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隐联系测验的修正_简式内隐联系测验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9-12-14 通讯作者:晋争, E-mail: psychojinzheng@yahoo.com
致被试的认知冲突, 此时的辨别归类需进行复杂 的意识加工, 因而反应时长; 不相容条件下的与 相容条件下的反应时之差即为内隐态度的指标。
1 内隐联系测验的发展和修正
内隐联系测验在发展中不断修正和完善, 同 时为简式内隐联系测验(Brief 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 BIAT)的提出提供了理论和实验基础。传统 的 IAT 将减数法应用于内隐态度的测量, 但是仍 存在各种问题, 比如 IAT 测量的只是对两极性概 念与属性词的相对联系强度, 而不是单个联系的 绝对强度(Greenwald & Farnham, 2000), 无法测 量个体对单一概念或更多概念的评价。研究者们 在其基础上, 针对 IAT 的相对性问题, 发展了其 它几种内隐联系测验工具来评定和一个单一态 度对象之间的可估价的联系, 先后提出了命中联 系作业 GNAT (Go/No-go Association Task)、外部 情感西蒙作业 EAST (Extrinsic Affective Simon Task) 、 单 类 内 隐 联 系 测 验 SC-IAT (Single Category 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单靶内隐联 系测验 ST-IAT (Single Target 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 和 单 属 性 内 隐 联 系 测 验 SA-IAT (Single Attribute 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等。这些方法 被统合到内隐联系测验中, 是对 Greenwald 传统 IAT 的继承和发展(温芳芳, 佐斌, 2007)。
心理科学进展 2010, Vol. 18, No. 10, 1554–1558 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内隐联系测验的修正 —— 简式内隐联系测验
晋争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Gyeongsang National University, Korea, 660701)
传统的 IAT 包括两类别属性材料和两类别概 念材料, 例如“自我、他人, 积极、消极”四个词, 其中每个词对应了一个按键反应。而 BIAT 要求 被试在每个联合任务中只集中于这四个“类别-反 应”对(自我-左键 积极-左键 他人-右键 消极-右 键)中的其中一个反应对应的两类别。在每部分联 合任务前, 两个类别的标注和材料同时呈现给被 试, 要求被试牢记材料的所属类别, 并对这两类 别指定反应键, 称之为“焦点(focal)”键, 而对任 何不属于呈现给被试的材料的执行“非焦点 (nonfocal)”键。相对于通常需要五阶段或七阶段 包含 180 个甚至更多测验的传统 IAT 范式, BIAT 的实验耗时显著减少。
内隐联系测验(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 IAT) 是一种基于反应时范式的内隐社会认知研究方 法,Baidu Nhomakorabea它通过计算机化的任务来测量两类材料(概 念材料与属性材料)间的自动化联系程度, 依照 联系的紧密性对个体的内隐态度进行测量。内 隐联系测验自 Greenwald, McGhee 和 Schwartz (1998)提出至今已经发展了 11 年, 它被广泛应用 到态度, 刻板印象, 自尊等领域的研究。
EAST 是 De Houwer (2003)在 IAT 基础上发 展出来的又一种测量内隐社会认知的实验方法, 它结合了 IAT 和情绪性 Simon 任务的特点。在 情绪性 Simon 任务中, 被试在词语的非评价性 属 性 基 础 上 做 出 积 极 和 消 极 反 应 。 然 而 , De Houwer 发现用 EAST 进行测量的研究之间的相 关系数的范围从-0.21 到 0.55 不等, 平均信度系 数为 0.25 (De Houwer, 2003)。这表明在检测个 体间的态度差异时, EAST 的得分还不够可靠。 ST-IAT 是 Wigboldus 等人于 2004 年提出的对于 内隐联系测验的又一修正版本, 目的是测量单 一目标类别的内隐评价联系(Bluemke, & Friese, 2008), 表 1 是 ST-IAT 对内隐自尊研究的程序 示例。
IAT 是通过测量概念材料和属性材料之间评 价性联系从而对个体的内隐态度等内隐社会认 知进行间接测量(Greenwald et al., 1998)。概念材 料(concept words) (如:白人, 黑人)和属性材料 (attributive words) (如:聪明, 愚笨)之间有两种可 能 的 关 系 , 分 别 是 相 容 的(compatible)两 个 类 别 (如:白人-聪明, 黑人-愚笨)和不相容的 (incompatible)两个类别(如:白人-愚笨, 黑人- 聪明)。相容是指二者的联系与被试内隐的态度一 致, 否则为不相容或相反。当概念材料和属性材 料相容, 即其关系与被试的内隐态度一致或二者 联系较紧密时, 此时的辨别归类在快速条件下为 自动化加工, 相对容易, 因而反应速度快; 当概 念材料和属性材料不相容, 即其关系与被试的内 隐态度不一致或二者缺乏紧密联系时, 往往会导
表1 ST-IAT测量程序示例
组 测验数量 功能
块
反应
左键
右键
1
20
练习
积极
消极
2
20
测验
积极
自我+积极
3
20
测验 自我+积极
消极
4
20
测验
积极
他人+消极
5
20
测验 他人+积极
消极
表2 SC-IAT测量程序示例
组 测验数量 功能
块
反应 左键
右键
1
24
练习 积极+自我
消极
2
72
测验 积极+自我
消极
3
24
SC-IAT 是 Karpinski 和 Steinman (2006)提出 的对传统 IAT 的另一种修正方法, 它同样用来测 量和单一态度对象之间的联结强度, 表 2 是 SC-IAT 对自我测量的程序示例。ST-IAT 具有 IAT 和 SC-IAT 的特点, 和 SC-IAT 在概念上是同一的, 只有较小的程序上的差异(张珂, 张大均, 2009)。 SA-IAT 是 Penke, Eichstaedt 和 Asendorpf (2006) 提出的一种比较新的修正方案, 它借鉴了 ST-IAT 的思想, 但是选择的不是单类目标概念, 而是选择使用单类属性概念, 表 3 是 SA-IAT 对 内隐自尊研究的程序示例。
练习
积极
消极+自我
4
72
测验
积极
消极+自我
组块 1
测验数量 20
表3 SA-IAT测量程序示例
任务和功能 辨别任务
左键 自我
反应 右键 他人
2
20
3
40
4
20
5
40
初始联合任务(练习) 初始联合任务 相反联合任务(练习) 相反联合任务
自我 自我 自我+消极 自我+消极
他人+积极 他人+积极 他人 他人
摘 要 简 式 内 隐 联 系 测 验 (Brief 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 BIAT), 是 对 内 隐 联 系 测 验 (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 IAT)(也称为内隐联想测验)的修正, 它由两部分联合任务组成, 使用传统 IAT 中的两 类别的属性材料和两类别的概念材料以及与 IAT 相同的联接-反应对。在设计 BIAT 时, 焦点类别的选 定对其测量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Sriram 和 Greenwald 的研究已经初步证明 BIAT 方法可以成功运 用于测量内隐态度, 认同和刻板印象。本文回顾了内隐联系测验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变式, 着重介绍了 简式内隐联系测验, 结合 Sriram 的应用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并建议在今后的研究中对此方法进行验证。 关键词 简式内隐联系测验(BIAT); 内隐联想测验(IAT); 焦点类别 分类号 B841.7
Nosek 和 Banaji (2001) 所提出的 GNAT 是基 于 IAT 的一种研究内隐认知的联结任务。GNAT
1554
第 18 卷第 10 期
内隐联系测验的修正——简式内隐联系测验
-1555-
考察的是目标类别(如:水果)和属性维度(如:积 极和消极评价)概念之间的联结强度, 弥补了 IAT 需要提供类别维度, 不能对单一对象(如, 花朵或 昆虫)进行评价的不足。GNAT 吸收了信号检测论 (SDT)的思想, 实验中包括目标刺激(信号)和分 心刺激(噪音)。由于 GNAT 可以测量目标概念与 属性概念的联结强度, 如果目标概念为自我和非 我词, 而属性概念仍为积极和消极词, 则可以测 量自我词或非我词与不同评价的联系强度, 从而 间接地测量个体的内隐自尊。计算结果时, GNAT 采用辨别力(d’)指标, 将正确的“Go”反应称为击 中率, 将不正确的“Go”反应称为虚报率, 将击中 率和虚报率转化为 z 分数后, 其差值即为 d’分数, 表明从噪音中区分信号的能力。
-1556-
心理科学进展
2010 年
被试部分意向集中的操作思想从而测量和单一 态度对象之间的联结强度。
但是, 使概念材料中的两类别和属性材料中 的两类别刺激物与特定的反应键对等匹配(如:积 极-左键, 自我-左键, 消极-右键, 他人-右键), 任 务指令要求被试只集中于特定按键(如:左键)反 应相匹配的类别, 视与另一特定按键(如:右键) 对应的类别为“任意其他”, 此方法还未被现有的 任何研究所采用。Sriram 和 Greenwald (2009) 提 出了简式内隐联系测验(Brief 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 BIAT)作为目前对传统 IAT 的最新修正, 它 在任务中运用更为简化的指令, 减少了被试自发 性控制加工。 2.2 BIAT 的操作方法
BIAT 通过 Inquisit 程序执行, 与传统 IAT 一 样, 在完成 BIAT 前, 被试首先进行外显报告测 量。每部分 BIAT 实验指令中首先列出所有在此 部分 BIAT 会出现的两个焦点类别对所对应的材 料, 需要注意的是, 在实验指令中这两类别的材 料特征需要有明显的区别, 可以是文本对图片, 或图片对文本, 如果两类别都为文本材料, 那么 字体也要不同。在接下来每个 BIAT 测验中, 四 个类别的材料依次分别在电脑屏幕中央呈现给 被试, 如果被试做出错误反应, 则需要做出第二 次判断, 只记录正确反应的反应时, 每组 BIAT 重复进行一次(表 4), 重测有助于提高信度和测 试的灵敏度, 是否重复每组 BIAT 在实验操作中 是可选择的。IAT 和 BIAT 任务联接强度的计算 的都采用 D 值法(Greenwald, Nosek, & Banaji, 2003), 相对于其他统计量来说, D 的内隐和外显 测试的相关最高, 并在整个反应时全域上显得最 为稳定(Greenwald et al., 2003; Sriram, Nosek, & Greenwald, 2007)。 2.3 BIAT 的应用
2 简式内隐联系测验(BIAT)
2.1 BIAT 的提出 纵观内隐联系测验的发展历程, 可以看出其
各变式在对 IAT 中的四种类别的材料进行辨别归 类时有多种执行策略。例如在 GNAT 中, 被试对 目标类别(女性)与属性类别(积极的)做出反应,
对男性和消极的则不做出反应或对目标类别(女 性)和属性类别(消极的)做出反应, 对男性和消极 的则不做出反应; 在性别 EAST 中, 被试依照所 呈现的白色词汇的归因属性(积极或消极)做出判 断 , 并 分 别 做 出 反 应 (比 如 按 左 键 或 右 键 ); 在 ST-IAT, SC-IAT, SA-IAT 中也都体现了类似控制
每组 BIAT 由两部分联合任务组成, 每部 分任务包含两焦点类别材料, 假设“积极”和“自 我”在每组 BIAT 中其中一部分作为焦点类别, 那么在另一部分中的焦点类别则是“积极”, 和 “他人”, 不难看出, “积极”在这两部分 BIAT 中都 作为“焦点式”出现, 另外一个类别“消极”在两个 联合任务中则是“非焦点式”。焦点式的加入充分 控制了被试在反应过程中的有意识加工。每组 BIAT 的命名也有其规范, 如:自我-他人/积极(消 极), 括号中的词代表其在测验中始终作为非焦 点式的类别, 命名的顺序代表分数所指的评价 意义, 在“自我-他人/积极(消极)”BIAT 中, 分数 大于 0 则说明“自我-积极”的联接强于“他人积极”, 同理, 如果是“他人-自我/积极(消极)”分 数大于 0 则说明“他人-积极”联接强于“自我积极”。
致被试的认知冲突, 此时的辨别归类需进行复杂 的意识加工, 因而反应时长; 不相容条件下的与 相容条件下的反应时之差即为内隐态度的指标。
1 内隐联系测验的发展和修正
内隐联系测验在发展中不断修正和完善, 同 时为简式内隐联系测验(Brief 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 BIAT)的提出提供了理论和实验基础。传统 的 IAT 将减数法应用于内隐态度的测量, 但是仍 存在各种问题, 比如 IAT 测量的只是对两极性概 念与属性词的相对联系强度, 而不是单个联系的 绝对强度(Greenwald & Farnham, 2000), 无法测 量个体对单一概念或更多概念的评价。研究者们 在其基础上, 针对 IAT 的相对性问题, 发展了其 它几种内隐联系测验工具来评定和一个单一态 度对象之间的可估价的联系, 先后提出了命中联 系作业 GNAT (Go/No-go Association Task)、外部 情感西蒙作业 EAST (Extrinsic Affective Simon Task) 、 单 类 内 隐 联 系 测 验 SC-IAT (Single Category 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单靶内隐联 系测验 ST-IAT (Single Target 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 和 单 属 性 内 隐 联 系 测 验 SA-IAT (Single Attribute 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等。这些方法 被统合到内隐联系测验中, 是对 Greenwald 传统 IAT 的继承和发展(温芳芳, 佐斌, 2007)。
心理科学进展 2010, Vol. 18, No. 10, 1554–1558 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内隐联系测验的修正 —— 简式内隐联系测验
晋争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Gyeongsang National University, Korea, 660701)
传统的 IAT 包括两类别属性材料和两类别概 念材料, 例如“自我、他人, 积极、消极”四个词, 其中每个词对应了一个按键反应。而 BIAT 要求 被试在每个联合任务中只集中于这四个“类别-反 应”对(自我-左键 积极-左键 他人-右键 消极-右 键)中的其中一个反应对应的两类别。在每部分联 合任务前, 两个类别的标注和材料同时呈现给被 试, 要求被试牢记材料的所属类别, 并对这两类 别指定反应键, 称之为“焦点(focal)”键, 而对任 何不属于呈现给被试的材料的执行“非焦点 (nonfocal)”键。相对于通常需要五阶段或七阶段 包含 180 个甚至更多测验的传统 IAT 范式, BIAT 的实验耗时显著减少。
内隐联系测验(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 IAT) 是一种基于反应时范式的内隐社会认知研究方 法,Baidu Nhomakorabea它通过计算机化的任务来测量两类材料(概 念材料与属性材料)间的自动化联系程度, 依照 联系的紧密性对个体的内隐态度进行测量。内 隐联系测验自 Greenwald, McGhee 和 Schwartz (1998)提出至今已经发展了 11 年, 它被广泛应用 到态度, 刻板印象, 自尊等领域的研究。
EAST 是 De Houwer (2003)在 IAT 基础上发 展出来的又一种测量内隐社会认知的实验方法, 它结合了 IAT 和情绪性 Simon 任务的特点。在 情绪性 Simon 任务中, 被试在词语的非评价性 属 性 基 础 上 做 出 积 极 和 消 极 反 应 。 然 而 , De Houwer 发现用 EAST 进行测量的研究之间的相 关系数的范围从-0.21 到 0.55 不等, 平均信度系 数为 0.25 (De Houwer, 2003)。这表明在检测个 体间的态度差异时, EAST 的得分还不够可靠。 ST-IAT 是 Wigboldus 等人于 2004 年提出的对于 内隐联系测验的又一修正版本, 目的是测量单 一目标类别的内隐评价联系(Bluemke, & Friese, 2008), 表 1 是 ST-IAT 对内隐自尊研究的程序 示例。
IAT 是通过测量概念材料和属性材料之间评 价性联系从而对个体的内隐态度等内隐社会认 知进行间接测量(Greenwald et al., 1998)。概念材 料(concept words) (如:白人, 黑人)和属性材料 (attributive words) (如:聪明, 愚笨)之间有两种可 能 的 关 系 , 分 别 是 相 容 的(compatible)两 个 类 别 (如:白人-聪明, 黑人-愚笨)和不相容的 (incompatible)两个类别(如:白人-愚笨, 黑人- 聪明)。相容是指二者的联系与被试内隐的态度一 致, 否则为不相容或相反。当概念材料和属性材 料相容, 即其关系与被试的内隐态度一致或二者 联系较紧密时, 此时的辨别归类在快速条件下为 自动化加工, 相对容易, 因而反应速度快; 当概 念材料和属性材料不相容, 即其关系与被试的内 隐态度不一致或二者缺乏紧密联系时, 往往会导
表1 ST-IAT测量程序示例
组 测验数量 功能
块
反应
左键
右键
1
20
练习
积极
消极
2
20
测验
积极
自我+积极
3
20
测验 自我+积极
消极
4
20
测验
积极
他人+消极
5
20
测验 他人+积极
消极
表2 SC-IAT测量程序示例
组 测验数量 功能
块
反应 左键
右键
1
24
练习 积极+自我
消极
2
72
测验 积极+自我
消极
3
24
SC-IAT 是 Karpinski 和 Steinman (2006)提出 的对传统 IAT 的另一种修正方法, 它同样用来测 量和单一态度对象之间的联结强度, 表 2 是 SC-IAT 对自我测量的程序示例。ST-IAT 具有 IAT 和 SC-IAT 的特点, 和 SC-IAT 在概念上是同一的, 只有较小的程序上的差异(张珂, 张大均, 2009)。 SA-IAT 是 Penke, Eichstaedt 和 Asendorpf (2006) 提出的一种比较新的修正方案, 它借鉴了 ST-IAT 的思想, 但是选择的不是单类目标概念, 而是选择使用单类属性概念, 表 3 是 SA-IAT 对 内隐自尊研究的程序示例。
练习
积极
消极+自我
4
72
测验
积极
消极+自我
组块 1
测验数量 20
表3 SA-IAT测量程序示例
任务和功能 辨别任务
左键 自我
反应 右键 他人
2
20
3
40
4
20
5
40
初始联合任务(练习) 初始联合任务 相反联合任务(练习) 相反联合任务
自我 自我 自我+消极 自我+消极
他人+积极 他人+积极 他人 他人
摘 要 简 式 内 隐 联 系 测 验 (Brief 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 BIAT), 是 对 内 隐 联 系 测 验 (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 IAT)(也称为内隐联想测验)的修正, 它由两部分联合任务组成, 使用传统 IAT 中的两 类别的属性材料和两类别的概念材料以及与 IAT 相同的联接-反应对。在设计 BIAT 时, 焦点类别的选 定对其测量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Sriram 和 Greenwald 的研究已经初步证明 BIAT 方法可以成功运 用于测量内隐态度, 认同和刻板印象。本文回顾了内隐联系测验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变式, 着重介绍了 简式内隐联系测验, 结合 Sriram 的应用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并建议在今后的研究中对此方法进行验证。 关键词 简式内隐联系测验(BIAT); 内隐联想测验(IAT); 焦点类别 分类号 B841.7
Nosek 和 Banaji (2001) 所提出的 GNAT 是基 于 IAT 的一种研究内隐认知的联结任务。GNAT
1554
第 18 卷第 10 期
内隐联系测验的修正——简式内隐联系测验
-1555-
考察的是目标类别(如:水果)和属性维度(如:积 极和消极评价)概念之间的联结强度, 弥补了 IAT 需要提供类别维度, 不能对单一对象(如, 花朵或 昆虫)进行评价的不足。GNAT 吸收了信号检测论 (SDT)的思想, 实验中包括目标刺激(信号)和分 心刺激(噪音)。由于 GNAT 可以测量目标概念与 属性概念的联结强度, 如果目标概念为自我和非 我词, 而属性概念仍为积极和消极词, 则可以测 量自我词或非我词与不同评价的联系强度, 从而 间接地测量个体的内隐自尊。计算结果时, GNAT 采用辨别力(d’)指标, 将正确的“Go”反应称为击 中率, 将不正确的“Go”反应称为虚报率, 将击中 率和虚报率转化为 z 分数后, 其差值即为 d’分数, 表明从噪音中区分信号的能力。
-1556-
心理科学进展
2010 年
被试部分意向集中的操作思想从而测量和单一 态度对象之间的联结强度。
但是, 使概念材料中的两类别和属性材料中 的两类别刺激物与特定的反应键对等匹配(如:积 极-左键, 自我-左键, 消极-右键, 他人-右键), 任 务指令要求被试只集中于特定按键(如:左键)反 应相匹配的类别, 视与另一特定按键(如:右键) 对应的类别为“任意其他”, 此方法还未被现有的 任何研究所采用。Sriram 和 Greenwald (2009) 提 出了简式内隐联系测验(Brief 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 BIAT)作为目前对传统 IAT 的最新修正, 它 在任务中运用更为简化的指令, 减少了被试自发 性控制加工。 2.2 BIAT 的操作方法
BIAT 通过 Inquisit 程序执行, 与传统 IAT 一 样, 在完成 BIAT 前, 被试首先进行外显报告测 量。每部分 BIAT 实验指令中首先列出所有在此 部分 BIAT 会出现的两个焦点类别对所对应的材 料, 需要注意的是, 在实验指令中这两类别的材 料特征需要有明显的区别, 可以是文本对图片, 或图片对文本, 如果两类别都为文本材料, 那么 字体也要不同。在接下来每个 BIAT 测验中, 四 个类别的材料依次分别在电脑屏幕中央呈现给 被试, 如果被试做出错误反应, 则需要做出第二 次判断, 只记录正确反应的反应时, 每组 BIAT 重复进行一次(表 4), 重测有助于提高信度和测 试的灵敏度, 是否重复每组 BIAT 在实验操作中 是可选择的。IAT 和 BIAT 任务联接强度的计算 的都采用 D 值法(Greenwald, Nosek, & Banaji, 2003), 相对于其他统计量来说, D 的内隐和外显 测试的相关最高, 并在整个反应时全域上显得最 为稳定(Greenwald et al., 2003; Sriram, Nosek, & Greenwald, 2007)。 2.3 BIAT 的应用
2 简式内隐联系测验(BIAT)
2.1 BIAT 的提出 纵观内隐联系测验的发展历程, 可以看出其
各变式在对 IAT 中的四种类别的材料进行辨别归 类时有多种执行策略。例如在 GNAT 中, 被试对 目标类别(女性)与属性类别(积极的)做出反应,
对男性和消极的则不做出反应或对目标类别(女 性)和属性类别(消极的)做出反应, 对男性和消极 的则不做出反应; 在性别 EAST 中, 被试依照所 呈现的白色词汇的归因属性(积极或消极)做出判 断 , 并 分 别 做 出 反 应 (比 如 按 左 键 或 右 键 ); 在 ST-IAT, SC-IAT, SA-IAT 中也都体现了类似控制
每组 BIAT 由两部分联合任务组成, 每部 分任务包含两焦点类别材料, 假设“积极”和“自 我”在每组 BIAT 中其中一部分作为焦点类别, 那么在另一部分中的焦点类别则是“积极”, 和 “他人”, 不难看出, “积极”在这两部分 BIAT 中都 作为“焦点式”出现, 另外一个类别“消极”在两个 联合任务中则是“非焦点式”。焦点式的加入充分 控制了被试在反应过程中的有意识加工。每组 BIAT 的命名也有其规范, 如:自我-他人/积极(消 极), 括号中的词代表其在测验中始终作为非焦 点式的类别, 命名的顺序代表分数所指的评价 意义, 在“自我-他人/积极(消极)”BIAT 中, 分数 大于 0 则说明“自我-积极”的联接强于“他人积极”, 同理, 如果是“他人-自我/积极(消极)”分 数大于 0 则说明“他人-积极”联接强于“自我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