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课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课件使用(岳麓版必修1)

合集下载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7课《跨世纪的世界格局》ppt课件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7课《跨世纪的世界格局》ppt课件
栏 目 链 接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二战后国际局势演变趋势的理
解。题中“二战后国际关系”是指总体的国际关系格局。第
一个阶段“界线分明”显然是指美苏冷战两极对峙时期;第 二阶段 “ 世界变平 ” 应指两极格局结束, “ 界线分明 ” 到 “世界变平”的标志事件显然是苏联解体,故D正确。美日 西欧三足鼎立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不属于二战
栏 目 链 接
①两极格局的瓦解打破了原有的国际力量对比平衡, 被“冷战”掩盖的民族及宗教纠纷、领土争端等矛盾逐渐暴 露出来。 ②出现了一些新的不稳定因素,如霸权主义、 恐怖主义 ________、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等。
三、多极化趋势加强
1.特点:两极格局瓦解后,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 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时期。 2.表现。 单边主义 , (1) 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积极推行 __________ 但地位相对削弱。
栏 目 链 接
(2) 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发展中国家等多种政 治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各种政治力量重新分化组合。
3.意义。
(1)有利于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国际政治经济 新秩序。 (2)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______________
栏 目 链 接
(3)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栏 目 链 接
一、导致两极格局逐步瓦解的因素和经验教训
1.瓦解的因素。
(1)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欧联合、日本崛起相对削弱了 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 (2)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作为一支独 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有力地冲击了两极格局。
栏 目 链 接
(3)中国自70年代末以来,实行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取得
栏 目 链 接

岳麓书社版高中历史必修一7.27《跨世纪的世界格局》课件(39张)(共39张PPT)

岳麓书社版高中历史必修一7.27《跨世纪的世界格局》课件(39张)(共39张PPT)



三、多极化趋势加强
• 1、原因 • (1)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单边主义”色彩 日渐浓厚; • (2)多种政治力量的发展:欧盟、日本、俄罗斯 、中国、发展中国家。
(2004年数据)
欧盟“总统”范龙佩
开赴伊拉克的日本自卫队
日本新型运载火箭
俄罗斯围剿车臣非法武装
阅兵式上的俄罗斯战略导弹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
• (3)外部原因:西方资义国家的“和平 演变”政策。
• 2、过程: • (1)1991.8.19事件——苏联解体的催化 剂; • (2)1991.12,“独联体”成立,苏联 最高苏维埃举行最后一次会议,宣布苏 联停止存在。 • 3、影响:两极格局瓦解,冷战结束。
1991年8月19日,副总统亚纳耶夫(中)宣布 正在休假的戈尔巴乔夫因健康原因不能履行职责, 由他本人代行总统权力。
• 1、原因 • (1)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单边主义”色彩 日渐浓厚; • (2)多种政治力量的发展:欧盟、日本、俄罗斯 、中国、发展中国家。 • 2、影响 • (1)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 (2)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 秩序; • (3)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东欧剧变
2009年11月9日,德国迎来柏林墙倒塌20周 年纪念日,有10万人当晚前往柏林标志性建筑勃 兰登堡门,见证“多米诺柏林墙”倒塌。
1989年起,东欧局势发生了激烈的动 荡,美国《时代》周刊曾用几个“10”概括 了东欧六国的事态:“波兰变化用了10年, 匈牙利用了10个月,民主德国用了10周,捷 克斯洛伐克用了10天,而罗马尼亚仅用了10 个小时”。
1991年12月25日19时32分红旗 从克里姆林宫上降落
90年代关于苏联的 漫画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第27课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课件(共28张PPT)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第27课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课件(共28张PPT)

12月21日,俄罗斯等11个国家在哈萨克首都 阿拉木图举行独联体首脑会议。签署《阿拉 木图宣言》,标志着独联体的建立。
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联总统和 武装力量最高统帅的职务,当晚克里姆林宫 降下了苏联国旗。
波兰
东欧剧变
继波兰之后,匈牙利、捷克斯 洛伐克、保加利亚、罗马尼亚、 阿尔巴尼亚、民主德国、南斯 拉夫相继发生剧变。
戈尔巴乔夫
改革失误的影响:
1、导致民族纷争、政治斗争、加盟共和国 独立,最终导致国家、党和社会制度三合 一的灭亡。
2、成为引起东欧发生剧变的重要外部原因。
柏林人民在拆毁柏林墙。 柏林墙的第一个缺口。
1990年10月2日午夜,柏林市民聚集在勃 兰登堡门前,庆祝两德统一。
苏联在欧洲构筑的政治、经济和军事 体系全线崩溃。
政治 :摆脱了苏联的控制,转向西方
经济: 经互会解体
军事:华约解体
2001年2月16日,科 索沃阿族极端分子袭击 一辆满载塞族乘客的公 共汽车,当场有10人被 打死,40多人受重伤。 这是遭袭击后的公共汽 车残骸。
3.1992年9月,莫斯科的学生觉得历史课有点奇怪。 老师对他们说不用课本,因为历史课本是两年前修订 的。老师还说:“我不知道问什么问题,更不知道判 什么答案是正确的。”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俄罗斯加强了思想文化控制 B.苏联时期虚构捏造历史 C.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发生剧变 D.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
北京时间2003年3月 20日凌晨,美英对伊拉 克开始实施军事打击, 巴格达市区发生爆炸后 起火。
2003年3月21日, 美军对巴格达发动新 一轮空袭,至少有3 幢建筑被毁坏。
1985年,戈尔巴乔夫当选 为苏共中央总书记,开始了全 面改革。前两年主要是经济改 革,但没有取得成效;1987年 开始进行政治改革。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第27课《跨世纪的世界格局》教学课件(28张) (1)(共28张PPT)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第27课《跨世纪的世界格局》教学课件(28张) (1)(共28张PPT)
C.联合国作用和地位的加强
D.地区性一体化组织的建立和加强
请思考: 1、戈尔巴乔夫、东欧剧变、苏 联解体给中国的启示是什么? 2、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对中国会 带来什么影响?我们该如何面对?
谢谢大家!
(3)指导思想: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4)实质: (5)影响:
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苏联
中国(社)
经济:私有制
公有制为主体
政党:多党制 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
意识:多元化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民族:自治自决
区域自治
外交:同美国缓和关系 独立自主
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 (1)背景:80年代苏联陷入政治经济困境;
弹袭击引发的教派冲突已造成
民族矛盾 影响世界和平的因素之三:
巴以冲突
2003年,美国怀疑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 性武器发动的伊拉克战争。
2011年,利比亚的国内骚乱,演变成美国
主导的多国部队与利比亚之间的利比亚战
争。
霸权主义
二、两界格局瓦解后的世界
(一)、世界形势:
1.特点: 总体上趋向缓和,和平与动荡并存 2.原因与表现:
一、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的瓦解 1、含义:国 家 分 裂:1个主权国→15个国家
社会制度、社会性质变化:
2、原因: 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国家
历史根源: 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
3、经过: 4、影响:
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 (1)背景:80年代苏联陷入政治经济困境;
(2)过程:经济改革 政治改革;
一、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的瓦解 1、含义:国家分裂:一个主权国---15个国家
社会制度变化:
2、原因: 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国家

岳麓书社版高中历史必修一7.27《跨世纪的世界格局》课件(45张)(共45张PPT)

岳麓书社版高中历史必修一7.27《跨世纪的世界格局》课件(45张)(共45张PPT)

11
1989年11月9日,推倒柏林墙
柏林墙的修建与推倒代表着“冷战”的起始,前东德人 12 一度认为翻过柏林墙就能得到自由。
13
东欧剧变的原因:
这些国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 社会主义道路,更多的是照搬苏联的一套做 1. 照搬苏联模式,受制于苏联; 法。这些情况阻碍了这些国家的社会经济的 2. 经济发展缓慢,导致经济危机; 发展,伤害了这些国家人民的民族感情,使 3. 政治上忽视民主与法制,苏联戈尔巴乔 得社会主义在这些国家不仅没有发挥和显示 夫改革思想的影响; 应有的优越性,而且声誉受到很大影响。 从外部条件来说,苏联“新思维”的 4.西方“和平演变”战略等。 改革之风,西方的“和平演变”的鼓励政策, 都对东欧的变化有影响,起了推动作用。 ——中国外交部前部长钱其琛
19
美国:试图建立一个由其领导的单极世界。 欧盟:在全球事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日本:试图向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迈进 中国:国际舞台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俄罗斯:已经复苏,正在恢复其大国地位 发展中国家:联合自强,不可忽视
多种政治力量壮大
20
板书
二、多极化趋势加强 1.世界格局 ⑴特点:缓和与动荡并存一超多强,多极化 趋势加强; ⑵成因:两极格局瓦解的影响 2.多极化趋势加强 3.积极影响(P122)
8
一、两极格局瓦解——苏联解体 1、原因: (1)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根因) (2)戈尔巴乔夫改革 (3)西方的“和平演变”战略
9
东欧剧变
1989~1990年,东欧波兰、匈牙利、民主德国、捷克和斯洛伐克、保 加利亚、罗马尼亚6国,执政四十多年的共产党、工人党下台。阿尔巴 尼亚劳动党于1992年3月在大选失败后下台;南斯拉夫联邦经历一年 内战后,于1992年4月最终分裂为五个独立的共和国。政治上,实行 多党制为基础的议会民主;经济上,否定公有制占主导地位,开始实 10 行混合所有制活私有制基础上的市场经济。

第27课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课件(岳麓版必修一)

第27课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课件(岳麓版必修一)

服/务/教/师
免/费/馈/赠
返回菜单
历史[YL· 必修Ⅰ]
观察教材第 120 页“拆除柏林墙”图片,从中可以得到 哪些历史信息?
【提示】
(1)拆除柏林墙是两德合并的重要标志性事件,
两德合并,完成了民族的统一。 (2)两德合并是以东德放弃社会主义制度为代价的,是国 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重大挫折。
服/务/教/师
服/务/教/师
免/费/馈/赠
返回菜单
历史[YL· 必修Ⅰ] (2)动荡的原因
①__________ 两极格局 的瓦解打破了原有的国际力量对比平衡,
被“冷战”掩盖的民族及_______ 宗教 纠纷、领土争端等矛盾逐渐
暴露出来。
②出现了一些新的不稳定因素,如霸权主义、 _________ 恐怖主义 、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等。
服/务/教/师
免/费/馈/赠
返回菜单
历史[YL· 必修Ⅰ]
世界多极化趋势下国际关系的特点和影响
1.特点
要点提纲 新旧格 局交替 是一个 渐进的 过程 名师讲解 两极格局结束是在和平条件下发生的,和 以往格局变动相比,没有战胜国和战败国, 不可能通过战后谈判确立新的世界格局, 只能通过世界大国之间力量的消长变化和 分化组合自然形成。这一实际情况,就决 定了必然要具有这一特点
免/费/馈/赠
返回菜单
历史[YL· 必修Ⅰ] ②1991年,经互会和华约组织相继解散。
2.经过
(1)1991 年发生的“_________”成为苏联解体的催化剂。 8·19事件
(2)1991年12月“________”成立。苏联最高苏维埃最后 独联体
一次会议宣告苏联停止存在。 3.影响 两极格局最终瓦解,冷战宣告结束。

历史岳麓版必修ⅰ第27课跨世纪的世界格局课件.

历史岳麓版必修ⅰ第27课跨世纪的世界格局课件.

[解析]
题干中并未表明 A 项意思;B 项观点错误,
欧洲走向联合、日本的崛起、不结盟运动兴起等因素促使 世界格局多极化开始出现;D 项在题干中没有表现。 [答案] C
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有利于国际关系民主化,有利于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作
用,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
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
②对外政策:改变与美国全面对抗的方针,寻求缓和。
③政治改革: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路线,取 消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实行 多党制 。
(3)后果:
①国内政局失控,苏联迅速走向解体。
②促使东欧发生剧变。
③苏联在欧洲构筑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体系全线崩溃。 a.1990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合并到德意志联邦共和 国,德国实现了统一。 b.1991年,经互会和 华约 组织相继解散。
第 七 单 元 复 杂 多 样 的 当 代 世 界
背核心语句
第 27 课 跨 世 纪 的 世 界 格 局
晨背关键信息
记知识纲要 教材全解读
理解教材新知
知识大迁移
考向一 考向二 随堂基础巩固
把握热点考向
应用创新演练
课时跟踪训练
背核心语句 1.20世纪80年代,苏联政治经济陷入困境,戈尔巴乔夫 改革加速了苏联的解体。1991年12月“独联体”成立,苏联完 全解体,两极格局最终瓦解,“冷战”宣告结束。
(2)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 国际政治经济 新秩序。
(3)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1)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全力构筑以自己为主 导的“单极世界”。 (2)欧洲的统一进程加快,有助于推动世界格局向多 极化方向发展。 (3)日本主动参与国际事务,加快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的步伐。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7课《跨世纪的世界格局》精品课件(共43张PPT)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7课《跨世纪的世界格局》精品课件(共43张PPT)

2.东欧剧变
(1)实质:
(2)原因: ①照搬苏联模式,受制于苏联; ②经济发展缓慢,导致经济危机; ③忽视民主与法制; ④戈尔巴乔夫改革思想的影响; ⑤西方“和平演变”政策。
跟踪训练
• 4.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曾经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 ”抗衡了近半个世纪的华沙条约组织成员国相继发生剧 变。其剧变的实质是( ) • A.政局动荡 • B.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 C.社会矛盾激化 • D.脱离社会主义阵营 • 答案:B。解析:东欧剧变的实质不是版图的变动,不是 国名的改变,也不是社会矛盾激化,而是社会性质发生 根本变化,由社会主义国家演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故A、 C两项错误,B项正确;“脱离社会主义阵营”并不一定 是由社会主义国家演变为资本主义国家,D项错误。
课标要求: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 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 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1985年3月11日,戈尔巴乔夫当选总书记
一、苏联解体与两极格局瓦解
1.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
⑴背景: 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受阻,转向政治改革,改变与美国全面 对抗的方针,寻求缓和 ⑵指导思想:“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路线
一、苏联解体与两极格局的瓦解 2.东欧剧变
(1)实质: 社会制度发生根本变化 东欧剧变,指从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东欧 各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是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制度最终演变为西方欧美资本主义 制度的剧烈动荡。最先在波兰出现,后来扩展到东德、捷
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前华沙条约
跟踪训练
• 2.俄罗斯科学院一名院士说:“将苏联送进停尸间 的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苏联人自己。”由此可见, 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 ) • A.苏联体制僵化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 • B.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的错误路线和政策 • C.西方“和平演变”政策 •联解体原因,从中我们应吸取哪些教训?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7课《跨世纪的世界格局》优质课件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7课《跨世纪的世界格局》优质课件
约宣布解散,两大军事集团在欧洲紧张对峙的局面消 失,和平与发展更突出地成为时代的两大主题。

发展日益成为时代主流,但世界明显呈现和平与动荡

退
推进新课
北约轰炸南联盟大1事件


退
推进新课
矛盾与冲突: 原有的国际政治力量对比失衡,被冷战掩盖的民族或
自 主 学 习
宗教纠纷、领土争端等方面矛盾暴露出来。 总而言之,“冷战”结束后的世界形势呈现出“三个 苏联解体,美国处于惟一超级大国的地位。美国力图 总体、三个局部”的基本态势:总体和平、局部战争; 建立以自己为主导的世界秩序,于是到处施威,频繁 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 用兵,给世界带来了新的不稳定因素。
图签署文件,正式宣布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同时宣布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停止存在”。

1991年底,俄罗斯等11个加盟共和国领导人在哈萨克的阿拉木

退
推进新课
苏联解体的影响:
苏联解体直接导致了两极格局的瓦解和雅尔塔体系的
自 崩溃,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加强。 主 认识:苏联解体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这一伟大运动的终 苏联解体使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以 学 结,苏联解体只是苏联模式的失败。 习 北约为工具积极进行东扩。
程。


退
推进新课
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的表现:
欧盟:1992年,欧共体各国在荷兰马斯特里赫特正式签订了 《欧洲联盟条约》,目的是使欧洲一体化向纵深发展,成立欧
自 洲政治及经济货币联盟。1993年,欧洲联盟正式成立。 主 学 日本:极力争取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 习 俄罗斯: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联邦取代了苏联在联合国的地位,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第27课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课件17张 (共17张PPT)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第27课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课件17张 (共17张PPT)
原 因Βιβλιοθήκη 直接原因:外部原因:
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 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策略的影响
影响: 标志两极对峙格局瓦解;加速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使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巩固提升
9、(2016· 苏州学测模拟)某课题的中心词是“杜 鲁门主义”“欧洲一体化”“日本崛起”“中国振 兴”“苏联解体”。由此推断,该课题的中心内容 最有可能是( ) A.从美苏争霸到美国霸主地位动摇 B.从两极格局到世界多极化格局的趋势 C.从经济区域集团化到经济一体化 D.从两极格局的形成到两极格局的瓦解
多极化将在曲折中向前发展,你是否赞同这 并没有形成规定的格局。 种说法?为什么?
知识框架
跨 世 纪 的 世 界 格 局 苏联解体 两极格局瓦解 两极格局瓦解 缓和与动 荡并存
苏联解体 原因: 解体:1991年12月
缓和——原因:两极格局的瓦解 国际力量对比失衡
动荡——原因 非传统安全威胁
特点: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时期
1991年12月25日19时32分,在克里姆林宫上空飘扬的苏联 国旗落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从此从地球上消失了。
作为超级大国的苏联解体的原因是什么? 苏联解体对世界形势和世界格局产生什么影响呢?
更改国名:1991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松散的邦联)
苏 联
解 体
过 程
“八一九”事件:使国家政权的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阿拉木图宣言: 1991年底,宣布成立“独立国家联合 体”,标志苏联正式解体,美苏两极 冷战局面结束。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长期得 历史原因 (根本原因): 不到纠正,积累了许多社会问题和民族矛盾。
两极格局解体后的世界政治格局
特 表 点:一超多强,但多极化趋势不断增强。 现:出现五个中心力量(美国是唯一的超级 大国;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实力 不断增强,制约着美国建立单极世界) 根本原因:世界经济力量的多极化。 影 响: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 济新秩序;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历史:第27课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课件1(岳麓版必修一)

历史:第27课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课件1(岳麓版必修一)

与此同时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悄然降下,俄罗斯国 旗缓缓升起,这标志着一个旧时代的结束和一个新时 代的开始。也标志着两极格局的最终瓦解。
苏联解体
思考:两极格局瓦解后的世界形势呈 现出什么特点? 二、和平与动荡并存 和平的原因是什么? 表现:世界形势总体上趋于缓和,和平 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流。
在白宫南草坪,以巴领导人实现了历史性的握手
遭以色列袭击的加沙地区巴勒斯坦平民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空军于1999年4月8日对贝尔 格莱德市中心的一座南联盟军队的指挥部大楼 进行轰炸,这是该建筑中弹后冒起浓烟。
1999年3月31日,来自科索 沃的难民在南联盟· 马其顿边界 排起长队,等待进入马其顿。
科索沃难民进入黑 山共和国境内,北约的 轰炸使他们无家可归。
南斯拉夫共和国的 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 亚宣布独立遭镇压。
在东欧剧变中,保加利 亚各反对派组织联合起来, 对保共及其领导人施加压 力,迫使其作出各项重大让 步。图为保共领导人日夫科 夫(左三)在法庭受审。
选方 举式 三 : 议 会
1989年,波兰团结工会在大选中获胜,组织政府。
标志波兰政治经济体制的剧变。图为议会大选时,团 结工会主席瓦文萨(前中)取代了雅鲁泽尔斯基(前 左)接管政权。
北京时间2003年3月 20日凌晨,美英对伊拉 克开始实施军事打击, 巴格达市区发生爆炸后 起火。
2003年3月21日, 美军对巴格达发动新 一轮空袭,至少有3 幢建筑被毁坏。
2001年,震惊世界的“9· 11”事件。
当世贸大厦南楼遇袭起火爆炸后,几分 钟后,恐怖分子劫持另一客机撞向北楼
在9.11周年之际,悲哀的民众在 祭奠完亲人之后,仍久久不愿离去
1991年12月25日晚,戈尔巴乔夫发表电视讲话辞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前苏联国家政权发生根本质变是在哪一事 件之后( ) A.”八一九”事件 B.《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 C.”独联体”成立 D.《阿拉木图宣言》签署 10、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根源在于( ) A.各国综合国力的强弱 B.强大的军事组织 C.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 D.发达的科技和教育

4、我们该如何应对多极化趋势
①积极参与国际政治经济事务,为世界的和平 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②抓住和平与发展的有利时机,加快改革开放 步伐,努力提高综合国力; ③站在维护全人类共同利益的立场上, 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④既要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又要反对 恐怖主义,声张正义,维护世界公正。

5、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正处与新旧格局的交替过渡 时期,导致原来掩盖的许多矛盾激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世界力量对比失衡 B.美国企图建立单极世界 C.民族、宗教、地区冲突 D.长期殖民冲突的影响 6、下列选项中,推动当今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的因 素是( ) A.欧盟形成,第三世界兴起B.欧盟形成、新中国成立 C.第三世界兴起,新中国成立 D.联合国成立、东欧剧变

3、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政治格局发 生的重大变化表现在①两极格局已经终结 ②美 国独霸世界的格局 ③多极化的世界格局已经形 成 ④世界正处在新旧格局的交替时期( )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4、1999年3月24日,北约下令空袭南联盟, 这一事件说明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形势的总 趋势是( ) A.民主与人权成为经济合作的前提 B.美国独霸世界 C.和平与动荡并存 D.第三世界软弱可欺
“911”事件
海 湾 战 争
波黑内战
科索沃战争
宗 教 纠 纷
印度教派冲突场景
2006年2月28日夜,伊拉克穆斯林圣地 阿里· 哈迪清真寺遭炸弹袭击引发的教派 冲突已造成379人死亡、458人受伤。
民族矛盾——巴以冲突
五年来的血雨腥风,在巴以冲突中已有5000多人死亡。
三、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1、当今世界格局的特点
①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暂时形 成“一超多强”的局面。 ②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处于 新旧交替时期。
三、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1、特点 2、原因 ①由于苏联解体,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试图建 立一个由其领导的单极世界,积极推行单边主义。 ②当今世界上,除美国之外,欧盟、日本、俄罗斯、 中国、发展中国家等多种政治力量发展壮大,各种政 治力量重新分化组合。 ③没有哪一种力量能够单独主宰世界。反对一国独霸 世界、要求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呼声越来越高。 3、影响 ①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 和强权政治。 ②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政治经济新秩序。 ③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7、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对世界历史发展的 影响有①有力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②使科学 技术的发展速度加快 ③使各国民主化进程加快 ④有利于抑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8、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表明①社会主义的失 败 ②社会主义必须与各国实际相结合 ③社会 主义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 ④西方国家决不会放 弃“和平演变”战略( ) A. ①②③ B. 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第27课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柏林墙的修建与推倒代表着“冷战”的起始,前东德 人一度认为翻过柏林墙就能得到自由。
1990年10月2日午夜,柏林市民聚集在勃
兰登堡门前,庆祝两①历史原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
制的弊端; ②现实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 ③外部原因——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11、导致苏联解体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 A.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 B.戈尔巴乔夫实行的错误路线和政策 C.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 D.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发动“八一九”事件 12、1991年12月25日,红蓝白三色旗取代镰刀 锤子红旗,以此为标志而结束的苏联在历史上 存在了( ) A.67年 B.69年 C.73年 D.74年
发展日益成为时代的主流,但天下 并不太平,世界呈现出和平与动荡 并存的局面。
和平与动荡并存
各地区的动荡 世界和平的潮流
2、世界形势特点的原因
(1)世界形势缓和的原因 两极格局的瓦解结束了两大 军事集团的对峙,大国间的军 事对抗和军备竞赛减弱,一些 地区冲突得到缓解。
在白宫南草坪,巴以领导人实现了历史性的握手
(2)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原因
①两极格局的瓦解 两极格局的瓦解打破了原有的国际力量 对比平衡,被“冷战”掩盖的民族 宗教矛盾暴露出来。 ②美国推行霸权主义 出现新的不稳定因素,以美国为首的西 方大国力图建立以自己为主导的地 区和世界秩序。 ③恐怖主义 恐怖主义活动频繁,地区冲突和局部 战争时有发生,世界呈现出和平与 动荡并存的局面。 表现: ①海湾战争1991 ②波黑内战1992 ③科索沃战争1999

课堂总结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使两极格局崩 溃。两极格局的结束,一方面使“一超多强” 格局呈现的同时,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加 强;另一方面,世界形势发生新变化,和平 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但天下并不太 平,建立和平、民主、多样化的国际社会的 理想还任重道远。
练习


1、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剧变,这 表明①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在全世界遭到失败 ②社会主 义国家发展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 ③东欧社会主义建 设事业缺乏经验,不够成熟 ④社会主义国家应走符合 本国实际的道路( )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②④ 2、当前世界新旧格局的交替是指( ) A.由两极格局形成多极格局 B.由意识形态对立到经济实力竞争 C.由国际经济旧秩序向国际经济新秩序过渡 D.向多极化发展,但新格局尚未形成
教训: ①社会主义国家也必须始终坚 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②社会主义主义国家必须加强 民主法制建设。 ③必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从 严惩治腐败现象。 ④社会主义国家必须从本国实 际出发,不能照搬别国模式。
二、冷战后的世界形势:和平与动荡并存
1、冷战后的世界形势特点
世界形势总体上趋于缓和,和平与

13、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政治形势发展总趋势的基 本特点是( ) A.和平共处 B.动荡加剧 C.区域性合作加强 D.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 14、下列关于冷战结束后,世界上各种力量出现的新 的分化和组合表述正确的是( ) A.日本在国际舞台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企图独 霸世界 B.美国面临着严峻的政治经济问题,迅速衰落 C.俄罗斯的地位和实力进一步提高和增强,在国际舞 台上到处施威 D.中国在新的世界格局的建立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 要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