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ⅱ湘教版1.3人口迁移说课稿

合集下载

人口迁移说课稿

人口迁移说课稿

第三节人口迁移(说课稿)《1.3人口迁移》这一课题选自湘教版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教科书,适用于高中一年级同学使用。

本节说课共分为三个部分:一、说教材分析与处理(一)地位与作用《高中地理必修2》是讲述关于人文地理的地理知识。

本节《人口的迁移》是该册书的开篇第二节,是初中阶段《人口与人种》知识的延续和深入,人口迁移内容在本章和第二章内容中都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它是人口增长的发展与深入,人口迁移是以人口增长为基础的,而人口迁移和人口增长又一起塑造了人口分布的面貌。

另一方面,人口迁移促进了城市化的推进,没有大批的农民由乡村到城市的迁移活动,城市化水平就不可能快速提升。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人口迁移是联系人口和城市两部分的桥梁。

本节教材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二是引起人口迁移的原因。

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活动建议是运用本地人口资料,探究本地人口迁移的特点。

(二)学情分析与对策1、高一学生本身就具备初步的人口知识,但仅是对一些表面现象的认知,对人口迁移与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知之甚少,平时对身边的地理事象关注也比较少。

2、高一学生身心发育趋于成熟,知识面广,具有较强的认知能力、推理能力和自学能力,对新的学习情境有极大的兴趣与学习欲望。

3、高一学生的人口观、环境观、世界观正在形成,但是由于接触的社会面狭窄,在探究思考中存在一定的片面性,需要正确的情感教育引导。

对策:针对上述学情,我在教学设计中注重下列环节——1、努力创设学生身边熟悉的教学情境,以完整的故事来串联凌乱的知识点,以启迪学生思维为核心,以学生主动参与为标志,在自主学习方式下,进行有效教学。

2、尝试用不同的知识获取方式,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比较、思考、表达来获取科学的人口知识与人口环境观点。

3、注重乡土案例的运用,努力渗透情感教育的理念,使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逐步树立科学的人口观与环境观,并激发爱国爱乡热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安排与突破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并充分体现人口迁移在人口与环境中的桥梁作用,确定本节的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

高中地理人口迁移市级优质课说课稿

高中地理人口迁移市级优质课说课稿

《人口的迁移》的说课稿一、说教材1、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人口迁移》是湘教版必修二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本章是人文地理的开篇,也是自然到人文内容的过渡,从人地关系角度讲述有关人口地理学的基础知识,为下一章城市的内容做铺垫。

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章第一节中《人口增长的模式》主要讲述人口的自然增长,实际上,由《人口迁移》引起的人口的机械增长也能引起人口数量的变化,同时也改变着迁入地和迁出地人口的分布状况,为进一步探究第二节《人口容量》提供了条件。

因此本节内容在本章中也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内容的教学从知识能力要求的角度要求学生了解人口迁移的地理现象、地理规律,掌握阅读人口迁移路线图的能力和结合实例分析总结人口迁移的原因的能力,从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求的角度要让学生通过学习具体人口迁移的知识,分析人口迁移的原因,培养憎恶殖民统治和种族、民族歧视,同情尊重广大劳动人民的美好感情。

2、说教学目标(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了解我国当代人口迁移的特点。

(2)理解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明确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3)运用本地人口资料,探究本地人口移动的状况及产生影响。

从而培养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的地理核心素养。

3、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2)教学难点: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二、说学情(1)“人口迁移”这一概念是初中地理课程没有出现的新专业术语,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分辨“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目的是要使学生对这个问题有比较深层次的理解。

(2)有关国际、国内人口迁移会涉及一些历史知识,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但是大部分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只是在表面现象上,没有深入分析这个问题产生的原因。

对于知识面不够广、学习基础较薄弱的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

因此,教学中涉及了一些探究活动,让学生能够也乐于参与课堂教学,并从中达到学习目标。

三、说教法学法1、说教法根据教学目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本节课我主要采取的教学有:①案例分析法:充分地利用图片和资料展示的手段,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会引导学生阅读具体的材料,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利用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2024-2025学年学年高中地理1.3《人口迁移》教案湘教版必修2

2024-2025学年学年高中地理1.3《人口迁移》教案湘教版必修2
3. 实验器材:
- 虽然本节课不涉及传统实验,但可以准备计算机和投影设备,以便在课堂上使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进行人口迁移模拟实验。
- 确保网络连接畅通,以便学生在线访问地理信息资源和人口迁移相关的数据平台。
4. 教室布置:
- 将教室分为几个小组讨论区,每个讨论区配备一张大桌子,便于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2024-2025学年学年高中地理 1.3《人口迁移》教案 湘教版必修2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湘教版必修2高中地理的1.3章节《人口迁移》,内容包括:人口迁移的定义与分类、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的影响、我国人口迁移的现状与趋势。此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中关于人口分布、自然环境对人口影响等概念紧密相关,旨在帮助学生建立起人口动态变化的基本概念,理解人口迁移对于区域发展和城市规划的重要性。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将所掌握的人口迁移知识,与之前学过的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知识相结合,形成更为全面的地理知识体系。
- 学生在心理素质方面,面对挑战和困难时,部分学生可能出现焦虑、畏惧情绪,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关注和引导。
4. 行为习惯方面:
- 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大部分能够自觉遵守纪律,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讨论和实践活动。
- 部分学生可能存在课堂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主动性不足等问题,影响学习效果。
- 学生在课外拓展方面,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参与度不同,对课程学习产生一定影响。
技能训练:
设计实践活动或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知识的应用,提高实践能力。
在新课呈现结束后,对人口迁移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湘教版必修二1.3人口迁移说课(共27张PPT)

湘教版必修二1.3人口迁移说课(共27张PPT)

三、实效性原则--说课活动的核心 任何活动的开展,考试大都有其鲜明的目的。说课活动也不例 外。说课的目的就是要通过“说课”这一简易、速成的形式或手 段来在短时间内集思广益,检验和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教研能 力,从而优化了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实 效性”就成了说课活动的核心。为保证每一次说课活动都能达到 预期目的、收到可观实效,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 1、目的明确。2、针对性强大。3、准备充分。4、评说准确。 四、创新性原则——说课活动的生命线 说课是深层次的教研活动,是教师将教学构想转化为教学活动 之前的一种课前预演,其本身也是集体备课。在说课活动的一个 组成部分。尤其是研究性说课,其实质就是集体备课。在说课活 动中,说课人一方面要立足自己的教学特长、教学风格。另一方 面更要借助有同行、专家参与评说众人共同研究的良好机会,树 立创新的意识和勇气,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探索出新的教学思 路和方法,从而为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进而不断提高教学质 量。只有在说课中不断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才能使说课活 动永远“新鲜”、充满生机和活力。
(1)自然生态环境因素:气候、土壤、水源
3、因素
(2)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 工 程建设、区域大规模开发
(3)政治因素:政策、战争 (4)社会文化因素:文化教育、家庭、宗教
所谓说课是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 ,面对评委、同行、系统地口头表 述自己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 然后由听者评说,达到相互交流, 共同提高的目的的一种教学研究形 式。
过程与方法
• 1)通过有关人口迁移的讨论,学会全面地、 客观地分析某一具体的人口迁移 • 2)探究人口迁移的特点,举例说明人口迁 移的主要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
• 1)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发展观。 • 2)辩证地看待人口迁移带来的影响 • 3)了解井陉县张河湾水库引起的人口迁移, 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激发学生的学 习热情。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1.3人口迁移-教案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1.3人口迁移-教案

人口迁移教案一、课程标准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二、课程标准解读1.识记:人口迁移的概念。

2.理解:人口迁移的分类;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3.应用:结合实例,分析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学习时一定要在明确概念、类型的基础上,结合读图,理解人口迁移的路线。

重点把握人口迁移的类型及其影响;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三、教材分析(一)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选自高中地理必修2(湘教版),与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是并列关系。

讲述了人口增长除自然增长外的另一个方面:机械增长即人口迁移。

从时间和空间两个尺度表述我国和世界人口迁移的“事实”,并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依据高中地理新课标关于课程理念的要求,教学中不仅要重视知识教学,更要注重地理科学思想和国情、国策教育以及人文精神的培养与熏陶。

让学生通过学习获得正确的人地观,逐渐形成从情感、精神、文化的层面理解和处理事物的人文精神。

在教学中可尝试通过调查、收集身边的人口数据,增强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的能力、方法,形成地理原理和规律。

(二)结构分析本节内容共有2个图表资料,6个阅读资料,3个活动,主要以案例的形式来引导教学,具体知识结构如下:四、教学目标人口迁移概念分类影响因素自然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社会文化因素(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

2.掌握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3.调查和运用本地人口资料,探究本地人口迁移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培养学生分析实例的能力。

2.通过调查和运用本地人口资料,探究本地人口迁移特点的学习,培养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的能力。

3.通过阅读教材中“三峡工程大移民”、“战争与巴尔干人口迁移”等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人口迁移的实例,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多因素,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正确理解人口迁移的含义。

2.培养学生关注当地人口迁移的基本情况,形成正确的人口迁移的观点。

湘教版地理必修二1.3人口迁移教案

湘教版地理必修二1.3人口迁移教案

第三节人口迁移一、学习目标1.通过实例对比,明确人口流动与人口迁移、国际迁移与国内迁移的区别。

2.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理解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明确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3.通过分析相关材料并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时代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4.通过阅读材料,分析案例,归纳出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5.通过调查和运用本地人口资料,探究本地人口移动的状况及产生的影响,培养社会调查和分析探究的能力。

二、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1.概念:指人们①________的空间流动行为。

2.分类(1)国际迁移概念:一个国家的居民进入另一个国家②_____的现象。

形式:③________;外籍工人流动;④________定居。

(2)国内迁移概念:一个国家内部的居民从一个⑤________进入另一个行政区定居的现象。

形式:国家有组织的迁移、⑥________。

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⑦________、土壤、⑧________、地形、⑨________。

2.经济因素(1)影响人口迁入率、⑩________经济发达地区:人口迁入率高。

经济落后地区:人口迁入率低。

(2)影响人口空间分布: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推进,大型建设项目的布局,区域的大规模开发,吸引了大量的人口迁入。

3.政治因素:经济政策、人口政策、战争等都会引起人口迁移。

4.社会文化因素:文化教育、家庭婚姻、宗教信仰等,也会引起人口迁移。

答案:①变更定居地②定居③永久性移民④国际难民⑤行政区⑥自发迁移⑦气候⑧水源⑨资源⑩迁出率(二)合作探究1.判断人口移动是否属于人口迁移的三个标准答案:从人口迁移的定义可以看出,判断人口迁移有三个标准:必须超越一定的行政界线、居住地变更和时间限度。

只有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的人口移动才能称为人口迁移。

(1)必须超越一定的行政界线:这是人口迁移的首要条件。

(2)居住地变更:人口迁移必须以居住地的改变为条件,我国多以户口是否发生变迁作为判断某种人口移动现象是否为人口迁移的标准。

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1.3 人口迁移-湘教版

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1.3 人口迁移-湘教版

第三节人口迁移【设计思路】人口迁移是学生生活中接触比较多的一种社会现象,利用学生所熟悉和感兴趣的材料创设问题情境进行探究活动,辅助知识点的落实,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先从解释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入手,然后设计了学生自主学习来完成“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的落实,中间设置了大量的思考活动和探究活动。

课堂延伸部分通过对案例分析探究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教材分析】《人口迁移》这节课是湘教版必修2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它既是本章的重点,也是高考的重点。

人口自然增长是引起人口变动的一个方面,本节的人口迁移即人口机械增长是引起人口变动的另一个方面。

本节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介绍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第二部分讲述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

【学情分析】人口迁移就发生在学生周围的生活环境中,而高一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主分析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完全可以通过教师的引导,完成自主学习和开放式探究活动。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

2.理解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明确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对比,明确人口流动与人口迁移、国际迁移与国内迁移的区别。

2.通过阅读材料,分析案例,归纳出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运用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地理、探究社会的兴趣。

2.通过与他人合作交流,形成正确的人口观、环境观和全球意识。

【教学重难点】1.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

2.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教学方法】主要通过案例分析法、自主学习法、互动探究法进行教学。

【教学准备】PPT(多媒体图片),相关资料【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视频新闻,创设问题情境)请思考:一个地区或国家人口增长包括哪两方面:学生回答:(人口自然增长)和(人口机械增长)。

师:解释什么是人口机械增长,并指出人口机械增长引起人口迁移。

第3节人口迁移<展示> 人口迁移的学习目标和重难点一、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1、人口迁移的概念:人口迁移是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

2020年【湘教版】地理必修二:1.3《人口迁移》示范教案

2020年【湘教版】地理必修二:1.3《人口迁移》示范教案

2020年精编地理学习资料第三节人口迁移从容说课本节课主要学习了人口迁移的概念、分类及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教学的重点是列举实例分析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教学中,教师应尽量结合实例,即先引入人口迁移的实例,通过和学生一起分析案例,引导学生得出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或先提出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然后针对每一条原因,使用人口迁移的实例进行实证和说明。

通过学习,学生可能会发现,历史早期的人口迁移主要是受自然环境的影响,现代社会的人口迁移则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教学重点1.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

2.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教学难点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

教具准备投影图片,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了解我国当代人口迁移的特点。

2.理解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明确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3.运用本地人口资料,探究本地人口移动的状况及产生影响。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对比,明确人口流动与人口迁移、国际迁移与国内迁移的区别。

2.通过阅读材料,分析案例,归纳出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社会调查,运用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地理、探究社会的兴趣,通过与他人合作交流,形成正确的人口观、环境观和全球意识。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复习提问)1.人类进入20世纪以来,世界人口有怎样的增长?影响人口增长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自然环境对人口增长有哪些限制性?3.何为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是多少?生复习回顾,回答。

推进新课师(投影材料,创设问题情境)课件展示:材料一:联合国报告:印度人口将在2030年前超过中国中国日报网站消息:根据联合国2005年2月24日公布的《世界人口展望》报告,到2025年,印度人口将达到13.95亿,而到2050年,印度人口将达到15.93亿。

而目前的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中国,2025年人口将达到14.41亿,而到2050年,中国人口将回落到13.92亿。

湘教版地理必修二教案

湘教版地理必修二教案

湘教版地理必修二教案湘教版地理必修二教案【篇一:高中地理《人口迁移》教案2 湘教版必修2】 1.3 人口迁移[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

2.探究人口迁移的特点,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3.正确认识人口迁移客观存在及其正、负影响。

4.通过有关人口移动的讨论,学会全面地、客观地分析某一具体的人口迁移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人口迁移与人口移动两概念的关系,明确不同地理概念的区别与联系,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2.过剖析人口迁移的基本原因推力拉力作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各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使学生学会正确看待各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

3.在讨论过程中,引导学生团结协作,大胆表达、交流,发展学生学会合作、与人交往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人口迁移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看待生活。

2.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3.培养学生高度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4.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口观和环境观。

[教学重点]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教学难点]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教学媒体与教具]图片、资料、录象、课件等[课时安排]1课时[讲授过程]【新课导入】播放录象:我国民工流动、伊拉克战争难民移动,引入本节课题。

【板书】第三节人口迁移一、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阅读思考】阅读课本回答问题:①人口变动的原因是什么?②什么是人口迁移?③短期旅行、农民秋收后到城市打工、去商店买东西是否是人口迁移【点拨】人口迁移是指变更定居地时间为长期或永久,人口迁移≠人口流动。

③中的现象都是人口流动。

【活动】针对课本活动1判断是否为人口迁移?各组讨论,发言人回答。

【判断】①图1-9近现代世界人口迁移流动路线示意图;②遍布世界各地的唐人街;③我国当代人口迁移。

判断以上所属人口迁移类型。

【承转】①②为国际人口迁移,③为国内人口迁移,引入人口迁移的分类。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2第一章第三节-人口迁移课件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2第一章第三节-人口迁移课件

二、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

二、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
读下图分析:⑵ 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人口迁移是以开发和支援边疆建设为目的。80年代中期后,我国人口迁移和流动人口外出的目的
主要是: 。 和 ;人口 流动的性质多 属于 性; 国内人口流动 主要由 部和 部地区迁往 部沿海的省区和城市,以及工矿区。
1.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②淡水 淡水的分布及其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类生活、生产的空间布局,从而决定着人口迁移的方向和规模。
荒漠化与移民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土壤 土壤是影响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条件,对农业 生产有着特别的重要意义,因而也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
下图红、黄、蓝三种色彩代表某国国内的三个行政区域,白色代表另外一个国家。读后完成:
⑴属于国内人口迁移的有?
A1→B1
C1→A2
⑵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的是?
C1→D
⑶不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A1→A2 C1→C2
思考:人口迁移有多种类型,当人口发展与环境、经济、社会处于互不适应的状态,就会导致人口 迁移,那么具体引发人口迁移的因素又有哪些呢?
人口迁移的概念 和分类
E
做一做:
A
制作群 陈林森 孙冬荣 佘树平 唐有祥 孙明友 黄晓红 刘 勇 本课件由 孙冬荣 执行制作
引起人口迁移 的因素
一、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
2.分类
按人口迁移空间范围的不同划分
国际迁移
国内迁移
省际迁移
县际迁移
根据人口迁移的方向来划分
农村→农村
农村→城市
城市→城市
城市→农村
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是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

《 人口迁移》说课稿

《 人口迁移》说课稿

《人口迁移》说课稿一、说教材(一)地位作用《人口迁移》是湘教版必修2的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的第三节,《人口迁移》在本章和第二章的内容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它是人口增长的发展和深入;另一方面,人口迁移促进了城市的推进。

因此,人口迁移是联系人口和城市两部分的桥梁,它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了解我国当代人口迁移的特点。

(2)理解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明确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3)正确认识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对比,明确人口流动与人口迁移、国际迁移与国内迁移的区别。

(2)通过阅读材料,分析案例,归纳出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分析教材中案例影响人口迁移的原因,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同时认识到人口迁移也是一个地区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之一,全面认识人口的发展理论,形成科学的人口观、环境观和全球意识。

(三)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人口迁移的影响。

2、教学难点: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

二、说教法在教法上,倡导:在“活动”中学习,在“发展”中学习,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

我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各项活动的安排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基于本节课的特点,在课堂中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材料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自主学习法: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掌握本节的主要内容,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有一个自我思考的过程。

3、活动探究法: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说学法学法上,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第三节人口迁移说课稿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第三节人口迁移说课稿

第三节人口迁移教学重点1.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

2.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教学难点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资料。

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了解我国当代人口迁移的特点。

2.理解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明确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3.运用本地人口资料,探究本地人口移动的状况及产生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对比,明确人口流动与人口迁移、国际迁移与国内迁移的区别。

2.通过阅读材料,分析案例,归纳出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社会调查,运用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地理、探究社会的兴趣,通过与他人合作交流,形成正确的人口观、环境观和全球意识。

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进入20世纪以来,世界人口有怎样的增长?影响人口增长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自然环境对人口增长有哪些限制性?3.何为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是多少?一、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1、带着以下问题阅读教材进行自主学习。

人口增长有哪两种主要方式?对世界人口增长有何影响?何为人口迁移?它与人口流动有何区别?人口迁移可划分为哪些类型?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什么?2、评论上述问题后阅读书中活动材料并回答所提出的问题。

二、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1、观察教材图1-10“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推力因素和拉力因素。

2、观察教材图1-11“2001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地区构成图”、图1-12“2001年我国流动人口城乡结构图”,讨论探究如下问题:2001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地区构成中,流出和流入的省区分别有哪些?2001年我国流动人口城乡结构中,流入、流出的比例分别是多少?特点是什么?3、阅读书中材料了解二次世界大战、伊拉克战争、印巴分治等引起的人口迁移属于政治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引起的人口迁移。

政治因素中除战争以外,各国政府所制定的一些经济政策和人口政策,或是限制人口迁移、鼓励人口迁移的政策,都能引起大规模的移民流。

人口迁移说课稿

人口迁移说课稿

人口迁移说课稿(总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人口迁移说课稿人口迁移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首先非常感谢组织了这次比赛,在过去的三个月内让我学会了很多,让我对学生、课本、课件都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我看来一节好课的准备就像是农夫辛勤耕耘。

在劳作的过程中感受快乐,在收获的喜悦同时得到提升。

现在请允许我向大家介绍我耕耘历程。

在《人口的空间变化——人口的迁移》这节课准备的过程中,依次经历了选教材——备教材——备教学方法——进行公开课——教学反思五个环节。

在教材的选择上基于以下考虑:(1)从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的整合角度考虑,在传统的教学中人口迁移是通过课本文字,插图这些静态的资源来反映人口迁移的动态过程。

无法让学生获得直观感受上的体验。

学习兴趣不高。

而信息技术中动态的画面、视频可以帮助我更好的突破这些限制,辅助教学。

充分体现出信息技术的优越性。

(2)从学生的角度考虑,本次信息技术大赛有生上课环节开始之前,学生知识水平是不可预知的,所以我在选课时尽量避免理论性非常强的课程。

偏重于选择与社会联系比较紧密,同学生身边经常发生的人口迁移。

(3)从自身的优势考虑,这一课最大的困难莫过于政治事件、历史材料、地理知识的相互交织。

而这恰恰变成了我的优势。

因为我们学校史地教研组是一个整体,与政治教研组办公室也只有一墙之隔。

所以与别的学校老师相比,我可以很方便的从历史、政治老师那里得到很多帮助,更好的完成这部分知识的整合。

正是基于以上三点考虑,我对这节课的选择可谓“底气十足”为耕耘找到了最合适的土壤。

有了底气,更需要精心的准备。

在备课阶段,我重点分析了教材地位和作用,重难点和学生状况。

一、说教材分析与处理(一)地位与作用本节教材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二是引起人口迁移的方向、原因、特点。

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活动建议是运用本地人口资料,探究本地人口迁移的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ⅱ湘教版1.3人口迁移说课稿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人口迁移》是湘教版必修2的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的第三节,《人口迁移》在本章和第二章的内容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它是人口增长的发展和深入;另一方面,人口迁移促进了城市的推进。

因此,人口迁移是联系人口和城市两部分的桥梁,它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了解我国当代人口迁移的特点。

〔2〕理解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明确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例对比,明确人口流动与人口迁移,国际迁移与国内迁移的区别。

〔2〕通过阅读材料,分析案例,归纳出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分析教材中案例影响人口迁移的原因,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同时认识到人口迁移也是一个地区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之一,全面认识人口的发展理论,形成正确的人口观、环境观和全球意识。

【三】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人口迁移的概念、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2、教学难点: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

【四】说教法
我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采用了我校新授课的“探究体验式四步教学法”,即激趣定向——自学探究——交流互动——归纳提升,各项活动的安排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最正确的教学效果。

基于本课题的特点,在课堂中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材料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自主学习法: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掌握本节的主要内容,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有一个自我思考的过程。

3、活动探究法: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五】说学法
学法上,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由于本课题内容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比较密切,可以让学生例举身边存在的有关人口迁移的现象。

通过一些实例,同学们分组交流合作,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

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六、说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按照“探究体验式四步教学法”进行授课。

【激趣定向】
导入:多媒体展示《闯关东》的图片和材料,在整个清代,闯关东的山东移民约有700万到800万,闯关东世界历史上一次空前的移民壮举。

闯关东与我们黑龙江省关系密切,很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此时引出本节课学习目标,学生更容易接受理解。

【自学探究】
阅读教材,思考回答以下问题:
1、人口增长有哪两种主要方式?对世界人口增长有何影响?
2、什么是人口迁移?它与人口流动有何区别?
3、人口迁移可划分为哪些类型?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什么?
这部分主要是对一些易懂的知识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达成学习目标。

学生回答后,给出激励性评价,然后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补充强调。

[练习]安排学生完成教材中17页的活动题,加深对知识理解。

问题1:
①外出度假、旅游,上街购物
②张成高中毕业考取大学去异地读书
③王艳从甲县A中学转到B中学读书
④聚居在叙利亚难民营的伊拉克难民
问题2:
①北宋末年中原人民大规模南迁
②19世纪俄国向西伯利亚流放犯人
③明清时期广东、福建等省的人民移居东南亚
④在我国工作的外籍工人
〔转承〕以上我们了解了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那么,人口为什么要迁移?人口迁移受哪些因素影响呢?
【交流互动】
引起人口迁移的原因相当复杂,20世界60年代美国学者提出了系统的人口迁移理论——“推拉理论”。

读图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推力因素和拉力因素。

读教材,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三个代表分别回答三个问题,同组同学可以进行补充。

1、近现代世界人口迁移和我国当代人口迁移各有什么特点?
2、读图1-11,1-12,我国人口流入和流出的省区有哪些?有什么特点?
3、讨论:判断以下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归纳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哪些?
①美国很多老年人退休后向南方阳光地带迁移。

②大庆、攀枝花吸引大量工人、技术人员和家属迁入。

③深圳、珠海因设立经济特区吸引大量人口迁入。

④美国的反恐怖战争,引起大量阿富汗难民流入巴基斯坦等国。

⑤沙漠地区因缺水引起的人口外迁。

⑥农民因耕地不足发生人口迁移。

⑦为了解决夫妻两地分居的问题引起的人口迁移。

⑧中国历史上迁都引起的人口迁移。

⑨改革开放后我国大量农村人口涌向城市。

[师]对学生的表现,教师给出相应的积极评价,并进行归纳总结。

这部分通过生生,师生互动,相互交流合作,并通过小习题的形式,让学生进行归纳总结,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使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理解的更清楚更准确,充分表达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说一说]根据所学知识,你自己或者你的家庭成员有过迁移活动吗?
[课堂练习]
【归纳提升】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以及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其中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是本节课学习重点,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既有自然生态环境因素,还有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因素。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经济因素和文化因素对了人口迁移的影响越来越重要。

我们在分析某一迁移现象时,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全面考虑,突出重点,表达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板书设计:
1.3人口迁移
【一】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
1、概念
2、人口迁移的分类
按地理范围分:国际、国内人口迁移
按迁移方向分:农村、城市人口迁移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
2、社会经济因素:
3、政治因素:
4、社会文化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