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小说《蛙》中民众的母神信仰和生殖崇拜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莫言小说《蛙》中民众的母神信仰和生殖崇拜内容摘要:莫言酝酿十多年、笔耕四载、三易其稿、潜心创作的《蛙》,以其独特的形式,发人深醒的内容,还有选取了民间民众都熟知的民俗意象——蛙,表达了小说的深刻内涵。“蛙”这一意象,体现了植根于广大人民群众心中对“大母神”的信仰以及对原始的生殖的崇拜。

关键词:莫言蛙母神信仰生殖崇拜

莫言采用五封书信包含四篇正文和一场话剧,以剧作家蝌蚪角度的讲述从事妇产科工作的50多年的姑姑的人生经历为时间线,展示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妇女生育状况以及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开展情况。莫言采用了“蛙”这一民俗意象,塑造“姑姑”这具有象征性的形象,同时,也向我们揭示出了民众内心深处原始生殖崇拜。

一:蛙这一意象的选择

“蛙”作为整部作品的名字,以及在作品中所出现的次数,还有其代表的更深层次的意象。要追根溯源论述一下,作者为何选择“蛙”意象这一意象背后所蕴含的渊源。

“从表象上看,蛙的肚腹和孕妇的肚腹形状相似,一样浑圆而膨大;从内涵来说,蛙的繁殖能力很强,产子繁多,一夜春雨便可育出成群的幼体”从这两个相似的点来说“蛙被原始先民用以象征女性的生殖器官——怀胎的子宫(肚子)”。在小说中,中心的着重点就是在那些个女人身上,特别是和“娃娃”有关的女人,从17岁就从事妇产科工作的姑姑,还有到五十多岁还渴望有个孩子的小狮子,那些个拼死都想要生个儿子的高密东乡的女人——王仁美,王胆等等。因此,从“蛙”到怀孕的母亲之间就形成了完美的无缝连接,“蛙”和那些被姑姑接生的和被姑姑引产的未成形的孩子们也就形成了一个相似的连接。最后,小说的叙述者剧作家蝌蚪表达了对“蛙”这一民俗意味的崇拜,至此进而也就上升到了对“母神”的信仰。

二:母神信仰

在众多的神话中,有许多的女神,无论中国还是外国,女神从一开始就是母神,在神话史上她们成为女神的基点和中心都是“生殖”,因此母神信仰则源于

对女性的生殖崇拜。在德国学者埃利希·诺伊曼的著作《大母神——原型分析》中,分析来自远古的神话、仪式、艺术、器物到现在的各种形象,显现了女性是如何在漫长的历史中被表现的。这其中的有各类事物,如女神、还有鸟、鱼、蛇等各种动物。在这众多的象征群中,分析了“母神”这一个特定原型的基本形态和变形形象。而在我们本身的历史文化中,也有诸多的形象,依据小说《蛙》所展现的“母神信仰”,我们只谈从佛教方面而发展出来的一些具有“母神”意味的女神如女娲、送子观音、送子娘娘。佛教传入中国,有了其中国化的发展,如将民间传说中的女娲并入佛教诸神的体系,还有一个是“佛教观音的中国化”,印度的佛教有许多关于观音的称号,唯独没有“送子观音”一说,但是当其传入到中国之后,便产生了“送子观音”,而且备受百姓推崇,甚至是作为主流的统治阶层的也会大修相关庙宇。

在《蛙》中,姑姑作为第一个在高密东乡新式接生方法的实施者,显然,她已然打败了使用不科学老方式的“老娘婆”,几乎全高密都是经她的手接生的孩子,传呼其神的是,还被人认为她有“让女娃成为男娃”的神秘方法,远近出名的“送子娘娘”。这和我们传统的民间信仰“送子观音”“送子娘娘”可以为给百姓送来儿子,进而传宗接代,在本质上一样的性质。小说的后面的叙述中,我们可以得知,在新时代了,人民依旧是有这种信仰的,送子娘娘庙前络绎不绝的人,来祈求送子娘娘给她们送来儿子,因此作为民间工艺的泥塑娃娃便有了很大的从古至今都有很大的市场。

蝌蚪在话剧中也说到其名字的由来“暂名青蛙的‘蛙’,当然也可以改为娃娃的‘娃’,当然还可以改为女娲的‘娲’。女娲造人,蛙是多子的象征,蛙是咱们高密东北乡的图腾,我们的泥塑、年画里,都有蛙崇拜的实例。”同样是在娘娘庙中,有很多的女人跪在娘娘塑像面前“她们占着跪垫久久不起,或磕头连连,或双手合十、仰望着娘娘默默祈祷。”这些女人对送子娘娘的虔诚叩拜,无疑是在表明着百姓们对象征生育的“母神”的崇拜,以及信仰。

三:生殖崇拜

在世界的许多地区,很多遗址中都出土了大量“丰乳肥臀”的裸体女像。学界公认这些形象,展示了在新旧石器时代对女性生殖崇拜的广泛存在。女性生殖崇拜贯穿了整个原始信仰并延续到了今天。这种生殖崇拜观念,在宗族制的封建

社会中化为四个字“重男轻女”,因为在我们祖先的伦理观念中,男性才是主导者,才是家族的主力,“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在小说《蛙》中,当姑姑在开展计划生育的时候,这种观念便成为了她最大的阻碍。也正是这种家族观念,造成了小说中悲剧的产生,对国家计划生育的生死反抗正是体现了民众对原始生殖的崇拜。在《蛙》中,那些事业有成,大富大贵的所谓的有成就的大人物们,为了使自己的“香火”得以延续下去,在家中女人已经丧失了“生殖”这一能力之后,这时候社会上的“代孕中心”便应运而生,进而选择这种方式来得到孩子。在几千年的文化观念下,生男孩就是超越“生殖”这一目的之上的又一标准。人民不再满足女性“生殖”,而是在此基础上,对生殖崇拜提出来更高标准。

“蝌蚪与人类的生育之间,有一种神秘的联系”,这是姑姑在解释“我”名字由来时说的一句话。同时,莫言给小说取名《蛙》,在文中多处提及这一意象,并且结合了民间信仰与封建传统伦理思想。围绕计划生育这一话题,众多作家未曾涉及的领域,揭示了以高密东北乡为点扩散至全国的民间对母神的信仰和对生殖的崇拜。两个名字之间冥冥之中有作者的安排与布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