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学 名词解释 及英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亲媒性分子(兼性分子)(amphipathic molecule)磷脂分子具有亲水头和疏水尾,称之为双亲媒性分子。镶嵌蛋白质(mosaic protein)插入脂双层的疏水核和完全跨越脂双层的膜蛋白。
跨膜运输(transmembrane transport) 蛋白质分选运输途径之一,蛋白质通过跨膜通道进入目的地。如细胞质中合成的蛋白质在信号序列的引导下,通过线粒体上的转位因子,以解折叠的线性分子进入线粒体.
膜泡运输(vesicular transport)蛋白质分选运输途径之一,蛋白质被选择性地包装成运输小泡,定向转运到靶细胞器。如内质网向高尔基体的物质运输、高尔基体分泌形成溶酶体、细胞摄入某些营养物质或激素,都属于这种运输方式。
主动运输(active transport) 一种转运方式,通过该方式溶质特异的结合于一个转运蛋白上然后被转运过膜,与被动转运运输方式相反,主动转运是逆着浓度梯度下降方向进行的,所以主动转运需要能量的驱动。
被动运输(passive transport)也称为易化扩散。是一种转运方式,通过该方式溶质特异的结合于一个转运蛋白上,然后被转运过膜,但转运是沿着浓度梯度下降方向进行的,所以被动转达不需要能量的支持。
细胞识别(cell recognition)指细胞与细胞之间通过细胞表面的信息分子相互作用,从而引起细胞反应的现象.
信号转导(signal transduction)指外界信号(如光、电、化学分子)与细胞细胞表面受体作用,通过影响细胞内信使的水平变化,进而引起细胞应答反应的一系列过程。
生物大分子(biomacromolecule):细胞内由若干小分子亚单位相连组成的具有复杂结构和独特性质的多聚体,能够执行细胞内生命活动的所有功能,主要包括蛋白质,核酸。
内膜系统(endomembrane system):通过细胞膜内陷而形成的膜细胞器的总称是真核细胞特有的结构,包括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溶酶体,过氧化物酶体,内体等,它们共同完成细胞多种重要的生命活动过程。
信号肽(signal peptide):核糖体合成蛋白质时,其新生肽链的始端有一段由18—30个疏水氨基酸组成的短肽,它引导核糖体与内质网膜结合,并使多肽链穿过ER膜进入ER腔内,最后被信号肽酶水解掉。单位膜(unit membrane):电子显微镜下细胞所有膜呈现的“二暗夹一明”的结构。
O-连接糖基化:发生在Golgi复合体内,是寡糖与蛋白质的络氨酸,丝氨酸,苏氨酸残基的-OH基团共价结合而成,则寡糖链被连接在该部位O原子上,此过程同样经糖基转移酶催化。
蛋白质分选:由rER合成的蛋白质在Golgi复合体中经不同修饰后能准确无误地运输到相应的膜结构和细胞器,是由于蛋白质上有分选信号,而相应的靶膜细胞器上有分选信号的受体,二者特异性识别并结合而实现蛋白质的分选。
膜受体(receptor):存在于细胞膜上的某种与物质运输有关的跨膜蛋白,它通过与特定溶质分子结合而改变自身构象,是溶质分子穿越细胞膜。
内体性溶酶体(primary lysosome):即新生的溶酶体,由Golgi复合体萌生的的装载有溶酶体蛋白的运输小炮和内体合并而成,内装有无活性的多种酸性水解酶。
ATPase复合体:分布在线粒体嵴膜上的蛋白质有柄小球体,是偶联磷酸化的关键装置,完成ADP+Pi=A TP的过程。由三部分组成,即头部——可溶性ATPase;柄部——对寡酶素敏感的蛋白;基片——疏水蛋白(HP或F0)
多核糖体(polyribosome):附着或游离的核糖体由mRNA链串连在一起进行同种蛋白质合成的功能单位,实质是提高了蛋白质的合成效率。
核小体(nucleosome):是染色体的基本结构单位,由200bp的DNA和5种组蛋白结合而成,其核心是组蛋白八聚体——(H2A.H2B.H3.H4)*2分子及146bp的DNA缠绕之1.75圈组成,两个核心颗粒之间有54bp的DNA连接,组蛋白H1结合在该位置,核小体紧密连接形成直径为11nm的串珠链。兼性异染色质:随不同细胞或不同发育阶段而变化的常染色质,可向异染色质转化,如雌性哺乳动物的X染色质。
核骨架(核间质)(nucleoskeleton):间期细胞核内出去染色质和核仁之外的网架体系和均质物质,主
要成分是非组蛋白质的纤维蛋白,参与染色体组装,DNA复制,基因表达及调控及核内一系列生命活动。
核定位信号(nuclear localization signal,NLS):入核蛋白中含有的4—8个氨基酸的短肽序列,富含赖氨酸,精氨酸,脯氨酸,可与核孔复合体上的相应受体结合,介导蛋白质进入核内。
Go细胞:即G1期暂不增殖细胞,它们长期停留在G1期而不越过R点,处于增殖的静止状态。这类细胞并未丧失增殖能力,在适当的条件下可以恢复到增殖状态。
核纤层蛋白:紧贴内膜内侧的一层细纤维蛋白质,构成核纤层,它属于中间纤维蛋白,是真核细胞所特有的。核纤层与细胞构建有关,可稳定核的外形,并为染色质提供核周锚定部位。
细胞凋亡(apoptosis):是个体发育必不可少的,是细胞有序的,自燃生理性的死亡过程,它不同与细胞坏死的死亡方式,不会引起炎症反应,是受基因调控的。
信号识别颗粒(signal recognition particle,SRP):在细胞质基质中由蛋白质和RNA组成的结构,可识别并结合信号肽和SRP受体,对蛋白质多肽穿过ER膜进入ER腔的过程起重要作用。
信号识别颗粒受体(signal recognition particle receptor):为膜整合蛋白,暴露于rER膜表面(细胞质基质面),与信号识别颗粒(SRP)特异识别并结合,引导与SRP结合的核糖体附着与rER膜上,故也称停靠蛋白。
呼吸链(电子传递链)(respiratory chain):线粒体内膜上的一组膜蛋白,传递三酸酸循环的氧化反应中所脱下的氢离子的e给O2生成H2O,并释放能量。包括复合体I, II, III, IV。
中心体(centrosome):包括中心粒及中心球,中心粒为2个圆柱小体呈相互垂直排列,圆柱小体由MT 组成,其排列是9*3+0。中心粒周围致密的细胞基质,它是微管组织中心之一。
核仁组织区(nucleolar organizing regions,NORs):控制间期核仁形成的染色质部分,即rRNA,可转录形成28S,18S,5.8rRNA。
组蛋白(histone):是真核细胞特有的蛋白质,是富含精氨酸,赖氨酸带正电荷的碱性蛋白;H1具种属和组织特异性,其余的高度保守;组蛋白与DNA结合可抑制后者复制和转录,若其磷酸化则与DNA结合力下降,有利于DNA的复制和转录。
非组蛋白(nonhistone):是富含天门冬氨酸,谷氨酸带负电荷的酸性蛋白;有种属和组织特异性;非组蛋白可维持染色质结构及参与DNA转录的调控,它与组蛋白结合,可解除组蛋白对DNA的抑制。微管结合蛋白(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MAP):皆有位点与MT结合,对MT的装,运动,胞内物质转运等和MT与其它细胞组成之间的连接均有关,是MT结构和功能的必须成分。
限制点:指G1晚期具有一个调节细胞增殖周期开和关的“阀门”。只有通过R点的细胞才能进入S 期→G2→期→M期。
拟核(nucleoid):原核细胞中含有DNA的区域,没有核膜的包围,也无核仁。
膜相结构:真核细胞中包括细胞膜和细胞内以膜的分化为基础形成的细胞器,如线粒体,内质网。自噬体(autophagolysosome):细胞内衰老和损伤崩解的细胞器或局部细胞质等被细胞内的膜结构包围而形成的一种囊泡。
配体(ligand):作用于细胞的外界信号分子,如激素,药物等,通过细胞特异受体的识别和结合,经信号转导的机制,能转变成细胞内信使,并使细胞产生相应的生物效应。
氧化磷酸化(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呼吸链传递电子过程中伴随能量释放(即2H+2e+1/2O2→H2O),这些能量经磷酸化作用合成A TP,以上氧化和磷酸化相伴进行的过程即氧化磷酸化。
抑癌基因(tumor suppress gene):其产物可抑制细胞的生长并使DNA复制不完全或者损伤的细胞不能进入M期,得以避免细胞的癌变。
通道蛋白(channel protein):镶嵌在膜上的跨膜蛋白,它可形成一种充满水溶液的通道,贯穿脂双层之间,当孔开放时,特定的溶质可以经过通道穿越细胞膜。
G蛋白:即信号转导蛋白,位于细胞表面受体和效应器之间的细胞膜的细胞基质面,具有调节功能和信号转导作用,G蛋白是一种可溶性膜蛋白,由a,B,y三种亚单位组成,由于结合鸟苷酸GDP 或GTP,又称结合鸟苷酸调节蛋白。
异噬体(phagolysosome):细胞的外源物质经由细胞的吞噬而被摄入细胞内的一种囊泡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