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情况紧急抢救输血规定与审批
紧急(特殊)用血预案和批准流程
![紧急(特殊)用血预案和批准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0973d45cb90d6c85ec3ac6d5.png)
紧急(特殊)用血预案和批准流程1 目的为保障紧急抢救患者的生命,血液能快速安全用于临床,严格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临床紧急用血进行管理,制定紧急用血预案和流程,确保输血安全。
2 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3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统一领导,分工负责。
严格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临床紧急用血进行管理,确保输血安全。
4 组织及职责4.1 为做好临床紧急输血工作,确保紧急用血的顺利实施,成立临床紧急用血协调小组。
组长:医务科科长副组长:输血科主任成员:各临床科室主任4.2 职责4.2.1 医务科科长负责紧急输血应急工作的统一领导、决策和现场指挥。
4.2.2 医务科负责各科室协调与信息上报,并监督执行预案。
4.2.3 输血科负责预案的具体实施。
4.2.4 其他各科主任具体负责各部门的应急工作。
各相关人员确保24小时通信畅通,随叫随到,保证应急输血工作顺利有序进行。
启动本预案后,应将处理结果、原因分析、整改措施向院领导及输血管理委员会作出书面报告。
5 紧急用血管理预案5.1 自然灾害和群发性事故而造成大量伤亡下,报院领导和医务处暂停我院择期手术用血和非抢救治疗用血,全力保证此类临床用血的同时,紧急联系资阳中心血站调配血液。
5.2 首先立即为患者建立通畅的静脉通路,采集供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输血前检查试验用的血标本,并同时通知输血科做好紧急用血准备。
如果有多名医护人员处理多名伤员,此时应指定1名医师负责血液申请并与输血科联络。
5.3 急诊输血时应尽快将《输血申请单》及血标本送血库,并在申请单右上方标明“紧急”或“火急”字样,禁止口头医嘱申请用血。
大量输血后,经治科室应尽快到医务处补办用血审批相关手续。
5.4 因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特殊情况需紧急输血,不能取得患者或者其近亲属意见的,经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授权的负责人批准后立即实施。
5.4 输血科在接到申请单及血标本后,如情况紧急且又不知患者血型情况下,应快速初查血型,用凝聚胺方法快速配血,在10分钟之内发出第一袋血液。
特殊情况紧急抢救输血程序
![特殊情况紧急抢救输血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8593ff56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92.png)
特殊情况紧急抢救输血程序一、当前形势紧迫性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输血已经成为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段之一。
然而,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严重外伤、产后大出血、罕见血液病等,患者生命垂危,需要紧急抢救输血。
此时,输血的速度和正确性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危。
根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相关法规,医疗机构应当制定紧急抢救输血程序,以确保患者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正确的输血治疗。
二、专家观点专家普遍认为,紧急抢救输血程序应当包括以下内容:1.设立紧急抢救输血小组,由具有丰富经验的医生、护士和输血科技术人员组成。
2.建立完善的紧急抢救输血流程,包括患者评估、血型鉴定、交叉配血、血液取用等环节。
3.确保血液来源的充足和安全,包括备有充足的库存血液、建立应急献血队伍等。
4.强化与患者的沟通,做好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
三、支撑数据根据相关研究,实施紧急抢救输血程序后,患者得到正确治疗的速度比未实施该程序提高了20%以上。
同时,实施该程序后,患者生存率提高了10%以上。
这表明,紧急抢救输血程序的实施对于提高患者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四、应急有效性说明阐述实施紧急抢救输血程序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其主要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缩短患者等待时间:通过设立紧急抢救输血小组,可以快速评估患者病情,进行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等操作,从而缩短患者等待输血的时间。
2.提高输血正确率:完善的紧急抢救输血程序可以帮助医生快速确定合适的血液类型和输血量,从而减少因输血错误而导致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
3.确保血液安全:通过建立应急献血队伍和库存充足的血液来源,可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有足够的血液供应。
同时,严格的质量检测和管理可以有效防止血液污染和病毒感染等情况的发生。
4.提高患者满意度:通过强化与患者的沟通,可以做好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输血的认知和满意度。
这有助于缓解患者紧张情绪,提高治疗效果。
总之,特殊情况紧急抢救输血程序对于挽救患者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临床用血审核制度
![临床用血审核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5d73425b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f0.png)
临床用血审核制度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根据我院实际情况,参照制定临床用血审核制度。
(一)临床医师严格按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有关的输血适应证,掌握好各类输血指征,遵照合理、科学用血的原则,制订各类成分血用血计划,不得浪费和滥用血液。
(二)因患者病情需输血治疗时,主管医师决定需输血量、血液成分、性质,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逐级核准签字,同受血者血样至少在预定输血日期前一天(急诊用血即刻)送交临床输血科,因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特殊情况,需紧急输血且不能取得患者或其近亲属意见的,经医务部或医院总值班批准后,可实施输血治疗,并记录在病历中。
(三)凡需输血的患者,在输血前必须做相应的检测,包括血常规、乙肝五项、甲肝抗体、丙肝抗体、梅毒抗体及HIV抗体。
(四)决定输血治疗前,主管医师应尽告知义务,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由医患双方在《输血治疗知情问意书》上签字。
《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入病历保存,因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特殊情况,需紧急输血且不能取得患者或其近亲属意见的,经医务部或医院总值班批准后,可实施输血治疗,并记录在病历中。
(五)临床用血申请分级管理1、严格控制600mL以下的输血申请。
成人失血量在600mL以下的患者原则上不输血。
2、日常对症治疗、纠正治疗用量小于600mL,应该在用血日的前一天将血样送至输血科;择期手术预计用血量在600—1600mL的患者,应于手术前一天将血样及输血申请单送至输血科;大于等于1600mL的手术必须提前两天将血样和输血申请单送至输血科,并报医务部审批。
急诊和意外情况,可根据患者病情及时申请。
3、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少于800ml(或红细胞4U)以下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上级医师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
4、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在800ml至1600ml (或红细胞4U至8U)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经上级医师审核、科主任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
临床输血审批制度
![临床输血审批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0f2f66db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61.png)
临床输血审批制度为了贯彻执行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按照三级医院要求标准,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管理制度如下:一、临床医生决定输血治疗前应向患者及家属说明输注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及经此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上签字,《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应进入病历保存。
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的紧急输血应报医务科或院总值班同意,备案并记录病历。
二、确定输血后医师除了详细、正确填写《输血申请单》外,对申请的血液类型、剂量应按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执行,其中以下几种情况应特别加强与输血科(血库)联系。
(因为下列情况输血科没有库存,给血站联系后才能确定有无,送达医院时间滞后约2小时左右,到医院如无人使用便造成损失)。
l、小剂量血,指全血小于200ML,RBC小于1U,血浆小于100ML,血小板小于一个治疗量等情况。
2、特殊的血液种类如洗涤红细胞、压积红细胞(效期一般只有24小时),机采血小板,冷沉淀等。
3、特殊血型要求的血液如RH系的D,E、c阴性,MN系阴性等血液。
(血站是按血价四倍收费)。
三、主治医师填写《输血申请单》,由上级医师核准签字后,持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血样瓶,当患者面核对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病室、床号、诊断等,采集血样,由专门医护人员将血样申请单于预定输血日期前送交输血科(血库),双方进行各项核对无误后输血科(血库)方可接受。
(病人及家属送血样,输血科有权不受理)。
四、输血科(血库)收到合格的血样和《输血申请单>后,应严格遵守相关的操作规程,进行血型检验,交叉配血,输血前检验工作,并认真详细作好相关的原始记录和电脑记录以及血液样本保存工作。
相关文字记录资料保存l 年备查。
五、《输血申请单》每次输血医师均应开出,不得重复使用。
间隔输注含红细胞类血液超过72小时,必须重新采取血样。
六、配血合格后,由医护人员到输血科(血库)取血,取、发血双方应共同查对患者姓名、性别、住院号、病室、床号、血型、血液编号、血液效期、血液外观、配血结果,无误后双方共同签字发出,血液一经发出不得退回。
紧急输血相关规定与批准临床
![紧急输血相关规定与批准临床](https://img.taocdn.com/s3/m/5ad72f0e14791711cc7917d8.png)
• 七、临床用血输血流程 • 1.输血前由两名经输血培训的医护人员核对交叉 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 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准确无误后方可输 血。 • 2 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带病历共同到患者床旁 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门急诊/ 病室、床号、血型等,确认与配血报告相符,再 次核对血液后,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 • 3 取回的血液30分钟内输注4小时内输完,不得自 行贮血。输用前将血袋内
紧急输血相关规定与批准流程
穆建民
• 菏泽市牡丹区中医院紧急输血后上报制度 • 为使急、危重病人能得到及时的输血治疗并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根 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的要求, 特制定我院紧急输血后上报制度。 • 对无家属且无自主意识的患者的紧急输血,应遵守如下规定: • 1.1经治医生决定紧急输血后,应立即请示医务科或行政值班同意后 方可输血。医务科或行政值班做好登记。 • 1.2抢救工作结束后,经治医生应将《输血治疗同意书》交医务科或 行政值班,由医务科或行政值班签字后存入病人的病历。 • 1.3经治医生应将紧急输血的过程记入病人的病历。 • 2.紧急输血一次用血、备血量(全血和红细胞)超过10U时,事后应当 按照要求7日内补办报批手续。 • 3. 紧急抢救非同型血液输注申请需经患者所在科室科室主任同意,经 输血科主任审核,报医务科批准。
• • • • •
• • • • • • • • • • • •
一.应急用血流程 1 特别紧急输血(没有血样和申请单) 输血科可以直接发放O型红细胞和AB型血浆,并向临床医师说明育龄妇女应该输Rh阴性血并注明 未配血. 2 紧急输血(15分钟以内,有血样和申请单) 输血科进行ABO、Rh血型鉴定,选择同型血液制品发放,不进行交叉配血,并注明未配血. 3 急症输血(30分钟以内,有血样和申请单) 输血科进行ABO、Rh血型鉴定,进行交叉配血,然后选择同型相合血液制品发放,发血后再进行 不规则抗体筛选,并告知临床有可能发生迟发型输血反应. 4 一般急症输血(1小时以内,有血样和申请单) 输血科进行ABO、Rh血型鉴定(卡式法),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和交叉配血,然后选择同型相合 血液制品发放. 二.临床输血标本采集运送流程 1,确定输血后。有医护人员持输血申请单和贴好记录病人信息条码的试管,当面核对患者姓名、性 别、年龄、唯一标识:如住院号.腕带,儿科病人应根据父母或监护人识别,采集静脉血样大于2ML (EDTAK2抗凝). 2标本采集后应立即粘贴病人条形码,进行准确的标记和记录,如病人姓名.科室和床号;标本采集 医护人员姓名,采集日期.时间,以使采集后标本上的可识别病人信息与输血申请单上指定的病人唯 一信息相同,并保证采集人的身份和采集时间等可以准确
紧急(特殊)用血预案和批准流程图
![紧急(特殊)用血预案和批准流程图](https://img.taocdn.com/s3/m/5884383a783e0912a3162a0e.png)
紧急(特殊)用血预案和批准流程1 目的为保障紧急抢救患者的生命,血液能快速安全用于临床,严格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临床紧急用血进行管理,制定紧急用血预案和流程,确保输血安全。
2 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3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统一领导,分工负责。
严格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临床紧急用血进行管理,确保输血安全。
4 组织及职责4.1 为做好临床紧急输血工作,确保紧急用血的顺利实施,成立临床紧急用血协调小组。
组长:医务科科长副组长:输血科主任成员:各临床科室主任4.2 职责4.2.1 医务科科长负责紧急输血应急工作的统一领导、决策和现场指挥。
4.2.2 医务科负责各科室协调与信息上报,并监督执行预案。
4.2.3 输血科负责预案的具体实施。
4.2.4 其他各科主任具体负责各部门的应急工作。
各相关人员确保24小时通信畅通,随叫随到,保证应急输血工作顺利有序进行。
启动本预案后,应将处理结果、原因分析、整改措施向院领导及输血管理委员会作出书面报告。
5 紧急用血管理预案5.1 自然灾害和群发性事故而造成大量伤亡下,报院领导和医务处暂停我院择期手术用血和非抢救治疗用血,全力保证此类临床用血的同时,紧急联系资阳中心血站调配血液。
5.2 首先立即为患者建立通畅的静脉通路,采集供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输血前检查试验用的血标本,并同时通知输血科做好紧急用血准备。
如果有多名医护人员处理多名伤员,此时应指定1名医师负责血液申请并与输血科联络。
5.3 急诊输血时应尽快将《输血申请单》及血标本送血库,并在申请单右上方标明“紧急”或“火急”字样,禁止口头医嘱申请用血。
大量输血后,经治科室应尽快到医务处补办用血审批相关手续。
5.4 因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特殊情况需紧急输血,不能取得患者或者其近亲属意见的,经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授权的负责人批准后立即实施。
5.4 输血科在接到申请单及血标本后,如情况紧急且又不知患者血型情况下,应快速初查血型,用凝聚胺方法快速配血,在10分钟之发出第一袋血液。
特殊情况下的紧急配合性输血制度
![特殊情况下的紧急配合性输血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fcc7ad3e0c22590103029dc1.png)
特殊情况下的紧急配合性输血制度
特殊情况下的紧急配合性输血是指ABO血型相同,RH(D)阴性受血者接受RH阳性血液的输血原则。
RH(D)阴性患者因大出血致失血性休克病情危重,不立即输血会危及患者生命,血站无RH(D)阴性血或需对冰冻红细胞进行解冻时,应本着抢救生命为第一原则,实施特殊情况下的紧急输血。
一、成立特殊情况下的紧急配合性输血领导小组,由医务部主任任组长,输血科主任及临床相关科室主任任组员,医务部负责组织会诊、抢救及特殊情况下的紧急配合性输血的启动与终止,输血科负责协调血站尽快供血并提供技术支持,临床科室负责抢救和治疗。
二、输血科发现RH(D)阴性患者因大出血致失血性休克病情危重,且不立即输血会危及患者生命时,应立即与血站联系,血站无RH(D)阴性血或需对冰冻红细胞进行解冻时,立即通知临床医生同时请示科主任和医务部是否启动特殊情况下的紧急配合性输血。
三、临床医生在积极抢救的同时立即将患者病情上报科主任和医务部,同时告知患者或家属特殊情况下的紧急配合性输血的风险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注明相关内容。
四、医务部立即根据临床科室和输血科意见决定是否启动特殊情况下的紧急配合性输血。
五、输血科和临床科室经医务部批准后方可执行特殊情况下的紧急配合性输血。
六、RH(D)阴性患者紧急输RH(D)阳性血,应根据患者病情尽量少输注,当RH(D)阴性血制备完成可用于临床时应立即停止输RH(D)阳性血。
七、若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由特殊情况下的紧急配合性输血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抢救和处理。
八、医务部根据临床科室和输血科意见决定特殊情况下的紧急配合性输血的终止。
九、紧急抢救后相关科室填报特殊情况下的紧急配合性输血记录表报医务部审批、备案,并记录入病历。
特殊情况紧急抢救输血推荐方案
![特殊情况紧急抢救输血推荐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353db2e8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33.png)
特殊情况紧急抢救输血推荐方案特殊情况的紧急抢救输血方案需要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制定。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特殊情况的输血推荐方案:1. 出血性休克出血性休克是指因为失血导致循环衰竭和代谢障碍的一种紧急症状。
此时需要紧急输血,推荐方案如下:(1)红细胞悬液红细胞悬液是血液成分之一,含有丰富的血红蛋白,可有效提高红细胞数量和携氧能力。
对于急性失血性休克患者,应该优先选择输红细胞悬液。
(2)新鲜冰冻血浆新鲜冰冻血浆含有大量凝血因子,可以有效控制失血引起的出血倾向。
如果患者出现明显凝血障碍或者大出血的情况,可以选择输注新鲜冰冻血浆。
2. 产科出血产科出血是指分娩后大出血的情况,这种情况下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紧急输血。
推荐方案如下:(1)红细胞悬液产后出血的患者往往会出现贫血现象,此时应该优先选择输红细胞悬液,以快速补充红细胞数量和提高携氧能力。
(2)新鲜冰冻血浆如果患者出现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或者凝血酶原活动度下降的情况,可以考虑补充新鲜冰冻血浆以恢复凝血功能。
3. 骨髓抑制在化疗和放疗等治疗中,由于恶性肿瘤的侵袭,可能会导致患者的骨髓功能抑制,此时需要输血以维持生命。
推荐方案如下:(1)血小板血小板是血液中的血小板细胞,负责血栓形成和止血作用。
如果患者出现血小板减少的情况,应该优先选择输血小板来控制出血。
(2)白蛋白白蛋白可以帮助患者维持血容量和血浆蛋白浓度,防止水肿和低蛋白血症等不良反应。
如果患者因为骨髓抑制导致贫血严重,可以选择输白蛋白。
4. 自体输血自体输血是指在需要手术的患者中,在术前采集自体血液,术中术后进行自体输血。
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减少输血引起的免疫反应和传染病感染风险。
推荐方案如下:(1)自体红细胞悬液自体红细胞悬液是指在术前采集患者自身的血液,经特殊处理制成的悬液,可以用于术中术后的自体输血。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自体输血的数量和频率一般应该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免引起其他不良反应。
(2)自体血小板术前采集的自体血液也可以制成自体血小板,用于术中术后的自体输血。
输血审批管理制度
![输血审批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8a237d2d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c2.png)
输血审批管理制度一、输血审批管理制度的内涵(一)输血适应证审批1. 输血适应证审批的程序(1)医生开具输血申请单并填写详细的临床用血指征。
(2)临床血液科医师审查患者的临床信息,确认输血申请单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3)确认输血适应证后,由科主任或主治医师签字批准。
2. 输血适应证审批的标准(1)血红蛋白水平低于70g/L或严重贫血引起的贫血性心脏病等情况。
(2)急诊手术或创伤性大出血导致的失血性休克等情况。
(3)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友病等遗传性疾病。
(4)骨髓抑制综合征、恶性肿瘤放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等情况。
(二)输血血液品质检测1. 输血血液品质检测的内容(1)输血前必须进行输血血液品质检测,包括血型、Rh因子、抗体筛查等项目。
(2)对供血者的血液进行病原体检测,包括乙肝病毒、丙肝病毒、人免疫缺陷病毒等项目。
2. 输血血液品质检测的标准(1)输血前必须对患者的血型进行确认,避免输血过程中出现ABO血型不合造成的不良反应。
(2)确保供血者的血液不携带任何病原体,避免输血过程中传播感染性疾病。
(三)输血手术安全检查1. 输血手术安全检查的程序(1)手术前,医生必须进行输血手术安全检查,并与患者详细沟通交流。
(2)确认输血品质检测的结果符合要求,供血者与受血者血型配型无误。
(3)确认患者的输血适应证,并进行必要的术前准备。
2. 输血手术安全检查的标准(1)输血前必须确认患者的血型、Rh因子和抗体情况,避免输血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
(2)确认患者的输血适应证,确保输血操作是必要和安全的。
(3)输血前必须进行患者的身体检查,保证手术安全可行。
二、输血审批管理制度的实施(一)加强输血适应证审批的管理和监督1. 设置专门的输血适应证审批科室,负责审核和审批输血申请单。
2. 建立输血适应证审批的准入标准和流程,规范医生开具输血申请单的行为。
(二)完善输血血液品质检测的机制和流程1. 建立血液品质检测的质控体系,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
紧急用血预案流程
![紧急用血预案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705a3710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3c.png)
一、预案背景为保障紧急抢救患者生命,确保血液能快速、安全地用于临床,根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的1. 保障紧急抢救患者的生命安全。
2. 规范紧急用血管理,提高临床用血效率。
3. 确保血液质量和输血安全。
三、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医疗机构在遇到紧急抢救患者、大量伤员和特殊病例等情况下的紧急用血。
四、组织机构及职责1. 医疗机构成立紧急用血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挥紧急用血工作。
2. 紧急用血领导小组下设紧急用血办公室,负责日常紧急用血工作的组织实施。
3. 输血科负责血液的采集、储存、供应和输血技术指导。
4. 临床科室负责患者的抢救和治疗,根据病情需要申请紧急用血。
5. 医务处负责协调各部门,确保紧急用血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紧急用血预案流程1. 临床科室申请紧急用血(1)临床科室在抢救患者过程中,如遇血液不足或无法及时获得血液时,应立即向紧急用血办公室提出紧急用血申请。
(2)紧急用血办公室接到申请后,应立即核实患者病情,确认是否属于紧急用血范畴。
2. 紧急用血办公室审批(1)紧急用血办公室对申请进行审批,确认紧急用血必要性。
(2)审批通过后,紧急用血办公室向输血科下达紧急用血指令。
3. 输血科血液调配(1)输血科接到紧急用血指令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进行血液调配。
(2)输血科根据患者血型、输血需求等信息,优先调配库存血液,确保紧急用血。
4. 血液发放与输血(1)输血科将调配好的血液送至临床科室。
(2)临床科室医护人员在输血科指导下进行血液输注。
5. 紧急用血后续处理(1)输血科对紧急用血情况进行记录,包括患者信息、血液来源、输血时间等。
(2)临床科室对输血过程进行记录,包括患者病情变化、输血反应等。
(3)如发生输血反应,临床科室应立即停止输血,并按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六、预案保障措施1. 加强血液储备,确保库存充足。
2. 定期开展输血知识培训,提高医护人员输血技术水平。
医院紧急用血的审批流程
![医院紧急用血的审批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14d3d63f6294dd88d0d26bd1.png)
紧急输血管理规定和批准流程一、紧急输血管理规定1. 为确保紧急情况下的临床用血安全, 切实保障患者的权益,输血相关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本规定和流程。
2. 本管理规定和批准流程中的紧急输血,是指患者因生命垂危等特殊情况,急需输血抢救治疗,而患者又无自主意识,无法取得其意见,且短时间内无法取得其近亲属(或委托授权人、法定监护人)意见的紧急情况下的输血。
3. 在进行紧急输血治疗时,经治医师必须严格遵守输血相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并严格掌握输血指征,确保患者的安全。
4. 在提出紧急输血申请的同时,经治医师应将患者的紧急情况上报相关职能部门(常班时间上报医务科或分管院长,法定假日或夜班时间上报医院总值班或值班院长),并做好相关记录。
相关领导接到报告后,应及时在经治医师提供的相关记录上签字同意,以保证紧急输血抢救的及时性,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5. 当紧急输血抢救结束,患者恢复意识或其近亲属(或委托授权人、法定监护人)到场后,经治医师应及时向患者或其近亲属等履行输血告知义务,双方补签《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并将《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与相关职能部门签字同意的相关记录一并保存于病历中。
6. 在执行紧急输血抢救结束后,经治医师还应根据《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和用血量,及时补办相应的用血审批手续交输血科存档。
二、紧急输血批准流程第一步经治医师根据患者病情危重情况,及时向输血科提出紧急输血申请,并通知护士立即采集输血标本送检。
第二步经治医师将患者的紧急情况同时上报院领导及职能部门(常班时间上报医务科或分管院长,法定假日或夜班时间上报医院总值班或值班院长),并做好输血相关记录。
第三步相关职能部门在经治医师提供的输血相关记录上签字同意。
第四步输血科发血,护士执行输血。
第五步紧急输血抢救结束后,经治医师向患者或其近亲属等履行输血告知义务,双方补签《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并将《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与相关职 能部门签字同意的相关记录一并保存于病历中。
特殊情况紧急抢救输血方案
![特殊情况紧急抢救输血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1e78e31f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37.png)
特殊情况紧急抢救输血方案特殊情况紧急抢救输血方案输血是医疗领域中的常规治疗方法之一。
当患者严重失血或患有某些疾病时,输血可以有效补充体内血液,帮助患者缓解症状,恢复健康。
但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患者的生命往往面临极大的危险,需要进行紧急抢救输血。
这时候医务人员需要有一个全面的抢救输血方案,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有效的治疗。
本文将讨论特殊情况紧急抢救输血方案的相关问题。
一、紧急抢救输血的特殊情况1.急性失血性休克:由于外伤、手术、出血等原因,急性失血性休克是一种常见的疾病。
当患者大量失血时,身体无法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甚至可能致死。
此时需要立即进行输血,以补充失去的血液,维持身体正常的运作。
2.急性溶血性贫血:严重感染、药物中毒、输血不当等原因会导致血红蛋白分解或破坏,造成大量溶血,使体内缺氧。
这时需要采取输血等治疗措施,补充血液,纠正溶血性贫血。
3.手术病人和重症监护病人:手术病人在手术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失血情况,如果不能及时补充,会影响手术的效果和患者的预后。
重症监护病人通常因为病情严重,不能自己维持血液稳定,输血则成为重要的治疗手段。
4.妊娠并发症:由于胎盘早期剥离、胎盘早期破裂等原因,会引起胎儿或胎盘的出血,导致孕妇面临生命危险。
这时需要抢救性的输血操作,以保证母体和胎儿的生命安全。
二、抢救输血前的准备工作1.建立血型鉴定系统:在医院内建立完善的血型鉴定系统,以减少因输血不合而引起的意外事故。
所有患者在入院时应检测血型,以便在需要输血时更快地得到匹配的血型,降低输血事故的发生。
2.配备输血设备:医院应设有完善的输血设备和相关仪器,包括输液器、输血器、输血易、监护器等。
3.储备血液备选品种:建立储备血液备选品种库,包括不同血型、不同成分的血液,以便在需要输血时更快更准确地得到适合的血品。
4.医务人员的培训:在抢救输血前,医务人员需要接受有关输血操作和新技术的培训,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三、抢救输血的操作要点1.选择合适的血品:根据患者的血型、临床病情和需要补充的成分,选择合适的血品。
特殊情况紧急抢救输血推荐方案
![特殊情况紧急抢救输血推荐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494d9913a76e58fafab003c7.png)
特殊情况紧急抢救输血推荐方案中国医师协会输血科医师分会中华医学会临床输血学分会第一部分:“特殊情况紧急抢救输血推荐方案”(以下简称“推荐方案”)及相关说明一、“推荐方案”应用范围⒈ ABO疑难血型患者紧急抢救输血⒉ ABO同型血液储备无法满足需求时患者紧急抢救输血⒊ RhD阴性患者紧急抢救输血⒋交叉配血不合和/或抗体筛查阳性患者紧急抢救输血二、“推荐方案”启动指征由各种原因导致患者失血性休克或严重贫血,不立即输血将危及其生命,且在紧急输(备)血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本着抢救生命为第一要义的原则,立即启动“推荐方案”程序。
⒈采取各种措施,输血科(血库)血液储备仍无法满足患者紧急抢救输血的需要。
⒉输血科(血库)在30分钟内无法确定患者ABO或RhD血型和/或交叉配血试验不合时。
三、“推荐方案”启动流程⒈输血科(血库)工作人员根据患者输血前血型血清学试验结果及血液库存情况,凡符合“推荐方案”启动指征1.2条中任何一条,立即向临床科室负责医师说明情况。
⒉临床科室主治医师及以上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和输血科(血库)反馈信息,判定符合“推荐方案”启动指征,双方协商后决定启动“推荐方案”程序。
⒊输血科和临床科室分别将患者病情上报医院医务管理部门审批或总值班备案后,立即启动“特殊情况紧急抢救输血程序”。
四、“推荐方案”医学文书要求⒈特殊情况紧急抢救输血申请单(以下简称“紧急抢救输血申请单”):在常规“输血申请单”基础上增加启动“特殊情况紧急抢救输血”的原因。
⒉特殊情况紧急抢救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以下简称“紧急抢救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在常规“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基础上增加以下内容:⑴紧急抢救输血原因;⑵紧急抢救输血处理方案,特别是相容性输血;⑶输血治疗后可能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产生不规则抗体;RhD阴性患者产生同种免疫反应后再输血问题;育龄期女性患者非同型输血后可能产生HDN 的风险,例如:RhD阴性育龄妇女输注RhD阳性红细胞后,可能出现流产、死胎、新生儿溶血病(女童患者成年后风险同上)等。
特殊情况紧急抢救输血应急预案
![特殊情况紧急抢救输血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bdbba007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bd.png)
一、预案背景在医疗救治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生命体征不稳定、大出血等情况,需要立即进行输血治疗。
为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提高抢救成功率,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确保输血安全,降低输血并发症的发生率。
2. 提高紧急抢救输血效率,缩短抢救时间。
3. 做好输血物资储备,确保输血需求。
三、预案组织机构1. 成立紧急抢救输血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指挥调度。
2. 设立输血科,负责输血工作的具体实施。
3. 各科室成立紧急抢救输血小组,负责本科室的输血工作。
四、预案启动条件1. 患者出现生命体征不稳定,需要立即进行输血治疗。
2. 患者出现大出血,需要立即进行输血治疗。
3. 患者出现输血并发症,需要紧急处理。
五、预案实施步骤1. 紧急抢救输血领导小组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2. 输血科接到通知后,迅速进行以下工作:a. 确认患者血型、输血史、药物过敏史等基本信息。
b. 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血液制品和输血方案。
c. 检查血液制品的质量,确保输血安全。
d. 准备输血设备,如输血器、输液泵等。
3. 紧急抢救输血小组根据输血科的要求,做好以下工作:a. 将患者送至输血科,协助输血科进行输血。
b. 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确保输血过程安全。
c. 及时向输血科反馈患者病情变化,协助调整输血方案。
4. 输血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停止输血,并采取相应措施。
5. 输血结束后,对输血过程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持续改进。
六、应急预案保障措施1. 加强输血科建设,提高输血科人员的业务水平。
2. 定期对输血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3. 做好血液制品储备,确保输血需求。
4. 加强与血站的沟通,确保血液供应。
5. 定期开展应急预案演练,提高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
七、应急预案总结1. 定期对应急预案进行评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
2. 加强对应急预案的宣传、培训,提高全员应急意识。
3. 建立健全应急预案反馈机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持续改进。
输血紧急规定及流程
![输血紧急规定及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61f7961d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01cf47f.png)
输血紧急规定及流程一、目的为确保患者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安全地获得输血治疗,提高抢救成功率,制定本规定及流程。
本规定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在紧急情况下进行的输血治疗。
二、紧急输血规定1. 紧急输血指征:(1)生命体征不稳定,危及生命的急性失血;(2)血红蛋白<30 g/L,并有进一步下降趋势;(3)血红蛋白>30 g/L,但进一步加重贫血可能会严重危及生命;(4)其他特殊情况,如严重感染、心、肺等功能严重障碍等。
2. 紧急输血前评估:(1)全面了解患者病史,评估患者输血指征;(2)检查患者血常规、血型等基本资料;(3)向患者或家属充分告知紧急输血的风险和可能的后果,取得书面知情同意。
3. 紧急输血流程:(1)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决定是否进行紧急输血,并在病历中详细记录;(2)护士及时抽取患者血样,并送至输血科进行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3)输血科接到血样后,立即进行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4)如血型明确,选择相应血型血液进行输血;如血型不明,按照血型不明紧急输血流程进行;(5)输血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采取措施;(6)输血结束后,对患者进行后续观察和治疗。
三、血型不明紧急输血流程1. 血型不明紧急输血指征:(1)ABO血型难以确定;(2)生命体征不稳定,危及生命的急性失血;(3)血红蛋白<30 g/L,并有进一步下降趋势;(4)血红蛋白>30 g/L,但进一步加重贫血可能会严重危及生命。
2. 血型不明紧急输血前评估:(1)全面了解患者病史,评估患者输血指征;(2)检查患者血常规;(3)向患者或家属充分告知血型不明紧急输血的风险和可能的后果,取得书面知情同意。
4. 血型不明紧急输血流程:(1)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决定是否进行血型不明紧急输血,并在病历中详细记录;(2)护士及时抽取患者血样,并送至输血科进行血型鉴定;(3)输血科接到血样后,立即进行血型鉴定;(4)如无法确定血型,选择O型血液进行输血;(5)输血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采取措施;(6)输血结束后,对患者进行后续观察和治疗。
特殊情况紧急抢救输血处置预案
![特殊情况紧急抢救输血处置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f3a84c27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62d9e6e.png)
特殊情况紧急抢救输血处置预案一、背景和目的输血是医学治疗中常用的一种方法,用于补充患者体内缺乏的血液成分或改善其血液功能。
然而,输血过程可能存在风险,如血型不符、过敏反应等。
本预案旨在指导医院在特殊情况下进行紧急抢救输血的处置,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输血的成功。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以下特殊情况下的紧急抢救输血处置:1. 患者突发大出血,危及生命,无法进行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
2. 患者需紧急输血,但ABO同型血液储备无法满足需求或不足。
3. 患者抗筛阳性,无法进行抗体鉴定,需要紧急输血。
三、处置流程1. 紧急抢救输血前的准备:(1)评估患者病情,确定需要紧急输血的必要性。
(2)尽量获取患者的血型信息,进行快速血型鉴定。
(3)检查患者是否有过敏史、输血史等,必要时进行过敏试验。
(4)准备必要的抢救设备和药物,如注射器、输血器、生理盐水、肾上腺素等。
2. 紧急抢救输血操作:(1)根据患者的血型信息,选择合适的血液制品。
(2)无法确定血型时,优先选择O型红细胞进行紧急抢救。
(3)在无法进行交叉配血的情况下,按照医院相关规定和程序,启动紧急抢救输血应急预案。
(4)在输血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出现过敏反应、溶血反应等症状,立即停止输血,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3. 紧急抢救输血后的处理:(1)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及时处理输血后的并发症。
(2)对输血反应进行记录和报告,及时上报院感科和血库。
(3)对患者的血型进行进一步鉴定,以确认血型信息。
(4)对患者的抗体情况进行进一步检查,以确定是否存在抗体。
四、注意事项1. 紧急抢救输血应由专业医护人员进行操作,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2. 在紧急抢救输血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3. 在紧急抢救输血前,应充分了解患者的病史和过敏史,避免选择不适宜的血液制品。
4. 在紧急抢救输血过程中,如出现溶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并进行紧急处理,如给予肾上腺素、血浆置换等。
急诊及紧急抢救用血管理制度
![急诊及紧急抢救用血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b3daf84e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8dc4464.png)
急诊及紧急抢救用血管理制度L目的规范急诊、急救情况下的输血申请审核、应对措施及工作流程,保障急、危、重症患者输血安全。
2.范围本文件的执行部门/科室为临床科室、输血科;执行人员主要包括相关科室的临床医师、护士、输血科工作人员。
适用于急诊及急救用血的申请、备血、发血、输血及监管工作。
3.术语、缩略语和定义紧急抢救用血管理:是指常规输血流程中的物质条件均具备的情况下,为加快对急、危、重症患者的供血速度而制定的一系列措施及相关规定。
4.目标无延误急、危、重症患者输血治疗的不良事件发生。
5.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5.1临床科室负责客观评估患者病情,提交紧急程度适当的用血申请;在规定时间内取血,按相关要求实施输血治疗。
5.2输血科工作人员负责接收、审核急诊、急救用血申请,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备血和发血。
6.工作程序6.1临床医师客观评估患者病情,提交紧急程度适当的用血申请。
患者因各种原因导致失血性休克或严重贫血,不立即输血将危及患者生命时可启动紧急抢救输血。
6.2临床医护人员正确采集输血标本,将输血申请单与输血标本一起送至输血科。
6.3输血科工作人员立即审核、签收输血申请单与输血标本,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备血。
(1)急诊用血申请、急诊手术备血申请:输血科必须完成ABo 及RhD血型鉴定、抗体筛查、交叉配血试验,在2h内完成同型备血。
(2)紧急用血申请:输血科采用最快的试验方法完成ABO及RhD血型鉴定、交叉配血试验,在30min内完成同型备血,电话通知临床科室取血。
(3)异常紧急用血申请:①临床递交用血申请单的同时做好取血准备,临床人员携带取血通知单和取血箱在输血科等候取血;②执行紧急抢救未配血直接发血流程(见附件1):a已确定患者血型时输血科未经交叉配血直接发同型血;b未确定患者血型时,输血科直接发O型悬浮红细胞和/或AB型血浆,发血单上标明“紧急-相容性检测未完成“;C发血后立即继续完成血型鉴定和补做交叉配血试验,若主侧配血不合,立即通知临床科室停止输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殊情况紧急抢救输血规定与审批流程
根据《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考评办法》相关规定,参考中华医学会临床输血分会制定的《特殊情况紧急抢救输血推荐方案》相关内容,结合本院实际,特制定本规定。
一、规定范围
1. ABO疑难血型患者紧急抢救输血
2. ABO同型血液储备无法满足需求时患者紧急抢救输血
3. RhD阴性患者紧急抢救输血
4. 交叉配血不合成/和抗体筛查阳性患者紧急抢救输血
二、指征
由各种原因导致患者失血性休克或严重贫血,不立即输血将危及其生命,且在紧急输(备)血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本着抢救生命为第一要义的原则,立即启动规定程序。
1.采取各种措施,输血科(血库)血液储备仍无法满足患者紧急抢救输血的需要。
2输血科(血库)在30分钟内无法满足患者ABO或RhD和交叉配血实验不合时。
三、流程
1.输血科(血库)工作人员根据患者输血前血型血清学实验结果及
血液库存情况,凡符合指征2条中任何一条,立即向临床科室负责医师说明情况。
2.临床科室主治医师及以上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和输血科(血库)反馈信息,判定符合规定启动指征,双方协商后决定启动规定的程序。
3.输血科和临床科室分别将患者病情上报医院医务管理部门审批或总值班备案后,立即启动特殊情况紧急抢救输血程序。
4.临床科室医师向患者及其家属告知启动特殊情况紧急抢救输血的必要性、方案及风险,医患双方共同签署《特殊情况紧急抢救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
四、医学文书要求
1.《特殊情况紧急抢救输血申请单》(以下简称《紧急抢救输血申请单》):在常规《输血申请书》中增加启动“特殊情况紧急抢救输血”的原因项。
2.《特殊情况紧急抢救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以下简称《紧急抢救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在常规《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中增加以下内容:
(1)紧急抢救输血原因:
(2)紧急抢救输血处理方案,特别是相容性输血;
(3)输血治疗风险:相容性输血后可能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产生不规则抗体,无效输注,RhD阴性患者产生同种免疫反应后再输血问题,育龄期女性患者非同型输血后可能产生HDN的风险,例如RhD 阴性育龄妇女输注RhD阳性红细胞后,可能出现流产、死胎、新生儿
溶血病(女童患者成年后风险同上)等。
3.《输血病历》:临床医师应在患者病历中详细记录的内容至少包括特殊情况紧急抢救输血的指征,相容性输血理由,输注血液成分血型,种类及剂量,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分析及应对措施等,以及患者的输血疗效评估,有无输血不良反应与处理和恢复情况等。
4.特殊情况紧急抢救输血后,对怀疑发生溶血反应,免疫反应和无效输注的患者,在具备追踪随访条件时,需进行相关监测,监测及分析情况应在病程记录中体现,内容至少包括:
(1)输血后2小时内的外周血血红蛋白及网织红细胞值,直接抗球蛋白试验结果,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值,尿血红蛋白值,肾功能测定结果(监控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
(2)输血后24小时内的外周血血红蛋白及网织红细胞值,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值,血清间接胆红素值,尿血红蛋白值,肾功能测定结果(监控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和无效输血):
(3)输血后第3天,第7天,第14天分别检测血红蛋白,血清间接胆红素并筛查不规则抗体等项目(监控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和同种免疫反应)。
五、几点说明
1.ABO疑难血型判定提示:
(1)正、反定型不一致:
(2)与先前血型鉴定结果不一致:
(3)弱凝集、混合凝集或其他情况难以准确判定结果:
(4)与ABO同型血液交叉配血实验不相合;
(5)不符合一般遗传规律。
2.RhD抗原阴性判定及处理原则:RhD抗原初筛实验阴性者,RhD抗原结果难以判定或和先前鉴定不一致,均暂按RhD阴性血型处理。
3.特殊情况紧急抢救输注血小板的建议:
(1)首选与受血者ABO/RhD血型同型血小板输注;
(2)在紧急抢救患者生命时,发现患者血型难以判断或血小板供应短缺时,可选择不同血型的单采血小板输注;
(3)灌注不同血型的单采血小板前,要向患者及其家属告知风险,例如供者血浆中的血型抗体引起急性溶血反应的可能,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可能,RhD阴性患者输注RhD阳性供者的血小板后可能被其中残留的红细胞免疫而产生抗-D,特别是育龄期妇女可能发生流产、死胎、新生儿溶血病(女童患者成年后风险同上)等;
(4)输注不同血型的单采血小板,应选择抗-A、抗-B效价≤64的供者,儿童应尽量减少血小板中的血浆量,以防止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5)AB型单采血小板的血浆中不含抗-A、抗-B,但AB型血小板上有A 抗原和B抗原,因此非同型输注比较安全但疗效略差;
(6)RhD阴性无抗-D的患者,特别是在育龄期妇女和女童,输注DhD 阳性供者的单采血小板后,有条件可尽快注射抗-D人免疫球蛋白以预防抗体产生。
4.严禁对规定以外情况以“临床紧急输血”名义给予非同型输血。
六、具体应用
(一)ABO疑难血型患者紧急抢救输血规定
符合ABO 疑难血型判定提示内容和紧急抢救输血指征的患者,应立即启动此规定。
1.经主治医师或值班医师请示其上级医师同意后,填写《紧急抢救输血申请单》,报医院医务管理部门审批或总值班备案,并向输血科(血库)提出紧急抢救输血要求。
特别紧急时先电话申请,随后补交《紧急抢救输血申请单》。
2经医务管理部门审批或总值班备案后,医师填写《紧急抢救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征得患者或其亲属同意后,医患双方在《紧急抢救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上签字,并保存在患者病历中。
患者不能表达本人意愿且无亲属时,报意愿授权人签字同意后保存在患者病历中。
3.输血灌注首选O型红细胞,须进行主侧交叉配血;血浆灌注应首选AB型。
4.抢救输血过程中由经治科室医护人员负责监控,一旦发现患者出现输血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并予以紧急处置,病历中须详细记录。
必要时请输血科紧急会诊。
5.输血完毕,经治科室医护人员应继续观察30分钟,详细填写输血病程记录和护理记录。
6.在患者紧急抢救输血过程中,输血科(血库)应继续对患者ABO血型做进一步鉴定,尽快确定患者ABO血型
7.患者ABO疑难血型确认后,若需继续输血治疗,应重新抽取患者血标本做交叉配血实验,并遵循以下原则输血:
(1)交叉配血实验阴性者,可灌注与患者ABO同型红细胞;
(2)交叉配血实验阳性者,应继续灌注O型红细胞;
(3)尽早灌注与患者ABO/RhD血型同型血小板。
(二)ABO同型血液储备无法满足需求时紧急抢救输血规定
1.输血科(血库) 血液储备无法满足患者紧急抢救输血需要时,立即报告申请用血的临床科室医师,尽快启动特殊情况紧急抢救输血程序,具体可参照《ABO疑难血型患者紧急抢救输血规定》中1~5项进行。
2.当输血科(血库)再次获得与患者ABO血型同型血液时,若患者仍需继续输血治疗,遵循原则可参照《ABO疑难血型患者紧急抢救输血规定》中第7项进行。
(三)RhD阴性患者紧急抢救输血规定
1.RhD阴性患者输血,无论有无抗-D,均应首选ABO血型与患者同型RhD阴性红细胞输注。
2.对RhD阴性且无抗-D的患者,在无法满足供应与其ABO血型同型RhD阴性红细胞的紧急情况下,可根据“血液相容性灌注”原则实施救治:
(1)首选与患者ABO血型相容RhD阴性红细胞输注;
(2)次选与患者ABO血型同型RhD阳性红细胞输注;
(3)三选O型RhD阳性红细胞输注。
上述三种情况均需在与患者主侧交叉配血阴性情况下输注。
3.血浆输注,与患者ABO血型同型RhD阴性和RhD阳性血浆均可输注;无法满足供应时可选择AB型RhD阴性和阳性血浆输注;对RhD阴性
血浆应在筛查排除存在抗-D后输注,以防止抢救过程中可能输RhD阳性红细胞引起的输血反应。
4. RhD阴性患者紧急抢救输血的申请、审批等程序,可参照《ABO疑难血型患者紧急抢救输血规定》中1、2、4、5、项进行。
5.在紧急抢救输血过程中,输血科(血库)应积极联系市采供血机构提供与患者ABO/RhD血型同型血液。
一旦得到供应仍作为首选给予患者输注。
(四)交叉配血实验不合或/和抗体筛查阳性患者紧急抢救输血规定被抢救患者交叉配血实验不合或/和抗体筛查阳性,但此时输血科(血库)没有时间或没有条件给患者做进一步鉴定,应立即启动《交叉配血不合或/和抗体筛查阳性患者紧急抢救输血规定》。
1. 首先筛选与患者ABO血型同型且交叉配血实验阴性的供者红细胞输注;无法满足供应时可筛选O型且交叉配血实验阴性的供者红细胞输注。
如果患者的红细胞的直接抗球蛋白实验阳性,则与供者主侧交叉配血实验阴性即可输注。
2. 血浆输注首选与患者ABO血型同型血浆;无法满足供应时可选择AB型血浆输注。
3. 交叉配血实验不合或/和抗体筛查阳性患者紧急抢救输血申请、审批等程序,可参照《ABO疑难血型患者紧急抢救输血规定》中1、2、4、5、项进行。
4. 在紧急抢救输血过程中,输血科(血库)应继续对患者交叉配血不合原因开展相关实验,包括对抗体性质做进一步鉴定,或通过当地红
细胞血型参比实验室尽快查明原因;原因明确后应积极联系市中心血站提供该患者所需要的血液成分,得到供应后仍作为首选给予患者输注。
5. 对已输入大量O型红细胞的患者,如果查明原因后仍需继续输血治疗,可参照《ABO疑难血型患者紧急抢救输血规定》中第7项进行。
医务科
2016年6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