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的改革

合集下载

学校新课改管理制度

学校新课改管理制度

学校新课改管理制度在当今社会,教育始终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不断变革的社会环境也在促使教育改革不断深化。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校决定进行新课改管理制度的全面改革,以适应当前时代的要求,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一、新课改的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教育领域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不断涌现。

因此,为了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我校决定进行新课改管理制度改革。

二、新课改的目标1. 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新课改管理制度的改革,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2. 培养学生素质。

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 促进教师发展。

为教师搭建良好的成长环境,提供专业化的培训和发展机会,激发教师的创新激情和工作热情。

4. 推动学校发展。

通过新课改管理制度的改革,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和综合实力的提升,推动学校向着现代化教育机构的目标迈进。

三、新课改的主要内容1. 教学管理(1)建立科学的教学管理体系,明确教学目标和任务,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确保教学工作的有序进行。

(2)加强课程建设,注重学生需求,优化课程设置,提高教学质量,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建立有效的教学评价机制,定期对教师和学生进行评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2. 师资培训(1)为教师提供专业化的培训机会,加强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培养,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2)建立教师激励机制,根据教师的工作表现和贡献,给予相应的奖励和荣誉,激励教师积极工作。

(3)建立交流合作机制,鼓励教师之间进行教学经验的交流和分享,促进教学成果的共享。

3. 学生管理(1)加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课堂教学改革教学常规管理细则

课堂教学改革教学常规管理细则

义城完小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与教学常规管理细则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课程改革的成败关键在课堂教学,为了认真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及第二轮课程教材改革的意见与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教书育人、全面发展"的教育原则,大力推动“以德育为核心,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特制订《义城完小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与教学常规管理细则》。

各科教师都应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认真学习课程教材改革意见与精神,在教学中加强双基,培养能力,发展智慧,提高素质,执行课改工作的“十三个认真”:一、认真备课:(深化课改的前提)1、全面掌握、正确理解新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确定各科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依据,也是检查教学质量的依据。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掌握和熟悉教材的基础上,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全面把握教学目标,制订的教学目标与要求应切实、具体。

2、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教材.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材料。

教师要善于从整体把握知识结构,再从整体到局部精心钻研教材,抓准教学的重难点,理清教学思路。

对于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关键性内容,教师应注重方法引领,帮助学生理解巩固,打好扎实的知识基础。

3、教学设计要从学生的学情出发,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式学习的有机结合,从学科框架体系的纵向衔接以及学科间的横向衔接两个角度整体把握教学内容,并有效挖掘教学内容的育人功能.4、根据学科特点、教材与学生的实际,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堂上,充分运用有关的教具、学具等教学设备以及挂图、标本、实物等,特别是现代化教学媒体和手段,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5、精心设计作业.对学生练习作业应注重“质”的考察,应精心设计,分层优化。

做到既达到教学要求,又不使学生负担过重。

既要满足大部分学生的需求,又要让优秀生“吃饱”,让学困生“吃了”习题,更要让孩子跳一跳把“果子”摘下来.6、认真备好每堂课的导学案.上课有导学案,导学案要坚持电子备课。

新课程的教学常规管理

新课程的教学常规管理

( 作者单位 :湖北省荆 州教 育学院 )
造 融 洽 、和 谐 的校 园T 作 环境 ,通 过 改 善 组 织氛
5 7
谭 旌 西 屯
E C【 I 【 E E I 1 W : C RR I i S A I l C[
维普资讯
盘棋 。学 校 的 《 学计划 》 、 《 教 教研计 划 》、 《 学科教学计划 》 、 《 复习备考计划 》实行审定 报批制度 ,力求计划拟定的方 向性 、实效性 和可 操作性 。计划一 经制定 ,必须严格执行 ,不得私 自更 改 。如 有 特 殊情 况 需 要 改 动 的 ,必 须 报 相 关
领 导研 究 ,批 准后再 执行 ,并 有 备案 可查 。 2 .加强 备课 管理 ,强化一 个 “ ”字 。笔者 实 认 为 ,教 师 备课 的 基本 原 则 是 :依 据标 准 ,双 向 设 计 ,注重 方 法 ,突 出过 程 。具 体 地讲 ,是 做 到
“ 个统 一 ” :即 教学 目标 的拟 定 与课 程标 准 的 四 要求 要 统一 ;课 前 分 析 与解 决 学 生 的学 习 矛 盾 相
包括信息技术 ,校本课程都应有具体 的规定。学
校 要 严 格 控 制 学 生 在 校 时 间 总 量 , 统 一 教 学 进 度 ,统一 资 料 使 用 ,统 一 质 量 检 测 ,形 成 整 体一
式单一化 ,主要靠单一 的定时检查 ;二是检查内
面 ,要 努力 减 少 形 而 上学 和 不 良风气 对 教 师 造 成
行 的 ,学 校 环 境不 佳 最 容 易 引 起 教 师心 理 、行 为
如 果 全社 会 都 来 关 心 和 重视 教 师 的心 理危 机
受 挫 。 由此 ,学校 领 导 要 视 教 师 为 亲人 ,时 时牵

新时期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的建设

新时期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的建设

新时期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的建设摘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工作的全面开展,以往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已经不适用新时期素质教育改革创新的发展。

逐步建立健全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是我们新时期学校教育的任务。

本文旨在分析新时期学校教学常规管理规范及制度的建设,从而完善新时期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

关键词:新时期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建设1 新时期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建设的指导思想我们加强新时期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建设,首先必须要确立教学常规管理制度的指导思想,使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建设更加规范化、更能发挥出其整体功能。

尤其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为了加速素质教育的进程,达到培养新时期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的目标,必须要坚持以下几点作为新时期学校管理制度建设的指导思想。

首先,教育要做到“以人为本,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的首要指导思想就是要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我们推行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也就在于此。

学校常规管理制度建设坚持“以人为本”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正确处理科学知识与能力素质之间的关系,充分尊重学生,符合学生发展的规律,使学生真正的主动学习。

第二,注重个性教学,培养创新精神。

因材施教,注重学生个体发展也是我们建设教学常规管理制度的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

现代培养教育必须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培养,真正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最好的发展。

推进素质教育工作,不是为了培养“千篇一律”的人才,而是要从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出发,促进每个学生能够在学校教学中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

因此,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的制度建设必须重视学生差异等各方面的问题。

同时,积极鼓励并培养学生的独立创新精神和能力。

以个性教学、独立创新作为教学的指导思想,建设适宜的规范制度,才能更好的启迪学生崇尚科学、独立创新、追求真理。

第三,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

传统的教学中,并没有加入实践能力作为评判学生能力的标准,而当今社会需要会学习也会动手的人才。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管理运行机制-精品教育文档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管理运行机制-精品教育文档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管理运行机制随着高中课程改革的全面开展,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与新课程实施的矛盾逐渐凸显。

面对新课程改革对教学管理提出的新要求,我校积极应对、努力探索教学管理规程的重建工作,构建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以此提高课程管理力,深化课程改革。

一、创新教学管理体制组建课程管理组织机构我校本着由单一的科层行政组织转向科层行政组织与扁平化学术组织有机结合的原则,在原有行政管理组织的基础上进行了调整和重组,组建了课程管理组织机构。

成立了课程研发与管理委员会,建立了三个课程管理系统,即教学管理系统、校本特色管理系统、服务保障系统。

教学管理系统下设课程管理部、选课指导部、教学指导部、教学事务部、校本研修部、信息技术部共6个部;校本特色管理系统下设校本课程部、综合实践部、生活指导部、学生社团部、家教指导部共5个部;服务保障系统下设人力资源部、安全保卫部、后勤保障部共3个部。

同时,成立了学生发展监控中心,充分体现了将促进学生发展作为新课程实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课程管理组织机构的设立使我校管理职能开始由行政管理转向课程管理,初步实现了由行政管理向课程管理的转变。

创新定位管理部门职能我校依据新课程需要对新组建的管理部门重新定位其职能,突出强化其指导职能和服务职能。

课程开发与管理委员会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对学校课程改革全面负责。

其职能主要是领导和组织新课程实验工作,对学校新课程实验做出正确的决策和部署。

课程管理部以教学副校长为主管,成员有教务主任、教学主任、教研室主任、信息中心主任、教研组长、备课组长。

其职能主要是根据课程开发管理委员会意见,开展与新课程相应的实验研究,制订《房山区实验中学新课程设置方案(试行)》,建立既符合国家要求又有学校特点的课程体系;执行国家课程标准,编制学校课程开设计划;对新课程实施进行过程监控和评价等。

教学指导部以教学主任为主管,成员有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备课组长。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常规管理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常规管理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常规管理文昌市罗峰中学邢福标这次有幸参加了文昌市中小学教导主任业务培训学习。

在学习过程中,听取了专家的精彩报告和兄弟学校的经验介绍,而且参加了分组交流讨论,感触和收获很大。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对教学工作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优劣。

而今正面临新课程改革,形势更加严峻,要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采取确实有效的措施,加强教学常规管理。

我认为,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教学管理制度建设俗话说:“不依规矩不成方圆”。

管理制度作为一种规范性行为准则在学校的管理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学校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

对教学管理应达到的标准提出相应的要求,明确教师的岗位职责,使教学管理工作做到有制度可循,有规定可依,避免管理工作的盲目性、片面性。

用制度管理学校全体教师,靠全体教师管理学校,大抓教学常规管理,积极推动学校管理的制度化、常规化。

二、加强教学过程管理教学工作是一项复杂而漫长的工作,它涉及到教师活动的方方面面,从开学初的制度计划到日常工作中的备课、授课、辅导、作业批改、考试及质量分析等。

要抓好教学过程管理,就必须从教学的基本环节入手,认真落实每一环节的工作,步步踩实,突出过程管理的实效性。

教学计划的制定,必须是在认真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的基础上,了解教材编排的意图和目的,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

对教师的备课、教育教学、作业批改、学生辅导等情况进行定期检查或不定期抽查,并根据检查情况做好记录,肯定成绩,找出不足之处,提出中恳的改进意见。

三、向四十分钟要质量,加强课堂教学管理优化课堂教学,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而优化课堂教学,不仅要体现在教师的教上,更要反映在学生的学上。

教师在教的过程中,必须深钻教材,采用适合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大胆尝试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兴趣,使教师的教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探求新知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教学常规改革的理论探讨

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教学常规改革的理论探讨
生 的 交 往 和 对 话 . 分发 挥 制 度 的激 励 和 引 导作 用 。 充
关 键 词 :中小 学教 学 常规 负面 影 响 核 心理 论
教 学 常 规作 为 教 学 管 理 制 度 的重 要 组 成 部 分 ,对 于教 师 的 教学 和学 生 的学 习 来 说 , 着 积 极 的 教 育 作 用 , 且 教 学 常 有 而 规 的 限制 和 规 矩 也 是 教 育 发 展 所 必 需 的 。但 随 着 新 课 程 改 革 的不 断 深化 . 统 教 学 常 规 在 教 育 教 学 中暴 露 出许 多 问 题 , 传 已 经 很 难 适 应 教 育 新 理 念 的要 求 , 待 改 革 。 亟 传 统 教 学 常 规 带 来 的 负 面 影 响

新 课 改 背 景 下 中小 学 教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常 规 改 革 的 理 论 探 讨
张 晓 华
( 西理工学院 教育科学 系 , 西 汉 中 陕 陕 摘 要 : 学常 规 是 教 学管 理 制 度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教 教 是 730 ) 2 0 0
育 教 学 发展 所 必 需 的 。 新 课 改 背 景 下 , 对 传 统教 学 常规 给 在 面 教 学 带 来 的许 多 负面 影 响 ,我 们要 用新 的 理 念 来 改 革教 学 常 规, 那就 是 教 学 常规 要 尊 重教 师 和 学 生主 体 性 的 思 想 , 重 师 注
堂 教 学 不 知 不 觉 被 格 式 化 和技 术 化 ,这 种 要 求 体 现 了 教学 的 授 受 过 程 . 师 只要 按 照 常 规 要 求 组 织 教 学 就 行 , 生 只要 坐 教 学 在课 堂 上 听 讲 就 行 , 导致 形 式 主 义 泛 滥 。 同 时 , 了检 查 教 师 为 的 工 作 和 学 生 知 识 掌 握 的程 度 而 进 行 的 一 系 列 检 查 ,使 教 学 过 程 被 程 序 化 、 械 化 和 标 准 化 。在 许 多 教 师 看 来 , 课 是 执 机 上 行 教 案 的 过 程 , 学 知 识 的 传 递 成 了教 师 唯 一 要 完 成 的 职 责 。 科 为 了进 行 知 识 传 递 活 动 , 就必 须 强 化教 学 常 规 的要 求 。 学 常 教 规 强 调 对 教 师 和 学 生 行 为 的 严 格 控 制 , 以 自上 而 下 的 方式 要 求 他 们 ,并 被 不 断 地 精 雕 细刻 : 教 师 每 学 期 要 写 规 范教 案 ” “ , “ 师 上课 程 序 必须 完 整 ” “ 生举 手 发 言 举 右 手 ,五指 并 拢 教 ,学 要 伸 直 ” “ 生 要 端 坐 静 听 , 准讨 论 和 插 嘴 ” 。 这 样 , 课 ,学 不 等 在 堂 上 能 听 到 的 只 是 教 师 和 少 数 学 生 的 声 音 .大 多 数 学 生 缺 乏 真 正 参 与 课 堂 教 学 的 机 会 。缺 乏教 师 与 学 生 和 学 生 与 学 生 之 间 真 正 的 交 往 , 视 合 作 、 通 和 理 解 的 作 用 , 其 是 师 生 真 忽 沟 尤 情实感的交流和沟通。 3它 事 实 上 孕 育 着 处 罚现 象 的 产 生 与屡 禁 不止 . 为了提高教学 的效率 和质量 , 堂中盛行 着繁琐 、 板 、 课 刻 划 一 的 常 规 等 规 章 制 度 .从 教 师 的 上课 备 课 到 日常 教 学 的检 查 . 学 生 的上 课 仪 式 到 听课 时 的 要 求 再 到 互 动 时 的 常规 , 从 事 无 巨 细 , 在 教 学 常 规 的严 密 监 控 之 下 。从 根 本 上 看 . 借 规 均 凭 范 或 制 度 进 行 管 理 , 能 以 严 密 监 督 、 格 控 制 、 效 奖 惩 为 只 严 有 具 体 手 段 对 教 师 和 学 生 进 行 全 面 的 控 制 。 这 样 , 学 常 规 的 教 管 理 就 突 出 整 齐 划 一 的 要 求 , 调 对 教 师 和 学 生 违 规 行 为 的 强 处 罚 。 我 们 可 以 看 出 , 统 课 堂 常 规 的 许 多 条 款 都 是 惩 罚 性 传 质的“ 准 , 许 , 得 , 禁 ……”每一个 “ …… ” 不 不 不 严 , 不 的背 后 , 都 有 一 个 相 应 的惩 处 条 款 和 量 化 扣 分 标 准 。 这 样 做 虽 然 维 持 了 课 堂 的 有 序 , 却 物 化 了 教 师 和 学 生 , 至 造 成 师 生 的 但 甚 敌 对 , 现 为 学 校 组 织 内部 的 疏 离 和 人 际 关 系 的 紧张 。 学 校 表 若 一 味 地 强 化 这 些 要 求 ,使 这 些 教 学 常 规 外 在 于 教 师 和 学 生 , 会 引 起 其 逆 反 心 理 , 致 其 有 意 抗 拒 , 不 能 真 正 起 到 就 导 并 教 育 的作 用 。 二 、新 课 程 背 景 下 教 学 常 规 改 革 的 核 心 理 念 要 摆 脱 教 学 常 规 带 来 的 负 面 影 响 ,我 们 就 必 须 在 教 育 中建 立 一 种 既 遵 守 教 育 教 学 规 律 , 又 尊 重 教 师 和 学 生 c 由 a 和 发 展 的 新 的教 育 规 范 或 制 度 。 只 有 当 一 个 人 的 自 由和 人 格 受 到 尊 重 、 爱 和 支 持 时 , 育 才 能 真 正 地 回归 它 的本 意 热 教 和 理 想 。从 人 的 自 由 发 展 出 发 ,规 范 或 制 度 的 合 理 性 在 于 “ 度 只 能 存 在 于 价 值 的 多 样 性 和 对 不 同 价 值 的 容 忍 的 基 制 础 之 上 ” 所 以 , 学 常 规 的 改 革 必 须 突 破 规 范 或 制 度 的 一 。 教 是 不 断 进取 、 断 超 越 和更 新 自我 的 工 程 师 。只 有 这样 . 不 才 有利 于形 成 学 生 创 新 能 力 发展 所 必 需 的 宽松 环 境 和 自 由空 间 ; 只有 这 样 , 能 在教 育 学 生 、 养学 生 的 同 时 . 也 才 培 既 锻 炼 提 高 自 己 , 在 不 断 的 创 造 的 实 践 中 , 受 无 穷 的 又 享 乐趣 。 参考文献 : [ ] 长 缨. 力 培 养 创 新 精 神 和 实 践 能 力 1孙 着 [ ] 文贵. 论 教 师素 质 - 新 能 力 的培 养 . 2 肖 试 9创 [ ] 耀 祥 . 高 教 师教 学创 新 能 力 的研 究 . 3邵 提 [ ] 小 东. 切 实 提 高 职 业 学 校 教 师 的创 新 能 力 4徐 要

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管理

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管理

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管理我是一名教导主任,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加强教学管理,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导主任必须反思的问题。

因为一所学校要想在生存中求发展,必须要有好的教学质量,而好的教学质量源于行之有效的教学管理。

多年的积淀,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更新教学理念学校要保证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就要有先进的教学理念。

就我校目前的情况来说,还存在一部分年纪偏大的教师教学理念相对滞后,课堂教学过程中不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40分钟的时间基本全由教师来讲,不能给学生留有思考质疑的时间,这样,学生的思维得不到锻炼,能力怎么能得到提高呢?新课程理念极力倡导的是课堂上要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怎样才算是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那就是要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教师尽量不要去讲。

因此,教导主任要示范引领教师更新观念。

具体来说要做到五要:要组织教师学习现代课堂教学理论,掌握现代课堂教学的操作模式。

要组织教师外出听课学习。

要在校内开展示范课,发挥骨干教师示范作用。

同时教导主任要经常深入课堂听课,随时了解教学动态。

2注重教学过程的管理教学过程的管理是教学管理的关键,只有重视教学过程的管理,才能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

几年来我始终坚持:2.1深入课堂听课,准确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掌握第一手材料,做到心中有数,听课后及时和老师沟通,肯定为主,多鼓励、少批评,对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要提出合理化的改进建议。

2.2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并按制度严格要求,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每学期我都对教师的常规工作进行检查,比如,教师的教案、学生的作业等。

每次检查我都总结好的典型,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办法,及时在教师会上进行总结。

3加强教学质量的检测评价一所学校的好坏,教学质量的高低至关重要。

因此,加强教学质量的提高十分重要。

在教学质量的管理上,要特别注重单元检测、期中、期末考试等方面的综合评估,组织教师认真对每个过程进行质量分析并及时地作为改进和加强教学的重要依据。

浅谈新课改背景下的学校管理

浅谈新课改背景下的学校管理

·教育研究·225浅谈新课改背景下的学校管理重庆市石柱县下路镇小学校 陶 园在强力推进新课改的当今,建设一支与之相对应的教师队伍便显得尤为重要。

因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在教师;学生的成长、发展在教师;新课程改革的成败更在教师。

因此,学校管理者应确立新的学校观和管理观,要更新观念、尊重师生、激励师生、注重过程管理,从而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一、更新观念是前提 苏霍姆林斯基说:“校长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

在管理中,观念是第一位的。

观念决定行为,行为养成的习惯又会影响人的观念与思想。

因此,我们学校采取集体学习和个人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认真学习十八大文件精神,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增强了新形势下的行政意识和责任感,班子成员深入一线,为师生排忧解难。

教师队伍认真开展“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活动,各科任教师能够关心爱护学生,做好学生心理辅导工作。

精心备课,认真上课,扎实辅导,做到了管理育人,教书育人。

青年教师积极参加新课改培训,教导处、教科室通力配合,充分发挥备课组工作职能。

二、尊重师生是关键当前,“以人为本”的管理已成为广大校长的共识。

所谓“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和教师的成长、发展为本,这是教育的根本。

“以人为本”,首先就是要尊重师生的意愿,尊重他们成长和发展的规律,按教育教学规律办事。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它意味着:第一,关注每一位学生;第二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第三,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因此,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尤其要尊重以下六种学生:①尊重智力发育迟缓的学生;②尊重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③尊重被孤立和拒绝的学生;④尊重有过错的学生;⑤尊重有严重缺点和缺陷的学生;⑥尊重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

尊重学生同时意味着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要做到以下几点:①不体罚学生;②不辱骂学生;③不大声训斥学生;④不冷落学生;⑤不羞辱、嘲笑学生;⑥不随意当众批评学生。

课堂教学改革措施和总结(共5篇)

课堂教学改革措施和总结(共5篇)

课堂教学改革措施和总结(共5篇)第一篇:课堂教学改革措施和总结课堂教学改革措施和总结为强力推进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我们依据新课程理念和教育教学规律,制定“新课程背景下推进课堂教学方式改革的意见”,运用行政力量予以实施。

下面介绍我们的具体做法:1、加强新课程理论的学习,转变教育教学思想,更新教学观念。

正确的教育思想是课堂教学的灵魂。

当前有些教师的教学与其说是方法的落后,倒不如说是教育思想的陈腐,教学观念落后。

也就是说,传统教育观念中的不合理部分还相当严重地支配他们的行为。

陈旧的教育思想束缚着他们的手脚,使他们摆脱不了旧的教学模式,跳不出传统教学的框框。

因此,我们把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理论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阅读1本关于新课程理论的专著,阅读5-10篇相关论文,学校提供参考书目,印发学习材料,定期组织培训、交流,并对教师的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进行常规检查。

通过理论学习,要使教师转变七种观念,树立七种意识:(1)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树立目标意识;(2)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改变,树立个性教育意识;(3)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树立主体意识;(4)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树立训练意识;(5)由单向信息交流向综合信息交流转变,树立反馈意识;(6)由居高临下不和谐向平等融洽转变,树立情感意识;(7)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树立特色意识。

2、加强集体备课和集体教研,努力提高教学预设水平。

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过程。

因此,教学过程无疑是教学预设的结果。

教学预设构成预期的教学过程,而教学过程的展开则构成教学的各个环节和教学现场。

一般来说,教学预设水平决定着教学过程,也决定着教学现场、教学各环节和教学细节。

没有好的预设,很难有好的过程、现场、环节和细节。

只有好的预设才能产生好的预期教学。

根据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实施要求,教学预设应突出教学设计的环节,要强化通过集体备课和集体教研,使教学预设落到实处。

学校教学常规精细化管理

学校教学常规精细化管理

浅谈学校教学常规精细化管理一所学校,要使教学工作能够顺利高效,就必须进行完整、科学的教学常规管理。

那么,在实施新课程、推进新课改的今天,怎样去进行教学规范化管理,积极推进教学改革,有力地促进学校教育的均衡、和谐和可持续发展呢?笔者认为必须从以下几点来思考。

1、精细化管理既要精细化更要效率化教学常规精细化管理,就是要对教学常规的几个基本环节的精细化和规范化管理,使教学过程常规化,标准化、精细化。

我县的《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指导意见》对教师的教学计划总结、备课、上课、教学反思、作业布置与批改、课内外辅导、考试评价和教研培训等八个方面的教学常规从内容到形式、从操作到评价都作了具体的要求,对我县的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可是,如果作为学校教学管理者,在制定本校的系列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时,如果不对《指导意见》进认真分析和把握,势必会盲目追求“细致入微”,“巨细无遗”地把教学常规的各个环节一步步细化,直到操作层面不能细化为止,甚至随意制造工作环节。

这样细化的制度可能会对教师的学校生活的全时空占有和全方位、全流程的控制,增加教师的工作量,迫使教师忙于基本层面环节的重复、机械操作,而没有更多再创造的空间和自我管理发展的需要,从而限制了教师创新个性的发挥,不可能真正获得教学精细化管理的实效。

精细化管理强调效率,注重精细化和效率化的有机结合。

这样的精细化管理才有意义,才能实施长久。

我认为,作为学校教学的管理者,我们要科学、冷静地贯彻精细化管理的理念。

精细化管理要体现一个“细”字,关注教学常规的细节规范与要求,使学校的教学常规工作做到具有操作性;同时又要突出一个“精”字,即化繁为简,抓住主要的教学环节和关注基本教学环节的关键所在,做到简繁得当,让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投入的情况下,有效地实现学校教学的基本任务。

2、精细化管理既要规范化更要科学化教学常规的精细化管理强调教学管理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做到精细、精致、精深、细密,但又要力戒反对模式化、程序化的教学管理模式。

新课程背景下教学常规改革论文

新课程背景下教学常规改革论文

新课程背景下教学常规改革初探摘要:在课程改革的新背景下,中小学传统的教学常规存在的若干误区;提出了新课程背景下重构“教学常规”的基本策略;同时面向新课程制定教学常规的三个策略变教学过程“五环节”为“三环节”。

关键词:新课程教学常规反思教学常规,顾名思义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规范。

在现实的中小学教学实践中,学校管理者无不重视教学常规的制定与执行。

他们把教学常规看作是学校教学管理实现规范化、制度化的重要保证,是维持正常教学秩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把执行教学常规的好坏作为考核教师的重要依据。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背景下,传统的“教学常规”,到底还要不要全盘保留?如今流行的“教学常规”到底要进行怎样的改进? 教学规范与教师的个性化教学到底有多大的关联?笔者对此进行了初步的思考,提出来抛砖引玉。

一、教学常规的现状在中小学管理实践中,管理者无不重视教学常规的制定与执行。

而且,很多学校把教师执行教学常规的状况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依据,为了使教学评估数量化,体现教学评估的客观与公正,教学常规有越定越细的趋势。

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出发,有不少学校在教学常规管理上存在着严重的误区:第一,规矩越多越好。

许多学校至少有二三十条教学常规,某个学校仅“备课”就有五条常规;而其中的一条“集体备课”,又要求做到“五统一”(即统一教学内容,统一目的要求,统一重点难点,统一教学进度,统一作业练习)。

并且每一条常规都要进行评估。

可见其烦琐的程度。

这给学校增加了管理的难度,同时也严重制约了教师个人创造性的发挥。

过多的规矩,异化成了束缚教师个性化教学的枷锁,教师的自主性一旦被扼杀,学生的自主性又有谁来调动呢?第二,要求越高越好。

有的常规要求过于笼统、抽象,更脱离实际,无法操作监管,事实上流于形式。

譬如,一所学校的上课常规之一:“既反对满堂灌,也反对满堂问;既反对虚无化的分析,也反对以练代讲的做法。

”真不知这样的常规如何操作执行。

新课程背景下教学管理常规的发展与创新

新课程背景下教学管理常规的发展与创新

新课程背景下教学管理常规的发展与创新教学管理是一项千头万绪、错综复杂,而又十分系统的工程,是学校管理的中心环节。

为了确保这个中心不动摇,强化常规是唯一途径。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理念为教学管理赋予了新的内涵,提出了新的要求。

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应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不断的发展与创新,以真正顺应课程改革的潮流。

一、教的常规(教师)(一)努力践行教的“六个精心”,是为师之本“精心”是做好事情的前提。

只有“精心”的对待自己的工作,养成不断精进、追求卓越的品质和习惯,才能实现工作效率的最大化。

作为教师这个特殊职业,教育教学工作更是容不得一点马虎、一丝的懈怠。

“精心”教学,是我们为师之本。

在教学全过程管理中,明确向教师提出教学常规的“六个精心”,即精心备课、精心上课、精心反思、精心布置与批改作业、精心辅导、精心评价。

用心做事、精心做事,竭尽全力地做好每一件事。

只要我们立足于精益求精,我们的事业必然会精彩纷呈。

(二)强化教师专业成长,乃为师之道学校的发展固然需要多方面的条件,但真正的“硬件”在于一支有个性、有思想、德艺双馨的教师队伍。

加强教师专业成长是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教师的专业成长包括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

专业精神属于精神层面的东西;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则是技术层面的东西。

专业精神是教师实现专业成长、享受职业幸福的动力,专业知识是基础,专业技能是保障。

拥有高超的教学技能,得心应手地驾驭课堂,应该是每一位教师的梦想。

然而这个梦想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成就。

专业成长需要一个漫长的积淀过程,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耐得住寂寞,能静下心来努力钻研,沉淀在思维的东西才会慢慢发酵,不断的壮大,成为教学上的名师、名家。

二、学的常规(学生)(一)学习的“六个认真”学生成绩的好坏源自对待学习的态度,良好的习惯能使人受益终生,而“认真”的态度,更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唯一途径。

因而,学生管理的工作重点,应该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

课程改革实施方案(7篇)

课程改革实施方案(7篇)

课程改革实施方案(7篇)课程改革实施方案(精选7篇)课程改革实施方案篇1为有效实施新课程改革,加强教学常规工作的管理,保证日常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我校以开齐上足各门课程,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水平为基本思路,依据区教育局《长春市双阳区教育局20__年工作要点》和《吉林省义务教育教学常规》相关规定,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制定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一、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课程改革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提高,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积极推进我校新课程改革的工作。

二、课程改革工作的目标1、以新课程理论为指南,开齐开全课程,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积极开展研究,努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通过课程改革,充实新的课程内容,开发好校本课程,优化课程实施过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加快评价制度的改革,建立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的课程实施的评价体系。

4、完善教师培训机制,造就一批立志于课程改革的研究型教师。

三、课程改革工作的主要内容1、实施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建立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有机结合的课程体制,开发特色教育资源,形成我校特有的校本课程内容。

2、创造新的教学模式,以“激趣质疑、合作探究、体验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改革与实践的研究为主题开展教研活动。

3、对教师进行培训,加强备课、讲课、作业、辅导、批改、评价等工作的实施与管理,有效开展教学活动。

四、课程改革工作的形式主要采取两种形式:1、教师自主研究。

2、集体研究:校本教研与大区域性互动式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我校突出校本教研的以校为本、体现科研需要依托、需要依靠、形成网络的特征,确定了“以学校为主体、以区域为依托、以教研部门为指导、以网络为平台”的校本教研形式,即结合本学区实际创建全新的教研模式,以转变课堂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式为目标,以“区域性互动式课堂教学实践研究”为载体进行实践探究。

规范办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率

规范办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率

规范办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率学校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工作是维护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基本保证,是形成良好校风、学风、教风的前提和基础,是规范办学的明显标志和学校规范化管理的集中体现,是规范教育教学行为、扎实推进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为了今后更好规范办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率,可以考虑从一下几方面着手:一、提高认识,狠抓落实。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学校的常规管理显得更为重要,而且要求越来越高。

校长作为课程实施的组织者和指挥者,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前瞻性地提出学校的管理目标和各环节、各阶段的管理计划,重建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要加强教学实践,投身于教学第一线,才能对教学质量实行有效监控,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实施有效指导;要时时跟踪,狠抓落实,让每一项制度、措施都得以贯彻实施。

二、立足课堂,提高效率。

课堂教学是教学管理的主战场,是课程改革实施的主要形式,它直接关系到学校课程实施的整体质量,直接关系到全体师生的发展与成长,所以我们应立足于课堂教学,屏弃课堂教学中的浮华表象,真正做到“认认真真钻教材,本本分分为学生”,用求真求实的态度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对教学效率不高的现状,要从源头进行整治、并且实行综合治理。

首先切实转变观念。

无论教师、学生还是家长都要转变观念,形成正确的质量观,效率观,不能只唯书、只唯分数,要了解21世纪人才观的要求,注重实践能力,注重创新精神的培养。

其次加强理论学习。

教育工作者要加强理论学习,用正确的、先进的教育理论来武装头脑、武装教学。

坚决摒弃自己以前的思维定势、行为定势、模式定势。

把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精神学习好、贯彻好。

再次加强实践演练。

学习先进理论与经验必须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来加以验证。

这个转化过程分为三个层次:其一是对一些单位已相对成熟方法的直接运用;其二是对通过实验得来的切合本地实际的新思路、新模式的检验;其三是开辟多种实践的途径与形式,给实践演练过程提供广阔的空间。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管理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管理


o
思 性 的评 议
3

并 由科 组 长 写 出反 馈 意 见


执 教 教 师 写 出教
— —
实施 管 理 制 度 创 新


我 校 采取 了 制 度 先 出 台


行动
学反思案例


再进行上课


按照设计 再反 思

实施


反 用
是关键 善

完善不 放 松 的 策略

在 实 践 中探 索

在 实践 中完
以 科 组 为单 位
组 织 新 课 程典 型 课 例

资源 的开 发 与 建 设 课程 编 制


审 定 学 科课 程 的设 置


培 训 学 校 教师

组 织 教 师 观 看课 堂 教 学 录 像
并运 用 微 格

过 程管 理
教 师 管 理 与评 价

学 生 管理 与 评 价
技术

对 整 堂 课 的 各个教 学 环 节 按 照 新 理 念 的要 求 展 开 反

学 分认
开 放 性 和 民 主 性 等方 面 的 教 学 策 略

提倡学生完

定 小 组 和教 研 指导 小 组
2

些 信 息收集
3
面 向社 会


面 向 生 活 的 探 究性 作 业

创 新 定 位 管理 部 门 职 责


课 程实 验 领 导 小 组 主 要是
导学生 形 成 自主 学 习

“规范+创新” 做好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

“规范+创新” 做好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

“规范+创新”做好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工作广西省崇左市天等县城关小学教师肖惠萍振兴中华,教育为本。

在素质教育全面普及,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的今天,作为素质教育试点学校,我们广西崇左市天等县城关小学始终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坚持“规范+创新”的工作思路,扎扎实实地开展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工作。

一、制度严明,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在教师方面,我校先后出台了《城关小学教师考核细则》、《城关小学后勤人员岗位考评细则》、《城关小学教职工请假、顶班暂行规定》、《上、下班暂行规定》等书面制度,做到以制度管人,以制度导人,既充分地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又明确了工作的纪律性;在学生管理方面,一是发挥学校领导的监控作用,实行责任包干制度,要求年级分管领导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对本年级各个班级的师生工作、学习、纪律的情况督查并做好情况记录,如有较严重的违纪现象发生,要及时上报校办公室或校长室;二是积极开展养成教育,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着力于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

2005年春季学期,我校先后出台了《新课程改革学生管理条例》及校本课程《城关小学养成教育实施方案》,对学生在校内、外的各种活动的开展、班级建设等提出了严格要求,学校专门安排课时,由班主任授课;课后还让学生把课本带回家中,与父母一同学习。

由于监控得力,引导有方,制度落实到位,学校各项工作运行正常,教学井然有序。

二、立足学生发展,丰富素质教育内涵我校依据国家规定,开齐课程,除语文、数学、图画、音乐、体育、自然、社会等学科外,一至五年级均开设了每周两节的电脑课和英语课,保证课时,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此外,还安排了每周二节的第二课堂兴趣小组活动,先后成立的舞蹈队、合唱队、手工制作、书法、武术、小记者团等共十多个项目、三十多个兴趣班,保证参与率达到100%,规范活动的管理,在致力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特长,同时更丰富了学校素质教育的内涵。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农村普通高中教学管理制度建设与实践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农村普通高中教学管理制度建设与实践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农村普通高中教学管理制度建设与实践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现行的教学管理制度凸显出很多不足之处,越来越不适应我们学校的发展。

作为一所农村普通高中,为了寻求可持续发展,我们在教学管理体制上进行了一些改革和实践。

主要是为了提高高中办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1.建立教学常规管理制度1.1定计划新学期伊始,高中部制定教研计划,各学科教研组制定教育工作计划和活动安排。

每个科任老师制定工作计划和安排。

内容要具体,切实可行,不能敷衍应付。

1.2备课每位教师上课前必须进行充分的准备,不上无准备的课。

教师课前应该把教材研究透彻,多看点相关知识,让自己的知识丰富起来,以备用时之须。

教师依据教学要求、目标和学生的知识水平、自学能力,提前为学生编写一套学习方案,让学生以此为据进行课前预习。

这样就真正的把学习的权利交还给了学生,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就可以培养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

1.3传统的教学中,课堂是老师的天地,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

老师满堂灌,学生倾耳听,这种教学模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难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新模式下的课堂教学,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学生和老师共同讨论研究,让思想互相碰撞,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通过探讨交流,学生的自我价值得以实现。

老师在交流探讨中,准确地把握重点、难点,进行及时的点拨精讲。

当堂通过一些检测题进行检测,教师及时了解学生们知识掌握的程度。

最后对所学的知识、思路、特征等进行总结。

这样。

课堂教学就成了教师引导下的高效学习过程,它把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机地结合了起来。

在这样的课堂中。

学生们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锻炼了合作交流的能力。

新模式下的课堂教学不但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而且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1.4作业与辅导教师除了让学生从课堂中获得知识外,还应该布置适量的作业,以巩固所学的知识。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教学管理工作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教学管理工作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教学管理工作摘要当前,教育改革势如破竹,教育形势大好一片。

在这种形势下,学校教育管理的优劣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好坏。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教学质量争第一,教学管理上台阶,教学研究出成果,教学水平大提高”的四项重点工作。

因此,学校管理者要给予教师充分的信任,增强教师的自我管理意识,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管理境界。

关键词新形势教学教学管理一、抓教学常规管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首先,学校应坚持“以质量为本”,围绕提高教学质量开展工作,持续抓好课堂教学工作,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我们将进一步完善了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百分考核制度》,最大限度地调动所有老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发挥其指挥棒的作用,使之更好地服务管理,更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其次,我们将强化教学常规检查督导工作。

在备课、上课、计划、成绩考查、作业批改、学生辅导等每一个教学环节,都狠抓规范管理。

我们将为自己的日常工作制定了“三个一”,即每周至少检查一次作业批改、备课等笔案工作,每天至少检查一次教师课堂教学情况,每个月至少组织一次校内视察。

要加强对教师备课、上课、辅导、布置和批改作业、课外活动的管理。

目前,学校教学管理中,对学生家庭作业和课外活动管理不够。

学生家庭作业时间没有统一规定,各科教师布置家庭作业缺乏协调,学生家庭作业负担沉重,学校的课外活动开展不起来。

因此,我们必须帮助教师提高布置家庭作业的质量。

加强对学生家庭作业实行宏观控制,学校教学质量的优劣关系到整个学校以及教师在社会上的形象和声誉。

教学质量的提高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为此,要想切实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应从常规入手,通过日常的检查和校内视导,使我校教师在各个教学环节上都能严格执行“五认真”的要求。

教师在备课方面,要求教师的教案一定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体现新课改精神。

而且要通过加强学习,明确要求,教师都能深入学习新课标的基础上,写出规范的教案。

学校要对优秀的教案进行表彰,并进行展出,让大家都来观摩和学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背景下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的改革固始县教研室/黄朝彬一、新课程改革的背景早在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要“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2001年6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任务。

于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世纪这交启动。

2001年9月国家开始实验,我县是从2005年9月开始,已有5个年头了。

那么,为什么要进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大的方面说,是来自两个方面的压力:一是来自国际上国力竞争对基础教育的压力和世界各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浪潮的推动;二是鉴于我国目前基础教育的质量、素质教育的进展和成效与新世纪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如果不及时、有效地改革基础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势必要影响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全民素质的提高。

从学生的现实来看,我们现在看到的教育使我们的孩子都成了考试的机器,而失去了很多宝贵的东西;失去了梦想和激情,变得现实、麻木、呆板;失去了积极的人生态度,变得消极、沉重;失去了学习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变成了学生最痛苦的事情;失去了天真、活泼、开朗乐观向上的品质,变得少年老成。

而新课程关注学生,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健康发展的人。

所以,这次新课程改革意义重大,对我国教育乃至整个社会发展都将产生深远的重大影响。

二、新课程----教研员面临的新挑战课程专家北京师大肖川博士曾这样说:“课程改革成在教师,败在领导,关键在教研员。

教研员的这个‘关键’两头都搭得上,‘成败’都是关键”。

专家的提醒不无道理,新课程对我们在座的教研员来说,都面临着新挑战。

1、是新课程对教研员来说,也是全新的教研员大多是从优秀教师中选拔的,在教师中有一定的威信,在传统的教学中工作熟练、业务精湛。

但新课程无论是从理论到方法都是全新的,因此,在业务能力和教育观念方面面临着新的问题。

2、是教研员的角色和职责带来的教研员定位是老师的老师,其任务是指导教师实施新课程。

因此,教师在实施新课程中遇到了许许多多的新问题,他们渴望交流与探讨,而有些问题对于教研员来说却是陌生的,是以往教学中不曾遇到过的,再凭过去的经验指导教师显然不适应了。

我们原来在学校听课评课,从来都是教研员一锤定音,很少听到不同声音。

多年来形成的教学模式,在头脑中已根深蒂固,过去一直认为是成功的课,最好的课,有些甚至被认为是经典课,如今,却被人用新课程的理念一分析,我们看到了差距和问题所在。

?3、是教研员在教学管理中遇到的新情况因为县乡教研员除了开展教学研究、教学指导、教学服务外,还有教学管理的职责,特别是乡镇中心校教研员,担负着本乡镇学校教学管理和指导教学管理的重任。

而新课程背景下,教学管理也要进行全面改革,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那么而如何改更是一个新的难题,上级没有明确规定,又无现成的可操作的东西可以借鉴,必须由我们的教研员去探索、去实践、去总结,树立全新的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方法,逐步建立起能够促进新课程发展的新机制。

所以,课改,对我们中小学教研员来说,不仅仅是压力,是挑战,更是一次“蜕变”。

三、树立新课程理念对于新课程的实施,作为教学管理者、教研人员更新观念至关重要,如何在教学研究中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鼓励教师创新值得大家探讨,不能照搬过去固定的模式或教学思路,更不能将管理者的意图强加给教师。

一位教师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习,恰恰是一节有新意的好课,却被认为教学语言不精彩、教学结构不严谨、教学功底展示不充分。

还有的临下课,学生提出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教师因势利导组织讨论,学生发现了新的解题方法,获得极大的满足,结果这节课因为拖堂而被扣分。

如何评价一节好课,关系到当前教学改革的方向问题,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还是追求教学环节的天衣无缝、教学艺术的完美无缺,反映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教育观念。

因此,做为指导教师的教师,观念必须更新。

具体地说,有以下几个方面:1、新课程改革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即全体学生的发展,全面和谐的发展,终身持续的发展,活泼主动的发展。

2、新课程的教师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即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强调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

教师不仅仅是传播知识,更要引导学生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

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教师不是万能的,不必要什么都知道,比如:蚯蚓有没有眼睛可以跟学生一起去探讨。

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要从课堂的主宰者,变为平等中的首席,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去探究。

3、新课程的学生观:首先,学生是发展的人;其次,学生是独特的人;第三,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把学生看成是我的学生,是不正确的。

4、新课程的学习观:就是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自主:自定目标,自我指导,自我强化,自我监控;合作:团队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探究: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注重过程,注重体验,培养能力,掌握方法。

5、新课程的教材观:主要内容是:教材只是一个范例,即提供了一个例子,不是唯一内容。

教师使用教材,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教师也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可以调整,可以拓展延伸教材内容。

教师要带着学生走向教材,而不是带着教材走向学生,教师要用活教材。

6、新课程的教学观:.教与学的关系问题是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

因此,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传统的教学是: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

这不是双边活动,而是单边活动,教代替了学,学生是被教会的,而不是自己学会,更不用说会学了。

另外,传统的教学是先教后学,教了再学,教多少,学多少,怎么教就怎么学,不教就不学。

这样,教师越教学生越不会学,越不爱学。

新课程倡导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

师生是“学习共同体”,是互动、互惠的关系。

7、新课程的评价观:主要是建立多元化评价机制和发展性评价方式。

在评价方法上,由终结性评价改为形成性评价,由定量评价改为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由绝对评价改为差异性评价,承认学生个体差异,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提高。

四、新课程理念下教学常规管理的改革(一)关于备课1、传统的备课检查只注重形式,一是查进度,看是否与教学同步或周前备课;二是查是否详案,看篇幅,或备课环节是否完整。

检查备课就是检查教案,其结果是,大多数教师疲于应付检查,大量抄袭旧教案或参考书,造成低效备课或无效备课。

2、新课程要求,对备课的评价应体现学科特点、教师特色,有利于教师的提高,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做到有效备课。

基本要求是:照搬照抄要严禁,千篇一律要否定,过程思路有特色,促进发展目标明。

—要实现四个转变:一转变观念:由“应付检查”向“服务教学”转变;二关注个性:由“统一要求”向“因人而异”转变;三改变检查:由“定时检查”向“多元化检查”转变;四改变评价:由“关注形式”向“关注实效”转变。

目的就是让教师从大量的写教案中解放出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把握教材、研究学生上,保证教师有大量的时间来学习教育理论,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提高自身素质,从而能把自己的智慧、情感、个性、魅力自由地投入到教学情境的创设中,这样,才能做到有效备课和高效备课。

(二)关于上课1、落实“三维目标”①什么是“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②落实“三维目标”中存在的问题一是知识、技能目标,该实的不实。

如语文课不讲生字词,新课程倡导学有用的知识。

二是过程、方法目标,偏离于知识技能之外,为追求过程而将问题复杂化。

如记生字“菜”字。

三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出现“贴标签”的现象。

凸显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是新课程的一个基本理念和基本特征,但是,有的课堂为了做到这一点,人为地、生硬地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这种教育是空洞的、无力的,起不到一定的教育作用。

2、怎样上好课\一是创设情境,情境应贯穿课堂教学始终。

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悟,在情境中激活学习意识,在情境中解决问题。

二是改变教学方式,变“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为“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要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授之以“渔”。

教学的本质是对话,自由是课堂教学的最佳境界。

三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面向全体学生,能让学生说的让学生自己说,能让学生想的让学生自己想,能让学生做的让学生自己做,正如: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学生一些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些问题,让他们自己找答案;给学生一些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些空间,让他们自己向前走;给每一个生命一点阳光,让每个学生都灿烂。

(三)关于作业设计与批改1、作业设计要多元化;新课程要求培养学生多种能力,所以改变原来的只有书面作业的单一形式,为书面作业、口头作业,动手实验性作业,社会实践性作业等,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2、作业布置因人而异:不搞一刀切,对学习成绩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作业,向“作业超市”一样,满足不同类型人群的需要。

3、严格控制作业量:小学生尽量不留家庭作业,特别是一、二年级,要将“课外作业”转向“当堂作业”,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学生乐学、会学。

4、作业要做到“四精四批”,即:精选、精讲、精练、精批;有做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

重点是提高作业质量,切实减轻学业负担,严禁惩罚性作业。

(四)关于评价;1、转变一个观念传统的评价是关注结果,而新课程评价则认为,评价是一个过程,把评价当作学习的一个部分,只有关注过程,评价才可能深入学生发展的进程,及时全面了解学生,有效指导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评价标准多维:“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人有语言、音乐、数理、运动等九种智能,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智能发展程度。

所以不能一概而论,只一种标准衡量所有学生。

要做到评价内容综合化,评价目标有差异。

3、评价方法多样:将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即有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也有发展性评价,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制度。

4、评价主体多元:包括学生自评、同伴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社会评价等方面。

当然,现实生活中,由于受考试特别是中考、高考的影响,理想的评价与现实的评价还有很大的矛盾,这些需要我们去探索。

新课程正在深情地呼唤教学的新评价理念和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