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的倾城之恋赏析
《倾城之恋》经典赏析
《倾城之恋》赏析摘要:倾城之恋可以算是一个结局比较完美的故事。
本文简单介绍了该作者张爱玲的生平以及倾城之恋的故事梗概,一场香港之战,倾覆了一座城市,也成就了他们难得的的爱情,但这场战争并没有将流苏感化为革命女性,也没有使范柳原放弃原有的生活作风。
因此,他们的结局在眼前或许是完美的,而在往后,我们却不得而知。
最后,借此简单分析二者的人物性格形象以及自己的最后感想。
关键词:张爱玲倾城之恋白流苏范柳原1、张爱玲的生平简介:张爱玲出身在一个上海的一个没落大家庭中,家里既有父亲前朝的专制,又有母亲西洋的开放。
这一新一旧组成畸形家庭,淡薄了爱,增添了无尽的争斗和倾轧。
童年的母爱缺席,少年的父母离异,青年的孤独求学,中年的婚姻变故,晚年的客死他乡。
特殊的人生经历,是她更多地着眼于乱世中的家庭婚姻生活,着眼于世俗人生,而淡化民族、阶级等意识。
曾也有人这样说过,“张爱玲的作品,时代感相当薄弱,把命运的本身加诸女性的影响太过肯定,可以说是张爱玲本身潜在的一种属于女性自恋自怜的悲剧意识。
”她笔下的爱情、婚姻大多都是经济问题、生存问题。
并且,婚姻不是作为纯粹的爱情结果而存在,而是作为经济需要而存在。
《倾城之恋》中的白范的爱情结果本质亦是如此。
2、《倾城之恋》的概述:《倾城之恋》讲述的是上海一个旧式家庭之女白流苏与丈夫离婚后带着一些家产回到娘家居住,所带的那点家产被哥哥们间接的用完光再无可用之财之后受尽了他们的冷嘲热讽,看尽了人生的世态炎凉。
之后在妹妹的相亲会上认识了富家花花公子范柳原,迫于在家中的无奈,于是决定把自己当赌注,跟随徐太太去了香港,之后毫不意外的在香港浅水湾饭店与范柳原的相遇,为了自己以后的婚姻地位和无忧的生活,与范柳原展开了一段“勾心斗角”的爱情拉锯战,本以为这场斗争是白流苏输了,范柳原打算离开香港一段时间,但恰在这时香港发生了战争,日军开始轰炸浅水湾,范柳原返回浅水湾寻找白流苏,在这生死未知的期间两人相依为命,并产生了心心相惜的情愫,最后决定步入婚姻的殿堂。
张爱玲《倾城之恋》简析
倾城之恋在张爱玲的作品中,最能代表她的风格的当数《倾城之恋》。
《倾城之恋》是写一对精明过份的男女是如何在爱情上锱珠必较,功利全局,最后却因香港的沦陷而成全了那份世故的婚姻。
这部小说对人性冷漠的描写令人震慑,仿佛出自一个饱经沧桑的大家之手,其艺术之圆熟,语言之精美堪称中国现代爱情小说中的经典之作。
同时代的苏青赞美《倾城之恋》:“作者把这些平凡的故事、平凡的人物描写得如此动人,便是不平凡的笔法。
《倾城之恋》里充满了苍凉、抑郁而哀切的情调。
这是一个怯懦的女儿,给家人逼急了才干出来的一个冒险的爱情故事。
她不会燃起火把泄尽自己胸中的热情,只会跟着生命的胡琴咿咿哑哑如泣如诉地响着,使人倍觉凄凉,然而也更会激起读者的怜爱之心。
”这是一个关于调情的故事,描写的是白流苏和范柳原的调情表演。
傅雷本来是张爱玲小说最早的肯定者,但他对这部作品却评价不高,其主要原因就在于他认为:“作品的重心过于偏向顽皮而风雅的情调”,“几乎占到二分之一篇幅的调情,尽是些玩世不恭的享乐主义者的精神游戏;尽管那么机巧,文雅,风趣,终究是精炼到近乎病态的社会的产物。
”但也有人认为,傅雷的意见仅仅代表着男性读者的意见,这个意见对于范柳原是合适的,对于白流苏则有些冤屈。
站在女性的立场看,白流苏的调情的背后,是生存的焦灼和无奈。
范柳原意在求欢,而白流苏意在求生。
这也是一个关于弃妇的故事,是一个弃妇在进行垂死挣扎和自我拯救之后终于修成正果的故事。
因此,也有人认为,这是一个张爱玲版的“娜拉走后怎样”的故事,一个关于逃离的故事。
白流苏虽然几经努力得到了众人虎视眈眈的猎物范柳原,成功地逃出了家庭,但是,作者并没有因此而削弱自己作品中常有的荒凉感,白流苏逃出了旧的家庭,又进入了另一个家庭,而且,她得到的婚姻只是一座没有爱情的空城,而这座空城的获得也仅仅是因为战争的成全,是“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
虽然战争加快和简化了许多人的正式成婚的速度,但这种婚姻靠得住吗?主题解析《倾城之恋》作为小说的标题,首先给人一个阅读的提示。
张爱玲《倾城之恋》赏析
张爱玲《倾城之恋》赏析战争摧毁了一座城,却成就了白流苏的婚姻,但结果仍是苍凉的,香港之战的洗礼不曾将白流苏改变成革命女性。
婚姻也没有让范柳原放弃纸醉金迷的放荡生活,只是范柳原的俏皮话再也不对白流苏说了,而是省下来留给别的女人,在范柳原的心里至少把白流苏当成了自己人,但要说他真正的爱上白流苏,仍然是谈不上的,他们之间为对方付出的一点真心只停留在战争中,当他们认为金钱、地位、名誉等等都靠不住时,他们才愿意坦然的抛弃一切重负,毫无“私心”的爱对方。
各怀心思的两个人居然在战争中有了契合点,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白流苏只把谈恋爱当做她的救命稻草,范柳原只把谈恋爱作为他征服女人的一种手段。
张爱玲《倾城之恋》赏析白流苏虽在物质上成为了赢家,在精神上却仍然是输家,但这种婚姻至少让她摆脱了经济上的困顿,家人的冷眼、讽刺。
这不正是她选择和范柳原谈恋爱想要的结果吗?但白流苏仍然是惆怅的,在她的内心是渴望范柳原只爱她一人的,但她知道这种愿望一辈子也不会实现,就连她自己也说不清是爱范柳原的钱呢?还是爱上她这个人才用恋爱作为赌博换取婚姻。
因此她也就不奢望范柳原对她忠诚,不见其他女人,只爱她一人了。
范柳原和白流苏都是不相信爱情的人,白流苏在经历了第一次婚姻的失败后,对有钱的男人已产生了不信任。
更不会相信一个有情的花花公子和她谈恋爱是因为爱她。
范柳原也是不相信女人的人,他喜欢自由,更不愿一个不爱他的人整日的管束着他,他知道身边的女人嘴里说喜欢他,身体上屈服于他都是为了他的钱罢了。
又怎会对这些女人付出真心呢?白流苏也是奔着他的钱的,范柳原又怎么会看不明白呢?但在轰炸中范柳原感受到白流苏的一点真心,这是她在其她女人身上从来没有得到过的。
他明白白流苏这种受到封建礼教思想教育的女人,因为自己离过婚内心肯定是自卑的,跟她结婚,她也不会像其她女人那样咄咄逼人,要求他只爱她一个。
范柳原也就放开自己凭着这点真心便答应同白流苏结婚。
白流苏因此而得救。
倾城之恋赏析
倾城之恋》赏析《倾城之恋》是张爱玲最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之一,在这部小说中,不仅仅描写了两个人在战乱背景下相爱的故事,还反映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白流苏俨然也成为了那个时代的女性主义矛盾斗争的载体。
故事发生在香港,讲述了出身没落之家的白家小姐白流苏,经历了一次失败的婚姻,身无分文,在亲戚间备受冷嘲热讽,看尽世态炎凉。
偶然一次机会她认识了多金潇洒的单身汉范柳原,便拿自己当做赌注,远赴香港,博取范柳原的爱情,想要争取一个合法的婚姻地位。
两个情场高手斗法的场地在浅水湾饭店,原本白流苏似是赌输了,但在范柳原即将离开香港时,日军开始轰炸浅水湾,范柳原折回保护白流苏,在香港陷落的一刹那,两人才得以真心相见,许下天长地久的诺言。
先是范柳原假借徐太太之意邀请白流苏去了香港。
白流苏决定赌一把,她倒要看看自己还有没有年轻女人的优势。
到了香港她才知道她是在跟一个饱经世故、情场老手在谈“恋爱”。
介绍人曾说,范柳原“年纪青的时候受了些刺激,渐渐的就往放浪的一条路上走,嫖赌吃着,样样都来,独独无意于家庭幸福”。
白流苏看范柳原极尽殷勤、挑逗之能,就是不提婚姻之事,自然也不愿自动投人到他的怀里,让他占便宜。
她决心只要婚姻,不要做情妇。
范柳原觉得,白流苏似乎只看重婚姻,而不讲感情,心说,你越这样,我越不会结婚,只想让你当情妇。
后来白流苏说自己要回上海,她是想试探范柳原对自己的态度。
没有想到范柳原欣然同意。
白流苏不得已回到了上海。
回来后日子更不好过。
她几乎被家庭泼就的污水泡起来了。
不久,范柳原也按捺不住给她打了电报,让她再去香港。
这时白流苏由于家庭的压迫,只好示弱。
回到香港后,果然成了范的情人。
这时范柳原仍然是在玩弄两人的关系。
只当了一个星期的情人,范柳原就决定去英国,并宣布一年半载再回来。
就是从情人的关系看,这正常吗?显然不正常。
这两个主人公,被不同的家世、文化背景、心事分隔着,各怀鬼胎,又绕来绕去兜够了圈子,精刮赛精刮,费尽了算计,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半推半就的。
[精品]【中国小说名著赏析】张爱玲《倾城之恋》
【中国小说名著赏析】张爱玲《倾城之恋》【中国小说名著赏析】张爱玲《倾城之恋》春秋文子张爱玲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一颗不朽的奇葩,她将人生与艺术巧妙地融合,把人生幻化成艺术,在艺术中关照人生。
一部《倾城之恋》,她把自己的人生感悟审美体验融化为繁美的词句和惊艳的意象,以独特的艺术灵感诠释爱情、命运、人性,以凄怆的女性主义情怀影射孤独悲凉的人生味和身世之感。
傅雷说:哪一种主义也好,倘若没有深刻的人生观,真实的生活体验,迅速而犀利的观察,熟练的文字技巧,活泼丰富的意象,决不能产生一样像样的作品。
无疑,张爱玲做得很完美,夏志清先生称其为今日中国最优秀最重要的作家,她当之无愧。
二十世纪中国文坛寂寞萧条,只出一位这样遗世独立的女子:张瑛,1920年9月30日出生于上海,1930年改名张爱玲,1943年发表《倾城之恋》和《金锁记》等作品,1944年与胡兰成结婚,三年后离婚,1952年移居香港,1955年离港赴美,1956年8月在美国与剧作家赖雅结婚,1967年赖雅去世,1973年定居洛杉矶,两年后完成英译清代小说《海上花列传》,,1955年5月逝于洛杉矶公寓,享年74岁。
生如夏花般绚烂,死如秋叶般静美——张爱玲以这种诗意的浪漫主义方式走完了自己的一生,而那欲哭无泪、悲凉凄怆的身世之感前世今生和后来者已无人可以切身体悟了。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这冷傲的控诉唯属张爱玲。
作为一个女性,张爱玲是不幸的。
胡兰成给了她爱情,赖雅给了她婚姻,最终爱情背叛,婚姻被带进了坟墓。
张爱玲将自我人生的凄惨爱情移植给她笔下的都市男女,十里洋场的光怪陆离中尽是一幕幕爱情的悲剧。
《倾城之恋》似乎是个例外,到处都是传奇,可不见得有这么圆满的收场。
白流苏,一个离了婚死了丈夫风韵犹存的遗老千金,一个风流倜傥视女人为脚下泥的海归阔少,一场战战兢兢费尽心机苦心经营的恋爱,最终一切都被战争的流弹炸断了故事的尾巴,香港的沦陷成全了他们——在这个兵荒马乱的时代,个人主义是无处容身的,可是总有地方容得下一对平凡的夫妻。
张爱玲倾城之恋解析
范柳原是一个有钱的华侨和他 在伦敦的交际花情妇生下的儿子, 由于他父亲在中国有妻子,柳原 充其量算一个庶出的,而当母亲 去世后,孤身一人流浪伦敦“很 吃了些苦”。父亲故世后,才获 得继承权,却得不到整个家庭的 尊重和认可,成了一个浪荡公子。
范柳原从小在英国长大,是个 很“西化”的中国人,而出身名 门的大家闺秀白流苏就是一个纯 粹的中国女人,有着东方女性特 有的贤德与顺从。
凄艳的色彩 别具一格的审美情趣,文如其人,文如其 衣。张爱玲喜欢用些艳丽浓重的字眼,在她的小说中 随处可见那种种华丽凄艳的文字,通过那份绚丽色彩 突出她所表达的主题,给人视觉上一种强烈的冲击, 让人在视觉冲击中去联想,去感悟作者所要表达的东 西。
多样的修辞 一个个离奇的象征,一串串断珠的比喻, 一段段淡淡的描写都使得她的作品格外的美丽。 笔下故事世俗,但字里行间闪动灵气,充满淡淡的冷 意,浓艳的画面,奇特的想象,堪称经典的字句
他迷恋善于低头的传统中 国的风韵,迷恋传统的中 国女人流苏和柳原的互动 有许多地方都是出于心计 的,一个是传统的女人期 待婚姻,一个是漂泊的浪 子想找情妇,柳原对流苏 是如此的迂回、曲折;流 苏对柳原是如此的矜持、 含蓄,香港之行是流苏人 生的一次赌博,流苏进行 着异常的心灵之旅,一场 心智的较量。
• 11、炸死了你,我的故事就该完了。炸死了我,你的故事还长着呢! 注:没有说一个爱字,但最深最浓的爱早已流溢出来。 12. 一般的男人喜欢把女人教坏了,又喜欢去感化女人,使她变成好女人.我可不像那么没事找事做. 我认为好女人还是老实些好. 注:我可不是一般的男人---那谁是?
倾城之恋张爱玲作品展现爱情与人生的复杂与矛盾
倾城之恋张爱玲作品展现爱情与人生的复杂与矛盾倾城之恋:张爱玲作品展现爱情与人生的复杂与矛盾张爱玲是中国现代作家中备受推崇的一位,她的作品中经常展现出爱情与人生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通过对张爱玲作品《倾城之恋》的分析,我们可以深入探讨这些主题。
一、爱情的复杂性在《倾城之恋》中,张爱玲通过描绘主人公与男主角之间复杂的感情关系,展现了爱情的复杂性。
主人公对于男主角的爱充满了矛盾和挣扎。
她既渴望得到他的关注和爱护,又在感情的泥沼中辗转反侧。
这种复杂的感情关系使得主人公陷入了痛苦的境地。
张爱玲通过细腻的文字描写,将读者带入了爱情的微妙与矛盾中。
二、人生的矛盾性除了爱情的复杂性,张爱玲的作品还表现出了人生的矛盾性。
作品中的主人公经历了一系列的挫折和痛苦,她在现实与理想之间无法选择。
她渴望自由和独立,却又受困于社会和现实的束缚。
这种矛盾性使得主人公陷入了困境和挣扎中。
张爱玲对于人生的矛盾性的描绘,使得读者能够深刻地感受到其中的压力和焦虑。
三、张爱玲的独特叙述风格在《倾城之恋》中,张爱玲展现出了她独特的叙述风格,这为作品中爱情与人生的复杂与矛盾增添了色彩。
她以充满诗意和细腻的描写方式,将读者带入了主人公内心的世界。
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张爱玲展现出了爱情的窒息和人生的无奈。
同时,她运用回忆的手法,将过去与现在相融合,使作品更显复杂和矛盾。
这样的叙述风格不仅增加了作品的艺术性,也使得读者对作品更加深入地理解其中的复杂与矛盾。
四、对爱情和人生的思考《倾城之恋》作为张爱玲的作品之一,通过对爱情和人生的描绘,使得读者思考起这些话题。
作品中的主人公深陷在复杂和矛盾的爱情关系中,她对爱情的渴望与痛苦相互交织。
这种深度的描绘让读者开始思考爱情的本质和人生的意义。
通过作品中的角色与故事,张爱玲传达了她对于这些话题的思考和观点,引发读者对自己的思考。
总结:张爱玲的作品《倾城之恋》通过描绘爱情与人生的复杂与矛盾,引发了读者对于这些话题的思考。
倾城之恋解析
倾城之恋解析第一篇:倾城之恋解析《倾城之恋》这部小说中,不仅描写了一个在战乱背景下的恋爱故事,更是一部反映人生困境,人性弱点以及理性回归的哲理小说。
我在网上找到一篇解析的文章把它转过来给喜欢的朋友一起欣赏。
一倾城之恋蕴涵的人生困境(一)围城意识《倾城之恋》中这一围城意识是通过作者对流苏的心理描写表现出来的,当兄嫂恶言相击,她跪着祈求母亲做主,而母亲却呆着脸,不做声她恍惚回到多年前,还只十来岁的时候,看了戏出来,在倾盆大雨中和家里人挤散了她独自站在人行道上,瞪着眼看人,人也瞪着眼看她,隔着雨淋淋的车窗,隔着一层层无形的玻璃罩无数的陌生人,人人都关在他们自己的小世界里,她撞破了头也撞不进去每个人都是一个围城,谁也走不进谁的世界。
而在世俗的城堡里,城里的范柳原想逃出来,城外的白流苏想冲出去白流苏是想从封建枷锁中冲出去,冲进现代的城,找到衣食来源,比如穿时髦的衣服,跳交际舞,想和有钱的范柳原结婚。
范柳原已经厌恶了物欲横流逢场作戏的现代社会,想冲出去,冲进原始的,充满中国传统元素的精神世界。
他把巴结他的那些俗女人看成他脚下的泥,他觉得白流苏不应该光着膀子,穿时髦的长背心,而希望她穿旗袍,想象她在原始森林里奔跑。
“倾城” 是指人类文明之城物欲之城倾塌。
此时,人需要从原有的城堡里逃出来,重新架构价值体系,思想体系“倾城之恋” 展现了人们在围城内外冲进冲出的人生困境。
(二)现代末日意识张爱玲在《传奇》再版序中写道:个人即使等得及,时代是仓促的,已经在破坏中,还有更大的破坏要来有一天我们的文明,不管是升华还是浮华,都要成为过去。
如果我常用的字眼是“荒凉”,那是因为思想背景里有这惘惘的威胁。
《倾城之恋》清晰地描写出城市毁灭时,人们内心的真切体验和思想的深刻变化,剩下点断墙颓垣,失去记忆力的文明人在黄昏中跌跌绊绊摸来摸去,好像是找着点什么,其实是什么都完了。
这是当时人们面临的又一困境,在灾难面前,人们将嚣张的物欲冷却下来。
张爱玲小说《倾城之恋》语言艺术的文化解析
张爱玲小说《倾城之恋》语言艺术的文化解析张爱玲小说《倾城之恋》语言艺术的文化解析《倾城之恋》是张爱玲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以20世纪20年代的上海为背景,讲述了贾平凹和邓丽君之间的一段纯美而又动人的爱情故事。
张爱玲以她独特的语言艺术,将这段爱情描绘得生动而细腻,深深触动着读者的心灵。
本文将从语言的运用、意象的构建以及文化的体现等方面,解析《倾城之恋》中的语言艺术对于文化的表达与传递。
首先,张爱玲在《倾城之恋》中巧妙运用了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上海话,刻画出了那个时代上海的独特风情。
小说中的对话流畅自然,充满了地方特色和时代感,使读者仿佛置身于20世纪初的上海滩,感受到当时的繁华与庸俗,浪漫与现实交织的氛围。
例如,在小说开头的第一章中,贾平凹与邓丽君的对话就展示了上海话的独特韵味:“我看那个贾聪明也与我吃吃醋。
”“醋多了不好。
”“花心似的。
”“我们偏七个月生么。
” 这段对话不仅凸显出贾平凹和邓丽君之间的亲密关系,还展示了他们之间的情感纠葛以及当时上海社会中的一些价值观。
其次,张爱玲在小说中灵活运用了大量的意象,通过细腻的描写,增强了情感的表达与读者的共鸣。
她以极其简洁的语言,勾勒出细节丰富的场景与人物形象,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故事中的情感变化与心理冲突。
例如,在故事的结尾部分,贾平凹在看到邓丽君与其它男子相拥时,内心的复杂情感被张爱玲巧妙地通过意象描写表达出来:“贾平凹解了肩巾递过去,有人接了,一人在用力拉邓丽君的裙带。
错乱的人群中,邓丽君被一下子行到粉红的围巾里去了。
”这个简单的动作与细节,意味着爱情的结束与离别的情感,使整个故事以一种淡淡的忧伤落下帷幕。
此外,张爱玲在小说中还多次反映了当时上海社会的文化背景与现实风貌。
她通过主角的话语与行为,巧妙地呈现了一个层层婚姻关系交织的家族,及其所代表的婚姻观念和家庭价值观。
这些细节描写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念,更凸显了主人公跨越层层桎梏追求真爱的艰难与付出。
倾城之恋赏析
《倾城之恋》鉴赏张爱玲的《倾城之恋》结尾虽然是唯美的感情,虽是成全了白流苏和范柳原的一段感情,实则以是现实的表象掩饰了真正的悲凉,比以往的悲剧更像悲剧。
有些人取笑白流苏的顽固不灵,其实是她迫不得已,在那样的一个时代她除此选择之外再也无从其他的选择,这样的选择体现出白流苏的固执,倔强,追求。
一、固执之处白流苏,一个离过婚的女人,在那个旧上海暧昧的时代,离婚在当时是要受道德谴责的,“我们家用的是老钟,他们的十点钟是人家的十一点,他们唱歌唱走了板,跟不上生命的胡琴。
”白公馆则属于守旧一派,一个落后于时代的败落家族,“古老的钟”,意味着传统的思想,白家老太更是传统思想的代表者和执行者,而离了婚的白流苏,受不少家人的指戳,在钱财用尽之时,她的存就成了多余,本为柔弱的的小女子,也就只能自己站起来,自己做主,固执的地离了婚,尽管在这个过程中夹杂着太多痛苦和无奈,可是白流苏仍坚持了下来,表明白流苏不再是逆来顺受、传统意义上的弱女子,她的固执和坚持就是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利,这里表明,白流苏是有新派思想的白家人,文中说“白公馆里对于流苏的再嫁,根本就拿它当一个笑话,没奈何,只索不闻不问,由着徐太太闹去。
”由此,可见,亲人没有给白流苏多少安慰,甚至把白流苏的离婚回娘家当成了耻辱的典范,这些亲人比陌生人还要可怕,女人最苦莫过于投靠亲人时却遭到嫌弃,终于小声道:“这屋子里可住不得了!……住不得了!”面对这样的环境,白流苏悲伤压抑,甚至想要逃离,却又因为“没念过两句书,肩不能挑,手不能提”,不能做什么事情,白流苏的固执在于它的封建传统,这种“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思维已经控制了女性的活动范围,甚至没有了地位,养活自己也是个问题,这种顽固的封建思想,正因为缺乏教育,有的甘愿生活在别人替他们安排好的笼子里,白流苏想要一个出口,好在,出现了性格怪癖的范柳原,所以白流苏固执的认为她的出路,除了和另一个男人结婚之外,恐怕再也没有其他的选择了,她意识到再也不能在这个家呆下去了,再也忍受不了这种折磨了,于是她要离开,用生命做赌注的呼喊离开,所以她固执的认为,是那样的社会,那样的家庭迫着流苏选择“离开”,离开并不属于她的“家“,于是有了对自己命运的追求,当白家人陪宝络见范柳原回来的路上时,几乎所有人都怪白流苏抢了宝络的风头,而白流苏心里却想着“今天的事,她不是故意的,但是无论如何,她给了他们一点颜色看看。
倾城之恋鉴赏
摘要:如果要总结一个纯粹爱情的概念,人们很少选择从张爱玲的小说中提炼。
《倾城之恋》以一种平视爱情的姿态,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爱的纯粹与唯美。
在小说的字里行间,散发出了太多的世俗的气息,包含了太多的斤斤计较,也刻画出了人物内心太多的自私的精打细算。
男女主人公明里暗里的较量,无不透出了爱情的昏暗面,透过这种昏暗,我们才得以清楚的窥测到爱情的脆弱。
《倾城之恋》中的爱,凸显出一种自私,在这种自私思想的左右下,渗透了太多的世俗的成分。
关键词:爱情观;自私;世俗张爱玲始终站在旁观者的立场来看待人世,当然也包括爱情。
她是个聪明却不乏任性的女子,她习惯于把人间最绚烂的情感,撕碎在世人面前。
让人无法说清她对爱情到底有没有好感,但可以清楚地看出,张爱玲对爱情寄予的情愫,始终笼罩着一层绝望,一种幻灭。
写了那么多苍凉的故事,她眼中的爱情原只是一团浓的化不开的灰色,那是一片没有生命的灰,犹如她内心的生活。
在张爱玲眼中,“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
”[1]爱情也一样,字面上的爱充满崇高、圣洁与伟大,一旦融入真实的生活,爱情无非只是琐碎生活中的点缀。
但是张爱玲内心的爱情毕竟还没有冻结,对这个世间,她还在骨子里隐藏着一丝温暖,这温暖是她对世俗的一点怜悯与诠释,它宛如阴天里的一线阳光,有点耀眼,也有点奇特,所以便有了《倾城之恋》。
这部小说难得让张爱玲对爱情动了心,使得冷淡于爱情的张爱玲,多少也对感情有了那么一点信念。
然而,这点信念牢牢地植根在世俗地土壤中,在这土壤的培育下,使得滋生其中的爱情琐碎、复杂、平庸。
一、恋爱的目的《倾城之恋》中白流苏和范柳原能够很快地走在一起,一方面源于白流苏经济上的无所依靠,一方面源于范柳原精神上的无所依靠,两者的无所依靠促成了两颗孤独的心的靠近。
也正因为两颗心都存有一种深深的孤独感,所以才容易滋生感情。
面对范柳原,白流苏在乎的不是她是否爱柳原,而是柳原是否爱她。
她只想利用柳原给予她的爱,赢得一场婚姻。
《倾城之恋》点评
《倾城之恋》点评《倾城之恋》是张爱玲的一部经典小说,讲述了白流苏和范柳原在战乱时期的一段爱情故事。
这部小说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和深刻的主题思考,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和赞誉。
首先,从叙事风格来看,《倾城之恋》采用了张爱玲一贯的细腻、精致的文笔,将故事娓娓道来,给人以强烈的代入感。
作者通过对人物心理、情感和细节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浪漫和悲凉的世界。
同时,小说中还融入了一些诗意和哲理的思考,使得作品更加具有深度和内涵。
其次,从人物形象来看,白流苏和范柳原都是鲜活而立体的人物。
白流苏是一个聪明、独立、有主见的女性,她在面对生活的困境时,勇敢地选择了自己的道路。
而范柳原则是一个温柔、浪漫、有些软弱的男子,他在爱情和家族之间挣扎,最终选择了爱情。
这两个角色的塑造,使得故事更加具有张力和吸引力。
此外,《倾城之恋》还深刻探讨了战争、社会和人性等主题。
小说通过描绘战乱时期的香港和上海,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不安。
同时,作品中也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展现了人们在面对生死存亡时的选择和决策。
这些深刻的主题思考,使得作品不仅仅是一部爱情故事,更是一部具有社会价值和历史意义的作品。
最后,从影响力来看,《倾城之恋》不仅成为了张爱玲的代表作之一,也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部小说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启发了后来的文学创作和社会思考。
同时,这部小说也被多次改编为电影、电视剧和舞台剧等形式,成为了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一。
综上所述,《倾城之恋》是一部具有独特叙事风格、鲜明人物形象和深刻主题思考的经典小说。
它以其卓越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影响力,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的瑰宝之一。
对于我们了解历史、思考人性、探讨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浅析《倾城之恋》的悲剧意味及由来
创新平台张爱玲的文字华美而冷寂,其小说也多以悲剧收尾,给人一种美丽、苍凉的感觉。
父母的离异、家族的衰败都给她的心灵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她从父母家族人的身上,看到了旧式婚姻的悲哀。
因此,在她的作品中,女性大都不是追求自身价值的强者,她们找不到自我存在的价值,通常也不会拥有纯真浪漫的爱情。
她们清醒地知道自己只是男子的附庸,是传宗接代的工具,所以就尽力谋求自己的利益,在无爱的婚姻中挣扎求生。
提起张爱玲的小说,我们自然会想到《倾城之恋》。
这是她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讲述了战乱前后女性的悲剧命运。
小说中的女主人公白流苏原本是上海白家的小姐,在经历了一次失败的婚姻之后,身无分文,备受亲戚的冷嘲热讽,看尽世态炎凉。
偶然间认识了多金潇洒的单身汉范柳原。
白流苏和范柳原在反复的猜测与博弈后终于步入了婚姻的殿堂,但这看似圆满的结局实则处处透露出悲凉的意味。
接下来,笔者就带领大家感受一下《倾城之恋》的悲剧意味,并分析一下这种悲剧意味从何而来。
一、《倾城之恋》的悲剧意味1.不同的生活环境和相似的生活境况“他们唱歌唱走了板,跟不上生命的胡琴。
胡琴咿咿哑哑拉着,在万盏灯的夜晚,拉过来又拉过去,说不尽的苍凉的故事——不问也罢!”在故事的开头,张既而引出白公馆这一场所,又呈现出男女主人公迥然不同的生活环境和相似的生活境遇。
旧式家庭在意嫡庶,看重婚姻,注重培养名门淑女。
白流苏就出生于这样的家庭,自小就接受传统教育。
范柳原则在英国长大,家庭富庶,从小便接受西式教育。
他们在不同的环境中成长,接受着不同的文化,都是家族中的“异类”。
二人相遇,自然容易产生摩擦与碰撞。
白流苏虽然自小接受传统教育,也接受封建包办婚姻,但面对并不幸福的婚后生活,她勇敢地选择了离婚。
离婚之后的白流苏回到白家,可是她的生活境遇并未朝着好的方向改变,哥嫂的逼迫使得她不得不向自己的母亲寻求援助,母亲却漠然待之而非出手相助,她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
于是,她试图走出白公馆。
范柳原则是私生子,孤身流落到英国,历经曲折才获得继承权。
倾城之恋赏析
《倾城之恋》赏析一九九五年的一天,张爱玲在美国孤寂无声地走了。
几天后,别人在她的寓所里发现了她的尸体。
我想象着,一个干瘪细长的老太,瘦猴一般,终日躲在阴暗的房子里,触目而惊心……我不敢想象那会是张爱玲,因为我实不知道,那么持才自傲,那么自怜自恋的她,怎么可以容忍自己的传奇有这样凄凉无奈的收尾? 在我的心中,民国初年的临水照花人,张爱玲从来是属于60 年前的上海的。
所以我怀疑这世上根本就存在过两个张爱玲!写《金锁记》,有着《倾城之恋》的张爱玲早在50 年前就已遁去,唯留一个凡俗的怪僻女人张爱玲在认识间忍受那个绝世才女的所有爱恨情怨!文学史上的奇迹张爱玲迷恋上海,也成名于上海,她的情感之花闪烁在上海,离开了上海的张爱玲如无源之水,终于枯去。
我想当年的那个张爱玲多半是死于窒息,因旧上海的一去不返,触摸不到上海气息的她,香魂一缕随烟去,白云千载空悠悠!上海(旧上海)是一个奇特的地方。
十里洋场上,倩女香魂,杂夫走卒,并行不悖地游荡着,就有了很多的故事和传奇,可以说上海成全了张爱玲,而客居上海的她也做绝了上海人!事实上拥有过张爱玲的旧上海到底沾了张爱玲多少的光,恐怕也无人能说的清!据傅雷的文章,“当时张爱玲仿佛从天而降,教人无论悲喜都有些措手不及,除了这太突兀了,太像奇迹了‟这些不着边际的话外,读者从没切实表达过意见。
”青年女子张爱玲一夜成名上海滩,这本身就是一个传奇。
“奇迹在中国并不算希奇,可都没有好下场,”傅雷一语中谶,他说“但愿这句话永远不要扯到张女士的身上”,可天不由人,张爱玲终于也成了奇迹的陪葬,终生为她的才情所累!翘首回望,人生都是充满故事的。
或是轰轰烈烈,抑或平淡无奇。
但毋庸置疑的是,张爱玲却成为文学史上的奇迹,闪烁着灵异的光辉,似乎世间的光芒只为衬托她的存在而存在。
她,有着灵动飘逸的气韵,有着傲骨旷世的才华,有着高贵典雅的气质。
她的一生充满传奇的色彩,有着缺少父爱的凄凉童年,有与胡兰成相遇相知的浪漫,有赖雅余生陪伴的温馨。
浅析张爱玲《倾城之恋》
浅析张爱玲《倾城之恋》1000字
《倾城之恋》是张爱玲的经典小说之一,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
情感盛宴”。
小说的主要情节围绕着主人公——韦航和宋淑慎的爱
情故事展开。
下面就让我来浅析一下这部小说吧。
首先,这部小说情感丰富多彩,其中主要呈现出两种爱情。
一种是
真爱,即韦航和宋淑慎之间的爱情。
他们在浪漫的背景下相识、相知、相爱,但由于年龄、地位、境遇等方面的差异,他们的爱情最
终未能实现。
另一种是虚情假意的爱情。
例如,宋淑慎对于陶淑芬
的爱情,实则是因她与自己的丈夫有某些共同点,如同样的经济地位、有着一定的文化修养等。
而陶淑芬对韦航的爱情则更多的是出
于利用和觊觎。
这些爱情的复杂和多样性,使小说中的人物充满了
人性的韵味。
其次,小说很好地诠释了传统社会的婚姻观念。
小说中的京城溢于
言表的喜爱婚姻这种形式,尤其是对于男性来说,是一种实现人生
价值的主要方式。
否则,他将无法得到社会的认可,也不会拥有一
个好的未来。
然而,小说也揭示了这种婚姻观念下带来的痛苦和不公。
“倾城之恋”无疑是传统婚姻观念下被禁止、被视为不合适的。
最后,小说中的叙事风格也令人印象深刻。
张爱玲的描写非常的精致、细致入微。
在揭示主人公的心理活动方面,小说以红楼梦的回
忆手法为蓝本进行,不同于一般小说的时间线性结构,同时也将小
说的情节展开得繁复而有趣。
总之,张爱玲的《倾城之恋》凭借其丰富的情感、深刻的人性分析
以及独特的叙事风格,被视为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一。
倾城之恋优美句子赏析
倾城之恋优美句子赏析1. 张爱玲作品《倾城之恋》中经典语句赏析,要求是自己见解流苏是个好女儿,但她在恋爱市场上却给人家估低了价.原因是她离过婚,再醮的对象一般都以为无非象那个姓徐的——在海关里做事,新丧的太太,丢下了五个孩子,他急等着续弦——罢了。
不料柳原却看中了她,更不料其时香港适起变乱,幸运竟使她正式成了他的妻子.从“婚姻的保障”而得到“经济上的安全”,流苏从此便可“笑吟吟”的暂时把生命告个段落了.可怜的女人呀!其实象范柳原般的男人,又有些什么价值呢?一个华侨的少爷,嫖赌吃喝样样都来,偶思螺蛤,垂怜到流苏身上,当初还是打算自己出洋去,把她自在香港当情妇的,后来经过困难,总算良心发现扶她为妻了,读到这里我真要替流苏舒一口气、假如柳原真的出国去了,一月二月而至于一年半载不回来,那时生活程度更高涨了,也许柳原留下的钱已不够用,写信去催又迟迟不见寄来;男人的心是靠不住的,那时她欲留在香港既不可,回到上海白公馆去又吃不住哥嫂们笑话,势非另找户头不可.这样三番四次以后,她便成为荡妇身分,要想归正也不可期了.我知道一个离过婚的女人,求归宿的心态总比求爱情的心来得更切.这次柳原娶了她,她总算可以安心的了,所以,虽然知道“取悦于柳原是太吃力的事”,但她还是“笑吟吟”的.作者把这些平凡的故事,平凡的人物描写得如此动人,便是不平凡的笔法,料想改编为剧本后也仍旧很动人的。
我曾急切地打听这个女主角是谁,据说是罗兰,这便觉得最合适不过的了。
柳原的个性有些好《飘》里的白瑞德,这类男人也可以说是“坏的”,但是他们真正谈起恋爱来,却能给女人以“美妙的刺激”.尤其要紧的.这篇文章里充满了苍凉,抑郁而衰切的情调,我希望在戏剧演出时仍不会失掉它,而且更加强。
这是一个懦怯的女儿,给家人逼急了才干出来的一件冒险的爱情故事,她不会燃起火把泄尽自己胸中的热情。
只会跟着生命的胡琴咿咿哑哑如泣如诉的响着,使人倍觉凄凉,然而也更会激起观众的怜爱之心。
倾城之恋赏析
倾城之恋赏析倾城之恋赏析张爱玲的《倾城之恋》有一个很美的名字,却是在讲述一段不美的爱情,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倾城之恋赏析,希望大家喜欢。
《倾城之恋》,它讲的是在一个动乱的年代里,人受到种种的影响,什么都倾覆了,唯一剩下来的,可以依靠的,便只有两个人之间的感情与关系。
我很喜欢这个主题,一个动荡的年代,一段唯美的感情。
即便有一天一切都成了废墟,但人心中的东西却能让人们紧紧依偎着,相依为命。
1.解读这部作品,首先要解读与作者的某些关系提起张爱玲,心头总会涌起一种别样的滋味。
她有着灵动飘逸的气韵,有着旷世难寻的才华,有着高贵典雅的气质。
她的一生充满传奇的色彩:有着缺少父爱的凄凉的童年,有与胡兰成相遇相知的浪漫,有赖雅余生陪伴的温馨;但是偏巧,在那个兵荒马乱的时代成长起来的她,却一点也不幸福,胡兰成风流成性、不负责任,偏巧她人生最初最重要的时期都处于那些刻薄、没落、自私的人群之中。
张爱玲笔下的人物便是在爬满蚤子的生命中苦苦挣扎着,但终不免一个悲剧性的命运。
张爱玲自己的爱情也是,她爱上了一个民族汉奸,这样的结局终究不能完美。
因此,她的文章风格也始终笼罩在郁郁寡欢息的笔调下,他的作品如《金锁记》、《花雕》都有着不能完美的结局。
但她却慷慨地赋予《倾城之恋》一个完美的结局,这或许是她对自己爱情的一种真心的寄托,抑或是对心中那份渴望爱与完美的情怀的眷恋与不舍吧。
2.对作品内容的解读相遇就是一种缘分,这缘分似乎是天注定,没有回旋的余地,正如张爱玲所说:“这缘分是于千千万万人中遇见你所遇见的那一个人,没有早一步,没有晚一步,正好遇见了。
是的,就是这样一种唯美的感觉。
流苏,一个充满高贵典雅气质的没落的白家小姐,一个旧式大家庭中的'新式女人。
她离了婚,想投奔娘家寻找一个栖身之所,但是亲情冷漠人言可畏,她的无辜的灵魂经受着世俗与势力的拷打,她实在没想到上天会再赐予这样的自己一份真实的爱情。
范柳原,一个无根漂浮、四处漂泊的海归浪子,一个现代风月场偶露真情的调情高手,他不相信女人,不相信会有真正的爱情,因此贯穿于社会的红尘中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
张爱玲倾城之恋解读
张爱玲《倾城之恋》解读张爱玲《倾城之恋》解读张爱玲是一个对人生充满悲剧感的作家,她的小说中弥漫着一种梦魇般挥之难去的悲凉氛围,虽然其中也有着人生的种种热闹繁华,但最终都难逃一个苍凉破败的结局。
而《倾城之恋》似乎是一个例外。
《倾城之恋》是张爱玲的成名作,也是《传奇》中最具有传奇色彩且唯一以大团圆收场的小说。
故事讲的仍是张爱玲擅长的男女情爱:白流苏和范柳原,一个破落世家的离婚女儿和一个饱经世故的老留学生,两个来自不同文明和世界,有着不同身世和欲求的原本毫不相干的人被命运的巨手搓合在一起,靠一场惊心动魄的倾城战火结成了婚姻,在那兵荒马乱的时代里做了一对平凡的夫妻,这在张爱玲满是残缺的故事中是少有的圆满结局。
然而这个看似各得其所皆大欢喜的圆满里却蕴含了更深刻的不圆满,这段得意缘的华丽底色上衬出的其实是现代人灰色人生的苍凉和悲哀。
张爱玲小说中的悲剧意识,很大程度上源自于她对女性可悲生存处境的感知与体认。
《倾城之恋》也是如此。
它可以看作是一曲女性生存困境的苍凉之歌。
对于流苏,很多人将她视作情场的赌徒,是个以婚姻为职业,借谋爱来谋生的恶俗女人,也有人认为她是封建专制和男权社会的双重受害者,是个值得同情和悲悯的弱者形象。
而张爱玲本人则在《写倾城之恋的老实话》中称赞流苏是一个非常厉害的女人,有决断,有口才。
那么到底应该怎样看待流苏以及她的倾城之恋呢?流苏出身于式微旧家庭,是那种比较完整地接受了封建传统文化熏染的女性。
范柳原就认为她是一个真正的中国女人,而他之所以对流苏一见钟情,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后者身上所具有的完美的古中国情调。
但流苏又并非完全是旧式的,她虽然接受了封建包办婚姻,但当性情暴躁的丈夫对她百般虐待时,流苏并不是像大多数旧式女人那样委曲求全忍辱偷生,而是愤而与之离婚。
尽管在这个走出丈夫家门的过程中夹杂着太多痛苦和无奈,却表明流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恪守三从四德凡事逆来顺受的懦弱女子了,她已经懂得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人格和权利,可是她仍要面临娜拉走后怎样的问题。
张爱玲小说《倾城之恋》语言艺术的文化解析
张爱玲小说《倾城之恋》语言艺术的文化解析张爱玲小说《倾城之恋》语言艺术的文化解析导言:张爱玲是二十世纪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作家之一,她的作品大都涵盖了爱情、婚姻、家庭等主题。
而《倾城之恋》则是其中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小说之一。
本文将以《倾城之恋》为例,通过对其语言艺术的文化解析,探讨张爱玲小说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以及其对读者的影响。
一、语言艺术的塑造人物形象《倾城之恋》是一部以陈大明和韦春柳之间的爱情为主线的小说。
张爱玲以其独特的语言艺术塑造了两位主角的形象。
陈大明是一个有着文化底蕴和浪漫情怀的男性形象,而韦春柳则是一个聪明而独立的女性形象。
通过对话和内心独白的交织,张爱玲展现了二人之间的情感纠葛和心理变化,使得读者可以感受到他们的思想和情感的细腻。
值得一提的是,张爱玲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象征、隐喻等修辞手法,使小说的语言更加抽象、富有诗意。
例如,小说中陈大明被描写成“鱼梦一场”、“被电线绞断的鸟”,这些形象化的描述不仅凸显了他内心的痛苦和对爱情的追求,也让读者更加容易与他产生共鸣。
二、语言艺术的反映社会背景《倾城之恋》发生的背景是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咖啡馆文化”开始兴盛,社会风气开放,许多西方文化和价值观也开始涌入中国。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张爱玲通过小说中的语言艺术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变革和人们的思想观念。
首先,张爱玲在小说中频繁使用了洋名和外来词,例如“Judy”、“Cafe”,这些外来语词映衬出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的独特魅力,也反映了当时年轻人追求西方文化和时尚的心态。
其次,张爱玲用“黄色文化”来描述陈大明一直追求的性爱快感。
尽管当时中国社会保守,但上海的社交场所却允许人们谈论这些话题,这种风气也使许多人对于性爱的渴望更加强烈。
通过语言艺术的运用,张爱玲将这种社会背景巧妙地融入到小说中,向读者传达了当时人们对于自由与放纵的追求。
三、语言艺术的抒发情感张爱玲以其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力,通过语言艺术抒发了自己对于爱情和婚姻的看法和情感。
《倾城之恋》解读
还有一次是:范柳原带白流苏到饭店吃饭。最后喝茶,看着茶杯里的残茶叶,他想起马来亚的芭蕉和森林,他对流苏说(幻灯4):“我陪你到马来亚去。”流苏问:“做什么?”柳原说:“回到自然。”他后边接着说:“我装惯了假,也是因为人人都对我装假。只有对你,我说过句把真话,你听不出来。”“在上海第一次遇见你,我想着,离开了你家里那些人,你也许会自然一点。好容易盼着你到了香港……现在,我又想把你带到马来亚,到原始人的森林里去……”“他笑他自己,声音又哑又涩……他们付了账出来。他已经恢复原状,又开始他的上等的调情——顶文雅的一种”。他的每一次真,都是短暂的,转瞬即逝的。
这话很有深意,但白流苏不懂,听不出来。她依然以为这是范柳原找托词,找借口,仍然是在和自己斗心眼儿。
第三层:“噢,也许你不在乎。根本你以为婚姻就是长期的卖淫——”这是将他们的恋爱关系捅破了,一针见血地指出你白流苏不过是以自己之身换得你的生活依靠罢了。
还有一个细节让我印象深刻:“在这动荡的世界里,钱财、地产、天长地久的一切,全不可靠了。靠得住的只有她腔子里的这口气,还有睡在她身边的这个人。她突然爬到柳原身边,隔着他的棉被,拥抱着他。他从被窝里伸出手来握住她的手。他们把彼此看得透明透亮。仅仅是一刹那的彻底的谅解,然而这一刹那够他们在一起和谐地活个十年八年。”
然而,作品结尾的张力是明显的,它在向我们暗示:这种不再飘零很可能只是暂时的,结尾写道:“柳原现在从来不跟她闹着玩了。他把他的俏皮话省下来说给旁的女人听。那是值得庆幸的好现象,表示他完全把她当自家人看待——名正言顺的妻。然而流苏还是有点怅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爱玲:《倾城之恋》
最早开始看《倾城之恋》是因为迷恋这个名字。
在没有读它的时候,我想,这故事应该有一座城,还有一个爱情故事。
倾城,不一定是美女的代称,但一定会是绝美爱情的形容词。
看这部小说,还因着喜欢里面人物的名字。
白流苏,范柳原。
绝对是两个很搭的颜色在里面,白的是苏,绿的是柳。
不知道为什么,每一次读小说,我都深深觉得作者为人物起名字一定是花了很大的气力。
我也写过一些小说,短篇中篇都有,长篇需要太多时间,暂时未曾涉猎。
但每次在故事情节勾画好了之后,总是为给人物取名字伤脑筋。
女子的名字,最好要特别,灵气,还要代表她的个性。
如果是白流苏叫白秀贞,请注意这两个字。
流苏飘逸美丽,有点捉摸不透的感性,但秀贞二字,必给人的印象是一个传统的女子,恪守所有旧式女性的美德。
当然也不乏反讽的名字,比如《绝望的主妇》里面,其中一个女主角叫盖伯瑞尔,在英语名字里面,它是忠贞的意思,但她是最早出轨的。
所以单单看这两个名字,我就深深爱上了《倾城之恋》。
这座城,是香港,而且是沦陷的香港。
张爱玲说:“香港的沦陷成全了她(白流苏)。
”
相信你可以想象,也能理解,有些爱情,只存在于某个地点,某个时间,一点不合都无法成功。
在战争中,人的欲望变得太少,只剩下活着就好。
那平凡的婚姻,是浪漫主义者的归宿。
小说里是这样写的“不料柳原却看中了她,更不料其时香港适起
变乱,幸运竟使她正式成了他的妻子,从‘婚姻的保障’而得到‘经济上的安全’,流苏从此便可‘笑吟吟’的暂时把生命告个段落了。
”
既然书名有一个“恋”字,他们相爱吗?
范柳原拿稳了白流苏跳不出他的手掌心,白流苏爱上范柳原目的是图经济上的安全。
而对于他们之所以没有发生关系,张爱玲写的是:“两方面都是精刮的人,算盘打得太仔细了,始终不肯冒失。
”
写到范柳原、白流苏终成眷属时张爱玲调侃道:“他不过是一个自私的男子,她不过是一个自私的女人。
在这兵荒马乱的时代,个人主义者是无处容身的,可是总有地方容得下一对平凡的夫妻。
”
这样看来,婚姻,似乎是容不得爱情的了。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你是怎样想感受呢?爱情又是如何,婚姻又该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