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朝花夕拾名著导读教案-新人教版精品

合集下载

【精品】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案新人教版word版

【精品】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案新人教版word版

最新初中语文试题、试卷、教课设计资料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持续指导学生提升阅读整本书的能力;指引学生用粗读和精读知识目标相联合的方法,认识全书的内容,熟习出色片断。

认识作品出生的文化历史背景,帮助学生理解作品内容,并能能力目标够对重要的作品做深入地认识。

指引学生在对人物进行剖析的同时引申到对社会、人生的深入感情目标考虑。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副春联吗?(ppt :“译著还没有成功,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呼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此后感徘徊。

”) 这是一副挽联,你们知道哀悼的是谁吗? ( 鲁迅先生 ) 鲁迅先生笔耕不辍,给我们留下了大批作品,鲁迅先生的作品以小说、杂文为主,今日我们来学习他独一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二、教课新课目标导学一:走近作者、走近作品1.学生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教师增补。

2.简介《朝花夕拾》。

明确:对于《朝花夕拾》:“朝”表示从前期间,“夕”表示暮年期间。

题目的意思是清晨的花夜晚来捡,这里指鲁迅先生在中年回想童年、少年、青年期间生活为主的散文集,共收入十篇散文,外加一篇《小引》,一篇《后记》。

3.走进《朝花夕拾》。

明确:《狗·猫·鼠》和《二十四孝图》:由对童年生活的表达引起开去,抨击了封建礼教的虚伪和现实人生的丑恶。

《父亲的病》:在表达父亲患病长久治疗的过程中,对庸医误人表示出深深的气愤。

《琐记》:记述作者家道衰败伍,饱受世人的冷眼而终于走上了和封建主义分裂的道路。

《无常》描绘儿时所见的无常,对“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嘲讽。

《藤野先生》记述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行,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情的。

《范爱农》追叙与范爱农的交往,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绝望和对范爱农的怜悯和哀悼。

目标导学二:联系作品,剖析人物《朝花夕拾》中出现的四个主要人物,是作者的保姆、恩师、朋友和父亲。

长妈妈——有愚笨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保留着朴素和善的爱,令作者长生难忘。

从长妈妈身上,我们看到鲁迅对基层劳感人民的感情:他既揭露他们身上愚笨麻痹的一面,也颂扬他们身上美好和善的一面。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 《朝花夕拾》教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 《朝花夕拾》教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膜教学目标1.明确阅读整本书要有一定的阅读速度,学生学会在默读中快速把握基本内容,了解文章大意。

2.以《朝花夕拾》为例,树立整本书阅读意识,消除与经典的隔膜: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在作品中找到自己童年的影子;引导学生注意思考书中提出的自己也遇到的社会或生活中的问题;在阅读实践中学习如何克服阅读障碍。

3.通过整本书的导读,感受名著的魅力,激发对名著阅读的深层兴趣。

教学重难点以《朝花夕拾》为例,树立整本书阅读意识,消除与经典的隔膜:通过回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内容,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作者童年的快乐和烦恼,在作品中找到自己童年的影子;用默读法阅读《五猖会》引导学生注意思考书中提出的自己也遇到的社会或生活中的问题;在《狗·猫·鼠》的阅读中学会如何克服阅读障碍。

教学方法谈话法、讲授法、实践体验法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预计用时:5分钟,设计目的:明确经典读起来确实有隔膜,但是我们可以尝试消除。

)在课堂的开始,老师想先了解了解同学们,调查一下同学们平时的读书情况。

问题1:平时喜欢读些什么书?选择以下类型中最喜欢、最愿意去读的一种类型,举手示意。

PPT出示:网络小说:《斗罗大陆》、《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漫画:《知音漫客》恐怖悬疑:《十宗罪》经典名著:《西游记》、《红星照耀中国》(PPT展示课前调查结果。

)问题2:阅读名著不够理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同学们可以随意吐槽。

(PPT展示课前调查结果。

)问题3:同学们一般阅读“名著导读”推荐篇目的出发点是什么?(PPT展示课前调查结果。

)小结:从我们刚刚的调查可以发现,同学们在阅读经典名著上确实存在问题,由于同学们年纪还太小,视野、经历、见识有限,无法和经典深层次地交流,很多因素造成了我们现在一提起读经典,读名著就头大。

但是正因为经典经过时间的沉淀,岁月的磨砺,他能给我们的是当下流行的“文化快餐”所不能给予的智慧与力量。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部编版)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部编版)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部编版)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部编版)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朝花夕拾》作者鲁迅的生平简介及其文学地位。
2. 作品背景、主题及艺术特点。
3. 精读《狗·猫·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等经典篇目,分析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及寓意。
“一、教学内容”作为标题标识,以下是关于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部编版)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案的教学内容: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部编版)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部分:
1. 精读篇目:选择《狗·猫·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等经典篇目进行深入分析,理解鲁迅笔下的社会背景、物形象、故事情节以及作品所蕴含的深刻寓意。
本节课将围绕以上核心素养目标,结合教学内容,设计相关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全面发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重点
- 理解鲁迅的生平及其文学地位,认识《朝花夕拾》的文学价值。
- 精读《狗·猫·鼠》等经典篇目,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及寓意。
- 掌握作品中的重点词汇、成语、句子及文学常识。
2. 增强审美情趣:引导学生从作品的艺术特点、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方面感受美、鉴赏美,提升审美情趣。
3. 培养批判性思维:分析《朝花夕拾》中的人物形象和社会现象,学会思考、质疑,培养批判性思维。
4. 提高文化自信:了解我国著名作家鲁迅及其作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5.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部编版)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部编版)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案

撷朵朵朝花悟缕缕情思——《朝花夕拾》读中指导【教学目标】1、了解作品诞生的文化历史背景,帮助学生理解作品内容。

2、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并能够对重要的作品作深入的了解。

3、在一系列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提高其语言综合素养。

【教学重点及难点】1、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

2、教会学生一些阅读的方法;3、引导学生在对人物进行分析的同时引申到对社会、人生的深入思索;【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朝花夕拾》是我们进入初中以来,部编语文新教材为我们推荐的第一本名著,这也是鲁迅先生唯一的一本散文集。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交流这本经典名著,并探讨读整本书的方法。

一、师生互动导入1.这本书一共收集了鲁迅先生几篇文章?你能说出这十篇文章的题目吗?2.书中哪件事给你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呢?(引导学生,学会概括)3.如果按时间归类,这部作品记录了鲁迅哪几个人生阶段的往事呢?小结:读一本书,我们首先要学会对名著的内容进行概括和梳理,这其实就是“把书读薄”。

这样,可以让我们对文章的脉络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同时我们读书还要能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并积极表达出来,这便是“把书读厚”。

那么这节课我们就重点来谈一谈如何把书读厚。

二、感受“温情”1.这本书原题是什么?(《旧事重提》)这个题目很直白,让我们一目了然,但作者在重新修订的时候,更名为《朝花夕拾》。

“朝花”为何要“夕拾”?在我们看来这些平淡无奇的事情,可在作者看来却是朵朵“朝花”,“花”会带给我们什么印象?那么你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感受到了哪些美好的情感呢?从书中哪个地方读出来的呢?(提示:动笔圈点批注、篇名+语段+情感)学生板书:喜欢、关爱、敬重、怀念、有趣、天真、追求2.提示:这些美好的情感有的是一些往事带给先生的,也有的是一些人留给先生的印象。

我们来看这一语段。

投影:“哥儿,你牢牢记住!”她极其郑重地说。

“明天是正月初一,清早一睁开眼睛,第一句话就得对我说:‘阿妈,恭喜恭喜!’......说过之后,还得吃一点福橘。

七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案新人教版
2.分析《朝花夕拾》中的故事情节及其寓意。
例题:请结合《朝花夕拾》中的具体情节,分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所蕴含的寓意。
解答:《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通过描述“我”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成长过程,反映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束缚。百草园是“我”童年时的乐园,而三味书屋则代表了封建教育的束缚。通过这一对比,揭示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扼杀,呼吁人们关注儿童的成长环境和教育方式。
(1)学生层次:
-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存在层次差异,部分学生对文学作品具有较强的兴趣和较高的理解能力,能够较快地掌握课程内容;而另一部分学生对文学作品兴趣不足,理解能力较弱,需要教师进行针对性的引导。
(2)知识方面:
-学生在小说阅读方面有一定的基础,但对于鲁迅先生的生平及其作品背景了解有限,可能导致在学习《朝花夕拾》时,对作品的理解不够深入。
-学生通过学习《朝花夕拾》,对人生和社会问题产生了深刻的感悟,培养了自己的同理心和责任感。
5.学习方法:
-学生掌握了课堂学习的基本方法,如听讲、笔记、思考、提问等,提高了学习效率。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学会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能够运用网络资源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拓宽知识视野,提高自己的信息检索和整合能力。
七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案新人教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七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案新人教版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七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对鲁迅先生的生平介绍,理解《朝花夕拾》的文学价值和社会背景,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以及故事情节,并探讨小说中所反映出的社会问题及启示。

七年级上册语文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案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案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朝花夕拾》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点。

2.激发学生阅读《朝花夕拾》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3.指导学生掌握阅读名著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4.帮助学生感受鲁迅作品的深刻思想和独特风格,体会作者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o介绍《朝花夕拾》的创作背景、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o引导学生理解作品中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o教授阅读名著的方法和技巧,如做批注、写读书笔记等。

2.教学难点o理解鲁迅作品中含蓄而深刻的批判精神。

o引导学生将作品与当时的社会背景相结合进行思考。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阅读指导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5 分钟)o播放一段关于鲁迅生平的视频短片,引出《朝花夕拾》。

2.作者简介(5 分钟)o介绍鲁迅的生平和文学成就,重点讲述他创作《朝花夕拾》的背景。

o展示《朝花夕拾》的封面和目录,让学生浏览。

o教师讲解一些生僻字词的读音和含义,如“骊歌(lí)”“确凿(záo)”等。

o学生简要谈谈对这本书的初步印象。

4.方法指导(10 分钟)o介绍阅读名著的基本方法,如制定阅读计划、做读书笔记、写读后感等。

o布置阅读任务,要求学生在课后阅读《朝花夕拾》的前几篇文章。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5 分钟)o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提问学生阅读的进度和感受。

2.内容探讨(15 分钟)o学生分组讨论自己阅读的篇章,分享印象深刻的情节和人物。

o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如长妈妈、藤野先生等。

3.主题探究(10 分钟)o共同探讨作品的主题,思考作者通过回忆往事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o教师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进行讲解和分析。

4.阅读分享(5 分钟)o请几位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体会。

第三课时1.总结归纳(10 分钟)o回顾《朝花夕拾》的主要内容和主题。

o总结阅读名著的方法和收获。

o展示与《朝花夕拾》相关的评论和研究文章,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案新人教版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继续指导学生提高阅读整本书的能力;引导学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副对联吗?(ppt:“译著尚未成功,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这是一副挽联,你们知道悼念的是谁吗?(鲁迅先生)鲁迅先生笔耕不辍,给我们留下了大量作品,鲁迅先生的作品以小说、杂文为主,今天我们来学习他唯一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走近作者、走近作品1.学生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教师补充。

2.简介《朝花夕拾》。

明确:关于《朝花夕拾》:“朝”表示早年时期,“夕”表示晚年时期。

题目的意思是早上的花晚上来捡,这里指鲁迅先生在中年回忆童年、少年、青年时期生活为主的散文集,共收入十篇散文,外加一篇《小引》,一篇《后记》。

3.走进《朝花夕拾》。

明确:《狗·猫·鼠》和《二十四孝图》:由对童年生活的叙述引发开去,抨击了封建礼教的虚伪和现实人生的丑恶。

《父亲的病》:在叙述父亲生病长期治疗的过程中,对庸医误人表示出深深的愤慨。

《琐记》:记叙作者家道衰落后,饱受世人的冷眼而终于走上了和封建主义决裂的道路。

《无常》描述儿时所见的无常,对“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嘲讽。

《藤野先生》记述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高尚品格,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情的怀念。

《范爱农》追叙与范爱农的交往,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范爱农的同情和悼念。

目标导学二:联系作品,分析人物《朝花夕拾》中出现的四个主要人物,是作者的保姆、恩师、朋友和父亲。

长妈妈——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保存着朴实善良的爱,令作者永生难忘。

从长妈妈身上,我们看到鲁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感情:他既揭示他们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也歌颂他们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

藤野先生——一位异国医学教授,因为表现出平等待人的态度,因为关心弱国子民的学业,他朴素而伟大的人格令人肃然起敬。

他所做的一切都很平凡,如果我们不设身处地地想象鲁迅当时的处境,便很难感受到这位老师的伟大之处。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案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鲁迅的生平及创作背景,掌握《朝花夕拾》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2)学习阅读名著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

(3)通过对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和小组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朝花夕拾》的内涵。

(2)运用多媒体资源,如图片、视频等,增强学生对作品的感性认识。

(3)组织学生进行读书汇报、角色扮演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鲁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真善美的追求。

(2)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和社会,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朝花夕拾》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2)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理解鲁迅的思想感情。

(3)学习阅读名著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 教学难点(1)理解作品中蕴含的深刻思想和复杂情感。

(2)引导学生将作品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鲁迅的生平、创作背景及《朝花夕拾》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思想感情。

3. 演示法:运用多媒体资源,展示与《朝花夕拾》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4. 活动法:组织学生进行读书汇报、角色扮演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播放一段关于鲁迅的视频短片,介绍鲁迅的生平、成就和影响。

- 视频中可以展示鲁迅的照片、故居、作品手稿等,让学生对鲁迅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同时,配上解说词,介绍鲁迅的生平和主要作品,以及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2. 提问学生:你们对鲁迅有哪些了解?读过他的哪些作品?- 学生可能会回答鲁迅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读过他的《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作品。

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

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

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精选10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收集的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1、学生进一步了解鲁迅,了解他童年、青年时期的生活经历。

2、学习用浏览、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阅读书籍。

3、熟读《朝花夕拾》中的精彩片段,学习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1、了解鲁迅,掌握全书内容,提高理解水平。

2、掌握浏览、略读、精读等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高尔基说:“书籍——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古往今来,有很多读书的至理名言。

你知道吗?师生交流读书名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源泉!——高尔基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欧阳修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二、合作交流(一)教师介绍《新课程标准》推荐的10部名著。

冰心《繁星》《春水》施耐庵《水浒传》鲁迅《朝花夕拾》老舍《骆驼祥子》吴承恩《西游记》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高尔基《童年》罗曼罗兰《名人传》笛福《鲁滨孙漂流记》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二)介绍叶圣陶谈读书。

1、靠自己的力量阅读2、阅读要讲究方法(三)读书要讲究一定方法,老师介绍三种读书方法。

1、浏览:就是我们所说的“随便看看,随便翻翻”。

即自主的、没有很强目的性的大略阅读。

对一本书不是从头到尾读下去,而是对该书的的部分内容有选择地阅读。

如作者、前言、内容提要、目录和大小标题等。

2、《朝花夕拾》写于哪一年?是本什么集?共多少篇?1926年间。

回忆性散文集。

共10篇。

3、这十篇分别包含:《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范爱农》《藤野先生》小结:浏览之后,要做进一步阅读,介绍第二种读书方法。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导读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导读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多面的鲁迅——《朝花夕拾》导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明白读《朝花夕拾》的意义。

2.掌握读懂《朝花夕拾》的方法。

3.由浅入深地读《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膜。

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

2.教会学生一些阅读的方法。

教学难点1.了解作品诞生的文化历史背景,较深入的探究文本内涵。

2.指导学生提高读整本书的能力,对重要的作品作深入地了解。

【课堂导入】我们先读两首诗歌,从这两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不一样的鲁迅。

自嘲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答客诮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

据《鲁迅日记》记载,《自嘲》写于一九三二年十月十二日,这首诗的首联写当时作者所处的险恶处境;颔联写他坚持斗争的行动;颈联写他坚持斗争的内在动力,即强烈的爱和憎;尾联写他战斗到底的决心。

《答客诮》则借猛虎怜爱小老虎的比喻,巧妙地揭示出深爱下一代的思想内涵。

如果让我们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两首诗中鲁迅的形象,该怎样概括呢?预设:斗士和慈父鲁迅是复杂而多面的。

今天,我们来阅读《朝花夕拾》从这本书中,我们也可以读到不一样的鲁迅。

【设计意图】通过鲁迅先生的两首诗导入,讲讲诗歌背后的故事,以此吸引学生,了解鲁迅先生在“斗士”这一固化形象之外的“慈父”形象,从而引出先生形象的多面性,开启研读之旅。

【多面的鲁迅】一、说说我知道的鲁迅先生关于鲁迅先生,大家多少有些了解,请同学们来说说。

明确: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

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代表作有《呐喊》《彷徨》《朝花夕拾》《野草》《华盖集》《中国小说史略》等。

【设计意图】通过对鲁迅的生平介绍,了解鲁迅先生的伟大成就以及他对社会变革作出的巨大贡献。

人教部编版教材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教材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教材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优秀教案一、说教材新课标认为:综合性学习应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发展,语言课程与其它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主动参与精神,特别要注重探索和参与过程。

《朝花夕拾》这部散文集是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名著推荐里的内容。

本册书里只出现一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七年级学生解读散文的能力弱,对鲁迅的作品接触的不多,如果老师完全放手让他们自己去读,估计他们只能看点“热闹”。

因此根据以上新课标的要求和本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理念:主动参与、积极探究、感悟理解,互相合作、共同发展。

二、说教学目标:1、继续指导学生提高读整本书的能力;引导学生用粗读和细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的内容,熟悉精彩片断。

2、了解作品诞生的文化历史背景,帮助学生理解作品内容。

3、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并能够对重要的作品作深入的了解。

4、文如其人,抓住作品的细节,全方位了解鲁迅形象。

5、发展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提高其语言综合素养。

三、说教学重点及难点:1、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

2、教会学生一些阅读的方法。

3、抓住作品的细节,全方位了解鲁迅形象。

4、引导学生在对人物进行分析的同时引申到对社会、人生的深入思索。

四、说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了解《朝花夕拾》的全书结构及内容。

解读书的序言《小引》,感受作者的情怀。

教学过程:培养兴趣提高能力1、简洁的导入2、说说自己的读书方法和读书的感受。

3、教师点拨:读书三功:“诵”“疑”“评”。

第二课时走近鲁迅了解创作风格1、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作者生平。

2、了解作者的其他作品。

第三课时那时那人那事——解读不一样的鲁迅1、那时——写作背景2、大家说鲁迅。

3、我说鲁迅从以下几个方面说一说我了解的鲁迅:1)、迅哥儿的童心2)、不一样的志气3)、理性的批判4)、“我”也幽默5)、“我”也有柔情4、鲁迅说感受鲁迅“心有猛虎,细嗅蔷薇”的伟大形象5、老师说结语反思:利用三个课时,引领学生走进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案
3.增强学生的思维品质,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作品中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形成独立见解;
4.提升学生的表达交流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写作等方式,学会准确、得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5.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对名著阅读的兴趣,形成积极主动的阅读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剖析和批判,把握作品的主题思想。
五、教学反思
在这次《朝花夕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们对于鲁迅先生的作品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对作品中的讽刺手法和成长主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历,但感觉效果并不如预期。可能是因为问题设置得不够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导致他们参与度不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用心地设计导入环节,让问题更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
4.培养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兴趣和鉴赏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5.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思考作品中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为:
1.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使其能够理解和评价《朝花夕拾》中的艺术特色,从而提升审美品味;
2.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通过了解鲁迅及其作品,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与尊重;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朝花夕拾》这一名著。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一些难忘的成长经历?”(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鲁迅先生笔下的成长故事。
-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难点在于指导学生如何从鲁迅对童年记忆的描述中,领会其对教育制度和社会环境的批判。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朝花夕拾》名著导读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朝花夕拾》名著导读教案-新人教版

《朝花夕拾》名著(míngzhù)导读一、导读(dǎo dú)目的:让学生更进一步地了解鲁迅,通过《朝花夕拾》了解他童年的快乐生活,以及对旧社会的一些学习(xuéxí)、规矩等的批判;通过导读,使学生对历史,对名家名作产生浓厚的兴趣。

重点:了解鲁迅,了解《朝花夕拾》的思想(sīxiǎng)内容。

二、难点:了解(liǎojiě)作者的思想感情三、教学课时:2四、导读过程:两个最大限度--最大限度地教育引导群众、争取凝聚人心;最大限度的孤立和打击三股势力。

一、导入1、今天,我向大家介绍一个人: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短短的头发刷子似的直竖着,浓密的胡须成一隶体“一”字。

(出示画像)他是谁?(生答:鲁迅)2、对,他就是以笔为武器,战斗了一生,被誉为“民族魂”的鲁迅。

谁能为大家介绍一下鲁迅先生。

(生介绍,幻灯片出示)师补充介绍:1881年9月25日,鲁迅先生诞生在浙江绍兴。

周家是一个大家族,到鲁迅祖父一辈,已日渐衰败。

鲁迅的父亲是个秀才,在仕途上终生不得意一直没有考上举人。

12岁那年,祖父因科场案入狱,父亲受此打击日渐病重,在他15岁那年病逝。

这段时间里,作为家中的长子,鲁迅每天出入于当铺和药店之间,深深地感到事态的炎凉。

17岁,鲁迅离开家乡,先进了南京水师学堂,后转入路矿学堂。

1902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东渡日本深造。

两年后,进了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医学,电影事件使他深刻地认识到改变中国人麻木的精神比医治肉体更为重要,于是弃医从文。

1909年回国,回国以后,鲁迅先后在杭州、绍兴等地教过书,后又去北京的教育部做事,其间目睹了辛亥革命从胜利到失败的整个过程,更加坚定了中国社会的当务之急是国民精神的觉醒。

1917年前后,新文化运动以及文学革命已经开始提倡,鲁迅开始写作,随着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的发表,一发不可收拾,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

3、在人们的记忆(jìyì)中,鲁迅似乎总是一位“怒目(nùmù)金刚”似的英雄人物,一位总是在向着不公平的社会现实冲锋陷阵的斗士。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部编版)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部编版)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全书内容,理解写作的目的动机2、了解鲁迅先生童年和青少年时代的经历,进一步了解鲁迅伟大的灵魂;3、熟悉对鲁迅先生影响最大的四个人物;4、领略鲁迅先生的文笔和思想。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分析思考能力、对精彩语段的鉴赏能力。

3、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整本书的能力。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透过鲁迅先生的文笔感受其思想的厚重,激发学生阅读和学习鲁迅作品的兴趣。

教学重点:1、通过探究式学习深入了解作品的内容和主旨;2、学生通过收集信息、整理信息,从而增强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教学难点:对鲁迅的全面认识教学方法:在瑞博网络平台的环境下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能力目标1、3,情感目标2;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借助《小引》等资料整体把握本书中的主要故事,主要人物教学过程:一、设疑激趣,导入专题独酌花酒释胸竹,寒衣不胜暑,朝花夕拾谁归属,甜酸咸辣苦。

这副对联概述了鲁迅先生创作《朝花夕拾》前后的情况,那么,你觉得从字面上该怎样理解这幅对联呢?那么,这本散文集到底记载了鲁迅先生怎样的一段心路历程,回忆了哪些人与事呢?让我们一起随着先生感受那些难于忘怀的记忆!1、请同学们说说你所了解的鲁迅先生的有关情况;相关链接鲁迅先生各个时代的图片2、教师运用瑞博平台提供更多的鲁迅及其作品创作的情况的简介。

3、本书创作的时代背景1)、你知道鲁迅先生是在什么种情况下写下这本书的吗?2)读《小引》,和同学讨论,划出与时代背景有关的句子,把握作者写作本书时的复杂心情。

链接《小引》,体现心情的关键语句用红色标出。

【读整本书,要形成通过阅读序或跋,再读正文的阅读习惯,以便了解作者思想感情及写作意图,降低阅读难度。

】明确:无聊,离奇,芜杂,悲愤等4、联系《小引》思考,书名为什么由《旧事重提》改为《朝花夕拾》?二、重提那些旧事儿1、回忆我们初中学过哪几篇《朝花夕拾》中的文章?【考虑到有些学习后进生学过就忘,所以运用瑞博平台链接原文,让他们可以温故知新。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名师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名师教案

《<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膜》精品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利用题目、目录、小引,初步了解《朝花夕拾》。

2. 以《五猖会》为例,指导批注式阅读方法。

3. 初步触摸回忆性散文视角交织的特点。

◎教学过程:—、导入今天,让我们拾起落英,去聆听鲁迅先生的心灵独语。

二、整体感知1. 探究《朝花夕拾》书名意蕴。

让我们齐读书名。

《朝花夕拾》最初发表在《莽原》上,叫《旧事重提》,谁能说说《朝花夕拾》这个书名比原名多了怎样的意蕴?明确:运用比喻,显得含蓄,而且富于文采。

将情感与内容融合在一起,原书名比较直白。

2. 发现“小引”中藏有的写作背景。

前言是打开书本大门的钥匙。

我们从《朝花夕拾》的“小引”中,看看能发现什么?明确:“我常想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表明鲁迅写作此书的原因。

阅读“小引”,找出“纷扰”具体所指。

明确:前两篇写于北京寓所的东壁下;中三篇是流离中所作,地方是医院和木匠房;后五篇却在厦门大学的图书馆的楼上,已经是被学者们挤出集团之后了。

教师稍加补充鲁迅“流离”与“挤出集团”所指的历史事件。

需说明的是,鲁迅与“学者们”围绕“三一八惨案”所发生的激烈论战,绝不是不同阵营之争。

无论是鲁迅本人还是“现代评论派”的“正人君子”,他们都是中国现代思想启蒙运动的中坚力量,不可误导学生。

小结:拾取“朝花”,依稀嗅到童年和故乡的芬芳,回忆中的距离帮助作者推开眼前必须面对的事物,让身边的烦恼暂时远去。

3. 理清目录,概览文集内容。

教师结合鲁迅成长经历,交流散文大概内容。

引导学生发现:篇目顺序基本上就是鲁迅成长历程的顺序。

小结:回忆是迟暮的花语。

当摘下枯萎的花时,留下的不是一声浅浅的叹息,而是一种深深的铭记。

一个饱经世事有着深刻思想和鲜明爱憎的中年人,想起童年、少年、青年时代的亲人、朋友、师长的往事,带有更深刻的感情和浓厚的怀恋色彩。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关注书的题目、目录、小引,可以让他们对作者写这部书的缘由、成书的过程、书的主要内容等有全面的了解。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优质课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优质课教案设计

教师姓名×××单位名称×××填写时间×××学科语文年级/册七年级上册教材版本部编教材课题名称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难点名称探究《朝花夕拾》内容难点分析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朝花夕拾》承载的是鲁迅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理解作品这个思想还有一定的难度。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学生刚进入七年级,也刚进入青春期,生活阅历比较少,对今后的人生路比较茫然。

同时他们对鲁迅先生所知不多,对鲁迅先生生活的年代有隔膜,学生阅读整本书的理解能力有待提高,《朝花夕拾》学生似乎能读懂,又似乎读不懂,然而课时有限,不可能带领学生逐篇细读,设想以合作探究的方式,使学生对整本书有一个整体的印象。

难点教学方法1.指导学生通过寻找共鸣、探究疑问,消除与经典的隔膜。

2.引领学生提高读整本书的能力。

运用合作探究法与交流分享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敢于质疑、学会简单赏析评价文学作品。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导入一、歌曲导入播放歌曲《童年》,并出示歌词,学生谈从歌词中联想到的自己的经历。

罗大佑的《童年》是一首老歌,却经久不衰,我们津津乐道地不仅是歌曲轻快的节奏,更是贴近我们童年生活的歌词,使我们仿佛又回到了难忘的学生时代。

一首歌之所以受到听众的喜爱,在于我们能够在歌中发现自己的生活;一部文学名著能够激发我们的阅读兴趣,往往也是因为书中有我们曾经或现在、拥有或渴望的生活。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朝花夕拾》,去书中寻找我们的童年。

知识讲解(难点突破)二、了解内容,寻找共鸣1.教师出示《朝花夕拾》篇目目录,引导学生回顾作品内容:大家都读完了《朝花夕拾》,回顾这本书的内容,那些人或事令你印象深刻呢?(1)学生小组交流。

(2)学生发言。

(3)教师评价、总结。

2.你有没有和作者相似的经历或故事?讲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3.总结分类:人、书、学校、神话民俗、动物三、引领探究,点拨示范1、学生分组,每人提出一个打算探究的问题,小组讨论,共同确定一个研究课题确定其中一个话题后,找出相关的信息。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忆往昔,重拾温情;展来日,审视理性——七年级《朝花夕拾》中的温情与理性开学第一课一.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站在童年跨越到少年的门槛上,面临认知转变的关键时期。

而鲁迅笔下的童心世界就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

但是在阅读《朝花夕拾》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两个难越过的难关。

第一,学生对文章内容所处的时期了解甚少,很难真正走进文本所刻画的场景中。

第二,对鲁迅本人和他的写作笔法有畏难心理。

这些都会影响学生对文章主题的把握。

因此,本课就是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入手,在课程的层层深入中,消除对鲁迅先生及其作品的隔膜。

二.教学目标1.通过思维导图或手抄报的形式,概括《朝花夕拾》中各篇作品的主要事件。

2.通过精读有关长妈妈、寿镜吾老师、鲁迅父亲、藤野先生的篇章,概括相关事件,分析以上人物形象以及作者对他们的情感态度。

3.通过圈点勾画,寻找《朝花夕拾》中有关儿童教育的观点,针对以上观点,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及社会现实,给鲁迅写一封信,探讨先生观点在当今时代是否还有时代价值。

三.教学评价1.通过制定相关的评价量表或小贴士的方式,给学生的思维提供一个支架,让他们的学习有据可依。

2.通过分享,全班同学进行不记名投票,票选出各环节的“名著阅读”小达人,并进行相关奖励。

四.课前准备:《朝花夕拾》、暑假读书思维导图(手抄报)、8开白纸、三种不同颜色的笔、300字作文纸。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知名人物猜猜看:根据老师所给的提示,猜一猜这是哪一位响彻中国文坛的大人物。

提示1:他是世界上马甲最多的人提示2:他被成为中国的梗王提示3:他是当代中学生最害怕的男人提示4:他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这位伟人就是鲁迅。

《朝花夕拾》是我们认识鲁迅的一扇窗户,了解鲁迅的童年经历和心路历程,有利于我们消除与这位文学大师之间的隔膜。

《朝花夕拾》中,既有鲁迅对自己童年往事的温暖回忆,也有他对当时时代的思考和批判。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鲁迅和《朝花夕拾》,品读先生成长的心路历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字】历史、目录、情况、成绩、作风、认识、矛盾、难点、现代、合理、民主、公平、健康、配合、了解、突出、思想、精神、倾向、重点、最大限度、提倡、凝聚、引导、教育
《朝花夕拾》名著导读
一、导读目的:
让学生更进一步地了解鲁迅,通过《朝花夕拾》了解他童年的快乐生活,以及对旧社会的一些学习、规矩等的批判;通过导读,使学生对历史,对名家名作产生浓厚的兴趣。

重点:了解鲁迅,了解《朝花夕拾》的思想内容。

二、难点: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课时:2
四、导读过程:
两个最大限度--最大限度地教育引导群众、争取凝聚人心;最大限度的孤立和打击三股势力。

一、导入
1、今天,我向大家介绍一个人: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短短的头发刷子似的直竖着,浓密的胡须成一隶体“一”字。

(出示画像)他是谁?(生答:鲁迅)
2、对,他就是以笔为武器,战斗了一生,被誉为“民族魂”的鲁迅。

谁能为大家介绍一下鲁迅先生。

(生介绍,幻灯片出示)
师补充介绍:1881年9月25日,鲁迅先生诞生在浙江绍兴。

周家是一个大家族,到鲁迅祖父一辈,已日渐衰败。

鲁迅的父亲是个秀才,在仕途上终生不得意一直没有考上举人。

12岁那年,祖父因科场案入狱,父亲受此打击日渐病重,在他15岁那年病逝。

这段时间里,作为家中的长子,鲁迅每天出入于当铺和药店之间,深深地感到事态的炎凉。

17岁,鲁迅离开家乡,先进了南京水师学堂,后转入路矿学堂。

1902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东渡日本深造。

两年后,进了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医学,电影事件使他深刻地认识到改变中国人麻木的精神比医治肉体更为重要,于是弃医从文。

1909年回国,回国以后,鲁迅先后在杭州、绍兴等地教过书,后又去北京的教育部做事,其间目睹了辛亥革命从胜利到失败的整个过程,更加坚定了中国社会的当务之急是国民精神的觉醒。

1917年前后,新文化运动以及文学革命已经开始提倡,鲁迅开始写作,随着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的发表,一发不可收拾,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

3、在人们的记忆中,鲁迅似乎总是一位“怒目金刚”似的英雄人物,一位总是在向着不公平的社会现实冲锋陷阵的斗士。

但透过他唯一的一本散文集《朝花夕拾》,我们看到的却是一个充满温情的回忆世界,一个有关成长的回忆故事。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鲁迅,走进他的《朝花夕拾》。

二、导读
1、“朝花夕拾”是什么意思?
2、朝花夕拾是一本薄薄的散文集子,除了《小引》和《后记》,总共才十篇。

(幻灯片出示),你最想阅读哪一篇?为什么?
3、任选一篇阅读
课前,我们已经调查了同学们想要阅读的篇目,并按此分好了小组,下面请大家按分好的小组进行阅读,并思考:
A:本文讲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B:说说自己阅读后有什么感悟和收获?
阅读后可以小组内进行讨论
4、交流
A:小组交流
B:班内交流
根据交流情况用幻灯片出示思想内容
《狗•猫•鼠》——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清算猫的罪行: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第三,它老在配合时嗥叫,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我小时侯心爱的一只小隐鼠。

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我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这篇文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阿长与〈山海经〉》——阿长是鲁迅小时侯的保姆。

记述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

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二十四孝图》——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

鲁迅先生从自己小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中国儿童可怜,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给予尖锐的抨击。

《五猖会》——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是一个节日。

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

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无常》——无常是个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的时候,看到母亲哭死去的儿子那么悲伤,决定放儿子“还阳半刻”,结果被顶头上司阎罗王打了四十大棒。

文章在回忆无常的时候,时不时加进几句对现实所谓正人君子的讽刺,揭露了“鬼有情,而人无情”的社会现实。

虚幻的无常给予当时鲁迅寂寞悲凉的心些许的安慰。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橱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

《父亲的病》——父亲被庸医治死,一直是埋在鲁迅心中的痛苦。

文章重点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隐含着作者运用现代科学救国的思想。

《锁记》——鲁迅在这篇文章里主要回忆了自己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的过程。

作品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

作者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如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藤野先生》——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叙述在仙台医专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

作者突出地记述了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情的怀念。

《范爱农》——追叙作者在日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三、总结
1、通过刚才的交流,让我们对《朝花夕拾》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其内容都是对往事的回忆,这些回忆是温馨的;借助这些温馨的回忆,作者对社会现实进行了揭露和批判,这些批判是理性的。

2、透过这些温馨的回忆和理性的批判,我们感觉到尽管幼年的鲁迅也被各种礼仪规矩压迫限制着,但带给他的回忆还是那么美好,你们知道吗?这种美好的记忆是他在“绝望现实”中还能够热爱生命、善待生命的根源。

为什么这么说呢?让我们来了解作者写此书的背景。

(出示幻灯片)
1926年是鲁迅生命中的“黑暗年”,新文化运动陷于低潮时期,而厦门大学的生活寂寥沉闷,他体会到现实中的各种不如意之事,尤其是他经历了北洋军阀政府最残酷的暴行:“三—八”惨
案,他心爱的学生被杀害。

他愤怒地写下《纪念刘和珍君》而遭到追杀,被迫过起了逃亡的生活。

而《朝花夕拾》就是在他逃亡的生活中写下的,也许,越是在绝望的时候,人对往事的回忆越会显得深情绵长。

鲁迅搜寻着自己成长史中细微而温暖的记忆。

在《朝花夕拾》的“小引”中,我们隐约可以感到,鲁迅当时的心境并不好:(幻灯出示句子)
我常想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然而委实不容易。

目前是这么离奇,心里是这么芜杂。

……前天,已将《野草》编定了;这回便轮到陆续载在《莽原》上的《旧事重提》,我还替他改了一个名称:《朝花夕拾》。

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是我不能够。

便是现在心目中的离奇和芜杂,我也还不能使他即刻幻化,转成离奇和芜杂的文章。

或者,他日仰看流云时,会在我的眼前一闪烁罢了。


从中我们读到了鲁迅虚无悲观却深情绵长的心情。

如果说,《野草》是鲁迅在“绝望中抗争”的心灵纪录,是鲁迅生命哲学的表现,《朝花夕拾》则是一种“在绝望中寻求”的心灵追忆,是对生于斯长于斯的老中国生活的隽永的回忆。

恰如鲁迅自己所说的,正是“不愿意想到目前,于是回忆在心头出土了,写下了十篇《朝花夕拾》。

”(幻灯到目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