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来主义上课新精讲

合集下载

统编版新教材拿来主义公开课课件3

统编版新教材拿来主义公开课课件3

统编版新教材拿来主义公开课课件3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统编版新教材《拿来主义》这一章节。

具体内容包括:理解拿来主义的定义和内涵,探讨其在我国改革开放中的作用;对比分析不同时期的拿来主义特点,领会其在各个阶段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结合实际案例,讨论拿来主义的利与弊。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拿来主义的定义、内涵及其在改革开放中的运用。

2. 培养学生对比分析不同时期拿来主义特点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客观评价拿来主义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对比分析不同时期的拿来主义特点,理解其在各个阶段的作用。

重点:掌握拿来主义的定义、内涵及其在我国改革开放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引入拿来主义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内容:详细讲解拿来主义的定义、内涵,分析不同时期的拿来主义特点,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

b. 课堂讲解:对比分析改革开放前后的拿来主义特点。

c. 案例分析:讲解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拿来主义在实践中的应用。

3.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检验学生对拿来主义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拿来主义2. 板书内容:a. 定义与内涵b. 不同时期的拿来主义特点c. 拿来主义在我国改革开放中的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谈谈你对拿来主义的认识。

2. 答案要求:包括拿来主义的定义、内涵,对比分析不同时期的拿来主义特点,以及在我国改革开放中的作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拿来主义的理解程度,以及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深入了解拿来主义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文化、科技等,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对比分析。

《拿来主义》优质课ppt课件

《拿来主义》优质课ppt课件
示例: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 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以沉着的态度占有、挑选,
运用比喻论证写一段议论性文字
同学们,再见!
18
送来 主义
这种赏赐……这是“抛 给”的 …… 说的冠冕些, 可以称之为“送来”。我 们对“送来”的吓怕了。
施舍性的(只能被动接受)
接受“施 舍”的恐惧。
主动去拿
阅读1-6段,完成表格,梳理提出观点的论证过程
一味躲避、 全盘否定、 全盘接受、懦弱胆怯 头脑不清 一事无成孱头 昏蛋 废物
阅读8-10段,分析“比喻”,梳理观点展开的论述过程。
第8段:“拿来主义 ”者全不是这样的。
把火烧光, 保存自己的清白
怕被污染, 徘徊不敢进
因为羡慕, 接受一切
喻体
本体
大宅里的
特点
态度
“占有、挑选”的标准
鱼翅
鸦片
烟枪和烟灯
姨太太
阅读8- 10段,分析“比喻”,梳理观点展开的论述过程
阅读第9段,理解“拿来主
大宅子里的
特点
态度
"占有、挑选"的标准
鱼翅
有养料
吃掉。但不“大宴宾客"
使用对现在的人有用的东西,保存有一定文物价 值或文化特色的东西。对 当下人、当今社会无用的 东西坚决毁掉、抛弃。
鸦片
治病
送到药店,但不故弄玄虚。
烟枪和烟
形式和他国不同
送一点去博物馆,其余毁掉
姨太太
尼采自诩为太阳, "送去主义"者自诩 … … ;尼采“只是给与”, "送去主义"者只是 … … ;尼采发了疯, “送去主义” …… 。
以尼采为例子,与“送去”进行类比。

精品课件第12课《拿来主义》

精品课件第12课《拿来主义》

精品课件第12课《拿来主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教材第十二章《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中的第三节《拿来主义》。

详细内容包括对拿来主义的定义、特点及其在我国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作用进行分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拿来主义的含义,认识到其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运用拿来主义分析文化现象,提高其文化素养。

3. 培养学生具备创新精神,学会在拿来主义的基础上进行文化创新。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拿来主义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具体应用。

重点:拿来主义的定义、特点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实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教材、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图片,包括外来文化对中国的影响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引发学生对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思考。

2. 新课内容:详细讲解拿来主义的定义、特点,结合实例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拿来主义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作用。

a. 拿来主义的定义与特点b. 拿来主义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应用3. 例题讲解:分析一个具体的文化现象,引导学生运用拿来主义原理进行思考。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文化现象,运用拿来主义进行解释。

六、板书设计1. 《拿来主义》2. 内容:a. 定义与特点b. 应用与实践c. 文化传承与创新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现实生活,运用拿来主义分析一个文化现象。

2. 答案:学生需要从现象入手,分析拿来主义在其中的作用,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是否掌握了拿来主义的定义、特点,能否运用其分析文化现象。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关注生活中的文化现象,尝试运用拿来主义进行思考,提高其文化素养。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文化创新,将拿来主义与创新发展相结合。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3. 板书设计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重点应放在拿来主义的定义、特点及其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应用上。

统编版新教材拿来主义公开课课件3

统编版新教材拿来主义公开课课件3

统编版新教材拿来主义公开课课件3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统编版新教材必修1的第一章第三节《拿来主义》。

本节课主要讲解拿来主义的概念、特点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拿来主义的基本理论,培养学生运用拿来主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拿来主义的定义、特点和意义。

2. 培养学生运用拿来主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现实生活中拿来主义应用的认知。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拿来主义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2. 教学重点:拿来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实际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引入拿来主义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理论讲解:讲解拿来主义的定义、特点和意义,让学生理解拿来主义的基本理论。

3. 案例分析:分析几个现实生活中的拿来主义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拿来主义分析问题。

4. 实践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运用拿来主义进行分析和解决,并展示成果。

六、板书设计1. 拿来主义的定义、特点和意义。

2. 现实生活中的拿来主义应用案例。

七、作业设计1.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举例说明拿来主义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如何,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拿来主义在现实生活中的更多应用,鼓励学生运用拿来主义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统编版新教材必修1的第一章第三节《拿来主义》。

本节课主要讲解拿来主义的概念、特点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拿来主义的基本理论,培养学生运用拿来主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拿来主义的概念:教师需要详细讲解拿来主义的概念,包括其起源、发展以及内涵。

《拿来主义》公开课精品课件教案精品课件教案

《拿来主义》公开课精品课件教案精品课件教案
作者介绍
简要介绍鲁迅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强调鲁迅对于民族文化的思考 和批判。
教学目标阐述
知识目标
使学生掌握《拿来主义》的基本观点和论 证方法。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能够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增强民族文 化自信,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内容概述
第一段
提出拿来主义的主张,批 判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的 错误。
第三段
通过比喻进一步阐述拿来 主义的意义,强调拿来主 义是创新的基础。
第四段
总结全文,强调拿来主义 的重要性。
03
主题探讨
“拿来主义”的内涵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7字
“拿来主义”的定义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拿来主义”是一种对待文化遗产和外国文化的态度和原 则,主张批判地接受和借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全球化背景下的影响 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应对挑战的策略
在全球化背景下,“拿来主义”有助于各国之间文化的 交流与融合,促进世界文化的共同发展。
现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需要不断地学习借鉴新的思想 、技术、经验等,“拿来主义”正是适应这种需要的思 想方法。
在面对各种挑战时,“拿来主义”有助于我们理性地分 析问题,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 径。
论证方法
文章运用了对比、举例、比喻等多种 论证方法,使观点更加鲜明有力。
重点词汇解释
闭关主义
指封闭自己,不与外界交 流的思想或行为。
送去主义
指盲目地、不加选择地送 出自己的财富、文化和科
技成果等。
拿来主义
指有选择地、批判地吸收 和借鉴外来文化,为我所
用。

第12课《拿来主义》 教学课件 2024-2025学年 统编版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

第12课《拿来主义》 教学课件 2024-2025学年 统编版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

任务1:寻找文章中出现的主义,完成表格填写
类型 闭关主义 送去主义 送来主义
拿来主义
特点 不送不拿 只送不拿 送来
送去之外, 还得拿来
影响 丧权辱国
亡国灭种, 大受其害,全盘 贻害子孙 排斥外国文化
人成新人,文 艺成新文艺
作者对这几种主义都持什么态度?
态度?
否定 破
表现 实质
危害
自己不去,
枪炮打开大门,
解题
用手将某物从较远的地方搬到较近的地方。 对事物 或现象的系统看法或主张。
题目“拿来主义”是本文的论题。针对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发扬 国光”的复古潮流,鲁迅提出了“拿来主义”。 不过鲁迅的“拿来主义”与五四运动时期的一味模仿不同,他的“拿” 是有选择的“拿”,为我所用的“拿”,不亢不卑的“拿”。
当这些词出现在你眼前时,你会想到什么?
重庆丰都一寺庙内供奉日本邪神
日本动漫风靡
毒教材 事件
韩剧热 引进国外的综艺节目
洋节日盛行而传统节 日被逐渐遗忘
活动设计
毛泽东:鲁迅的方向, 就是中国新文化的方向。
今天我们依旧面临着文化冲击与抉择。 面对外国文化与文化遗产,我们该“如何做”? 早在上世纪鲁迅先生就告诉了我们答案, 直到今天依然适用。
拿来主义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
梳理内容,理清论证思路,把握 文意。
审美鉴赏与创造:
揣摩品味文中重点语句,体会犀 利、幽默的语言特点。
思维发展与提升:
学习比喻论证和边破边立的论证 方式,领会比喻论证的运用之妙, 掌握先驳后立的论述思路。
文化传承与理解:
读懂作者在对待文化遗产与外国 文化的态度,思考“拿来主义” 的现实意义。

《拿来主义》PPT精品课件

《拿来主义》PPT精品课件

背景介绍
梳理文本
文本细读
篇章结构
文本探究
课后作业
1.大宅子指什么? 大宅子
文化遗产
2.对待“大宅子”,文章一共列举了几种态度?其本质分别是什么?
不敢进门 放火烧光 接受一切
孱头 昏蛋 废物
不敢接触 全盘否定 全盘接受
“拿来主 义”者是 全不这样
的。
背景介绍
梳理文本
文本细读
篇章结构
文本探究
课后作业
④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 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背景介绍
梳理文本
文本细读
篇章结构
文本探究
课后作业
1.第一段已经写到了“送去主义”,第三段又写“送去主义”,这样矛盾 吗?为什么?
不矛盾。 第一段主要描写“送去主义”的具体表现,揭露丑恶嘴脸。第三段主要 揭示“送去主义”的危害。
①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自从 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 去主义”了。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 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 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听说不远 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 传道。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 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背景介绍
梳理文本
文本细读
篇章结构
文本探究
课后作业
⑤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 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 来主义”。

最新《拿来主义》公开课课件教学讲义PPT课件

最新《拿来主义》公开课课件教学讲义PPT课件

主经 权济 丧衰 失败

破 昏蛋
放火烧光(怒)
三 种
义 立 拿来主义
废物
接受一切(喜)
态 度
占有
(5~10)
使用(鱼翅)
提 出
立:新人 挑选 存放(鸦片)
三 种
毁灭(姨太太)
提问:怎样理解第三段中“丰富”、“大度”、
“不算坏事情”的含义?
这里是对“送去主义”的讽刺,不是“丰富”,而是自欺欺 人;不是“大度”,而是媚外求宠。一味地送出去,当然是坏事情。
提问:说说第四段中“抛来”、“抛给”、
“送来”各指什么意思。
1, “抛给”是有目的的给予,是恶意输出,犹如嗟来之食,意味 着轻蔑,侮辱。2,“送来”是特意的,是抛给的冠冕的说法,即侵略者 按其心意送来,怀有不良动机。3,“抛来”是随意的,把无用的东西 送人,或无代价的送人或施舍,是中性词,一般不怀有不良动机。
文化遗产中的糟粕
批判地吸收(使用 毁灭)
坚决抛弃(毁灭)
吸取精华,剔除糟粕!
一言以敝之,“拿来主义”者对待文化遗产 是:
先占后挑.
文章结尾共有五个句子组成, 如果这五句话是五个问题 的答案,应提哪五个问题?“拿来”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什么?
问题设计:
(1).对待文化遗产,我们 应该怎么办? (2).怎样“拿来”?
使用—(鱼翅)吃掉,(鸦片)供治病 存放—(鸦片)送到药房里去,(烟具)送一点给博物馆。 毁灭—(烟具)大可以毁掉,(姨太太)请它们各自走散。
对象
鱼翅 烟枪 烟灯
鸦片
姨太太
如何正确对待文化遗产?
具体所指
态度
文化遗产中的精华
吸收(使用)
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 适当保存(存放 毁灭)

拿来主义课文精讲

拿来主义课文精讲

拿来主义课文精讲一、章节划分《拿来主义》的段落划分如下:第一部分(第1-4段):揭露批判“送去主义”的实质及其严重后果。

第1、2段揭露国民党政府在学艺(文艺)上奉行“送去主义”的媚外求辱和欺世惑众的可耻行为,主张必须针锋相对,实行“拿来主义”。

第3、4段尖锐地指出“送去主义”的自欺欺人的实质,它必然导致亡国灭种的惨重后果。

第二部分(第5-9段):阐明“拿来主义”的内容,批判在对待文化遗产问题上的错误倾向。

第5段承上启下,提出“拿来主义”。

第6段揭示“送去主义”的危害性,揭示实行“拿来主义”的必要性。

第7段揭示“拿来主义”的含义就是“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第8段批判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

第9段阐明实行“拿来主义”应怎样区别对待文化遗产中的精华和糟粕。

第三部分(第10段):总结全文,指出实行“拿来主义”的人应具有的胆识和品质,以及“拿来主义”对于创造民族新文化的重要意义。

以上是《拿来主义》的段落划分,每个部分都紧密相连,共同构成了这篇文章的完整结构。

二、文章赏析《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的一篇著名杂文,这篇文章以批判继承文化遗产为主题,深入剖析了“送去主义”和“拿来主义”两种态度,提出了对待文化遗产应该采取的正确方法。

文章以接收一所大宅子来比喻批判继承,这个比喻非常生动形象,让人一目了然。

鲁迅通过这个比喻,深入浅出地阐述了理论问题,展示了他的深厚文学功底和敏锐思想。

同时,鲁迅还善于揭露事物的矛盾,他针对“送去主义”提出要“拿来”,又针对“送来”提出“拿来主义”,这种一针见血地触及事物本质的写作方式,让人印象深刻。

在文章中,鲁迅批判了“送去主义”的自欺欺人的实质,指出了它的危害性,并提出了实行“拿来主义”的必要性。

他主张对于文化遗产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要“占有”“挑选”“创新”,这种辩证的思维方式让人耳目一新。

同时,鲁迅还通过对比“鱼翅”和“鸦片”、“烟枪和烟灯”以及“姨太太”等事物,形象生动地阐述了“拿来主义”的具体含义和方法。

《拿来主义》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拿来主义》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体现了对事物由思到行的逻辑过程
中心论点? 第7段: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 光,自己来拿。
思路?(画文章结构图)
1.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 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
2.拿来 4.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 5.“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6.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 7.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拿来主义
鲁迅
象投枪,象匕首,直刺向黑暗势力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找每段中心句,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2、梳理本篇议论文的写作思路,领会本文“先破后立”的立 论特色。 3、朗读课文,分析理解“闭关主义”“送去主义”和“送来”的弊 端,理解类比论证方法,感受鲁迅犀利生动的语言特色。
时代背景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国民党:卖国主义,出卖民族文化遗产
新主人
写作特色
1.精巧的构思:先破后立,破中有立 闭关——抱残守缺(误国) 送去——取悦洋人(卖国) 送来——备受剥削(损国) 拿来——批判吸收(利国)
2.生动犀利的语言:比喻、反语
3.论证方法: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类比论证、 因果论证。
八、九段
大宅子——中外文化遗产 作者批判了哪几种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
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
孱头
第一种错误态度 怕被染污,徘
徊不敢走进门
指哪类人?
懦弱无能,害怕继承
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
第二种错误态度
勃然大怒,放 一把火烧光
指哪类人?

全盘否定

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
第三种错误态度
中心论点? 路?(画文章结构图) 思路:
1-7:指出“闭关主义”“送去主义”和 “送来”的危害,提出“拿来主义”

拿来主义,讲稿,教案,详案

拿来主义,讲稿,教案,详案

拿来主义上课!这次课我们学习鲁迅先生的杂文《拿来主义》。

大家在中学的时候也学过不少鲁迅先生的文章,对他的文章也是有所了解。

大家觉得他写的文章难懂吗?(难懂)因为当时时局的原因,鲁迅先生也是用了一些象征性的词语对当时的时局冷嘲热讽。

他写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就是他的精神的最好写照。

首先,我先为大家介绍一下本文的作者:鲁迅,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他一生有大量的创作,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

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集《呐喊》、《徬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鲁迅最杰出的是杂文创作。

杂文是一种文艺性政论文,主要指“五四”以来,以鲁迅为代表的那种精辟、犀利,带有浓烈的文艺色彩的议论文章。

特点:1、短小、活泼、犀利、隽永。

2、既有议论性,又有文艺性。

3、题材广泛,形式多样。

4、大中取小,小中见大。

其杂文“象投枪,象匕首,直刺向黑暗势力”。

杂文集:《华盖集》、《坟》、《南腔北调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杂文》。

本文选自杂文集《且介亭杂文》关于杂文:杂文是一种文艺性政论文,主要指“五四”以来,以鲁迅为代表的那种精辟、犀利,带有浓烈的文艺色彩的议论文章。

特点:1、短小、活泼、犀利、隽永。

2、既有议论性,又有文艺性。

3、题材广泛,形式多样。

4、大中取小,小中见大。

我先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本文的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34年6月4日,最初发表在6月7日《中华时报》副刊《动向》上,署名霍冲,后由作者编入《且介亭杂文》。

本文写在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年代。

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我国东北三省之后,妄图进一步占领华北地区,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而国民党反动政府顽固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卖国反共政策,对外出卖国家领土,对内实行反革命的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

为了维护反动统治,蒋介石提倡以“四维”(礼、义、廉、耻)和“八德”(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为内容的所谓“新生活运动”。

统编版教材《拿来主义》精品课件精品课件

统编版教材《拿来主义》精品课件精品课件

统编版教材《拿来主义》精品课件精品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统编版教材《拿来主义》章节,详细内容包括:拿来主义的定义、特点及其在我国的应用;拿来主义与传统文化、创新能力的关系;拿来主义的现实意义与启示。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拿来主义的定义、特点,掌握拿来主义在我国的应用。

2. 分析拿来主义与传统文化、创新能力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3. 通过实例探讨,让学生认识到拿来主义的现实意义,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拿来主义与传统文化、创新能力的关系。

重点:拿来主义的定义、特点及其在我国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现实生活中的创新实例,引发学生对拿来主义的思考。

2. 新课导入:讲解拿来主义的定义、特点,结合我国实际,阐述拿来主义在我国的应用。

3. 例题讲解:分析拿来主义与传统文化、创新能力的关系,以具体事例为例,进行讲解。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拿来主义现象,讨论其优缺点。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拿来主义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分享心得体会。

7. 课堂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拿来主义在未来的发展趋势,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拿来主义》2. 板书内容:(1)定义与特点(2)拿来主义在我国的应用(3)拿来主义与传统文化、创新能力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举例说明拿来主义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谈谈你对拿来主义与传统文化、创新能力关系的理解。

2. 答案:(1)示例:手机支付、共享单车等。

(2)示例:拿来主义可以借鉴和吸收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果,为创新提供源泉;同时,创新能力的培养也需要拿来主义,以开放的心态吸收外来优秀文化,促进自身发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讲解,使学生了解拿来主义的定义、特点及其在我国的应用。

在讨论拿来主义与传统文化、创新能力的关系时,学生参与度较高,但部分学生对这一关系的理解仍较模糊。

第12课《拿来主义》 教学课件 2024-2025学年 统编版 高中语文必修 上

第12课《拿来主义》 教学课件 2024-2025学年 统编版 高中语文必修 上
拿来主义
抓 初读课文,划分层次
1.为什么要拿来? 2.怎样拿来? 3.拿来后怎么做?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 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字豫才, 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 育家 、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 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 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 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 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 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析 研读课文,把握主旨
1.作者写拿来主义之前写了哪些主 义?它们的表现和危害是什么?
2.理解“拿来主义”的深刻含义。
①闭关主义 ②送去主义 ③送来主义

落后挨打——误国 亡国灭种——卖国 深受其害——害国
拿来主义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
眼光,自己来拿!
先破 后立
悟 领悟精髓,感受思想
《中国制造从模仿到自主研发》这 是“拿来主义”最好的诠释。从下列材 料中你“悟”到了什么。
悟 领悟精髓,学以致用
中国高铁在引进德、法、日的技术后 消化吸收,创新发展,到现在中国高铁运 营速度和运营里程均居世界第一。
中国C919是中国首款按照最新国际适 航标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干线民用飞 机,但是其零部件来自于世界各国。
评 领悟精髓,感受思想 开篇的娱乐节目是“拿来的”,“中国的 名片”在初期同样也是“拿来的”,但是两者 却有天壤之别。拿来主义就是“运用脑髓, 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这样,我们才能站 在巨人的肩膀上,创造出更伟大的辉煌。

【新教材】统编版《拿来主义》优秀课件3

【新教材】统编版《拿来主义》优秀课件3

【新教材】统编版《拿来主义》优秀课件3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新教材统编版《拿来主义》章节,详细内容包括:拿来主义的定义、特点、作用及其在我国的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拿来主义的基本概念,理解其实质,认识到拿来主义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拿来主义的基本概念,了解其特点及作用;2. 培养学生运用拿来主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提高学生对拿来主义的认识,增强其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拿来主义在实际应用中的把握和运用。

教学重点:拿来主义的基本概念、特点及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笔记本、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近年来在科技、文化、艺术等领域的成就,引出拿来主义的概念,激发学生兴趣。

2. 知识讲解:(1)讲解拿来主义的定义,让学生了解拿来主义是什么;(2)分析拿来主义的特点,让学生明白拿来主义的优势;(3)阐述拿来主义在我国的应用,让学生认识到拿来主义的重要性。

3. 实践情景引入:以我国引进外国先进技术为例,让学生分析拿来主义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点。

4.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拿来主义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例题,帮助学生理解拿来主义的应用。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完成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拿来主义2. 内容:(1)定义:拿来主义是什么(2)特点:拿来主义的优势(3)应用:拿来主义在我国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教材内容,谈谈你对拿来主义的认识。

2. 答案:要求学生从拿来主义的定义、特点、作用等方面展开论述,表达自己的观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找出不足之处,以便改进教学方法;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关注我国在各个领域的发展,了解拿来主义在其他国家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拿来主义在实际应用中的把握和运用。

《拿来主义 》上课课件(26张PPT)

《拿来主义 》上课课件(26张PPT)
度而写的。当时在对待古代文化和外国文化
问题上,实际存在着两种错误态度:一种是
全盘肯定,全盘吸收;一种是全盘否定,盲 目排斥。 同时,国民党政府奉行卖国主义政
策,实行反革命文化围剿,主张“全盘西化” 。鲁迅先生就如何面对中西文化遗产的问题 写下了这篇杂文,批驳了错误思潮,提倡“ 拿来主义”。
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
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 来证明论点。 作用:使说理更形象。
请用《拿来主义》一文中的观点阐释下面两段文字。
恰如吃用牛羊,弃去蹄毛,留其精粹,以滋
养及发达新的生体,决不因此就会“类乎”牛羊
的。
——鲁迅《论“旧形式的采用”》
日本能有今日,因为旧物很少,执着也就不
深,时势一疑,蜕变极易,在任何时候,都能适
请在此输入您的标题
请在此输入您的文本。请在此输入您的文本。请在此输 入您的文本。请在此输入您的文本。请在此输入您的文 本。请在此输入您的文本。请在此输入您的文本。请在 此输入您的文本。请在此输入您的文本。
请在此输入您的文本。请在此输入您的文本。请在 此输入您的文本。请在此输入您的文本。请在此输 入您的文本。请在此输入您的文本。
我从此总怕听到我的父母愁穷,怕看见我的白发的 祖母,总觉得她是和我不两立,至少,也是一个和我的 生命有些妨碍的人。
——鲁迅《二十四孝图》
鲁迅自己的“拿来主义”
“这是窃得别国的火来, 煮自己的肉。”
——鲁迅
借鉴俄国文学的表现 手法,反映了中国的社 会现实。
鲁迅自己的“拿来主义”
总结
鲁迅先生自己就是一位“拿来主义者”。 面对传统文化遗产,他取其精华,去其 糟粕。 面对外来文化,他勇敢的借鉴,并在此 基础上有自己的创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送梅兰芳 人
② 揭出实质——媚外求荣
③ 指出危害之一:资源枯竭,主权丧失 沦为乞丐
④ 指出危害之二:不是“抛来”是“抛给”
对照表一
闭关主义 特点
送去主义
实质不送不拿
送去主义 只送不拿
实质
拿来主义 送去之外 还得拿来
利弊
对照表一
闭关主义 特点 不送不拿
送去主义 只送不拿
理解“拿来主义”的 主张,领会运用形象的比 喻阐明抽象的深刻的道理 的写作方法。
思考
? 课文的第 5段在文章中起什么作 用?
◎从结构上:第 5段是过渡段,它 起着承上启下 的作用。 从内容上:提出中心论点 —— 要实行“拿来主义”。
思考
? 作者要论说的是“拿来主义”,为什么课文前半部 分写“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
◎作者要论说的是“拿来主义”,但它是针对历史和 现实存在的问题提出来的,近代的“闭关主义”必 然导致“现在”的“送去主义”。“送去主义”是 一种有往无来的卖国行径,必然导致国势日弱,被 动挨打,从长远看,将造成亡国灭种。因此,采取 与“送去主义”针锋相对的“拿来主义”就刻不容 缓。“送去主义”和“拿来主义”是一个问题的两
实质 惧外、排外 媚外、卖国
拿来主义 送去之外 还得拿来
爱国、利国
利弊
对照表一
闭关主义 特点 不送不拿
送去主义 只送不拿
实质 惧外、排外 媚外、卖国
利弊 丧权辱国
文化堕落
割地赔款
主权丧尽
导致送去主义 贻害子孙
拿来主义 送去之外 还得拿来 爱国、利国
人自成为新人 文艺自成为新 文艺
?研读第二部分:
? 当时在文化工作者中间,在对待外国文化问题 上,存在两种错误认识,概括起来,就是“ 全 盘否定”和“全盘西化”。
? 针对这些错误认识,鲁迅写了这篇文章,提出 了“拿来主义”的口号,阐明了对待外国文化 的正确态度。
朗读正音、解词
礼尚(shàng 崇尚,重视)往来
自诩(xǔ 夸耀,说大话。)
残羹(gēng 有浓汁的食品)冷炙(zhì烤肉)
《且介亭杂文》缘起
有一段时间,鲁迅先生住在上海闸 北帝国主义越界筑路的区域,这个地区 有“半租界”之称。鲁迅先生因此将 “租界”二字各取一半,成“且介”, 以表愤懑。“且介亭”暗示这些杂文是 在上海半租界的亭子间里写的,形象地 讽刺了国民党统治下半殖民半封建的黑 暗现实。
写作背景
? 清朝政府实行“闭关主义”,其结果是落后挨 打;鸦片战争以后,清朝政府和北洋军阀奉行 卖国政策即“送去主义”;国民党反动政府继 承他们的衣钵,政治上投靠帝国主义,经济上 以至文化上继续实行“送去主义”。
脑髓(suǐ)
冠冕(miǎn 古代帝王戴的帽子,引申为体面)
譬(pì)如
孱(càn)头
蹩进(bié 躲躲闪闪的走进)
思考: 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在哪段提出的?
明确:是在第五段提出的,“我只 想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 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第七段是解释中心论点含义,第 九段是总结,重申论点。)
个对立面,“破”正是为了“立”,“破”得越彻 底,“立”得越牢固。
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第1—4段):揭露批判“送去主义” 的实质及其严重后果。 第二部分(第5—9段):阐明“拿来主义”的 基本观点,批判在对待文化遗产问题上的错 误倾向。
第三部分(第10段):总结全文,指出实行 “拿来主义”的人应具有的识和品质,以及 “拿来主义”对于创造民族新文化的重要意 义。
◎作者列举了哪些事例来揭露国民党政府实行
“送去主义”的媚外丑态的 ?找出最能体现作者
嘲讽情感的词句体会。
? “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不知后事如何”, 即有去无回,这是媚外的可耻行径;还有几位“大师” 们捧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挂过去,“捧” 何其郑重、恭敬,媚态可掬,几张画“一路的挂”,何 其卖力,何其寒伧可笑,“发扬国光”,反语,讽刺不 以为耻,反以为荣;“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 催进‘象征主义' ……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用这种方式来显示一点进步,多么可怜, 暗示“学艺” 上的东西已经相当贫乏。作者讽刺批判的锋芒不是对着 几位艺术家,而是指向卖国媚外的反动当局及其御用文 人,字里行间充满着憎恶、嘲讽和鄙视 。
◎ “送去主义”的本质是什么?一味奉行 “送去主义”会产生什么严重后果及危害?
? 本质:是一种媚外求荣的卑劣行径。 ? 作者用与尼采作类比的论证方法,指出
中国若“只是送出去”,同样是愚蠢可 笑的。会导致资源枯竭,经济衰败,主 权丧失,我们的子孙后代会面临沦为乞 丐、亡国灭种的结局,无法立足于世界 民族之林。
◎“抛来”和“抛给”“送来”有 何区别?
? 抛来:指把无用的东西抛弃掉,或者无 代价地送人或施舍,一般不怀有什么不 良的动机或目的。 抛给:指有目的的、带恶意的输出。 送来:“抛给”冠冕的说法,国民党的 口吻,往自己脸上贴金。
一部分的结构提纲
揭示来源
“闭关主义”
批判送去主义

送古董

举出表现
送古画、新画 进 步
鲁迅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论证把抽象深奥的道理 讲得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论证艺术。 2.了解杂文的特点,体会鲁迅杂文犀利、辛 辣、幽默的语言特点。 3.学习本文,认清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 度——批判地吸收,并能运用正确的观点 解释一些实际问题。
作者介绍: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 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 《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 文诗集《野草》,以及大量的杂文集,如 《坟》《而已集》《二心集》《华盖集》 《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
?研读第一部分:
弄清“送去主义”的 表现、实质与危害,体会 幽默、讽刺的语言在批判 错误观点时的表现力。
◎第1段“别的且不说罢”一句有什么作 用?
? 这一句把所要揭露、论述的范围加以严格的 限制,只讲文化上的事。本文写于1934年6月 4日,那时日本帝国主义的魔爪已经伸到了东 北、华北,国民党政府推行卖国主义政策, 变本加厉地出卖国家的领土、资源和主权, 确实“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因 此,用“别的且不说罢”的句子,不仅使论 述的范围明确,而且增强了揭露的深刻性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