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课《夏商周的更替》教学说课
【教学方案】夏商周的更替教案
【教学方案】夏商周的更替精品教案教案章节:一、夏朝的建立与灭亡教学目标:1. 了解夏朝的建立背景和过程。
2. 掌握夏朝的主要历史事件和灭亡原因。
3.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教学内容:1. 夏朝的建立:了解夏朝的建立背景,掌握夏朝的建立过程。
2. 夏朝的主要历史事件:了解夏朝的重要历史事件,如大禹治水、夏启传位等。
3. 夏朝的灭亡:分析夏朝灭亡的原因,如内部矛盾、外部侵略等。
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了解夏朝的建立背景。
2. 讲解:详细讲解夏朝的建立过程,重点介绍大禹治水的故事。
3. 分析:让学生分析夏朝的主要历史事件,如夏启传位等。
4. 讨论:组织学生讨论夏朝灭亡的原因,引导学生从内部矛盾和外部侵略两个方面进行思考。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复述夏朝的建立过程。
2. 学生能列举出夏朝的主要历史事件。
3. 学生能分析夏朝灭亡的原因,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教案章节:二、商朝的兴起与灭亡教学目标:1. 了解商朝的兴起背景和过程。
2. 掌握商朝的主要历史事件和灭亡原因。
3.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教学内容:1. 商朝的兴起:了解商朝的兴起背景,掌握商朝的兴起过程。
2. 商朝的主要历史事件:了解商朝的重要历史事件,如商汤革命、盘庚迁都等。
3. 商朝的灭亡:分析商朝灭亡的原因,如内部矛盾、外部侵略等。
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了解商朝的兴起背景。
2. 讲解:详细讲解商朝的兴起过程,重点介绍商汤革命的故事。
3. 分析:让学生分析商朝的主要历史事件,如盘庚迁都等。
4. 讨论:组织学生讨论商朝灭亡的原因,引导学生从内部矛盾和外部侵略两个方面进行思考。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复述商朝的兴起过程。
2. 学生能列举出商朝的主要历史事件。
3. 学生能分析商朝灭亡的原因,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教案章节:三、周朝的建立与灭亡教学目标:1. 了解周朝的建立背景和过程。
2. 掌握周朝的主要历史事件和灭亡原因。
夏商周的更替教学说课
2、分封制的内容
3、分封的对象都有谁
4、分封制作用
三、学习新课
寻足迹----看国家产生
1、学生读课本关于夏朝的历史;找出基本信息时间、建立者、都城、意义等
师强调: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师提问:国家是如何产生的 夏朝建立后组建了哪些国家机器 夏朝创建国家机器来维护统治
二、独立自学一:阅读课本20-23页;回答下列问题问题;并在课本上画出答案;时间5分钟:
1、禹建立夏朝有什么意义 夏朝采取哪些措施加强统治 证明夏朝存在的考古遗址是什么
2、商朝的建立者、时间、都城分别是什么 商朝的亡国之君是谁
3、西周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分别是什么
独立自学二:阅读书本23-24页;回答下列问题;时间2分钟:
问:这个“理”是指什么 世道变成了什么样子 理指的是禅让制;世道变成了世袭制
3、材料研读: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礼记·礼运
思考:天下为公和天下为家分别是什么意思 区别禅让制和世袭制
天下为公:天下是公众的;天子之位;传贤而不传子..
天下为家:指将君位传给儿子;把国家当作一家所私有..
5、学生读书从课本中找出夏朝的统治措施
观兴衰----解王朝兴替
1、观察图片夏桀把人当坐骑;阅读相关事实;了解桀的暴政;说一说夏朝为什么会灭亡
2、出示商朝形势图;结合课本知识;知道商汤灭夏;商朝的建立以及盘庚迁殷原因:由于水患和政治动乱;商朝曾几次迁都;直到商王盘庚迁都到殷;都城才稳定下来..因此;后人也称商朝为殷朝..
温馨提示:判断一个制度是否进步;主要看它能否适应当时的生产力..
观点:历史的进步..王位世袭制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私有制发展的结果;阶级对立的产物..
夏商周的更替 说课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大盂鼎,1849年出土 于陕西,器内壁铸铭 文19行291字,记述了 周康王册命贵族“盂” 之事。
猜一猜,写一写
猜一猜,周王会对“盂”说些什么?请根据教材预习,设计一份周 王封“盂”的对话,白话文即可。
盂,你………
你在少年时期,就作过显 要职务…… 赐给你管理国家的官员、 平民、奴隶…… 你要尽快把赐给你的人和 物迁徙到你所在的领 地…… 你要敬肃遵守你的政长职 责,不要废弃我的命令!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
二里头二,里洛头阳1平号原宫普殿通地村基庄图的名
字廊,院但式却建隐筑藏夏着朝华后夏期民都族城的遗一址段
辉煌历史“,中这华里第产一生王了都最”早的
“中国”。
二里头1号宫殿复原图
玉礼器钺等
华夏第一鼎 绿松石牌饰
绿松石龙形器,2002年出土,长64.5 厘米,由2000余片绿松石片组合而成, 有人称其为“中国龙”。
牧野之战
武王伐纣
周朝建立
朝代名称 西周 建立者 周武王(姬发) 建立时间 公元前1046年 建立都城 镐京(今陕西西安)
四 西周的分封制
昔武王克商,封夏后氏之后于杞, 封殷氏之后于宋。
——《唐律疏议》
此周之所封四百余,服国八百余。
——《吕氏春秋》
阅读材料,思考西周实行什么社会等级制度?
分封制(封建制)
1959年开始发掘,遗址内发现有宫殿、 居民区、制陶作坊、铸铜作坊、窖穴、 墓葬等遗迹,出土了大量石器、陶器、 玉器、铜器、骨角器及蚌器等遗物。
二里头遗址的年代是距今3750年到 3500年,而史书记载的夏王朝的年代 是距今4000多年到3500年,所以二里 头遗址只能是夏中晚期的都城。
——卜宪群《中国通史》
(2)难点
第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教案)中国历史第一册(统编版2024五四学制)
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夏、商、西周时期是我国奴隶制王朝建立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考古发现、文献研究等方式,为了解这一时期在社会经济、地域范围、政治制度、阶级关系等方面的发展状况提供了依据。
通过对二里头遗址和殷墟遗址考古发现、甲骨卜辞、传世文献等材料的解读和相互印证,了解夏、商、西周奴隶制王朝的建立与发展。
学会区分实物史料和文献史料、原始史料和非原始史料,知道由于掌握材料的性质不同,后世对夏商西周历史的认识途径和了解程度存在差异。
(时空观念、史料实证)通过有关西周分封制的材料,了解西周分封制的作用。
(历史解释)认识夏商西周的更替中蕴含着的以德治国的道理。
(家国情怀、唯物史观)教学重点:夏商西周奴隶制王朝的建立与发展教学难点:学会区分不同类型的史料导入:上节课结尾,我们讲到尧舜禹的禅让时,其实已经讲到禹继任了舜的部落联盟首领之位,那么接下来的历史又是如何发展的呢?一、夏的建立与“家天下”师:根据教材,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王朝。
在这里我们首先要明确公元前2070年所指向的时间概念。
这其实用的是公元纪念法。
今年是公元2024年,如果我们不断往前追溯,总会有一个1的概念,我们把这一年称为公元元年。
公元元年往后称为公元某年(A.D.),比如公元2024年,其实就是指从公元元年开始计算的第2024个年头。
而从公元元年往前推算,我们则称为公元前某年(B.C.)。
比如公元前2070年指的就是从公元元年往前推算的第2070年头。
大家算算夏朝建立距今已经大约多少年?生:4000多年师:从公元元年开始,每100年为一个世纪。
公元元年向前第一个100年称为公元前1世纪,公元元年向后推算第一个100年称为公元1世纪,以此类推。
在习惯上,我们把每个世纪的前50年称为前半期,后50年称为后半期。
那夏朝建立于约公元前2070年也可以做怎样的表述呢?生:公元前21世纪前半期。
师:大家注意,在这个公元前2070年之前有一个“约”字,这意味着什么呢?从目前的考古发掘看,尚未证实有关夏朝的文字资料。
《夏商周的更替》说课稿
《夏商周的更替》说课稿大家好!我是初中历史老师,今天我将为大家讲解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的说课稿。
一、说教材本课是初中历史教材的第二单元第4课,主要内容是夏商周的更替。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中国历史上三个重要朝代的更替,了解到夏商周的发展与衰落,为后续的历史学习打下基础。
二、说学情学生们已经学习了第一单元的内容,对于历史学科有了初步的认识。
他们对于古代历史的认知还较为模糊,对于夏商周的了解也较少。
因此,本课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内容。
三、说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夏商周的发展与衰落;(2)掌握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基本特点;(3)能够描述夏商周的更替过程。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2)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3)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和整理能力。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基本特点,掌握夏商周的更替过程。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夏商周的发展与衰落的原因,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五、说教学方法本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讨论、小组合作学习等。
通过多种方法的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说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新课导入教师出示一幅夏商周的历史图片,让学生观察并猜测这是什么时代的图片。
例如,出示一幅描绘夏朝的壁画图片,让学生观察人物服饰、建筑风格等细节,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第二环节:学习新课(1)讲授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基本特点。
教师通过讲解的方式,介绍夏商周三个朝代的社会制度、经济发展、文化成就等方面的内容。
例如,教师可以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讲解夏朝的社会制度是封建制度,商朝的经济发展以农业为主,周朝的文化成就有《诗经》等。
(2)小组合作学习。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讨论夏商周的发展与衰落的原因,并记录下来。
例如,学生可以讨论夏商周的政治制度是否合理,经济发展是否受到制约等。
第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教学设计)(统编版2024)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教学目标】①知道夏商西周三代更替的基本史实,正确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时空观念、唯物史观)②理解西周分封制的目的、内容及作用。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③通过朝代兴衰认识到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道理。
(家国情怀、唯物史观)【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夏、商、西周的建立和灭亡。
教学难点:西周的分封制。
【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夏有禹,商有汤。
周文武,称三王。
夏传子,家天下。
四百载,迁夏社。
汤伐夏,国号商。
六百载,至纣亡。
周武王,始诛纣。
八百载,最长久。
《三字经》中共提到哪些王朝?分别存世多久?答案提示:夏、商、周;四百年、六百年、八百年。
教师指导:夏商周三代是如何更替的呢?为什么周朝存在时间要比前两个朝代更长,今天让我们走进本课,一起来了解那段历史。
环节二:整体感知1、先导阅读:阅读教材子目录,说一说本课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答案提示:教师指导:尧舜禹处于原始社会晚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财产出现,贫富分化加剧,各个部落之间为了抢占资源而进行战争,战争有胜有败,就出现大量的战俘,这些战俘沦为奴隶。
于是,社会日益分裂成为两大对立的集团——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
奴隶主阶级为了防止奴隶阶级反抗,开始设置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
在这种情况下,奴隶制国家产生了。
中国开始从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
环节三:新课教学(一)目标导学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1、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梳理夏朝建立的基本概况。
答案提示:教师指导:禹在涂山邀请各位诸侯召开大会,在诸侯面前手拿玉帛向天祭祀。
以奉行天命自居,表明已取得“夏后”地位,一般认为,涂山之会是夏朝建立的标志性事件。
不久后禹命各方诸侯进献金,将其铸造成九个大鼎。
这就是一言九鼎这个成语的典故。
九鼎象征着九州。
九鼎继而成为“天命”之所在,是王权至高无上、国家统一昌盛的象征。
2、自主学习:禹最初想传位于谁?但最终谁成为了夏朝新的继承人?他能继承王位的原因是什么?由此开创了哪一制度?答案提示:伯益、启、血缘关系、世袭制教师指导:世袭制指王位、爵号和财产按照宗族内部血缘关系世代继承。
历史人教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说课稿)
历史人教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历史人教七年级上册《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主要讲述了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建立、发展和灭亡。
教材通过生动的叙述,展示了我国古代历史的变迁,使学生了解夏商周时期的社会风貌,认识历史的发展规律。
本课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距较远,需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感受历史的发展。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夏商周时期的历史较为久远,学生可能难以理解。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基础知识,如夏商周的地理位置、年代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建立、发展和灭亡,掌握夏商周时期的社会风貌。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史料、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历史的发展规律,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民族自豪感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建立、发展和灭亡;夏商周时期的社会风貌。
2.教学难点:夏商周时期的历史变迁及其原因;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深入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讲授法、提问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历史地图、史料图片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夏商周时期的音乐、视频,引导学生进入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建立、发展和灭亡。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夏商周时期的社会风貌,分享学习心得。
4.讲授法:教师讲解夏商周时期的历史变迁及其原因。
5.提问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解答学生疑问。
6.总结提升: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历史发展规律。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发展奴隶制国家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灭亡夏朝商朝西周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对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建立、发展和灭亡的了解程度。
中华书局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4课《夏、商、西周的更替》说课稿
中华书局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4课《夏、商、西周的更替》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夏、商、西周的更替》是中华书局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讲述了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建立、发展和灭亡。
本课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引导学生了解古代社会的变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教材以时间为主线,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了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历史特点和时代精神。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古代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历史较为久远,学生对于这段历史的认识可能较为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清晰地掌握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历史脉络。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建立、发展和灭亡的过程,掌握相关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分析方法,探讨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特点及其成因,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历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历史、传承文化的价值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建立、发展和灭亡的过程。
2.教学难点: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特点及其成因。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文物图片、历史地图等教学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历史场景。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音乐,引导学生进入历史课堂。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建立、发展和灭亡的过程。
3.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自主学习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课堂讲解,详细阐述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特点及其成因。
4.案例分析:教师展示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历史文物图片,引导学生分析历史现象,探讨历史规律。
七年级上册夏商周的更替教案
七年级上册夏商周的更替教案《七年级上册夏商周的更替教案》
一、教学目标
让同学们了解夏商周更替的基本过程,感受历史的魅力呀。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夏商周更替的具体事件和顺序;难点嘛,就是理解更替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咯。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呀,今天咱们要一起去穿越时空,回到那个古老又神秘的夏商周时代哦!大家准备好了吗?
(二)讲解
夏朝呀,那可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呢!大禹治水有功,就建立了夏朝。
不过后来呀,夏朝的国王们有的可不像话啦,只知道吃喝玩乐,最后被商朝给取代喽。
商朝呢,有个很厉害的国王叫商汤,他带领商朝变得很强大哟。
但是商朝到后面也出现了问题,纣王那个昏君呀,整天沉迷酒色,结果被周武王带领的周朝给打败啦。
周朝呢,一开始还挺不错的,搞了分封制,把天下分给诸侯们管理。
可时间久了呀,诸侯们就不听话啦,开始互相争斗,周朝也就慢慢衰落下去喽。
(三)互动
我来考考你们哈,谁能说说夏朝的第一个国王是谁呀?哈哈,对啦,就是大禹嘛!那商朝最后一个国王呢?没错,就是纣王啦!
(四)总结
同学们呀,咱们今天了解了夏商周的更替,就像一部精彩的电视剧一样呢!从夏朝的建立到周朝的衰落,历史就是这样不断前进的呀。
(五)作业
回去之后呀,大家可以跟爸爸妈妈讲讲夏商周更替的故事哦。
哎呀呀,这堂关于夏商周更替的课就上完啦,同学们是不是对这段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呀?希望大家以后都能喜欢历史,从历史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和智慧哟!
以上教案仅供参考哈,大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哦。
夏商西周的更迭说课稿
夏商西周的更迭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夏商西周的更迭》。
我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我对这节课的一点思路与看法。
一、说教材分析
1.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
世界历史上,只有中华文明五千年延续不断,这是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引以为豪的。
约公元前2070年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建立,它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古代进入文明时代。
在世界古代史上,中国仅稍迟于古埃及进入文明时代,是世界四大文明发源地之一。
勤劳勇敢的华夏儿女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夏、商、西周三代是中国古文明形成特色、走向繁荣的重要时期。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夏商西周建立的基本史实及更替顺序,认识到社会发展规律。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学习了解禅让制到世袭制的演变,明确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
2.了解夏商西周的建立和灭亡的情况。
3.归纳出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及启示。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列表比较夏商西周建立情况,培养学生归纳能力
2.通过分析材料明确禅让制与世袭制的不同,培养学生比较能力。
3.通过观察图片说出反映的历史信息,增强学生的识图能力和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说课稿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我是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课《夏商周的更替》的授课老师,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本次课程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夏商周的更替。
在课程中,学生将学习以下知识点:1.了解夏商周朝的历史背景、地理环境和政治制度;2.认识夏朝的创始人和重要的贡献;3.了解商朝的形成和演变过程,认识殷墟的文化特点和重要的考古发现;4.认识西周的建立过程和政治制度,并了解商周时期的社会生活和文化特点。
通过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对夏商周三代的历史更替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同时能够认识到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性和价值。
二、教学目标本次课程的教学目标如下:1.通过多媒体课件、图片、文物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夏商周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社会生活和文化特点。
2.引导学生认识到丝绸之路的重要性和中国古代文明的价值,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3.通过课堂讨论、小组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重难点本课程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全面了解夏商周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社会生活和文化特点。
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商朝的形成和演变过程,并了解商周时期的社会生活和文化特点。
四、教学方法本次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1.多媒体课件: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夏商周的历史背景、地理环境、政治制度、社会生活和文化特点,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夏商周的发展历程。
2.图片和文物展示:通过展示夏商周的文物、图片,使学生形象地认识其文化特点和历史价值。
3.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通过课堂讨论、小组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与夏商周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古代中国文明的探索欲望。
2.讲述夏商周的历史背景(10分钟)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介绍夏商周的历史背景和政治制度,让学生了解夏商周的社会发展文化背景和政治制度。
《夏商周的更替》教学说课
师:商朝之所以强大是因为汤任用贤才,关心人民,发展经济,请同学们和夏桀对比,进一步认识朝代兴衰的原因。
(过渡语)商朝这样一个大国是怎样灭亡的呢?
4、出示图片(炮烙之刑)和两则资料,让学生说出商朝灭亡的原因
天下为家:指将君位传给儿子,把国家当作一家所私有。
师:世代相传,这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从公天下到家天下,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阶级对立的产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4、播放视频《二里头遗址》,二里头遗址出土了用于祭祀的精美玉器和敲击乐器,成套的青铜酒器,镶嵌绿松石的精美铜牌饰王室使用的高贵礼器等,反映了夏朝时代的文明进程。进一步认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古国之一。
纣暴政亡国
武王伐纣--西周分封制---巩固疆土、分封诸侯、等级制度
教学反思
丙:听说禹早就刻意栽培启了,启的能力还行。
乙:这世道啊,真是变了!
问:这个“理”是指什么?世道变成了什么样子?(理指的是禅让制,世道变成了世袭制)
3、材料研读: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礼记·礼运》
思考:天下为公和天下为家分别是什么意思?(区别禅让制和世袭制)
天下为公:天下是公众的,天子之位,传贤而不传子。
3、西周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分别是什么?
独立自学二:阅读书本23-24页,回答下列问题,时间2分钟:
1、分封制的目的是什么?
2、分封制的内容?
3、分封的对象都有谁?
4、分封制作用?
三、学习新课
寻足迹----看国家产生
1、学生读课本关于夏朝的历史,找出基本信息(时间、建立者、都城、意义等)
部编版七上历史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说课稿
部编版七上历史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说课稿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是继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后讲述中国古代社会的又一个重点章节,对奴隶社会进行了全面的描述和总结,从知识衔接上看,有继承性。
同时本课又与下一节内容《青铜器和甲骨文》有密切关联,因此十分重要。
2.教材内容要素分析:夏、商、西周的建立和灭亡,构成了本课的主线索。
本课首先简要地叙述了约公元前2070年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建立和XXX无道为汤所灭、商朝建立的史实。
其次,叙述了XXX迁殷后,商朝疆域不断扩大以及XXX的奢糜残暴和武王伐纣,西周的建立。
最后,叙述了XXX为巩固奴隶制政权而实行的分封制和西周的灭亡。
二、说学情1、学生研究现状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好奇心、求知欲强,思维活动,但知识少,所以要引导学生观看图片、分析材料,自主获取信息,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进行分组讨论、合作研究。
2、教学目标要求:结合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及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节课教学思想定位为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
因此我设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三、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说出西周的分封制,为进一步了解我国夏商西周奴隶制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基础。
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历史进程、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和初步理清历史发展线索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根据新课程理念,我把现代信息技术与本课的内容进行整合,针对初一学生的现状,实行开放式教学模式。
七年级学生求知欲强,但知识积累不够丰富,对一些复杂历史现象和地理概念模糊不清,因此,本课以教师讲述为辅助,把学生的主要研究方式定为自主、合作、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夏商西周时期创造了光辉的文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奴隶社会的国家之一,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以此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并让学生认识到奴隶制度的进步性和残酷性。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教学说课
师:商朝之所以强大是因为汤任用贤才,关心人民,发展经济,请同学们和夏桀对比,进一步认识朝代兴衰的原因。
(过渡语)商朝这样一个大国是怎样灭亡的呢?
4、出示图片(炮烙之刑)和两则资料,让学生说出商朝灭亡的原因
2、老师根据课程标准,设计问题,并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1、导入新课:
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zhòu)亡。 周武王,始诛(zhū)纣,八百载,最长久。---《三字经》
思考:这段《三字经》中出现的朝代更替和人物分别有哪些?
朝代:夏、商、周,人物:汤、纣、周武王
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而盈巨桥之粟。——《史记》
纣刳比干,囚箕子,为炮烙刑。——《荀子?议兵》
5、结合地图,学习牧野之战,明白正是由于纣王的残暴统治,是武王伐纣的原因,所以牧野之战后,商朝灭亡,这也是人心所向。周武王建立西周于公元前1046年,都城在镐京。
6、思考:面对如此辽阔的疆域,周天子该如何管理呢?(夏商周地图对比)
丙:听说禹早就刻意栽培启了,启的能力还行。
乙:这世道啊,真是变了!
问:这个“理”是指什么?世道变成了什么样子?(理指的是禅让制,世道变成了世袭制)
3、材料研读: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礼记·礼运》
思考:天下为公和天下为家分别是什么意思?(区别禅让制和世袭制)
天下为公:天下是公众的,天子之位,传贤而不传子。
温馨提示:判断一个制度是否进步,主要看它能否适应当时的生产力。
观点:历史的进步。王位世袭制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私有制发展的结果,阶级对立的产物。
初中历史《夏商周的更替》教案
初中历史《夏商周的更替》教案课题:夏商周的更替教材:初中历史教材学习目标:1. 了解夏商周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2. 理解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3. 掌握夏商周三代的重要历史事件和造就;4. 分析夏商周更替的原因和意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夏商周的政治、经济、文化与特点。
难点:分析夏商周更替的原因和意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图片、视频或问题引入夏商周更替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习夏朝的兴起与衰亡(15分钟)1. 讲解夏朝的建立和发展;2. 介绍夏朝的政治制度、社会结构和经济特点;3. 总结夏商周的重要历史事件和造就。
三、学习商朝的兴盛与衰亡(15分钟)1. 讲解商朝的兴起和繁荣;2. 分析商朝的政治制度、社会结构和经济特点;3. 总结商朝的重要历史事件和造就。
四、学习周朝的兴起(15分钟)1. 介绍周朝的建立和发展;2. 讲解周朝的政治制度、社会结构和经济特点;3. 总结周朝的重要历史事件和造就。
五、夏商周更替的原因与意义(15分钟)1. 分析夏商周更替的原因;2. 总结夏商周更替的意义。
六、课堂小结(5分钟)通过复习、提问或讨论的方式,巩固学生对夏商周更替的理解。
七、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夏商周更替的小论文,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思考。
【教学反馈】教学内容:夏商周的更替教学时间:1课时学生反馈:学生对夏商周的更替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历史课程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以上为初中历史《夏商周的更替》教案范本,供教师们参考借鉴,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
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教案
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历史《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教案一、课题名称《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二、课程课时1课时三、教材内容分析教材主要阐述了夏、商、西周三个王朝的建立、发展、鼎盛与衰亡的过程。
通过对这三个王朝的介绍,呈现了早期国家的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发展概况,包括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国家机构的建立、青铜文明的发展以及分封制等重要内容。
四、核心素养目标1.唯物史观:认识到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变革,如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的转变。
2.时空观念:明确夏、商、西周在历史长河中的先后顺序以及其所处的大致时间范围。
3.史料实证:通过分析历史文献、考古发现等资料,了解夏商西周时期的历史事实。
4.历史解释:能够解释世袭制、分封制等重要制度的内涵和意义。
5.家国情怀:从古代王朝的兴衰中汲取经验教训,增强对国家发展的关注。
五、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夏、商、西周的建立与灭亡过程。
分封制的内容和影响。
2.教学难点理解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历史意义。
深入分析分封制对西周统治的作用以及其弊端。
六、课的类型及主要教学方法1.课的类型:新授课。
2.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法、史料分析法、讨论法。
七、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5分钟)教学环节:展示大禹治水和启继位的图片。
教师活动:“同学们,我们先来看这两张图片,一张是大禹治水,一张是启继位。
大禹治水大家都比较熟悉,而启的继位标志着一个新的时代的开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图片,思考两者之间的联系。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引出课题,激发学生对早期国家形成的兴趣。
目标达成预测:学生能够对夏商西周时期的历史产生好奇,顺利进入学习状态。
2.夏朝的建立与灭亡(15分钟)教学环节:结合课本内容讲解夏朝的建立和世袭制。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我们看到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禹治水有功,威望大增,他死后,启继承了他的位置,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那世袭制有什么特点呢?”学生活动:学生阅读课本后回答,“世袭制就是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2024年秋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教案)
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教案一、新课标标准知道具有奴隶制特点的夏、商、西周王朝的建立与发展,了解西周分封制等重要制度。
二、内容分析国家的出现,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夏、商、西周是中国早期国家的发展时期。
商朝和周朝,国家地域扩大。
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国家统治者建立了统治人民的机构、军队,制定了法律和制度。
这些制度和世袭制、分封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产生重要影响,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内容。
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反映了朝代兴衰的规律。
三、教学目标1.了解夏商周三代更替的相关史事,掌握西周分封制的目的、内容及作用。
(时空观念、唯物史观)2.通过夏商周的更替认识“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道理。
(家国情怀)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设计意图:回顾旧知,引入新知。
(二)讲授新课1.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1)教师活动阅读教材P22,概况夏朝建立的相关史实。
(2)学生活动(3)教师活动想一想世袭制与禅让制有什么区别?(4)学生活动(3)教师活动阅读课本,思考二里头文化遗存,反映出怎样的信息。
(4)学生活动①反映了夏王朝的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
②反映了夏朝时期的文明发展水平。
2.商朝的统治(1)教师活动商朝的建立与统治(2)学生活动①商王汤任用贤才,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使商朝很快走向强盛。
②商朝为巩固统治,增强军力,设置监狱,制定酷刑,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控制。
(3)教师活动首都是国家的中心,为什么要多次迁都?古我先王将多于前功,适于山,用降我凶,德嘉绩于联邦。
今我民用荡析离居,罔有定极。
——《尚书·盘庚》自中丁以来,废适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比九世乱,于是诸侯莫朝。
——《史记·殷本纪》(4)学生活动自然灾难;王室争夺权力。
3.西周的兴衰(1)教师活动阅读教材P26,梳理关于西周分封制的基本概况?(2)学生活动①目的:巩固统治②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③权利与义务:义务:政治上:听命天子,朝觐述职;军事上: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经济上:交纳贡赋。
夏商周的更替说课稿北京
夏商周的更替说课稿北京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讲述的课题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夏商周的更替。
在这节课中,我们将一起探讨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兴衰过程,以及它们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首先,让我们从夏朝开始。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传说中的第一个朝代,据《史记》记载,由大禹建立于公元前2070年左右。
大禹因为治水有功,得到了天下的拥戴,从而建立了夏朝。
夏朝的政治制度以世袭制为主,社会结构以宗族为基础。
夏朝的经济以农业为主,同时也有青铜器、陶器等手工业的发展。
然而,夏朝的历史记载较为模糊,很多内容都带有神话色彩,因此对于夏朝的具体历史情况,我们仍知之甚少。
接下来是商朝。
商朝大约存在于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046年,是中国历史上有确切记载的第一个朝代。
商朝的政治制度以中央集权为主,实行了较为完善的封建制度。
商王是最高统治者,下设诸侯国,形成了较为稳定的政治格局。
商朝的经济十分发达,尤其是青铜器的铸造技术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商代的青铜器至今仍为世人所称道。
此外,商朝还发展了一套比较成熟的文字系统——甲骨文,为我们了解当时的社会生活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最后,我们来看周朝。
周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朝代,从公元前1046年一直到公元前256年,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
西周由周武王建立,实行分封制,将土地分封给诸侯,形成了以周王为中心的封建体系。
周朝的政治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与周朝的礼乐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周朝的经济继续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所进步。
东周时期,诸侯国势力逐渐壮大,周王室的权威逐渐衰弱,最终导致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局面。
夏商周三个朝代的更替,不仅仅是政权的更迭,更是社会制度、经济形态、文化观念的演变和发展。
从夏朝的部落联盟,到商朝的中央集权,再到周朝的分封制,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代社会从原始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同时,这三个朝代的文化成就,如商朝的甲骨文、周朝的礼乐制度,对后世的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乙:这世道啊,真是变了!
问:这个“理”是指什么?世道变成了什么样子?(理指的是禅让制,世道变成了世袭制)
3、材料研读: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礼记·礼运》
思考:天下为公和天下为家分别是什么意思?(区别禅让制和世袭制)
天下为公:天下是公众的,天子之位,传贤而不传子。
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史记·秦始皇本纪》
积极:稳定政局,保证了对地方的控制,扩大统治范围
弊端:诸侯的独立性较大,容易不服从中央的统治
4、播放视频《烽火戏诸侯》,结合课本22页,思考;西周为什么会灭亡?
5、想一想: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是什么呢?从中我们能得到怎样的启示?
共同原因:统治者的残暴统治
论成败----思分封利弊
1、学生阅读课本,思考分封制的目的、内容和作用?可以参照西周等级示意图
2、教师利用幻灯片,给学生讲解分封制内容(幻灯片21)
3、结合两则材料,师生一起分析分封制的作用
材料一:“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
材料二: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
纣暴政亡国
武王伐纣--西周分封制---巩固疆土、分封诸侯、等级制度
教学反思
师:同学们,夏商周三朝是如何更替的?除《三字经》里提到的人物,本课还有哪些历史人物,今天我们一起去寻找吧!
二、独立自学一:阅读课本20-23页,回答下列问题问题,并在课本上画出答案,时间5分钟:
1、禹建立夏朝有什么意义?夏朝采取哪些措施加强统治?证明夏朝存在的考古遗址是什么?
2、商朝的建立者、时间、都城分别是什么?商朝的亡国之君是谁?
5、学生读书从课本中找出夏朝的统治措施
观兴衰----解王朝兴替
1、观察图片《夏桀把人当坐骑》,阅读《相关事实》,了解桀的暴政,说一说夏朝为什么会灭亡?
2、出示《商朝形势图》,结合课本知识,知道商汤灭夏,商朝的建立以及盘庚迁殷(原因:由于水患和政治动乱,商朝曾几次迁都,直到商王盘庚迁都到殷,都城才稳定下来。因此,后人也称商朝为殷朝。)
3、西周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分别是什么?
独立自学二:阅读书本23-24页,回答下列问题,时间2分钟:
1、分封制的目的是什么?
2、分封制的内容?
3、分封的对象都有谁?
4、分封制作用?
三、学习新课
寻足迹----看国家产生
1、学生读课本关于夏朝的历史,找出基本信息(时间、建立者、都城、意义等)
师强调: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启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四、课堂小结:禹结束部落建夏,禅让从此变世袭。汤灭夏桀建商朝,
盘庚迁都始称殷。商周决战在牧野,武王建周都镐京。分封制行天下固,
国人暴动西周灭。
五、课堂拓展:学完第4课后,小明产生了一个疑惑:我感觉禅让制更能选出明君,王位世袭制更容易产生暴君。那么,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教学设计
教学
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认识到人心所向是朝代更替的规律。
能力目标
区别世袭制和禅让制。
知识目标
了解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掌握分封制的内容、作用。
重点
夏朝的建立分封制
难点
分封制
学法
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法、阅读法
教法
讨论法、材料分析法、讲解法
课前
准备
1、学生课前做好预习,通读本课内容,找出分封制的内容和作用?
师提问:国家是如何产生的?夏朝建立后组建了哪些国家机器?(夏朝创建甲:国王禹死了,他把王位传给了他的儿子启。
乙:怎么会这样,照理应该让给伯益,他可是大家一致推荐的!
甲:还不是禹有私心,肥水不流外人田,觉得自己好不容易得来的王权应该由自己的儿子来接管,不想让别人继承。
2、老师根据课程标准,设计问题,并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1、导入新课:
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zhòu)亡。 周武王,始诛(zhū)纣,八百载,最长久。---《三字经》
思考:这段《三字经》中出现的朝代更替和人物分别有哪些?
朝代:夏、商、周,人物:汤、纣、周武王
温馨提示:判断一个制度是否进步,主要看它能否适应当时的生产力。
观点:历史的进步。王位世袭制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私有制发展的结果,阶级对立的产物。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我懂得了。
布置
作业
必做题
选做题
板书设
计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
禹建立夏--启继承父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桀暴政亡国
商汤灭夏--盘庚迁殷--------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3、找一找商朝巩固统治的措施:A、汤任用贤才,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B、盘庚迁殷C、设置监狱,制定酷刑,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控制。
师:商朝之所以强大是因为汤任用贤才,关心人民,发展经济,请同学们和夏桀对比,进一步认识朝代兴衰的原因。
(过渡语)商朝这样一个大国是怎样灭亡的呢?
4、出示图片(炮烙之刑)和两则资料,让学生说出商朝灭亡的原因
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而盈巨桥之粟。——《史记》
纣刳比干,囚箕子,为炮烙刑。——《荀子?议兵》
5、结合地图,学习牧野之战,明白正是由于纣王的残暴统治,是武王伐纣的原因,所以牧野之战后,商朝灭亡,这也是人心所向。周武王建立西周于公元前1046年,都城在镐京。
6、思考:面对如此辽阔的疆域,周天子该如何管理呢?(夏商周地图对比)
天下为家:指将君位传给儿子,把国家当作一家所私有。
师:世代相传,这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从公天下到家天下,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阶级对立的产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4、播放视频《二里头遗址》,二里头遗址出土了用于祭祀的精美玉器和敲击乐器,成套的青铜酒器,镶嵌绿松石的精美铜牌饰王室使用的高贵礼器等,反映了夏朝时代的文明进程。进一步认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古国之一。