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创新和推动青少年法治文化建设工作

合集下载

加强团员教育提升新时代新青年的法制素养和法治意识

加强团员教育提升新时代新青年的法制素养和法治意识

加强团员教育提升新时代新青年的法制素养和法治意识新时代的发展与进步,离不开法制的保障与支持。

在这个法治社会,每个公民都应该具备一定的法制素养和法治意识,这对于青年团员来说尤为重要。

加强团员教育,提升他们的法制素养和法治意识,既是青年团员个人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家繁荣稳定的需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如何加强团员教育,提升新时代新青年的法制素养和法治意识。

一、深化宪法与法治教育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也是法治的重要基石。

加强团员教育,首先要深化宪法与法治教育。

通过宪法的学习,团员们可以了解国家的基本制度和法治原则,增强对宪法的尊重与信仰。

此外,团员应该学习宪法中的基本权利与义务,明确自身在法治社会中的地位和责任。

只有深入了解宪法,才能真正理解法治的意义和其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意义。

在宪法与法治教育中,可以引用韩非子的一句名言:“法不阿贵,贵乱法也。

”这句话强调了法律的重要性和法治的意义,对于团员们来说是一个深刻的警示。

二、加强法律知识学习法制素养的提升离不开对法律知识的学习。

在新时代,法律法规不断变化和更新,团员们需要及时掌握最新的法律知识。

可以在团队内举办法律知识培训班,邀请法律专家或法官进行讲座,以提高团员们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

此外,可以组织团员们参观法院、检察院等司法机关,让他们近距离了解司法实践。

通过参观、观摩庭审等形式,让团员们对法律理论与实践产生直观的认识,增强法治观念。

三、培养法治思维和法治能力除了学习法律知识,团员们还应培养法治思维和法治能力。

法治思维是指在行动中始终符合法律规定,注重依法行事,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

通过团队内外的交流和讨论,引导团员们思考问题时,重视法律的观点和要求。

通过开展模拟法庭、法律论坛等活动,培养团员们遵循法律的思维方式和能力。

同时,加强团员的组织纪律教育,使其自觉遵守团队内部的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

只有在组织纪律的约束下,团员们才能更好地培养法治意识,形成遵纪守法的习惯。

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开展情况

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开展情况

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开展情况摘要:一、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重要性二、我国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情况三、青少年法治教育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四、我国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正文:【一、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重要性】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对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法治教育是青少年成长的必修课,对于培养青少年的法律意识、维护社会稳定和预防违法犯罪具有重要作用。

在这个阶段,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让他们学会尊重和遵守法律,是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责任。

【二、我国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情况】我国高度重视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已将其纳入国家教育体系。

在中小学课程设置中,法治教育课程占有重要地位。

学校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基本的法律知识,增强法治意识。

此外,各级政府、司法部门和社会组织也积极参与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通过举办法治知识竞赛、模拟法庭等活动,提高青少年的法律素养。

【三、青少年法治教育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尽管我国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法治教育课程的实施尚存在一定程度的形式化,教学内容和方法需进一步改进。

其次,学校、家庭和社会对法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协同育人的机制。

再者,青少年法治教育在师资、教材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存在不足,亟待完善。

【四、我国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面对青少年法治教育的现状和挑战,我国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推动其未来发展:1.完善法治教育体系,将法治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课程化、常态化。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法治教育教师的专业素质,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

3.创新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注重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

4.建立健全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的机制,共同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总之,青少年法治教育对于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加强青少年的法律意识与法治素养

如何加强青少年的法律意识与法治素养

如何加强青少年的法律意识与法治素养随着社会各方面的发展,法治建设也在不断推进。

法治建设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治素养,而青少年是法治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群人。

青少年具有开放、接受新鲜事物的心态,也能够通过正确认识和学习法律,提高自身法治素养,进而成为有法律意识的履行社会责任的公民。

本文将探讨如何加强青少年的法律意识与法治素养。

一、拓展法律知识第一步是拓展法律知识。

在学校教育中,法律课程可以涵盖多个方面,如法律的起源、法律的基本原则、法律的分类等,以了解转达法律的体系和特点。

青少年还可以在家长和社区的帮助下,通过阅读法律书籍和资料,洞悉法律的基本知识和工作原理。

对于一些实际问题,如如何捍卫自己的权利和如何履行法律责任,还应具体学习相关内容,形成实际的知识和经验。

此外还要注意注意消费者权益、网络安全、免受欺凌等知识,以保护自己和他人。

二、建立良好的法律观念第二步是建立良好的法律观念。

青少年应该知道法律的权威和法律的公正性,以及法律对社会的作用,这一切都需要鲜明地表现在学生的意识中。

因为一旦建立了相应的观念,青少年就会更加注重遵守法律,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矛盾就能够通过法律的手段解决,使社会变得更加公正。

青少年应该拥有警惕那些侵犯自己合法权益的行为,如网络欺凌、被欺骗、被物品盗窃等,要及时向有关机关反映并进行维权。

这样有助于加强警惕,并提高法律问题的意识,从而增强保护自己权益的能力。

三、加强法律技能培养第三步则是加强法律技能培养。

青少年应深入了解其中的精神和思想,积极发展法律思维和法律分析的能力,掌握基本的法律技能,合理地运用法律知识去处理实际问题。

这意味着通过演练、通过解决困难问题来演练和强化自己的能力。

比如,可以通过模拟法庭(青少年社区法庭),从自己的角度来贯彻和弘扬法律,从中学习相关技能和法律处理问题的能力。

青少年们可以在法律素养的课程中,学习到如何进行调查、发现问题、引入证据、应用法律条款,从而树立自律的意识和法律精神,并培养自己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

深入开展青少年普法教育全面推动社会高质量发展

深入开展青少年普法教育全面推动社会高质量发展

深入开展青少年普法教育全面推动社会高质量发展摘要:目前我国全部犯罪事件当中,青少年犯案主体占70%以上。

在不断推进法治建设的今天,积极地开展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已经成为推动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

本文首先讨论了开展青少年普法教育的必要性,分析了目前青少年普法教育存在的困境,然后结合青少年心理给出了提高青少年普法教育质量推动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青少年;普法教育;社会发展前言:2020年是我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第七个五年计划”最后一年[1],在35年具体工作中虽然取得很好成绩,但目前青少年犯罪仍然居高不下。

青少年犯罪率居高不下和青少年身心发展所处阶段有关,同时也是因为基层法律宣传相对滞后。

同时,互联网不良文化的冲击,加大了青少年犯罪的可能性。

在这样的背景下,需要创新青少年普法教育,以此来推动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进程。

一、开展青少年普法教育的必要性1.减少青少年犯罪目前,在各种犯罪当中,青少年犯罪占比高达70%。

通过科学合理的普法教育工作可以让青少年认识到犯罪的危害,对宪法等法律形成畏惧之心,更会让他们面对校园霸凌以及其他不公时,能够选择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从而减少了青少年犯罪的几率。

2.维护社会稳定减少青少年犯罪在一定程度上就维护了社会稳定。

青少年犯罪基本上以应激犯罪、临时起意犯罪等为主。

通过青少年普法工作,引导青少年有效控制自身情绪和思想,这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青少年应激犯罪、临时起意犯罪的几率,从而为社会稳定提供了基本保障。

3.培养一支精于青少年普法宣传的工作队伍通过长期普法工作可以培养出一支精通青少年心理、犯罪行为的普法工作队伍,这样的一支队伍深入基层搞好普法宣传,他们对于社会稳定而言是不可或缺的力量。

二、目前青少年普法教育存在的困境1.留守青少年增多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城乡当中留守青少年增多,初步统计有7000余万人,这部分人缺乏父母亲的关爱,而且正处在叛逆期,对事情缺乏考虑,善恶辨识能力不足。

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开展情况

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开展情况

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开展情况
摘要:
一、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重要性
二、我国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开展的现状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四、改进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建议
正文:
一、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重要性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成长环境直接影响着国家的未来发展。

法治教育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乎青少年的道德素质、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因此,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二、我国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开展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学校、家庭和社会都开始重视青少年的法治教育,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进行法治教育。

然而,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效果仍有待提高。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教育方式单一:目前,青少年法治教育主要依赖课堂教育,缺乏实践性和趣味性,难以激发青少年的学习兴趣。

2.教育内容陈旧:法治教育内容与实际生活脱节,缺乏时代感,难以满足青少年的求知欲。

3.教育力度不足:学校、家庭和社会对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评价机制。

四、改进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建议
1.创新教育方式:结合青少年的特点,采用案例分析、模拟法庭、法治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增强法治教育的趣味性和实践性。

2.更新教育内容:与时俱进地更新法治教育内容,注重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和道德素质。

3.加大教育力度: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共同参与青少年法治教育,建立健全监督和评价机制,确保法治教育取得实效。

总之,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对于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推进法治课堂创新,提高法治精神素养

推进法治课堂创新,提高法治精神素养

推进法治课堂创新,提高法治精神素养摘要:初中阶段的法治教育,在学生方面上停留在知识的认知层面,多数学生对法律基础知识一知半解,理论性与实践性脱节是法治教育的硬伤;思政课教师方面,存在重知识性的传授与应试,轻价值性的引领的普遍现象。

思政课的创新关键在于教师,创新法治教育课堂,需要不断改变教育的方法方式,提高法治教育的实效性和实践性,推动法治教育“引进来”、“走出去”;需要加强法治教育的价值引领,在学生的内心植入法治信仰,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思政课老师总体法治知识匮乏、老化是普遍现象,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关键词法治素养法治教育课堂创新实践性价值性一、法治教育课面临的问题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老师来说,法治板块的教学一直是老师们心中的痛,一是教学内容相对分散,分布在从七年级下册到九年级上册共四册的教材中,不能集中教学和教育,学生难以通过比较持续的、系统的法治知识教育从而培养较为稳固的法治精神素养;二是多数教师自身法律知识储备不够,难以让法治教育课堂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说服力;三是法律常识的学习与学生自身的生活实践存在差距,感受不够深切,法治意识难以在学生心中扎根;四是受家庭教育、社会和周边一些不良环境的影响;五是中考试卷中,法治板块的比分总体持续保持在12-16分的低比例状态(2022年福建中考试卷分值约为16分),影响部分教师对法治知识教育的重视。

等等。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明确指出了当今青少年法治教育存在的典型问题:“青少年法治教育仍存在着对其重要地位和作用认识不深刻、定位不够准确;法治教育缺乏整体规划,方式方法有待创新;学校法治教育的评价体系不健全,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学校、社会、家庭多元参与的青少年法治教育网络还没有形成;师资、教育资源的保障机制尚不健全等问题”。

[1]具体来说,初中阶段的学生对法律知识的认知,一是停留在教材知识的认知上,缺乏理论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二是停留在一知半解、观念淡薄的状态,初中生认为法律和警察都是“纸老虎”吓唬人的大有人在:有《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保护,有几个学生违法了真的受到过法律的惩罚?教师方面,总体上以知识的传授为主,以应试为目的,自身的法律知识储备匮缺,教育方法方式单一,导致法治教育行为效率低下,缺乏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融入和落实,存在知识性与价值性不统一的问题。

浅谈如何加强法制建设

浅谈如何加强法制建设

浅谈如何加强法制建设摘要:“依法治国”是我党立党之本,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大四中全会上反复强调的治国目标,实施“依法治国”就必须深入贯彻法治理念,尽快推动法治政府的构建和完善,逐步完善社会法制问题,加快脚步推动依法治国宏伟目标前进。

关键词:法治政府;有限政府;市场在高举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理论旗帜下,我们必须排除万难,扫清一切障碍,尽快站到依法治国的正确轨道。

全党全国人民必须站在正确的理论道路上,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为建设方向、积极宣传各种法律法规、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以人们群众所喜闻乐见并且能容易接受的文化形式,融入群众中去,在群众中倡导和传播法治精神,使公民以学法守法用法为荣,积极投身于法制建设中去。

一、法制建设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构建民主法治社会的根本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稳定,其核心在于依法治国。

民主法治社会下,才能实现人民安居乐业,个人和组织权利不受任何侵害,凡事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

在遵守全社会共同认可的价值观体系下,人和人之间和睦相处,共促社会繁荣,重信用,讲科学。

在社会主义福利体系下创造社会生产价值,推动我国经济的长远稳定发展,从而实现我国伟大民族复兴。

我们建设的和谐社会不是静止不动的和谐而是与时俱进的和谐,它的建设过程是动态的、发展的。

而维护和保证这样的和谐,首要条件就是稳定。

在平稳安定的社会大环境中,构成社会的各个组织能发挥自身有利的发展条件,为社会整体的和谐作出贡献。

也只有加强法制建设,才能加强人民民主制度化和法制化的程度,实现真正的人民民主,为社会的和谐发展保驾护航。

二、如何加强法制建设(1)要维护法制公正,确保法制权威事实告诉我们,法治能为社会发展的多个方面提供最可靠的手段:包括社会发展的推动和社会稳定局面的维护,还包括管理方式的创新和社会服务的提升。

如果偏离法治的正轨,那么偏离的法治就不能在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方面起作用,反会引发新的问题。

关于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几点建议

关于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几点建议

关于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几点建议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是全社会的重要责任,对于培养青少年的法律意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我对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提出的几点建议:一、加强法制宣传教育1.增强青少年的法律意识:通过课堂教学、主题班会、讲座等形式,向青少年普及法律知识,引导他们了解什么是合法、什么是违法,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

2.培养青少年的法治思维:引导青少年学会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培养他们的法治思维和意识。

3.加强案例教育:通过分析真实案例,让青少年了解违法行为的危害性和后果,加深他们对法律的认识和理解。

二、建立健全法制教育机制1.建立法制教育课程体系:将法制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体系,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材,确保法制教育的系统性和全面性。

2.加强法制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法律素质和教学能力,为开展法制教育提供有力保障。

3.建立法制教育评估机制:对学校的法制教育工作进行评估和监督,确保教育效果和质量。

三、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结合1.增强家长的法制意识:通过家长会、家庭教育讲座等形式,向家长普及法律知识,引导他们关注孩子的法制教育,共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2.建立家校合作机制: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共同开展法制教育活动,提高教育效果。

3.鼓励家长参与孩子的法制教育过程:邀请家长参加学校的法制教育活动,与孩子一起学习、讨论和实践法律知识。

四、加强社会实践与体验教育1.组织青少年参加法律实践活动:如旁听庭审、参观监狱、参加法律服务等,让青少年亲身体验法律的实际应用和社会价值。

2.开展模拟法庭活动:组织青少年参与模拟法庭活动,让他们了解司法程序和审判过程,增强对法律的认知和理解。

3.开展法律知识竞赛:组织青少年参加法律知识竞赛,激发他们对法律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

五、加强网络教育与舆论引导1.利用网络平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通过校园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发布法律知识、案例分析等内容,为青少年提供便捷、有效的学习资源。

青少年权益维护领域创新工作经验和成效

青少年权益维护领域创新工作经验和成效

青少年权益维护领域创新工作经验和成效以青少年权益维护领域创新工作经验和成效为标题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青少年问题的凸显,青少年权益维护工作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为了更好地保障青少年的权益,各地政府与社会组织积极开展创新工作,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建立青少年权益保护机构为了更好地维护青少年的权益,许多地方政府成立了专门的青少年权益保护机构。

这些机构不仅提供法律援助和咨询服务,还开展各种培训和宣传活动,提高青少年和家长对权益保护的意识。

同时,他们还与学校、社区和社会组织合作,共同开展青少年权益保护工作,形成了一张立体的保护网。

二、创新宣传方式青少年权益维护工作的宣传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为了吸引青少年的注意力,一些地方政府和社会组织创新了宣传方式。

他们利用微信公众号、短视频、漫画等形式,向青少年传递权益保护的知识和技巧。

这种形式的宣传更加贴近青少年的生活,使他们更容易接受并掌握相关知识。

三、推动立法完善为了更好地保护青少年的权益,一些地方政府积极推动相关法律的完善。

他们通过调研和专家研讨会等方式,了解青少年权益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为相关立法提供参考意见。

同时,他们还与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等合作,争取更多的支持和关注,推动相关法律的顺利通过和实施。

四、加强青少年权益保护力量青少年权益保护工作需要各方力量的共同参与和支持。

为此,一些地方政府和社会组织积极组织培训班和志愿者队伍,加强青少年权益保护力量的建设。

培训班主要针对社工人员、教师和家长等人群,提供相关的培训和指导,增强他们的专业能力。

志愿者队伍则通过参与各种活动,为青少年提供帮助和支持,增加他们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五、创新案件处理方式青少年权益维护工作中,案件的处理是关键环节之一。

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一些地方政府和社会组织创新了案件处理方式。

他们引入了调解机制,通过协商和调解的方式解决矛盾和纠纷。

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更好地保护青少年的权益,还能够减轻司法负担,提高案件处理的效率。

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意义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培养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通过法治教育,青少年能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和法律原则,形成对法律的信仰和尊重,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 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法治教育能够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3. 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青少年是社会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行为和态度对社会的发展和稳定有着重要影响。

通过法治教育,青少年能够更好地理解和遵守社会规范和公共秩序,减少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

4. 推动国家法治建设和社会进步:青少年法治教育是国家法治建设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

通过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可以提高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法治素养,推动国家法治建设的进程,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进步。

总之,青少年法治教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育工作,对于培养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推动国家法治建设和社会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浅谈新时期如何做好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论文)

浅谈新时期如何做好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论文)

浅谈新时期如何做好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西乡塘区司法局李一帆)实行法治的根本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法治国家,这是一项伟大的社会系统工程。

作为这一工程重要构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无疑是富于挑战性的。

一、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在法制建设中的法律地位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由来和内涵的不断丰富。

我国追求法治走过了一条漫长而艰辛的道路。

从1985年到2010年,全民的法制教育从“一五”到“五五”,中国的普法教育走过了25年路程。

25年的普法,总的趋势是普法逐渐向纵深发展,向依法治理延伸,其内涵不断丰富,层次逐渐提高,领域不断拓展,影响更加深远,推进法治成为治国安邦的主要手段。

对中国的法治化进程来说,中国已经成为了一个“法律国家”,但并不意味着中国也已成为了一个“法治国家”。

这是因为:第一,虽然我们在理论上弄清了什么是法治,什么是法治国家,以及如何建设这样一个国家,但在实践中普及、提高与探索的道路仍会是曲折的。

中国人民要振兴民族,走向富强,追求法治国家的目标是别无选择的历史必然。

我们就应该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坚定不移的决心向前走,在新世纪里实现建设现代化法治国家的伟大目标。

第二是自由只有获得法律的有力保障才能真正实现,实行法治是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特征。

法治的过程是一个包含了人类的法律思想、行为和实践各个领域的多方面进程,实现法治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人的法律观念的现代化,这是一个国家法制现代化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是实现法治并使现代化法治长期发展的基本的先决条件。

法律现代化的基本价值就是要培养公民信任法律、尊重法律的思想意识,确立法律至上的现代法治观念。

从1996年2月9日江泽民在中共中央领导法制讲座上提出实行和坚持依法治国,到1997年写入党章,再到1999年写入宪法第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中国人真正开始法治的进程是短暂的,没有中国民众法治观念的增强,法律信仰的树立,依法治国是不可能实现的。

法治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法治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法治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作文:法治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法治文化是一种基于法治理念的文化现象,是人们对法治价值观的认同和践行。

它承载着社会的公共秩序和个人权益保障的重要责任。

在当代社会发展中,法治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促进社会稳定和法治建设。

本文将从传承与创新两个方面进行论述,以探讨法治文化的优势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法治文化的传承法治文化的传承是指对于历史上形成的法治理念和制度的继承和发扬。

这一方面,旨在保持法治文化的传统特质和核心价值。

法治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法治文化传承有助于保障社会公共秩序。

在法治文化的传承中,公民的合法权益能够得到有效保护,社会秩序能够得到维护。

通过继承法治文化的传统观念,人们可以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遵守法律,积极参与到法律实施中。

这有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构建和谐社会。

其次,法治文化传承有助于塑造公民的法治意识。

法治意识是公民对法律权威的尊重和法律规范的遵守。

通过传承法治文化,人们能够在意识形态上接受法律的约束,并培养自觉遵守法律的意识和行动。

法治意识的提高将促使公民更加自觉地依法行事,形成法治社会的基础。

最后,法治文化传承有助于发展社会信任和合作。

在法治文化传承中,法律被视为公正和平等的准则,人们对法律的信任度得以提升。

人们有更多的信心透过法治体系来解决纠纷和冲突,减少社会矛盾,增强社会合作,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二、法治文化的创新法治文化的创新是指在传承的基础上,加入新的元素和观念,推动法治文化不断向前发展。

创新是法治文化的生命力,也是法治体系不断完善的动力。

法治文化创新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法治文化的创新需要与时俱进。

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法治文化需要及时地与之相适应。

通过创新法治文化的内涵和形式,使其更贴近现实,更有针对性地解决社会问题。

例如,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法治文化的创新成为新的课题,需要在网络空间建立法治秩序,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和网络权益。

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开展情况

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开展情况

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开展情况摘要:一、青少年法治教育的背景和重要性二、我国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开展情况三、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有效措施和成果四、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五、未来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展望和发展正文: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在法治社会中,青少年法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开展情况进行探讨。

一、青少年法治教育的背景和重要性青少年法治教育是指对青少年进行系统的、有针对性的法治知识教育和法治意识培养。

在全面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有利于提高青少年的法治素养,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另一方面,有助于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二、我国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开展情况我国青少年法治教育在政策制定、机构建设、课程设置、实践活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近年来,政府加大对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投入,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积极响应,将法治教育纳入教育教学体系,通过丰富多样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青少年的法治意识。

此外,社会力量的参与也为青少年法治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

各种法治教育活动纷纷涌现,如法治知识竞赛、模拟法庭、法治夏令营等,旨在通过实践活动培养青少年的法治观念。

这些举措有力地推动了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普及和深化。

三、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有效措施和成果在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中,各地积极探索有效措施,提高教育质量。

一方面,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组织专业培训,提高教师法治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创新教育方式,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网络、电影、动漫等传播法治知识,增强教育的吸引力。

通过多年的努力,我国青少年法治教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青少年法治意识逐步提高,遵纪守法意识不断增强,青少年违法犯罪率逐年下降。

这些成果彰显了我国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的成效。

强化法治宣传教育,建设法治校园

强化法治宣传教育,建设法治校园

强化法治宣传教育,建设法治校园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法治建设成为了国家发展的必然要求。

为了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进一步推进法治校园建设,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法治教育相关政策和文件。

本文将探讨如何强化法治宣传教育,建设法治校园。

一、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形成浓厚的法治氛围要强化法治宣传教育,必须加强对法治知识的宣传普及。

学校可以通过组织讲座、展览等形式,向师生宣传法律法规、国家政策等相关知识,提高师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也可以利用媒体等渠道,加大对法律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法治的认识和理解。

二、建设法治校园,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要建设法治校园,必须加强法治文化建设。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法治课程、成立法治研究社团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素养。

在校园中设置法治文化广场、法治教育基地等场所,展示我国的法治成就和法治精神,激发师生对法治的热爱和向往。

学校还可以加强法治管理,建立健全法治规章制度,加强对师生的法律教育和管理,维护校园法治秩序。

三、加强法治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法治教育质量要加强法治师资队伍建设,必须加强对法治教师的培养和引进。

各级政府和学校可以设立专门的法治教育研究机构,组织开展培训和研讨活动,提高法治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可以通过吸引优秀法学专业毕业生,引进有一定法治教育经验和研究能力的人员,提升法治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四、加强法治宣传教育与实践相结合要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必须将理论教育与实践相结合。

学校可以组织师生参观法院、检察院等公共机构,亲身感受法治的力量和作用。

学校还可以组织模拟法庭、辩论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和法律实践能力。

学校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法治意识。

强化法治宣传教育,建设法治校园是推进法治建设的重要举措。

只有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治素质,才能真正实现法治社会的建设目标。

各级政府和学校应共同努力,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具体措施,推动我国法治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青少年的法制教育重要性与实施策略

青少年的法制教育重要性与实施策略

青少年的法制教育重要性与实施策略在当代社会,青少年的法制教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

它不仅仅是一项教育内容,更是青少年全面发展的必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探讨青少年法制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实施策略。

一、青少年的法制教育重要性1. 培养法律意识法制教育能够帮助青少年建立正确的法律观念和法律意识。

通过学习法律知识,他们能够辨别合法与非法的行为,形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价值观和法律观念的形成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防范违法犯罪行为青少年正值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合理的法制教育有助于降低青少年的犯罪率。

通过了解法律的约束和法律的后果,青少年能够增强对违法犯罪行为的警惕性,提高对自身行为的规范和约束,进而有效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发生。

3. 增强自我保护能力法制教育还能够提高青少年的自我保护能力。

青少年时期,他们容易受到欺凌、网络暴力等不良行为的侵害。

通过法制教育的学习,他们能够知晓自身合法权益的保护和维护方式,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二、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实施策略1. 整合课堂和社会资源法制教育应以课堂教学为基础,结合社会资源开展活动。

学校和家庭是法制教育的重要载体,应加强校内外的合作与交流,开展多样化的法制教育活动。

同时,各级政府部门和司法机关也应针对青少年的特点,提供相关法律知识和案例,增加教学的丰富性和实用性。

2. 引导案例分析和实践活动在法制教育中,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典型案例,了解法律的实际应用。

通过分析案例,学生能够深入了解法律知识的实际运用,并加深对法律的理解与认识。

此外,开展法制教育实践活动,如模拟法庭、法律辩论赛等,能够增强学生的法律素养和应对能力。

3. 融入生活教育与综合素质评价法制教育应与生活教育结合,将法律知识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通过设置课程、活动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法律知识并应用于生活实践中。

同时,在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中,加入法律素养的评价指标,使法律教育不再停留于书本知识,而能够真正影响学生的行为方式和思考方式。

校园法制教育的创新与成效

校园法制教育的创新与成效

校园法制教育的创新与成效校园法制教育是提高青少年法制意识,塑造良好法制观念的重要途径。

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创新校园法制教育,提升教育成效,成为了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校园法制教育的创新与成效两个方面展开论述,探讨如何让法制教育更具吸引力、实效性。

一、校园法制教育的创新1.融入校园文化将法制教育融入校园文化,使之成为校园生活的一部分。

通过举办各类法制主题活动,如法制知识竞赛、法制演讲比赛、法制书画比赛等,让学生在参与中提高法制意识。

2.课程体系改革在课程设置上,注重法制教育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将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形成一个多元化的课程体系。

同时,加强对法制教育课程的教学研究和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3.实践教学环节增加法制实践教学环节,组织学生参观法院、公安局、监狱等法治场所,让学生亲身感受法治氛围,提高法制观念。

4.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如网络、多媒体等,开发法制教育课程资源,制作生动形象的法制教育课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法制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法制教育水平。

开展师资培训,组织教师学习法律法规,提高教师的法制教育能力。

二、校园法制教育的成效1.提高学生法制意识通过法制教育,使学生了解法律法规,认识到法治的重要性,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2.培养学生法制观念3.预防青少年犯罪法制教育有助于青少年认清犯罪危害,增强法制意识,预防青少年犯罪现象的发生。

4.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法制教育与德智体美等方面教育相结合,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成为具有法制观念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5.营造和谐校园环境通过法制教育,加强校园法治建设,维护校园秩序,营造和谐校园环境。

校园法制教育的创新与成效是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提高青少年法制意识,构建和谐校园,贡献力量。

校园法制教育的创新与成效校园法制教育对于培养青少年法制意识,形成良好法制观念具有重要意义。

浅谈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

浅谈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

浅谈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文化建设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重要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文化建设不仅关乎国家的软实力,还涉及到国家的长远发展、民族的凝聚力和社会的稳定。

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谈谈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

首先,文化建设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

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主要包括其文化、价值观念、制度等方面的影响力。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深入人心,影响人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

文化能够塑造一个国家的形象,提升国家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一个国家如果拥有丰富、深厚的文化底蕴,将更容易在国际舞台上取得话语权,形成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念体系,引领全球文化潮流。

因此,文化建设对于国家的软实力提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其次,文化建设是国家长远发展的基础。

一个国家的长期发展必须建立在文化的基础上。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的精神支柱。

只有有了丰富的文化资源,才能够推动经济、科技、教育等各个方面的发展。

文化建设不仅仅是建设文化产业,更重要的是培养国民的文化素质和文化自信。

只有国民具备了丰富的文化知识和良好的文化素养,才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推动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因此,文化建设对于国家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再次,文化建设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保障。

一个国家的民族凝聚力决定着国家的稳定和统一、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共同记忆和精神纽带,能够让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人们产生共鸣和认同感。

通过文化建设,可以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加强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

特别是在多民族国家,文化建设更是具有重要的意义。

只有通过文化建设,才能够实现多民族共生共荣,避免民族矛盾和分裂。

因此,文化建设对于民族凝聚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最后,文化建设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

一个国家的社会稳定是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文化建设可以培养公民的文化自觉和道德观念,提高公民的文明素质和法治意识,减少社会矛盾和冲突。

通过文化建设,可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公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

新形势下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新形势下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新形势下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作者:李金明来源:《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1年第17期摘要:现如今,我国的法治建设虽已迈进了新阶段,但距离法治中国建设的完成仍有很长一段距离。

在这个背景下,我国的法治教育承担着提高青少年法治素养,并进一步落实“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的功能。

为此,学校要认识到法治教育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从制度、内容、方式上全面改善法治教育。

关键词:法治教育青少年问题及对策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17.046改革开放40周年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不仅实现了从“法制”到“法治”的伟大跨越,也进一步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但全面依法治国任务依然繁重,一些改革部署和重大政策措施仍需进一步落实。

为此,在教育领域,学校也要进一步落实法治教育,尤其是在管理方面,通过在体制、内容、方式上的不断修正,以更好地提高青少年的法治素养,保障法治教育的实施,为“全面依法治国”战略贡献更多的力量。

一、新形势下法治教育的现状法治教育是一种培养学生法治意识,进而通过这种法治意识来指导自身行为的教育。

习总书记曾经强调:在新时代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重视加强法治教育,培养法治人才,发挥法治人才的关键作用。

为了更好地发挥法治教育加快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培养卓越法治人才的作用,我国相关部門也颁布了许多文件以指导法治教育的实施。

譬如说,《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就指出:要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引导青少年树立法治意识,养成法治习惯等内容。

然而,这些文件的颁布却缺乏“刚性”,无法对学校教育产生实质性的管制与约束,导致青少年的法治教育容易流于形式、流于表面。

此外,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受惯性思维的影响,学校容易将“法治教育”理解成“思想道德教育”或“爱国主义教育”。

实质上,法治教育虽与后者有着密切联系,但其目的性与培养内容却更明确。

一味将法治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或思想道德教育混为一谈,不仅不利于“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的宣传与教育,而且不利于青少年法治意识的觉醒。

新时代下的法治建设与创新

新时代下的法治建设与创新

新时代下的法治建设与创新近年来,中国法治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展,逐步成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法治建设需要与创新相结合,以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

本文将从法治建设的必要性,创新与法治的关系以及新时代下的法治创新等方面进行讨论。

首先,法治建设的必要性不言而喻。

一个国家的法治水平直接关系到其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法治是保障市场经济、社会秩序和人权保护的基石,有利于维护公平正义、提升社会信任以及促进经济繁荣。

在新时代,我国的发展进入高质量阶段,法治的作用更加凸显。

通过建设科学合理的法律体系和健全的执法机制,可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其次,创新与法治的关系密不可分。

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动力,而法治则是对创新的制度保障。

在新时代,随着科技和经济的迅速发展,创新活动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因此,法治必须与创新相结合,既要保护知识产权和技术创新,又要保护消费者权益和社会公平。

在法律制度上,要加强对新兴领域和新业态的监管,制定更加适应创新需求的法规,同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司法审判的力度,以保证创新环境的稳定和有序。

新时代下的法治创新是必然需求。

社会的快速变革和科技进步对法律体系的应对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

在数字经济时代,以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为代表的新兴领域已经对传统法律框架造成冲击。

因此,必须进行法治创新,不断完善法律制度和法律实践,以适应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

在实践中,可以探索建立数字法律体系,加强对网络空间的法治建设,同时加强对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的监管。

此外,法治创新还需要注重社会参与和多元主体的参与。

法治创新不仅仅是政府的事务,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

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应得到有效保障,促进公民意识的提升和社会治理的民主化。

同时,政府、企业、学界等多元主体应加强合作,构建协同创新的机制,共同推动法治建设。

在新时代下的法治创新中,也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和经验借鉴。

青年对于法治建设的贡献

青年对于法治建设的贡献

青年对于法治建设的贡献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对于法治建设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青年对法治建设的贡献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青年是法治建设的积极参与者和推动者。

青年具有朝气蓬勃、求知欲强的特点,他们对社会问题有着敏锐的触觉,对法治建设充满热情。

青年人通过参与法律知识的学习和宣传普及活动,增强了自身法律素养,提高了法治意识。

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关注社会问题,为推动法治建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青年是法治建设的创新者和引领者。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问题日益复杂多样化,法律制度也需要与时俱进。

青年人具有创新思维和活力,他们能够结合自身特点和社会需求,提出新的法治建设理念和解决方案。

例如,青年律师通过创办法律服务平台,利用互联网技术为民众提供法律咨询和服务;青年法学专家通过研究法律领域的新理论和新技术,为法治建设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青年是法治建设的守护者和捍卫者。

法治建设需要有一支强大的法律队伍来保障落地实施,而青年正是这支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青年法官、检察官、警察等职业从业者,通过依法办案、执法公正,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发挥着重要作用。

同时,青年人也积极参与社会监督,关注司法公正,推动法治建设的健康发展。

青年是法治建设的传承者和弘扬者。

法治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代代相传。

青年人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肩负着传承和弘扬法治精神的重任。

他们应当学习和传承先辈们的法治理念和经验,将法治观念融入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

青年人还应当积极宣传和普及法治知识,引导社会公众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共同构建和谐法治社会。

青年对于法治建设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在法治建设的各个环节发挥着重要作用。

青年人应当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点,积极参与、创新引领、守护捍卫、传承弘扬,为法治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只有青年人充分发挥作用,法治建设才能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创新和推动青少年法治文化建设工作引言:法治文化,顾名思义是以法治为核心的文化体系,本质上,是人们对法治的崇尚和信守。

法治文化作为整个社会文化体系的重要一环,在社会生活的物质文化、政治文化、精神文化等各个方面,各个领域都得到了深入的体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是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讲,法治文化在法制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法治文化是立法的思想和心理基础;是现代民主法治的灵魂;是正确使用法律的思想保证;更是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

在党的十七大、十八大报告中所体现出的“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法制观念教育”等精神也揭示了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对于构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性。

随着近年来社会的不断发展,全社会对于法治文化的需求日益提升,这也为法治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要求需要我们对法治文化建设进行创新和推进。

2014年将在南京举办的青奥会为法治文化建设创新和推进,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要把握青奥会这一重要机遇,深入研究青少年法治文化建设工作的必要性,分析青少年法治文化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积极探索建设方式,努力营造法治氛围,最大程度的将法治文化渗透进青少年生活的方方面面,尽可能的多发挥青少年在法治文化建设当中的先锋队作用,以期推动青少年法治文化建设再上新台阶。

一、深化青少年法治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加强青少年法治文化建设,是当前全国法治文化建设的重要课题。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之一,作为祖国的未来,这一代青年人,肩负着将中国从人治社会转变为法治社会的重要历史责任。

所以在他们的身上,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

在未来的社会发展浪潮中,懂得一定法律知识和具备较强法律意识的人才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肩负起更加重要的担当。

加强对青少年尤其是在校学生的法治文化教育是培养和造就新一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内容,加强青少年法治文化建设,有利于他们增强法制意识,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从而为培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合格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加强青少年法治文化建设,是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维护社会稳定的长远方针。

当前青少年接触社会的年龄较小,机会较多,加之社会因为受到方方面面的影响导致道德失范,青少年以及青少年为主体违法犯罪案件只增不减。

生活在这个敏感的社会环境中,青少年就更需要法律作为思想上的坚强支撑。

加强青少年的法治文化建设,有利于养成良好的法律意识,做到遵纪守法;有利于形成更好地用法习惯,提高抵御违法犯罪的能力;有利于从犯罪年龄的低端抓起,有效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件的发生,起到抑制犯罪低龄化趋势的作用,维护社会秩序长期稳定。

加强青少年法治文化建设,是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的内在需要。

在当今社会生活中存在着不少有害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因素,一些不健康书刊、非法出版物和不良网站,宣扬色情、暴力、吸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对社会风气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同时由于家庭监护、学校教育、社会管理等方面也存在很多薄弱环节,使不法分子有空可钻、有机可乘。

而青少年明辨是非的能力差,自控能力弱,容易误入歧途。

长此以往一些青少年在错误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的支配下,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诚然青少年成长的社会环境需要优化,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更需要法律的保驾护航,加强青少年法治文化教育,有利于青少年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学会排除社会不良因素的干扰,自觉抵制社会上的各种诱惑。

只有建立起强大的内心,用法律知识武装大脑,才能在社会这片汪洋大海上扬帆起航。

加强青少年法治文化建设,是社会持久性开展法治文化建设工作的能量源泉。

现在的社会法治文化建设队伍,主要依靠社区工作人员,他们文化水平普遍不高,而且缺乏对法律知识的系统学习,懂法律知识的专业人才更是少之又少。

大部分社区工作者在处理问题的时候需要摸着石头过河,只凭借工作热情和工作经验边探索边工作,存在着不能首先从法律的角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这显然制约了法治文化建设的进程。

加强青少年法治文化建设,将在青少年人群中掀起一股学法浪潮,鼓励更多的青少年学法,有利于为国家培养一批素质高,能力强,热情足的法治专业人才,并投身到法治文化建设的大潮当中去,使学有所用,让用有所得。

在此基础上打造出一支成熟能干且富有朝气的法治文化建设队伍,为今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添砖加瓦。

二、青少年法制文化建设现状分析自建国初期起,中央领导历来重视青少年法制教育,早在1986年,邓小平就指出:“法制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自此奠定了针对青少年的法制宣传教育在法制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随后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的《中宣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三个五年规划》把青少年正式列为普法的重点教育对象之一。

多年来,在全国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宣传、教育、司法行政、共青团等部门密切配合、互相协作,在联手开展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广大青少年的法制观念、法律意识有了显著提高,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得到有效控制。

在法制宣传教育第六个五年规划中,中央正式提出了大力推进法治文化建设,青少年人群的法治文化建设已被正式纳入到日常的工作中。

但不可否认,青少年法治文化建设中还存在诸多问题。

一是法制课堂内容生硬。

目前我国的青少年法治文化教育主要的表现形式为学校的法制教育课堂,聘请各种法律资深人士参与授课,把法制课堂纳入学校思想品德日常教育计划并进行考核。

法制课堂模式重视的是法律知识教育,可以及时正确地反映相应时代的法律精神,快速改善青少年的知法状况,但是一味的照本宣科容易使“法制教学”陷入“法条教学”的泥潭之中,把法制教育简单地看作是一种法律条文的传播和强记,从而导致了法制课堂内容空洞,形式单一,晦涩难懂的法律条文不能使学生对“法”这个字眼产生感性的认识,反而会产生厌倦情绪。

很显然,现在学校的法制教育没有根据学生的特点施教,课堂上众多法学知识的讲解其实只是对具体法条的阐释,却未对法条背后法律的价值意蕴进行着力引导,即学生们所知的仅仅是“是什么”的理论,而并不了解其中“为什么”的内涵。

学会法条并不等于学会运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一味重视填鸭法条式的教学却忽视了对青少年法律精神的塑造,守法习惯的培养和用法能力的发展,那么在实践中广大青少年也难最终在“知”的基础上真正转化为“行”,法制教育课能起到多少效果需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二是法治活动流于形式。

目前,针对青少年课堂外的法制教育主要的表现形式为开展各类主题活动。

此类活动的初衷是锻炼青少年将在课堂上所学的各种法律知识运用到日常的生活中去,加深青少年对于法律知识的理解,提升青少年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能力。

但近年来,青少年法治文化活动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如校级活动内容单调乏味,主要依靠文艺表演、法制竞赛、法制征文等传统方式,单一的形式是青少年对于活动的热情下降,直接导致了各项活动的参与度低;大型活动形式流于表面,大型宣传活动往往伴随着接待上级领导、迎接外界贵宾、活动开闭幕式等“政治”性任务,虽可以展现出法治文化建设的成效以及青少年的风貌,却很难起到法治文化宣传活动应有的作用;政府组织活动参与面狭窄,政府组织的青少年法治文化活动面向社会,卓有成效,历次活动中展示出的青少年良好的法律文化知识底蕴均获得了参与群众的一致好评,但是参加活动的青少年往往都是那些有参加经验的、乖巧懂事的、成绩优良的。

这也导致了大部分的学生无法参与到类似的法治文化活动中去,学而不致用,学而不会用。

诸如此类的问题着实的影响到了青少年法治文化活动的开展,在活动中也未能紧抓法治文化建设的中心。

三是法治建设忽视校外。

近年来青少年法治文化建设的重心是校园法治文化建设,却忽视了另一类人的法制教育,这些人因为种种原因离开校园,辍学在家,亦或是外出打工,被称为“社会青年”。

社会青年是平时最不容易接受到法制教育的人群,又恰恰是最易产生犯罪的青年人群。

“五五普法”末期,中央综治委办公室、中央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教育部等部门曾开展“重点青少年群体摸底排查专项行动”。

摸底排查结果不容乐观,全国约有2820万名达到法定入学年龄但又不在学、无职业的闲散青少年,其中“有不良或严重不良行为”的青少年115万人。

“有严重不良行为”的青少年达25万人,其中有16万人在18岁至25岁之间。

而另据统计,全国25岁以下的青少年中,大约每11人中就有1人属于闲散青少年,而每25名闲散青少年中,就有1人有过不良行为。

这些人往往存在着家庭条件差,知识素质有限等各种不利于接触法律的条件。

长期游离于家庭之外,混迹于社会之中,加之正处于青春躁动的年纪,很容易受到不良诱惑产生一时冲动,做出后悔终生的事,经过监狱看守所的交叉感染又容易滋生更多的不良品质,加上社会对于犯罪前科的歧视,使得部分青年人回到社会后无法适应,从而走上多次犯罪的道路,造成恶性循环。

作为一名曾在监狱工作过的同志,我深刻感受到当今社会犯罪年龄低龄化,手段残忍化,方式多元化。

社会闲散青年的法治文化教育,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三、创新和推动青少年法治文化建设的对策思考首先,改变观念,增强实效。

一方面,各个学校应改变对法治文化教育的看法,提高对法治文化建设的认识,把握要想“成才”先得“成人”的硬道理,在抓文化素质的“硬成绩”的同时,更要注重道德法律观念“软实力”的提升,在“德育”教育研究上花心思,下功夫。

法制文化教育不同与学术教育,教育重点不在课堂,而在于平日的耳濡目染,践行积累。

学校应在充分落实法制课堂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班级团队活动、学生社团活动、节日纪念日活动及仪式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载体,在课余时间大力开展法治文化实践,只有转变观念,摆脱课堂教学模式的束缚,开展生活活泼的法制教育活动,才能彻底展现青少年善于在生活中学习的天赋,提高青少年对于法治文化的兴趣,激发青少年学法的积极性,增强学生依法律己、依法办事的自觉性。

另一方面,长久以来,青少年都被定义成法治文化的被动接受者。

其实不然,大多数青少年拥有良好的知识素养,优秀的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怀抱着为社会发展出力的热情。

这也是青少年往往在中国近代的各项运动中起到先锋带头作用的重要原因。

政府及学校应充分认识到青少年不仅是法治文化的被动接受者,也是主动传播者这一点,转变固有观念,变“政府安排”、“学校配合”为“政府搭台”、“学生唱戏”。

在具体实施中,政府要与学校加强配合,提供更多的机会让青少年参与到法治文化传播当中去,加深青少年对其掌握法律知识的体会,教导青少年在活动中正确使用所知所学,发挥青少年在人群中的影响力,将青少年打造成法治文化传播建设的生力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