矿址附近从事的旨在加工原材料的所有辅助性工作,例如碾磨、选矿和处理,均属本类活动。
还包括使原料得以销售所需的准备工作。
但不包括水的蓄集、净化和分配,以及地质勘查、建筑工程活动。
环评包括:地质勘查类;黑色金属采选(含单独尾矿库),有色金属采选(含单独尾矿库),石油开采,天然气、页岩气开采(含净化),煤层气开采,煤炭开采,土砂石开采,化学矿采选,采盐,石棉及其他非金属矿采选;地下水开采工程。
三、审查要点(根据报告书内容)(一)环评管理审查要点1、报告审批权限是否相符?2、报告使用资质证书范围是否相符?3、报告书、报告表等级是否相符?4、环评单位、企业的承诺书等支撑文件是否具备?5、报告登记、受理程序是否符合规范要求?(二)报告书编制质量审查要点1、前言总论章节(1)编制依据:除常规法律法规、技术导则外,还应包括:矿产资源规划,不同矿产品国家和地方准入条件,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宜昌市环境总规(3条红线),大气十条(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十条(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壤十条(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矿产资源储量报告及批复,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土地复垦方案报告,水土保持方案,煤矿瓦斯鉴定证书,煤尘爆炸性检验报告,煤自燃倾向性鉴定报告等。
(2)评价因子、评价标准、评价等级和评价范围评价因子:气、地表水、地下水、噪声、固废、土壤、放射性等评价因子是否全面?(特征污染物:硫化物、砷、总磷、伴生金属如铅等)评价标准:评价标准是否准确?是不是最新标准?评价等级:环境空气、地表水、地下水(一级和二级评价)、噪声评价等级是否准确?最好有详细的判定依据分析过程。
评价范围:采矿区评价范围?运输路线或配套工程如进场道路。
(3)评价重点:与项目性质相关、与区域敏感程度和保护级别相关(4)评价时段。
包括建设期、运行期和闭矿期三个时段。
(5)环境敏感及保护目标:对象明确、信息清楚(人口数量、方位、距离、高差,功能、保护等级等),(一图一表)审查重点:(1)评价标准不能错误。
(2)评价等级不能有错,特别是不能降低评价等级。
(3)评价因子不能漏项(重要和特征因子不得漏项)。
(4)评价范围是否准确和全面。
(5)环境敏感及保护目标是否属实、全面和准确。
特别是环境敏感区、拆迁对象调查是否清楚和准确。
环境敏感区:(一)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二)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草原、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重要湿地、天然林、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天然集中分布区、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天然渔场、资源性缺水地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封闭及半封闭海域、富营养化水域;(三)以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等为主要功能的区域,文物保护单位,具有特殊历史、文化、科学、民族意义的保护地。
2、项目概况和工程分析(1)建设内容是否描述清楚和全面【主体工程、辅助工程、配套工程、环保工程、生活设施】(2)技术改造、改扩建工程。
改扩建内容是否准确,“以新带老”建设内容是否清楚和全面,依托关系是否清楚和全面。
(3)区域和项目存在的环境问题、制约因素是否交代清楚。
(4)生产工艺、开采方案、开采方式、设备设施、资源能源消耗是否描述清楚;含排污节点的流程图是否准确和全面。
(5)水平衡、元素平衡(磷、硫等)、土石方平衡是否全面和准确。
(6)主要污染源、污染物识别,生态破坏和影响分析是否准确(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地表沉陷、地下水资源影响等)。
(6)数据来源是否可靠和可以引用,改扩建项目是否有现状污染源实测数据。
(7)平面布置图、地面作业场地图、井上井下对照图、开拓方式图、加工作业区等是否清晰。
主要污染防治设备设施、敏感点、废水排放去向、污水处理站、事故应急池、废气排放点、排土场和渣场等是否标示清楚。
(8)污染防治措施、生态保护措施、以新带老污染防治措施是否全面和可行。
(9)产排污(三本账)数据是否清楚,总量控制及指标描述是否清楚。
(10)非正常情况排放分析。
(11)施工期、运行期和闭矿期分别分析。
审查重点:(1)建设内容阐述没有漏项,依托关系清楚。
(2)工程分析全面,污染源及污染物、生态影响识别准确。
(3)水平衡、元素平衡(磷、硫等)、土石方平衡等正确。
(4)污染物产排数据正确,数据来源有依据。
(5)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措施(含以新带老)明确。
3、区域环境概况及现状监测(1)使用最新数据。
(2)区域地表水文水系、纳污水体及其功能,地质概况、工程地质条件,土地利用和水土流失情况,区域主要基础设施如交通道路、集中式污水处理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和供水工程、动植物资源及分布、矿产资源及开发现状等描述清楚。
(3)监测数据和监测报告。
地表水监测断面设置合理,空气和噪声监测布点、地下水监测布点满足评价等级要求;监测指标不得漏项、监测方法是否正确;附有监测布点图和监测报告;现状监测评价客观、超标原因分析;必要时监测土壤和振动。
审查重点:(1)监测数据的有效性和完整性。
(2)监测布点(断面设置)能否满足评价深度要求。
(3)数据引用的时效性、可行性、针对性,评价结论客观。
4、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施工期、运行期分别分析和预测评价。
(2)分别对运行期大气(有组织和无组织排放)、地表水(不同排污口和纳污水体)、地下水(I类到IV类,评价等级相差很远)、噪声进行预测评价,对固体废物、土壤、振动、社会环境影响分析。
(3)生态影响分析(对矿区、排土场、尾矿库等),(4)对多年开采、接续矿开采,要开展回顾性评价。
审查重点:(1)预测方法是否正确?【新矿山、老矿山】(2)预测参数和模式选择是否准确?(3)预测和评价深度是否满足要求?(4)预测和评价结论是否可信?5、环境风险评价(1)风险因素识别。
主要是地质环境风险,表现为矿区边坡失稳、地表塌陷、堆场滑坡、尾矿库溃坝、井巷透水、冒顶、片帮;炸药库爆炸等引发的重特大事故。
(2)风险评价。
预测和影响分析。
(3)风险防范措施。
管理措施和工程措施。
(4)应急预案。
审查重点:(1)风险因素识别是否全面?【新矿山、老矿山】,矿区和尾矿库。
(2)风险防范措施是否具有针对性?(3)应急预案编制完整、针对性强,综合考虑老矿区现有应急方案和体系。
6、选址、规划的相符性(1)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订版相符性。
(2)与全国矿产资源规划、省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相关流域和区域整治规划,相关水环境保护规划的相符性,与相关生态建设与保护规划相符性,与行业相关规划的相符性(比如煤炭产业政策、磷资源政策等)。
(3)与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相符性。
(4)与尾矿库相关政策和管理的相符性。
如关于进一步加强尾矿库管理监督工作的指导意见。
(5)与宜昌市城市总规的相符性,必要情况提出调整方案。
(三条红线)审查重点:以上五条都是重点。
7、污染防治措施7.1建设期(废水、生活污水;施工扬尘、堆场等;固体废物;噪声;生态保护等)7.2运营期(1)生产废水、生活污水拟定措施的技术、经济、环境可行性,回用水水质及回用可行性;堆场淋溶水收集处理措施。
(地下涌水、选矿废水、淋溶废水、生活污水)(2)无组织排放废气、有组织废气措施的技术、经济、环境可行性论证;坑内废气、地面生产加工废气、配套生活设施废气、运输等环节措施论证。
高浓度瓦斯利用与处置情况。
(3)地下水污染防治、监控、防渗等措施。
涉及重要地下水敏感点(如水源保护区、湿地、重点泉域等)的保护措施。
(4)清污分流、截洪沟、挡土挡渣墙、滑坡体防治等措施。
(5)采矿废石、选矿尾砂、废矿物油、炉渣和生活垃圾处理、处置和综合利用措施。
(6)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运输道路、铁路专用线两侧的降噪措施;声环境敏感点噪声防护措施。
(7)建设期和运营期生态保护、恢复、补偿措施;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措施;土壤污染综合防治措施。
(8)闭矿期生态恢复措施。
井工矿关注地表岩移观测系统建立与观测实施,矸石堆场等植被恢复,沉陷区的生态恢复计划及资金的预留方案。
禁采区、限采区、保护煤柱留设等措施;涉及敏感村庄、水库、河流、公路、输电线路、通信设施等地面基础设施的防护措施落实,环保搬迁、安置。
露天矿“边开采、边恢复”措施,内外、排土场、采掘场等分期分区生态恢复方案及生态恢复情况,表土单独堆存及生态恢复措施。
审查重点:(1)措施要全面,不得漏项。
(2)措施要有针对性、可操作性。
(3)改扩建项目“以新带老”措施。
8、环境管理、环境监测、环境监理(1)明确环境管理任务、落实相关制度和机构等要求。
(2)环境监测计划符合要求。
(3)提出明确的环境监理计划和要求。
(4)“三同时”验收一览表内容全面、尽量详细。
审查重点:(1)内容全面,没有漏项。
(2)监测计划客观、满足要求。
(3)“三同时”验收一览表具体内容、验收标准、投资等明确。
9、公众参与(1)按照新的公众参与办法征求影响范围内公众和团体意见。
(2)网上两次公示时间节点符合要求。
(3)公示报告简本。
(4)公众参与不同意见汇总,采纳与不采纳建议。
审查重点:(1)公众参与调查程序合法。
(2)公参信息清楚,公参对象没有遗漏,充分反应影响范围内的公众信息。
(3)公参信息真实。
(4)特别关注拆迁安置对象的调查和具体诉求。
(5)对不同公参意见的处理合理合法。
10、清洁生产和总量控制(1)有标准的对标分析清洁生产水平。
没有标准的按照生产工艺与装备要求、资源能源利用、产品指标、污染物产生指标、废物回收利用指标、矿山生态保护指标、环境管理要求七个方面逐一分析。
(2)对于只能达到二级或者三级标准的企业,提出清洁生产改进要求,改扩建项目至少要达到二级以上。
(3)结合最新要求提出总量控制指标,明确指标来源及替代、削减方案。
审查重点:(1)清洁生产类比调查具有可比性,依据充分;清洁生产水平符合企业实际情况。
(2)总量控制指标准确、指标有来源;特殊行业和区域、流域总量替代方案明确、更严格的控制要求(如红线范围内、区域流域特殊要求),情况须得到管理部门的认可。
11、结论审查重点:结论表述清楚,重点突出,反应全部工作内容,结论明确。
交通运输类审查要点一、交通运输类项目特点交通运输类项目包含公路,新建、改建铁路及铁路枢纽,轨道交通,城市道路、桥梁、隧道,码头,航道工程、水运辅助工程;机场;石油、天然气、成品油管线,化学品输送管线,仓储(不含油库、气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